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19563A - 可重封容器盖和配件,包括制造和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可重封容器盖和配件,包括制造和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19563A
CN109219563A CN201780014149.7A CN201780014149A CN109219563A CN 109219563 A CN109219563 A CN 109219563A CN 201780014149 A CN201780014149 A CN 201780014149A CN 109219563 A CN109219563 A CN 1092195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le cap
container cover
container
reclosable
bellmou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1414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19563B (zh
Inventor
丹尼尔·A·萨巴莱特
山姆·D·哈克特
约瑟夫·D·布索
丹尼尔·爱德华·利夫齐
小威廉姆·艾伦·希布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wercan Holding LLC
Original Assignee
Powercan Holding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5/056,216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9637269B1/en
Application filed by Powercan Holding LLC filed Critical Powercan Holding LLC
Publication of CN1092195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195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195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195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51/00Clos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5D51/007Separate closure devices for reclosing opened cans or tins, e.g. beer c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17/00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specially constructed to be opened by cutting or piercing, or by tearing of frangible members or portions
    • B65D17/28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specially constructed to be opened by cutting or piercing, or by tearing of frangible members or portions at lines or points of weakness
    • B65D17/401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specially constructed to be opened by cutting or piercing, or by tearing of frangible members or portions at lines or points of weaknes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the line of weakness provided in an end wal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17/00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specially constructed to be opened by cutting or piercing, or by tearing of frangible members or portions
    • B65D17/28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specially constructed to be opened by cutting or piercing, or by tearing of frangible members or portions at lines or points of weakness
    • B65D17/401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specially constructed to be opened by cutting or piercing, or by tearing of frangible members or portions at lines or points of weaknes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the line of weakness provided in an end wall
    • B65D17/4012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specially constructed to be opened by cutting or piercing, or by tearing of frangible members or portions at lines or points of weaknes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the line of weakness provided in an end wall for opening partially by means of a tearing tab
    • B65D17/4014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specially constructed to be opened by cutting or piercing, or by tearing of frangible members or portions at lines or points of weaknes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the line of weakness provided in an end wall for opening partially by means of a tearing tab and provided with attached means for reclosing or resea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17/00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specially constructed to be opened by cutting or piercing, or by tearing of frangible members or portions
    • B65D17/52Attachment of opening tools, e.g. slotted keys, to containers
    • B65D17/521Attached can-cutt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39/00Closures arranged within necks or pouring openings or in discharge apertures, e.g. stoppers
    • B65D39/08Threaded or like closure members secured by rotation; Bushes therefor
    • B65D39/082Bung-rings and bungs for bung-holes
    • B65D39/084Separated bung-rings made by one el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39/00Closures arranged within necks or pouring openings or in discharge apertures, e.g. stoppers
    • B65D39/08Threaded or like closure members secured by rotation; Bushes therefor
    • B65D39/082Bung-rings and bungs for bung-holes
    • B65D39/088Bungs with special means facilitating handling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47/00Closures with filling and discharging, or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 B65D47/04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 B65D47/06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with pouring spouts or tubes; with discharge nozzles or passages
    • B65D47/065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with pouring spouts or tubes; with discharge nozzles or passages with hinged, foldable or pivotable spou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231/00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complete expelling of the contents
    • B65D2231/02Precut holes or weakened zones
    • B65D2231/022Precut holes or weakened zones for permitting the insertion of a tubular contents-removing device, e.g. a drinking straw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251/00Details relating to container closures
    • B65D2251/0003Two or more closures
    • B65D2251/0006Upper closure
    • B65D2251/0012Upper closure of the 39-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251/00Details relating to container closures
    • B65D2251/0003Two or more closures
    • B65D2251/0068Lower closure
    • B65D2251/0071Lower closure of the 17-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251/00Details relating to container closures
    • B65D2251/0003Two or more closures
    • B65D2251/0068Lower closure
    • B65D2251/0075Lower closure of the 39-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251/00Details relating to container closures
    • B65D2251/02Grip means
    • B65D2251/023Ribs or rec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17/00Containers specially constructed to be opened by cutting, piercing or tearing of wall portions, e.g. preserving cans or tins
    • B65D2517/0001Details
    • B65D2517/001Action for opening container
    • B65D2517/0011Action for opening container push-down tear pan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17/00Containers specially constructed to be opened by cutting, piercing or tearing of wall portions, e.g. preserving cans or tins
    • B65D2517/0001Details
    • B65D2517/0031Reclosable openings
    • B65D2517/004Reclosable openings by means of an additional element
    • B65D2517/0043Reclosable openings by means of an additional element in the form of a plu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17/00Containers specially constructed to be opened by cutting, piercing or tearing of wall portions, e.g. preserving cans or tins
    • B65D2517/0001Details
    • B65D2517/0031Reclosable openings
    • B65D2517/0046Unusual reclosable open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17/00Containers specially constructed to be opened by cutting, piercing or tearing of wall portions, e.g. preserving cans or tins
    • B65D2517/0001Details
    • B65D2517/0047Provided with additional elements other than for closing the opening
    • B65D2517/0049Straws, spouts, funnels, or other devices facilitating pouring or empty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17/00Containers specially constructed to be opened by cutting, piercing or tearing of wall portions, e.g. preserving cans or tins
    • B65D2517/0001Details
    • B65D2517/0047Provided with additional elements other than for closing the opening
    • B65D2517/0056Unusual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47/00Closures with filling and discharging, or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 B65D47/04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 B65D47/20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comprising hand-operated members for controlling discharge
    • B65D47/2018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comprising hand-operated members for controlling discharge comprising a valve or like element which is opened or closed by deformation of the container or closure
    • B65D47/2031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comprising hand-operated members for controlling discharge comprising a valve or like element which is opened or closed by deformation of the container or closure the element being formed by a slit, narrow opening or constrictable spout, the size of the outlet passage being able to be varied by increasing or decreasing the press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47/00Closures with filling and discharging, or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 B65D47/04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 B65D47/20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comprising hand-operated members for controlling discharge
    • B65D47/24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comprising hand-operated members for controlling discharge with poppet valves or lift valves, i.e. valves opening or closing a passageway by a relative motion substantially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of the seat
    • B65D47/241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comprising hand-operated members for controlling discharge with poppet valves or lift valves, i.e. valves opening or closing a passageway by a relative motion substantially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of the seat the valve being opened or closed by actuating a cap-like element
    • B65D47/243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comprising hand-operated members for controlling discharge with poppet valves or lift valves, i.e. valves opening or closing a passageway by a relative motion substantially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of the seat the valve being opened or closed by actuating a cap-like element moving linearly, i.e. without rotational mo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51/00Clos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5D51/002Closures to be pierced by an extracting-device for the contents and fixed on the container by separate retain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 Containers Opened By Tearing Frangible Portions (AREA)
  • Devices For Opening Bottles Or C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重封容器盖组件(510、560),所述可重封容器盖组件包括瓶盖(560),所述瓶盖可旋转地组装到盖(510)上。所述瓶盖(560)在存储、打开、拆卸和再密封位置之间旋转。所述瓶盖(560)和所述盖(510)之间的操作采用任何合适的机械接口,例如凸轮导轨(552、556)和与所述瓶盖圆柱形外侧壁构成整体的凸轮从动件。所述盖(510)包括由划线(536)限定的撕裂面板(538)。所述瓶盖(560)的特征用于撞击所述盖(510)以使所述划线(536)断裂并打开所述撕裂面板(538)。一旦打开,所述瓶盖(560)可以再密封所述容器(500)。所述密封件(565)可以设置在所述瓶盖(560)的底面(564)和所述盖(510)的瓶盖接收承口底壁(534)的所述顶面之间,所述底面是所述瓶盖的所述侧壁的特征,且所述顶面是相应的配合表面或任何其他密封界面。所述瓶盖(560)可以包括干扰指示器(528)。所述瓶盖(560)可以用任何其他瓶盖(560)或各种专用瓶盖的任何瓶盖替换,所述瓶盖可包括或不包括设计用于不同功能的配件。

Description

可重封容器盖和配件,包括制造和使用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根据专利合作条约(PCT)要求于2016年2月29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15/056,216的权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容器的可重封盖和盖组合,其包括结构、制造方法及其使用方法。通常,可重封盖组装到诸如铝制饮料罐的容器上。瓶盖组装到盖上并由消费者旋转以打开并再密封罐。瓶盖的旋转运动通过一个或多个凸轮机构转换成线性运动,以实现打开动作,从而使划线断裂并将撕裂面板向内弯曲到罐中。一旦罐打开,就可以卸下瓶盖以食用存储在其中的内容物并更换以再密封打开的盖。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饮料和罐头行业一直致力于制造既能经济生产又便于消费者使用的罐。在过去,饮料罐设置有“拉环”,消费者可以通过环抓住该拉环拉动直到从罐中取出拉环。这产生了一个问题,即拉环变成了一次性弃废物,消费者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处理。通常,消费者不能正确地处理拉环,从而不仅产生垃圾,而且还产生安全问题,因为拉环可能会被小孩子吞下。另外,拉环的边缘过于锋利,如果处理不当,它们可能会切割消费者或处理松动拉环的任何其他人的手指或手。由于这些问题,该行业转向在打开后留在罐上的拉环,从而防止垃圾和任何锋利的边缘与消费者相接触。
现有技术是设一个“留置式”拉环,该拉环通过形成在靠近开口的罐盖中的铆钉附接到罐盖。开口由划线或易碎的“轻模切”形成,当消费者拉起拉环时,该划线或易碎的“轻模切”会断裂。划线在断开时会产生一个铰接的盖板,它与罐盖连接,但位于在罐内。
带留置式拉环上的饮料罐至少存在以下缺陷。首先,它们不可重封,因此一旦消费者打开饮料,内容物会经受碳酸化的损失,并且由于内容物对周围环境开放而导致外来物质的流入。其次,为了形成用于将留置式拉环固定在饮料盖上的铆钉,盖需要由不同的材料制成,通常是铝合金,其比用于制造罐的侧面和底部的铝合金更坚固。此外,拉环本身通常由与侧面和盖不同的合金制成,从而需要更坚固、通常更硬的材料。因此,铝饮料罐的回收利用成为问题,因为需要分离不同的材料。使用三种不同的材料也会增加成品容器的复杂性和费用。
需要改进的饮料容器,其可重封,生产成本有效,并且在避免浪费和促进铝罐的再循环方面较“环保”。同时,需要用于制造饮料容器的改进方法,其导致更快的生产时间、更低的生产成本和改进的产品。
发明内容
容器具有侧壁和整体形成的底部。较佳地,该容器是饮料容器,但可适用于任何合适的容器。顶盖包括整体形成在其中的承口;该承口包括大致圆柱形侧壁和底壁。形成在底壁中的划线限定了撕裂面板,当划线断裂并且将撕裂面板向内弯曲或卸下时,该撕裂面板形成通往罐的开口。瓶盖安装在承口中并具有形成有凸轮表面的侧壁。形成为凹槽或槽的凸轮表面与形成在承口的圆柱形侧壁中的凸台或棘爪配合。凸轮表面和相关凸台的设计将瓶盖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线性运动,其中,线性运动使划线则断并打开撕裂面板。当瓶盖向下移动时,形成在瓶盖的下表面上的突出部撞击划线的周边,从而使划线断裂并随后将撕裂面板推入罐中。
一旦打开,瓶盖就可以重新装配到承口中,使得凸轮表面与棘爪啮合,并且旋转以实现密封位置,从而保护罐的内容物免受环境大气的影响。这可以防止溢出、碳酸饱和的损失以及防止异物进入罐中。一旦消耗了罐的全部内容,用户可以选择丢弃瓶盖和/或容器。
较佳地,容器是饮料容器,通常称为“罐”,但是上述相同的原理可以用于其他类型的容器,包括由塑料、纸、金属(如铝)、纸盒、杯子、玻璃等各种材料制成的瓶子。在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容器可以是铝罐,其主体由铝合金材料制成,容器盖由与容器相同的铝合金材料制成。瓶盖可以由具有足够硬度的塑料材料、金属或任何其它合适的材料制成,使得凸轮表面在打开和关闭操作期间不会变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本发明包括一种可重封饮料容器盖组件,其包括:
饮料容器的盖,该盖包括:
具有外围边缘的大致平面的构件;
承口,其形成在平面构件的外围边缘附近,并具有圆柱形侧壁和底壁;
划线,其设置在承口的底壁中并限定撕裂面板,其中,划线位于圆柱形侧壁的内侧,在划线和圆柱形侧壁之间限定环形表面,从而提供底座布置段,且其始端和末端不相交以限定撕裂面板的铰链;
铰链部分,其由划线的端限定,其中,该铰链部分在撕裂面板和环形表面之间延伸,从而在划线断裂时保持撕裂面板与平面构件的附接;
瓶盖,其具有延伸穿过圆柱形侧壁的下缘的底面,该瓶盖可移动地设置在承口中,从而将瓶盖底面靠近承口的底壁定位,该瓶盖包括从瓶盖底面向下延伸并设置成偏移到该瓶盖的中心轴的的尖头突出部,其中,当瓶盖组装在承口中时,该尖头突出部向下延伸到承口中并设置在划线的正上方;以及
获得特征,其用于在相对于划线的打开、拆卸和再密封位置之间驱动瓶盖,该获得特征包括与凸轮特征协作地啮合的至少一个获得表面,其中,获得特征将旋转运动转换为大致垂直于由旋转运动定义的平面的线性运动。
其中,盖适于通过将平面构件的外围边缘接合到容器主体的侧壁的顶部边缘而组装到容器主体上,从而形成密封的饮料容器。
第二方面,容器主体大致是圆柱形的,底壁与侧壁整体形成。
盖-材料
另一方面,底壁、侧壁和盖均由相同的材料制成。
另一方面,底壁、侧壁和盖均由一种平面材料片制成。
另一方面,该材料选自一组材料,该组材料包括:
a.金属、
b.铝合金、
c.钢合金、
d.锡、
e.塑料、
f.尼龙、
g.聚氯乙烯(PVC)、
h.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E或PET)、
i.热塑性弹性体(TPE)、
j.高密度聚乙烯(HDPE)、
k.聚丙烯(PP)、
l.聚碳酸酯。
另一方面,底壁、侧壁和盖中的至少一个由铝合金制成。
另一方面,底壁、侧壁和盖均由铝合金制成。
盖-承口
另一方面,盖包括向下延伸到容器主体的内部空间中的承口,该承口具有侧壁和底壁。瓶盖包括侧壁和底壁,且其中,瓶盖适于装配到承口中。
另一方面,容器盖的承口形成在容器盖的平面底板内。
另一方面,容器盖的承口靠近容器盖的外围边缘定位。
另一方面,容器盖的承口的整个外围边缘相对于接缝板或容器盖的外围边缘偏心。
另一方面,容器盖的承口的整个外围边缘分别与容器盖的接缝板或外围边缘同心地设置。
另一方面,容器盖的承口的外围边缘壁位于接缝板和外围埋头孔之间。
另一方面,容器盖的承口的外围边缘壁大致垂直定向。
一方面,容器盖的承口的外围边缘壁大致垂直定向,该外围边缘壁还包括至少一个获得特征。
另一方面,承口还包括用于将次级部件组装和保持到容器盖的组装元件。
另一方面,形成在承口内的组装元件位于承口的侧壁内。
另一方面,形成在承口内的组装元件以凸轮导轨的形式提供。
另一方面,形成在承口侧壁内的组装元件以凸轮啮合突出部的形式提供。
另一方面,容器盖侧壁和承口侧壁彼此不同。
另一方面,容器盖侧壁和承口侧壁相同。
盖-加固部分
另一方面,容器盖还包括形成在容器盖的承口的底壁内的加固部分。
另一方面,容器盖还包括加固结构,该加固结构绕容器盖平面底座底的外围边缘定位。
另一方面,容器盖还包括加固结构,该加固结构形成为向上延伸到承口腔内的空隙中的凸起特征。
另一方面,容器盖还包括加固结构,该加强结构形成为远离承口腔内的空隙向下延伸的凹陷特征。
另一方面,容器盖还包括加固结构,该加固结构形成为具有向上延伸到承口腔内的空隙中的凸起特征以及远离承口腔内的空隙向下延伸的凹陷特征。
另一方面,容器盖还包括加固结构,该加固结构形成在平面底座底上,在划线的外部。
另一方面,容器盖还包括加固结构,该加固结构形成在容器盖平面底座底上,在划线的外部。
另一方面,加固结构包括用于将径向运动转换成轴向运动和轴向力中的至少一个的特征。
另一方面,加固结构包括用于在撕裂面板上引起扭转力以使撕裂面板旋转或弯曲远离容器盖平面底座底的特征。
另一方面,加固结构适于将由瓶盖施加的断裂力分配到撕裂面板上,以传播划线的分叉断裂。
另一方面,加固结构包括引导特征,该引导特征在瓶盖相对于容器盖旋转期间用作切口的通道。
另一方面,加固结构包括引导特征,该引导特征在瓶盖相对于容器盖旋转期间用作提供切口的间隙的切口通道。
另一方面,切口通道形成为容器盖形成的初始步骤。
另一方面,在形成容器盖的大部分特征之后形成切口通道。
另一方面,切口通道包括至少一个分度结构。分度结构可以在用于形成切口通道的长度的过程期间形成或单独形成。分度结构与切口通道的至少一端构成整体;较佳地,在切口通道的每个末形成一个。至少一个分度结构可用于在容器盖制造过程中在容器盖和工具之间提供配准。
另一方面,先形成切口通道,后形成分度结构。
另一方面,在形成切口通道之后形成分度结构。
另一方面,加固结构可用于嵌套设置在瓶盖上的至少一个特征。
另一方面,容器盖可包括绕承口侧壁形成的加固结构。
另一方面,容器盖可包括绕承口侧壁的上缘形成的加固结构。
另一方面,容器盖可包括绕容器盖的接缝板形成的加固结构。
另一方面,容器盖可包括绕容器盖的接缝板的下部形成的加固结构。
另一方面,容器盖可包括绕容器盖的接缝板形成的加固结构,其中,加固特征用于保持容器盖侧壁的圆柱形状。
另一方面,容器盖可包括绕容器盖的接缝板的下部形成的加固结构,其中,加固结构用作上压头的相应底座特征的支撑件。
另一方面,容器盖可包括绕容器盖的接缝板的下部形成的加固结构,其中,加固结构用于为上压头的相应底座特征提供平面支撑件。
另一方面,容器盖可包括绕承口侧壁的底缘形成的加固结构。
另一方面,容器盖可包括绕承口侧壁的底缘形成的加固结构,其中,加固特征是埋头孔。
盖-接缝工艺
另一方面,容器盖接缝板组装到容器主体接缝凸缘上。
另一方面,使用辊式成形工艺将容器盖接缝板组装到容器主体接缝凸缘上。
另一方面,使用辊式成形工艺结合压缩工艺将容器盖接缝板组装到容器主体接缝凸缘上。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辊式成形工艺完成辊式成形工艺。在一个示例性方法中,至少一个辊绕固定组件旋转。在第二示例性方法中,该组件绕至少一个固定辊旋转。在第三示例性方法中,该组件绕至少一个旋转辊旋转。
另一方面,使用向容器盖施加轴向压缩力的步骤将容器盖接缝板组装到容器主体接缝凸缘上。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辊式成形工艺完成轴向压缩力施加过程。
另一方面,使用在上压头和容器盖接缝板之间的平截体形配合表面向容器盖施加轴向压缩力的步骤将容器盖接缝板组装到容器主体接缝凸缘上。
另一方面,使用通过从设置在上压头上的相应的底座特征和绕容器盖侧壁的内表面形成的上压头肩部施加压缩力来向容器盖施加轴向压缩力的步骤而将容器盖接缝板组装到容器主体接缝凸缘上。可选地,相应的底座特征可以称为平面驱动表面。
另一方面,上压头还可包括形成为从上压头底面向内延伸的腔,其中,上压头底面腔为容器盖组件的特征提供间隙。
另一方面,上压头还可包括形成为从上压头底面向内延伸的腔,其中,上压头底面腔为容器盖组件的特征提供间隙,该容器盖组件包括容器盖和容器瓶盖。
另一方面,使用粘结过程将容器盖接缝板组装到容器主体接缝凸缘上。
另一方面,容器盖适于在进行反应罐直接还原法中并且由其产生变形。
另一方面,干扰指示器致动器(或类似特征)确保并保持可重封容器瓶盖的大致水平定向的横向壁(更确切地说,切口)和盖接收承口底壁之间的充分分离,以避免在反应罐直接还原法过程中使划线过分断裂。
另一方面,在反应罐直接还原法过程中,容器盖的垂直侧壁向内变形,从而将凸轮导轨夹紧在可重封容器盖的相应凸轮从动件上。这种配置在经受反应罐直接还原法的同时将盖保持在容器盖的瓶盖接收承口内。
驱动特征
另一方面,盖还包括适于接收瓶盖和获得特征的承口,其中,该获得特征包括在承口和瓶盖的相对圆柱形表面上形成的元件。
另一方面,每个获得表面形成在瓶盖的外圆柱表面上,突出部形成在承口的内圆柱表面上,其中,每个获得表面适于啮合突出部,由此瓶盖的旋转运动将平移移动传递到瓶盖上。
另一方面,第一驱动系统用于驱动盖与撕裂面板可操作地啮合,从而将撕裂面板推入罐中以在盖中形成开口;以及
第二驱动系统,响应于第一驱动系统可操作,以增加瓶盖和撕裂面板之间
的啮合,
其中,瓶盖包括形成在瓶盖的底壁中心的尖锐的突出部,承口包括形成在
承口的底壁中心的划线,当瓶盖位于承口中时与该尖锐的突出部并置。
另一方面,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线性运动驱动机构,其能够将瓶盖的旋转运动转换成施加在撕裂面板上的分离力。
另一方面,第一线性运动驱动机构包括分别形成在瓶盖圆柱形侧壁和承口圆柱形侧壁上的第一和第二凸轮结构。
另一方面,第二线性运动驱动机构包括分别形成在瓶盖底壁和承口底壁上的第三和第四凸轮结构。
另一方面,第一凸轮结构包括形成在瓶盖圆柱形侧壁中的凹槽,第二凸轮结构包括形成在承口圆柱形侧壁上的至少一个突出部。
另一方面,第三凸轮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盖斜坡,第四凸轮结构包括至少一个与该至少一个盖斜面滑动啮合的承口斜坡。
另一方面,该至少一个盖斜坡包括三个斜坡,该三个斜坡绕盖底壁周向设置,与该至少一个承口斜坡滑动啮合。
另一方面,瓶盖的第二线性驱动机构元件是第一系列斜坡,配合承口的第二线性驱动机构元件是第二系列斜坡,其中,第一系列斜坡的每个斜坡和第二系列斜坡的每个相关斜坡彼此滑动啮合。
另一方面,斜坡的至少一部分经配置为从瓶盖的底面向下延伸的凸起特征。
另一方面,斜坡的至少一部分经配置为从瓶盖的底面向上延伸的凹陷特征。
另一方面,斜坡的至少一部分经配置为从瓶盖的底面向下延伸的凸起特征。
另一方面,斜坡的至少一部分经配置为从瓶盖的底面向下延伸的凸起特征,
斜坡的第二部分经配置为从瓶盖的底面向上延伸的凹陷特征。
另一方面,打开过程包括使瓶盖能够从容器盖的上表面向远侧分离的机构,从而将密封元件与瓶盖的接收承口底壁的上表面分开,从而消除密封元件与相关的配合表面之间的任何摩擦。
另一方面,密封元件和相关配合表面的分离能够使容器内的加压内容物减压以消除射盖。
盖-划线
另一方面,划线适于限定用于启动和传播限定容器盖平面底座底或承口底壁的撕裂面板的断裂。
另一方面,划线部分形成在容器盖平面底座底上。
另一方面,划线部分形成在容器盖平面底座底的外表面上。
另一方面,划线部分形成在容器盖平面底座底的内表面上。
另一方面,划线部分形成在容器盖平面底座底的外表面和容器盖平面底座底的内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
另一方面,划线部分形成在承口底壁上,其中,承口形成在容器盖平面底座底内。
另一方面,划线部分相对于容器盖的承口侧壁是同心的。
另一方面,划线部分相对于容器盖的承口侧壁偏心定位。
另一方面,划线部分的一部分形成在切口通道内。
另一方面,划线部分的一部分形成在切口通道的侧壁上。
另一方面,划线部分的一部分形成在切口通道的侧壁的径向部分上。
另一方面,划线部分的一部分形成在切口通道的侧壁的端部上。
另一方面,划线是第一划线,并且还包括靠近瓶盖的下端中心定位的中央刺穿结构、形成在撕裂面板的中间并与中央刺穿元件并置的第二划线,其中,瓶盖的向下运动使得中央刺穿元件刺穿撕裂面板的中心以释放内部压力,从而有助于通过尖头突出部分破坏第一划线。
另一方面,划线部分形成为具有一对划线凹槽;该对划线凹槽大致彼此平行地设置。
另一方面,划线部分形成为具有一对划线凹槽;该对划线凹槽的一端相互接合。
另一方面,划线部分形成为具有一对划线凹槽;该对划线凹槽的一端通过环形结构彼此接合。
另一方面,划线成形为在环形段处开始并且具有从该环形段的每个端延伸的一对线段,该对线段通常跟随承口底壁的外围边缘沿着类似方向延伸。
另一方面,划线在环形段处开始成形并且具有从环形段的每个端延伸的一对线段,该对线段通常跟随承口底壁的外围边缘沿着类似方向延伸,其中,尖头突出部与划线的环形段的中心对齐。
另一方面,划线包括至少两条交叉线,且其中,尖头突出部并置在两条线之间的交叉处。
另一方面,划线形成为“S”形。
另一方面,划线形成为“S”形,从而限定一对撕裂面板。
另一方面,划线形成为“S”形,从而限定一对撕裂面板,其中,划线的每个端限定用于相应撕裂面板的相应铰链。
另一方面,划线适于限定铰链部分。
另一方面,容器盖还包括铰链部分,其由划线的端限定,其中,该铰链部分在撕裂面板和环形表面之间延伸,从而在划线断裂时保持撕裂面板与平面构件的附接。
另一方面,使用单个划线形成步骤形成划线。
另一方面,使用多个划线形成步骤形成划线。
另一方面,使用多个划线形成步骤形成划线,其中,通过包括位于第一划线段和第二划线段之间的交叉点处的放大划线区域来促进由第一划线形成步骤形成的第一划线段的端与由后续划线形成步骤形成的第二划线段之间的交叉点。
另一方面,采用邻接两(2)个单独形成的划线段的放大划线区域来执行启动和传播划线的断裂的至少一个功能。
另一方面,多划线过程采用在容器盖内形成的配准特征,以保持第一划线形成步骤和每个后续划线形成步骤之间的配准精度。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在具有划线的材料的至少一侧上施加密封剂材料来加固划线。加固后的划线可以形成为部分地延伸通过划线接收基板或完全延伸通过划线接收基板。
另一方面,邻接两(2)个单独形成的划线段的放大划线区域包括位于与线线相同的表面上的变薄的材料断裂部分以及位于划线接收基板的相对侧上的较宽的压缩形成的凹面,其中该组合确保在成形过程中所需的材料移动。该过程适于通过材料的横向位移形成划线断裂启动或传播部分。
另一方面,邻接两(2)个单独形成的划线段的放大划线区域可以是任何合适的形状,包括圆形、椭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矩形、菱形、六边形、八边形或任何其他合适的形状。
另一方面,划线的至少一端包括向外拱形段,其中,该向外拱形段适于引导任何其他断裂远离铰链构造。
另一方面,划线的两端包括向外拱形段,其中,该向外拱形段适于引导任何其他断裂远离铰链结构。
另一方面,划线可以设置成提供逆时针驱动的开口,其具有在撕裂面板的左侧上的划线断裂启动位置和位于右侧上的铰链。
另一方面,划线可以设置成提供顺时针驱动的开口,其具有在撕裂面板的右侧上的划线断裂启动位置和位于左侧上的铰链。
另一个方面,瓶盖包括上端和下端,撕裂面板的形状限定了当尖头突出部被获得特征向下驱动以撞击划线时打开的盖板。
瓶盖特征
另一方面,瓶盖由单片平面材料制成。
另一方面,使用至少一种金属成型工艺制造瓶盖。至少一种金属成型工艺可包括冲压工艺、剪切工艺、拉制成型工艺、罐壁烫压工艺、金属冲压工艺、轧制工艺等。
另一方面,使用加工工艺制造瓶盖。
另一方面,使用成型工艺制造瓶盖。
另一方面,使用铸造工艺制造瓶盖。
另一方面,瓶盖平面横向壁、侧壁和抓握特征均由相同的材料制成。
另一方面,瓶盖平面横向壁、侧壁和抓握特征均由一种平面材料片制成。
另一方面,该材料选自一组材料,该组材料包括:
a.金属、
b.铝合金、
c.钢合金、
d.锡、
e.塑料、
f.尼龙、
g.聚氯乙烯(PVC)、
h.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E或PET)、
i.热塑性弹性体(TPE)、
j.高密度聚乙烯(HDPE)、
k.聚丙烯(PP)以及
l.聚碳酸酯。
另一方面,瓶盖平面横向壁、侧壁和抓握特征中的至少一个由铝合金制成。
另一方面,瓶盖平面横向壁、侧壁和抓握特征均由铝合金制成。
另一方面,瓶盖包括至少一个手柄。
另一方面,瓶盖还包括形成在瓶盖的上端中的抓握元件。
另一方面,抓握元件形成为具有凹陷形状,其中,该凹陷形状从瓶盖的平面横向壁向下延伸。
另一方面,抓握元件形成为具有凸起形状,其中,该凸起形状从瓶盖的平面横向壁向上延伸。
另一方面,抓握元件形成为具有压紧形状。
另一方面,抓握元件形成为具有压紧穹状向上延伸的突出部。
另一方面,抓握元件形成为具有圆柱形状。
另一方面,抓握元件形成为具有圆柱形腔,其中,该圆柱形抓握元件腔是从瓶盖的平面横向壁向下延伸的凹陷。
另一方面,抓握元件形成为具有圆柱形结构,其中,该圆柱形抓握元件结构是从瓶盖的平面横向壁向上延伸的凸点。
另一方面,圆柱形抓握元件结构包括外围边缘握持增强结构。
另一方面,抓握元件形成为具有条形或线性形状。
另一方面,瓶盖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接收器具的特征。
另一方面,其中,用于接收该器具的至少一个特征包括至少一个条形元件。
另一方面,其中,用于接收该器具的至少一个特征包括一对在空间上设置成接收该器具的条形元件。
另一方面,瓶盖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接收器具的特征,其中,该器具是硬币。
瓶盖-加固部分
另一方面,瓶盖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瓶盖加固结构。
另一方面,瓶盖加固结构可以形成为夹持元件。
另一方面,瓶盖加固结构可以形成为侧壁。
另一方面,瓶盖加固结构可以形成为埋头孔。
另一方面,瓶盖加固结构可以形成为切口凹陷面板。
另一方面,瓶盖加固结构可以形成为至少一个斜坡。
另一方面,瓶盖加固结构可以形成为干扰指示器。
瓶盖特征-刺穿元件
另一方面,瓶盖包括从瓶盖的底面向下延伸的刺穿元件或切坎普。
另一方面,使用成型工艺形成切口。
另一方面,使用在瓶盖形成期间完成的成型工艺形成切口。
另一方面,使用金属成型工艺形成切口。
另一方面,切口形成为凹陷特征。
另一方面,切口包括前缘、后缘和底面。
另一方面,切口的前缘适于引发划线的断裂。
另一方面,使用在瓶盖形成期间完成的金属成型工艺形成切口。
另一方面,切口与次级特征构成整体,其中,次级特征从瓶盖底面向下延伸。
另一方面,切口与次级特征构成整体并位于其内,其中,该次级特征从瓶盖底面向下延伸。
另一方面,该次级特征是平台。
另一方面,该次级特征是凹陷部分。
另一方面,该次级特征是抓握结构。
另一方面,切口从次级特征的底面向下延伸。
另一方面,次级特征是斜坡或其他负荷产生和/或分布结构。
另一方面,切口是斜坡或其他负荷产生结构。
另一方面,切口与瓶盖的外围边缘同心地定位。
另一方面,切口相对于瓶盖的外围边缘偏心地定位。
另一方面,切口位于与划线的至少一部分旋转配准的位置。
另一方面,切口位于与划线的变薄或断裂引发特征旋转配准的位置。
另一方面,切口位于瓶盖上的位置,其中,在瓶盖相对于容器盖的旋转运动期间,切口与划线的一部分相交。
另一方面,切口位于与划线对齐的位置,其中,当瓶盖轴向朝向容器盖定位时,切口向划线施加断裂力。
另一方面,瓶盖可以包括多个切口。
另一方面,瓶盖可以包括多个切口,其中,多个切口中的每一个经定位使得开始将瓶盖模糊地组装到容器盖上。
瓶盖-干扰特征
另一方面,瓶盖包括干扰迹象特征。
另一方面,瓶盖的干扰迹象特征被提供为围绕瓶盖的外围边缘的易碎裙。
另一方面,瓶盖具有上端,该上端具有外围边缘,瓶盖包括沿着外围边缘形成的裙,该裙包括打开的指示特征,用于在视觉上指示饮料容器何时被打开。
另一方面,打开的指示特征包括沿着裙以隔开的间隔径向向外形成的划线,其中,划线被破坏以在瓶盖向下移动时使裙能够移动。
另一方面,干扰指示器可以形成为凸起穹状向上突出部。
另一方面,凸起穹状向上突出部通过在无支撑时允许沿与穹状相反的方向的弯曲来操作。柔性使干扰指示器能够报告,类似于点击设备。
另一方面,凸起穹状向上突出部采用机械支撑配置来起作用。
另一方面,凸起穹状向上突出部还可包括向下突出的探头或操作元件,以向凸起穹状向上突出部提供支撑。
另一方面,向下突出的探头或操作元件适于接触容器盖底壁的相对表面。向下突出的探头接触容器盖底壁的相对表面。当容器内的内部容积被加压时,所容纳的压力使容器盖底壁变硬。因此,在密封配置中,向下突出的探头接触加强的容器盖底壁,将干扰指示器保持在向上的形状。当容器的完整性受到损害时,压力在容器的内部容积内均衡,因此不再为容器盖底壁提供刚度。因此,在受损配置中,向下突出的探头接触未支撑的容器盖底壁,不再将干扰指示器保持在向上的形状,从而使干扰指示器弯曲。柔性使干扰指示器能够报告,类似于点击设备。
另一方面,凸起穹状向上突出部采用气动支撑配置来起作用。
另一方面,气动支撑配置采用在容器内形成的真空。在真空支撑配置中,安全指示器通常被拉向容器的内部。
另一方面,气动支撑配置采用在容器内形成的压力。在压力支撑配置中,安全指示器通常被迫远离容器内部。
另一方面,凸起穹状向上突出部相对于瓶盖的外围边缘同心地定位。
另一方面,凸起穹状向上突出部相对于瓶盖的外围边缘偏心地定位。
另一方面,使用与用于制造瓶盖的方法兼容的制造工艺来形成干扰指示器。
另一方面,干扰指示器的向下突出的探头或操作元件可替代地是向上突出的探干扰指示器,其从容器盖的盖接收承口底壁向上延伸。
密封结构
另一方面,更确切地说,在容器盖和瓶盖之间形成密封件;密封件形成在设置在瓶盖的底面上的环形密封件和位于容器盖底壁的上表面上的相应密封表面之间。
另一方面,位于容器盖底壁的上表面上的密封表面在垂直承口壁和断裂划线之间延伸。
另一方面,设置在瓶盖上的密封特征相对于瓶盖的外围边缘同心地定位。
另一方面,设置在瓶盖上的密封特征相对于瓶盖的外围边缘偏心地定位。当瓶盖旋转到容器盖中的密封位置时,密封特征将位于瓶盖上以绕撕裂面板包围划线。
另一方面,设置在瓶盖上的密封特征是泪珠状的。
另一方面,设置在瓶盖上的密封特征相对于瓶盖的外围边缘偏心地定位且是泪珠状的。
另一方面,更确切地说,在容器盖和瓶盖之间形成密封件;密封件形成在由围绕瓶盖的平面横向壁的外围边缘承载的环形密封元件和形成在容器盖上的配合表面之间。配合部分形成在围绕容器盖的承口底壁的外围边缘的环形表面上。
另一方面,更确切地说,在容器盖和瓶盖之间形成密封件;密封件形成在设置于围绕瓶盖的外围边缘的平截体形表面上的环形密封件和形成在容器盖上的配合表面之间。配合部分形成为具有平截体形并且插入式地位于容器盖的接缝板和垂直承口侧壁之间。
另一方面,瓶盖和盖在承口的底座布置和瓶盖的下表面之间形成密封件。
另一方面,瓶盖和盖在大致平面的构件的上表面和凸缘的接触表面之间形成密封件,该凸缘的接触表面绕瓶盖的外围边缘径向向外延伸。
另一方面,瓶盖大致配合在承口内,凸轮特征包括形成在承口和瓶盖的圆柱形侧壁之一中的获得表面以及形成在承口和瓶盖的的另一圆柱形侧壁中的至少一个突出部。
另一方面,柔韧的密封元件可由瓶盖或容器盖中的一个承载。
另一方面,柔韧的密封元件可位于瓶盖和容器盖之间。
另一方面,柔韧的密封元件可以是容器盖组件的独立部件,其中,柔韧的密封元件可位于瓶盖和容器盖之间。
保持特征(盖中的瓶盖/承口)
另一方面,容器盖包括用于将瓶盖固定在与预打开相关的第一位置的制动特征,以及与打开后相关的第二位置。
另一方面,凸轮导轨经配置为包括锁定制动段。
另一方面,锁定制动段设计成在开始将瓶盖组装到容器盖内的瓶盖接收承口之后保持瓶盖沿相反方向旋转。
另一方面,通过将每个承口侧壁凸轮啮合突出部定位在每个相应的凸轮导轨内,将瓶盖保持在容器的预打开位置中,其中每个承口侧壁凸轮啮合突出部位于相应的凸起凸轮表面下棘爪之后。通过向上倾斜的凸轮凹槽表面段阻碍沿打开方向的进一步旋转。
另一方面,凸轮导轨包括将瓶盖保持在瓶盖接收腔内,同时使打开序列、分配配置成为密封配置的特征。这可以通过在凸轮导轨的相对端包括向下指向段来实现。
另一方面,凸轮导轨可包括在其上远端处的上棘爪和向下指向段中的至少一个,其中,上棘爪和向下指向段中的至少一个适于缩减瓶盖的任何进一步的旋转,从而将瓶盖保持在容器盖的瓶盖接收腔内。
另一方面,通过将切口定位在切口通道的端壁上以限制沿打开方向的旋转并将每个凸轮从动件定位在每个相关凸轮导轨的锁定制动段之上以限制沿相反方向的旋转来将瓶盖保持在容器预打开位置中。
另一方面,制动特征与凸轮特征相关。
另一方面,预打开位置与存储和运输的功能相关,打开后位置与再密封相关。
另一方面,制动特征包括获得特征的至少一部分。
另一方面,凸轮特征包括形成在瓶盖上的获得元件,其与形成在盖的圆柱形侧壁中的获得从动件啮合,制动特征包括形成在凸轮元件中的棘爪,其与凸轮从动件配合以将瓶盖保持在预打开和打开后位置中。
另一方面,密封元件二次用作保持元件,以保持瓶盖和容器盖之间的旋转关系。
另一方面,容器盖和瓶盖中的至少一个包括标记,该标记呈现用于操作容器盖和凹组件的操作指令。
另一方面,操作标记包括用于打开、分配和关闭容器盖上的瓶盖中的至少一个的指令。
根据本发明的可重封容器盖组件的另一变型,可重封容器盖组件包括:容器盖,其包括:
垂直侧壁,其具有在上外围边缘和下外围边缘之间延伸的圆柱形、
接缝板,其绕垂直侧壁上外围边缘形成,该接缝板适于将容器盖组装到食品用容器中、
容器盖旋转和轴向引导特征,其与垂直侧壁构成整体以及
容器盖的密封啮合表面;
容器盖密封瓶盖,其包括:
可重封容器瓶盖的大致水平定向的横向壁、
可重封容器瓶盖圆柱形侧壁,其大致垂直于可重封容器瓶盖的大致水平定向的横向壁设置,该可重封容器瓶盖圆柱形外侧壁具有圆柱形形状,
尺寸适于与容器盖垂直侧壁的内表面旋转地啮合、
抓握特征,其适于接收用于引起容器盖密封瓶盖的旋转运动的力以及密封瓶盖的旋转和轴向引导特征,其与瓶盖垂直侧壁构成整体以及
密封元件,其设置成与容器盖的密封啮合表面啮合;
其中,容器瓶盖插入到由容器盖的垂直侧壁限定的内部容积中,
其中,在密封瓶盖的旋转和轴向引导特征与容器盖旋转和轴向引导特征旋转地啮合时,密封元件与容器盖的密封啮合表面啮合。
另一方面,密封瓶盖的旋转和轴向引导特征为以下中的一个:
a)至少一个凸轮从动件以及
b)至少一个凸轮导轨;且其中,
容器盖旋转和轴向引导特征为以下中的另一个:
a)至少一个凸轮从动件以及
b)至少一个凸轮导轨。
另一方面,其中,容器盖的密封啮合表面是形成在容器盖的垂直侧壁内的平截体形表面,
其中,瓶盖密封元件设置成具有适于与容器盖密封件啮合表面的平截体形表面啮合的平截体形表面。
另一方面,可重封容器盖组件进一步经配置为包括:
容器盖,其进一步包括:
埋头孔,其绕垂直侧壁的下外围边缘形成,该埋头孔具有大致“U”形、瓶盖接收承口底壁,其从埋头孔的内上边缘径向向内延伸、
划线,其形成在瓶盖接收承口底壁内,该划线设置成限定撕裂面板和撕裂面板铰链的形状。
其中,容器盖的垂直侧壁、埋头孔和瓶盖接收承口底壁共同限定瓶盖接收承口;以及
容器盖密封瓶盖,其进一步包括:
切口,其从可重封容器瓶盖的大致水平定向的横向壁的底面向下延伸、其中,容器瓶盖插入到瓶盖接收承口中,
其中,密封瓶盖的旋转和轴向引导特征和容器盖旋转和轴向引导特征适用于以下中的至少一个:
a)当可重封容器瓶盖相对于容器盖旋转时,可重封容器瓶盖在瓶盖接收承口轴向平移,且
b)在与瓶盖接收承口底壁的底面构成整体的至少一个特征和与瓶盖接收承口底壁构成整体的配合特征之间产生轴向力。
其中,切口适于在密封瓶盖于瓶盖接收承口内旋转期间导致划线的断裂。
另一方面,容器盖还包括形成在瓶盖接收承口底壁内的切口通道,该切口通道具有半圆形凸起形状,其一端位于划线的断裂引发区域附近或与划线的断裂引发区域重叠。
另一方面,容器盖密封瓶盖还包括从可重封容器瓶盖的大致水平定向的横向壁的底面向下延伸而形成的切口平台,该切口从切口平台向下延伸,容器盖还包括至少一个凸起特征,其适于与切口平台啮合以在容器盖密封瓶盖在瓶盖接收承口内旋转期间传播划线的断裂。
另一方面,容器盖密封瓶盖还包括从可重封容器瓶盖的大致水平定向的横向壁的底面向下延伸而形成的切口平台,该切口从切口平台向下延伸,容器盖还包括至少一个凸起特征,其适于与切口平台啮合以在容器盖密封瓶盖在瓶盖接收承口内旋转期间传播划线的断裂。
其中,至少一个凸起特征的至少一部分在撕裂面板内形成,从而为撕裂面板提供刚性。
另一方面,容器盖密封瓶盖还包括从可重封容器瓶盖的大致水平定向的横向壁的底面向下延伸而形成的切口平台,该切口从切口平台向下延伸,容器盖还包括至少一个凸起特征,其适于与切口平台啮合以在容器盖密封瓶盖在瓶盖接收承口内旋转期间传播划线的断裂。
另一方面,其中,以下至少一个中:
切口适于将撕裂面板远离瓶盖接收承口底壁折叠,且
切口平台适于将撕裂面板远离瓶盖接收承口底壁折叠,其中,切口平台从可封容器瓶盖的大致水平定向的横向壁底面向下延伸。
另一方面,容器盖密封瓶盖还包括干扰指示器,其中,该干扰指示器适于在包括容器盖在内的可重封容器组件被破坏时通知消费者。
另一方面,瓶盖密封元件为以下中的一个:
a)由可重封容器瓶盖的大致水平定向的横向壁的底面承载的密封垫、
b)由可重封容器瓶盖的大致水平定向的横向壁的底面的环形表面承载的密封垫或
c)在可重封容器瓶盖圆柱形侧壁内形成的平截体形表面。
另一方面,切口包括前缘、后缘和底缘。
另一方面,切口的前缘适于在密封瓶盖于瓶盖接收承口内旋转期间导致划线的断裂。
瓶盖可包含在容器中或者作为单独的器具提供,与饮料容器分开出售,并且可在洗涤之后重复使用。
另一方面,瓶盖可包括儿童的吸管杯顶部配置,使得饮料容器能够转换成儿童吸管杯。
另一方面,瓶盖可包括婴儿奶瓶“奶嘴”结构,以将饮料容器转换成婴儿奶瓶。
另一方面,瓶盖可包括婴儿奶瓶“奶嘴”结构,以将饮料容器转换成婴儿奶瓶。根据该变型,容器的内容物可以是婴儿配方食品。
另一方面,瓶盖可包括轴向致动的可重封运动瓶分配机构,以将饮料容器转换成运动瓶。
另一方面,瓶盖可包括轴向致动的可重封瓶分配机构。旋转致动的可重封瓶分配机构可以以喷口的形状提供。
另一方面,瓶盖可包括吸管垫圈,用于将吸管保持在密封瓶盖内。瓶盖可以是两件式配置(类似于称为梅森罐造型的两件式瓶盖),使得在将瓶盖组装到容器盖期间,吸管孔能够与分配孔保持旋转关系。
另一方面,两件式配置包括设置在其间的获得特征,其中,该获得特征将外部两件式瓶盖配置环的旋转转换成内部非旋转中心密封两件式瓶盖部件的轴向运动。轴向运动啮合并保持瓶盖和容器盖之间的密封件。
另一方面,瓶盖包括吸管垫圈,用于将吸管保持在密封瓶盖内,该密封瓶盖包括柔韧的吸管保持和密封元件。。较佳地,柔韧的吸管保持和密封元件设计成具有细长的管状形状。
另一方面,瓶盖包括突出部,该突出部适于延伸到破坏的容器盖的分配孔中。
另一方面,瓶盖包括同心突出部,该同心突出部适于延伸到破坏的容器盖的分配孔中。
另一方面,瓶盖包括偏心突出部,该偏心突出部适于延伸到破坏的容器盖的分配孔中。
另一方面,偏心突出部可用于在将两件式瓶盖组装到容器盖期间保持两件式瓶盖中心部件相对于容器盖的旋转位置。
通过附图和下面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方面、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附图是为了说明而不是限制本发明,其中:
图1呈现引入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容器的侧面等轴视图;
图2呈现图1中引入的容器的侧面等轴分解组件图,其中,该图示揭示了示例性容器的瓶盖和承口的特征;
图3呈现图1中引入的容器的侧面等轴分解组件图,其中,该图示还将盖和示例性容器主体分开;
图4呈现图2所示出的容器的等轴分解组件仰视图;
图5呈现图1中引入的示例性容器的盖和瓶盖的放大的等距分解组件仰视图;
图6是最初在图1中引入的瓶盖的放大顶部等距侧视图;
图7是最初在图1中引入的瓶盖的放大底部等距侧视图;
图8呈现最初在图1中引入的示例性容器的顶视图,其中,该图示包括处于未打开位置的瓶盖;
图9呈现最初在图1中引入的示例性容器的顶视图,其中,该图示不包括瓶盖,以在承口内引入突出部,用于与瓶盖的凸轮表面啮合;
图10呈现瓶盖的放大侧视图,其中,该图示呈现在瓶盖的圆柱形侧壁上形成的凸轮凹槽表面的细节。
图11呈现瓶盖的放大侧面正视图,其中,该图呈现从图10中所示的图示旋转90度(90°)的瓶盖;
图12呈现可重封容器盖的顶部等距视图,其中,该图示不包括盖以暴露承口的特征;
图13A呈现在装瓶之后并且在打开划线以打开容器之前处于密封状态的瓶盖的横截面正视图;
图13B呈现瓶盖的横截面正视图,其中,该图示说明使用中的第一步骤,其中,旋转瓶盖以打开容器;
图13C呈现瓶盖的横截面正视图,其中,该图示说明使用中的第二步骤,其中,将瓶盖从容器的盖上拆卸,使得能够分配和消耗容存储在容器内的内容物;
图13D呈现瓶盖的横截面正视图,其中,该图示说明使用中的第三步骤,其中,更换容器的盖上的瓶盖,从而密封容器内的任何剩余内容物;
图14呈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限定制造可重封盖和相关容器的步骤的示例性流程图。
图15呈现根据其变型限定制造可重封盖和相关容器的步骤的示例性流程图;
图16呈现容器的剖视等距视图,该剖视图沿图8的剖面线16-16截取,其中,该图示呈现处于组装的密封配置的容器;
图17呈现图16的容器的等距视图,该截面沿图8的剖面线17-17截取;
图18呈现引入本发明的变型的第二示例性容器的侧面等距视图;
图19呈现最初在图18中引入的容器的顶部和侧面等距分解组件图,其中,该图示引入了容器的组件;
图20呈现最初在图18中引入的容器的底部和侧面等距局部分解组件图,其中,瓶盖与容器的盖分开以引入其特征;
图21呈现最初在图18中引入的容器盖的放大等距顶视图,其中,所示的盖不包括盖以引入其细节;
图22呈现最初在图18中引入的容器的盖和瓶盖的底部等距分解组件图;
图23呈现最初在图18中引入的容器瓶盖的放大等距顶视图;
图24是图23所示出的瓶盖的放大底部等距视图;
图25呈现最初在图18中引入的容器的盖和瓶盖的俯视图,其中,盖和瓶盖显示为彼此组装;
图26呈现图25的盖的俯视图,其中,该图示不包括瓶盖以暴露承口的细节;
图27呈现最初在图18中引入的容器瓶盖的侧面正视图;
图28呈现图27的瓶盖的侧面正视图,其中,瓶盖从图27所示的视图旋转90度(90°);
图29呈现最初在图18中引入的容器的盖和瓶盖的顶部等距视图,其中,瓶盖和盖显示为子组件;
图30呈现最初在图18中引入的容器的盖和瓶盖子组件的等距剖面视图,其中,该截面沿图25的剖面线30-30截取;
图31呈现最初在图18中引入的容器的盖和瓶盖子组件的剖面正视图,其中,该截面沿图25的剖面线31-31截取;
图32呈现最初在图18中引入的容器的盖和瓶盖子组件的剖面正视图,其中,该截面沿图25的剖面线30-30截取;
图33呈现类似于图30的剖面正视图,其中,瓶盖从图示中排除,暴露出最初在图18中引入的容器的盖内的承口的特征;
图34呈现最初在图18中引入的容器的盖和瓶盖子组件的底部等距图,其中,在瓶盖旋转之后示出了撕裂面板,以使划线线性运动断裂并将撕裂面板弯曲到容器中;
图35呈现处于打开和再密封配置的盖和瓶盖子组件的剖视正视图,其中,该截面沿图34的剖面线35-35截取。
图36呈现加强瓶盖的底部等距视图,其中,加强瓶盖在所有方面与前面所示的瓶盖类似,同时引入软塑料密封环以进一步加强瓶盖的密封能力。
图37呈现最初在图36中引入的瓶盖的横截面正视图;
图38呈现另一示例性容器盖的俯视图,其中,容器盖在所有方面与前面所示的盖类似,同时引入另一个划线,其中,备选划线限定了两个在打开过程中使用的撕裂面板;
图39呈现另一示例性容器的顶部和侧面等距视图,其中,瓶盖引入了能够使用诸如硬币等器具的手柄,使得消费者能够向其施加更大的打开力。
图40呈现分段顶部和侧面等距视图,其中,该图示说明硬币或其他器具与手柄结合使用以赋予消费者更大的打开力;
图41呈现另一个加强的容器盖的顶部等距视图,其中,加强引入了变薄的引发区域,用于引发划线的断裂;
图42呈现引入容器盖的另一实施例的顶部等距视图,其中,所示实施例包括限定承口的更深的容器盖侧壁,该容器盖进一步引入一系列斜坡以产生和传播限定撕裂面板和弯曲撕裂面板的划线的断裂;
图43呈现图42所示容器盖的底部等距视图;
图44呈现图42所示容器盖的俯视图;
图45呈现引入与图42中引入的容器盖一起使用的瓶盖的顶部等距视图,瓶盖由平面的原材料片形成,示例性瓶盖引入:安全特征、一对指状手柄、凸轮从动凸耳以及成型的偏置切口;
图46呈现图45所示瓶盖的底部等距视图,该瓶盖进一步引入:环形密封部件;
图47呈现最初在图45中引入的瓶盖的俯视图;
图48呈现最初在图42中引入的容器盖和最初在图45中引入的瓶盖的顶部等距分解组件图;
图49呈现最初在图42中引入的容器盖和最初在图45中引入的瓶盖的顶部等距分解组件图;
图50呈现最初在图42中引入的容器盖和最初在图45中引入的瓶盖的顶部等距分解组件图;
图51呈现最初在图42中引入的容器盖和最初在图45中引入的瓶盖的顶部等距分解组件图;
图52呈现图42中引入的容器盖的俯视图,该图示引入了与凸轮界面的行进路径相关的一系列功能段;
图53呈现图42中引入的容器盖的侧面正视图,该图详述与凸轮界面的行进路径相关的一系列功能段;
图54呈现图42中引入的容器盖和图45中引入的瓶盖的侧面正视分解组件图,该图示引入了将瓶盖的凸轮从动件与盖的凸轮凸片凸起部分对齐的第一步骤,该凸轮凸片凸起部分位于相邻凸轮之间;
图55呈现图42中引入的容器盖和图45中引入的瓶盖的侧面正视分解该截面沿图51的剖面线55-55截取;
图56呈现图42中引入的容器盖和图45中引入的瓶盖的侧面正视分解该截面沿图51的剖面线55—55截取,从而引入组装的初始步骤;
图57呈现图42中引入的容器盖和图45中引入的瓶盖的侧面正视分解该图示说明将容器盖相对于瓶盖旋转到压缩密封元件并将凸轮从动件定位在凸轮制动功能段下方的位置的步骤;
图58呈现图42中引入的容器盖和图45中引入的瓶盖的侧面正视分解该图示说明当凸轮从动件过渡到凸轮制动功能段进入凸轮密封功能段时,将容器盖相对于瓶盖进一步旋转到密封元件减压的位置的步骤;
图59呈现说明图42中引入的容器盖与图45中图瓶盖的侧面正视分解其中,容器盖和瓶盖根据图58的旋转关系定位;
图60呈现图42中引入的容器盖和图45中引入的瓶盖的侧面正视分解该截面沿图51的剖面线60—60截取,从而在打开序列的第一步骤之前引入瓶盖和容器盖的布置,该图示着重于利用切口在撕裂面板和容器盖底壁、瓶盖和容器之间使划线断裂,其经示出为清楚起见而分开;
图61呈现图42中引入的容器盖和图45中引入的瓶盖的侧面正视分解其具有与图60中引入的类似配置,其中,瓶盖和容器盖恰好在打开序列的第一步骤之前进行说明;
图62呈现图42中引入的容器盖和图45中引入的瓶盖的侧面正视分解其中,该图示呈现图60中引入的配置的第一后续步骤,其中,瓶盖和容器盖经说明为在打开序列中执行第一步骤;
图63呈现图42中引入的容器盖和图45中引入的瓶盖的侧面正视分解其中,该图示呈现图60中引入的配置的第二后续步骤,其中,瓶盖和容器盖经说明为在打开序列中执行第二步骤;
图64呈现图42中引入的容器盖和图45中引入的瓶盖的侧面正视分解其中,该图示呈现图60中引入的配置的第三后续步骤,其中,瓶盖和容器盖经说明为在打开序列中执行第三步骤;
图65呈现图42中引入的容器盖和图45中引入的瓶盖的侧面正视分解其中,该图示呈现图60中引入的配置的第四后续步骤,其中,瓶盖和容器盖经说明为在打开序列中执行第四步骤;
图66呈现图42中引入的容器盖和图45中引入的瓶盖的侧面正视分解该截面沿图51的剖面线66—66截取,从而在打开序列的第一步骤之前引入瓶盖和容器盖的布置,该图示着重于使用斜坡,以通过将施加的载荷分布在撕裂免板上并绕划线分布并将撕裂面板折叠远离容器盖底壁来帮助划线断裂,瓶盖和容器盖经示出为清楚起见而分开;
图67呈现图42中引入的容器盖和图45中引入的瓶盖的侧面正视分解其具有与图66中引入的类似配置,其中,瓶盖和容器盖恰好在打开序列的第一步骤之前进行说明;
图68呈现图42中引入的容器盖和图45中引入的瓶盖的侧面正视分解其中,该图示呈现图66中引入的配置的第一后续步骤,其中,瓶盖和容器盖经说明为在打开序列中执行第一步骤;
图69呈现图42中引入的容器盖和图45中引入的瓶盖的侧面正视分解其中,该图示呈现图66中引入的配置的第二后续步骤,其中,瓶盖和容器盖经说明为在打开序列中执行第二步骤;
图70呈现图42中引入的容器盖和图45中引入的瓶盖的侧面正视分解其中,该图示呈现图66中引入的配置的第三后续步骤,其中,瓶盖和容器盖经说明为在打开序列中执行第三步骤;
图71呈现图42中引入的容器盖和图45中引入的瓶盖的侧面正视分解该图示呈现与图60中所示出相同的布置,该截面与图60中所示的视图成90度,该密封元件略微松弛并用于将瓶盖和容器盖彼此保持在固定的旋转关系中,其中,该截面沿图51的剖面线55-55截取;
图72呈现图42中引入的容器盖和图45中引入的瓶盖的侧面正视分解其中,该图示呈现图71中引入的配置的第一后续步骤,其中,所示瓶盖和容器盖在打开序列中执行第一步骤,利用斜坡使密封元件脱离并有助于传播划线的断裂;
图73呈现图42中引入的容器盖和图45中引入的瓶盖的侧面正视分解其中,该图示呈现图71中引入的配置的第二后续步骤,其中,瓶盖和容器盖经说明为在打开序列中执行第二步骤;
图74呈现图42中引入的容器盖和图45中引入的瓶盖的侧面正视分解其中,该图示呈现图71中引入的配置的第三后续步骤,其中,瓶盖和容器盖经说明为在打开序列中执行第三步骤;
图75呈现图42中引入的容器盖和图45中引入的瓶盖的侧面正视分解其中,该图示呈现图71中引入的配置的第四后续步骤,其中,瓶盖和容器盖经说明为在打开序列中执行第四步骤,其中,撕裂面板折叠到容器中;
图76呈现图42中引入的容器盖和图45中引入的瓶盖的侧面正视分解其中,该图示呈现图71中引入的配置的第五后续步骤,其中,瓶盖和容器盖经说明为在打开序列中执行第五步骤,其中,可以将瓶盖从容器盖上取下;
图77呈现图42中引入的容器盖和图45中引入的瓶盖的侧面正视分解该图示呈现与图71中所示出相同的布置,该截面沿图51的剖面线55—55截取,该图示着重于偏心安全指示器的操作,该偏心安全指示器以未打开、未被干扰的安全状态示出;
图78呈现图42中引入的容器盖和图45中引入的瓶盖的侧面正视分解该图示呈现与图77中所示出相同的布置,该图示着重于偏心安全指示器的操作,该偏心安全指示器能够通知用户容器盖已被打开;
图79呈现引入与图42中引入的容器盖一起使用的图45中引入的瓶盖的变型的顶部等距视图,其中,该安全指示器位于瓶盖的中央;
图80呈现图42中引入的容器盖和图79中引入的瓶盖的侧面正视分解图,该截面方向由图79的剖面线80-80表示,该图示着重于中央安全指示器的操作,该中央安全指示器以未打开、未被干扰的安全状态示出;
图81呈现图42中引入的容器盖和图79中引入的瓶盖的侧面正视分解该图示着重于安全指示器的操作,该安全指示器能够通知用户容器盖已被打开;
图82呈现图42中引入的容器盖和图79中引入的瓶盖的侧面正视分解该瓶盖彼此组装以准备接缝到容器主体上,该截面方向由图79的剖面线82-82表示,该图示着重于将容器盖组件接缝到容器主体上的一系列步骤;
图83呈现图82中启动的容器盖组件过程的剖视正视图,其中,该图示呈现图82中引入的配置的第二后续步骤,其中,容器盖组件定位在容器主体上;
图84呈现图82中启动的容器盖组件过程的剖视正视图,其中,该图示呈现图82中引入的配置的第三后续步骤,其中,容器盖的接缝板和容器主体的接缝凸缘相互卷绕;
图85呈现图82中启动的容器盖组件过程的剖视正视图,其中,该图示呈现图82中引入的配置的第四后续步骤,其中,轧制的接缝板和接缝凸缘被压缩,最终完成接缝过程;
图86呈现容器组件的剖视正视图,该图示在容器盖组件的弯曲和变形之前示出,其在装瓶期间的蒸馏或纯化过程期间发生,该截面方向由图79的剖面线80-80表示;
图87呈现图86中引入的容器组件的剖视正视图其中,该图示例示在装瓶期间在蒸馏或净化过程中发生的容器盖组件的弯曲和变形;
图88呈现图87中所示出的容器盖组件的放大剖视正视图,其中,该图示放大在装瓶期间在蒸馏或净化过程中发生的容器盖组件的弯曲和变形;
图89呈现图86中引入的容器组件的剖视正视图其中,该图示例示在装瓶期间在蒸馏或净化过程之后发生的容器盖组件的弯曲和变形;
图90呈现例示多个完成的容器组件的堆叠能力的剖视正视图;
图91呈现引入容器盖的顶部等距视图,该容器盖是最初在图42中引入的容器盖的变型,其中,该变型采用划线的改良路径;
图92呈现最初在图91中引入的容器盖的底部等距视图,该图示引入了设置在底壁下侧的密封剂材料,该密封剂材料相对于划线的断裂引发点定位;
图93呈现最初在图91中引入的容器盖的俯视图;
图94呈现最初在图91中引入的容器盖的仰视图;
图95呈现引入容器盖的顶部等距视图,该容器盖是最初在图42中引入的容器盖的变型,其中,该变型采用定位特征以在用于形成划线的改良过程中进行配准;
图96呈现最初在图95中引入的容器盖的底部等距视图,该图示引入相对于划线的断裂引发点定位的圆顶金属成形特征;
图97呈现最初在图95中引入的容器盖的俯视图,该图示呈现用于形成划线的改良过程的第一步骤;
图98呈现最初在图95中引入的容器盖的俯视图,该图示程序用于形成划线的改良过程的第二步骤,更确切地说,在用于形成划线的改良过程期间引入用于配准的定位特征;
图99呈现最初在图95中引入的容器盖的俯视图,该图示呈现用于形成划线的改良过程的第三步骤,更确切地说,引入第一局部划线形成过程;
图100呈现最初在图95中引入的容器盖的俯视图,该图示呈现用于形成划线的改良过程的第四步骤,更确切地说,引入第二局部划线形成过程;
图101呈现工具冲头和用于在容器盖底壁中形成定位元件的相应工具砧的两个等距立面图的透视图;
图102呈现最初在图101中引入的工具砧的透视图,并且进一步引入了工具冲头,该工具冲头包括用于在容器盖底壁中形成第一段划线的刻痕刀,该工具采用定位元件用以进行配准;
图103呈现最初在图101中引入的工具砧的透视图,并且进一步引入了工具冲头,该工具冲头包括用于在容器盖底壁中形成第二段划线的刻痕刀,该工具采用定位元件用以进行配准;
图104呈现最初在图101中引入的工具砧的透视图,并且进一步引入了工具冲头,该工具冲头包括用于在容器盖底壁中形成整个划线的刻痕刀,该工具采用定位元件用以进行配准;
图105呈现当形成穿过两个定位元件之一的划线时详细说明冲头和砧之间的成形动作的正视截面图,该截面方向由图100的剖面线105-105表示;
图106呈现引入最初在图95中引入的容器盖的变型的顶部等距视图,其中,容器盖的变型包括配准特征的改良和相关的划线断裂引发配置;
图107呈现最初在图106中引入的容器盖的底部等距视图,该图示引入了划线,用于创建用于限定铰链的折痕;
图108呈现最初在图106中引入的容器盖的俯视图;
图109是详述最初在图106中引入的容器盖的切口井的一端的顶部等距截面图,该截面方向由图108的剖面线109-109表示;
图110是详述最初在图106中引入的容器盖的切口井的该端的顶部等距截面图,其着重于实际切割区域,该截面方向由图108的剖面线110—110表示;
图111是解剖最初在图106中引入的容器盖的切口井的顶部等距截面图,其中,该截面详述划线变薄引发区域,该截面方向由图108的剖面线111—111表示;
图112是打开的可重封容器组件的顶部等距截面图,其进一步详述了折叠的撕裂面板和折叠变薄的引发区域,该截面的方向类似于图108的剖面线111-111;
图113呈现引入最初在图42中引入的容器盖的变型的顶部等距视图,其中,该容器盖的变型适于在整个使用过程中将瓶盖和容器盖保持为组件;
图114呈现图106中引入的容器盖的底部等距视图;
图115呈现图113中引入的容器盖的俯视图;
图116呈现引入与图113中引入的容器盖一起使用的瓶盖的顶部等距视图,该瓶盖由平面的原材料片形成,示例性瓶盖类似于图45中引入的瓶盖,其还包括饮料分配孔;
图117呈现图116所示瓶盖的底部等距视图,该瓶盖进一步引入:偏置密封部件;
图118呈现最初在图116中引入的瓶盖的俯视图;
图119呈现最初在图113中引入的容器盖和最初在图116中引入的顶部等距分解组件图;
图120呈现最初在图113中引入的容器盖和最初在图116中引入的底部等距分解组件图;
图121呈现最初在图113中引入的容器盖和最初在图116中引入的顶部等距组件图,该组件以闭合和密封的配置示出;
图122呈现最初在图113中引入的容器盖和最初在图116中引入的顶部等距组件图,所示出的组件使瓶盖旋转到打开的分配配置;
图123呈现包括图119中引入的容器盖组件的容器组件的等距正视截面图,该截面方向由图122的剖面线123-123表示,所示出的组件使瓶盖旋转到打开的分配配置;
图124呈现最初在图113中引入的容器盖和最初在图116中引入的顶部等距组件图,该组件以闭合和密封的配置示出;
图125呈现图124中引入的容器组件的等距正视截面图,该截面方向由图124的剖面线125-125表示,所示出的组件中的瓶盖旋转到闭合和密封的配置;
图126呈现图113中引入的容器盖的侧面正视图,该图示引入与凸轮界面的行进路径相关的一系列功能段,其包括在凸轮界面的远端处的下降,其中,该下降将瓶盖保持在容器盖上;
图127呈现引入图42中引入的容器盖的另一变型的顶部等距视图,该变型适于采用在与图60-65的步骤中引入的瓶盖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旋转的工具,用于使划线断裂并从容器盖的底壁打开撕裂面板;
图128呈现图127中引入的容器盖的变型的底部等距视图;
图129呈现图127中引入的容器盖的变型的俯视图;
图130呈现引入用于打开图127中引入的容器盖的工具的顶部等距视图,该工具包括多个用于使限定容器盖的撕裂面板的划线断裂的切口以及多个用于分配存储在容器内的容积的分配孔,该多个重复的特征使得瓶盖和容器盖之间能够进行多个组装取向。
图131呈现图130中引入的工具的底部等距视图;
图132呈现图130中引入的工具的俯视图,该图示呈现安装在容器组件上的工具,其中多个分配孔中的一个与容器盖的分配孔对齐;
图133呈现图130中引入的工具的顶部等距视图,该工具组装到如图124所配置的容器组件中;
图134呈现包括最初在图127中引入的容器盖的容器组件的顶部等距视图,所示出的容器组件具有撕裂面板,该撕裂面板从容器盖底壁断裂并弯曲成分配配置;
图135呈现容器组件的顶部等距截面图,该容器组件以图134所呈现的配置示出,该截面沿图132的剖面线135-135截取;
图136呈现引入图42中引入的容器盖的另一变型的顶部等距视图,容器盖的变型适于采用位于凸轮导轨上方的密封配置;
图137呈现图136中引入的容器盖的变型的底部等距视图;
图138呈现引入图45中引入的瓶盖的另一变型的顶部等距视图,该变型用于与图136中引入的容器盖一起使用,瓶盖的变型适于采用位于凸轮从动件上方的密封配置;
图139呈现图138所示瓶盖的底部等距视图,该瓶盖进一步引入:环形密封部件;
图140呈现最初在图136中引入的容器盖和最初在图138中引入的瓶盖的顶部等距分解组件图;
图141呈现最初在图136中引入的容器盖和最初在图138中引入的瓶盖的顶部等距分解组件图;
图142呈现最初在图136中引入的容器盖和最初在在图138中引入的瓶盖的顶部等距分解组件图;
图143呈现最初在图136中引入的容器盖和最初在图138中引入的瓶盖的顶部剖视正视分解组件图,该截面沿图142的剖面线143—143截取;
图144呈现最初在图136中引入的容器盖和最初在图138中引入的瓶盖的顶部剖视正视分解组件图,该截面沿图142的剖面线143—143截取;
图145呈现最初在图136中引入的容器盖和最初在图138中引入的瓶盖的顶部剖视正视分解组件图,该截面沿图142的剖面线143—143截取;
图146呈现最初在图136中引入的容器盖和最初在图138中引入的瓶盖的顶部剖视正视分解组件图,该截面沿图142的剖面线143—143截取;
图147呈现引入图136中引入的容器盖的另一变型的顶部等距视图,容器盖的该变型不包括容器盖底壁;
图148呈现图147中引入的容器盖的变型的底部等距视图;
图149呈现引入与图147中引入的容器盖一起使用的图138中引入的瓶盖的变型的顶部等距视图,瓶盖的该变型不包括切口,也不包括安全指示器上的探头;
图150呈现图149所示瓶盖的底部等距视图,等距视图;
图151呈现最初在图147中引入的容器盖和最初在图149中引入的瓶盖的顶部等距分解组件图;
图152呈现最初在图147中引入的容器盖和最初在图149中引入的瓶盖的顶部等距分解组件图;
图153呈现最初在图147中引入的容器盖和最初在图149中引入的瓶盖的顶部等距分解组件图;
图154呈现最初在图147中引入的容器盖和最初在图149中引入的瓶盖的顶部等距分解组件图;
图155呈现最初在图147中引入的容器盖和最初在图149中引入的瓶盖的剖视正视分解组件图,该截面沿图153的剖面线155—155截取;
图156呈现最初在图147中引入的容器盖和最初在图149中引入的瓶盖的剖视正视分解组件图,该截面沿图153的剖面线155—155截取;
图157呈现最初在图147中引入的容器盖和最初在图149中引入的瓶盖的剖视正视分解组件图,该截面沿图153的剖面线155—155截取;
图158呈现最初在图147中引入的容器盖和最初在图149中引入的瓶盖的剖视正视分解组件图,该截面沿图153的剖面线155—155截取;
图159呈现引入与图136中引入的容器盖一起使用的图138中引入的瓶盖的变型的顶部等距视图,该变型引入指状手柄腔,切口形成其中一个指状手柄腔的底壁内;
图160呈现图159所示瓶盖的底部等距视图,等距视图;
图161呈现最初在图136中引入的容器盖和最初在图159中引入的瓶盖的顶部顶部等距分解组件图;
图162呈现最初在图136中引入的容器盖和最初在图159中引入的瓶盖的顶部顶部等距分解组件图;
图163呈现最初在图136中引入的容器盖和最初在图159中引入的瓶盖的顶部顶部等距分解组件图;
图164呈现最初在图136中引入的容器盖和最初在图159中引入的瓶盖的顶部剖视正视分解组件图,该截面沿图163的剖面线164—164截取;
图165呈现最初在图136中引入的容器盖和最初在图159中引入的瓶盖的顶部剖视正视分解组件图,该截面沿图163的剖面线164—164截取;
图166呈现最初在图136中引入的容器盖和最初在图159中引入的瓶盖的顶部剖视正视分解组件图,该截面沿图163的剖面线164—164截取;
图167呈现最初在图136中引入的容器盖和最初在图159中引入的瓶盖的顶部剖视正视分解组件图,该截面沿图163的剖面线164—164截取;
图168呈现引入与图42中引入的容器盖一起使用的图45中引入的瓶盖的变型的顶部等距视图,该变型引入了突出的指状手柄,其包括啮合凸缘;
图169呈现图168所示瓶盖的底部等距视图,等距视图;
图170呈现最初在图42中引入的容器盖和最初在图168中引入的瓶盖的顶部等距分解等距组件图;
图171呈现引入与最初在图168中引入的瓶盖一起使用的可重封容器瓶盖扭矩加强工具的顶部等距视图;
图172呈现最初在图171中引入的可重封容器瓶盖扭矩加强工具的底部等距视图;
图173呈现最初在图171中引入的可重封容器瓶盖扭矩加强工具的正视局部分解组件截面图,该工具在耦合到瓶盖之前示出,其中,该瓶盖经示出为组装到容器盖上,该截面沿图170的剖面线173-173截取;
图174呈现最初在图171中引入的可重封容器瓶盖扭矩加强工具的正视局部组件截面图,该工具在耦合到瓶盖之前示出,其中,该瓶盖经示出为组装到容器盖上,该截面沿图170的剖面线173-173截取;
图175呈现最初在图171中引入的可重封容器瓶盖扭矩加强工具的等距正视局部分解组件截面图,该工具在耦合到瓶盖之前示出,其中,该瓶盖经示出为组装到容器盖上,该截面沿图170的剖面线173-173截取;
图176呈现最初在图171中引入的可重封容器瓶盖扭矩加强工具的正视局部组件截面图,该工具在耦合到瓶盖之前示出,其中,该瓶盖经示出为组装到容器盖上,该截面沿图170的剖面线173-173截取;
图177呈现与容器盖一起使用的第一示例性配件的顶部等距视图,该配件是瓶盖和吸管组件,该瓶盖包括固定的内部瓶盖衬里和用于将瓶盖组件固定到容器的可旋转外瓶盖部件;
图178呈现最初在图177中引入的瓶盖和吸管组件的底部等距视图;
图179呈现最初在图177中引入的瓶盖和吸管组件的顶部等距视图,该组件固定到容器组件;
图180呈现瓶盖和吸管组件的顶部等距截面图,该图示详述了固定的内部瓶盖衬里和可旋转外瓶盖部件的功能,该示例性瓶盖和吸管组件在固定到容器组件之前示出,该截面沿图177的剖面线180-180截取;
图181呈现图180中所示出的瓶盖和吸管组件的顶部等距截面图,示例性瓶盖和吸管组件经示出为固定在容器组件上,该截面沿图177的剖面线180-180截取;
图182呈现与容器盖一起使用的第二示例性配件的顶部等距视图,该配件包括婴儿奶嘴;
图183呈现与容器盖一起使用的第三示例性配件的顶部等距视图,该配件包括防溢儿童瓶盖;
图184呈现与容器盖一起使用的第四示例性配件的顶部等距视图,该配件包括可重封运动瓶分配机构;
图185呈现与容器盖一起使用的第六示例性配件的顶部等距视图,该配件包括旋转的可重封流体分配喷口,该旋转的可重封流体分配喷口以闭合配置示出;以及
图186呈现最初在图185中引入的旋转的可重封流体分配喷口的顶部等距视图,该旋转的可重封流体分配喷口以打开配置示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描述本质上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不意图限制所描述的实施例或所描述的实施例的应用和用途。如本文所使用的,“示例性”或“说明性”一词意指“用作示例、实例或说明”。本文中描述为“示例性”或“说明性”的任何实施方式不一定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方式优选或有利。下面所描述的所有实施方式都是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制作或使用本发明的实施例而提供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不意图限制由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没有详细描述公知的特征和方法,以免模糊本发明。为了本文的描述,术语“上”、“下”、“左”、“后”、“右”、“前”、“垂直”、“水平”及其同义词应与图1所示的方向一致。此外,无意受到前述技术领域、背景、简要概述或以下详细说明中提出的任何明示或暗示的理论的约束。还应当了解的是,附图示出的以及下面说明书中描述的特定装置和过程均仅为附录权利要求书中界定的本发明概念的示范实施例。因此,与本文公开的实施例有关的特定尺寸和其他物理特性不应视为限制性的,除非权利要求书中另有明确说明。
容器100(例如图1至12中的饮料容器)包括容器圆柱形侧壁202、与容器圆柱形侧壁102构成整体的容器封闭底壁204以及在与容器封闭底壁204相对的端处连接到容器圆柱形侧壁102的可重封容器盖110。在所示实施例中,容器100是通常称为罐的饮料容器,其中,容器封闭底壁204和容器圆柱形侧壁102使用其他已知的方法由单件铝材料形成。铝材料是通常用于饮料罐工业的轻质铝合金。较佳地,可重封容器盖110由相同的轻质铝合金材料制成,并且通过同样已知的方法在侧壁的上端处接合。可重封容器盖110包括瓶盖接收承口130,其从可重封容器盖上表面114向下延伸到容器100中。按照本领域惯例,瓶盖接收承口130形成在可重封容器盖110的外围边缘或唇缘附近,以允许从容器100中饮用。可重封容器瓶盖160装配到瓶盖接收承口130中并以下面更详细描述的方式与其啮合。较佳地,容器100的容器圆柱形侧壁202在上端和下端处都是锥形的,以提供更大的结构完整性,特别是用于加压内容物,例如当用于碳酸饮料时。
可重封容器盖110具有外周边,该外周边使用已知方法连接到饮料容器的容器圆柱形侧壁102的上开口端,以形成包含饮料的外壳。其中包含的饮料不受限制,但包括碳酸饮料或非碳酸饮料,还可包括食品和非食用产品。瓶盖接收承口130整体地形成在可重封容器盖110的可重封容器盖上表面114中,并且包括向下延伸到容器100中的瓶盖接收承口圆柱形侧壁132以及瓶盖接收承口底壁134。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136形成在瓶盖接收承口底壁134中,以便形成瓶盖接收承口底板撕裂面板138(见图13B、13C和13D),当罐被打开时将其推入罐中时。在打开位置,由于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136不形成完整的圆或环,所以瓶盖接收承口底板撕裂面板138保持连接到瓶盖接收承口底壁134;形成撕裂面板铰链139,其中瓶盖接收承口底壁134没有刻痕(见图5)。
如图所示,可重封容器瓶盖160的尺寸适于大致配合在瓶盖接收承口130内,并且包括平坦的环形瓶盖底部密封表面167,其设置在凸轮形瓶盖底面166和瓶盖的可重封容器瓶盖圆柱形侧壁162之间。在图9中,瓶盖接收承口130的瓶盖接收承口底壁134可包括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平环形表面140,其设置在瓶盖接收承口圆柱形侧壁132和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136之间。当组装并处于图13D所示出的“再密封”位置时,可重封容器瓶盖160的平环形瓶盖底部密封表面167与瓶盖接收承口130的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平环形表面140相接触,以有效地再密封容器100。
可重封容器盖110具有浅的、可重封容器盖上表面加固结构118,其用于两个目的。首先,可重封容器盖上表面加固结构118用作加强结构,以为可重封容器盖110提供更大的强度。如果可重封容器盖110由与容器100的容器圆柱形侧壁102和容器封闭底壁204相同的铝合金制成,则这是特别有利的。其次,可重封容器盖上表面加固结构118为习惯于使用首先沿打开方向,然后沿底座方向(打开后在其中定位铰接拉环)操作的拉环的现有技术饮料容器的消费者增加了熟悉的外观。
如图2、图3和图5所示出,瓶盖接收承口130的瓶盖接收承口圆柱形侧壁132具有多个等间隔的承口侧壁凸轮啮合突出部150,其大致设置在同一平面上并且整体形成在侧壁22中。图5示出作为凹陷或凹槽的突出部,因为图5示出了可重封容器盖110的外圆柱形侧壁132,而其他图则示出了可重封容器盖110的内部瓶盖接收承口圆柱形侧壁132。承口侧壁凸轮啮合突出部150以下面描述的方式与可重封容器瓶盖160配合,以打开和再密封容器100。
参考图5-7,可重封容器瓶盖160具有径向延伸的瓶盖裙170,其用作防干扰指示器。如图1所示,在打开容器100之前,径向延伸的瓶盖裙170与可重封容器盖110的可重封容器盖平面上表面外部段119齐平。裙与可重封容器瓶盖160整体形成,该可重封容器瓶盖较佳地由塑料材料制成。径向延伸的瓶盖裙170包括一系列径向延伸的瓶盖裙易碎划线172,其径向向外延伸,可操作以在罐的打开操作期间破裂。当可重封容器瓶盖160被扭转或旋转并且由此向下前进到瓶盖接收承口130中时,裙170被向下驱动,从而实现划线172的断裂。因此,通过径向延伸的瓶盖裙170的划线172,较佳地,通过径向延伸的瓶盖裙170的由向上成一角度延伸,由此径向向外和径向向上延伸的划线172形成的部分,可以看出饮料容器的打开。
较佳地,可重封容器瓶盖160由模制塑料材料制成,其尺寸适于大致配合在瓶盖接收承口130内,并且包括形成在可重封容器瓶盖圆柱形侧壁162的下端或内端处的凸轮形瓶盖底面166。凸轮形瓶盖底面166可包括整体形成的尖锐或尖头偏置突出切口168,其设置成当可重封容器瓶盖160组装在瓶盖接收承口130中时偏置可重封容器瓶盖160的中心轴并且向下延伸到瓶盖接收承口130中。当组装时,偏置突出切口168设置在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136的正上方,使得当可重封容器瓶盖160在容器100打开期间向下移动时,偏置突出切口168在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136的开始处邻近撕裂面板铰链139刺穿罐,然后沿着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136逐渐地将断裂传播到其在撕裂面板铰链139的相对端上的末端。
凸轮形瓶盖底面166还可包括中心突出切口169,其设置在可重封容器瓶盖160的中心轴上,并且当可重封容器瓶盖160组装在瓶盖接收承口130中时,该中心突出切口向下延伸到瓶盖接收承口130中。当组装时,突出部169设置在瓶盖接收承口底板中心“X”形划线142正上方,使得当可重封容器瓶盖160在容器打开期间向下移动时,突出部在瓶盖接收承口底板中心“X”形划线142处刺穿罐,从而释放内部压力并通过偏置突出切口168帮助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136的断裂。
通过在瓶盖接收承口130和可重封容器盖160之间形成凸轮结构,可以实现容器100的打开操作。具体地,凸轮凹槽表面180形成在可重封容器盖160的可重封容器瓶盖圆柱形侧壁162中。承口侧壁凸轮啮合突出部150装配到凸轮凹槽表面180中并与其啮合,使得当可重封容器盖160被消费者手动扭转时,可重封容器盖160的旋转运动被转换成可重封容器盖160的线性运动,因此相对于瓶盖接收承口130沿向下方向驱动瓶盖。当可重封容器盖160向下移动时,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136被偏置突出切口168断裂,然后沿着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136逐渐地将破裂传播到其末端。在一个替代实施例中,可选的瓶盖接收承口底板中心“X”形划线可在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136被偏置突出切口168断裂之前立即被中心突出切口169断裂,从而释放内部压力并通过偏置突出切口168帮助瓶盖接收承口座底板圆形划线136的断裂。
如图8所示出,可重封容器盖160包括可重封容器瓶盖抓握元件174,供消费者在准备打开饮料容器时抓住,并且如下所述,用于在打开之后再密封饮料容器。根据凸轮表面的轮廓及其方向,瓶盖可以沿一个方向旋转,较佳地顺时针旋转以打开,然后沿相反方向逆时针旋转,以在饮料消耗期间拆卸瓶盖,然后,如果内容物未被完全消耗,则再次返回到打开方向以再密封饮料容器。三个承口侧壁凸轮啮合突出部150的布置的对称性在图9中示出,其中三个承口侧壁凸轮啮合突出部150以大致相等的120度的角度间隔定位。每个突出部啮合相应的凸轮凹槽表面180,更确切地说,第一凸轮凹槽表面181、第二凸轮凹槽表面182和第三凸轮凹槽表面183。如所示实施例中所示出,可重封容器瓶盖160的可重封容器瓶盖圆柱形侧壁162将通过形成凹槽而成型,以形成三个凸轮凹槽表面181、182、183。凸轮表面或特征181、182、183以这样的方式成型和倾斜,使得可重封容器瓶盖160在不超过四分之一到二分之一转的情况下前进到打开位置,并且以弧度为单位测量,不超过1到2个弧度。尽管三个在成本和有效性之间发挥了平衡作用,但突出部和凸轮元件的数量仍可以变化。
瓶盖的可重封容器盖圆柱形侧壁162包括三个等间隔的凸轮凹槽表面181、182和183,如图10和图11中最佳示出的。凸轮凹槽表面181和182以及横跨整个页面延伸的可重封容器瓶盖抓握元件174在图10中最佳地示出。可重封容器瓶盖160的可重封容器瓶盖底面164包括中心突出切口169,其用作刺穿元件,其刺穿瓶盖接收承口底板中心“X”形划线142,并且其还包括也可作为刺穿元件的偏置突出切口168。突出部168经设计和成形为撞击在瓶盖接收承口130的瓶盖接收承口底壁134内部并且与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136并置。当可重封容器瓶盖160从图10所示出的未打开位置旋转时,凸轮结构将旋转运动转变为平移运动,从而使瓶盖向内移动。当可重封容器瓶盖160向内移动时,偏置突出切口168旋转,直到其较佳地到达图11所示出的位置,其中,瓶盖接收承口底壁134的一部分脱离并被向内推,以形成瓶盖接收承口底板撕裂面板138,其借助于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136而保持铰接到瓶盖接收承口底壁134上,而没有延伸为完整的环。偏置突出切口168在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136的开始处开始并且仅行进90度(90°)。因此,偏置突出切口168将仅行进一部分长度。将瓶盖接收承口座底板撕裂面板138推开的是凸轮形瓶盖底面166的主体经过瓶盖接收承口底壁134的瓶盖接收承口130的平面。注意,凸轮形瓶盖底面166从平环形瓶盖底部密封表面167突出。
13A至13D示出在打开和再密封位置之间移动的瓶盖的横截面图。在图13A中,在打开饮料容器之前,可重封容器瓶盖160以横截面示出。因此,瓶盖接收承口130的瓶盖接收承口底壁134、瓶盖接收承口130的瓶盖接收承口圆柱形侧壁132以及可重封容器盖上表面114形成可重封容器盖110。可重封容器瓶盖160在图13A中示出为处于储存位置,即罐的预打开,其中,瓶盖接收承口底壁134未被刺穿,并且容器100的内容物可能长时间保持气密。可重封容器瓶盖抓握元件174经示出为处于未打开的第一位置。在该位置,可重封容器瓶盖160的平环形瓶盖底部密封表面167在承口瓶盖接收承口底壁134上方隔开,但是偏置突出切口168接近或轻微接触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136。同样,如果在可重封容器瓶盖160的下端的中心采用第二中心突出切口169,则如果不轻微接触,它也靠近划线44设置。
可重封容器瓶盖160顺时针旋转约90度(90°),如图13B所示出。凸轮凹槽表面180和承口侧壁凸轮啮合突出部150之间的啮合使可重封容器瓶盖160向下平移足够的距离,以使得当突出部沿着划线的内侧移动时,偏置突出切口168使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136断裂。断裂形成瓶盖接收承口底板撕裂面板138,其通过绕撕裂面板铰链139向下旋转而被偏置突出切口168推入容器100的内部,其中,撕裂面板铰链139形成为跨越在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136的相对两端之间。划线136的相对端经定位成定位和限定用于瓶盖接收承口底板撕裂面板138的撕裂面板铰链139的枢轴线。
在形成瓶盖接收承口底板撕裂面板138并且可重封容器瓶盖160相对于承口设置在其最内侧位置之后,消费者将逆时针旋转可重封容器瓶盖160,较佳地,通过转动可重封容器瓶盖抓握元件174。可重封容器瓶盖160在图13C中经示出为与容器100分离,并且可以由消费者装袋,或放置在易于接近的位置,以防消费者选择不消耗容器100的全部内容物。作为饮料容器已被打开的证据,径向延伸的瓶盖裙170可由于易碎划线被破坏而向上倾斜,使得裙的各个部分现在向上偏置。同样,当逆时针旋转时,凸轮凹槽表面180和承口侧壁凸轮啮合突出部150终将分离,从而使可重封容器瓶盖160脱离容器100。
在消费者希望再密封容器100的情况下,图13D所示出,通过使凸轮凹槽表面180与承口侧壁凸轮啮合突出部150啮合,消费者将可重封容器瓶盖160与瓶盖接收承口130相接触。一旦发生这种情况,顺时针旋转将使可重封容器瓶盖160向下平移,直到在承口瓶盖接收承口底壁134的瓶盖接收承口座板平环形表面140与可重封容器瓶盖160的平环形瓶盖底部密封表面167之间形成密封的底座布置,从而使容器100的内容物新鲜且安全,不受外来污染物的影响。当内容物为碳酸饮料时,密封将保持碳酸化。
可重封容器瓶盖160可以反复拆卸以饮用饮料容器的内容物,直到所有内容物被消耗。可以容纳在容器100中的饮料或其他内容物的类型没有限制,但是最常见的“罐装”饮料包括苏打水、啤酒、果汁等。内容物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容器的内容物可以是食品、非消耗性液体、凝胶、粉末等。
本文公开的凸轮装置可用于为容器100提供其他功能的瓶盖。例如,可重封容器瓶盖160的变型可以是包括延伸通过可重封容器瓶盖160的通道,其中饮用器具(例如儿童的吸管杯)在上部外端形成,这能让儿童从容器100中饮用而不会溢出。或者,可重封容器瓶盖160可以形成有婴儿奶嘴,用于喂养配方奶粉、果汁、水或适合于婴儿的其他饮料。当使用诸如吸管杯和婴儿奶瓶奶嘴之类的饮用器具时,仍须使用可重封容器瓶盖160来打开容器,然后可以使用第二“瓶盖”来消耗内容物。在任何情况下,开口瓶盖和饮用器具会与容器100分开出售,只要容器100包括承口侧壁凸轮啮合突出部150形成在瓶盖接收承口130的瓶盖接收承口圆柱形侧壁132中。
尽管可以使用多种塑料材料来形成可重封容器瓶盖160,但也可以使用其他材料,包括陶瓷和金属。然而,对于诸如这些的较硬材料,可能需要将垫圈分别定位在承口130和瓶盖160之间的相对的环形表面140、167上,以确保最佳的密封效果。
虽然本文描述的实施例将承口130和瓶盖160放置在容器100的顶部,但是可以在容器100的容器封闭底壁104中具有相同的开口和再密封结构。同样,虽然本文已经描述了圆柱形容器100,但是也可以使用其他形状的容器,例如椭圆形、矩形、六边形、八边形等。
位于瓶盖接收承口130的底部中的易碎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136的优选形状是圆形的,其具有封闭端和开口端。内部划线(较浅线)止于朝向承口的圆柱形侧壁摆动的曲线,以防止撕裂面板在容器中有所损失。外侧划线(较深线)以与内侧划线隔开的圆形形式终止。如上所述,撕裂面板的铰接部分一旦断裂就会保持面板与盖的接触。
经描述为刺穿元件的偏置突出切口168旨在为单个接触点,其在可重封容器瓶盖160旋转的同时沿着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136的内侧更深且径向地移动。偏置突出切口168还可包括附加区域,以进一步将瓶盖接收承口底板撕裂面板138更深地驱动到容器中。单个点将施加更大的力来破坏限定瓶盖接收承口底板撕裂面板138的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136,但是以次要方式起作用的附加区域可有助于打开过程。
在瓶盖接收承口130中使用的承口侧壁凸轮啮合突出部150允许使用非常浅的承口130(与螺纹设计相比)并且仍然提供可重封容器瓶盖160的正向打开、关闭和密封。承口侧壁凸轮啮合突出部150的设计还为打开、关闭和可拆卸的瓶盖位置提供了正向止动。如图10和图11所示出,每个凸轮凹槽表面181、182、183包括倾斜的凸轮凹槽表面段184、凸轮凹槽表面下棘爪186和凸轮凹槽表面上棘爪188。一旦组装好,三个承口侧壁凸轮啮合突出部150分别定位成使得当可重封容器瓶盖160位于再密封位置时,棘爪防止可重封容器瓶盖160在运输或存储期间与瓶盖接收承口130断开连接,并防止从密封位置退回。这可以参考图11来说明,其中承口侧壁凸轮啮合突出部150经示出为虚线圆圈。当可重封容器瓶盖160处于未打开位置时,每个承口侧壁凸轮啮合突出部150(经示出为虚线圆圈)将靠近凸轮凹槽表面下棘爪186定位。凸轮凹槽表面下棘爪186防止可重封容器瓶盖160转动到承口侧壁凸轮啮合突出部150从第一凸轮凹槽表面181脱离的位置,例如,如果振动等引起突出部150从倾斜的凸轮凹槽表面段184中出来。同样,当可重封容器瓶盖160有意地顺时针旋转时,为了打开或再密封饮料容器,突出部越过凸轮凹槽表面上棘爪188,以通过凸轮凹槽表面上棘爪188和承口侧壁凸轮啮合突出部150之间的过盈配合而被锁定。因此,凸轮凹槽表面上棘爪188防止可重封容器瓶盖160无意中从密封位置退出来。因此,可重封容器瓶盖160通过棘爪186、188保持在两个位置中。第一位置可以称为运输保持位置,第二位置可以称为闭合位置。沿着可重封容器瓶盖160的旋转轴测量的两个棘爪之间的距离等于可重封容器瓶盖上的再密封表面与瓶盖接收承口底壁134的相关表面之间的距离。由于稳定的径向延伸的瓶盖裙170与可重封容器瓶盖160的平坦上边缘之间的干涉以及穿刺元件或偏置突出切口168和承口瓶盖接收承口底板撕裂面板138之间的干涉,运输保持棘爪或凸轮凹槽表面下棘爪186限制可重封容器瓶盖160的旋转运动。
当沿着打开方向(例如,顺时针方向)转动可重封容器瓶盖160时,承口的圆柱形侧壁上的承口侧壁凸轮啮合突出部150跟随凸轮凹槽表面180的倾斜的凸轮凹槽表面段184,其形成渐变斜坡,从而将可重封容器瓶盖160的旋转运动为线性或平移运动,这会将可重封容器瓶盖160驱动到容器100的内部。这使得偏置突出切口168抵靠瓶盖接收承口底板撕裂面板138啮合并且提供使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136断裂所需的力。将可重封容器瓶盖160沿打开方向进一步转动会逐渐地将瓶盖接收承口底板撕裂面板138138推开并进入容器100的内部,直到承口侧壁凸轮啮合突出部150到达的凸轮凹槽表面上棘爪188闭合位置。恰好在闭合位置之前凸轮凹槽表面180的倾斜的凸轮凹槽表面段184上的略高点提供了保持可重封容器瓶盖160不退出所需的阻力。
当与打开方向相反转动可重封容器瓶盖160时,承口侧壁凸轮啮合突出部150沿着相同的路径到达其起始位置,但是在打开之后,该承口侧壁凸轮啮合突出部150会越过运输保持或凸轮凹槽表面下棘爪,这是因为稳定的径向延伸的瓶盖裙170和瓶盖收承口底板撕裂面板138现在不在运输保持或凸轮凹槽表面下棘爪186之间提供干涉或在凸轮凹槽表面180之间提供空隙,从而允许可重封容器瓶盖160从容器中释放。
在本文描述和说明的实施例中,示例性凸轮凹槽表面180经示出为具有倾斜段的凹槽,该凹槽终止于下棘爪186和上棘爪188(分别)中的相对的下端和上端处,由此整个凸轮凹槽表面或元件181、182、183形成在可重封容器瓶盖160的可重封容器瓶盖圆柱形侧壁162中。同样可以将凸轮凹槽表面或元件181、182、183形成为表面上的突出部或凸台,与其整体形成,或者形成为连接到可重封容器瓶盖160上的单独零件。此外,当作为凸轮从动件的承口侧壁凸轮啮合突出部150从瓶盖接收承口130的瓶盖接收承口圆柱形侧壁132上突出时,瓶盖接收承口130可以形成有凸轮表面181、182、183,且凸轮从动件或凸轮啮合突出部150可以形成在可重封容器瓶盖160上。可以选择凸轮表面181、182、183的确切尺寸和形状以对应于容器100的特定需要。总体目标是选择导致可操作扭矩的结构,该扭矩可由消费者施加而不需要付出过多的努力。
上述结构可以使用独特的制造工艺制造,该工艺将一些已知的加工步骤与新新型改进的或规避的步骤相结合。在一个特别优选的制造容器100的方法中,如图14的流程图所示,预制的可重封容器盖110由压壳机提供。接下来,使用冲床机在可重封容器盖110中形成瓶盖接收承口130。接下来,在冲床机中,在瓶盖接收承口130的底部形成划线,或同时或在形成瓶盖接收承口130之后依次形成划线。可重封容器瓶盖160通过注射成型或其他合适的方法形成,并且可重封容器瓶盖160被供应到装配线,在那里它们被插入到承口中。然后,通过绕插座间隔三个模具压制成形突出部,将可重封容器瓶盖160固定到承口上,所有这些都以共同的平面为中心。模具被向内压靠在瓶盖接收承口130的圆柱形侧壁上,并且可重封容器瓶盖160用作抵抗模具的内部压力的心轴,从而形成承口侧壁凸轮啮合突出部150以突出到凸轮凹槽表面180的凹槽中。然后将可重封容器盖110或端包装并送至灌装机,然后灌装机可以使用传统的处理步骤将盖固定到各种罐或其他饮料容器中的任何一个上。
与现有制造技术相比,上述方法实现了若干成本和环境优势。首先,盖不必加工成通常用于将拉环固定到罐盖上的铆钉。不需要拉环,就不需要铆钉。铆钉需要盖由更坚固、更厚的材料制成,通常由不同的铝合金构成,而不是由构成侧壁和底部的材料构成。另外,传统工艺需要形成拉环,该拉环可能由不同的第三种铝合金制成。使用三种不同的铝材料存在回收问题,而在本发明中,可以使用单一材料来形成罐体和罐盖。
参考图15,公开了制造过程的进一步变化。在第一步骤中,从压壳机提供预制的可重封容器盖110,其中已经形成有瓶盖接收承口130。在下一步骤中,可重封容器盖110和瓶盖接收承口130定向地对齐以用于冲床机。接下来,在冲床机中,在瓶盖接收承口130的底部形成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136。模制的可重封容器瓶盖160设置到装配线上,并插入模制的可重封容器瓶盖160中。通过以上述方式形成承口侧壁凸轮啮合突出部150,将模制的可重封容器瓶盖160固定到瓶盖接收承口130上,其中可重封容器瓶盖160在形成突出部期间用作心轴。接下来,具有固定的可重封容器瓶盖160的可重封容器瓶盖110被包装并运送到灌装机或其它容器,用于进行传统的填充、密封并运输给客户。如在先前描述的制造过程中,不需要在可重封容器盖110中形成铆钉,并且不需要将拉环附接到铆钉上。避免这些步骤可以节省资金并使最终产品更易于回收。
容器200的替代实施例在图18至35中示出,并且包括具有容器圆柱形侧壁202和相对的轴端的主体。容器100和容器200包括多个类似的特征。除了前面带有数字“2”外,容器100和容器200的类似特征的编号相同。与前一实施例(容器100)类似的容器200经说明为具有当今用于各种饮料的普通铝罐的尺寸和形状,包括软饮料、果汁饮料、啤酒等。主体本身与现有技术的不同之处在于容器100的顶端或盖处的特征,其中本发明的特征能打开和再密封容器200。
容器封闭底壁204(见图20)在其中一个轴端处以制造铝罐的已知方式与容器侧壁202整体形成。然而,主体(202、204)可以由其他材料制成并且具有其他形状,这取决于样式、功能或两者的组合。可重封容器盖210在以普通的已知的将可重封容器盖或顶部110附接到容器200的方式来用饮料填充主体(202、204)之后,在由容器圆柱形侧壁202限定的开口端处附接到主体的开放轴端上。组装后,可重封容器盖210、容器封闭底壁204和容器圆柱形侧壁202限定封闭的内部空间。
瓶盖接收承口230形成在可重封容器盖210中,并包括圆柱形侧壁110和瓶盖接收承口底壁234。瓶盖接收承口230偏心地定位,使得其接近可重封容器盖210的外围边缘,以便于在打开后饮用和倾倒。瓶盖接收承口230还包括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236,其从瓶盖接收承口底壁234的外围边缘略微插入,并形成瓶盖接收承口底板的大致封闭环撕裂面板238。瓶盖接收承口底板中心划线242设置在底壁瓶盖接收承口底壁234的中心处,并且较佳地包括形成“X”的两条交叉划线,其中两条线的交点位于瓶盖接收承口底壁234的中心处。瓶盖接收承口底壁234还包括承口底板斜坡290、291、292,其绕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236内的瓶盖接收承口底壁234的周边等距隔开。可以使用不同数量的斜坡,但最好是三个。承口底板斜坡290、291、292整体地形成在瓶盖接收承口底壁234中。
瓶盖接收承口230还包括形成在侧壁110中的等距隔开的承口侧壁凸轮啮合突出部252、254、256。从诸如图22和图34所示的内部视图看来,诸如突出部124和128的突出部经示出为凹陷,因为突出部由侧壁材料形成。可重封容器盖210还包括可重封容器盖上表面加固结构218,如前一实施例中那样,其可包括指导消费者如何使用容器200的打开和再密封特征的指示文本。
可重封容器盖260装配到瓶盖接收承口230中,并包括可重封容器瓶盖圆柱形侧壁262和底壁136。一系列凸轮凹槽表面281、282、283设置在等距间隔的位置处的可重封容器瓶盖260的可重封容器瓶盖圆柱形侧壁262中,并设计成当可重封容器盖260组装在瓶盖接收承口230内时分别
接收凸轮啮合突出部252、254、256。在这方面,容器200的实施例类似于容器100的实施例所述。当组装并且在打开容器之前,可重封容器瓶盖260安置在瓶盖接收承口230中,如图30至32所示出。
可重封容器瓶盖260还包括位于可重封容器瓶盖60的上端处的可重封容器瓶盖手柄或抓握元件274,使得消费者可以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瓶盖。如在前面的实施例中那样,可重封容器瓶盖260的上周边设有径向延伸的瓶盖裙270,该瓶盖裙提供防干扰特征,由此如果瓶盖已经转动以使可重封容器瓶盖260进一步下降到瓶盖接收承口230中,则裙将向上延伸。径向延伸的瓶盖裙270和可重封容器瓶盖260的所有其他特征整体地形成为优选由塑料材料制成的单件结构。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使用其他材料,包括陶瓷和金属材料。
尖锐的中心切割突出部269形成在可重封容器瓶盖260的底面中心中,使得当可重封容器瓶盖260装配在瓶盖接收承口230中时,在打开饮料罐100之前,该尖锐的中心切口突出部269紧邻或并置在瓶盖接收承口230的底面的中心处,于形成瓶盖接收承口底板中心划线242的两条线之间的交叉点处定位。当可重封容器瓶盖260在饮料罐200的打开操作期间线性地向下移动并进一步进入瓶盖接收承口230时,尖锐的中心切割突出部269刺穿瓶盖接收承口230的瓶盖接收承口底壁234。
沿着可重封容器瓶盖260的底面的外部区域形成偏置突出切口268,使得可重封容器瓶盖260装配在瓶盖接收承口230中时,在打开饮料罐100之前,偏置突出切口268的点定位成与形成在瓶盖接收承口230的底面中的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236对齐,如图30中最佳地示出。当可重封容器瓶盖260在饮料罐200的打开操作期间向下线性地向下移动并且进一步进入瓶盖接收承口230中时,尖锐的偏置突出切口268使形成在瓶盖接收承口230的瓶盖接收承口底壁234中的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236断裂。
为理解容器200的实施例如何操作,参考图25,该图是饮料容器在打开之前的顶视图。可选地,可重封容器盖上表面加固结构218被压印、印刷或以其他方式标记有关如何使用可重封容器盖260的说明。首先,指示消费者通过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或旋转可重封容器瓶盖260来打开饮料容器。选择斜坡上的坡度和螺旋槽上的坡度,以确能够以用于打开传统饮料容器(例如汽水罐)的相同或相似的力量打开保容器200。这可以通过瓶盖的转动运动来实现,该转动运动较佳地在45到90度(45-90°)的范围内。
在将可重封容器瓶盖260旋转或转动到允许的最大程度之后,可重封容器瓶盖260将瓶盖接收承口底板环撕裂面板238推入罐中,但撕裂面板238通过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236的端之间的一部分盖与可重封容器盖210保持连接。为饮用容器200的内容物,消费者沿相反方向转动、扭转或旋转可重封容器瓶盖260,直到返回打开旋转开始的起始点,从而将凸轮啮合突出部252、254、256放置在凸轮凹槽表面281、282、283的开口区域中。
此时,可重封容器瓶盖260被消费者向上拉,以与容器200分离,然后由于瓶盖接收承口底板的大致封闭环撕裂面板238被推入容器100中,消费者可以从形成在可重封容器盖210中的开口自由饮用。当消费者饮用完,并且如果容器200不是空的,则消费者可以通过将可重封容器瓶盖260推回到瓶盖接收承口230中,然后沿与打开方向相同的方向转动、扭转或旋转可重封容器瓶盖来再密封或关闭饮料容器,直到可重封容器瓶盖260完全安置在瓶盖接收承口230中,从而密封容器200中的开口。在再密封的状态下,容器200的内容物可以保持新鲜、碳酸化(在碳酸饮料的情况下)和防溢出(当饮料容器200是流动时,例如如果保存在背包、婴儿车、汽车饮料架等中)。
如本文描述的其他实施例中,本发明包括具有或不具有内容物的组装容器200,其具有独特的再密封机构。本发明还包括容器子组件,其包括能够与容器主体202、204进一步组装的可重封容器盖210和可重封容器瓶盖260,例如通常用作供分配各种饮料使用的铝罐的饮料容器。本发明还包括可重封容器瓶盖260,其能够与可重封容器瓶盖210一起使用,或者与包括可重封容器盖210的容器200一起使用,使得可以在没有可重封容器瓶盖260的情况下购买饮料容器,并且可以单独购买可重封容器瓶盖260,其与形成有上述瓶盖接收承口230的容器200一起使用。这样,可重封容器瓶盖260就可以重复使用。与容器200分开地购买可重封容器瓶盖260将具有“环保”效果,因为可重封容器瓶盖260可以反复洗涤和重复使用,从而减少浪费。
本发明的另一个特征是提供一种可重封容器瓶盖360,如图36和图37所示。可重封容器瓶盖260和可重封容器瓶盖360包括多个类似的特征。除了前面带有数字“3”外,可重封容器瓶盖260和可重封容器瓶盖360的类似特征的编号相同。可重封容器瓶盖360包括上述特征,其包括瓶盖底面斜坡394、395和396以及凸轮凹槽表面381、382和383。与其他实施例一样,可重封容器瓶盖360具有瓶盖接收承口底壁334,斜坡从该底壁突出。瓶盖密封环365设置在瓶盖接收承口底壁334的靠近其周边的表面上。瓶盖密封环365由弹性材料制成,该弹性材料不同于构成可重封容器瓶盖360的材料,该可重封容器瓶盖较佳地由硬塑料材料制成。形成瓶盖密封环365的材料可以通过端口注入模具中,并且在可重封容器瓶盖360被注塑成型的同时形成在可重封容器瓶盖360上。或者,瓶盖密封环365可以是单独的预成型物品,其可在将可重封容器瓶盖360从其模具中取出之后粘接到位。
中心尖锐突出部241形成在可重封容器评盖360的底面的中心中,其中,中心尖锐突出部241在上述设计、位置和功能方面类似于尖锐的中心切割突出部269。
沿着可重封容器瓶盖360的底面的外部区域形成偏置突出切口368,其中,偏置突出切口368在上述设计、位置和功能方面类似于偏置突出切口368。
可以使用任何热塑性弹性体(TPE)来制造瓶盖密封环365,并且选择精确的热塑性弹性体是设计选择的问题,因为仅要求材料易于模塑,易于粘附到构成瓶盖的材料上并在某种程度上可在压力下变形(使用中)。如果密封环是预制的并且粘接到瓶盖的端面或底壁上,则可以使用其他材料。但是,最好将环模制到位。至于TPE,它们有时称为热塑性橡胶,并且是由热塑性和弹性体性质组成的一类共聚物或聚合物的混合物。它们特别适用于注射成型,这是在可重封容器瓶盖360的表面上形成瓶盖密封环365的优选方式。
应注意,在图38中,存在两个斜坡390、391,其经说明为与可在其他实施例中找到的三个斜坡相对。基本上可以使用任何数量的斜坡,但是由于两个或三个可以产生打开力而不需要太大的扭矩,因此最好选两个或三个斜坡,并且其比三个以上斜坡更容易制造。如图38所示,在图38的实施例中使用的瓶盖在下端面上具有两个斜坡,这两个斜坡的形状和位置与图38中所示出的承口底板斜坡390和391兼容。
可重封容器瓶盖360以与前述实施例的瓶盖相同的方式操作,其中消费者沿一个方向转动瓶盖以打开容器,然后沿相反方向转动可重封容器瓶盖360以拆卸可重封容器瓶盖360,然后将可重封容器瓶盖360重新插入到瓶盖接收承口230中并沿第一容器打开方向转动,直到可重封容器瓶盖360完全安置在瓶盖接收承口230中。可重封容器瓶盖260在图35中经示出为处于该完全就位的位置,用于再密封容器200,其中可重封容器瓶盖260的底面264压靠瓶盖接收承口230的瓶盖接收承口底壁234,以在瓶盖接收承口230和瓶盖之间形成密封啮合。利用包括密封环367的可重封容器瓶盖360的实施例,在该位置,瓶盖密封环365压靠瓶盖接收承口230的瓶盖接收插承口底壁234,以增强瓶盖接收承口230和可重封容器瓶盖360之间的密封关系。硬表面(即构成瓶盖接收承口230的金属材料)与相对较软的材料(即构成瓶盖密封环365的弹性材料)之间的接触将确保更好地密封容器200的内容物。当涉及苏打水,啤酒等碳酸饮料时,这尤其有用。
在前述实施例中,瓶盖设有可重封容器瓶盖手柄或抓握元件174,例如,如图10、图11和图13a所示。[00470]在图39和图40中示出了可重封容器瓶盖抓握元件374的替代实施例,其中可重封容器瓶盖抓握元件474包括两个平行的可重封容器瓶盖抓握元件第一横梁476和478,间隔开足以适应力增强的量或抓握加强器具479,例如由刚性且足够强的材料制成的硬币或其它物体,以将扭矩从消费者的手传递到可重封容器瓶盖460。应理解,硬币或其他物体的直径越大,可传递到可重封容器瓶盖460的力就越大。容器300可以作为组件出售,该组件包括可重封容器瓶盖460和器具(硬币)479(假设它不是硬币)、包括可重封容器盖410、可重封容器瓶盖460和抓握加强器具479的子组件(没有容器主体和密封内容物),或可重封容器瓶盖460可以单独出售。为了便于存储和运输,并且为了节省成本,优选的是不将抓握加强器具479与容器400或可重封容器瓶盖460和/或盖/瓶盖组件一起销售或包装。
现参考图41,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包括以加强划线的打开或断裂能力的方式制作限定一个或多个撕裂面板的划线。如图41所示,可重封容器盖410包括瓶盖接收套承口底壁434,其包括瓶盖接收承口底壁434。瓶盖接收承口底壁434包括三个承口底板斜坡490、491和492以及由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436限定的瓶盖接收承口底板撕裂面板438。如前述实施例之一所述的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436呈环形,未完全设置,使得铰链限定在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436的相对端之间。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436在形成步骤期间形成,其形成可重封容器盖410,在饮料罐的情况下,其由0.008英寸厚的材料制成。划线436通常为0.004英寸深,因此对于铝饮料罐而言,划线436下方的盖410的厚度通常约0.004英寸厚。在冲压盖410期间材料会变薄,并且实质上,构成盖410的材料会变形并流动以在划线436下方产生变薄区域。
在冲压步骤期间使用相同的材料流动或变形原理,在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436的一端处形成划线变薄的断裂引发区域437,其中与斜坡490、491、492相结合的斜坡394、395、396中的一个会撞击划线436。在打开过程开始时,斜坡394、395、396与斜坡490、491、492一起推动扩张形划线变薄的断裂引发区域437,其在铝罐的情况下已基本使容器100、200的侧壁102、202的厚度变薄。换句话说,穿刺区域的整个区域相对于盖410的周围表面变薄,以使得更容易刺穿或破坏划线436。一旦划线436在穿刺区域437处断开,断裂将更容易且可预测地绕划线436传播,以便于打开容器100、200。尽管划线变薄的断裂引发区域437更薄,因此可能更容易意外打开,但它不比饮料容器的侧壁薄,因此能够承受内部压力。当安装在承口430中时,它还通过瓶盖460防止意外的外部断裂。
本文描述的每个实施例都将撕裂面板(例如瓶盖接收承口底板撕裂面板138)当做承口底壁的由圆形或环形划线限定的那部分。该撕裂面板也可以被描述为“易碎区域”,因为当瓶盖160、260、360、460下降到承口130、230、330、430中时,它从底壁138、238、338、438的其余部分脱离。然而,撕裂面板138、238、338、438或易碎区域的形状无需大致为圆形或环形,实际上,图38中示出了第二所示实施例。
虽然可重封容器盖310的所有其他方面与先前实施例中的相同,包括具有瓶盖接收承口底壁334的瓶盖接收承口330,但底壁334设有瓶盖接收承口底板“S”形划线344,当通过操作瓶盖的向下运动和承口底板斜坡390和391的啮合而断裂时,断裂形成两个单独的撕裂面板338,其在打开操作期间被向内推动,其中两个撕裂面板338通过瓶盖接收承口底壁334的相对侧上的铰链区域339连接到罐。在打开过程期间,瓶盖的底壁中间的尖锐突出部将在划线断裂变薄的引发区域346处刺穿划线344的中心。大约在同一时间,瓶盖接收承口330的斜坡390、391、392、393和可重封容器瓶盖360的斜坡394、395、396协作以将成为铰链339的位置相对的位置处的撕裂面板338推到基本上是瓶盖接收承口底板“S”形划线344的“环”部分中。同时,形成两个撕裂面板338并将其推入容器100、200的内部。
在打开和关闭操作期间,可重封容器瓶盖手柄或抓握元件274、474沿一个方向优选地转动90度(90°),然后从承口中取出可重封容器瓶盖260、360、460,手柄274、474沿相反方向转动90度(90°)到达起点。为了从盖上完全拆卸可重封容器瓶盖260、360、460,再将手柄转动约十度(10°),直到凹槽和突出部分离并且可重封容器瓶盖260、360、460可自由地从容器中向上提起。可以采用凸起斜坡390、392和凹陷斜坡391、393以及不同数量的斜坡的不同组合来实现期望的效果。在运输和打开/再密封位置之间操作(在铝制饮料罐的情况下,约0.055英寸)可重封容器瓶盖260、360、460时,可重封容器瓶盖260、360、460和瓶盖接收承口230、330、430的瓶盖接收承口底壁234、334之间的空间等于可重封容器瓶盖260、360、460的线性行程的长度。通过使用压印在撕裂面板238、338、438上的斜坡,该距离可以加倍,迫使撕裂面板238、338、438在其铰链239、339、439上进一步远离开口折叠。
在使用斜坡的所有情况下,最好将斜坡的峰值高度设置在铰链附近或靠近铰链处设置,以有助于在瓶盖的凸轮体挤过开口时将撕裂面板238、338、438推开。斜坡有助于沿着其长度传播断裂的划线。在瓶盖的底部上有相应的斜坡或其他结构,其将与撕裂面板238、338、438或面板上的斜坡相接。所有斜坡都是凸起的(从底部承口表面上升),但是其同样可以是在底部承口表面下方开始并从凸起斜面390、392向上延伸的凹陷斜坡391、393。如果瓶盖上的相应斜坡在盖210、310、410上的凹陷斜坡内开始,则在操作期间,瓶盖260、360、460的有效线性行程可以加倍、三倍并且可能是四倍。
图42至图78中所示的可重封容器盖510是本文先前描述的可重封容器盖概念的另一示例性变型。可重封容器盖510(在图42至图44中详述)和可重封容器瓶盖560(在图45至图47中详述)包括与可重封容器盖110和可重封容器盖210的特征类似的一部分特征以及可重封容器瓶盖160和可重封容器瓶盖260的特征。除了前面带有数字“5”外,可重封容器盖510和可重封容器瓶盖110及可重封容器瓶盖210的类似特征的编号相同。除了前面带有数字“5”外,可重封容器瓶盖560和可重封容器瓶盖160及可重封容器瓶盖260的类似特征的编号相同。
可重封容器盖510较佳地使用任何合适的金属成形工艺或金属成形工艺的组合由单片金属形成。可重封容器盖510形成为具有大致垂直的侧壁522、532和大致水平设置的瓶盖接收承口底壁534。大致垂直的侧壁522、532经配置为具有在上外围边缘和下外围边缘之间延伸的圆柱形状。
在先前的变型中,形成瓶盖接收承口130,其从可重封容器盖平面底座119的一部分向下延伸。更确切地说,瓶盖接收承口130由瓶盖接收承口圆柱形侧壁132与瓶盖接收承口底壁134组合限定。较佳地,瓶盖接收承口130相对于可重封容器盖110的外围边缘偏心定位。
在示例性变型中,瓶盖接收承口由瓶盖接收承口圆柱形侧壁532与瓶盖接收承口底壁534组合限定。更确切地说,可重封容器盖510形成得更深,以包括作为外周侧壁的一部分的瓶盖接收承口圆柱形侧壁532,使得瓶盖接收承口底壁534与容器盖平面底座119相同。瓶盖接收承口相对于可重封容器盖510的瓶盖接收承口圆柱形侧壁532同心地设置。外围埋头孔526在瓶盖接收承口圆柱形侧壁532和瓶盖接收承口底壁534之间提供过渡。较佳地,外围埋头孔526形成为具有大致“U”形状,从瓶盖接收承口圆柱形侧壁532向下延伸,然后从向下方向径向向内拱起到向上方向,并向外延伸,其中外围埋头孔526过渡到瓶盖接收承口底壁534的外围边缘。外围埋头孔526可用于参考下外围边缘。
外围埋头孔526在瓶盖接收承口底壁534的上表面下方向下延伸。在可重封容器瓶盖560和可重封容器盖510彼此组装期间,外围埋头孔526为可重封容器盖560的可重封容器瓶盖圆柱形外侧壁562的下部区域提供间隙。
可重封容器盖510包括多个功能特征。绕可重封容器盖510的上边缘形成接缝板520,其中,提供接缝板520以将可重封容器盖510组装到容器接缝凸缘106(图82)。可重封容器盖510组装到容器圆柱形侧壁102的顶部边缘,从而将内容物密封在可重封容器500内,如图82-85所示出。可重封容器盖510包括使用户能够接近密封在可重封容器500内的内容物的特征。使用可重封容器瓶盖560使得用户能够破坏密封的可重封容器盖510并接近或分配存储在可重封容器500内的内容物。另外,可重封容器瓶盖560可用于使用户能够再密封/关闭已打开的可重封容器盖510,以保存和保护存储在可重封容器500内的内容物。
瓶盖接收承口底板撕裂面板538设计在可重封容器盖510中,使用户能够接近存储在容器内的内容物。瓶盖接收承口底板撕裂面板538由形成在可重封容器盖510的瓶盖接收承口底壁534内的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536限定。瓶盖接收承口底板撕裂面板538可以形成在瓶盖接收承口底壁534的顶面和瓶盖接收承口底壁534的底面中的至少一个中。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536可以以限定瓶盖接收承口底板撕裂面板538的任何合适的形状路由。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536形成为在两端之间以大致圆形形状延伸。两端在空间上设置,形成撕裂面板铰链539。至少一个端可以经配置为从由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536限定的内部区域或瓶盖接收承口底板撕裂面板538向外延伸。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536的至少一个向外延伸的端防止在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536的两端之间的材料撕裂。应理解,优选的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536将包括其中两端包括向外延伸结构的配置。向外延伸结构的配置可以是线性的、拱形的或任何其他合适的形状。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瓶盖接收承口底板撕裂面板538设计成当可重封容器瓶盖560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时打开,其中,开口被定义为分配孔。分配孔的尺寸可以设计成分配饮料和/或食物产品,其中,饮料和/或食物产品统称为食品。示例性实施例涉及一种适于保持、分配和消费如水、碳酸饮料、果汁饮料、牛奶、啤酒、葡萄酒等的饮料的容器。应理解,相同的容器盖510可用于较小的食物产品,例如花生和其他坚果、糖果、薄荷糖、橡皮糖、糖果、果冻豆、调味品、汤、油、香料、粉状产品(小苏打、糖、面粉)等。
上压头肩部524可绕垂直壁的中心部分形成,从而将壁分成上压头壁522(上部)和瓶盖接收承口圆柱形侧壁532(下部)。上压头肩部524可以被认为是瓶盖接收承口圆柱形侧壁532的上外围边缘。多个凸轮导轨552、554、556形成在瓶盖接收承口圆柱形侧壁532内。多个凸轮导轨552、554、556在空间上绕瓶盖接收承口圆柱形侧壁532设置。多个凸轮导轨552、554、556大致水平延伸,具有轻微向上和/或向下的偏差,以实现可重封容器瓶盖560的向上和/或向下运动。凸轮导轨552、554、556提供若干功能,包括可重封容器盖510和可重封容器瓶盖560之间的旋转和轴向运动、垂直壁的加固、用于将可重封容器瓶盖560保持在可重封容器盖510的瓶盖接收承口内的保持机构以及其他功能。凸轮导轨552、554、556在功能上被分段成多个部分,如图52和图53所示出。稍后将描述凸轮导轨552、554、556的多个部分的细节。较佳地,凸轮导轨552、554、556形成为从瓶盖接收承口圆柱形侧壁532向内延伸的凸起特征。凸轮间凸起部分551、555、553在相邻凸轮导轨552、554、556的相邻端之间延伸。凸轮间凸起部分551、555、553使得可重封容器瓶盖560的相应凸轮从动件581、582、583能够从凸轮导轨552、554、556上方的位置通向凸轮导轨552、554、556下方的位置。
可以包括可重封容器盖上表面加固结构518,并且可以在瓶盖接收承口底壁534内形成凸起特征或凹陷特征。可重封容器盖上表面加固结构518由承口底壁到表面加固结构过渡部541限定。瓶盖接收承口底板撕裂面板538将位于可重封容器盖上表面加固结构518内。可重封容器盖上表面加固结构518将成形为支撑可重封容器盖上表面加固结构518的材料,该材料与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536相邻,以在通过可重封容器盖560将打开力施加到瓶盖接收承口底板撕裂面板538的相关特征上时增加断裂的传播效率。另外,可重封容器盖上表面加固结构518为可重封容器盖560上的切口凹陷面板566提供间隙,并且可重封容器盖上表面加固结构518降低补充划线断裂传播和撕裂面板支撑凸台中的引线597、撕裂面板加固凸台598和瓶盖接收承口底板撕裂面板538的盖板接收套筒底板撕裂板538的精加工划线断裂传播和撕裂面板折叠推动凸台593的顶面,从而可重封容器瓶盖560的可重封容器瓶盖平面横向表面564的底面的间隙。切口凹陷面板566被描述为例如
当从由单片材料形成的可重封容器评盖560的外表面观察时,切口凹陷面板566表现为从可重封容器瓶盖平面横向壁564向下延伸的凹陷。在替代描述中,由于切口平台566从可重封容器瓶盖平面横向壁564的底面向下延伸,切口凹陷面板566可被称为切口平台566。
可重封容器盖5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特征,以加固可重封容器盖510的所需区域。
加固特征可以集成到瓶盖接收承口底壁534和/或垂直人侧壁中。加固特征可以提供若干功能中的任何一种,其包括保持可重封容器盖510的相关段的形状、可重封容器瓶盖560和可重封容器盖510之间的移动、在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536的断裂的引发和/或传播期间的加固、在操作期间将可重封容器瓶盖560保持在可重封容器盖510的瓶盖接收承口内的特征的间隙等。
上压头肩部524为垂直侧壁提供一定的刚性。凸轮导轨552、554、556为垂直侧壁提供额外的刚性。外围埋头孔526提供绕垂直侧壁的下边缘和瓶盖接收承口底壁534的外围边缘的支撑。外围埋头孔526在垂直侧壁的下边缘和瓶盖接收承口底壁534的外围边缘之间引入一些柔性,这将在讨论蒸馏过程时更详细地描述。
如上所述,承口底壁到表面加固结构过渡部541(限定可再密封的容器盖上表面加强件结构518)支撑可重封容器盖上表面加固结构518的与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536相邻的部分,以当可重封容器瓶盖560将打开力施加到瓶盖接收承口底板撕裂面板538的相关特征上时,增加断裂的传播效率。
切口通道517可以形成在可重封容器盖上表面加固结构518内。较佳地,切口通道517形成为具有与可重封容器瓶盖560的旋转轴线同心的半圆形凹陷形状。切口通道517的一端终止于切口通道到撕裂面板表面过渡部592,其中,切口通道到撕裂面板表面过渡部592靠近或邻接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536的断裂引发区域定位。切口通道517提供若干功能,包括增加可重封容器盖上表面加固结构518的刚度,并在可重封容器瓶盖560的旋转期间为切口568提供间隙,其中,偏置突出切口568从可重封容器瓶盖560的下表面向下延伸。
示例性实施例包括一系列肋593、597、598,用于加固瓶盖接收承口底板撕裂面板538。这些结构相对于可重封容器瓶盖560的旋转运动沿径向方向和切向方向加固瓶盖接收承口底板撕裂面板538。一系列肋593、597、598传递和分配由可重封容器瓶盖560的特征施加在瓶盖接收承口底板撕裂面板538上的力,从而将所施加的力引导到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536,沿着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536的长度传播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536的断裂。
除上述加固特征之外,可重封容器瓶盖圆柱形外侧壁562的下缘可以被卷起以加固其周向下缘,以及消除可重封容器瓶盖560的任何尖锐边缘。
可重封容器瓶盖560可以以任何合适的配置形成,其中本文描述了容器瓶盖的若干变型。容器瓶盖的每个变型可由任何合适的金属、铝、钢、塑料、复合材料、纤维增强塑料或任何其它合适的材料制成。示例性可重封容器瓶盖560使用至少一种公知的金属成形工艺或与所选材料相关的其他制造工艺由单片材料形成。
示例性可重封容器瓶盖560包括垂直侧壁,该侧壁包围可重封容器瓶盖平面横向壁564的外围边缘。垂直侧壁包括向上延伸的可重封容器瓶盖圆柱形内侧壁563和向下延伸的可重封容器瓶盖圆柱形外侧壁562。向上延伸的可重封容器瓶盖圆柱形内侧壁563和向下延伸的可重封容器瓶盖圆柱形外侧壁562通常垂直于可重封容器瓶盖平面横向壁564。
圆柱形侧壁倒置埋头孔570绕垂直侧壁的上端形成,圆柱形侧壁倒置埋头孔570是可重封容器瓶盖圆柱形内侧壁563和可重封容器瓶盖圆柱形外侧壁562之间的过渡部。圆柱形侧壁倒置埋头孔570可以形成为具有倒“U”形。可重封容器瓶盖圆柱形外侧壁562的尺寸较佳地使得其配合在凸轮导轨552、554、556的近侧表面与瓶盖接收承口底壁534(基本上是外围埋头孔526的内壁)的外围边缘之间的大致垂直间隙内。另外,可重封容器瓶盖圆柱形外侧壁562较佳地设计成使其朝向瓶盖接收承口圆柱形侧壁532弯曲,从而关闭瓶盖接收承口圆柱形侧壁532和可重封容器瓶盖圆柱形外侧壁562之间产生的间隙以为凸轮导轨552、554、556提供间隙。应理解,通过关闭该间隙,容器盖组件可以降低污染物进入瓶盖接收承口圆柱形侧壁532和可重封容器瓶盖圆柱形外侧壁562之间的间隙的可能性。
偏置突出切口568从可重封容器瓶盖平面横向壁564的底面向下延伸。偏置突出切口568可位于切口凹陷面板566内,其中,切口凹陷面板566是提供若干功能的凹陷特征,其包括降低偏置突出切口568、加固绕偏置突出切口568的材料区域、分布式压缩力施加器和其他功能。
环形瓶盖密封环565被施加到可重封容器评盖平面横向壁564的底面的外周边缘上。瓶盖密封环565由任何合适的柔韧材料制成,包括弹性体、弹性体聚合物、增塑溶胶、低硬度橡胶或任何其它合适的柔韧密封材料。
一系列凸轮从动件581、582、583在空间上沿着可重封容器瓶盖圆柱形外侧壁562的下缘设置。凸轮从动件581、582、583较佳地使用任何合适的金属成形工艺形成,例如压接工艺。凸轮从动件581、582、583在尺寸和空间上设置并定位成与相应的凸轮间凸起部分551、555、553对齐。凸轮从动件581、582、583在尺寸和空间上设置成穿过每个相应的凸轮间凸起部分551、555、553,以与相应的凸轮导轨552、554、556的下表面啮合。凸轮从动件581、582、583与相应的凸轮导轨552、554、556之间的相互作用将可重封容器盖510内的可重封容器瓶盖560的旋转运动转换成轴向运动和轴向力施加器中的至少一个。可重封容器盖510的外围埋头孔526的尺寸和形状设计成接收可重封容器瓶盖圆柱形外侧壁562的底缘和形成在可重封容器瓶盖圆柱形外侧壁562的底缘上的凸轮从动件581、582、583。
至少一个可重封容器瓶盖抓握元件574形成为从可重封容器瓶盖560的可重封容器瓶盖平面横向壁564的顶面向上延伸。可重封容器瓶盖抓握元件574可以形成为具有任何合适的形状。在优选实施例中,可重封容器瓶盖手柄元574的高度将可重封容器瓶盖手柄元574的顶缘保持在容器接缝的顶缘或表面处或其下方(图90的容器主体和盖组件接缝509)。可重封容器瓶盖平面横向壁564凹入由可重封容器瓶盖圆柱形内侧壁563限定的腔内,其中,该凹入的可重封容器瓶盖平面横向壁564使得可重封容器瓶盖抓握元件574从其向上突出,同时保持从可重封容器瓶盖560的底部起的最小总高度。
可重封容器瓶盖抓握元件574将包括至少一个瓶盖抓握元件施力表面575。瓶盖抓握元件施力表面575的尺寸适于经济且充分地支撑最终用户施加的力。
用户将抓住每个至少一个瓶盖抓握元件施力表面575,以向可重封容器瓶盖560施加力。该力被转换成旋转力或扭转力,用于将可重封容器瓶盖560推动成逆时针(划线断裂)运动或顺时针(闭合)运动。更详细地,凸轮导轨552、554、556被分段成多个功能部分,如图52和图53最佳示出的。最初,每个凸轮从动件581、582、583与相应的凸轮间凸起部分551、555、553对齐,如图44、48、49和54中最佳示出的。将可重封容器瓶盖560插入到可重封容器容器盖510的瓶盖接收承口中,其中,凸轮从动件581、582、583穿过相应的凸轮间凸起部分551、555、553,从而形成如图50所示出的容器盖组件。在示例性形式中,可重封容器盖510和可重封容器瓶盖560在几何上彼此相关。在将可重封容器瓶盖560初始组装到可重封容器盖510的瓶盖接收承口期间,第一成形凸轮从动件581与第一凸轮间凸起部分551对齐,如图54的侧面正视分解组件图所示出。另外,该对齐将偏置突出切口568插入到切口通道517中,如图55和图56所示出。
该组件需要显着的向下力与逆时针旋转相结合,压缩瓶盖密封环565足够充足以沿着第一承口凸轮导轨552的凸轮导轨组件/锁定制动段552A的底缘定位第一成形凸轮从动件581。如图55、56、57所示出,显着的向下力压缩瓶盖密封环565。初始接触在图56中示出,其中瓶盖密封环565与瓶盖接收承口底壁534的顶面相接触,但尚未被压缩。在施加显着的向下力的过程中,瓶盖密封环565被压缩,如图57所示。凸轮导轨组件/锁定制动段552A经配置为凸轮导轨552的最低点。继续瓶盖的逆时针旋转将第一成形凸轮从动件581转移到凸轮导轨初始/再密封段552B中,这允许瓶盖密封环565的减压(如图68所示出),如图58的侧面正视分解组件图所示出。另外,凸轮导轨552、554、556的配置通过凸轮从动件581、582、583将可重封容器盖560与可重封容器盖510的瓶盖接收承口保持在一起。
当经受顺时针运动时,凸轮导轨组件/锁定制动段552A将可重封容器瓶盖560保持在可重封容器盖510的瓶盖接收承口内。当经受持续的逆时针运动时,偏置突出切口568对接在切口通道到撕裂面板表面过渡部592上,以将可重封容器瓶盖560保持在可重封容器盖510的瓶盖接收承口内。在图60和图61中最佳地示出了偏置突出切口568和切口通道到撕裂面板表面过渡部592之间的配准。因此,将可重封容器瓶盖560保持在瓶盖接收承口内仅能够实现其小的旋转运动。应理解,该设计可以限制任何运动以有效地消除逆时针运动和顺时针运动之间的任何间隙。
初始组装步骤适于通过机械装置(例如装配机)完成。所需力旨在阻止个人完成初始组装步骤。后续步骤适于由最终用户完成。
下面描述容器盖打开序列,其由最终用户完成。继续可重封容器瓶盖560的逆时针旋转,从第一成形凸轮从动件581与凸轮导轨初始/再密封段552B相啮合的位置,该继续运动使得偏置突出切口568撞击在切口通道到撕裂面板表面过渡部592上,从而初始化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536的断裂,如图61、67、71所示出。
随着旋转继续,第一成形凸轮从动件581从凸轮导轨初始/再密封段552B过渡到凸轮导轨高度过渡段552C,如图62、68、72最佳示出的。在该过渡期间,偏置突出切口568的底面开始置于切口通道到撕裂面板表面过渡部592的的顶面上,其中,偏置突出切口568开始迫使瓶盖接收承口底板撕裂面板538进入可重封容器500。另外,切口凹陷面板566的底面开始置于补充划线断裂传播和撕裂面板支撑凸台597的引线的顶面上,其中,切口凹陷面板566执行传播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536的断裂的至少一个功能并将由偏置突出切口568施加的轴向力横向分配到切口通道到撕裂面板表面过渡部592,直到分叉划线断裂部536。此外,可重封容器瓶盖560沿轴向方向与可重封容器盖510略微分开,从而使瓶盖密封环565与可重封容器盖510的瓶盖接收承口底壁534的上表面分离。这种分离减少或消除了瓶盖密封环565和瓶盖接收承口底壁534的上表面之间的任何寄生阻力或持续摩擦,并且使得可重封容器瓶盖560的持续逆时针旋转能够传播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536的断裂。另外,当偏置突出切口568撞击在切口通道到撕裂面板表面过渡部592上时,这种分离允许从可重封容器500释放的加压气体的通风,从而初始化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536的断裂,以避免可重封容器瓶盖560从容器盖承口中释放时变成抛射物,同时仍保持来自打开的可重封容器500的压力。随着旋转继续,第一成形凸轮从动件581从凸轮导轨高度过渡段552C过渡到凸轮导轨操作段552B,如图63、69、73最佳示出的。在该过渡期间,偏置突出切口568的底面开始置于撕裂面板表面切口通道591的顶面上,从而继续产生轴向力以传播分叉划线断裂部536并进一步分离瓶盖接收承口底壁534和瓶盖密封环565的上表面。另外,切口凹陷面板566与肋状支撑结构及瓶盖接收承口底板撕裂面板538上的补充划线断裂传播和撕裂面板支撑凸台中的引线597、598、593相结合,从而进一步通过分配来自可重封容器瓶盖560的施加的加载力来传播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536的断裂,如图69和图73所示出。除了传播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536的断裂之外,该过程还使瓶盖接收承口底板撕裂面板538绕撕裂面板铰链539远离可重封容器盖上表面加固结构518折叠。通过凸轮从动件581、582、583抵靠相应凸轮导轨552、554、556的底面来维持载荷。
随着旋转继续,偏置突出切口568沿着撕裂面板表面切口通道到撕裂面板折叠凸台过渡部590向上拱,如图64、70和74所示出,并随后过渡到精加工划线断裂传播和撕裂面板折叠推动凸台593上,如图65和图75所示出。随着过渡发生,切口凹陷面板566与肋状支撑结构597、598、593的顶面分离。
接近旋转容器盖打开序列的结束,恰好在凸轮导轨操作段552D与凸轮导轨凸轮从动件引导部分552E之间的第一成形凸轮从动件581过渡之前,如图73、图74所示出,偏置突出切口568撞击精加工划线断裂传播和撕裂面板折叠推动凸台593以完成将瓶盖接收承口底板撕裂面板538折叠到可重封容器500的内部。如图65和图75所示出。在打开序列结束之后,凸轮从动件581、582、583过渡到凸轮导轨凸轮从动件引导部分552E,如图75所示出,其中凸轮从动件581、582、583被引导到相邻的凸轮间凸起部分551、555、553中,从而能够从可重封容器盖510中拆卸可重封容器瓶盖560。更确切地说,打开序列最终会将第一成形凸轮从动件581定位在第三凸轮间凸起部分555内,从而将可重封容器瓶盖560从可重封容器盖510中轴向抽出,如图76所示出。
凸轮导轨552、554、556的形状,更确切地说,凸轮导轨凸轮从动件引导部分552E的形状设计成在偏置突出切口568的底部和可重封容器盖上表面加固结构518的顶面之间提供间隙,以避免对可重封容器瓶盖560的旋转造成任何约束或其他干扰。凸轮导轨组件/锁定制动段552A和凸轮导轨凸轮从动件引导部分552E的组合确保可重封容器瓶盖560仅沿顺时针方向重新安装到瓶盖接收承口中。另外,可重封容器盖510的修改的打开配置使得用户能够将可重封容器瓶盖560插入瓶盖接收承口中,以沿三个可能的取向中的任何一个再密封可重封容器500。切口通道517沿任何方向为偏置突出切口568提供间隙。相关凸轮从动件581、582、583被旋转以与凸轮导轨552、554、556的相应密封部分啮合(如第一承口凸轮导轨552的凸轮导轨初始/再密封段552B所示),从而形成瓶盖密封环565,以压靠在瓶盖接收承口底壁534的顶面上,从而在其间提供气密和液密密封。
除操作特征之外,可重封容器瓶盖560可包括干扰指示器,例如图1和图2中所示出的偏心干扰指示器特征528和图77、图78所示出的功能。偏心干扰指示器特征528包括偏心干扰指示器操作元件529,其中,该偏心干扰指示器操作元件机械地操作偏心干扰指示器特征528。偏心干扰指示器操作元件529接触可重封容器盖上表面加固结构518的相对表面。当可重封容器500处于密封(未打开)状态时,可重封容器盖上表面加固结构518保持刚性(非柔韧)形式,如图77所示出。通过可重封容器500内的内部压力提供刚性。可重封容器盖上表面加固结构518的刚性支撑偏心干扰指示器操作元件529,其进而抑制偏心干扰指示器特征528的任何运动。这将偏心干扰指示器特征528保持在适当位置,从而禁用偏心干扰指示器特征528的任何“报告”可能性,其中,“报告”是偏心干扰指示器特征528弯曲的能力,其较佳地产生听觉和/或触觉响应。当可重封容器500被破坏时,例如通过本文先前描述的打开序列,来自可重封容器500内的支撑压力被减小或移除,从而拆卸由可重封容器盖上表面加固结构518到偏心干扰指示器操作元件529提供的任何支撑,导致偏心干扰指示器特征528的柔性状态,现在允许偏心干扰指示器特征528“报告”,如图78所示出。
可重封容器盖510和可重封容器瓶盖560的配置的另一个特征是反射盖功能。在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536的初始断裂时可能发生射盖,从而从可重封容器500内释放存储的压力。在可重封容器瓶盖560保持对可重封容器盖510的密封并且可重封容器盖510被破坏的状态下,从可重封容器500释放的压力可能潜在地使可重封容器瓶盖560变成抛射物。通过瓶盖密封环565和瓶盖接收承口底壁534的顶面之间的分离产生反射盖特征,同时可重封容器瓶盖560在可重封容器500的初始打开序列期间保持与可重封容器盖510啮合,从而为释放压力提供通道。
如前所述,可重封容器瓶盖560可以设计成各种配置中的任何一种。图79至图81和图86至图90中所示的可重封容器瓶盖660是可重封容器瓶盖560的一个示例性变型。
可重封容器瓶盖660包括与可重封容器瓶盖560的特征类似的特征。除了前面带有数字“6”外,可重封容器瓶盖660和可重封容器瓶盖560的类似特征的编号相同。可重封容器瓶盖660的显着区别在于同心干扰指示器特征628的位置。偏心干扰指示器特征528相对于可重封容器瓶盖560的质心形成在偏心位置。相反,同心干扰指示器特征628形成为绕可重封容器瓶盖660的质心同心。同心干扰指示器特征628的中心位置,更确切地说,同心干扰指示器特征628的同心干扰指示器操作元件629定位成接触可重封容器盖510的可重封容器盖上表面加固结构518,如图80所示出。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536设计成确保瓶盖接收承口底板撕裂面板538偏心,以保持从可重封容器盖上表面加固结构518到同心干扰指示器操作元件629的足够支撑。当可重封容器500被密封(未打开)时,同心干扰指示器操作元件629接触可重封容器盖上表面加固结构518并由其支撑,如图80所示出。容器内的压力保持瓶盖接收承口底壁534(包括可重封容器盖上表面加固结构518)的刚性。压力保持瓶盖接收承口底壁534(包括可重封容器盖上表面加固结构518)的凸起或凸出形状。当可重封容器500被破坏时,从容器内部释放压力消除了瓶盖接收承口底壁534的支撑,包括可重封容器盖上表面加固结构518的支撑。这导致产生干扰指示器操作元件和盖表面间隙527,如图81所示出,该干扰指示器操作元件和盖表面间隙527在同心干扰指示器操作元件629和可重封容器盖上表面加固结构518的顶面和/或可重封容器盖上表面加固结构518的柔性之间延伸。这两种情况都允许偏心干扰指示器特征528如上所述“报告”,从而指示对最终用户是否做出破坏行为。同样,“报告”可以是触觉报告、听觉报告或任何其他已知的报告方法。
可预先将可重封容器盖510组装到容器圆柱形侧壁102上,但未完全描述。在图82至图85中所示的一系列序列图示中描述组装过程。在将可重封容器盖510组装到容器圆柱形侧壁102上之前或者在将可重封容器盖510组装到容器圆柱形侧壁102上之后,可以将可重封容器瓶盖560组装到可重封容器盖510上。在示例性组装过程中,在将可重封容器盖510组装到容器圆柱形侧壁102上之前,将可重封容器瓶盖560组装到可重封容器盖510上,因为这种配置不会引入排除可重封容器瓶盖560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限制。
将上压头工具600插入由上压头壁522的内表面限定的可重封容器盖510的内部。可重封容器盖510置于容器接缝板106和容器圆柱形侧壁102的容器接缝壁108上,如图82、图83所示出。容器接缝壁108是绕容器圆柱形侧壁102的开口形成的平截体形的配准表面。容器接缝板106是绕容器圆柱形侧壁102的开口形成的向外延伸的径向凸缘。上压头工具600包括上压头工具锥形驱动壁601、上压头工具平面驱动表面602和上压头工具瓶盖间隙腔603。上压头工具锥形驱动壁601具有凸平截体形,其与可重封容器盖510的上压头壁522和容器圆柱形侧壁102的容器接缝壁108同心/锥形配准,并且较佳地设计成接收由第一操作辊604的第一操作辊驱动通道606和第二/最终操作辊607的第二/最终操作辊驱动通道609施加的压缩力。上压头工具平面驱动表面602较佳地绕上压头工具锥形驱动壁601的下缘定位。或者,上压头工具平面驱动表面602可形成在上压头工具锥形驱动壁601的一部分内。上压头工具平面驱动表面602较佳地设计成向上压头肩部524提供压缩力而不与可重封容器瓶盖560的圆柱形侧壁倒置埋头孔570相接触。上压头工具瓶盖间隙腔603向上延伸到上压头工具600中,其中,上压头工具瓶盖间隙腔603设计成为从可重封容器瓶盖560的可重封容器瓶盖平面横向壁564向上延伸的特征(例如一对可重封容器瓶盖抓握元件574)提供间隙。可重封容器瓶盖560的圆柱形侧壁倒置埋头孔570较佳地相对于上压头肩部524设计和定位,使得圆柱形侧壁倒置埋头孔570在接缝过程中不与上压头工具600的任何部分相接触。上压头工具锥形驱动壁601和上压头工具平面驱动表面602在可重封容器盖510的上压头壁522和上压头肩部524上施加压缩力,以确保接缝板520的底面适当地靠在容器接缝板106的上表面上。
形成在第一操作辊604的接触表面中的第一操作辊驱动通道606使接缝板520和容器接缝板106的相应部分滚动,如图84所示出。第一操作辊驱动通道606形成为第一操作辊604的圆柱形侧壁内的半圆形凹槽。在优选过程中,第一操作辊604绕第一操作辊旋转轴605旋转,并且上压头工具600使容器圆柱形侧壁102和相关可重封容器盖510抵靠第一操作辊604的第一操作辊驱动通道旋转。第一操作辊驱动通道606和接缝板520之间的接触连同所产生的力使接缝板520和容器接缝板106一起滚动。随后,以与第一操作辊604的第一操作辊驱动通道606类似的方式采用第二/最终操作辊驱动通道609的第二/最终操作辊607将轧制结构压缩成压缩结构,如图85所示出。第二/最终操作辊驱动通道609形成为第二/最终操作辊607的圆柱形侧壁内的椭圆形矩形凹槽。
在优选过程中,第二/最终操作辊607绕第二(最终)操作辊旋转轴608旋转,并且上压头工具600使容器圆柱形侧壁102和相关可重封容器盖510抵靠第二/最终操作辊607的第二/最终操作辊驱动通道609旋转。第二/最终操作辊驱动通道609与接缝板520的卷绕形式之间的接触连同所产生的力将接缝板520和容器接缝板106压缩在一起。压缩形状在接缝板520和容器接缝板106之间形成密封接缝。完成装配件称为可重封容器500,且完成装配的接缝称为容器主体和盖组件接缝509,如图85所示出。
一旦密封,可重封容器500经受称为蒸馏的过程,其中可重封容器500的内容物被加热。热量增加了可重封容器500内的内部压力。增加的压力使可重封容器500的可重封容器盖510变形。更确切地说,由于可重封容器500的特征的形状,增加的压力使可重封容器盖510的瓶盖接收承口底壁534向上变形成圆顶形或凸出形状,如图86和图87中的向上指向箭头所示,如由位于外围埋头孔526的每个剖视图附近的一对径向向内指向的箭头所示,这会将瓶盖接收承口底壁534(基本上是外围埋头孔526)的外围边缘向内拉动。可重封容器盖510和可重封容器瓶盖660在图86中以预蒸馏器原始形状示出。可重封容器盖510和可重封容器瓶盖660在图87的蒸馏过程中以变形的凸出形状示出。图88中所示的外围埋头孔526的放大视图引入了在蒸馏过程中施加在可重封容器盖510和可重封容器瓶盖660的特征上的偏转。虚线切线611、613、615描绘了在暴露于蒸馏过程之前所示出的相应组件段610、612、614的原始形状。实线切线621、623、625描绘了在蒸馏过程中所示出的相应组件段620、622、624的重整形状。可重封容器盖510和可重封容器瓶盖660以图89中的后蒸馏器残余变形形状示出。
在容器盖组件的原始形状中,在暴露于蒸馏过程之前,外围埋头孔526形成为在外部远端区域上具有外围埋头孔壁预蒸馏几何形状610,并且在内部近端区域上具有内围埋头孔壁预蒸馏几何形状612。另外,瓶盖接收承口底壁534称为瓶盖接收承口底壁后蒸馏几何形状624。外围埋头孔壁预蒸馏几何形状610沿外围埋头孔壁预蒸馏几何角度轮廓标611形成。内围埋头孔壁预蒸馏几何形状612沿内围埋头孔壁预蒸馏几何角度轮廓标613形成。瓶盖接收承口底壁后蒸馏几何形状624沿瓶盖接收承口底壁预蒸馏几何角度轮廓标615形成。在预蒸馏条件下,外围埋头孔壁预蒸馏几何形状610和内围埋头孔壁预蒸馏几何形状612通常是垂直定向的。另外,瓶盖接收承口底壁预蒸馏几何形状614通常是平面的并且大致水平定向。
在蒸馏过程期间的容器盖组件的形状中,外围埋头孔壁预蒸馏几何形状610被重新成形为外部远端区域上的外围埋头孔壁后蒸馏几何形状620和内围埋头孔壁预蒸馏几何形状612被重新成形为内部近端区域上的内围埋头孔壁后蒸馏几何形状622。另外,瓶盖接收承口底壁预蒸馏几何形状614被重新成形为瓶盖接收承口底壁后蒸馏几何形状624。外围埋头孔壁后蒸馏几何形状620沿外围埋头孔壁后蒸馏几何角度轮廓标621形成。内围埋头孔壁后蒸馏几何形状622沿内围埋头孔壁后蒸馏几何角度轮廓标623形成。瓶盖接收承口底壁后蒸馏几何形状624沿瓶盖接收承口底壁后蒸馏几何角度轮廓标625形成。在此过程中,瓶盖接收承口底壁预蒸馏几何形状614从大致平面形状过渡到凸起或凸出形状,确认为瓶盖接收承口底壁后蒸馏几何形状624。该几何条件减小了瓶盖接收承口底壁534的外围边缘的直径(瓶盖接收插承口底壁预蒸馏几何形状614)。瓶盖接收承口底壁534的外围边缘的直径的这种减小将内围埋头孔壁预蒸馏几何形状612的上缘向内拉,使内围埋头孔壁预蒸馏几何形状612分别倾斜,这在随后称为内围埋头孔壁后蒸馏几何形状622。内围埋头孔壁预蒸馏几何形状612重新成形为内围埋头孔壁后蒸馏几何形状622会将外围埋头孔526向内拉,从而撞击瓶盖接收承口圆柱形侧壁532的下缘。由此产生的运动将外围埋头孔壁预蒸馏几何形状610的下缘向内拉,使外围埋头孔壁预蒸馏几何形状610分别倾斜,这在随后称为外围埋头孔壁后蒸馏几何形状620。
在可重封容器盖510的后蒸馏形状中,重新成形的组件段620、622、624在蒸馏过程中永久地保留一部分再成形。
可重封容器瓶盖660的设计,更确切地说,是圆柱形侧壁倒置埋头孔670在可重封容器瓶盖圆柱形外侧壁662和可重封容器瓶盖圆柱形内侧壁663之间提供了柔性过渡,这会在将可重封容器瓶盖660组装到外围埋头孔壁预蒸馏几何形状610上时调适可重封容器瓶盖平面横向表面664的再成形。这种再成形是由在蒸馏过程中由可重封容器盖510上的瓶盖接收承口底壁534施加到可重封容器瓶盖平面横向表面664上的力产生的。可重封容器瓶盖平面横向表面664和瓶盖接收承口底壁534之间的分离可通过偏心干扰指示器操作元件529与可重封容器盖上表面加固结构518的上表面的机械接触来保持,在蒸馏过程中保持可重封容器瓶盖平面横向表面664和瓶盖接收承口底壁534之间的相对间隔,以防止偏置突出切口668过早地将断裂强制放置在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536上。另外,在蒸馏过程期间,瓶盖接收承口圆柱形侧壁532的再成形,更确切地说,外围埋头孔壁预蒸馏几何形状610使凸轮导轨552、554、556撞击到相应的凸轮从动件581、582、583中,从而在蒸馏过程中的最大变形期间,保持将可重封容器瓶盖660组装在可重封容器盖510上。
可重封容器瓶盖660的设计,更确切地说,可重封容器瓶盖圆柱形外侧壁662的设计适于在蒸馏过程期间和之后调适可重封容器盖510的外围埋头孔526的形状变化。最终结果使得在蒸馏过程完成之后,消费者能够在外围埋头孔526内使可重封容器瓶盖圆柱形外侧壁662旋转运动。这避免了外围埋头孔526内的凸轮从动件581、582、583之间的任何结合,同时保持凸轮从动件581、582、583抵靠相应凸轮导轨551、553、555的配合表面保持。已经认识到,由于变形减小了下部526的直径,由蒸馏过程引起的瓶盖接收承口圆柱形侧壁532的变形适于增强凸轮从动件581、582、583与相应凸轮导轨551、553、555的配合表面之间的啮合。
在可重封容器瓶盖500的横截面视图中示出了所得的后蒸馏形状,如图89所示。
可重封容器瓶盖500可包括能够在组件500之间进行嵌套的特征,如图90所示。可重封容器瓶盖500的容器封闭底壁504包括用于调适向上延伸特征(例如一对可重封容器瓶盖抓握元件674)的间隙。埋头孔或其他特征可以形成在容器封闭底壁504内,其中,埋头孔的形状和尺寸设计成嵌套在上压头工具600的容器主体和盖组件接缝509的内部。
例如可重封容器瓶盖560可包括变型,可重封容器盖510也会因设计而有所更改。例如,与可重封容器盖510的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736布局相比,图91至图94所示出的可重封容器盖710引入了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736的布局的变化。可重封容器瓶盖710包括与可重封容器盖510的特征类似的特征。除了前面带有数字“7”外,可重封容器瓶盖710和可重封容器盖510的类似特征的编号相同。在可重封容器盖510中,如图44中最佳所示出,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536穿过切口通道517的每个相对侧壁并穿过切口通道517的底面。
相反,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736穿过切口通道717的相关端的上切向边缘(确认为切口通道到撕裂面板表面过渡部792),如图93最佳示出的。划线断裂变薄的引发区域746将形成为沿着切口通道717(基本上是切口通道到撕裂面板表面过渡部792)上的端壁向下从可重封容器盖上表面加固结构718的外部或暴露表面向内延伸。划线变薄区域密封加固件747较佳地应用于可重封容器盖上表面加固结构718的相对或内表面,更确切地说,绕穿过切口通道717的相关端(切口通道到撕裂面板表面过渡部792)的上切向边缘的划线断裂变薄引发区域746的区域,如图92和图94中所示的下侧图所示。划线变薄区域密封加固件747可以是用于形成瓶盖密封环565的相同材料,以优化制造步骤和成本。如果划线断裂变薄区域密封加固件746过早地断裂,则划线变薄区域密封加固件747保持密封件。或者,划线断裂变薄区域密封加固件746可以经配置为完全切割可重复容器盖510的材料基板,从而依靠划线变薄区域密封加固件747来保持密封容器。
通常使用标准单步形成工艺来形成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536、736。如图95至图105所示出的可重封容器盖810引入了用于形成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836的多步骤过程。可重封容器盖810包括与可重封容器盖510、710的特征类似的特征。除了前面带有数字“8”外,除非另有规定,否则可重封容器盖810和可重封容器盖510、710的类似特征的编号相同。用于形成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836的多步骤过程采用第一切口通道分度结构894和第二切口通道分度结构896。第一切口通道分度结构894位于切口通道817的第一端上,其中,第一端包括切口通道到撕裂面板表面过渡部892。第二切口通道分度结构896形成在切口通道817的第二端上,其较佳地靠近撕裂面板铰链839定位。使用比形成切口通道817的端的过程更可重复且精确的形成过程来
形成第一切口通道分度结构894和第二切口通道分度结构896。另外,分度特征894、896的几何形状使得能够提供比切口通道817的端的形状更精确的分度配准,并且提供更精确的几何形状以形成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836和相应的特征。在图96中引入的盖底部划线变薄的结构区域895可以形成在第一切口通道分度结构894的相对或内表面中,更确切地说,绕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836的划线断裂变薄的引发区域846的区域。
在图97至图105中所示的一系列图示中说明了用于形成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836的多步骤过程。由于刻痕过程使可重封容器盖810的材料变薄,所以可重封容器盖810的大部分特征最初如图97所示出产生。这包括切口通道817。随后使用图101中引入的盖对齐特征砧910A和盖对齐特征冲切工具960A,在切口通道817的相应端处形成分度特征894、896,如图98所示出。盖对齐特征冲切工具960A包括第一切口通道分度结构冲头994和从盖对齐特征冲切工具主体962的盖对齐特征冲切工具底面964向下延伸的第二切口通道分度结构冲头996。盖对齐特征砧910A包括形成在瓶盖接收承口圆柱形砧主体932的瓶盖接收承口底壁砧934内以充分支撑可重封容器盖810的特征。可重封容器盖上表面加固结构砧918凹入到瓶盖接收承口底壁砧934中,以调适可重封容器盖上表面加固结构818。承口底壁到表面加固结构过渡部砧941在瓶盖接收承口底壁砧934和可重封容器盖上表面加固结构砧918之间提供过渡。切口通道砧917凹入可重封容器盖上表面加固结构砧918中以调适切口通道817。可重封容器盖上表面加固结构砧918和切口通道917的形状用作局部完成的可重封容器盖810和盖对齐特征砧910A之间的初始配准或对齐特征。第一切口通道分度结构砧993和第二切口通道分度结构砧997形成在切口通道砧917的端处,
用于分别接收由第一切口通道分度结构冲头994和第二切口通道分度结构冲头996变形的材料。第一切口通道分度结构冲头994与第一切口通道分度结构砧993之间的间隙与第一切口通道分度结构894的材料厚度大致相同。同样,第二切口通道分度结构冲头996与第二切口通道分度结构砧997之间的间隙与第二切口通道分度结构896的材料厚度大致相同。第一切口通道分度结构冲头994和第二切口通道分度结构冲头996用于保持第一划线段冲切工具960B和第二划线段冲切工具960C的连续工位的挡块之间的对齐。
第一划线段冲切工具960B类似于盖对齐特征冲切工具960A,其中引入第一划线结构段冲头933。第一划线结构段冲头933被分成两个段,每个段在相应的用于重叠的第一划线结构段冲头端938和撕裂面板铰链结构冲头区域939之间延伸。可重封容器盖810将在制造过程中安置在随后的盖对齐特征砧910A内,采用盖对齐特征砧910A上的配准特征993、997和可重封容器盖810上的相应配准特征894、896来确保精确对齐。然后将采用第一划线段冲切工具960B在至少一个第一划线结构段833中产生,最初如图99所示出。
第二划线段冲切工具960C类似于盖对齐特征冲切工具960A,其中引入在两个划线段重叠区域冲头947之间延伸的划线断裂变薄的引发区域冲头946。每个划线段重叠区域冲头947定位成与具有盖底部划线变薄的结构砧910B盖对齐特征的用于重叠的第一划线结构段冲头端938的相对位置对齐或与其重叠。这会产生一个连续的划线836。可重封容器盖810将保持位于盖底部划线变薄的结构砧910B内,并且第二划线段冲切工具960C将用于产生在每个划线段重叠区域区域847之间延伸的划线断裂变薄的引发区域846,如图100所示出。第一切口通道分度结构冲头994和第二切口通道分度结构冲头996用于保持第一划线段冲切工具960B和第二划线段冲切工具960C的挡块之间的对齐。
划线断裂变薄的引发区域冲头946可包括轻微凸起的圆顶,如图105中所示的放大视图中最佳示出的(注意到,为清楚起见,盖对齐特征冲切工具960和盖底部划线变薄的结构砧910B与可重封容器盖810分离)。划线断裂变薄的引发区域砧995还可包括轻微凸起的圆顶,如图105中所示的放大视图中最佳示出的。这些凸起的圆顶946、995在第一切口通道分度结构894的相对侧内形成凹陷,更确切地说,在第一切口通道分度结构894的上表面上形成划线断裂变薄的引发区域846并在第一切口通道分度结构894的相对下表面上形成盖底部划线变薄的结构区域895。第二划线段冲切工具960C(或整个划线段冲切工具960D)的凸起的圆顶和盖底部划线变薄的结构砧910B被设置用于沿着材料的平面方向向外引导材料的流动(垂直于压力作用的大致垂直轴)。
在更常见的实施例中,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836及其相应的特征可以使用单个打孔冲头形成,例如整个划线冲切工具960D,其对着具有盖底部划线变薄结构砧的盖对齐特征910B工作,如图104所示。
图106至图112中所示出的可重封容器盖1010引入打开配置的另一变型。可重封容器瓶盖1010包括与可重封容器盖810的特征类似的特征。除了前面带有数字“10”外,除非另有规定,否则可重封容器盖1010和可重封容器盖810的类似特征的编号相同。可重封容器盖1010包括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1036,其具有在切口通道1017的一端处的第一切口通道精确倒角面1094内形成的初始断裂部分1046,最佳地示出在放大部分中,最佳地示出在图109中所示的图示的放大部分中。可以形成具有成角度的槽或凹槽的初始断裂部分1046。切口通道1017可以使用单冲压工艺制造,或者较佳地,使用多步骤形成工艺制造。切口通道1017的示例性端形成为具有倒角的线性端以加强配准功能或形成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1036或至少一个划线特征1046、1047。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1036的初始断裂部分被引导到第一切口通道精确倒角面1094的凹陷区域中,从而在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1036和划线断裂变薄的引发区域1046之间形成重叠区域,确认为划线段重叠区域冲头1047。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1036的初始断裂部分和相关的划线断裂变薄的引发区域1046形成在可重封容器盖1010上的第一切口通道精确倒角面1094的内表面上。可重封容器盖1010引入一对盖底部划线铰链折痕1095,其靠近划线断裂变薄的引发区域1046形成在可重封容器盖1010的底面上,如图107所示出,并且较佳地设置在其两个垂直边缘的每个侧面上。这对盖底部划线铰链折痕1095中的每一个较佳地沿垂直方向设置或与切口通道1017的拱形切向设置。
在使用中,偏置突出切口568(未示出)将沿着切口通道1017行进,接近第一切口通道精确倒角面1094内的划线断裂变薄的引发区域1046。然后,偏置突出切口568接触划线断裂变薄的引发区域1046并将打开力施加到其上,从而导致划线断裂变薄的引发区域1046断裂。划线断裂变薄的引发区域1046的断裂降低了区域的强度,使得能够以减小的力使划线段重叠区域1047和随后的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1036断裂。盖底部划线铰链折痕1095引导材料绕划线断裂变薄的引发区域1046向外折叠,从而引入间隙以使偏置突出切口568自由通过以离开切口通道1017的端,同时继续在切口通道到撕裂面板表面过渡部1092上施加向下力以进一步传播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1036的断裂。将瓶盖接收承口底板撕裂面板1038与可重封容器盖上表面加固结构1018分离的过程如先前在其他变型中所述继续,其中偏置突出切口568向切口通道到撕裂面板表面过渡部1092施加向下力,连同各种垂直施加力产生特征彼此啮合,例如切口凹陷面板566与补充划线断裂传播和撕裂面板支撑凸台中的引线1097相啮合。
图113至图126中所示出的可重封容器盖1110引入将可重封容器瓶盖1160保持在可重封容器盖1110的瓶盖接收承口内的变型。可重封容器瓶盖1110包括与可重封容器盖510的特征类似的特征。除了前面带有数字“5”外,除非另有规定,否则可重封容器盖1110和可重封容器盖510的类似特征的编号相同,其中,容器盖510的变型适于在整个使用过程中将可重封容器瓶盖1160和可重封容器盖1110保持为组件。可重封容器盖1110和可重封容器盖510之间的关键区别在于凸轮导轨1152、1154、1156的形成,更确切地说,经示出为在第一承口瓶盖保持凸轮导轨1152上表示为示例性凸轮导轨、凸轮导轨凸轮从动件锁定部分1152E,如图126最佳示出的。与图53的向上路由的凸轮导轨凸轮从动件引导部分552E相比,凸轮导轨凸轮从动件锁定部分1152E向下路由。可重封容器盖1160包括与该变型的主要意图相关的附加特征,其中,可重封容器盖1110和可重封容器瓶盖1160设计成保持彼此组装。通过可重封容器瓶盖1160的可重封容器瓶盖平面横向表面1164引入可重封容器瓶盖分配孔1161。可重封容器瓶盖分配孔1161定位成与由可重封容器盖1110的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1136限定的开口旋转对齐,如图122和图123示出。撕裂面板一致密封垫1165由可重封容器瓶盖平面横向表面1164的下侧承载。撕裂面板一致密封垫1165定位成与由可重封容器盖1110的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1136限定的开口旋转对齐,但是从可重封容器瓶盖分配孔1161上偏置,如图117最佳示出的。撕裂面板一致密封垫1165可具有任何合适的形状,以充分密封由可重封容器盖1110的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1136限定的开口。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撕裂面板一致密封垫1165是泪滴形的,以调适分配孔的形状,更确切地说,绕撕裂面板铰链1139的区域。可重封容器瓶盖分配孔1161使得能够从可重封容器1100的破裂的可重封容器盖1110内进入和分配内容物。在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1136已经破裂并且瓶盖接收承口底板撕裂面板1138已经弯曲远离可重封容器盖上表面加固结构1118之后,撕裂面板一致密封垫1165密封已打开的容器。可重封容器瓶盖1160通过凸轮导轨的形状保持在可重密容器盖1110的瓶盖接收承口内。凸轮导轨组件/锁定棘爪1152A限制相应凸轮从动件1181沿顺时针方向的运动。凸轮导轨凸轮从动件锁定部分1152E的修改限制了相应凸轮从动件1181沿逆时针方向的运动。每个凸轮导轨1152、1154、1156和相应的凸轮从动件1181、1182、1183提供相同的旋转限制。包装时,凸轮从动件1181位于第一承口瓶盖保持凸轮导轨1152的凸轮导轨初始/再密封部分1152B段。其余的凸轮从动件1182、1183将位于相应的凸轮导轨1154、1156的类似段处。该组装配置在运输、分配、销售等期间将可重封容器瓶盖1160保持在固定的旋转位置直到使用。在使用中,消费者将使可重封容器瓶盖1160以逆时针方向旋转,使得偏置突出切口1168以类似于偏置突出切口568使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536断裂的方式来使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1136断裂(先前已在上文中描述)。随着可重封容器瓶盖1160继续旋转,可重封容器瓶盖分配孔1161定位在由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1136限定的分配孔上方,如图123、图124所示出。当消费者决定他们从可重封容器1100完成分配所需体积的内容物时,消费者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可重封容器瓶盖1160,使撕裂面板一致密封垫1165在由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1136限定的分配孔上方对齐,如图124和图125所示出。包括附加图示以充分呈现可重封容器1110和相应可重封容器瓶盖1160的细节以及彼此的相互作用。
所有上述配置采用逆时针旋转来使相应可重封容器盖510、710、810、1010、1110的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536、736、836、1036、1136断裂。这些配置中的每一个都适于在制造过程以及经销过程之后将相应的可重封容器瓶盖560、660、1160保持在相应可重封容器盖510、710、810、1010、1110的瓶盖接收腔内。
应理解,可以修改容器盖以使用可重复使用或可单独使用的容器盖。可重封容器盖1210适于接收可重复使用或可单独使用的容器盖型式,例如容器盖承口啮合打开工具1260,如图127至135所示出。可重封容器盖1210(在127至图129中详述)包括与可重封容器盖510的特征类似的特征。除了前面带有数字“12”外,可重封容器瓶盖1210和可重封容器盖510的类似特征的编号相同。在这种配置中,可重封容器1200将被制造、经销,但不包括图134中所示出的容器的密封型式的容器盖承口啮合打开工具1260。在可重封容器盖510中,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536和另一个相应的打开特征定向成调适可重封容器瓶盖560的逆时针旋转,以使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536断裂并打开其瓶盖接收承口底板撕裂面板538。相反,在可重封容器盖1210中,瓶盖接收承口底板顺时针打开圆形划线1236和另一个相应的打开特征定向成调适容器盖承口啮合打开工具1260的顺时针旋转,以使瓶盖接收承口底板顺时针打开圆形划线1236断裂并打开其顺时针打开撕裂面板1238。基本上,瓶盖接收承口底板顺时针打开圆形划线1236和其他相应的开口特征是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536和其他相应开口特征的镜像。
该概念不再需要这些特征来将偏置突出切口568捕获在切口通道517内并且恰好在切口通道到撕裂面板表面过渡部592前进行,因为容器盖承口啮合打开工具1260不再预组装到可重封容器盖1210中。这种配置的另一个好处是容器盖承口啮合打开工具1260可以是轴对称的,从而使得能够以三个方向中的任何一个方向将容器盖承口啮合打开工具1260组装到可重封容器盖1210上。尽管示例性实施例以三个120度角部分反映了容器盖承口啮合打开工具1260的特征,但应理解,可重封容器盖1210和容器盖承口啮合打开工具1260可以设计成具有任何合适数量的类似角部分。
图130至图133中详述的容器盖承口啮合打开工具1260是可重封容器瓶盖560的变体,并包括与可重封容器瓶盖560的功能类似的特征。除了前面带有数字“12”外,除非另有规定,否则容器盖承口啮合打开工具1260和可重封容器瓶盖560的类似特征的编号相同。容器盖承口啮合打开工具1260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制造工艺形成。示例性容器盖承口啮合打开工具1260使用模制工艺制造。容器盖承口啮合打开工具1260包括承载从其径向向外延伸的多个类似的凸轮从动件1281的打开工具外侧壁1262,其绕其下外围边缘等距隔开。打开工具容器重叠侧壁1271在空间上绕容器盖承口啮合打开工具1260的打开工具外侧壁1262,从而在其间形成打开工具容器主体和盖组件接缝腔1270。打开工具容器主体和盖组件接缝腔1270的尺寸和形状设计成装配在可重封容器1200的容器主体和盖组件接缝1209上。多个抓握特征,例如打开工具抓握元件1274和相应的打开工具抓握元件施力表面1275,绕打开工具容器重叠侧壁1271的径向外表面形成。多个打开工具分配孔1261穿过打开工具平面横向表面1264形成。每个打开工具分配孔1261将定位成旋转到能够从可重封容器1200内分配内容物的位置。
多个切口1268从打开工具平面横向表面1264的密封表面轴向向下延伸,切口1268与容器盖承口啮合打开工具1260的旋转轴等距隔开并与其等距。任何切口1268都可用于引发瓶盖接收承口底板顺时针打开圆形划线1236的断裂。
在使用中,通过将每个打开工具成形凸轮从动件1281与每个凸轮间凸起部分1251、1253、1255对齐,并且将每个打开工具成形凸轮从动件1281滑动到每个凸轮导轨1252、1254、1256下方,更确切地说,与向上倾斜的端啮合,类似于先前描述的凸轮导轨凸轮从动件引导部分552E,而将容器盖承口啮合打开工具1260组装到可重封容器盖1210上。相应的凸轮导轨1252、1254、1256的向上倾斜的端将相应的打开工具成形凸轮从动件1281引导到类似于凸轮导轨操作段552D的凸轮导轨1252、1254、1256的大致水平设置的段中。消费者将继续以顺时针方向旋转容器盖承口啮合打开工具1260以使切口通道到撕裂面板表面过渡部1292处的瓶盖接收承口底板顺时针打开圆形划线1236断裂,并随后传播瓶盖接收承口底板顺时针打开圆形划线1236的断裂,同时沿顺时针打开撕裂面板铰链1239将顺时针打开撕裂面板1238折叠或弯曲远离可重封容器盖上表面加固结构1218,如图135所示出。一旦整个瓶盖接收承口底板顺时针打开圆形划线1236断裂且将顺时针打开撕裂面板1238折叠远离可重封容器盖上表面加固结构1218,容器盖承口啮合打开工具1260就旋转到将一个打开工具分配孔1261与由断裂的瓶盖接收承口底板顺时针打开圆形划线1236形成的分配孔对齐的位置中。容器盖承口啮合打开工具1260的顺时针旋转受到每个相应凸轮导轨1252、1254、1256向下转动的限制,类似于先前引入的凸轮导轨组件/锁定制动段552A。通过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容器盖承口啮合打开工具1260直到每个打开工具成形凸轮从动件1281被放置到相应的凸轮间凸起部分1251、1253、1255中来拆卸容器盖承口啮合打开工具1260。一旦每个打开工具成形凸轮从动件1281被放置到相应的凸轮间凸起部分1251、1253、1255中,就可以将容器盖承口啮合打开工具1260从可重封容器盖1210的瓶盖接收承口中提起。应注意,示例性瓶盖1260不包括能够再密封受损或打开的可重封容器盖1210的特征。容器盖承口啮合打开工具1260可以被修改为包括密封特征。或者,可以采用其他瓶盖来密封受损或打开的可重封容器盖1210。在另一配置中,容器盖承口啮合打开工具1260可以不包括打开工具分配孔1261,而仅提供打开功能。
先前的变型包括位于可重封容器瓶盖560的可重封容器瓶盖平面横向壁564的底面上的瓶盖密封环565以及可重封容器盖510的瓶盖接收承口底壁534之间的密封件。在另一变型中,该密封件可以设置在可重封容器瓶盖560的垂直侧壁和可重封容器瓶盖510的特征之间。该变型在可重封容器盖1310和可重封容器瓶盖1360之间使用,其在图136至图146中描述。
在图136和图137中详述的可重封容器盖1310是可重封容器盖510的变型并包括与可重封容器盖510的功能类似的特征。除了前面带有数字“13”外,可重封容器瓶盖1310和可重封容器盖510的类似特征的编号相同。在图138和图139中详述的可重封容器瓶盖1360是可重封容器瓶盖560的变型并包括与可重封容器瓶盖560的功能类似的特征。除了前面带有数字“13”外,可重封容器瓶盖1360和可重封容器瓶盖560的类似特征的编号相同。
可重封容器盖1310包括平截体形瓶盖密封啮合环形表面1340的平截体形内表面,如图143中所示的截面图中最佳示出的。平截体形瓶盖密封啮合环形表面1340在瓶盖接收承口圆柱形侧壁1332和可重封容器盖1310的上压头肩部1324之间轴向延伸。平截体形瓶盖密封啮合环形表面1340位于可重封容器盖1310的功能凸轮区域和接缝板元件(包括上压头壁1322和接缝板1320)之间。
可重封容器盖1360包括平截体形瓶盖密封环表面1367的平截体形外表面,如图143中所示的截面图中最佳示出的。平截体形瓶盖密封环表面1367在可重封容器瓶盖圆柱形外侧壁1362和平截体形瓶盖密封环表面1367的圆柱形侧壁倒置埋头孔1370之间轴向延伸。平截体形瓶盖密封环表面1367位于包含可重封容器评盖1360的功能凸轮从动件1381、1382、1383的区域和圆柱形侧壁倒置埋头孔1370之间。平截体形瓶盖密封环1365应用于平截体形瓶盖密封环表面1367的外表面上。平截体形瓶盖密封环1365可以是任何合适的材料,例如先前建议用于瓶盖密封环565的那些材料。
当可重封容器瓶盖1360和可重封容器盖1310彼此组装时,平截体形瓶盖密封环1365密封抵靠平截体形瓶盖密封啮合环形表面1340的内表面上密封,如图144、图146最佳示出的。与相应的凸轮导轨1352、1354、1356相互作用的空间设置的凸轮从动件1381、1382、1383通常在平截体形瓶盖密封环表面1367和平截体形瓶盖密封啮合环形表面1340之间均匀地分布压缩载荷。
在可重封容器瓶盖1360中,同心干扰指示器特征1328上的同心干扰指示器操作元件1329位于中央。同心干扰指示器操作元件1329由可重封容器盖上表面加固结构1318的上表面支撑。可重封容器盖上表面加固结构1318由容器的密封内部内的压力支撑。一旦密封受损,则释放压力,从而消除对可重封容器盖上表面加固结构1318的任何支撑。在没有支撑件的情况下,可重封容器盖上表面加固结构1318可以轴向弯曲,从而允许同心干扰指示器特征1328相应地弯曲并报告容器的破损。
在另一实施例中,可重封容器盖1410和相应的可重封容器瓶盖1460适于支撑固体组合物(即食品)储存和分配容器,其中,可重封容器盖1410在图147至图158中描述。
应理解,可重封容器盖1410可用于较小和较大的食品,例如上面提到的那些,还另外包括薯片、椒盐卷饼、马铃薯棒、较大的坚果、较大的香料、糖果、意面、较浓的汤、抹酱、花生黄油、果冻、较大的调味品(酸菜、开胃小菜)等。
在图147和图148中详述的可重封容器盖1410是可重封容器盖510的变型并包括与可重封容器盖510的功能类似的特征。除了前面带有数字“14”外,可重封容器瓶盖1410和可重封容器盖510的类似特征的编号相同。在图149和图150中详述的可重封容器瓶盖1460是可重封容器瓶盖560的变型并包括与可重封容器瓶盖560的功能类似的特征。除了前面带有数字“14”外,可重封容器瓶盖1460和可重封容器瓶盖560的类似特征的编号相同。
可重封容器盖1410设有横跨其下端的可拆卸密封面板(未示出),或者设置为具有容器盖分配孔1461的环形元件。在可重封容器盖1410包括横跨其下端的可拆卸密封面板的配置中,密封面板的外围边缘可由划线限定。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元件(例如拉环)来打开和拆卸可拆卸密封件。可拆卸面板也可是粘接到可重封容器盖1410的下端的塑料或金属箔材料。在不包括可拆卸密封底板的配置中,可以形成可重封容器瓶盖圆柱形外侧壁1462的下缘,从而将外围底缘折痕1426作为折痕引入以加固可重封容器盖1410的外围底缘折痕1462的下缘并使受伤的风险最小化。
使用先前描述的相同方法将可重封容器盖1410组装到容器圆柱形侧壁102。在可重封容器盖1410中排除瓶盖接收承口底壁34表明对气动操作同心干扰指示器特征1428所做的修改。气动操作同心干扰指示器特征1428不包括干扰指示器操作元件,因为可重封容器盖1410排除了瓶盖接收承口底壁,使得干扰指示器操作元件不可用。气动操作同心干扰指示器特征1428直接从容器的密封内容物部分内的压差获得支撑。
容器盖瓶盖可包括任何合适配置的手柄。先前的容器盖瓶盖160、260、360、460、560、660、1160、1360、1460各自包括从可重封容器瓶盖基部元件或平面横向壁564、664、1164、1364、1464向上延伸的抓握结构。容器盖承口啮合打开工具1260包括形成在打开工具容器重叠侧壁1271的径向外表面上的握持元件。在图159和图160中详述的可重封容器瓶盖1560引入向内延伸到可重封容器瓶盖1560的内部区域中的凹陷抓握配置可重封容器瓶盖手柄元件腔1574。可重封容器瓶盖1560包括具有与可重封容器瓶盖1360的特征类似的特征。除了前面带有数字“15”外,除非另有规定,否则可重封容器瓶盖1560和可重封容器瓶盖1360的类似特征的编号相同。由于采用密封特征(由平截体形瓶盖密封环表面1567承载的平截体形瓶盖密封环1565)来提供密封件,因此可重封容器瓶盖平面横向表面1564的下表面不再需要接触瓶盖接收承口底壁1334,因此消除了由可重封容器瓶盖560的瓶盖密封环565施加的设计约束。这使得可重封容器瓶盖平面横向表面1564从可重封容器瓶盖圆柱形下部外侧壁1562的上缘径向向内延伸。可重封容器瓶盖1560可包括可重封容器瓶盖圆柱形上部外侧壁1563,从而在可重封容器瓶盖圆柱形下部外侧壁1562的上缘与可重封容器瓶盖平面横向表面1564的外缘之间提供过渡。可重封容器瓶盖1560的高度较佳地设计成将其最上表面保持在接缝板1320的最上缘处或下方,如图165最佳示出的。可重封容器瓶盖圆柱形上部外侧壁1563和可重封容器瓶盖平面横向表面1564较佳地设计成在将可重封容器盖1310的接缝到容器主体过程中嵌套在上压头工具600上的上压头工具瓶盖间隙腔603的腔内。
由于可重封容器瓶盖平面横向表面1564延伸越过可重封容器瓶盖1560的最高区域,因此可重封容器瓶盖手柄元件腔1574可形成为从可重封容器瓶盖平面横向表面1564的顶面向内延伸的凹陷。可重封容器瓶盖手柄元件腔1574包括瓶盖抓握元件施力表面1575,其作用与瓶盖抓握元件施力表面575(先前描述)相同,同时也用作其管状内表面。瓶盖抓握元件施力表面1575和可重封容器瓶盖平面横向表面1564之间的上部过渡部为倒角,从而在打开和再密封过程期间为消费者创造舒适区域。可重封容器瓶盖手柄元件腔1574的深度将可重封容器瓶盖手柄元件腔1574的底面相对于组件参考特征(例如凸轮从动件1581、1582、1583、可重封容器瓶盖圆柱形下部外侧壁1562的底缘等)的所需垂直位置处放置。这将瓶盖手柄底壁切口凹陷面板1566的底面和相应的瓶盖手柄底壁突出切口1568的深度定位成足以与可重封容器盖1310或其它相应的容器盖的开口特征适当地相互作用。如图165、图167最佳示出的。将可重封容器瓶盖1560组装到可重封容器盖1310将与先前描述的相同。显着的区别在于消费者将他们的手指和/或工具插入可重封容器瓶盖手柄元件腔1574中,靠在瓶盖抓握元件施力表面1575上以向其施加扭转力。显然,可重封容器瓶盖手柄元件腔1574将被设计成调适消费者的手指和/或打开辅助工具。
继续讨论抓握设计,图166和图169中详述的可重封容器瓶盖1660引入了另一个凹陷抓握配置可重封容器瓶盖抓握元件1674,其从可重封容器瓶盖1660的可重封容器瓶盖平面横向表面1664向上延伸。可重封容器瓶盖1660包括具有与可重封容器瓶盖560的特征类似的特征。除了前面带有数字“16”外,可重封容器瓶盖1660和可重封容器瓶盖560的类似特征的编号相同。
可重封容器瓶盖560包括可重封容器瓶盖抓握元件574,其具有夹紧形状以限定瓶盖抓握元件施力表面575。可重封容器瓶盖抓握元件1674形成为具有更具圆柱形的瓶盖抓握元件施力表面1675,其终止于瓶盖手柄元件抓握加强特征1676,该特征包围瓶盖抓握元件施力表面1675的远端边缘或其顶部面板的外围边缘。应认识到,瓶盖抓握元件施力表面1675和瓶盖手柄元件抓握加强特征1676以及整个可重封容器瓶盖抓握元件1674可具有任何合适的形状。瓶盖抓握元件施力表面1675的优选形状是圆柱形的,以实现制造和可靠性目的。偏心干扰指示器特征1628可以偏心定位(如图所示出)或与可重封容器瓶盖1660的可重封容器瓶盖圆柱形内侧壁1663同心。可重封容器瓶盖1660将组装到任何合适的容器盖中,例如图170中所示出的示例性可重封容器盖510。应注意,可重封容器瓶盖抓握元件1674具有这样的高度,其中当可重封容器瓶盖1660组装在一个可重封容器盖1660的触瓶盖接收承口内时,每个可重封容器瓶盖抓握元件1674的上表面处于或低于接缝板520的相应表面。
消费者可以使用他们的手指将打开力直接施加到每个可重封容器瓶盖抓握元件1674的每个瓶盖抓握元件施力表面1675上。或者,消费者可采用在图171至图173中引入的可重封容器瓶盖打开辅助工具1760,以有助于可重封容器瓶盖1660旋转,以使可重封容器盖510的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536断裂,从而将瓶盖接收承口底板撕裂面板538分离并折叠远离可重封容器盖上表面加固结构518。
可重封容器瓶盖打开辅助工具1760较佳地使用模制工艺由柔韧材料制成。可重封容器瓶盖打开辅助工具1760包括打开辅助工具上圆柱形侧壁1761,其具有多个空间设置的抓握部分(包括打开辅助工具抓握元件1784,每个打开辅助工具抓握元件1784通过一对打开辅助工具施力表面1785从打开辅助工具上圆柱形侧壁1761的外围表面向外延伸。打开辅助工具下圆柱形侧壁1763从打开辅助工具上圆柱形侧壁1761的底面向下延伸。打开辅助工具下圆柱形侧壁1763的尺寸和形状设计成配合在可重封容器盖510的瓶盖接收腔内,更确切地说,配合在由可重封容器瓶盖圆柱形内侧壁1663限定的腔内,如图174、图176最佳示出的。打开辅助工具上圆柱形侧壁1761的外围边缘的尺寸设计成从容器的外围边缘向外延伸,以避免在使用可重封容器瓶盖打开辅助工具1760期间对容器和相关容器盖重封容器瓶盖560的特征造成任何干扰。至少一个打开辅助工具瓶盖手柄接收腔1774形成为从打开辅助工具下圆柱形侧壁1763的打开辅助工具底壁1764向内延伸的腔。至少一个打开辅助工具瓶盖手柄接收腔1774中的每一个包括打开辅助工具抓握加强特征1776,其围绕相应的打开辅助工具施力表面1775的内缘。打开辅助工具施力表面1775和相关的打开辅助工具抓握加强特征1776的尺寸和形状与相应的可重封容器瓶盖抓握元件1674相配,更确切地说,与打开辅助工具抓握加强特征1776的瓶盖抓握元件施力表面1675和瓶盖手柄元件抓握加强特征1676相配,如图174、图176最佳示出的。至少一个打开辅助工具瓶盖手柄接收腔1774中的每一个的数量和位置由至少一个可重封容器瓶盖抓握元件1674中的每一个的数量和位置确定。可重封容器瓶盖打开辅助工具1760的柔韧材料使得打开辅助工具瓶盖手柄接收腔1774在组装步骤期间变形,从而补偿并允许扩大的瓶盖手柄元件抓握加强特征1676穿过稍微变窄的打开辅助工具瓶盖手柄接收腔1774的打开辅助工具施力表面1775,直到瓶盖手柄元件抓握加强特征1676被安置到打开辅助工具抓握加强特征1776中。一旦可重封容器瓶盖打开辅助工具1760正确安置并啮合可重封容器瓶盖1660,用户就会抓住手柄1784、1785并向其施加旋转力。打开辅助工具上圆柱形侧壁1761的扩大的外围边缘连同柔韧材料一起帮助用户在使用期间使可重封容器瓶盖1660在可重封容器盖510内旋转。打开辅助工具抓握加强特征1776和瓶盖手柄元件抓握加强特征1676之间的啮合使得用户能够仅通过将可重封容器瓶盖打开辅助工具1760从可重封容器盖510中提起而将可重封容器瓶盖1660从可重封容器盖510的瓶盖接收承口中拆卸。打开辅助工具抓握加强特征1776和瓶盖手柄元件抓握加强特征1676之间的啮合将可重封容器瓶盖1660保持组装到可重封容器瓶盖打开辅助工具1760上。
应理解,可重封容器瓶盖打开辅助工具1760可以由更刚性的模制材料制成。当使用更刚性的材料制造时,打开辅助工具施力表面1775将具有与打开辅助工具抓握加强特征1776相同的形状和尺寸,使得能够将每个可重封容器瓶盖抓握元件1674插入相应的打开辅助工具瓶盖手柄接收腔1774中。
应理解,可重封容器瓶盖打开辅助工具1760的打开辅助工具瓶盖手柄接收腔1774可以结合到任何其他腔形容器盖瓶盖160、260、360、460、560、660、1160、1360、1460中。
容器盖瓶盖160、260、360、460、560、660、1160、1360、1460可以由具有更多专用特征和相关功能的其他容器盖瓶盖代替,如图177至图186中所示的各种配置所示出。这些专用瓶盖可以包含在容器中、单独出售或两者兼有。专用瓶盖使消费者能够将任何容器用于专用应用中。
第一示例性专用瓶盖是吸管承口配件1800,如图177至图181中所示。吸管承口配件1800引入了梅森罐状瓶盖组件设计。组件设计采用两个元件,固定/可轴向操作部件1810,其保持在固定的旋转位置中;以及承口配合旋转引动器1860,其通过旋转将吸管承口配件1800组装到相应的容器盖中,例如可重封容器盖510或任何其它合适的容器盖。示例性固定/可轴向操作部件1810包括圆柱形垂直壁,该垂直壁围绕承口配件横向壁1834的外围边缘。在替代形式中,圆柱形垂直壁1832可以承口配件横向壁1834的底面向下延伸。承口配合旋转引动器螺旋形凹槽导轨凸轮从动件1880结合到固定/可轴向操作部件的圆柱形垂直壁1832的外表面中。承口配件密封环1865围绕圆柱形垂直壁1832的底缘承载。承口配件偏心撕裂面板栓1838从承口配件横向壁1834的下侧向下延伸。承口配件偏心撕裂面板栓1838适于在瓶盖接收承口底板撕裂面板538折叠成打开配置时与在可重封容器盖上表面加固结构518内形成的分配孔啮合。承口配件偏心撕裂面板栓1838的形状和尺寸较佳地大致或完全密封在可重封容器盖上表面加固结构518内形成的分配孔。这会避免所容纳的饮料泄漏到承口配件偏心撕裂面板栓1838和承口配件密封环1865之间的区域中。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承口配件偏心撕裂面板栓1838适于接收和保持吸管密封垫1847。吸管密封垫1847设计成接收和保持吸管1820。吸管密封垫1847较佳地由柔韧材料制成,例如橡胶、尼龙或适于绕吸管1820的外表面插入、保持和密封的任何其他材料。
吸管1820可以是任何已知的设计,其包括笔直配置、成形配置并包括弯曲特征等。吸管1820可以由吸管暴露上区域1822及吸管未暴露下区域1824参考,该吸管暴露上区域从吸管承口配件1800的外部延伸并终止于吸管上端1823,该吸管未暴露下区域从吸管承口配件1800内部延伸并终止于吸管下端1825。吸管1820将具有管状主体,其提供穿过其中的吸管分配孔1828。优选的是,吸管1820的长度使得吸管下端1825能够靠近可重封容器500的容器封闭底壁504定位。
承口配合旋转引动器1860设计成具有形成为环形或开放环形形状的承口配件圆柱形外侧壁1862。示例性实施例引入了承口配件容器主体和盖组件接缝腔1870,其形成为从承口配件圆柱形外侧壁1862的下缘及承口配件容器重叠侧壁1871的下缘向内延伸。承口配件圆柱形外侧壁1862包括至少一个特征(例如图178中最佳示出的凸轮从动件1881、1882、1883),其设计成与可重封容器瓶盖560或任何其他类似的相应的容器盖的凸轮导轨552、554、556啮合。承口配合旋转引动器凹槽导轨1850结合到承口配合旋转引动器1860的圆柱形垂直壁1871的外表面中。多个抓握特征,例如承口配件抓握元件1874和相应的承口配件施力表面1875,绕圆柱形垂直壁1871的径向外表面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承口配合旋转引动器1860的配置可以显着变化,同时实现相同的功能。因此,本发明不应受到如本文所示和所述的示例性配置的限制。
承口配合旋转引动器凹槽导轨1850和承口配合旋转引动器螺旋形凹槽导轨凸轮从动件1880设计成彼此配合,使得能够彼此保持旋转关系,同时保持彼此的轴向关系。
在将吸管承口配件1800组装到容器盖可重封容器盖510上的过程中,消费者将承口配件偏心撕裂面板栓1838的底部与可重封容器盖510的分配孔对齐。这将使固定/可轴向操作部件1810保持在旋转固定位置,如图180所示出。承口配合旋转引动器1860顺时针旋转,使凸轮从动件1881、1882、1883与相应的凸轮导轨552、554、556啮合,从而将固定/可轴向操作部件1810拉向瓶盖接收承口底壁534,其中,承口配件密封环1865压靠在可重封容器盖510的瓶盖接收承口底壁534上,从而形成密封件,如图181所示出。另外,承口配件偏心撕裂面板栓1838安置在可重封容器盖510的分配孔中,从而在其间提供另一密封件。一旦紧固承口配合旋转引动器1860,就可以使用改进的可重封容器500。
第二示例性专用瓶盖是婴儿奶瓶奶嘴承口配件1900,详见图182。婴儿奶瓶奶嘴承口配件1900包括与吸管承口配件1800的特征类似的特征。除了前面带有数字“19”外,婴儿奶瓶奶嘴承口配件1900和吸管承口配件1800的类似特征的编号相同。如图所示出,婴儿奶瓶奶嘴承口配件1900可以配置成具有整体瓶盖设计,或者具有吸管承口配件1800的梅森罐状瓶盖组件设计。在婴儿奶瓶奶嘴承口配件1900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婴儿奶瓶奶嘴特征1920较佳地由乳胶、硅树脂或任何其他合适的材料制成。婴儿奶瓶奶嘴特征1920较佳地成形并且包括类似于并且与普通奶瓶奶嘴相关联的特征。该图示标识了婴儿奶瓶奶嘴分配孔1928,其穿过婴儿奶瓶奶嘴柔韧突出部件1922的远端。婴儿奶瓶奶嘴特征1920可以包覆成型到承口配合婴儿奶瓶奶嘴旋转附接元件1960的凸缘上、与承口配合婴儿奶瓶奶嘴旋转附接元件1960的凸缘粘合地接合或者通过任何其它合适的连接过程。
第三示例性专用瓶盖是吸管杯承口配件2000,详见图183。吸管杯承口配件2000包括与婴儿奶瓶奶嘴承口配件1900的特征类似的特征。除了前面带有数字“20”外,吸管杯承口配件2000和婴儿奶瓶奶嘴承口配件1900的类似特征的编号相同。如图所示出,吸管杯承口配件2000可以配置成具有整体瓶盖设计,或者具有吸管承口配件1800的梅森罐状瓶盖组件设计。在吸管杯承口配件2000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吸管杯口件特征2020较佳地整体地集成到吸管杯承口配件2000的承口配件横向壁2034中。吸管杯口件特征2020较佳地成形并且包括类似于并且与普通儿童吸管杯(吮杯)相关联的特征。吸管杯口件特征2020包括吸管杯分配孔2028,其形成为穿过吸管杯口件柔韧表面2022的顶部。
第四示例性专用瓶盖是运动瓶承口配件2100,详见图184。运动瓶承口配件2100包括与吸管承口配件1800的特征类似的特征。除了前面带有数字“21”外,运动瓶承口配件2100和吸管承口配件1800的类似特征的编号相同。如图所示出,运动瓶承口配件2100可以配置成具有整体瓶盖设计,或者具有吸管承口配件1800的梅森罐状瓶盖组件设计。运动瓶承口配件2100包括运动瓶口件特征2120。运动瓶口件特征2120可以类似于任何已知的轴向密封和分配配置,例如通常用于运动瓶中的那些。运动瓶口件特征2120包括沿运动瓶颈特征2121轴向可移动的运动瓶口件轴向密封部件2122。运动瓶分配孔2128穿过2122形成,从而当运动瓶口件轴向密封部件2122被拉入分配位置时,能够使饮料通过。或者,当运动瓶口件轴向密封部件2122向后压缩到运动瓶颈部件2121中时,运动瓶口件特征2120过渡到密封配置。
用于打开和关闭运动瓶口件特征2120的过程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因此在此不再详述。
第五示例性专用瓶盖是旋转可重封流体分配喷口承口配件2200,详见图185、图186。旋转可重封流体分配喷口承口配件2200包括与运动瓶承口配件2100的特征类似的特征。除了前面带有数字“22”外,旋转可重封流体分配喷口承口配件2200和运动瓶承口配件2100的类似特征的编号相同。如图所示出,旋转可重封流体分配喷口承口配件2200可以配置成具有整体瓶盖设计,或者具有吸管承口配件1800的梅森罐状瓶盖组件设计。旋转可重封流体分配喷口承口配件2200包括旋转可重封流体分配喷口特征2220。旋转可重封流体分配喷口特征2220可以类似于任何已知的轴向密封和分配配置,例如通常用于调味品递送容器中的那些。旋转可重封流体分配喷口特征2220包括旋转可重封流体分配喷口2222,其可通过旋转可重封流体分配喷口球形铰链2226旋转地移动。旋转可重封流体分配喷口分配孔2228穿过旋转可重封流体分配喷口2222形成,从而当旋转可重封流体分配喷口特征2220旋转到分配位置时,能够使产品通过。或者,当旋转可重封流体分配喷口2222旋转到旋转的旋转可重封流体分配喷口接收腔2229中时,旋转可重封流体分配喷口特征2220过渡到密封配置中。旋转可重封流体分配喷口球形铰链2226包括流体通道和密封件,其在与非旋转/可轴向操作部件2210内的相应的流体分配通道配准以及非旋转/可轴向操作部件2210内的密封表面之间切换。用于打开和关闭旋转可重封流体分配喷口特征2220的过程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因此在此不再详述。
尽管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存在等同于所描述的实施例的其他实施例。因此,应理解,本发明不受具体说明的实施例的限制,而仅受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限制。
例如,凸轮导轨552、554、556(和其他变型)和相应的凸轮从动件581、582、583(和其他变型)是示例性的,并且这些特征可以广泛地描述为容器盖旋转和轴向引导特征,其与容器盖510(和其他变型)的垂直侧壁532(和其他变型)构成整体。相应的凸轮从动件581、582、583(和其他变型)是示例性的,并且这些特征可以广泛地描述为密封瓶盖旋转和轴向引导特征,其与容器瓶盖560(和其他变型)的瓶盖垂直侧壁532(和其他变型)构成整体。
在另一示例中,可以更换凸轮导轨552、554、556(和其他变型)以及相应的凸轮从动件581、582、583(和其他变型)。更确切地说,凸轮导轨552、554、556可以形成在可重封容器瓶盖圆柱形外侧壁562上,并且凸轮从动件581、582、583可以形成在瓶盖接收承口圆柱形侧壁532上。
在另一示例中,一个密封配置可适于另一个容器盖组件配置,例如平截体形密封配置1365、1465、1565可用于代替不同变型的环形密封配置。
在另一示例中,密封元件365、565、665、1165、1365、1465、1565可由容器盖310、510、610、1110、1310、1410、1510而不是瓶盖360、560、660、1160、1360、1460、1560承载。
参考编号说明
100 可重封容器
102 容器圆柱形侧壁
104 容器封闭底壁
106 容器接缝凸缘
108 容器接缝壁
109 容器主体和盖组件接缝
110 可重封容器盖
112 未使用
114 可重封容器盖上表面
116 未使用
118 可重封容器盖上表面加固结构
119 可重封容器盖平面底座
130 瓶盖接收承口
132 瓶盖接收承口圆柱形侧壁
134 瓶盖接收承口底壁
136 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
138 瓶盖接收承口底板撕裂面板
139 撕裂面板铰链
140 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平环形表面
142 瓶盖接收承口底板中心“X”形划线
150 承口侧壁凸轮啮合突出部
160 可重封容器瓶盖
162 可重封容器瓶盖圆柱形侧壁
164 可重封容器瓶盖底面
166 凸轮形瓶盖底面
167 平环形瓶盖底部密封表面
168 偏置突出切口
169 中心突出切口
170 径向延伸的瓶盖裙
172 径向延伸的瓶盖裙易碎划线
174 可重封容器瓶盖抓握元件
180 凸轮凹槽表面
181 第一凸轮凹槽表面
182 第二凸轮凹槽表面
183 第三凸轮凹槽表面
184 倾斜的凸轮凹槽表面段
186 凸起凸轮表面下棘爪
188 凸起凸轮表面上棘爪
200 容器
202 容器圆柱形侧壁
204 容器封闭底壁
210 可重封容器盖
214 可重封容器盖上表面
218 可重封容器盖上表面加固结构
219 可重封容器盖平面底座
230 瓶盖接收承口
232 瓶盖接收承口圆柱形侧壁
234 瓶盖接收承口底壁
236 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
238 瓶盖接收承口底板的大致封闭环撕裂面板
239 撕裂面板铰链
240 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平环形表面
242 瓶盖接收承口底板中心划线
252 第一承口侧壁凸轮啮合突出部
254 第二承口侧壁凸轮啮合突出部
256 第三承口侧壁凸轮啮合突出部
260 可重封容器瓶盖
262 可重封容器瓶盖圆柱形侧壁
264 可重封容器瓶盖底面
266 凸轮形瓶盖底面
267 平环形瓶盖底部密封表面
268 偏置突出切口
269 中心切割突出部
270 径向延伸的瓶盖裙
272 径向延伸的瓶盖裙易碎划线
274 可重封容器瓶盖抓握元件
281 第一凸起凸轮表面
282 第二凸起凸轮表面
283 第三凸起凸轮表面
290 第一承口底板斜坡
291 第二承口底板斜坡
292 第三承口底板斜坡
294 第一瓶盖底面突出特征(斜坡)
295 第二瓶盖底面突出特征(斜坡)
296 第三瓶盖底面突出特征(斜坡)
310 可重封容器盖
314 可重封容器盖上表面
318 可重封容器盖上表面加固结构
330 瓶盖接收承口
332 瓶盖接收承口圆柱形侧壁
334 瓶盖接收承口底壁
338 瓶盖接收承口底板的大致封闭环撕裂面板
339 撕裂面板铰链
340 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平环形表面
344 瓶盖接收承口底板“S”形划线
346 划线断裂变薄的引发区域
352 第一承口侧壁凸轮啮合突出部
354 第二承口侧壁凸轮啮合突出部
356 第三承口侧壁凸轮啮合突出部
365 瓶盖密封环
390 第一承口底板凸起斜坡
391 第二承口底板凸起斜坡
392 第一承口底板凹陷斜坡
393 第二承口底板凹陷斜坡
400 容器
410 可重封容器盖
414 可重封容器盖上表面
418 可重封容器盖上表面加固结构
430 瓶盖接收承口
432 瓶盖接收承口圆柱形侧壁
434 瓶盖接收承口底壁
436 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
438 瓶盖接收承口底板撕裂面板
440 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平环形表面
442 瓶盖接收承口底板中心划线
446 划线断裂变薄的引发区域
452 第一承口侧壁凸轮啮合突出部
454 第二承口侧壁凸轮啮合突出部
460 可重封容器瓶盖
469 中心切割突出部
474 可重封容器瓶盖抓握元件
476 可重封容器瓶盖抓握元件第一横梁
478 可重封容器瓶盖抓握元件第二横梁
479 抓握加强器具
490 第一承口底板斜坡
491 第二承口底板斜坡
492 第三承口底板斜坡
500 可重封容器
502 容器圆柱形侧壁
504 容器封闭底壁
106 容器接缝板
108 容器接缝壁
509 容器主体和盖组件接缝
510 可重封容器盖
517 切口通道
518 可重封容器盖上表面加固结构
520 接缝板
522 上压头壁
524 上压头肩部
526 外围埋头孔
528 偏心干扰指示器特征
527 干扰指示器操作元件和盖表面间隙
529 偏心干扰指示器操作元件
532 瓶盖接收承口圆柱形侧壁
534 瓶盖接收承口底壁
536 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
538 瓶盖接收承口底板撕裂面板
539 撕裂面板铰链
541 承口底壁到表面加固结构过渡部
551 第一凸轮间凸起部分
552 第一承口凸轮导轨
552A 凸轮导轨组件/锁定制动段A
552B 凸轮导轨初始/再密封段B
552C 凸轮导轨高度过渡段C
552D 凸轮导轨操作段D
552E 凸轮导轨凸轮从动件引导部分E
553 第二凸轮间凸起部分
554 第二承口凸轮导轨
555 第三凸轮间凸起部分
556 第三承口凸轮导轨
560 可重封容器瓶盖
562 可重封容器瓶盖圆柱形外侧壁
563 可重封容器瓶盖圆柱形内侧壁
564 可重封容器瓶盖平面横向壁
565 瓶盖密封环
566 切口凹陷面板(切口平台)
568 偏置突出切口
570 圆柱形侧壁倒置埋头孔
574 可重封容器瓶盖抓握元件
575 瓶盖抓握元件施力表面
581 第一成形凸轮从动件
582 第二成形凸轮从动件
583 第三成形凸轮从动件
590 撕裂面板表面切口通道到撕裂面板折叠凸台过渡部
591 撕裂面板表面切口通道
592 切口通道到撕裂面板表面过渡部
593 精加工划线断裂传播和撕裂面板折叠推动凸台
597 补充划线断裂传播和撕裂面板支撑凸台中的引线
598 撕裂面板加固凸台
600 上压头工具
601 上压头工具锥形驱动壁
602 上压头工具平面驱动表面
603 上压头工具瓶盖间隙腔
604 第一操作辊
605 第一操作辊旋转轴
606 第一操作辊驱动通道
607 第二/最终操作辊
608 第二/最终操作辊旋转轴
609 第二/最终操作辊驱动通道
610 外围埋头孔壁预蒸馏几何形状
611 外围埋头孔壁预蒸馏几何角度轮廓标
612 内围埋头孔壁预蒸馏几何形状
613 内围埋头孔壁预蒸馏几何角度轮廓标
614 瓶盖接收承口底壁预蒸馏几何形状
615 瓶盖接收承口底壁预蒸馏几何角度轮廓标
620 外围埋头孔壁后蒸馏几何形状
621 外围埋头孔壁后蒸馏几何角度轮廓标
622 内围埋头孔壁后蒸馏几何形状
623 内围埋头孔壁后蒸馏几何角度轮廓标
624 瓶盖接收承口底壁后蒸馏几何形状
625 瓶盖接收承口底壁后蒸馏几何角度轮廓标
628 同心干扰指示器特征
629 同心干扰指示器操作元件
660 可重封容器瓶盖
662 可重封容器瓶盖圆柱形外侧壁
663 可重封容器瓶盖圆柱形内侧壁
664 可重封容器瓶盖平面横向表面
665 瓶盖密封环
666 切口凹陷面板
668 偏置突出切口
670 圆柱形侧壁倒置埋头孔
674 可重封容器瓶盖抓握元件
675 瓶盖抓握元件施力表面
681 第一成形凸轮从动件
682 第二成形凸轮从动件
683 第三成形凸轮从动件
710 可重封容器盖
717 切口通道
718 可重封容器盖上表面加固结构720接缝板
722 上压头壁
724 上压头肩部
726 外围埋头孔
732 瓶盖接收承口圆柱形侧壁
734 瓶盖接收承口底壁
736 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
738 瓶盖接收承口底板撕裂面板
739 撕裂面板铰链
741 承口底壁到表面加固结构过渡部
746 划线断裂变薄的引发区域
747 划线变薄区域密封加固件
751 第一凸轮间凸起部分
752 第一承口凸轮导轨
753 第二凸轮间凸起部分
754 第二承口凸轮导轨
755 第三凸轮间凸起部分
756 第三承口凸轮导轨
790 撕裂面板表面切口通道到撕裂面板折叠凸台过渡部
791 撕裂面板表面切口通道
792 切口通道到撕裂面板表面过渡部
793 精加工划线断裂传播和撕裂面板折叠推动凸台
797 补充划线断裂传播和撕裂面板支撑凸台中的引线
798 撕裂面板加固凸台
810 可重封容器盖
817 切口通道
818 可重封容器盖上表面加固结构
820 接缝板
822 上压头壁
824 上压头肩部
826 外围埋头孔
832 瓶盖接收承口圆柱形侧壁
833 第一划线结构段
834 瓶盖接收承口底壁
835 第二划线结构段
836 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
838 瓶盖接收承口底板撕裂面板
839 撕裂面板铰链
841 承口底壁到表面加固结构过渡部
846 划线断裂变薄的引发区域
847 划线段重叠区域
851 第一凸轮间凸起部分
852 第一承口凸轮导轨
853 第二凸轮间凸起部分
854 第二承口凸轮导轨
855 第三凸轮间凸起部分
856 第三承口凸轮导轨
890 撕裂面板表面切口通道到撕裂面板折叠凸台过渡部
891 撕裂面板表面切口通道
892 切口通道到撕裂面板表面过渡部
893 精加工划线断裂传播和撕裂面板折叠推动凸台
894 第一切口通道分度结构
895 盖底部划线变薄的结构区域
896 第二切口通道分度结构
897 补充划线断裂传播和撕裂面板支撑凸台中的引线
898 撕裂面板加固凸台
910A 盖对齐特征砧A
910B 具有盖底部划线变薄结构砧的盖对齐特征B
917 切口通道砧
918 可重封容器盖上表面加固结构砧
932 瓶盖接收承口圆柱形砧主体
933 第一划线结构段冲头
934 瓶盖接收承口底壁砧
935 第二划线结构段冲头
936 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冲头
938 用于重叠的第一划线结构段冲头端
939 撕裂面板铰链结构冲头区域
941 承口底壁到表面加固结构过渡部砧
946 划线断裂变薄的引发区域冲头
947 划线段重叠区域冲头
960A 盖对齐特征冲切工具A
960B 第一划线段冲切工具B
960B 第二划线段冲切工具C
960D 整个划线冲切工具D
962 盖对齐特征冲切工具主体
964 盖对齐特征冲切工具底面
993 第一切口通道分度结构砧
994 第一切口通道分度结构冲头
995 盖底部划线变薄的结构区域砧
996 第二切口通道分度结构冲头
997 第二切口通道分度结构砧
1010 可重封容器盖
1017 切口通道
1018 可重封容器盖上表面加固结构
1020 接缝板
1022 上压头壁
1024 上压头肩部
1026 外围埋头孔
1032 瓶盖接收承口圆柱形侧壁
1033 第一划线结构段
1034 瓶盖接收承口底壁
1035 第二划线结构段
1036 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
1038 瓶盖接收承口底板撕裂面板
1039 撕裂面板铰链
1041 承口底壁到表面加固结构过渡部
1046 划线断裂变薄的引发区域
1047 划线段重叠区域
1051 第一凸轮间凸起部分
1052 第一承口凸轮导轨
1053 第二凸轮间凸起部分
1054 第二承口凸轮导轨
1055 第三凸轮间凸起部分
1056 第三承口凸轮导轨
1090 撕裂面板表面切口通道到撕裂面板折叠凸台过渡部
1091 撕裂面板表面切口通道
1092 切口通道到撕裂面板表面过渡部
1093 精加工划线断裂传播和撕裂面板折叠推动凸台
1094 第一切口通道精确倒角面
1095 盖底部划线铰链折痕
1096 第二切口通道精确倒角面
1097 补充划线断裂传播和撕裂面板支撑凸台中的引线
1098 撕裂面板加固凸台
1100 可重封容器
1102 容器圆柱形侧壁
1104 容器封闭底壁
1109 容器主体和盖组件接缝
1110 可重封容器盖
1117 切口通道
1118 可重封容器盖上表面加固结构
1120 接缝板
1122 上压头壁
1124 上压头肩部
1126 外围埋头孔
1128 偏心干扰指示器特征
1129 偏心干扰指示器操作元件
1132 瓶盖接收承口圆柱形侧壁
1134 瓶盖接收承口底壁
1136 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
1138 瓶盖接收承口底板撕裂面板
1139 撕裂面板铰链
1141 承口底壁到表面加固结构过渡部
1151 第一凸轮间凸起部分
1152 第一承口瓶盖保持凸轮导轨
1152A 凸轮导轨组件/锁定棘爪A
1152B 凸轮导轨初始/再密封段B
1552C 凸轮导轨高度过渡段C
1552D 凸轮导轨操作段D
1552E 凸轮导轨凸轮从动件引导部分E
1153 第二凸轮间凸起部分
1154 第二承口瓶盖保持凸轮导轨
1155 第三凸轮间凸起部分
1156 第三承口瓶盖保持凸轮导轨
1160 可重封容器瓶盖
1161 可重封容器瓶盖分配孔
1162 可重封容器瓶盖圆柱形外侧壁
1163 可重封容器瓶盖圆柱形内侧壁
1164 可重封容器瓶盖平面横向表面
1165 撕裂面板一致密封垫
1166 切口凹陷面板(切口平台)
1168 偏置突出切口
1170 圆柱形侧壁倒置埋头孔
1174 可重封容器瓶盖抓握元件
1175 瓶盖抓握元件施力表面
1181 第一成形凸轮从动件
1182 第二成形凸轮从动件
1183 第三成形凸轮从动件
1190 撕裂面板表面切口通道到撕裂面板折叠凸台过渡部
1191 撕裂面板表面切口通道
1192 切口通道到撕裂面板表面过渡部
1193 精加工划线断裂传播和撕裂面板折叠推动凸台
1197 补充划线断裂传播和撕裂面板支撑凸台中的引线
1198 撕裂面板加固凸台
1200 可重封容器
1202 容器圆柱形侧壁
1204 容器封闭底壁
1209 容器主体和盖组件接缝
1210 可重封容器盖
1217 切口通道
1218 可重封容器盖上表面加固结构
1220 接缝板
1222 上压头壁
1224 上压头肩部
1226 外围埋头孔
1232 瓶盖接收承口圆柱形侧壁
1234 瓶盖接收承口底壁
1236 瓶盖接收承口底板顺时针打开圆形划线
1238 顺时针打开撕裂面板
1239 顺时针打开撕裂面板铰链
1241 承口底壁到表面加固结构过渡部
1251 第一凸轮间凸起部分
1252 第一承口凸轮导轨
1253 第二凸轮间凸起部分
1254 第二承口凸轮导轨
1255 第三凸轮间凸起部分
1256 第三承口凸轮导轨
1260 容器盖承口啮合打开工具
1261 打开工具分配孔
1262 打开工具外侧壁
1263 打开工具内侧壁
1264 打开工具平面横向表面
1265 打开工具密封环
1268 打开工具偏置突出切口
1270 打开工具容器主体和盖组件接缝腔
1271 打开工具容器重叠侧壁
1274 打开工具抓握元件
1275 打开工具抓握元件施力表面
1281 打开工具成形凸轮从动件
1290 撕裂面板表面切口通道到撕裂面板折叠凸台过渡部
1291 撕裂面板表面切口通道
1292 切口通道到撕裂面板表面过渡部
1293 精加工划线断裂传播和撕裂面板折叠推动凸台
1297 补充划线断裂传播和撕裂面板支撑凸台中的引线
1298 撕裂面板加固凸台
1310 可重封容器盖
1317 切口通道
1318 可重封容器盖上表面加固结构
1320 接缝板
1322 上压头壁
1324 上压头肩部
1326 外围埋头孔
1328 同心干扰指示器特征
1329 同心干扰指示器操作元件
1332 瓶盖接收承口圆柱形侧壁
1334 瓶盖接收承口底壁
1336 瓶盖接收承口底板圆形划线
1338 瓶盖接收承口底板撕裂面板
1339 撕裂面板铰链
1340 平截体形瓶盖密封啮合环形表面
1341 承口底壁到表面加固结构过渡部
1351 第一凸轮间凸起部分
1352 第一承口凸轮导轨
1353 第二凸轮间凸起部分
1354 第二承口凸轮导轨
1355 第三凸轮间凸起部分
1356 第三承口凸轮导轨
1360 可重封容器瓶盖
1362 可重封容器瓶盖圆柱形外侧壁
1363 可重封容器瓶盖圆柱形内侧壁
1364 可重封容器瓶盖平面横向表面
1365 平截体形瓶盖密封环
1366 切口凹陷面板(切口平台)
1367 平截体形瓶盖密封环表面
1368 偏置突出切口
1370 圆柱形侧壁倒置埋头孔
1374 可重封容器瓶盖抓握元件
1375 瓶盖抓握元件施力表面
1381 第一成形凸轮从动件
1382 第二成形凸轮从动件
1383 第三成形凸轮从动件
1390 撕裂面板表面切口通道到撕裂面板折叠凸台过渡部
1391 撕裂面板表面切口通道
1392 切口通道到撕裂面板表面过渡部
1393 精加工划线断裂传播和撕裂面板折叠推动凸台
1397 补充划线断裂传播和撕裂面板支撑凸台中的引线
1398 撕裂面板加固凸台
1410 可重封容器盖
1420 接缝板
1422 上压头壁
1424 上压头肩部
1426 外围第缘折痕
1428 气动操作同心干扰指示器特征
1432 瓶盖接收承口圆柱形侧壁
1440 平截体形瓶盖密封啮合环形表面
1451 第一凸轮间凸起部分
1452 第一承口凸轮导轨
1453 第二凸轮间凸起部分
1454 第二承口凸轮导轨
1455 第三凸轮间凸起部分
1456 第三承口凸轮导轨
1460 可重封容器瓶盖
1461 容器盖分配孔
1462 可重封容器瓶盖圆柱形外侧壁
1463 可重封容器瓶盖圆柱形内侧壁
1464 可重封容器瓶盖平面横向表面
1465 平截体形瓶盖密封环
1467 平截体形瓶盖密封环表面
1470 圆柱形侧壁倒置埋头孔
1474 可重封容器瓶盖抓握元件
1475 瓶盖抓握元件施力表面
1481 第一成形凸轮从动件
1560 可重封容器瓶盖
1562 可重封容器瓶盖圆柱形下部外侧壁
1563 可重封容器瓶盖圆柱形上部外侧壁
1564 可重封容器瓶盖平面横向表面
1565 平截体形瓶盖密封环
1566 瓶盖手柄底壁切口凹陷面板(切口平台)
1567 平截体形瓶盖密封环表面
1568 瓶盖手柄底壁突出切口
1574 可重封容器瓶盖抓握元件腔
1575 瓶盖抓握元件施力表面
1581 第一成形凸轮从动件
1582 第二成形凸轮从动件
1583 第三成形凸轮从动件
1628 偏心干扰指示器特征
1629 偏心干扰指示器操作元件
1660 可重封容器瓶盖
1662 可重封容器瓶盖圆柱形外侧壁
1663 可重封容器瓶盖圆柱形内侧壁
1664 可重封容器瓶盖平面横向表面
1665 瓶盖密封环
1666 切口凹陷面板(切口平台)
1668 偏置突出切口
1670 圆柱形侧壁倒置埋头孔
1674 可重封容器瓶盖抓握元件
1675 瓶盖抓握元件施力表面
1676 瓶盖抓握元件抓握加强特征
1681 第一成形凸轮从动件
1682 第二成形凸轮从动件
1683 第三成形凸轮从动件
1760 可重封容器瓶盖打开辅助工具
1761 打开辅助工具上圆柱形侧壁
1762 打开辅助工具上圆柱形顶壁
1763 打开辅助工具下圆柱形侧壁
1764 打开辅助工具底壁
1774 打开辅助工具瓶盖手柄接收腔
1775 打开辅助工具施力表面
1775 打开辅助工具抓握加强特征
1784 打开辅助工具抓握元件
1785 打开辅助工具施力表面
1800 吸管承口配件
1810 固定可轴向操作部件
1820 吸管
1822 吸管暴露上区域
1823 吸管暴露上端
1824 吸管未暴露下区域
1825 吸管下端
1828 吸管分配孔
1832 承口配件圆柱形内壁
1834 承口配件横向壁
1838 承口配件偏心撕裂面板栓
1847 吸管密封垫
1850 承口配合旋转引动器凹槽导轨
1860 承口配合旋转引动器
1862 承口配件圆柱形外侧壁
1865 承口配件密封环
1870 承口配件容器主体和盖组件接缝腔
1871 承口配件容器重叠侧壁
1874 承口配件抓握元件
1875 承口配件施力表面
1880 承口配合旋转引动器螺旋形凹槽导轨凸轮从动件
1881 第一凸轮从动件
1882 第二凸轮从动件
1883 第三凸轮从动件
1900 婴儿奶瓶奶嘴承口配件
1920 婴儿奶瓶奶嘴特征
1922 婴儿奶瓶奶嘴柔韧突出部件
1928 婴儿奶瓶奶嘴分配孔
1960 承口配合婴儿奶瓶奶嘴旋转附接元件
1974 承口配件抓握元件
1975 承口配件施力表面
2000 吸管杯承口配件
2010 非旋转/可轴向操作部件
2020 吸管杯口件特征
2022 吸管杯口件柔韧表面
2028 吸管杯分配孔
2034 承口配件横向壁
2060 承口配合旋转引动器
2074 承口配件抓握元件
2075 承口配件施力表面
2100 运动瓶承口配件
2110 非旋转/可轴向操作部件
2120 运动瓶口件特征
2121 运动瓶颈特征
2122 运动瓶口件轴向密封部件
2128 运动瓶分配孔
2134 承口配件横向壁
2160 承口配合旋转引动器
2174 承口配件抓握元件
2175 承口配件施力表面
2200 旋转可重封流体分配喷口承口配件
2210 非旋转/可轴向操作部件
2220 旋转可重封流体分配喷口特征
2222 旋转可重封流体分配喷口
2226 旋转可重封流体分配喷口球形铰链
2228 旋转可重封流体分配喷口分配孔
2229 旋转可重封流体分配喷口接收腔
2234 承口配件横向壁
2260 承口配合旋转引动器
2274 承口配件抓握元件
2275 承口配件施力表面

Claims (15)

1.一种可重封容器盖组件(510、560;510、660;710、560;810、560;1010、560;1110、1160;1210、1260;1310、1360;1410、1460;1310、1560;510、1660),所述可重封容器盖组件包括:
容器盖(510、710、810、1010、1110、1210、1310、1410),所述容器盖包括:
垂直侧壁(532、732、832、1032、1132、1232、1332、1432),所述垂直侧壁具有在上外围边缘(524、724、824、1024、1124、1224、1324、1424)和下外围边缘(526、726、826、1026、1126、1226、1326、1426)之间延伸的圆柱形;
接缝板(520、720、820、1020、1120、1220、1310、1420),所述接缝板绕所述垂直侧壁上外围边缘(524、724、824、1024、1124、1224、1324、1424)形成,所述接缝板(520、720、820、1020、1120、1220、1420)适于将所述容器盖(510、710、810、1010、1110、1210、1310、1410)组装到食品用容器的容器侧壁(102、106、108)中;
容器盖旋转和轴向引导特征(552、554、556;752、754、756;852、854、856;1052、1054、1056;1152、1154、1156;1252、1254、1256;1352、1354、1356;1452、1454、1456),所述容器盖旋转和轴向引导特征与所述垂直侧壁(532、732、832、1032、1132、1232、1332、1432)构成整体以及
容器盖密封件啮合表面(534、734、834、1034、1134、1234、1340、1440);
容器盖密封瓶盖(560、660、1160、1260、1360、1460、1560、1660),所述容器盖密封瓶盖包括:
可重封容器瓶盖的大致水平定向的横向壁(564;664;1164;1264;1364;1464;1564;1664);
可重封容器瓶盖圆柱形外侧壁(562、662、1162、1262、1362、1462、1562、1662),所述可重封容器瓶盖圆柱形外侧壁大致垂直于所述可重封容器瓶盖的大致水平定向的横向壁(564;664;1164;1264;1364;1464;1564;1664)设置,所述可重封容器瓶盖圆柱形外侧壁(562、662、1162、1262、1362、1462、1562、1662)具有圆柱形形状,尺寸适于与所述容器盖垂直侧壁(532、732、832、1032、1132、1232、1332、1432)的内表面旋转地啮合;
抓握特征(574、674、1174、1274、1374、1474、1574、1674),所述抓握特征适于接收用于引起所述容器盖密封瓶盖(560、660、1160、1260、1360、1460、1560、1660)的旋转运动的力;
密封瓶盖的旋转和轴向引导特征(581、582、583;681、682、683;1181、1182、1183;1281、1282、1283;1381、1382、1383;1481、1482、1483;1581、1582、1583;1681、1682、1683),所述密封瓶盖的旋转和轴向引导特征与所述瓶盖的圆柱形外侧壁(562、662、1162、1262、1362、1462、1562、1662)构成整体,以及
密封元件(565、665、1165、1265、1365、1465、1565、1665),所述密封元件设置成与所述容器盖的密封啮合表面(534、734、834、1034、1134、1234、1340、1440)啮合;
其中,所述容器盖密封瓶盖(560、1160、1260、1360、1460、1560、1660)插入到由所述容器盖的垂直侧壁(532、732、832、1032、1132、1232、1332、1432)限定的内部容积中,
其中,在所述密封瓶盖的旋转和轴向引导特征(534、734、834、1034、1134、1234、1340、1440)与所述容器盖旋转和轴向引导特征(552、554、556;752、754、756;852、854、856;1052、1054、1056;1152、1154、1156;1252、1254、1256;1352、1354、1356;1452、1454、1456)旋转地啮合时,所述密封元件(565、665、1165、1265、1365、1465、1565、1665)与所述容器盖的密封啮合表面(534、734、834、1034、1134、1234、1340、1440)啮合。
2.一种可重封容器盖组件(510、560;510、660;710、560;810、560;1010、560;1110、1160;1210、1260;1310、1360;1410、1460;1310、1560;510、1660),所述可重封容器盖组件包括:
容器盖(510、710、810、1010、1110、1210、1310、1410),所述容器盖包括:
垂直侧壁(532、732、832、1032、1132、1232、1332、1432),所述垂直侧壁具有在上外围边缘(524、724、824、1024、1124、1224、1324、1424)和下外围边缘(526、726、826、1026、1126、1226、1326、1426)之间延伸的圆柱形;
接缝板(520、720、820、1020、1120、1220、1420),所述接缝板绕所述垂直侧壁上外围边缘(524、724、824、1024、1124、1224、1324、1424)形成,所述接缝板(520、720、820、1020、1120、1220、1420)适于将所述容器盖(510、710、810、1010、1110、1210、1310、1410)组装到容器的容器侧壁(102、106、108)中;
埋头孔(526、726、826、1026、1126、1226、1326),所述埋头孔绕所述垂直侧壁(532、732、832、1032、1132、1232、1332)的下外围边缘(526、726、826、1026、1126、1226、1326)形成,所述埋头孔(526、726、826、1026、1126、1226、1326)具有大致“U”形;
瓶盖接收承口底壁(534、734、834、1034、1134、1234、1334),所述瓶盖接收承口底壁从所述埋头孔(526、726、826、1026、1126、1226、1326)的内上边缘径向向内延伸;
划线(536、736、836、1036、1136、1236、1336),所述划线形成在所述瓶盖接收承口底壁(534、734、834、1034、1134、1234、1334)内,所述划线(536、736、836、1036、1136、1236、1336)设置成限定撕裂面板(538、738、838、1038、1138、1238、1338)和撕裂面板铰链(539、739、839、1139、1239、1339)的形状;
容器盖旋转和轴向引导特征(552、554、556;752、754、756;852、854、856;1052、1054、1056;1152、1154、1156;1252、1254、1256;1352、1354、1356;1452、1454、1456),所述容器盖旋转和轴向引导特征与所述垂直侧壁(532、732、832、1032、1132、1232、1332、1432)构成整体以及
容器盖密封件啮合表面(534、734、834、1034、1134、1234、1340、1440);
其中,所述容器盖的垂直侧壁(532、732、832、1032、1132、1232、1332、1432),所述埋头孔(526、726、826、1026、1126、1226、1326)和所述瓶盖接收承口底壁(534、734、834、1034、1134、1234、1334)共同限定瓶盖接收承口;以及
容器盖密封瓶盖(560、660、1160、1260、1360、1460、1560、1660),所述容器盖密封瓶盖包括:
可重封容器瓶盖的大致水平定向的横向壁(564;664;1164;1264;1364;1464;1564;1664);
可重封容器瓶盖圆柱形侧壁(562、662、1162、1262、1362、1462、1562、1662),所述可重封容器瓶盖的圆柱形侧大致垂直于所述可重封容器瓶盖的大致水平定向的横向壁(564;664;1164;1264;1364;1464;1564;1664)设置,所述可重封容器瓶盖圆柱形外侧壁(562、662、1162、1262、1362、1462、1562、1662)具有圆柱形形状,尺寸适于与所述容器盖垂直侧壁(532、732、832、1032、1132、1232、1332、1432)的内表面旋转地啮合;
切口(568;668;1168;1268;1368;1568;1668),所述切口从所述可重封容器瓶盖的大致水平定向的横向壁(564;664;1164;1264;1364;1464;1564;1664;1664)的底面向下延伸;
抓握特征(574、674、1174、1274、1374、1474、1574、1674),所述抓握特征适于接收力以引起所述容器盖密封瓶盖(560、660、1160、1260、1360、1460、1560、1660)的旋转运动以及
密封瓶盖的旋转和轴向引导特征(581、582、583;681、682、683;1181、1182、1183;1281、1282、1283;1381、1382、1383;1481、1482、1483;1581、1582、1583;1681、1682、1683),所述密封瓶盖的旋转和轴向引导特征与所述瓶盖的圆柱形外侧壁(562、662、1162、1262、1362、1462、1562、1662)构成整体;
密封元件(565、665、1165、1265、1365、1465、1565、1665),所述密封元件设置成与所述容器盖的密封啮合表面(534、734、834、1034、1134、1234、1340、1440)啮合;
其中,所述容器盖密封瓶盖(560、660、1160、1260、1360、1460、1560、1660)插入到所述瓶盖接收承口中,
其中,所述密封瓶盖的旋转和轴向引导特征(581、582、583;681、682、683;1181、1182、1183;1281、1282、1283;1381、1382、1383;1481、1482、1483;1581、1582、1583;1681、1682、1683)和所述容器盖旋转和轴向引导特征(552、554、556;752、754、756;852、854、856;1052、1054、1056;1152、1154、1156;1252、1254、1256;1352、1354、1356;1452、1454、1456)适用于以下中的至少一个:
a)当可重封容器盖密封瓶盖(560、660、1160、1260、1360、1460、1560、1660)相对于所述容器盖(510、710、810、1010、1110、1210、1310、1410)旋转时,所述可重封容器盖密封瓶盖(560、660、1160、1260、1360、1460、1560、1660)在所述瓶盖接收承口轴向平移,且
b)在与所述可重封容器盖密封瓶盖(560、660、1160、1260、1360、1460、1560、1660)的
底面构成整体的至少一个特征和与所述瓶盖接收承口底壁(534、734、834、1034、1134、1234、1334)构成整体的对应特征之间产生轴向力;
其中,所述切口(568;668;1168;1268;1368;1568;1668)适于在所述密封瓶盖(536、736、836、1036、1136、1236、1336)于所述瓶盖接收承口内旋转期间导致所述划线(560、660、1160、1260、1360、1560、1660)的断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重封容器盖组件(510、560;510、660;710、560;810、560;1010、560;1110、1160;1210、1260;1310、1360;1410、1460;1310、1560;510、1660),所述切口(568;668;1168;1268;1368;1568;1668)还包括前缘、后缘和底缘,
其中,所述切口(568;668;1168;1268;1368;1568;1668)的所述前缘适于在所述密封瓶盖(536、736、836、1036、1136、1236、1336)于所述瓶盖接收承口内旋转期间导致所述划线(560、660、1160、1260、1360、1560、1660)的断裂。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可重封容器盖组件(510、560;510、660;710、560;810、560;1010、560;1110、1160;1210、1260;1310、1360;1410、1460;1310、1560;510、1660),其中,所述密封瓶盖的旋转和轴向引导特征(581、582、583;681、682、683;1181、1182、1183;1281、1282、1283;1381、1382、1383;1481、1482、1483;1581、1582、1583;1681、1682、1683)为以下中的一个:
a)至少一个凸轮从动件以及
b)至少一个凸轮导轨;且其中,
所述容器盖旋转和轴向引导特征(552、554、556;752、754、756;852、854、856;1052、1054、1056;1152、1154、1156;1252、1254、1256;1352、1354、1356;1452、1454、1456)为以下中的另一个:
a)所述至少一个凸轮从动件以及
b)所述至少一个凸轮导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重封容器盖组件(510、560;510、660;710、560;810、560;1010、560;1210、1260;1310、1360;1410、1460;1310、1560;510、1660),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凸轮导轨(552)的形状包括锁定制动段(552A),其中,所述密封元件(565)具有密封元件厚度,
其中,当所述至少一个凸轮从动件(581、582、583)的相应凸轮从动件(581)相对于所述锁定制动段(552A)定位时,所述锁定制动段(552A)的形状和所述密封元件(565)的厚度的组合保持所述密封元件(565)的压缩。
6.根据权利要求2至4之一所述的可重封容器盖组件(510、560;510、660;710、560;810、560;1010、560;1110、1160;1210、1260;1310、1360;1310、1560;510、1660),所述容器盖(510、710、810、1010、1110、1210、1310)还包括形成在所述瓶盖接收承口底壁(534、734、834、1034、1134、1234、1334)内的切口通道(517、717、817、1017、1117、1217、1317),所述切口通道(517、717、817、1017、1117、1217、1317)具有凹陷形状,其中一端(592)位于至少以下一个中:
a)接近所述划线(536、736、836、1036、1136、1236、1336)的断裂起始区域(746、846、1046),以及
b)重叠所述划线(536、736、836、1036、1136、1236、1336)的断裂起始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2至5之一所述的可重封容器盖组件(510、560;510、660;710、560;810、560;1010、560;1110、1160;1210、1260;1310、1360;1310、1560;510、1660),所述容器盖密封瓶盖(560、660、1160、1260、1360、1560、1660)还包括从所述可重封容器瓶盖的大致水平定向的横向壁的所述底表面向下延伸而形成的切口平台(566;666;1166;1266;1366;1566;1666),所述切口(568;668;1168;1268;1368;1568;1664)从所述切口平台(566;666;1166;1266;1366;1566;1666)向下延伸;
所述容器盖(510、710、810、1010、1110、1210、1310)还包括至少一个凸起特征,所述至少一个凸起特征适于与所述切口平台(566;666;1166;1266;1366;1566;1666)啮合以在所述容器盖密封瓶盖(560、660、1160、1260、1360、1560、1660)在所述瓶盖接收承口内旋转期间传播所述划线(536、736、836、1036、1136、1236、1336)的断裂。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重封容器盖组件(510、560;510、660;710、560;810、560;1010、560;1110、1160;1210、1260;1310、1360;1310、1560;510、1660),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凸起特征的至少一部分(593、597、598;793、797、798;893、897、898;1093、1097、1098;1193、1197、1198;1293、1297、1298;1393、1397、1398)在所述撕裂面板(538、738、838、1038、1138、1238、1338)内形成,从而为所述撕裂面板(538、738、838、1038、1138、1238、1338)提供刚性。
9.根据权利要求2至7之一所述的可重封容器盖组件(510、560;510、660;710、560;810、560;1010、560;1110、1160;1210、1260;1310、1360;1410、1460;1310、1560;510、1660),其中,所述切口(568;668;1168;1268;1368;1568;1668)的至少一部分:
适于将所述撕裂面板(538、738、838、1038、1138、1238、1338)远离所述瓶盖接收承口底壁(534、734、834、1034、1134、1234、1334)折叠,且
切口平台(566;666;1166;1266;1366;1566;1666)适于将所述撕裂面板(538、738、838、1038、1138、1238、1338)远离所述瓶盖接收承口底壁(534、734、834、1034、1134、1234、1334)折叠,其中,所述切口平台(566;666;1166;1266;1366;1566;1666)从所述可充封容器瓶盖的大致水平定向的横向壁(564;664;1164;1264;1364;1564;1664)的所述底面向下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之一所述的可重封容器盖组件(510、560;510、660;710、560;810、560;1010、560;1110、1160;1210、1260;1310、1360;1410、1460;1310、1560;510、1660),所述容器盖密封瓶盖(560、660、1160、1260、1360、1460、1560、1660)还包括干扰指示器(528、628、1128、1228、1328、1428、1528、1628),其中,所述干扰指示器(528、628、1128、1228、1328、1428、1528、1628)适于在包括所述容器盖(510、710、810、1010、1110、1210、1310、1410)在内的可重封容器组件(500、1000、1100、1200)被破坏时通知消费者。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重封容器盖组件(510、560;510、660;710、560;810、560;1010、560;1110、1160;1210、1260;1310、1360;1410、1460;1310、1560;510、1660),所述干扰指示器(528、628、1128、1228、1328、1428、1528、1628)还包括一种特征,所述特征适于:
a)当所述容器被密封时,由所述瓶盖接收承口底壁(534、734、834、1034、1134、1234、1334)刚性地支撑,从而防止报告,其中,缺少报告指示密封过的容器组件(500、
1000、1100、1200),以及
b)当所述容器的密封被破坏时变得柔韧,从而提供报告,其中,报告指示破坏的容器组件(500、1000、1100、1200)。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之一所述的可重封容器盖组件(510、560;510、660;710、560;810、560;1010、560;1110、1160;1210、1260;1310、1360;1410、1460;1310、1560;510、1660),其中,所述抓握特征(574、674、1174、1274、1374、1474、1574、1674)形成为抓握腔(1574)。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之一所述的可重封容器盖组件(510、560;510、660;710、560;810、560;1010、560;1110、1160;1210、1260;1310、1360;1410、1460;1310、1560;510、1660),其中,所述瓶盖密封元件(565、665、1165、1265、1365、1465、1565、1665)为以下中的一个:
a)由所述可重封容器瓶盖的大致水平定向的横向壁(564;664;1164;1264;1364;1464;1564;1664;1664)的底面承载的密封垫(565、665、1165、1265、1365、1465、1565、1665)、
b)由所述可重封容器瓶盖的大致水平定向的横向壁(564;664;1164;1264;1364;1464;1564;1664;1664)的所述底面的环形表面承载的密封垫(565、665、1165、1265、1365、1465、1565、1665)、
c)在所述可重封容器瓶盖圆柱形侧壁(562、662、1162、1262、1362、1462、1562、1662)内形成的平截体形表面或
d)由形成在所述可重封容器瓶盖圆柱形侧壁(562、662、1162、1262、1362、1462、1562、1662)内的平截体形表面承载的密封垫(565、665、1165、1265、1365、1465、1565、1665)。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可重封容器盖组件(1310、1360;1410、1460;1310、1560),其中,所述容器盖的密封啮合表面(1340、1440)是形成在所述容器盖的垂直侧壁(1332、1432)内的平截体形表面,
其中,所述瓶盖密封元件(1365、1465、1565)设置成具有适于与所述容器盖密封件啮合表面(1340、1440)的所述平截体形表面啮合的平截头体表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之一所述的可重封容器盖组件(510、560;510、660;710、560;810、560;1010、560;1110、1160;1210、1260;1310、1360;1410、1460;1310、1560;510、1660),其中,所述容器盖密封瓶盖(1160)还包括分配孔(1161)和密封垫(1165),其中,所述分配孔(1161)和所述密封垫(1165)大致沿所述容器盖密封瓶盖(1160)的中心旋转点的同一半径定位。
CN201780014149.7A 2016-02-29 2017-02-24 可重封容器盖和配件,包括制造和使用方法 Active CN1092195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5/056,216 US9637269B1 (en) 2012-08-10 2016-02-29 Resealable container lid and accessories including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and use
US15/056,216 2016-02-29
PCT/US2017/019274 WO2017151419A1 (en) 2016-02-29 2017-02-24 Resealable container lid and accessories including methods of manufacture and us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19563A true CN109219563A (zh) 2019-01-15
CN109219563B CN109219563B (zh) 2020-03-17

Family

ID=597443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14149.7A Active CN109219563B (zh) 2016-02-29 2017-02-24 可重封容器盖和配件,包括制造和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EP (1) EP3423367B1 (zh)
JP (1) JP6953022B2 (zh)
KR (1) KR20180120725A (zh)
CN (1) CN109219563B (zh)
AU (1) AU2017228251B2 (zh)
BR (1) BR112018067346B1 (zh)
CA (1) CA3015350C (zh)
ES (1) ES2935495T3 (zh)
HK (1) HK1258247A1 (zh)
PL (1) PL3423367T3 (zh)
WO (1) WO201715141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76529A (zh) * 2020-05-20 2020-10-16 广州伟烨船舶设备有限公司 潜艇垃圾处理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52164B1 (en) 2012-08-10 2024-04-09 Powercan Holding, Llc Resealable container lid and accessories including methods of manufacture and use
WO2019194237A1 (ja) * 2018-04-03 2019-10-10 東洋製罐株式会社 缶蓋
WO2020245821A1 (en) * 2019-06-03 2020-12-10 Top End Ltd. A protective seal for containers
KR102416533B1 (ko) * 2019-11-29 2022-07-04 주식회사 지니컵 원터치 개폐 장치
AU2022352773A1 (en) * 2021-09-26 2024-04-11 Powercan Holding, Llc Threaded container components having frustum shaped surfaces enabling nesting
GB2615098A (en) * 2022-01-27 2023-08-02 Crown Packaging Technology Inc Can ends, metal cans and apparatus for dispensing therefrom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14249A2 (en) * 1989-08-23 1991-02-27 Aluminum Company Of America Resealable container closure
EP2212215B1 (en) * 2007-10-17 2012-02-15 Piren Venture AB Resealable container
CN103003164A (zh) * 2010-07-19 2013-03-27 红牛有限公司 可重封容器盖,含有所述可重封容器盖的容器尤其是饮料罐,制造这样的容器的方法,和本发明容器盖的用途
CN105102332A (zh) * 2013-03-15 2015-11-25 鲍尔公司 具有拉环致动的副通气口的端盖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92633A (en) * 1996-01-02 1997-12-02 Hullko Corporation Beverage container lid
GB0522963D0 (en) * 2005-11-11 2005-12-21 Parker Julian Container end and opener
DE102006051409A1 (de) * 2006-10-27 2008-04-30 C-A-P Technologies Gmbh Verpackung für rieselfähige oder fließfähige Produkte
AT508082B1 (de) * 2009-04-07 2011-01-15 Xolution Gmbh Wiederverschliessbarer verschluss eines flüssigkeitsbehälters
EP2269914A1 (en) * 2009-07-01 2011-01-05 Bülent Baylav A Protective Cap For Can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14249A2 (en) * 1989-08-23 1991-02-27 Aluminum Company Of America Resealable container closure
EP2212215B1 (en) * 2007-10-17 2012-02-15 Piren Venture AB Resealable container
CN103003164A (zh) * 2010-07-19 2013-03-27 红牛有限公司 可重封容器盖,含有所述可重封容器盖的容器尤其是饮料罐,制造这样的容器的方法,和本发明容器盖的用途
CN105102332A (zh) * 2013-03-15 2015-11-25 鲍尔公司 具有拉环致动的副通气口的端盖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76529A (zh) * 2020-05-20 2020-10-16 广州伟烨船舶设备有限公司 潜艇垃圾处理装置
CN111776529B (zh) * 2020-05-20 2023-12-15 广东伟烨船舶设备有限公司 潜艇垃圾处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PL3423367T3 (pl) 2023-03-13
BR112018067346A2 (pt) 2019-01-08
EP3423367B1 (en) 2022-11-16
CN109219563B (zh) 2020-03-17
AU2017228251B2 (en) 2023-04-06
ES2935495T3 (es) 2023-03-07
AU2017228251A1 (en) 2018-09-27
CA3015350A1 (en) 2017-09-08
CA3015350C (en) 2023-08-22
BR112018067346B1 (pt) 2022-11-29
WO2017151419A1 (en) 2017-09-08
EP3423367A1 (en) 2019-01-09
JP2019510693A (ja) 2019-04-18
EP3423367A4 (en) 2020-03-04
HK1258247A1 (zh) 2019-11-08
JP6953022B2 (ja) 2021-10-27
KR20180120725A (ko) 2018-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19563A (zh) 可重封容器盖和配件,包括制造和使用方法
US10427832B1 (en) Resealable container lid assembly and accessories including methods of manufacture and use
US10968010B1 (en) Resealable container lid and accessories including methods of manufacture and use
CN106986082B (zh) 可重新密封的饮料容器及其制作方法
TWI608972B (zh) 製造易拉環冠形瓶蓋的裝置及相關的方法
US8844761B2 (en) Resealable beverage containers and methods of making same
CN106029509A (zh) 塑料罐和用于制造该塑料罐的方法
US20230021579A1 (en) Threaded container components having frustum shaped surfaces enabling nesting
JP5395485B2 (ja) 開封刃を有するオーバーキャップ付き容器及び当該オーバーキャップ付き容器を利用した飲食品包装体
CA2243962A1 (en) Reclosable dispenser package, reclosable outlet forming structure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same
US11952164B1 (en) Resealable container lid and accessories including methods of manufacture and use
AU2022352773A1 (en) Threaded container components having frustum shaped surfaces enabling nest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