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86142B - 均液装置及分流器 - Google Patents
均液装置及分流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186142B CN109186142B CN201811063726.4A CN201811063726A CN109186142B CN 109186142 B CN109186142 B CN 109186142B CN 201811063726 A CN201811063726 A CN 201811063726A CN 109186142 B CN109186142 B CN 10918614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quid
- shell
- homogenizing
- clapboard
-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0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9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均液装置及分流器,均流装置包括壳体和均液结构,所述均液结构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且将所述壳体内部分为至少两个均液腔,由所述壳体第一端进入的冷媒依次经过所有所述均液腔后流出所述壳体的第二端。本发明提供的均流装置及分流器,通过利用均流结构使冷媒在壳体内部进行均液,保证进入分流器内的冷媒能够达到均匀混合的目的,而且使分流结构的进液口的面积大于壳体的第二端的端面面积,使得在冷媒进入分流结构后流通面积增大,流速减小,使冷媒进一步混合,从而让冷媒均匀进入换热器,提高换热效率,减少系统中回液现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均液装置及分流器。
背景技术
空调系统中的分流器的作用是在冷媒进入换热器前将冷媒分给各个支路,让冷媒进入换热器前进行自身均热,但是由于冷媒进入分流器支管前管路都有折弯,经过折弯时会受到离心力等因素影响,导致冷媒在管中不均匀,加上总管中冷媒流速较快,冷媒还未混合就流入各个分液支管中,使换热器中各支路的冷媒量差异较大,不能充分利用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冷媒在进入分流器之前不能充分混合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能够均匀混合冷媒的均液装置及分流器。
一种均流装置,包括壳体和均液结构,所述均液结构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且将所述壳体内部分为至少两个均液腔,由所述壳体第一端进入的冷媒依次经过所有所述均液腔后流出所述壳体的第二端。
所述均液结构包括均液板和两个隔板,两个所述隔板包括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均液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第一隔板设置于所述均液板的第一端的第一侧面上,且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均液板的第一侧面和所述壳体上相对应的内表面共同围成一个均液腔,所述第二隔板设置于所述均液板的第二端处的第二侧面上,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均液板的第二侧面和所述壳体上相对应的内表面共同围成另一均液腔,由所述壳体第一端进入的冷媒依次经过两个所述均液腔后流出所述壳体的第二端。
所述均液结构包括均液板和三个隔板,三个所述隔板包括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所述均液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且所述均液板将所述壳体内部分为左侧腔和右侧腔,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分别设置于所述右侧腔的两端将所述右侧腔围成一个均液腔,所述第三隔板设置于所述左侧腔内,且将所述左侧腔分为两个均液腔,且所述左侧腔的两个均液腔通过所述右侧腔连通。
所述均液结构包括均液板和至少四个隔板,所述均液板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且所述均流板将所述壳体内部分为左侧腔和右侧腔,部分所述隔板均匀分布于所述左侧腔内,剩余部分所述隔板均匀分布于所述右侧腔内,且处于所述左侧腔或处于所述右侧腔的相邻两个所述隔板和所述均流板的对应侧面以及所述壳体的对应的内表面共同围成一个所述均液腔。
所有所述均液腔在所述壳体内部围成S形冷媒通道。
所述隔板包括处于所述左侧腔内的左隔板和处于右侧腔内的右隔板,且相邻两个所述左隔板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右隔板。
相邻的所述左隔板和所述右隔板之间均具有第一间距。
所述隔板的数量为奇数个,且奇数个所述隔板包括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奇数个第四隔板,所述第一隔板设置于所述左侧腔的第一端处,所述第二隔板设置于所述左侧腔的第二端处,部分所述第四隔板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之间的所述左侧腔内形成所述左隔板,剩余所述第四隔板均匀分布于所述右侧腔内形成所述右隔板。
所述隔板的数量为复数个,且复数个所述隔板包括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复数个第四隔板,所述第一隔板设置于所述左侧腔的第一端处,所述第二隔板设置于所述右隔板的第二端处,部分所述第四隔板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之间的所述左侧腔内形成所述左隔板,剩余所述第四隔板均匀分布于所述右侧腔内形成所述右隔板。
所述均液板上设置有多个通孔,且相邻两个所述均液腔通过部分或全部所述通孔连通。
所述通孔的横截面为圆形、方形或异形中的一种或几种。
相邻两个所述隔板之间的所述均液板上均设置有所述通孔。
所述壳体为圆筒体结构,所述均液板沿平行所述圆筒体的轴线方向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
所述均液板所处平面经过所述圆筒体的轴线。
所有所述隔板均垂直设置于所述均流板上。
所述隔板在所述圆筒体的端面的投影面积等于所述圆筒体的端面面积的二分之一。
所述均液板所处平面与所述壳体的轴线具有第一夹角。
一种分流器,包括上述的均流装置。
所述分流器包括分流结构,所述均流装置设置于所述分流结构的进液口处。
所述分流结构的进液口的面积大于所述壳体的第二端的端面面积。
本发明提供的均流装置及分流器,通过利用均流结构使冷媒在壳体内部进行均液,保证进入分流器内的冷媒能够达到均匀混合的目的,而且使分流结构的进液口的面积大于壳体的第二端的端面面积,使得在冷媒进入分流结构后流通面积增大,流速减小,使冷媒进一步混合,从而让冷媒均匀进入换热器,提高换热效率,减少系统中回液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均流装置及分流器的实施例的均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均流装置及分流器的实施例的均流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B向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均流装置及分流器的实施例的均流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壳体;2、均液结构;3、均液腔;21、均液板;22、隔板;221、第一隔板;222、第二隔板;223、第三隔板;224、第四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和图2所示的均流装置,包括壳体1和均液结构2,所述均液结构2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部且将所述壳体1内部分为至少两个均液腔3,由所述壳体1第一端进入的冷媒依次经过所有所述均液腔3后流出所述壳体1的第二端,也即使冷媒在进入壳体1内部后,能够依次经过两个所述均液腔3,从而保证冷媒能够进行充分混合。
如图1所示的所述均液结构2包括均液板21和两个隔板22,两个所述隔板22包括第一隔板221和第二隔板222,所述均液板21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部,所述第一隔板221设置于所述均液板21的第一端的第一侧面上,且所述第一隔板221与所述均液板21的第一侧面和所述壳体1上相对应的内表面共同围成一个均液腔3,所述第二隔板222设置于所述均液板21的第二端处的第二侧面上,所述第二隔板222与所述均液板21的第二侧面和所述壳体1上相对应的内表面共同围成另一均液腔3,由所述壳体1第一端进入的冷媒依次经过两个所述均液腔3后流出所述壳体1的第二端,并使冷媒经过均液板21进行均液,从而增加均液效果。
如图4所示的所述均液结构2包括均液板21和三个隔板22,三个所述隔板22包括第一隔板221、第二隔板222和第三隔板223,所述均液板21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部,且所述均液板21将所述壳体1内部分为左侧腔和右侧腔,所述第一隔板221和第二隔板222分别设置于所述右侧腔的两端将所述右侧腔围成一个均液腔3,所述第三隔板223设置于所述左侧腔内,且将所述左侧腔分为两个均液腔3,且所述左侧腔的两个均液腔3通过所述右侧腔连通,使得冷媒能够二次经过均液板21,增加均液效果。
如图2和图3所示的所述均液结构2包括均液板21和至少四个隔板22,所述均液板21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且所述均流板将所述壳体1内部分为左侧腔和右侧腔,部分所述隔板22均匀分布于所述左侧腔内,剩余部分所述隔板22均匀分布于所述右侧腔内,且处于所述左侧腔或处于所述右侧腔的相邻两个所述隔板22和所述均流板的对应侧面以及所述壳体1的对应的内表面共同围成一个所述均液腔3,从而在壳体1内部、均液板21的两侧分为多个均液腔3,增加冷媒在壳体1内部的流动距离,并且使冷媒能够多次穿过均液板21,增加均液效果。
所有所述均液腔3在所述壳体1内部围成S形冷媒通道。
所述隔板22包括处于所述左侧腔内的左隔板22和处于右侧腔内的右隔板22,且相邻两个所述左隔板22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右隔板22,使得冷媒能够依次并且多次经过左侧腔和右侧腔,增加均液效果。
相邻的所述左隔板22和所述右隔板22之间均具有第一间距,保证均液腔3的体积大致相等,从而保证冷媒在壳体1内的流速均匀,进而保证均液效果。
所述隔板22的数量为奇数个,且奇数个所述隔板22包括第一隔板221、第二隔板222和奇数个第四隔板224,所述第一隔板221设置于所述左侧腔的第一端处,所述第二隔板222设置于所述左侧腔的第二端处,部分所述第四隔板224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一隔板221和所述第二隔板222之间的所述左侧腔内形成所述左隔板22,剩余所述第四隔板224均匀分布于所述右侧腔内形成所述右隔板22。
所述隔板22的数量为复数个,且复数个所述隔板22包括第一隔板221、第二隔板222和复数个第四隔板224,所述第一隔板221设置于所述左侧腔的第一端处,所述第二隔板222设置于所述右隔板22的第二端处,部分所述第四隔板224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一隔板221和所述第二隔板222之间的所述左侧腔内形成所述左隔板22,剩余所述第四隔板224均匀分布于所述右侧腔内形成所述右隔板22。
所述均液板21上设置有多个通孔,且相邻两个所述均液腔3通过部分或全部所述通孔连通,冷媒能够通过所述通孔在均液板21的两侧流通。
所述通孔的横截面为圆形、方形或异形中的一种或几种,也即所述通孔的横截面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
相邻两个所述隔板22(两个隔板22分别处于均液板21的两个侧面上)之间的所述均液板21上均设置有所述通孔,保证冷媒能够穿过均液板21进行流动。
所述壳体1为圆筒体结构,所述均液板21沿平行所述圆筒体的轴线方向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
所述均液板21所处平面经过所述圆筒体的轴线,保证左侧腔和右侧腔的横截面积相同,从而保证冷媒流速和均液效果。
所有所述隔板22均垂直设置于所述均流板上。
所述隔板22在所述圆筒体的端面的投影面积等于所述圆筒体的端面面积的二分之一,使得隔板22的侧沿能够完全与圆筒体的内表面密封设置,保证均液腔3的密封效果,从而保证冷媒必须依次经过所有均液腔3,从而保证均液效果。
所述均液板21所处平面与所述壳体1的轴线具有第一夹角,也即均液板21在壳体1内部呈倾斜状态,从而能够使冷媒在壳体1内部进行变速流动,增加均液效果。
一种分流器,包括上述的均流装置。
所述分流器包括分流结构,所述均流装置设置于所述分流结构的进液口处。
所述分流结构的进液口的面积大于所述壳体1的第二端的端面面积,使得在冷媒进入分流结构后流通面积增大,流速减小,使冷媒进一步混合,从而让冷媒均匀进入换热器,提高换热效率,减少系统中回液现象。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6)
1.一种均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均液结构,所述均液结构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且将所述壳体内部分为至少两个均液腔,由所述壳体第一端进入的冷媒依次经过所有所述均液腔后流出所述壳体的第二端;所述均液结构包括均液板和两个隔板,两个所述隔板包括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均液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第一隔板设置于所述均液板的第一端的第一侧面上,且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均液板的第一侧面和所述壳体上相对应的内表面共同围成一个均液腔,所述第二隔板设置于所述均液板的第二端处的第二侧面上,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均液板的第二侧面和所述壳体上相对应的内表面共同围成另一均液腔,由所述壳体第一端进入的冷媒依次经过两个所述均液腔后流出所述壳体的第二端;所述均液板上设置有多个通孔,且相邻两个所述均液腔通过部分或全部所述通孔连通;所述壳体为圆筒体结构,所述均液板沿平行所述圆筒体的轴线方向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或,所述均液板所处平面与所述壳体的轴线具有第一夹角。
2.一种均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均液结构,所述均液结构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且将所述壳体内部分为至少两个均液腔,由所述壳体第一端进入的冷媒依次经过所有所述均液腔后流出所述壳体的第二端;所述均液结构包括均液板和三个隔板,三个所述隔板包括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所述均液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且所述均液板将所述壳体内部分为左侧腔和右侧腔,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分别设置于所述右侧腔的两端将所述右侧腔围成一个均液腔,所述第三隔板设置于所述左侧腔内,且将所述左侧腔分为两个均液腔,且所述左侧腔的两个均液腔通过所述右侧腔连通;所述均液板上设置有多个通孔,且相邻两个所述均液腔通过部分或全部所述通孔连通;所述壳体为圆筒体结构,所述均液板沿平行所述圆筒体的轴线方向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或,所述均液板所处平面与所述壳体的轴线具有第一夹角。
3.一种均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均液结构,所述均液结构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且将所述壳体内部分为至少两个均液腔,由所述壳体第一端进入的冷媒依次经过所有所述均液腔后流出所述壳体的第二端;所述均液结构包括均液板和至少四个隔板,所述均液板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且所述均液板将所述壳体内部分为左侧腔和右侧腔,部分所述隔板均匀分布于所述左侧腔内,剩余部分所述隔板均匀分布于所述右侧腔内,且处于所述左侧腔或处于所述右侧腔的相邻两个所述隔板和所述均液板的对应侧面以及所述壳体的对应的内表面共同围成一个所述均液腔;所述均液板上设置有多个通孔,且相邻两个所述均液腔通过部分或全部所述通孔连通;所述壳体为圆筒体结构,所述均液板沿平行所述圆筒体的轴线方向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或,所述均液板所处平面与所述壳体的轴线具有第一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均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均液腔在所述壳体内部围成S形冷媒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均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包括处于所述左侧腔内的左隔板和处于右侧腔内的右隔板,且相邻两个所述左隔板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右隔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均流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左隔板和所述右隔板之间均具有第一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均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数量为奇数个,且奇数个所述隔板包括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奇数个第四隔板,所述第一隔板设置于所述左侧腔的第一端处,所述第二隔板设置于所述左侧腔的第二端处,部分所述第四隔板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之间的所述左侧腔内形成所述左隔板,剩余所述第四隔板均匀分布于所述右侧腔内形成所述右隔板。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均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数量为复数个,且复数个所述隔板包括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复数个第四隔板,所述第一隔板设置于所述左侧腔的第一端处,所述第二隔板设置于所述右隔板的第二端处,部分所述第四隔板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之间的所述左侧腔内形成所述左隔板,剩余所述第四隔板均匀分布于所述右侧腔内形成所述右隔板。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均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横截面为圆形、方形或异形中的一种或几种。
10.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均流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隔板之间的所述均液板上均设置有所述通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均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液板所处平面经过所述圆筒体的轴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均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隔板均垂直设置于所述均液板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均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在所述圆筒体的端面的投影面积等于所述圆筒体的端面面积的二分之一。
14.一种分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均流装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器包括分流结构,所述均流装置设置于所述分流结构的进液口处。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结构的进液口的面积大于所述壳体的第二端的端面面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063726.4A CN109186142B (zh) | 2018-09-12 | 2018-09-12 | 均液装置及分流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063726.4A CN109186142B (zh) | 2018-09-12 | 2018-09-12 | 均液装置及分流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186142A CN109186142A (zh) | 2019-01-11 |
CN109186142B true CN109186142B (zh) | 2024-05-07 |
Family
ID=64910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063726.4A Active CN109186142B (zh) | 2018-09-12 | 2018-09-12 | 均液装置及分流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186142B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371920A2 (en) * | 2002-06-12 | 2003-12-17 | Lg Electronics Inc. | Heating/cooling system used in air conditioner |
CN1584482A (zh) * | 2003-08-20 | 2005-02-23 | Abb路慕斯全球股份有限公司 | 热交换器 |
CN201488411U (zh) * | 2009-08-20 | 2010-05-26 | 洪庆辉 | 分液器组件 |
CN203132410U (zh) * | 2013-03-19 | 2013-08-14 | 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 集流管和具有该集流管的换热器 |
JP2013242088A (ja) * | 2012-05-21 | 2013-12-05 | Daikin Industries Ltd | 分流器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
CN106247843A (zh) * | 2016-08-31 | 2016-12-2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气液两相均液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机组 |
CN208887182U (zh) * | 2018-09-12 | 2019-05-2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均液装置及分流器 |
-
2018
- 2018-09-12 CN CN201811063726.4A patent/CN10918614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371920A2 (en) * | 2002-06-12 | 2003-12-17 | Lg Electronics Inc. | Heating/cooling system used in air conditioner |
CN1584482A (zh) * | 2003-08-20 | 2005-02-23 | Abb路慕斯全球股份有限公司 | 热交换器 |
CN201488411U (zh) * | 2009-08-20 | 2010-05-26 | 洪庆辉 | 分液器组件 |
JP2013242088A (ja) * | 2012-05-21 | 2013-12-05 | Daikin Industries Ltd | 分流器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
CN203132410U (zh) * | 2013-03-19 | 2013-08-14 | 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 集流管和具有该集流管的换热器 |
CN106247843A (zh) * | 2016-08-31 | 2016-12-2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气液两相均液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机组 |
CN208887182U (zh) * | 2018-09-12 | 2019-05-2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均液装置及分流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186142A (zh) | 2019-01-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168083B2 (en) | Refrigeration system and heat exchanger thereof | |
CN108592663B (zh) | 一种气液热交换装置 | |
CN107941054B (zh) | 气液热交换装置 | |
CN104879955A (zh) | 换热器 | |
JP2015203506A (ja) | 熱交換器 | |
CN103604254B (zh) | 一种内置气液两相流分流结构 | |
CN104567113A (zh) | 微通道换热器及具有其的冷暖空调器 | |
CN109695973B (zh) | 平行流蒸发器 | |
CN206131527U (zh) | 换热器及空调器 | |
CN105890409A (zh) | 管壳式换热器及其分液装置 | |
CN109186142B (zh) | 均液装置及分流器 | |
WO2024152950A1 (zh) | 换热器及空调系统 | |
CN205227936U (zh) | 换热器 | |
CN111043881A (zh) | 具有二次分配功能的板式换热器 | |
CN208887182U (zh) | 均液装置及分流器 | |
CN105466254A (zh) | 一种换热器 | |
CN105650946A (zh) |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 |
US20160195315A1 (en) | Refrigerant distribution device and heat exchanger having same | |
JPS633153A (ja) | 冷媒蒸発器 | |
JP2018536835A (ja) | 熱交換器のためのヘッダーパイプおよび熱交換器 | |
CN100533046C (zh) | 用于热交换器的板 | |
CN210984894U (zh) | 液冷散热板及具有该液冷散热板的电池包 | |
CN112066605A (zh) | 过冷效果高的换热器及空调机组 | |
CN206281257U (zh) | 一种分流器及具有该分流器的空调装置 | |
CN212362512U (zh) | 过冷效果高的换热器及空调机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