CN109328437B -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28437B
CN109328437B CN201780038373.XA CN201780038373A CN109328437B CN 109328437 B CN109328437 B CN 109328437B CN 201780038373 A CN201780038373 A CN 201780038373A CN 109328437 B CN109328437 B CN 1093284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signal
station apparatus
fram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3837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28437A (zh
Inventor
留场宏道
山田良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G Innovation Co Ltd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G Innovation Co Ltd,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FG Innovatio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3284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284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284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284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25Numerology, i.e. varying one or more of symbol duration, subcarrier spacing, Fourier transform size, sampling rate or down-cloc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beams, i.e. beam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 H04L25/0226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sounding signals per 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in the space domain, e.g. bea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实现在复用地使用多个帧格式的环境中,适当地进行波束扫描的无线接入网的基站装置、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本发明的基站装置是一种与终端装置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其具备:天线部,能设定多个波束图案;帧结构部,能设定多个帧结构;以及波束扫描部,在由所述帧结构部设定的帧结构为规定的帧结构的情况下,基于所述规定的帧结构来进行波束扫描。

Description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站装置、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在通过3GPP(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进行规范制定的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LTE-A(LTE-Advanced:高级长期演进)这样的通信系统中,将基站装置(基站、发射站、发射点、下行链路发送装置、上行链路接收装置、发射天线群、发射天线端口群、分量载波、eNodeB、接入点、AP)或以基站装置为标准的发射站所覆盖的区域采用以小区(Cell)状配置多个的蜂窝结构,由此能扩大通信区域。在基站装置连接有终端装置(接收站、接收点、下行链路接收装置、上行链路发送装置、接收天线群、接收天线端口群、UE、站(station)、STA)。在该蜂窝结构中,通过在邻接的小区或扇区间利用相同频率,能使频率利用效率提高。
在LTE/LTE-A中,分别对频分双工、时分双工以及授权辅助接入定义帧格式。例如,使用频分双工的LTE/LTE-A的基站装置以及终端装置能与通信带宽等无关地始终使用通用帧格式来进行通信。
此外,以2020年左右开始商业服务为目标,正在积极进行与第五代移动无线通信系统(5G系统)有关的研究/开发活动。最近,由作为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部门(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Radio communications Sector:ITU-R)报告了与5G系统的标准方法(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2020and beyond:IMT-2020:2020年及之后的国际移动通信IMT-2020)有关的愿景建议(参照非专利文献1)。
在5G系统中,为了满足以三大应用场景(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Enhanced 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增强型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eMTC)、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超可靠与低延迟的通信(URLLC))为代表的各种要求条件,假设组合各种频段来应用无线接入网。因此,在5G系统中,与以往的LTE/LTE-A不同,假设为相同的接入方式,并且复用使用不同的帧格式。
另一方面,在希望在5G系统中有效利用的频段中包括6GHz以上的高频带的频段。在高频段中,因传输损耗而导致的接收质量的劣化大到无法忽视。由于使发送功率增大也有限度,因此需要假设在高频段中使用多个天线元件的波束成形。此外,在波束成形中,并不是仅使天线图案具有方向性即可,还需要进行使该天线图案的主波束朝向所希望的方向的波束扫描。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IMT Vision-Framework and overall objectives of thefuture development of IMT for 2020 and beyond,”Recommendation ITU-R M.2083-0,Sept.2015.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假设复用地使用多个帧格式的5G系统中,由于每个帧格式符号长度不同,因此可能会无法准确地进行波束扫描。这表示高频段中的通信容量显著劣化。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在复用地使用多个帧格式的环境中,适当进行波束扫描的无线接入网的基站装置、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基站装置、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的构成如下。
(1)即,本发明的一方案的基站装置是一种与终端装置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其具备:天线部,能设定多个波束图案;帧结构部,能设定多个帧结构;以及波束扫描部,在由所述帧结构部设定的帧结构为规定的帧结构的情况下,基于所述规定的帧结构来进行波束扫描。
(2)此外,本发明的一方案的基站装置是上述(1)中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将表示所述规定的帧结构的信息通过信令通知给所述终端装置。
(3)此外,本发明的一方案的基站装置是上述(1)中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所述波束扫描部能在规定的时间区间内进行所述波束扫描,所述波束扫描部基于所述帧结构来确定在所述规定的时间区间内扫描的波束图案的数量。
(4)此外,本发明的一方案的基站装置是上述(3)中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帧结构包括副载波间隔不同的第一帧结构和第二帧结构,所述第一帧结构的副载波间隔大于所述第二帧结构的副载波间隔,在所述帧结构部设定所述第一帧结构的情况下,所述波束扫描部在所述规定的时间区间内扫描的波束图案的数量与所述帧结构部设定所述第二帧结构的情况相比相等或更大。
(5)此外,本发明的一方案的终端装置是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其具备:接收部,接收由所述基站装置发送的信号;以及帧解释部,能解释多个帧结构,在所述接收部接收到的信号的帧结构为规定的帧结构的情况下,进行波束检测动作。
(6)此外,本发明的一方案的终端装置是上述(5)中所述的终端装置,其中,所述接收部接收表示所述规定的帧结构的信息。
(7)此外,本发明的一方案的终端装置是上述(5)中所述的终端装置,其中,按所述多个帧结构来进行所述波束检测动作。
(8)此外,本发明的一方案的终端装置是上述(5)中所述的终端装置,其中,基于所述帧结构来确定在规定的时间区间内所述波束检测动作所扫描的波束图案的数量。
(9)此外,本发明的一方案的终端装置是上述(8)中所述的终端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帧结构包括副载波间隔不同的第一帧结构和第二帧结构,所述第一帧结构的副载波间隔大于所述第二帧结构的副载波间隔,在所述帧解释部解释为所述接收部接收到的信号具备所述第一帧结构的情况下,在所述规定的时间区间内扫描的波束图案的数量,与所述帧解释部解释为所述接收部接收到的信号具备所述第二帧结构的情况下相比相等或更大。
(10)此外,本发明的一方案的通信方法是与终端装置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的通信方法,其具备:根据多个波束图案来设定波束图案的步骤;根据多个帧结构来设定帧结构的步骤;以及在已设定规定的帧结构的情况下,基于所述规定的帧结构来进行波束扫描的步骤。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实现了在复用地使用多个帧格式的环境下,适当地进行波束扫描的无线接入网,因此能大幅改善通信系统的通信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方案的通信系统的示例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方案的基站装置的一个构成例的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方案的天线的一个构成例的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方案的天线方向性图案控制的状态的概要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方案的终端装置的一个构成例的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方案的帧格式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方案的帧格式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方案的帧格式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一方案的帧格式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一方案的帧格式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方案的帧格式的一个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具备:基站装置(发送装置、小区、发射点、发射天线群、发射天线端口群、分量载波、eNodeB、接入点、AP、无线路由器、中继装置、通信装置)以及终端装置(终端、移动终端、接收点、接收终端、接收装置、接收天线群、接收天线端口群、UE、站、STA)。
在本实施方式中,“X/Y”包括“X或Y”的意思。在本实施方式中,“X/Y”包括“X和Y”的意思。在本实施方式中,“X/Y”包括“X和/或Y”的意思。
[1.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示例的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具备:基站装置1A(也仅记载为基站装置1)、终端装置2A、2B。此外,覆盖范围1-1为基站装置1A能与终端装置连接的范围(通信区域)。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可以包括多个基站装置(例如基站装置1B)、三个以上的终端装置。
在图1中,在由终端装置2向基站装置1A的上行链路的无线通信中,例如使用以下的上行链路物理信道。上行链路物理信道用于发送从上层输出的信息。
·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
·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
·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物理随机接入信道)
PUCCH用于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在此,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包括针对下行链路数据(下行链路传输块、Downlink-Shared Channel:DL-SCH)的ACK(a positive acknowledgement:肯定应答)或NACK(a negativeacknowledgement:否定应答)(ACK/NACK)。也将针对下行链路数据的ACK/NACK称为HARQ-ACK、HARQ反馈。
此外,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包括针对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Information:CSI)。此外,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包括用于请求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plink-Shared Channel:UL-SCH)的资源的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SR)。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秩指示符RI,指定优选的空间复用数;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指定优选的预编码器;以及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等,指定优选的传输速率。
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符CQI(以下称为CQI值)能设为规定的频带(详细如后述)中的优选的调制方式(例如QPSK、16QAM、64QAM、256QAM等)、编码率(code rate)。CQI值能设为由所述变更方式、编码率决定的索引(CQI Index)。所述CQI值能预先通过该系统进行设定。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秩指示符、所述预编码质量指示符能预先通过系统进行设定。所述秩指示符、所述预编码矩阵指示符能设为由空间复用数、预编码矩阵信息决定的索引。需要说明的是,将所述秩指示符、所述预编码矩阵指示符、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的值统称为CSI值。
PUSCH用于发送上行链路数据(上行链路传输块、UL-SCH)。此外,PUSCH也可以用于将ACK/NACK和/或信道状态信息与上行链路数据一同进行发送。此外,PUSCH也可以用于仅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此外,PUSCH用于发送RRC消息。RRC消息是在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Control:RRC)层中被处理的信息/信号。此外,PUSCH用于发送MAC CE(Control Element:控制元素)。在此,MAC CE是在媒体接入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层中被处理(发送)的信息/信号。
例如,功率余量可以包括于MAC CE并经由PUSCH来进行报告。即,MAC CE的字段也可以用于表示功率余量的等级。
PRACH用于发送随机接入前同步码(Random Access Preamble)。
此外,在上行链路的无线通信中,使用上行链路参考信号(Uplink ReferenceSignal:UL RS)作为上行链路物理信号。上行链路物理信号不用于发送从上层输出的信息,但由物理层来使用。在此,在上行链路参考信号中包括:DMRS(Demodulation ReferenceSignal:解调参考信号)、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探测参考信号)。
DMRS与PUSCH或PUCCH的发送关联。例如,基站装置1A为了进行PUSCH或PUCCH的传播路径校正而使用DMRS。SRS与PUSCH或PUCCH的发送不关联。例如,基站装置1A为了测定上行链路的信道状态而使用SRS。基站装置1A能通过上层的信令或后述的DCI格式来通知SRS的设定信息。基站装置1A能通过上层的信令或后述的DCI格式来通知DMRS的设定信息。
SRS被定义了多个触发的方法。例如由上层的信令触发的触发类型0和由后述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触发的触发类型1。
SRS包括小区特有的SRS(Cell specific SRS,Common SRS)和UE特有的SRS(UE-specific SRS,Dedicated SRS)。UE-specific SRS包括周期性发送的SRS(UE-specificperiodic SRS)和基于触发而非周期性发送的SRS(UE-specific aperiodic SRS)。
Common SRS通过上层的信令或后述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被指定发送带宽(srs-BandwidthConfig)和发送的子帧(srs-SubframeConfig)。此外,在规定的参数(例如,ackNackSRS-SimultaneousTransmission)为False(假)的情况下,Common SRS不在包括PUCCH的子帧中发送,所述PUCCH包括HARQ-ACK和SR中的至少一个。另一方面,在规定的参数(例如,ackNackSRS-SimultaneousTransmission)为True(真)的情况下,Common SRS能在包括PUCCH的子帧中发送,所述PUCCH包括HARQ-ACK和SR中的至少一个。
Dedicated SRS通过上层的信令或后述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被分别设定:发送带宽、跳频带宽(srs-HoppingBandwidth)、频率分配开始位置(freqDomainPosition)、发送期间(Duration:持续时间)(Single transmission或indefinite transmission:单传输或无限期传输)、发送周期(srs-ConfigIndex)、提供给SRS的信号序列的循环移位量(cyclicShift)以及形成为梳齿状的SRS的位置(transmissionComb)。
SRS能通过多个天线端口来发送。发送天线端口数由上层的信令来设定。多个天线端口中的、设定了SRS发送的UE必须通过相同子帧的一个SC-FDMA符号对服务小区,从所设定的所有发送天线端口发送SRS。该情况下,从所设定的发送天线端口发送的SRS被设定了全部相同的发送带宽和频率分配开始位置。
只要SRS和PUSCH在相同的符号内不重叠,未设定有多个Transmission advancegroups(TAGs)的UE就不可以发送SRS。
对于TDD的服务小区,在服务小区的UpPTS中包括一个SC-FDMA符号的情况下,UE能将该SC-FDMA符号用于SRS的发送。在服务小区的UpPTS中包括两个SC-FDMA符号的情况下,UE能将该两个SC-FDMA符号双方用于SRS的发送。此外,触发类型0的SRS能对相同UE将该两个SC-FDMA符号双方设定于SRS。
在图1中,在从基站装置1A向终端装置2A的下行链路的无线通信中,例如使用以下的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下行链路物理信道用于发送从上层输出的信息。
·PBCH(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广播信道)
·PCFICH(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控制格式指示信道)
·PHICH(Physical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Indicator Channel:HARQ指示信道)
·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EPDCCH(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扩展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下行链路共享信道)
PBCH用于广播在终端装置共同使用的主信息块(Master Information Block:MIB,Broadcast Channel:BCH、广播信道)。PCFICH用于发送指示PDCCH的发送所使用的区域(例如OFDM符号数)的信息。
PHICH用于发送基站装置1A接收到的针对上行链路数据(传输块、码字)的ACK/NACK。即,PHICH用于发送表示针对上行链路数据的ACK/NACK的HARQ指示符(HARQ反馈)。此外,ACK/NACK也称为HARQ-ACK。终端装置2A将接收到的ACK/NACK通知给上层。ACK/NACK是表示被正确接收的ACK、表示未被正确接收的NACK、表示没有对应的数据的DTX。此外,在不存在针对上行链路数据的PHICH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A将ACK通知给上层。
PDCCH以及EPDCCH用于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在此,对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发送定义了多种DCI格式。即,针对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字段被定义为DCI格式并被映射至信息位。
例如,作为针对下行链路的DCI格式,可定义用于调度一个小区中的一个PDSCH(一个下行链路传输块的发送)的DCI格式1A。
例如,针对下行链路的DCI格式中包括:与PDSCH的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与针对PDSCH的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调制和编码方案)有关的信息、以及针对PUCCH的TPC指令等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在此,也将针对下行链路的DCI格式称为下行链路授权(或下行链路分配)。
此外,例如,作为针对上行链路的DCI格式,可定义用于调度一个小区中的一个PUSCH(一个上行链路传输块的发送)的DCI格式0。
例如,针对上行链路的DCI格式中包括:与PUSCH的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与针对PUSCH的MCS有关的信息、以及针对PUSCH的TPC指令等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也将针对上行链路的DCI格式称为上行链路授权(或上行链路分配)。
此外,针对上行链路的DCI格式能用于请求(CSI request)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也称为接收质量信息)。信道状态信息包括:指定优选的空间复用数的秩指示符RI(Rank Indicator)、指定优选的预编码器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指定优选的传输速率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预编码类型指示符PTI(Precoding type Indicator)等。
此外,针对上行链路的DCI格式能用于表示映射终端装置反馈给基站装置的信道状态信息报告(CSI feedback report)的上行链路资源的设定。例如,信道状态信息报告能用于表示定期报告信道状态信息(Periodic CSI)的上行链路资源的设定。信道状态信息报告能用于定期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模式(CSI report mode)设定。
例如,信道状态信息报告能用于表示对不定期的信道状态信息(Aperiodic CSI:不定期CSI)进行报告的上行链路资源的设定。信道状态信息报告能用于不定期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模式设定(CSI report mode)。基站装置能设定所述定期的信道状态信息报告或所述不定期的信道状态信息报告中的任一种。此外,基站装置也能设定所述定期的信道状态信息报告以及所述不定期的信道状态信息报告这两者。
此外,针对上行链路的DCI格式能用于表示终端装置反馈给基站装置的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种类的设定。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种类有宽带CSI(例如,Wideband CQI:宽带CQI)和窄带CSI(例如,Subband CQI:子带CQI)等。
终端装置在使用下行链路分配来调度PDSCH的资源的情况下,通过被调度的PDSCH来接收下行链路数据。此外,终端装置在使用上行链路授权来调度PUSCH的资源的情况下,通过被调度的PUSCH来发送上行链路数据和/或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PDSCH用于发送下行链路数据(下行链路传输块、DL-SCH)。此外,PDSCH用于发送系统信息块类型1消息。系统信息块类型1消息是小区特定(小区特有)的信息。
此外,PDSCH用于发送系统信息消息。系统信息消息包括系统信息块类型1以外的系统信息块X。系统信息消息是小区特定(小区特有)的信息。
此外,PDSCH用于发送RRC消息。在此,从基站装置发送的RRC消息可以对小区内的多个终端装置通用。此外,从基站装置1A发送的RRC消息也可以是对某个终端装置2的专用消息(也称为dedicated signaling:专用信令)。即,送用户装置特定(用户装置特有)信息使用专用消息来对某个终端装置发送。此外,PDSCH用于发送MAC CE。
在此,也将RRC消息和/或MAC CE称为上层信号(higher layer signaling:上层信令)。
此外,PDSCH能用于请求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此外,PDSCH能用于发送映射终端装置反馈给基站装置的信道状态信息报告(CSI feedback report)的上行链路资源。例如,信道状态信息报告能用于表示定期报告信道状态信息(Periodic CSI)的上行链路资源的设定。信道状态信息报告能用于定期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模式(CSI report mode)设定。
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种类有宽带CSI(例如Wideband CSI)和窄带CSI(例如Subband CSI)等。宽带CSI针对小区的系统频带计算出一个信道状态信息。窄带CSI将系统频带划分为规定的单位,针对该划分计算出一个信道状态信息。
此外,在下行链路的无线通信中,使用同步信号(Synchronization signal:SS)、下行链路参考信号(Downlink Reference Signal:DL RS)作为下行链路物理信号。下行链路物理信号不用于发送从上层输出的信息,但由物理层使用。
同步信号用于供终端装置取得下行链路的频域以及时域的同步。此外,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用于供终端装置进行下行链路物理信道的传播路径校正。例如,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用于供终端装置计算出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
在此,在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中包括:CRS(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小区特有参考信号)、URS(UE-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终端特有参考信号)、DMRS(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解调参考信号)、NZP CSI-RS(Non-Zero Power Chanel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非零功率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ZP CSI-RS(Zero Power Cha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零功率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
CRS在子帧的所有频带中进行发送,并用于进行PBCH/PDCCH/PHICH/PCFICH/PDSCH的解调。与PDSCH有关的URS在用于与URS相关的PDSCH的发送的子帧以及频带中进行发送,并用于进行与URS相关的PDSCH的解调。
与EPDCCH关联的DMRS在用于DMRS所关联的EPDCCH的发送的子帧以及频带中进行发送。DMRS用于进行DMRS所关联的EPDCCH的解调。
NZP CSI-RS的资源由基站装置1A设定。例如,终端装置2A使用NZP CSI-RS进行信号的测定(信道的测定)。ZP CSI-RS的资源由基站装置1A设定。基站装置1A以零输出将ZPCSI-RS发送。例如,终端装置2A在NZP CSI-RS所对应的资源中进行干扰的测定。
MBSFN(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Single FrequencyNetwork: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单频网络)RS在用于PMCH的发送的子帧的整个频带中进行发送。MBSFN RS用于进行PMCH的解调。PMCH在用于MBSFN RS的发送的天线端口被发送。
在此,也将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以及下行链路物理信号统称为下行链路信号。此外,也将上行链路物理信道以及上行链路物理信号统称为上行链路信号。此外,也将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以及上行链路物理信道统称为物理信道。此外,也将下行链路物理信号以及上行链路物理信号统称为物理信号。
此外,BCH、UL-SCH以及DL-SCH为传输信道。将在MAC层使用的信道称为传输信道。此外,也将在MAC层使用的传输信道的单位称为传输块(Transport Block:TB)或MAC PDU(Protocol Data Unit:协议数据单元)。传输块为MAC层转发(deliver)至物理层的数据的单位。在物理层中,传输块被映射至码字,并按码字来进行编码处理等。
此外,针对支持载波聚合(CA:Carrier Aggregation)的终端装置,基站装置能将多个分量载波(CC:Component Carrier)汇聚来进行通信,以便进行更宽频带的传输。在载波聚合中,将一个主小区(PCell:Primary Cell)以及一个或多个辅小区(SCell:SecondaryCell)设定为服务小区的集合。
此外,在双连接(DC:Dual Connectivity)中,设定了主小区组(MCG:Master CellGroup)和辅小区组(SCG:Secondary Cell Group)作为服务小区组。MCG由PCell和作为选项的一个或多个SCell构成。此外,SCG由主SCell(PSCell)和作为选项的一个或多个SCell构成。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基站装置1A的构成的概略框图。如图2所示,基站装置1A构成为包括:上层处理部(上层处理步骤)101、控制部(控制步骤)102、发送部(发送步骤)103、接收部(接收步骤)104、天线(天线部)105、以及波束扫描部(波束扫描步骤)1061。此外,上层处理部101构成为包括:无线资源控制部(无线资源控制步骤)1011、调度部(调度步骤)1012。此外,发送部103构成为包括:编码部(编码步骤)1031、调制部(调制步骤)1032、帧结构部(帧构成步骤)1033、复用部(复用步骤)1034、以及无线发送部(无线发送步骤)1035。此外,接收部104构成为包括:无线接收部(无线接收步骤)1041、解复用部(解复用步骤)1042、解调部(解调步骤)1043、以及解码部(解码步骤)1044。
上层处理部101进行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Control:RLC)层以及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的处理。此外,上层处理部101生成用于进行发送部103以及接收部104的控制所需的信息并输出至控制部102。
上层处理部101从终端装置接收终端装置的功能(UE capability、功能信息)等与终端装置有关的信息。换言之,终端装置通过上层信号将自身的功能发送至基站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与终端装置有关的信息包括表示该终端装置是否支持规定的功能的信息,或表示该终端装置针对规定的功能的导入以及测试的完成的信息。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是否支持规定的功能包括是否完成针对规定的功能的导入以及测试。
例如,在终端装置支持规定功能的情况下,该终端装置发送表示是否支持该规定功能的信息(参数)。在终端装置不支持规定的功能的情况下,该终端装置不发送表示是否支持该规定的功能的信息(参数)。即,是否支持该规定的功能通过是否发送表示是否支持该规定的功能的信息(参数)来通知。需要说明的是,表示是否支持规定的功能的信息(参数)可以使用1位的1或0进行通知。
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生成或从上位节点取得配置于下行链路的PDSCH的下行链路数据(传输块)、系统信息、RRC消息、MAC CE等。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将下行链路数据输出至发送部103,将其他信息输出至控制部102。此外,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进行终端装置的各种设定信息的管理。
调度部1012确定分配物理信道(PDSCH及PUSCH)的频率以及子帧、物理信道(PDSCH及PUSCH)的编码率、调制方式(或MCS)以及发射功率等。调度部1012将所确定的信息输出至控制部102。
调度部1012基于调度结果,生成用于物理信道(PDSCH以及PUSCH)的调度的信息。调度部1012将所生成的信息输出至控制部102。
控制部102基于从上层处理部101输入的信息,生成进行发送部103以及接收部104的控制的控制信号。控制部102基于从上层处理部101输入的信息,生成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并输出至发送部103。
发送部103按照从控制部102输入的控制信号来生成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并对从上层处理部101输入的HARQ指示符、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以及下行链路数据进行编码以及调制,对PHICH、PDCCH、EPDCCH、PDSCH以及下行链路参考信号进行复用,并经由天线105将信号发送至终端装置2。
编码部1031使用分组编码、卷积编码、Turbo编码等预先设定的编码方式,对从上层处理部101输入的HARQ指示符、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以及下行链路数据进行编码;或者使用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所确定的编码方式进行编码。调制部1032通过由BPSK(Binary PhaseShift Keying:二进制相移键控)、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正交相移键控)、16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正交振幅调制)、64QAM、256QAM等预先设定的或无线资源控制部2011所确定的调制方式来对从编码部1031输入的编码位进行调制。
复用部1034对调制后的各信道的调制符号、所生成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以及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进行复用。就是说,复用部1034将调制后的各信道的调制符号、所生成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以及下行链路控制信息配置于资源元素。需要说明的是,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基于通过基于用于识别基站装置1A的物理小区标识符(PCI、小区ID)等预先设定的规则求出的、终端装置2A已知的序列,而由发送部103生成。
帧结构部1033提供发送部103所生成的发送信号的帧结构(帧格式、帧构造、帧结构)。帧结构部1033的动作如后所述。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以下的说明中设为发送部103具备帧结构部1033,但也可以是其他结构部具有口授的帧结构部1033的功能。例如也可以上层处理部101具有该功能。
无线发送部1035对复用后的调制符号等进行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nverse FastFourier Transform:IFFT)来生成OFDM符号,对OFDM符号附加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并生成基带的数字信号,将基带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通过过滤去除多余的频率分量,并输出至天线部105。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天线105的一个构成例的框图。如图3所示,天线105至少包括:正交调制部1051、分配部1052、发送可变移相器1053-1~N、放大器1054-1~N、发射天线元件1055-1~N、接收天线元件1056-1~N、低噪声放大器1057-1~N、接收可变移相器1058-1~N、合成部1059、正交检波部1050。需要说明的是,发送可变移相器1053和接收可变移相器1058也可以通用。发射天线元件1055-1~N和接收天线元件1056-1~N也可以通用。以下,假设发射天线元件数以及接收天线元件数为N个来进行说明,但本实施方式的方法对N的数量不做任何限制。当然,发射天线元件数和接收天线元件数的数量也可以不同。需要说明的是,105T为由发送部103输出的天线输入,105R为输入至接收部104的天线输出。
正交调制部1051将由发送部103输入的信号上变频为输送频率。分配部1052将上变频为输送频率的信号分配给各发射天线元件。发送可变移相器1053以及放大器1054变更由各自对应的发射天线元件1055发送的信号的相位以及振幅。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向正交调制部1051的信号输入数设为天线105的输入数。一般在QPSK等相位调制信号中,同相轴信号(I轴信号)和正交轴信号(Q轴信号)这两个信号输入至正交调制部1051,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将I轴信号和Q轴信号合为一个信号来进行计数。需要说明的是,由于I轴信号和Q轴信号由针对基带的信号的数字/模拟转换器(DAC)(在图2以及图3中省略其记载)生成,因此DAC的个数也可以说是天线105的输入数。当然,对于一个调制信号,需要分别针对I轴信号以及Q轴信号的DAC,但将I轴信号用和Q轴信号用的DAC合为一个DAC来进行计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天线105的结构并不限定于图3中的示例。例如,也可以是正交调制部1051包括于发送部103的结构。在该情况下,正交调制部1051的输出数为天线105的输入数。进而,也可以是分配部1052也包括于发送部103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天线105的输入数为分配部1052的输出数。但是,由于从分配部1052输出的信号为相同的信号,因此将分配部1052的数量作为天线105的输入数来进行说明。此外,天线105还可以在分配部1052和正交调制部1051之间具备放大器。此外,天线105也可以将放大器1054配置于发送可变移相器1053之前。
本实施方式的波束扫描部1061能控制发送可变移相器1053以及放大器1054。以下是以发送波束控制部1036控制发送可变移相器1053的情况为对象,但是发送波束控制部1036仅控制放大器1054的情况、以及发送波束控制部1036控制发送可变移相器1053和放大器1054双方的情况也包括于本实施方式中。
图4是示出波束图案(天线方向性图案)形成的原理的概要图。在图4中,N个发射天线元件1055以天线间隔d等间隔地配置,形成线性天线阵列。在将由发送可变移相器1053-n给出的相位变化量设为
Figure BDA0001913557610000163
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A的位置方向2AA与天线105的放射方向105S所成的角度为θ1时,终端装置2A的接收信号由算式(1)来给出。
[数式1]
Figure BDA0001913557610000161
在此,s表示基站装置1A的发送部103所生成的以终端装置2A为目的地的下行链路信号,其平均功率设为P。此外,β表示由终端装置2A观测到的平均值为0且方差(平均功率)为σ2的噪声分量。此外,k表示波数(Wave number)。需要说明的是,在算式(1)中,未考虑多径衰落(multi-path fading)的影响。由式(1)可知,终端装置2A的接收信号的平均接收信噪功率比(Signal-to-noise power ratio:SNR)γ1可以由算式(2)来给出。
[数式2]
Figure BDA0001913557610000162
由式(2)可知,接收SNR与由发送可变移相器1053-n给出的相位变化量
Figure BDA0001913557610000164
建立关联。例如,发送波束控制部1036能通过将γ1设为最大的
Figure BDA0001913557610000165
提供给发送可变移相器1053来将终端装置2A的接收SNR设为最大,因此能改善终端装置2A的接收质量。另一方面,发送波束控制部1036能将γ1设为最小的
Figure BDA0001913557610000166
提供给发送可变移相器1053来使终端装置002A的接收SNR最小化,因此,通过在发送以其他终端装置(例如终端装置2B)为目的地的信号时使用,能进行控制使该信号不被终端装置2A接收。以下,也将波束扫描部1061以终端装置2A为对象进行的波束图案(天线方向性图案、天线增益、波束增益)的控制称为针对终端装置2A的波束成形控制(波束扫描、波束控制)。此外,也将终端装置2A为了基站装置1的波束扫描部1061进行的波束成形控制而进行的动作称为终端装置2A进行的波束检测(天线图案检测、天线增益检测)。
此外,在由天线105生成的天线方向性图案中,增益高的部分称为主波束(主瓣:main lobe)或仅称为波束。本实施方式的波束扫描部1061所进行的控制包括对生成在由天线105抢占的天线方向性图案中增益高的部分的控制。此外,在由天线105生成的天线方向性图案中,将增益低的部分称为零波束(null beam)或仅称为零。本实施方式的波束扫描部1061进行的控制包括对生成在由天线105抢占的天线方向性图案中增益低的部分的控制。需要说明的是,在与以下的天线105建立关联的说明中,基站装置1A在发送终端装置5002的下行链路信号时所进行的各信号处理以及控制的至少一部分,在基站装置1A接收终端装置2的上行链路信号时也同样能进行。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波束扫描部1061的波束扫描方法不做任何限定。例如,波束扫描部1061能通过观测由终端装置2发送的信号的接收质量来将波束引向该终端装置2。具体而言,基站装置1能指示终端装置2在彼此已知的无线资源中周期性地将彼此已知的信号(例如参考信号)发送。例如,终端装置2能在由基站装置1指定的频率资源中,以由基站装置1指定的时间周期发送该参考信号。基站装置1的波束扫描部1061能能以通过各自不同的天线方向性图案接收的方式控制天线105,因此,波束扫描部1061能通过测定通过各天线方向性图案接收到的信号的接收质量,并检测接收质量最良好/最佳(或恶劣)的天线方向性图案,来对天线105设定主波束(或零波束)朝向终端装置2的天线方向性图案。此外,基站装置1的波束扫描部1061可以不明确指示向终端装置2发送参考信号,而是基于终端装置2所发送的信号来进行波束扫描。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示例中,终端装置2向基站装置1发送参考信号的动作包括于终端装置2所进行的波束检测动作。
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1能在不同的无线资源中,通过各自不同的天线方向性图案来发送信号(例如参考信号)。基站装置1从终端装置2取得表示该不同的无线资源各自的接收质量的信息(例如,表示接收质量最好的无线资源的信息、表示接收质量最差的无线资源的信息、表示各无线资源的接收质量本身的信息等),由此能基于该信息来控制天线105的天线方向性图案。需要说明的是,在基站装置1对多个CSI-RS赋予各自不同的天线方向性图案而发送的情况下,表示接收质量最佳/恶劣的CSI-RS资源的信息(指示符)也称为CRI(CSI-RS Resource Indication:CSI-RS资源指示)。此外,在CSI-RS中测定到的接收功率也称为CSI-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此外,在CSI-RS中测定到的接收功率也称为CSI-RSRQ(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参考信号接收质量)。需要说明的是,基站装置1能将CSI-RS包括于发现信号中来进行发送。发现信号包括:小区特有参考信号、同步信号、CSI-RS的一部分或全部。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装置2能将CRI以及该CSI-RS资源中的CSI-RSRP/RSRQ的组合报告给基站装置1。需要说明的是,根据上述示例,终端装置2将测定表示该不同的无线资源各自的接收质量的信息,以及将表示该接收质量的信息通知给基站装置1的动作包括于由终端装置2进行的波束检测动作中。需要说明的是,在基站装置1在多个无线资源中通过各自不同的天线方向性图案发送了信号(例如参考信号)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将RRM(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无线资源管理)测定(例如RSRP、RSRQ)、CSI测定(例如信道测定、干扰测定)限制于各无线资源中。需要说明的是,基站装置1能按无线资源来设定测定的限制。
根据上述的内容,本实施方式的波束扫描部1061能通过控制天线105的发送可变移相器1053以及放大器1054来进行波束扫描。即,本实施方式的波束扫描部1061能进行与模拟波束成形有关的波束扫描。本实施方式的波束扫描部1061也能通过控制天线输入105本身来进行与控制天线105的天线方向性图案的数字波束成形有关的波束扫描。例如,波束扫描部1061能控制发送部103对发送信号的基带信号进行的预编码处理。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波束扫描部1061能进行与进行模拟波束成形和数字波束成形双方的混合波束成形有关的波束扫描。波束扫描部1061能在混合波束成形中同时进行与模拟波束成形有关的波束扫描和与数字波束成形有关的波束扫描,也能各自独立进行。需要说明的是,模拟波束扫描可以在时域中进行波束扫描,数字波束成形可以在频域中进行波束扫描。在该情况下,基站装置1能对多个时间资源(例如OFDM符号、子帧)赋予各自不同的模拟波束图案而发送,能对多个频率资源(副载波、资源块)赋予各自不同的数字波束图案而发送。终端装置2能将表示最佳的时间资源的信息和表示最佳的频率资源的信息报告给基站装置1。需要说明的是,模拟波束扫描可以通过粗波束图案(宽波束宽度)来进行波束扫描,数字波束扫描可以通过细波束图案(窄波束宽度)来进行波束扫描。在该情况下,终端装置2以表示优选的模拟波束的信息(表示接收质量最好的无线资源的信息)比表示优选的数字波束的信息(表示接收质量最好的无线资源的信息)长的周期报告给基站装置1。
接收部104按照从控制部102输入的控制信号,对经由天线105从终端装置2A接收的接收信号进行分离、解调、解码并将解码后的信息输出至上层处理部101。
接收部104按照从控制部102输入的控制信号,对经由天线105从终端装置2A接收的接收信号进行分离、解调、解码并将解码后的信息输出至上层处理部101。
无线接收部1041将经由天线105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信号通过下变频转换为基带信号,去除多余的频率分量,以适当地维持信号电平的方式来控制放大等级,并基于接收到的信号的同相分量以及正交分量来进行正交解调,并将正交解调后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无线接收部1041从转换后的数字信号中去除相当于CP的部分。无线接收部1041对去除CP后的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来提取频域的信号并输出至解复用部1042。
解复用部1042将从无线接收部1041输入的信号分离为PUCCH、PUSCH、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等信号。需要说明的是,该分离预先由基站装置1A通过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来确定,基于通知给各终端装置2的上行链路授权中所包括的无线资源的分配信息来进行。
此外,解复用部1042进行PUCCH和PUSCH的传播路径的补偿。此外,解复用部1042分离上行链路参考信号。
解调部1043对PUSCH进行离散傅里叶逆变换(Inverse Discrete FourierTransform:IDFT),取得调制符号,对PUCCH和PUSCH的各调制符号使用BPSK、QPSK、16QAM、64QAM以及256QAM等预先设定的、或本装置通过上行链路授权预先通知给各终端装置2的调制方式来进行接收信号的解调。
解码部1044通过预先设定的编码方式的预先设定的或者本装置通过上行链路授权预先通知给终端装置2的编码率,来对解调后的PUCCH和PUSCH的编码位进行解码,并将解码后的上行链路数据和上行链路控制信息输出至上层处理部101。在重新发送PUSCH的情况下,解码部1044使用保持于从上层处理部101输入的HARQ缓冲器中的编码位和解调后的编码位来进行解码。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2(终端装置2A以及终端装置2B)的构成的概略框图。如图5所示,终端装置2A构成为包括:上层处理部(上层处理步骤)201、控制部(控制步骤)202、发送部(发送步骤)203、接收部(接收步骤)204、信道状态信息生成部(信道状态信息生成步骤)205、以及天线206。此外,上层处理部201构成为包括:无线资源控制部(无线资源控制步骤)2011、调度信息解释部(调度信息解释步骤)2012。此外,发送部203构成为包括:编码部(编码步骤)2031、调制部(调制步骤)2032、帧结构部(帧构成步骤)2033、复用部(复用步骤)2034、以及无线发送部(无线发送步骤)2035。此外,接收部204构成为包括:无线接收部(无线接收步骤)2041、解复用部(解复用步骤)2042、信号检测部(信号检测步骤)2043、以及帧解释部(帧解释步骤)2044。
上层处理部201将通过用户的操作等生成的上行链路数据(传输块)输出至发送部203。此外,上层处理部201进行媒体接入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Control:RLC)层、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的处理。
上层处理部201将表示终端装置本身所支持的终端装置的功能的信息输出至发送部203。
无线资源控制部2011进行终端装置自身的各种设定信息的管理。此外,无线资源控制部2011生成配置给上行链路的各信道的信息,并输出至发送部203。
无线资源控制部2011取得与从基站装置发送的CSI反馈有关的设定信息并输出至控制部202。
调度信息解释部2012解释经由接收部204接收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并判定调度信息。此外,调度信息解释部2012基于调度信息生成用于进行接收部204及发送部203的控制的控制信息并输出至控制部202。
控制部202基于从上层处理部201输入的信息,生成进行接收部204、信道状态信息生成部205以及发送部203的控制的控制信号。控制部202将所生成的控制信号输出至接收部204、信道状态信息生成部205以及发送部203并进行接收部204以及发送部203的控制。
控制部202控制发送部203来将信道状态信息生成部205所生成的CSI发送至基站装置。
接收部204按照从控制部202输入的控制信号,将经由天线206从基站装置1A接收的接收信号分离、解调、解码,并将解码后的信息输出至上层处理部201。
无线接收部2041将经由天线206接收的下行链路信号通过下变频转换为基带信号,去除不需要的频率分量,以适当地维持信号电平的方式控制放大等级,并基于所接收的信号的同相分量以及正交分量来进行正交解调,并将正交解调后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此外,无线接收部2041从转换后的数字信号中去除相当于CP的部分,对去除CP后的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提取频域的信号。
帧解释部2044对由基站装置1发送的信号所具备的帧结构进行解释。帧解释部2044能盲解释该帧结构。例如,帧解释部2044能对在该帧结构所具备的资源分配中的至少配置有表示该帧结构的信息的资源位置进行盲检测,并基于由该资源发送的信息来解释该帧结构。例如,帧解释部2044通过RRC信令等上层的信令来取得表示该帧结构的信息、或配置表示该帧结构的信息的资源位置、或配置表示该帧结构的信息的资源位置的候选,并能基于该信息来解释帧结构,或者能对配置用于解释帧结构所需的信息的资源位置进行盲检测。
解复用部2042将提取到的信号分别分离成PHICH、PDCCH、EPDCCH、PDSCH以及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此外,解复用部2042基于通过信道测定所得到的所期望的信号的信道的估计值进行PHICH、PDCCH以及EPDCCH的信道的补偿,检测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并输出至控制部202。此外,控制部202将PDSCH以及所期望信号的信道估计值输出至信号检测部2043。
信号检测部2043使用PDSCH、信道估计值进行信号检测并输出至上层处理部201。
发送部203按照从控制部202输入的控制信号来生成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对从上层处理部201输入的上行链路数据(传输块)进行编码以及调制,对PUCCH、PUSCH以及所生成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进行复用,并经由天线206发送至基站装置1A。
编码部2031对从上层处理部201输入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进行卷积编码、分组编码等编码。此外,编码部2031基于用于调度PUSCH的信息来进行Turbo编码。
调制部2032通过BPSK、QPSK、16QAM、64QAM等由下行链路控制信息通知的调制方式、或按信道预先设定的调制方式来对从编码部2031输入的编码位进行调制。
复用部2034根据从控制部202输入的控制信号,来将PUSCH的调制符号并列排序后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此外,复用部2034按发射天线端口来对PUCCH、PUSCH的信号以及所生成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进行复用。就是说,复用部2034按发射天线端口来将PUCCH、PUSCH的信号以及所生成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配置于资源元素。需要说明的是,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基于用于识别基站装置1A的物理小区标识符(称为physical cell identity:PCI、Cell ID等)、配置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的带宽、通过上行链路授权通知的循环移位、以及通过基于针对DMRS序列的生成的参数值等而被预先设定的规则(算式)求得的序列来由发送部203生成。
与基站装置1A所具备的帧结构部1033同样,帧结构部2033提供发送部203所生成的发送信号的帧格式(帧构造、帧类型、帧形式、帧模式、帧生成方法、帧定义)或表示帧格式的信息或帧本身。关于帧结构部2033的动作如后所述。需要说明的是,当然也可以其他构成部(例如上层处理部201)具备帧结构部2033的功能。
无线发送部2035对复用后的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nverse Fast FourierTransform:IFFT)来进行SC-FDMA方式的调制,生成SC-FDMA符号,并将CP附加于所生成的SC-FDMA符号来生成基带的数字信号,将基带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并去除多余的频率分量,通过上变频转换为载波频率,放大功率,输出并发送至天线206。
本实施方式的信号检测部2043能基于与以装置自身为目的地的发送信号的复用状态有关的信息和与以装置自身为目的地的发送信号的重传状态有关的信息进行解调处理。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帧结构部1033所生成的下行链路信号的帧格式(第一帧格式、第一帧构造、第一帧结构)的一个示例的概要图。如图6所示,第一帧格式至少具备:控制信号资源4000、数据信号资源4001、公共参考信号(公共RS、小区特有RS)资源4002、特有参考信号(特有RS、解调用参考信号、解调用RS、终端特有参考信号)资源4003中的任一种。
实现帧的信号波形(传输方式)并不限定为某一种,可以是OFDM传输所代表的多载波传输方式,也可以是SC-FDMA传输所代表的单载波传输方式。例如如果是OFDM传输,则第一帧格式由多个OFDM信号构成。
对于各资源的时间长度(时间周期)以及带宽不做任何限定。例如,控制信号资源4000可以具备3个OFDM符号长度作为时间长度,具备12个副载波作为带宽。
第一帧格式能在时间方向以及频率方向聚合。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帧结构部1033所生成的下行链路信号的帧格式的一个示例的概要图。在图7的示例中,子帧5000通过在时间方向聚合N个来构成一个帧。子帧5000能采用图6所示的第一帧格式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图7的示例,虽然该帧所占用的频带宽度与子帧5000的频带宽度相同,但该帧能在频率方向聚合子帧5000。例如,如果是在频率方向配置8个子帧5000的结构,则该帧所占用的频带宽度为子帧5000的频带宽度的8倍。如图7所示,在由多个子帧构成帧的情况下,将图6所示的帧格式称为第一子帧格式,也将图7所示的帧格式称为第一帧格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由多个子帧组合而形成一个帧称为聚合,但是,帧结构部1033能从一开始就将通过将多个子帧在时间方向以及频率方向配置多个而生成的帧格式定义为一个帧格式。此外,在时间方向及/或频率方向组合的数量可以设定为参数,该情况下,该参数由基站装置对终端装置进行指示。
返回图6,在控制信号资源4000中包括与基站装置1A所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有关的控制信息。该控制信息例如是基站装置1A通过PDCCH发送的信息。在该控制信息中包括:广播给连接于基站装置1A的所有终端装置的公共控制信息和单独地通知给连接于基站装置1A的各终端装置的特有控制信息。
在数据信号资源4001中包括基站装置1A所发送的数据信号。该数据信号例如是基站装置1A通过PDSCH发送的信息。
在公共RS资源4002中配置有发送给连接于基站装置1A的所有终端装置的公共参考信号(公共RS、小区特有参考信号)。公共RS用于供终端装置2A估计与本装置的接收质量建立关联的信息(例如CSI)。此外,公共RS也用于供终端装置2A解调通过控制信号资源4000发送的信号。此外,公共RS也用于供终端装置2A检测基站装置1A。此外,公共RS也用于供终端装置2A对由基站装置1A发送的信号进行同步处理(采样同步、FFT同步)。
在特有RS资源4003中配置有特有参考信号(特有RS、解调用参考信号),所述特有参考信号分别单独地发送给连接于基站装置1A的终端装置2。特有RS通过基站装置1A与配置于数据信号资源4001的以各终端装置为目的地的数据信号建立关联。终端装置2A能使用以装置自身为目的地的特有RS来解调配置于数据信号资源4001的以装置自身为目的地的数据信号。
如图6所示,在第一帧格式中,数据信号资源4001能具备公共RS资源4002和特有RS资源4003。此外,帧结构部1033能相对于时间方向以及频率方向离散地配置公共RS资源4002以及特有RS资源4003。需要说明的是,帧结构部1033还可以在数据信号资源4001中具备控制信号资源4000。帧结构部1033在数据信号资源4001所具备的控制信号资源4000例如是配置有EPDCCH的资源,该资源可以对在数据信号资源4001中配置有其他信号的资源进行时间复用,也可以进行频率复用。
帧结构部1033能相对于第一帧格式进一步具备同步信号资源4004以及广播信号资源4007。在同步信号资源4004以及广播信号资源4007中配置有广播给能接收由基站装置1A发送的信号的终端装置2的同步信号以及广播信号。同步信号是用于供终端装置2A进行针对由基站装置1A发送的信号的初始同步的信号,例如是PSS(Primary SynchronizationSignal,主同步信号)、SSS(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辅同步信号)。广播信号是用于供终端装置2A取得与基站装置1A有关的系统信息的信号,例如包括基站装置1A通过PBCH发送的信息。帧结构部1033不一定需要对所有子帧配置同步信号资源4004以及广播信号资源4007。
基站装置1A能将配置同步信号资源4004以及广播信号资源4007的资源位置(或可能会配置的资源候选)通知(指示)给终端装置2A。此外,基站装置1A和终端装置2A能预先规定配置同步信号资源4004以及广播信号资源4007的资源位置(或可能会配置的资源候选)。需要说明的是,在此指示资源位置的信息中包括指示时间资源(子帧编号、OFDM信号编号、帧编号、时隙编号等)、频率资源(副载波编号、资源块编号、频段编号等)、空间资源(发射天线编号、天线端口编号、空间流编号等)、符号资源(扩频码序列、码生成方程、码生成种子等)等的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与上述同样,在记载为“基站装置1A将信息通知给终端装置2A”的情况下,只要没有特别说明,也包括在基站装置1A与终端装置2A之间预先共享该信息的状态(或预先规定的状态)。通常,通过由基站装置1A将信息通知给终端装置2A,开销会增加,但能适应时时刻刻发生变化的无线传播环境。另一方面,当基站装置1A和终端装置2A预先共享信息时,虽然有时会难以适应时时刻刻发生变化的无线传播环境,但开销会降低。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帧结构部1033所生成的下行链路信号的帧格式(第二帧格式、第二帧构造)的一个示例的概要图。如图8所示,第二帧格式至少具备:控制信号资源4000、数据信号资源4001、公共RS资源4002、特有RS资源4003中的任一种。例如,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帧格式与图8所示的示例不同,能包括不包括公共RS资源4002的结构。
在第二帧格式下,公共RS资源4002和数据信号资源4001在时间上顺序配置。此外,在第二帧格式中,在帧的前半部分配置有公共RS资源4002和控制信号资源4000。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图6所示的示例中特有RS资源4003也配置于帧的前半部分,但帧结构部1033能将特有RS资源4003包括于数据信号资源4001中。在数据信号资源4001包括特有RS资源4003的情况下,帧结构部1033能在时间方向以及频率方向将该特有RS资源4003离散地配置于数据信号资源4001的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帧结构部1033也可以在数据信号资源4001中进一步具备控制信号资源4000。帧结构部1033配置于数据信号资源4001所具备的控制信号资源4000的信号例如是通过EPDCCH发送的信号。控制信号资源4000可以对在数据信号资源4001中配置有其他信号的资源进行时间复用,也可以进行频率复用。
接收基于第二帧格式生成的发送信号的终端装置2A能通过使用配置于在帧前半部分配置的公共RS资源4002的公共RS,来进行针对发送了该发送信号的装置的初始同步处理。即,本实施方式的帧结构部1033能在第二帧格式中将同步信号资源4004包括于公共RS资源4002中。帧结构部1033能在第二帧格式中将配置公共RS资源4002的资源和配置同步信号资源4004的资源设为公共的资源。帧结构部1033可以将配置于公共RS资源4002的公共RS的一部分设为同步信号。
帧结构部1033也可以将针对第一帧格式配置同步信号资源4004的资源和针对第二帧格式配置同步信号的资源设为公共的资源,也可以设为不同的资源。基站装置1A可以将通过配置于第一帧格式的同步信号资源4004发送的同步信号和通过配置于第二帧格式的同步信号资源4004发送的同步信号设为相同信号,也可以设为不同的信号。在此,相同信号包括该信号中所包括的信息或应用于该信号的无线参数的至少一部分通用。
在帧结构部1033对第一帧格式以及第二帧格式配置同步信号资源4004(或广播信号资源4007)的资源不同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A的接收部204能针对可能会配置有同步信号资源4004的多个资源进行同步处理。然后,终端装置2A的接收部204能基于针对该多个资源的同步处理的结果来识别本装置所接收的信号的帧格式。例如,终端装置2A的接收部204针对可能会在第二帧格式中配置有同步信号资源4004的资源进行同步处理,作为其结果,判断为取得了同步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A的接收部204能将由本装置接收到的信号的帧格式识别为第二帧格式。即,终端装置2A能盲检测帧格式,根据上述方法,终端装置2A能通过同步处理来盲检测帧格式。
帧结构部1033可以将广播信号资源4007进一步包括于第二帧格式中。与第一帧格式同样,帧结构部1033无需将广播信号资源4007包括于所有的发送信号中。可以将帧结构部1033对第二帧格式配置广播信号资源4007的资源设为与帧结构部1033对第一帧格式配置了广播信号资源4007的资源相同,也可以设为不同的资源。
基站装置1A以及终端装置2A能对每个帧格式预先规定配置有同步信号资源4004以及广播信号资源4007的资源(或可能会配置的资源候选)。在该情况下,基站装置1A能通过将本自身装置发送的信号的帧格式通知给终端装置2A来将该资源或该资源候选群通知给终端装置2A。
此外,基站装置1A能将通过对第一帧格式配置的广播信号资源4007发送的信号中所包括的信息和通过对第二帧格式配置的广播信号资源4007发送的信号中所包括的信息设为公共的信息,也能设为各自不同的信息。此外,基站装置1A能将通过对第一帧格式配置的广播信号资源4007发送的信号的无线参数(编码率、调制方式、符号长度、扩散率等)和通过对第二帧格式配置的广播信号资源4007发送的信号的无线参数设为公共的无线参数,也能设为各自不同的无线参数。
基站装置1A能将帧结构部1033对第二帧格式配置广播信号资源4007的资源(或可能会配置的资源候选)通知给终端装置2A。基站装置1A能将针对第一帧格式配置广播信号资源4007的资源和针对第二帧格式配置广播信号资源4007的资源分别单独地通知给终端装置2A。
需要说明的是,与基站装置1A通知给终端装置2A的各资源有关的信息当然能在基站装置1A与终端装置2A之间预先规定。
连接于基站装置1A的终端装置2A能通过取得由广播信号资源4007发送的信号中所包括的信息来识别本装置接收的信号的帧格式。此外,在基站装置1A的帧结构部1033根据帧格式变更配置广播信号资源4007的资源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A的接收部204能针对可能会配置有广播信号资源4007的资源进行广播信号的解调处理。终端装置2A能基于指示配置有能正确解调的广播信号的资源的信息来识别本装置接收到的信号的帧格式。即,终端装置2A能盲检测帧格式,根据上述方法,终端装置2A能通过取得广播信号来盲检测帧格式。
与第一帧格式同样,帧结构部1033能将图8所示的帧格式作为第二子帧格式(第二子帧),通过在时间方向以及频率方向对子帧进行聚合来定义第二帧格式。帧结构部1033能在聚合子帧时聚合包括公共RS资源4001、控制信号资源4000、数据信号资源4001以及特有RS资源4003的全部的帧,也能聚合包括上述四种资源中特定的组合的资源的帧。例如,帧结构部1033能在聚合帧时仅聚合多个数据信号资源4001。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帧结构部1033所生成的下行链路信号的帧格式(第二帧格式)的一个示例的概要图。在图9中,(a)为不进行聚合的情况。如图9(b)所示,帧结构部1033能在时间方向聚合数据信号资源4001。根据图9(b)的示例,基站装置1A能根据以终端装置2A为目的地的数据大小(有效载荷大小)来灵活地变更帧格式。
如图9(c)所示,除数据信号资源4001以外,帧结构部1033也能在时间方向聚合特有RS资源4003。根据图9(c),基站装置1A能对各数据信号资源4001配置不同的以终端装置2为目的地的数据信号。此外,由于特有RS在时间方向周期性地配置,因此基站装置1A也能向处于高速移动环境下的终端装置2提供稳定的无线通信。
如图9(d)所示,帧结构部1033能在时间方向聚合数据信号资源4001,但能将聚合的数据信号资源4001的帧长度统一为不聚合的情况下的帧长度(图9(a)所示的帧的帧长度)。根据图9(d),位于附近的基站装置能以彼此不同的聚合大小基于第二帧格式发送下行链路信号,也能在基站装置间容易地取得帧同步。当然,如图9(e)所示,除数据信号资源4001以外,在时间方向聚合特有RS资源4003的情况下也能使聚合的帧的帧长度一致。
如图9(f)所示,帧结构部1033还能在时间方向聚合公共RS资源4002和控制信号资源4000。此外,如图9(g)、图9(h)所示,帧结构部1033能在帧格式内具备基站装置1A的非发送区间(无效区间、NULL区间)。该非发送区间的长度可以设为与数据信号资源4001的长度相同,也可以设为构成数据信号资源4001的要素(例如OFDM信号长度)的整数倍。
如图9(i)所示,帧结构部1033也能聚合控制信号资源4000、公共RS资源4002以及特有RS资源4003。帧结构部1033能通过聚合公共RS资源4002,使发送部103在通过各公共RS资源发送的公共RS中应用各自不同的波束成形。因此,例如终端装置2A能将与该多个公共RS建立关联的接收质量通知给与其连接的基站装置1A。
如图9(j)所示,帧结构部1033能使用不具备控制信号资源4000的第二帧格式,也能使用不具备控制信号资源4000以及公共RS资源4002的第二帧格式。
如图9(j)所示,在基站装置1A基于不包括控制信号资源4000、公共RS资源4002的第二帧格式来发送信号的情况下,基站装置1A能在其他频率下发送包括控制信号资源4000、公共RS资源4002的第二帧格式。例如,基站装置1A能一方面在通过6GHz以上的高频带发送的信号中基于不包括控制信号资源4000、公共RS资源4002的第二帧格式来发送信号,另一方面在通过小于6GHz的低频带发送的信号中基于包括控制信号资源4000、公共RS资源4002的第二帧格式来发送信号。在该情况下,基站装置1A能在通过小于6GHz的低频带发送的信号中基于不包括特有RS资源4003、数据信号资源4001的第二帧格式来发送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在帧结构部1033在时间方向以及频率方向聚合基于第二帧格式而生成的信号时,所聚合的各信号中所包括的各资源(例如公共RS资源4002、数据信号资源4001)的资源数可以是公共的值,也可以是各自不同的值。不过,考虑到抑制由基站装置1A至终端装置2A的信令的开销,该资源数优选与所聚合的信号的信号长度以及频带宽度建立关联。此外,关于所聚合的多个帧的帧长度、频带宽度,可以是公共的值,也可以是各自不同的值。不过,考虑到抑制由基站装置1A至终端装置2A的信令的开销,优选各帧间的帧长度以及频带宽度的关系为整数倍的关系。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帧格式的一个构成例的概要图。如图10所示,帧结构部1033能针对第二帧格式包括RF切换期间4005和上行链路信号资源4006。图10所示的帧格式能供将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作为双工方式的基站装置1A以及终端装置2A使用。RF切换期间4005是基于该帧格式供接收到基站装置1A所发送的信号的终端装置将本装置的接收动作切换为发送动作的期间。基站装置1A可以将RF切换期间4005设为非发送期间,也可以发送某种信号(例如公共RS)。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连续发送基于第二帧格式生成的帧,帧结构部1033可以在上行链路信号资源4006的后半部分也设置RF切换期间4005,也可以在连续被发送的帧间设定非发送区间。需要说明的是,在基站装置1A使用第二帧格式的情况下,在使用TDD的情况下,在第二帧格式中设定RF切换期间4005和上行链路信号资源4006,在使用FDD的情况下,不用在第二帧格式中设定RF切换期间4005和上行链路信号资源4006,就能基于各自的第二帧格式生成发送信号。
基于图10所示的帧格式接收到基站装置1A所发送的发送信号的终端装置2A能将表示是否接收与配置于数据信号资源4001的以装置自身为目的地的数据信号有关的信息(ACK或NACK),配置于上行链路信号资源4006并发送给基站装置1A。因此,由于基站装置1A能立刻掌握以终端装置2A为目的地的数据信号是否被正确接收,因此能缩短下行链路信号的发送的迟延时间。
帧结构部1033能定义包括第一帧格式以及第二帧格式的多个帧格式。此外,帧结构部1033能通过变更第一帧格式以及第二帧格式的无线参数来定义多个帧格式。在此,在无线参数中包括:频带宽度、中心频率、频段、副载波间隔、副载波数、符号长度,FFT/IFFT采样周期、GI长度、CP长度、帧长度、子帧长度、时隙长度、TTI、FFT点数、应用的纠错码的种类(例如,在第一帧格式中应用Turbo码、在第二帧格式中应用低密度奇偶校验码等)等的一部分或全部。此外,在相同帧格式中设定了不同的无线参数的情况下,也称为各自类型(模式)不同。例如,在对第一帧格式设定了值不同的无线参数1和无线参数2的情况下,能分别称为第一帧格式类型1、第一帧格式类型2。此外,基站装置可以具有预先设定了无线参数中所包括的各个值的无线参数集合。无线参数集合能设定一个或多个,帧结构部1033能通过变更无线参数集合来设定不同的帧格式/帧格式类型。此外,在存在多个各无线参数集合的情况下,各无线参数集合能以简单的规则来设定。例如,在无线参数集合存在三个的情况下,能设为:无线参数集合2的副载波间隔为无线参数集合1的副载波间隔的X(X为2以上的整数)倍,无线参数集合3的副载波间隔为无线参数集合2的副载波间隔的Y(Y为2以上的整数)倍。需要说明的是,各无线参数集合中所包括的一部分的参数可以为通用的值。此外,无线参数集合由基站装置发送(指示)给终端装置。此时,终端装置能根据从基站装置接收到的无线参数集合来得知帧格式/帧类型。需要说明的是,以下除非另有说明,否则言及帧格式的情况下也包括帧格式类型。此外,是否对应于上述无线参数集合能作为终端的能力。
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1A能选择性地或同时使用多个帧格式。此外,基站装置1A能对第一帧格式以及第二帧格式选择性地设定各自不同的无线参数,或将一部分设定为公共的无线参数。基站装置1A能将指示本装置用于发送信号的帧格式的信息通知给终端装置2A。在此,在指示帧格式的信息中,包括指示基站装置1A预先定义的多个帧格式中的任一个的信息(数值、标识、指示符)、指示帧格式所包括的资源类型的信息(例如指示包括控制信号资源4000、数据信号资源4001、公共RS资源4002、特有RS资源4003中哪一种,或均不包括的信息)、指示配置有各资源类型的资源以及可能会配置的资源候选的信息等。基站装置1A能通过PHY层的信令将指示该帧格式的信息的至少一部分通知给终端装置2A,还能通过RRC信令等上层的信令来通知。
基站装置1A能根据本装置提供通信服务的用例(或应用场景)来切换帧格式。此外,基站装置1A能根据本装置提供通信服务的应用场景来变更使用帧格式的无线参数。
为了满足多个应用场景,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1A可以具备多个帧格式的组合(set、集合)或设定于帧格式的多个无线参数集合的组合(set、集合)。基站装置1A能通过预先准备的帧格式集合(或无线参数集合的组合),根据本装置提供通信服务的用例来选择帧格式并生成本装置所发送的发送信号。基站装置1A所具备的帧格式集合可以是与其他基站装置所具备的帧格式集合通用的集合,也可以不同。此外,基站装置1A能将本装置具备的帧格式集合通知给连接于本装置的终端装置2A。
为了满足多个应用场景,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1A能切换选择多个发送模式。在此发送模式通过能用于供基站装置1A的发送部103生成发送信号时的无线参数、复用方式、调度方法、预编码方法等的组合来进行定义。能在多个发送模式中分别分配帧格式。需要说明的是,分配给多个发送模式的帧格式/无线参数可以全部不同,也可以一部分为公共的帧格式/无线参数。该情况下,基站装置1A能通过选择发送模式来选择性地使用多个帧格式/无线参数。
基站装置1A能分别对作为三个应用场景的EMBB(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EMTC(Enhanced 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以及URLLC(Ultra-reliable and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选择性地或同时使用多个帧格式。此外,基站装置1A能分别对EMBB、EMTC以及URLLC使用无线参数不同的第二帧格式。帧结构部1033能根据基站装置1A提供通信服务的应用场景来确定帧格式的选择以及对帧格式设定的无线参数。
例如,对于与EMBB有关的下行链路信号,基站装置1A能基于第一帧格式来生成帧,对于与MMTC以及URLLC有关的下行链路信号,基站装置1A能基于第二帧格式来生成帧。在该方法中,虽然基站装置1A根据本装置提供通信服务的用例(或应用场景)来切换帧格式,但是,本实施方式的方法并不限定于必须按用例来定义帧格式。
基站装置1A能基于本装置发送下行链路信号的无线介质来选择性地或同时使用多个帧格式/无线参数。在此,无线介质能包括时间资源、频率资源等无线资源。此外,无线介质能包括根据应用于基站装置1A发送下行链路信号的频段的双工方式来进行区别的无线资源。
此外,无线介质能包括根据基站装置1A提供通信服务的用例(或应用场景)来进行区别的无线资源。基站装置1A能根据提供通信服务的用例(或应用场景)来选择所使用的无线介质。基站装置1A能预先确定在各用例(或应用场景)下提供通信服务时使用的无线介质。因此,无线介质和用例相互建立关联,基站装置1A能基于所使用的无线介质与何种用例(或应用场景)建立关联来选择性地或同时使用多个帧格式/无线参数。
基站装置1A能通过PHY层/MAC层或RRC信令等上层的信令将指示基于供本装置发送下行链路信号的无线介质选择性地或同时使用的多个帧格式/无线参数的信息通知给终端装置2A。需要说明的是,基站装置1A无需将所有指示上述多个帧格式/无线参数的信息通知给终端装置2A,例如基站装置1A能将上述多个帧格式/无线参数的候选通知给终端装置2A。终端装置2A也能将指示基站装置1A基于无线介质选择性地或同时使用的多个帧格式/无线参数的信息由基站装置1A通过前述方法发送信号,也能盲检测一部分信息。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装置2A能将与本装置能接收的上述多个帧格式/无线参数有关的信息通知给基站装置1A。
基站装置1A能根据发送下行链路信号的频率(频段、信道)选择性地或同时使用多个帧格式/无线参数。例如基站装置1A能在多个组中共享能发送下行链路信号的频率。例如,基站装置1A能在将小于6GHz的频率(Below 6GHz)设为频段1,将6GHz以上的频率(Above6GHz)设为频段2,在频段1中发送下行链路信号的情况和在频段2中发送下行链路信号的情况下,切换使用帧格式。此外,基站装置1A能在将小于2GHz的频率设为频段1,将2GHz以上且小于6GHz的频率设为频段2,将6GHz以上的频率设为频段3,在各频段中发送下行链路信号的情况下,基于在各频段中定义的帧格式来生成发送信号。
基站装置1A能同时发送基于不同的帧格式/无线参数而生成的信号。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1A所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的一个构成例的概要图。根据图11的示例,基站装置1A根据频率使用不同的帧格式。基站装置1A能使多个不同的帧格式在一个OFDM信号中混在一起。例如,将构成一个OFDM信号的多个副载波分割为多个副载波组,配置于各副载波组的发送信号基于各自不同的帧格式来生成。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图11的示例,第二帧格式具备RF切换期间4005和上行链路信号资源4006。因此,基站装置1A能通过各自不同的OFDM信号来生成基于第一帧格式的信号和基于第二帧格式的信号,能将该不同的OFDM信号频率复用并同时进行发送。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图11的示例,基于第一帧格式而生成的副载波组和基于第二帧格式而生成的副载波组相邻接,但帧结构部1033也能在各副载波组间配置保护频带(无效副载波、非发送频率)。此外,根据图11的示例,通过基于第一帧格式而生成的副载波组和基于第二帧格式而生成的副载波组分别发送的信号的帧长度设为相同长度,但各自的信号的帧长度也可以不同。不过,考虑到无线网内的同步,优选通过各副载波组发送的信号的帧长度的关系为整数倍的关系。
此外,基站装置1A的发送部103能生成在由每个副载波或多个副载波构成的每个副载波组中应用滤波器的滤波OFDM信号。滤波OFDM例如可以是滤波器组多载波(Filterbank multicarrier)或是经过滤波的OFDM(Filtered OFDM)。在滤波OFDM中,大幅地抑制了副载波间(或副载波组间)的干扰。基站装置1A能将各自不同的帧格式分配给本装置所生成的多个副载波组。例如基站装置1A的发送部103能基于第一帧格式来生成第一副载波组,基于第二帧格式来生成第二副载波组,生成包括第一副载波组和第二副载波组的FilteredOFDM(过滤OFDM)信号。
基站装置1A能对每个双工方式定义帧格式。例如,基站装置1A能在FDD的情况和TDD的情况下,定义各自不同的帧格式。基站装置1A能一方面在FDD的情况下基于第一帧格式生成发送信号,另一方面在TDD的情况下基于第二帧格式生成发送信号。
此外,基站装置1A能在一个双工方式中选择性地使用多个帧格式。例如,在使用FDD作为双工方式的情况下,基站装置1A能选择性地或同时使用第一帧格式和第二帧格式。此外,基站装置1A能在一个双工方式中,对第一帧格式(或第二帧格式)选择性地或同时使用多个无线参数。
此外,基站装置1A能使用混合FDD和TDD的双工方式,基站装置1A能对混合FDD和TDD的双工方式定义帧格式。此外,基站装置1A能在混合FDD和TDD的双工方式中选择性地或同时使用多个帧格式或无线参数。作为混合FDD和TDD的双工方式,基站装置1A能使用在频段中将FDD和TDD在时间上切换的双工方式。作为混合FDD和TDD的双工方式,基站装置1A能使用同时进行上行链路发送和下行链路发送的全双工Full duplex(或同时收发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STR))。在STR中,基站装置1A以及终端装置2A能同时发送基于各自不同的帧格式生成的发送信号。
对于在第一帧格式和第二帧格式中设定的无线参数,基站装置1A在发送基于各帧格式生成的发送信号的频段为无线运营商从提供服务的国家、地区获得使用许可(批准)的、所谓的称为授权频带(licensed band)的频段的情况和无需来自国家、地区的使用许可的、所谓的称为非授权频带(unlicensed band)的频段的情况下,能设定不同的无线参数。
对于第一帧格式和第二帧格式中设定的无线参数,基站装置1A能在发送基于各帧格式生成的发送信号的频段为非授权频带的情况下,根据该非授权频带的频带变更所设定的无线参数。例如,基站装置1A能在对发送信号进行发送的非授权频带为5GHz频段的情况和60GHz频段的情况下变更无线参数。
基站装置1A能将通过整数倍地扩大用于5GHz频段的非授权频带的帧格式的占用频带宽度而获得的帧格式用于60GHz频段的非授权频带。此外,基站装置1A能在频率方向组合多个通过用于6GHz以上的授权频带的帧格式生成的发送信号来用于60GHz频段的非授权频带。基站装置1A能仅与本装置以及其他基站装置协作通过CA(Carrier Aggregation:载波聚合)以及DC(Dual Connectivity:双连接)将基于在6GHz以上的授权频带中使用的帧格式而生成的分量载波多个同时配置于60GHz频段的非授权频带并发送给终端装置2A。
基站装置1A能在60GHz频段的非授权频带中,使用与在IEEE802.11ad中定义的信道的带宽(例如2GHz、2.16GHz)相同的带宽或该带宽的整数倍的带宽的帧格式。此外,基站装置1A能将频带宽度的整数倍(包括等倍)与在IEEE 802.11ad中定义的信道的带宽一致的帧格式用于60GHz频段的非授权频带、6GHz以上的授权频带。
对于第一帧格式和第二帧格式中设定的无线参数,基站装置1A在发送基于各帧格式生成的发送信号的频段为一个无线运营商能占用并使用的占用频段的情况和为多个无线运营商共享使用的共享频段(Shared band)的情况下,设定不同的无线参数。
基站装置1A能在频率方向配置多个基于不同的帧格式生成的发送信号。在基站装置1A能在频率方向配置多个基于不同的帧格式生成的发送信号的情况下,通过聚合多个分量载波(CC)来发送的载波聚合(CA)同时发送该多个发送信号。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该载波聚合发送的多个CC能由不同的多个基站装置来发送。此外,在载波聚合中,设定一个主小区(PCell:Primary Cell)以及一个或多个辅小区(SCell:Secondary Cell)作为服务小区的集合。
基站装置1A能对通过CA发送的多个CC使用各自不同的帧格式/无线参数。例如,基站装置1A能在进行2CC的CA发送的情况下,在第一CC中应用第一帧格式,在第二CC中应用第二帧格式。此外,基站装置1A能基于设定了不同的无线参数的第二帧格式生成通过各CC发送的发送信号。就是说,基站装置1A能对每个小区设定帧格式/无线参数。例如,基站装置1A能在PCell/SCell中通过第一帧格式进行通信,在SCell中通过第二帧格式进行通信。此外,基站装置1A虽然在PCell和SCell中通过第二帧格式进行通信,但也能将所设定的无线参数设为在每个小区不同。
基站装置1A能将指示设定于成为辅小区的CC的帧格式的信息包括于配置于作为主小区的CC中所包括的控制信号资源4000的控制信息中。
在频率方向配置多个基于不同的帧格式生成的发送信号的情况下,基站装置1A能与其他基站装置联合地从多个发射点通过同时发送信号的Dual connectivity(DC)进行发送。在DC中,设定了主小区组(MCG:Master Cell Group)和辅小区组(SCG:Secondary CellGroup)作为服务小区组。MCG由PCell和作为选项的一个或多个SCell构成。此外,SCG由主SCell(PSCell)和作为选项的一个或多个SCell构成。例如,在基站装置1A和基站装置1B通过DC向终端装置2A发送下行链路信号的情况下,基站装置1A和基站装置1B能基于各自不同的帧格式/无线参数来生成发送信号并发送。此外,在基站装置1A和基站装置1B通过DC向终端装置2A发送下行链路信号的情况下,基站装置1A和基站装置1B能基于设定了各自不同的无线参数的第二帧格式来生成发送信号并发送。换言之,基站装置1A能对每个小区设定帧格式/无线参数。例如,在PCell和PSCell中设定了不同的帧格式,在PCell/PSCell和SCell中设定了不同的帧格式。此外,基站装置1A/1B能设定在PCell和PSCell中设定了不同的无线参数的第二帧格式。
对于在频率方向配置多个的下行链路信号,基站装置1A能将与分别设定的帧格式/无线参数有关的信息通知给终端装置2A。在CA或DC的情况下,基站装置1A能将与对每个小区设定的帧格式/无线参数有关的信息发送至终端装置2A。
基站装置1A能在空间方向配置多个基于不同的帧格式/无线参数生成的发送信号。例如,基站装置1A在通过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传输(MU-MIMO)向终端装置2A和终端装置2B同时发送下行链路信号的情况下,对于以终端装置2A为目的的发送信号和以终端装置2B为目的地的发送信号,能基于各自不同的帧格式而生成,并将该两个发送信号空间复用并发送。即,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1A所发送的发送信号能在空间方向与基于不同的帧格式而生成的发送信号空间复用。
在基站装置1A将基于不同的帧格式生成的发送信号在空间方向复用的情况下,基站装置1A能将与各帧格式有关,配置有特有RS资源4003的资源的至少一部分设为公共的资源。
此外,在终端装置2A具备去除或抑制用户间干扰或邻接小区干扰的功能的情况下,基站装置1A能发送用于去除或抑制用户间干扰或邻接小区干扰的协助信息。协助信息(邻接小区信息)包括:物理小区ID、CRS端口数、PA列表、PB、MBSFN(Multimedia Broadcastmulticast service Single Frequency Network: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单频网络)子帧设定、发送模式列表、资源分配粒度、TDD的UL/DL子帧结构、ZP/NZP CSI-RS构成、QCL(quasico-location:准共址)信息、帧格式、无线参数的一部分或全部。需要说明的是,PA是未配置CRS的OFDM符号中的PDSCH与CRS的功率比(功率偏移)。PB表示配置有CRS的OFDM符号中的PDSCH与未配置CRS的OFDM符号中的PDSCH的功率比(功率偏移)。QCL信息是与针对规定的天线端口、规定的信号或规定的信道的QCL有关的信息。在两个天线端口中,在能根据另一方的天线端口上的输送符号的信道推测出一方的天线端口上的输送符号的信道的长区间特性的情况下,这些天线端口被称为QCL。长区间特性包括:延迟扩展(delay spread)、多普勒扩展(Doppler spread)、多普勒频移(Doppler shift)、平均增益和/或平均延迟。即,在两个天线端口为QCL的情况下,终端装置能视为这些天线端口的长区间特性为相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协助信息中所包括的各个参数可以设定有一个值(候选),也可以设定有多个值(候选)。在设定有多个值的情况下,对于该参数,终端装置解释为表示作为干扰的基站装置可能会设定的值,从多个值中检测(特定)设定于干扰信号的参数。此外,上述协助信息有时也指示其他基站装置/波束的信息,有时也指示自身的基站装置/波束的信息。此外,上述协助信息也可以用于进行各种测定。测定包括:RRM(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无线资源管理)测定、RLM(Radio Link Monitoring:无线链路监测)测定、CSI(Channel StateInformation:信道状态信息)测定。
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1的天线105所形成的天线方向性图案能基于由帧结构部1033设定的帧结构来确定。在天线105能形成多个天线方向性图案的情况下,天线105能将该多个天线方向性图案分别与帧结构部1033能设定的多个帧结构建立关联。例如,在帧结构部1033能设定两个副载波间隔不同的帧结构(第一帧结构和第二帧结构)的情况下,天线105能分别设定:在帧结构部1033设定了第一帧结构的情况下能设定的天线方向性图案;以及在帧结构部1033设定了第二帧结构的情况下能设定的天线方向性图案。在该情况下,天线105能基于由帧结构部1033设定的帧结构来确定能选择的天线方向性图案。天线105按帧结构设定的天线方向性图案可以为单个,也可以为多个。此外,天线105按帧结构设定的天线方向性图案可以按帧结构分别排他地设定(天线105按帧结构能设定不同的天线方向性图案),也可以一部分是公共(天线105按帧结构能设定的天线方向性图案的一部分为公共的)的。
通过如此进行控制,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1能对按帧结构设定(定义、选择)天线方向性图案,因此,即使在帧结构部1033设定多个帧结构的情况下,也能按帧结构设定适当的天线方向性图案。例如,在帧结构部1033基于载波频率来确定帧结构的情况下,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1能选择适合该帧结构所使用的载波频率的天线方向性图案。
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1的波束扫描部1061能基于由帧结构部1033设定的帧结构来进行与天线105的天线方向性图案有关的波束扫描。波束扫描部1061能按帧结构来进行波束扫描。例如,波束扫描部1061能按帧结构在各不相同的无线资源中,分别通过不同的天线方向性图案来发送信号(例如参考信号)。终端装置2能按帧结构测定表示接收到的信号的接收质量的信息,并通知给基站装置1。基站装置1能通过按帧结构取得表示由终端装置2通知的接收质量的信息来把握适合每个帧结构的天线方向性图案。
不对终端装置2向基站装置1发送与测定出的接收质量有关的信息的方法做任何限定。终端装置2可以在基站装置1的波束扫描部1061进行波束扫描的载波频率下发送与该接收质量有关的信息,也可以在与该载波频率不同的载波频率下发送与该接收质量有关的信息。此外,终端装置2能使用具备规定的帧结构以外的帧结构的信号,将与基于具备该规定的帧结构的信号而测定出的基站装置1的天线方向性图案有关的信息(例如与如前所述的每个天线方向性图案的接收质量有关的信息)通知给基站装置1。
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1的波束扫描部1061能在由帧结构部1033设定的帧结构为规定的帧结构的情况下,进行与天线105的天线方向性图案有关的波束扫描。在基站装置1中,例如,在帧结构部1033能设定两个副载波间隔不同的帧结构(第一帧结构和第二帧结构)的情况下,波束扫描部1061能仅在帧结构部1033设定了第一帧结构的情况下进行与天线105的天线方向性图案有关的波束扫描。
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2在帧解释部2044将由基站装置1发送的信号所具备的帧结构解释为规定的帧结构的情况下,进行与基站装置1的波束扫描部1061的波束扫描建立关联的动作。例如,在终端装置2在帧解释部2044将由基站装置1发送的信号所具备的帧结构解释为规定的帧结构的情况下,接收部204能测量由基站装置1在各自不同的无线资源中发送的信号的接收质量。此时,基站装置1能使用各自不同的天线方向性图案来发送在不同的无线资源中发送的信号。此外,基站装置1和终端装置2能预先共享配置基站装置1通过不同的天线方向性图案发送的信号的无线资源,基站装置1也能通过信令将表示该无线资源的信息通知给终端装置2。因此,终端装置2能测定该不同的无线资源的接收质量,并将与该接收质量有关的信息(接收质量的值、表示接收质量最好的无线资源的信息、表示接收质量最差的无线资源的信息等)通知给基站装置1。就是说,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2的天线206在由基站装置1发送的信号所具备的帧结构为规定的帧结构的情况下,能进行检测由基站装置1发送的多个波束的动作。
不对波束扫描部1061进行波束扫描的规定的帧结构做任何限定。例如,波束扫描部1061在帧结构部1033的帧结构所设定的副载波间隔为规定的间隔以上或最大的间隔的情况下,能进行与天线105的天线方向性图案有关的波束扫描。例如,波束扫描部1061在由帧结构部1033设定的帧结构中存在规定的资源分配的情况(例如,被分配公共RS资源的情况、被分配特有RS资源的情况、被分配多个公共或特有RS资源的情况)下,进行与天线105的天线方向性图案有关的波束扫描。需要说明的是,规定的帧结构可以是一个帧结构,也可以是多个帧结构。
波束扫描部1061能在进行与混合波束成形有关的波束扫描的情况下,基于帧结构来选择是进行模拟波束成形,还是进行数字波束成形,还是进行这两者。例如,波束扫描部1061能在规定的帧结构中仅进行模拟波束成形,能在该规定的帧结构以外仅进行数字波束成形。同样,波束扫描部1061能在规定的帧结构中进行数字波束成形和模拟波束成形双方,能在该规定的帧结构以外仅进行数字波束成形。在此,不对于规定的帧结构做任何限定,但是,例如该规定的帧结构能采用与其他帧结构相比副载波间隔更宽的帧结构。
基站装置1能将表示波束扫描部1061进行波束扫描的规定的帧结构的信息通知给终端装置2。基站装置1能将表示该规定的帧结构的信息通知给终端装置2作为PDCCH等的物理层的控制信息。基站装置1能使用具备该规定的帧结构的帧将表示该规定的帧结构的信息通知给终端装置2。基站装置1能通过RRC信令等上层的信令将表示该规定的帧结构的信息通知给终端装置2。
终端装置2通过从基站装置1接收表示进行波束扫描的规定的帧结构的信息,能仅在终端装置2的帧解释部2044将由基站装置1发送的信号所具备的帧结构作为该信息所指示的该规定的帧结构的情况下,天线206进行波束检测。
波束扫描部1061能在规定的时间区间内进行与天线105的天线方向性图案有关的波束扫描。该规定的时间区间的单位能定义为毫秒等的绝对时间,也能设为帧结构部1033所设定的帧结构的帧单位(子帧单位、符号单位)。需要说明的是,规定的时间区间可以由基站装置1设定为测定限制(Measurement Restriction)。本实施方式的波束扫描部1061进行波束扫描的该规定的时间区间的长度可以为由帧结构部1033设定的多个帧结构相同,也可以是各自不同的长度。
波束扫描部1061能在该规定的时间区间内进行与多个天线方向性图案有关的波束扫描。不对波束扫描的方法做任何限定,但是例如,基站装置1的天线105能在该规定的时间区间内,在不同的无线资源中形成不同的天线方向性图案,并将信号(例如参考信号)发送给终端装置2。例如,基站装置1的天线105能在该规定的时间区间内,通过各自不同的天线方向性图案接收由终端装置2发送的多个信号(例如参考信号),并对其接收质量进行测定。
本实施方式的波束扫描部1061在该规定的时间区间内进行波束扫描的天线方向性图案的数量(在上述示例中,天线105在该规定的时间区间内发送信号的无线资源的数量,或天线105所接收的由终端装置2发送的信号的数量)能基于由帧结构部1033设定的帧结构来确定。例如,本实施方式的波束扫描部1061在该规定的时间区间内能波束扫描的天线方向性图案的数量可以设为与由帧结构部1033设定的每个帧结构不同的值。
例如,帧结构部1033能设定副载波间隔的不同的两个帧结构(第一帧结构和第二帧结构),在第一帧结构的副载波间隔比第二帧结构的副载波间隔长的情况下,波束扫描部1061在该第一帧结构中,在该规定的时间区间内进行波束扫描的天线方向性图案的数量可以比波束扫描部1061在该第二帧结构中,在该规定的时间区间内进行波束扫描的天线方向性图案的数量多。
终端装置2能在规定的时间区间内进行与由基站装置1的天线105设定的多个天线方向性图案有关的动作。例如,终端装置2能在该规定的时间区间内发送多个参考信号。基站装置1能通过使用该多个参考信号,在该规定的时间区间内测定天线105的多个天线方向性图案的接收质量。终端装置2在该规定的时间区间内发送的参考信号的数量可以基于由帧解释部2044解释的基站装置1所发送的信号所具备的帧结构来确定,也可以基于由帧结构部2033设定的该参考信号所具备的帧结构来确定。
此外,终端装置2能在规定的时间区间内,对基站装置1在不同的无线资源中通过不同的天线方向性图案发送的信号的接收质量进行测定。终端装置2在该规定的时间区间内测定接收质量的无线资源的数量,可以基于由帧解释部2044解释的基站装置1发送的信号所具备的帧结构来确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的方法中,基本上以基站装置1向终端装置2发送信号时,波束扫描部1061控制天线105所形成的天线方向性图案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通过上述的方法,波束扫描部1061也能对基站装置1从终端装置2接收信号时天线105所形成的天线方向性图案进行扫描。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装置2能根据来自基站装置1的指示或设定来发送用于波束扫描的信号(例如参考信号)。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帧结构部1033能按载波频率(频段)设定帧结构,但是波束扫描部1061能将在规定的频段设定的天线方向性图案设定于该规定的频段以外的频段。例如,在帧结构部1033将公共的帧结构设定于第一频段和第二频段的情况下,波束扫描部1061能在该第一频段(或该第二频段)中进行波束扫描,并将根据该波束扫描设定的天线105的天线方向性图案用作在该第二频段(或该第一频段)中的天线105的天线方向性图案。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2的天线206能进行基站装置1所具备的天线105的动作的一部分。即,本实施方式的天线206能具备与天线105相同的装置结构。在该情况下,当然,天线206能与天线105同样地进行模拟波束成形、数字波束成形以及混合波束成形。然后,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2能与基站装置1的波束扫描部1061同样地具备波束扫描部2061。波束扫描部2061能与波束扫描部1061同样地控制天线206的天线方向性图案。需要说明的是,波束扫描部2061能扫描的天线方向性图案的数量不需要一定与波束扫描部1061能扫描的天线方向性图案的数量相同。同样,基站装置1能进行波束检测动作,所述波束检测动作与终端装置2的波束扫描部2061所进行的波束扫描有关。基站装置1所进行的波束检测动作是与终端装置2所进行的与基站装置1的天线105的天线方向性图案有关的波束检测动作相同的动作,但是与波束扫描部2061和波束扫描部1061的关系同样,例如,能在规定的时间区间内进行波束检测的天线方向性图案的数量根据终端装置2所进行的波束检测动作和基站装置1所进行的波束检测动作而不同的情况也包括在本实施方式的方法中。
波束扫描部2061能在表示由基站装置1通知的帧结构的信息指示规定的帧结构的情况下,进行与天线206能设定的多个天线方向性图案有关的波束扫描。终端装置2能从基站装置1取得表示该规定的帧结构的信息。
波束扫描部2061能在规定的时间区间内进行波束扫描。终端装置2能从基站装置1取得表示该规定的时间区间的长度以及开始时间的信息。波束扫描部2061在该规定的时间区间内能进行波束扫描的波束图案的数量可以基于表示由基站装置1通知的帧结构的信息所指示的帧结构来设定。
基站装置1在设定给终端装置2的帧结构为规定的帧结构的情况下,能进行与终端装置2的天线206所设定的天线方向性图案有关的波束检测动作。该波束检测动作可以包括:基站装置1通过规定的无线资源向终端装置2发送参考信号的动作;以及测定终端装置2在不同的无线资源中分别通过不同的天线方向性图案发送的信号的接收质量,并通知给该终端装置2的动作。
基站装置1能将表示本装置进行波束检测动作的规定的帧结构的信息通知给终端装置2。基站装置1能以物理层通过信令通知该规定的帧结构,也能通过RRC信令等上层的信令来通知。
基站装置1能对设定于终端装置2的多个帧结构每一个进行波束检测。
根据以上说明的方法,有可能设定多个帧结构的基站装置1以及终端装置2能适当地设定彼此具备的天线的天线方向性图案,由此能大幅改善通信质量。
[2.所有实施方式的共同点]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基站装置以及终端装置并不限定于授权频带,也能用于在非授权频带中应用的无线接入技术(Radio access technology:RAT)。此外,在非授权频带中应用的RAT可以是能接收授权频带的辅助的授权辅助接入。
此外,本发明的基站装置以及终端装置能用于从多个发射点(或多个接收点)发送(或接收)信号的Dual connectivity(DC)。基站装置以及终端装置能用于与通过DC连接的多个发射点(或接收点)中的至少一个的通信。此外,本发明的基站装置以及终端装置能用于使用多个分量载波(CC)的载波聚合(CA)。基站装置以及终端装置能仅用于进行了CA的多个CC中的主小区,也能仅用于辅小区,也能用于主小区和辅小区这两者。
通过本发明的一方案的装置进行工作的程序可以是对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单元)等进行控制来使计算机发挥功能以实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功能的程序。程序或者由程序处理的信息被临时储存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或者闪存等非易失性存储器、HDD(Hard Disk Drive:硬盘驱动器)、或者其他存储装置系统中。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将用于实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功能的程序记录于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可以通过将该记录介质中记录的程序读取到计算机系统并执行来实现。这里所说的“计算机系统”是指,内置在装置中的计算机系统,并且包括操作系统、外设等硬件的计算机系统。此外,“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可以是半导体记录介质、光记录介质、磁记录介质、短时间动态保存程序的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的其他记录介质。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的装置的各功能块或者各特征可以通过电子电路、例如集成电路或者多个集成电路来安装或执行。以执行本说明书所述的功能的方式设计的电路可以包括:通用用途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面向特定用途的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元件、离散门或者晶体管逻辑、离散硬件零件、或者它们的组合。通用用途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也可以是以往类型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者状态机。上述电路可以由数字电路构成,也可以由模拟电路构成。此外,在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出现代替现有的集成电路的集成电路化技术的情况下,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方案也可以使用基于该技术的新的集成电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本发明的一方案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实施方式中,记载了装置的一个示例,但本申请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可以应用于设置在室内外的固定式或非可动式电子设备,例如AV设备、厨房设备、扫除/洗涤设备、空调设备、办公设备、自动售卖机、其他生活设备等终端装置或通信装置。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具体构成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也包括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的设计变更等。此外,本发明能在技术方案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将分别公开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适当组合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此外,还包括将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起到同样效果的要素相互置换的构成。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适用于基站装置、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本国际申请基于2016年7月5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6-133248号主张优先权,并将日本专利申请第2016-133248号的全部内容引用于本国际申请。
符号说明
1、1A、1B 基站装置
2、2A、2B 终端装置
101 上层处理部
1011 无线资源控制部
1012 调度部
102 控制部
103 发送部
1031 编码部
1032 调制部
1033、2033 帧结构部
1034 复用部
1035 无线发送部
104 接收部
1041 无线接收部
1042 解复用部
1043 解调部
1044 解码部
105 天线
1051 正交调制部
1052 分配部
1053、1053-1~N 发送可变移相器
1054、1054-1~N 放大器
1055、1055-1~N 发射天线元件
1056、1056-1~N 接收天线元件
1057、1057-1~N 低噪声放大器
1058、1058-1~N 接收可变移相器
1059 合成部
1050 正交检波部
1061、2061 波束扫描部
201 上层处理部
202 控制部
203 发送部
204 接收部
205 信道状态信息生成部
206 天线
2011 无线资源控制部
2012 调度信息解释部
2031 编码部
2032 调制部
2034 复用部
2035 无线发送部
2041 无线接收部
2042 解复用部
2043 信号检测部
2044 帧解释部
4000~4007 资源
5000 子帧

Claims (6)

1.一种与终端装置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其具备:
发送部,其被配置为使用多个资源来发送多个信号,每个所述信号包含同步信号,所述多个信号的每一个被映射于正交频分复用OFDM信号,所述OFDM信号的每一个包含多个副载波;以及
上层处理部,其被配置为发送第一上层信息,所述第一上层信息指示所述多个副载波之间的间隔,其中
特定持续时间内的所述多个资源的数量是与所述多个副载波之间的所述间隔相关联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
所述上层处理部被配置为发送第二上层信息,所述第二上层信息指示作为用于所述多个资源的所述特定持续时间的帧周期,所述多个资源用于发送所述多个信号。
3.一种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其具备:
接收部,其被配置为使用多个资源来接收多个信号,每个所述信号包含同步信号,所述多个信号的每一个被映射于正交频分复用OFDM信号,所述OFDM信号的每一个包含多个副载波;以及
上层处理部,其被配置为接收第一上层信息,所述第一上层信息指示所述多个副载波之间的间隔,其中
特定持续时间内的所述多个资源的数量是与所述多个副载波之间的所述间隔相关联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终端装置,其中,
所述上层处理部被配置为接收第二上层信息,所述第二上层信息指示作为用于所述多个资源的所述特定持续时间的帧周期,所述多个资源用于发送所述多个信号。
5.一种用于与终端装置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的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具备如下步骤:
使用多个资源来发送多个信号,每个所述信号包含同步信号,所述多个信号的每一个被映射于正交频分复用OFDM信号,所述OFDM信号的每一个包含多个副载波;以及
发送第一上层信息,所述第一上层信息指示所述多个副载波之间的间隔,其中
特定持续时间内的所述多个资源的数量是与所述多个副载波之间的所述间隔相关联的。
6.一种用于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的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具备如下步骤:
使用多个资源来接收多个信号,每个所述信号包含同步信号,所述多个信号的每一个被映射于正交频分复用OFDM信号,所述OFDM信号的每一个包含多个副载波;以及
接收第一上层信息,所述第一上层信息指示所述多个副载波之间的间隔,其中
特定持续时间内的所述多个资源的数量是与所述多个副载波之间的所述间隔相关联的。
CN201780038373.XA 2016-07-05 2017-06-22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Active CN1093284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33248 2016-07-05
JP2016133248 2016-07-05
PCT/JP2017/022962 WO2018008404A2 (ja) 2016-07-05 2017-06-22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28437A CN109328437A (zh) 2019-02-12
CN109328437B true CN109328437B (zh) 2022-06-14

Family

ID=609124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38373.XA Active CN109328437B (zh) 2016-07-05 2017-06-22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2) US10841811B2 (zh)
EP (1) EP3484064B1 (zh)
JP (1) JP6851376B2 (zh)
KR (1) KR102327480B1 (zh)
CN (1) CN109328437B (zh)
CA (1) CA3028945A1 (zh)
WO (1) WO2018008404A2 (zh)
ZA (1) ZA20190006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841811B2 (en) * 2016-07-05 2020-11-1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Base station apparatus, terminal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19028717A1 (en) 2017-08-10 2019-02-14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USER EQUIPMENT,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JP2019118036A (ja) * 2017-12-27 2019-07-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US10728750B2 (en) * 2018-01-05 2020-07-28 Intel IP Corpora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communication over a 6 Gigahertz (GHz) wireless frequency band
DE102019129730A1 (de) * 2018-11-28 2020-05-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rahtlos-Kommunikationsvorrichtung, welche konfiguriert ist, um eine Strahl-Sweep-Operation durchzuführen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derselben
KR20200063953A (ko) * 2018-11-28 2020-06-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빔 스위핑 동작을 수행하는 무선 통신 장치 및 이의 동작 방법
WO2020107347A1 (zh) * 2018-11-29 2020-06-0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波束扫描范围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970726B (zh) * 2019-05-20 2023-01-13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JP2021061566A (ja) * 2019-10-09 2021-04-15 ソニー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CN112653499B (zh) * 2019-10-11 2022-02-0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终端的网络接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EP3809654B1 (en) * 2019-10-14 2024-03-20 Volkswagen A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rresponding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KR102275143B1 (ko) * 2019-12-27 2021-07-07 현대오트론 주식회사 아날로그-디지털 변환 장치 및 방법
CN111565060A (zh) * 2020-04-14 2020-08-2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波束赋形方法和天线设备
KR20230168497A (ko) 2022-06-07 2023-12-14 국방과학연구소 수소저장시스템
US11894899B1 (en) * 2022-06-30 2024-02-06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for operating hybrid beamforming devic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90340A (zh) * 2007-05-01 2010-03-3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基站装置、移动台装置和同步信道发送方法
WO2011041975A1 (zh) * 2009-10-08 2011-04-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接入链路信道质量指示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02461023A (zh) * 2009-06-08 2012-05-16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基于同步信号的信号测量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13504B2 (ja) * 2006-05-01 2012-04-1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基地局及び同期チャネル生成方法
US9137075B2 (en) * 2007-02-23 2015-09-1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ubcarrier spacing identification
US8284732B2 (en) * 2009-02-03 2012-10-09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port block signal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347783A (zh) 2010-07-30 2012-02-08 富士通株式会社 在时分双工系统中进行同步检测的装置、方法及终端设备
US9787451B2 (en) * 2011-03-02 2017-10-1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by a terminal
KR101582882B1 (ko) * 2012-03-08 2016-01-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참조 신호 수신 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와, 참조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기지국
WO2014080744A1 (ja) * 2012-11-22 2014-05-3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
WO2015065017A1 (ko) * 2013-10-28 2015-05-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장치 대 장치 단말의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WO2015061952A1 (zh) * 2013-10-28 2015-05-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资源管理的测量方法、设备及系统
WO2015172364A1 (zh) * 2014-05-15 2015-1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用户设备及通信信号的发送、接收方法
EP3195508A1 (en) 2014-09-08 2017-07-2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of operating with different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tti) durations
JP2018520528A (ja) * 2015-05-08 2018-07-26 インテル アイピー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構成可能な同期信号およびチャネル設計のデバイスおよび方法
WO2017022870A1 (en) * 2015-08-03 2017-02-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itial acces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439369A4 (en) * 2016-03-28 2019-08-28 NTT DoCoMo, Inc. USER UNIT, WIRELESS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OCESS
CN107295542B (zh) * 2016-03-31 2023-11-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的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和网络设备
US10841811B2 (en) * 2016-07-05 2020-11-1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Base station apparatus, terminal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90340A (zh) * 2007-05-01 2010-03-3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基站装置、移动台装置和同步信道发送方法
CN102461023A (zh) * 2009-06-08 2012-05-16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基于同步信号的信号测量
WO2011041975A1 (zh) * 2009-10-08 2011-04-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接入链路信道质量指示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ZA201900069B (en) 2021-04-28
US10841811B2 (en) 2020-11-17
WO2018008404A2 (ja) 2018-01-11
JP6851376B2 (ja) 2021-03-31
KR102327480B1 (ko) 2021-11-16
US20210120435A1 (en) 2021-04-22
CN109328437A (zh) 2019-02-12
EP3484064A2 (en) 2019-05-15
EP3484064B1 (en) 2023-08-16
WO2018008404A3 (ja) 2018-03-01
US20190159042A1 (en) 2019-05-23
JPWO2018008404A1 (ja) 2019-05-16
EP3484064A4 (en) 2020-03-11
KR20190025839A (ko) 2019-03-12
CA3028945A1 (en) 2018-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28437B (zh)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N108496387B (zh)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N109328436B (zh)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N108496388B (zh)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US950324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data service using broadcasting signal
JP2019140512A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09417725B (zh)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N111557107B (zh)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US20210051502A1 (en) Base station apparatus, terminal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12956234A (zh) 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WO2020004070A1 (ja)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12690017B (zh)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N111133823A (zh) 通信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N110999364A (zh) 通信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N112970283A (zh) 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N110999242A (zh) 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WO2020054607A1 (ja)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428

Address after: No.1, Takumicho, Sakai Ward, Sakai City, Osaka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after: Sharp Corp.

Applicant after: FG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No.1, Takumicho, Sakai Ward, Sakai City, Osaka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before: Sharp Corp.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11

Address after: Japan's Osaka City. Sakai Sakai district town 1 times

Patentee after: Sharp Corp.

Address before: Japan's Osaka City. Sakai Sakai district town 1 times

Patentee before: Sharp Corp.

Patentee before: FG Innovation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