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79398B - 一种贵金属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 Google Patents

一种贵金属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79398B
CN109179398B CN201811246367.6A CN201811246367A CN109179398B CN 109179398 B CN109179398 B CN 109179398B CN 201811246367 A CN201811246367 A CN 201811246367A CN 109179398 B CN109179398 B CN 1091793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ble metal
nano
metal oxide
nanocomposite
dispersion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4636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79398A (zh
Inventor
杨蓉
刘学良
韩秋森
王新环
王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tional Center for Nanosc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National Center for Nanosc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tional Center for Nanosc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filed Critical National Center for Nanosc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Priority to CN20181124636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79398B/zh
Publication of CN1091793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793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793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793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55/00Compounds of ruthenium, rhodium, palladium, osmium, iridium, or platinum
    • C01G55/004Oxides; Hydrox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2/00Carbon; Compounds thereof
    • C01B32/15Nano-sized carbon materials
    • C01B32/182Graphene
    • C01B32/198Graphene oxid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01Particle morphology depicted by an image
    • C01P2004/04Particle morphology depicted by an image obtained by TEM, STEM, STM or AF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80Particles consisting of a mixture of two or more inorganic phas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贵金属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贵金属加入溶剂中,用脉冲激光进行烧蚀,得到包括贵金属氧化物的纳米分散液;将得到的纳米分散液与载体分散液混合后静置,固液分离后干燥氧化,得到贵金属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本发明采用脉冲激光烧蚀法制备贵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所述纳米颗粒粒径均匀,再经复合后得到纳米复合材料,所述方法简单快速,绿色高效,该复合材料具备过氧化物模拟酶的性质,可以替代天然过氧化物酶用于生物检测、临床诊断等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贵金属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贵金属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用途,尤其涉及一种采用液相脉冲激光烧蚀法制备得到的贵金属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近年来,纳米材料与技术发展迅猛,由于纳米材料具有的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以及量子效应,使其在电子学、光学、生物医学等众多领域都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成为纳米科技的前沿研究领域。目前,纳米材料的制备以液相化学法(如沉淀法、溶剂热法、化学还原等)为主,一般存在高污染、高能耗、制备工艺复杂等问题。
液相脉冲激光烧蚀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自上向下的制备纳米颗粒的技术,其原理为通过一束高能脉冲激光,照射到溶液中的金属靶材,使其熔化气化,进入液相后冷却形成纳米颗粒。这种方法具有制备方法简单、周期短,物理合成,产物体系纯净,无化学反应带入的其他试剂;制备得到的液相纳米颗粒性质稳定等优点。CN 101774023 A公开了一种利用脉冲激光在液相环境中烧蚀制备单分散贵金属纳米颗粒的方法,在超声作用下将脉冲激光聚焦在贵金属靶和液相物质的接触表面,烧蚀沉积反应后形成贵金属纳米颗粒,然后调节脉冲激光聚焦在金属反应靶表面形成金属氧化物,贵金属纳米颗粒吸附金属氧化物于表面,屏蔽纳米颗粒间的静电效应,形成单分散贵金属纳米颗粒。
贵金属及其氧化物纳米颗粒是是一类重要的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电子结构等特性,使其成为是电化学催化领域中活性最高的催化剂之一,广泛应用在电池阴极材料、水分解催化剂等能源催化领域,但在生物领域的应用报道较少。在生物催化领域,生物酶由于具有高效性、专一性以及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而备受青睐,但是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提纯及存储困难、价格昂贵等原因极大的限制了生物酶的应用,因而开发具有生物酶活性的纳米材料在生物传感、生物检测、临床诊断、环境监测等众多领域的应用成为重要研究方向之一。CN 104772465 A公开了一种贵金属纳米结构、其制备方法,将贵金属片置于含有纳米氧化石墨烯的溶液中,利用脉冲激光对贵金属片进行烧蚀,获得贵金属纳米结构,但制备的纳米材料没有明确其组分间的结构,且没有其具体应用情况。CN 103769609 A公开了一种贵金属-半导体复合结构微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将半导体反应结构置于含有贵金属盐成分的溶液中,使脉冲激光光束聚焦在半导体反应结构与溶液接触的表面,从而在半导体反应结构的表面产生等离子体羽,反应过程中需要有两束激光共同作用在同一个反应区域,一部分用于烧蚀,另一束用于辐照与诱导复合。但该复合产物的制备要求较为精细,且其主要成分为贵金属负载于半导体上,主要用于光学以及催化领域。
综上所述,开发绿色、高效的合成方法制备新型的、性质稳定的纳米模拟酶材料,探索纳米无机材料在生物领域的应用是当前的研究重点之一。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贵金属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和用途,通过采用脉冲激光烧蚀法制备贵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再经复合后得到纳米复合材料,所述方法简单快速,绿色高效,该复合材料具备过氧化物模拟酶的性质,可替代天然过氧化物酶应用于生物领域。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贵金属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贵金属加入溶剂中,用脉冲激光进行烧蚀,得到包括贵金属氧化物的纳米分散液;
(2)将步骤(1)得到的纳米分散液与载体分散液混合后静置,固液分离后干燥氧化,得到贵金属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
本发明中,脉冲激光聚焦在贵金属表面,使贵金属快速熔化气化,进入到溶剂中冷却形成纳米颗粒,在此过程中部分贵金属被氧化为贵金属氧化物,之后与载体复合并充分分散在载体上,干燥时贵金属被完全氧化,得到贵金属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该制备方法简单快速、绿色高效,无需高温高压反应设备,所得材料性质稳定,催化活性高。
以下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但不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制,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可以更好地达到和实现本发明的技术目的和有益效果。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1)所述贵金属包括铱。
优选地,步骤(1)所述溶剂为极性溶剂。
优选地,所述极性溶剂包括乙醇、丙酮、异丙醇或四氢呋喃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组合典型但非限制性实例有:乙醇和丙酮的组合,乙醇和异丙醇的组合,乙醇、丙酮和四氢呋喃的组合,丙酮、异丙醇和四氢呋喃的组合等,优选为乙醇和/或异丙醇。
本发明中,将贵金属置于溶剂中,可以保证贵金属烧蚀后及时分离进入液相,形成纳米颗粒,而选用极性溶剂可以使制得的纳米颗粒粒径更为均一,亲水性好,而为了减少溶剂的挥发,并使激光烧蚀过程能够安全进行,优先选用乙醇、异丙醇。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1)所述脉冲激光的波长为266~1064nm,例如266nm、355nm、473nm、532nm、946nm或1064nm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优选为532nm。
优选地,步骤(1)所述脉冲激光的能量为20~120mJ,例如20mJ、40mJ、60mJ、80mJ、100mJ或120mJ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优选为50~80mJ。
优选地,步骤(1)所述脉冲激光聚焦的焦距为50~250mm,例如50mm、80mm、100mm、120mm、150mm、175mm、200mm、225mm或250mm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优选为70~80mm,进一步优选为77mm。
优选地,步骤(1)所述烧蚀的时间为5~30min,例如5min、10min、15min、20min、25min或30min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优选为10min。
本发明中,脉冲激光参数的选择跟所选用的贵金属种类有关,其不同参数间也会相互影响,也与所要得到的复合材料中贵金属氧化物所占比例有关。
优选地,步骤(1)所述烧蚀在超声波作用下进行。
优选地,所述超声波的功率为250~400W,例如250W、270W、300W、320W、340W、360W、380W或400W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优选为300W。
本发明中,超声作用能够有效提高贵金属纳米颗粒的均匀性,显著抑制较大粒径纳米颗粒的形成。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1)所述贵金属氧化物包括二氧化铱。
优选地,步骤(1)所述纳米分散液还包括贵金属纳米颗粒。
本发明中,部分贵金属能够被氧化为贵金属氧化物,但由于贵金属纳米颗粒在空气中也容易被氧化,无需进行长时间的烧蚀,减少了激光烧蚀的时间。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2)所述载体包括氧化石墨烯、活性炭、氧化锌或二氧化钛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组合典型但非限制性实例有:氧化石墨烯和活性炭的组合,氧化锌和二氧化钛的组合,氧化石墨烯、活性炭和二氧化钛的组合等,优选为氧化石墨烯。
优选地,所述氧化石墨烯为聚丙烯酰亚胺修饰的氧化石墨烯。
本发明中,所述载体一般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分散性好,其表面一般带电荷,或者用其他带电荷的物质修饰,有助于贵金属氧化物颗粒通过静电吸附作用结合到载体上,稳定性好,不再需要其他修饰剂。
优选地,步骤(2)所述载体在超声作用下分散于水中,形成载体分散液。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2)所述静置的温度为20~40℃,例如20℃、25℃、27℃、30℃、32℃、35℃、38℃或40℃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优选地,步骤(2)所述静置的时间为2~6h,例如2h、2.5h、3h、3.5h、4h、4.5h、5h、5.5h或6h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优选为4h。
优选地,步骤(2)所述固液分离为离心分离。
优选地,步骤(2)所述干燥氧化的温度为50~80℃,例如50℃、55℃、60℃、65℃、70℃、75℃或80℃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优选为60℃。
本发明中,制备得到的复合材料在干燥过程中,贵金属纳米颗粒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为贵金属氧化物,不再需要其他操作,即可得到贵金属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贵金属铱加入到极性溶剂中,在超声波作用下用脉冲激光进行烧蚀,所述脉冲激光的波长为233~1064nm,能量为20~120mJ,聚焦的焦距为50~250mm,所述烧蚀的时间为5~30min,得到包括二氧化铱的纳米分散液;
(2)将步骤(1)得到的纳米分散液与氧化石墨烯分散液混合后在20~40℃温度下静置2~6h,离心分离后在50~80℃温度下干燥氧化,得到二氧化铱纳米复合材料。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贵金属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所述纳米复合材料由上述方法制备得到。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纳米复合材料中贵金属氧化物的粒径为1~2nm,例如1nm、1.2nm、1.4nm、1.6nm、1.8nm或2nm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优选地,所述纳米复合材料中贵金属氧化物所占质量分数为0~30wt%,例如1wt%、5wt%、10wt%、15wt%、20wt%、25wt%或30wt%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本发明中,贵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分散在载体中,为保证其分散性,其所占质量分数不宜过高,否则会造成颗粒的团聚,使表面活性位点减少,反而使催化活性降低;同时贵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负载在载体上也有利于其回收。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述纳米复合材料的用途,所述纳米复合材料用于生物领域。
优选地,所述生物领域包括生物检测领域、生物传感领域或临床诊断领域。
优选地,所述纳米复合材料用作过氧化物模拟酶。
本发明中,所述贵金属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可以用于生物领域,作为过氧化氢模拟酶,催化双氧水氧化过氧化物酶的底物分子,如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2,2’联氨-双(3-以及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胺盐(ABTS)或邻二苯胺(OPD)等,使溶液显色。
本发明中,上述过氧化物酶的底物在酸性缓冲溶液中被氧化,所用缓冲溶液为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其pH范围为3.0~5.5,例如3.0、3.5、4.0、4.5、5.0或5.5等,优选为4.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脉冲激光烧蚀法快速制备贵金属氧化物,再经复合得到纳米复合材料,所述方法绿色高效,成本低廉,无需复杂反应设备,所得纳米颗粒粒径均匀,性质稳定;
(2)本发明所述复合材料可用作过氧化物模拟酶,催化活性高,在生物传感、临床诊断、环境监测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二氧化铱纳米颗粒的TEM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IrO2/GO纳米复合材料的TEM图;
图3a是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IrO2/GO纳米复合材料催化TMB氧化实验显色图;
图3b是本发明实施例1空白TMB氧化实验显色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IrO2/GO纳米复合材料催化TMB氧化实验与空白实验吸收光谱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2所述IrO2/GO纳米复合材料的TEM图;
图6a是本发明实施例2所述IrO2/GO纳米复合材料催化ABTS氧化实验显色图;
图6b是本发明实施例2空白ABTS氧化实验显色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3所述IrO2/TiO2纳米复合材料的TEM图;
图8a是本发明实施例3所述IrO2/TiO2纳米复合材料催化OPD氧化实验显色图;
图8b是本发明实施例3空白OPD氧化实验显色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地说明本发明,便于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本发明以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下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简易例子,并不代表或限制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本发明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提供了一种贵金属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用途,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贵金属加入溶剂中,用脉冲激光进行烧蚀,得到包括贵金属氧化物的纳米分散液;
(2)将步骤(1)得到的纳米分散液与载体分散液混合后静置,固液分离后干燥氧化,得到贵金属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
以下为本发明典型但非限制性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贵金属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贵金属铱靶材放入比色管底部,加入6mL乙醇,将能量为80mJ、焦距为77mm、波长为532nm的脉冲激光聚焦于靶材表面,在300W超声作用下激光烧蚀10min,得到包括二氧化铱的纳米分散液;
(2)将步骤(1)得到的纳米分散液与1mL浓度为1000μg/mL的聚丙烯酰亚胺修饰的氧化石墨烯分散液混合后,在20℃下静置4h,离心分离,在空气气氛下60℃干燥,使金属铱充分氧化,得到二氧化铱/氧化石墨烯(IrO2/GO)纳米复合材料。
将步骤(1)得到的二氧化铱纳米颗粒和步骤(2)制得的IrO2/GO纳米复合材料分别进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结果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
将制得的IrO2/GO纳米复合材料进行过氧化物模拟酶特性测试,其操作如下:取475μL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0.1M,pH=4.0)于1.5mL离心管中,依次加入10μL TMB(25mM,二甲基亚砜(DMSO)溶液)、10μL双氧水(250mM)溶液和5μL IrO2/GO纳米复合材料(150μg/mL)分散液,摇匀后室温下反应15min;以不加催化剂为参比进行实验。反应结束后,观察IrO2/GO催化TMB氧化实验和空白TMB氧化实验后溶液的显色情况,分别如图3a和图3b所示,并测量实验后的溶液在500~800nm波长范围内的可见光吸收光谱,如图4所示。
本实施例中,由图1可知,IrO2纳米颗粒大小均一,粒径约为1.7nm;由图2可知,IrO2纳米颗粒均匀分布在氧化石墨烯上;由图3a可知,催化氧化实验的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由图3b可知,空白实验的溶液仍为无色,由图4可知,催化氧化实验的溶液在500~800nm波长范围内有明显吸收,且在652nm处有最大吸收,而空白实验的溶液在相同波长范围内无明显吸收,表明IrO2/GO纳米复合材料催化双氧水氧化过氧化物酶底物TMB具有优异的性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贵金属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贵金属铱靶材放入比色管底部,加入6mL丙酮,将能量为120mJ、焦距为250mm、波长为532nm的脉冲激光聚焦于靶材表面,在400W超声作用下激光烧蚀5min,得到包括二氧化铱的纳米分散液;
(2)将步骤(1)得到的纳米分散液与1mL浓度为1000μg/mL的聚丙烯酰亚胺修饰的氧化石墨烯分散液混合后,在30℃下静置6h,离心分离,在空气气氛下80℃干燥,使金属铱充分氧化,得到二氧化铱/氧化石墨烯(IrO2/GO)纳米复合材料。
将制得的IrO2/GO纳米复合材料进行TEM表征,结果如图5所示。
将制得的IrO2/GO纳米复合材料进行过氧化物模拟酶特性测试,其操作如下:取470μL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0.1M,pH=3.0)于1.5mL离心管中,依次加入10μL ABTS(50mM,DMSO溶液)、10μL双氧水(250mM)溶液和10μL IrO2/GO纳米复合材料(150μg/mL)分散液,摇匀后室温下反应30min;以不加催化剂为参比进行实验。反应结束后,观察IrO2/GO催化ABTS氧化实验和空白ABTS氧化实验后溶液的显色情况,分别如图6a和图6b所示。
本实施例中,由图5可知,IrO2纳米颗粒均匀分布在氧化石墨烯上,IrO2纳米颗粒粒径大小约为2nm;由图6a可知,催化氧化实验的溶液由无色变为绿色,由图6b可知,空白实验的溶液仍为无色,表明IrO2/GO纳米复合材料催化双氧水氧化过氧化物酶底物ABTS具有优异的性能。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贵金属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贵金属铱靶材放入比色管底部,加入6mL异丙醇,将能量为20mJ、焦距为50mm、波长为1064nm的脉冲激光聚焦于靶材表面,在250W超声作用下激光烧蚀30min,得到包括二氧化铱的纳米分散液;
(2)将步骤(1)得到的纳米分散液与1mL浓度为1000μg/mL的二氧化钛分散液混合后,在40℃下静置2h,离心分离,在空气气氛下50℃干燥,使金属铱充分氧化,得到二氧化铱/二氧化钛(IrO2/TiO2)纳米复合材料。
将制得的IrO2/TiO2纳米复合材料进行TEM表征,结果如图7所示。
将制得的IrO2/TiO2纳米复合材料进行过氧化物模拟酶特性测试,其操作如下:取470μL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0.1M,pH=5.5)于1.5mL离心管中,依次加入10μL OPD(50mM,DMSO溶液)、10μL双氧水(250mM)溶液和10μL IrO2/TiO2纳米复合材料(150μg/mL)分散液,摇匀后室温下反应25min;以不加催化剂为参比进行实验。反应结束后,观察IrO2/TiO2催化OPD氧化实验和空白OPD氧化实验后溶液的显色情况,分别如图8a和图8b所示。
本实施例中,由图7可知,IrO2纳米颗粒粒径大小均一,均匀分布在二氧化钛上;由图8a可知,催化氧化实验的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由图8b可知,空白实验的溶液仍为无色,表明IrO2/TiO2纳米复合材料催化双氧水氧化过氧化物酶底物OPD具有优异的性能。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贵金属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贵金属铱靶材放入比色管底部,加入10mL乙醇和异丙醇,将能量为50mJ、焦距为100mm、波长为532nm的脉冲激光聚焦于靶材表面,在360W超声作用下激光烧蚀20min,得到包括二氧化铱的纳米分散液;
(2)将步骤(1)得到的纳米分散液与1mL浓度为1000μg/mL的聚丙烯酰亚胺修饰的氧化石墨烯分散液混合后,在25℃下静置5h,离心分离,在空气气氛下55℃干燥,使金属铱充分氧化,得到二氧化铱/氧化石墨烯(IrO2/GO)纳米复合材料。
将制得的IrO2/GO纳米复合材料进行过氧化物模拟酶特性测试,测试过程及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测试结束后,观察催化氧化实验和空白实验后溶液的显色情况。
本实施例中,IrO2纳米颗粒粒径大小均一,均匀分布在氧化石墨烯上;催化氧化实验的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而空白实验的溶液仍为无色,表明IrO2/GO纳米复合材料催化双氧水氧化过氧化物酶底物TMB具有优异的性能。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贵金属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贵金属铱靶材放入比色管底部,加入8mL四氢呋喃,将能量为100mJ、焦距为200mm、波长为1064nm的脉冲激光聚焦于靶材表面,在320W超声作用下激光烧蚀15min,得到包括二氧化铱的纳米分散液;
(2)将步骤(1)得到的纳米分散液与1mL浓度为1000μg/mL的氧化锌分散液混合后,在35℃下静置3h,离心分离,在空气气氛下70℃干燥,使金属铱充分氧化,得到二氧化铱/氧化锌(IrO2/ZnO)纳米复合材料。
将制得的IrO2/ZnO纳米复合材料进行过氧化物模拟酶特性测试,测试过程及条件与实施例2相同,测试结束后,观察催化氧化实验和空白实验后溶液的显色情况。
本实施例中,IrO2纳米颗粒粒径大小均一,均匀分布在氧化锌上;催化氧化实验的溶液由无色变为绿色,而空白实验的溶液仍为无色,表明IrO2/ZnO纳米复合材料催化双氧水氧化过氧化物酶底物ABTS具有优异的性能。
对比例1: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贵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参照实施例1,区别仅在于:步骤(2)中不加入氧化石墨烯分散液。
将制得的IrO2纳米材料进行过氧化物模拟酶特性测试,测试过程及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
本对比例中,二氧化铱纳米颗粒未进行负载,极易团聚,在用作过氧化物模拟酶时,反应后溶液颜色相比实施例1较浅,显色反应较弱,表明其催化双氧水氧化TMB的活性较弱,同时材料成本提高,且不易回收。
由上述实施例和对比例可以看出,本发明通过采用脉冲激光烧蚀法快速制备贵金属氧化物,再经复合得到纳米复合材料,所述方法绿色高效,成本低廉,无需复杂反应设备,所得材料性质稳定;所述复合材料可用作过氧化物模拟酶,催化过氧化物酶底物发生显色反应,在生物传感、临床诊断、环境监测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申请人声明,本发明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和用途,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方法和用途,即不意味着本发明必须依赖上述方法和用途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对本发明各原料、操作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Claims (28)

1.一种具备过氧化物模拟酶性质的贵金属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贵金属铱加入极性溶剂中,所述极性溶剂包括乙醇、丙酮、异丙醇或四氢呋喃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用脉冲激光进行烧蚀,脉冲激光聚焦在贵金属表面,使贵金属快速熔化气化,进入到极性溶剂中冷却形成纳米颗粒,得到包括贵金属氧化物二氧化铱的纳米分散液;
(2)将步骤(1)得到的纳米分散液与载体分散液混合后静置,所述载体为聚丙烯酰亚胺修饰的氧化石墨烯,固液分离后干燥氧化,得到贵金属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极性溶剂为乙醇和/或异丙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脉冲激光的波长为266~1064n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脉冲激光的波长为532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脉冲激光的能量为20~120mJ。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脉冲激光的能量为50~80mJ。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脉冲激光聚焦的焦距为50~250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脉冲激光聚焦的焦距为70~8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烧蚀的时间为5~30min。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烧蚀的时间为10min。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烧蚀在超声波作用下进行。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的功率为250~400W。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的功率为300W。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纳米分散液还包括贵金属纳米颗粒。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载体在超声作用下分散于水中,形成载体分散液。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静置的温度为20~40℃。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静置的时间为2~6h。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静置的时间为4h。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固液分离为离心分离。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干燥氧化的温度为50~80℃。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干燥氧化的温度为60℃。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贵金属铱加入到极性溶剂中,在超声波作用下用脉冲激光进行烧蚀,所述脉冲激光的波长为266~1064nm,能量为20~120mJ,聚焦的焦距为50~250mm,所述烧蚀的时间为5~30min,得到包括二氧化铱的纳米分散液;
(2)将步骤(1)得到的纳米分散液与氧化石墨烯分散液混合后在20~40℃温度下静置2~6h,离心分离后在50~80℃温度下干燥氧化,得到二氧化铱纳米复合材料。
23.一种贵金属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复合材料由权利要求1-2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纳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复合材料中贵金属氧化物的粒径为1~2nm。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纳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复合材料中贵金属氧化物所占质量分数为0~30wt%。
26.一种如要求23所述的纳米复合材料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复合材料用于生物领域。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领域包括生物检测领域、生物传感领域或临床诊断领域。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复合材料用作过氧化物模拟酶。
CN201811246367.6A 2018-10-24 2018-10-24 一种贵金属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Active CN1091793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46367.6A CN109179398B (zh) 2018-10-24 2018-10-24 一种贵金属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46367.6A CN109179398B (zh) 2018-10-24 2018-10-24 一种贵金属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79398A CN109179398A (zh) 2019-01-11
CN109179398B true CN109179398B (zh) 2021-01-15

Family

ID=649433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46367.6A Active CN109179398B (zh) 2018-10-24 2018-10-24 一种贵金属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7939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26644B (zh) * 2020-03-18 2023-06-13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IrO2/MnO2复合纳米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420707B (zh) * 2020-05-07 2023-02-28 西南大学 丝素蛋白-二氧化铱多功能复合纳米团簇的制备
CN113499773A (zh) * 2021-07-08 2021-10-15 辽宁大学 一种纳米氧化锌负载钯纳米粒子的纳米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686222B (zh) * 2022-04-19 2023-05-23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一种制备无载体的单分散碳化物纳米点的方法
CN116139167B (zh) * 2023-04-14 2023-06-30 四川大学 刺状TiO2负载Ir团簇的仿酶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74023B (zh) * 2010-02-26 2011-07-27 中山大学 一种利用脉冲激光在液相环境中烧蚀制备单分散贵金属纳米颗粒的方法
US20150011014A1 (en) * 2013-07-03 2015-01-08 Kevin Hagedor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d Applications Of Biofunctionalized Amorphous Metal Colloidal Suspensions
CN103879999B (zh) * 2014-03-03 2016-01-06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同步原位还原氧化石墨烯制备石墨烯基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
CN104404504A (zh) * 2014-11-18 2015-03-11 扬州大学 一种在石墨烯片上可控制备纳米颗粒的普适方法
CN104759616B (zh) * 2015-03-03 2017-01-11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贵金属纳米颗粒-多孔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4772465B (zh) * 2015-03-10 2017-09-26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一种贵金属纳米结构、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05895384B (zh) * 2016-05-10 2018-11-23 济南大学 一种石墨烯/超微四氧化三钴颗粒复合电极材料制备方法
CN106916110B (zh) * 2017-03-10 2020-03-24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一种负载型贵金属纳米粒子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43135A (zh) * 2017-04-24 2017-08-15 天津大学 一种激光合成四氧化三钴纳米颗粒的方法
CN107204472B (zh) * 2017-04-24 2019-11-29 天津大学 激光合成银与氧化亚铜复合材料的方法
CN108635588B (zh) * 2018-05-07 2021-01-05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药物小分子修饰的贵金属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79398A (zh) 2019-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79398B (zh) 一种贵金属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Wanjala et al. Gold-platinum nanoparticles: alloying and phase segregation
KR101702929B1 (ko) 코발트-인 코어 및 탄소 쉘을 포함하는 알카라인 산소 환원 반응용 촉매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ang et al. Ultrafine copper nanoparticles anchored on reduced graphene oxide present excellent catalytic performance toward 4-nitrophenol reduction
US8202817B2 (en) Nanocarbon aggregat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2709573B (zh) 燃料电池用空气电极催化剂及其制造方法
Luo et al.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arbon-supported PtVFe electrocatalysts
He et al. Lattice-refined transition-metal oxides via ball milling for boosted catalytic oxidation performance
US20080019893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Metal Loading Carbon Material
CN104841924B (zh) 一种碳完全封装金属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
US9315796B2 (en) Method for activating catalyst using photothermal nanomaterials
US7553513B2 (en) Electrochemical electrode using nickel-containing nanostructured material having dendritic structure as active laye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Chen et al. A facile synthesis of palladium nanoparticles supported on functional carbon nanotubes and its novel catalysis for ethanol electrooxidation
JP5386986B2 (ja) 触媒担持カーボンナノホーン複合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Bai et al. A facile one-step preparation of a Pd–Co bimetallic hollow nanosphere electrocatalyst for ethanol oxidation
Gu et al. Non-enzymatic 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 of hydrogen peroxide on highly amidized graphene quantum dot electrodes
Sher et al. Carbon quantum dots conjugated with metal hybrid nanoparticles as advanced electrocatalyst for energy applications–A review
Boutinguiza et al. Palladium nanoparticles produced by CW and pulsed laser ablation in water
Wang et al. New insights into nanostructure/functionality-dependent catalysis of pollutants by arc-designing graphite-encapsulated silver nanoparticles
Zahra et al. Electrocatalytic water splitting studies on zirconium oxide nanoparticles synthesized by biomimetic synthesis route
Xu et al. A Carbonate-Involved Amplification Strategy for Cathodic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of Luminol Triggered by the Catalase-like CoO Nanorods
Ivanshina et al. Synthesis and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of platinum nanoparticle/carbon nanotube composites
CN105720273A (zh) 一种高载量、高分散担载型金纳米催化剂的一步可控制备方法和应用
Boltersdorf et al. Surface plasmon resonant gold-palladium bimetallic nanoparticles for promoting catalytic oxidation
Vélez et al. Immobilization of metal and metal oxide nanoparticles on graphen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