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43786A - 线圈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线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43786A
CN109243786A CN201810750701.5A CN201810750701A CN109243786A CN 109243786 A CN109243786 A CN 109243786A CN 201810750701 A CN201810750701 A CN 201810750701A CN 109243786 A CN109243786 A CN 1092437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ad
skeleton
pair
coiling
pedes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5070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43786B (zh
Inventor
岩仓正明
石桥和纪
熊谷胜
春田克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D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D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DK Corp filed Critical TD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2437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437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437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437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0Fastening or clamping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together; 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 H01F27/306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76Coo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2Insulating of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 H01F27/324Insulation between coil and core, between different winding sections, around the coil; Other insulation struc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 Coils Of Transformers For General Uses (AREA)
  • Insulating Of Coi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谋求配线的低电阻化并且谋求电感的稳定化,而且散热性也优异的线圈装置。线圈装置(10)的引线用基座(22)具有:第一基座部分(22a),作为第一绕线(37)的两端的一对第一引线部(37a、37b)相互绝缘地配置;第二基座部分(22b),与第一基座部分(22a)邻接,作为第二绕线(38)的两端的一对第二引线部(38)相互绝缘并且与第一引线部(37a、37b)也绝缘地配置。

Description

线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用作电抗器、电感器、或变压器等的散热性优异的线圈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电抗器等用途的线圈装置,已知有例如专利文献1所示的装置。在现有的线圈装置中,通常沿着与骨架的轴芯大致成直角的第一轴在两侧分别安装有多个端子。如果是这种构造,则卷绕于骨架的外周的绕线的引线部的引绕变得容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36194号公报
然而,在骨架的两侧具有多个端子的情况下,发现存在如下技术问题:需要进行从骨架的两侧向电路基板等的配线,用于配线的电阻增大,或者电感变得不稳定等。另外,将要求散热性的线圈装置靠近单侧而不是靠近电路基板的中央来提高散热性这种要求也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谋求配线的低电阻化并且谋求电感的稳定化,而且散热性也优异的线圈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线圈装置具有:
第一绕线,其卷绕于骨架的外周;
第二绕线,其与所述第一绕线绝缘并卷绕于所述骨架的外周;
引线用基座,其沿着与骨架的轴芯大致成直角的第一轴而配备于一个单侧端部,
所述引线用基座具有:
第一基座部分,作为所述第一绕线的两端的一对第一引线部相互绝缘地配置;
第二基座部分,与所述第一基座部分邻接,作为所述第二绕线的两端的一对第二引线部相互绝缘并且与所述第一引线部也绝缘地配置。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线圈装置中,不是从骨架的两侧而是从配备于骨架的单侧端部的引线用基座引出第一绕线的一对第一引线部和第二绕线的一对第二引线部。因此,容易将要求散热性的线圈装置靠近单侧而不是靠近电路基板的中央,散热构造变得简单,散热特性也提高。另外,即使将线圈装置靠近电路基板或电路元件组的端部,也能够从单侧端部的引线用基座引出第一引线部和第二引线部,用于配线的电阻也不会增大,电感也稳定化。另外,能够以低成本实现低电阻且低损失的线圈装置。
优选,在所述第一基座部分形成有通过一对所述第一引线部的一对第一引线槽,
在所述第二基座部分形成有通过一对所述第二引线部的一对第二引线槽,
所述第一引线槽和所述第二引线槽由配备于所述引线用基座的绝缘壁隔开。
通过这样构成,良好地确保第一引线部和第二引线部的绝缘,并且在骨架的单侧端部配置引线用基座变得容易。
优选,所述第一绕线和第二绕线从所述引线用基座的附近按顺序沿着所述轴芯卷绕于所述骨架的外周。与所述第一基座部分相比,所述第二基座部分也可以沿着所述第一轴而配置于外侧。或者,也可以配置为由第二基座部分包围第一基座部分。
通过这样构成,良好地确保第一引线部和第二引线部的绝缘,并且在骨架的单侧端部配置引线用基座变得容易。
优选,在所述引线用基座所位于的所述骨架的外周安装有引线引导罩,将从所述骨架的外周朝向所述引线用基座的中途的所述第一绕线的一对第一引线部、和从所述骨架的外周朝向所述引线用基座的中途的所述第二绕线的一对第二引线部绝缘。
通过这样构成,良好地确保第一引线部和第二引线部的绝缘,并且在骨架的单侧端部配置引线用基座变得容易。
优选,在所述引线引导罩具备将所述第二绕线的一对第二引线部从所述骨架的外周朝向所述引线用基座,分别向相互分开的方向引导的第二引线中途槽。
通过这样构成,使在远离引线用基座的一侧卷绕于骨架的外周的第二绕线的第二引线部与第一绕线的第一引线部为绝缘状态,防止第二绕线的开卷,并且容易引导到引线用基座。因此,能够谋求电感的稳定化。另外,能够进一步提高线圈装置的低电阻化和低损失化。
也可以是在所述引线用基座所位于的所述骨架的外周具备凸缘部,所述凸缘部使一对所述第二引线部沿所述轴芯方向相互分离而绝缘并从所述轴芯方向观察交叉,而引导至所述引线引导罩。
通过这样构成,使在远离引线用基座的一侧卷绕于骨架的外周的第二绕线的第二引线部与第一绕线的第一引线部为绝缘状态,防止第二绕线开卷,并且容易引导到引线用基座。因此,能够谋求电感的稳定化。另外,能够进一步提高线圈装置的低电阻化和低损失化。
此外,第一绕线由于在接近引线用基座的一侧卷绕于骨架的外周,因此第一绕线的第一引线部与第二绕线的第二引线部不同,从轴芯观察即使相互不重叠,也能够防止第一绕线的开卷,并且容易地引导到引线用基座。
也可以是在所述引线引导罩,使一对所述第二引线部从所述轴芯方向观察不交叉而引导到所述引线引导罩的引导倾斜壁配备于所述引线引导罩。
通过这样构成,使在远离引线用基座的一侧卷绕于骨架的外周的第二绕线的第二引线部与第一绕线的第一引线部也为绝缘状态,防止第二绕线的开卷,并且容易引导到引线用基座。因此,能够谋求电感的稳定化。另外,能够进一步提高线圈装置的低电阻化和低损失化。
优选,一对所述第一引线部中的一方和一对所述第二引线部中的一方从所述引线用基座排列地引出,
一对所述第一引线部中的另一方和一对所述第二引线部中的另一方从所述引线用基座排列地引出。
通过这样构成,能够容易地连接一对所述第一引线部中的一方和一对所述第二引线部中的一方,能够容易构成用于非接触供电的特定电路。此外,也可以连接一对所述第一引线部中的另一方和一对所述第二引线部中的另一方。
优选,线圈装置还具有:
芯组装体,其一部分安装于沿着所述骨架的所述轴芯形成的贯通孔;
壳体,其覆盖卷绕有所述第一绕线及所述第二绕线且安装有所述芯组装体的所述骨架的外周部;
传热性树脂,其被收纳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可进入所述壳体和所述骨架的间隙、所述壳体和所述芯组装体的间隙、及所述骨架和所述芯组装体的间隙。
通过这样构成,进一步提高线圈装置的散热性。
所述芯组装体具有由分割面分割的至少一对分割芯,
这些分割芯分别具有进入所述骨架的贯通孔的中脚部、与所述中脚部一体化并位于所述贯通孔的外侧的基部、分别与所述基部的两侧一体化并安装于所述骨架的外侧的外脚部,
所述中脚部从所述基部的突出长度比所述外脚部从所述基部的突出长度短,
形成于所述中脚部的突出前端的空隙用间隙由所述传热性树脂填充。
通过这样构成,可以调整线圈装置的电感,并且通过传热性树脂将容易进热的芯组装体的中心部的热散热变得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装置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线圈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A是沿图1所示的IIIA-IIIA线的截面图。
图3B是沿图1所示的IIIB-IIIB线的截面图。
图3C是沿图1所示的IIIC-IIIC线的引线用基座的局部截面图。
图4是图2所示的骨架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图3B所示的第一绕线及第二绕线的卷绕状态,并且表示它们和引线引导罩的关系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图2所示的骨架的引线用基座、引线引导罩和引线部的关系的正面图。
图7是表示图1所示的线圈装置的电路例的电路图。
图8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装置的骨架上配备的引线用基座的立体图。
图9A是表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装置的立体图。
图9B是表示卷绕于图9A所示的骨架的第一绕线及第二绕线和引线引导罩的关系的立体图。
图10是从X轴方向观察图9A所示的线圈装置的正面图。
图11是仅图9A所示的骨架的立体图。
符号的说明
10、110…线圈装置
20、120…骨架
22、122…引线用基座
22a、122a…第一基座部分
22a1、22a2、122a1、122a2…第一引线槽
22b、122b…第二基座部分
22b1、22b2、122b1、122b2…第二引线槽
22c1、22c2、122c…绝缘壁
22d1、22d2、122d…卡合槽
22e、122e…分离突部
22f1、22f2…引绕槽
23、123…辅助基座
24、124…骨架主体
25…端子罩
25a…卡合凸部
26…芯脚用贯通孔
28…卷绕筒部
31、32…端部间隔壁凸缘
32a…支承脚部
32b…散热翅
33~35…卷绕间隔壁凸缘
34a…延长凸缘部
34b…缺口
34c、34d…嵌合槽
35a…延长凸缘部
35b…缺口
37…第一绕线
38…第二绕线
40…芯组装体
40a…上部芯
40b…下部芯
42a、42b…分割芯
43a、43b…分割面
44a、44b…基部
46a、46b…中脚部
47…空隙用间隙
48a、48b…侧脚部
50…分隔罩
52…罩主体
54…卡止片
56…侧脚导向片
58…嵌合片
60,160…引线引导罩
62、162…罩主体
63…嵌合凸部
64…膨胀部
164…分隔壁
66、166…引导缘板
166a…引导倾斜壁
68a、68b、168a、168b…第二引线中途槽
80…底板
90…传热性树脂(填充树脂)
100…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说明本发明。
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装置10例如用作车载用4端子线圈滤波器装置、车载用充电装置的电感器装置、绝缘变压器、线路滤波器、噪声滤波器等。
该线圈装置10具有骨架20、芯组装体40、包围它们的Z轴方向的下方部分的壳体100,被安装于框体的上表面。框体例如是安装有线圈装置10的板状部件,也可以是汽车部件的一部分,冷却水也可以在在其背面(线圈装置10的安装面的相反侧)流动。
如图2所示,骨架20具有骨架主体24、与骨架主体24的X轴方向的一个单侧端部的Z轴方向的上部一体成形的引线用基座22、在该引线用基座22的X轴方向的相反侧与Z轴方向的上部一体成形的辅助基座23。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引线用基座22安装有下述的第一绕线37的引线部37a、37b及第二绕线38的引线部38a、38b。在安装有这些引线部37a、37b、38a、38b的引线用基座22的上部安装有端子罩25。本实施方式中,在辅助基座23未安装任何的绕线的引线部。
在骨架主体24的Y轴方向的两侧安装有一对分隔罩50。分隔罩50的罩主体52具有覆盖骨架20的位于引线用基座22及辅助基座23之间的骨架主体24的外周的形状。在罩主体52的Z轴方向的两端一体成形有从罩主体52朝向骨架主体24向大致垂直方向折弯的卡止片54。形成于罩主体52的Z轴方向的两侧的一对卡止片54以夹入骨架主体24的Z轴方向的上下面的方式安装。
另外,在罩主体52的X轴方向的两端外表面分别一体成形有向Z轴方向延伸的侧脚导向片56。下述的芯组装体40的侧脚部48a、48b的内表面与位于一对侧脚导向片56之间的罩主体52的外表面接触,侧脚部48a、48b的X轴方向的移动被一对侧脚导向片56限制。另外,在罩主体52的内表面,沿骨架主体24的外周形成有嵌合片58。嵌合片58如图3A所示,嵌合在形成于卷绕间隔壁凸缘34的外周的嵌合槽34c内,提高第一绕线37和第二绕线38的绝缘。这些分隔罩50由与骨架20同样的塑料等绝缘部件构成。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芯组装体40具有上部芯40a、和下部芯40b。这些芯40a、40b分别以分割面43a、43b能够分离成分别具有相同的形状的两个分割芯42a、42a及42b、42b。本实施方式中,各分割芯42a、42a及42b、42b全部是相同的形状,在Z-Y截面中具有截面E字形状,是E型芯的一种。
通过组合配置于Z轴方向的上部的一对分割芯42a、42a,在Z-Y截面具有截面E字形状,构成所谓E型芯。通过组合配置于Z轴方向的下部的另外一对分割芯42b、42b,在Z-Y截面具有截面E字形状,构成所谓E型芯。
配置于Z轴方向的上侧的各分割芯42a具有向Y轴方向延伸的基部44a、从基部44a的Y轴方向的两端向Z轴方向突出的一对侧脚部48a、从位于它们之间的基部44a的中间部向Z轴方向突出的中脚部46a。配置于Z轴方向的下侧的各分割芯42b具有向Y轴方向延伸的基部44b、从基部44b的Y轴方向的两端向Z轴方向突出的一对侧脚部48b、从位于它们之间的基部44b的中间部向Z轴方向突出的中脚部46b。
一对中脚部46a从Z轴方向的上方插入骨架20的芯脚用贯通孔26的内部。同样,一对中脚部46b从Z轴方向的下方插入骨架20的芯脚用贯通孔26的内部,在贯通孔26的内部构成为以规定的空隙用间隙47(参照图3A及图3B)与这些中脚部46a的前端相对。分割芯42a的基部44a、分割芯42b的基部42b不进入贯通孔26,而位于骨架主体24的Z轴方向的外部。
如图3A所示,与外脚部48a从分割芯42a的基部44a的Z轴方向的突出长度相比,通过缩短中脚部46a从基部44a的Z轴方向的突出长度,而形成空隙用间隙47。或者,与外脚部48b从分割芯42b的基部44b的Z轴方向的突出长度相比,通过缩短中脚部46b从基部44b的Z轴方向的突出长度,而形成空隙用间隙47。
外脚部48a、48b的Z轴方向的前端彼此在骨架20的外侧在Z轴方向对接。在比这些外脚部48a、48b的Z轴方向的突出长度短地成形的中脚部46a、46b的Z轴方向前端相互间形成有空隙用间隙47。Z轴方向的空隙用间隙47根据线圈装置10的泄漏特性等来确定。此外,在说明书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外侧和内侧以相对于骨架20是外侧还是内侧这样的意思进行使用。
如图2所示,优选在贯通孔26的内部以沿Y轴方向隔开贯通孔26的方式沿Z轴方向形成一对分离用凸部27(图2中仅图示一个)。分离用凸部27介于一对中脚部42a、42a的分割面43a的相互间,并且介于中脚部42b、42b的分割面43b的相互间。其结果,这些中脚部42a、42a或中脚部42b、42b配置为分割面43a(43b)的相互在贯通孔26的内部以规定的间隙相对而不接触。
由一对分离用凸部27形成的分割面43a、43a(43b、43b)相互间的规定的间隙(X轴方向的分割间隙)能够根据分离用凸部27的X轴方向的厚度调整。通过将间隙设定为规定范围,不使芯的电感降低到需要以上,下述的填充(potting)树脂等传热性树脂90(参照图3B)易进入,散热性提高。
另外,贯通孔26的内周面的一对分离用凸部27的Y轴方向的突出长度以不堵塞形成于贯通孔26的内部的分割面43a、43a(43b、43b)相互间的规定的间隙(X轴方向的分割间隙)的方式确定,优选为贯通孔26的Y轴方向的内径的1/10~1/3。
中脚部42a、42a或中脚部42b、42b具有在X轴方向长的椭圆柱形状以便在分别组合的状态下与贯通孔26的内周面形状一致,但其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与贯通孔26的形状配合而变化。另外,侧脚部48a、48b具有与骨架主体24的外周面形状配合的内侧凹曲面形状,其外表面具有与X-Z平面平行的平面。本实施方式中,各分割芯42a、42b的材质列举金属、铁氧体等软磁性材料,但没有特别限定。
此外,附图中,X轴、Y轴及Z轴相互垂直,Z轴与下述的第一绕线37及第二绕线38的卷轴(骨架20的轴芯)一致,与线圈装置10的高度(厚度)对应。本实施方式中,线圈装置10的Z轴方向的下方为线圈装置的设置面(框体的表面)。另外,Y轴与一对分割芯42a、42a的分割面43a或一对分割芯42b、42b的分割面43b的长度方向一致。另外,X轴与贯通孔26的长度方向一致。
如图3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线圈装置10的骨架20的卷绕筒部28的Z轴方向的两端,以向半径方向的外方延伸的方式与X-Y平面大致平行地一体成形端部间隔壁凸缘31及32。在位于端部间隔壁凸缘31及32的Z轴方向之间的卷绕筒部28的外周面,以向径向外方突出的方式在Z轴方向以规定间隔形成卷绕间隔壁凸缘33~35。
通过形成于这些端部间隔壁凸缘31及32之间的卷绕间隔壁凸缘33~35,在这些间隔壁凸缘之间,从Z轴方向之上按顺序形成卷绕区划S1~S4。此外,卷绕间隔壁凸缘33~34及卷绕区划S1~S4的数量没有特别限定。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绕线37通过α卷绕连续卷绕于卷绕区划S1、S2,第二绕线38通过α卷绕连续卷绕于区划S3~S4。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绕线37构成初级线圈,第二绕线38构成次级线圈,但也可以相反。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B所示,在卷绕间隔壁凸缘33形成有连接邻接的各区划S1及S2彼此的至少一个连接槽33c。通过连接槽33c,区划S1的第一绕线37通至区划S2,在这些区划S1及S2可在线骨架20的卷绕筒部28的外周进行α卷绕。
另外,在卷绕间隔壁凸缘35形成有连接邻接的各区划S3及S4彼此的至少一个连接槽35c。通过该连接槽35c,区划S3的第二绕线38通至区划S4,在这些区划S3及S4可在骨架20的卷绕筒部28的外周进行α卷绕。
此外,关于卷绕间隔壁凸缘34,不需要为了将第一绕线37和第二绕线38绝缘而形成与它们同样的连接槽。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第一绕线37和第二绕线38的绝缘良好,卷绕间隔壁凸缘34的Z轴方向的厚度比另外的卷绕间隔壁凸缘33或35厚。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第一绕线37的连接槽33c、用于第二绕线38的连接槽35c形成于X轴方向的相同侧,但也可以形成于相互相反侧。
如图3A所示,卷绕第一绕线37的各区划S1、S2的沿着Z轴的区划宽度设定为沿Z轴方向仅一根第一绕线37进入的宽度。但是,也可以将区划宽度设定为两根以上的第一绕线37进入的宽度。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区划宽度完全相同,但也可以稍微不同。
另外,卷绕有第二绕线38的各区划S3~S4的沿Z轴的区划宽度设定为沿Z轴方向仅一根第二绕线38进入的宽度,在各区划的每一个,可使绕线卷绕部分相互分离。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区划S3~S4的沿Z轴的区划宽度按照第二绕线38的线径,可以与区划宽度相同也可以不同。
另外,间隔壁凸缘31~35的宽度(相对于卷轴,半径方向的长度)设定为一根(1层以上)以上的绕线37或38进入的高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设定为能够卷绕2~8层的绕线的高度。优选各间隔壁凸缘31~35的高度完全相同,但也可以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卷绕于各区划S1~S4的绕线37或38的卷绕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通常卷绕,也可以是α卷绕,优选α卷绕。
绕线37及38也可以由单线构成,或也可以由绞合线构成,优选由绝缘包覆导线构成。绕线37及38的外径没有特别限定。第二绕线38与第一绕线37也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如图4所示,骨架脚部32a分别一体成形于位于Z轴方向的最下部的端部间隔壁凸缘32的X轴方向的两端。各骨架脚部32a从端部间隔壁凸缘32的X轴方向的两端向Z轴方向的下方突出而形成,在脚部32a的底面也可以形成提高散热性的散热翅32b。或者,在脚部32a的底面也可以形成凹部,在该凹部内也可以安装热传导性块。热传导性块例如也可以由与散热罩同样的金属构成。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省略覆盖芯组装体40之上而提高散热性的散热罩的图示。
图4所示的骨架20例如由PPS、PET、PBT、LCP、尼龙等塑料构成,也可以由其它的绝缘部件构成。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骨架20,优选由例如热传导率高至1W/m·K以上的塑料构成,例如由PPS、尼龙等构成。
如图3A及图3B所示,优选芯组装体40的底面与壳体100的底板80接触。底板80安装于壳体100的底部,在壳体100的内部可填充填充树脂等传热性树脂90。优选底板80由与散热罩同样的金属构成。另外,壳体100也可以由与骨架20同样的树脂构成,但不一定需要是相同的树脂。另外,壳体100也可以由金属构成。
作为填充树脂,由注入后仍软质的硅酮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等构成,填充树脂的纵弹性率优选为0.1~100MPa。由填充树脂构成的传热性树脂90进入壳体100和骨架20的间隙、壳体100和芯组装体40的间隙、及骨架20和芯组装体40的间隙。另外,由填充树脂构成的传热性树脂90还进入绕线37、38和骨架20的间隙。
相对于第一绕线37配置于Z轴方向的下方的第二绕线38的引线部38a、38b需要通过卷绕有第一绕线37的骨架20的外侧并朝向图2所示的引线用基座2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全部的引线部37a、37b、38a、38b引出到处于骨架20的X轴方向的单侧端部的引线用基座22。并且,这些引线部37a、37b、38a、38b需要绝缘相互良好。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满足这些要求,如图4所示,第一基座部分22a和第二基座部分22b一体成形于引线用基座22。在第一基座部分22a,图5所示的第一绕线37的两端即一对第一引线部37a、37b相互绝缘地配置。另外,图4所示的第二基座部分22b邻接配置于比第一基座部分22a更靠X轴方向的外侧。在该第二基座部分22b,图5所示的第二绕线38的两端即一对第二引线部38a、38b相互绝缘并且与第一引线部37a、37b也绝缘地配置。
在图4所示的第一基座部分22a,通过图5所示的一对第一引线部37a、37b的一对第一引线槽22a1、22a2通过向X轴方向的外侧突出的分离突部22e而相互绝缘地形成。各第一引线槽22a1、22a2具有相互朝向Y轴方向的相反外侧的Y轴方向槽部分、从各Y轴方向槽部分的内侧朝向X轴方向的外侧的X轴方向槽部分,分别为L字形状。各第一引线槽22a1、22a2的X轴方向槽部分沿Z轴方向底进行贯通,图5所示的各引线部37a、37b的Z轴方向的立起部37c、37d可通过。比
图5所示的各引线部37a、37b的立起部37c、37d更靠前的部分沿着
图4所示的各第一引线槽22a1、22a2被引导。
在图4所示的第二基座部分22b形成有通过图5所示的一对第二引线部38a、38b的一对第二引线槽22b1、22b2,第一引线槽22a1、22a2和第二引线槽22b1、22b2由配备于引线用基座22的绝缘壁22c1、22c2分隔。
第二引线槽22b1、22b2具有相互朝向Y轴方向的相反外侧的Y轴方向槽部分、从各Y轴方向槽部分的内侧朝向X轴方向的外侧的X轴方向槽部分,分别为L字形状。各第二引线槽22b1、22b2的X轴方向槽部分沿Z轴方向底进行贯通,图5所示的各引线部38a、38b的Z轴方向的立起部38c、38d可通过。比图5所示的各引线部38a、38b的立起部38c、38d更靠前的部分沿着图4所示的各第二引线槽22b1、22b2被引导。
各绝缘壁22c1、22c2具有相互朝向Y轴方向的相反外侧的Y轴方向壁部分、从各Y轴方向壁部分的内侧朝向X轴方向的外侧的X轴方向壁部分,分别为L字形状。各绝缘壁22c1、22c2分别确保第一引线槽22a1、22a2和第二引线槽22b1、22b2之间的绝缘。
在各绝缘壁22c1、22c2,在Z轴方向的上部开口的卡合槽22d1、22d2以与各引线槽22a1、22a2、22b1、22b2大致相同的深度(不限定于深度)形成,增加第一引线槽22a1、22a2和第二引线槽22b1、22b2之间的绝缘沿面距离。如图3C所示,一体成形于端子罩25的背面的卡合凸部25a嵌合在卡合槽22d1、22d2内,进一步提高第一引线槽22a1、22a2和第二引线槽22b1、22b2之间的绝缘。
在图4所示的引线用基座22所位于的骨架20的外周安装图5所示的引线引导罩60。该罩60使从图4所示的骨架20的外周朝向引线用基座22的中途的第一绕线37的一对第一引线部37a、37b、从图4所示的骨架20的外周朝向引线用基座22的中途的第二绕线38的一对第二引线部38a、38b绝缘。即,使第一引线部37a、37b的立起部37c、37d、第二引线部38a、38b的立起部38c、38d绝缘。
另外,如图5所示,引线引导罩60具有罩主体62。罩主体62主要使第一引线部37a、37b的立起部37c、37d和第二引线部38a、38b的立起部38c、38d绝缘。在罩主体62,膨胀部64一体成形于X轴方向的外侧。膨胀部64向X轴方向的外侧以框状突出,从X轴方向观察具有上下相反的梯形形状,在该倒梯形形状的膨胀部64的两侧,以形成第二引线中途槽68a、68b的方式与罩主体62一体成形有一对引导缘板66。引导罩60例如由与骨架20同样的塑料构成,但不一定需要相同。
配备于膨胀部64的两侧的第二引线中途槽68a、68b将第二绕线38的一对第二引线部38a、38b的立起部38c、38d从图4所示的骨架20的外周朝向引线用基座22向分别相互分开的方向引导。即,第二引线中途槽68a、68b从X轴方向观察以大致V字形状倾斜。
图5所示的引线引导罩60在图5所示的第一绕线37及第二绕线38卷绕于图4所示的骨架20的卷绕筒部28的外周后在图4所示的引线用基座22的Z轴方向的下部被安装在骨架20的外周部。如图4所示,在引线用基座22位于的骨架20的外周,向X轴方向的外侧延伸的延长凸缘部35a与卷绕间隔壁凸缘35一体成形。另外,向X轴方向的外侧延伸的延长凸缘部34a也与卷绕间隔壁凸缘部34一体成形。再有,向X轴方向的外侧延伸的延长凸缘部33a也与卷绕间隔壁凸缘部33一体成形。
在位于引线用基座22的Z轴方向的下方的延长凸缘部33a~35a上分别形成缺口33b~35b,在这些缺口安装有图5所示的引线引导罩60的背面。另外,如图3B所示,卡合凸部63一体成形于引线引导罩60的背面(内侧),通过将凸部63嵌合在形成于卷绕间隔壁凸缘34的延长凸缘部34a的X轴端缘的嵌合槽34d,提高第一绕线37和第二绕线38的绝缘。
另外,在图4所示的卷绕间隔壁凸缘35的延长凸缘部35a,将图5所示的一对第二引线部38a、38b的即将取出前部分38e、38f在Z轴方向相互分开而绝缘并从Z轴方向观察交叉后,引导到图5所示的引线引导罩60的各第二引线中途槽68a、68b。此外,图5所示的一对第二引线部38a、38b的即将取出前部分38e、38f在卷绕间隔壁凸缘35的延长凸缘部35a,在Z轴方向相互分开而绝缘并从Z轴方向观察交叉,从图6可清楚。此外,即将取出前部分38e、38f为从卷绕于骨架20的外周的第二绕线38朝向引线用基座22取出的第二引线部38a、38b的即将取出前的部分。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第一引线部37a、37b中的一方37a和一对第二引线部38a、38a中的一方38a从引线用基座22排列地向Y轴方向的外侧引出。另外,一对第一引线部37a、37b中的另一方37b和一对第二引线部38a、38a中的另一方38b从引线用基座22排列地向Y轴方向的外侧引出。这些一方的引线部37a、38a的引出方向和另一方的引线部37b、38b的引出方向沿Y轴方向为相反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的线圈装置10中,如图2所示,分割芯42a、42a分别具有中脚部46a、一对外脚部48a。另外,分割芯42b、42b分别具有中脚部46b、一对外脚部48b。
在本实施方式的线圈装置10中,为了形成图3A及图3B所示的空隙用间隙47,将中脚部46a的Z轴方向的突出长度比外脚部48a的Z轴方向的突出长度短地成形。尽管如此,但在本实施方式的线圈装置10中,分割芯42a易单独自立,分割芯42a向骨架20的安装容易。另外,分割芯42a没有向骨架20倾斜配置,能够容易地形成一定的空隙用间隙47。
另外,传热性树脂90通过分割芯42a、42a的分割面43a、43a彼此的分割间隙、分割芯42b、42b的分割面43b、43b彼此的分割间隙而容易流入空隙用间隙47,空隙用间隙47由传热性树脂填充。填充于该空隙用间隙47的传热性树脂90的空隙率优选为5体积%以下。填充于空隙用间隙47的传热性树脂90从最易进热的中脚部46a、46b的前端部向芯组装体40的外部散热,散热性提高。
另外,壳体100的底板80由金属构成,因为芯组装体40的底面与壳体100的底板80接触,所以芯组装体40的内部的热通过壳体100的底板80直接传热到框体,在此散热。另外,芯组装体40的内部的热通过芯组装体40接触的传热性树脂90、其接触的壳体100的底板80传递到框体,在此散热。因此,可对应线圈装置10的大电流化,散热性提高,能够抑制线圈部过热引起的磁特性的劣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分割芯42a、42a各自的分割面43a以规定的分割间隙相互对接而配置,传热性树脂90通过分割间隙进入空隙用间隙47,分割用间隙和空隙用间隙47由传热性树脂90填充。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着骨架20的X轴(第一轴)方向的长度比沿着与X轴交叉的Y轴(第二轴)方向的长度长,在骨架20的X轴方向的两端部的底部设置有骨架脚部32a。于是,芯组装体40的分割面43a、43a及43b、43b沿着Z轴(第3轴)及Y轴形成。通过形成骨架脚部32a并使骨架脚部32a与壳体100的底板80接触或接近,还可确保从骨架20朝向壳体100的底板80的热的传递路径,散热性进一步提高。
通过沿着与平行于连结一对骨架脚部32a的方向的X轴交叉的Y轴形成本实施方式的分割芯42a、42a及42b、42b的分割面43a、43a及43b、43b,骨架脚部32a、与该骨架脚部32a一体化的骨架凸缘部32不会成为障碍。
因此,传热性树脂90易通过分割芯42a、42a及42b、42b的分割面43a、43a及43b、43b的相互间的间隙,进入空隙用间隙47。另外,如图2所示,骨架20因为在Y轴方向短,所以从骨架20的外侧至分割芯42a、42a的中脚部46a的距离也短。根据该点来看,传热性树脂90易通过分割面43a、43a及43b、43b的相互间间隙而进入空隙用间隙47。
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骨架20的芯脚用贯通孔26插入有被分割的分割芯42a、42b的分割脚部46a、46b。根据本发明人等的实验,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即使芯变成大型,与使用现有的E型芯的情况比较,能够分散产生于中脚和基部的交叉部的局部的应力。因此,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装置10中,即使在芯产生热应力也能够有效抑制产生裂纹等。
另外,组合分割芯42a、42b而构成的E型芯的中脚部46a、46b及基部44a、44b被分割芯42a、42b的分割面43a、43b分离,在分割面43a、43b的相互间可形成规定的间隙,且散热性也提高。另外,组合各自具有单纯的形状的一对分割芯42a、42b而构成E型芯,芯的制造也变得容易,且谋求制造成本的降低。并且分割型的E型芯作为整体具有与E型芯同样的磁力线,因此芯的磁特性与一般的E型芯同等。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线圈装置10中,不是从骨架20的两侧而是从配备于骨架20的单侧端部的引线用基座22引出第一绕线37的一对第一引线部37a、37b和第二绕线38的一对第二引线部38a、38b。因此,容易将要求散热性的线圈装置10靠近单侧而不是靠近电路基板的中央,散热构造变得简单,散热特性也提高。另外,即使将线圈装置10靠近电路基板或电路元件组的端部,也可以从单侧端部的引线用基座22引出第一引线部37a、37b和第二引线部38a、38b,用于配线的电阻不会增大,电感也稳定化。另外,能够以低成本谋求低电阻且低损失的线圈装置1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绕线37和第二绕线38从引线用基座22的附近按顺序沿着Z轴卷绕于骨架20的外周,与第一基座部分22a相比,第二基座部分22b沿X轴而配置于外侧。通过采用这种结构,确保第一引线部37a、37b和第二引线部38a、38b的绝缘良好,并且在骨架20的单侧端部配置引线用基座22变得容易。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引线用基座22位于的骨架20的骨架主体24的外周安装有引线引导罩60。通过采用这种结构,确保第一引线部37a、37b和第二引线部38a、38b的绝缘良好,并且在骨架20的X轴方向的单侧端部配置引线用基座22变得容易。
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在引线引导罩60,具备将第二绕线38的一对第二引线部38a、38b从骨架20的外周朝向引线用基座22分别向相互分开的方向引导的第二引线中途槽68a、68b。通过采用这种结构,使在远离引线用基座22的一侧卷绕于骨架主体24的外周的第二绕线38的第二引线部38a、38b与第一绕线37的第一引线部37a、37b为绝缘状态,防止第二绕线38的开卷,且易引导到引线用基座22。因此,能够谋求电感的稳定化。另外,能够进一步提高线圈装置10的低电阻化和低损失化。
另外,在引线用基座所位于的骨架主体24的外周具备使一对第二引线部38在Z轴方向相互分开而绝缘并从轴芯方向观察交叉,而引导到引线引导罩22的延长凸缘部35a。通过采用这种结构,使在远离引线用基座22的一侧卷绕于骨架主体24的外周的第二绕线38的第二引线部38a、38b与第一绕线37的第一引线部37a、37b为绝缘状态,防止第二绕线38的开卷,且易引导到引线用基座22。因此,能够谋求电感的稳定化。另外,能够进一步提高线圈装置10的低电阻化和低损失化。
此外,第一绕线37由于在接近引线用基座22的一侧卷绕于骨架主体24的外周,因此第一绕线37的第一引线部37a、37b与第二绕线38的第二引线部38a、38b不同,从Z轴观察即使相互不重叠,也能够防止第一绕线37的开卷,且容易引导到引线用基座2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一对第一引线部37a、37b中的一方37a和一对第二引线部38a、38b中的一方38a从引线用基座22排列地引出到Y轴方向的外侧。另外,一对第一引线部37a、37b中的另一方37b和一对第二引线部38a、38b中的另一方38b从引线用基座22排列地引出到Y轴方向的外侧。它们的方向沿Y轴相互为相反侧。
通过采用这种结构,例如,如图7所示的电路所示,能够容易连接一对第一引线部37a、37b中的一方37a和一对第二引线部38a、38b中的一方38a,能够容易构成用于非接触供电的特定电路。此外,也可以连接一对第一引线部37a、37b中的另一方37b和一对第二引线部38a、38b中的另一方38b。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线圈装置10中,如图8所示,也可以在第二基座部分22b的第二引线槽22b1、22b2的中途分别设置引绕槽22f1、22f2,在此通过各第二引线部38a、38b,将其向X轴方向的外侧引出。与此配合,从第一基座部分22a的第一引线槽22a1、22a2引出的第一引线部37a、37b也可以向X轴方向的外侧引出。该情况下,第一引线部37a和第二引线部38a平行排列地引出,第一引线部37b和第二引线部38b平行排列地引出。
第二实施方式
如图9A~图11所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装置110除以下所示以外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装置10一样,省略共通的部分的说明。另外,附图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共通的部件或部位标注共通的符号。
本实施方式的线圈装置110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装置10比较,骨架120的结构不同。另外,在线圈装置110,也可以不具备图1所示的壳体100。骨架120具有引线用基座122和辅助基座123。该基座122及123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基座22、23比较,Z轴方向的高度设定得低,更有助于线圈装置110的薄型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引线用基座122安装有第一绕线37的引线部37a、37b及第二绕线38的引线部38a、38b。在安装有这些引线部37a、37b、38a、38b的引线用基座122的上部安装有省略图示的端子罩(与图2所示的端子罩25对应)。本实施方式中,在辅助基座123也未安装任何的绕线的引线部。
在骨架主体124的Y轴方向的两侧安装有一对分隔罩50(参照图10)。另外,在图9A中省略芯组装体的图示,图2所示的芯组装体40组装在骨架120。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第一基座部分122a和第二基座部分122b一体成形于引线用基座122。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基座部分122b配置为包围在第一基座部分122a的X轴方向的单侧及Y轴方向的两侧。
图9B所示的第一绕线37的两端即一对第一引线部37a、37b相互绝缘地配置在第一基座部分122a。另外,图11所示的第二基座部分122b与第一基座部分122a的Y轴方向的两侧邻接配置。在该第二基座部分122b,图9B所示的第二绕线38的两端即一对第二引线部38a、38b相互绝缘并与第一引线部37a、37b也绝缘地配置。
在图11所示的第一基座部分122a,通过图9B所示的一对第一引线部37a、37b的一对第一引线槽122a1、122a2通过向X轴方向的外侧突出的分离突部122e而相互绝缘地形成。各第一引线槽122a1、122a2具有相互朝向Y轴方向的相反外侧的Y轴方向槽部分、从各Y轴方向槽部分的两侧朝向X轴方向的外侧的一对X轴方向槽部分,各自为大致U字形状。
位于各第一引线槽122a1、122a2的Y轴方向的内侧的X轴方向槽部分在Z轴方向底进行贯通,图9B所示的各引线部37a、37b的Z轴方向的立起部37c、37d可通过。比图5所示的各引线部37a、37b的立起部37c、37d更靠前的部分沿着图11所示的各第一引线槽122a1、122a2被引导到X轴方向的外侧(远离骨架120的方向)。
在图11所示的第二基座部分122b形成有通过图9B所示的一对第二引线部38a、38b的一对第二引线槽122b1、122b2,第一引线槽122a1、122a2和第二引线槽122b1、122b2通过配备于引线用基座122的大致C字形的绝缘壁122c分隔。
分别位于第一基座部分122a的Y轴方向的两侧的第二引线槽122b1、122b2具有相互朝向Y轴方向的相反外侧的Y轴方向槽部分、从各Y轴方向槽部分的两侧朝向X轴方向的外侧的一对X轴方向槽部分,各自为大致U字形状。位于各第二引线槽122b1、122b2的内侧的X轴方向槽部分在Z轴方向底进行贯通,图9B所示的各引线部38a、38b的Z轴方向的立起部38c、38d可通过。比图9B所示的各引线部38a、38b的立起部38c、38d更靠前的部分沿着图11所示的各第二引线槽122b1、122b2被引导到X轴方向的外侧。
绝缘壁22c具有Y轴方向壁部分、从Y轴方向壁部分的两侧朝向X轴方向的外侧的一对X轴方向壁部分,为大致U字形状。绝缘壁122c确保第一引线槽122a1、122a2和第二引线槽122b1、122b2之间的绝缘。
在绝缘壁122c,在Z轴方向的上部开口的卡合槽122d以与有底的引线槽122a1、122a2、122b1、122b2大致相同的深度(深度不限定)形成,增加第一引线槽122a1、122a2和第二引线槽122b1、122b2之间的绝缘沿面距离。在卡合槽122d1、122d2,嵌合有一体成形于图3C所示的端子罩25的背面的卡合凸部25a,进一步提高第一引线槽122a1、122a2和第二引线槽122b1、122b2之间的绝缘。
在图11所示的引线用基座122所位于的骨架120的外周安装有图9B所示的引线引导罩160。该一个罩160将从图11所示的骨架20的外周朝向引线用基座122的中途的第一绕线37的一对第一引线部37a、37b(参照图9B)、从图11所示的骨架120的外周朝向引线用基座122的中途的第二绕线38的一对第二引线部38a、38b(参照图9B)绝缘。即,将第一引线部37a、37b的立起部37c、37d、第二引线部38a、38b的立起部38c、38d绝缘。
另外,如图9B所示,引线引导罩160具有罩主体162。罩主体162主要将第一引线部37a、37b的立起部37c、37d、第二引线部38a、38b的立起部38c、38d绝缘。在罩主体162,在X轴方向的外侧一体成形有绝缘分隔壁164。绝缘分隔壁164向X轴方向的外侧突出,以从X轴方向观察在两侧形成第二引线中途槽168a、168b的方式一对引导缘板166与罩主体162一体成形。引导罩160例如由与骨架120同样的塑料构成,但不一定需要相同。
配备于分隔壁164的两侧的第二引线中途槽168a、168b将图9B所示的第二绕线38的一对第二引线部38a、38b的立起部38c、38d如图10所示从骨架120的外周朝向引线用基座122分别向相互分开的方向引导。即,第二引线中途槽168a、168b从X轴方向观察以大致V字形状倾斜。
引线引导罩160在将图9B所示的第一绕线37及第二绕线38卷绕于图9A所示的骨架120的卷绕筒部28的外周后,在图9A所示的引线用基座122的Z轴方向的下部安装于骨架120的外周部。如图10所示,将一对第二引线部38a、38b的即将取出前部分38e、38f在Z轴方向相互分离而绝缘,从Z轴方向观察使第二引线部38a、38b不交叉,挂在引导罩160的各引导倾斜壁166a,而引导到第二引线中途槽168a、168b。
如图9A及图9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第一引线部37a、37b、在其Y轴方向的两侧的一对第二引线部38a、38a从引线用基座122全部排列地引出到X轴方向的外侧。
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改变。
例如,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芯组装体40由上部芯40a、下部芯40b构成,各自由分割芯42a、42b构成,上部芯及下部芯的至少一方具有一对分割芯42a、42a或42b、42b即可。特别是通过在沿着Y轴方向的分割方向分割上部芯40a,容易将分割芯42a、42a不倾斜而安装在骨架20,能够容易形成图3所示的规定的空隙用间隙47。
另外,芯组装体40的分割的个数没有特别限定,上部芯40a在X轴方向也可以分割为2分割以上,下部芯40b在X轴方向也可以分割成2分割以上。此外,分割是沿着从芯组装体40的一方的外脚部48a、48b通过中脚部46a、46b而朝向另一方的外脚部48a、48b的方向的分割,而不是横截这些方向的分割。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上部芯或下部芯的任一方设为板状芯,该板状芯也可以分割,也可以不分割。如上述的实施方式所述,优选上部芯40a及下部芯40b的双方分割成2个以上。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上部芯或下部芯的分割的数量越多,则芯损耗越是减小,处于传热性树脂90进入的分割间隙越多的趋势。作为分割的数量,在上部芯40a或下部芯40b的各个中,优选为2~4。通过设定为这种范围内的分割数,芯损耗减小,同时传热性树脂90易进入芯组装体40的中心部,传热性提高,并且能够确保足够的电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骨架20的形状或构造、绕线37及38的卷绕数或卷绕方法等也不限定于图示的实施方式,也可以进行各种改变。另外,在底板80也可以具备散热翅等散热器。
再有,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中脚部46a、46b的突出前端形成空隙用间隙47,但在本实施方式的线圈装置10中也可以不形成空隙用间隙47。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将芯组装体40在X轴方向分割成多个,但也可以在Y轴方向分割成多个。

Claims (10)

1.一种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第一绕线,其卷绕于骨架的外周;
第二绕线,其与所述第一绕线绝缘并卷绕于所述骨架的外周;及
引线用基座,其沿着与所述骨架的轴芯大致成直角的第一轴而配备于一个单侧端部,
所述引线用基座具有:
第一基座部分,作为所述第一绕线的两端的一对第一引线部相互绝缘地配置;及
第二基座部分,与所述第一基座部分邻接,作为所述第二绕线的两端的一对第二引线部相互绝缘并且与所述第一引线部也绝缘地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基座部分,形成有通过一对所述第一引线部的一对第一引线槽,
在所述第二基座部分,形成有通过一对所述第二引线部的一对第二引线槽,
所述第一引线槽和所述第二引线槽由配备于所述引线用基座的绝缘壁隔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绕线和第二绕线从所述引线用基座的附近按顺序沿着所述轴芯卷绕于所述骨架的外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引线用基座所位于的所述骨架的外周,安装有引线引导罩,将从所述骨架的外周朝向所述引线用基座的中途的所述第一绕线的一对第一引线部和从所述骨架的外周朝向所述引线用基座的中途的所述第二绕线的一对第二引线部绝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引线引导罩,具备将所述第二绕线的一对第二引线部从所述骨架的外周朝向所述引线用基座分别向相互分开的方向引导的第二引线中途槽。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引线用基座所位于的所述骨架的外周,具备凸缘部,所述凸缘部使一对所述第二引线部沿所述轴芯方向相互分离而绝缘并从所述轴芯方向观察交叉,而引导至所述引线引导罩。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引线引导罩,使一对所述第二引线部从所述轴芯方向观察不交叉地引导到所述引线引导罩的引导倾斜壁配备于所述引线引导罩。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一对所述第一引线部中的一方和一对所述第二引线部中的一方从所述引线用基座排列地引出,
一对所述第一引线部中的另一方和一对所述第二引线部中的另一方从所述引线用基座排列地引出。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
芯组装体,其一部分安装于沿着所述骨架的所述轴芯形成的贯通孔;
壳体,其覆盖卷绕有所述第一绕线及所述第二绕线且安装有所述芯组装体的所述骨架的外周部;以及
传热性树脂,其被收纳于所述壳体的内部,能够进入所述壳体和所述骨架的间隙、所述壳体和所述芯组装体的间隙、及所述骨架和所述芯组装体的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芯组装体具有由分割面分割的至少一对分割芯,
这些分割芯分别具有进入所述骨架的贯通孔的中脚部、与所述中脚部一体化并位于所述贯通孔的外侧的基部、及分别与所述基部的两侧一体化并安装于所述骨架的外侧的外脚部,
所述中脚部从所述基部的突出长度比所述外脚部从所述基部的突出长度短,
形成于所述中脚部的突出前端的空隙用间隙由所述传热性树脂填充。
CN201810750701.5A 2017-07-10 2018-07-10 线圈装置 Active CN1092437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34715A JP6921665B2 (ja) 2017-07-10 2017-07-10 コイル装置
JP2017-134715 2017-07-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43786A true CN109243786A (zh) 2019-01-18
CN109243786B CN109243786B (zh) 2021-09-10

Family

ID=65071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50701.5A Active CN109243786B (zh) 2017-07-10 2018-07-10 线圈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2) JP6921665B2 (zh)
CN (1) CN10924378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10045A (zh) * 2020-03-17 2021-09-17 台达电子(郴州)有限公司 线包结构的制备方法、包含该线包结构的磁性元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0093049A (ja) * 2018-12-12 2020-06-18 株式会社三洋物産 遊技機
JP2020093053A (ja) * 2018-12-12 2020-06-18 株式会社三洋物産 遊技機
JP7293682B2 (ja) * 2018-12-12 2023-06-20 株式会社三洋物産 遊技機
JP2020093052A (ja) * 2018-12-12 2020-06-18 株式会社三洋物産 遊技機
JP2020093051A (ja) * 2018-12-12 2020-06-18 株式会社三洋物産 遊技機
JP7075972B2 (ja) * 2020-03-17 2022-05-26 台達電子(▲ちん▼州)有限公司 コイル構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磁気素子
CN115985656B (zh) * 2023-03-20 2023-08-29 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配电网调压调相变压器接线结构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83005A (ja) * 1987-05-14 1988-11-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トランス
CN104425119A (zh) * 2013-08-29 2015-03-18 Tdk株式会社 变压器
CN106298195A (zh) * 2015-05-12 2017-01-04 光宝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磁性元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46429U (ja) * 1981-09-25 1983-03-29 日本電気ホーム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安定器
JPS6159308U (zh) * 1984-09-12 1986-04-21
JPH044715U (zh) * 1990-04-25 1992-01-16
JP3371740B2 (ja) * 1997-03-19 2003-01-2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薄形トランス
WO2005057595A1 (ja) * 2003-12-10 2005-06-23 Tamura Corporation トランス
JP5691722B2 (ja) * 2011-03-25 2015-04-0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圧変換装置
JP5846429B2 (ja) 2011-12-23 2016-01-20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装置
JP6159308B2 (ja) 2014-10-16 2017-07-05 有限会社エムサポート 車椅子用座面板
WO2016063427A1 (ja) * 2014-10-24 2016-04-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機の固定子、電動機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83005A (ja) * 1987-05-14 1988-11-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トランス
CN104425119A (zh) * 2013-08-29 2015-03-18 Tdk株式会社 变压器
CN106298195A (zh) * 2015-05-12 2017-01-04 光宝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磁性元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10045A (zh) * 2020-03-17 2021-09-17 台达电子(郴州)有限公司 线包结构的制备方法、包含该线包结构的磁性元件
CN113410045B (zh) * 2020-03-17 2023-01-31 台达电子(郴州)有限公司 线包结构的制备方法、包含该线包结构的磁性元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43786B (zh) 2021-09-10
JP6921665B2 (ja) 2021-08-18
JP7060146B2 (ja) 2022-04-26
JP2019016739A (ja) 2019-01-31
JP2021170674A (ja) 2021-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43786A (zh) 线圈装置
CN104425119B (zh) 变压器
CN108666103A (zh) 线圈装置
US8736411B2 (en) Transformer structure
CN108231378B (zh) 线圈装置
KR20120003008A (ko) 표면 실장 자성 부품 조립체
JP2016139744A (ja) コイル装置
JP6562830B2 (ja) チョークコイル
JP6623705B2 (ja) コイル装置
JP5974832B2 (ja) コイル装置
CN103915246B (zh) 线圈部件
JP6988432B2 (ja) リアクトルユニット
WO2020066631A1 (ja) リアクトル
CN108231374B (zh) 线圈装置
CN109427471B (zh) 线圈装置
CN109427470B (zh) 线圈装置
CN108630411A (zh) 线圈装置
CN113517105A (zh) 电子线圈及具有其的电子膨胀阀
CN109509620A (zh) 线圈装置
KR101638948B1 (ko) 변압기
WO2021100420A1 (ja) リアクトル
KR102601486B1 (ko) 보빈과 이를 포함하는 변압 장치
CN108364771B (zh) 线圈元件以及线圈元件的制造方法
CN110752083A (zh) 一种电感器
KR20240060005A (ko) 개선된 분리형 중심코어 구조가 구비된 코일부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