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05566B - 一种电激励弯管臭氧发生设备及其发生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激励弯管臭氧发生设备及其发生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205566B CN109205566B CN201811155633.4A CN201811155633A CN109205566B CN 109205566 B CN109205566 B CN 109205566B CN 201811155633 A CN201811155633 A CN 201811155633A CN 109205566 B CN109205566 B CN 10920556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inlet
- air
- ozone
- pipe section
- power gener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13/00—Oxygen; Ozone; Oxides or hydroxides in general
- C01B13/10—Preparation of ozone
- C01B13/11—Preparation of ozone by electric discharg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xygen, Ozone, And Oxid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激励弯管臭氧发生设备及其发生方法,包括基座、放置座、臭氧发生结构、进气部、回气部以及发电部;臭氧发生结构包括有一体设置的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垂直;进气部包括进气驱动部以及进气单元,进气驱动部用于带动进气单元在基座上移动以使进气单元与进气端配合;回气部设置于放置座上,回气部工作以从过气腔抽取产生的臭氧;发电部包括两个发电抓手以及对应的发电驱动部,通过这样设置,可以使得内部膨胀的气体会向上膨胀,而通过部分作用力施加在进气结构上通过缓冲腔进行缓冲,同时气流方向是向下的,可以使得内压能够及时排出,同时这样的气流方式可以最大程度保证臭氧的发生,提高臭氧发生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臭氧加工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激励弯管臭氧发生设备及其发生方法。
背景技术
臭氧发生器是用于制取臭氧气体(O3)的装置。臭氧易于分解无法储存,需现场制取现场使用(特殊的情况下可进行短时间的储存),所以凡是能用到臭氧的场所均需使用臭氧发生器。臭氧发生器在饮用水,污水,工业氧化,食品加工和保鲜,医药合成,空间灭菌等领域广泛应用。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气体可以直接利用,也可以通过混合装置和液体混合参与反应。
利用高压电离(或化学、光化学反应),使空气中的部分氧气分解聚合为臭氧,是氧的同素异形转变过程;亦可利用电解水法获得。臭氧的不稳定性使其很难实现瓶装贮存,一般只能利用臭氧发生器现场生产,随产随用。臭氧发生器的分类按臭氧产生的方式划分,臭氧发生器主要有三种:一是高压放电式,二是紫外线照射式,三是电解式。
而高压放电式臭氧发生设备存在一定问题,由于不同电压作用下的反应效果不同,但是会造成内部温度上升以及气压的升高,这两种情况都与现有的臭氧发生单元内会产生较大的压力,影响其反应效果,而臭氧发生器的发生室一般都是直室,内压过大会对两端产生膨胀应力,而向上的应力无法释放,可能会出现爆炸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激励弯管臭氧发生设备;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臭氧发生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激励弯管臭氧发生设备,包括基座、放置座、臭氧发生结构、进气部、回气部以及发电部;
所述臭氧发生结构包括有一体设置的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垂直设置,所述第一管段向上设置有用于和所述进气部配合的进气端,所述第二管段向下设置有用于和所述回气部配合的回气端;所述进气端包括若干进气口,所述臭氧发生结构的管壁上形成有若干放电间隙通道,所述第二管段远离所述第一管段的一端形成有过气端,所述过气端包括若干过气口,每一所述放电间隙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一过气口以及进气口;所述第一管段内部中空形成缓冲腔,所述第二管段内部中空形成过气腔,所有过放电间隙通道通过所述过气口与所述过气腔连通,所述回气端设置于所述第二管段靠近所述第一管段的一端;所述臭氧发生结构的外壁设置有受电端,所述受电端连接至放电间隙通道,当所述受电端与所述发电部配合时于所述放电间隙通道产生电能;
所述进气部包括进气驱动部以及进气单元,所述进气驱动部用于带动所述进气单元在所述基座上移动以使所述进气单元与所述进气端配合;
所述回气部设置于所述放置座上,当所述臭氧发生结构固定于所述放置座上时,所述回气部工作以从所述过气腔抽取产生的臭氧;
所述发电部设置于所述放置座上,所述发电部包括两个发电抓手以及对应的发电驱动部,所述发电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发电抓手在所述放置座上移动以使所述发电抓手夹设固定所述臭氧发生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放置座上还包括冷却部,所述冷却部包括冷却管以及冷量输出单元,所述冷量输出单元将冷量输入到所述冷却管,所述冷却管通过所述回气部进入所述过气腔以将冷量传递至所述过气腔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段的放电间隙通道由所述进气口沿所述第一管段的轴向螺旋向下延伸至所述第二管段的起始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部还包括压力检测单元,所述压力检测单元固定于所述进气单元,所述压力检测单元置于所述缓冲腔并用于检测所述缓冲腔内的压力并产生压力反馈值。
进一步地:所述发电部配置有电压控制策略,所述电压控制策略包括根据功率调节算法调节所述发电部的输出功率;
所述功率调节算法包括W1=W0-a(ρ0-ρ1)2,其中W1为发电部的输出功率, W0为预设的标准输出功率,a为功率调节参数,ρ0为预设的基准压力值,ρ1为所述压力反馈值。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上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臭氧发生结构的温度并产生对应的温度反馈值,所述功率调节参数与所述温度反馈值成正比。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部配置有温度控制策略,所述温度控制策略根据所述温度反馈值控制所述冷却部的输出功率。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部包括缓冲单元,所述缓冲单元配置有压力阈值,当所述缓冲腔内的压力超过压力阈值时,所述缓冲单元抬升所述进气单元以使所述缓冲腔内的气体进入所述进气端。
通过这样设置,首先臭氧发生结构与原有的直入直出式的结构不同,通过这样设置,可以使得内部膨胀的气体会向上膨胀,而通过部分作用力施加在进气结构上通过缓冲腔进行缓冲,同时气流方向是向下的,可以使得内压能够及时排出,同时这样的气流方式可以最大程度保证臭氧的发生,提高臭氧发生效率。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提供一种臭氧发生方法,提供一种电激励弯管臭氧发生设备,基座、放置座、臭氧发生结构、进气部、回气部以及发电部;
所述臭氧发生结构包括有一体设置的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垂直设置,所述第一管段向上设置有用于和所述进气部配合的进气端,所述第二管段向下设置有用于和所述回气部配合的回气端;所述进气端包括若干进气口,所述臭氧发生结构的管壁上形成有若干放电间隙通道,所述第二管段远离所述第一管段的一端形成有过气端,所述过气端包括若干过气口,每一所述放电间隙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一过气口以及进气口;所述第一管段内部中空形成缓冲腔,所述第二管段内部中空形成过气腔,所有过放电间隙通道通过所述过气口与所述过气腔连通,所述回气端设置于所述第二管段靠近所述第一管段的一端;所述臭氧发生结构的外壁设置有受电端,所述受电端连接至放电间隙通道,当所述受电端与所述发电部配合时于所述放电间隙通道产生电能;
所述进气部包括进气驱动部以及进气单元,所述进气驱动部用于带动所述进气单元在所述基座上移动以使所述进气单元与所述进气端配合;
所述回气部设置于所述放置座上,当所述臭氧发生结构固定于所述放置座上时,所述回气部工作以从所述过气腔抽取产生的臭氧;
所述发电部设置于所述放置座上,所述发电部包括两个发电抓手以及对应的发电驱动部,所述发电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发电抓手在所述放置座上移动以使所述发电抓手夹设固定所述臭氧发生结构;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所述臭氧发生结构置于所述基座的预设位置上;
步骤二,控制所述发电驱动部固定所述臭氧发生结构并通过所述发电抓手移动以使所述回气部和所述回气端配合;
步骤三,控制所述进气驱动部带动进气单元与所述进气端配合;
步骤四,控制所述回气部和进气部工作以排出所述臭氧发生结构内部的气体;
步骤五,控制所述发电部工作以生成臭氧。
本发明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通过这样设置,可以提高臭氧发生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紫外光激励弯管臭氧发生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的紫外光激励弯管臭氧发生设备的臭氧发生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的紫外光激励弯管臭氧发生设备的图1中A部放大图;
图4:本发明的电路关系拓扑图。
附图标记:100、基座;200、放置座;300、臭氧发生结构;301、放电间隙通道;302、进气口;303、过气口;310、第一管段;311、缓冲腔;320、第二管段;321、过气腔;330、回气端;400、进气部;410、进气驱动部; 420、进气单元;430、压力检测单元;440、缓冲单元;500、回气部;510、回气管;600、发电部;610、发电驱动部;620、发电抓手;700、紫外光发生部;710、光发生器;720、光程调节器;800、冷却部;810、冷却管;820、冷量输出单元;830、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发明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参照图1所示,一种电激励弯管臭氧发生设备,包括基座100、放置座 200、臭氧发生结构300、进气部400、回气部500以及发电部600;首先以下对每个部件的具体工作原理进行介绍。
参照图2所示,所述臭氧发生结构300包括有一体设置的第一管段310和第二管段320,所述第一管段310和第二管段320垂直设置,所述第一管段 310向上设置有用于和所述进气部400配合的进气端,所述第二管段320向下设置有用于和所述回气部500配合的回气端330;所述进气端包括若干进气口 302,所述臭氧发生结构300的管壁上形成有若干放电间隙通道301,所述第二管段320远离所述第一管段310的一端形成有过气端,所述过气端包括若干过气口303,每一所述放电间隙通道301的两端分别连通一过气口303以及进气口302;所述第一管段310内部中空形成缓冲腔311,所述第二管段320内部中空形成过气腔321,所有过放电间隙通道301通过所述过气口303与所述过气腔321连通,所述回气端330设置于所述第二管段320靠近所述第一管段 310的一端;所述臭氧发生结构300的外壁设置有受电端,所述受电端连接至放电间隙通道301,当所述受电端与所述发电部600配合时于所述放电间隙通道301产生电能;参照图示,对臭氧发生结构300进行介绍,首先进气端是向上设置的,然后进气部400通过上方输入气体,进气部400和进气端配合后输入的氧气是无法进入缓冲腔311的,也就是缓冲腔311和进气端相互独立,而如果需要产生臭氧,需要提供狭窄的间隙,这些间隙则设置在管壁上,如图所示,管壁上具有能够通过气体的窄缝,气体通过这个窄缝产生臭氧,而从过气口303进入过气腔321,然后再通过回气端330被回气部500回收,完成一个完整的臭氧发生的流程,而需要说明的是,臭氧发生的原理不做赘述,但是这个臭氧发生结构300和整个基座100是分体设置的,也就是说可以通过直接更换臭氧发生结构300,较为简单方便而避免因为臭氧发生结构300内产生的杂质影响臭氧发生效率。所以对其他部件的要求就会较高,以下对其他部件的配合进行说明。而缓冲腔311是向上设置的,由于氧气相比臭氧较轻,所以提高了回气的效率,臭氧向下运动。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管段310的放电间隙通道301由所述进气口302沿所述第一管段310的轴向螺旋向下延伸至所述第二管段320的起始位置。通过这样设置,可以起到一个较佳的增加气程的效果。而通过产生高压电分解氧气以产生臭氧。
所述进气部400包括进气驱动部410以及进气单元420,所述进气驱动部 410用于带动所述进气单元420在所述基座100上移动以使所述进气单元420 与所述进气端配合;首先是进气部400,如图所示,进气部400的功能是输出氧气至所述臭氧发生结构300,而进气部400需要和臭氧发生结构300进行配合则通过进气单元420,进气单元420上具有对应形状的压块进入进气端,而压块上的密封圈是恰好可以密封进气口302的,保证进气口302和缓冲腔311 不连通。如果臭氧发生效率较高而在环境下臭氧较为稳定,那么产生的过气腔321的上压较下压小,所以气体更容易向下进入回气端330,而反之,如果产生较多的氧气,则上压较下压大,气体上升进入缓冲腔311臭氧也能在回气端 330进行收集,但是作为优选的,如图所述进气部400包括缓冲单元440,所述缓冲单元440配置有压力阈值,当所述缓冲腔311内的压力超过压力阈值时,所述缓冲单元440抬升所述进气单元420以使所述缓冲腔311内的气体进入所述进气端。而这样设置,通过弹性件配置压力阈值,上压上的作用在进气单元420的压力增加时,会微微顶起进气单元420的密封,短时间内缓冲腔 311和间隙联通,然后氧气就会进入间隙进行二次反应。
所述回气部500设置于所述放置座200上,当所述臭氧发生结构300固定于所述放置座200上时,所述回气部500工作以从所述过气腔321抽取产生的臭氧;回气部500较为简单,而一般是设置一个臭氧回收瓶,通过回收管将臭氧接入臭氧回收瓶中进行存储,在此不做赘述。
所述发电部600设置于所述放置座200上,所述发电部600包括两个发电抓手620以及对应的发电驱动部610,所述发电驱动部610用于驱动所述发电抓手620在所述放置座200上移动以使所述发电抓手620夹设固定所述臭氧发生结构300。而发电部600第一目的是固定臭氧发生结构300,而第二目的是通过发电驱动部610将将臭氧发生结构300的回气端330与回气部500进行配合,保证固定效果。而第三目的是提高给臭氧发生结构300提供电能和受电端进行配合。而受电端和发电抓手620的配合可以是插槽式,保证安全性。
所述放置座200上还包括冷却部800,所述冷却部800包括冷却管810以及冷量输出单元,所述冷量输出单元将冷量输入到所述冷却管810,所述冷却管810通过所述回气部500进入所述过气腔321以将冷量传递至所述过气腔 321中。所述冷却部800配置有温度控制策略,所述温度控制策略根据所述温度反馈值控制所述冷却部800的输出功率。通过冷却管810将冷量传递到过气腔321调节内部温度,提高反应效果。
所述进气部400还包括压力检测单元430,所述压力检测单元430固定于所述进气单元420,所述压力检测单元430置于所述缓冲腔311并用于检测所述缓冲腔311内的压力并产生压力反馈值。
所述发电部600配置有电压控制策略,所述电压控制策略包括根据功率调节算法调节所述发电部600的输出功率;
所述功率调节算法包括W1=W0-a(ρ0-ρ1)2,其中W1为发电部的输出功率, W0为预设的标准输出功率,a为功率调节参数,ρ0为预设的基准压力值,ρ1为所述压力反馈值。
所述基座100上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830,所述温度传感器830用于检测所述臭氧发生结构300的温度并产生对应的温度反馈值,所述功率调节参数与所述温度反馈值成正比。
所述基座100上还包括冷却部800,所述冷却部800包括冷却管810以及冷量输出单元820,所述冷量输出单元820将冷量输入到所述冷却管810,所述冷却管810通过所述回气部500进入所述过气腔321以将冷量传递至所述过气腔321中。所述冷却部800配置有温度控制策略,所述温度控制策略根据所述温度反馈值控制所述冷却部800的输出功率。通过冷却管810将冷量传递到过气腔321调节内部温度,提高反应效果。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紫外光发生部700,所述紫外光发生部700设置于所述基座100上,所述紫外光发生部700包括若干光发生器710以及光程调节器720,每一所述光发生器710正对一过气口303设置,所述第二管段 320远离所述第一管段310的一端形成有透光面,所述光发生器710用于产生紫外光束并将所述紫外光束通过所述透光面投射值对应的受光间隙通道,所述放置座200通过所述光程调节器720固定于所述基座100上,所述光程调节器 720用于调节所述臭氧发生结构300和所述放置座200之间的距离。如图3所示,通过紫外线光束分解氧气以产生臭氧的原理,如具有8个受光发生通道,那么对应的设置8个光发生器710,而控制整个放置座200移动则可以对光程进行调节,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紫外分解氧气,如果分解的氧气量较少,则产生的臭氧较小,如果分解的氧气量较多,同样会造成臭氧的氧气量较小,所以通过调节光程需要保证分解的氧气量在合理的范围。并通过所述紫外光发生部 700配置有光程控制策略,所述光程控制策略包括根据光程调节算法调节所述臭氧发生结构300和所述放置座200之间的距离;所述光程调节算法包括 D1=D0-a(ρ0-ρ1)2,其中D1为臭氧发生结构和所述放置座之间的距离,D0为预设的标准距离,a为功率调节参数,ρ0为预设的基准压力值,ρ1为所述压力反馈值。通过这样设置,基准压力值与进气部400输入的气体速率正相关,而实际检测得到的气压值则反应了反应的效率和效果,所以通过实际检测得到的气压值可以判断臭氧的发生效率。通过发生效率调节臭氧发生结构300和所述放置座200之间的距离。
在第二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臭氧发生方法,提供一种电激励弯管臭氧发生设备,基座100、放置座200、臭氧发生结构300、进气部400、回气部500 以及发电部600;
所述臭氧发生结构300包括有一体设置的第一管段310和第二管段320,所述第一管段310和第二管段320垂直设置,所述第一管段310向上设置有用于和所述进气部400配合的进气端,所述第二管段320向下设置有用于和所述回气部500配合的回气端330;所述进气端包括若干进气口302,所述臭氧发生结构300的管壁上形成有若干放电间隙通道301,所述第二管段320远离所述第一管段310的一端形成有过气端,所述过气端包括若干过气口303,每一所述放电间隙通道301的两端分别连通一过气口303以及进气口302;所述第一管段310内部中空形成缓冲腔311,所述第二管段320内部中空形成过气腔 321,所有过放电间隙通道301通过所述过气口303与所述过气腔321连通,所述回气端330设置于所述第二管段320靠近所述第一管段310的一端;所述臭氧发生结构300的外壁设置有受电端,所述受电端连接至放电间隙通道 301,当所述受电端与所述发电部600配合时于所述放电间隙通道301产生电能;
所述进气部400包括进气驱动部410以及进气单元420,所述进气驱动部 410用于带动所述进气单元420在所述基座100上移动以使所述进气单元420 与所述进气端配合;
所述回气部500设置于所述放置座200上,当所述臭氧发生结构300固定于所述放置座200上时,所述回气部500工作以从所述过气腔321抽取产生的臭氧;
所述发电部600设置于所述放置座200上,所述发电部600包括两个发电抓手620以及对应的发电驱动部610,所述发电驱动部610用于驱动所述发电抓手620在所述放置座200上移动以使所述发电抓手620夹设固定所述臭氧发生结构300;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所述臭氧发生结构300置于所述基座100的预设位置上;
步骤二,控制所述发电驱动部610固定所述臭氧发生结构300并通过所述发电抓手620移动以使所述回气部500和所述回气端330配合;
步骤三,控制所述进气驱动部410带动进气单元420与所述进气端配合;
步骤四,控制所述回气部500和进气部400工作以排出所述臭氧发生结构 300内部的气体;
步骤五,控制所述发电部600工作以生成臭氧。
当然,以上只是本发明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电激励弯管臭氧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放置座、臭氧发生结构、进气部、回气部以及发电部;
所述臭氧发生结构包括有一体设置的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垂直设置,所述第一管段向上设置有用于和所述进气部配合的进气端,所述第二管段向下设置有用于和所述回气部配合的回气端;所述进气端包括若干进气口,所述臭氧发生结构的管壁上形成有若干放电间隙通道,所述第二管段远离所述第一管段的一端形成有过气端,所述过气端包括若干过气口,每一所述放电间隙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一过气口以及进气口;所述第一管段内部中空形成缓冲腔,所述第二管段内部中空形成过气腔,所有过放电间隙通道通过所述过气口与所述过气腔连通,所述回气端设置于所述第二管段靠近所述第一管段的一端;所述臭氧发生结构的外壁设置有受电端,所述受电端连接至放电间隙通道,当所述受电端与所述发电部配合时于所述放电间隙通道产生电能;
所述进气部包括进气驱动部以及进气单元,所述进气驱动部用于带动所述进气单元在所述基座上移动以使所述进气单元与所述进气端配合;
所述回气部设置于所述放置座上,当所述臭氧发生结构固定于所述放置座上时,所述回气部工作以从所述过气腔抽取产生的臭氧;
所述发电部设置于所述放置座上,所述发电部包括两个发电抓手以及对应的发电驱动部,所述发电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发电抓手在所述放置座上移动以使所述发电抓手夹设固定所述臭氧发生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激励弯管臭氧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座上还包括冷却部,所述冷却部包括冷却管以及冷量输出单元,所述冷量输出单元将冷量输入到所述冷却管,所述冷却管通过所述回气部进入所述过气腔以将冷量传递至所述过气腔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激励弯管臭氧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段的放电间隙通道由所述进气口沿所述第一管段的轴向螺旋向下延伸至所述第二管段的起始位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激励弯管臭氧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部还包括压力检测单元,所述压力检测单元固定于所述进气单元,所述压力检测单元置于所述缓冲腔并用于检测所述缓冲腔内的压力并产生压力反馈值。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激励弯管臭氧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部配置有电压控制策略,所述电压控制策略包括根据功率调节算法调节所述发电部的输出功率;
所述功率调节算法包括W1=W0-a(ρ0-ρ1)2,其中W1为发电部的输出功率,W0为预设的标准输出功率,a为功率调节参数,ρ0为预设的基准压力值,ρ1为所述压力反馈值。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激励弯管臭氧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臭氧发生结构的温度并产生对应的温度反馈值,所述功率调节参数与所述温度反馈值成正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激励弯管臭氧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部配置有温度控制策略,所述温度控制策略根据所述温度反馈值控制所述冷却部的输出功率。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激励弯管臭氧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部包括缓冲单元,所述缓冲单元配置有压力阈值,当所述缓冲腔内的压力超过压力阈值时,所述缓冲单元抬升所述进气单元以使所述缓冲腔内的气体进入所述进气端。
9.一种臭氧发生方法,其特征在于,提供一种电激励弯管臭氧发生设备,基座、放置座、臭氧发生结构、进气部、回气部以及发电部;
所述臭氧发生结构包括有一体设置的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垂直设置,所述第一管段向上设置有用于和所述进气部配合的进气端,所述第二管段向下设置有用于和所述回气部配合的回气端;所述进气端包括若干进气口,所述臭氧发生结构的管壁上形成有若干放电间隙通道,所述第二管段远离所述第一管段的一端形成有过气端,所述过气端包括若干过气口,每一所述放电间隙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一过气口以及进气口;所述第一管段内部中空形成缓冲腔,所述第二管段内部中空形成过气腔,所有过放电间隙通道通过所述过气口与所述过气腔连通,所述回气端设置于所述第二管段靠近所述第一管段的一端;所述臭氧发生结构的外壁设置有受电端,所述受电端连接至放电间隙通道,当所述受电端与所述发电部配合时于所述放电间隙通道产生电能;
所述进气部包括进气驱动部以及进气单元,所述进气驱动部用于带动所述进气单元在所述基座上移动以使所述进气单元与所述进气端配合;
所述回气部设置于所述放置座上,当所述臭氧发生结构固定于所述放置座上时,所述回气部工作以从所述过气腔抽取产生的臭氧;
所述发电部设置于所述放置座上,所述发电部包括两个发电抓手以及对应的发电驱动部,所述发电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发电抓手在所述放置座上移动以使所述发电抓手夹设固定所述臭氧发生结构;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所述臭氧发生结构置于所述基座的预设位置上;
步骤二,控制所述发电驱动部固定所述臭氧发生结构并通过所述发电抓手移动以使所述回气部和所述回气端配合;
步骤三,控制所述进气驱动部带动进气单元与所述进气端配合;
步骤四,控制所述回气部和进气部工作以排出所述臭氧发生结构内部的气体;
步骤五,控制所述发电部工作以生成臭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155633.4A CN109205566B (zh) | 2018-10-02 | 2018-10-02 | 一种电激励弯管臭氧发生设备及其发生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155633.4A CN109205566B (zh) | 2018-10-02 | 2018-10-02 | 一种电激励弯管臭氧发生设备及其发生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205566A CN109205566A (zh) | 2019-01-15 |
CN109205566B true CN109205566B (zh) | 2022-08-09 |
Family
ID=649826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155633.4A Active CN109205566B (zh) | 2018-10-02 | 2018-10-02 | 一种电激励弯管臭氧发生设备及其发生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205566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255425Y (zh) * | 1996-06-14 | 1997-06-04 | 清华大学 | 高效高浓度臭氧发生装置 |
KR19990044730A (ko) * | 1998-05-13 | 1999-06-25 | 하차원 | 세척소독용오존발생장치 |
JP2000514772A (ja) * | 1996-06-26 | 2000-11-07 | オゾンテック リミテッド | 消毒、浄化および脱臭へのオゾンの応用 |
TW412502B (en) * | 1998-05-20 | 2000-11-21 | Academia Sinica | System for efficient ozone generation |
JP2004057253A (ja) * | 2002-07-25 | 2004-02-26 | Fujitsu General Ltd | 空気清浄機 |
CN1846337A (zh) * | 2003-09-02 | 2006-10-11 | 株式会社小金井 | 离子发生装置 |
-
2018
- 2018-10-02 CN CN201811155633.4A patent/CN10920556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255425Y (zh) * | 1996-06-14 | 1997-06-04 | 清华大学 | 高效高浓度臭氧发生装置 |
JP2000514772A (ja) * | 1996-06-26 | 2000-11-07 | オゾンテック リミテッド | 消毒、浄化および脱臭へのオゾンの応用 |
KR19990044730A (ko) * | 1998-05-13 | 1999-06-25 | 하차원 | 세척소독용오존발생장치 |
TW412502B (en) * | 1998-05-20 | 2000-11-21 | Academia Sinica | System for efficient ozone generation |
JP2004057253A (ja) * | 2002-07-25 | 2004-02-26 | Fujitsu General Ltd | 空気清浄機 |
CN1846337A (zh) * | 2003-09-02 | 2006-10-11 | 株式会社小金井 | 离子发生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205566A (zh) | 2019-01-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425716B2 (ja) | モジュール式マイクロプラズママイクロチャネル反応装置、小型反応モジュール、及びオゾン生成装置 | |
US9186647B2 (en) | Ozone gas generation unit and ozone gas supply system | |
CN104661955B (zh) | 氢生成装置及设置有氢生成装置的燃料电池系统 | |
AU2010204167B2 (en) | Plasma microreactor apparatus, sterilisation unit and analyser | |
US8778274B2 (en) | Ozone gas supply system | |
US20090263113A1 (en) | Heat Generator | |
RU2012157826A (ru) | Плазменный генератор и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радикала, а также очистите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малогабаритный электрический прибор с его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м | |
EP2690062A1 (en) | Ozone gas supply system | |
JP7016490B2 (ja) | 燃焼反応器および燃焼方法 | |
CN104609509B (zh) | 一种等离子体清洗装置 | |
CN109205566B (zh) | 一种电激励弯管臭氧发生设备及其发生方法 | |
CN102511101B (zh) | 燃料电池装置 | |
JP2009114003A (ja) | オゾン発生装置 | |
CN109205565B (zh) | 一种紫外光激励弯管臭氧发生设备及其发生方法 | |
CN204275106U (zh) | 一种臭氧空气消毒机 | |
US20070065765A1 (en) | Energy converting device | |
KR102149432B1 (ko) | 실시간 질소 산화물 가스 발생장치 및 이의 제어 방법 | |
KR102207588B1 (ko) | 오존발생장치 및 오존발생용 제어 시스템 | |
KR101581261B1 (ko) | H2o, co2, o2 및 탄소 공급 원료로부터 전력을 생성하는 방법 | |
CN205959500U (zh) | 实验用变气压的高压放电系统 | |
CN103787278A (zh) | 一种基于双极性脉冲电源的臭氧发生系统 | |
CN103407968B (zh) | 臭氧发生器 | |
KR102566577B1 (ko) | 글라이딩 아크 플라즈마트론을 이용한 플라즈마 활성수 제조장치 | |
CN114249316B (zh) | 一种双温区高温合成金属掺杂富勒烯材料的方法及装置 | |
CN221381247U (zh) | 利用气液放电产生等离子体处理水的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18 Address after: 100089 2011, floor 2, building 16, No. 15, Xueyuan South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SINCOHEREN S&T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741000 Gansu province Tianshui District Shuangqiao Road No. 14 Applicant before: Yin Hongbi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