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86440A - 一种垫片厚度预测工装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垫片厚度预测工装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86440A
CN109186440A CN201811125986.XA CN201811125986A CN109186440A CN 109186440 A CN109186440 A CN 109186440A CN 201811125986 A CN201811125986 A CN 201811125986A CN 109186440 A CN109186440 A CN 1091864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plate
gasket
pedestal
cover
t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2598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86440B (zh
Inventor
曹曙光
郑令嘉
朱群
刘骏
胡菊
洪亮
肖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nan Shipyard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nan Shipyard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nan Shipyard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nan Shipyard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12598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86440B/zh
Publication of CN1091864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864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864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864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7/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techniques
    • G01B7/02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 G01B7/06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for measuring thickness
    • G01B7/08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for measuring thickness using capacitive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 Measuring Device Byusing Mechanical Method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测量工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垫片厚度预测工装及其使用方法,工装包括垫片测量装置和间隙测量装置;垫片测量装置包括若干套测量单元,测量单元均包括罩盖和底座,罩盖罩于底座上,罩盖和底座之间夹设有弹簧;间隙测量装置包括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和装置本体,第一电极板安装于罩盖的外顶面上,第二电极板安装于底座下底面上;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信号连接至装置本体。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在短时间内,在两个设备之间预测出需装垫片的外缘厚度尺寸,提高了工作效率;将原来外径分厘卡和内卡钳的两次测量减少为一次测量,人工测量变成了电子传感器测量,减少了测量误差,提高了测量精度,且测量时间短。

Description

一种垫片厚度预测工装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测量工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垫片厚度预测工装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机械设备安装过程中,两个对接的设备安装完成之后,设备之间往往需要嵌入垫片,为了安装精确,往往需要根据现场设备间距而生产制造相匹配的垫片,然后垫片再运入现场进行嵌入安装。
目前,垫片预测的传统方法是,两个设备对接面的间隙中,通常是采用使用内卡钳测量垫片待安装位置的外缘处多个点的间隙尺寸,而后使用外径分厘卡测量内卡钳的尺寸并读出具体数据,检测人员测量再制成垫片“加工数据列表”。检测人员将“加工数据列表”发送给加工区的机械加工师傅。最后,机械加工师傅再进行垫片的机械加工,制成成品。其中,测量时两种工具均需要采用专业的测量方法,测量工艺要求较高,稍有差错均可能产生误差。由于内卡钳测量和外径分厘卡测量都可能有误差,而且误差还会累积,测量精度难以得到有效保证。部分设备安装空间狭小,多个测量点的间隙尺寸空间偏小,会影响测量精度,并且逐个测量耗时耗力,工作效率低。
如上所述,由于两个对接的设备安装过程中,每块垫片安装前都需进行以上各道工序的操作以预测厚度,难免产生一定的误差,累积后,若垫片正误差过大,则使得垫片的拂磨时间加长,加长安装周期,消耗了大量的劳动力,并且安装精度也不高;若垫片负误差过小,则质量不过关。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垫片厚度预测工装及其使用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使用内卡钳和外径分厘卡两次测量两设备对接面的间隙,以预测出需装垫片的实际外缘厚度时,出现误差累积现象,从而导致测量精度和工作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垫片厚度预测工装,其包括垫片测量装置和间隙测量装置;垫片测量装置包括若干套测量单元,各测量单元均包括罩盖和底座,罩盖罩于底座上,罩盖和底座之间夹设有弹簧,各弹簧的伸缩方向一致;间隙测量装置包括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和装置本体,第一电极板安装于罩盖的外顶面上,第二电极板安装于底座远离罩盖的下底面上,第一电极板和罩盖的外顶面之间、第二电极板和底座的下底面之间均隔设有绝缘薄膜;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均信号连接至装置本体。
首先,将垫片测量装置嵌入至两个设备之间,且各测量单元的安装位置中心位于垫片预装位置的外缘线上。其中,测量单元的数量可为一个也可多个,一个测量单元安装更为方便,而测量单元数量越多,则预测垫片实际厚度更为精确;且多个同时测量,相比现有的人工逐个测量各点,本发明效率更高。通过弹簧弹性舒展,驱动罩盖上的第一电极板与机械设备底座下表面接触支撑,且驱动底座上的第二电极板与机械设备基座上表面接触支撑。
第一电极板和罩盖的外顶面之间、第二电极板和底座的下底面之间均隔设有绝缘薄膜,以实现第一电极板和罩盖的外顶面之间形成电气隔离,以及第二电极板和底座的下底面之间形成电气隔离。其中,绝缘薄膜也可替换为云母片或塑料片等绝缘片。
本发明的间隙测量装置采用了电容法,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构成电容式传感器。将电容式传感器应用于测量间隙间距,已十分广泛,如中国专利CN205748257U、美国专利US2006065973A1等等。
本发明中,测量时,以第二电极板与机械设备基座上表面的接触点为基准,以第一电极板与机械设备底座下表面的接触点为位移,每组上下两个电极板产生的电容信号反馈到装置本体,即可测得间隙间距。
具体地,将垫片测量装置嵌入至两个设备之间后,因弹簧压缩,变换了介质载体位置,从而改变了变换极距,从而可改变两电极板之间的电容量,信号输送给装置本体,装置本体经过电容补偿、滤波、信号放大、A/D转换、单片机处理,最终得到电容改变量ΔC。又由于已知弹簧松弛状态时的静态电容量CS,因此可得到实际电容量CO。最后,根据电容计算公式,可以得到间隙间距d,即为预测的垫片厚度。间隙测量装置进行数据处理并统计,即可得到实测的各点间距大小,即为垫片相应的厚度,最后可从装置本体的显示屏幕上显示出所测结果。
根据所测结果,制得的垫片运至现场后,可根据安装情况将两个设备之间留出一定安装空间,嵌入垫片后,再将两个设备至原位置,即保证了设备安装位置准确,又能完美地匹配垫片和设备接触面。根据现场两个设备的基础面间距,可将底座的厚度做成12mm-80mm的多种规格,以适配不同的现场安装要求。
本发明可保证在短时间内,在两个设备之间预测出需装垫片的实际外缘厚度尺寸,避免了以往由于垫片位置特殊,测量空间狭小,用内卡钳测量垫片厚度难度较大,测量精度难以保证的情况出现,提高了工作效率。由于在船舶行业内,船用设备间隙更为狭小多变,因此,对于船用设备的垫片厚度预测,本发明可适于推广应用。本发明将原来外径分厘卡和内卡钳的两次测量减少为一次测量,人工测量变成了电子传感器测量,减少了测量误差,不会产生正负误差过大的情况,提高了测量精度,且测量时间短,提高了工作效率。
具体地,待预测厚度的垫片呈多边形,各测量单元的位置中心连线呈垫片的平面形状,多点测量,测得的垫片厚度结果更为精确,甚至可模拟出垫片实际形状。
优选地,测量单元的数量为四套,适用于船用矩形垫片的厚度预测。
具体地,底座上垂直固定有限位筒,弹簧穿设于限位筒中,弹簧的外圆面与限位筒的内壁相匹配。限位筒可限制弹簧始终上下伸缩,避免弹簧产生歪斜。
进一步地,为了测量更为精确,在限位筒轴向上,限位筒的外筒面上均布有若干个条形凹槽,罩盖的外周面上周向均布有若干个通孔,各通孔中均插设有插销,插销的里端一一对应地插至条形凹槽中。随着弹簧的伸缩,插销可在条形凹槽中滑动,从而可保证罩盖始终沿着中心轴线往复运动,从而避免由于弹簧伸缩而产生电极板与设备接触面贴合不完全,从而保证了测量精度。
进一步地,各测量单元还包括座筒,底座螺纹连接于座筒中,罩盖的外周面轴向滑动配合于座筒中,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均超出座筒的端口之外,以便于第二电极板始终能与机械设备基座上表面接触,且第一电极板始终能与与机械设备底座下表面接触;相邻的两个座筒通过连杆连接,各测量单元通过连杆环形连接构成垫片测量装置,一体型结构,安装更方便。
进一步地,大部分设备的基座安装面往往是平面,因此本发明的各第二电极板远离底座的下底面均位于同一平面上,可保证各第二电极板与机械设备基座上表面的接触点均位于同一基准面上,以保证精准测量两设备基座平面之间的间距。
进一步地,为了安装方便,各座筒的外筒面上均垂直固定有两个套管,相邻的两个座筒均通过各自的套管与连杆螺纹连接。具体地,连杆两端均通过外螺纹丝杆螺纹旋入至套管中,安装更为方便。同时,连杆根据不同规格的垫片长宽,可以做成80毫米到800毫米的多种规格,使用范围更广。
进一步地,连杆上还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锁紧螺母贴合于套管远离座筒的端面上,安装更为牢固,螺纹不易旋松,更便于测量。
另外,一种垫片厚度预测工装的使用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S1、用卷尺测量待预测厚度的垫片平面尺寸,选定对应的多根连杆;垫片的待安装位置为机械设备底座下表面和机械设备基座上表面之间,在各测量单元安装位置处,现场预测机械设备底座下表面和机械设备基座上表面的安装间距;根据安装间距,选定对应量程的底座和弹簧;通过各连杆的端部与套管螺纹连接,将多个座筒固定成一体,用锁紧螺母将连杆与套管锁紧;当垫片呈多边形时,各座筒的位置中心连线呈垫片的平面形状;当垫片呈圆形时,各座筒的位置中心连线呈垫片外圆的内接多边形;
S2、将底座螺纹连接在座筒中,在底座上安装第二电极板,且第二电极板复合有绝缘薄膜的一面贴合于底座的下底面上,在限位筒内放入弹簧;
S3、在罩盖上安装第一电极板,且第一电极板复合有绝缘薄膜的一面贴合于罩盖的外顶面上,将罩盖罩于底座上,罩盖将弹簧罩住,且使弹簧上端顶紧罩盖;
S4、往下按压弹簧,使罩盖外周面上的通孔对准限位筒的外筒面上的条形凹槽,往通孔中插入插销,且插销的里端一一对应地插至条形凹槽中;
S5、重复S2至S4步骤,将多套测量单元安装到位,在弹簧处于最松弛状态时,用卷尺核实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的间距略大于安装间距;具体地,两者差值根据实际情况为0.1-1mm;
S6、多套测量单元装好之后,依次下压四个罩盖,使弹簧压缩,将垫片测量装置安置在机械设备底座下表面与机械设备基座上表面之间的垫片预装位置处;将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通过数据线连接至装置本体,打开装置本体开始记录垫片的各点厚度尺寸;
S7、当要预测下一个相同规格的垫片厚度时,重复S6动作,用装置本体记录并保存数据;或当要预测下一个不同规格的垫片厚度时,重复S1到S6步骤,用装置本体做不同标记的记录并保存数据。
本发明的垫片厚度预测工装的使用方法,电子测量精确,避免了人工测量,测量时间短,提高了工作效率;且能记录保存多个垫片的各个测量点的厚度尺寸,便于垫片测量之后的余量计算及加工统计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若待预测厚度的垫片呈圆形时,各测量单元的位置中心连线呈垫片外圆的内接多边形,测量单元数量越多,测得的结果更为精确,本发明可适用于圆形垫片,其优点同上,因此本发明可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垫片厚度的预测,使用范围广。
进一步地,底座的下底面上绕中心圆周均布有多个工具孔,可通过相匹配的扳手将底座转动旋入座筒中,安装更为方便。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一种垫片厚度预测工装及其使用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弹簧弹性舒展,驱动罩盖上的第一电极板与机械设备底座下表面接触支撑,且驱动底座上的第二电极板与机械设备基座上表面接触支撑。测量时,以第二电极板与机械设备基座上表面的接触点为基准,以第一电极板与机械设备底座下表面的接触点为位移,每组上下两个电极板产生的电容信号反馈到间隙测量装置,间隙测量装置进行数据处理并统计,即可得到实测的间距大小,即为垫片的相应的厚度。本发明可保证在短时间内,在两个设备之间预测出需装垫片的实际外缘厚度尺寸,避免了以往由于垫片位置特殊,测量空间狭小,用内卡钳测量垫片厚度难度较大,测量精度难以保证的情况出现,提高了工作效率。
2.由于在船舶行业内,船用设备间隙更为狭小多变,因此,对于船用设备的垫片厚度预测,本发明可适于推广应用。
3.本发明将原来外径分厘卡和内卡钳的两次测量减少为一次测量,人工测量变成了电子传感器测量,减少了测量误差,不会产生正负误差过大的情况,提高了测量精度,且测量时间短,提高了工作效率。
4.待预测厚度的垫片呈多边形,各测量单元的位置中心连线呈垫片的平面形状,多点测量,测得的垫片厚度结果更为精确,甚至可模拟出垫片实际形状。若待预测厚度的垫片呈圆形时,各测量单元的位置中心连线呈垫片外圆的内接多边形,测量单元数量越多,测得的结果更为精确,本发明可适用于圆形垫片,其优点同上,因此本发明可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垫片厚度的预测,使用范围广。
5.底座上垂直固定有限位筒,弹簧穿设于限位筒中,弹簧的外圆面与限位筒的内壁相匹配。限位筒可限制弹簧始终上下伸缩,避免弹簧产生歪斜。
6.随着弹簧的伸缩,插销可在条形凹槽中滑动,从而可保证罩盖始终沿着中心轴线往复运动,从而避免由于弹簧伸缩而产生电极板与接触面贴合不完全,从而保证了测量精度。
7.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均超出座筒的端口之外,便于电极板始终能和设备的基座面接触;相邻的两个座筒通过连杆连接,测量单元通过连杆环形连接构成垫片测量装置,一体型结构,安装更方便。
8.各座筒的外筒面上均垂直固定有两个套管,相邻的两个座筒均通过各自的套管与连杆螺纹连接,安装方便,连杆根据不同规格的垫片长宽,可以做成多种规格,使用范围更广。
9.锁紧螺母贴合于套管远离座筒的端面上,安装更为牢固,螺纹不易旋松,更便于测量。
10.本发明的垫片厚度预测工装的使用方法中,电子测量精确,避免了人工测量,测量时间短,提高了工作效率;且能记录保存多个垫片的各个测量点的厚度尺寸,便于垫片测量之后的余量计算及加工统计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发明的一种垫片厚度预测工装的安装结构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种垫片厚度预测工装的实施例一的垫片测量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图3中B-B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种垫片厚度预测工装的连杆的主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种垫片厚度预测工装的罩盖的全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种垫片厚度预测工装的底座的主视图;
图8是图7中C-C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一种垫片厚度预测工装的底座和弹簧的装配体的全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一种垫片厚度预测工装的座筒的俯视图;
图11是图10中D-D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机械设备底座下表面;
2.机械设备基座上表面;
3.垫片测量装置;
4.装置本体;
5.数据线;
6.连杆;
7.罩盖;
8.底座;
801.限位筒;
9.座筒;
10.弹簧;
11.插销;
12.锁紧螺母;
13.套管;
14.外螺纹丝杆;
15.第一电极板;
16.通孔;
17.第二电极板;
18.条形凹槽;
19.工具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实施例一:
如图1-图11所示的本发明的一种垫片厚度预测工装的实施例一,其包括垫片测量装置3和间隙测量装置;垫片测量装置3包括若干套测量单元,各测量单元均包括罩盖7和底座8,罩盖7罩于底座8上,罩盖7和底座8之间夹设有弹簧10,各弹簧10的伸缩方向一致;间隙测量装置包括第一电极板15、第二电极板17和装置本体4,第一电极板15安装于罩盖7的外顶面上,第二电极板17安装于底座8远离罩盖7的下底面上,第一电极板15和罩盖7的外顶面之间、第二电极板17和底座8的下底面之间均隔设有绝缘薄膜;第一电极板15和第二电极板17均信号连接至装置本体4。
首先,将垫片测量装置3嵌入至两个设备之间,且各测量单元的安装位置中心位于垫片预装位置的外缘线上。其中,测量单元的数量可为一个也可多个,一个测量单元安装更为方便,而测量单元数量越多,则预测垫片实际厚度更为精确;且多个同时测量,相比现有的人工逐个测量各点,本发明效率更高。通过弹簧10弹性舒展,驱动罩盖7上的第一电极板15与机械设备底座下表面1接触支撑,且驱动底座8上的第二电极板17与机械设备基座上表面2接触支撑。
第一电极板15和罩盖7的外顶面之间、第二电极板17和底座8的下底面之间均隔设有绝缘薄膜,以实现第一电极板15和罩盖7的外顶面之间形成电气隔离,以及第二电极板17和底座8的下底面之间形成电气隔离。其中,绝缘薄膜也可替换为云母片或塑料片等绝缘片。
本实施例的间隙测量装置采用了电容法,第一电极板15和第二电极板17构成电容式传感器。将电容式传感器应用于测量间隙间距,已十分广泛,如中国专利CN205748257U、美国专利US2006065973A1等等。
本实施例中,测量时,以第二电极板17与机械设备基座上表面2的接触点为基准,以第一电极板15与机械设备底座下表面1的接触点为位移,每组上下两个电极板产生的电容信号反馈到装置本体4,即可测得间隙间距。
具体地,将垫片测量装置3嵌入至两个设备之间后,因弹簧10压缩,变换了介质载体位置,从而改变了变换极距,从而可改变两电极板之间的电容量,信号输送给装置本体4,装置本体4经过电容补偿、滤波、信号放大、A/D转换、单片机处理,最终得到电容改变量ΔC。又由于已知弹簧10松弛状态时的静态电容量CS,因此可得到实际电容量CO。最后,根据电容计算公式,可以得到间隙间距d,即为预测的垫片厚度。间隙测量装置进行数据处理并统计,即可得到实测的各点间距大小,即为垫片相应的厚度,最后可从装置本体4的显示屏幕上显示出所测结果。
根据所测结果,制得的垫片运至现场后,可根据安装情况将两个设备之间留出一定安装空间,嵌入垫片后,再将两个设备至原位置,即保证了设备安装位置准确,又能完美地匹配垫片和设备接触面。根据现场两个设备的基础面间距,可将底座8的厚度做成12mm-80mm的多种规格,以适配不同的现场安装要求。
本实施例可保证在短时间内,在两个设备之间预测出需装垫片的实际外缘厚度尺寸,避免了以往由于垫片位置特殊,测量空间狭小,用内卡钳测量垫片厚度难度较大,测量精度难以保证的情况出现,提高了工作效率。由于在船舶行业内,船用设备间隙更为狭小多变,因此,对于船用设备的垫片厚度预测,本实施例可适于推广应用。本实施例将原来外径分厘卡和内卡钳的两次测量减少为一次测量,人工测量变成了电子传感器测量,减少了测量误差,不会产生正负误差过大的情况,提高了测量精度,且测量时间短,提高了工作效率。
具体地,待预测厚度的垫片呈多边形,各测量单元的位置中心连线呈垫片的平面形状,多点测量,测得的垫片厚度结果更为精确,甚至可模拟出垫片实际形状。
优选地,测量单元的数量为四套,适用于船用矩形垫片的厚度预测。
具体地,底座8上垂直固定有限位筒801,弹簧10穿设于限位筒801中,弹簧10的外圆面与限位筒801的内壁相匹配。限位筒801可限制弹簧10始终上下伸缩,避免弹簧10产生歪斜。
进一步地,为了测量更为精确,在限位筒801轴向上,限位筒801的外筒面上均布有若干个条形凹槽18,罩盖7的外周面上周向均布有若干个通孔16,各通孔16中均插设有插销11,插销11的里端一一对应地插至条形凹槽18中。随着弹簧10的伸缩,插销11可在条形凹槽18中滑动,从而可保证罩盖7始终沿着中心轴线往复运动,从而避免由于弹簧10伸缩而产生电极板与设备接触面贴合不完全,从而保证了测量精度。
进一步地,各测量单元还包括座筒9,底座8螺纹连接于座筒9中,罩盖7的外周面轴向滑动配合于座筒9中,第一电极板15和第二电极板17均超出座筒9的端口之外,以便于第二电极板17始终能与机械设备基座上表面2接触,且第一电极板15始终能与与机械设备底座下表面1接触;相邻的两个座筒9通过连杆6连接,各测量单元通过连杆6环形连接构成垫片测量装置3,一体型结构,安装更方便。
进一步地,大部分设备的基座安装面往往是平面,因此本实施例的各第二电极板17远离底座8的下底面均位于同一平面上,可保证各第二电极板17与机械设备基座上表面2的接触点均位于同一基准面上,以保证精准测量两设备基座平面之间的间距。
进一步地,为了安装方便,各座筒9的外筒面上均垂直固定有两个套管13,相邻的两个座筒9均通过各自的套管13与连杆6螺纹连接。具体地,连杆6两端均通过外螺纹丝杆14螺纹旋入至套管13中,安装更为方便。同时,连杆6根据不同规格的垫片长宽,可以做成80毫米到800毫米的多种规格,使用范围更广。
进一步地,连杆6上还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12,锁紧螺母12贴合于套管13远离座筒9的端面上,安装更为牢固,螺纹不易旋松,更便于测量。
另外,一种垫片厚度预测工装的使用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S1、用卷尺测量待预测厚度的垫片平面尺寸,选定对应的多根连杆6;垫片的待安装位置为机械设备底座下表面1和机械设备基座上表面2之间,在各测量单元安装位置处,现场预测机械设备底座下表面1和机械设备基座上表面2的安装间距;根据安装间距,选定对应量程的底座8和弹簧10;通过各连杆6的端部与套管13螺纹连接,将多个座筒9固定成一体,用锁紧螺母12将连杆6与套管13锁紧;当垫片呈多边形时,各座筒9的位置中心连线呈垫片的平面形状;当垫片呈圆形时,各座筒9的位置中心连线呈垫片外圆的内接多边形;
S2、将底座8螺纹连接在座筒9中,在底座8上安装第二电极板17,且第二电极板17复合有绝缘薄膜的一面贴合于底座8的下底面上,在限位筒801内放入弹簧10;
S3、在罩盖7上安装第一电极板15,且第一电极板15复合有绝缘薄膜的一面贴合于罩盖7的外顶面上,将罩盖7罩于底座8上,罩盖7将弹簧10罩住,且使弹簧10上端顶紧罩盖7;
S4、往下按压弹簧10,使罩盖7外周面上的通孔16对准限位筒801的外筒面上的条形凹槽18,往通孔16中插入插销11,且插销11的里端一一对应地插至条形凹槽18中;
S5、重复S2至S4步骤,将多套测量单元安装到位,在弹簧10处于最松弛状态时,用卷尺核实第一电极板15和第二电极板17的间距略大于安装间距;具体地,两者差值根据实际情况为0.1-1mm;
S6、多套测量单元装好之后,依次下压四个罩盖7,使弹簧10压缩,将垫片测量装置3安置在机械设备底座下表面1与机械设备基座上表面2之间的垫片预装位置处;将第一电极板15和第二电极板17通过数据线5连接至装置本体4,打开装置本体4开始记录垫片的各点厚度尺寸;
S7、当要预测下一个相同规格的垫片厚度时,重复S6动作,用装置本体4记录并保存数据;或当要预测下一个不同规格的垫片厚度时,重复S1到S6步骤,用装置本体4做不同标记的记录并保存数据。
本实施例的垫片厚度预测工装的使用方法,电子测量精确,避免了人工测量,测量时间短,提高了工作效率;且能记录保存多个垫片的各个测量点的厚度尺寸,便于垫片测量之后的余量计算及加工统计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实施例二:
如图1、2及5-11所示的本发明的一种垫片厚度预测工装的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待预测厚度的垫片呈圆形,各测量单元的位置中心连线呈垫片外圆的内接多边形,测量单元数量越多,测得的结果更为精确,本实施例可适用于圆形垫片,其优点同实施例一,因此本发明可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垫片厚度的预测。
进一步地,底座8的下底面上绕中心圆周均布有多个工具孔19,可通过相匹配的扳手将底座8转动旋入座筒9中,安装更为方便。
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同实施例一。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垫片厚度预测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垫片测量装置(3)和间隙测量装置;所述垫片测量装置(3)包括若干套测量单元,各测量单元均包括罩盖(7)和底座(8),所述罩盖(7)罩于底座(8)上,所述罩盖(7)和底座(8)之间夹设有弹簧(10),各弹簧(10)的伸缩方向一致;所述间隙测量装置包括第一电极板(15)、第二电极板(17)和装置本体(4),所述第一电极板(15)安装于罩盖(7)的外顶面上,所述第二电极板(17)安装于底座(8)远离罩盖(7)的下底面上,所述第一电极板(15)和罩盖(7)的外顶面之间、所述第二电极板(17)和底座(8)的下底面之间均隔设有绝缘薄膜;所述第一电极板(15)和第二电极板(17)均信号连接至装置本体(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垫片厚度预测工装,其特征在于:待预测厚度的垫片呈多边形,各测量单元的位置中心连线呈垫片的平面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垫片厚度预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单元的数量为四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垫片厚度预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8)上垂直固定有限位筒(801),所述弹簧(10)穿设于限位筒(801)中,所述弹簧(10)的外圆面与限位筒(801)的内壁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垫片厚度预测工装,其特征在于:在限位筒(801)轴向上,
所述限位筒(801)的外筒面上均布有若干个条形凹槽(18),所述罩盖(7)的外周面上周向均布有若干个通孔(16),各通孔(16)中均插设有插销(11),所述插销(11)的里端一一对应地插至所述条形凹槽(18)中。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垫片厚度预测工装,其特征在于:各测量单元还包括座筒(9),所述底座(8)螺纹连接于座筒(9)中,所述罩盖(7)的外周面轴向滑动配合于座筒(9)中,所述第一电极板(15)和第二电极板(17)均超出座筒(9)的端口之外,相邻的两个座筒(9)通过连杆(6)连接,各测量单元通过连杆(6)环形连接构成垫片测量装置(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垫片厚度预测工装,其特征在于:各座筒(9)的外筒面上均垂直固定有两个套管(13),相邻的两个座筒(9)均通过各自的套管(13)与连杆(6)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垫片厚度预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6)上还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12),所述锁紧螺母(12)贴合于套管(13)远离座筒(9)的端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垫片厚度预测工装,其特征在于:待预测厚度的垫片呈圆形,
各测量单元的位置中心连线呈垫片外圆的内接多边形。
10.一种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垫片厚度预测工装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用卷尺测量待预测厚度的垫片平面尺寸,选定对应的多根连杆(6);垫片的待安装位置为机械设备底座下表面(1)和机械设备基座上表面(2)之间,在各测量单元安装位置处,现场预测机械设备底座下表面(1)和机械设备基座上表面(2)的安装间距;根据安装间距,选定对应量程的底座(8)和弹簧(10);通过各连杆(6)的端部与套管(13)螺纹连接,将多个座筒(9)固定成一体,用锁紧螺母(12)将连杆(6)与套管(13)锁紧;当垫片呈多边形时,各座筒(9)的位置中心连线呈垫片的平面形状;当垫片呈圆形时,各座筒(9)的位置中心连线呈垫片外圆的内接多边形;
S2、将底座(8)螺纹连接在座筒(9)中,在底座(8)上安装第二电极板(17),且第二电极板(17)复合有绝缘薄膜的一面贴合于底座(8)的下底面上,在限位筒(801)内放入弹簧(10);
S3、在罩盖(7)上安装第一电极板(15),且第一电极板(15)复合有绝缘薄膜的一面贴合于罩盖(7)的外顶面上,将罩盖(7)罩于底座(8)上,罩盖(7)将弹簧(10)罩住,且使弹簧(10)上端顶紧罩盖(7);
S4、往下按压弹簧(10),使罩盖(7)外周面上的通孔(16)对准限位筒(801)的外筒面上的条形凹槽(18),往通孔(16)中插入插销(11),且所述插销(11)的里端一一对应地插至所述条形凹槽(18)中;
S5、重复S2至S4步骤,将多套测量单元安装到位,在弹簧(10)处于最松弛状态时,用卷尺核实第一电极板(15)和第二电极板(17)的间距略大于所述安装间距;
S6、多套测量单元装好之后,依次下压四个罩盖(7),使弹簧(10)压缩,将垫片测量装置(3)安置在机械设备底座下表面(1)与机械设备基座上表面(2)之间的垫片预装位置处;将第一电极板(15)和第二电极板(17)通过数据线(5)连接至装置本体(4),打开装置本体(4)开始记录垫片的各点厚度尺寸;
S7、当要预测下一个相同规格的垫片厚度时,重复S6动作,用装置本体(4)记录并保存数据;或当要预测下一个不同规格的垫片厚度时,重复S1到S6步骤,用装置本体(4)做不同标记的记录并保存数据。
CN201811125986.XA 2018-09-26 2018-09-26 一种垫片厚度预测工装及其使用方法 Active CN1091864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25986.XA CN109186440B (zh) 2018-09-26 2018-09-26 一种垫片厚度预测工装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25986.XA CN109186440B (zh) 2018-09-26 2018-09-26 一种垫片厚度预测工装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86440A true CN109186440A (zh) 2019-01-11
CN109186440B CN109186440B (zh) 2020-03-31

Family

ID=649061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25986.XA Active CN109186440B (zh) 2018-09-26 2018-09-26 一种垫片厚度预测工装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86440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74105A (zh) * 2020-07-02 2020-11-03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口盖安装工装
CN112729094A (zh) * 2020-12-15 2021-04-30 大连德迈仕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螺杆轴零件的螺纹厚度快速检测装置
CN113020959A (zh) * 2021-03-11 2021-06-25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基于双目视觉的接头拧紧角度自动预测装置及系统
CN113983169A (zh) * 2021-10-28 2022-01-28 广州文冲船厂有限责任公司 舵杆密封工装及舵杆密封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00602A (ja) * 1985-10-28 1987-05-11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ベアリングギヤツプセンサ−
CN1062034A (zh) * 1990-10-22 1992-06-17 株式会社三丰 位移传感器
CN103075951A (zh) * 2012-12-20 2013-05-01 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电容传感器阵列的三维微接触式测头
CN204388776U (zh) * 2014-12-08 2015-06-10 池顺良 小型分量钻孔应变仪探头
CN205120030U (zh) * 2015-09-25 2016-03-30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间隙测量传感器
CN106247922A (zh) * 2016-08-31 2016-12-21 丰汉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工件表面变形测定探测头、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00602A (ja) * 1985-10-28 1987-05-11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ベアリングギヤツプセンサ−
CN1062034A (zh) * 1990-10-22 1992-06-17 株式会社三丰 位移传感器
CN103075951A (zh) * 2012-12-20 2013-05-01 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电容传感器阵列的三维微接触式测头
CN204388776U (zh) * 2014-12-08 2015-06-10 池顺良 小型分量钻孔应变仪探头
CN205120030U (zh) * 2015-09-25 2016-03-30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间隙测量传感器
CN106247922A (zh) * 2016-08-31 2016-12-21 丰汉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工件表面变形测定探测头、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74105A (zh) * 2020-07-02 2020-11-03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口盖安装工装
CN111874105B (zh) * 2020-07-02 2022-11-15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口盖安装工装
CN112729094A (zh) * 2020-12-15 2021-04-30 大连德迈仕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螺杆轴零件的螺纹厚度快速检测装置
CN113020959A (zh) * 2021-03-11 2021-06-25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基于双目视觉的接头拧紧角度自动预测装置及系统
CN113983169A (zh) * 2021-10-28 2022-01-28 广州文冲船厂有限责任公司 舵杆密封工装及舵杆密封方法
CN113983169B (zh) * 2021-10-28 2023-09-29 广州文冲船厂有限责任公司 舵杆密封工装及舵杆密封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86440B (zh) 2020-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86440A (zh) 一种垫片厚度预测工装及其使用方法
CN101644559B (zh) 一种船舶设备安装时调整垫片厚度的测量工具及测量方法
CN201053860Y (zh) 缸盖进气道中心到底面距离检具
CN207007132U (zh) 一种用于电刷端盖轴承高度自动检测装置
CN203443502U (zh) 一种发动机缸套凸出量检具
CN211012776U (zh) 一种智能化轴承套圈的质量监测装置
CN203083488U (zh) 整体式立卧两用步距规
CN209055274U (zh) 一种柔性压力传感器的校准装置
CN208238700U (zh) 轴承滚道间距测量装置
CN208476151U (zh) 一种螺纹孔检测量规
CN201177499Y (zh) 倾角测量装置
CN201852551U (zh) 气缸套内孔直线度检具
CN208704604U (zh) 一种简易型活塞高度检测装置
CN108759785B (zh) 一种桥梁建筑用角度测量仪
CN206670603U (zh) 一种便于使用的模厚测量仪
CN204575068U (zh) 一种测量坡面平整度及坡度的装置
CN209027479U (zh) 一种平面曲翘度测量装置
CN208432260U (zh) 找平装置
CN203893804U (zh) 建筑瓷砖变形量测试装置
CN103604351B (zh) 用于短圆柱形石质文物风化剥落深度的量测仪及测量方法
CN202757562U (zh) 一种外圆直径检具
CN209623707U (zh) 一种隧道施工设计用的测量装置
CN221123392U (zh) 一种使用稳定的静力水准仪
CN219935109U (zh) 一种噪声仪组合式监测平台
CN209799948U (zh) 一种用于油井计量仪的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