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86559A - 深海座底式工程地质环境原位长期观测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深海座底式工程地质环境原位长期观测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186559A CN109186559A CN201810833511.XA CN201810833511A CN109186559A CN 109186559 A CN109186559 A CN 109186559A CN 201810833511 A CN201810833511 A CN 201810833511A CN 109186559 A CN109186559 A CN 10918655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eeler lever
- resistivity
- observation device
- observation
- inj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3/00—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 G01V3/02—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operating with propagation of electric current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13/00—Survey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open water, e.g. sea, lake, river or canal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0—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2—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by mea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11/00—Measuring steady or quasi-steady pressure of a fluid or a fluent solid material by mea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G01L7/00 or G01L9/00
- G01L11/02—Measuring steady or quasi-steady pressure of a fluid or a fluent solid material by mea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G01L7/00 or G01L9/00 by optical means
- G01L11/025—Measuring steady or quasi-steady pressure of a fluid or a fluent solid material by mea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G01L7/00 or G01L9/00 by optical means using a pressure-sensitive optical fibre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00—Sampling; 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 G01N1/02—Devices for withdrawing samples
- G01N1/10—Devices for withdrawing samples in the liquid or fluent state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02—Generating seismic energy
- G01V1/159—Generating seismic energy using piezoelectric or magnetostrictive driving mea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38—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water-covered area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1/00—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by methods combining technique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1V1/00 - G01V9/00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1/00—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by methods combining technique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1V1/00 - G01V9/00
- G01V11/002—Details, e.g. power supply systems for logging instruments, transmitting or recording data, specially adapted for well logging, also if the prospecting method is irrelevant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3/00—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 G01V3/12—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operating with electromagnetic wave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00—Sampling; 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 G01N1/02—Devices for withdrawing samples
- G01N1/10—Devices for withdrawing samples in the liquid or fluent state
- G01N2001/1006—Dispersed solids
- G01N2001/1012—Suspensions
- G01N2001/1025—Liquid suspensions; Slurries; Mud; Sludge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10—Aspects of acoustic signal generation or detection
- G01V2210/14—Signal detection
- G01V2210/142—Receiver location
- G01V2210/1427—Sea bed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30—Noise handling
- G01V2210/32—Noise reduction
- G01V2210/324—Filtering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60—Analysis
- G01V2210/62—Physical property of subsurface
- G01V2210/622—Velocity, density or impedance
- G01V2210/6224—Density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60—Analysis
- G01V2210/62—Physical property of subsurface
- G01V2210/622—Velocity, density or impedance
- G01V2210/6226—Impedanc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30—Assessment of water resourc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Oceanograph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深海座底式工程地质环境原位长期观测装置及方法,包括沉积物声学探杆、沉积物孔隙水压力探杆、三维电阻率探杆、水体观测仪器、长期观测供电系统、探杆液压贯入系统、总控与数据存储传输系统、声学释放器、水声通讯机与仪器搭载平台。观测内容包括海水—海床界面—沉积物的工程性质、物理性质、力学性质、生物化学性质。海底沉积物的工程性质、物理力学指标,通过海底电阻率三维量测和声波测量结果综合确定。海水的物理、生化性质,通过搭载的传感器获取。观测探杆通过液压方式贯入到沉积物中。通过海水溶解氧电池供电;数据传输通过海面中继浮标与卫星通讯实现。为深海工程地质环境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综合、原位、长期观测装置与方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洋观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深海座底式工程地质环境原位长期观测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等海洋工程逐步由浅海走向深海,深海观测对海洋工程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并且,诸多海洋科学问题的解答也需要海洋观测数据的证实与支撑。深海的海洋工程地质环境原位长期观测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也具有实际的工程应用价值。
目前,国内正在建设的海底观测网虽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数据传输与观测用电需求的问题,但海底观测网耗费资金巨大、建设周期漫长,并且灵活性较差、维护困难。相对于海底观测网,还存在一种采用独立供电方式的海底观测平台,其灵活性较高,但却难以实现对海水与沉积物的同步、原位、长期、实时观测。并且已有的观测平台也无法实现对海水—海床界面—沉积物的工程性质、物理性质、力学性质、生物化学性质的综合观测。目前针对沉积物的原位观测装置,多采用自身重力将观测探杆贯入到沉积物中的方式,无法保证观测探杆的贯入效果。因此,如何在有限的建设资金与复杂的深海条件下,实现海水—海床界面—沉积物的工程性质、物理性质、力学性质、生物化学性质的综合、原位、长期、实时观测,仍然是未能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深海座底式工程地质环境原位长期观测装置及方法,弥补现有技术的缺陷或不足。
深海座底式工程地质环境原位长期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呈框架式结构的仪器搭载平台,该仪器搭载平台上设有沉积物声学探杆、沉积物孔隙水压力探杆、三维电阻率探杆,以及将上述探杆贯入海底沉积物的探杆液压贯入系统,还搭载有水体观测仪器、长期观测供电系统、总控与数据存储传输系统、声学释放器和水声通讯机;
所述的沉积物声学探杆由声学信号发射探杆与声学信号接收探杆组成;所述的声学信号发射探杆中安装有1个定向发射换能器,声学信号接收探杆不同深度处分别安装有1个接收换能器;声学信号发射探杆与声学信号接收探杆末端均通过声学信号传输线与总控与数据存储传输系统连接;
所述发射换能器采用多个圆环形压电陶瓷管并联套结方式,以提高发射换能器的发射电压响应;所述的接收换能器采用多个圆环形压电陶瓷管串联套结方式,以提高接收换能器的接收灵敏度;
所述的三维电阻率探杆,由1根电阻率垂直探杆、4根十字交叉的电阻率水平探杆构成;
所述的电阻率垂直探杆与电阻率水平探杆上均间隔分布有电极环;探杆杆体材料选用三型聚丙烯材质,电极采用石墨电极,内嵌在杆体中;
所述沉积物孔隙水压力探杆的孔隙水压力传感器选用光纤光栅压差式传感器,该光纤光栅压差式传感器能够将光栅上的应变变化,转化为波长变化,并标定光纤光栅中心波长的变化与孔隙水压力的关系,而将观测数据反演为沉积物孔隙水压力;孔隙水压力探杆的杆体部分采用不锈钢钢管,不锈钢钢管底部安装贯入锥头、末端通过孔隙水压力信号传输线与总控与数据存储传输系统连接;
所述的水体观测仪器集成了悬浮物浓度、甲烷浓度、溶解氧浓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盐度、海流观测单元。
所述的深海座底式工程地质环境原位长期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积物声学探杆的数据处理方法是:
通过频谱技术,提取2个接收换能器接收到的声波振幅,求出声波的衰减幅度;
通过室内试验,确定声学参数与沉积物物理力学性质之间的关系,将声学参数反演为物理力学参数;
所述声学参数为声速和声衰减幅度;所述沉积物物理力学性质是密度、含水率、液塑限、孔隙比、比重、强度。
所述的深海座底式工程地质环境原位长期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维电阻率探杆的数据处理方法是:
利用海水与沉积物电阻率差异,电阻率垂直探杆所测电阻率发生突变处即海床界面位置;
根据海床界面位置变化,推算海床侵蚀淤积速率;
通过室内试验,确定海水悬浮物浓度与电阻率之间的关系、确定沉积物物理力学性质与电阻率之间的关系;所述沉积物物理力学性质为密度、含水率、液塑限、孔隙比、比重、强度;
根据所测得的电阻率反演海水悬浮物浓度与沉积物物理力学性质;
将沉积物声学探杆与三维电阻率探杆反演的沉积物物理力学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最终综合确定沉积物物理力学性质。
所述的深海座底式工程地质环境原位长期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探杆液压贯入系统包括安装在仪器搭载平台上的液压舱、控制舱、驱动舱、贯入机构电池舱、贯入机械手。
所述的深海座底式工程地质环境原位长期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体观测仪器通过长期观测供电系统集中供电,或以自带电池进行独立供电。
所述的深海座底式工程地质环境原位长期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长期观测供电系统由四个发电单元与两个电能储存单元组成;
所述的发电单元选用海水溶解氧电池,四个发电单元以中心对称方式布置均匀布置于仪器搭载平台外侧;仪器搭载平台的框架结构呈开放式,内部海水可自由穿过;最大程度保证发电单元附近海流速度,以保障供电系统的溶解氧供应;两个电能储存单元交替进行充放电过程,即一个储存电能时,另一个对观测系统供电。
所述的深海座底式工程地质环境原位长期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为防止海底观测装置发生倾覆,仪器搭载平台底部呈对称方式安装有4个防倾覆底座。
所述的深海座底式工程地质环境原位长期观测装置释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调查船驶至指定站位,停船;将船载地质绞车钢缆与声学释放器连接,将深海座底式工程地质环境原位长期观测装置通过船载地质绞车释放,释放速度≤1m/s;
根据站位水深与已释放钢缆的长度,预估观测装置距离海底100m-200m时,降低释放速度,以防止触底时的冲击对观测装置造成破坏;
仪器触底后,通过观测装置的探杆液压贯入系统将沉积物声学探杆、沉积物孔隙水压力探杆与三维电阻率探杆贯入到沉积物中;贯入方式为逐次贯入或一次性统一贯入;
贯入结束,激发观测装置顶端的声学释放器;声学释放器释放后,钢缆与观测装置脱离,回收钢缆,完成观测装置释放。
所述的深海座底式工程地质环境原位长期观测装置完成观测后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指定站位的坐标,通过GPS定位,将调查船驶至释放位置;
利用ROV水下机器人将船载地质绞车钢缆一端固定于海底观测装置声学释放器;
完成ROV水下机器人回收后,再通过回收船载地质绞车钢缆,完成海底观测装置回收。
本发明具有以下显著优点:
本发明观测内容包括海水体的悬浮物浓度、甲烷浓度、溶解氧浓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盐度、海流,海床界面的侵蚀淤积速率,以及沉积物的工程性质、声学性质、电学性质、孔隙水压力。
海水体流速、流向,通过观测装置搭载的海流计观测获得;甲烷浓度、溶解氧浓度、二氧化碳浓度通过搭载的气体浓度传感器观测获得;悬浮物浓度通过电阻率观测值反演得到;温度、盐度、海水浊度,通过搭载的多参数传感器观测获得。
海床面侵蚀淤积速率是通过贯入海底沉积物中的电阻率垂直探杆的实时量测获得。通过电阻率垂直探杆测得的海水与沉积物电阻率值,根据沉积物与海水的导电性差异,电阻率突变处即为海床界面。
海底沉积物工程性质、物理力学指标参数,通过海底电阻率三维量测和声波测量结果综合确定。通过原位观测海底沉积物的电阻率、声阻抗、声衰减的时空变化;通过现场与实验室土力学测试,建立海床土电阻率、声学参数与密度、含水率、液塑限、孔隙比、比重、强度之间的关系;进而通过电学、声学观测反演海底沉积物工程性质、物理力学性质及其动态变化。声波反演具体流程为通过频谱技术,提取2个接收换能器接收到的声波振幅,求出声波的衰减幅度。通过室内试验,确定声学参数(声速和声衰减幅度)与沉积物物理力学性质之间的关系,将声学参数反演为物理力学参数。
沉积物声学探杆、沉积物孔隙水压力探杆与三维电阻率探杆通过探杆液压贯入系统,以液压方式贯入到沉积物中,避免重力贯入方式的不可控性。
为保证探杆顺利贯入到沉积物中,对于硬底质海区,沉积物声学探杆、沉积物孔隙水压力探杆与三维电阻率探杆逐一贯入;对于软底质海区,沉积物声学探杆、沉积物孔隙水压力探杆与三维电阻率探杆统一一次性贯入。
观测数据采用实时传输与自容存储两种模式。关键数据采用实时传输模式,其余数据采用自容存储模式。既保证数据的实时性,为灾害预警等提供数据;又减少供电,延长观测时间。
利用长期观测供电系统进行供电。发电单元通过海水溶解氧电池实现,保证观测用电需求。避免携带大量电池或长距离海底电缆的铺设。
所述的发电单元共四个,呈对称方式布置于仪器搭载平台外侧;仪器搭载平台呈开放式,内部海水可自由穿过;最大程度保证发电单元附近海流速度,以保障供电系统的溶解氧供应。
所述的电能储存单元共2个。电能储存单元交替进行充放电过程,即一个储存电能时,另一个对观测系统供电。
考虑到贯入观测探杆时,观测装置刚释放入海,长期观测供电系统尚没有存储足够电能,探杆液压贯入系统的供电由贯入机构电池舱独立提供。
本发明可以在2000米水深范围内进行海水—海床界面—沉积物的工程性质、物理性质、力学性质、生物化学性质的原位、长期、实时、综合观测。在海洋环境监测、海洋地质灾害监测等方面具有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左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主视图(垂直探杆未画入)。
图3是本发明的位于总控与数据存储传输系统以上部分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位于总控与数据存储传输系统以下部分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沉积物声学探杆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沉积物孔隙水压力探杆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三维电阻率数据采集电路图。
图8是本发明的海底观测系统与中继系统、远程系统的通讯方式示意图。
其中,1沉积物声学探杆、2沉积物孔隙水压力探杆、3三维电阻率探杆、4水体观测仪器、5长期观测供电系统、6探杆液压贯入系统、7总控与数据存储传输系统、8声学释放器、9水声通讯机、10仪器搭载平台、
11声学信号发射探杆、12声学信号接收探杆、13定向发射换能器、14接收换能器、15声学信号传输线、16不锈钢钢管、17孔隙水压力传感器、18贯入锥头、19孔隙水压力信号传输线、20电阻率垂直探杆、21电阻率水平探杆、22发电单元、23电能储存单元、24液压舱、25控制舱、26驱动舱、27贯入机构电池舱、28贯入机械手、29防倾覆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本发明的深海座底式工程地质环境原位长期观测装置主要包括沉积物声学探杆1、沉积物孔隙水压力探杆2、三维电阻率探杆3、水体观测仪器4、长期观测供电系统5、探杆液压贯入系统6、总控与数据存储传输系统7、声学释放器8、水声通讯机9、仪器搭载平台10。其中沉积物声学探杆1、沉积物孔隙水压力探杆2、三维电阻率探杆3、水体观测仪器4作为海底观测单元。
所述的水体观测仪器4主要集成了悬浮物浓度、甲烷浓度、溶解氧浓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盐度、海流观测单元。水体其他要素观测仪器也可搭载于仪器搭载平台10。
上述的水体观测仪器4可通过长期观测供电系统5集中供电,也可自带电池进行独立供电。
观测数据采用实时传输与自容存储两种模式。关键数据采用实时传输模式,其余数据采用自容存储模式。为实现远程指令信号发送与数据实时传输,仪器搭载平台10安装有水声通讯机9。
所述的长期观测供电系统5主要由4个发电单元22与2个系统电能储存单元23组成。发电单元通过海水溶解氧电池实现,保证观测用电需求。
所述的发电单元22共四个,呈对称方式布置于仪器搭载平台10外侧;仪器搭载平台呈开放式,内部海水可自由穿过;最大程度保证发电单元附近海流速度,以保障供电系统的溶解氧供应。
所述的电能储存单元23共2个。电能储存单元交替进行充放电过程,即一个储存电能时,另一个对观测系统供电。
为防止海底观测装置发生倾覆,仪器搭载平台10底部安装有4个防倾覆底座29。所述的4个防倾覆底座29以中心对阵方式布置于仪器搭载平台10的四角。
如图5,本发明的沉积物声学探杆1包括声学信号发射探杆11与声学信号接收探杆12。
上述的声学信号发射探杆11安装有1个定向发射换能器13,声学信号接收探杆12不同深度处安装有2个接收换能器14。
所述的沉积物声学探杆测量工作流程具体为:
当沉积物声学探杆1贯入结束后,总控与数据存储传输系统7通过声学探杆信号传输线15向声学信号发射探杆11发送开始工作指令,激励发射换能器13产生声波信号。
声波信号在海底沉积物中传播后被接收换能器14接收,声学信号接收探杆12通过对声波信号进行前置放大、滤波、自动增益控制等处理后,完成数据采集。并进一步通过声学信号传输线15将数据传送给嵌入式工控机进行压缩和存储。
声学观测数据处理过程具体为:
声学信号接收探杆12安装的2个接收换能器14可以先后接收声学信号发射探杆11上同一个定向发射换能器13发射的到达不同深度的声波。可以确定声波信号到达2个接收换能器14的时间差T,并且2个接收换能器14的距离已知L,可以计算声波在沉积物中传播的速度V。
声波在沉积物中传播的速度V的计算公式为V=L/T。
通过频谱技术,提取2个接收换能器14接收到的声波振幅,求出声波的衰减幅度。通过室内试验,确定声学参数(声速和声衰减幅度)与沉积物物理力学性质(密度、含水率、液塑限、孔隙比、比重、强度)之间的关系,将声学参数反演为物理力学参数。
为提高发射换能器13的发射电压响应,采用多个圆环形压电陶瓷管并联套结方式。
为提高接收换能器14的接收灵敏度,采用多个圆环形压电陶瓷管串联套结方式。
如图6,本发明的孔隙水压力探杆4主要由4段不锈钢钢管16、4个孔隙水压力传感器17、1个贯入锥头18组成。
所述的沉积物孔隙水压力探杆2通过孔隙水压力探杆信号传输线19与总控与数据存储传输系统7连接,进行数据通讯与信号传输。
为防止海水腐蚀探杆,不锈钢钢管16选用316L不锈钢材质。
孔隙水压力传感器17选用光纤光栅压差式传感器。将光栅上的应变变化,转化为波长变化,并标定光纤光栅中心波长的变化与孔隙水压力的关系。将观测数据反演为沉积物孔隙水压力。
如图1、4,三维电阻率探杆3由1根电阻率垂直探杆20、4根十字交叉电阻率水平探杆21构成。
电阻率垂直探杆20与电阻率水平探杆21均间隔分布有电极环。
电阻率探杆杆体材料选用三型聚丙烯材质,电极采用石墨电极,内嵌在杆体中。
总控与数据存储传输系统7发布指令后,电阻率垂直探杆20上的电极采用 Wenner方式实现滚动测量,测得沿垂直探杆20不同深度的电阻率。
通过电阻率垂直探杆20与电阻率水平探杆21,可进行沉积物三维电阻率观测。
上述沉积物三维电阻率观测采用二极装置。观测时,供电极B和测量极N分别利用专用导线置于无穷远;供电极A选用电阻率垂直探杆20不同深度的电极,测量极M分别选用4根电阻率水平探杆21上的电极。
为节约长期观测中的电能消耗,同时保证在沉积物中产生较强电流场,上述三维电阻率观测采用并行技术。即每次供电,电阻率水平探杆21上的电位极同时实现测量。
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的三维电阻率数据采集电路图。
上述的三维电阻率观测采集电路主要由中央控制电路,三维电阻率并行采集电路、垂直探杆电极转换与采集电路、供电电路。
上述的中央控制电路由中央处理器(CPU)和存储器件组成,实现整个采集存储过程及数据传输控制。
中央处理器(CPU)采用32位嵌入式处理器ARM9。两个不同类型的存储器 RAM、ROM分别和ARM9相连实现程序和采集数据存储。
主控器和ARM9之间采用CAN总线接口连接。
三维电阻率并行采集电路由并行的多个通道构成,每个通道由前置放大器和A/D转换电路构成,每个通道输入为选定的杆体电极和无穷远极N间的测量电位。
垂直探杆电极转换与采集电路主要由开关译码器和供电、测量电路组成,供电电路和测量电路分别通过两路导线和开关译码器相连。测量时分别通过开关译码器选择电极和供电、测量电路相连。
供电电路外接海水电池,内接稳压装置后分别和CPU、发射机相连,分别给采集主机和发射机供电。
由于海水与沉积物电阻率差异,电阻率垂直探杆20所测电阻率发生突变处即为海床界面位置。根据海床界面位置变化,可推算海床侵蚀淤积速率。
通过室内试验,确定海水悬浮物浓度与电阻率之间的关系、确定沉积物物理力学性质(密度、含水率、液塑限、孔隙比、比重、强度)与电阻率之间的关系。继而,可根据所测得的电阻率反演海水悬浮物浓度与沉积物物理力学性质。
可将沉积物声学探杆1与三维电阻率探杆3反演的沉积物物理力学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最终综合确定沉积物物理力学性质。
沉积物声学探杆1、沉积物孔隙水压力探杆2与三维电阻率探杆3通过探杆液压贯入系统6,以液压方式贯入到沉积物中。
上述的探杆液压贯入系统6由液压舱24、控制舱25、驱动舱26、贯入机构电池舱27、贯入机械手28组成。
考虑到贯入观测探杆时,观测装置刚释放入海,长期观测供电系统5尚没有存储足够电能,探杆液压贯入系统6的供电由贯入机构电池舱27独立提供。
为保证探杆顺利贯入到沉积物中,对于硬底质海区,沉积物声学探杆1、沉积物孔隙水压力探杆2与三维电阻率探杆3逐一贯入;对于软底质海区,沉积物声学探杆1、沉积物孔隙水压力探杆2与三维电阻率探杆3统一一次性贯入。
本发明的深海座底式工程地质环境原位长期观测装置释放与回收方法如下:
将调查船驶至指定站位,停船。将深海座底式工程地质环境原位长期观测装置通过船载地质绞车释放,释放速度为1m/s。
根据站位水深与已释放钢缆的长度,预估观测装置距离海底100m-200m时,降低释放速度,防止触底时的冲击对观测装置造成破坏。
仪器触底后,通过观测装置的探杆液压贯入系统6将沉积物声学探杆1、沉积物孔隙水压力探杆2与三维电阻率探杆3贯入到沉积物中。
根据观测区底质确定贯入方式是逐次贯入,还是一次性统一贯入。
贯入结束,激发观测装置顶端的声学释放器8。声学释放器释放后,钢缆与观测装置脱离。回收钢缆,完成观测装置释放。
经过长期观测,根据GPS定位,将调查船驶至释放位置,进行观测装置回收。
利用水下机器人ROV将地质绞车钢缆一端固定于海底观测装置声学释放器释放位置。
完成ROV回收后,再通过回收地质绞车钢缆,完成海底观测装置回收。
附图8为本发明的深海座底式工程地质环境原位长期观测装置与海面信号中继系统、远程服务器的通讯方式示意图。
如图8,深海座底式工程地质环境原位长期观测装置通过海水电池供电,完成系列数据采集。
所采集数据通过水声通讯方式传输至海面信号中继系统。所述的海面信号中继系统通过太阳能电池供电。
海面信号中继系统将数据以卫星通讯方式传输至卫星,卫星将数据以卫星通讯方式传输至远程服务器。
通过远程服务器,用户进行观测数据的查询、下载、分析。
根据观测需要,需要调整观测参数时,远程服务器将信号以卫星通讯方式传输至卫星。卫星将信号以卫星通讯方式传输至海面信号中继系统。
海面信号中继系统将信号过水声通讯方式传输至海底观测系统。
本发明的深海座底式工程地质环境原位长期观测装置可以在深海底进行海水—海床界面—沉积物的工程性质、物理性质、力学性质、生物化学性质的原位、长期、实时观测。在海底水合物开发过程中的工程地质环境监测等海洋工程中具有应用价值。
Claims (9)
1.深海座底式工程地质环境原位长期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呈框架式结构的仪器搭载平台(10),该仪器搭载平台(10)上设有沉积物声学探杆(1)、沉积物孔隙水压力探杆(2)、三维电阻率探杆(3),以及将上述探杆贯入海底沉积物的探杆液压贯入系统(6),还搭载有水体观测仪器(4)、长期观测供电系统(5)、总控与数据存储传输系统(7)、声学释放器(8)和水声通讯机(9);
所述的沉积物声学探杆(1)由声学信号发射探杆(11)与声学信号接收探杆(12)组成;所述的声学信号发射探杆(11)中安装有1个定向发射换能器(13),声学信号接收探杆(12)不同深度处分别安装有1个接收换能器(14);声学信号发射探杆(11)与声学信号接收探杆(12)末端均通过声学信号传输线(15)与总控与数据存储传输系统(7)连接;
所述发射换能器(13)采用多个圆环形压电陶瓷管并联套结方式,以提高发射换能器(13)的发射电压响应;所述的接收换能器(14)采用多个圆环形压电陶瓷管串联套结方式,以提高接收换能器(14)的接收灵敏度;
所述的三维电阻率探杆(3),由1根电阻率垂直探杆(20)、4根十字交叉的电阻率水平探杆(21)构成;
所述的电阻率垂直探杆(20)与电阻率水平探杆(21)上均间隔分布有电极环;探杆杆体材料选用三型聚丙烯材质,电极采用石墨电极,内嵌在杆体中;
所述沉积物孔隙水压力探杆(2)的孔隙水压力传感器(17)选用光纤光栅压差式传感器,该光纤光栅压差式传感器能够将光栅上的应变变化,转化为波长变化,并标定光纤光栅中心波长的变化与孔隙水压力的关系,而将观测数据反演为沉积物孔隙水压力;孔隙水压力探杆(2)的杆体部分采用不锈钢钢管(16),不锈钢钢管(16)底部安装贯入锥头(17)、末端通过孔隙水压力信号传输线(19)与总控与数据存储传输系统(7)连接;
所述的水体观测仪器(4)集成了悬浮物浓度、甲烷浓度、溶解氧浓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盐度、海流观测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海座底式工程地质环境原位长期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积物声学探杆(1)的数据处理方法是:
通过频谱技术,提取2个接收换能器(14)接收到的声波振幅,求出声波的衰减幅度;
通过室内试验,确定声学参数与沉积物物理力学性质之间的关系,将声学参数反演为物理力学参数;
所述声学参数为声速和声衰减幅度;所述沉积物物理力学性质是密度、含水率、液塑限、孔隙比、比重、强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海座底式工程地质环境原位长期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维电阻率探杆(3)的数据处理方法是:
利用海水与沉积物电阻率差异,电阻率垂直探杆(20)所测电阻率发生突变处即海床界面位置;
根据海床界面位置变化,推算海床侵蚀淤积速率;
通过室内试验,确定海水悬浮物浓度与电阻率之间的关系、确定沉积物物理力学性质与电阻率之间的关系;所述沉积物物理力学性质为密度、含水率、液塑限、孔隙比、比重、强度;
根据所测得的电阻率反演海水悬浮物浓度与沉积物物理力学性质;
将沉积物声学探杆(1)与三维电阻率探杆(3)反演的沉积物物理力学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最终综合确定沉积物物理力学性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海座底式工程地质环境原位长期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探杆液压贯入系统(6)包括安装在仪器搭载平台(10)上的液压舱(24)、控制舱(25)、驱动舱(26)、贯入机构电池舱(27)、贯入机械手(28)。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海座底式工程地质环境原位长期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体观测仪器(4)通过长期观测供电系统(5)集中供电,或以自带电池进行独立供电。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海座底式工程地质环境原位长期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长期观测供电系统(5)由四个发电单元(22)与两个电能储存单元(23)组成;
所述的发电单元(22)选用海水溶解氧电池,四个发电单元以中心对称方式布置均匀布置于仪器搭载平台(10)外侧;仪器搭载平台(10)的框架结构呈开放式,内部海水可自由穿过;最大程度保证发电单元(22)附近海流速度,以保障供电系统的溶解氧供应;两个电能储存单元交替进行充放电过程,即一个储存电能时,另一个对观测系统供电。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海座底式工程地质环境原位长期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为防止海底观测装置发生倾覆,仪器搭载平台(10)底部呈对称方式安装有4个防倾覆底座(29)。
8.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海座底式工程地质环境原位长期观测装置释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调查船驶至指定站位,停船;将船载地质绞车钢缆与声学释放器(8)连接,将深海座底式工程地质环境原位长期观测装置通过船载地质绞车释放,释放速度≤1m/s;
根据站位水深与已释放钢缆的长度,预估观测装置距离海底100m-200m时,降低释放速度,以防止触底时的冲击对观测装置造成破坏;
仪器触底后,通过观测装置的探杆液压贯入系统(6)将沉积物声学探杆(1)、沉积物孔隙水压力探杆(2)与三维电阻率探杆(3)贯入到沉积物中;贯入方式为逐次贯入或一次性统一贯入;
贯入结束,激发观测装置顶端的声学释放器(8);声学释放器(8)释放后,钢缆与观测装置脱离,回收钢缆,完成观测装置释放。
9.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海座底式工程地质环境原位长期观测装置完成观测后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指定站位的坐标,通过GPS定位,将调查船驶至释放位置;
利用ROV水下机器人将船载地质绞车钢缆一端固定于海底观测装置声学释放器;
完成ROV水下机器人回收后,再通过回收船载地质绞车钢缆,完成海底观测装置回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6145229 | 2018-06-14 | ||
CN201810614522 | 2018-06-14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186559A true CN109186559A (zh) | 2019-01-11 |
CN109186559B CN109186559B (zh) | 2023-08-15 |
Family
ID=6493752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192963.6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887630U (zh) | 2018-06-14 | 2018-07-26 | 一种深海工程地质环境原位长期观测装置 |
CN201810833511.XA Active CN109186559B (zh) | 2018-06-14 | 2018-07-26 | 深海座底式工程地质环境原位长期观测装置及方法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192963.6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887630U (zh) | 2018-06-14 | 2018-07-26 | 一种深海工程地质环境原位长期观测装置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499826B2 (zh) |
JP (1) | JP6864926B2 (zh) |
CN (2) | CN208887630U (zh) |
AU (1) | AU2019101453A4 (zh) |
DE (1) | DE212019000025U1 (zh) |
WO (1) | WO2019237893A1 (zh) |
Cited By (2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823485A (zh) * | 2019-03-06 | 2019-05-31 | 中国海洋大学 | 第二代滩浅海沉积物强度原位检测装置 |
CN110186706A (zh) * | 2019-06-26 | 2019-08-30 |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 一种长续航海底样品采集装置 |
WO2019237893A1 (zh) * | 2018-06-14 | 2019-12-19 | 中国海洋大学 | 深海座底式工程地质环境原位长期观测装置及方法 |
CN110850479A (zh) * | 2019-11-26 | 2020-02-28 |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 三维电阻率原位监测探针 |
CN111103622A (zh) * | 2020-01-09 | 2020-05-05 |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 一种海底沉积物中低频声学特性的原位测量系统及方法 |
CN111121730A (zh) * | 2020-02-25 | 2020-05-08 | 中国海洋大学 | 适用于浅水粘性海床的底边界层原位观测系统与其布设方法 |
CN111610526A (zh) * | 2020-04-28 | 2020-09-01 |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 一种海床蚀积动态监测系统 |
CN111721575A (zh) * | 2020-06-18 | 2020-09-29 | 中国海洋大学 | 应用于内波发育区的海底沙波长期观测装置及观测方法 |
CN111948294A (zh) * | 2020-08-12 | 2020-11-17 |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 沉积物声学特性原位测量的声波发射采集装置、系统及方法 |
CN112033383A (zh) * | 2020-09-11 | 2020-12-04 | 中国海洋大学 | 深海多金属结核开采工程地质环境监测系统及方法 |
CN112504238A (zh) * | 2020-11-06 | 2021-03-16 | 湖南大学 | 自沉浮式海洋剖面与沉积物探测装置及使用方法 |
CN112816559A (zh) * | 2021-01-27 | 2021-05-18 | 武汉浩瀚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原位测量取样装置 |
CN113031104A (zh) * | 2021-03-05 | 2021-06-25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一种深海海底失稳灾害立体化监测系统 |
CN113432648A (zh) * | 2021-07-01 | 2021-09-24 | 中国海洋大学 | 深海内波诱发海底软粘土变形滑动长期观测系统及方法 |
CN113899727A (zh) * | 2021-09-18 | 2022-01-07 | 中山大学 | 检测沉积物孔隙水中目标物浓度垂向变化的设备及方法 |
CN114061664A (zh) * | 2021-11-19 | 2022-02-18 | 中国海洋大学 | 一种基于光纤光栅的海底孔隙水多参数原位观测探杆及方法 |
CN114062048A (zh) * | 2021-11-19 | 2022-02-18 | 中国海洋大学 | 一种模块化多层次时间序列深海沉积物孔隙流体采样器及方法 |
CN114954791A (zh) * | 2022-07-28 | 2022-08-30 | 广州至远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浅海透水构筑监测平台 |
CN115931209A (zh) * | 2022-09-08 | 2023-04-07 | 中国海洋大学 | 海底沉积物孔隙压力原位长期实时组网观测系统及方法 |
CN116106496A (zh) * | 2023-01-16 | 2023-05-12 | 中国海洋大学 | 抛投式探测装置及气-水-土全介质探测方法 |
CN116577259A (zh) * | 2023-07-04 | 2023-08-11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一种海底沉积物孔隙度原位分层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
CN116729599A (zh) * | 2023-07-24 | 2023-09-12 |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 基于轻型潜器的底质三维电学观测组网布设装置及方法 |
CN116754491A (zh) * | 2023-06-01 | 2023-09-15 | 中国海洋大学 | 动态无损柱状取样的海底块体滑坡监测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
CN116902181A (zh) * | 2023-07-14 | 2023-10-20 |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 一种适用于深海潜器的安全坐底装置及方法 |
CN117146902A (zh) * | 2023-10-26 | 2023-12-01 | 中国地质调查局烟台海岸带地质调查中心 | 一种对海底地质和环境进行原位监测的系统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31365A (zh) * | 2019-08-15 | 2019-12-03 |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 一种深远海综合原位探测取样平台 |
CN110850480B (zh) * | 2019-11-26 | 2020-06-16 |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 高空间分辨率复合式电极交叉探测方法 |
CN111142113A (zh) * | 2020-01-08 | 2020-05-12 | 青岛深海云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实时化深海逆式回声观测系统 |
CN111504549B (zh) * | 2020-04-26 | 2022-04-29 |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 一种海底失稳原位监测探杆、监测装置及探杆制备方法 |
CN111780852B (zh) * | 2020-05-22 | 2022-04-08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 | 一种实时测量低频换能器深海性能的装置及方法 |
CN111595945B (zh) * | 2020-06-17 | 2024-10-29 |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 一种海底沉积物原位声学特性测试系统及方法 |
CN112068141B (zh) * | 2020-09-11 | 2021-06-08 | 中国海洋大学 | 一种深海多金属结核开采沉积物环境监测装置 |
CN113175951B (zh) * | 2021-03-23 | 2022-07-12 | 浙江大学 | 一种深海水合物原位立体监测系统 |
CN114153004B (zh) * | 2021-11-16 | 2024-03-12 | 山东大学 | 主动激发式海底水合物储层垂向含量分布精准评估装置 |
CN114279416A (zh) * | 2021-12-27 | 2022-04-05 | 海南浙江大学研究院 | 一种用于海底地形参数及化学参数原位测量的系统 |
CN114636441B (zh) * | 2022-02-23 | 2023-06-09 |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 | 适用水下低温高压环境的多参数传感器及其测试方法 |
CN114706130B (zh) * | 2022-02-28 | 2023-09-26 | 中国海洋大学 | 一种原位测量海底气泡型浅层气垂向分布范围的方法 |
CN114355479B (zh) * | 2022-03-16 | 2022-06-21 |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 | 一种空投式台风海域气象海洋环境信息测量装置 |
CN115384711A (zh) * | 2022-08-12 | 2022-11-25 | 国家海洋局南海标准计量中心 | 一种新型浅海水质自动监测系统 |
CN115166191B (zh) * | 2022-09-01 | 2023-04-07 | 广东工业大学 | 一种具有监测功能的地下水智能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
CN115165457B (zh) * | 2022-09-08 | 2022-11-11 | 天津市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 一种海水及沉积物一体式采集设备 |
CN115588276B (zh) * | 2022-09-08 | 2023-11-14 | 中国海洋大学 | 一种海洋地质灾害远程监测预警站及监测预警方法 |
CN115478843B (zh) * | 2022-09-28 | 2024-06-11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一种基于声波探测的鸡蛋壳地层识别装置 |
CN116558489B (zh) * | 2023-05-11 | 2023-10-27 | 青岛森科特智能仪器有限公司 | 一种有缆可分离型海洋地质环境调查装备及其工作方法 |
CN116738182B (zh) * | 2023-07-03 | 2024-02-27 | 中山大学 | 海底沉积物声衰减范围值的预测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
CN117288155B (zh) * | 2023-10-11 | 2024-04-26 | 中国海洋大学 | 一种基于海床滑动过程原位观测设备的工作方法 |
CN117129571B (zh) * | 2023-10-24 | 2024-02-13 |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 一种海底沉积物力学与声学特性原位测量装置及方法 |
CN118424393B (zh) * | 2024-07-04 | 2024-08-27 | 天津市地质研究和海洋地质中心 | 一种用于地灾监测的设备及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4029160A1 (zh) * | 2012-08-21 | 2014-02-27 | 付建国 | 声学海底验潮仪 |
CN106841311A (zh) * | 2017-01-18 | 2017-06-13 |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 一种海床基多点原位长期观测系统 |
CN208887630U (zh) * | 2018-06-14 | 2019-05-21 | 中国海洋大学 | 一种深海工程地质环境原位长期观测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397432C (zh) * | 2005-08-02 | 2008-06-25 | 中国海洋大学 | 深海水下长期锚系自动观测装置 |
AU2008299384B2 (en) * | 2007-05-14 | 2013-07-11 | Ocean Floor Geophysics Inc. | Underwater electric field electromagnetic prospecting system |
CN101158673B (zh) * | 2007-11-16 | 2010-10-13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 一种原位测量探头 |
US8254208B2 (en) * | 2008-12-08 | 2012-08-28 | Teledyne Rd Instruments, Inc. | Multi-state beamforming array |
CN101655364A (zh) * | 2009-09-09 | 2010-02-24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深海管道位姿精确测量装置 |
CN101923073B (zh) * | 2010-08-28 | 2012-05-09 |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 基于液压驱动贯入的海底沉积物声学特性原位探测系统 |
CN102331275B (zh) * | 2011-06-10 | 2013-03-20 | 中国海洋大学 | 基于贯入式探针的深海多要素综合观测系统 |
CN203078741U (zh) * | 2013-02-05 | 2013-07-24 | 中国海洋大学 | 一种滩浅海沉积物强度原位检测装置 |
CN108955764B (zh) * | 2018-06-14 | 2021-02-09 | 中国海洋大学 | 深海工程地质环境原位长期实时观测系统及方法 |
CN108645668B (zh) * | 2018-07-09 | 2024-07-26 |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 孔隙水长期原位取样和分析装置及其方法 |
CN109099972B (zh) * | 2018-09-20 | 2024-01-16 |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 海底沉积物原位环境监测系统 |
-
2018
- 2018-07-26 CN CN201821192963.6U patent/CN208887630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 2018-07-26 CN CN201810833511.XA patent/CN109186559B/zh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5-22 AU AU2019101453A patent/AU2019101453A4/en not_active Ceased
- 2019-05-22 DE DE212019000025.8U patent/DE212019000025U1/de active Active
- 2019-05-22 US US16/608,632 patent/US11499826B2/en active Active
- 2019-05-22 JP JP2019537842A patent/JP6864926B2/ja active Active
- 2019-05-22 WO PCT/CN2019/087891 patent/WO2019237893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4029160A1 (zh) * | 2012-08-21 | 2014-02-27 | 付建国 | 声学海底验潮仪 |
CN106841311A (zh) * | 2017-01-18 | 2017-06-13 |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 一种海床基多点原位长期观测系统 |
CN208887630U (zh) * | 2018-06-14 | 2019-05-21 | 中国海洋大学 | 一种深海工程地质环境原位长期观测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朱超祁,等, pages: 121 - 125 * |
Cited By (3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9237893A1 (zh) * | 2018-06-14 | 2019-12-19 | 中国海洋大学 | 深海座底式工程地质环境原位长期观测装置及方法 |
CN109823485A (zh) * | 2019-03-06 | 2019-05-31 | 中国海洋大学 | 第二代滩浅海沉积物强度原位检测装置 |
CN109823485B (zh) * | 2019-03-06 | 2023-08-29 | 中国海洋大学 | 第二代滩浅海沉积物强度原位检测装置 |
CN110186706A (zh) * | 2019-06-26 | 2019-08-30 |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 一种长续航海底样品采集装置 |
CN110850479A (zh) * | 2019-11-26 | 2020-02-28 |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 三维电阻率原位监测探针 |
CN111103622A (zh) * | 2020-01-09 | 2020-05-05 |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 一种海底沉积物中低频声学特性的原位测量系统及方法 |
CN111121730A (zh) * | 2020-02-25 | 2020-05-08 | 中国海洋大学 | 适用于浅水粘性海床的底边界层原位观测系统与其布设方法 |
CN111121730B (zh) * | 2020-02-25 | 2022-05-17 | 中国海洋大学 | 适用于浅水粘性海床的底边界层原位观测系统与其布设方法 |
CN111610526A (zh) * | 2020-04-28 | 2020-09-01 |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 一种海床蚀积动态监测系统 |
CN111610526B (zh) * | 2020-04-28 | 2023-12-12 |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 一种海床蚀积动态监测系统 |
CN111721575A (zh) * | 2020-06-18 | 2020-09-29 | 中国海洋大学 | 应用于内波发育区的海底沙波长期观测装置及观测方法 |
CN111721575B (zh) * | 2020-06-18 | 2021-04-20 | 中国海洋大学 | 应用于内波发育区的海底沙波长期观测装置及观测方法 |
CN111948294A (zh) * | 2020-08-12 | 2020-11-17 |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 沉积物声学特性原位测量的声波发射采集装置、系统及方法 |
CN111948294B (zh) * | 2020-08-12 | 2023-08-18 |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 沉积物声学特性原位测量的声波发射采集装置、系统及方法 |
CN112033383A (zh) * | 2020-09-11 | 2020-12-04 | 中国海洋大学 | 深海多金属结核开采工程地质环境监测系统及方法 |
CN112504238A (zh) * | 2020-11-06 | 2021-03-16 | 湖南大学 | 自沉浮式海洋剖面与沉积物探测装置及使用方法 |
CN112816559A (zh) * | 2021-01-27 | 2021-05-18 | 武汉浩瀚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原位测量取样装置 |
CN113031104A (zh) * | 2021-03-05 | 2021-06-25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一种深海海底失稳灾害立体化监测系统 |
CN113432648B (zh) * | 2021-07-01 | 2022-05-13 | 中国海洋大学 | 深海内波诱发海底软粘土变形滑动长期观测系统及方法 |
CN113432648A (zh) * | 2021-07-01 | 2021-09-24 | 中国海洋大学 | 深海内波诱发海底软粘土变形滑动长期观测系统及方法 |
CN113899727A (zh) * | 2021-09-18 | 2022-01-07 | 中山大学 | 检测沉积物孔隙水中目标物浓度垂向变化的设备及方法 |
CN114061664B (zh) * | 2021-11-19 | 2022-07-05 | 中国海洋大学 | 一种基于光纤光栅的海底孔隙水多参数原位观测探杆及方法 |
CN114062048B (zh) * | 2021-11-19 | 2022-05-31 | 中国海洋大学 | 模块化多层次时间序列深海沉积物孔隙流体采样器及方法 |
CN114062048A (zh) * | 2021-11-19 | 2022-02-18 | 中国海洋大学 | 一种模块化多层次时间序列深海沉积物孔隙流体采样器及方法 |
CN114061664A (zh) * | 2021-11-19 | 2022-02-18 | 中国海洋大学 | 一种基于光纤光栅的海底孔隙水多参数原位观测探杆及方法 |
CN114954791A (zh) * | 2022-07-28 | 2022-08-30 | 广州至远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浅海透水构筑监测平台 |
CN114954791B (zh) * | 2022-07-28 | 2022-11-18 | 广州至远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浅海透水构筑监测平台 |
CN115931209A (zh) * | 2022-09-08 | 2023-04-07 | 中国海洋大学 | 海底沉积物孔隙压力原位长期实时组网观测系统及方法 |
CN116106496A (zh) * | 2023-01-16 | 2023-05-12 | 中国海洋大学 | 抛投式探测装置及气-水-土全介质探测方法 |
CN116754491A (zh) * | 2023-06-01 | 2023-09-15 | 中国海洋大学 | 动态无损柱状取样的海底块体滑坡监测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
CN116754491B (zh) * | 2023-06-01 | 2024-02-02 | 中国海洋大学 | 动态无损柱状取样的海底块体滑坡监测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
CN116577259B (zh) * | 2023-07-04 | 2023-10-24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一种海底沉积物孔隙度原位分层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
CN116577259A (zh) * | 2023-07-04 | 2023-08-11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一种海底沉积物孔隙度原位分层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
CN116902181A (zh) * | 2023-07-14 | 2023-10-20 |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 一种适用于深海潜器的安全坐底装置及方法 |
CN116902181B (zh) * | 2023-07-14 | 2024-01-23 |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 一种适用于深海潜器的安全坐底装置及方法 |
CN116729599A (zh) * | 2023-07-24 | 2023-09-12 |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 基于轻型潜器的底质三维电学观测组网布设装置及方法 |
CN116729599B (zh) * | 2023-07-24 | 2023-11-21 |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 基于轻型潜器的底质三维电学观测组网布设装置及方法 |
CN117146902A (zh) * | 2023-10-26 | 2023-12-01 | 中国地质调查局烟台海岸带地质调查中心 | 一种对海底地质和环境进行原位监测的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1499826B2 (en) | 2022-11-15 |
AU2019101453A4 (en) | 2020-01-16 |
JP2020527221A (ja) | 2020-09-03 |
CN109186559B (zh) | 2023-08-15 |
WO2019237893A1 (zh) | 2019-12-19 |
DE212019000025U1 (de) | 2019-11-28 |
US20210364290A1 (en) | 2021-11-25 |
CN208887630U (zh) | 2019-05-21 |
JP6864926B2 (ja) | 2021-04-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8887630U (zh) | 一种深海工程地质环境原位长期观测装置 | |
JP6609787B1 (ja) | 深海底混濁流のマルチパラメータ総合モニタリング装置 | |
CN107631720B (zh) | 海底沙波原位实时观测装置及方法 | |
CN108106965B (zh) | 一种海底沉积物声学与物理参数原位同步测量装置与方法 | |
CN201885992U (zh) | 直读式6000米温盐深剖面仪 | |
CN108955764A (zh) | 深海工程地质环境原位长期实时观测系统及方法 | |
CN107024244B (zh) | 海域水合物开采环境立体化监测系统 | |
CN206766283U (zh) | 一种新型立体观测海洋浮标系统 | |
RU2426149C1 (ru) | Гидроакустический локационный комплекс | |
CN106646629A (zh) | 一种深水双船拖曳式电磁勘探系统 | |
CN102393196A (zh) | 一种海洋内波声学探测方法 | |
CN104913769A (zh) | 沉管隧道建设中管段对接的水下高精度测控系统及测控方法 | |
CN110712719A (zh) | 基于海底观测网的实时传输潜标系统 | |
CN115598217A (zh) | 一种海底沉积层的低频声学特性原位测量装置与方法 | |
KR20180043890A (ko) | 해저기준점 설정을 통한 해저지각변이 모니터링 시스템 | |
CN206114923U (zh) | 一种海洋电磁采集站固定结构 | |
CN112612054A (zh) | 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的海底地震数据采集系统及采集方法 | |
CN110926458A (zh) | 一种可实现精准、原位观测且可重复布放回收的海床基 | |
CN207051184U (zh) | 一种水下光场与海洋环境多参数观测系统 | |
CN213813975U (zh) | 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的海底地震数据采集系统 | |
CN204422057U (zh) | 一种基于光纤水听器阵列的噪声测量装置 | |
CN210761197U (zh) | 基于海底观测网的实时传输潜标系统 | |
CN110274558B (zh) | 一种水下砂堆形态的检测系统及方法 | |
CN112478059A (zh) | 一种基于多要素测量的海洋潜标系统装置 | |
RU102263U1 (ru) | Система мониторинга водной среды для обеспечения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объектов морской деятельности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