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46750A - 数据传输方法、接入网设备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接入网设备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46750A
CN109246750A CN201710349042.XA CN201710349042A CN109246750A CN 109246750 A CN109246750 A CN 109246750A CN 201710349042 A CN201710349042 A CN 201710349042A CN 109246750 A CN109246750 A CN 1092467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ess network
terminal
network equipment
equipment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4904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46750B (zh
Inventor
石小丽
甘久斌
周凯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34904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46750B/zh
Priority to RU2019141050A priority patent/RU2767756C2/ru
Priority to AU2018269260A priority patent/AU2018269260B2/en
Priority to PCT/CN2018/087243 priority patent/WO2018210295A1/zh
Priority to EP18801467.4A priority patent/EP3611974A4/en
Publication of CN1092467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46750A/zh
Priority to US16/686,801 priority patent/US11229077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467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467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4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 H04W92/10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 and access point, i.e. wireless air interf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20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access poi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接入网设备及终端,该方法包括:第一终端从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终端接入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触发所述第一终端连接第二终端;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连接第二终端;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二终端与第二接入网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用于传输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间的数据,则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接入网设备能够同时为第一终端提供数据传输服务,提升了第一终端的通信质量。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接入网设备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领域,特别是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接入网设备及终端。
背景技术
终端与基站的通信过程中,若终端处于基站信号覆盖比较差的区域,基站与终端的空口质量变差,为了保证小区的吞吐率,该基站作为主基站可以为终端增加该终端与辅基站的数据链路,将部分或全部终端的数据转移到辅基站进行传输,即为该终端实施双连接(dual-connectivity,DC)。
现有技术中,辅基站由主基站根据终端对至少一个基站的测量信息决定,但在基站信号覆盖不佳,例如终端与基站距离过远的场景中,终端不能向主基站反馈测量信息,或者即使终端测量到基站,但基站干扰较大的情况下,没有合适的辅基站为终端执行数据分流。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接入网设备及终端。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第一终端从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终端接入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触发所述第一终端连接第二终端;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连接所述第二终端;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二终端与第二接入网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用于传输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间的数据。
其中,第一接入网设备作为主节点,第二接入网设备作为辅节点,共同为第一终端提供数据传输服务。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第一终端连接第二终端,且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二终端与第二接入网设备进行数据传输,从而,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作为辅节点,分流第一终端与第一接入网设备间的数据,提升第一终端的通信质量。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标识信息,以使得所述第二终端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标识信息,其中,所述标识信息用于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请求建立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间的通信链路。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二接入网设备主动向第一接入网设备请求作为辅节点,第一接入网设备进而与其建立双连接链路,无需第一接入网设备根据第一终端的测量信息来选择辅节点。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一标识信息以及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邻接入网设备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以使得所述第二终端向所述邻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邻接入网设备确定是否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请求建立所述邻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间的通信链路。在该实施方式中,辅节点(第二接入网设备)为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相邻接入网设备,避免因为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接入网设备之间没有通信接口而无法成功建立双连接链路,进而,提升了辅节点的数据分流效果。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从所述第二终端接收至少一个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所述至少一个接入网设备中包括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至少一个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以使得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请求添加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以传输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间的数据。
可选地,第二终端确定向第一终端发送的至少一个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所述至少一个接入网设备中可以包括第二终端当前的服务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也可以包括第二终端测量到的接入网设备。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邻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邻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以使得所述第二终端从所述邻接入网设备中确定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所述第一终端从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以使得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请求添加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以传输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间的数据。在该实施方式中,辅节点(第二接入网设备)为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相邻接入网设备,避免因为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接入网设备之间没有通信接口而无法成功建立双连接链路,进而,提升了辅节点的数据分流效果。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终端接入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触发所述第一终端连接第二终端,以使得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二终端与第二接入网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用于传输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间的数据。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以使得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通过所述第二终端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标识信息,其中,所述标识信息用于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请求建立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间的通信链路。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一标识信息以及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邻接入网设备的第二标识信息,以使得所述邻接入网设备通过所述第二终端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邻接入网设备确定是否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请求建立所述邻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间的通信链路。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至少一个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所述至少一个接入网设备中包括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从所述至少一个接入网设备中确定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请求添加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以传输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间的数据。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邻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以使得所述第二终端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邻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并从所述邻接入网设备中确定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终端从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求添加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以传输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间的数据。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第二终端连接第一终端,其中,所述第一终端接入第一接入网设备;所述第二终端确定第二接入网设备,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用于传输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间的数据。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终端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二终端向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标识信息,其中,所述标识信息用于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请求建立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间的通信链路。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终端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一标识信息以及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邻接入网设备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二终端向所述邻接入网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邻接入网设备确定是否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请求建立所述邻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间的通信链路。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终端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至少一个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所述至少一个接入网设备中包括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以使得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至少一个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并请求添加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以传输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间的数据。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终端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邻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二终端确定第二接入网设备包括:所述第二终端从所述邻接入网设备中确定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所述第二终端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以使得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并请求添加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以传输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间的数据。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第二接入网设备通过第二终端从第一终端接收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终端接入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所述第一终端连接所述第二终端;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请求建立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间的通信链路,所述通信链路用于传输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间的数据。
在上述任一方面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中,所述第一终端可以是无人机终端;且所述第二终端可以是地面终端,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间建立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链路。相应地,在上述任一方面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中,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是具有与无人机终端通信能力的基站,例如,可以是无人机专用基站;且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是任意类型的基站。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置,该装置具有实现以上任一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中第一接入网设备或者具有实现以上任一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中第二接入网设备行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或手段(means)。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入网设备,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接入网设备执行上述数据传输方法中第一接入网设备或者第二接入网设备相应的功能。所述收发器用于支持接入网设备与终端之间的通信,向终端发送上述数据传输方法中所涉及的信息或者指令。接入网设备中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接入网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接入网设备中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用于与其他网络设备通信。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接入网设备为基站。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置,该装置具有实现以上任一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中第一终端或者具有实现以上任一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中第二终端行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或手段(means)。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终端执行上述数据传输方法中第一终端或者第二终端相应的功能。所述收发器用于支持接入网设备与终端之间的通信,向接入网设备发送上述数据传输方法中所涉及的信息或者指令。终端中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终端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第九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以上方面所述的第一接入网设备以及第二接入网设备。所述通信系统中还可以包含以上方面所述的终端。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方面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方面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可以执行上述任一方面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第一终端连接第二终端,并通过所述第二终端与第二接入网设备进行数据传输,从而,第一终端分别连接第一接入网设备及第二接入网设备,其中,第一接入网设备作为主节点,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作为辅节点用于分流第一终端与第一接入网设备间的数据,从而,提升了第一终端的通信质量。当第一终端为处于飞行状态无人机终端时,无人机终端通过与地面终端建立D2D链路,进而与地面基站进行双连接通信,满足其数据通信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置500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置600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置700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置800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网设备900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1000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1100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描述的技术可用于多种通信系统,例如LTE系统等4G(the fourthgeneration,第四代)系统,新无线接入网(New RAN,NR)以及演进的LTE(evolved LTE,eLTE)系统等5G(the fifth generation,第五代)系统,或者其他下一代通信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接入网设备包括NR中的接入网侧设备,例如gNB、传输点(trasmission point,TRP),或者由集中单元(central unit,CU)与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组成的基站设备,其中,CU也可以称为控制单元(control unit)。当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的基站设备,即演进型节点B(evolvednodeB,eNB)连接5G核心网(5G-Core,5G CN)时,LTE eNB也可以称为eLTE eNB。具体地,eLTEeNB是在LTE eNB基础上演进的LTE基站设备,可以直接连接5G CN。eLTE eNB也属于NR中的基站设备。所述接入网设备也可以是LTE系统中的设备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B,eNB)。所述接入网设备还可以是接入点(access point,AP),或者其他具有与终端及核心网通信能力的网络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接入网设备的类型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到的终端可以包括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航空航天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以及各种形式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终端设备(terminal equipment)等。其中,航空航天设备可以是无人机或者其他具备通信模块的飞行设备。无人机也可以称为无人机用户设备(drone UE),或者无人驾驶飞机(UnmannedAerial Vehicle,UAV)。
本申请实施例定义接入网到终端的单向通信链路为下行链路,在下行链路上传输的数据为下行数据,下行数据的传输方向称为下行方向;而终端到接入网的单向通信链路为上行链路,在上行链路上传输的数据为上行数据,上行数据的传输方向称为上行方向。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资源为传输资源,包括时域资源以及频域资源,可以用于在上行通信过程或者下行通信过程中承载数据或信令。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D2D是一种可以实现近距离的终端间直接通信的技术。利用D2D,终端可以通过另一个终端接入无线网络并保持与无线网络的连接。具体地,可以采用蓝牙、WIFI等技术在两个终端间建立D2D链路。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理解,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与A相应的B”表示B与A相关联,根据A可以确定B。但还应理解,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它信息确定B。
本申请实施例中出现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申请实施例中出现的第一、第二等描述,仅作示意与区分描述对象之用,没有次序之分,也不表示本申请实施例中对设备个数的特别限定,不能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任何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中出现的“连接”是指直接连接或者间接连接等各种连接方式,以实现设备间的通信,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出现的“网络”与“系统”表达的是同一概念,通信系统即为通信网络。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的通信网络中,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110和第二接入网设备120,第一接入网设备110管理的小区称为第一小区,第二接入网设备120管理的小区称为第二小区。第一小区与第二小区可以如图1中所示有重叠的区域,或者图1中未示出,第二小区可以处于第一小区的范围内。第一终端130接入第一接入网设备110,第二终端140接入第二接入网设备120。
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进行D2D通信,具体地,第二终端140作为第一终端130的中继(relay)终端,将第一终端130接入第二接入网设备120。第一终端130与第二终端140之间有通信接口,例如图1中所示的PC5接口。第二终端140与第二接入网设备120之间有通信接口,例如图1中所示的Uu接口。第一接入网设备110与第二接入网设备120之间也可以有通信接口,例如图1中所示的Xn接口(也可以称为X2接口)。
第一终端130在第一接入网设备110建立控制面(control plane,CP),并与第一接入网设备110进行用户面(user plane,UP)数据传输。由于第一终端130的位置会随着移动发生变化,如果第一终端从第一接入网设备110的近端移动到远端,如图1所示,第一终端从第一小区向第二小区移动,则第一终端130逐渐远离第一接入网设备110的信号覆盖范围,第一终端130与第一接入网设备110之间的空口质量会变差。为了保证小区的吞吐率,第一终端130可以在维持与第一接入网设备110的通信的前提下,通过第二终端140接入第二接入网设备120,使得第一终端130与第一接入网设备110及第二接入网设备120实现双连接,其中,第一接入网设备110作为主节点(master node,MN),且第二接入网设备120作为辅节点(secondary node,SN),将第一终端130的部分或全部数据从第一接入网设备转移到第二接入网设备进行传输。可以理解,当第一接入网设备110与第二接入网设备120均为基站设备时,主节点可以称为主基站,辅节点可以称为辅基站。
具体地,双连接有不同的实现方式,或者说针对终端数据有不同的分流方式。例如,辅节点可以分别与终端、核心网只建立用户面连接,则在下行方向,可以在主节点的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将核心网下发的下行数据分流到辅节点,并由辅节点将下行数据发送给终端;在上行方向,辅节点从终端接收上行数据,辅节点再将接收到的上行数据发送给主节点,由主节点将上行数据汇聚后发送给核心网,此种双连接方式可以称为分裂承载(split bearer)(或称为3C类型)。或者,辅节点与核心网建立有用户面连接及数据面连接,且辅节点与终端只建立数据面连接,则在下行方向,辅节点可以直接从核心网接收下行数据并发送给终端;在上行方向,辅节点可以直接将从终端接收的上行数据发送到核心网,此种双连接方式可以称辅小区组承载(secondarycell group bearer,SCG bearer)(或称为1A类型)。可以理解,在任意一种双连接方式中,主节点与核心网有控制面和用户面连接,且主节点与终端有控制面和用户面连接。简而言之,3C类型是指终端数据在主基站分流,1A类型是指终端数据在核心网分流。
其中,辅节点可以用于传输终端的部分或全部业务相关的数据,例如,部分业务的数据通过主节点传输且其余业务的数据通过辅节点传输,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一个终端可以同时接入主节点和多个辅节点,每个辅节点可以分别传输该终端的部分用户面数据,双连接也可以称为多连接(multi-connectivity)。
在一个无人机终端通信场景中,第一终端是处于飞行状态的无人机终端,第二终端是地面终端,第一接入网设备是具备与无人机终端通信的能力的基站,例如管理无人机终端的专用基站或者普通基站,第二接入网设备是任意类型的基站,例如普通基站。所述专用基站具备近端范围内针对无人机终端的完整通信能力,以及远端范围内针对无人机终端的低速率数据及信令的通信能力,其中,近端范围与远端范围可以通过相应空间内的信号质量是否能够使得UE的通信质量达到一定阈值来划分,例如,地域半径20公里的空间以及空余半径3公里的空间可以认为是远端范围。此外,所述专用基站可以兼具普通地面基站的功能。所述普通基站具有普通地面基站的功能,以及近端范围内针对无人机终端的完整通信能力,所述普通基站还可以作为高空无人机终端的数据面中继节点。
如果无人机终端的飞行高度较高,则无人机终端无法对位于地面的基站进行直接测量,或者,当基站的站间距可能较远,无人机终端也无法测量到合适的基站,则无人机终端不能向主基站反馈测量信息,导致专用站无法为无人机终端选取合适的辅基站。又或者,如果无人机终端处于多个基站的强干扰区域,即使无人机终端能够测量到基站,但由于干扰较大,因此,该测量到的基站不能直接作为辅基站对无人机终端的数据进行分流。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到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适用于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中。
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201: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终端接入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触发所述第一终端连接第二终端。
其中,第一终端接入第一接入网设备包括:第一终端与第一接入网设备建立了通信连接,且第一终端可以与第一接入网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触发所述第一终端连接第二终端包括: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进行发现(discovery)过程,第一终端通过发现过程将第二终端确定为中继终端。
可选地,第一接入网设备还可以向第一终端发送双连接数据传输请求。具体地,第一接入网设备根据当前的负载状况、带宽、小区吞吐率等条件决定是否要为第一终端进行双连接,并向第一终端发送双连接数据传输的请求,以使得第一终端通过第二终端向第二基站发送该请求,则第二基站根据该请求,可以与第一基站进行双连接建立过程。
可选地,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任意一种接入网设备向终端发送的消息来向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例如在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包含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也可以为该第一指示信息设置一条专用消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S202: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连接第二终端。
具体地,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任意一种实施方式进行发现过程,从而使得第一终端连接第二终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例如,可以由第一终端直接发起发现过程,即采用模式B(modeB)的发现方式,由第一终端向测量范围内的至少一个终端,即候选的中继终端发送请求消息。若有终端接受第一终端的请求,则该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响应消息,从而完成发现过程。当发现过程执行完毕后,第一终端可以与第二终端建立通信链路。
可选地,如果发现失败,即第一终端没有找到合适的中继终端,则第一终端可以在发现失败后通知第一接入网设备。例如,第一终端可以通过RRC完成消息通知第一基站发现失败,或者也采用其他新增的专用消息或现有消息通知第一基站,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S203: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二终端与第二接入网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用于传输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间的数据。
具体地,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作为辅节点,分流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间的数据。例如,第一终端可以通过第二终端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上行数据,由第二接入网设备传输到核心网,或者由第二接入网设备将上行数据发送给第一接入网设备,再由第一接入网设备传输给核心网;第一接入网设备也可以将核心网下发的下行数据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数据分流到第二接入网设备,或者第二接入网设备直接从核心网接收下行数据,再由第二接入网设备将下行数据通过第二终端发送给第一终端。可以理解,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作为主节点的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连接一个或多个辅节点。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则,第一终端可以向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从而第二终端可以将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发送给第二接入网设备,由第二接入网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请求建立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间的通信链路。
其中,所述通信链路也可以称为数据通信链路,所述通信链路中包括第一终端、第二终端以及第二接入网设备三个节点,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所述通信链路与第一终端进行数据传输。其中,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间的链路为D2D链路。
可选地,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可以和第一指示信息都包含在同一条或者不同的由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给第一终端的消息中,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第一终端通过发现消息把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发送给第二终端,并由第二终端发送给其所属第二接入网设备。其中,所述发现消息是发现过程中的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交互的消息的统称,例如,第一终端可以在发送给第二终端的solicitation(请求)消息中携带该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可以是小区标识如物理小区标识(physical cell identity,PCI),或其它能够让第二接入网设备识别的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邻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则,所述第一终端可以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和所述邻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进而,所述第二终端可以向对应的邻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邻接入网设备确定是否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请求建立所述邻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间的通信链路。
具体地,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确定至少一个候选辅节点,所述候选辅节点可以是与第一接入网设备有通信接口的接入网设备。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第一终端发送辅节点信息,所述辅节点信息可以是一组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例如,所述候选的辅节点是第一接入网设备的邻接入网设备。第一接入网设备通过邻区关系得到邻区列表,并将邻区列表对应的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发送给第一终端。
进而,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的发现消息中不仅包含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还包含所述邻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第二终端收到发现消息后,向每个邻接入网设备发送指示信息,邻接入网设备收到指示信息后,自行决定是否要与第一接入网设备建立双连接链路,若邻接入网设备决定进行双连接,则会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请求消息,请求建立该邻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间的通信链路。若第一接入网设备收到多个邻接入网设备的请求消息,则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信号质量等条件决定将其中的一个或多个邻接入网设备作为辅节点。其中,第二终端向邻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即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是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即通过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触发邻接入网设备判断是否与第一接入网设备进行双连接;或者第二指示信息中可以包含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以及显示的指示,该显示的指示触发邻接入网设备判断是否与第一接入网设备进行双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二指示信息的具体内容不做限定。
可选地,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终端从第一接入网设备确定的至少一个候选辅节点中选择一个候选辅节点,并向该辅节点发送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例如,第二终端从第一终端接收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至少一个邻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并在所述至少一个邻接入网设备中选择信号强度最大的一个接入网设备作为候选辅节点,从而向该候选辅节点发送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由该候选辅节点决定是否与第一接入网设备建立双连接链路。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从所述第二终端接收至少一个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进而,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至少一个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则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从所述至少一个接入网设备中确定第二接入网设备,请求添加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以传输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间的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请求添加第二接入网设备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辅节点增加请求消息。
具体地,当第一终端执行发现过程,将第二终端确定为中继终端后,第二终端可以在发送给第一终端的发现消息中携带第二终端确定的至少一个候选辅节点的标识信息。进而,第一终端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候选辅节点的标识信息,第一接入网设备从所述候选辅节点中确定第二接入网设备作为辅节点。
可选地,如果第二终端处于空闲态,那么第二终端确定的候选辅节点可以是第二终端能够测量到的接入网设备或者第二终端测量到的接入网设备中信号质量超过一定阈值的一个或多个接入网设备;如果第二终端处于连接态,那么第二终端确定的候选辅节点是第二终端的主服务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邻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进而,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邻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以使得所述第二终端从所述邻接入网设备中确定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进而,所述第一终端从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并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则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请求添加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以传输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间的数据。
具体地,当第一终端执行发现过程,将第二终端确定为中继终端后,第一终端在发现消息中携带第一接入网设备确定的候选辅节点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可以是一组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例如是第一接入网设备的邻区列表对应的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对此不做限定。第二终端可以从所述候选辅节点中选择一个候选辅节点。可选地,第二终端可以根据当前的测量信息,或者其他接入网设备相关信息进行选择。例如,第二终端可以判断第二终端当前的主服务小区所属的接入网设备(以下简称为“服务接入网设备”)是否在所述候选辅节点的范围中,如果是,则第二终端将该服务接入网设备确定为辅节点,且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中包含所述服务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如果第二终端的服务接入网设备不在所述候选辅节点的范围中,则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无合适的辅节点的指示信息。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第一终端从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终端接入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触发所述第一终端连接第二终端;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连接第二终端;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二终端与第二接入网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用于传输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间的数据,则第一接入网设备作为主节点,第二接入网设备作为辅节点,同时为第一终端提供数据传输服务,提升了第一终端的通信质量。
以下图3-1、图3-2及图4所示实施例中,将以无人机通信场景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进行进一步解释与说明。假设第一终端为无人机终端(以下称为“终端1”),第二终端为地面终端(以下称为“终端2”),第一接入网设备为无人机专用基站(以下称为“基站1”),第二接入网设备为普通基站(以下称为“基站2”),其中,无人机终端已接入无人机专用基站。
可以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接入网设备也可以是具备与无人机通信能力的普通基站,不限定为无人机专用基站;第二接入网设备也可以是无人机专用基站,不限定为普通基站,以下描述仅为举例说明,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任何限定。
图3-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信令流程示意图。
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301:基站1向终端1发送发现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发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1发现可能作为中继终端的地面终端。
S302:基站1向终端1发送基站1的标识信息。
可以理解,S301与S302没有先后执行顺序,可以先执行S301,再执行S302;也可以先执行S302,再执行S301;也可以同时执行S301与S302,例如在同一条消息中携带上述发现指示信息以及基站1的标识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基站1还向终端1发送双连接数据传输请求,详细描述可以参照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相关内容,不做赘述。
S303:终端1将终端2确定为中继终端。
具体地,终端1接收到发现指示信息后,对终端2执行发现过程,确定终端2适合作为中继终端。关于发现过程的详细描述可以参照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相关内容,不做赘述。
S304:终端1向终端2发送基站1的标识信息。
可选地,所述基站1的标识信息包含在终端1发送给终端2的发现消息中,所述发现消息例如是solicitation消息。
S305:终端2向基站2发送基站1的标识信息。
其中,基站2可以是终端2的服务小区所属的基站,也可以是终端2经过测量后确定的适合接入的基站,例如,信号强度最强的基站,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可以理解,终端2的测量范围内可能存在多个基站,则终端2可以分别对每个基站进行测量,选择信号质量最好的基站作为候选辅基站,向该候选辅基站发送基站1的标识信息。
可选地,所述基站1的标识信息可以包含在终端2发送给基站2的RRC消息中,例如RRC连接重配置完成(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 complete)消息,也可以通过其他消息传输。具体地,如果终端2还没有接入基站2,则终端2与基站2首先需要建立RRC连接,终端2再通过RRC消息向基站2发送所述基站1的标识信息。如果终端2与基站已经建立了RRC连接,则终端2可通过新增的专用消息或者其他现有消息传输所述基站1的标识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终端2还可以向基站2发送建立双连接的触发指示。例如,若终端1接收到基站1的双连接数据传输请求,终端1可以将该请求发送给终端2,终端2再将该请求发送给基站2;或者终端2基于该请求生成一个双连接建立指示并发送给基站2,本申请实施例对上述双连接的触发指示的具体形式不做限定。
S306:基站2向基站1请求建立基站2与终端间的通信链路。
具体地,基站2可以通过基站1的标识信息识别基站1,进而向基站1发送请求消息,例如辅基站增加要求(secondary eNB/secondary gNB addition required,SeNB/SgNBaddition required)消息,向基站1请求成为辅基站,从而建立基站2与终端间的通信链路。其中,SeNB表示LTE系统中的辅基站,SgNB表示NR中的辅基站,在此作为举例说明。
S307:基站1与基站2进行双连接建立流程。
基站1收到基站2的请求消息后,确定基站2是否适合作为辅基站。若基站1确定基站2可以作为辅基站,则向基站2发起双连接建立流程。该双连接建立流程包括:基站1向基站2发送辅基站建立请求(SeNB/SgNB addition request)消息,请求与基站2建立双连接链路。若基站2接收该双连接建立请求,则基站2向基站1发送辅基站连接确认(SeNB/SgNBaddition acknowledge,SeNB addition ACK)消息或辅基站连接响应(SeNB/SgNBaddition response)消息。随后,基站2向终端1发送配置信息。基站1与基站2间建立双连接链路。关于双连接建立流程的详细描述可以参照现有技术中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做赘述。
上述配置信息可以包括如下任意一种或多种信息:承载信息,包括需要建立的承载的标识信息,如无线接入承载标(EUTRAN radio access bearer identity,eRAB ID)、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 bearer,DRB)标识等;隧道端点标识(tunnel endpointidentifier,TEID);业务质量(quilty of service,QoS)信息,包括QoS分类识别码(QoSclass identifier,QCI)、分配保持优先级(allocation and retention priority,ARP)等参数;分流类型指示,例如用于指示分流类型是split bearer或者SCG bearer。对于NR系统,配置信息中还可以包括流标识(flow identity,flow ID)、会话标识(sessionidentity,session ID)等信息。
S308:基站2为终端2分配通信资源。
可选地,终端2向基站2请求通信资源分配,或者基站2主动发起资源分配给终端2。
具体地,如果终端想要与其他终端进行D2D通信,那么该终端要向其接入的基站发送指示信息,通知基站该终端需要执行D2D通信,然后基站会决定使用何种资源分配模式(例如,模式1或者模式2),通过信令通知终端,如果终端被指示使用模式2的资源分配方式,那么基站将会通过专用信令给终端分配专用的资源池。如果终端被指示使用模式2的资源分配方式,则终端直接使用已储存的资源池传输数据。
S309:终端1与终端2进行一对一通信(one to one communication)。
具体地,终端2获取基站2分配的通信资源后,就可以与终端1进行D2D通信,或者称为一对一通信,不做赘述。
S3010:终端1通过终端2与基站2进行数据传输。
具体地,由于终端1分别与基站1、基站2建立了通信链路,则基站1作为主基站,基站2作为辅基站,与终端1进行双连接通信。其中,终端1与基站2的数据传输通过终端2进行,例如,终端1发送的上行数据通过终端2传输至基站2,或者终端1的下行数据由基站2发送给终端2,再由终端2传输给终端1,不做赘述。
可选地,如图3-2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S302可以由S302’代替,S302’包括:基站1可以向终端1发送基站1的标识信息以及辅基站范围指示信息。
所述辅基站范围指示信息具体可以是一组基站标识。具体地,如果普通基站和专用基站之间无法建立通信接口,例如,在专用基站和普通基站之间的距离过远的情况下,为了使得双连接能够建立成功,专用基站可以向无人机终端指示辅基站的范围。所述辅基站的范围指示的基站可以是专用基站通过邻区关系得到的邻区关系列表对应的基站,即该专用基站的邻基站。随后,专用基站向无人机终端发送所述辅基站范围指示信息。
相应地,S304可以由S304’代替,S304’包括:终端1向终端2发送基站1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辅基站范围指示信息。
则在S305中,终端2向包括基站2在内的辅基站范围指示信息指示的基站发送基站1的标识信息。
具体地,无人机终端执行发现过程,确定作为中继终端的地面终端,向该地面终端发送携带辅基站范围指示信息的发现消息,地面终端收到发现消息后,把专用站的标识信息发送到每一个候选辅基站,由候选辅基站决定是否要进行双连接。若候选辅基站决定要进行双连接,则向专用基站请求建立该候选辅基站与无人机终端间的通信链路,即执行S306,该候选辅基站即为基站2。可以理解,当有多个候选辅基站分别请求专用站建立与无人机终端间的通信链路,主基站可以选择向其中的一个或多个辅基站发起双连接建立流程。
在该实施方式中,辅基站在基站1指示的辅基站范围内,例如是基站1的邻基站,使得基站1与最终确定的辅基站之间可以建立可靠的通信链路,提升辅基站的通信质量。
或者,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终端2可以根据上述辅基站范围指示信息指示的基站的信号强度,选择向信号强度最强的一个基站发送基站1的标识信息,即终端2自行选择最适合作为辅基站的一个基站,并向该基站发送基站1的标识信息。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无人机终端通过地面终端与普通基站进行数据传输,实现无人机终端与专用基站及普通基站的双连接,提升无人机终端的通信质量。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信令流程示意图。
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401:基站1向终端1发送发现指示信息。
可选地,基站1可以向终端发送包含所述发现指示信息的RRC连接重配置消息。
S402:终端1将终端2确定为中继终端。
关于如何确定中继终端的详细描述可以参照图3实施例中的步骤S303,在此不做赘述。
S403:终端2向终端1发送候选辅基站的标识信息。
具体地,终端2被确定作为终端1的中继终端后,可以向终端1发送终端2确定的一个或多个候选辅基站的标识信息。其中,当终端2处于空闲态,则所述候选辅辅基站包括终端2所能测量到的基站或者终端2测量到的信号质量超过一定阈值的一个或多个基站;当终端2处于连接态,则所述候选辅基站为终端2的服务基站。
可选地,如果终端1采用modeB的发现方式,则终端1向终端2发送包含添加辅基站的请求信息的发现消息,例如,通过solicitaion消息指示终端2搜索候选辅基站,进而,终端2向终端1反馈候选辅基站的标识信息,例如,终端2通过solicitaion消息的响应消息把辅基站的标识信息发送给终端1。或者,终端1向终端2发送的发现消息中没有任何指示消息,终端2在接收到发现消息后,主动把候选辅基站的标识信息发给终端1,即发现消息触发终端2向终端1发送候选辅基站的标识信息。
可选地,如果发现失败,则终端1通知基站1,例如在RRC完成消息中通知基站1,也可以是其他消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S404:终端1向基站1发送所述候选辅基站的标识信息。
可选地,所述候选辅基站的标识信息包含在终端1发送给基站1的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中。
S405:基站1从所述候选辅基站中确定辅基站(基站2)。
具体地,如果基站1收到的请求中包含多个候选辅基站的标识,那么需要由基站1决策选择哪一个基站作为辅基站。具体地,基站1可以根据信号质量等条件确定辅基站,不做赘述。
S406:基站1与基站2进行双连接建立流程。
S407:基站2为终端2分配通信资源。
S408:终端1与终端2进行一对一通信。
S409:终端1通过终端2与基站2进行数据传输。
关于S406-S409的详细描述可以参照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S307-S3010,在此不做赘述。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S400:基站1向终端1发送辅基站范围指示信息。
所述辅基站范围指示信息可以包括基站1的邻基站的标识信息,详细描述可以参照本申请其他实施例的相关内容,不做赘述。
可以理解,S400与S401没有先后执行顺序,可以先执行S400,再执行S401;也可以先执行S401,再执行S400;也可以同时执行S400与S401,例如在同一条消息中携带上述发现指示信息以及辅基站范围指示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相应地,S402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S402a:终端1向终端2发送所述辅基站范围指示信息。
S 402b:终端2根据所述辅基站范围指示信息,确定候选辅基站。
具体地,当终端1发现中继终端,在发现消息中携带所述辅基站范围指示信息,中继终端收到发现消息后,确定候选辅基站。可选地,判断该中继终端当前的服务基站是否为所述辅基站范围指示信息指示的基站。可选地,如果终端2已有服务基站,则终端2判断服务基站是否为辅基站范围指示信息指示的基站,如果是,终端2返回发现响应消息到终端1,该响应消息中包括服务基站的标识信息,即终端2的服务基站可以作为辅基站。可选地,如果终端2当前没有接入任何基站,则终端2根据测量信息,选择基站(例如,选择信号质量最好的小区所属的基站),判断该选择出的基站是否为辅基站范围指示信息指示的基站,如果是,终端2返回发现响应消息到终端1,该响应消息中包括该选择出的基站的标识信息。如果终端2的服务基站或者终端2选择出的基站不在辅基站范围指示信息指示的基站范围内,终端2通知终端1没有合适的辅基站。
在该实施方式中,辅基站在基站1指示的基站范围内,例如是基站1的邻基站,使得基站1与最终确定的辅基站之间可以建立可靠的通信链路,提升辅基站的通信质量。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无人机终端通过地面终端与普通基站进行数据传输,实现无人机终端与无人机专用站及普通基站的双连接,提升无人机终端的通信质量。
上述图3-1、图3-2、图4所示实施例是基于图2所示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解释与说明,本申请提供的各个实施例可以互相参考,为描述之简洁,相同或相似的概念不过多做重复描述。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置500的结构示意图。
该装置500用于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可以是无人机终端。
如图5所示,该装置500包括:执行以上方法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第一终端的所执行的各个步骤的单元或手段(means),且关于这些步骤中的详细描述都可以适用于本装置实施例。例如,该装置500包括第一通信单元501与第二通信单元502。第一通信单元501可以包括分别用于控制接收和发送的第一接收单元5011和第一发送单元5012。第一通信单元501可以通过接入网的节点(例如,第一接入网设备或者第二接入网设备)与终端之间的接口(例如,空口)接收和发送消息。第二通信单元502可以包括分别用于控制接收和发送的第二接收单元5021和第二发送单元5022。第二通信单元502可以通过终端之间的接口(例如,空口)接收和发送消息。这里的接口是逻辑概念,在实现上需要设置对应的逻辑单元,满足相应接口的协议要求,在节点之间的物理连接上,可以是无线连接。
以上方法实施例中,第一终端从接入网节点接收的消息或信息都可以通过第一接收单元5011控制接收;第一终端向接入网节点发送的消息或信息都可以通过第一发送单元5012控制发送。第一终端从第二终端接收的消息或信息都可以通过第二接收单元5021控制接收;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的消息或信息都可以通过第二发送单元5022控制发送。
具体地,以上第一接收单元5011或第二接收单元5021是一种控制接收的单元,可以通过终端的接收装置,例如天线和射频装置接收接入网设备或其他终端发送的信息。以上第一发送单元5012或第二发送单元5022是一种控制发送的单元,可以通过终端的发送装置,例如天线和射频装置向接入网设备或其他终端发送信息。
例如,以上装置500还包括连接单元503,用于根据第一指示信息连接所述第二终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触发所述第一终端连接第二终端,则第一终端可以通过所述第二终端与第二接入网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用于传输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间的数据。
可选地,第二发送单元5022用于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标识信息,以使得所述第二终端向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标识信息,其中,所述标识信息用于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请求建立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间的通信链路。
可选地,第一接收单元5011还用于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一标识信息以及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邻接入网设备的第二标识信息;第二发送单元5022还用于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以及所述第二标识信息,以使得所述第二终端向所述邻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邻接入网设备确定是否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请求建立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间的通信链路。
可选地,第一接收单元5011还用于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邻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第二发送单元5022还用于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邻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以使得所述第二终端从所述邻接入网设备中确定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以及,第二接收单元5021还用于从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第一发送单元5012还用于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以使得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请求添加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以传输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间的数据。
其中,关于连接单元503如何将第一终端连接到第二终端,以及第一终端通过第二终端接入第二接入网设备的详细描述,参见以上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此外,关于其它发送或接收的消息或信息在此不再详述,具体可以参照以上方法实施例的相关内容。且关于发送或接收的消息或信息的内容或形式也可以参照以上方法实施例的相关内容。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置600的结构示意图。
该装置600用于第一接入网设备,第一接入网设备位于通信系统中,该通信还包括第二接入网设备,第一接入网设备作为主节点,与作为辅节点的第二接入网设备共同为终端提供服务。
如图6所示,该装置600包括执行以上方法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所执行的各个步骤的单元或手段(means),且关于这些步骤中的详细描述都可以适用于本装置实施例。
该装置600包括第一通信单元601和第二通信单元602。第一通信单元601用于控制接入网设备之间(例如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接入网设备)的通信,可以包括分别用于控制接收和发送的第一接收单元6011和第一发送单元6012;该第一通信单元601可以通过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接口(例如X2接口,又可以称为Xn接口)接收和发送消息。第二通信单元602用于控制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终端之间的通信,可以包括分别用于控制接收和发送的第二接收单元6021和第二发送单元6022;该第二通信单元602可以通过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终端之间的接口(例如,空口)接收和发送消息。这里的接口是逻辑概念,在实现上需要设置对应的逻辑单元,满足相应接口的协议要求,在节点之间的物理连接上,可以是无线连接,也可以是有线连接。例如,接入网设备和终端之间可以采用无线连接的方式,任意两个接入网设备之间可以采用有线连接的方式。
以上方法实施例中,第一接入网设备从其他接入网设备(例如,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的消息或信息都可以通过第一接收单元6011控制接收;第一接入网设备向其他接入网设备(例如,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消息或信息都可以通过第一发送单元6012控制发送。第一接入网设备从终端接收的消息或信息都可以通过第二接收单元6021控制接收;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终端发送的消息或信息都可以通过第二发送单元6022控制发送。
具体地,以上第一接收单元6011是一种控制接收的单元,可以通过接入网设备之间的连接介质,例如光纤,接收其他接入网设备发送的信息。以上第一发送单元6012是一种控制发送的单元,可以通过接入网设备之间的连接介质,例如光纤,向其他接入网设备发送信息。以上第二接收单元6021是一种控制接收的单元,可以通过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接收装置,例如天线和射频装置接收终端发送的信息。以上第二发送单元6022是一种控制发送的单元,可以通过第一接入网设备的发送装置,例如天线和射频装置向终端发送信息。
例如,第二发送单元6022用于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触发所述第一终端连接第二终端,以使得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二终端与第二接入网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用于传输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间的数据。
可选地,第二发送单元6022还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以使得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通过所述第二终端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标识信息,其中,所述标识信息用于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请求建立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间的通信链路。
可选地,第二发送单元6022还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一标识信息以及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邻接入网设备的第二标识信息,以使得所述邻接入网设备通过所述第二终端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邻接入网设备确定是否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请求建立所述邻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间的通信链路。
又例如,装置600还包括:确定单元603。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二接收单元6021用于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至少一个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所述至少一个接入网设备中包括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确定单元603,用于从所述至少一个接入网设备中确定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第一发送单元6012用于向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请求消息以请求添加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传输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间的数据。
关于确定第二接入网设备的方式或过程的描述可以参照以上方法实施例的相关内容,不做赘述。
可选地,第一发送单元6022还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邻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以使得所述第二终端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邻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并从所述邻接入网设备中确定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以及通过所述第一终端从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第一发送单元6012,还用于向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请求消息以请求添加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传输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间的数据。
关于其它发送或接收的消息或信息在此不再详述,具体可以参照以上方法实施例的相关内容。且关于发送或接收的消息或信息的内容或形式也可以参照以上方法实施例的相关内容。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置700的结构示意图。
该装置700用于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可以是地面终端。
如图7所示,该装置700包括:执行以上方法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第二终端的所执行的各个步骤的单元或手段(means),且关于这些步骤中的详细描述都可以适用于本装置实施例。例如,该装置700包括第一通信单元701与第二通信单元702。第一通信单元701可以包括分别用于控制接收和发送的第一接收单元7011和第一发送单元7012。第一通信单元701可以通过接入网的节点(例如,第一接入网设备或者第二接入网设备)与终端之间的接口(例如,空口)接收和发送消息。第二通信单元702可以包括分别用于控制接收和发送的第二接收单元7021和第二发送单元7022。第二通信单元702可以通过终端之间的接口(例如,空口)接收和发送消息。这里的接口是逻辑概念,在实现上需要设置对应的逻辑单元,满足相应接口的协议要求,在节点之间的物理连接上,可以是无线连接。
以上方法实施例中,第二终端从接入网节点接收的消息或信息都可以通过第一接收单元7011控制接收;第二终端向接入网节点发送的消息或信息都可以通过第一发送单元7012控制发送。第二终端从第一终端接收的消息或信息都可以通过第二接收单元7021控制接收;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的消息或信息都可以通过第二发送单元7022控制发送。
具体地,以上第一接收单元7011或第二接收单元7021是一种控制接收的单元,可以通过终端的接收装置,例如天线和射频装置接收接入网设备或其他终端发送的信息。以上第一发送单元7012或第二发送单元7022是一种控制发送的单元,可以通过终端的发送装置,例如天线和射频装置向接入网设备或其他终端发送信息。
装置700还包括处理单元703,用于确定第二接入网设备,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用于传输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间的数据。
可选地,第二接收单元7021,用于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第一发送单元7012,用于向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标识信息,其中,所述标识信息用于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请求建立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间的通信链路。
可选地,第二接收单元7021,用于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一标识信息以及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邻接入网设备的第二标识信息;第一发送单元7012,用于向所述邻接入网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邻接入网设备确定是否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请求建立所述邻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间的通信链路。
可选地,第二发送单元7022,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至少一个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所述至少一个接入网设备中包括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以使得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至少一个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并请求添加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以传输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间的数据。
可选地,第二接收单元7021,用于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邻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处理单元703用于从所述邻接入网设备中确定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第二发送单元7022,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以使得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并请求添加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以传输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间的数据。
关于其它发送或接收的消息或信息在此不再详述,具体可以参照以上方法实施例。且关于发送或接收的消息或信息的内容或形式也可以参照以上方法实施例。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置800的结构示意图。
该装置800用于第二接入网设备,第二接入网设备位于通信系统中,该通信还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第一接入网设备作为主节点,与作为辅节点的第二接入网设备共同为终端提供服务。
如图8所示,该装置800包括执行以上方法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第二接入网设备的所执行的各个步骤的单元或手段(means),且关于这些步骤中的详细描述都可以适用于本装置实施例。
该装置800包括第一通信单元801和第二通信单元802。第一通信单元801用于控制接入网设备之间(例如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接入网设备)的通信,可以包括分别用于控制接收和发送的第一接收单元8011和第一发送单元8012;该第一通信单元801可以通过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接口(例如X2接口,又可以称为Xn接口)接收和发送消息。第二通信单元802用于控制第二接入网设备与终端之间的通信,可以包括分别用于控制接收和发送的第二接收单元8021和第二发送单元8022;该第二通信单元802可以通过第二接入网设备与终端之间的接口(例如,空口)接收和发送消息。这里的接口是逻辑概念,在实现上需要设置对应的逻辑单元,满足相应接口的协议要求,在节点之间的物理连接上,可以是无线连接,也可以是有线连接。例如,接入网设备和终端之间可以采用无线连接的方式,任意两个接入网设备之间可以采用有线连接的方式。
以上方法实施例中,第二接入网设备从其他接入网设备(例如,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的消息或信息都可以通过第一接收单元8011控制接收;第二接入网设备向其他接入网设备(例如,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消息或信息都可以通过第一发送单元8012控制发送。第二接入网设备从终端接收的消息或信息都可以通过第二接收单元8021控制接收;第二接入网设备向终端发送的消息或信息都可以通过第二发送单元8022控制发送。
具体地,以上第一接收单元8011是一种控制接收的单元,可以通过接入网设备之间的连接介质,例如光纤,接收其他接入网设备发送的信息。以上第一发送单元8012是一种控制发送的单元,可以通过接入网设备之间的连接介质,例如光纤,向其他接入网设备发送信息。以上第二接收单元8021是一种控制接收的单元,可以通过第二接入网设备的接收装置,例如天线和射频装置接收终端发送的信息。以上第二发送单元8022是一种控制发送的单元,可以通过第二接入网设备的发送装置,例如天线和射频装置向终端发送信息。
例如,第二接收单元8012用于通过第二终端从第一终端接收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终端接入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所述第一终端连接所述第二终端;
第一发送单元8021,用于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请求消息,请求建立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间的通信链路,所述通信链路用于传输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间的数据。
关于其它发送或接收的消息或信息在此不再详述,具体可以参照以上方法实施例。且关于发送或接收的消息或信息的内容或形式也可以参照以上方法实施例。
应理解,以上装置500、装置600、装置700以及装置800中的任意一个装置的各个单元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到一个物理实体上,也可以物理上分开。且这些单元可以全部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也可以全部以硬件的形式实现;还可以部分单元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部分单元以硬件的形式实现。例如,装置500中的第一通信单元501、第二通信单元502、或连接单元503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元件,也可以集成在终端的某一个芯片中实现,此外,也可以以程序的形式存储于终端的存储器中,由终端的某一个处理元件调用并执行该单元的功能。又例如,装置600中的第一通信单元601、第二通信单元602、或确定单元603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元件,也可以集成在接入网设备的某一个芯片中实现,此外,也可以以程序的形式存储于接入网设备的存储器中,由接入网设备的某一个处理元件调用并执行该单元的功能。其它单元的实现与之类似。此外这些单元全部或部分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实现。这里所述的处理元件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或以上各个单元可以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
例如,以上装置500、装置600、装置700以及装置800中的单元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再如,当以上某个单元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的处理器。再如,这些单元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SOC)的形式实现。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网设备900的结构示意图。
该接入网设备900其可以为以上实施例中的第一接入网设备或第二接入网设备,用于实现以上实施例中第一接入网设备或第二接入网设备的操作。如图9所示,该接入网设备包括:天线910、射频装置920、基带装置930。天线910与射频装置920连接。在上行方向上,射频装置920通过天线910接收终端发送的信息,将终端发送的信息发送给基带装置930进行处理。在下行方向上,基带装置930对终端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发送给射频装置920,射频装置920对终端的信息进行处理后经过天线910发送给终端。接入网设备之间,例如第一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接入网设备之间,可以通过传输介质通信,该传输介质可以为有线介质,例如光纤;也可以为无线介质。
以上用于第一接入网设备或第二接入网设备的装置可以位于基带装置930,在一种实现中,图6或图8所示的各个单元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的形式实现,例如基带装置930包括处理元件931和存储元件932,处理元件931调用存储元件932存储的程序,以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第一接入网设备或第二接入网设备执行的方法。此外,该基带装置90还可以包括接口933,用于与射频装置920交互信息,该接口例如为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ommonpublic radio interface,CPRI)。
在另一种实现中,图6或图8所示的各个单元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第一接入网设备或第二接入网设备执行的方法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元件,这些处理元件设置于基带装置930上,这里的处理元件可以为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ASIC,或,一个或多个DSP,或,一个或者多个FPGA等。这些集成电路可以集成在一起,构成芯片。
例如,图6或图8所示的各个单元可以集成在一起,以SOC的形式实现,例如,基带装置930包括SOC芯片,用于实现以上方法。该芯片内可以集成处理元件931和存储元件932,由处理元件931调用存储元件932的存储的程序的形式实现以上第一接入网设备或第二接入网设备执行的方法或图6或图8所示各个单元的功能;或者,该芯片内可以集成至少一个集成电路,用于实现以上第一接入网设备或第二接入网设备执行的方法或图6或图8所示各个单元的功能;或者,可以结合以上实现方式,部分单元的功能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程序的形式实现,部分单元的功能通过集成电路的形式实现。
不管采用何种方式,总之,以上用于第一接入网设备或第二接入网设备的配置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元件和存储元件,其中至少一个处理元件用于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接入网设备或第二接入网设备执行的方法。处理元件可以以第一种方式:即执行存储元件存储的程序的方式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SN或MN执行的部分或全部步骤;也可以以第二种方式:即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结合指令的方式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第一接入网设备或第二接入网设备执行的部分或全部步骤;当然,也可以结合第一种方式和第二种方式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第一接入网设备或第二接入网设备执行的方法。
这里的处理元件同以上描述,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CPU,还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ASIC,或,一个或多个DSP,或,一个或者多个FPGA等。
存储元件可以是一个存储器,也可以是多个存储元件的统称。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1000的结构示意图。其可以为以上实施例中的第一终端或者第二终端,用于实现以上实施例中第一终端或者第二终端的操作。如图10所示,该终端1000包括:处理元件1010、存储元件1020、收发元件1030。收发元件1030可以与天线连接。在下行方向上,收发元件1030通过天线接收基站等接入网设备发送的信息,并将信息发送给处理元件1010进行处理。在上行方向上,处理元件1010对终端的数据进行处理,并通过收发元件1030发送给接入网设备。
该存储元件1020用于存储实现以上方法实施例的程序,处理元件1010调用该程序,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的操作。
在另一种实现中,以上图7或图9中的各个单元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终端执行的方法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元件,这些处理元件设置于终端的电路板,这里的处理元件可以为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ASIC,或,一个或多个DSP,或,一个或者多个FPGA等。这些集成电路可以集成在一起,构成芯片。
例如,以上图7或图9中的各个单元可以集成在一起,以SOC的形式实现,例如,终端包括该SOC芯片,用于实现以上方法。该芯片内可以集成处理元件1010和存储元件1020,由处理元件1010调用存储元件1020的存储的程序的形式实现以上方法或以上图7或图9中各个单元的功能;或者,该芯片内可以集成至少一个集成电路,用于实现以上方法或以上图7或图9中各个单元的功能;或者,可以结合以上实现方式,部分单元的功能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程序的形式实现,部分单元的功能通过集成电路的形式实现。
不管采用何种方式,总之,以上配置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元件和存储元件,其中至少一个处理元件用于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处理元件可以以第一种方式:即执行存储元件存储的程序的方式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也可以以第二种方式:即通过处理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结合指令的方式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当然,也可以结合第一种方式和第二种方式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这里的处理元件同以上描述,可以是通用处理元件,例如CPU,还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ASIC,或,一个或多个DSP,或,一个或者多个FPGA等。
存储元件可以是一个存储器,也可以是多个存储元件的统称。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1100的示意图。
该通信系统1100中包括:
第一接入网设备1101,该第一接入网设备1101可以执行图2-图4任一实施例中的第一接入网设备执行的操作。例如,可以是图6或图9所示实施例的接入网设备。
第二接入网设备1102,该第二接入网设备1102可以执行图2-图4任一实施例中的第二接入网设备执行的操作。例如,可以是图8或图9实施例所示的接入网设备。
该通信系统中还可以包括终端1103、及终端1104,终端1103可以执行图2-图4任一实施例中的第一终端执行的操作,可以是图5或图10实施例所述的终端;终端1104可以执行图2-图4任一实施例中的第二终端执行的操作,可以是图7或图10实施例所述的终端,在此不做赘述。
该通信系统也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
本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提供的各实施例的描述可以相互参照,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例如关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各装置、设备的功能以及执行的步骤可以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的相关描述,各方法实施例之间、各装置实施例之间也可以互相参照。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Claims (32)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终端从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终端接入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触发所述第一终端连接第二终端;
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连接所述第二终端;
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二终端与第二接入网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用于传输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间的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标识信息,以使得所述第二终端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标识信息,其中,所述标识信息用于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请求建立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间的通信链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一标识信息以及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邻接入网设备的第二标识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以使得所述第二终端向所述邻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邻接入网设备确定是否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请求建立所述邻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间的通信链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从所述第二终端接收至少一个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所述至少一个接入网设备中包括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
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至少一个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以使得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请求添加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以传输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间的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邻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邻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以使得所述第二终端从所述邻接入网设备中确定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
所述第一终端从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以使得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请求添加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以传输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间的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终端为无人机终端;所述第二终端为地面终端。
7.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终端接入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触发所述第一终端连接第二终端,以使得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二终端与第二接入网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用于传输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间的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以使得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通过所述第二终端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标识信息,其中,所述标识信息用于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请求建立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间的通信链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一标识信息以及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邻接入网设备的第二标识信息,以使得所述邻接入网设备通过所述第二终端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邻接入网设备确定是否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请求建立所述邻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间的通信链路。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至少一个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所述至少一个接入网设备中包括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从所述至少一个接入网设备中确定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请求添加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以传输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间的数据。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邻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以使得所述第二终端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邻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并从所述邻接入网设备中确定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终端从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求添加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以传输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间的数据。
12.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终端连接第一终端,其中,所述第一终端接入第一接入网设备;
所述第二终端确定第二接入网设备,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用于传输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间的数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
所述第二终端向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标识信息,其中,所述标识信息用于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请求建立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间的通信链路。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一标识信息以及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邻接入网设备的第二标识信息;
所述第二终端向所述邻接入网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邻接入网设备确定是否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请求建立所述邻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间的通信链路。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至少一个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所述至少一个接入网设备中包括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以使得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至少一个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并请求添加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以传输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间的数据。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邻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
所述第二终端确定第二接入网设备包括:所述第二终端从所述邻接入网设备中确定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
所述第二终端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以使得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并请求添加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以传输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间的数据。
17.一种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第一终端,所述第一终端接入第一接入网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从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触发所述第一终端连接第二终端;
连接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连接所述第二终端,使得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二终端与第二接入网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用于传输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间的数据。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发送单元,
所述第一接收单元还用于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标识信息,以使得所述第二终端向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标识信息,其中,所述标识信息用于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请求建立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间的通信链路。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发送单元,
所述第一接收单元还用于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一标识信息以及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邻接入网设备的第二标识信息;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以及所述第二标识信息,以使得所述第二终端向所述邻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邻接入网设备确定是否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请求建立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间的通信链路。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接收单元以及发送单元,
所述第二接收单元还用于从所述第二终端接收至少一个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所述至少一个接入网设备中包括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至少一个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以使得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请求添加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以传输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间的数据。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接收单元,第一发送单元以及第二发送单元,
所述第一接收单元还用于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邻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邻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以使得所述第二终端从所述邻接入网设备中确定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
所述第二接收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
所述第二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以使得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请求添加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以传输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间的数据。
22.根据权利要求17-21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为无人机终端。
23.一种装置,用于第一接入网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终端接入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触发所述第一终端连接第二终端,以使得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二终端与第二接入网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用于传输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间的数据。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以使得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通过所述第二终端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标识信息,其中,所述标识信息用于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请求建立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间的通信链路。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一标识信息以及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邻接入网设备的第二标识信息,以使得所述邻接入网设备通过所述第二终端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邻接入网设备确定是否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请求建立所述邻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间的通信链路。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至少一个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所述至少一个接入网设备中包括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
确定单元,用于从所述至少一个接入网设备中确定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请求消息以请求添加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传输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间的数据。
27.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邻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以使得所述第二终端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邻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并从所述邻接入网设备中确定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以及通过所述第一终端从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
还包括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请求消息以请求添加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传输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间的数据。
28.一种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第二终端,所述第二终端连接第一终端,所述第一终端接入第一接入网设备;
所述装置包括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第二接入网设备,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用于传输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间的数据。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标识信息,其中,所述标识信息用于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请求建立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间的通信链路。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一标识信息以及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邻接入网设备的第二标识信息;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邻接入网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邻接入网设备确定是否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请求建立所述邻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间的通信链路。
31.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至少一个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所述至少一个接入网设备中包括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以使得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至少一个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并请求添加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以传输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间的数据。
32.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收单元与发送单元,所述接收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邻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从所述邻接入网设备中确定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以使得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并请求添加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以传输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间的数据。
CN201710349042.XA 2017-05-17 2017-05-17 数据传输方法、接入网设备及终端 Active CN1092467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49042.XA CN109246750B (zh) 2017-05-17 2017-05-17 数据传输方法、接入网设备及终端
RU2019141050A RU2767756C2 (ru) 2017-05-17 2018-05-17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оступа к сети и терминал
AU2018269260A AU2018269260B2 (en) 2017-05-17 2018-05-17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ccess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PCT/CN2018/087243 WO2018210295A1 (zh) 2017-05-17 2018-05-17 数据传输方法、接入网设备及终端
EP18801467.4A EP3611974A4 (en) 2017-05-17 2018-05-17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CCESS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US16/686,801 US11229077B2 (en) 2017-05-17 2019-11-18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ccess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49042.XA CN109246750B (zh) 2017-05-17 2017-05-17 数据传输方法、接入网设备及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46750A true CN109246750A (zh) 2019-01-18
CN109246750B CN109246750B (zh) 2022-01-14

Family

ID=642733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49042.XA Active CN109246750B (zh) 2017-05-17 2017-05-17 数据传输方法、接入网设备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229077B2 (zh)
EP (1) EP3611974A4 (zh)
CN (1) CN109246750B (zh)
AU (1) AU2018269260B2 (zh)
RU (1) RU2767756C2 (zh)
WO (1) WO2018210295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27442A (zh) * 2020-05-26 2021-11-30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信息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205807A (zh) * 2020-09-18 2022-03-18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终端辅助多连接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89163B2 (ja) * 2019-01-09 2024-05-23 ソニーセミコンダクタ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長距離ネットワークと短距離ネットワークの両方で動作する無線装置間の協働
KR20210025973A (ko) * 2019-08-28 2021-03-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듀얼 커넥티비티를 지원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US10972893B1 (en) * 2020-02-06 2021-04-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Cellular vehicle to everything assisted next generation emergency call
US20220103243A1 (en) * 2020-09-25 2022-03-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obility signaling for relay activation
US11582690B2 (en) * 2021-01-19 2023-02-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Cell selection, network selection, tracking area management, and paging for aerial operation
CN115276911B (zh) * 2022-08-02 2023-07-11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基于序列帧整体应答的地面与无人机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91682A (zh) * 2014-10-07 2016-04-1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使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提供多个连接的装置和方法
CN105592549A (zh) * 2014-11-12 2016-05-18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处理网络端配置的装置及方法
CN105981454A (zh) * 2014-01-26 2016-09-28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支持设备到设备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同步信号和同步信道的方法及其装置
US20160286471A1 (en) * 2015-03-27 2016-09-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lection of proximity services relay
CN106165510A (zh) * 2014-03-30 2016-11-23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支持设备到设备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WO2016208097A1 (ja) * 2015-06-24 2016-12-2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リレー選択のための装置及び方法
US20170086242A1 (en) * 2014-05-29 2017-03-2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supporting dual connectivity and device using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47118U1 (ru) * 2005-03-31 2005-08-10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НПП "Лазерные системы" Локальная система контроля и управления доступом в помещения на основе биометрической идентификации
RU48656U1 (ru) * 2005-04-15 2005-10-27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НПП "Лазерные системы" Сетевая система контроля и управления доступом в помещения на основе биометрической индентификации
EP2987356B1 (en) 2013-04-15 2019-04-1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connec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2083322B1 (ko) * 2013-08-22 2020-03-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고립 사용자 단말기에 대한 디바이스-투-디바이스 통신 기반 서비스 제공 장치 및 방법
SG11201604906QA (en) * 2013-12-19 2016-07-28 Visa Int Service Ass Cloud-based transactions methods and systems
CN106332233B (zh) * 2015-06-30 2019-10-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基站、小区接入方法和数据传输方法
US10531511B2 (en) * 2015-08-11 2020-01-0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disconnecting a D2D link connec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US20180249516A1 (en) * 2015-08-18 2018-08-30 Lg Electronics Inc. Operation method performed by terminal supporting sidelin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using the method
US10136372B2 (en) * 2015-09-22 2018-11-20 Lg Electronics Inc. Relay UE selecting method performed by U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UE using the same
WO2017196213A1 (en) * 2016-05-11 2017-11-1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emote control of a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81454A (zh) * 2014-01-26 2016-09-28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支持设备到设备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同步信号和同步信道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6165510A (zh) * 2014-03-30 2016-11-23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支持设备到设备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US20170086242A1 (en) * 2014-05-29 2017-03-2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supporting dual connectivity and device using same
CN105491682A (zh) * 2014-10-07 2016-04-1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使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提供多个连接的装置和方法
CN105592549A (zh) * 2014-11-12 2016-05-18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处理网络端配置的装置及方法
US20160286471A1 (en) * 2015-03-27 2016-09-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lection of proximity services relay
WO2016208097A1 (ja) * 2015-06-24 2016-12-2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リレー選択のための装置及び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27442A (zh) * 2020-05-26 2021-11-30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信息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205807A (zh) * 2020-09-18 2022-03-18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终端辅助多连接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11974A4 (en) 2020-03-25
RU2019141050A3 (zh) 2021-06-30
RU2019141050A (ru) 2021-06-17
AU2018269260B2 (en) 2021-01-28
AU2018269260A1 (en) 2019-12-05
EP3611974A1 (en) 2020-02-19
US11229077B2 (en) 2022-01-18
US20200092928A1 (en) 2020-03-19
CN109246750B (zh) 2022-01-14
WO2018210295A1 (zh) 2018-11-22
RU2767756C2 (ru) 2022-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46750A (zh) 数据传输方法、接入网设备及终端
CN106100816B (zh) 实现载波聚合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KR102155526B1 (ko) 빔 포밍 기반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베어러 관리 방법 및 장치
CN104244426B (zh) 一种数据无线承载drb的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4822169B (zh) 用于为用户设备的切换提供服务的方法、基站和双连接系统
KR20190017035A (ko) 셀 스위칭을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4255056B (zh) 切换方法和设备
CN108307472A (zh) 设备直通系统的通信方法及装置、通信系统
CN109151923A (zh) 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6332233A (zh) 一种终端、基站、小区接入方法和数据传输方法
CN105981440A (zh) 无线通信方法、无线通信系统、基站以及无线站
CN104113881B (zh) 一种无线资源管理方法、宏基站及低功率节点
CN108605258A (zh) 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基站及可穿戴设备
CN112640527B (zh) Iab系统中的准入控制
JP2022043218A (ja) 通信方法、セカンダリ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及び端末
CN104871577B (zh) 业务切换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用户设备
CN112351460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7302773A (zh) 连接的建立方法、装置及系统
JP2022526395A (ja) 仮想ワイヤレスネットワーク
CN107005904B (zh) 一种用户设备切换方法和装置
CN114009076A (zh)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9587746A (zh) 与无线接入网络相关的设备和方法
US1135689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oad balancing
CN114586405B (zh) 测量报告上报方法及装置
WO2017032176A1 (zh) 设备到设备d2d授权信息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