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05372A - 介质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介质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05372A
CN109205372A CN201810707255.XA CN201810707255A CN109205372A CN 109205372 A CN109205372 A CN 109205372A CN 201810707255 A CN201810707255 A CN 201810707255A CN 109205372 A CN109205372 A CN 1092053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um
pump orifice
suction section
outlet
process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0725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05372B (zh
Inventor
森和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18828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9014600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2053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053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053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053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9/0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 B65H29/24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by air blast or suction apparatus
    • B65H29/241Suction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26Auxiliary devices for retaining articles in the p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02Pile receivers with stationary end support against which pile accumul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85Using suction for maintaining printing material fla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95Detecting means for copy material, e.g. for detecting or sensing presence of copy material or its leading or trailing en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43/00Use of control, check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devices comprising an element for sensing a vari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43/00Use of control, check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devices comprising an element for sensing a variable
    • B65H43/06Use of control, check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devices comprising an element for sensing a variable detecting, or responding to, completion of p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10Sheet holders, retainers, movable guides, or stationary guides
    • B41J13/106Sheet holders, retainers, movable guides, or stationary guides for the sheet output s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40Type of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42Piling, depiling, handling piles
    • B65H2301/421Forming a pile
    • B65H2301/4212Forming a pile of articles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50Auxiliary process performed during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53Auxiliary process performed during handling process for acting on performance of handling machine
    • B65H2301/5305Cooling parts or areas of handling machi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10Cassettes, holders, bins, decks, trays, 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sheets stacked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ly
    • B65H2405/11Parts and details thereof
    • B65H2405/111Bottom
    • B65H2405/1115Bottom with surface inclined, e.g. in width-wise direction
    • B65H2405/11151Bottom with surface inclined, e.g. in width-wise direction with surface inclined upwardly in transport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6/00Means using fluid
    • B65H2406/30Suction means
    • B65H2406/35Other elements with suction surface, e.g. plate or wall
    • B65H2406/351Other elements with suction surface, e.g. plate or wall facing the surface of the handled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6/00Means using fluid
    • B65H2406/30Suction means
    • B65H2406/35Other elements with suction surface, e.g. plate or wall
    • B65H2406/352Other elements with suction surface, e.g. plate or wall facing the edge of the handled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6/00Means using fluid
    • B65H2406/30Suction means
    • B65H2406/36Means for producing, distributing or controlling su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10Size; Dimens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30Numbers, e.g. of windings or rot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5/00Physical entiti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5H2511/00 or B65H2513/00
    • B65H2515/20Volume; Volume flow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B65H2801/06Office-type machines, e.g. photocopiers

Abstract

一种介质处理装置,具备:处理部,对片状的介质实施处理;外壁,开口有排出口,排出口排出通过处理部实施了处理的介质;堆叠部,具有堆叠面,堆叠面堆叠从排出口排出的介质;抽吸部,经由设置在比排出口靠下方处的抽吸口来抽吸堆叠面上的气体;以及控制部,控制抽吸部的工作量,控制部根据因被在堆叠部堆叠的介质堵塞而减小的抽吸口的敞开面积,减小抽吸部的工作量。

Description

介质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诸如打印机等的介质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对介质实施处理的介质处理装置的一种,具有在片状的介质上记录文字、照片等图像的记录装置。作为记录装置的一例,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下图像形成装置:从排出口排出进行了记录的介质,从排出口排出而落下的介质堆叠于托盘上。该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抽吸托盘上的空气的抽吸部。在图像形成装置中,通过抽吸部抽吸从排出口排出的介质下方的空气,使介质朝向托盘迅速地落下,并降低堆叠于托盘的介质的堆叠状态的混乱。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212194号公报
在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如果抽吸部的抽吸过强,则堆叠于托盘的介质的堆叠状态有可能混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降低介质堆叠状态混乱的介质处理装置。
下面,对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案及其作用效果进行描述。
解决上述问题的介质处理装置具备:处理部,对片状的介质实施处理;外壁,开口有排出口,所述排出口排出通过所述处理部实施了处理的所述介质;堆叠部,具有堆叠面,所述堆叠面堆叠从所述排出口排出的所述介质;抽吸部,经由设置在比所述排出口靠下方处的抽吸口来抽吸所述堆叠面上的气体;以及控制部,控制所述抽吸部的工作量,所述控制部根据因被在所述堆叠部堆叠的所述介质堵塞而减小的所述抽吸口的敞开面积,减小所述抽吸部的工作量。
通过抽吸部抽吸从排出口排出的介质下方的气体,使介质朝向堆叠部稳定地落下。此时,随着在堆叠部上堆叠介质,抽吸口的一部分被介质堵塞。在抽吸部以一定的工作量驱动的情况下,当抽吸口的一部分被介质堵塞时,抽吸口中能够抽吸气体的抽吸口的比例减少,因此通过抽吸口的气体的流速变快。当通过抽吸口的气体的流速变快时,强烈地抽吸从排出口排出的介质,因此有可能导致堆叠于堆叠部的介质的堆叠状态的混乱。关于这一点,根据上述结构,根据因被堆叠于堆叠部的介质堵塞而减小的抽吸口的敞开面积来减小抽吸部的工作量,因此能够抑制通过抽吸口的气体的流速变快。因此,能够降低介质的堆叠状态的混乱。
在上述介质处理装置中,优选为,所述抽吸口在所述堆叠面上开口。
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抽吸部从堆叠面所在的一侧适当地抽吸从排出口排出的介质下方的气体。
在上述介质处理装置中,优选为,所述控制部基于堆叠于所述堆叠部的所述介质的堆叠高度变高的情况,增大所述抽吸部的工作量。
由于在堆叠部设有抽吸口,因此当堆叠于堆叠部的介质的堆叠高度增加时,由于堆叠的该介质,抽吸部难以抽吸从排出口排出的介质下方的气体。关于这一点,根据上述结构,基于堆叠于堆叠部的介质的堆叠高度变高的情况来增大抽吸部的工作量,因此能够通过抽吸部以较大的工作量适当地抽吸从排出口排出的介质下方的气体。
在上述介质处理装置中,优选为,所述抽吸口在所述外壁上开口。
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抽吸部从外壁所在的一侧适当地抽吸从排出口排出的介质下方的气体。
在上述介质处理装置中,优选为,所述介质处理装置还具备与所述外壁及所述堆叠部相连地延伸的侧壁,所述抽吸口在所述侧壁上开口。
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抽吸部从侧壁所在的一侧适当地抽吸从排出口排出的介质下方的气体。
在上述介质处理装置中,优选为,所述抽吸口设为多个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狭缝状的开口,所述控制部根据因多个所述抽吸口各自的一部分被堆叠于所述堆叠部的所述介质堵塞而减小的所述抽吸口的敞开面积,减小所述抽吸部的工作量。
根据该结构,由于抽吸口设为多个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狭缝状的开口,因此能够降低堆叠于堆叠部的介质被吸入抽吸口内的可能性。
在上述介质处理装置中,优选为,所述抽吸口设为多个沿上下方向排列的开口,所述控制部根据因多个所述抽吸口的一部分被堆叠于所述堆叠部的所述介质堵塞而减小的所述抽吸口的敞开面积,减小所述抽吸部的工作量。
根据该结构,由于抽吸口设为多个沿上下方向排列的开口,因此能够降低堆叠于堆叠部的介质被吸入抽吸口内的可能性。
在上述介质处理装置中,优选为,所述介质处理装置还具备检测部,所述检测部能够检测堆叠于所述堆叠部的所述介质的堆叠量,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检测部的检测,改变所述抽吸部的工作量。
当堆叠于堆叠部的介质堆叠量增加时,抽吸口中被介质堵塞的比例增加。因此,根据该结构,能够基于堆叠于堆叠部的介质堆叠量,掌握抽吸口的被介质堵塞的比例。即,能够根据因被堆叠于堆叠部的介质堵塞而减小的抽吸口的敞开面积,改变抽吸部的工作量。
在上述介质处理装置中,优选为,所述控制部能够对从所述排出口排出的所述介质的排出数量进行计数,并基于所述介质的排出数量来改变所述抽吸部的工作量。
由于从排出口排出的介质堆叠于堆叠部,因此当从排出口排出的介质的排出数量增加时,抽吸口中被介质堵塞的比例增加。因此根据该结构,可以基于从排出口排出的介质的排出数量,掌握抽吸口的被介质堵塞的比例。即,能够根据因被堆叠于堆叠部的介质堵塞而减小的抽吸口的敞开面积,改变抽吸部的工作量。
在上述介质处理装置中,优选为,所述介质处理装置还具备送风部,所述送风部吹送所述抽吸部所抽吸的气体,所述送风部从比所述排出口靠上方处向所述堆叠面吹送气体。
根据该结构,送风部从上向下地对从排出口排出的介质吹送气体。因此,能够使从排出口排出的介质朝向堆叠部迅速地落下。
在上述介质处理装置中,优选为,所述控制部基于从所述排出口排出的所述介质的尺寸,改变所述抽吸部的工作量。
根据介质的尺寸的不同,抽吸部的抽吸有时过强。因此,例如,在从排出口排出的介质的尺寸与通常使用的介质的尺寸相比较小的情况下,减小抽吸部的工作量。即,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基于介质的尺寸,恰当地控制抽吸部的工作量。
在上述介质处理装置中,所述处理部是在所述介质上进行记录的记录部。
根据该结构,能够降低通过记录部进行了记录的介质的堆叠状态的混乱。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介质处理装置的一例即记录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记录装置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
图3是示出介质在记录装置的进深方向上的整列性的曲线图。
图4是示出介质在记录装置的宽度方向上的整列性的曲线图。
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堆叠部的侧视图。
图6是示出记录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7是堆叠部的剖面图。
图8是堆叠部的剖面图。
图9是示出记录装置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记录装置的其他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0中的堆叠部的一部分的剖面图。
图12是示出抽吸口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13是示出抽吸口的其他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14是示出与图9及图10不同的记录装置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记录装置(介质处理装置);19:排出口;21:堆叠面;22:堆叠部;23:外壁;24:抽吸口;25:侧壁;30:控制部;32:记录部(处理部);34:辊;36:检测部;51:送风部;61:抽吸部;62:抽吸风扇;63:抽吸流路;S: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介质处理装置的一例即记录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记录装置11具备壳体12。记录装置11构成为能够在诸如纸张等片状介质(参照图2)S上记录文字、照片等图像。即,记录装置11例如是打印机。记录装置11在壳体12的上方具备能够读取原稿的读取机构13和用于操作记录装置11的操作部14。
读取机构13例如构成为扫描仪。操作部14例如具有用于操作记录装置11的触摸面板。操作部14也可以具有用于操作记录装置11的操作按钮。读取机构13及操作部14以在壳体12的上方相邻的方式并排配置。
将读取机构13与操作部14并排的方向作为记录装置11的进深方向。在记录装置11的进深方向上,将读取机构13和操作部14中操作部14所在的一侧作为记录装置11的前侧。在壳体12中,前侧表面即其前表面15在记录装置11的上下方向和宽度方向上占据空间。记录装置11的进深方向、上下方向、宽度方向表示各不相同的方向。
记录装置11具备罩16和介质盒17。罩16安装于壳体12的侧面。即,罩16在记录装置11的宽度方向上设于一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记录装置11的宽度方向上,将设有罩16的一侧作为第一端侧,并将其相反侧作为第二端侧。
罩16能够相对于壳体12进行开闭。图1中的罩16相对于壳体12关闭。当罩16相对于壳体12打开时,露出用于将介质S手动地供给到壳体12的内部的供给口(参照图2)18。
介质盒17配置于壳体12的下部。介质盒17能够相对于壳体12从前侧拆卸,并能够以层叠状态收容介质S。介质盒17通过在收容有介质S的状态下被安装于壳体12,将介质S放置于壳体12的内部。记录装置11在从供给口18和介质盒17供给的介质S上记录图像。
记录装置11在壳体12的上部具备将进行了记录的介质S排出的排出口19和堆叠部22,该堆叠部22具有堆叠有从排出口19排出的介质S的堆叠面21。排出口19在构成壳体12的一部分的外壁23上开口。因此,可以说记录装置11具备开口有排出口19的外壁23。外壁23是在记录装置11的上下方向和进深方向上占据空间的壁。排出口19在外壁23上的靠近其上侧处开口。
在外壁23上,在排出口19的下方设有抽吸口24。即,抽吸口24位于比排出口19靠下方处。抽吸口24是沿记录装置11的上下方向延伸的狭缝状的开口。抽吸口24以在记录装置11的进深方向上等间隔地排列的方式设置于外壁23。
堆叠部22设置为构成壳体12的一部分。堆叠部22位于比排出口19靠下方处。堆叠部22设置成从外壁23的下端朝向罩16所在的一侧(第一端侧)延伸。即,也可以说堆叠部22在记录装置11的进深方向上具有外壁23的宽度,并沿记录装置11的宽度方向延伸。
堆叠部22具有堆叠从排出口19排出的介质S的堆叠面21。因此,可以说堆叠面21在记录装置11的进深方向和宽度方向上占据空间。从排出口19排出的介质S向堆叠部22落下而堆叠于堆叠面21上。
堆叠部22构成为在记录装置11的宽度方向上从外壁23朝向罩16而向上倾斜。换言之,堆叠部22构成为在记录装置11的宽度方向上从第二端侧朝向第一端侧而向上倾斜。因此,当从排出口19排出的介质S被堆叠于堆叠部22上时,以沿着堆叠面21的倾斜而滑落的方式向外壁23一侧移动。具体而言,介质S在堆叠面21上以沿着记录装置11的宽度方向从第一端侧朝向第二端侧滑落的方式移动。由此,当在堆叠部22上堆叠有介质S时,该介质S的后端与外壁23接触。即,在外壁23中,与排出的介质S的后端接触。因此,也可以说外壁23具有如下功能:通过使堆叠于堆叠部22的多个介质S的后端彼此对齐,降低介质S的堆叠状态的混乱。
记录装置11具有与外壁23及堆叠部22相连地延伸的侧壁25。侧壁25在记录装置11的上下方向和宽度方向上占据空间。侧壁25在记录装置11中设置于其后方侧即记录装置11的进深方向上的内侧。
读取机构13位于堆叠部22的上方。堆叠部22在记录装置11的上下方向上与读取机构13的一部分重叠。因此,在记录装置11中,堆叠部22配置为被堆叠部22的堆叠面21、外壁23、侧壁25、读取机构13包围。另一方面,在记录装置11中,堆叠部22向记录装置11的前方侧、记录装置11的设有罩16的一侧(第一端侧)开放。记录装置11构成为能够从其前方侧及一侧(第一端侧)接近堆叠于堆叠部22上的介质S。
如图2所示,记录装置11在壳体12的内部具备控制部30,该控制部30总体控制记录装置11的动作。记录装置11在壳体12的内部具备:记录部32,用于在介质S上记录图像;以及支承台31,用于支承正由记录部32进行记录的介质S。介质装置11在壳体12的内部还具备:输送路径40,用于输送介质S;以及输送部33,用于沿着输送路径40输送介质S。
支承台31在记录装置11的上下方向上配置于介质盒17与堆叠部22之间的位置处。记录部32设置在比支承台31靠上方处,并配置成与支承台31对置。记录部32通过向由支承台31支承的介质S喷出例如墨水等液体来在介质S上记录图像。即,记录部32是对介质S实施处理的处理部的一例。输送部33沿输送路径40配置,具有用于输送介质S的多个辊34。
输送路径40具有用于将介质S供给到记录部32的第一供给路径41、第二供给路径42和第三供给路径43。输送路径40具有:排出路径44,用于将由记录部32进行了记录的介质S从排出口19排出;以及分叉路径45,从排出路径44分叉。
第一供给路径41是将收容于介质盒17中的介质S朝向记录部32输送的路径。第二供给路径42是将从供给口18供给的介质S朝向记录部32输送的路径,该供给口18因安装于壳体12的侧方(图2中的右侧方)的罩16打开而露出。第三供给路径43是为了执行在介质S的两面上记录图像(所谓的双面打印),而将其一面记录有图像的介质S再次朝向记录部32输送的路径。第三供给路径43以绕过记录部32的方式在堆叠部22与记录部32之间延伸。
排出路径44是从记录部32朝向在壳体12的上部开口的排出口19延伸的路径。排出路径44弯曲,以使得输送的介质S的姿势反转。因此,输送通过排出路径44的介质S以从由记录部32已进行记录的一面从朝向上方的姿势变为朝向下方的姿势的方式反转。从排出口19排出的介质S向堆叠部22落下,并以已进行记录的一面与堆叠面21对置的方式堆叠。
分叉路径45以从排出路径44的中间位置分叉的方式延伸。分叉路径45沿着排出路径44弯曲地延伸。分叉路径45在其中间位置,与第三供给路径43连接。在分叉路径45中配置有翻转辊35,该翻转辊35是构成输送部33的辊34的一种,并能够沿正向和反向这两个方向旋转。
通过翻转辊35正向旋转,介质S从排出路径44沿分叉路径45被输送。通过翻转辊35反向旋转,介质S从分叉路径45朝向第三供给路径43被反向输送,即被翻转。输送通过延伸穿过记录部32的上方的第三供给路径43的介质S以与已进行了记录的一面相反一侧的另一面与记录部32对置的方式一边反转其姿势一边被输送,由记录部32进行双面打印。
记录装置11具备检测部36,该检测部36能够检测堆叠于堆叠部22的介质S的堆叠高度。堆叠于堆叠部22的介质S的堆叠高度是指,在记录装置11的上下方向上,堆叠于堆叠部22的多个介质S中的最上面的介质S与堆叠面21的距离。检测部36安装于侧壁25。检测部36例如构成为光学式传感器。检测部36通过朝向堆叠于堆叠部22的介质S照射红外线来检测其堆叠高度。控制部3将检测部36所检测到的介质S的堆叠高度作为堆叠于堆叠部22的介质S的堆叠量而获得。即,可以说检测部36能够检测堆叠于堆叠部22的介质S的堆叠量。
检测部36不限于上述方式。检测部36例如也可以是以下方式:利用设置于侧壁25的多个传感器,在记录装置11的进深方向上对堆叠面21上进行感测。在这种情况下,检测部36基于多个传感器中被堆叠于堆叠部22的介质S遮挡的传感器的数量,检测介质S的堆叠高度即堆叠量。此外,检测部36不限于光学式传感器,也可以是检测堆叠于堆叠部22的介质S的重量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部30基于检测部36检测到的介质S的重量,获取介质S的堆叠量。
记录装置11在壳体12的上部具备送风部51。送风部51设置为能够经由送风口52吹送气体,送风口52在比排出口19靠上方处开口。送风部51吹送从记录装置11的外部取入的气体。因此,送风部51吹送的气体是设置记录装置11的大气中的气体,即空气。
送风部51具备用于吹送气体的送风风扇53和由送风风扇53吹送的气体所流过的送风流路54。送风风扇53配置在送风流路54内。送风流路54从送风口52朝向送风风扇53延伸。当送风风扇53驱动时,气体从送风口52被吹送。
送风部51经由送风口52对从排出口19排出的介质S从上向下地吹送气体。送风部51从比排出口19靠上方的位置朝向堆叠面21吹送气体。从排出口19排出的介质S在来自送风部51的送风的作用下被朝向堆叠部22按压,从而迅速地落到堆叠部22上。
记录装置11具备能够经由抽吸口24抽吸气体的抽吸部61。抽吸部61所抽吸的气体是设置记录装置11的大气中的气体,即空气。抽吸部61具备用于抽吸气体的抽吸风扇62和由抽吸风扇62抽吸的气体所流过的抽吸流路63。
抽吸流路63从抽吸口24朝向抽吸风扇62延伸。当抽吸风扇62驱动时,经由抽吸口24抽吸气体。需要说明的是,抽吸流路63与送风流路54在壳体12的内部相互连接。因此,抽吸部61所抽吸的壳体12的外部气体被送风部51向壳体12的外部排出。另外,抽吸部61的抽吸强度和送风部51的送风强度相互连动。即,当抽吸部61的抽吸较强时,送风部51的送风也变强。当抽吸部61的抽吸较弱时,送风部51的送风也变弱。在抽吸流路63和送风流路54相互连接的情况下,抽吸风扇62也可以构成为兼用作送风风扇53。另外,送风风扇53也可以构成为兼用作抽吸风扇62。
抽吸部61经由抽吸口24来抽吸堆叠面21上的气体。具体而言,抽吸部61抽吸排出口19与堆叠面21之间的气体。即,当介质S从排出口19排出时,抽吸部61抽吸从排出口19排出的介质S与堆叠面21之间的气体。更具体而言,抽吸部61从使抽吸口24开口的外壁23所在的一侧抽吸从排出口19排出的介质S与堆叠面21之间的气体。
在介质S从排出口19排出而堆叠于堆叠部22的记录装置11中,堆叠面21上的介质S的堆叠状态有时混乱。作为堆叠于堆叠部22的介质S的堆叠状态混乱的主要原因,认为是在介质S从排出口19落到堆叠面21上时所产生的空气阻力和在介质S上产生的卡曼涡旋。从排出口19朝向堆叠部22落下的介质S有时会因空气阻力而降低其落下速度。此时,从排出口19排出的介质S有时会由于其落下速度降低,而与从排出口19排出的下一介质S接触。由此,介质S的落下位置发生偏移,介质S的堆叠状态有时混乱。
在从排出口19朝向堆叠部22落下的介质S中,有时会在其端部的周边发生卡曼涡旋。在介质S为长方形纸张的情况下,有时会在其四边的纸端周边发生卡曼涡旋。此时,从排出口19排出的介质S有时因卡曼涡旋而在落下过程中其姿势摇晃。由此,有时介质S的落下位置发生偏移,介质S的堆叠状态混乱。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的记录装置11中,抽吸部61经由抽吸口24抽吸气体,从而减少空气阻力及卡曼涡旋的发生。由此,使介质S迅速地落到堆叠部22上,并降低介质S的堆叠状态的混乱。
图3、图4所示的曲线图是通过实验得到的。该曲线图示出施加于抽吸风扇62的电压与堆叠于堆叠部22的介质S的堆叠状态即介质S的整列性之间的关系。在曲线图中,其纵轴表示介质S的整列性,其横轴表示对抽吸风扇62施加的电压。关于介质S的整列性,将在抽吸风扇62不进行抽吸的状态下即在对抽吸风扇62施加的电压为0V的情况下的介质S的整列性相对地表示为100%。在曲线图中,示出了介质S的整列性的值越小则堆叠状态的混乱越小的状态、即介质S的整列性越高的状态。
抽吸部61构成为,对抽吸风扇62施加的电压越大,则每单位时间内抽吸的气体流量越为增加。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抽吸部61在每单位时间内抽吸的气体的流量称为抽吸量。在抽吸风扇62中,抽吸量由气体能够通过抽吸风扇62的面积与通过抽吸风扇62的气体的流速来确定。在抽吸部61中,由于气体能够通过的抽吸风扇62的面积不变,因此抽吸部61的抽吸量变大意味着通过抽吸风扇62的气体的流速变快。当通过抽吸风扇62的气体的流速变快时,通过抽吸口24的气体的流速也变快。即,可以说图3、图4所示的曲线图示出了通过抽吸口24的气体的流速与介质S的整列性的关系。
抽吸部61的抽吸量随着抽吸部61的工作量变化而变化。当抽吸部61的工作量增大时,抽吸部61的抽吸量增大。当抽吸部61的工作量减小时,抽吸部61的抽吸量减小。抽吸部61的工作量是抽吸部61在每单位时间内消耗的能量。因此,抽吸部61的工作量由抽吸部61具有的抽吸风扇62的性能和流经抽吸风扇62的电流来确定。也可以说,抽吸部61的工作量由抽吸风扇62的性能和对抽吸风扇62施加的电压来确定。
图3所示的曲线图示出了对抽吸风扇62施加的电压与介质S在记录装置11的进深方向(与排出的介质S的排出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整列性的关系。当对抽吸风扇62施加的电压为8V时,介质S在记录装置11的进深方向上的整列性为57%。当对抽吸风扇62施加的电压为12V时,介质S在记录装置11的进深方向上的整列性为34%。当对抽吸风扇62施加的电压为16V时,介质S在记录装置11的进深方向上的整列性为24%。即,该曲线图示出了随着通过抽吸口24的气体的流速变快,介质S在记录装置11的进深方向上的整列性提高的情况。
图4所示的曲线图示出了对抽吸风扇62施加的电压与介质S在记录装置11的宽度方向(排出的介质S的排出方向)上的整列性的关系。当对抽吸风扇62施加的电压为8V时,介质S在记录装置11的宽度方向上的整列性为120%。当对抽吸风扇62施加的电压为12V时,介质S在记录装置11的宽度方向上的整列性为140%。当对抽吸风扇62施加的电压为16V时,介质S在记录装置11的宽度方向上的整列性为290%。即,该曲线图示出了随着通过抽吸口24的气体的流速变快,介质S在记录装置11的宽度方向上的整列性降低的情况。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抽吸部61从外壁23侧即从介质S的后端侧抽吸气体,因此伴随着该抽吸,介质S有时会在记录装置11的宽度方向上向抽吸口24侧移动。因此,认为介质S在记录装置11的宽度方向上的整列性稍微恶化。另外,当对抽吸风扇62施加的电压高于12V时,抽吸部61的抽吸过强,因此介质S粘附于抽吸口24,并且介质S的整列性极端恶化。
这里,通过将图3所示的曲线图和图4所示的曲线图重叠,综合地评价介质S的整列性。例如,当对抽吸风扇62施加的电压为0V时,介质S在记录装置11的进深方向上的整列性为100%,介质S在记录装置11的宽度方向上的整列性为100%。因此,通过将两者相加,将对抽吸风扇62施加的电压为0V时的介质S的整列性评价为100%+100%=200%。
在这种情况下,对抽吸风扇62施加的电压为8V时的介质S的整列性为57%+120%=177%。对抽吸风扇62施加的电压为12V时的介质S的整列性为34%+140%=174%。即,可以说,抽吸部61经由抽吸口24抽吸气体,从而介质S的整列性提高。需要说明的是,对抽吸风扇62施加的电压为16V时的介质S的整列性为24%+290%=314%。因此,当通过抽吸口24的气体的流速过快时,反而会导致介质S的整列性恶化。
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抽吸口24在外壁23上开口,该外壁23与堆叠于堆叠部22的介质S的后端接触。因此,随着介质S堆叠于堆叠部22,该抽吸口24的一部分被堆叠于堆叠部22的介质S堵塞。在本实施方式中,沿记录装置11的上下方向延伸的狭缝状抽吸口24从其下侧逐渐地被堆叠于堆叠部22的介质S堵塞。
当抽吸口24的一部分被堵塞时,在外壁23上开口的抽吸口24中,能够抽吸气体的抽吸口24的比例减少。当能够抽吸气体的抽吸口24的比例减少时,抽吸部61的抽吸量不变,因此通过抽吸口24的气体的流速变快。如上所述,当通过抽吸口24的气体的流速变快时,存在可能使介质S的整列性恶化。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11构成为,控制部30基于抽吸口24的一部分被介质S堵塞的情况来对抽吸部61进行控制。即,控制部30根据因被堆叠于22的介质S堵塞而减小的抽吸口24的敞开面积,控制抽吸部61的工作量。抽吸部61的工作量例如通过改变对抽吸风扇62施加的电压来控制。
对以上述方式构成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记录装置11的作用进行说明。
当介质S从排出口19排出时,控制部30通过检测部掌握堆叠于堆叠部22的介质S的堆叠量。控制部30基于检测部36所检测到的介质S的堆叠量来对抽吸部61进行控制。如上所述,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11中,随着介质S的堆叠量增加,抽吸口24的被介质S堵塞的比例增加。也就是说,随着介质S的堆叠量增加,在外壁23上抽吸口24的敞开面积减小。因此,能够将抽吸口24中被介质S堵塞的抽吸口24的比例换算为堆叠于堆叠部22的介质S的堆叠量。即,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控制部30基于检测部36检测的介质S的堆叠量,掌握抽吸口24中被介质S堵塞的抽吸口24的比例。
通过抽吸口24的气体的流速由抽吸部61的抽吸量和抽吸口24的被介质S堵塞的比例来确定。因此,控制部30基于检测部36检测的介质S的堆叠量来对抽吸部61进行控制,以使得通过抽吸口24的气体的流速不会变得过快。
控制部30基于检测部36检测介质S的情况,掌握抽吸口24的一部分被堵塞的情况。在本实施方式中,随着抽吸口24的一部分被介质S堵塞,从抽吸口24抽吸的气体的流速变快。因此,控制部30基于抽吸口24的一部分被介质S堵塞的情况,减小抽吸部61的抽吸量。即,控制部30根据由于堆叠于堆叠部22的介质S引起的多个抽吸口24各自的一部分的堵塞而减小的抽吸口24的敞开面积,减小抽吸部61的工作量。例如,通过减小对抽吸风扇62施加的电压,减小抽吸部61的工作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控制部30例如预先设定有用于以“小”、“中”、“大”这三种模式判断介质S的堆叠量的第一设定值和第二设定值。控制部30将检测部36所检测到的堆叠量与第一设定值及第二设定值进行比较。
当介质S的堆叠量小于第一设定值时,控制部30判断为介质S的堆叠量为“小”。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部30不改变抽吸部61的抽吸量。即,抽吸部61以被设定为初始值的第一抽吸量抽吸气体。也就是说,抽吸部61以被设定为初始值的第一工作量进行驱动。
在介质S的堆叠量大于等于第一设定值但小于第二设定值时,控制部30判断为介质S的堆叠量为“中”。在这种情况下,与介质S的堆叠量为“小”时相比,控制部30减小抽吸部61的抽吸量。即,抽吸部61以小于第一抽吸量的第二抽吸量抽吸气体。也就是说,抽吸部61以小于第一工作量的第二工作量进行驱动。
当介质S的堆叠量为第二设定值以上时,控制部30判断为介质S的堆叠量为“大”。在这种情况下,与介质S的堆叠量为“中”时相比,控制部30进一步减小抽吸部61的抽吸量。即,抽吸部61以小于第二抽吸量的第三抽吸量抽吸气体。也就是说,抽吸部61以小于第二工作量的第三工作量进行驱动。
根据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能够得到如下效果。
(1)通过抽吸部61抽吸从排出口19排出的介质S下方的气体,使介质S朝向堆叠部22稳定地落下。此时,随着介质S堆叠于堆叠部22,抽吸口24的一部分被介质S堵塞。在抽吸部61以一定的工作量驱动的情况下,当抽吸口24的一部分被介质S堵塞时,抽吸口24中能够抽吸气体的抽吸口24的比例减少,因此通过抽吸口24的气体的流速变快。当通过抽吸口24的气体的流速变快时,强烈地抽吸从排出口19排出的介质S,因此有可能导致堆叠于堆叠部22的介质S的堆叠状态的混乱。关于这一点,根据上述结构,根据因被堆叠于堆叠部22的介质S堵塞而减小的抽吸口24的敞开面积,减小抽吸部61的工作量,因此能够抑制通过抽吸口24的气体的流速变快。因此,能够降低介质S的堆叠状态的混乱。
(2)抽吸口在外壁23上开口。因此,可以利用抽吸部61从外部23所在的一侧适当地抽吸从排出口19排出的介质S下方的气体。
(3)由于抽吸口24作为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狭缝状开口而设置有多个,因此能够降低堆叠于堆叠部22的介质S被吸入抽吸口24内的可能性。
(4)记录装置11具备检测部36,该检测部36能够检测堆叠于堆叠部22的介质S的堆叠量。控制部30基于检测部36的检测,改变抽吸部61的工作量。当堆叠于堆叠部22的介质S的堆叠量增加时,抽吸口24中被介质S堵塞的比例增加。因此,能够基于堆叠于堆叠部22的介质S的堆叠量,掌握被介质S堵塞的抽吸口24的比例。即,能够根据因被堆叠于堆叠部22的介质S堵塞而减小的抽吸口24的敞开面积,改变抽吸部61的工作量。
(5)处理部是在介质S上进行记录的记录部32。因此,能够降低通过记录部32已进行了记录的介质S的堆叠状态的混乱。
(6)送风部51将抽吸部61抽吸的气体从比排出口19靠上方的位置朝向堆叠面21吹送。即,送风部51从上方向下地对从排出口19排出的介质S吹送气体。由此,能够使从排出口19排出的介质S朝向堆叠部22迅速地落下。另外,送风部51吹送抽吸部61所抽吸的气体。因此,在记录装置11中,不需要用于另外从外部取入送风部51吹送的气体的机构。即,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实现送风部51。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附图说明记录装置11的第二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主要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点。
如图6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11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11相比,抽吸口24的设置位置不同。即,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11中,抽吸口24设置在堆叠部22的堆叠面21上。即,抽吸口24位于比排出口19靠下方处。
抽吸口24是沿记录装置11的进深方向延伸的狭缝状的开口。抽吸口24在堆叠面21上以沿着记录装置11的宽度方向排列的方式设有多个。抽吸口24在堆叠面21上以相比于记录装置11能够记录的最大尺寸的介质S而言在记录装置11的进深方向上的长度更长的方式延伸。
堆叠部22在堆叠面21上具有沿记录装置11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肋71。肋71在堆叠面21上以沿记录装置11的进深方向排列的方式设有多个。肋71以通过在堆叠面21上开口的抽吸口24上方的方式延伸。即,肋71以覆盖抽吸口24的一部分的方式延伸。因此,抽吸口24及肋71设置成在堆叠面21上呈格子状。肋71是用于使从排出口19排出的介质S不会落入在堆叠面21上开口的抽吸口24中的部件。即,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从排出口19排出的介质S堆叠在肋71上。
对以上述方式构成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记录装置11的作用进行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11中的抽吸部61经由抽吸口24抽吸堆叠面21上的气体。即,抽吸部61从堆叠面21所在的一侧向下方抽吸从排出口19排出的介质S与堆叠面21之间的气体。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落下的介质S的方向与通过抽吸部61的抽吸而被抽吸的气体的流动方向一致,因此介质S更迅速地落下。
如图7所示,当从排出口19排出的介质S堆叠于堆叠部22时,该抽吸口24的一部分被该介质S堵塞。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抽吸口24在堆叠面21上开口。因此,在从堆叠部22上未堆叠介质S的状态变为了堆叠部22上堆叠有介质S的状态时,即在从排出口19排出了第一张介质S之后,抽吸口24的大部分区域被该第一张介质S堵塞。也就是说,通过介质S堆叠于堆叠部22,在堆叠面21上抽吸口24开口的面积减小。
当抽吸口24的一部分被堵塞时,在堆叠面21上开口的抽吸口24中,抽吸口24的能够抽吸气体的比例减少。当抽吸口24的能够抽吸气体的比例减少时,抽吸风扇62的抽吸量不变,因此通过抽吸口24的气体的流速变快。当通过抽吸口24的气体的流速变快时,如上所述,可能使介质S的整列性恶化。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11构成为,控制部30基于抽吸口24的一部分被介质S堵塞的情况来对抽吸部61进行控制。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抽吸口24在堆叠面21上开口,因此即使从排出口19排出第二张介质S及以后的介质S,抽吸口24的堵塞比例也不会有较大变动。即,即使堆叠于堆叠部22的介质S的堆叠量增加,被介质S堵塞的抽吸口24的比例也不会有较大变化。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堆叠于堆叠部22的介质S的张数为0张的情况与介质S的张数为1张以上的情况下,抽吸口24的被介质S堵塞的比例较大地变动。因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与堆叠部22上没有介质S的情况相比,在堆叠部22上有介质S的情况下,控制部30减小抽吸部61的抽吸量。即,控制部30基于抽吸口24的一部分被介质S堵塞的情况,减小抽吸部61的抽吸量。控制部30根据因被堆叠于堆叠部22的介质S堵塞而减小的抽吸口24的敞开面积,控制抽吸部61的工作量。
控制部30通过检测部36掌握有无介质S堆叠于堆叠部22。在堆叠部22上没有介质S的情况下,控制部30不改变抽吸部61的抽吸量。即,抽吸部61以被设定为初始值的第一抽吸量抽吸气体。也就是说,抽吸部61以被设定为初始值的第一工作量进行驱动。
在堆叠部22上有介质S的情况下,与堆叠部22上没有介质S的情况的相比,控制部30进一步减小抽吸部61的抽吸量。即,抽吸部61以小于第一抽吸量的第二抽吸量抽吸气体。也就是说,抽吸部61以小于第一工作量的第二工作量进行驱动。
如图8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当介质S的堆叠高度即介质S的堆叠量变大时,难以抽吸从排出口19排出的介质S下方的气体。因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控制部30优选地基于介质S的堆叠高度变高的情况,增大抽吸部61的抽吸量即抽吸部61的工作量。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控制部30例如预先确定有预定值,该预定值用于以“低”、“高”这两种模式判断介质S的堆叠高度。控制部30将检测部36所检测到的堆叠高度与预定值进行比较。
当介质S的堆叠高度小于预定值时,控制部30判断为介质S的堆叠高度为“低”。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部30不改变抽吸部61的抽吸量。即,在堆叠部22上没有介质S的情况下,抽吸部61以第一抽吸量抽吸气体,在堆叠部22有介质S的情况下,抽吸部61以第二抽吸量抽吸气体。也就是说,在堆叠部22上没有介质S的情况下,抽吸部61以第一工作量进行驱动,在堆叠部22上有介质S的情况下,抽吸部61以第二工作量进行驱动。
当介质S的堆叠高度为预定值以上时,控制部30判断为介质S的堆叠高度为“高”。在这种情况下,与介质S的堆叠高度为“低”时相比,控制部30增大抽吸部61的抽吸量。此时,由于在堆叠部22上堆叠有不少的介质S,因此控制部30使抽吸部61以大于第二抽吸量的第四抽吸量抽吸气体。第四抽吸量优选地小于第一抽吸量。也就是说,当介质S的堆叠高度为预定值以上时,抽吸部61以大于第二工作量的第四工作量进行驱动。
当由检测部36检测到的介质S的堆叠高度为高时,通过增大抽吸部61的抽吸量,能够有效地抽吸堆叠于堆叠部22的最上面的介质S与从排出口19排出的介质S之间的气体。总之,在排出第二张介质S时,控制部30减小抽吸部61的抽吸量。随着介质S的堆叠高度变高,控制部30增大抽吸部61的抽吸量。即,控制部30基于介质S的堆叠高度,改变抽吸部61的抽吸量。也就是说,控制部30基于介质S的堆叠高度,改变抽吸部61的工作量。
根据上述第二实施方式,除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1)、(4)、(5)、(6)的效果之外,还能够得到如下效果。
(7)抽吸口24在堆叠面21上开口。因此,能够通过抽吸部61从堆叠面21所在的一侧适当地抽吸从排出口19排出的介质S下方的气体。
(8)控制部30基于堆叠于堆叠部22的介质S的堆叠高度变高的情况,增大抽吸部61的工作量。由于在堆叠部22设有抽吸口24,因此当堆叠于堆叠部22的介质S的堆叠高度变高时,由于所堆叠的该介质S,抽吸部61难以抽吸从排出口19排出的介质S下方的气体。因此,基于堆叠于堆叠部22的介质S的堆叠高度变高的情况,增大抽吸部61的工作量。由此,能够通过抽吸部61以较大的工作量适当地抽吸从排出口19排出的介质S下方的气体。
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也可以如下进行变形。此外,以下变形也可以适宜地组合。
如图9所示,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抽吸口24不限于在外壁23上开口,也可以在侧壁25上开口。在侧壁25上开口的抽吸口24位于比排出口19靠下方处。在侧壁25上开口的抽吸口24是沿记录装置11的上下方向延伸的狭缝状开口。在侧壁25上开口的抽吸口24在侧壁25上以沿记录装置11的宽度方向排列的方式设有多个。
根据该变形例,能够得到以下效果。
(9)能够通过抽吸部61适当地抽吸从排出口19排出的介质S下方的气体。另外,由于抽吸口24在外壁23及侧壁25上开口,因此能够从外壁23所在的一侧及侧壁25所在的一侧这样的多个方向抽吸堆叠面21上的气体。因此,可以更均匀地抽吸堆叠面21上的气体。
另外,抽吸口24也可以是仅设置在侧壁25上的结构。
根据该变形例,能够得到以下效果。
(10)能够通过抽吸部61从侧壁25所在的一侧适当地抽吸从排出口19排出的介质S下方的气体。
另外,在该变形例中,记录装置11也可以在其进深方向的前侧具备与侧壁25相对的侧壁。该侧壁与外壁23及堆叠部22相连地延伸。而且,抽吸口24也可以在该侧壁上开口。据此,能够从三个面抽吸堆叠面21上的气体。因此,能够更均匀地抽吸堆叠面21上的气体。另外,抽吸口24也可以仅设置在侧壁25上。只要在外壁23、侧壁25、与侧壁25相对的侧壁中的至少任意一个壁上设有抽吸口24,便能够抽吸堆叠面21上的气体。
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抽吸口24不限于在外壁23上开口,也可以如第二实施方式那样在堆叠面21上开口。即,也可以组合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与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抽吸口24也可以设置为相对于记录装置11的上下方向倾斜地延伸。
如图14所示,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抽吸口24也可以是代替狭缝而作为沿上下方向排列的多个圆孔状的开口而设有多个的结构。在外壁23上,该开口在记录装置11的进深方向上也设有多个。另外,该圆孔状的开口既可以也设置在侧壁25上,还可以仅设置在侧壁25上。
根据该变形例,能够得到以下效果。
(11)由于抽吸口24作为沿上下方向排列的开口而设置有多个,因此能够降低堆叠于堆叠部22的介质S被吸入抽吸口24内的可能性。
如图10及图11所示,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堆叠面21上开口的抽吸口24也可以设置为呈圆形。在这种情况下,堆叠部22也可以不具有肋71。在堆叠面21上,圆形的抽吸口24在记录装置11的进深方向和宽度方向上等间隔排列地设有多个。
在贯通堆叠部22的抽吸口24中,成为其堆叠面21一侧的部分形成为以朝向堆叠面21而扩宽的方式倾斜的锥形部分72。据此,即使从排出口19排出的介质S的角部进入抽吸口24,也可以通过该锥形部分72将该角部抄起。即,可以通过锥形部分72使进入抽吸口24的介质S的角部复位到堆叠面21上。
另外,如图12所示,也可以代替圆形的抽吸口24而设置水滴形的抽吸口24。在这种情况下,抽吸口24优选地以如下方式在堆叠面21上开口:水滴形中其变窄的一侧朝向第一端侧即记录装置11的宽度方向上罩16所在的一侧。
另外,如图13所示,也可以代替圆形的抽吸口24而设置三角形的抽吸口24。在这种情况下,抽吸口24优选地以如下方式在堆叠面21上开口:三角形中其成为顶点的一个角部朝向第一端侧即记录装置11的宽度方向上罩16所在的一侧。
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抽吸部61也可以构成为朝向第三供给路径43喷吹所抽吸的气体。在这种情况下,抽吸部61从第三供给路径43的上方喷吹气体。即,抽吸部61对在第三供给路径43中被输送的介质S的通过记录部32而记录有图像的面喷吹气体。因此,能够促进介质S的干燥。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不具备检测部36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是控制部30对从排出口19排出的介质S的张数进行计数的结构。控制部30也可以基于该计数值对抽吸部61进行。控制部30基于该计数值,掌握堆叠于堆叠部22的介质S的堆叠量,并掌握抽吸口24中被介质S堵塞的抽吸口24的比例。也就是说,控制部30基于该计数值,掌握堆叠于堆叠部22的介质S的堆叠量,并根据因被堆叠于堆叠部22的介质S堵塞而减小的抽吸口24的敞开面积,控制抽吸部61的工作量。
根据该变形例,能够得到以下效果。
(12)由于从排出口19排出的介质S堆叠于堆叠部22,因此当从排出口19排出的介质S的排出数增加时,抽吸口24中被介质S堵塞的比例增加。因此,根据该变形例,能够基于从排出口19排出的介质S的排出数,掌握抽吸口24的被介质S堵塞的比例。即,能够根据因被堆叠于堆叠部22的介质S堵塞而减小的抽吸口24的敞开面积,改变抽吸部61的工作量。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控制部30也可以基于从排出口19排出的介质S的尺寸,改变抽吸部61的抽吸量。例如,如果以被设定为初始值的第一抽吸量抽吸气体,则在从排出口19排出较小尺寸的介质S时,该抽吸有时过强。当抽吸过强时,堆叠于堆叠部22的介质S的整列性有可能恶化。因此,控制部30基于介质S的尺寸对抽吸部61进行控制。具体而言,在从排出口19排出的介质S的尺寸小于通常使用的介质S的尺寸的情况下,控制部30减小抽吸部61的抽吸量。
根据该变形例,能够得到以下效果。
(13)根据介质S的尺寸,抽吸部61的抽吸有时过强。因此,例如,在从排出口19排出的介质S的尺寸与通常使用的介质S的尺寸相比较小的情况下,减小抽吸部61的工作量。即,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基于介质S的尺寸,适当地控制抽吸部61的工作量。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抽吸流路63和送风流路54也可以不相互连接。在这种情况下,抽吸流路63也可以构成为,以将经由抽吸口24抽吸的气体向记录装置11所具备的基板等喷吹的方式延伸。即,也可以将抽吸部61抽吸的气体用于冷却构成记录装置11的部件。另外,也可以是将抽吸部61抽吸的气体仅排出到壳体12的外部的结构。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具备送风部51。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堆叠部22的堆叠面21也可以是水平地延伸的结构。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控制部30也可以是基于堆叠于堆叠部22的介质S的堆叠量来线性地控制抽吸部61的抽吸量的结构。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处理部不限于是在介质S上记录图像的记录部32。例如,对介质S实施处理的处理部也可以是将介质S切割为期望大小的切割部,还可以是读取介质S的图像的读取部。即,介质处理装置不限于记录装置11,也可以是切割装置,还可以是读取装置。只要是对介质S实施处理的装置,便能够采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结构。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介质S不限于纸张,也可以是塑料薄膜、金属薄膜、布帛等。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记录装置11也可以是喷射或喷出墨水以外的其他流体(包括液体、功能材料的颗粒分散或混合于液体而形成的液状体、如凝胶那样的流状体、能够作为流体流动而喷射的固体)来进行记录的流体喷射装置。例如,也可以是通过喷射液状体来进行记录的液状体喷射装置,该液状体以分散或溶解的形式含有在液晶显示器、EL(电致发光)显示器及面发光显示器的制造等中使用的电极材料或色材料(像素材料)等材料。另外,也可以是喷射凝胶(例如物理凝胶)等流状体的流状体喷射装置、喷射以调色剂等粉体(粉粒体)为例的固体的粉粒体喷射装置(例如调色剂喷射式记录装置)。而且,本发明可以适用于这些中的任意一种流体喷射装置。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流体”例如包含液体(包括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熔液)等)、液状体、流状体、粉粒体(包括粒体、粉体)等。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于2017年7月4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7-130941和于2017年9月28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7-188288的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Claims (12)

1.一种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处理部,对片状的介质实施处理;
外壁,开口有排出口,所述排出口排出通过所述处理部实施了处理的所述介质;
堆叠部,具有堆叠面,所述堆叠面堆叠从所述排出口排出的所述介质;
抽吸部,经由设置在比所述排出口靠下方处的抽吸口来抽吸所述堆叠面上的气体;以及
控制部,控制所述抽吸部的工作量,
所述控制部根据因被在所述堆叠部堆叠的所述介质堵塞而减小的所述抽吸口的敞开面积,减小所述抽吸部的工作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抽吸口在所述堆叠面上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基于堆叠于所述堆叠部的所述介质的堆叠高度变高的情况,增大所述抽吸部的工作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抽吸口在所述外壁上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介质处理装置还具备与所述外壁及所述堆叠部相连地延伸的侧壁,
所述抽吸口在所述侧壁上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抽吸口设为多个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狭缝状的开口,所述控制部根据因多个所述抽吸口各自的一部分被堆叠于所述堆叠部的所述介质堵塞而减小的所述抽吸口的敞开面积,减小所述抽吸部的工作量。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抽吸口设为多个沿上下方向排列的开口,所述控制部根据因多个所述抽吸口的一部分被堆叠于所述堆叠部的所述介质堵塞而减小的所述抽吸口的敞开面积,减小所述抽吸部的工作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介质处理装置还具备检测部,所述检测部能够检测堆叠于所述堆叠部的所述介质的堆叠量,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检测部的检测,改变所述抽吸部的工作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能够对从所述排出口排出的所述介质的排出数量进行计数,并基于所述介质的排出数量来改变所述抽吸部的工作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介质处理装置还具备送风部,所述送风部吹送所述抽吸部所抽吸的气体,
所述送风部从比所述排出口靠上方处向所述堆叠面吹送气体。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基于从所述排出口排出的所述介质的尺寸,改变所述抽吸部的工作量。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部是在所述介质上进行记录的记录部。
CN201810707255.XA 2017-07-04 2018-07-02 介质处理装置 Active CN1092053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30941 2017-07-04
JP2017-130941 2017-07-04
JP2017188288A JP2019014600A (ja) 2017-07-04 2017-09-28 媒体処理装置
JP2017-188288 2017-09-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05372A true CN109205372A (zh) 2019-01-15
CN109205372B CN109205372B (zh) 2020-09-04

Family

ID=649044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07255.XA Active CN109205372B (zh) 2017-07-04 2018-07-02 介质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737899B2 (zh)
CN (1) CN109205372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14432A (ja) * 2000-10-04 2002-04-16 Sharp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254858A (ja) * 2001-02-28 2002-09-11 Konica Corp 糊付け製本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67843A (ja) * 2003-08-26 2005-03-17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320763A (ja) * 2006-06-05 2007-12-13 Tohoku Ricoh Co Ltd 排紙収納装置
CN101381039A (zh) * 2007-09-05 2009-03-1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片材堆积装置及方法
CN102190174A (zh) * 2010-03-12 2011-09-2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JP2015212194A (ja) * 2014-05-02 2015-11-2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シート排出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19666A (ja) 1992-05-20 1993-12-03 Ricoh Co Ltd 印刷装置の排紙台
JP5956824B2 (ja) * 2012-05-09 2016-07-27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562772B2 (ja) * 2015-08-26 2019-08-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905353B2 (ja) * 2017-02-27 2021-07-21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6911608B2 (ja) * 2017-07-20 2021-07-2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用紙排出トレイ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14432A (ja) * 2000-10-04 2002-04-16 Sharp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254858A (ja) * 2001-02-28 2002-09-11 Konica Corp 糊付け製本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67843A (ja) * 2003-08-26 2005-03-17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320763A (ja) * 2006-06-05 2007-12-13 Tohoku Ricoh Co Ltd 排紙収納装置
CN101381039A (zh) * 2007-09-05 2009-03-1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片材堆积装置及方法
CN102190174A (zh) * 2010-03-12 2011-09-2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JP2015212194A (ja) * 2014-05-02 2015-11-2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シート排出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737899B2 (en) 2020-08-11
US20190010008A1 (en) 2019-01-10
CN109205372B (zh) 2020-09-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74084B (zh) 薄片制造装置
US20150097895A1 (en) Mist collection device,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mist collection device
JP6444097B2 (ja) 記録装置
US7699455B2 (e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US10486440B2 (en) Tablet printing apparatus
JP5297363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1014931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5984227A (zh) 液体喷出设备和液体喷出头
JP6344121B2 (ja) 記録装置
CN103802493B (zh) 输送装置以及记录装置
CN109205372A (zh) 介质处理装置
JP2008209649A5 (zh)
JP6095455B2 (ja) 液体吐出装置
JP5119886B2 (ja) プリンタ
CN205439563U (zh) 薄纸出纸吹风机构
JP6756199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9014600A (ja) 媒体処理装置
JP4062733B2 (ja)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CN102059262A (zh) 轧制钢用清理设备
JP2001002307A (ja) 記録媒体収容装置
CN115254553B (zh) 一种喷绒设备
US20180229493A1 (en) Tablet printing apparatus
CN220200746U (zh) 一种下料装置
CN210011484U (zh) 印刷装置
JP6819057B2 (ja) 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