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08970B - 线圈单元及使用其的供电装置、受电装置及无线电力传输系统 - Google Patents

线圈单元及使用其的供电装置、受电装置及无线电力传输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08970B
CN109308970B CN201810841039.4A CN201810841039A CN109308970B CN 109308970 B CN109308970 B CN 109308970B CN 201810841039 A CN201810841039 A CN 201810841039A CN 109308970 B CN109308970 B CN 1093089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metal shield
magnetic body
coil unit
shie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4103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08970A (zh
Inventor
新崎晃大
铃木满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D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D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DK Corp filed Critical TD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3089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089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089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089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005Mechanical details of housing or structure aiming to accommodate the power transfer means, e.g. mechanical integration of coils, antennas or transducers into e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71Pancake co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34Special means for preventing or reducing unwanted electric or magnetic effects, e.g. no-load losses, reactive currents, harmonics, oscillations, leakage fields
    • H01F27/36Electric or magnetic shields or scree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34Special means for preventing or reducing unwanted electric or magnetic effects, e.g. no-load losses, reactive currents, harmonics, oscillations, leakage fields
    • H01F27/36Electric or magnetic shields or screens
    • H01F27/363Electric or magnetic shields or screens made of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34Special means for preventing or reducing unwanted electric or magnetic effects, e.g. no-load losses, reactive currents, harmonics, oscillations, leakage fields
    • H01F27/38Auxiliary core members; Auxiliary coils or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8/00Adaptation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or functions
    • H01F38/14Inductive coupl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02J50/12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of the resonant typ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7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the reduction of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leakage field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8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the exchange of data, concerning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transmitting devices and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00Cores, Yokes, or armatures
    • H01F3/10Composite arrangements of magnetic circu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Transformer Cooling (AREA)
  • Regulation Of General Use Transformers (AREA)
  • Current-Collector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 Propelled Vehicles (AREA)
  • Shielding Devices Or Components To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抑制有助于电力传输的主磁通的遮蔽,并且降低大幅围绕远离相对的线圈的区域的漏磁通的线圈单元。线圈单元(10)具备:线圈(11),导线被螺旋状地卷绕;磁性体(13),其配置于线圈(11)的线圈轴向的一端侧;第一金属屏蔽(14),其配置于磁性体(13)的与所述线圈的相对面的相反侧;和第二金属屏蔽(15),其配置成覆盖线圈(11)的周围。在磁性体(13)的端部和第二金属屏蔽(15)之间的区域,第一金属屏蔽(14)在线圈轴向上从包含磁性体(13)的与线圈(11)的相对面的相反侧的面的基准平面SS分开地配置。比磁性体(13)更向线圈(11)的线圈轴向的前方突出的第二金属屏蔽(15)的突出部分的长度Lp比从磁性体(13)的端部到第二金属屏蔽(15)的第一距离Ly短。

Description

线圈单元及使用其的供电装置、受电装置及无线电力传输 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优选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系统的线圈单元的构造。 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了这样的线圈单元的供电装置、受电装置 及无线电力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不使用电缆或电源线传输电力的无线电力传输技术备受关注。由 于无线电力传输技术能够从供电侧向受电侧无线地供给电力,因此, 期望应用到电车、电动汽车、无人搬运车等运输设备、家电制品、电 子设备、无线通信设备、玩具、工业设备等各种制品。
在无线电力传输中由于利用磁场进行电力传输,因此,该磁场的 一部分成为漏磁通,有对外围设备造成影响的担忧。对此,在专利文 献1中,提出有初级侧及次级侧分别从气隙侧依次具备被卷绕成螺旋 状的扁平结构的线圈、扁平的磁芯、底板,该底板作为强度支撑用兼 磁遮蔽用起作用,遮蔽漏磁通的外部泄漏的非接触供电装置。
但是,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在线圈的背面具备磁芯的情 况下,从线圈产生的磁通的一部分通过磁芯,并从该磁芯的端部放出 到外部,但不会与相对的线圈交链,存在大幅围绕远离相对的线圈的 区域的成分成为漏磁通的担忧。
另外,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中,虽然泄漏到磁芯的背面侧 的磁通被底板遮蔽,但是如上述方式,没有对大幅围绕远离相对的线 圈的区域的漏磁通进行任何考虑,因此,漏磁通的降低不充分。
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有在具有收容供电线圈单元的线圈单元收容 部和以划分收容电气设备的电气设备收容部的方式设置的金属的划分 壁的供电装置中,通过由比构成外壳壁的主面壁的电导率高的金属材 料形成划分壁,从而即使较多磁通通过划分壁也能够抑制发热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9318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4686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即使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技术具有通过使用具有比构成外 壳壁的主面壁的电导率高的电导率的金属材料构成划分壁来抑制发热 的效果,如果从线圈产生的磁通量变大,则也存在不能忽视该发热的 担忧。另外,由于构成从供电线圈产生的磁通的磁路的铁氧体基板的 端部被划分壁侧壁覆盖,铁氧体基板的端部和划分壁的侧壁的间隔非 常窄,因此,存在隔壁也遮蔽有助于电力传输的磁通,并且电力传输 效率的降低及隔壁的发热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技术问题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 制有助于电力传输的主磁通的遮蔽,并且可以降低大幅围绕远离相对 的线圈的区域的漏磁通的线圈单元及使用其的供电装置、受电装置及 无线电力传输系统。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 线圈,导线被螺旋状地卷绕;磁性体,其配置于所述线圈的线圈轴向 的一端侧;第一金属屏蔽,其配置于所述磁性体的与所述线圈的相对 面的相反侧;和第二金属屏蔽,其配置成覆盖所述线圈的周围,在所 述磁性体的端部和所述第二金属屏蔽之间的区域,所述第一金属屏蔽 在所述线圈轴向上从包含所述磁性体的与所述线圈的相对面的相反侧 的面的基准平面分开地配置,比所述磁性体更向所述线圈的线圈轴向 的前方突出的所述第二金属屏蔽的突出部分的长度Lp比从所述磁性体 的端部到所述第二金属屏蔽的第一距离Ly短。
根据本发明,由于覆盖线圈的侧面的第二金属屏蔽与磁性体的端 部不太近且不太远,而设置于适当地远离磁性体的端部的位置,因此, 能够抑制有助于电力传输的主磁通的遮蔽,并且降低大幅围绕远离相 对的线圈的区域的漏磁通。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第一金属屏蔽与所述第二金属屏蔽一体地 构成。根据该结构,能够简单地构成并配置第一及第二金属屏蔽。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第二金属屏蔽的所述突出部分的长度Lp比 从所述磁性体到所述第一金属屏蔽的第二距离Lx短。由此,能够使有 助于电力传输的主磁通不受第二金属屏蔽遮蔽,能够使电力传输效率 提高。因此,能够抑制第二金属屏蔽的发热,并且降低大幅围绕远离 相对的线圈的区域的漏磁通。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第二距离Lx比所述第一距离Ly短。由此, 能够抑制第一金属屏蔽的发热,而且降低大幅围绕远离相对的线圈的 区域的漏磁通,并且进一步抑制线圈单元的厚度的增大。
在本发明中,优选为0.6Ly≤Lx<Ly。如果第二距离Lx在该范围 内,则由于在适当地远离磁性体的端部的位置设置第一金属屏蔽,因 此,能够抑制第一金属屏蔽的发热,并且抑制线圈单元的厚度的增大。
优选的是,本发明的线圈单元还具备:第三金属屏蔽,其配置在 所述磁性体和所述第一金属屏蔽之间,并且与所述磁性体的与所述线 圈的相对面的相反侧的面相对;和第四金属屏蔽,其与所述第三金属 屏蔽连接,并且配置于所述电容器的周围,所述第三金属屏蔽经由所 述第四金属屏蔽与所述第一金属屏蔽热连接。根据该结构,能够使由 于电流流通而发热的线圈的散热性提高。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线圈的线圈轴朝向大致水平方向, 在与所述磁性体的相对面的相反侧即所述第一金属屏蔽的背面侧设有 散热器。这样,通过向大致水平方向进行电力传输,且在第一金属屏 蔽的背面具备散热器的构造,能够实现线圈单元的低高度化和电力传 输效率的提高,并且能够使在线圈单元中产生的热更有效地散热。
另外,本发明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具有上述本发明的 特征的线圈单元和与所述线圈单元连接的逆变器电路。根据本发明, 能够提供一种可以抑制有助于电力传输的主磁通的遮蔽,并且降低大 幅围绕远离相对的线圈的区域的漏磁通的供电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受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具有上述本发明的 特征的线圈单元和与所述线圈单元连接的整流电路。根据本发明,能 够提供一种可以抑制有助于电力传输的主磁通的遮蔽,并且降低大幅 围绕远离相对的线圈的区域的漏磁通的受电装置。
进一步,本发明的无线电力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无线地提 供电力的供电装置和无线地接收从所述供电装置供电的电力的受电装 置,所述供电装置及所述受电装置的至少一方包含具有上述本发明的 特征的线圈单元。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可以抑制有助于电力传 输的主磁通的遮蔽,并且降低大幅围绕远离相对的线圈的区域的漏磁 通的无线电力传输系统。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可以抑制有助于电力传输的主磁通的 遮蔽,并且降低大幅围绕远离相对的线圈的区域的漏磁通的线圈单元 及使用其的供电装置、受电装置及无线电力传输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的无线电力传输系统的结构 的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单元的结构的大致剖视 图。
图3是线圈单元的立体图,并且表示拆下了树脂盖的状态。
图4是线圈单元的立体图,并且表示安装了树脂盖的状态。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线圈单元的结构的大致剖视 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线圈单元的结构的大致剖视 图。
符号的说明
1 无线电力传输系统
2 供电装置
3 受电装置
4 直流电源
5 供电电路
6a 供电线圈
6b、6c 电容器
7a 受电线圈
7b、7c 电容器
8 受电电路
9 负载
10 线圈单元
11 线圈
12 电容器
13 磁性体
13e 磁性体的端部
14 底部屏蔽
14a 底部屏蔽的主面
14f 散热器
15 侧屏蔽
16 屏蔽盒
16a 平板部
16b 侧壁
16c 凸缘部
16d 电容器收纳口
16e 开口部
17 线圈架
18 树脂盖
19 电力电缆
20 散热器
20a 翅片
20b 平板部
21 平板部
Lx 第二距离
Ly 第一距离
SS 基准平面
X0 线圈轴
Figure BDA0001745591350000051
磁通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 地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的无线电力传输系统的结构 的框图。
如图1所示,该无线电力传输系统1为由供电装置2和受电装置3 的组合构成,并且从供电装置2向受电装置3无线传输电力的系统。
供电装置2具备:直流电源4;供电电路5,其包含将从直流电源 4供给的直流电压变换为例如100kHz的交流电压的逆变器电路;和线 圈单元10,其包含通过交流电压产生交流磁通的供电线圈6a。本实施 方式的线圈单元10构成电容器6b、6c分别与供电线圈6a的两端串联 连接而成的LC串联谐振电路,但也可以为LC并联谐振电路,也可以 为LC串并联谐振电路。另外,电容器的数量也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 为仅连接有电容器6b的结构。
受电装置3具备:线圈单元10,其包含接受供电线圈6a产生的交 流磁通的至少一部分并产生交流电压的受电线圈7a;和受电电路8, 其包含将在受电线圈7a中产生的交流电压变换为直流电压的整流电 路。此外,整流电路也可以包含平滑功能。从受电装置3输出的直流 电压被供给到负载9。本实施方式的线圈单元10构成电容器7b、7c分 别与受电线圈7a的两端串联连接而成的LC串联谐振电路,但也可以 为LC并联谐振电路,也可以为LC串并联谐振电路。另外,电容器的 数量也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为仅连接有电容器7b的结构。
图2是表示用于供电侧及受电侧的线圈单元10的结构的大致剖视 图。另外,图3及图4为线圈单元10的立体图,特别是,图3表示拆 下了树脂盖18的状态,并且侧屏蔽15的一部分破裂的状态,图4表 示安装有树脂盖18的状态。此外,图2与沿着图4的A-A线的大致剖视图对应。
如图2~图4所示,该线圈单元10具备:线圈11,导线被螺旋状 地卷绕;电容器12,其与线圈11电连接构成LC谐振电路;磁性体13, 其配置于线圈11的背面侧;底部屏蔽14(第一金属屏蔽),其配置于 磁性体13的背面侧;侧屏蔽15(第二金属屏蔽),其配置成覆盖线圈11的周围;和屏蔽盒16,其配置于磁性体13和底部屏蔽14之间并且 收纳电容器12。此外,线圈11的背面是线圈11的线圈轴X0的延伸方 向的一端侧的面,是与朝向电力传输方向的线圈11的主面的相反侧的 面。
线圈11与图1的线圈6a或7a对应。线圈11卷绕于树脂制的线 圈架17而成,被收容于树脂盖18内。本实施方式的线圈11为单层构 造,也可以为多层构造。线圈11的平面形状优选为在一个方向上细长 的椭圆、长圆、或大致矩形,但也可以为正圆或大致正方形。
电容器12与图1的电容器6b、6c或7b、7c对应。电容器12与 线圈11一起被封装构成电力传输用线圈单元。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容 器12被安装于屏蔽盒16,但也可以被安装于底部屏蔽14。由于电容 器12经由磁性体13及屏蔽盒16配置于线圈11的背面侧,因此,电 容器12的金属部分(端子电极、内部电极等)不会阻碍电力传输。电 力电缆19与由线圈11及电容器12构成的LC谐振电路的一对端子连 接。
磁性体13为由铁氧体等磁性材料构成的片状或板状的部件,设置 成覆盖线圈11的背面整体。磁性体13也可以为多个磁性片的集合体。 在本实施方式中,磁性体13粘附于线圈架17的背面。这样,通过在 线圈11的背面侧设置磁性体13,能够确保与线圈11交链的磁通
Figure BDA0001745591350000071
的 磁路并提高电力传输效率。
底部屏蔽14为具有比线圈11或磁性体13大的外形尺寸的铜或铝 等金属制的支承体,为了遮蔽线圈11的背面侧的漏磁通而设置。在与 屏蔽盒16的相对面的相反侧即底部屏蔽14的背面侧设有散热器20。 散热器20由延伸的多个翅片20a和设有多个翅片20a的平板部20b构 成,并且平板部20b与底部屏蔽14的背面连接。在处理大电力的线圈 单元中,线圈11及磁性体13的发热量也非常大,但通过将与线圈11 的电力传输方向相反侧的底部屏蔽14的背面设为散热器构造,能够提 高线圈单元10的散热性。在本实施方式中,散热器20由与底部屏蔽 14不同的部件构成,但也可以将底部屏蔽14和散热器20的平板部20b 共同化,将两者一体地形成。
侧屏蔽15配置成包围线圈11的周围。此外,图3是侧屏蔽15的 部分剖断图。侧屏蔽15通过例如铜板或铝板等的一张金属板的折弯加 工与底部屏蔽14一体地构成。侧屏蔽15也可以由与底部屏蔽14不同 的部件构成。侧屏蔽15在Y轴方向上从磁性体13的端部13e分开地 配置,从磁性体13到侧屏蔽15的Y轴方向的距离Ly(第一距离)至 少大于零,优选比从线圈11的中心到线圈11的最内周的最接近的导 线部分的距离大。由此,可以抑制有助于电力传输的主磁通的遮蔽, 并且降低大幅围绕远离相对的线圈的区域的漏磁通,由此,能够维持 期望的电力传输效率并且降低漏磁通。
屏蔽盒16是为了确保电容器12的收纳空间而在线圈11的背面侧 设置的大致箱状的金属框架。本实施方式的屏蔽盒16将铜板或铝板等 的一张金属板折弯而简单地成形,具有大致长方体的外形。具体而言, 屏蔽盒16具有与磁性体13的背面相对配置的平板部16a(第三金属屏 蔽)、从平板部16a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延伸的侧壁16b(第四金属屏 蔽)以及侧壁16b的前端部向内侧(或外侧)折弯而成的凸缘部16c。 另外,在与底部屏蔽14相对的屏蔽盒16的背面侧设有电容器12的收 纳口16d。这样,从线圈轴向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屏蔽盒16具有在一 个方向上细长的平面形状。
屏蔽盒16的平板部16a直接或经由导热膏等中间材料与磁性体13 的背面接触,并与磁性体13热连接。另外,屏蔽盒16的凸缘部16c 直接或经由导热膏等中间材料与底部屏蔽14的主面14a接触。通过这 样的结构,屏蔽盒16的平板部16a经由侧壁16b及凸缘部16c与底部 屏蔽14热连接。特别是,由于凸缘部16c的平面部与底部屏蔽14的 主面相对,并且底部屏蔽14和屏蔽盒16面接触,因此,能够提高热 传导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从线圈轴X0的行进方向观察的屏蔽盒16的平 板部16a的外形尺寸优选为磁性体13的外形尺寸以下。即,平板部16a 的轮廓构成为与磁性体13的轮廓一致或收纳于其内侧,且不会突出于 磁性体13的轮廓的外侧。通过这样的结构,由于从磁性体13的端部 13e射出的磁通
Figure BDA0001745591350000081
不与平板部16a交链,因此,能够防止平板部16a 的发热。
磁性体13及屏蔽盒16的平板部16a也可以为如图2和图3所示 的整体平板形状,也可以为按照线圈11的开口部在中央具有开口部的 形状,也可以为进一步形成有从开口部向外侧的狭缝的形状。这种情 况下,为了防止平板部16a的发热,平板部16a的开口部的轮廓也需 要不突出于磁性体13的轮廓的外侧。
如图3所示,在包围电容器12的周围的屏蔽盒16的侧壁16b的 一部分设有开口部16e,与线圈11或电容器12连接的电力电缆19从 开口部16e引出到屏蔽盒16的外侧。进而,如图4所示,电力电缆19 通过形成于侧屏蔽15的贯通孔引出到侧屏蔽15的外侧。此外,如果为供电装置2则一对电力电缆19的前端部与逆变器电路连接,另外, 如果为受电装置3则一对电力电缆19的前端部与整流电路连接。
开口部16e优选设置在屏蔽盒16的长边方向的两端,电力电缆19 从两个开口部16e的任一方引出。在将线圈面垂直立起进行大致水平 方向的电力传输的方式中,通过将线圈单元10横向设置能够低高度化, 但在屏蔽盒16的短边方向的一端侧的侧壁设置开口部的情况下,线圈 单元10的高度提高从屏蔽盒16的短边方向的一端侧引出的电力电缆 19的量。但是,在从线圈单元10的长边方向的一端侧引出电力电缆 19的情况下,线圈单元10的低高度化不受电力电缆19的阻碍,并且 可以进行线圈单元整体的低高度化。
侧壁16b及凸缘部16c优选沿着屏蔽盒16(平板部16a)的长边 方向设置。根据该构造,能够增大传热路径的截面积,另外,能够尽 可能较大地确保屏蔽盒16与底部屏蔽14接触的面积,由此,能够降 低热阻并使散热性提高。另外,能够在屏蔽盒16的长边方向的两端设 置开口部16e,并从横向引出电力电缆19。因此,如图3所示在将线 圈面垂直立起进行大致水平方向的电力输出的情况下,能够横向地配 置线圈单元10,且能够实现线圈单元10的低高度化。
优选线圈11的线圈轴X0朝向大致水平方向,无线电力传输系统 进行大致水平方向的电力传输。在使供电线圈及受电线圈在上下方向 上相对进行垂直方向的电力传输的情况下,存在金属的异物附着在朝 上的线圈的上表面的状态持续的情况,并且存在由于金属的异物导致 电力传输效率降低,不能进行电力传输的担忧。但是,在将线圈面垂直立起进行大致水平方向的电力传输的情况下,由于要附着于垂直的 线圈面的金属从该线圈面落下,因此,能够避免电力传输效率的降低。 另外,也可以避免金属异物的发热。
由于在磁性体13和底部屏蔽14之间设有屏蔽盒16,因此,底部 屏蔽14也在X轴方向(线圈轴向)上从磁性体13分开地配置。即, 从包含磁性体13的与线圈11的相对面的相反侧的背面的基准平面SS 到底部屏蔽14的X轴方向的距离Lx(第二距离)大于零。此外,底 部屏蔽14只要至少在磁性体13的端部13e和侧屏蔽15之间的区域, 在X轴方向上从基准平面SS分开即可。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使有助 于电力传输的主磁通不被底部屏蔽14遮蔽。因此,能够抑制底部屏蔽 14的发热并且使电力传输效率提高。
相比磁性体13更向线圈11的线圈轴X0的延伸方向的前方突出的 侧屏蔽15的突出部分的长度Lp优选至少大于零,比从磁性体13的端 部13e到侧屏蔽15的Y轴方向的距离Ly短,并且比从磁性体13到底 部屏蔽14的距离Lx短。另外,从磁性体13到底部屏蔽14的距离Lx 优选比从磁性体13的端部到侧屏蔽15的距离Ly短,且为Ly的0.6 倍以上且低于1倍(0.6Ly≤Lx<Ly)。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在适当 地远离磁性体13的端部13e的位置设置适当的大小的侧屏蔽15。因此, 能够抑制有助于电力传输的主磁通的遮蔽,并且降低大幅围绕远离相 对的线圈的区域的漏磁通,能够维持期望的电力传输效率并且抑制噪 声。另外,不仅侧屏蔽15,而且底部屏蔽14也能够设置在适当地远离 磁性体13的端部13e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底部屏蔽14的发热, 并且抑制线圈单元的厚度的増大。
如以上所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线圈单元10具备经由磁性体13 配置于线圈11的背面侧的底部屏蔽14和以包围线圈11的周围的方式 配置的侧屏蔽15,并且底部屏蔽14及侧屏蔽15适当地远离磁性体13 的端部13e,因此,能够抑制发热,并且降低大幅围绕远离相对的线圈 的区域的漏磁通。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线圈单元的结构的大致剖视 图。
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线圈单元10的特征在于,侧屏蔽15 由与底部屏蔽14不同的部件构成。侧屏蔽15通过例如一张金属板的 折弯加工使与和底部屏蔽14平行的平板部21一体地构成。另外,底 部屏蔽14设置在与侧屏蔽15一体化的金属制的平板部21上,散热器 20经由平板部21安装在底部屏蔽14上。其它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 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散热器20不与底部屏蔽14的背面接触,但经 由平板部21与底部屏蔽14热连接。因此,能够将由线圈11或磁性体 13产生的热传递到散热器20来提高散热性,并且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 方式同样的效果。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平板部21由与底部屏蔽14 不同的部件构成,但也可以将底部屏蔽14和平板部21共同化,使两 者一体化而构成。
图6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线圈单元的结构的大致剖视图。
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线圈单元10的特征在于省略屏蔽盒和 电容器12。其它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这样,线圈单元10也可 以为仅使用线圈11作为无源元件,并且省略了电容器12的结构,本 实施方式也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 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 更,当然这些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例如,对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本发明的线圈单元10构成供电 装置2及受电装置3两者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这样 的情况,也可以使用本发明的线圈单元10仅构成供电装置2及受电装 置3的任一者。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屏蔽盒16具有凸缘部16c,但也可以 省略凸缘部16c。另外,凸缘部16c向内侧折弯而形成,但也可以向外 侧折弯而形成。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屏蔽盒16中平板部16a(第三金属屏 蔽)和侧壁16b(第四金属屏蔽)由一张金属板构成,但也可以组合其 它部件而构成。

Claims (9)

1.一种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
具备:
线圈,导线被螺旋状地卷绕;
磁性体,其配置于所述线圈的线圈轴向的一端侧;
第一金属屏蔽,其配置于所述磁性体的与所述线圈的相对面的相反侧;和
第二金属屏蔽,其配置成覆盖所述线圈的周围,
在所述磁性体的端部和所述第二金属屏蔽之间的区域,所述第一金属屏蔽在所述线圈轴向上从包含所述磁性体的与所述线圈的相对面的相反侧的面的基准平面分开地配置,
比所述磁性体更向所述线圈的线圈轴向的前方突出的所述第二金属屏蔽的突出部分的长度Lp比从所述磁性体的端部到所述第二金属屏蔽的第一距离Ly短,
从所述磁性体到所述第一金属屏蔽的第二距离Lx比所述第一距离Ly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金属屏蔽与所述第二金属屏蔽一体地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单元,其中,
所述第二金属屏蔽的所述突出部分的长度Lp比所述第二距离Lx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单元,其中,
0.6Ly≤Lx<Ly。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单元,其中,
还具备:
电容器,其与所述线圈电连接;
第三金属屏蔽,其配置于所述磁性体和所述第一金属屏蔽之间,并且与所述磁性体的与所述线圈的相对面的相反侧的面相对;和
第四金属屏蔽,其与所述第三金属屏蔽连接,并且配置于所述电容器的周围,
所述第三金属屏蔽经由所述第四金属屏蔽与所述第一金属屏蔽热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单元,其中,
在所述第一金属屏蔽的与所述磁性体的相对面的相反侧设有散热器。
7.一种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单元和与所述线圈单元连接的逆变器电路。
8.一种受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单元和与所述线圈单元连接的整流电路。
9.一种无线电力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备无线地提供电力的供电装置和无线地接收从所述供电装置供电的电力的受电装置,所述供电装置及所述受电装置的至少一方包含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单元。
CN201810841039.4A 2017-07-27 2018-07-27 线圈单元及使用其的供电装置、受电装置及无线电力传输系统 Active CN1093089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45945 2017-07-27
JP2017145945A JP6555302B2 (ja) 2017-07-27 2017-07-27 コイル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送電装置、受電装置並びにワイヤレス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08970A CN109308970A (zh) 2019-02-05
CN109308970B true CN109308970B (zh) 2021-04-20

Family

ID=650383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41039.4A Active CN109308970B (zh) 2017-07-27 2018-07-27 线圈单元及使用其的供电装置、受电装置及无线电力传输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804709B2 (zh)
JP (1) JP6555302B2 (zh)
CN (1) CN1093089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0145349A (ja) * 2019-03-07 2020-09-10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ユニット、ワイヤレス送電装置、ワイヤレス受電装置、及びワイヤレス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JP2020156180A (ja) * 2019-03-19 2020-09-24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ユニット、ワイヤレス送電装置、ワイヤレス受電装置、及びワイヤレス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CA3143516A1 (en) * 2019-11-22 2021-05-27 Resonant Link, Inc. Shielding of electronics from magnetic fields
WO2022130223A1 (en) * 2020-12-17 2022-06-23 Intdevice Limited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pads for inductive power transfer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71832A (zh) * 2012-07-05 2015-03-2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电力传输装置、无线电力送电装置以及受电装置
CN106427612A (zh) * 2015-08-04 2017-02-2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93180A (ja) 2008-10-10 2010-04-22 Showa Aircraft Ind Co Ltd 非接触給電装置
JP5602065B2 (ja) * 2011-03-04 2014-10-08 長野日本無線株式会社 非接触電力伝送装置
JP6268509B2 (ja) 2012-08-10 2018-01-3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リアクトル装置
JP5929648B2 (ja) * 2012-09-10 2016-06-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リアクトルの製造方法
WO2014057587A1 (ja) * 2012-10-12 2014-04-17 株式会社日立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アンド・サービス 非接触給電装置
JP6260493B2 (ja) 2014-08-20 2018-01-1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送電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受電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485440B2 (ja) * 2016-12-21 2019-03-2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および非接触送受電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71832A (zh) * 2012-07-05 2015-03-2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电力传输装置、无线电力送电装置以及受电装置
CN106427612A (zh) * 2015-08-04 2017-02-2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08970A (zh) 2019-02-05
JP6555302B2 (ja) 2019-08-07
JP2019029462A (ja) 2019-02-21
US10804709B2 (en) 2020-10-13
US20190036347A1 (en) 2019-01-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08970B (zh) 线圈单元及使用其的供电装置、受电装置及无线电力传输系统
CN109309410B (zh) 线圈单元及使用其的供电装置、受电装置及无线电力传输系统
JP6369493B2 (ja) 給電コイルユニット、ワイヤレス給電装置およびワイヤレス電力伝送装置
US10840014B2 (en) Coil unit, and power transmitting device, power receiving device and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using the coil unit
US9264107B2 (en)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ing device for wireless power communication system
JP6227446B2 (ja) トランス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力変換装置
WO2012090307A1 (ja) 電力変換装置
JP6438858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US20200152376A1 (en) Coil unit
JP5058120B2 (ja) トランス
JP2020102913A (ja) 電力変換装置、及び高電圧ノイズフィルタ
US9647535B2 (en) Compact structure of power-supply apparatus capable of minimizing electromagnetic noise
JP2014204487A (ja) 電源装置
JP5903579B2 (ja) 電力伝送コイル
US20190237242A1 (en) Transformer unit for a resonant converter
JP6856148B2 (ja) コイル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送電装置、受電装置並びにワイヤレス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JP6379353B2 (ja) Dc−dcコンバータ
JP2023041422A (ja) コイルユニット
JP2019179904A (ja) コイルユニット、ワイヤレス送電装置、ワイヤレス受電装置、ワイヤレス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JP7180384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CN115459601A (zh) 电力转换装置
JP2020061896A (ja) 電力変換装置
JP2015154610A (ja) 整流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