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12818A - 液晶显示屏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屏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12818A
CN109212818A CN201811158951.6A CN201811158951A CN109212818A CN 109212818 A CN109212818 A CN 109212818A CN 201811158951 A CN201811158951 A CN 201811158951A CN 109212818 A CN109212818 A CN 1092128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liquid crystal
crystal display
diffusing structure
specific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5895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友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15895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12818A/zh
Publication of CN1092128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128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4Diffusing, scattering, diffract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屏,所述液晶显示屏具有显示输出区域,所述液晶显示屏包括:液晶面板、背光源和第一散射结构,所述第一散射结构设置在所述液晶面板和/或所述背光源中,或者设置在所述液晶面板和所述背光源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散射结构位于所述显示输出区域的特定区域,位于所述特定区域的所述第一散射结构用于降低所述特定区域的光强,以使得所述特定区域的光强与所述显示输出区域除所述特定区域以外的区域的光强相同。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屏制造方法。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屏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屏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全面屏已经成为当前智能手机设计的重要元素,而这也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趋势。然而,全面屏也给手机设计提出了新的问题,例如,全面屏超窄边框设计会导致背光中的发光二极管(LED)距离显示区域越来越近,贴片式发光二极管(LED SMT)在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简称FPC)上有最小间隔(gap)要求,这就导致LED之间的间隔区域的位置的亮度要比LED所在区域的位置的亮度低,造成当传统的液晶屏用于全面屏超窄边框设计时,人眼看起来存在明暗明暗的显示效果,即至少部分区域的亮度不均匀。
此外,手机设计时需要在手机正面安放摄像头等各种传感器部件,而为了实现全面屏会导致摄像头等各种传感器部件无处安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出现了异形屏,如在屏幕上空出一个区域以便于安放摄像头等各种传感器部件,而屏幕上空出的区域处由于导光板的缺失以及全反射等原因会导致该屏幕上空出的区域的边缘区域的亮度不均匀。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使得所述特定区域的光强与所述显示输出区域除所述特定区域以外的区域的光强相同的液晶显示屏(LCD),所述液晶显示屏具有显示输出区域,所述液晶显示屏可以包括:液晶面板、背光源和第一散射结构,所述第一散射结构设置在所述液晶面板和/或所述背光源中,或者设置在所述液晶面板和所述背光源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散射结构位于所述显示输出区域的特定区域,位于所述特定区域的所述第一散射结构用于降低所述特定区域的光强,以使得所述特定区域的光强与所述显示输出区域除所述特定区域以外的区域的光强相同。
可选地,所述特定区域可以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多种:对于窄边框屏,所述特定区域包括所述背光源中光源之间的间隔区域,或者,对于刘海屏,所述特定区域包括所述液晶面板边缘的开槽区域,或者,对于挖孔屏,所述特定区域包括所述挖孔区域。
可选地,所述液晶面板可以包括:第一偏光层、彩色滤光层、TFT(Thin FilmTransistor,简称TFT)基板和第二偏光层,并且:所述第一散射结构设置在所述特定区域对应的所述第一偏光层、所述彩色滤光层、所述TFT基板或者所述第二偏光层中的一层或多层区域上,并且包括一个或多个散射单元,所述散射单元包括凸起和/或凹形结构,所述凸起和/或凹形结构的尺寸为微米级,和/或,所述第一散射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偏光层、所述彩色滤光层、所述TFT基板或者所述第二偏光层中的任意两层之间,并且包括一层或多层透明膜层以及设置在每层透明膜层上的一个或多个散射单元,所述散射单元包括凸起和/或凹形结构,所述凸起和/或凹形结构的尺寸为微米级,和/或,所述第一散射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偏光层、所述彩色滤光层、所述TFT基板或者所述第二偏光层中的任意两层之间,并且包括一个或多个散射单元,所述散射单元包括半透明膜层。
可选地,所述液晶面板可以包括:第一偏光层、彩色滤光层、具有第一散射结构的TFT基板和第二偏光层,其中,所述第一散射结构设置在所述具有第一散射结构的TFT基板的TFT之间的互连线的一侧或两侧,并且包括一个或多个散射单元,所述散射单元包括图形化的互连线层。
可选地,所述背光源包括:结构件、反射层、光源、导光层、扩散层和棱镜层,并且:所述第一散射结构设置在所述反射层、所述导光层、所述扩散层或者所述棱镜层中的一层或多层上,并且包括一个或多个散射单元,所述散射单元包括凸起和/或凹形结构,所述凸起和/或凹形结构的尺寸为微米级,和/或,所述第一散射结构设置在所述反射层、所述导光层、所述扩散层或者所述棱镜层中的任意两层之间,并且包括一层或多层透明膜层以及设置在每层透明膜层上的一个或多个散射单元,所述散射单元包括凸起和/或凹形结构,所述凸起和/或凹形结构的尺寸为微米级,和/或,所述第一散射结构设置在所述反射层、所述导光层、所述扩散层或者所述棱镜层中的任意两层之间,并且包括一个或多个散射单元,所述散射单元包括半透明膜层。
可选地,所述的液晶显示屏还可以包括:第二散射结构,其中,所述第二散射结构位于所述显示输出区域除所述特定区域以外的区域,所述第二散射结构的散射单元与所述第一散射结构的散射单元相同,所述第二散射结构的散射单元的分布密度小于所述第一散射结构的散射单元的分布密度。
可选地,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散射结构的材料为具有颜色的透明材料,且颜色与所述第二散射结构的颜色不同。
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屏制造方法,包括首先提供液晶面板和背光源,其中,所述液晶面板和/或所述背光源中设置有第一散射结构,或者所述液晶面板和所述背光源之间设置有第一散射结构,所述第一散射结构位于所述显示输出区域的特定区域,位于所述特定区域的所述第一散射结构用于降低所述特定区域的光强,以使得所述特定区域的光强与所述显示输出区域除所述特定区域以外的区域的光强相同,然后将所述液晶面板固定在所述背光源上。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晶面板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可以包括如下操作:首先,提供第一偏光层、彩色滤光层、TFT基板和第二偏光层,接着,对所述彩色滤光层和/或所述TFT基板的背面玻璃基板相对应所述特定区域的区域进行蚀刻、印刷或者打磨中的一种或多种处理,和/或,对所述第一偏光层和/或所述第二偏光层相对应所述特定区域的区域进行模具热压、刻蚀、印刷或者打磨中的一种或多种处理,然后,在涂布液晶的TFT基板的一面固定所述彩色滤光层,将所述第一偏光层固定在所述彩色滤光层的另一面,以及将所述第二偏光层固定在所述TFT基板的另一面。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源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制备:首先,提供结构件、反射层、光源、导光层、扩散层和棱镜层,然后,对所述反射层、所述导光层、所述扩散层或者所述棱镜层中一层或多层的相对应所述特定区域进行模具热压、刻蚀、印刷或者打磨中的一种或多种处理,接着,将所述反射层、所述光源、所述导光层、所述扩散层和所述棱镜层固定在所述结构件中。
可选地,所述进行模具热压采用的设备可以包括滚轮、用于加热的加热设备和用于加压的加压设备,其中,所述滚轮的外表面具有凸起和/或凹槽结构,用于通过加热加压的方式,在所述第一偏光层和/或所述第二偏光层的相对应所述特定区域的区域上形成凸起和/或凹槽结构。
可选地,所述液晶面板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制备:首先,提供第一偏光层、彩色滤光层、TFT基板、第二偏光层和第一散射结构,所述第一散射结构包括:一层或多层透明膜层,以及设置在每层透明膜层上的一个或多个散射单元,所述散射单元包括凸起和/或凹形结构,或者所述第一散射结构包括:一个或多个散射单元,所述散射单元包括半透明膜层,然后,将所述第一散射结构固定在所述第一偏光层、所述彩色滤光层、所述TFT基板或者所述第二偏光层中的任意一层或多层上,接着,在涂布液晶的TFT基板的一面固定彩色滤光层,将第一偏光层固定在所述彩色滤光层的另一面,以及将第二偏光层固定在所述TFT基板的另一面。
可选地,所述液晶面板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制备:首先,提供第一偏光层、彩色滤光层、具有第一散射结构的TFT基板、第二偏光层,然后,在涂布液晶的具有第一散射结构的TFT基板的一面固定所述彩色滤光层,将所述第一偏光层固定在所述彩色滤光层的另一面,以及将所述第二偏光层固定在所述具有第一散射结构的TFT基板的另一面。其中,所述具有第一散射结构的TFT基板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制备:首先,提供光刻板套件,所述光刻板套件中对应所述特定区域的TFT之间的互连线图形的一侧或两侧具有散射图形,然后,利用所述光刻板套件制备所述具有第一散射结构的TFT基板。
可选地,所述背光源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制备:首先,提供结构件、反射层、光源、导光层、扩散层、棱镜层和第一散射结构,所述第一散射结构包括:一层或多层透明膜层,以及设置在每层透明膜层上的一个或多个散射单元,所述散射单元包括凸起和/或凹形结构,或者所述第一散射结构包括一个或多个散射单元,所述散射单元包括半透明膜层,然后,将所述第一散射结构固定在所述反射层、所述导光层、所述扩散层或所述棱镜层中的任意一层或多层上,接着,将所述反射层、所述光源、所述导光层、所述扩散层和所述棱镜层固定在所述结构件中。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操作:在形成第一散射结构的同时,还形成第二散射结构,其中,所述第二散射结构位于所述显示输出区域除所述特定区域以外的区域,所述第二散射结构的散射单元与所述第一散射结构的散射单元相同,所述第二散射结构的散射单元的分布密度小于所述第一散射结构的散射单元的分布密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及其优势,现在将参考结合附图的以下描述,其中:
图1A示意性示出了全面屏超窄边框设计的示意图;
图1B示意性示出了全面屏超窄边框设计造成的明暗明暗的显示效果的示意图;
图2A示意性示出了异形屏设计造成的明暗不均的显示效果的示意图;
图2B示意性示出了异形屏设计造成的明暗不均的显示效果的原理示意图;
图2C示意性示出了LCD的结构示意图;
图3A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3B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散射结构的示意图;
图3C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TFT之间互连线的示意图;以及
图4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进行模具热压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公开的概念。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并非意在限制本公开。在此使用的术语“包括”、“包含”等表明了所述特征、步骤、操作和/或部件的存在,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步骤、操作或部件。
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含义,除非另外定义。应注意,这里使用的术语应解释为具有与本说明书的上下文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以理想化或过于刻板的方式来解释。
在使用类似于“A、B和C等中至少一个”这样的表述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应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该表述的含义来予以解释(例如,“具有A、B和C中至少一个的部件”应包括但不限于单独具有A、单独具有B、单独具有C、具有A和B、具有A和C、具有B和C、和/或具有A、B、C的部件等)。在使用类似于“A、B或C等中至少一个”这样的表述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应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该表述的含义来予以解释(例如,“具有A、B或C中至少一个的部件”应包括但不限于单独具有A、单独具有B、单独具有C、具有A和B、具有A和C、具有B和C、和/或具有A、B、C的部件等)。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屏,通过在液晶显示屏中设置散射结构来降低特定区域的出射光的光强使得所述特定区域的光强与所述显示输出区域除所述特定区域以外的区域的光强相同。
图1A示意性示出了全面屏超窄边框设计的示意图。
如图1A所示,由于全面屏超窄边框设计,导致边框的尺寸较小,使得显示区域距离LED很近,这不同于现有的非窄边框设计的液晶显示屏:显示区域和LED之间有一定距离,这一定距离的区域上可以通过边框进行覆盖,使得用户看不到明暗明暗的显示效果。
图1B示意性示出了全面屏超窄边框设计造成的明暗明暗的显示效果的示意图。
如图1B所示,在LED轴线方向的亮度较高,而LED的侧面方向亮度较低,这和LED为面发射器件以及LED的封装方式有关,属于不易改变的属性,这就造成了如图1B所示的LED之间的间隔区域附近的光强降低,形成了数个暗区,而在LED轴线方向形成了数个亮区。为了缓解该问题,现有技术中采用导光板(也叫均光板)使得LED出射的光可以较均匀的从导光板的表面射向其上的层,例如,薄膜晶体管基板、液晶层、彩膜玻璃等。但是,由于全面屏超窄边框设计的需求使得边框很窄,造成显示区域距离LED很近,现有的导光板已经无法满足在边框区域附近的均光的要求。此外,非窄边框设计的LED之间的间隔区域附近的明暗明暗的显示效果的被较宽的边框遮挡,因此,对用户的视觉效果影响不大,而全面屏超窄边框设计的边框很窄,无法起到对间隔区域附近的明暗明暗的显示效果的进行遮挡的效果,因此,需要解决该问题。
图2A示意性示出了异形屏设计造成的明暗不均的显示效果的示意图。
如图2A所示,为异形屏的亮度分布图,其中,异形区域,如凹陷区域的下边缘较凹陷区域的侧边缘的亮度高,而该部分正好位于屏幕的中心线上,经常需要显示一些比较重要的内容,也是用户经常直视的区域(相较于整个屏幕的下边缘而言)。该区域的明暗明暗的显示效果会造成不好的用户体验。
图2B示意性示出了异形屏设计造成的明暗不均的显示效果的原理示意图。
如图2B所示,经过分析,该异形区域的明暗明暗的显示效果可能和该区域缺失导光板有关,具体如下分析。
LED发射的光线进入导光板后是直线传播,而异形区域缺失导光板(此处需要布置传感器等部件而不能设置导光板),由于导光板的折射率远大于空气,在导光板的边缘处的入射光的入射角超过一定角度时会发射全反射,类似于光纤内部的光的全反射,这就导致位于屏幕左侧的LED发射的光线在导光板中到达异形区域的右侧时,至少部分光线无法穿过而被反射,因此,异形区域的侧边会相较于异形区域的底边暗一些,在异形区域的底边形成了如图2A和2B所示的亮区,在异形区域的侧边形成了如图2A和2B所示的暗区。
然而,上述光源之间的间隔区域和异形区域的明暗明暗的显示效果是需要克服的问题以提升用户的观感。本公开提供了如下解决思路:在LCD中的膜材上,包括但不限于导光板、扩散片、棱镜片或偏光片中的一种或多种,针对亮度偏高的位置,形成散射结构,光经过散射结构时会均匀的散射开,使得LCD的特定区域的光强与显示输出区域除所述特定区域以外的区域的光强相同。
图2C示意性示出了LCD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C所示,液晶面板依次包括第一偏光层123、前玻璃衬底124、彩色滤光层125、液晶层126、TFT基板127、后玻璃衬底128和第二偏光层129。背光源包括棱镜层111、扩散层112、导光层113、反射层114和光源115,其中,棱镜层111、扩散层112、导光层113、反射层依次贴合设置114,光源115位于导光层113的两侧。
图3A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该液晶显示屏具有显示输出区域,所述液晶显示屏可以包括:液晶面板、背光源和第一散射结构,所述第一散射结构设置在所述液晶面板和/或所述背光源中,或者设置在所述液晶面板和所述背光源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散射结构位于所述显示输出区域的特定区域,位于所述特定区域的所述第一散射结构用于降低所述特定区域的光强,以使得所述特定区域的光强与所述显示输出区域除所述特定区域以外的区域的光强相同。
如图3A所示,当LED发射的光从导光板的上表面出射,位于所述特定区域的光会经过所述第一散射结构,例如,由多个微米级的图案形成的散射结构,使得至少部分光线被散射,进而减少可以经由所述第一散射结构区域透射到之上膜层的光线的数量,因此,可以降低该区域的出射光强。
其中,所述特定区域可以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多种:对于窄边框屏,所述特定区域包括所述背光源中光源之间的间隔区域,或者,对于刘海屏,所述特定区域包括所述液晶面板边缘的开槽区域,或者,对于挖孔屏,所述特定区域包括所述挖孔区域。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晶面板包括:第一偏光层、彩色滤光层、TFT基板和第二偏光层,并且:所述第一散射结构设置在所述特定区域对应的所述第一偏光层、所述彩色滤光层、所述TFT基板或者所述第二偏光层中的一层或多层区域上,并且包括一个或多个散射单元,所述散射单元包括凸起和/或凹形结构,所述凸起和/或凹形结构的尺寸为微米级,和/或,所述第一散射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偏光层、所述彩色滤光层、所述TFT基板或者所述第二偏光层中的任意两层之间,并且包括一层或多层透明膜层以及设置在每层透明膜层上的一个或多个散射单元,所述散射单元包括凸起和/或凹形结构,所述凸起和/或凹形结构的尺寸为微米级,和/或,所述第一散射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偏光层、所述彩色滤光层、所述TFT基板或者所述第二偏光层中的任意两层之间,并且包括一个或多个散射单元,所述散射单元包括半透明膜层。这样无需新增膜层,通过在LCD的原有膜层进行加工即可形成散射结构。
其中,第一偏光层用于对入射光起偏,第二偏光层起滤光作用,彩色滤光层(彩膜玻璃)使得透射光呈现出不同的颜色,TFT基板用于控制液晶分子的旋转,这几层都是光从LED发出后必须透过后才能入射人眼,因此,可以在这几层上或这几层之间设置第一散射结构来使得屏幕的出射光更加均匀。
图3B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散射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3B所示,所述第一散射结构可以包括多个散射单元,如散射点,通过散射点对光线进行散射,例如,凸起或凹形结构等。需要说明的是,现有技术中也存在如在导光板上设置凸起等结构,但是,该凸起结构的目的是增强光的透射率来使得整体屏幕更亮,尺寸通常为毫米级,且其结构便于LED发射的光从上述毫米级凸起结构出射。而本公开中当第一散射结构为凸起或凹形结构时,其所起的作用是散射作用,用于降低所处位置的出射光强,这是由于本公开的所述凸起和/或凹形结构的尺寸为微米级,形成了如毛玻璃的效果来对入射光进行散射,降低所处位置的出射光强。这样就可以实现对出射光强的区域的光进行散射以降低出射光强,进而提升LCD的整体出射光强的均匀性。
上述凸起和/或凹形结构可以通过如模具热压、刻蚀、印刷或者打磨中的一种或多种处理来实现,该凸起和/或凹形结构可以是设置在LCD中现有的膜层表面,也可以是新增一个膜层,在该新增的膜层表面形成凸起和/或凹形结构,在此不做限定。此外,该第一散射结构还可以为半透明膜层,贴附在所述第一偏光层、所述彩色滤光层、所述TFT基板或者所述第二偏光层中的任意两层之间,通过半透明膜层也可以实现降低特定区域的出射光强的效果。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对液晶面板做改进来实现降低特定区域的出射光强的效果。具体地,所述液晶面板可以包括:第一偏光层、彩色滤光层、具有第一散射结构的TFT基板和第二偏光层,其中,所述第一散射结构设置在所述具有第一散射结构的TFT基板的TFT之间的互连线的一侧或两侧,并且包括一个或多个散射单元,所述散射单元包括图形化的互连线层。可以这样做是由于经过实验已经发现了LCD屏在哪些情形下会出现出射光强高的问题,因此,可以在对TFT基板进行设计时就把该问题考虑进来,这样可以避免二次对某些LCD的膜层进行再处理或需要添加新的膜层,也就是说,无需后续再对特定区域的光强进行调整。
图3C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TFT之间互连线的示意图。
由于已知异形屏的凹形区域的下边缘会出现亮度偏高的问题,因此,如图3C所示,可以在设计TFT基板的光刻板时将该区域的互连线宽设计的相较于其它区域更宽一些,这样可以使得该区域的单个色素点的透光面积变小(互连线为金属线,不透光),这样也可以实现降低特定区域的出射光强的效果,并且无需任何后续处理,只需要在设计光刻板时对与所述特定位置对应的光刻板区域的做出一些小的调整:如增加线宽(参考图3C的第二幅图)或在线的两侧增加一些散光单元(如小的矩形图像等,参考图3C的第三幅图)。后续利用设计好的光刻板对玻璃基板进行加工的后续半导体工艺、封装工艺等都和现有技术完全一样。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源可以包括:结构件、反射层、光源、导光层、扩散层和棱镜层,并且,所述第一散射结构设置在所述反射层、所述导光层、所述扩散层或者所述棱镜层中的一层或多层上,并且包括一个或多个散射单元,所述散射单元包括凸起和/或凹形结构,所述凸起和/或凹形结构的尺寸为微米级,和/或,所述第一散射结构设置在所述反射层、所述导光层、所述扩散层或者所述棱镜层中的任意两层之间,并且包括一层或多层透明膜层以及设置在每层透明膜层上的一个或多个散射单元(这样可以避免对LCD原有膜层进行二次加工导致原有膜层损坏的情况发生),所述散射单元包括凸起和/或凹形结构,所述凸起和/或凹形结构的尺寸为微米级,和/或,所述第一散射结构设置在所述反射层、所述导光层、所述扩散层或者所述棱镜层中的任意两层之间,并且包括一个或多个散射单元,所述散射单元包括半透明膜层。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示液晶显示屏还可以包括:第二散射结构。其中,所述第二散射结构位于所述显示输出区域除所述特定区域以外的区域,所述第二散射结构的散射单元与所述第一散射结构的散射单元相同,所述第二散射结构的散射单元的分布密度小于所述第一散射结构的散射单元的分布密度。
也就是说,除了所述特定区域之外,其它区域也可以存在散射结构,但是需要满足一个条件:亮度越高的位置的散射结构的散射单元的分布密度越高,亮度越低的位置的散射结构的散射单元的分布密度越低。这样就可以利用第二散射结构对其他显示区域进行光强调整。
此外,在实施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过程中,发现出射光强越高的区域的出射光的波长和出射光强低的区域的出射光的波长存在一定偏差,即特定区域的色温存在偏差。
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散射结构的材料为具有颜色的透明材料,且颜色与所述第二散射结构的颜色不同。由于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散射结构的材料为具有颜色的透明材料来实现对色温的调整,使得色温更加均匀。具体地,可以通过油印的方法形成上述凸起,该油印的材料可以具有颜色,这样就可以形成有颜色的凸起。
相应地,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屏制造方法,该液晶显示屏制造方法可以制造如上所述的液晶显示屏。具体地,该方法可以包括:首先,提供液晶面板和背光源,其中,所述液晶面板和/或所述背光源中设置有第一散射结构,或者所述液晶面板和所述背光源之间设置有第一散射结构,所述第一散射结构位于所述显示输出区域的特定区域,位于所述特定区域的所述第一散射结构用于降低所述特定区域的光强,以使得所述特定区域的光强与所述显示输出区域除所述特定区域以外的区域的光强相同。然后,将所述液晶面板固定在所述背光源上。
其中,所述液晶面板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制备:例如,首先提供第一偏光层、彩色滤光层、TFT基板和第二偏光层。然后,对所述彩色滤光层和/或所述TFT基板的背面玻璃基板相对应所述特定区域的区域进行蚀刻、印刷或者打磨中的一种或多种处理,和/或,对所述第一偏光层和/或所述第二偏光层相对应所述特定区域的区域进行模具热压、刻蚀、印刷或者打磨中的一种或多种处理(由于彩色滤光层和/或所述TFT基板为玻璃材质,不能采用模具热压的方式进行处理)。接着,在涂布液晶的TFT基板的一面固定所述彩色滤光层,将所述第一偏光层固定在所述彩色滤光层的另一面,以及将所述第二偏光层固定在所述TFT基板的另一面。
所述背光源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制备:例如,首先,提供结构件、反射层、光源、导光层、扩散层和棱镜层。然后,对所述反射层、所述导光层、所述扩散层或者所述棱镜层中一层或多层的相对应所述特定区域进行模具热压、刻蚀、印刷或者打磨中的一种或多种处理。接着,将所述反射层、所述光源、所述导光层、所述扩散层和所述棱镜层固定在所述结构件中。这样就可以完成背光源的制备,且便于制造第一散射结构。
所述进行模具热压采用的设备可以包括:滚轮、用于加热的加热设备和用于加压的加压设备。其中,所述滚轮的外表面具有凸起和/或凹槽结构,用于通过加热加压的方式,在所述第一偏光层和/或所述第二偏光层的相对应所述特定区域的区域上形成凸起和/或凹槽结构。
图4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进行模具热压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可以使用两个滚轮对待加工膜材进行模具热压处理,其中,这两个滚轮的表面都可以设置图案,例如,突起或凹形图案。在两个滚轮相向旋转挤压某一个层膜时,可以在上述特定位置形成第一散射结构和/或在除特定位置之外区域形成第二散射结构,其中,第一散射结构的散射单元的分布密度大于所述第二散射结构的散射单元的分布密度。需要说明的是,可以给上述两个滚轮施加压力以及加热,其中,所述加热设备和所述加压设备在图4中未示出。具体地,该加压设备可以为分别对两个滚轮的轴施加相向的压力,该加热设备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例如,仅对上滚轮进行加热,或者分别对上滚轮和下滚轮进行加热,该加热设备的加热端可以分别设置在两个滚轮中。此外,还可以具有传输装置,在此不再详述。
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液晶面板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制备:首先,提供第一偏光层、彩色滤光层、TFT基板、第二偏光层和第一散射结构,所述第一散射结构包括:一层或多层透明膜层,以及设置在每层透明膜层上的一个或多个散射单元,所述散射单元包括凸起和/或凹形结构,或者所述第一散射结构包括:一个或多个散射单元,所述散射单元包括半透明膜层,然后,将所述第一散射结构固定在所述第一偏光层、所述彩色滤光层、所述TFT基板或者所述第二偏光层中的任意一层或多层上,接着,在涂布液晶的TFT基板的一面固定彩色滤光层,将第一偏光层固定在所述彩色滤光层的另一面,以及将第二偏光层固定在所述TFT基板的另一面。这样可以通过将散射结构设置在第一偏光层、彩色滤光层、TFT基板、第二偏光层之间,实现亮度调整,期间无需对LCD原有的液晶面板中各层进行再加工,防止原有膜层损坏。
所述液晶面板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制备:首先,提供第一偏光层、彩色滤光层、具有第一散射结构的TFT基板、第二偏光层,然后,在涂布液晶的具有第一散射结构的TFT基板的一面固定所述彩色滤光层,将所述第一偏光层固定在所述彩色滤光层的另一面,以及将所述第二偏光层固定在所述具有第一散射结构的TFT基板的另一面。其中,所述具有第一散射结构的TFT基板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制备:首先,提供光刻板套件,所述光刻板套件中对应所述特定区域的薄膜晶体管(TFT)之间的互连线图形的一侧或两侧具有散射图形,然后,利用所述光刻板套件制备所述具有第一散射结构的TFT基板。本实施例提供了在TFT之间的互连线的一侧或两侧制备散射单元的具体方案,可以实现采用本来就要进行的光刻、刻蚀工艺(制备TFT之间的互连线时所必须的半导体工艺)形成散射结构,在无需新增半导体工艺或后续其它新增加工工艺的前提下制备出散射结构。
所述背光源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制备:首先,提供结构件、反射层、光源、导光层、扩散层、棱镜层和第一散射结构,所述第一散射结构包括:一层或多层透明膜层,以及设置在每层透明膜层上的一个或多个散射单元,所述散射单元包括凸起和/或凹形结构,或者所述第一散射结构包括一个或多个散射单元,所述散射单元包括半透明膜层,然后,将所述第一散射结构固定在所述反射层、所述导光层、所述扩散层或所述棱镜层中的任意一层或多层上,接着,将所述反射层、所述光源、所述导光层、所述扩散层和所述棱镜层固定在所述结构件中。本实施例通过新增的散射结构实现亮度调整,可以避免对现有的背光源中各层进行再加工,防止原有层损坏。
此外,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操作:在形成第一散射结构的同时,还形成第二散射结构,其中,所述第二散射结构位于所述显示输出区域除所述特定区域以外的区域,所述第二散射结构的散射单元与所述第一散射结构的散射单元相同,所述第二散射结构的散射单元的分布密度小于所述第一散射结构的散射单元的分布密度。这样可以便于对特定区域之外的显示区域进行亮度调整。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和/或权利要求中记载的特征可以进行多种组合和/或结合,即使这样的组合或结合没有明确记载于本公开中。特别地,在不脱离本公开精神和教导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和/或权利要求中记载的特征可以进行多种组合和/或结合。所有这些组合和/或结合均落入本公开的范围。
尽管已经参照本公开的特定示例性实施例示出并描述了本公开,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背离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公开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多种改变。因此,本公开的范围不应该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应该不仅由所附权利要求来进行确定,还由所附权利要求的等同物来进行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液晶显示屏,所述液晶显示屏具有显示输出区域,所述液晶显示屏包括:
液晶面板、背光源和第一散射结构,所述第一散射结构设置在所述液晶面板和/或所述背光源中,或者设置在所述液晶面板和所述背光源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散射结构位于所述显示输出区域的特定区域,位于所述特定区域的所述第一散射结构用于降低所述特定区域的光强,以使得所述特定区域的光强与所述显示输出区域除所述特定区域以外的区域的光强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屏,其中,所述特定区域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多种:
对于窄边框屏,所述特定区域包括所述背光源中光源之间的间隔区域;
对于刘海屏,所述特定区域包括所述液晶面板边缘的开槽区域;以及
对于挖孔屏,所述特定区域包括所述挖孔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屏,其中,所述液晶面板包括:第一偏光层、彩色滤光层、TFT基板和第二偏光层,并且:
所述第一散射结构设置在所述特定区域对应的所述第一偏光层、所述彩色滤光层、所述TFT基板或者所述第二偏光层中的一层或多层区域上,并且包括一个或多个散射单元,所述散射单元包括凸起和/或凹形结构,所述凸起和/或凹形结构的尺寸为微米级;和/或
所述第一散射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偏光层、所述彩色滤光层、所述TFT基板或者所述第二偏光层中的任意两层之间,并且包括一层或多层透明膜层以及设置在每层透明膜层上的一个或多个散射单元,所述散射单元包括凸起和/或凹形结构,所述凸起和/或凹形结构的尺寸为微米级;和/或
所述第一散射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偏光层、所述彩色滤光层、所述TFT基板或者所述第二偏光层中的任意两层之间,并且包括一个或多个散射单元,所述散射单元包括半透明膜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屏,其中,所述液晶面板包括:第一偏光层、彩色滤光层、具有第一散射结构的TFT基板和第二偏光层;并且
所述第一散射结构设置在所述具有第一散射结构的TFT基板的TFT之间的互连线的一侧或两侧,并且包括一个或多个散射单元,所述散射单元包括图形化的互连线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屏,其中,所述背光源包括:结构件、反射层、光源、导光层、扩散层和棱镜层,并且:
所述第一散射结构设置在所述反射层、所述导光层、所述扩散层或者所述棱镜层中的一层或多层上,并且包括一个或多个散射单元,所述散射单元包括凸起和/或凹形结构,所述凸起和/或凹形结构的尺寸为微米级;和/或
所述第一散射结构设置在所述反射层、所述导光层、所述扩散层或者所述棱镜层中的任意两层之间,并且包括一层或多层透明膜层以及设置在每层透明膜层上的一个或多个散射单元,所述散射单元包括凸起和/或凹形结构,所述凸起和/或凹形结构的尺寸为微米级;和/或所述第一散射结构设置在所述反射层、所述导光层、所述扩散层或者所述棱镜层中的任意两层之间,并且包括一个或多个散射单元,所述散射单元包括半透明膜层。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屏,还包括:第二散射结构,其中,所述第二散射结构位于所述显示输出区域除所述特定区域以外的区域,所述第二散射结构的散射单元与所述第一散射结构的散射单元相同,所述第二散射结构的散射单元的分布密度小于所述第一散射结构的散射单元的分布密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屏,其中,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散射结构的材料为具有颜色的透明材料,且颜色与所述第二散射结构的颜色不同。
8.一种液晶显示屏制造方法,包括:
提供液晶面板和背光源,其中,所述液晶面板和/或所述背光源中设置有第一散射结构,或者所述液晶面板和所述背光源之间设置有第一散射结构,所述第一散射结构位于所述显示输出区域的特定区域,位于所述特定区域的所述第一散射结构用于降低所述特定区域的光强,以使得所述特定区域的光强与所述显示输出区域除所述特定区域以外的区域的光强相同;以及
将所述液晶面板固定在所述背光源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液晶面板通过以下方法制备:
提供第一偏光层、彩色滤光层、TFT基板和第二偏光层;
对所述彩色滤光层和/或所述TFT基板的背面玻璃基板相对应所述特定区域的区域进行蚀刻、印刷或者打磨中的一种或多种处理,和/或
对所述第一偏光层和/或所述第二偏光层相对应所述特定区域的区域进行模具热压、刻蚀、印刷或者打磨中的一种或多种处理;
在涂布液晶的TFT基板的一面固定所述彩色滤光层,将所述第一偏光层固定在所述彩色滤光层的另一面,以及将所述第二偏光层固定在所述TFT基板的另一面;
并且/或者
所述背光源通过以下方法制备:
提供结构件、反射层、光源、导光层、扩散层和棱镜层;
对所述反射层、所述导光层、所述扩散层或者所述棱镜层中一层或多层的相对应所述特定区域进行模具热压、刻蚀、印刷或者打磨中的一种或多种处理;
将所述反射层、所述光源、所述导光层、所述扩散层和所述棱镜层固定在所述结构件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进行模具热压采用的设备包括:
滚轮、用于加热的加热设备和用于加压的加压设备;
所述滚轮的外表面具有凸起和/或凹槽结构,用于通过加热加压的方式,在所述第一偏光层和/或所述第二偏光层的相对应所述特定区域的区域上形成凸起和/或凹槽结构。
CN201811158951.6A 2018-09-30 2018-09-30 液晶显示屏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921281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58951.6A CN109212818A (zh) 2018-09-30 2018-09-30 液晶显示屏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58951.6A CN109212818A (zh) 2018-09-30 2018-09-30 液晶显示屏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12818A true CN109212818A (zh) 2019-01-15

Family

ID=649825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58951.6A Pending CN109212818A (zh) 2018-09-30 2018-09-30 液晶显示屏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1281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28407A (zh) * 2019-04-10 2019-05-31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彩色滤光片基板、显示装置和背光式显示装置
CN110716349A (zh) * 2019-10-29 2020-01-2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其亮度控制方法、显示装置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51329A (ja) * 2001-11-09 2003-05-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照明装置及びこの照明装置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2004145035A (ja) * 2002-10-25 2004-05-20 Sanyo Electric Co Ltd 面光源装置及びこれに用いる導光板の製造方法
JP2004265646A (ja) * 2003-02-28 2004-09-24 Sony Corp 光学素子用バックライト
CN101021650A (zh) * 2006-02-16 2007-08-22 Nec液晶技术株式会社 背光单元及使用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设备
CN101027521A (zh) * 2004-09-28 2007-08-29 三菱丽阳株式会社 面光源装置用导光体及面光源装置
JP2009070643A (ja) * 2007-09-12 2009-04-02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照明装置、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20100008280A (ko) * 2008-07-15 2010-01-2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확산시트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CN202008088U (zh) * 2010-11-12 2011-10-12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扩散膜、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2681049A (zh) * 2012-03-12 2012-09-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色偏平衡薄膜、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3017032A (zh) * 2012-12-07 2013-04-03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液晶模组及液晶显示设备
TW201430452A (zh) * 2013-01-17 2014-08-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擴散片及背光模組
EP2942771A1 (fr) * 2014-05-05 2015-11-11 Cooper Technologies Company Dispositif d'affichage d'une étiquette
CN107656397A (zh) * 2017-09-29 2018-02-0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设备
CN207051620U (zh) * 2017-08-07 2018-02-27 河源市乐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热背光模组
CN107861188A (zh) * 2017-09-29 2018-03-30 广东深越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导光板及利用其提升暗区的亮度的背光模组
CN107884998A (zh) * 2017-10-23 2018-04-06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具有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
CN108427228A (zh) * 2018-02-24 2018-08-2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与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51329A (ja) * 2001-11-09 2003-05-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照明装置及びこの照明装置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2004145035A (ja) * 2002-10-25 2004-05-20 Sanyo Electric Co Ltd 面光源装置及びこれに用いる導光板の製造方法
JP2004265646A (ja) * 2003-02-28 2004-09-24 Sony Corp 光学素子用バックライト
CN101027521A (zh) * 2004-09-28 2007-08-29 三菱丽阳株式会社 面光源装置用导光体及面光源装置
CN101021650A (zh) * 2006-02-16 2007-08-22 Nec液晶技术株式会社 背光单元及使用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设备
JP2009070643A (ja) * 2007-09-12 2009-04-02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照明装置、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20100008280A (ko) * 2008-07-15 2010-01-2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확산시트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CN202008088U (zh) * 2010-11-12 2011-10-12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扩散膜、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2681049A (zh) * 2012-03-12 2012-09-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色偏平衡薄膜、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3017032A (zh) * 2012-12-07 2013-04-03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液晶模组及液晶显示设备
TW201430452A (zh) * 2013-01-17 2014-08-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擴散片及背光模組
EP2942771A1 (fr) * 2014-05-05 2015-11-11 Cooper Technologies Company Dispositif d'affichage d'une étiquette
CN207051620U (zh) * 2017-08-07 2018-02-27 河源市乐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热背光模组
CN107656397A (zh) * 2017-09-29 2018-02-0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设备
CN107861188A (zh) * 2017-09-29 2018-03-30 广东深越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导光板及利用其提升暗区的亮度的背光模组
CN107884998A (zh) * 2017-10-23 2018-04-06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具有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
CN108427228A (zh) * 2018-02-24 2018-08-2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与显示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28407A (zh) * 2019-04-10 2019-05-31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彩色滤光片基板、显示装置和背光式显示装置
CN110716349A (zh) * 2019-10-29 2020-01-2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其亮度控制方法、显示装置
CN110716349B (zh) * 2019-10-29 2022-11-2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其亮度控制方法、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13340B2 (en) Engineered antiglare surface to reduce display sparkle
TWI539188B (zh) 用於提供改良之顯示部件的裝置及方法
KR102557000B1 (ko) 2d 로컬 디밍을 갖는 직접 조명 백라이트 유닛
CN111133249B (zh) 用于直接发光的背光的多层反射器
US20080304004A1 (en) Optical element, liquid crystal device, electronic apparatus, optical element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liquid crystal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US20190146139A1 (en) Microstructured and patterned light guide plates and devices comprising the same
KR20110029664A (ko) 투명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11092733B2 (en) Microstructured light guide plates and devices comprising the same
TW201838812A (zh) 微結構化與圖案化之導光板及包含該導光板之裝置
KR20190053251A (ko) 엣지 조사 도광판들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장치들
TW201740170A (zh) 光導板及包含其的顯示裝置
CN109212818A (zh) 液晶显示屏及其制造方法
CN108333832A (zh) 彩膜基板、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7161687B2 (ja) 光学構造体および表示装置
US20210200040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driving method therefor, and display device
JP4153674B2 (ja) 液晶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04054130A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TW201702657A (zh) 導光板、及應用其之背光模組與液晶顯示裝置
WO2013061907A1 (ja) 表示装置
JP2010039068A (ja) 表示デバイス
US11868012B2 (en) Transparent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150219826A1 (en) Display device
WO2021258451A1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JP2023038443A (ja) 表示装置
JP2004078249A (ja) 液晶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