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95857A - 用于安装转向柱的接口以及相关联的安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安装转向柱的接口以及相关联的安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95857A
CN109195857A CN201780033352.9A CN201780033352A CN109195857A CN 109195857 A CN109195857 A CN 109195857A CN 201780033352 A CN201780033352 A CN 201780033352A CN 109195857 A CN109195857 A CN 1091958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umn
opening
protrusion
guide rail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3335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F·皮恩
A·巴塔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nault SAS
Original Assignee
Renault S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nault SAS filed Critical Renault SAS
Publication of CN1091958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958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16Steering columns
    • B62D1/18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16Steering columns
    • B62D1/18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 B62D1/187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with tilt adjustment; with tilt and axial adjust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16Steering columns
    • B62D1/18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 B62D1/187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with tilt adjustment; with tilt and axial adjustment
    • B62D1/189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with tilt adjustment; with tilt and axial adjustment the entire column being tiltable as a uni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16Steering columns
    • B62D1/18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 B62D1/19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incorporating energy-absorbing arrangements, e.g. by being yieldable or collapsible
    • B62D1/195Yieldable supports for the steering colum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柱(2)和柱支架(3)组件(1),该组件被配置成与横梁(4)组装,并且包括导轨装置(5)和保持装置(6)。该柱包括本体(19)和定心端(18)。该组件包括:‑悬挂装置(25),该悬挂装置被配置成用于将该柱(2)悬挂在该导轨装置的导轨(8)上,‑该保持装置(6)中的开口(9),该开口被配置成使该柱(2)的该定心端(18)的一部分可以插入其中,该开口的第一侧由支承边缘界定。该保持装置(6)在该开口(9)的与该第一侧正好相对的第二侧上包括止动唇缘,该止动唇缘在该开口(9)的前方沿该导轨(8)的方向延伸,以便在该柱(2)的倾度变化时,形成用于该定心端(18)的端部止动件。

Description

用于安装转向柱的接口以及相关联的安装方法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柱、尤其是转向或扭矩传动柱装配在框架上、并且尤其是装配在诸如机动车辆驾驶位置的横梁等横向元件上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用于装配诸如机动车辆转向柱等柱的一部分的方法、并且更具体地涉及装配柱的基本直线部分,无论此部分是否固定至不平行于第一部分的其他部分。
在此,柱应理解为用于传递扭矩或旋转运动的构件,该传动通过可相对于柱的外壳旋转的轴进行。该柱可以包括若干不平行的轴,这些轴例如通过诸如齿轮等传动系统连接,以便从柱的第一端传递扭矩或旋转运动并且将其转换成柱的另一端的扭矩或旋转运动,此另一端的扭矩或旋转运动围绕与第一扭矩/第一旋转元件的轴线不同的轴线施加。
这些安装方法总体上包括以下步骤,其中可以通过机器人操纵臂辅助的操作者将柱放置在适当的位置,该适当的位置用于牢固地紧固使柱和支架(例如,机动车辆横梁类型的支架)相连接的至少两个紧固点。
实际上,操作者通常面向安装台并面向横梁定位。操作者必须通过将柱保持在横梁的下方及其后方来处理柱,因为它必须装配在那里。因此,操作者的可视性和活动自由度受到定位在他前面的横梁的限制。
在一些操作模式中,柱被配置成能够在柱的靠近操作者定位的第一点处联接至横梁,然后联接或紧固柱的比第一点更远离操作者的另一点。
柱在预装配配置中悬挂在第一点处,总体上使得可以维持若干移动自由度,以便使柱沿至少一个平移方向移动并且使其围绕至少一个水平轴线倾斜。这种预装配步骤使得可以将柱的大部分重量支撑在横梁上、或者支撑在旨在连接柱和固定的框架或车身壳体的一些其他支架上。然后,预装配步骤使得可以调节柱的第二端的位置,以便将此第二端定位在这样一个位置,在该位置中,柱的装配点与这些装配点的希望的用于柱的最终安装的位置相符合。
虽然柱的部分重量被支撑在第一预装配点处,但柱的部分重量仍然必须由操作者或操纵臂来支撑,并且柱的惯性使得难以找到合适的最终装配位置,而通常从操作者的视野看不到柱的第二预保持点时则更是如此。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安装柱、尤其是机动车辆转向柱的方法,该方法使得可以限制操作者在定位柱的第二预保持点期间必须感知周围的阶段。
为此目的,提出一种尤其是用于机动车辆转向柱的柱和柱支架组件。该支架被配置成用于装配到横梁上,并且该支架包括导轨装置和位于与该导轨装置相距一定距离处的保持装置。该柱包括本体和定心端。该组件包括:
-悬挂装置,该悬挂装置被配置成用于将该柱悬挂在该导轨装置的导轨上,使得能够使该柱的轴线围绕水平轴线倾斜,
-该保持装置中的开口,所述开口被配置成使该柱的该定心端的一部分基本上沿该导轨的方向插入该开口中,该开口的第一侧由支承边缘界定,该支承边缘被配置成用于支撑该柱的部分重量并且被配置成一旦该定心端的那部分已经插入该开口中,就将该柱保持在第一倾斜位置。
该保持装置在该开口的与该第一侧正好相对的第二侧上包括止动唇缘,该止动唇缘在该开口的前方沿该导轨的方向延伸,以便在该定心端插入该开口之前,在该柱的倾度变化过程中形成用于该定心端的止动件。
更一般地说,定心端和保持装置中的一者包括凸出部,并且定心端和保持装置中的另一者包括窗口或被开口穿透的壳体,该开口的第一侧由支承边缘界定,该支承边缘被配置成一旦凸出部已经插入开口中,就支撑柱的部分重量并将柱保持在第一倾斜位置。
该开口或壳体在该开口的与该第一侧正好相对的第二侧上包括止动唇缘,该止动唇缘在该开口的前方沿着与该凸出部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以便在该凸出部插入该开口之前,在该柱的倾度变化过程中形成用于该凸出部的止动件。
柱的定心端和保持装置还被配置成允许悬挂的柱具有一定范围的倾斜角度,使得凸出部可以在开口的前方在开口的整个高度上通过,并且可以穿过越过支承边缘、远至至少一个第二倾斜位置。与凸出部成角度地顶接抵靠止动唇缘的位置远离第一倾斜位置相比,该第二倾斜位置在角度上更远离第一倾斜位置。
换言之,定心端、开口和止动唇缘被配置成允许从第一角位置开始,使柱在其定心端侧向下倾斜的幅度大于被允许向上的角位移。
根据某些实施例变体,开口可以形成在柱的定心端中,并且凸出部可以位于支架的保持装置上,该保持装置相对于横梁以固定方式装配。根据其他实施例变体,开口可以形成在保持装置中并且相对于横梁固定,并且凸出部可以位于柱的定心端上。
典型地,当凸出部形成在固定至横梁的支撑部分上并且开口形成在柱中时,止动唇缘位于支承边缘下方。当凸出部位于柱上并且开口位于固定至横梁的支架上时,止动唇缘位于支承边缘上方。
根据某些实施例变体,止动唇缘可以是位于支承边缘前方的简单线性止动边缘,沿着凸出部的插入方向和感觉,例如,如果开口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
可以注意到,相反地,横梁、支架和柱被设计成使得可以从凸出部成角度地顶接抵靠止动唇缘的位置开始,使柱在其定心端侧向下倾斜,直到凸出部位于支承边缘下方为止。
在此,术语倾斜应理解为柱围绕横向于车辆的水平轴线的倾度。
横梁、支架和柱组件的这种配置允许面向柱的操作者在该柱的定心端的相反侧上,以看不见的方式使柱的定心端处于止动唇缘的下方,然后通过升高定心端,使止动唇缘与凸出部角顶接部接触,并且从这个角顶接位置开始,通过凸出部与止动唇缘之间的接触来引导凸出部向前移动以将其直接插入开口中。
导轨的方向优选地包含在竖直平面中,一旦横梁已经安装在车辆上,该竖直平面包含车辆向前移动的方向。
柱的定心端不一定是柱的端部:在第一柱部分的延伸部中或者通过柱在定心端附近的方向变化,柱可以继续轴向延伸超过定心端。
其中柱可以沿导轨的方向悬挂在横梁下方地移动并且可以围绕水平轴线以可变的方式倾斜的配置可以被称为预安装配置,因为该配置对应于柱被更加刚性地装配在横梁上之前,安装该柱的中间配置。
在此,横梁应理解成是刚性支架,该支架使得可以刚性地连接柱支架和诸如车身壳体的结构。横梁可以是机动车辆驾驶位置的横梁。典型地,支架可以装配到横梁的位于横梁的端部之间的区域上、在横梁的至少部分地沿水平或倾斜方向延伸的部分上。支架可以位于与横梁的第一端并且与其第二端均相距一定距离处。
柱应理解为沿基本上表示柱的惯性轴线的方向轴向延伸的结构或机械元件。根据有利实施例,柱可以是能够围绕旋转轴线传递扭矩和/或旋转运动的构件,该旋转轴线基本上平行于柱的至少一个构成元件的惯性轴线延伸。有利地,导轨元件使得可以将柱悬挂在横梁下方的位置,在该位置,柱基本上垂直于横梁定向。该柱可以例如包括表示柱顶上轴的第一轴向部分,转向轴在该第一轴向部分内部枢转,并且该第一轴向部分悬挂在导轨上。柱可以通过位于柱顶上轴的轴向延伸部中的柱顶下轴轴向延续,齿轮减速机构位于该柱顶下轴内,并且该柱顶下轴包括定心端。然后,该柱可以通过连接齿轮减速机构和致动车轮的差速器的中间轴朝向车辆的车轮延续。转向辅助马达可以例如紧固到柱顶下轴上。在这种配置中,柱的总重量更大,并且柱的重心更靠近保持装置而不是悬挂装置。因此特别重要的是,对于操作者抬起柱的定心端以便将此端部联接至悬挂装置的工作台的人体工程学,在操作者不能看到定心端时可以快速且精确地找到凸出部进入开口的插入位置。
开口可以由两个侧部轮廓界定,这两个侧部轮廓在水平方向上彼此正好相对,并且一旦凸出部已经插入开口中,就限制了柱围绕竖直轴线的角位移。
该柱的该定心端可以包括凸出部,并且该组件可以被配置成使得对于该凸出部抵靠该止动唇缘的至少一个角顶接位置,该凸出部在该导轨的方向上与该开口成一直线地定位。因此,一旦到达此角顶接位置,操作者就可以以看不见的方式容易地将凸出部插入开口中。
该组件可以被有利地配置成使得对于该柱的所有悬挂位置,其中该凸出部角顶接抵靠该止动唇缘,该凸出部的至少一部分沿该导轨的方向与该开口成一直线地定位。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该柱的该定心端可以包括凸出部,该组件被配置成使得对于该柱的所有位置,其中该凸出部角顶接抵靠该止动唇缘,该止动唇缘在顶接区域与该开口之间具有表面部分,该表面部分能够沿着平面轨迹将该凸出部朝该开口引导,从而在该导轨的方向上变得越来越靠近该开口。换言之,当在顶接区域与开口之间的此表面部分上行进时,凸出部不会沿导轨的方向在从开口即使是暂时离开的轨迹的部分上行进。即使在角顶接的时刻凸出部不在导轨的方向上与开口成一直线地定位,凸出部也被朝向开口引导。
有利地,柱的定心端在凸出部的基部具有加宽部分,该加宽部分被配置成一旦凸出部已经插入开口中就防止柱沿导轨的方向向前移动。加宽部分可以被定位成使得柱在其定心端处顶接的位置对应于用于安装柱在此阶段尚未装配的紧固元件的位置。
优选地,该开口可以具有在该支承边缘的外部径向地延伸的第二唇缘,该第二唇缘呈现垂直于或横向于该导轨的方向的至少一个方向。此处,术语径向地应理解为在相对于凸出部的插入方向基本上垂直或至少倾斜的方向上。凸出部的插入方向应理解为是与凸出部在其通过开口进入之时的移动相切的方向,然后凸出部角顶接抵靠止动唇缘。
因此,第二唇缘提供了柱向前平移移动的止动表面。第二唇缘可以优选地具有基本上垂直于导轨方向的平面部分,或者甚至完全包含在这样的平面部分中。
基本上垂直于导轨方向的平面部分应理解为这样的平面部分,其法线与导轨的轴线形成锐角,其值小于30°、并且优选地其值小于20°、有利地小于10°。
根据一个实施例,从该支承边缘开始,该第二唇缘可以首先在基本上垂直于该导轨的方向的平面中延伸,并且然后沿朝着在插入该凸出部的意义上来讲的后方倾斜或进一步倾斜的平面方向延伸。
该导轨装置可以具有在该支架和该柱中的一者中形成的槽,并且具有在该支架和该柱中的另一者上与该槽互补的联接元件,该联接元件被配置成能够在其与该槽边缘相接触的区域中围绕垂直于该槽的水平轴线枢转。
有利地,该组件还包括互补的紧固元件,一旦凸出部已经插入开口中,互补的紧固元件就可以使柱相对于支架固定。根据有利实施例,槽/导轨被放置在车辆中横梁所安装的位置中、在包括车辆向前移动方向的竖直平面中。槽/导轨和联接元件优选地被配置成如果互补的紧固元件断裂,还允许柱相对于横梁平移移动。
该槽具有加宽的插入区域,该插入区域使得能够从该柱独立于该支架的位置开始,将该联接元件竖直地引入该槽中。该槽还可以具有行进终止止动件,该行进终止止动件被配置成用于限制该柱在该定心端变得更靠近该保持装置的方向上的平移移动。
根据有利实施例,槽的行进终止止动件的位置被配置成使得通过围绕水平轴线的倾斜,在槽中的行进终止止动件处的柱可以通过凸出部与止动唇缘之间的接触而处于倾斜顶接。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该槽具有行进终止止动件,该行进终止止动件能够防止顶接的柱在与凸出部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平移移动。然后可以选择行进终止止动件的位置,使得从此顶接位置开始,可以使柱倾斜,直到柱的一端成角度地通过而顶接抵靠止动唇缘为止。
还提出了一种用于将柱装配在支架上的方法,该柱包括本体和定心端,该支架包括具有基本水平的导轨的装置和与该导轨装置相距一定距离的保持装置,该装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柱通过该导轨装置联接至该支架,使得该悬挂的柱的移动性允许该柱相对于该支架平移移动,并且允许该柱围绕垂直于该导轨的方向的水平轴线倾斜,
-通过抬起该柱的该定心端使该柱倾斜,直到该柱的该定心端成角度地通过而顶接抵靠该保持装置的延伸部为止,
-从上述角顶接位置开始,使该柱沿该导轨平移移动,保持该柱的该定心端与该保持装置的延伸部之间的滑动接触,直到该柱的该定心端的一部分插入该保持装置的开口中为止,
-在柱的重量的作用下,柱的定心端被定位在该开口的支承边缘上。
然后,柱在其在支承边缘上的支承点与其在导轨装置处的联接点之间的自平衡位置可以被释放。
有利地,然后装配附加的紧固装置,以使柱相对于支架固定,例如在导轨装置附近或在导轨装置处、和/或在悬挂装置处。
导轨装置典型地装配在驾驶位置横梁管上。悬挂装置典型地装配在垂直于横梁的下窗拉杆上。
有利地,在凸出部已经插入开口中之后,通过至少一个第一紧固装置使柱相对于横梁固定,该第一紧固装置包括用于在槽/导轨的任一侧上连接柱和支架的连接元件。该第一紧固装置可以被配置成将柱的护套的平面部分压靠在支架的平面部分上,以防止柱平移移动、倾斜移动、以及围绕柱轴线旋转移动。有利地,在凸出部已经插入开口中之后,还通过至少一个第二紧固装置使柱相对于横梁固定,该第二紧固装置与限定开口的安装板接合并且与柱的支承凸出部的端部部分接合。
限定开口的安装板优选地安装在横梁的拉杆上,该拉杆在距横梁的惯性轴线一定距离处延伸,并且使得可以将横梁固定至车辆隔板。
在安装之后,横梁的定心端因此固定至拉杆的距横梁的惯性轴线一定距离处的一点,从而改善了柱的振动特性。
通过阅读以下仅通过非限制性实例给出的并且参照附图作出的说明,本发明的若干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转向柱借助于根据本发明的支架相对于横梁处于预安装位置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支架的某些元件的透视图;
-图3是图2中的支撑元件处于重新装配位置的透视图,以及图1中的若干其他支撑元件的透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支撑元件的第一变体的一部分的简化截面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支撑元件的另一个变体的一部分的简化截面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支撑元件的另一个变体的一部分的简化截面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支撑元件的另一个变体的一部分的简化截面视图。
如图1所展示的,包括柱和柱支架的组件1包括柱2和柱支架3,柱支架3使得柱2可以相对于横梁4保持在预安装位置,在这种情况下,该横梁是机动车辆驾驶位置横梁。下面描述的柱和横梁的相对位置与组装线上的位置相关,柱能够装配在车辆外部的横梁上。为了简化描述,然而,由于横梁的位置总体上相对于车辆的车身壳体明确地提供,为此旨在相对于柱和横梁在车辆中的最终方向描述了一些方向。
在所展示的实例中,横梁4包括主横梁部分14,也称为横梁的导管,其在装配在车辆上的最终位置中横向于车辆延伸。横梁4还包括朝向车辆前部延伸的、总体上表示为“下窗拉杆”的拉杆16,该拉杆基本上垂直于主横梁部分14。
转向柱2被安装成使得第一柱部分34基本上垂直于导管14,此第一部分34是由支架3支撑的部分。在此,表述基本上垂直应理解为:在柱的此第一部分中传输扭矩的旋转轴线与支承该支架3的一部分的部分导管形成例如在70°与110°之间的角度。柱2的由支架3支撑的第一部分包括可围绕轴线7移动的轴。此轴线7表示柱2的第一部分的旋转轴线,并且在这种情况下还表示车辆的方向盘的旋转轴线。作为第一种近似,此轴线7也可以被认为基本上对应于第一转向柱部分的惯性轴线。
支架3包括装配在横梁4的导管部分处的第一支撑部分或悬挂支撑部分,并且包括装配在拉杆16上的导管后部处的第二支撑部分或端部支撑部分。端部支撑部分包括固定至柱2的第一端部支撑元件21,并且包括固定至横梁4(在这种情况下固定至横梁的拉杆16)的第二端部支撑元件22。悬挂支撑部分包括固定至柱的第一悬挂支撑元件23,并且包括固定至横梁4(在这种情况下靠近导管14装配)的第二悬挂支撑元件24。可以想到实施例变体(未示出),其中,支架的元件装配在横梁上、或更通常地装配在框架上的其他位置。
在所展示的实例中,柱2包括转向辅助马达32,但可以想到不带有辅助马达的实施例变体。然而,应当注意,辅助马达32的存在增加了柱的重量,因为与不带有辅助马达的转向柱的重心位置相比,它使重心相对于导管4并且相对于第一支撑部分向后移动。这种增加的重量和重心的这种移动增加了柱2相对于位于导管4后面的第二支撑部分的定位的难度,并且增加了限定安装方法的需要,该安装方法限制操作者周围感知。
在所展示的实例中,柱2包括位于第一柱部分34与通向车辆车轮的差速器之间的中间部分33,此中间柱部分33包括轴,该轴旨在围绕与第一柱部分34的轴线7形成某一角度的轴线转动。
返回到图1至图3所展示的支架3,支架3的悬挂部分(在这种情况下装配到横梁14的横向主要部分上)包括导轨类型的装置5,该装置使得可以将柱悬挂在横梁上,同时允许柱相对于横梁的各种运动、尤其是沿包含在附图平面中的至少一个平移方向的运动(换言之,在最终安装位置,包含在竖直平面中,该竖直平面包括车辆向前移动方向),并且还使得可以使柱相对于车辆的横向水平轴线YY'倾斜。
如在图1至图3中,被配置用于将柱悬挂在横梁14的横向主要部分上的导轨装置5可以包括导轨,该导轨例如呈槽8的形式,该槽形成于长形板中,在此,该长形板对应于第二悬挂支撑元件24;并且该导轨装置还可以包括形成钩形件的元件25,该元件集成在第一悬挂支撑元件23中并且能够在槽8中滑动,同时通过支承抵靠槽8的边缘来保持该柱的重量。形成钩形件的元件25典型地可以具有T形整体形状,该元件的旨在支承抵靠槽8的边缘的横向臂穿过形成在槽8的一端的横向孔38插入超出该槽。槽8具有平行于车辆纵向竖直平面延伸的长形形状。槽8通入横向孔38。元件25的“T”的横向臂使得可以对支承抵靠第二悬挂支撑元件24的上表面的第一悬挂支撑元件23进行支撑。第一悬挂支撑元件23可以例如包括金属板,该金属板被折叠以形成U形轮廓元件,在第一悬挂支撑元件23成形时,“U”的臂被装配在柱的两侧并且“U”的底部被向上转动,一旦形成钩形件,臂和底部既用作钩形件元件的底部的附接点,并且用作用于形成钩形件元件的切割区域。
柱2包括本体,该本体由导轨装置支撑并且在此对应于第一柱部分34。柱2还包括至少一个定心端18(被称为端部),因为该定心端可以位于靠近柱的一个部分的一端,而不以其他方式系统地对应于柱的末端。
定心端不一定位于柱的一个轴的一端。不过,它位于距固定至柱的第一悬挂支撑元件23一定距离处。
一旦柱已经借助于第一支撑部分联接至横梁,操作者将第一端部支撑元件相对于第二端部支撑元件定位,使得悬挂支撑部分和保持支撑部分一起能够支撑柱的重量并且能够一起使柱相对于横梁保持在适当的位置而固定,以便使用最终装配装置将柱装配到横梁上。最终装配装置应理解为在车辆组装好并且能够在道路上行驶时使柱相对于横梁保持的装配装置。然而,可以想到实施例变体,其中,第一和第二支撑部分使柱保持在适当位置但不支撑柱的整体重量,柱的整体重量例如在最终装配装置安装期间也由操纵臂支撑。
对于端部支撑部分,图1至图4展示了其第一变体,并且图5至图7以简化方式展示了该端部支撑部分的其他变体的截面,端部支撑元件之一包括凸出部13,并且端部支撑元件中的另一个包括开口9,该开口被配置成用于接纳凸出部,该凸出部轴向地插入此开口中,并且由于柱的重量而搁置在开口的支承边缘11上。开口可以例如形成在保持安装板10中。凸出部13和安装板10组件因而形成保持装置6。
在图1至图4所展示的实例中,第一端部支撑元件21是装配到柱上的部分,并且包括从端部支撑元件伸出的定心凸出部13,以便能够基本上沿与导轨槽8的方向平行的方向插入开口9中。
有利地,凸出部13的插入方向17可以位于竖直几何平面中,该竖直几何平面还包括导轨8的方向和/或还包括第一柱部分34的轴的轴线7的方向。
在所展示的实例中,第二支撑部分在柱侧包括凸出部13,并且在横梁侧的窗拉杆上包括保持安装板10,该保持安装板被布置成限定基本上垂直于凸出部方向的平面部分,此平面部分通过了凸出部13需要插入在其中的开口9。
开口9由支承边缘11界定,凸出部支承抵靠该支承边缘,以便一旦凸出部13插入开口9中就防止柱旋转。
为了在穿过开口插入凸出部之前引导操作者定位凸出部,安装板10包括止动唇缘12,该止动唇缘在支承边缘11的相对于开口9的相对侧上并且在开口9的前方沿凸出部方向延伸。因此,当操作者通过抬起第一柱部分的定心端18而使柱倾斜时,凸出部13在开口9前面通过,然后顶接抵靠止动唇缘12。在图1至图4所展示的实施例中,凸出部接触止动唇缘12,同时凸出部面向开口9定位;表述“面向定位”应理解为例如凸出部的中心几何轴线可以延伸穿过开口9。
此外,为了帮助操作者轴向定位柱,安装板10包括轴向止动唇缘30,该轴向止动唇缘从支承边缘11基本上垂直于凸出部的插入方向17延伸。
因此,当操作者沿安装板10的方向滑动柱时,凸出部13首先顶接抵靠唇缘30,从而向操作者指示已经到达正确的轴向位置,然后操作者抬起位于横梁4后面的柱部分,以便使凸出部朝向开口9移动。在此倾斜移动期间,凸出部13顶接抵靠安装板10的止动唇缘12。操作者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借助于导轨8使柱2滑动,以便将凸出部13移动到开口9中。在此,通过凸出部13的一个面与止动唇缘12的滑动接触来引导他。
在所展示的实例中,凸出部形成在柱上,并且包括开口的安装板装配在横梁上。可以想到以下实施例变体(未示出),其中,装配到横梁上的支撑元件包括凸出部,并且其中具有开口的安装板装配在柱上,使得当抬起位于悬挂支撑部分后面的柱部分时,安装板的止动唇缘顶接抵靠凸出部。典型地,在后一种配置中,安装板的轴向支承边缘然后位于角止动唇缘上方,并且角止动唇缘形成安装板的凸出部,该凸出部朝向车辆前部突出。
在一个实施例或另一个实施例中,一旦凸出部13已经插入开口9中,操作者就可以释放柱,该柱保持悬挂在预安装支架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上。然后可以安装更坚固的紧固点,例如通过穿过柱2的一部分和支架3的一部分的横向元件15的紧固。通过横向贯穿销的紧固可以被配置成使得可以随后使柱围绕此横向销倾斜,一旦选择了希望的柱的倾斜,就能够通过与贯穿销紧固件相距一定距离布置的摩擦系统来防止柱的倾斜。
因此,安装板10可以是柱的最终紧固装置的一部分。例如,如图2和图3所展示的,安装板10可以具有侧部唇缘26,横向孔口27穿过这些侧部唇缘,并且一旦凸出部13插入开口9中,包括凸出部并安装在柱上的第一端部支撑元件21可以被与孔口27成一直线定位的横向孔口28穿透。以此方式,柱可以通过销或螺杆类型的横向紧固元件15紧固,该横向紧固元件穿过孔口27和28二者。
将柱和横梁连接至车辆紧固点中的一些紧固点可以是可熔的,以便在发生事故情况下避免或限制柱沿驾驶员方向移回。这些可熔紧固点可以例如位于导轨的两侧,并且包括例如销,这些销穿过形成导轨的板。因此,当这些紧固元件在撞击瞬间被破坏时,柱可以朝向车辆前部移动,同时保持悬挂在用于预装配的导轨上。
本发明并不受限于这些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且可以被分解成大量变体。悬挂装置可以具有不带通槽的导轨,或者可以不具有导轨。然而,优选地,支架的第一部分被配置成允许柱相对于横梁移动,该柱的移动将柱的平移移动与柱的轴线的倾斜移动相结合。待装配的柱可以是用于传递除机动车辆转向柱以外的扭矩或旋转运动的柱。横梁可以由车架元件或固定框架代替。
保持装置可以具有除图1至图4所展示的配置之外的许多其他配置。因此,图4、图5、图6和图7展示了可以想到的用于保持装置的不同的非限制性的几何形状实例的简化截面视图。在这些实例中的每个实例中,定心凸出部13都位于柱上。在这些相同的实例中,具有旨在接纳凸出部13的开口9的保持安装板10是支架的直接或间接地装配在横梁上的一部分。如上所述,对于这些几何形状中的每一个,可以想到紧固到柱上的安装板,安装板中的开口与固定至横梁的凸出部互锁。与前面的图相同的几个元件可以在图4至图7中找到,相同的元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在图4所展示的实例中,保持安装板10具有与图1至图3所展示的止动唇缘(即,在开口9的前方朝向凸出部13延伸的止动唇缘)类似的止动唇缘12,从而在凸出部13与止动唇缘12之间的可能会合区域中具有凸出弯曲接触表面。此凸出弯曲表面使得可以表面上限制凸出部与止动唇缘之间的接触区域,并且由于凸出部与止动唇缘之间的摩擦力因此减少,所以使得可以更容易沿开口的内侧方向引导凸出部。
在图4所展示的实例中,除了第一角止动唇缘12之外,安装板10还包括第二轴向止动唇缘30。第二唇缘30类似于图1至图3所展示的安装板的第二轴向止动唇缘,即其具有从支承边缘11围绕开口9延伸的第一横向部分29,此第一横向部分基本上垂直于凸出部13的插入方向17。此第一横向部分29允许操作者定位轴向位置,他需要将柱引导至该轴向位置,然后他需要从该轴向位置倾斜柱,以便沿止动唇缘12的方向升高凸出部13。在图4所展示的实例中,第二轴向止动唇缘沿背离开口9的方向延续,即,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相对于第一横向部分29倾斜且相对于插入方向17倾斜的第二倾斜部分31向下。第二倾斜部分31使得即使凸出部伸出超过第一横向部分29的轴向位置也可以引导凸出部13,该凸出部略微过低地顶接抵靠安装板10。
在图5所展示的实例中,安装板10包括止动唇缘12a,相比之下,该止动唇缘具有面向凸出部13的可能接驳区域的凹面。此凹面使得可以沿着连续且直观的路径将与止动唇缘12a相接触的凸出部引导远至开口9,并且为凸出部13在开口9附近就角位移方面提供更大的活动余地。在图5所展示的实例中,第二轴向止动唇缘简单地垂直于凸出部13的插入方向17,而不带有距开口一定距离的倾斜部分。
在图6所展示的实例中,保持安装板10具有止动唇缘12b,该止动唇缘垂直于安装板且平行于插入方向17沿凸出部13的方向延伸。在此实施例中,使凸出部13与止动唇缘12b接触,不只是可以允许操作者记录凸出部处于正确的位置以沿开口9的方向滑动,而且此接触还可以允许他更精确地估计柱相对于插入方向的取向。
在图6所展示的实例中,第二轴向止动唇缘30具有第一横向部分29,并且在此横向部分29的外边缘上距开口9一定距离处具有唇缘35,该唇缘被定向成沿插入方向17朝凸出部13延伸。此唇缘35位于与支承边缘11相距这样的距离处,使得允许柱在凸出部13抵靠止动唇缘12的支承位置与抵靠唇缘35的支承位置之间较大的角位移。在准备柱的过程中,唇缘35可以可选地临时支撑柱的重量,以便将凸出部插入开口中。
优选地,由于第二轴向止动唇缘30具有朝向凸出部13延伸的返回部35,此返回部35被定位成使得因此在支承边缘11与凸出部13抵靠返回部35的支承位置之间可以施加在凸出部13上的角位移大于在支承边缘11与抵靠止动唇缘12的支承位置之间的凸出部的角位移。
以此方式,在柱被引导以记录用于将凸出部13插入开口9中的适当位置时,就倾斜的角位移而言,操作者具有柱的良好的移动自由度。
在图7所展示的实例中,安装板10限定开口9,该开口的平均平面相对于垂直于插入方向17的平面围绕水平轴线倾斜。在这种情况下,安装板10包括止动唇缘12c,仍然相对于插入方向17考虑时,该止动唇缘位于支承边缘11的前方,然而不相对于开口9的轮廓伸出。然而,如前面示例性实施例中,凸出部13可以在操作者抬起柱的具有凸出部13的端部而使柱摇动时顶接抵靠止动唇缘12c。
NB:图4至图7所展示的止动唇缘和第二轴向止动唇缘的实施例变体在同一图中在各自情况下在图的顶部与底部之间是单独的,即这些图之一的角止动唇缘的几何形状可以容易地被采用并且与图4至图7中的另一个图的第二轴向止动唇缘的几何形状组合。
当然可以想到此处未详细描述的许多其他变体,原理仍然是在柱或横梁上具有角止动唇缘、在柱和横梁的另一者上具有凸出部、在凸出部与角止动唇缘之间的接触位置的下方具有柱的角位移自由度,从而允许柱更靠近开口9移动的阶段。
柱安装方法通过零件的若干适当选择修改(其中一些是已知的)使得可以在安装转向柱过程中,通过限制将柱移动到其希望的装配位置所需的时间和精力来便于转向柱的预定位。由于转向柱在设计上变得越来越大,因此,此预定位更为重要。

Claims (10)

1.一种柱(2)和柱支架(3)组件(1),尤其用于机动车辆转向柱,所述支架(3)被配置成用于装配到横梁(4)上,并且包括导轨装置(5)和位于与该导轨装置(5)相距一定距离处的保持装置(6),该柱包括本体(19)和定心端(18),该组件包括:
-悬挂装置(25),该悬挂装置被配置成用于将该柱(2)悬挂在该导轨装置的导轨(8)上,使得能够使该柱的轴线(7)围绕横向于该车辆的水平轴线(YY')倾斜,
-该保持装置(6)中的开口(9),所述开口被配置成使该柱(2)的该定心端(18)的一部分基本上沿该导轨的方向插入其中,该开口的第一侧由支承边缘(11)界定,该支承边缘被配置成用于支撑该柱(2)的部分重量并且被配置成一旦该定心端(18)的那部分已经插入该开口(9)中,就将该柱保持在第一倾斜位置,
其特征在于,该保持装置(6)在该开口(9)的与该第一侧正好相对的第二侧上包括止动唇缘(12),该止动唇缘在该开口(9)的前方沿该导轨(8)的方向延伸,以便在该定心端(18)的那部分插入该开口(9)之前,在该柱(2)的倾度变化过程中形成用于该定心端(18)的止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中,该柱的该定心端(18)包括凸出部(13),该组件被配置成使得对于该凸出部(13)抵靠该止动唇缘(12)的至少一个角顶接位置,该凸出部沿该导轨(8)的方向与该开口(9)成一直线地定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件,该组件被配置成使得对于该柱(2)的所有悬挂位置,其中该凸出部(13)角顶接抵靠该止动唇缘(12),该凸出部(13)的至少一部分沿该导轨(8)的方向与该开口(9)成一直线地定位。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组件,其中,该柱的该定心端(18)包括凸出部(13),该组件被配置成使得对于该柱(2)的所有位置,其中该凸出部(13)角顶接抵靠该止动唇缘(12),该止动唇缘(12)在顶接区域与该开口(9)之间具有表面部分,该表面部分能够沿平面轨迹朝该开口(9)引导该凸出部(13),从而沿该导轨(8)的方向变得越来越接近该开口(9)。
5.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组件,其中,该开口(9)具有在该支承边缘的外部径向地延伸的第二唇缘(30),该第二唇缘呈现的方向垂直于或横向于该导轨(8)的方向。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件,其中,该第二唇缘(30)在基本上垂直于该导轨(8)的方向的平面部分中从该支承边缘延伸。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件,其中,从该支承边缘(11)开始,该第二唇缘(30)首先在基本上垂直于该导轨的方向的平面(29)中延伸,并且然后沿朝着在插入该凸出部(13)的意义上来讲的后方倾斜的平面方向(31)延伸。
8.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组件,其中,该导轨装置(5)具有在该支架(3)和该柱(2)中的一者中形成的槽(8),并且具有在该支架和该柱中的另一者上与该槽(8)互补的联接元件(25),该联接元件(25)被配置成能够在其与该槽的边缘相接触的区域中围绕垂直于该槽(8)的水平轴线枢转。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件,其中,该槽(8)具有加宽的插入区域,该插入区域使得能够从该柱(2)独立于该支架(3)的位置开始,将该联接元件(25)竖直地引入该槽中,并且具有行进终止止动件,该行进终止止动件被配置成用于限制该柱(2)在该定心端(18)变得更靠近该保持装置(6)的方向上的平移移动。
10.一种用于将柱(2)装配在支架(3)上的方法,该柱(2)包括本体(19)和定心端(18),该支架(3)包括具有基本上水平的导轨(8)的装置(5)和与该导轨装置(5)相距一定距离的保持装置(6),该装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柱(2)通过该导轨装置(5)联接至该支架(3),使得该悬挂的柱的移动性允许该柱(2)相对于该支架(3)平移移动,并且允许该柱(2)围绕垂直于该导轨(8)的方向的水平轴线(YY')倾斜,
-通过抬起该柱的该定心端(18)使该柱(2)倾斜,直到该柱的该定心端(18)成角度地经过而顶接抵靠该保持装置(6)的延伸部(12)为止,
-从上述角顶接位置开始,使该柱(2)沿该导轨(8)平移移动,保持该柱的该定心端(18)与该保持装置(12)的延伸部之间的滑动接触,直到该柱的该定心端(18)的一部分插入该保持装置(6)中的开口(9)中为止,
-在该柱(2)的重量的作用下,该柱的该定心端被定位在该开口(9)的支承边缘(11)上。
CN201780033352.9A 2016-05-03 2017-03-24 用于安装转向柱的接口以及相关联的安装方法 Pending CN10919585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1653976A FR3050973B1 (fr) 2016-05-03 2016-05-03 Interface de montage d'une colonne de direction et procede de montage associe
FR1653976 2016-05-03
PCT/FR2017/050687 WO2017191376A1 (fr) 2016-05-03 2017-03-24 Interface de montage d'une colonne de direction et procede de montage associ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95857A true CN109195857A (zh) 2019-01-11

Family

ID=565117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33352.9A Pending CN109195857A (zh) 2016-05-03 2017-03-24 用于安装转向柱的接口以及相关联的安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3452359B1 (zh)
CN (1) CN109195857A (zh)
FR (1) FR3050973B1 (zh)
RU (1) RU2707490C1 (zh)
WO (1) WO2017191376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69364A1 (en) * 2002-12-24 2004-09-02 Fuji Kiko Co., Ltd. Support apparatus for steering column
JP2009298176A (ja) * 2008-06-10 2009-12-24 Calsonic Kansei Corp 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取付部構造
WO2012028322A1 (de) * 2010-09-03 2012-03-08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Anordnung zur befestigung einer lenksäule an einem karosseriefesten bauteil eines fahrzeugs
CN103171608A (zh) * 2011-12-21 2013-06-26 操纵技术Ip控股公司 伸缩护套接合机构
CN103201159A (zh) * 2011-11-07 2013-07-10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转向装置
EP2910450A1 (en) * 2014-02-21 2015-08-26 FUJI KIKO Co., Ltd. Steering column assembly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702725B1 (fr) * 1993-03-18 1995-06-16 Ecia Equip Composants Ind Auto Dispositif de fixation d'un ensemble de colonne de direction sur le reste de la structure d'un vehicule automobile.
JP3591284B2 (ja) * 1998-03-20 2004-11-17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チルト式ステアリング装置用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の揺動支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69364A1 (en) * 2002-12-24 2004-09-02 Fuji Kiko Co., Ltd. Support apparatus for steering column
JP2009298176A (ja) * 2008-06-10 2009-12-24 Calsonic Kansei Corp 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取付部構造
WO2012028322A1 (de) * 2010-09-03 2012-03-08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Anordnung zur befestigung einer lenksäule an einem karosseriefesten bauteil eines fahrzeugs
CN103201159A (zh) * 2011-11-07 2013-07-10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转向装置
CN103171608A (zh) * 2011-12-21 2013-06-26 操纵技术Ip控股公司 伸缩护套接合机构
EP2910450A1 (en) * 2014-02-21 2015-08-26 FUJI KIKO Co., Ltd. Steering column assembl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452359A1 (fr) 2019-03-13
WO2017191376A1 (fr) 2017-11-09
FR3050973A1 (fr) 2017-11-10
EP3452359B1 (fr) 2023-05-03
FR3050973B1 (fr) 2020-03-20
RU2707490C1 (ru) 2019-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302033B1 (ko) 차량용페달변위제어구조
US7374232B2 (en) Hanger beam assembly
EP3409566A1 (en) Vehicle body front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absorbing impact on vehicle body front structure
CN107089108A (zh) 全地形车辆
JP2022002937A (ja) 車両用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109204280A (zh) 具有可变形致动器的制动助力器装置
JP2009174916A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CN109204288A (zh) 具有致动器杆的制动助力器装置
CN109195857A (zh) 用于安装转向柱的接口以及相关联的安装方法
CN105365795B (zh) 车辆用踏板臂
KR100942115B1 (ko) 잭 업 기구 고정장치
EP3756987B1 (en) Leaning vehicle
US9616724B2 (en) Subframe structure for vehicle
US9950745B2 (en) Cockpit cross beam with variable steering column angle of inclination
US11591004B2 (en) Bracket and steering apparatus
KR20230073309A (ko) 차량 스티어링 휠
US11142239B2 (en) Steering column assembly
US20190232746A1 (en)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including a ball joint assembly
KR102540882B1 (ko) 차량용 스위블 시트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차량
KR100764172B1 (ko) 조임부를 구비한 틸트 앤 텔레스코프 조향장치
JP2006178611A (ja) 車両のペダル支持構造
KR20240040892A (ko) 틸트수단이 구비된 자동차용 조향 컬럼
JPH04244486A (ja) 車両のサスペンションクロスメンバ
JP6551665B2 (ja) 車両用ペダルの支持構造
KR100838003B1 (ko) 자동차용 스티어링 칼럼의 틸트 레버 및 와이어 케이블의연결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