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00495B - 一种高楼层火灾自救逃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楼层火灾自救逃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00495B
CN109200495B CN201811020466.2A CN201811020466A CN109200495B CN 109200495 B CN109200495 B CN 109200495B CN 201811020466 A CN201811020466 A CN 201811020466A CN 109200495 B CN109200495 B CN 1092004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rope
air
rotating shaft
air b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2046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00495A (zh
Inventor
王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an Wanzhi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s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Luan Wanzhi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an Wanzhi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Luan Wanzhi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02046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00495B/zh
Publication of CN1092004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004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004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004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BDEVICES,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LIFE-SAVING
    • A62B1/00Devices for lowering persons from buildings or the like
    • A62B1/06Devices for lowering persons from buildings or the like by making use of rope-lowering devices
    • A62B1/08Devices for lowering persons from buildings or the like by making use of rope-lowering devices with brake mechanisms for the winches or pulleys
    • A62B1/10Devices for lowering persons from buildings or the like by making use of rope-lowering devices with brake mechanisms for the winches or pulleys mechanically opera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火灾自救装置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高楼层火灾自救逃生装置,包括壳体、气缸、一号绳索、一号转轴、二号绳索、踏板、一号气囊与扶手;气缸数量为二,气缸内置在壳体内壁中;一号气缸活塞杆上设有拉环,拉环与气缸活塞杆固定连接;一号转轴通过拉环安装在壳体内,一号转轴与拉环转动连接;一号绳索一端收卷在一号转轴的中部,一号绳索另一端固定在墙体上;二号绳索安装在壳体的下端;踏板通过二号绳索安装在壳体的下方;一号气囊安装在踏板的底部,一号气囊通过管路与气缸相连接;扶手安装在壳体的底部;扶手的左端设有一号开关;壳体内部还设有摩擦轮,摩擦轮数量为二,摩擦轮左右对称安装在一号转轴上。

Description

一种高楼层火灾自救逃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火灾自救装置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高楼层火灾自救逃生装置。
背景技术
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灾害性燃烧现象。在各种灾害中,火灾是最经常、最普遍地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火灾中,人们常被困于窗口、阳台等地,无法逃离火灾现场,由于消防车等其他救生装置没有及时赶到救援,或者火势蔓延过快,导致在慌乱之中选择跳楼这类危险的方法逃生。这种逃生方式将会带来生命危险或是伤残,可是如果原地待救则有可能被火灾产生的浓烟、毒气呛熏而致死,所以,如何在短暂的时间里利用简易的逃生装置进行自救将是高楼火灾逃生的关键。随着我国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经济全球化的快速蔓延,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开始在城市拔地而起,这种现代化标志的产物给我们带来很大便利之外也带来了很多不可忽视的隐患,故高楼火灾逃生装置也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在人们生活水平日渐提高的今天,逃生装置的安全性、速度、下落的稳定性就成为购买的标准。
专利文献1:一种火灾逃生装置,申请号:2010102182504
上述专利文献1中,通过利用人体自重脚踩脚踏杆的重力大小,利用杠杆原理调控摩擦系数,使转轴不同程度的偏心旋转来调控摩擦系数,使转轴减缓转动或者停止转动,达到减缓下降速度或停止下降;该发明正常情况下能够很好的达到逃生目的,但是当装置长时间未用导致部分绳索因锈蚀、泥污或其他情况,卡顿时,装置与人卡在半空中,此时会造成人员的身体与心理的伤害;同时该发明无法使得人员在逃生时,免受烟气的影响,该发明存在较大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楼层火灾自救逃生装置,通过设置二级缓降模块使得绳索卡顿在半空中时,人员可以采用二级缓降模块来降落,保证了人员能够安全的降落到地面上,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同时本发明通过设置泄气阀放出气囊中过多的气体,利用这些气体对装置下方的烟气进行吹散,保证了人员在逃生时免受烟气的影响。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高楼层火灾自救逃生装置,包括壳体、气缸、一号绳索、一号转轴、二号绳索、踏板、一号气囊与扶手;所述壳体内部设有一号空腔,壳体左右两侧设有通道,通道将壳体的一号空腔与外界相连通;所述气缸数量为二,气缸左右对称设置,气缸内置在壳体内壁中,气缸位于通道的上方,气缸的活塞杆位于通道内;所述气缸活塞杆上设有拉环,拉环与气缸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一号转轴通过拉环安装在壳体内,一号转轴与拉环转动连接;所述一号绳索一端收卷在一号转轴的中部,一号绳索另一端固定在墙体上,一号绳索用于逃生装置的降落;所述二号绳索安装在壳体的下端,二号绳索数量为二,二号绳索左右对称设置;所述踏板通过二号绳索安装在壳体的下方,踏板用于人体的支撑;所述一号气囊安装在踏板的底部,一号气囊通过管路与气缸相连接,管路上设有电磁阀,一号气囊上设有单向进气阀,一号气囊用于为气缸供气;所述扶手安装在壳体的底部,扶手用于保证身体的稳定;所述扶手的左端设有一号开关,一号开关用于控制电磁阀的换向;所述壳体内部还设有摩擦轮,摩擦轮数量为二,摩擦轮左右对称安装在一号转轴上,摩擦轮用于控制装置下落的速度。工作时,当火灾发生时,通过扶手上的一号开关控制电磁阀使得一号气囊对气缸供气,使得气缸带动一号转轴向下运动,摩擦轮随着一号转轴向下运动挤压一号空腔内壁,使得装置稳定,不会下落;此时人站到踏板上,通过扶手保证身体的平稳,一号绳索渐渐从一号转轴上放出,装置下降,通过一号开关控制气缸中通入的气体的数量来控制摩擦轮与一号空腔内壁的摩擦力,从而控制人与装置的下降速度,从而保证了人的安全,提高了装置实用性;一号气囊在供气的同时,还可以在人员落地时起到缓冲作用,从而保证了人员的安全。
所述壳体内部还设有凸轮与二号气囊;所述凸轮数量不少于二,凸轮安装在一号转轴上;所述二号气囊数量是凸轮数量的两倍,二号气囊安装在壳体一号空腔的内壁上,二号气囊与凸轮的位置相对应,二号气囊上下对立分布,二号气囊为弹性气囊,弹性气囊使得二号气囊受压后可以恢复,二号气囊上设有单向进气阀,二号气囊与一号气囊上的单向进气阀通过管路连接,二号气囊用于为一号气囊充气;所述一号气囊上还设有泄气阀,泄气阀左右对称设置在一号气囊的底部,泄气阀用于释放掉一号气囊中的多余的气体,同时泄气阀用于吹散装置下方的烟雾;所述扶手的右端还设有二号开关,二号开关用于控制泄气阀的通断。工作时,凸轮随着一号转轴转动,凸轮转动过程中挤压二号气囊,使得二号气囊中的气体通过相关管路输送至一号气囊中,一号气囊上的单向进气阀使得一号气囊中的气体不会回流至二号气囊中,因二号气囊为弹性气囊,使得二号气囊受压后可以自动恢复,二号气囊上的单向进气阀使得外界的气体只能单向的进入二号气囊中,二号气囊恢复时可以从外界吸收气体,随着二号气囊不断的压缩与恢复,二号气囊不断的将从外界吸收的气体输送至一号气囊,保证了一号气囊中气体充足;当一号气囊中装满气体后,二号气囊中的气体无法继续向一号气囊中输送,凸轮无法挤压二号气囊,使得一号转轴无法转动,此时通过扶手上的二号开关控制泄气阀的打开,使得泄气阀对一号气囊进行放气,避免了一号气囊中的气体过多,保证了装置的正常降落,同时泄气阀中吹出的气体对装置下方的烟气进行吹散,避免了烟气对人员的影响,保证了人员的安全降落。
所述摩擦轮采用树脂基摩擦材料制得。工作时,树脂基摩擦材料耐高温,保证了摩擦轮在高温时正常使用,从而保证了装置正常使用,同时树脂基材料摩擦性能好,耐磨性好,保证了摩擦轮拥有足够的摩擦力,保证了摩擦轮的多次使用,从而保证了装置的多次使用,提高了装置的寿命。
所述壳体内还设有二级缓降模块;所述二级缓降模块包括二号转轴、三号绳索、控制器、脚踏开关与安全挂钩;所述壳体下方内壁中还设有二号空腔,二号空腔数量为六,二号空腔分为三组,三组二号空腔均匀布置在壳体下方内壁中,每组的两个二号空腔之间设有通道;所述二号转轴数量为三,二号转轴安装在二号空腔之间的通道内,二号转轴的两端位于二号空腔中,左右两个二号转轴上收卷有二号绳索;所述三号绳索收卷在中间的二号转轴上;所述控制器位于壳体下端,控制器数量为三,控制器的分布与二号转轴相对应,二号绳索与三号绳索穿过控制器,控制器用于控制二号绳索与三号绳索的下降速度;所述脚踏开关安装在踏板上,脚踏开关用于控制控制器工作;所述安全挂钩安装在三号绳索的底部,安全挂钩位于壳体下方,安全挂钩用于保证人员的安全。工作时,当一号绳索因锈蚀、泥污或其他原因无法从一号转轴上放出时,壳体在一号绳索的作用下停止下落,此时通过一号开关控制电磁阀,使得气缸带动一号转轴与摩擦轮向下,使得摩擦轮与一号空腔内壁紧密接触,保证一号转轴失去转动的可能,从而避免了一号绳索突然恢复运动使得一号转轴运动,避免了壳体突然下落,保证了人员的安全;此时将一号气囊与气缸、二号气囊之间的管路截断并封闭,保证了气缸活塞杆不会缩回,同时截断了管路与一号气囊之间的联系;将安全挂钩固定在人体上,并通过双手抓紧三号绳索,通过踏板上的脚踏开关控制控制器,使得二号绳索匀速的从二号转轴上放出,保证了人员的安全下落,增加了装置的应急能力,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所述二号空腔内还设有叶轮,叶轮安装在二号转轴的两端;所述一号空腔内壁上设有喷嘴;所述二号空腔中还装载由清洗剂;所述壳体下方内壁中还设有导流通道,导流通道与喷嘴相连通,导流通道用于将清洗剂输送向喷嘴。工作时,叶轮在二号转轴的作用下转动,从而带动二号空腔中的清洗剂通过喷嘴对一号绳索进行清洗,使得一号绳索可以重新工作,从而方便了火灾结束后壳体在一号绳索的作用下安全的下落,避免了壳体悬挂在空中造成危险,同时保证了装置下次工作时的正常使用,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所述踏板上还设有防火罩,防火罩为防火透明材质,防火罩用于保证人员安全。工作时,防火罩的存在保证了人员在降落的过程中免受烟气与火的影响,避免了高温的影响,保证了人员的安全,同时防火罩的透明材质,保证了人员在降落时可以看清附近的情形,提高了装置的救援效果。
所述防火罩上涂抹有荧光材料。工作时,当火灾发生于夜里时,防火罩上的荧光材料使得防火罩发光,从而方便了救援人员发现待救人员的位置,同时防火罩发光使得自救装置上的人在脱离高层火灾发生的位置降落到中下层位置时,装置上的人员能够方便观察附近的情况,同时提醒中下层人员对装置上的人员进行解救。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高楼层火灾自救逃生装置,通过设置二级缓降模块使得绳索卡顿在半空中时,人员可以采用二级缓降模块来降落,保证了人员能够安全的降落到地面上,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同时本发明通过设置泄气阀放出一号气囊中过多的气体,利用这些气体对装置下方的烟气进行吹散,保证了人员在逃生时免受烟气的影响。
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高楼层火灾自救逃生装置,通过控制一号气囊对气缸的供气状况,控制气缸带动一号转轴下降的距离,从而控制摩擦轮与壳体内的一号空腔内壁的摩擦力,以此来达到控制装置下降速度的目的,这样有效的保证了装置的下降速度,使得人员能够安全的降落、逃生,提高了装置的使用性能。
3.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高楼层火灾自救逃生装置,通过利用透明的防火罩,避免了烟气对人员逃生时产生影响,同时在防护罩上涂抹荧光材料,保证了夜晚火灾发生时,逃生人员能够及时被发现,提高装置的实用性,同时使得保护罩发光,起到照明的作用,方便了人员的降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的叶轮的结构图;
图中:壳体1、气缸2、一号绳索3、一号转轴4、二号绳索5、踏板6、一号气囊7、扶手8、二级缓降模块9、摩擦轮11、凸轮12、二号气囊13、拉环21、防火罩61、泄气阀71、二号转轴91、三号绳索92、控制器93、脚踏开关94、安全挂钩95、叶轮96、喷嘴97。
具体实施方式
使用图1-图3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高层火灾自救逃生装置的结构进行如下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高楼层火灾自救逃生装置,包括壳体1、气缸2、一号绳索3、一号转轴4、二号绳索5、踏板6、一号气囊7与扶手8;所述壳体1内部设有一号空腔,壳体1左右两侧设有通道,通道将壳体1的一号空腔与外界相连通;所述气缸2数量为二,气缸2左右对称设置,气缸2内置在壳体1内壁中,气缸2位于通道的上方,气缸2的活塞杆位于通道内;所述气缸2活塞杆上设有拉环21,拉环21与气缸2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一号转轴4通过拉环21安装在壳体1内,一号转轴4与拉环21转动连接;所述一号绳索3一端收卷在一号转轴4的中部,一号绳索3另一端固定在墙体上,一号绳索3用于逃生装置的降落;所述二号绳索5安装在壳体1的下端,二号绳索5数量为二,二号绳索5左右对称设置;所述踏板6通过二号绳索5安装在壳体1的下方,踏板6用于人体的支撑;所述一号气囊7安装在踏板6的底部,一号气囊7通过管路与气缸2相连接,管路上设有电磁阀,一号气囊7上设有单向进气阀,一号气囊7用于为气缸2供气;所述扶手8安装在壳体1的底部,扶手8用于保证身体的稳定;所述扶手8的左端设有一号开关,一号开关用于控制电磁阀的换向;所述壳体1内部还设有摩擦轮11,摩擦轮11数量为二,摩擦轮11左右对称安装在一号转轴4上,摩擦轮11用于控制装置下落的速度。工作时,当火灾发生时,通过扶手8上的一号开关控制电磁阀使得一号气囊7对气缸2供气,使得气缸2带动一号转轴4向下运动,摩擦轮11随着一号转轴4向下运动挤压一号空腔内壁,使得装置稳定,不会下落;此时人站到踏板6上,通过扶手8保证身体的平稳,一号绳索3渐渐从一号转轴4上放出,装置下降,通过一号开关控制气缸2中通入的气体的数量来控制摩擦轮11与一号空腔内壁的摩擦力,从而控制人与装置的下降速度,从而保证了人的安全,提高了装置实用性;一号气囊7在供气的同时,还可以在人员落地时起到缓冲作用,从而保证了人员的安全。
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1内部还设有凸轮12与二号气囊13;所述凸轮12数量不少于二,凸轮12安装在一号转轴4上;所述二号气囊13数量是凸轮12数量的两倍,二号气囊13安装在壳体1一号空腔的内壁上,二号气囊13与凸轮12的位置相对应,二号气囊13上下对立分布,二号气囊13为弹性气囊,弹性气囊使得二号气囊13受压后可以恢复,二号气囊13上设有单向进气阀,二号气囊13与一号气囊7上的单向进气阀通过管路连接,二号气囊13用于为一号气囊7充气;所述一号气囊7上还设有泄气阀71,泄气阀71左右对称设置在一号气囊7的底部,泄气阀71用于释放掉一号气囊7中的多余的气体,同时泄气阀71用于吹散装置下方的烟雾;所述扶手8的右端还设有二号开关,二号开关用于控制泄气阀71的通断。工作时,凸轮12随着一号转轴4转动,凸轮12转动过程中挤压二号气囊13,使得二号气囊13中的气体通过相关管路输送至一号气囊7中,一号气囊7上的单向进气阀使得一号气囊7中的气体不会回流至二号气囊13中,因二号气囊13为弹性气囊,使得二号气囊13受压后可以自动恢复,二号气囊13上的单向进气阀使得外界的气体只能单向的进入二号气囊13中,二号气囊13恢复时可以从外界吸收气体,随着二号气囊13不断的压缩与恢复,二号气囊13不断的将从外界吸收的气体输送至一号气囊7,保证了一号气囊7中气体充足;当一号气囊7中装满气体后,二号气囊13中的气体无法继续向一号气囊7中输送,凸轮12无法挤压二号气囊13,使得一号转轴4无法转动,此时通过扶手8上的二号开关控制泄气阀71的打开,使得泄气阀71对一号气囊7进行放气,避免了一号气囊7中的气体过多,保证了装置的正常降落,同时泄气阀71中吹出的气体对装置下方的烟气进行吹散,避免了烟气对人员的影响,保证了人员的安全降落。
如图1所示,所述摩擦轮11采用树脂基摩擦材料制得。工作时,树脂基摩擦材料耐高温,保证了摩擦轮11在高温时正常使用,从而保证了装置正常使用,同时树脂基材料摩擦性能好,耐磨性好,保证了摩擦轮11拥有足够的摩擦力,保证了摩擦轮11的多次使用,从而保证了装置的多次使用,提高了装置的寿命。
如图1与图2所示,所述壳体1内还设有二级缓降模块9;所述二级缓降模块9包括二号转轴91、三号绳索92、控制器93、脚踏开关94与安全挂钩95;所述壳体1下方内壁中还设有二号空腔,二号空腔数量为六,二号空腔分为三组,三组二号空腔均匀布置在壳体1下方内壁中,每组的两个二号空腔之间设有通道;所述二号转轴91数量为三,二号转轴91安装在二号空腔之间的通道内,二号转轴91的两端位于二号空腔中,左右两个二号转轴91上收卷有二号绳索5;所述三号绳索92收卷在中间的二号转轴91上;所述控制器93位于壳体1下端,控制器93数量为三,控制器93的分布与二号转轴91相对应,二号绳索5与三号绳索92穿过控制器93,控制器93用于控制二号绳索5与三号绳索92的下降速度;所述脚踏开关94安装在踏板6上,脚踏开关94用于控制控制器93工作;所述安全挂钩95安装在三号绳索92的底部,安全挂钩95位于壳体1下方,安全挂钩95用于保证人员的安全。工作时,当一号绳索3因锈蚀、泥污或其他原因无法从一号转轴4上放出时,壳体1在一号绳索3的作用下停止下落,此时通过一号开关控制电磁阀,使得气缸2带动一号转轴4与摩擦轮11向下,使得摩擦轮11与一号空腔内壁紧密接触,保证一号转轴4失去转动的可能,从而避免了一号绳索3突然恢复运动使得一号转轴4运动,避免了壳体1突然下落,保证了人员的安全;此时将一号气囊7与气缸2、二号气囊13之间的管路截断并封闭,保证了气缸2活塞杆不会缩回,同时截断了管路与一号气囊7之间的联系;将安全挂钩95固定在人体上,并通过双手抓紧三号绳索92,通过踏板6上的脚踏开关94控制控制器93,使得二号绳索5匀速的从二号转轴91上放出,保证了人员的安全下落,增加了装置的应急能力,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如图2与图3所示,所述二号空腔内还设有叶轮96,叶轮96安装在二号转轴91的两端;所述一号空腔内壁上设有喷嘴97;所述二号空腔中还装载由清洗剂;所述壳体1下方内壁中还设有导流通道,导流通道与喷嘴97相连通,导流通道用于将清洗剂输送向喷嘴97。工作时,叶轮96在二号转轴91的作用下转动,从而带动二号空腔中的清洗剂通过喷嘴97对一号绳索3进行清洗,使得一号绳索3可以重新工作,从而方便了火灾结束后壳体1在一号绳索3的作用下安全的下落,避免了壳体1悬挂在空中造成危险,同时保证了装置下次工作时的正常使用,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如图1所示,所述踏板6上还设有防火罩61,防火罩61为防火透明材质,防火罩61用于保证人员安全。工作时,防火罩61的存在保证了人员在降落的过程中免受烟气与火的影响,避免了高温的影响,保证了人员的安全,同时防火罩61的透明材质,保证了人员在降落时可以看清附近的情形,提高了装置的救援效果。
如图1所示,所述防火罩61上涂抹有荧光材料。工作时,当火灾发生于夜里时,防火罩61上的荧光材料使得防火罩61发光,从而方便了救援人员发现待救人员的位置,同时防火罩61发光使得自救装置上的人在脱离高层火灾发生的位置降落到中下层位置时,装置上的人员能够方便观察附近的情况,同时提醒中下层人员对装置上的人员进行解救。
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工作时,当火灾发生时,通过扶手8上的一号开关控制电磁阀使得一号气囊7对气缸2供气,使得气缸2带动一号转轴4向下运动,摩擦轮11随着一号转轴4向下运动挤压一号空腔内壁,使得装置稳定,不会下落;此时人站到踏板6上,通过扶手8保证身体的平稳,一号绳索3从一号转轴5上放出,装置下降,通过一号开关控制气缸2中通入的气体的数量来控制摩擦轮11与一号空腔内壁的摩擦力,从而控制人与装置的下降速度,从而保证了人的安全,提高了装置实用性;一号气囊7在供气的同时,还可以在人员落地时起到缓冲作用,从而保证了人员的安全。
过程中,壳体1内部的凸轮12随着一号转轴4转动,凸轮12转动过程中挤压二号气囊13,使得二号气囊13中的气体通过相关管路输送至一号气囊7中,一号气囊7上的单向进气阀使得一号气囊7中的气体不会回流至二号气囊13中,因二号气囊13为弹性气囊,使得二号气囊13受压后可以自动恢复,二号气囊13上的单向进气阀使得外界的气体只能单向的进入二号气囊13中,二号气囊13恢复时可以从外界吸收气体,随着二号气囊13不断的压缩与恢复,二号不断的将从外界吸收的气体输送至一号气囊7,保证了一号气囊7中气体充足;当一号气囊7中装满气体后,二号气囊13中的气体无法继续向一号气囊7中输送,凸轮12无法挤压二号气囊13,使得一号转轴4无法转动,此时通过扶手8上的二号开关控制泄气阀71的打开,使得泄气阀71对一号气囊7进行放气,避免了一号气囊7中的气体过多,保证了装置的正常降落,同时泄气阀71中吹出的气体对装置下方的烟气进行吹散,避免了烟气对人员降落的影响,保证了人员的安全降落。
摩擦轮11采用的树脂基摩擦材料耐高温,保证了摩擦轮11在高温时正常使用,从而保证了装置正常使用,同时树脂基材料摩擦性能好,耐磨性好,保证了摩擦轮11拥有足够的摩擦力,同时保证了装置的多次使用。
踏板6上设置的防火罩61进一步保证了人员在降落的过程中免受烟气与火的影响,避免了高温的影响,保证了人员的安全,同时防火罩61的透明材质,保证了人员在降落时可以看清附近的情形,提高了装置的救援效果。同时,防火罩61上涂抹的荧光材料,使得火灾发生在夜里时,防火罩61上的荧光材料使得防火罩61发光,从而方便了救援人员发现待救人员的位置,同时防火罩61发光使得自救装置上的人在脱离高层火灾发生的位置降落到中下层位置时,装置上的人员能够方便观察附近的情况,同时提醒中下层人员对装置上的人员进行解救。
当一号绳索3因锈蚀、泥污或其他原因无法从一号转轴4上放出时,壳体1在一号绳索3的作用下停止下落,此时通过一号开关控制电磁阀,使得气缸2带动一号转轴4与摩擦轮11向下,使得摩擦轮11与一号空腔内壁紧密接触,使得一号转轴4失去转动的可能,从而避免了一号绳索3突然恢复运动使得一号转轴4运动,避免了壳体1突然下落,保证了人员的安全;此时将一号气囊7与气缸2、二号气囊13之间的管路截断并封闭,保证了气缸2活塞杆不会缩回,同时截断了管路与一号气囊7之间的联系;将安全挂钩95固定在人体上,并通过双手抓紧三号绳索92,通过踏板6上的脚踏开关94控制控制器93,使得二号绳索5匀速的从二号转轴91上放出,保证了人员的安全下落,增加了装置的应急能力,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过程中,叶轮96在二号转轴91的作用下转动,从而带动二号空腔中的清洗剂通过喷嘴97对一号绳索3进行清洗,使得一号绳索3可以重新工作,从而方便了火灾结束后壳体1在一号绳索3的作用下安全的下落,避免了壳体1悬挂在空中造成危险,同时保证了装置下次工作时的正常使用,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以上,关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A)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摩擦轮采用树脂基摩擦材料,但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其他耐高温、耐磨并且摩擦力大的材料来制作摩擦轮。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此装置能够快速、安全有效的帮助人在火灾中进行自救,从而此高层火灾自救逃生装置在火灾自救装置技术领域中是有用的。

Claims (2)

1.一种高楼层火灾自救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气缸(2)、一号绳索(3)、一号转轴(4)、二号绳索(5)、踏板(6)、一号气囊(7)与扶手(8);所述壳体(1)内部设有一号空腔,壳体(1)左右两侧设有通道,通道将壳体(1)的一号空腔与外界相连通;所述气缸(2)数量为二,气缸(2)左右对称设置,气缸(2)内置在壳体(1)内壁中,气缸(2)位于通道的上方,气缸(2)的活塞杆位于通道内;所述气缸(2)活塞杆上设有拉环(21),拉环(21)与气缸(2)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一号转轴(4)通过拉环(21)安装在壳体(1)内,一号转轴(4)与拉环(21)转动连接;所述一号绳索(3)一端收卷在一号转轴(4)的中部,一号绳索(3)另一端固定在墙体上,一号绳索(3)用于逃生装置的降落;所述二号绳索(5)安装在壳体(1)的下端,二号绳索(5)数量为二,二号绳索(5)左右对称设置;所述踏板(6)通过二号绳索(5)安装在壳体(1)的下方,踏板(6)用于人体的支撑;所述一号气囊(7)安装在踏板(6)的底部,一号气囊(7)通过管路与气缸(2)相连接,管路上设有电磁阀,一号气囊(7)上设有单向进气阀,一号气囊(7)用于为气缸(2)供气;所述扶手(8)安装在壳体(1)的底部,扶手(8)用于保证身体的稳定;所述扶手(8)的左端设有一号开关,一号开关用于控制电磁阀的换向;所述壳体(1)内部还设有摩擦轮(11),摩擦轮(11)数量为二,摩擦轮(11)左右对称安装在一号转轴(4)上,摩擦轮(11)用于控制装置下落的速度;
所述壳体(1)内部还设有凸轮(12)与二号气囊(13);所述凸轮(12)数量不少于二,凸轮(12)安装在一号转轴(4)上;所述二号气囊(13)数量是凸轮(12)数量的两倍,二号气囊(13)安装在壳体(1)一号空腔的内壁上,二号气囊(13)与凸轮(12)的位置相对应,二号气囊(13)上下对立分布,二号气囊(13)为弹性气囊,二号气囊(13)上设有单向进气阀,二号气囊(13)与一号气囊(7)上的单向进气阀通过管路连接,二号气囊(13)用于为一号气囊(7)充气;所述一号气囊(7)上还设有泄气阀(71),泄气阀(71)左右对称设置在一号气囊(7)的底部,泄气阀(71)用于释放掉一号气囊(7)中的多余的气体,同时泄气阀(71)用于吹散装置下方的烟雾;所述扶手(8)的右端还设有二号开关,二号开关用于控制泄气阀(71)的通断;
所述摩擦轮(11)采用树脂基摩擦材料制得;
所述壳体(1)内还设有二级缓降模块(9);所述二级缓降模块(9)包括二号转轴(91)、三号绳索(92)、控制器(93)、脚踏开关(94)与安全挂钩(95);所述壳体(1)下方内壁中还设有二号空腔,二号空腔数量为六,二号空腔分为三组,三组二号空腔均匀布置在壳体(1)下方内壁中,每组的两个二号空腔之间设有通道;所述二号转轴(91)数量为三,二号转轴(91)安装在二号空腔之间的通道内,二号转轴(91)的两端位于二号空腔中,左右两个二号转轴(91)上收卷有二号绳索(5);所述三号绳索(92)收卷在中间的二号转轴(91)上;所述控制器(93)位于壳体(1)下端,控制器(93)数量为三,控制器(93)的分布与二号转轴(91)相对应,二号绳索(5)与三号绳索(92)穿过控制器(93),控制器(93)用于控制二号绳索(5)与三号绳索(92)的下降速度;所述脚踏开关(94)安装在踏板(6)上,脚踏开关(94)用于控制控制器(93)工作;所述安全挂钩(95)安装在三号绳索(92)的底部,安全挂钩(95)位于壳体(1)下方,安全挂钩(95)用于保证人员的安全;
所述踏板(6)上还设有防火罩(61),防火罩(61)为防火透明材质,防火罩(61)用于保证人员安全;
所述防火罩(61)上涂抹有荧光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楼层火灾自救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空腔内还设有叶轮(96),叶轮(96)安装在二号转轴(91)的两端;所述一号空腔内壁上设有喷嘴(97);所述二号空腔中还装载由清洗剂;所述壳体(1)下方内壁中还设有导流通道,导流通道与喷嘴(97)相连通,导流通道用于将清洗剂输送向喷嘴(97)。
CN201811020466.2A 2018-09-03 2018-09-03 一种高楼层火灾自救逃生装置 Active CN1092004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20466.2A CN109200495B (zh) 2018-09-03 2018-09-03 一种高楼层火灾自救逃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20466.2A CN109200495B (zh) 2018-09-03 2018-09-03 一种高楼层火灾自救逃生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00495A CN109200495A (zh) 2019-01-15
CN109200495B true CN109200495B (zh) 2020-10-09

Family

ID=649873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20466.2A Active CN109200495B (zh) 2018-09-03 2018-09-03 一种高楼层火灾自救逃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0049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73899B (zh) * 2020-07-27 2021-11-02 张宏平 一种无动力快速逃生自救装置
CN112957623B (zh) * 2021-02-05 2021-11-30 杭州市余杭第二高级中学 一种校园用逃生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50262A (en) * 1973-04-04 1974-11-26 S Simizu Escape machine
CN87216143U (zh) * 1987-12-05 1988-09-07 章其康 高空救生液压缓降器
CN2647338Y (zh) * 2003-09-19 2004-10-13 刘木菊 手摇式定量供气呼吸器
CN102068767A (zh) * 2011-01-26 2011-05-25 金来兴 秋千健身多功能高楼逃生装置
CN103656887A (zh) * 2013-12-20 2014-03-26 陈洪灿 匀速缓降器
CN205772617U (zh) * 2016-05-17 2016-12-07 康达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电梯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50262A (en) * 1973-04-04 1974-11-26 S Simizu Escape machine
CN87216143U (zh) * 1987-12-05 1988-09-07 章其康 高空救生液压缓降器
CN2647338Y (zh) * 2003-09-19 2004-10-13 刘木菊 手摇式定量供气呼吸器
CN102068767A (zh) * 2011-01-26 2011-05-25 金来兴 秋千健身多功能高楼逃生装置
CN103656887A (zh) * 2013-12-20 2014-03-26 陈洪灿 匀速缓降器
CN205772617U (zh) * 2016-05-17 2016-12-07 康达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电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00495A (zh) 2019-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00495B (zh) 一种高楼层火灾自救逃生装置
CN205649745U (zh) 通道式高楼速降救生装置
CN109276821B (zh) 一种高楼层火灾的自救逃生方法
CN201959432U (zh) 一种高空遇险救生缓降装置
CN203253069U (zh) 楼房火灾地震救生器
CN102008790B (zh) 液压阻尼式高层建筑逃生缓降器
CN204601411U (zh) 稳定可靠的液压阻尼式救生缓降器
CN207605244U (zh) 液压控速滑袋式高楼逃生器
CN109381809B (zh) 一种高层建筑安全救生装置
CN2824993Y (zh) 高楼降落器
KR20030082534A (ko) 고층 건물, 고층 아파트 화재 인명 피난 기구
CN218046198U (zh) 一种高层住宅建筑消防逃生装置
CN2805819Y (zh) 单人有绳高楼逃生器
KR200357393Y1 (ko) 고층 건물, 고층 아파트 화재 인명 피난 특수 장비
CN108273202A (zh) 一种高层建筑用救生装置
CN210698526U (zh) 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的逃生装置
CN2291935Y (zh) 手控绳索降落器
JP2006280869A (ja) レスキューポール
CN2678691Y (zh) 高层建筑紧急逃生带
CN2111769U (zh) 可控高空救生器
CN87201163U (zh) 高空安全下降器
CN1939555A (zh) 楼房救生器
CA1222731A (en) Fire escape apparatus for high-rise buildings and the like
CN109847210A (zh) 一种具有救援功能的多功能放绳设备
CN110478685A (zh) 一种具有多功能放绳设备的楼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14

Address after: Room A901, Kechuang Center, Gaocheng East Road and Yingbin Avenue Intersection, Lu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Anhu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Luan Wanzhi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s Co.,Ltd.

Address before: 057500 Sida Electric Machinery Co., Ltd. No. 1 Minsheng Street, Feixia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andan City, Hebei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Wang Hao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