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67646A - 随机接入信道的zc序列产生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随机接入信道的zc序列产生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67646A
CN109167646A CN201810862558.9A CN201810862558A CN109167646A CN 109167646 A CN109167646 A CN 109167646A CN 201810862558 A CN201810862558 A CN 201810862558A CN 109167646 A CN109167646 A CN 1091676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quence
random access
cyclic shift
predetermined value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6255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67646B (zh
Inventor
吴强
郭志恒
刘建琴
刘江华
张雷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Natural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Shangge Intellectual Property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1676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676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676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6764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0007Code type
    • H04J13/0055ZCZ [zero correlation zone]
    • H04J13/0059CAZAC [constant-amplitude and zero auto-correlation]
    • H04J13/0062Zadoff-Chu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10Code generation
    • H04J13/14Generation of codes with a zero correlation zo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2211/00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2211/003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within particular systems or standards
    • H04J2211/005Long term evolution [L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随机接入信道的ZC序列产生方法和装置。一种随机接入信道的ZC序列产生方法,包括:基站生成通知信令,所述通知信令用于指示用户设备UE使用随机接入集合中的第二限制集合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所述基站向所述UE发送所述通知信令,以使所述UE使用所述第二限制集合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其中,所述随机接入集合,包括:非限制集合、第一限制集合以及第二限制集合;所述第二限制集合为所述UE的多普勒频移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值时,所述UE需要使用的随机接入集合,所述第一预定值大于1倍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子载波间隔。

Description

随机接入信道的ZC序列产生方法和装置
本申请要求于2014年6月3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PCT/CN2014/079086的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随机接入信道的ZC序列产生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用户设备(UE,User Equipment)在高速移动的情况下与基站进行通信,UE和基站接收端的信号频率会发生变化,称为多普勒频移fD,且fD=fv/c,其中,f为载波频率,v为移动速度,c为光速。
现有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系统中,当车速为350km/h,载频为2.6GHz时,对应的多普勒偏移为:其中,843Hz小于一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子载波间隔(即1.25KHz)。针对高速移动的终端,为了避免多普勒频移引起多个UE随机接入序列之间相互干扰,现有LTE系统做了针对性的设计,且设计的前提都是基于多普勒频移小于1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但是,随着无线通信的需求的不断增长,当LTE系统在更高工作频率上进行通信时,会出现多普勒频移大于1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小于2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的情况。
但是,现有LTE系统中,当多普勒频移大于1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小于2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时,存在多个UE随机接入序列之间互相干扰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随机接入信道的ZC序列产生方法和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随机接入信道的ZC序列产生方法,包括:
基站生成通知信令,所述通知信令用于指示用户设备UE使用随机接入集合中的第二限制集合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
所述基站向所述UE发送所述通知信令,以使所述UE使用所述第二限制集合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
其中,所述随机接入集合,包括:非限制集合、第一限制集合以及第二限制集合;
所述第二限制集合为所述UE的多普勒频移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值时,所述UE需要使用的随机接入集合,所述第一预定值大于1倍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子载波间隔。
本发明实施例又提供一种随机接入信道的ZC序列产生方法,包括:
用户设备UE接收来自基站的通知信令,所述通知信令用于指示所述UE使用随机接入集合中的第二限制集合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
所述UE根据所述第二限制集合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
其中,所述随机接入集合,包括:非限制集合、第一限制集合以及第二限制集合;所述第二限制集合为所述UE的多普勒频移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值时,所述UE需要使用的随机接入集合;所述第一预定值大于1倍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子载波间隔。
本发明实施例又提供一种随机接入信道的ZC序列产生方法,包括:
基站在的范围内选择移位序号v,其中,v为正整数,为一组内用户设备UE候选的序列移位的数目,为组的数目,为最后一个不满一个组的长度内UE候选的序列移位的数目;
所述基站根据移位序号v,采用如下公式(1),获取循环移位值Cv
其中,doffset为移位偏移;dstart为相邻组之间的循环移位距离,为一组可以区分的用户数,NCS为一个用户所占的循环移位的数目;
其中,所述dstart满足公式(2)~(5);或者,所述dstart满足公式(6)~(9);或者,所述dstart满足公式(10)~(13);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随机接入信道的ZC序列产生方法,包括:
用户设备UE在的范围内选择移位序号v,其中,v为正整数,为一组内UE候选的序列移位的数目,为组的数目,为最后一个不满一个组的长度内UE候选的序列移位的数目;
所述UE根据移位序号v,采用如下公式(1),获取循环移位值Cv
其中,doffset为移位偏移;dstart为相邻组之间的循环移位距离,为一组可以区分的用户数,NCS为一个用户所占的循环移位的数目;
所述UE根据所述循环移位值Cv,采用如下公式(14)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
其中,NZC为序列长度,根为u的ZC序列定义为:0≤n≤NZC-1;
其中,所述dstart满足公式(2)~(5);或者,所述dstart满足公式(6)~(9);或者,所述dstart满足公式(10)~(1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包括:
生成模块,用于生成通知信令,所述通知信令用于指示用户设备UE使用随机接入集合中的第二限制集合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UE发送所述通知信令,以使所述UE使用所述第二限制集合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
其中,所述随机接入集合,包括:非限制集合、第一限制集合以及第二限制集合;
所述第二限制集合为所述UE的多普勒频移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值时,所述UE需要使用的随机接入集合,所述第一预定值大于1倍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子载波间隔。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设备UE,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基站的通知信令,所述通知信令用于指示所述UE使用随机接入集合中的第二限制集合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限制集合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
其中,所述随机接入集合,包括:非限制集合、第一限制集合以及第二限制集合;所述第二限制集合为所述UE的多普勒频移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值时,所述UE需要使用的随机接入集合;所述第一预定值大于1倍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子载波间隔。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站,包括:
移位序号确定模块,用于在的范围内选择移位序号v,其中,v为正整数,为一组内用户设备UE候选的序列移位的数目,为组的数目,为最后一个不满一个组的长度内UE候选的序列移位的数目;
循环移位值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移位序号v,采用如下公式(1),获取循环移位值Cv
其中,doffset为移位偏移;dstart为相邻组之间的循环移位距离,为一组可以区分的用户数,NCS为一个用户所占的循环移位的数目;
其中,所述dstart满足公式(2)~(5);或者,所述dstart满足公式(6)~(9);或者,所述dstart满足公式(10)~(13);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户设备UE,包括:
移位序号确定模块,用于在的范围内选择移位序号v,其中,v为正整数,为一组内UE候选的序列移位的数目,为组的数目,为最后一个不满一个组的长度内UE候选的序列移位的数目;
循环移位值确定模块,根据移位序号v,采用如下公式(1),获取循环移位值Cv
其中,doffset为移位偏移;dstart为相邻组之间的循环移位距离,为一组可以区分的用户数,NCS为一个用户所占的循环移位的数目;
随机接入ZC序列产生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循环移位值Cv,采用如下公式(14)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
其中,NZC为序列长度,根为u的ZC序列定义为:0≤n≤NZC-1;
其中,所述dstart满足公式(2)~(5);或者,所述dstart满足公式(6)~(9);或者,所述dstart满足公式(10)~(1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随机接入信道的ZC序列产生方法和装置,通过当UE的多普勒频移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值(其中,第一预定值大于1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时,基站通知UE需要使用的随机接入集合为第二限制集合,以指示UE使用第二限制集合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解决了当多普勒频移大于1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小于2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时,多个UE随机接入序列之间互相干扰的问题,避免了多个UE随机接入序列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了基站解码随机接入序列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随机接入信道的ZC序列产生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随机接入信道的ZC序列产生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场景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场景二结构示意图;
图5A为本发明实施例场景三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B为本发明实施例场景三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本发明随机接入信道的ZC序列产生方法实施例四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随机接入信道的ZC序列产生方法实施例五的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随机接入信道的ZC序列产生方法实施例六的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随机接入信道的ZC序列产生方法实施例七的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随机接入信道的ZC序列产生方法实施例八的流程图;
图11为本发明随机接入信道的ZC序列产生方法实施例九的流程图;
图12为本发明随机接入信道的ZC序列产生方法实施例十的流程图;
图13为本发明随机接入信道的ZC序列产生方法实施例十一的流程图;
图14为本发明基站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基站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基站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基站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基站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基站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用户设备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用户设备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用户设备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用户设备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用户设备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随机接入信道的ZC序列产生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101、基站生成通知信令,所述通知信令用于指示用户设备UE使用随机接入集合中的第二限制集合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
其中,所述随机接入集合,包括:非限制集合、第一限制集合以及第二限制集合;所述第二限制集合为所述UE的多普勒频移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值时,所述UE需要使用的随机接入集合,所述第一预定值大于1倍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子载波间隔。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限制集合为所述UE的多普勒频移大于或等于第二预定值时,所述UE需要使用的随机接入集合;所述非限制集合为所述UE的多普勒频移小于或等于第三预定值时,所述UE需要使用的随机接入集合;其中,第二预定值小于第一预定值,第三预定值小于第二预定值。
步骤102、所述基站向所述UE发送所述通知信令,以使所述UE使用所述第二限制集合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
现有技术中,为了避免多普勒频移引起多个UE随机接入序列之间相互干扰,现有LTE系统做了针对性的设计,且设计的前提都是基于多普勒频移小于1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本发明中当UE的多普勒频移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值(其中,第一预定值大于1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时,基站通知UE需要使用的随机接入集合为第二限制集合,以指示UE使用第二限制集合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
现有技术中,为了避免多普勒频移引起多个UE随机接入序列之间相互干扰,现有LTE系统做了针对性的设计,且设计的前提都是基于多普勒频移小于1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由于随着无线通信的需求的不断增长,当LTE系统在更高工作频率上进行通信时,会出现多普勒频移大于1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小于2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的情况,现有LTE系统当多普勒频移大于1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小于2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时,存在多个UE随机接入序列之间相互干扰的问题;通过本发明中当UE的多普勒频移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值(其中,第一预定值大于1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时,基站通知UE需要使用的随机接入集合为第二限制集合,以指示UE使用第二限制集合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实现了LTE系统对多普勒频移大于1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小于2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的情况进行了针对性设计,当多普勒频移大于1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小于2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时,避免了多个UE随机接入序列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了基站解码随机接入序列的准确性。
本实施例,通过当UE的多普勒频移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值(其中,第一预定值大于1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时,基站通知UE需要使用的随机接入集合为第二限制集合,以指示UE使用第二限制集合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解决了当多普勒频移大于1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小于2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时,多个UE随机接入序列之间互相干扰的问题,避免了多个UE随机接入序列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了基站解码随机接入序列的准确性。
随机接入信道的ZC序列产生方法实施例二
在如图1所示的随机接入信道的ZC序列产生方法实施例一步骤101之前,还可以包括:基站获取UE的多普勒频移;若所述UE的多普勒频移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定值,则执行步骤101。
其中,所述第一预定值大于1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
例如,所述第一预定值可以为1.5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
可选的,基站获取UE的移动速度,并根据移动速度确定多普勒频移;
多普勒频移fD=fv/c,其中,f为载波频率,v为移动速度,c为光速。
本实施例,通过获取UE的多普勒频移,并且当UE的多普勒频移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值(其中,第一预定值大于1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时,基站通知UE需要使用的随机接入集合为第二限制集合,以指示UE使用第二限制集合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解决了当多普勒频移大于1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小于2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时,多个UE随机接入序列之间互相干扰的问题,避免了多个UE随机接入序列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了基站解码随机接入序列的准确性。
图2为本发明随机接入信道的ZC序列产生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201、基站生成通知信令,所述通知信令中包含集合指示信息,所述集合指示信息用于指示UE使用随机接入集合中的第二限制集合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
其中,所述随机接入集合,包括:非限制集合、第一限制集合以及第二限制集合;
所述第二限制集合为所述UE的多普勒频移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值时,所述UE需要使用的随机接入集合;
需要说明的是,非限制集合、第一限制集合以及第二限制集合之间的关系同步骤101,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202、所述基站向所述UE发送所述通知信令,以使所述UE使用所述第二限制集合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
步骤203、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二限制集合确定移位序号;
可选的,所述基站在的范围内选择移位序号v,v为正整数;
其中:为一组内UE候选的序列移位的数目;为组的数目;为最后一个不满一个组的长度内UE候选的序列移位的数目;
可选的,由于基站无法获知UE发送随机接入ZC序列时所使用的移位序号,因此在对UE发送的随机接入ZC序列进行检测时,基站在的范围内依次选择遍历各移位序号;或者,所述基站在0~X的范围内依次选择遍历各移位序号,其中,X为小于的整数。
步骤204、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二限制集合以及所述移位序号获取循环移位值;
可选的,所述基站根据移位序号v,采用如下公式(1),获取所述UE的循环移位值Cv
其中,doffset为移位偏移;dstart为相邻组之间的循环移位距离;v为移位序号;为一组可以区分的用户数;NCS为一个用户所占的循环移位的数目;
需要说明的是,doffset为一整数(通常为常整数),且基站侧和UE侧使用的doffset需要相同,可选的,可以通过预先约定的方式来实现基站侧和UE侧使用相同大小的doffset。比如,doffset=0。可以理解,当doffset为0时,Cv满足: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表示对Y进行下取整,即若Y等于2.5,则等于2例如,例如,表示对进行下取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mod表示取模运算,例如4mod2=0,5mod2=1。
步骤205、所述基站根据所述循环移位值产生ZC序列,使用所述ZC序列对所述UE发送的随机接入ZC序列进行检测,所述随机接入ZC序列为所述UE使用所述第二限制集合产生。
根为u的ZC序列xu(n)可以定义为:0≤n≤NZC-1;其中,NZC为ZC序列的长度,u为ZC序列的根。
具体的,所述基站对根为u的ZC序列xu(n),进行循环移位,若循环移位值为K,则根据该循环移位值产生的ZC序列为xu((n+K)modNZC),其中,NZC为ZC序列长度。
可选的,基站使用所述循环移位值产生ZC序列对UE发送的随机接入ZC序列进行相关检测。其中,可以在时域进行相关检测,或者也可以根据时域相关检测方式对应的频域检测方式,在频域进行检测。
可选的,本实施例步骤203、204中dstart满足公式(2)~(5):
或者,本实施例步骤203、204中dstart满足公式(6)~(9):
或者,本实施例步骤203、204中dstart满足公式(10)~(13):
可选的,当NCS≤du<NZC/5时,dstart满足公式(2)~(5);当NZC/5≤du≤(NZC-NCS)/4时,dstart满足公式(6)~(9);当(NZC+NCS)/4≤du≤(NZC-NCS)/3时,dstart满足公式(10)~(13);其中,du为多普勒频移为1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时ZC序列对应的循环移位。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max表示取最大值,例如max(0,1)=1,max(4,5)=5;min表示取最小值,例如min(0,1)=0,min(4,5)=4。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此仅给出了三种不同场景,但是任何满足公式(2)~(5)、或公式(6)~(9)、或公式(10)~(13)的dstart 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实施例中,通过当UE的多普勒频移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值(其中,第一预定值大于1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时,基站向UE发送集合指示信息,以指示UE使用第二限制集合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解决了当多普勒频移大于1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小于2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时,多个UE随机接入序列之间互相干扰的问题,避免了多个UE随机接入序列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了基站解码随机接入序列的准确性。
以下对本实施例中dstart满足公式(2)~(5)、或公式(6)~(9)、或公式(10)~(13)能够实现当多普勒频移大于1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小于2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时,避免多个UE随机接入序列之间相互干扰的原因进行说明。
假设UE发送的信号为r(t)ej2πft,其中,r(t)为基带信号,ej2πft为载频,则mΔf的多普勒频移得到的信号为r(t)ej2π(f+mΔf)t,其中,m为正整数,Δf为1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
根据快速傅立叶逆变换(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的性质,频域的间隔倒数等于时域周期,则相当于其中Δf为子载波间隔,Δt为时域采样间隔,N为离散傅里叶变换(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ation)或离散傅里叶逆变换(IDFT,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的大小。
令t=nΔt,则r(t)ej2π(f+mΔf)t=(r(t)ej2π(mn)/N)ej2πft。其中(r(t)ej2π(mn)/N)为等效的基带信号。
性质1:
UE向基站发送随机接入ZC序列,若UE和基站接收端之间存在±mΔf的多普勒频移,则基站接收端接收到的随机接入ZC序列为UE所发送随机接入ZC序列的移位序列,且两个序列之间存在固定相位的偏移。
证明:以多普勒频移为-mΔf为例,将时域t=nΔt的基带采样信号记为r(n),对于等效基带信号(r(t)e-j2π(mn)/N),令N=NZC,则ZC序列的等效基带信号的基带采样信号其中,
其中,xu(n)表示根为u的ZC序列,也即xu(n+m(1/u))表示根为u的ZC序列的移位序列,也即将根为u的ZC序列向右循环移位m(1/u)位。
将公式(15)中,u-1定义为满足((1/u)×u)modNZC=1的最小非负整数。
由公式(15)可以看出:u-1为多普勒频移为1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时ZC序列对应的循环移位,也即,多普勒频移为1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时,基站接收到的ZC序列与UE发送的ZC序列之间的循环移位长度。
例如,若UE发送的ZC序列为xu(n),且多普勒频移为1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时,则基站接收到的ZC序列为xu((n+u-1)modNZC)或xu((n-u-1)modNZC)。
从公式(15)可以看出,若UE和基站接收端之间存在-mΔf的多普勒频移,则时域上基站接收的随机接入ZC序列为UE发送的随机接入ZC序列的移位序列,且两个序列之间存在固定相位的偏移(与n无关)。同理,+mΔf多普勒频移,则时域上基站接收的随机接入ZC序列也为UE发送的随机接入ZC序列的移位序列,在此不再赘述。
性质2:当多普勒频移较大,且多普勒频移foff小于1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Δf时,则序列的相关有可能在序列移位u-1,0,-u-1三个位置出现相关峰值。
即,对于根为u的ZC序列xu(n),当多普勒频移foff小于1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Δf,且UE发送的随机接入ZC序列为xu(n)时,则基站接收端使用ZC序列xu(n)、xu((n+u-1)modNZC)或xu((n-u-1)modNZC)与UE所发送的随机接入ZC序列进行相关时,会出现峰值。
需要说明的是,性质2通过实验确定。
由性质1和性质2可以看出:
1)当多普勒频移foff=Δf+x,且0<x<Δf,基站接收时,会在移位为-u-1、-2u-1、0的3个位置产生峰值;
即,对于根为u的ZC序列xu(n),当多普勒频移foff=Δf+x(其中,0<x<Δf),且UE发送的随机接入ZC序列为xu(n)时,则基站接收端使用ZC序列xu(n)、xu((n-u-1)modNZC)或xu((n-2u-1)modNZC)与UE所发送的随机接入ZC序列进行相关时,会出现峰值。
2)当多普勒频移foff=-Δf-x,且x<Δf,基站接收时,会在移位为u-1、2u-1、0的3个位置产生峰值;
即,对于根为u的ZC序列xu(n),当多普勒频移foff=-Δf-x(其中,0<x<Δf),且UE发送的随机接入ZC序列为xu(n)时,则基站接收端使用ZC序列xu(n)、xu((n+u-1)modNZC)或xu((n+2u-1)modNZC)与UE所发送的随机接入ZC序列进行相关时,会出现峰值。
因此,当多普勒频移大于1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Δf小于2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时,则基站接收时,有可能在-u-1、-2u-1、0、u-1、2u-1的5个移位位置产生峰值。
即,对于根为u的ZC序列xu(n),当多普勒频移大于1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Δf小于2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且UE发送的随机接入ZC序列为xu(n)时,则基站接收端使用ZC序列xu((n-2u-1)modNZC)、xu((n-u-1)modNZC)、xu(n)、xu((n+u-1)modNZC)或xu((n+2u-1)modNZC)与UE所发送的随机接入ZC序列进行相关时,可能会出现峰值。
本实施例中,dstart满足公式(2)~(5)、公式(6)~(9)、或公式(10)~(13)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将基站接收端由大于1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小于2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的多普勒频移所产生的5个峰值点对应的ZC序列分配给其他用户,以避免由多普勒频移所引起的各用户之间的干扰。
本发明中,du=u-1,即du为多普勒频移为1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时ZC序列对应的循环移位。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场景一结构示意图,图中N=NZC,且满足NCS≤du<NZC/5,如图3所示,将左斜条纹和右斜条纹所占的序列移位作为第1组,将横条纹和竖条纹所占的序列移位作为第2组;一组内UE候选的序列移位的数目其中,NCS表示一个用户所占的循环移位的数目,比如,序列长度为NZC,一个用户占NCS个移位,当不考虑多普勒频移时,则最多同时支持个用户同时发送随机接入信号。如图3所示,第1组内UE候选的序列移位的数目为2,其中,左斜条纹对应一个UE候选序列移位,右斜条纹对应另一个UE候选序列移位;第2组内UE候选的移位序列的数目为2,其中,横条纹对应一个UE候选序列移位,竖条纹对应另一个UE候选序列移位。
也表示一组可以区分的用户数,从整个系统看,一组可以区分个用户,从UE侧看,一个UE在一组内最多有个序列移位可供选择。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序列长度为NZC的ZC序列,当不考虑多普勒频移且NCS=0时,其可以有NZC个候选序列移位,分别对应循环移位值0~NZC-1;例如,若将根为u的ZC序列记为xu(n),当循环移位值为0时,其生成的ZC序列为xu(n),当循环移位值为1时,其生成的ZC序列为xu(n+1)。当不考虑多普勒频移,NCS大于0时,则可以有个候选序列移位,分别对应循环移位值Y*NCS,其中,Y为大于等于0小于的整数。
由于当多普勒频移大于1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小于2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时,第一用户设备以第一循环移位值生成随机接入ZC序列发送至基站,基站使用5个循环移位值对应的ZC序列对第一用户设备所发送的随机接入ZC序列进行检测时可能会出现峰值,且这些循环移位值与第一循环移位值之间的差值分别为0、du、-du、2du、-2du。为了避免第一用户设备与其他用户设备之间的干扰,因此这5个循环移位值对应的候选序列移位都不能再分配给其他用户设备,同时对于基站侧来说,也相当于这5个循环移位值对应的候选序列移位都分配给了第一用户设备,也即,如图3所示,填充图案为左斜条纹对应的5个候选序列移位作为一个新候选序列移位分配给UE1(其中,可以将该5个候选序列移位称为新候选序列移位的子候选序列移位),填充图案为右斜条纹对应的5个候选序列移位作为一个新候选序列移位分配给UE2,填充图案为横条纹对应的5个候选序列移位作为一个新候选序列移位分配给UE3,填充图案为竖条纹对应的5个候选序列移位作为一个新候选序列移位分配给UE4。
并且,由于5个循环移位值与第一循环移位值之间的差值分别为0、du、-du、2du、-2du,因此,也可以看出对于UE1来说,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时所使用的循环移位值为图3中UE1箭头标示处对应的循环移位值;对于UE2来说,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时所使用的循环移位值为图3中UE2箭头标示处对应的循环移位值;对于UE3来说,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时所使用的循环移位值为图3中UE3箭头标示处对应的循环移位值;对于UE4来说,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时所使用的循环移位值为图3中UE4箭头标示处对应的循环移位值。
表示的是相邻的组和组之间的循环移位距离;其中,对应图3中填充图案为格状图案的部分。
表示的是在序列长度为NZC的序列上,组的数目,如图3中所示,组的数目为2。
表示最后一个不满一个组的长度内UE候选的序列移位的数目。如图3中所示,最后一个不满一组的长度内UE候选的序列移位的数目为1,也即填充图案为点状图案对应的5个候选序列移位作为一个新候选序列移位分配给UE5。
需要说明的是,图3仅给出了NCS≤du<NZC/5场景的一个例子,对于其他满足此场景的NCS、du、NZCdstart满足公式(2)~(5)的原理与图3给出的例子相同。
举例1(参照图3)
以NZC=70、NCS=2、du=5为例
1)根据可知,即,一组内UE候选的序列移位的数目为2;也即,一组可以区分两个用户;
2)根据可知,dstart=24;即,相邻组和组之间的循环移位距离为24;
3)根据可知,即,组的数目为2;
4)根据可知,即,最后一个不满一组内UE候选的序列移位的数目为1;也即,最后一个不满一组内还可以区分一个用户;
5)在的范围内选择移位序号v,则v的取值范围为0~4;
6)根据公式且基站侧和UE侧约定doffset=2du时,根据移位序号获得的循环移位值可以为:10、12、34、36、58(也即图3中5个UE对应箭头标示处)。需要说明的是,当基站侧和UE侧约定doffset为其他值时,对应的循环移位值也会发生变化。
7)根据循环移位值10,对根为u的ZC序列xu(n)进行循环移位,则得到的ZC序列为xu((n+10)mod70);根据循环移位值12,对根为u的ZC序列xu(n)进行循环移位,则得到的ZC序列为xu((n+12)mod70);根据循环移位值34,对根为u的ZC序列xu(n)进行循环移位,则得到的ZC序列为xu((n+34)mod70);根据循环移位值36,对根为u的ZC序列xu(n)进行循环移位,则得到的ZC序列为xu((n+36)mod70);根据循环移位值58,对根为u的ZC序列xu(n)进行循环移位,则得到的ZC序列为xu((n+58)mod70)。需要说明的是,若对应UE侧来说,则循环移位得到的序列即为随机接入ZC序列。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场景二结构示意图,图中N=NZC,且满足NZC/5≤du≤(NZC-NCS)/4,如图4所示,将左斜条纹和右斜条纹所占的序列移位作为第1组,将横条纹和竖条纹所占的序列移位作为第2组;一组内UE候选的序列移位的数目其中,NCS表示一个用户所占的循环移位的数目,比如,序列长度为NZC,一个用户占NCS个移位,当不考虑多普勒频移时,则最多同时支持个用户同时发送随机接入信号。如图4所示,第1组内UE候选的序列移位的数目为2,其中,左斜条纹对应一个UE候选序列移位,右斜条纹对应另一个UE候选序列移位;第2组内UE候选的移位序列的数目为2,其中,横条纹对应一个UE候选序列移位,竖条纹对应另一个UE候选序列移位。
也表示一组可以区分的用户数,从整个系统看,一组可以区分个用户,从UE侧看,一个UE在一组内最多有个序列移位可供选择。
需要说明的是,图4与图3中,dstart的物理含义相同,仅其需要满足的公式不同,分析过程同图3中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表示的是相邻的组和组之间的循环移位距离。
表示的是在序列长度为NZC的序列上,组的数目,如图4中所示,组的数目为2。
表示的是最后一个不满一组的长度内UE候选的序列移位的数目。如图4中所示,最后一个不满一组的长度内UE候选的序列移位的数目为1,也即填充图案为点状图案对应的5个候选序列移位作为一个新候选序列移位分配给UE5。
需要说明的是,图4中格子填充图案的部分是为了同步表示填充图案为左斜条纹和右斜条纹对应组所占的部分,以更易说明如何分配各组。
需要说明的是,图4仅给出了NZC/5≤du≤(NZC-NCS)/4场景的一个例子,对于其他满足此场景的NCS、du、NZCdstart需要满足公式(6)~(9)的原理与图4给出的例子相同。
举例2(参照图4)
以NZC=85、NCS=2、du=20为例
1)根据可知,即,一组内UE候选的序列移位的数目为2;也即,一组可以区分两个用户;
2)根据可知,dstart=9;即,相邻组和组之间的循环移位距离为9;
3)根据可知,即,组的数目为2;
4)根据可知,即,最后一个不满一组内UE候选的序列移位的数目为1;也即,最后一个不满一组内还可以区分一个用户;
5)在的范围内选择移位序号v,则v的取值范围为0~4;
6)根据公式且基站侧和UE侧约定doffset=5时,根据移位序号获得的循环移位值可以为:5、7、14、16、23(也即图4中5个UE对应箭头标示处)。需要说明的是,当基站侧和UE侧约定doffset为其他值时,对应的循环移位值也会发生变化。
7)根据循环移位值5,对根为u的ZC序列xu(n)进行循环移位,则得到的ZC序列为xu((n+5)mod85);根据循环移位值7,对根为u的ZC序列xu(n)进行循环移位,则得到的ZC序列为xu((n+7)mod85);根据循环移位值14,对根为u的ZC序列xu(n)进行循环移位,则得到的ZC序列为xu((n+14)mod85);根据循环移位值16,对根为u的ZC序列xu(n)进行循环移位,则得到的ZC序列为xu((n+16)mod85);根据循环移位值23,对根为u的ZC序列xu(n)进行循环移位,则得到的ZC序列为xu((n+23)mod85)。需要说明的是,若对应UE侧来说,则根据循环移位值得到的ZC序列即为随机接入ZC序列。
图5A为本发明实施例场景三的结构示意图一,图中N=NZC,且满足(NZC+NCS)/4≤du≤(NZC-NCS)/3,如图5A所示,将左斜条纹所占的序列移位作为第1组,将右斜条纹所占的序列移位作为第2组;一组内UE候选的序列移位的数目其中,NCS表示一个用户所占的循环移位的数目,比如,序列长度为NZC,一个用户占NCS个移位,当不考虑多普勒频移时,则最多同时支持个用户同时发送随机接入信号。如图5A所示,第1组内UE候选的序列移位的数目为1,左斜条纹对应了一UE候选序列移位;第2组内UE候选的移位序列的数目为1,右斜条纹对应了一UE候选序列移位。
也表示一组可以区分的用户数,从整个系统看,一组可以区分个用户,从UE侧看,一个UE在一组内最多有个序列移位可供选择。
需要说明的是,图5A与图3中,dstart的物理含义相同,仅其需要满足的公式不同,分析过程同图3中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表示的是相邻的组和组之间的循环移位距离。
表示的是序列长度为NZC的序列上,组的数目。如图5A中所示,组的数目为2。
最后一个不满一组的长度内已不可能再分配给其他用户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图5A中格子填充图案的部分是为了同步表示填充图案为左斜条纹对应组所占的部分,以更易说明如何分配各组。
需要说明的是,图5A仅给出了(NZC+NCS)/4≤du≤(NZC-NCS)/3场景的一个例子,对于其他满足此场景的NCS、du、NZCdstart需要满足公式(10)~(13)的原理与图5A给出的例子相同。
举例3(参照图5A)
以NZC=33、NCS=2、du=10为例
1)根据可知,即,一组内UE候选的序列移位的数目为1;也即,一组可以区分一个用户;
2)根据可知,dstart=5;即,相邻组和组之间的循环移位距离为5;
3)根据可知,即,组的数目为2;
4)
5)在的范围内选择移位序号v,v的取值范围为0~1;
6)根据且基站侧和UE侧约定doffset=3时,根据移位序号获得的循环移位值可以为:3、8(也即图5A中2个UE对应箭头标示处)。需要说明的是,当基站侧和UE侧约定doffset为其他值时,对应的循环移位值也会发生变化。
7)根据循环移位值3,对根为u的ZC序列xu(n)进行循环移位,则得到的ZC序列为xu((n+3)mod33);根据循环移位值8,对根为u的ZC序列xu(n)进行循环移位,则得到的ZC序列为xu((n+8)mod33)。需要说明的是,若对于UE侧来说,则根据循环移位值得到的ZC序列即为随机接入ZC序列。
图5B为本发明实施例场景三的结构示意图二,如图5B所示,当3du<NZC<4du时,需要满足du≥Nzc-3du+Ncs的条件,才能实现为至少一个UE分配候选移位序列。也即,是能够为UE分配候选移位序列必须满足的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当(NZC-NCS)/4≤du≤(NZC+NCS)/4时,会出现分配给一个UE的候选序列移位中的两个子候选序列移位部分(或全部)重叠的情况;同一UE子候选序列移位的重叠会降低基站对上行信道进行频偏估计及同步的性能。因此,当(NZC-NCS)/4≤du≤(NZC+NCS)/4时不能为任何UE分配候选序列移位。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基站检测出一个峰值需要NCS个移位;一个子候选序列移位包括NCS个移位位置,分配给UE的一个候选序列移位包括5NCS个移位位置。
图6为本发明随机接入信道的ZC序列产生方法实施例四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601、所述基站生成第一通知信令以及第二通知信令,所述第一通知信令中包含集合指示信息,所述集合指示信息用于指示UE使用随机接入集合中的第二限制集合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所述第二通知信令中包含移位序号,所述移位序号用于指示UE使用所述集合指示信息所指示的第二限制集合以及所述移位序号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
其中,所述随机接入集合,包括:非限制集合、第一限制集合以及第二限制集合;
所述第二限制集合为所述UE的多普勒频移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值时,所述UE需要使用的随机接入集合;
可选的,所述基站生成所述第二通知信令之前,还可以包括: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二限制集合确定所述移位序号,以使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移位序号生成所述第二通知信令。
具体的,基站根据第二限制集合获取移位序号,包括:基站在的范围内选择移位序号v,v为正整数;其中:为一组内UE候选的序列移位的数目;为组的数目;为最后一个不满一个组的长度内UE候选的序列移位的数目;
需要说明的是,非限制集合、第一限制集合以及第二限制集合之间的关系同步骤101,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步骤中基站也可以通过一条信令将集合指示信息和移位序号发送至UE。
步骤602、所述基站向所述UE发送所述第一通知信令以及所述第二通知信令,以使所述UE使用所述第二限制集合以及所述移动序号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
步骤603、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二限制集合以及所述移位序号获取循环移位值;
基站根据移位序号来获取循环移位值的方法,同步骤206,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步骤601中基站将移位序号发送给UE,以使UE使用此移位序号以及第二限制集合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因此,对比步骤203,本实施例中基站接收到UE发送的随机接入ZC序列时,不再需要遍历各移位序号进行检测,直接使用在第二通知信令中发送给UE的移位序号进行检测即可。
步骤604、所述基站根据所述循环移位值产生ZC序列,使用所述ZC序列对所述UE发送的随机接入ZC序列进行检测,所述随机接入ZC序列为所述UE使用所述第二限制集合产生。
步骤604同步骤205,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关于dstart的具体说明,与随机接入信道的ZC序列产生方实施例三中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通过当UE的多普勒频移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值(其中,第一预定值大于1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时,基站向UE发送集合指示信息以及移位序号,以指示UE使用第二限制集合以及该移位序号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解决了当多普勒频移大于1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小于2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时,多个UE随机接入序列之间互相干扰的问题,避免了多个UE随机接入序列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了基站解码随机接入序列的准确性。
图7为本发明随机接入信道的ZC序列产生方法实施例五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701、所述基站生成第一通知信令以及第二通知信令,所述第一通知信令中包含集合指示信息,所述集合指示信息用于指示UE使用随机接入集合中的第二限制集合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所述第二通知信令中包含循环移位值,所述循环移位值用于指示UE使用所述集合指示信息所指示的第二限制集合以及所述循环移位值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
其中,所述随机接入集合,包括:非限制集合、第一限制集合以及第二限制集合;
所述第二限制集合为所述UE的多普勒频移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值时,所述UE需要使用的随机接入集合;
可选的,所述基站生成所述第二通知信令之前,还可以包括:首先基站在的范围内选择移位序号v,v为正整数;其中:为一组内UE候选的序列移位的数目;为组的数目;为最后一个不满一个组的长度内UE候选的序列移位的数目;然后基站根据移位序号v,采用公式(1),获取所述UE的循环移位值Cv,以使所述基站根据所述循环移位值生成所述第二通知信令。
需要说明的是,非限制集合、第一限制集合以及第二限制集合之间的关系同步骤101,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步骤中基站也可以通过一条信令将集合指示信息和循环移位值发送至UE。
步骤702、所述基站向所述UE发送所述第一通知信令以及所述第二通知信令,以使所述UE使用所述第二限制集合以及所述循环移位值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
步骤703、所述基站根据所述循环移位值产生ZC序列,使用所述ZC序列对所述UE发送的随机接入ZC序列进行检测,所述随机接入ZC序列为所述UE使用所述第二限制集合产生。
步骤703同步骤205,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关于dstart的具体说明,与随机接入信道的ZC序列产生方实施例三中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通过当UE的多普勒频移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值(其中,第一预定值大于1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时,基站向UE发送集合指示信息以及循环移位值,以指示UE使用第二限制集合以及该循环移位值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解决了当多普勒频移大于1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小于2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时,多个UE随机接入序列之间互相干扰的问题,避免了多个UE随机接入序列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了基站解码随机接入序列的准确性。
图8为本发明随机接入信道的ZC序列产生方法实施例六的流程图,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801、用户设备UE接收来自基站的通知信令,所述通知信令用于指示所述UE使用随机接入集合中的第二限制集合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
其中,所述随机接入集合,包括:非限制集合、第一限制集合以及第二限制集合;所述第二限制集合为所述UE的多普勒频移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值时,所述UE需要使用的随机接入集合;所述第一预定值大于1倍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子载波间隔。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限制集合为所述UE的多普勒频移大于或等于第二预定值时,所述UE需要使用的随机接入集合;所述非限制集合为所述UE的多普勒频移小于或等于第三预定值时,所述UE需要使用的随机接入集合;其中,第二预定值小于第一预定值,第三预定值小于第二预定值。
步骤802、所述UE根据所述第二限制集合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
现有技术中,为了避免多普勒频移引起多个UE随机接入序列之间相互干扰,现有LTE系统做了针对性的设计,且设计的前提都是基于多普勒频移小于1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本发明中当UE的多普勒频移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值(其中,第一预定值大于1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时,UE根据基站指示使用第二限制集合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
现有技术中,为了避免多普勒频移引起多个UE随机接入序列之间相互干扰,现有LTE系统做了针对性的设计,且设计的前提都是基于多普勒频移小于1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由于随着无线通信的需求的不断增长,当LTE系统在更高工作频率上进行通信时,会出现多普勒频移大于1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小于2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的情况,现有LTE系统当多普勒频移大于1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小于2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时,存在多个UE随机接入序列之间相互干扰的问题;通过本发明中当UE的多普勒频移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值(其中,第一预定值大于1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时,UE根据基站指示使用第二限制集合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实现了LTE系统对多普勒频移大于1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小于2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的情况进行了针对性设计,当多普勒频移大于1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小于2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时,避免了多个UE随机接入序列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了基站解码随机接入序列的准确性。
本实施例,通过当UE的多普勒频移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值(其中,第一预定值大于1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时,UE根据基站指示使用第二限制集合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解决了当多普勒频移大于1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小于2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时,多个UE随机接入序列之间互相干扰的问题,避免了多个UE随机接入序列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了基站解码随机接入序列的准确性。
图9为本发明随机接入信道的ZC序列产生方法实施例七的流程图,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901、UE接收来自基站的通知信令,所述通知信令中包含集合指示信息,所述集合指示信息用于指示UE使用随机接入集合中的第二限制集合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
其中,所述随机接入集合,包括:非限制集合、第一限制集合以及第二限制集合;
所述第二限制集合为所述UE的多普勒频移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值时,所述UE需要使用的随机接入集合;
需要说明的是,非限制集合、第一限制集合以及第二限制集合之间的关系同步骤801,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902、所述UE根据所述第二限制集合确定移位序号;
可选的,所述UE在的范围内选择获取移位序号v,v为正整数;
其中:为一组内UE候选的序列移位的数目;为组的数目;为最后一个不满一个组的长度内UE候选的序列移位的数目。
可选的,所述UE在的范围内随机选择一个移位序号;或者,所述UE在0~X的范围内依次选择遍历各移位序号,其中X为小于的整数。
步骤903、所述UE根据所述第二限制集合以及所述移位序号获取循环移位值;
可选的,所述UE根据所述移位序号v,采用公式(1),获取循环移位值Cv
步骤904、所述UE根据所述循环移位值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
可选的,所述UE根据所述循环移位值,采用如下公式(14)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
其中,NZC为序列长度;Cv为循环移位值;根为u的ZC序列定义为:0≤n≤NZC-1。
本实施例中关于dstart的具体说明,与随机接入信道的ZC序列产生方实施例三中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通过当UE的多普勒频移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值(其中,第一预定值大于1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时,UE根据基站发送的集合指示信息使用第二限制集合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解决了当多普勒频移大于1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小于2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时,多个UE随机接入序列之间互相干扰的问题,避免了多个UE随机接入序列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了基站解码随机接入序列的准确性。
图10为本发明随机接入信道的ZC序列产生方法实施例八的流程图,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1001、UE接收来自基站的第一通知信令以及第二通知信令,所述第一通知信令中包含集合指示信息,所述集合指示信息用于指示UE使用随机接入集合中的第二限制集合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所述第二通知信令中包含移位序号,所述移位序号用于指示UE使用所述集合指示信息所指示的第二限制集合以及所述移位序号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
其中,所述随机接入集合,包括:非限制集合、第一限制集合以及第二限制集合;
所述第二限制集合为所述UE的多普勒频移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值时,所述UE需要使用的随机接入集合;
需要说明的是,非限制集合、第一限制集合以及第二限制集合之间的关系同步骤801,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步骤中UE也可以通过一条信令来接收来自基站的集合指示信息和移位序号。
步骤1002、所述UE根据所述第二限制集合以及所述移位序号获取循环移位值;
基站根据移位序号来获取循环移位值的方法,同步骤903,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步骤1001中UE已经接收到来自基站的移位序号,因此,对比随机接入信道的ZC序列产生方法实施例六,本实施例中UE在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时,不再需要UE确定移位序号,直接使用在第二通知信令中基站发送的移位序号即可。
步骤1003、所述UE根据所述循环移位值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
步骤1003同步骤904,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关于dstart的具体说明,与随机接入信道的ZC序列产生方实施例三中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通过当UE的多普勒频移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值(其中,第一预定值大于1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时,UE根据基站发送的集合指示信息以及移位序号,使用第二限制集合以及该移位序号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解决了当多普勒频移大于1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小于2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时,多个UE随机接入序列之间互相干扰的问题,避免了多个UE随机接入序列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了基站解码随机接入序列的准确性。
图11为本发明随机接入信道的ZC序列产生方法实施例九的流程图,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1101、UE接收来自基站的第一通知信令以及第二通知信令,所述第一通知信令中包含集合指示信息,所述集合指示信息用于指示UE使用随机接入集合中的第二限制集合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所述第二通知信令中包含循环移位值,所述循环移位值用于指示UE使用所述集合指示信息所指示的第二限制集合以及所述循环移位值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
其中,所述随机接入集合,包括:非限制集合、第一限制集合以及第二限制集合;
所述第二限制集合为所述UE的多普勒频移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值时,所述UE需要使用的随机接入集合;
需要说明的是,非限制集合、第一限制集合以及第二限制集合之间的关系同步骤801,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步骤中UE也可以通过一条信令来接收来自基站的集合指示信息和循环移位值。
步骤1102、所述UE根据所述循环移位值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步骤1101中UE已经接收到来自基站的循环移位值,因此,对比随机接入信道的ZC序列产生方法实施例七,本实施例中UE在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时,不再需要UE确定循环移位值,直接使用在第二通知信令中基站发送的循环移位值即可。
步骤1102同步骤904,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关于dstart的具体说明,与随机接入信道的ZC序列产生方实施例三中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通过当UE的多普勒频移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值(其中,第一预定值大于1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时,UE根据基站发送的集合指示信息以及循环移位值,使用第二限制集合以及该循环移位值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解决了当多普勒频移大于1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小于2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时,多个UE随机接入序列之间互相干扰的问题,避免了多个UE随机接入序列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了基站解码随机接入序列的准确性。
图12为本发明随机接入信道的ZC序列产生方法实施例十的流程图,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1201、基站选择移位序号;
具体的,基站在的范围内选择移位序号v,其中,v为正整数,为一组内UE候选的序列移位的数目,为组的数目,为最后一个不满一个组的长度内UE候选的序列移位的数目;
步骤1202、所述基站根据移位序号,获取循环移位值。
具体的,基站根据移位序号v,采用如下公式(1),获取循环移位值Cv
其中,doffset为移位偏移;dstart为相邻组之间的循环移位距离,为一组可以区分的用户数,NCS为一个用户所占的循环移位的数目;
本实施例中,所述dstart满足公式(2)~(5);或者,所述dstart满足公式(6)~(9);或者,所述dstart 满足公式(10)~(13);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关于dstart的具体说明,与随机接入信道的ZC序列产生方实施例三中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当NCS≤du<NZC/5时,dstart满足公式(2)~(5);当NZC/5≤du≤(NZC-NCS)/4时,dstart满足公式(6)~(9);当(NZC+NCS)/4≤du≤(NZC-NCS)/3时,dstart满足公式(10)~(13)。
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用满足公式(2)~(5)、或公式(6)~(9)、或公式(10)~(13)的dstart的范围内选择移位序号,并根据移位序号采用公式(1)获取循环移位值,使得基站使用获取到的循环移位值对根为u的ZC序列进行移位并对UE发送的随机接入ZC序列进行检测,从而提高了基站解码UE发送的随机接入ZC序列的准确性。
图13为本发明随机接入信道的ZC序列产生方法实施例十一的流程图,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1301、用户设备UE选择移位序号;
具体的,UE在的范围内选择移位序号v;
其中,v为正整数,为一组内UE候选的序列移位的数目,为组的数目,为最后一个不满一个组的长度内UE候选的序列移位的数目;
步骤1302、所述UE根据移位序号,获取循环移位值;
具体的,所述UE根据移位序号v,采用如下公式(1),获取循环移位值Cv
其中,doffset为移位偏移;dstart为相邻组之间的循环移位距离,为一组可以区分的用户数,NCS为一个用户所占的循环移位的数目;
步骤1303、所述UE根据所述循环移位值,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
具体的,所述UE根据所述循环移位值Cv,采用如下公式(14)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
其中,NZC为序列长度,根为u的ZC序列定义为:0≤n≤NZC-1;
本实施例中,所述dstart满足公式(2)~(5);或者,所述dstart满足公式(6)~(9);或者,所述dstart 满足公式(10)~(13);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关于dstart的具体说明,与随机接入信道的ZC序列产生方实施例三中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当NCS≤du<NZC/5时,dstart满足公式(2)~(5);当NZC/5≤du≤(NZC-NCS)/4时,dstart满足公式(6)~(9);当(NZC+NCS)/4≤du≤(NZC-NCS)/3时,dstart满足公式(10)~(13)。
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用满足公式(2)~(5)、或公式(6)~(9)、或公式(10)~(13)的dstart的范围内选择移位序号,根据移位序号采用公式(1)获取循环移位值,并根据循环移位值生成随机接入ZC序列,避免将基站接收端由大于1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小于2倍的PRACH子载波间隔的多普勒频移所产生的5个峰值点对应的ZC序列分配给其他用户,从而避免了多个UE所产生的随机接入ZC序列之间相互干扰的问题,提高了基站解码随机接入序列的准确性。
图14为本发明基站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基站可以包括:生成模块1401和发送模块1402。其中,生成模块1401,用于生成通知信令,所述通知信令用于指示UE使用随机接入集合中的第二限制集合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发送模块1402,用于向所述UE发送所述通知信令,以使所述UE使用所述第二限制集合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
其中,所述随机接入集合,包括:非限制集合、第一限制集合以及第二限制集合;
所述第二限制集合为所述UE的多普勒频移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值时,所述UE需要使用的随机接入集合,所述第一预定值大于1倍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子载波间隔。
本实施例的基站,可以用于执行图1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15为本发明基站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的基站在图14所示基站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还可以包括:获取模块1403,该获取模块1403,用于获取所述UE的多普勒频移;生成模块1401,具体用于:若所述UE的多普勒频移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定值,则生成通知信令,所述通知信令用于指示UE使用随机接入集合中的第二限制集合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
本实施例的基站,可以用于执行随机接入信道的ZC序列产生方法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16为本发明基站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的基站在图14所示基站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生成模块1401,具体用于:生成通知信令,所述通知信令中包含集合指示信息,所述集合指示信息用于指示UE使用随机接入集合中的第二限制集合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
可选的,还可以包括:移位序号确定模块1404,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限制集合确定移位序号;循环移位值确定模块1405,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限制集合以及所述移位序号获取循环移位值;随机接入ZC序列检测模块1406,用于根据所述循环移位值产生ZC序列,使用所述ZC序列对所述UE发送的随机接入ZC序列进行检测,所述随机接入ZC序列为所述UE使用所述第二限制集合产生。
可选的,移位序号确定模块1404,具体用于:的范围内选择移位序号v,v为正整数;其中:为一组内UE候选的序列移位的数目;为组的数目;为最后一个不满一个组的长度内UE候选的序列移位的数目;
可选的,循环移位值确定模块1405,具体用于:根据移位序号v,采用公式(1),获取所述UE的循环移位值Cv
本实施例的基站,可以用于执行图2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17为本发明基站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的基站在图14所示基站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生成模块1401,具体用于:生成第一通知信令以及第二通知信令,所述第一通知信令中包含集合指示信息,所述集合指示信息用于指示UE使用随机接入集合中的第二限制集合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所述第二通知信令中包含移位序号,所述移位序号用于指示UE使用所述集合指示信息所指示的第二限制集合以及所述移位序号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
可选的,还可以包括:移位序号确定模块1404,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限制集合确定所述移位序号,以使所述生成模块根据所述移位序号生成所述第二通知信令。
进一步可选的,还可以包括:循环移位值确定模块1405,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限制集合以及所述移位序号获取循环移位值;随机接入ZC序列检测模块1406,用于根据所述循环移位值产生ZC序列,使用所述ZC序列对所述UE发送的随机接入ZC序列进行检测,所述随机接入ZC序列为所述UE使用所述第二限制集合产生。
可选的,移位序号确定模块1404,具体用于:的范围内选择移位序号v,v为正整数;其中:为一组内UE候选的序列移位的数目;为组的数目;为最后一个不满一个组的长度内UE候选的序列移位的数目;
可选的,循环移位值确定模块1405,具体用于:根据移位序号v,采用公式(1),获取所述UE的循环移位值Cv
本实施例的基站,可以用于执行图6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18为本发明基站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的基站在图14所示基站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生成模块1401,具体用于:生成第一通知信令以及第二通知信令,所述第一通知信令中包含集合指示信息,所述集合指示信息用于指示UE使用随机接入集合中的第二限制集合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所述第二通知信令中包含循环移位值,所述循环移位值用于指示UE使用所述集合指示信息所指示的第二限制集合以及所述循环移位值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
可选的,还可以包括:移位序号确定模块1404,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限制集合确定移位序号;循环移位值确定模块1405,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限制集合以及所述移位序号获取所述循环移位值,以使所述生成模块根据所述循环移位值生成所述第二通知信令。
进一步可选的,还可以包括:随机接入ZC序列检测模块1406,用于根据所述循环移位值产生ZC序列,使用所述ZC序列对所述UE发送的随机接入ZC序列进行检测,所述随机接入ZC序列为所述UE使用所述第二限制集合产生。
可选的,移位序号确定模块1404,具体用于:的范围内选择移位序号v,v为正整数;其中:为一组内UE候选的序列移位的数目;为组的数目;为最后一个不满一个组的长度内UE候选的序列移位的数目;
可选的,循环移位值确定模块1405,具体用于:根据移位序号v,采用公式(1),获取所述UE的循环移位值Cv
本实施例的基站,可以用于执行图7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19为本发明基站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9所示,本实施例的基站可以包括:移位序号确定模块1901和循环移位值确定模块1902。其中,移位序号确定模块1901,用于在的范围内选择移位序号v,其中,v为正整数,为一组内UE候选的序列移位的数目,为组的数目,为最后一个不满一个组的长度内UE候选的序列移位的数目;循环移位值确定模块1902,用于根据移位序号v,采用公式(1),获取循环移位值Cv
其中,所述dstart满足公式(2)~(5);或者,所述dstart满足公式(6)~(9);或者,所述dstart满足公式(10)~(13);
可选的,当NCS≤du<NZC/5时,dstart满足公式(2)~(5);当NZC/5≤du≤(NZC-NCS)/4时,dstart满足公式(6)~(9);当(NZC+NCS)/4≤du≤(NZC-NCS)/3时,dstart满足公式(10)~(13)。
本实施例的基站,可以用于执行图12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20为本发明用户设备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0所示,本实施例的用户设备可以包括:接收模块2001和生成模块2002。其中,接收模块2001,用于接收来自基站的通知信令,所述通知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UE使用随机接入集合中的第二限制集合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生成模块2002,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限制集合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
其中,所述随机接入集合,包括:非限制集合、第一限制集合以及第二限制集合;所述第二限制集合为所述UE的多普勒频移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值时,所述UE需要使用的随机接入集合;所述第一预定值大于1倍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子载波间隔。
本实施例的用户设备,可以用于执行图8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21为本发明用户设备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1所示,本实施例的用户设备在图20所示基站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接收模块2001,具体用于:接收来自基站的通知信令,所述通知信令中包含集合指示信息,所述集合指示信息用于指示UE使用随机接入集合中的第二限制集合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生成模块2002,包括:移位序号确定模块20021,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限制集合确定移位序号;循环移位值确定模块20022,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限制集合以及所述移位序号获取循环移位值;随机接入ZC序列产生模块20023,用于根据所述循环移位值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
可选的,移位序号确定模块20021,具体用于:在的范围内选择获取移位序号v,v为正整数;其中:为一组内UE候选的序列移位的数目;为组的数目;为最后一个不满一个组的长度内UE候选的序列移位的数目。
可选的,循环移位值确定模块20022,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移位序号v,采用公式(1),获取循环移位值Cv
可选的,随机接入ZC序列产生模块20023,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循环移位值,采用公式(14)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
本实施例的用户设备,可以用于执行图9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22为本发明用户设备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2所示,本实施例的用户设备在图20所示基站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接收模块2001,具体用于:接收来自基站的第一通知信令以及第二通知信令,所述第一通知信令中包含集合指示信息,所述集合指示信息用于指示UE使用随机接入集合中的第二限制集合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所述第二通知信令中包含移位序号,所述移位序号用于指示UE使用所述集合指示信息所指示的第二限制集合以及所述移位序号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生成模块2002,包括:循环移位值确定模块20022,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限制集合以及所述移位序号获取循环移位值;随机接入ZC序列产生模块20023,用于根据所述循环移位值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
可选的,循环移位值确定模块20022,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移位序号v,采用公式(1),获取循环移位值Cv
可选的,随机接入ZC序列产生模块20023,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循环移位值,采用公式(14)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
本实施例的用户设备,可以用于执行图10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23为本发明用户设备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3所示,本实施例的用户设备在图20所示基站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接收模块2001,具体用于:接收来自基站的第一通知信令以及第二通知信令,所述第一通知信令中包含集合指示信息,所述集合指示信息用于指示UE使用随机接入集合中的第二限制集合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所述第二通知信令中包含循环移位值,所述循环移位值用于指示UE使用所述集合指示信息所指示的第二限制集合以及所述循环移位值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生成模块2002,包括:随机接入ZC序列产生模块20023,用于根据所述循环移位值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
可选的,随机接入ZC序列产生模块20023,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循环移位值,采用公式(14)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xu,Cv(n)。
本实施例的用户设备,可以用于执行图11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24为本发明用户设备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4所示,本实施例的用户设备可以包括:移位序号确定模块2401、循环移位值确定模块2402和随机接入ZC序列产生模块2403。其中,移位序号确定模块2401,用于在的范围内选择移位序号v,其中,v为正整数,为一组内UE候选的序列移位的数目,为组的数目,为最后一个不满一个组的长度内UE候选的序列移位的数目;循环移位值确定模块2402,用于根据移位序号v,采用公式(1),获取循环移位值Cv;随机接入ZC序列产生模块2403,用于根据所述循环移位值Cv,采用公式(14)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
其中,所述dstart满足公式(2)~(5);或者,所述dstart满足公式(6)~(9);或者,所述dstart满足公式(10)~(13);
可选的,当NCS≤du<NZC/5时,dstart满足公式(2)~(5);当NZC/5≤du≤(NZC-NCS)/4时,dstart满足公式(6)~(9);当(NZC+NCS)/4≤du≤(NZC-NCS)/3时,dstart满足公式(10)~(13)。
本实施例的用户设备,可以用于执行图13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0)

1.一种随机接入信道的ZC序列产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的范围内选择移位序号v;
根据移位序号v,获取循环移位值Cv,其中Cv满足:
其中,doffset为整数,或者为0,NCS为一个用户所占的循环移位的数目;
其中,所述dstart满足公式(2)~(5);或者,所述dstart满足公式(6)~(9);或者,所述dstart满足公式(10)~(13);
其中,u为所述ZC序列的根,u-1为满足((1/u)×u)mod NZC=1的最小非负整数,NZC为所述ZC序列的长度;
根据所述Cv,生成所述ZC序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NCS≤du<NZC/5时,dstart满足公式(2)~(5);当NZC/5≤du≤(NZC-NCS)/4时,dstart满足公式(6)~(9);当(NZC+NCS)/4≤du≤(NZC-NCS)/3时,dstart满足公式(10)~(1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Cv,产生所述ZC序列,包括:
基于Cv生成所述ZC序列其中满足公式(14):
其中,xu(n)满足0≤n≤NZC-1。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du为多普勒频移为1倍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子载波间隔时所述ZC序列对应的循环移位。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发送所述ZC序列。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生成所述ZC序列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通知信令,所述通知信令用于指示使用随机接入集合中的第二限制集合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其中,所述随机接入集合包括:非限制集合、第一限制集合以及所述第二限制集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制集合为多普勒频移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值时,需要使用的随机接入集合,所述第一预定值大于1倍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子载波间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制集合为多普勒频移大于或等于第二预定值时,需要使用的随机接入集合;其中,所述第二预定值小于所述第一预定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限制集合为多普勒频移小于或等于第三预定值时,需要使用的随机接入集合,所述第三预定值小于所述第二预定值。
10.一种用户设备UE,其特征在于,包括:
移位序号确定模块,用于在的范围内选择移位序号v;
循环移位值确定模块,根据移位序号v,获取循环移位值Cv,其中Cv满足:
其中,doffset为整数,或者为0,NCS为一个用户所占的循环移位的数目;
其中,所述dstart满足公式(2)~(5);或者,所述dstart满足公式(6)~(9);或者,所述dstart满足公式(10)~(13);
其中,u为所述ZC序列的根,u-1为满足((1/u)×u)mod NZC=1的最小非负整数,NZC为所述ZC序列的长度;
随机接入ZC序列产生模块,用于根据所述Cv,生成所述ZC序列。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当NCS≤du<NZC/5时,dstart满足公式(2)~(5);当NZC/5≤du≤(NZC-NCS)/4时,dstart满足公式(6)~(9);当(NZC+NCS)/4≤du≤(NZC-NCS)/3时,dstart满足公式(10)~(13)。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Cv,产生所述ZC序列,包括:
基于Cv生成所述ZC序列其中满足公式(14):
其中,xu(n)满足0≤n≤NZC-1。
13.根据权利要求10~12任一项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du为多普勒频移为1倍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子载波间隔时所述ZC序列对应的循环移位。
14.根据权利要求10~13任一项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所述UE还包括:
用于发送所述ZC序列的模块。
15.根据权利要求10~14任一项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所述UE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通知信令,所述通知信令用于指示使用随机接入集合中的第二限制集合产生随机接入ZC序列,其中,所述随机接入集合包括:非限制集合、第一限制集合以及所述第二限制集合。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制集合为多普勒频移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值时,需要使用的随机接入集合,所述第一预定值大于1倍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子载波间隔。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制集合为多普勒频移大于或等于第二预定值时,需要使用的随机接入集合;其中,所述第二预定值小于所述第一预定值。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限制集合为多普勒频移小于或等于第三预定值时,需要使用的随机接入集合,所述第三预定值小于所述第二预定值。
19.一种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用于存储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0.一种用于产生随机接入信道的ZC序列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810862558.9A 2014-06-03 2015-06-02 随机接入信道的zc序列产生方法和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1676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PCT/CN2014/079086 2014-06-03
CNPCT/CN2014/079086 2014-06-03
CN201580003093.6A CN105830521B (zh) 2014-06-03 2015-06-02 随机接入信道的zc序列产生方法和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03093.6A Division CN105830521B (zh) 2014-06-03 2015-06-02 随机接入信道的zc序列产生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67646A true CN109167646A (zh) 2019-01-08
CN109167646B CN109167646B (zh) 2020-01-03

Family

ID=54766163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37942.XA Pending CN112235875A (zh) 2014-06-03 2015-06-02 随机接入信道的zc序列产生方法和装置
CN201810862558.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167646B (zh) 2014-06-03 2015-06-02 随机接入信道的zc序列产生方法和装置
CN201580003093.6A Active CN105830521B (zh) 2014-06-03 2015-06-02 随机接入信道的zc序列产生方法和装置
CN202010078576.5A Active CN111314013B (zh) 2014-06-03 2015-06-02 随机接入信道的zc序列的发送方法、装置、终端和介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37942.XA Pending CN112235875A (zh) 2014-06-03 2015-06-02 随机接入信道的zc序列产生方法和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03093.6A Active CN105830521B (zh) 2014-06-03 2015-06-02 随机接入信道的zc序列产生方法和装置
CN202010078576.5A Active CN111314013B (zh) 2014-06-03 2015-06-02 随机接入信道的zc序列的发送方法、装置、终端和介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10524292B2 (zh)
EP (2) EP3404860B1 (zh)
JP (2) JP6302097B2 (zh)
CN (4) CN112235875A (zh)
RU (2) RU2693317C2 (zh)
WO (1) WO201518497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404860B1 (en) 2014-06-03 2023-08-0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generating random access channel zc sequence, and apparatus
US10582545B2 (en) * 2015-08-17 2020-03-03 Alcatel Lucent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network traffic by restricting a set of cyclic shifts for long-term evolution (LTE)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PRACH) preambles
RU2677640C1 (ru) * 2015-09-25 2019-01-18 Хуавей Текнолоджиз Ко., Лтд. Способ,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генерирования последовательности произвольного доступа
CN108141295B (zh) * 2015-10-19 2020-03-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过基于网络的贪婪序列选择和交换减轻小区间导频干扰
EP4258608A3 (en) 2016-09-29 2023-12-1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generating random access preamble sequence and user equipment
US10973055B2 (en) * 2016-10-20 2021-04-06 Alcatel Lucent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eamble sequence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to control network traffic
CN109714826A (zh) * 2017-10-26 2019-05-03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信道子载波带宽的配置或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11465099B (zh) * 2019-01-18 2023-05-02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一种上行接入共享方法和设备
CN112822786A (zh) * 2019-10-31 2021-05-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CN111988258B (zh) * 2020-09-02 2021-05-04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基于Zadoff-Chu序列的随机接入信号集合设计方法
WO2024032562A1 (zh) * 2022-08-09 2024-0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1986A (zh) * 2009-06-22 2010-02-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天线系统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分配映射方法和系统
CN102307054A (zh) * 2011-09-20 2012-01-04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新的直接序列扩频信号的捕获方法
CN102340472A (zh) * 2010-07-23 2012-02-01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生成频域zc序列的方法及基于zc序列的随机接入方法
CN102469466A (zh) * 2010-11-11 2012-05-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干扰处理方法与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87332B (zh) * 2007-01-05 2015-06-01 Lg Electronics Inc 考量到頻率偏移下設定循環平移的方法
EP1944935B1 (en) * 2007-01-05 2012-05-2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setting cyclic shift considering frequency offset
WO2008100009A1 (en) 2007-02-12 2008-08-2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s and procedures for high speed ue access
JP5114502B2 (ja) 2007-03-16 2013-01-09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ランダムアクセスプリアンブル生成方法
US8773968B2 (en) * 2007-08-06 2014-07-08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Signaling of random access preamble sequences in wireless networks
US20090073944A1 (en) * 2007-09-17 2009-03-19 Jing Jiang Restricted Cyclic Shift Configuration for Random Access Preambles in Wireless Networks
WO2009149760A1 (en) * 2008-06-12 2009-12-1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andom access mode control method and entity
CN101466153A (zh) 2009-01-07 2009-06-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完成随机接入响应发送的方法及基站
CN102036408A (zh) * 2009-09-30 2011-04-27 意法-爱立信公司 用于传输和接收随机接入前导的设备和方法
CN103200694B (zh) * 2012-01-09 2017-04-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系统中的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CN103634926B (zh) * 2012-08-29 2016-09-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移动环境下终端的随机接入方法及随机接入系统
WO2014092411A1 (ko) * 2012-12-11 2014-06-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반송파 결합을 지원하는 무선접속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동기 획득 방법 및 장치
JP5982584B2 (ja) * 2013-01-24 2016-08-31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搬送波結合を支援する無線接続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セカンダリセルを追加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それを支援する装置
US10225811B2 (en) * 2013-01-28 2019-03-0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obtaining synchronization between devices in wireless access system supporting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and device supporting same
CN103079227B (zh) 2013-02-05 2015-04-29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用于lte系统的随机接入检测方法和系统
CN103259755B (zh) * 2013-04-08 2016-02-10 东南大学 一种全域覆盖多波束卫星lte的主同步序列设计方法
EP3404860B1 (en) * 2014-06-03 2023-08-0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generating random access channel zc sequence, and apparatus
WO2016048003A1 (ko) * 2014-09-22 2016-03-3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Prach 자원 상의 d2d 신호 송수신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7006034A (zh) * 2015-04-24 2017-08-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随机接入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US10582545B2 (en) * 2015-08-17 2020-03-03 Alcatel Lucent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network traffic by restricting a set of cyclic shifts for long-term evolution (LTE)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PRACH) preambles
RU2677640C1 (ru) * 2015-09-25 2019-01-18 Хуавей Текнолоджиз Ко., Лтд. Способ,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генерирования последовательности произвольного доступа
US10499434B2 (en) * 2015-09-25 2019-12-03 Intel Corporation Mobile terminal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signals
KR102622879B1 (ko) * 2016-02-03 2024-01-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협대역 동기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EP4346116A3 (en) * 2016-06-15 2024-05-08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in next generation network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1986A (zh) * 2009-06-22 2010-02-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天线系统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分配映射方法和系统
CN102340472A (zh) * 2010-07-23 2012-02-01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生成频域zc序列的方法及基于zc序列的随机接入方法
CN102469466A (zh) * 2010-11-11 2012-05-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干扰处理方法与装置
CN102307054A (zh) * 2011-09-20 2012-01-04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新的直接序列扩频信号的捕获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14013B (zh) 2021-04-13
RU2018119714A (ru) 2018-11-09
JP6799023B2 (ja) 2020-12-09
US11013039B2 (en) 2021-05-18
RU2693317C2 (ru) 2019-07-02
WO2015184977A1 (zh) 2015-12-10
US20170086228A1 (en) 2017-03-23
CN111314013A (zh) 2020-06-19
CN112235875A (zh) 2021-01-15
EP3404860B1 (en) 2023-08-02
JP6302097B2 (ja) 2018-03-28
US10524292B2 (en) 2019-12-31
EP3142448B1 (en) 2018-08-15
EP3142448A1 (en) 2017-03-15
RU2018119714A3 (zh) 2019-02-05
EP3404860A1 (en) 2018-11-21
JP2017523653A (ja) 2017-08-17
CN105830521A (zh) 2016-08-03
JP2018088718A (ja) 2018-06-07
CN109167646B (zh) 2020-01-03
US20200112998A1 (en) 2020-04-09
CN105830521B (zh) 2020-03-20
RU2658551C1 (ru) 2018-06-22
EP3142448A4 (en) 2017-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67646A (zh) 随机接入信道的zc序列产生方法和装置
CN105409301B (zh) Lte同步方法和相关设备及系统
CN106793101B (zh) 用户设备、网络侧设备及用户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02611524A (zh) 一种传输信息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JP7203860B2 (ja) 参照信号の伝送方法および伝送装置
JP6611923B2 (ja) ランダムアクセス系列生成方法、デバイス及びシステム
CN114095140B (zh) 信号处理方法和设备
CN109039978A (zh) 基于序列的信号处理方法、通信设备及通信系统
CN102469604B (zh) 资源分配的方法及设备
CN108633104A (zh) 随机接入方法、用户设备、基站以及随机接入系统
CN110474729A (zh) 非授权频谱中同步信号块组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基站、用户设备
CN109617661A (zh) 探测信号发送和接收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9819475A (zh) 一种搜索空间资源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3384407B (zh) 频偏指示信令发送、随机接入序列生成的方法与装置
CN109729573A (zh) 一种传输下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9005017A (zh)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装置、基站及用户设备
CN102958178A (zh) 一种频率选择性调度方法、cqi上报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095443A (zh) 增强型pdcch实现方法及设备
CN106961313A (zh) 一种通信系统辅同步信号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07295682A (zh) 一种下行数据传输及检测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和系统
JP7025394B2 (ja) ランダムアクセス系列生成方法、デバイス及びシステム
JP2022070947A (ja) ランダムアクセス系列生成方法、デバイス及び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26

Address after: Room 6383, building 27, Xingfu new town, Gangzha District,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26000

Patentee after: Nantong natural Softwar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625, room 269, Connaught platinum Plaza, No. 518101, Qianjin Road, Xin'an street, Shenzhen, Guangdong, Baoan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SHANGGE INTELLECTUAL PROPERTY SERVICE Co.,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26

Address after: 625, room 269, Connaught platinum Plaza, No. 518101, Qianjin Road, Xin'an street, Shenzhen, Guangdong, Baoan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SHANGGE INTELLECTUAL PROPERTY SER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10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