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97060B - 具有低损伤仿形快速取苗装置的穴盘苗全自动移栽机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有低损伤仿形快速取苗装置的穴盘苗全自动移栽机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97060B
CN109197060B CN201811066367.8A CN201811066367A CN109197060B CN 109197060 B CN109197060 B CN 109197060B CN 201811066367 A CN201811066367 A CN 201811066367A CN 109197060 B CN109197060 B CN 1091970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edling
plug
conveying
seedling taking
ta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6636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97060A (zh
Inventor
张俊雄
文永双
祝嗣朔
王栋
袁挺
陈英
谭豫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106636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97060B/zh
Publication of CN1091970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970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970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970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1/00Transplanting machines
    • A01C11/02Transplanting machines for seedlings
    • A01C11/025Transplanting machines using seedling trays; Devices for removing the seedlings from the tray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Transplanting Machin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低损伤仿形快速取苗装置的穴盘苗全自动移栽机及方法。移栽机包括机架、送盘机构、低损伤仿形快速取苗装置、输送机构、传动系统、地轮、鸭嘴栽植器和喂苗器;低损伤仿形快速取苗装置可实现上升、下降、旋转动作,取苗支架呈“十”字风车状,每个取苗叶片下方各设有仿形取苗机械手,取苗和投苗同时进行,无空行程,取苗效率高,可将整排穴盘苗转运到输送链中;使用穴盘苗仿形托板构成的穴盘苗仿形托架将穴盘苗托起,未使用主动夹持力,在取苗过程中不会对穴盘苗造成损伤,有效缩短穴盘苗移栽后的缓苗期;自动化程度高、结构紧凑、移栽效率高、制造成本低,能有效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可适用于多种不同作物的穴盘苗的移栽。

Description

具有低损伤仿形快速取苗装置的穴盘苗全自动移栽机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低损伤仿形快速取苗装置的穴盘苗全自动移栽机及方法。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我国旱地作物的移栽,从穴盘育苗到种苗移栽入土,中间的工作环节大部分依靠人力来完成,劳动强度大,且效率低下;特别是农忙季节,农村劳动力短缺,稍有耽误,就容易错过最佳移栽时期,影响产量。采用机械化移栽可以解决移栽时节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大大降低劳动强度,并且可以避免人工移栽造成的株距、行距、深度及直立度的不稳定现象,使作物的成熟期一致,便于田间规范化管理,提高产量。国外的全自动移栽机难以适应国内的种植模式和种植环境,且价格高昂,难以推广。国内大部分还是采用人工移栽或使用人工取苗、喂苗的半自动移栽机进行移栽。半自动移栽机存在工人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成本高、伤苗率高等问题,不适合设施农业的移栽作业。传统全自动移栽机多采用顶苗夹苗的取苗方式、机械手直接夹取穴盘苗的取苗方式或采用取苗针插入穴盘苗的钵体进行取苗,这些取苗方式结构复杂,对秧苗损伤大,取苗速度难以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低损伤仿形快速取苗装置的穴盘苗全自动移栽机。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低损伤仿形快速取苗的穴盘苗移栽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低损伤仿形快速取苗装置的穴盘苗全自动移栽机,适用于多排多列的矩阵式穴盘10的移栽作业,该移栽机包括机架1、输送机构5、传动系统6、地轮7、鸭嘴栽植器8和喂苗器9,其中,机架1包括左纵梁102、右纵梁101和中间纵梁104;所述输送机构5包括输送底板501、送苗筒502、输送链503、输送链驱动电机504、主动输送链轮505、从动输送链轮506、第一投苗口507、第二投苗口508、投苗气缸509和挡苗板510,用于将穴盘苗412逐个输送到位于其下方的喂苗器9中;所述鸭嘴栽植器8布置在喂苗器9的下方,地轮7通过传动系统6驱动喂苗器9旋转向鸭嘴栽植器8喂苗,并驱动鸭嘴栽植器8完成栽植动作。
该移栽机进一步包括送盘机构3和低损伤仿形快速取苗装置4。
所述送盘机构3设置在输送机构5的后方,送盘机构3包括左送盘支架301、右送盘支架306、送苗底板304、送盘侧板307、送盘主动链轮308、送盘主动轴309、送盘从动轴310、送盘从动链轮311、送盘链条302、送盘电机314和顶苗装置。
所述左送盘支架301和右送盘支架306分别固接在左纵梁102和右纵梁101上部;所述送苗底板304水平地固接在左送盘支架301和右送盘支架306上;所述左送盘支架301和右送盘支架306的前端之间和后端之间各固接一个送盘侧板307;所述送盘主动轴309和送盘从动轴310分别设置在两个送盘侧板307两端;所述送盘主动轴309上设置有一对送盘主动链轮308,所述送盘从动轴310上设置有一对送盘从动链轮311,所述送盘链条302套设在送盘主动链轮308和送盘从动链轮311之间,其中,位于上方的送盘链条302为上层链,位于下方的送盘链条302为下层链;送盘链条302的上层链位于送苗底板304的上表面的上方;多个水平布置的拨杆等间距地设置在送盘链条302上。
所述送盘电机314的动力输出轴与送盘主动轴309连接,间歇式驱动送盘主动轴309转动。
所述送苗底板304的中部垂直于穴盘10输送方向设有一排与穴盘10的苗穴排相对应的顶苗孔303。
所述顶苗装置设置在送苗底板304的下方,顶苗装置包括顶苗气缸317、顶杆支架316和顶杆315,所述顶苗气缸317的活塞杆端与顶杆支架316固接,多个与顶苗孔303一一对应的顶杆315垂直固接在顶杆支架316上。
所述低损伤仿形快速取苗装置4设置在输送机构5与送盘机构3之间,低损伤仿形快速取苗装置4包括外支架408、内支架409、取苗支架410、仿形取苗机械手、取苗气缸406、旋转轴405和旋转电机401。
水平布置的取苗支架410位于送盘机构3和输送机构5的上方,取苗支架410呈“十”字风车状,包括四个取苗叶片411,其中,相邻的两个取苗叶片411相互垂直,间隔的两个取苗叶片411相对于取苗支架410的中心呈中心对称。
每个取苗叶片411的下表面的外端和内端分别垂直固接有外支架408和内支架409,所述仿形取苗机械手设置在所述外支架408和内支架409之间。
所述仿形取苗机械手包括舵机413、穴盘苗仿形托板416和一对相互对称的夹板415;其中,两个夹板415上均固接有多个穴盘苗仿形托板416;两个夹板415上的穴盘苗仿形托板416一一对应相互配合,构成多个与穴盘10一整排苗穴一一对应的穴盘苗仿形托架,所述穴盘苗仿形托架与穴盘苗412的基质的外形相对应。
每个夹板415的两端均设有一具有齿轮414的转动轴,夹板415通过所述转动轴分别与外支架408和内支架409转动连接;两个夹板415的齿轮414相互啮合;所述舵机413的动力输出轴与其中一个夹板415的转动轴连接,驱动夹板415往复转动,使得两个夹板415上的相互对应的穴盘苗仿形托板416合拢或分离。
所述取苗气缸406的活塞杆407与取苗支架410的中心垂直固接;所述旋转轴405的顶端与取苗气缸406的缸体端固接,旋转轴405的底端转动安装在中间纵梁104上;所述旋转电机401的动力输出轴与旋转轴405连接;所述旋转电机401固定在中间纵梁104上;所述旋转电机401间歇式驱动旋转轴405旋转,使得取苗支架410每个运动周期旋转90°。
位于取苗位置A上的取苗支架410的取苗叶片411转动90°至投苗位置B。
其中,所述取苗位置A为送盘机构3的送苗底板304上的一排顶苗孔303的正上方的位置;所述投苗位置B为输送链503的后排链上的送苗筒502的正上方的位置。
所述送苗底板304上设有沿穴盘10输送方向延伸的导向板305。
所述活塞杆407为六角活塞杆,其截面呈正六边形。
所述具有低损伤仿形快速取苗装置的穴盘苗全自动移栽机采用PLC作为控制器,对送盘电机314、旋转电机401、输送链驱动电机504、取苗气缸406、顶苗气缸317、投苗气缸509和舵机413进行逻辑控制,采用触摸屏进行人机交互。
一种利用所述的移栽机的低损伤仿形快速取苗穴盘苗移栽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送苗
将穴盘10放入送盘机构3的送苗底板304上,送盘电机314通过带拨杆的送盘链条302驱动穴盘10间歇式移动至送苗底板304上的顶苗孔303处;顶苗气缸317的活塞杆驱动顶杆315从顶苗孔303中伸出,将一整排穴盘苗412从穴盘10中顶出;
2、取苗
同时,取苗气缸406的活塞杆407收缩,驱动取苗支架410由最高点下降至最低点,即位于取苗位置A的取苗叶片411上的仿形取苗机械手下降至与被顶出的穴盘苗412的基质的同一水平高度,此时,位于取苗位置A的取苗叶片411上的仿形取苗机械手的两个夹板415的穴盘苗仿形托板416处于分离状态;随后,舵机413正向旋转,驱动两个夹板415的穴盘苗仿形托板416相互合拢,形成与穴盘苗412的基质的外形相对应的穴盘苗仿形托架,将穴盘苗412托起;取苗气缸406的活塞杆407伸出,驱动取苗支架410上升,完成一次取苗作业;
3、转苗
当取苗支架410上升至最高点时,旋转电机401启动,驱动取苗支架410旋转90°,使得位于取苗位置A的取苗叶片411移动至投苗位置B,下一个取苗叶片411移动至取苗位置A;
4、投苗
托有穴盘苗412的取苗叶片411由取苗位置A移动至投苗位置B后,取苗气缸406的活塞杆407收缩,驱动取苗支架410由最高点下降至最低点,随后,舵机413反向旋转,驱动两个夹板415的穴盘苗仿形托板416相互分离,将一整排穴盘苗412投入到下方的输送机构5的输送链503的后排链上的送苗筒502中,完成一次投苗作业;
5、输送移栽
随着输送链驱动电机504驱动输送链503的间歇转动,送苗筒502依次经过第一投苗口507和第二投苗口508,位于第一投苗口507的挡苗板510在投苗气缸509的驱动下每隔一个送苗筒502打开一次,使得穴盘苗412被平均地投放入两个喂苗器9中,喂苗器9在传动系统6的驱动下转动,将喂苗器9苗腔内的穴盘苗412投入到鸭嘴栽植器8中,由鸭嘴栽植器8完成穴盘苗412的自动栽植;
其中,所述步骤2的取苗步骤和步骤4的投苗步骤能够同步进行,即位于取苗位置A的取苗叶片411完成一次取苗作业的同时,位于投苗位置B的取苗叶片411完成一次投苗作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低损伤仿形快速取苗装置使用穴盘苗仿形托板构成的穴盘苗仿形托架将穴盘苗托起,未使用主动夹持力,在取苗过程中不会对穴盘苗造成损伤,可有效缩短穴盘苗移栽后的缓苗期。
2、本发明的低损伤仿形快速取苗装置可实现上升、下降、旋转动作,低损伤仿形快速取苗装置的取苗支架呈“十”字风车状,每个取苗叶片下方各设有仿形取苗机械手,取苗和投苗同时进行,无空行程,取苗效率高,可将整排穴盘苗转运到输送链的后排链上的送苗筒中。
3、本发明自动化程度高、结构紧凑、移栽效率高、制造成本低,能有效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可适用于多种不同作物的穴盘苗的移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具有低损伤仿形快速取苗装置的穴盘苗全自动移栽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输送机构5的结构示意图;
图2b为输送机构5的俯视图;
图2c为输送机构5省略送苗筒502和输送链503的结构示意图;
图3a为送盘机构3的结构示意图;
图3b为送盘机构3省略送苗底板304和送盘侧板307的结构示意图;
图3c为送盘机构3的顶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a为低损伤仿形快速取苗装置4安装在中间纵梁104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4b为低损伤仿形快速取苗装置4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取苗支架410的结构示意图;
图6a为仿形取苗机械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6b为夹板415和仿形托板416的结构示意图;
图6c为仿形取苗机械手夹持穴盘苗412的状态示意图;
图7a为送盘机构3、低损伤仿形快速取苗装置4和输送机构5的俯视图;
图7b为低损伤仿形快速取苗装置4的取苗状态示意图;
图7c为低损伤仿形快速取苗装置4的转苗状态示意图;
图7d为低损伤仿形快速取苗装置4的取苗、投苗状态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
1机架 101右纵梁
102左纵梁 103前横梁
104中间纵梁 105后横梁
2站板 3送盘机构
301左送盘支架 302送盘链条
303顶苗孔 304送苗底板
305导向板 306右送盘支架
307送盘侧板 308送盘主动链轮
309送盘主动轴 310送盘从动轴
311送盘从动链轮 312送盘轴承座
313送盘联轴器 314送盘电机
315顶杆 316顶杆支架
317顶苗气缸 4低损伤仿形快速取苗装置
401旋转电机 402旋转联轴器
403旋转电机支架 404旋转轴承座
405旋转轴 406取苗气缸
407活塞杆 408外支架
409内支架 410取苗支架
411取苗叶片 412穴盘苗
413舵机 414齿轮
415夹板 416穴盘苗仿形托板
5输送机构 501输送底板
502送苗筒 503输送链
504输送链驱动电机 505主动输送链轮
506从动输送链轮 507第一投苗口
508第二投苗口 509投苗气缸
510挡苗板 6传动系统
7地轮 8鸭嘴栽植器
9喂苗器 10穴盘
11栽植深度调节机构
A取苗位置
B投苗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低损伤仿形快速取苗装置的穴盘苗全自动移栽机,包括机架1、站板2、送盘机构3、低损伤仿形快速取苗装置4、输送机构5、传动系统6、地轮7、鸭嘴栽植器8、喂苗器9和栽植深度调节机构11。该移栽机适用于多排多列的矩阵式穴盘10的移栽作业。
机架1包括前横梁103、后横梁105、左纵梁102、右纵梁101和中间纵梁104。站板2固接在后横梁105上。所述移栽机通过前横梁103及其下方的牵引连接孔固定到拖拉机的三点悬系统上,由拖拉机进行牵引工作。
如图2a、图2b和图2c所示,所述输送机构5包括输送底板501、送苗筒502、输送链503、输送链驱动电机504、主动输送链轮505、从动输送链轮506、第一投苗口507、第二投苗口508、投苗气缸509和挡苗板510。
所述输送底板501固接在机架1的左纵梁102和右纵梁101上部。
所述主动输送链轮505和从动输送链轮506分别通过链轮轴水平地设置在输送底板501左右两端。所述输送链503套设在主动输送链轮505和从动输送链轮506之间,其中,位于后方的部分为后排链,位于前方的部分为前排链。
多个上下贯通的送苗筒502依次衔接地、竖直地固接在输送链503的外端面上。
所述输送链驱动电机504的动力输出轴通过链传动与主动输送链轮505的链轮轴连接,间歇式驱动主动输送链轮505逆时针转动,使得输送链503每个运动周期移动一个送苗筒502的宽度。
在输送链503的前排链上的送苗筒502所对应的输送底板501上,分别开设有第一投苗口507和第二投苗口508。所述第一投苗口507和第二投苗口508的尺寸与送苗筒502的横截面的尺寸相等。
所述第一投苗口507设有通过投苗气缸509控制开合的挡苗板510。所述挡苗板510的一端通过销轴与第一投苗口507的边缘转动连接,所述挡苗板510的下表面设置有气缸连接凸耳,投苗气缸509的活塞杆端与该气缸连接凸耳连接,投苗气缸509的气缸端固接在输送底板501的下表面上;当投苗气缸509的活塞杆伸展时,所述挡苗板510将第一投苗口507完全遮蔽。
输送链503的前排链上的送苗筒502依次经过第一投苗口507,挡苗板510在投苗气缸509的驱动下每隔一个送苗筒502打开一次,送苗筒502中的穴盘苗由于重力落入到第一投苗口507下方的一个喂苗器9中;装有穴盘苗的送苗筒502经过第二投苗口508时,穴盘苗自动落入到另一个喂苗器9中。
所述鸭嘴栽植器8布置在喂苗器9的下方,地轮7通过传动系统6驱动喂苗器9旋转向鸭嘴栽植器8喂苗,并驱动鸭嘴栽植器8完成栽植动作。所述地轮7通过栽植深度调节机构11与机架1连接。
如图3a和图3b所示,所述送盘机构3设置在输送机构5的后方,送盘机构3包括左送盘支架301、右送盘支架306、送苗底板304、送盘侧板307、送盘主动链轮308、送盘主动轴309、送盘从动轴310、送盘从动链轮311、送盘链条302、送盘电机314和顶苗装置。
所述左送盘支架301和右送盘支架306分别固接在左纵梁102和右纵梁101上部。所述送苗底板304水平地固接在左送盘支架301和右送盘支架306上;所述左送盘支架301和右送盘支架306的前端之间和后端之间各固接一个送盘侧板307;所述送盘主动轴309和送盘从动轴310分别通过送盘轴承座312设置在两个送盘侧板307两端;所述送盘主动轴309上设置有一对送盘主动链轮308,所述送盘从动轴310上设置有一对送盘从动链轮311,所述送盘链条302套设在送盘主动链轮308和送盘从动链轮311之间,其中,位于上方的送盘链条302为上层链,位于下方的送盘链条302为下层链;送盘链条302的上层链位于送苗底板304的上表面的上方。多个水平布置的拨杆等间距地设置在送盘链条302上。
所述送盘电机314的动力输出轴通过送盘联轴器313与送盘主动轴309连接,间歇式驱动送盘主动轴309转动,使得送盘链条302每个运动周期移动一个穴盘10的苗穴排长度;穴盘10在拨杆的拨动作用下间歇式移动。
所述送苗底板304上设有沿穴盘10输送方向延伸的导向板305。
所述送苗底板304的中部垂直于穴盘10输送方向设有一排与穴盘10的苗穴排相对应的顶苗孔303。
如图3c所示,所述顶苗装置设置在送苗底板304的下方,顶苗装置包括顶苗气缸317、顶杆支架316和顶杆315,所述顶苗气缸317的活塞杆端与顶杆支架316固接,多个与顶苗孔303一一对应的顶杆315垂直固接在顶杆支架316上。
如图4a和图4b所示,所述低损伤仿形快速取苗装置4设置在输送机构5与送盘机构3之间,低损伤仿形快速取苗装置4包括外支架408、内支架409、取苗支架410、仿形取苗机械手、取苗气缸406、旋转轴405和旋转电机401。
如图5所示,水平布置的取苗支架410位于送盘机构3和输送机构5的上方,取苗支架410呈“十”字风车状,包括四个取苗叶片411,其中,相邻的两个取苗叶片411相互垂直,间隔的两个取苗叶片411相对于取苗支架410的中心呈中心对称。
每个取苗叶片411的下表面的外端和内端分别垂直固接有外支架408和内支架409,所述仿形取苗机械手设置在所述外支架408和内支架409之间。
如图6a和图6b所示,所述仿形取苗机械手包括舵机413、穴盘苗仿形托板416和一对相互对称的夹板415。其中,两个夹板415上均固接有多个穴盘苗仿形托板416;两个夹板415上的穴盘苗仿形托板416一一对应相互配合,构成多个与穴盘10一整排苗穴一一对应的穴盘苗仿形托架,所述穴盘苗仿形托架与穴盘苗412的基质的外形相对应。
每个夹板415的两端均设有一具有齿轮414的转动轴,夹板415通过所述转动轴分别与外支架408和内支架409转动连接。两个夹板415的齿轮414相互啮合;所述舵机413的动力输出轴与其中一个夹板415的转动轴连接,驱动夹板415往复转动,使得两个夹板415上的相互对应的穴盘苗仿形托板416合拢或分离。
所述取苗气缸406的活塞杆407与取苗支架410的中心垂直固接;优选地,所述活塞杆407为六角活塞杆,其截面呈正六边形。所述取苗气缸406驱动取苗支架410在竖直方向上做上下往复运动。
所述旋转轴405的顶端与取苗气缸406的缸体端固接,旋转轴405的底端通过旋转轴承座404转动安装在移栽机的中间纵梁104上。所述旋转电机401的动力输出轴通过旋转联轴器402与旋转轴405连接。所述旋转电机401通过旋转电机支架403固定在移栽机的中间纵梁104上。所述旋转电机401间歇式驱动旋转轴405旋转,使得取苗支架410每个运动周期旋转90°。
如图7a所示,位于取苗位置A上的取苗支架410的取苗叶片411(如图7a中所示顺时针方向)转动90°至投苗位置B。
其中,所述取苗位置A为送盘机构3的送苗底板304上的一排顶苗孔303的正上方的位置;所述投苗位置B为输送链503的后排链上的送苗筒502的正上方的位置。
本发明具有低损伤仿形快速取苗装置的穴盘苗全自动移栽机采用PLC作为控制器,对送盘电机314、旋转电机401、输送链驱动电机504、取苗气缸406、顶苗气缸317、投苗气缸509和舵机413进行逻辑控制,采用触摸屏进行人机交互。
一种利用所述移栽机的低损伤仿形快速取苗穴盘苗移栽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送苗
将穴盘10放入送盘机构3的送苗底板304上,送盘电机314通过带拨杆的送盘链条302驱动穴盘10间歇式移动至送苗底板304上的顶苗孔303处;顶苗气缸317的活塞杆驱动顶杆315从顶苗孔303中伸出,将一整排穴盘苗412从穴盘10中顶出;
2)取苗
同时,取苗气缸406的活塞杆407收缩,驱动取苗支架410由最高点下降至最低点,即位于取苗位置A的取苗叶片411上的仿形取苗机械手下降至与被顶出的穴盘苗412的基质的同一水平高度,此时,位于取苗位置A的取苗叶片411上的仿形取苗机械手的两个夹板415的穴盘苗仿形托板416处于分离状态;随后,舵机413正向旋转,驱动两个夹板415的穴盘苗仿形托板416相互合拢,形成与穴盘苗412的基质的外形相对应的穴盘苗仿形托架,将穴盘苗412托起;取苗气缸406的活塞杆407伸出,驱动取苗支架410上升,完成一次取苗作业,如图7b所示;
3)转苗
如图7c所示,当取苗支架410上升至最高点时,旋转电机401启动,驱动取苗支架410旋转90°,使得位于取苗位置A的取苗叶片411移动至投苗位置B,下一个取苗叶片411移动至取苗位置A;
4)投苗
如图7d所示,托有穴盘苗412的取苗叶片411由取苗位置A移动至投苗位置B后,取苗气缸406的活塞杆407收缩,驱动取苗支架410由最高点下降至最低点,随后,舵机413反向旋转,驱动两个夹板415的穴盘苗仿形托板416相互分离,将一整排穴盘苗412投入到下方的输送机构5的输送链503的后排链上的送苗筒502中,完成一次投苗作业;
5)输送移栽
随着输送链驱动电机504驱动输送链503的间歇转动,送苗筒502依次经过第一投苗口507和第二投苗口508,位于第一投苗口507的挡苗板510在投苗气缸509的驱动下每隔一个送苗筒502打开一次,使得穴盘苗412被平均地投放入两个喂苗器9中,喂苗器9在传动系统6的驱动下转动,将喂苗器9苗腔内的穴盘苗412投入到鸭嘴栽植器8中,由鸭嘴栽植器8完成穴盘苗412的自动栽植。
其中,所述步骤2)的取苗步骤和步骤4)的投苗步骤能够同步进行,即位于取苗位置A的取苗叶片411完成一次取苗作业的同时,位于投苗位置B的取苗叶片411完成一次投苗作业。

Claims (5)

1.一种具有低损伤仿形快速取苗装置的穴盘苗全自动移栽机,适用于多排多列的矩阵式穴盘(10)的移栽作业,该移栽机包括机架(1)、输送机构(5)、传动系统(6)、地轮(7)、鸭嘴栽植器(8)和喂苗器(9),其中,机架(1)包括左纵梁(102)、右纵梁(101)和中间纵梁(104);所述输送机构(5)包括输送底板(501)、送苗筒(502)、输送链(503)、输送链驱动电机(504)、主动输送链轮(505)、从动输送链轮(506)、第一投苗口(507)、第二投苗口(508)、投苗气缸(509)和挡苗板(510),用于将穴盘苗(412)逐个输送到位于其下方的喂苗器(9)中;所述鸭嘴栽植器(8)布置在喂苗器(9)的下方,地轮(7)通过传动系统(6)驱动喂苗器(9)旋转向鸭嘴栽植器(8)喂苗,并驱动鸭嘴栽植器(8)完成栽植动作;
其特征在于:
该移栽机进一步包括送盘机构(3)和低损伤仿形快速取苗装置(4);
所述送盘机构(3)设置在输送机构(5)的后方,送盘机构(3)包括左送盘支架(301)、右送盘支架(306)、送苗底板(304)、送盘侧板(307)、送盘主动链轮(308)、送盘主动轴(309)、送盘从动轴(310)、送盘从动链轮(311)、送盘链条(302)、送盘电机(314)和顶苗装置;
所述左送盘支架(301)和右送盘支架(306)分别固接在左纵梁(102)和右纵梁(101)上部;所述送苗底板(304)水平地固接在左送盘支架(301)和右送盘支架(306)上;所述左送盘支架(301)和右送盘支架(306)的前端之间和后端之间各固接一个送盘侧板(307);所述送盘主动轴(309)和送盘从动轴(310)分别设置在两个送盘侧板(307)两端;所述送盘主动轴(309)上设置有一对送盘主动链轮(308),所述送盘从动轴(310)上设置有一对送盘从动链轮(311),所述送盘链条(302)套设在送盘主动链轮(308)和送盘从动链轮(311)之间,其中,位于上方的送盘链条(302)为上层链,位于下方的送盘链条(302)为下层链;送盘链条(302)的上层链位于送苗底板(304)的上表面的上方;多个水平布置的拨杆等间距地设置在送盘链条(302)上;
所述送盘电机(314)的动力输出轴与送盘主动轴(309)连接,间歇式驱动送盘主动轴(309)转动;
所述送苗底板(304)的中部垂直于穴盘(10)输送方向设有一排与穴盘(10)的苗穴排相对应的顶苗孔(303);
所述顶苗装置设置在送苗底板(304)的下方,顶苗装置包括顶苗气缸(317)、顶杆支架(316)和顶杆(315),所述顶苗气缸(317)的活塞杆端与顶杆支架(316)固接,多个与顶苗孔(303)一一对应的顶杆(315)垂直固接在顶杆支架(316)上;
所述低损伤仿形快速取苗装置(4)设置在输送机构(5)与送盘机构(3)之间,低损伤仿形快速取苗装置(4)包括外支架(408)、内支架(409)、取苗支架(410)、仿形取苗机械手、取苗气缸(406)、旋转轴(405)和旋转电机(401);
水平布置的取苗支架(410)位于送盘机构(3)和输送机构(5)的上方,取苗支架(410)呈“十”字风车状,包括四个取苗叶片(411),其中,相邻的两个取苗叶片(411)相互垂直,间隔的两个取苗叶片(411)相对于取苗支架(410)的中心呈中心对称;
每个取苗叶片(411)的下表面的外端和内端分别垂直固接有外支架(408)和内支架(409),所述仿形取苗机械手设置在所述外支架(408)和内支架(409)之间;
所述仿形取苗机械手包括舵机(413)、穴盘苗仿形托板(416)和一对相互对称的夹板(415);其中,两个夹板(415)上均固接有多个穴盘苗仿形托板(416);两个夹板(415)上的穴盘苗仿形托板(416)一一对应相互配合,构成多个与穴盘(10)一整排苗穴一一对应的穴盘苗仿形托架,所述穴盘苗仿形托架与穴盘苗(412)的基质的外形相对应;
每个夹板(415)的两端均设有一具有齿轮(414)的转动轴,夹板(415)通过所述转动轴分别与外支架(408)和内支架(409)转动连接;两个夹板(415)的齿轮(414)相互啮合;所述舵机(413)的动力输出轴与其中一个夹板(415)的转动轴连接,驱动夹板(415)往复转动,使得两个夹板(415)上的相互对应的穴盘苗仿形托板(416)合拢或分离;
所述取苗气缸(406)的活塞杆(407)与取苗支架(410)的中心垂直固接;所述旋转轴(405)的顶端与取苗气缸(406)的缸体端固接,旋转轴(405)的底端转动安装在中间纵梁(104)上;所述旋转电机(401)的动力输出轴与旋转轴(405)连接;所述旋转电机(401)固定在中间纵梁(104)上;所述旋转电机(401)间歇式驱动旋转轴(405)旋转,使得取苗支架(410)每个运动周期旋转90°;
位于取苗位置A上的取苗支架(410)的取苗叶片(411)转动90°至投苗位置B;
其中,所述取苗位置A为送盘机构(3)的送苗底板(304)上的一排顶苗孔(303)的正上方的位置;所述投苗位置B为输送链(503)的后排链上的送苗筒(502)的正上方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低损伤仿形快速取苗装置的穴盘苗全自动移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苗底板(304)上设有沿穴盘(10)输送方向延伸的导向板(3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低损伤仿形快速取苗装置的穴盘苗全自动移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407)为六角活塞杆,其截面呈正六边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低损伤仿形快速取苗装置的穴盘苗全自动移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低损伤仿形快速取苗装置的穴盘苗全自动移栽机采用PLC作为控制器,对送盘电机(314)、旋转电机(401)、输送链驱动电机(504)、取苗气缸(406)、顶苗气缸(317)、投苗气缸(509)和舵机(413)进行逻辑控制,采用触摸屏进行人机交互。
5.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移栽机的低损伤仿形快速取苗穴盘苗移栽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送苗
将穴盘(10)放入送盘机构(3)的送苗底板(304)上,送盘电机(314)通过带拨杆的送盘链条(302)驱动穴盘(10)间歇式移动至送苗底板(304)上的顶苗孔(303)处;顶苗气缸(317)的活塞杆驱动顶杆(315)从顶苗孔(303)中伸出,将一整排穴盘苗(412)从穴盘(10)中顶出;
2、取苗
同时,取苗气缸(406)的活塞杆(407)收缩,驱动取苗支架(410)由最高点下降至最低点,即位于取苗位置A的取苗叶片(411)上的仿形取苗机械手下降至与被顶出的穴盘苗(412)的基质的同一水平高度,此时,位于取苗位置A的取苗叶片(411)上的仿形取苗机械手的两个夹板(415)的穴盘苗仿形托板(416)处于分离状态;随后,舵机(413)正向旋转,驱动两个夹板(415)的穴盘苗仿形托板(416)相互合拢,形成与穴盘苗(412)的基质的外形相对应的穴盘苗仿形托架,将穴盘苗(412)托起;取苗气缸(406)的活塞杆(407)伸出,驱动取苗支架(410)上升,完成一次取苗作业;
3、转苗
当取苗支架(410)上升至最高点时,旋转电机(401)启动,驱动取苗支架(410)旋转90°,使得位于取苗位置A的取苗叶片(411)移动至投苗位置B,下一个取苗叶片(411)移动至取苗位置A;
4、投苗
托有穴盘苗(412)的取苗叶片(411)由取苗位置A移动至投苗位置B后,取苗气缸(406)的活塞杆(407)收缩,驱动取苗支架(410)由最高点下降至最低点,随后,舵机(413)反向旋转,驱动两个夹板(415)的穴盘苗仿形托板(416)相互分离,将一整排穴盘苗(412)投入到下方的输送机构(5)的输送链(503)的后排链上的送苗筒(502)中,完成一次投苗作业;
5、输送移栽
随着输送链驱动电机(504)驱动输送链(503)的间歇转动,送苗筒(502)依次经过第一投苗口(507)和第二投苗口(508),位于第一投苗口(507)的挡苗板(510)在投苗气缸(509)的驱动下每隔一个送苗筒(502)打开一次,使得穴盘苗(412)被平均地投放入两个喂苗器(9)中,喂苗器(9)在传动系统(6)的驱动下转动,将喂苗器(9)苗腔内的穴盘苗(412)投入到鸭嘴栽植器(8)中,由鸭嘴栽植器(8)完成穴盘苗(412)的自动栽植;
其中,所述步骤2的取苗步骤和步骤4的投苗步骤能够同步进行,即位于取苗位置A的取苗叶片(411)完成一次取苗作业的同时,位于投苗位置B的取苗叶片(411)完成一次投苗作业。
CN201811066367.8A 2018-09-13 2018-09-13 具有低损伤仿形快速取苗装置的穴盘苗全自动移栽机及方法 Active CN1091970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66367.8A CN109197060B (zh) 2018-09-13 2018-09-13 具有低损伤仿形快速取苗装置的穴盘苗全自动移栽机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66367.8A CN109197060B (zh) 2018-09-13 2018-09-13 具有低损伤仿形快速取苗装置的穴盘苗全自动移栽机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97060A CN109197060A (zh) 2019-01-15
CN109197060B true CN109197060B (zh) 2020-05-12

Family

ID=649833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66367.8A Active CN109197060B (zh) 2018-09-13 2018-09-13 具有低损伤仿形快速取苗装置的穴盘苗全自动移栽机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9706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28512A (zh) * 2020-05-07 2020-06-26 石河子大学 一种穴盘苗移栽机自动整排取送苗装置
CN112166764B (zh) * 2020-09-30 2021-08-03 青岛农业大学 一种全自动移栽机
CN112385447B (zh) * 2020-11-23 2022-09-27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回转式自动栽苗机
CN112340443B (zh) * 2020-11-27 2022-11-04 广西桂康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扇形取苗投苗装置
CN113016303B (zh) * 2021-04-21 2022-04-05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设施电动蔬菜移栽机
CN114145141A (zh) * 2021-11-14 2022-03-08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回转式木本枝条扦插机构
CN114128488A (zh) * 2021-11-14 2022-03-04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旋转式百合花采摘机构
CN115104411B (zh) * 2022-03-14 2023-08-18 西南大学 一种育苗移栽机
CN115119580B (zh) * 2022-05-17 2023-09-19 扬州大学 一种大葱穴盘苗电磁式移栽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15550A (en) * 1991-07-10 1993-06-01 Sylvester M. Tesch, Jr. Seedling array transplanter
DE69514316T2 (de) * 1994-11-17 2001-01-04 Kanzaki Kokyukoki Mfg Co Ltd Pflanzmaschine
CN101530035B (zh) * 2009-04-21 2011-01-05 贾豫庆 一种全自动旱地移栽机
CN203563437U (zh) * 2013-09-26 2014-04-30 现代农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栽机及其苗盘输送装置
CN103688632B (zh) * 2013-12-18 2015-06-24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穴盘种苗顶升旋转装置
CN106385897B (zh) * 2016-10-14 2018-11-06 江苏大学 一种穴盘苗移栽气力顶钵松脱装置和方法
CN206760028U (zh) * 2016-10-20 2017-12-19 江苏大学 一种穴盘苗自动移栽机及其控制系统
CN108064512A (zh) * 2017-11-30 2018-05-25 江苏大学 一种移栽机曲柄滑块式分苗装置与方法
CN207678250U (zh) * 2017-12-27 2018-08-03 山东农业大学 一种自动调节行间距的钵苗移栽机喂苗装置
CN108323290A (zh) * 2018-04-19 2018-07-27 石河子大学 一种新型旋转式移栽机自动取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97060A (zh) 2019-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97060B (zh) 具有低损伤仿形快速取苗装置的穴盘苗全自动移栽机及方法
CN108738557B (zh) 一种穴盘苗全自动移栽机
US11172603B2 (en) Ejecting-clamping-pulling combined seedling fetching device for automatic transplanter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for
CN109197061B (zh) 一种调整苜蓿钵苗移栽姿态的苜蓿移栽机及方法
CN109644593B (zh) 蔬菜移栽起垄一体机
CN106105518B (zh) 基于Delta并联机构的坏苗剔除与补苗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10972646A (zh) 一种适于可降解秧盘的气力式有序抛秧机和抛秧方法
CN114223363B (zh) 一种曲柄摇杆与滑轨组合式全自动取投苗装置
CN111247915A (zh) 一种快速整排穴盘苗输送装置
CN110754184A (zh) 种苗移植装置
CN103814660A (zh) 蔬菜杯苗移栽机自动取投苗机构
CN203884187U (zh) 蔬菜杯苗移栽机自动取投苗机构
CN109121608B (zh) 一种蔬菜杯苗移栽机
CN204721833U (zh) 一种穴盘育苗播种机
CN209643335U (zh) 钵苗自动移栽机
CN110754178A (zh) 一种番茄播种用气吹滚筒式排种装置
CN211671297U (zh) 一种适于可降解秧盘的气力式有序抛秧机
CN113016303A (zh) 设施电动蔬菜移栽机
CN115735497A (zh) 振动取苗式自动移栽机
CN213755659U (zh) 全自动钵苗取喂苗系统
CN114313955B (zh) 一种定植杯自动摆杯装置及定植杯夹具
CN2718997Y (zh) 水稻钵苗体磁力插秧机
CN109601194A (zh) 一种盆栽移植生产线
CN112262644B (zh) 全自动钵苗取喂苗系统
CN109328574B (zh) 一种自动钵苗定植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