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13881B - 一种无线资源管理方法、宏基站及低功率节点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资源管理方法、宏基站及低功率节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13881B
CN104113881B CN201310130961.XA CN201310130961A CN104113881B CN 104113881 B CN104113881 B CN 104113881B CN 201310130961 A CN201310130961 A CN 201310130961A CN 104113881 B CN104113881 B CN 1041138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w power
user equipment
power nodes
base station
sh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3096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13881A (zh
Inventor
王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31013096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13881B/zh
Priority to PCT/CN2014/070883 priority patent/WO2014169718A1/zh
Priority to US14/782,074 priority patent/US9668244B2/en
Priority to JP2016505684A priority patent/JP6201034B2/ja
Priority to EP14784982.2A priority patent/EP2966898B1/en
Publication of CN1041138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138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138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138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32Hierarchical cell structur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资源管理方法、宏基站及低功率节点,应用于引入低功率节点LPN的长期演进系统,包括:宏基站为接入的用户设备选择低功率节点以提供联合传输服务;所述低功率节点与所述宏基站共同为所述用户设备提供无线资源管理RRM服务。本发明提供的分布式无线资源管理系统,可以使宏基站与低功率节点协调、共同管理某UE的无线资源,使得网络侧与终端之间的连接不再单独受限于一条链路的传输性能,适用于多种网络侧和终端间灵活调度及数据分流的传输方式。

Description

一种无线资源管理方法、宏基站及低功率节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长期演进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资源管理方法、宏基站及低功率节点。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和标准的不断演进,移动分组业务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单终端的数据吞吐能力不断在提升。以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系统为例,在20M带宽内可以支持下行最大速率100Mbps的数据传输,而在增强的LTE-A(LTE Advanced)网络中,数据的传输速率将进一步提升,甚至可以达到1Gbps。
现有LTE系统主要包括核心网(Core Network,CN)、接入网(Access Network,AN)以及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等部分,其网络架构如图1所示。其中,CN主要包括负责控制面信息的移动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与承担用户面数据传输的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S-GW)。异构网络(Heterogeneous Network,HetnNet)中的AN主要包括宏基站(Macro evolved Node B,Macro eNB)与各种类型的低功率节点(LowPower Node,LPN),节点间以X2接口相连,各节点分别管理各自的无线资源,以确保其被充分、有效的使用。基站与MME间的接口称为S1-C、与S-GW间的接口称为S1-U,S1接口保证了AN与CN间信息与数据的交互传输。在AN与UE间无线接口的方面,目前的无线连接是一对一的专用链接,链接上承载了UE与网络间交互的信令无线承载(Signalling Radio Bearer,SRB)与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 Bearer,DRB)。
LPN的出现是为了满足数据业务量的增长需求以及业务在地域上的不平均,运营商在部署新一代通信网络(LTE)的过程中,不断的增加LPN(或称小小区(Small Cell,SC))来满足热点区对数据服务的需求。但是,随着SC的增加,网络的部署环境也变得更加复杂,带来了更多的问题。这是因为SC的覆盖范围相比于宏小区(Macro Cell,MC)要小得多,且SC数量比较多,因此UE在网络内发生移动时,无线链路的信号质量会快速变化,导致频繁的小区间切换(Handover),甚至导致频繁的数据业务中断或掉话等问题,这也使得用户的数据吞吐量及通话体验的下降。随着未来运营商以及个人部署的SC数量的增加,上述情况会愈来愈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线资源管理方法、宏基站及低功率节点,能够保证数据业务的连续性,降低掉话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无线资源管理方法,应用于引入低功率节点LPN的长期演进系统,包括:
宏基站为接入的用户设备选择低功率节点以提供联合传输服务;
所述低功率节点与所述宏基站共同为所述用户设备提供无线资源管理RRM服务。
进一步地,所述低功率节点与所述宏基站共同为所述用户设备提供无线资源管理RRM服务,包括:
所述宏基站在为所述用户设备选择低功率节点时生成分流策略,根据所述分流策略,请求所述低功率节点接纳所述用户设备的分流承载资源;
所述低功率节点对所述分流承载资源执行无线接纳控制RAC,在确定接纳所述分流承载资源后,在与所述用户设备传输分流数据时,对所述分流数据进行动态资源分配DRA。
进一步地,还包括:
所述低功率节点在确定接纳用户设备的分流承载资源后还对所述接入的用户设备进行无线承载控制RBC;并且,
所述低功率节点在接收到下行分流数据后,通过与用户设备之间的无线承载将下行分流数据传输给所述用户设备;在接收到上行分流数据后,将上行分流数据发送给宏基站或服务网关。
进一步地,还包括:
所述低功率节点或所述宏基站在为所述用户设备提供联合传输服务时,分别对各自与所述用户设备间的无线承载或所述用户设备的全部无线承载执行连接移动控制CMC。
进一步地,还包括:
所述宏基站在所述低功率节点确定接纳用户设备的分流承载资源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在保持与该宏基站的连接的基础上接入所述低功率节点;
所述用户设备同时接入所述宏基站与所述低功率节点。
进一步地,所述分流策略包含分流粒度、分流层次和流量控制;
所述分流粒度包括数据承载、业务数据流或数据包,指示出所述宏基站以数据承载、业务数据流还是数据包为粒度向LPN分流;
所述分流层次指示出传输到低功率节点的数据包的封装形式;
所述流量控制指示出宏基站分流到低功率节点的数据承载、业务数据流或数据包的数量。
进一步地,一种宏基站,包括:选择单元和第一资源管理单元,其中:
所述选择单元,用于为接入的用户设备选择低功率节点以提供联合传输服务;
所述第一资源管理单元,用于与所述选择单元选择的低功率节点共同为所述用户设备提供无线资源管理RRM服务。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资源管理单元,具体用于为所述用户设备生成分流策略,根据所述分流策略,请求所述低功率节点接纳所述用户设备的分流承载资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资源管理单元,还用于在为所述用户设备提供联合传输服务时,分别对各自与所述用户设备间的无线承载或所述用户设备的全部无线承载执行连接移动控制CMC。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资源管理单元,还用于在所述低功率节点确定接纳用户设备的分流承载资源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在保持与该宏基站的连接的基础上接入所述低功率节点。
进一步地,所述分流策略包含分流粒度、分流层次和流量控制;
所述分流粒度包括数据承载、业务数据流或数据包,指示出所述宏基站以数据承载、业务数据流还是数据包为粒度向LPN分流;
所述分流层次指示出传输到低功率节点的数据包的封装形式;
所述流量控制指示出宏基站分流到低功率节点的数据承载、业务数据流或数据包的数量。
进一步地,一种低功率节点,包括:第二资源管理单元,其中:
所述第二资源管理单元,用于在所述低功率节点被宏基站选择为接入的用户设备提供联合传输服务时,与所述宏基站共同为所述用户设备提供无线资源管理RRM服务。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资源管理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宏基站请求接纳所述用户设备的分流承载资源时,对所述分流承载资源执行无线接纳控制RAC,在确定接纳所述分流承载资源后,在与所述用户设备传输分流数据时,对所述分流数据进行动态资源分配DRA。
进一步地,还包括数据传输单元,其中:
所述第二资源管理单元,还用于在确定接纳用户设备的分流承载资源后对所述接入的用户设备进行无线承载控制RBC;并且,
所述数据传输单元,用于在接收到下行分流数据后,通过与用户设备之间的无线承载将下行分流数据传输给所述用户设备;在接收到上行分流数据后,将上行分流数据发送给宏基站或服务网关。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资源管理单元,还用于在为所述用户设备提供联合传输服务时,分别对各自与所述用户设备间的无线承载或所述用户设备的全部无线承载执行连接移动控制CMC。
进一步地,一种引入低功率节点的长期演进系统,包括宏基站和低功率节点,其中:
所述宏基站,用于为接入的用户设备选择低功率节点以提供联合传输服务;
所述低功率节点,用于与所述宏基站共同为所述用户设备提供无线资源管理RRM服务。
进一步地,所述宏基站,具体用于在为所述用户设备选择低功率节点时生成分流策略,根据所述分流策略,请求所述低功率节点接纳所述用户设备的分流承载资源;
所述低功率节点,具体用于对所述分流承载资源执行无线接纳控制RAC,在确定接纳所述分流承载资源后,在与所述用户设备传输分流数据时,对所述分流数据进行动态资源分配DRA。
进一步地,所述低功率节点,还用于在确定接纳用户设备的分流承载资源后还对所述接入的用户设备进行无线承载控制RBC;并且,在接收到下行分流数据后,通过与用户设备之间的无线承载将下行分流数据传输给所述用户设备;在接收到上行分流数据后,将上行分流数据发送给宏基站或服务网关。
进一步地,所述低功率节点或所述宏基站,还用于在为所述用户设备提供联合传输服务时,分别对各自与所述用户设备间的无线承载或所述用户设备的全部无线承载执行连接移动控制CMC。
进一步地,所述宏基站,还用于在所述低功率节点确定接纳用户设备的分流承载资源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在保持与该宏基站的连接的基础上接入所述低功率节点;
所述用户设备,用于同时接入所述宏基站与所述低功率节点。
进一步地,所述分流策略包含分流粒度、分流层次和流量控制;
所述分流粒度包括数据承载、业务数据流或数据包,指示出所述宏基站以数据承载、业务数据流还是数据包为粒度向LPN分流;
所述分流层次指示出传输到低功率节点的数据包的封装形式;
所述流量控制指示出宏基站分流到低功率节点的数据承载、业务数据流或数据包的数量。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分布式无线资源管理系统,可以使宏基站与低功率节点协调、共同管理某UE的无线资源,使得网络侧与终端之间的连接不再单独受限于一条链路的传输性能,适用于多种网络侧和终端间灵活调度及数据分流的传输方式。当UE因为SC间快速移动、频繁切换时,UE可以及时的获取稳定的控制信令、基站间可以灵活的调整用户数据的分流方式、迅速的做出移动性相关决策,由此可以保证数据业务的连续性,提升了用户数据业务的性能和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LTE系统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3A~3B是CN、Macro eNB与UE间接口协议栈示意图;
图4A~4B是Macro eNB、LPN与UE间接口协议栈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宏基站的架构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低功率节点的架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现有网络架构中,无线资源管理(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RRM)的功能位于基站上,可以确保可用无线资源得以合理、有效的使用,并提供相应的机制满足LTE系统对无线资源的需求。目前,UE只会接入一个基站(宏基站或LPN),这就意味着UE所需的无线资源均由所接入的基站进行统一管理。但是,如前所述,现有的网络架构及运行机制不能满足日益复杂的部署环境及膨胀的业务需求,因此,LTE-A系统的发展势必需要一种新型的架构模型以及更充分、高效的无线资源管理机制,以使得UE能够获得更多可用的无线资源以及更稳定的链路传输性能。
本实施方式的网络架构如图2所示,Macro eNB与接入宏小区中的UE建有控制面(Control Plane,CP)连接,并且Macro eNB根据UE的业务数据量需求、当前的无线环境以及网络的资源负荷等信息确定分流策略,分流策略包括分流粒度、分流层次和流量控制等。依据分流策略,如果Macro eNB仍支持与UE间的用户数据交互,则Macro eNB与UE间建有用户面(User Plane,UP)连接。
分流粒度:可以是数据承载、业务数据流或L2数据包,Macro eNB决定以数据承载、业务数据流还是L2数据包为粒度向LPN分流。
分流层次:从哪个协议层开始分流,即Macro eNB将下行数据包处理到哪个协议层后分流给LPN,也就是将何种封装形式的数据包传输到LPN,如PDCP PDU、或RLC PDU等。
流量控制:Macro eNB决定分流到LPN的数据承载、业务数据流或L2数据包的数量。
CN、Macro eNB与UE间的CP连接的协议栈如图3A所示,UP连接的协议栈如图3B所示。
依据网络部署和分流策略,LPN可以将UE的用户数据发送到MacroeNB,也可以将来自于Macro eNB的用户数据发送到UE;并且,LPN也可以将UE的用户数据发送到S-GW,将来自于S-GW的用户数据发送到UE。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架构中,LPN与Macro eNB间的接口可称为“X3接口”,其承担UE分流数据在Macro eNB与LPN之间的传输。
可选的,依据分流策略,LPN与UE间也可以建有CP连接,则LPN可与UE点对点的交互控制面信令,从而可向UE通知DRB的添加/修改/删除、获取测量上报并指示小区的切换等。图4A和图4B所示为可行的分流架构协议栈模型,LPN、Macro eNB与UE间的CP连接的协议栈如图4A所示,UP连接的协议栈如图4B所示。以LPN与UE间建有CP连接、分流以数据承载为粒度且在X3接口上经由GTP-U隧道传输。
Macro eNB与LPN间的X3接口的具体形式是多样的,如有线的电缆、无线的空口等。为了对同时接入两基站的UE提供高效、稳定的通讯服务,RRM的具体实施必在Macro eNB和LPN上均有分布,以管理各自与UE间的数据传输,保证UE在移动时的通讯性能。
对于分流在LPN传输的用户数据,LPN应具备的RRM功能包括:
无线接纳控制(Radio Admission Control,RAC):同意或拒绝新承载的建立请求。
动态资源分配(Dynamic Resource Allocation,DRA):为UE分配资源(包括缓存器、进程资源及无线资源块)、选择当前调度的数据包、管理资源块的功率等。LPN上配置DRA可满足LTE系统中媒体接入控制层(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及物理层对传输的动态、快速的需求。
可选的,LPN具备的RRM功能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所述:
无线承载控制(Radio Bearer Control,RBC):建立、管理、释放无线承载(RadioBearer,RB)。
连接移动控制(Connection Mobility Control,CMC):在连接态UE移动时管理无线资源,如基于测量、临区负荷的切换决定。
进一步的,如果LPN与UE间建有CP连接,那么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Control,RRC)的功能与LPN上实际配置的RRM是对应的。
为使LPN能够切实、合理的实现上述RRM功能,Macro eNB需要为LPN提供、协调必要的信息,信息通过X3接口进行交互,包括但不限于:新建RB的服务质量(QualityofService,QoS)需求、会话态RB的修改参数、RB释放和UE安全上下文中的一种或多种。
RRM的结果,根据UE与接入网的CP连接架构,经由无线接口通知给UE。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1:
Macro eNB选择合适的LPN以提供联合传输服务,并确定分流策略后,请求该LPN同意承担分流数据的传输。LPN与UE间可建有RRC连接(一种CP连接),在UE接入LPN后,分流承载的添加/修正/删除可由LPN通过RRC信令通知给UE;数据方面,LPN从Macro eNB获取传输给UE的下行分流数据。具体步骤如图5所示,包括:
步骤501:UE接入宏小区,与Macro eNB通过Uu无线接口进行用户数据和控制信令的传输;
步骤502:Macro eNB根据UE的业务数据量需求、上报的无线信号质量测量结果以及网络的资源负荷等情况,为接入的UE选择LPN以提供联合传输服务,并确定分流策略,分流策略包含分流粒度、分流层次和流量控制;
步骤503:Macro eNB向LPN请求分流所需资源的接纳;
如Macro eNB通过X3接口发送控制面消息,本实施方式中将该控制面消息称为“分流承载建立请求”消息。Macro eNB发送“分流承载建立请求”消息请求低功率节点接纳用户设备的分流承载资源。
按照分流策略所确定的分流方案,消息中应至少包括分流小区ID、UE安全上下文和QoS参数等信息。“分流承载建立请求”消息的目的是为了使LPN获知承担分流所需的资源,所需的资源通过各承载的QoS参数确定,即Macro eNB通过分流策略决定将哪些用户数据分流给LPN,则将这些用户数据所属数据承载的QoS参数通知给LPN;分流层次决定了LPN需要配置哪些协议层,而协议层的配置即是与QoS参数相关的。分流小区ID、UE安全上下文等信息是LPN传输数据必备的信息。
步骤504:收到该消息后,LPN根据自身的资源状况决定是否能接纳新的承载(即RAC功能),在确定接纳分流承载资源后回复确认消息,如“分流承载建立响应”;
步骤505:收到LPN的确认消息后,Macro eNB通过自身与UE间的CP连接进行指示,指示UE在保持与该Macro eNB的连接的基础上接入为UE选择的LPN;
如Macro eNB向UE发送一条“添加分流小小区”的控制面消息,消息中至少携带辅助UE接入SC的必要信息,如SC的物理信道配置等。
步骤506:UE按照Macro eNB的指示,在保持与Macro eNB间的CP连接和UP连接的同时,接入SC并与之建立可传输控制信令的SRB;
该过程可经由UE与LPN在无线接口交互“分流链路RRC连接建立请求”和“分流链路RRC连接建立”消息而进行。
步骤507:UE通知Macro eNB已成功接入SC,如发送“添加分流小小区完成”消息;
步骤508:LPN根据收到的要建立的RB的QoS参数,为RB配置空口协议层的参数,并将配置的参数携带在如“分流无线承载建立请求”消息中通过自身与UE间的CP连接通知给UE(即RBC功能);
空口协议层即PDCP、RLC、MAC和PHY等。
步骤509:UE侧建立成功后回复“分流无线承载建立响应”消息;
DRB建立成功后即可传输分流的用户数据。
步骤510:Macro eNB从核心网(S-GW)获得UE的用户数据,依据分流策略,将需分流的下行分流数据承载通过与LPN间的X3接口传输给LPN,LPN将收到的下行分流数据经由自身的L2/L1处理后承载于数据无线承载DRB传输给UE(即DRA功能);
步骤510中是以下行为例。
在接收到上行分流数据后,将上行分流数据发送给宏基站或服务网关。
步骤511:LPN检测到自身与UE间的上行链路性能下降(即上行错误),LPN释放掉分流链路,避免了干扰及系统性能的下降。
可选的,LPN将分流承载的释放通知给Macro eNB(也可能由UE进行通知),以便Macro eNB对分流数据的传输链路及时做出调整,如不再将用户数据分流到LPN进行转发,可以由Macro eNB自己承担与UE间的全部数据。
实施例2:
LPN在为用户设备提供联合传输服务时,分别对与用户设备间的无线承载或用户设备的全部无线承载执行CMC。已接入宏小区的UE同时与LPN建有CP连接和UP连接,LPN配置UE的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自行做出切换决定(即CMC功能)。在指示UE切换完成后,源LPN通知Macro eNB分流数据传输路径的改变。具体步骤如图6所示,包括:
步骤601:连接态UE与Macro eNB在无线接口建有传输用户数据的UP连接和传输控制信令的CP连接,并且,依据Macro eNB确定的分流策略,UE同时与承担分流数据传输的LPN建有UP连接和CP连接;
步骤602:LPN配置UE执行测量并接收测量结果,依据测量结果,源LPN(SourceLPN,S-LPN)为UE选择一更为合适的目标LPN(Target LPN,T-LPN)作为新的承担分流传输的节点,则S-LPN向T-LPN发送“切换请求”消息,消息中携带目标小区ID、UE安全相关参数、分流承载在源测的配置等信息;T-LPN收到消息后根据自身的资源状况决定是否能够接纳,同意则回复“切换请求确认”消息,并在消息中携带自身对分流承载的L2/L1配置;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对同一测量对象进行重复的测量及UE省电的需求,在Macro eNB和LPN都可以配置UE进行测量的架构下,两节点发送的测量配置应该进行预先协商,比如,在Macro eNB与LPN异频的情况下,Macro eNB/LPN可分别配置UE只测量MacroeNB/LPN的频段;而UE的上报也可以灵活配置,如UE将LPN指示的测量结果上报给LPN,而将LPN与Macro eNB指示的测量综合结果统一上报给Macro eNB。
步骤603:S-LPN通过自身与UE间的无线接口向其发送控制面消息“分流链路RRC连接重配置”,向其指示具体的切换命令,消息中携带接入T-LPN的必要信息及T-LPN对分流承载的L2/L1配置参数;
另外,根据具体的分流方案,S-LPN可能向T-LPN指示自身与UE间已传输成功的分流数据包编号,并将已从Macro eNB接收到的、但还未被UE成功接收的数据包转发给T-LPN。UE按照S-LPN的控制面消息,接入T-LPN并与之建立了可传输控制面信令的SRB。
步骤604:T-LPN通知Macro eNB分流小区变更,如通过X3接口向其发送“分流承载路径转换请求”消息,消息中携带分流承载新的目的地址(即T-LPN);Macro eNB根据接收到的消息转换承载的路径后,向T-LPN回复“分流承载路径转换确认”消息,随后将分流的数据包传输给T-LPN,再由T-LPN发送给UE;
步骤605:T-LPN还向S-LPN发送控制面消息,以指示S-LPN释放掉UE的上下文。
实施例3:
宏基站在为用户设备提供联合传输服务时,分别对与用户设备间的无线承载或用户设备的全部无线承载执行CMC。已接入宏小区的UE同时与LPN建有CP连接和UP连接,MacroeNB配置UE执行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决定将UE切换至新的LPN以继续传输分流数据。具体步骤如图7所示,包括:
步骤701:连接态UE与Macro eNB在无线接口建有传输用户数据的UP链家和传输控制信令的CP连接,并且,依据Macro eNB确定的分流策略,UE同时与承担分流数据传输的LPN建有UP连接和CP连接;
步骤702:Macro eNB配置UE执行测量并接收测量结果,依据测量结果,Macro eNB为UE选择一无线信号质量更为合适的T-LPN作为新的承担分流传输的节点,则Macro eNB向T-LPN发送“切换请求”消息,消息中携带目标小区ID、UE安全相关参数、分流承载在原LPN的配置等信息(Macro eNB之前可从原LPN获取具体的配置信息);T-LPN收到消息后根据自身的资源状况决定是否能够接纳,同意则回复“切换请求确认”消息,并在消息中携带自身对分流承载的L2/L1配置;
步骤703:Macro eNB将分流链路切换的“分流链路连接重配置”消息通知给原LPN,消息中应携带目标小小区的接入信息及T-LPN对分流承载的L2/L1配置参数;原LPN将这些信息携带在控制面消息“分流链路RRC连接重配置”中,通过自身与UE间的无线接口发送给UE,向其指示具体的切换命令;
另外,根据具体的分流方案及配置,原LPN可能向Macro eNB指示自身与UE间已传输成功的分流数据包编号,并将已从Macro eNB接收到的、但还未被UE成功接收的数据包回传给Macro eNB;Macro eNB可将编号及所述数据包再转发给T-LPN。UE按照Macro eNB的控制面消息,接入T-LPN并与之建立了可传输控制面信令的SRB。
步骤704:Macro eNB已知分流承载新的目的地址,可将数据包发送给T-LPN,再由T-LPN发送给UE;
步骤705:Macro eNB还向原LPN发送控制面消息,以指示其释放掉UE的上下文。
本实施方式提出一种实现多基站分布式管理无线资源的系统,从而为UE提供联合、优化的通讯服务。
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宏基站,包括:选择单元和第一资源管理单元,其中:
选择单元,用于为接入的用户设备选择低功率节点以提供联合传输服务;
第一资源管理单元,用于与选择单元选择的低功率节点共同为用户设备提供无线资源管理RRM服务。
第一资源管理单元,具体用于为用户设备生成分流策略,根据分流策略,请求低功率节点接纳用户设备的分流承载资源。
第一资源管理单元,还用于在为用户设备提供联合传输服务时,分别对各自与用户设备间的无线承载或用户设备的全部无线承载执行连接移动控制CMC。
第一资源管理单元,还用于在低功率节点确定接纳用户设备的分流承载资源后,指示用户设备在保持与该宏基站的连接的基础上接入低功率节点。
分流策略包含分流粒度、分流层次和流量控制;
分流粒度包括数据承载、业务数据流或数据包,指示出宏基站以数据承载、业务数据流还是数据包为粒度向LPN分流;
分流层次指示出传输到低功率节点的数据包的封装形式;
流量控制指示出宏基站分流到低功率节点的数据承载、业务数据流或数据包的数量。
如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低功率节点,包括:第二资源管理单元,其中:
第二资源管理单元,用于在低功率节点被宏基站选择为接入的用户设备提供联合传输服务时,与宏基站共同为用户设备提供无线资源管理RRM服务。
第二资源管理单元,具体用于在宏基站请求接纳用户设备的分流承载资源时,对分流承载资源执行无线接纳控制RAC,在确定接纳分流承载资源后,在与用户设备传输分流数据时,对分流数据进行动态资源分配DRA。
该低功率节点还包括数据传输单元,其中:
第二资源管理单元,还用于在确定接纳用户设备的分流承载资源后对接入的用户设备进行无线承载控制RBC;并且,
数据传输单元,用于在接收到下行分流数据后,通过与用户设备之间的无线承载将下行分流数据传输给用户设备;在接收到上行分流数据后,将上行分流数据发送给宏基站或服务网关。
第二资源管理单元,还用于在为用户设备提供联合传输服务时,分别对各自与用户设备间的无线承载或用户设备的全部无线承载执行连接移动控制CMC。
请再次参考图2,本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引入低功率节点的长期演进系统,包括宏基站和低功率节点,其中:
宏基站,用于为接入的用户设备选择低功率节点以提供联合传输服务;
低功率节点,用于与宏基站共同为用户设备提供无线资源管理RRM服务。
宏基站,具体用于在为用户设备选择低功率节点时生成分流策略,根据分流策略,请求低功率节点接纳用户设备的分流承载资源;
低功率节点,具体用于对分流承载资源执行无线接纳控制RAC,在确定接纳分流承载资源后,在与用户设备传输分流数据时,对分流数据进行动态资源分配DRA。
低功率节点,还用于在确定接纳用户设备的分流承载资源后还对接入的用户设备进行无线承载控制RBC;并且,在接收到下行分流数据后,通过与用户设备之间的无线承载将下行分流数据传输给用户设备;在接收到上行分流数据后,将上行分流数据发送给宏基站或服务网关。
低功率节点或宏基站,还用于在为用户设备提供联合传输服务时,分别对各自与用户设备间的无线承载或用户设备的全部无线承载执行连接移动控制CMC。
宏基站,还用于在低功率节点确定接纳用户设备的分流承载资源后,指示用户设备在保持与该宏基站的连接的基础上接入低功率节点;
用户设备,用于同时接入宏基站与低功率节点。
分流策略包含分流粒度、分流层次和流量控制;
分流粒度包括数据承载、业务数据流或数据包,指示出宏基站以数据承载、业务数据流还是数据包为粒度向LPN分流;
分流层次指示出传输到低功率节点的数据包的封装形式;
流量控制指示出宏基站分流到低功率节点的数据承载、业务数据流或数据包的数量。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硬件完成,所述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可选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也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来实现。相应地,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模块/单元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形式的硬件和软件的结合。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做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21)

1.一种无线资源管理方法,应用于引入低功率节点LPN的长期演进系统,包括:
宏基站为接入的用户设备选择低功率节点以提供联合传输服务;
所述低功率节点与所述宏基站共同为所述用户设备提供无线资源管理RRM服务,包括:
所述宏基站在为所述用户设备选择低功率节点时生成分流策略,根据所述分流策略,向所述低功率节点发送分流承载建立请求消息,所述分流承载建立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低功率节点接纳用户设备的分流承载资源;并接收所述低功率节点在确定接纳分流承载资源后回复的确认消息;
所述低功率节点接收所述宏基站根据确定的分流策略发送的分流承载建立请求消息,根据自身的资源状况决定是否能接纳所述用户设备的分流承载资源,并在确定接纳分流承载资源后回复确认消息;
所述分流策略包含分流粒度、分流层次和流量控制;
所述分流粒度包括数据承载、业务数据流或数据包,指示出所述宏基站以数据承载、业务数据流还是数据包为粒度向LPN分流;
所述分流层次指示出传输到低功率节点的数据包的封装形式;
所述流量控制指示出宏基站分流到低功率节点的数据承载、业务数据流或数据包的数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功率节点与所述宏基站共同为所述用户设备提供无线资源管理RRM服务,还包括:
所述低功率节点对所述分流承载资源执行无线接纳控制RAC,在确定接纳所述分流承载资源后,在与所述用户设备传输分流数据时,对所述分流数据进行动态资源分配DRA。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低功率节点在确定接纳用户设备的分流承载资源后还对所述接入的用户设备进行无线承载控制RBC;并且,
所述低功率节点在接收到下行分流数据后,通过与用户设备之间的无线承载将下行分流数据传输给所述用户设备;在接收到上行分流数据后,将上行分流数据发送给宏基站或服务网关。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低功率节点或所述宏基站在为所述用户设备提供联合传输服务时,分别对各自与所述用户设备间的无线承载或所述用户设备的全部无线承载执行连接移动控制CMC。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宏基站在所述低功率节点确定接纳用户设备的分流承载资源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在保持与该宏基站的连接的基础上接入所述低功率节点;
所述用户设备同时接入所述宏基站与所述低功率节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流承载建立请求消息携带分流小区ID、用户设备安全上下文和服务质量QoS参数;
所述QoS参数用于使所述低功率节点获知承担分流所需的资源;
所述分流小区ID和用户设备安全上下文用于所述低功率节点传输数据。
7.一种宏基站,包括:选择单元和第一资源管理单元,其中:
所述选择单元,用于为接入的用户设备选择低功率节点以提供联合传输服务;
所述第一资源管理单元,用于与所述选择单元选择的低功率节点共同为所述用户设备提供无线资源管理RRM服务,包括:在为所述用户设备选择低功率节点时生成分流策略,根据所述分流策略,向所述低功率节点发送分流承载建立请求消息,所述分流承载建立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低功率节点接纳用户设备的分流承载资源;并接收所述低功率节点在确定接纳分流承载资源后回复的确认消息;
所述分流策略包含分流粒度、分流层次和流量控制;
所述分流粒度包括数据承载、业务数据流或数据包,指示出所述宏基站以数据承载、业务数据流还是数据包为粒度向LPN分流;
所述分流层次指示出传输到低功率节点的数据包的封装形式;
所述流量控制指示出宏基站分流到低功率节点的数据承载、业务数据流或数据包的数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宏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流承载建立请求消息携带分流小区ID、用户设备安全上下文和服务质量QoS参数;
所述QoS参数用于使所述低功率节点获知承担分流所需的资源;
所述分流小区ID和用户设备安全上下文用于所述低功率节点传输数据。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宏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资源管理单元,还用于在为所述用户设备提供联合传输服务时,分别对各自与所述用户设备间的无线承载或所述用户设备的全部无线承载执行连接移动控制CMC。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宏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资源管理单元,还用于在所述低功率节点确定接纳用户设备的分流承载资源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在保持与该宏基站的连接的基础上接入所述低功率节点。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宏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资源管理单元,还用于在收到所述低功率节点在确定接纳分流承载资源后回复的确认消息后,通过自身与用户设备间的控制面CP连接进行指示,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在保持与所述宏基站的连接的基础上接入为用户设备选择的所述低功率节点。。
12.一种低功率节点,包括:第二资源管理单元,其中:
所述第二资源管理单元,用于在所述低功率节点被宏基站选择为接入的用户设备提供联合传输服务时,与所述宏基站共同为所述用户设备提供无线资源管理RRM服务,包括:
接收所述宏基站根据确定的分流策略发送的分流承载建立请求消息,所述分流承载建立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低功率节点接纳用户设备的分流承载资源;根据自身的资源状况决定是否能接纳所述用户设备的分流承载资源,并在确定接纳分流承载资源后回复确认消息;
所述分流策略包含分流粒度、分流层次和流量控制;
所述分流粒度包括数据承载、业务数据流或数据包,指示出所述宏基站以数据承载、业务数据流还是数据包为粒度向LPN分流;
所述分流层次指示出传输到低功率节点的数据包的封装形式;
所述流量控制指示出宏基站分流到低功率节点的数据承载、业务数据流或数据包的数量。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低功率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资源管理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宏基站请求接纳所述用户设备的分流承载资源时,对所述分流承载资源执行无线接纳控制RAC,在确定接纳所述分流承载资源后,在与所述用户设备传输分流数据时,对所述分流数据进行动态资源分配DRA。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低功率节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数据传输单元,其中:
所述第二资源管理单元,还用于在确定接纳用户设备的分流承载资源后对所述接入的用户设备进行无线承载控制RBC;并且,
所述数据传输单元,用于在接收到下行分流数据后,通过与用户设备之间的无线承载将下行分流数据传输给所述用户设备;在接收到上行分流数据后,将上行分流数据发送给宏基站或服务网关。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低功率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资源管理单元,还用于在为所述用户设备提供联合传输服务时,分别对各自与所述用户设备间的无线承载或所述用户设备的全部无线承载执行连接移动控制CMC。
16.一种引入低功率节点的长期演进系统,包括宏基站和低功率节点,其中:
所述宏基站,用于为接入的用户设备选择低功率节点以提供联合传输服务;
所述低功率节点,用于与所述宏基站共同为所述用户设备提供无线资源管理RRM服务,包括:
所述宏基站,用于在为所述用户设备选择低功率节点时生成分流策略,根据所述分流策略,向所述低功率节点发送分流承载建立请求消息,所述分流承载建立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低功率节点接纳用户设备的分流承载资源;并接收所述低功率节点在确定接纳分流承载资源后回复的确认消息;
所述低功率节点接收所述宏基站根据确定的分流策略发送的分流承载建立请求消息,根据自身的资源状况决定是否能接纳所述用户设备的分流承载资源,并在确定接纳分流承载资源后回复确认消息;
所述分流策略包含分流粒度、分流层次和流量控制;
所述分流粒度包括数据承载、业务数据流或数据包,指示出所述宏基站以数据承载、业务数据流还是数据包为粒度向LPN分流;
所述分流层次指示出传输到低功率节点的数据包的封装形式;
所述流量控制指示出宏基站分流到低功率节点的数据承载、业务数据流或数据包的数量。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功率节点,具体用于对所述分流承载资源执行无线接纳控制RAC,在确定接纳所述分流承载资源后,在与所述用户设备传输分流数据时,对所述分流数据进行动态资源分配DRA。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功率节点,还用于在确定接纳用户设备的分流承载资源后还对所述接入的用户设备进行无线承载控制RBC;并且,在接收到下行分流数据后,通过与用户设备之间的无线承载将下行分流数据传输给所述用户设备;在接收到上行分流数据后,将上行分流数据发送给宏基站或服务网关。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功率节点或所述宏基站,还用于在为所述用户设备提供联合传输服务时,分别对各自与所述用户设备间的无线承载或所述用户设备的全部无线承载执行连接移动控制CMC。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宏基站,还用于在所述低功率节点确定接纳用户设备的分流承载资源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在保持与该宏基站的连接的基础上接入所述低功率节点;
所述用户设备,用于同时接入所述宏基站与所述低功率节点。
21.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流承载建立请求消息携带分流小区ID、用户设备安全上下文和服务质量QoS参数;
所述QoS参数用于使所述低功率节点获知承担分流所需的资源;
所述分流小区ID和用户设备安全上下文用于所述低功率节点传输数据。
CN201310130961.XA 2013-04-16 2013-04-16 一种无线资源管理方法、宏基站及低功率节点 Active CN1041138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30961.XA CN104113881B (zh) 2013-04-16 2013-04-16 一种无线资源管理方法、宏基站及低功率节点
PCT/CN2014/070883 WO2014169718A1 (zh) 2013-04-16 2014-01-20 一种无线资源管理方法、宏基站及低功率节点
US14/782,074 US9668244B2 (en) 2013-04-16 2014-01-20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method, macro base station, and low-power node
JP2016505684A JP6201034B2 (ja) 2013-04-16 2014-01-20 無線リソース管理方法、マクロ基地局及び低電力ノード
EP14784982.2A EP2966898B1 (en) 2013-04-16 2014-01-20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method, macro base station, and low-power nod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30961.XA CN104113881B (zh) 2013-04-16 2013-04-16 一种无线资源管理方法、宏基站及低功率节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13881A CN104113881A (zh) 2014-10-22
CN104113881B true CN104113881B (zh) 2019-09-17

Family

ID=517104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30961.XA Active CN104113881B (zh) 2013-04-16 2013-04-16 一种无线资源管理方法、宏基站及低功率节点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668244B2 (zh)
EP (1) EP2966898B1 (zh)
JP (1) JP6201034B2 (zh)
CN (1) CN104113881B (zh)
WO (1) WO201416971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85209B (zh) * 2013-05-24 2019-11-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小蜂窝基站接入系统及其实现网络接入的方法
EP3018936B1 (en) * 2014-11-07 2018-05-30 Alcatel Lucent Secondary base station bearer change
WO2016131188A1 (zh) * 2015-02-17 2016-08-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回程链路的建立方法、基站和设备
WO2016165050A1 (zh) * 2015-04-13 2016-10-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数据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KR20180026519A (ko) * 2015-07-03 2018-03-12 노키아 솔루션스 앤드 네트웍스 오와이 다중-연결성을 위한 분할 베어러 향상
KR102280393B1 (ko) 2016-06-30 2021-07-21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다중연결 통신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EP3656175B1 (en) * 2017-08-11 2023-11-2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pparatus for v2x-oriented local e2e path establishment and qos control
US11647419B2 (en) * 2020-03-31 2023-05-09 T-Mobile Usa, Inc. Adjusting window size based on quality of experienc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64131A (zh) * 2010-05-29 2011-11-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WO2012152154A1 (zh) * 2011-08-15 2012-11-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CN102883440A (zh) * 2011-07-15 2013-01-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宽带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54352B2 (en) * 2009-04-21 2015-10-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e-communication for relay base stat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1938783B (zh) 2009-06-30 2013-07-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负载均衡的方法及系统
EP2536213B1 (en) 2010-09-02 2017-05-10 ZTE Corporation Method for balancing load, and apparatuses therefor
CN102883441B (zh) * 2011-07-15 2015-04-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宽带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6488568B (zh) * 2012-07-20 2020-01-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US9654961B2 (en) * 2013-04-04 2017-05-1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WO2014182229A1 (en) * 2013-05-10 2014-11-1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Bearer configuration signaling
WO2015115964A1 (en) * 2014-01-31 2015-08-0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 master and second evolved node b and method performed thereby for modifying a radio resource of the senb with respect to a ue currently being connected to the menb
US9560645B2 (en) * 2014-01-31 2017-01-3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UE, a secondary ENB and a master ENB and respective method performed thereby for providing system information of a communication system to the U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64131A (zh) * 2010-05-29 2011-11-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2883440A (zh) * 2011-07-15 2013-01-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宽带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12152154A1 (zh) * 2011-08-15 2012-11-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201034B2 (ja) 2017-09-20
CN104113881A (zh) 2014-10-22
EP2966898A1 (en) 2016-01-13
US9668244B2 (en) 2017-05-30
JP2016519496A (ja) 2016-06-30
EP2966898B1 (en) 2019-06-26
EP2966898A4 (en) 2016-04-06
US20160050646A1 (en) 2016-02-18
WO2014169718A1 (zh) 2014-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13881B (zh) 一种无线资源管理方法、宏基站及低功率节点
JP6465326B2 (ja) マスター基地局デバイス及びセカンダリー基地局デバイス
EP3051876B1 (en) Small cell switching method, enb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CN102883441B (zh) 一种无线宽带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2883440B (zh) 一种无线宽带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704902B (zh)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移动站、方法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EP3086589B1 (en) Core network device, access network device, data distribution method and system
US20150155930A1 (en) Method and Relay Node for Implementing Multiple Wireless Backhauls
RU2633375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управления связью, базовая станция, оконеч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связью
WO2015098951A1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制御装置、基地局及びユーザ端末
JP6567686B2 (ja) データ・オフロードのためのパスを確立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US2014030895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radio resources in multi-carrier and hetnet-integrated mobile access environment
CN104378793A (zh) 一种切换方法、主控基站及受控基站
CN109315008B (zh) 多连接通信方法和设备
KR20160012736A (ko)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적응적 플로우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CN108184249B (zh) 回程链路的信息传输方法及系统、代理设备、接入设备
CN104640165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和系统
WO2012100626A1 (zh) 一种基于中继设备切换的资源处理方法和设备
CN108605258A (zh) 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基站及可穿戴设备
JP6157362B2 (ja)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CN106470417A (zh) 一种终端标识分配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186021B (zh) 接入控制方法、接入方法、装置、基站、用户设备和实体
CN111083730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
Rangisetti et al. QoS aware and fault tolerant handovers in software defined LTE networks
WO2014094583A1 (zh) 小区资源配置方法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13

Address after: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Ministry of justice, Zhongxing building, Sou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oad, Nanshan District hi tech Industrial Park,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ZTE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