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96238A - 角度调整配件 - Google Patents

角度调整配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96238A
CN109196238A CN201880002140.9A CN201880002140A CN109196238A CN 109196238 A CN109196238 A CN 109196238A CN 201880002140 A CN201880002140 A CN 201880002140A CN 109196238 A CN109196238 A CN 1091962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floating wedge
mobile space
angle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0214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下直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yo Giken Co Ltd
Koyo Giken KK
Original Assignee
Koyo Gik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yo Gik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yo Gike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1962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962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1/00Chair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 A47C1/02Reclining or easy chairs
    • A47C1/022Reclining or easy chairs having independently-adjustable supporting parts
    • A47C1/024Reclining or easy chairs having independently-adjustable supporting parts the parts, being the back-rest, or the back-rest and seat unit, having adjustable and lockable inclination
    • A47C1/026Reclining or easy chairs having independently-adjustable supporting parts the parts, being the back-rest, or the back-rest and seat unit, having adjustable and lockable inclination by means of peg-and-notch or pawl-and-ratchet mechanism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7/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hairs or stools
    • A47C7/54Supports for the arms
    • A47C7/541Supports for the arms of adjustable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10Arrangements for lock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11/00Additional features or accessories of hinges
    • E05D11/10Devices for preventing movement between relatively-movable hinge parts
    • E05D11/1028Devices for preventing movement between relatively-movable hinge parts for maintaining the hinge in two or more positions, e.g. intermediate or fully open
    • E05D11/105Devices for preventing movement between relatively-movable hinge parts for maintaining the hinge in two or more positions, e.g. intermediate or fully open the maintaining means acting perpendicularly to the pivot axi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999/00Subject-matte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ent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airs For Special Purposes, Such As Reclining Chairs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角度调整配件。本发明的角度调整配件(10等)具备移动空间(23等)和浮动楔部件(18等)。上述移动空间(23等)沿绕轴心旋转的齿轮部(24等)的外周并设置于轴心的径方向外侧。上述浮动楔部件(18等)配置于该移动空间(23等),并具备可以与上述齿轮部(24等)啮合的齿面(18a等)、和在相对于该齿轮部(24等)的径方向相反侧可以与移动空间(23等)的边缘部侧抵接、分离的抵接面(18c等)。在该浮动楔部件(18等)中,通过维持上述抵接面(18c等)抵接于移动空间(23等)的边缘部侧且上述齿面(18a等)与上述齿轮部(24等)啮合的状态,锁定上述齿轮部(24等)绕轴心旋转的一个方向,如果来自于上述抵接面(18c等)的抵接力达到预定值以上,则通过弹性装置(14等)产生的弹力,使上述移动空间(23等)向径方向外侧扩大,从而解除锁定。由此,本发明能够防止由过负荷引起的破损。

Description

角度调整配件
技术区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旋转被限制的状态下,如果作用预定值以上的过负荷,则解除限制并防止破损的角度调整金属配件。
背景技术
例如,具有背部和座位部的椅子及沙发等在背部与座位部之间具备具有角度调整功能的金属配件(角度调整配件),以能够对背部的倾斜角度进行调整。以往的这种角度调整配件形成为在与一侧(座位部侧等)连接的部件(第1臂)的壳体部内,枢轴支承另一侧(背部侧等)的部件(第2臂)具有的齿轮和爪片,并通过该爪片向齿轮的啮合,抑制两部件向展开方向(背部倾倒方向等)的摆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的角度调整配件的情况下,由于支承人的体重等较大的力发挥作用,因此爪片、齿轮的齿变大,齿轮的齿距也变粗,无法小型化。因此,存在爪片、齿轮的收纳壳体部的尺寸增大、齿轮的齿数较少而导致的无法进行角度微调整的问题。
对此,在于专利文献2中提出的角度调整配件中,设置有沿齿轮部件的外周的移动空间和与齿轮部件啮合的浮动楔部件,齿轮部件向一个方向旋转时,其齿面在移动空间内越过浮动楔部件的齿面,从而使齿轮部件可以旋转,而齿轮部件如果要向相反方向旋转,则通过使齿轮部件的齿面与浮动楔部件的齿面啮合从而锁定齿轮部件的旋转,从而使得向一个方向的旋转(摆动)自由进行而朝相反方向的旋转(摆动)被抑制。该角度调整配件在增加角度切换级数、能够实现小型化、进而也能够降低角度调整时的噪音的方面具有优势。
然而,在专利文献2的角度调整配件的情况下,最根本的在于,在被锁定且旋转被限制的状态下即使作用了过负荷,也不会解除锁定,并且维持固定状态。因此,角度调整配件需要有能够承受过负荷的强度,其小型化的程度势必有限,并且认为也存在作用假定值以上的过负荷而使角度调整配件发生破损的情况。
另一方面,当在如图1~图3所示的家具等上使用角度调整配件时,即使当不是从座位部到背部直接支承用户的巨大的力发挥作用而是假定值以上的过负荷发挥作用时,锁定被解除而可以进行摆动(旋转),也不存在安全上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认为相比于继续维持锁定,应该优先排除由于维持锁定反而导致角度调整配件整体破损的可能性。此外,角度调整配件的尺寸对使用角度调整配件的家具等的尺寸有很大影响,因此期望实现进一步的小型化。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公昭59-20118号公报
专利文献2:专利第376666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创造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实现增加角度切换级数和降低角度调整时的噪音的状态下,当旋转(摆动)被限制时如果作用预定值以上的过负荷,则旋转(摆动)限制被解除,从而能够防止器具的破损的角度调整配件。
本发明的角度调整配件具备绕轴心旋转的齿轮部件(例如,参照本实施方式中的齿轮部件24、124、624、724等)、沿该齿轮部件外周(径方向外侧的位置)形成的移动空间(例如,参照本实施方式中的移动空间23、123等)和浮动楔部件,上述浮动楔部件配置于该移动空间,并具有可以与上述齿轮部件啮合的齿面、以及可以与相对于该齿轮部件相对(径方向相反侧的位置)的移动空间的边缘部侧抵接、分离的抵接面。此外,在该浮动楔部件中,通过维持上述抵接面抵接于移动空间的边缘部侧且上述齿面与上述齿轮部件啮合的状态,锁定上述齿轮部件绕轴心的旋转的一个方向,在被锁定的状态下,如果来自于上述抵接面的抵接力达到预定值以上,则通过弹性装置(存在本实施方式中的作为另外的部件的插入部件14、114、714、814等发生弹性变形的情况,或不具有另外的弹性部件而使壳部件612自身为弹性材料并使之发生弹性变形的情况)所产生的弹力,使上述移动空间向径方向外侧扩大,从而解除锁定。
具体来说,上述移动空间的边缘部侧由从轴心方向的两侧将齿轮部夹入的部件或其一部分(例如,参照本实施方式中壳部件612、或第2臂711和插入部件714一体成型的情况)形成,该夹入部件或其一部分为比上述齿轮部以及上述浮动楔部件更具有挠性的弹性材料,该夹入部件自身也可以发生弹性变形从而解除锁定。
本角度调整配件为如下结构:如上述专利文献2一样设置有使移动空间内沿齿轮部件外周的移动空间、和与齿轮部件啮合的浮动楔部件,当齿轮部件想要旋转时,与浮动楔部件的齿面啮合从而被锁定。当在被锁定的状态下进一步作用较大的载荷(旋转力)时,弹性装置发生收缩,移动空间扩大,从而解除浮动楔部件和齿轮部件的锁定,可以防止角度调整配件的破损。
根据该角度调整配件,可以提供一种当作用有过负荷时反而能够自动解除锁定,防止由于过负荷导致的齿轮部件、浮动楔部件的齿面以及其他部件的破损,并且相对于使用频率的耐用性较高的角度调整配件。以上设置也使得齿轮部件、与该角度调整配件连结的摆动臂(例如,参照本实施方式中第1臂13、113等、第2臂11、111等)等能够实现小型化。该角度调整配件尤其有利于在家具的扶手等锁定被解除时安全上的问题较小、优先考虑小型化的要求的场所中的应用。
此外,优选地,本角度调整配件如专利文献2一样,上述齿轮部件具有推出突出部,如果与被实施上述锁定的上述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的旋转超过指定的角度,则上述推出突出部将上述浮动楔部件向上述相反的方向推出;上述移动空间具有保存空间,上述保存空间收纳由上述推出突出部推出的上述浮动楔部件,并使该浮动楔部件的齿面与上述齿轮部件的啮合状态解除;上述齿轮部件具有推回突出部,如果向上述一个方向旋转,则上述推回突出部推回被收纳于保存空间部的上述浮动楔部件,并使上述浮动楔部件的齿面与上述齿轮部件啮合。
进而,作为本角度调整配件的第一具体例,如图4~图14、图15~图18、图24~图25中所例示,上述移动空间由凸部件与凹部件(例如,参照实施方式中的突出部12a、112a、收纳部11d、111d)、以及弹性部件(例如,参照实施方式中的插入部件14、114)形成。在从上述轴心方向两侧将齿轮部件夹入的部件(例如,参照实施方式中的连结部11b、第2臂111的前端区域111a、壳部件12、112)各自具有上述凸部件与上述凹部件,并且上述凸部件与上述凹部件可以相互嵌合。上述弹性部件配置于该凸部件与上述浮动楔部件的抵接面之间。进而,在上述移动空间的边缘部,该凸部件通过该弹性部件承受来自于上述浮动楔部件的抵接面的抵接力。
根据此例,具有如下结构:在从两侧将齿轮部件夹入的部件上分别设置相互嵌合的凹部件与凸部件,通过该凹部件与凸部件的嵌合,形成移动空间。如果采用此结构,由于在从两侧将齿轮部件夹入的部件自身设置相互紧密嵌合的凹部件和凸部件,并由此形成移动空间,因此仅有将齿轮部件从两侧夹入的部件就足够,可以提供一种可大大减少部件的件数并且也容易装配的角度调整配件。另外,在此角度调整配件的情况下,凹部件和凸部件紧密嵌合并且两者互相增强从而确保强度,可以进一步提高耐用性和小型化。
此外,上述弹性装置中,优选使弹力装置(例如,参照本实施方式中插入部件514的后缘部514c、壳部件612的突起部612h、插入部件814的弹力装置814a)一体地形成,上述弹力装置抵接于上述浮动楔部件并对该浮动楔部件施加径方向的弹力。
在以往的角度调整配件中,为了防止解除锁定时浮动楔部件脱落,在移动空间的边缘部和浮动楔部件的抵接面之间作为另外的部件而设置有施加径方向的弹力的弹力部件(例如,参照本实施方式中弹力部件16、116、216、316、416、716)。对此,在本角度调整配件中,在作用有过负荷的情况下,施加为了解除锁定的弹性装置,并使其与防止浮动楔部件掉落用的弹力装置结合而一体成型。由此,在可以去掉迄今为止作为一个单独的部件且在装配工序中需要复杂的操作的弹力装置并能够减少部件的件数方面非常有利。
此外,本角度调整配件的上述移动空间也可以在相对于一个上述齿轮部件的上述轴心彼此相对的位置配置有一对,形成各个移动空间的上述凸部件也可以设置于收纳上述齿轮部件的一个壳部件(例如,参照实施方式中的角度调整配件20、70)。
上述角度调整配件中,如图15~图18、图26所示,可相对于一个齿轮部件在相对的位置配置两个移动空间。由于在相对的位置具有移动空间,在在各移动空间存在浮动楔部件的情况下,即使在作用有过负荷而发生弹性变形时,力也将向对称的方向分散作用,因此可以提供一种力的平衡良好的高强度的角度调整配件。可以说高强度意味着能够实现角度调整配件的小型化。
此外,也可形成如下结构:上述移动空间由分别位于从上述轴心方向两侧将齿轮部夹入的部件并可以相互嵌合的凸部件与凹部件形成,形成凸部件的将上述齿轮部夹入的部件由上述弹性材料形成,在上述移动空间的边缘部,上述凸部件与上述浮动楔部件的抵接面接触并承受来自于该抵接面的抵接力。
如图26所示,也可以形成如下结构:使将齿轮部件夹入的部件中形成凸部分的一方自身(壳部件612)为弹性材质,作用有过负荷时其发生弹性变形而解除锁定。此外,也可以形成如下结构:在图4~图8、图15~图18、图24~图25的角度调整配件中的使弹性部件(插入部件14、114、514)与夹入部件(壳部件12、112、512)一体成型的情况、或后述图28~图31的角度调整配件中使插入部件714、814与任意一个夹入部件(第2臂第1部711(811)或者第2臂第2部712中任意一个)一体成型的情况下,使将齿轮部件夹入的部件自身为弹性材质,为当作用有过负荷时,其发生弹性变形从而解除锁定。由此,可以减少解除锁定用的弹性装置的部件的件数,进一步使装配工序变得容易进行。
另一方面,如图4~图8、图15~图25所示,在准备另外的弹性部件(插入部件)的情况下,与如上所述使弹性部件与壳部件等一体结合而作为弹性部件的情况相比,虽然部件的件数增加,但由于设置另外的部件,因此具有下述优势:仅通过对弹性部件的材料选择即可进行对弹性系数的调整,并且只通过调整弹性材料即可对解除锁定所需的应力进行调整。
此外,作为其他的具体例,优选在上述移动空间的径方向外侧的部件设置开口,上述弹性装置被插入该开口,并且如果受到在径方向的按压力的作用则发生收缩。
此例中,如图21所示,在通过本角度调整配件摆动等的部件上设置开口(例如,参照实施方式中的第2臂211的开口211h),并将弹性装置插入其中。
此外,在又一个具体例中,上述弹性部件也可以形成为在径方向外侧沿着上述浮动楔部件的抵接面配置于上述移动空间的边缘部,如果受到径方向的按压力的作用则发生收缩。
此例中,如图22~图23所示,在通过本角度调整配件摆动等的部件的边缘部(例如,参照实施方式中的第2臂311、411的平板部311a、411a的端面311p、411p)配置弹性部件。
应予说明,也可以取下上述弹性装置而配置比该弹性装置刚性更高的部件。在该情况下,可以提供一种仅通过替换弹性部件并使用刚性不同的材质的部件便可使解除锁定的边界载荷发生变化,并且仅通过准备多个同样形状而刚性不同的弹性部件就可以使用于多种对象的角度调整配件。
进而,作为本角度调整配件的另一个具体例,也存在如下情况:如图29~图31所例示,上述移动空间由凹部(例如,参照实施方式中的凹部711d、712d等)和嵌合于该凹部的弹性部件形成。当从上述轴心方向的两侧将齿轮部夹入于夹入部件的各部件或其中一方时,上述凹部相对而形成一个收纳空间。上述浮动楔部件的抵接面抵接于上述弹性部件,由于该抵接力,弹性部件发生弹性变形,上述移动空间向径方向外侧扩大从而解除锁定。
根据此例,在可以使从两侧将齿轮部件夹入的部件的凹部相对的空间(收纳空间)内,嵌入作为另外的部件的弹性部件。然后,形成为使该弹性部件与浮动楔部件的抵接面接触。在该结构例的情况下,可以提供一种角度调整配件,其中,在装配中,只需要在将弹性部件嵌入一个夹入部件的凹部的状态下,将另一个夹入部件重叠并收纳齿轮部件的工序,因而可以大大减少部件的件数并且装配也较容易。
根据本发明的角度调整配件,在同时实现增加角度切换级数与降低角度调整时的噪音的状态下,在旋转(摆动)被限制时,如果作用预定值以上的过负荷,则解除旋转(摆动)限制,从而能够防止器具的磨损。
附图说明
图1表示使用本发明涉及的角度调整配件的用途实例。
图2表示使用本发明涉及的角度调整配件的另一用途实例。
图3表示使用本发明涉及的角度调整配件的又一用途实例。
图4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角度调整配件的立体图。
图5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角度调整配件的装配分解图。
图6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角度调整配件的壳部件的六视图。
图7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角度调整配件的壳部件的立体图。
图8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角度调整配件的取下第2臂的状态的局部立体图。
图9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角度调整配件的摆动的概略平面图。
图10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角度调整配件的摆动的概略平面图。
图11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角度调整配件摆动时浮动楔部件的移动的概略平面图。
图12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角度调整配件摆动时浮动楔部件的移动的概略平面图。
图13表示图12的各个状态下的部件的位置关系。
图14表示作用于图13的各个状态下的部件的载荷。
图15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角度调整配件的立体图。
图16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角度调整配件的第1臂与第2臂的连结的装配分解图。
图17为第二实施方式的角度调整配件的取下壳部件的状态的局部平面图。
图18为第二实施方式的角度调整配件的取下壳部件的状态的局部平面图。
图19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角度调整配件的立体图。
图20为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角度调整配件的第1臂与第2臂的连结的装配分解图。
图21为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角度调整配件的第2臂及其内部的齿轮部件等的装配分解图。
图22为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角度调整配件的第2臂及其内部的齿轮部件等的装配分解图。
图23为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角度调整配件的第2臂及其内部的齿轮部件等的装配分解图。
图24为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角度调整配件的第1臂与第2臂的连结的装配分解图。
图25为表示在第三实施方式的角度调整配件的壳部件配置齿轮部件的状态的概略平面图。
图26为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角度调整配件的第1臂与第2臂的连结的装配分解图。
图27表示使用第八、第九实施方式的角度调整配件的用途实例。
图28表示第八、第九实施方式的角度调整配件的立体图。
图29为表示第八实施方式的角度调整配件的连结的装配分解图。
图30为第八实施方式的角度调整配件的取下第1臂部件和第2臂部件的状态的分解图。
图31为第九实施方式的角度调整配件的取下第1臂部件和第2臂部件的状态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1~图3对应用本发明涉及的角度调整配件的用途实例进行说明。图1~图3中,(a)均为角度调整配件的折叠状态,(b)均为角度调整配件展开且折叠被限制的状态,(c)均为在(b)的状态下为了使角度调整配件更加清晰而以框架来展示的图。
在图1的角度调整配件110的使用例的情况下,表示有通过盖子实现关闭或敞开的容器100,在容器100中设置有相对于向上方开口的箱状物102可以关闭或敞开开口的盖部件101。盖部件101的开闭通过其一边的边缘部以箱状物102的一边的边缘部为轴心摆动而实现,该轴心的两侧设置有角度调整配件110。在该角度调整配件110中,盖部件101向敞开方向摆动而在关闭方向被锁定(固定),如果向开放方向摆动预定角度以上的角度则锁定会被解除而向关闭方向摆动。进而,在于关闭方向上被锁定的状态下如果向关闭方向施加预定载荷以上的载荷,则锁定被解除,从而向关闭方向摆动。此外,在图2~图3的角度调整配件210、310的使用例中,分别展示了例如安装在电车的前面的座位背部下方的脚踏板200、安装在沙发300的两侧部的扶手部305。
[第一实施方式]
接下来,关于第一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角度调整配件进行说明。图4~图10表示角度调整配件10,图4为角度调整配件10的立体图,图5为角度调整配件10的装配分解图,图6为角度调整配件10的壳部件12的六视图,图7为该壳部件12的立体图,图8为取下角度调整配件10的第2臂时的状态的局部立体图。此外,图9~图10为表示角度调整配件10的摆动的概略平面图,图11~图12为表示角度调整配件10摆动时浮动楔部件18的移动的概略平面图。
角度调整配件10如图5所示,由8个部件即螺丝22、第1臂13、壳部件12、浮动楔部件14、弹力部件16、齿轮部件24和第2臂11构成。应予说明,在参照图5的说明中,称为X方向、Y方向、Z方向的情况分别表示轴心C的方向、相对于轴心C垂直向上的方向、相对于轴心C水平的方向(相对于Y方向绕轴心C垂直的方向)。
首先,第2臂11设置有绕轴心C相对于平板部11a向轴心C方向外侧偏置的(参照偏置部11c)连结部11b。在连结部11b具有收纳部11d和锪孔部11e。上述收纳部11d在偏置部11c侧向轴心C方向外侧突出,并且从轴心C方向内侧观察时其形成凹部。上述锪孔部11e向轴心C方向外侧突出,并且从轴心C方向内侧观察时其形成凹部。在锪孔部11e设置有以轴心C为中心的贯通孔11f。
齿轮部件24具有沿轴心C的贯通孔23d,为绕轴心C旋转的旋转体,从第1臂13侧按顺序分别为大致为筒状的突出部24a、齿轮部主体24b、嵌合部24c,并由它们一体地构成。突出部24a的外径和第1臂13的锪孔部11e的内径大致相同,突出部24a被收纳在锪孔部11e,二者相互抵接。齿轮部主体24c的直径比突出部24d的直径大,在其外周面设有轴方向的齿面24e。进而,嵌合部24c的直径比齿轮部主体24b的直径小,在其外周面设有轴方向的嵌合槽24f。
如后述图10所示,浮动楔部件18在齿轮部件24的齿面24e侧的外周面设置有与齿面24e啮合的齿面18a和切口部18b,在齿轮部件24的齿面24e的Z方向的相反侧的外周面设置有与插入部件14抵接的抵接部18c。此外,插入部件14也如图10所示,具有与浮动楔部件24的抵接部18c抵接的抵接部14a和在其Z方向相反侧与壳部件12的突出壁12a接触的支承面14b。在浮动楔部件14a的抵接部18c和插入部件14的抵接部14a之间载置有沿圆周方向延伸的弹力部件16。
壳部件12为与第2臂11在轴心C方向上重叠并在其中夹着齿轮部件24、浮动楔部件18、弹力部件16和插入部件14的部件。在壳部件12中,固定面12e与第2臂11的平板面11a重叠,并且具有外周框12b和偏置框12d以与第2臂11的连结部11c抵接。相对于固定面12e的外周框12b和偏置框12d的高度(轴心C方向上的高度)与第2臂11的偏置高度基本一致,二者连结从而在壳部件12中形成凹部分12g。此外,凹部分12g在其底部设有贯通孔12c。
壳部件12与第2臂11重叠时,齿轮部件24的嵌合部24c贯穿贯通孔12c,凹部分12g的底部形成锪孔部,使得齿轮部主体24b能够绕轴心C旋转。此外,在壳部件12的凹部分12g设置有框状的突出部12a,该突出部12a与偏置框12d侧大致并列,其从凹部分12g的底面开始以与外周框12b大致相同的高度立起。当壳部件12与第2臂11重叠时,突出部12a与支承面14b抵接并收纳插入部件14。进而,当壳部件12与第2臂11重叠时,通过将从固定面12e突出的螺丝12f插入第2臂11的平板部11a的贯通孔11g,从而将壳部件12和第2臂11固定。
第一臂13为设置有以轴心C为中心的贯通孔13a的平板部件,且在贯通孔13a的内壁中设置有与齿轮部件24的嵌合部24c的嵌合槽24f啮合的嵌合槽13b。当壳部件12在夹有齿轮部件24、浮动楔部件18、弹力部件16和插入部件14的状态下与第2臂11重合时,齿轮部件24的嵌合部24c从壳部件12突出,突出的嵌合部24c的嵌合槽24f啮合并固定于第1臂13的贯通孔13a的嵌合槽13b。因此,如果使第1臂13绕轴心C旋转,则齿轮部件24也与之协同旋转。
进而,将螺丝22沿第1臂13的轴心C从X方向外侧插入,使轴部件22a贯穿贯通孔13b、12c、24d、11f,然后对从突出部11e突出的前端进行敛缝(calking),在敛缝后的前端与底座部22b之间夹入第1臂12、壳部件12、浮动楔部件14、弹力部件16、齿轮部件24、第2臂11,从而完成角度调整配件10的装配。
接下来,首先参照图9~图10对在未发生由插入部件14导致的弹性变形的情况下相对于齿轮部件24的旋转的浮动楔部件18和插入部件14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随后,参照图11~图12对作用有过负荷的情况下插入部件14发生弹性变形并且齿轮部件24的齿面24e与浮动楔部件18的齿面18a的啮合被解除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图9(a)中,浮动楔部件18在与齿轮部件24啮合的同时抵接于插入部件14的抵接部14c,第1臂13无法在图5的顺时针方向上进一步摆动(锁定)。如果使第1臂13从此状态进一步向顺时针方向摆动,则如图9(b)所示,通过弹力部件16(参照图5)对齿轮部件24弹性施力,从而使与齿面24e啮合的浮动楔部件18的抵接面18c离开插入部件14的抵接部14a,并在与抵接部14a之间产生微小的空隙d。然后,如果进一步使第1臂13向顺时针方向摆动,则如图9(c)所示,浮动楔部件18的切口部18b与收纳部11d的接触用台阶部11r成抵接状,由于空隙d,浮动楔部件18的齿面18a可以离开齿轮部件24的齿面24e,因而浮动楔部件18的齿面18a可以发出咔嗒咔嗒的声音而越过齿轮部件24的齿面24e。
该浮动楔部件18的切口部18b形成于浮动楔部件18的齿面18a的后缘部,收纳部11d的接触用台阶部11r形成为可在移动空间23的内侧的圆弧面23b与上述切口部18b抵接。
因此,在浮动楔部件18中,齿面18a啮合于齿轮部件24,并且,抵接面18c抵接于抵接部14a,通过夹于齿轮部件24与抵接部14a8之间的浮动楔部件24的楔作用,抑制第1臂13相对于第2臂11向展开方向的摆动。即,可以使第1臂13与第2臂11维持在任意的折叠角度(倾斜角度)。
然后,如图10(d)所示,具有推回突出部24h,如果使第1臂13相对于第2臂11越过指定的折叠角度而摆动到最大折叠状态,则该推回突出部24h向折叠方向按压浮动楔部件18。即,在齿轮部件24(齿形成部)的一端侧形成有推回突出部24h,在该状态下,推回突出部24h抵接于浮动楔部件24的齿面24e的前缘部。
然后,如图10(e)所示,如果使第1臂13从最大折叠状态进一步向折叠方向摆动,则被推回突出部24h推回的浮动楔部件18(切口部18b)越过上述台阶部23a,并被收纳于移动空间23所具有的保存空间部23c,从而使浮动楔部件18的齿面18a与齿轮部件24的啮合状态解除。即,被收纳于保存空间23c的浮动楔部件18处于与齿轮部件24分离的状态。
因此,第2臂2变得相对于第1臂1自由(摆动自如)并向展开方向摆动自如,从而可以回到最大展开状态。并且,具有推出突出部24g,如果使第2臂11相对于第1臂13展开摆动至指定的角度的最大展开状态,则如图10(f)所示,该推出突出部24g将被收纳于保存空间部23c的浮动楔部件18推出并使齿面18a与齿轮部件24形成啮合状态。
推出突出部24g形成于齿轮部件24的(与形成推回突出部24h的一端侧相反的一侧的)另一端侧,如果得到最大展开状态,则该突出部24g按压浮动楔部件18的切口部18b,将浮动楔部件18从保存空间部23c推出,从而能够恢复图9(a)的状态。
即,在移动空间23内浮动楔部件18的动作为,从最大展开状态到最大折叠状态,浮动楔部件18被夹于齿轮部件24和抵接部14a之间,并能够通过楔作用,将抵接部14a侧的第2臂11与齿轮部件24侧的第1臂13调整为任意的折叠角度(倾斜角度)并维持上述角度,如果超过最大折叠状态,则浮动楔部件18被推回突出部24h按压并被收纳至移动空间23的保存空间部23c内,从而使第2臂11和第1臂13变为摆动自如状态。然后,如果返回到最大展开状态,则浮动楔部件18被推出突出部24g按压并被从保存空间部23c中推出,从而再次与齿轮部件24形成啮合状态。
接下来,参照图11~图14对在作用有过负荷的情况下使第1臂13与第2臂11互相摆动时,在壳部件12和第2臂11的连结部11b之间的浮动楔部件14、齿轮部件24、插入部件14的动作和作用的力进行说明。图11表示第1臂13相对于第2臂11进行摆动的情况,图12(a)~(c)表示在图11(a)~(c)的各个状态下的浮动楔部件14、齿轮部件24、插入部件14、壳部件12的突出部12a的位置关系,图13(a’)~(c’)表示在图12(a)~(c)的各个状态下作用于浮动楔部件14、齿轮部件24、插入部件14的力。此外,图14为表示图11(a)~(c)的情况下作用的载荷的坐标图。
图11(a)、图12(a)、图13(a’)以及图14(a)的状态表示未施加载荷的状态。在该状态下,齿轮部件24的波面24e与浮动楔部件18的齿面18啮合,浮动楔部件18的后缘部侧(图12下侧)的齿面18a越过齿轮部件24的齿面24e使得齿轮部件24可以顺时针旋转,但在前缘部侧,移动空间23由于齿面24e与插入部件14而变窄,浮动楔部件18的抵接面18c与插入部件14呈楔状地抵接,从而限制齿轮部件24逆时针的旋转。
接下来,图11(b)、图12(b)、图13(b’)以及图14(a)~图14(b)的状态表示施加有普通的载荷的状态。从上述未施加载荷的状态开始,如果在维持浮动楔部件18与齿轮部件24啮合的状态的情况下,使齿轮部件24顺时针旋转指定的角度(参照图13(b’)的大箭头),则由于齿轮部件24的前缘部呈楔状地抵接再加上插入部件14为弹性部件,抵接面18c滑动,前缘部抵接于移动空间23的接触用壁部23e(也可以参照图6(b))。
再者,如图14(b)~(c)所示,如果沿齿轮部件24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方向施加载荷,则如图11(c)、图12(c)、图13(c’)所示,插入部件18大致向径方向(参照图13(c’)小箭头)变形,浮动楔部件18的齿面18a离开齿轮部件24的齿面24e,并且齿面18a越过齿面24e从而解除锁定(参照图14(c)),使得齿轮部件24能够顺时针旋转。
另外,事先说明,上述图9~图14的说明也适用于后述的第二~第五实施方式的情况中其齿轮部件124、224、324,浮动楔部件118、218、318,插入部件114、214、314的位置关系和作用过大的载荷时的锁定的解除的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以第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角度调整配件进行说明。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作为第二实施方式的角度调整配件20的变形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角度调整配件60进行说明。图24~图25中表示角度调整配件60相对于角度调整配件20的变形部分,图24为表示角度调整配件60的第1臂513和第2臂511的连结的装配分解图,图25为表示齿轮部件524被设置于壳部件512上的状态的概略平面图。
首先,角度调整配件60由7种部件构成,大致为螺丝522、第1臂513、壳部件512、浮动楔部件518、插入部件514、齿轮部件524和第2臂511,不存在相当于图15~图18的角度调整配件20的弹力部件116的部件,因此部件的件数减少。另外,在图15~图18的角度调整配件20中,在相对于轴心C1相对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一对浮动楔部件118、118’,插入部件114、114’,弹力部件116、116’,齿轮部件124,第2臂111的收纳部111d、111d’,壳部件112的突出部112a、112a’,但在角度调整配件60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角度调整配件10相同地设置有单独的浮动楔部件518、插入部件514、弹力部件516、齿轮部件524、第2臂511的收纳部511d、壳部件512的突出部512a。
插入部件514与图15等的插入部件114不同,如图25所示,后缘部514c向圆周方向后方突出。该后缘部514c具有相当于图15等的弹力部件116的功能。插入部件514与图15等同样地,浮动楔部件518的抵接部518c与其抵接部514a抵接、分离。此时,在图15等的角度调整配件20中,为使浮动楔部件118不掉落,在插入部件114的抵接部114a与浮动楔部件118的抵接部118c之间安装有所谓的线弹簧的弹力部件116。
对此,在插入部件514中,从其抵接面514a的边缘部向圆周方向突出的形状的后缘部514c以同样的材料一体成型。由于该后缘部514c形成为比插入部件514薄,因此即使不作用较大的力也会发生弯曲,因而与线弹簧具有同样的功能。此外,在插入部件514被担载于壳部件512的突出部512a的状态下,后缘部514c超过突出部512a的端部而突出,并朝向浮动楔部件518的方向。在该状态下,后缘部514c的前端抵接于浮动楔部件518的抵接面518c。尤其是,为了使后缘部514c的弹力可靠地作用,优选使其抵接于抵接面518c的端部的区域518d。通过以一体成型的方式设置有该后缘部514c的插入部件514,可以去掉角度调整配件10、20等中必需的弹力部件16、116等,因而可以减少部件的件数、装配的工时、工夫。
[第四实施方式]
接下来,以第四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角度调整配件进行说明。图19~图21表示关于角度调整配件30,图19为角度调整配件30的立体图,图20为表示角度调整配件30的第1臂213和第2臂211的连接的装配分解图,图21为表示角度调整配件30的第2臂211、其内部的齿轮部件224等的装配分解图。
角度调整配件30如图20~图21所示,由11种部件构成,大致为螺丝211j、第1臂213、壳部件212、浮动楔部件214、插入部件214、弹力部件216、齿轮部件224、由平板部件211a以及连结部件211b形成的第2臂211。首先,第2臂211由平板部211a和连结部211b连结构成,通过用螺丝211j连结平板部211a的贯通孔211g和连结部211b的贯通孔211i而使它们一体地结合。此外,在平板部211a中,在比贯通孔211g更靠近前端侧的位置设置有开口211h。连结部211b具有收纳部211d、贯通孔211m和外周框211k,该收纳部211d在平板部211a侧形成有向X方向左侧突出的凹部,该贯通孔211m供齿轮部件224的突出部224a插入,该外周框211k包围周围(半周),并且,被外周框211k包围的凹部分的底部211n形成为锪孔,因而齿轮部件224进行旋转。
齿轮部件224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具有贯通孔224d,突出部224a、齿轮部主体224b、嵌合部224c一体地连结,在齿轮部件主体224c的外侧端面中,将连结部211b的底部211n作为锪孔部,齿轮部件224绕轴心C2进行旋转。浮动楔部件218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设置有与齿轮部件224的齿面224e啮合的齿面218a、和切口部218b,并在Z方向相反侧的外周面设置有抵接于第2臂211的前端面211p的抵接部218c。此外,在前端面211p的贯通孔211g侧设置有与前端面211p大致并列延伸的开口111h,与该开口211h形状相同的插入部件214被嵌入其中。
如果按压力从前端面211p沿径方向作用于由树脂等弹性装置形成的插入部件214,则该插入部件214收缩,解除齿轮部主体224b的齿面224e与浮动楔部件218的齿面218a的啮合。在浮动楔部件218的抵接部218c与前端面211p之间载置有施加弹力的弹力部件216,以使浮动楔部件218不会掉落。壳部件212在X方向外侧与第2臂211的连结部211b重叠,在它们之间夹有齿轮部件224、浮动楔部件218和弹力部件216。在壳部件212设置有围绕外周并向内侧立起的外周框212g,以与连结部211b的外周框211k抵接,在由外周框212g形成的凹部设置有贯通孔212c。
壳部件212与连结部211b重叠时,齿轮部件224的嵌合部224c贯穿贯通孔212c,由外周框212g形成的凹部分的底部成为锪孔部,齿轮部主体224b绕轴心C2进行旋转。此外,在壳部件212与连结部211b重叠的状态下,通过将螺丝211j插入贯通孔211i、211g、贯通孔212f中并对前端进行敛缝,将连结部211b、平板部211a、壳部件212一体地结合。此外,如图20所示,第1臂213为设置有以轴心C2为中心的贯通孔213a的平板部件,在贯通孔213a的内壁设置有与齿轮部件224的嵌合部224c的嵌合槽224f啮合的嵌合槽213b。在夹有壳部件212和连结部211b的状态下,齿轮部件224的嵌合部224c啮合并固定于第1臂213的贯通孔213a。因此,如果使第1臂213绕轴心C旋转,则齿轮部件224也与之协同旋转。
在第1臂213与第2臂211之间的空隙插入有具有贯通孔225a的垫圈225,将螺丝222的轴部件222a贯穿贯通孔213b、贯通孔225a、贯通孔224d并对前端进行敛缝,并且夹入第1臂212、壳部件212、浮动楔部件214、弹力部件216、齿轮部件224和第2臂211,从而完成角度调整配件30的装配。
[第五~第六实施方式]
接下来,以第五~第六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角度调整配件进行说明。这些角度调整配件40、50与上述第四实施方式的角度调整配件10相比,插入部件314、414和载置上述插入部件314、414的第2臂311、411的平板部311a、411a的形状不同。其他的部件结构都与第四实施方式的角度调整配件30相同。在此,展示表示角度调整配件40、50各自的不同点的图22、图23。图22、图23分别相当于第四实施方式中的图21。首先,关于角度调整配件40,第2臂311由平板部311a和连结部311b连结而构成,用螺丝311j连结平板部311a的贯通孔311g与连结部311b的贯通孔311i,在平板部311a的前端边缘部设置有在Z方向向上开放的切槽部311h。切槽部311h为留有Y方向两端部的凹形状,由树脂等弹性装置形成的插入部件314(插入部件414也一样)的抵接面314b抵接、载置于切槽部311h的端面311p。如果从端面311p向Z方向作用按压力,则插入部件314收缩,解除齿轮部主体324b的齿面324e与浮动楔部件318的齿面318a的啮合。
接下来,关于角度调整配件50,第2臂411由平板部411a和连结部411b通过螺丝411j一体地连结而构成,在平板部411a的前端边缘部设置有在Z方向向上半开放的切槽部411h。切槽部411h为保留Y方向一端部而切下另一端部的形状,插入部件414的抵接面414b抵接、载置于切槽部411h的端面411p。如果从端面411p向Z方向作用按压力,则作为弹性装置的插入部件414向Z方向收缩,解除齿轮部主体424b的齿面424e与浮动楔部件418的齿面418a的啮合。应予说明,在切槽部411h的情况下,由于Y方向另一端部被切下,因此为了防止插入部件414的移动,在端面411p设置台阶411q,并设置设有从插入部件414的抵接面414b开始具有相同高度的台阶并向切下方向延伸的支承部414c。
[第七实施方式]
进而,对作为第二、第三实施方式的角度调整配件20、60的变形例的第七实施方式的角度调整配件70进行说明。图26中表示有角度调整配件70相对于角度调整配件20、60的特征部分,图26为表示角度调整配件70的第1臂613与第2臂611的连结的装配分解图。
首先,角度调整配件70由6个种类的7个部件构成,大致按照顺序为螺丝622、第1臂613、第2臂611、齿轮部件624、壳部件612、浮动楔部件618,并且不存在相当于角度调整配件20的弹力部件116、角度调整配件20、60的插入部件(弹性装置)114、514的部件,从而进一步减少部件的件数。此外,在角度调整配件70中,与图15~图18的角度调整配件20相同,在相对于轴心C6相对的位置上分别设置有一对浮动楔部件618、618’、齿轮部件624、第2臂611的收纳部611d、611d’、壳部件612的突出部612a、612a’。
如上所述,在角度调整配件70中,不存在如角度调整配件20、60般的插入部件114、514,壳部件612本身由弹性材料形成。例如为用树脂材料对壳部件612进行注射成型的情况,或者该壳部件612虽然为金属部件,但由比浮动楔部件618、618’、齿轮部件624、第2臂611、第1臂613的弹性系数更小的金属材料成型的情况等。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没有另外的弹性部件(插入部件),壳部件612或其突起部612h、612h’也会成为替代,如果浮动楔部件618、618’被作用有径方向外侧的过大的负荷,则会发生弹性变形,从而能够解除锁定。
此外,在角度调整配件70中,与图24等的角度调整配件60同样地不存在如图15等的角度调整配件20般的弹力部件116,从壳部件612的突起部612a、612a’一体延伸的后缘部612h、612h’具有相当于图15等的弹力部件116的功能(参照图26)。该壳部件612的后缘部612h、612h’与浮动楔部件518的抵接部618c、618c’抵接、分离,使浮动楔部件118不会掉落。
该后缘部612h、612h’与图24~图25的角度调整配件60同样地形成为比突起部612a、612a’更薄,因此即使不作用较大的力也会发生弯曲,具有与角度调整配件20的弹力部件116相同的与线弹簧近似的功能。另外,在角度调整配件70中,由于壳部件612自身为弹性材料,在相对于轴心C6相对的位置设置一对设于壳部件612的突起部,并使它们分别抵接于一对浮动楔部件618、618’,因此在解除锁定时可以向互相抵消的方向分力,在提高耐用性的同时,也不需要对每个浮动楔部件设置其他的弹力部件,从而也能实现部件件数的减少。
[第八以及第九实施方式]
另外,对作为第四实施方式的角度调整配件30的变形例的第八以及第九实施方式的角度调整配件80进行说明。图27表示应用角度调整配件80、90的使用例400。图28为角度调整配件80、90的立体图,图29为角度调整配件80的装配分解图,图30为取下角度调整配件80的第一臂部件和第二臂部件的分解图,图31与图30相同,为取下角度调整配件90的第一臂部件和第二臂部件的分解图。
作为角度调整配件80、90的一个例子,如图27的使用例400所示,通过将其端部分别插入摆动、固定的管状部件401、402而被用作连结管状部件401、402的夹具。
角度调整配件80如图28~图30所示,由7个种类的10个部件构成,大致为螺丝722、723、第1臂第1部713(1)、第2臂第1部711、浮动楔部件718、插入部件714、弹力部件716、齿轮部件724、第2臂第2部712、以及第1臂第2部713(2)。
第2臂第1部711和第2臂第2部712分别具有凹部711i和凹部712d(图中未示出),使得如果相互重叠则会形成一个收纳空间。对于第2臂第1部711和第2臂第2部712,可以使其平面部互相相对而重叠,通过螺丝723将在重叠的状态下可互相窥视的贯通孔711j和贯通孔712f连结而一体地结合,形成一个第2臂711。
第2臂第1部711与第2臂第2部712重叠并结合时将浮动楔部件718、插入部件714、弹力部件716、齿轮部件724夹入。齿轮部件724具有贯通孔724d,突出部724d、嵌合部224c一体地连结于齿轮部主体724g的两侧,齿轮部主体724g的突出部724d插入第2臂第1部711以及第2臂第2部712各自的贯通孔711m、712c,在锪孔部711n、712n中齿轮部件724可以绕轴心C7旋转。
浮动楔部件718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设置有与齿轮部件724的齿面724g啮合的齿面718a和与插入部件714抵接的抵接部718c。此外,插入部件714由树脂等弹性材料形成,并嵌入第2臂第1部711以及第2臂第2部712的凹部711d、712d。如果相对于轴心C7沿径方向对插入部件714作用按压力,则插入部件714会收缩,从而解除齿轮部件724的齿面724g与浮动楔部件718的齿面718a的啮合。在浮动楔部件718的抵接部718c与插入部件714之间载置有施加弹力的弹力部件716,以使浮动楔部件718不会掉落。应予说明,也存在浮动楔部件718、齿轮部件724为金属制品,而第2臂711和插入部件714二者均为由如树脂制品般的弹性材料一体成型,与插入部件714一体的第2臂711发生弹性变形从而解除锁定的情况。
第2臂第1部711与第2臂第2部712结合时,由于被夹入其中的齿轮部件724在其两侧都被贯通孔711m、712c支承,因此力的平衡良好,耐用性也得到提高。此外,第2臂第1部711和第2臂第2部712在结合后,被第1臂第1部713(1)和第1臂第2部713(2)从轴心C7方向两侧夹入,两者通过将螺丝722插入贯通孔713(1)c、713(2)c并对前端进行敛缝而结合。此时,齿轮部件724两侧的嵌合部724c、724d贯穿贯通孔713(1)a、713(2)a,并嵌合于其内壁槽713(1)b、713(2)b。因此,如果齿轮部件724发生旋转,则第1臂第1部713(1)以及第1臂第2部713(2)也作为一体的第1臂713而随之旋转。
因此,在角度调整配件80中,一体的第1臂713和第2臂712、713绕轴心C7旋转、锁定、锁定解除自如,在其前端713(1)d、713(2)d以及前端711j、712g分别插入、固定有环状部件402、401。
图31表示的本发明之内的实施方式的角度调整配件90与上述角度调整配件80在其构成以及使用实例上大致相同,而在未设置弹力装置的这点上不同。在角度调整配件90中,弹力装置与插入装置814一体地结合,抵接于浮动楔部件818的抵接面818c的后缘侧。在该角度调整配件90的情况下,部件的件数可以减少1个,从而使装配工序更容易。
以上,对关于本发明的角度调整配件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以及说明书等记载的精神和教导的范围内可得到其他的变形例、改良例。
符号说明
10、20、30、40、50、60、70 角度调整配件
11、111、211、311、411、511、611、711 第2臂
12、112、212、313、412、512、612、712 壳部件
13、113、214、314、414、513、613、713 第1臂
14、114、214、314、414、514、714、814 插入部件(弹性装置)
18、118、218、318、418、518、618、718、818 a浮动楔部件
16、116、216、316、416、514c、716、816 弹力部件(弹力装置)
23、123 移动空间
24、124、224、324、424、524、624、724、824 齿轮部件(齿轮部)
C、C1、C2、C3、C4、C5 轴心

Claims (10)

1.一种角度调整配件,其特征在于,具有:
齿轮部,所述齿轮部绕轴心旋转;
移动空间,所述移动空间沿该齿轮部的外周形成;和
浮动楔部件,所述浮动楔部件配置于该移动空间内,并具备可以与所述齿轮部啮合的齿面、和相对于该齿轮部在径方向相反侧可以与移动空间的边缘部侧抵接、分离的抵接面,
在该浮动楔部件中,通过维持所述抵接面抵接于移动空间的边缘部侧且所述齿面啮合于所述齿轮部的状态,锁定所述齿轮部绕轴心的旋转的一个方向,在被锁定的状态下如果来自于所述抵接面的抵接力达到预定值以上,则通过配置于比该抵接面更靠近径方向外侧的弹性装置所产生的弹力,使所述移动空间向径方向外侧扩大,从而解除锁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调整配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空间的边缘部侧由从所述轴心方向的两侧将齿轮部夹入的部件或其一部分构成,该夹入部件或其一部分为比所述齿轮部以及所述浮动楔部件更具有挠性的弹性材料。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角度调整金属配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齿轮部具有推出突出部,如果与被实施所述锁定的所述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的旋转超过指定的角度,则所述推出突出部将所述浮动楔部件向所述相反的方向推出,
所述移动空间具有保存空间,所述保存空间收纳由所述推出突出部推出的所述浮动楔部件,并使该浮动楔部件的齿面与所述齿轮部的啮合状态解除,
所述齿轮部具有推回突出部,如果向所述一个方向旋转,则所述推回突出部推回被收纳于保存空间部内的所述浮动楔部件,并使所述浮动楔部件的齿面与所述齿轮部啮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调整金属配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空间由凸部件与凹部件、以及弹性部件构成,在从所述轴心方向两侧将齿轮部夹入的部件分别具有所述凸部件和所述凹部件,并且所述凸部件和所述凹部件可以相互嵌合,所述弹性部件配置于该凸部件与所述浮动楔部件的抵接面之间,
进而,在所述移动空间的边缘部,该凸部件通过该弹性部件承受来自于所述浮动楔部件的抵接面的抵接力。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调整金属配件,其中,
在所述移动空间的径方向外侧的部件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弹性装置被插入该开口,并且如果受到径方向的按压力的作用则发生收缩。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调整金属配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空间由凹部和弹性部件形成,当从所述轴心方向两侧将齿轮部夹入于夹入部件的各部件或其中一方时,所述凹部相对而形成一个收纳空间,所述弹性部件嵌合于该凹部,
所述浮动楔部件的抵接面抵接于所述弹性部件,由于该抵接力,弹性部件发生弹性变形,所述移动空间向径方向外侧扩大,从而解除锁定。
7.如权利要求1、4或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角度调整金属配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装置一体地形成有抵接于所述浮动楔部件并对该浮动楔部件施加径方向的弹力的弹力装置。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角度调整金属配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空间由凸部件与凹部件形成,所述凸部件与所述凹部件分别位于从所述轴心方向两侧将齿轮部夹入的部件并且可以相互嵌合,形成凸部件一方的将所述齿轮部夹入的部件由所述弹性材料形成,
在所述移动空间的边缘部,所述凸部件与所述浮动楔部件的抵接面接触并承受来自于该抵接面的抵接力。
9.如权利要求2~4或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角度调整金属配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空间在相对于一个所述齿轮部件的所述轴心彼此相对的位置配置有一对,形成各个移动空间的所述凸部件设置于收纳所述齿轮部件的一个壳部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调整金属配件,其中,
所述弹性部件在径方向外侧沿着所述浮动楔部件的抵接面配置于所述移动空间的边缘部,如果受到径方向的按压力的作用则发生收缩。
CN201880002140.9A 2017-04-20 2018-03-19 角度调整配件 Pending CN10919623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83777 2017-04-20
JP2017-083777 2017-04-20
PCT/JP2018/010909 WO2018193778A1 (ja) 2017-04-20 2018-03-19 角度調整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96238A true CN109196238A (zh) 2019-01-11

Family

ID=638562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02140.9A Pending CN109196238A (zh) 2017-04-20 2018-03-19 角度调整配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3553332A4 (zh)
JP (1) JP2018179289A (zh)
CN (1) CN109196238A (zh)
DE (1) DE202018006216U1 (zh)
WO (1) WO201819377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76695A (zh) * 2022-03-31 2022-07-2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转轴组件、电子设备及其旋转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65786A (ja) * 2003-08-20 2005-03-17 Otics Corp アームレスト装置
CN101584536A (zh) * 2008-05-23 2009-11-25 向阳技研株式会社 角度可调节的铰链
CN101892781A (zh) * 2009-05-22 2010-11-24 向阳技研株式会社 角度可调铰链
CN103371645A (zh) * 2012-04-27 2013-10-30 向阳技研株式会社 角度调节配件
CN104172787A (zh) * 2013-05-20 2014-12-03 东莞向阳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沙发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20118A (ja) 1982-07-26 1984-02-01 日本発条株式会社 ヘツドレスト構造体
JP3766669B2 (ja) 2003-08-29 2006-04-12 直伸 山下 角度調整金具
JP5177719B1 (ja) * 2011-10-05 2013-04-10 直伸 山下 角度調整具
JP5687781B2 (ja) * 2014-01-22 2015-03-18 株式会社ヒカリ 角度調節金具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65786A (ja) * 2003-08-20 2005-03-17 Otics Corp アームレスト装置
CN101584536A (zh) * 2008-05-23 2009-11-25 向阳技研株式会社 角度可调节的铰链
CN101892781A (zh) * 2009-05-22 2010-11-24 向阳技研株式会社 角度可调铰链
CN103371645A (zh) * 2012-04-27 2013-10-30 向阳技研株式会社 角度调节配件
CN104172787A (zh) * 2013-05-20 2014-12-03 东莞向阳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沙发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76695A (zh) * 2022-03-31 2022-07-2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转轴组件、电子设备及其旋转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193778A1 (ja) 2018-10-25
JP2018179289A (ja) 2018-11-15
EP3553332A1 (en) 2019-10-16
EP3553332A4 (en) 2020-05-20
DE202018006216U1 (de) 2019-08-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766669B2 (ja) 角度調整金具
CN109196238A (zh) 角度调整配件
CN100340733C (zh) 家具所用带弹簧的铰链
KR20140102202A (ko) 수화물백용 래칫형 확장 시스템
CN207363581U (zh) 一种扶手可折叠且撑脚可隐藏的人字梯
TWM611763U (zh) 折疊式電子裝置
JP4582589B2 (ja) 組立式合成樹脂製容器
JP7308566B2 (ja) 折り畳み式弁当箱構造
TW201210910A (en) Cushion and package
US7445538B2 (en) Assembly unit for toy and morphologically deforming toy
JP3208111U (ja) 保護カバーの枢軸揺動ユニット
US6416123B1 (en) Rocking chair conversion apparatus
CN109606890B (zh) 一种家用电器用纸卡包装箱
JP2018179289A5 (zh)
CN209761986U (zh) 角度调整配件以及角度调整组件
US20200221881A1 (en) Foldable Bottom Bed Structure of Electric Bed
JP4015834B2 (ja) 段ボール箱用仕切部材
EP1742848A1 (fr) Attache entre une ceinture en materiau semi-rigide et un support plan pour former une caisse
CN219883730U (zh) 一种可折叠椅背的固定结构及儿童安全座椅
WO2007056545A1 (en) A push-release locking mechanism for a package with a pivoting tray
JP2004323095A (ja) 組立式合成樹脂製容器
CN208882462U (zh) 包装件
JP3333151B2 (ja) 折畳コンテナ
JP6905326B2 (ja) 張地の固定構造
JP2000189241A (ja) 鏡付ケ―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