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64190A - 一种区分不同产地红茶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区分不同产地红茶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64190A
CN109164190A CN201811214137.1A CN201811214137A CN109164190A CN 109164190 A CN109164190 A CN 109164190A CN 201811214137 A CN201811214137 A CN 201811214137A CN 109164190 A CN109164190 A CN 1091641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ck tea
tea
component
tealeaves
samp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1413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孟庆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nan Qinglian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nan Qinglian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nan Qinglian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nan Qinglian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21413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64190A/zh
Publication of CN1091641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641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Other Investigation Or Analysis Of Materials By Electr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采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法来萃取茶叶中的香气成分,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来分离和鉴定茶叶的香气成分,利用鉴定出来的茶叶香气成分相对含量,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CA和PCA)来构建聚类和主成分模型,从而把不同产地的红茶区分开。本发明为茶叶的品质审评鉴定(特别是基于香气成分的产地判别)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评估和控制的方法。本发明方法操作简单易行、成本低、环保,能对茶叶的质量评估和控制提供一种高效、客观、规范化的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区分不同产地红茶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利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和化学计量学方法区分不同产地红茶的方法。
背景技术
红茶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茶类之一,占全球茶叶总产量的78%。红茶是目前世界上消费区域最广、生产量最多、国际总贸易量最大的茶类。红茶起源于中国,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和人们生活节奏的改变,红茶的消费地区和饮用人群大大增加,红茶市场也在逐步扩大。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主产于福建、湖北、安徽和云南等地,主要分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等。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使红茶中的化学组分种类变得更加复杂多样,从而形成了红茶特有的色、香、味。
红茶作为快消品,品质一致性的维持是相当重要的,包括滋味与香气感受等,但是目前我国对红茶的研究体系还不完整,质量控制与标准化的数据比较缺乏,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红茶市场带来一些不良影响。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510652180.6公开了一种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鉴别茶叶品种的方法,该方法用近红外光谱仪获取茶叶样本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并对所述光谱进行数学处理。但是,该方法不能获取茶叶成分,特别是香气的具体信息,对不同茶叶的香气成分无法鉴别。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10164063.4公开了一种快速、无损的茶叶产地鉴定方法,其采用质子转移反应-飞行时间质谱仪对茶叶进行无损分析,并对质谱数据进行分析,建立识别模型,以鉴定茶叶产地。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11042224.9公开了一种茶叶元素指纹图谱的构建方法,其用于鉴别茶叶产地,包括用微波消解仪消解茶叶,并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茶叶样品中元素含量,进一步将茶叶元素组成转化为元素指纹图谱,用以鉴定茶叶产地。但是,该方法也不涉及茶叶香味成分的鉴定。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11321322.6公开了通过GC×GC-TOF/MS技术建立茶叶中香精的高通量筛查检测方法,并建立茶叶中香精快速筛查数据库以及茶叶中香气成分数据库。该专利申请不涉及茶叶产地鉴定方法,也没有公开对香气成分进行化学计量。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是一种绿色环保型样品分析前处理技术,具有灵敏、快速、操作简单、样品用量少、不用溶剂的优点,可实现选择性萃取,富集到的目标物能在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上直接进行分析,目前已广泛应用在各种食品和药品挥发性成分的研究中。然而,利用茶叶的香气成分信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CA和PCA)来区分不同产地红茶的方法鲜有报道。
鉴于以上原因,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和化学计量学方法来区分不同产地红茶的方法,本发明方法采用HS-SPME结合GC-MS法来客观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茶叶香气成分,可解决传统的感官评价茶叶品质的不足之处(主观性太强)。同时结合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利用CA和PCA进一步分析可将不同产区的茶叶区分开来。这一方法的建立为茶叶品质评估提供了准确和可靠的审评依据,为茶叶的生产、加工以及消费者提供控制和评鉴的依据。本发明为茶叶的品质审评鉴定(特别是基于香气成分的产地判别)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评估和控制的方法。本发明方法操作简单易行、成本低、环保,能对茶叶的质量评估和控制提供一种高效、客观、规范化的方法。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申请涉及一种区分不同产地红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各红茶样品粉碎为茶粉并进一步制备为用于顶空固相微萃取的样品;
(2)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使用PDMS/DVB/CAR萃取纤维头萃取茶粉中的香气成分;
(3)将萃取头中的香气成分解吸附,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进行分离和鉴定,得到质谱数据;
(4)将所述质谱数据在标准谱库中进行检索,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到香气成分各组分的相对含量;
(5)利用所述香气成分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并结合香气成分各组分的CA和PCA化学计量学方法,将不同产地的红茶区分开。
在另一个的实施方案中,在步骤(2)中萃取30-90分钟,优选60分钟。在另一个的实施方案中,所述PDMS/DVB/CAR萃取纤维头是65μm的聚二甲硅氧烷/二乙烯基苯/碳烯萃取纤维头,生产厂家为美国Supelco公司。在一个的实施方案中,在步骤(3)中解吸附2-4分钟,优选3.5分钟。在一个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标准谱库是NIST 08.L标准谱库,通过质谱匹配度和各组分的RI值进行定性,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该NIST 08.L标准谱库为购买厂家仪器安装时自带。CA和PCA化学计量学方法所使用的软件为SIMCA-P15(Umetrics公司),该方法是把将所有茶叶的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作为变量导入化学计量学软件中进行分析。具体实施方法为基于GC-MS的分析结果,将所分析茶叶样品的香气成分含量矩阵表(A样品×B种组分)输入多元统计学软件SIMCA-P15中进行分析。其中PCA是在尽可能保留原始变量信息的基础上,降低维数,通过由原始变量线性组合的主成分来最大程度提取有用的信息。通过PCA可以看出样品与样品之间的关系,变量(香气成分)和变量之间的关系,在化学模式识别中用于分类和聚类。聚类分析(CA),是根据“物以类聚”的道理,对样品或指标进行分类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它讨论的对象是大量的样品,要求能合理地按各自的特性来进行分类,没有任何模式可供参考或依循,即是在没有先验知识的情况下进行的。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在所述CA和PCA化学计量学方法中,采用小波光谱滤波法对所述香气成分各组分的相对含量进行预处理,以清除无效数据,得到一系列变量。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对所述变量进行降维处理,以产生新的变量用于进一步的分析。在另一实施方案中,在所述CA和PCA化学计量学方法中,采用小波光谱滤波法对所述香气成分各组分的相对含量进行预处理,以清除无效数据,得到一系列变量,并对所述变量进行降维处理,以产生新的变量用于进一步的分析。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在所述CA化学计量学方法中涉及距离的计算,该计算采用欧式距离算法进行。在CA和PCA化学计量学方法中对数据进行的上述预处理,降维分析,以及欧式距离算法的采用使得本发明能够较好地实现本发明的方法,相比SIMCA-P15软件中的各参数的默认值,得到更好的茶叶区分结果。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茶粉是采用高速多功能粉碎机粉碎的,以40目过筛。在另一个的实施方案中,步骤(1)中的用于顶空固相微萃取的样品如下制备:称取各茶样的茶粉,放入顶空瓶中,加入烧沸的蒸馏水冲泡,立即密闭瓶口,冲泡时间1-3min,然后放置顶空的孵化器中,转速250r/min,在80℃平衡5-15min,优选10min。在另一个的实施方案中,步骤(3)中GC条件为:HP-5MS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进样口温度250℃;载气为高纯氦气,纯度≥99.999%,柱流量1.0mL/min;升温程序:初始温度50℃,保持5min,以3℃/min升至210℃,保持3min,再以15℃/min升至230℃,不分流进样;MS条件为:离子源EI,电子能量70eV,离子源温度230℃,转接口温度280℃,质量扫描范围m/z 35~500,溶剂延迟时间为2.8min。
具体而言,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利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和化学计量学方法区分不同产地红茶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材料准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不同产地的红茶样品,等级均为一级,生产于2013年。
(2)样品制备:将PDMS/DVB/CAR萃取纤维头在GC进样口250℃老化60min。准确称取各茶样的茶粉2g,放入20mL顶空瓶中,加入5mL烧沸的蒸馏水冲泡,立即密闭瓶口,冲泡时间2min。然后放置顶空的孵化器中,转速250r/min,在80℃平衡10min后,自动进样器(G6500转盘式自动进样器,带顶空固相微萃取装置,生产于美国CTC公司)将萃取头插入顶空瓶顶空部位萃取60min,取出后立即插入气相色谱进样口,解吸附3.5min,同时启动仪器收集数据;
(3)成分鉴定:将GC-MS(7890A-5975C GC-MS联用仪,生产厂家为美国Agilent公司)分析得到的质谱数据在NIST 08.L标准谱库(该谱库为购买厂家仪器安装时自带)进行检索,结合质谱匹配度和各组分的RI值进行定性,同时采用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得到各组分的相对含量;
(4)数据分析:利用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将GC-MS分析所得的茶叶样品的香气成分含量矩阵表(A样品×B种组分)输入多元统计学软件SIMCA-P15中进行PCA和CA的分析,结果能很好的把不同产地的红茶区分开;
所述步骤(2)中萃取纤维头为65μm的聚二甲硅氧烷/二乙烯基苯/碳烯,购于美国Supelco公司;
所述步骤(2)中茶粉是采用高速多功能粉碎机粉碎的,以40目过筛;
所述步骤(2)中GC条件为:HP-5MS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进样口温度250℃;载气为高纯氦气,纯度≥99.999%,柱流量1.0mL/min;升温程序:初始温度50℃,保持5min,以3℃/min升至210℃,保持3min,再以15℃/min升至230℃,不分流进样。MS条件为:离子源EI,电子能量70eV,离子源温度230℃,转接口温度280℃,质量扫描范围m/z35~500,溶剂延迟时间为2.8min。
本发明与传统的茶叶品质感官审评法相比其显著优点在于:
(1)结合近现代先进的分析设备和化学计量学方法来更准确的对茶叶的香气成分及品质特征(特别是基于香气成分的产地判别)进行评估;
(2)拓展了茶叶感官审评的方法学研究,建立和完善不同产地茶叶的评价指标体系;
(3)规范茶叶感官审评的术语以及可操作的量化措施,控制茶叶感官审评中可能存在的人为误差;
(4)为不同类型、不同产区的茶叶的区分建立了一个可靠的区分模型,为茶叶品质特征的鉴定提供一个重要的标准。
附图说明
图1:实施例1中所用云南滇红茶和湖北宁红茶样品的GC-MS图谱。
图2:实施例1中所用云南滇红茶和湖北宁红茶样品的分类图。该分类图基于PCA分析得到。
图3:实施例1中所用云南滇红茶和湖北宁红茶样品的聚类图。该聚类图基于CA分析得到。
图4:实施例2中所用云南滇红茶样品和其他省份红茶样品的GC-MS图谱。
图5:实施例2中所用云南滇红茶样品和其他省份红茶样品的分类图。该分类图基于PCA分析得到。
图6:实施例2中所用云南滇红茶样品和其他省份红茶样品的聚类图。该聚类图基于CA分析得到。
图7:实施例3中所用福建红茶和湖北红茶样品的GC-MS图谱。
图8:实施例3中所用福建红茶和湖北红茶样品的分类图。该分类图基于PCA分析得到。
图9:实施例3中所用福建红茶和湖北红茶样品的聚类图。该聚类图基于CA分析得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文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以下实施例中的实施方案可以进一步组合或者替换,本领域中专业技术人员对本文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化和改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利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和化学计量学方法区分不同产地红茶(云南滇红茶和湖北宁红茶)
(1)材料准备:9个滇红茶来自于云南省,编号为YB1-YB9,等级均为一级,生产于2013年,3个宁红茶来自于湖北省,编号为HB1-HB3。
(2)样品制备:将PDMS/DVB/CAR萃取纤维头在GC进样口250℃老化60min。准确称取各茶样的茶粉2g,放入20mL顶空瓶中,加入5mL烧沸的蒸馏水冲泡,立即密闭瓶口,冲泡时间2min。然后放置顶空的孵化器中,转速250r/min,在80℃平衡10min后,自动进样器将萃取头插入顶空瓶顶空部位萃取60min,取出后立即插入气相色谱进样口,解吸附3.5min,同时启动仪器收集数据。
(3)成分鉴定:GC-MS图谱见图1。将GC-MS(7890A-5975C GC-MS联用仪,生产厂家为美国Agilent公司)分析得到的质谱数据在NIST 08.L标准谱库进行检索,结合质谱匹配度和各组分的RI值进行定性,同时采用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得到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在12个红茶样品中,一共鉴定出98种香气成分,主要组分为醇类、酯类和酮类化合物,主要为香叶醇、芳樟醇、水杨酸甲酯、苯乙醇、芳樟醇氧化物等。
(4)数据分析:两种产地的红茶的香气组分含量较类似,仅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对比的话,无法看出它们之间的明显差异。因此,将GC-MS分析所得的茶叶样品的香气成分含量矩阵表(12样品×98组分)输入多元统计学软件SIMCA-P15中进行PCA和CA的分析。我们的结果发现云南滇红茶和湖北宁红茶之间实现了较好的区分,在PCA的主成分得分图上,云南的滇红茶聚在了左边,湖北的宁红茶聚在了右边(见图2)。在CA聚类图上,云南滇红茶和湖北宁红茶分属于两大分支,它们分别聚在了不同的类别(见图3)。我们的结果表明,尽管两种不同产地的红茶在香气组成及含量上较相似,但是PCA和CA还是能对实现它们之间较好的区分和各自的聚类。
实施例2:利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和化学计量学方法区分云南滇红茶和其他三个不同省份红茶
(1)材料准备:13个滇红茶样品来自于云南省,编号为YB1-YB13,其他9个红茶样品来自于安徽、湖北、福建省,编号为Z1-Z9。所有样品的等级均为一级,生产于2013年。
(2)样品制备:将PDMS/DVB/CAR萃取纤维头在GC进样口250℃老化60min。准确称取各茶样的茶粉2g,放入20mL顶空瓶中,加入5mL烧沸的蒸馏水冲泡,立即密闭瓶口,冲泡时间2min。然后放置顶空的孵化器中,转速250r/min,在80℃平衡10min后,自动进样器将萃取头插入顶空瓶顶空部位萃取60min,取出后立即插入气相色谱进样口,解吸附3.5min,同时启动仪器收集数据。
(3)成分鉴定:GC-MS图谱见图4。将GC-MS(7890A-5975C GC-MS联用仪,生产厂家为美国AGILENT公司)分析得到的质谱数据在NIST 08.L标准谱库进行检索,结合质谱匹配度和各组分的RI值进行定性,同时采用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得到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在22种红茶中共鉴定出109种化学成分,主要有醇类、碳氢化合物、酮类、酯类、醛类和含氮化合物等。其中香叶醇、芳樟醇、苯乙醇、水杨酸甲酯、芳樟醇氧化物等在各红茶样品中含量较高。
(4)数据分析:云南滇红和其他三个省份的红茶的香气组分含量较类似,仅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对比的话,无法看出它们之间的明显差异。因此,将GC-MS分析所得的茶叶样品的香气成分含量矩阵表(22样品×109组分)输入多元统计学软件SIMCA-P15中进行PCA和CA的分析。我们的结果发现云南滇红茶和其他三个不同省份产的红茶之间实现了较好的区分,云南滇红茶聚在了主成分得分图的右边,其他省份的红茶则聚在了左边(见图5)。从聚类图上也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云南滇红茶和其他红茶分属于不同的分支,它们分别聚在了不同的类别(见图6)。我们的结果表明,尽管几种不同产地的红茶在香气组成及含量上较相似,但是PCA和CA还是能对实现它们之间较好的区分和各自的聚类。由此可见,利用化学计量学方法结合不同产地的红茶的挥发性组成及含量能把它们区分开来。
实施例3:利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和化学计量学方法区分福建产的红茶和湖北产的红茶
(1)材料准备:福建红茶样品2个,编号为FB1-FB2,湖北产的红茶6个,编号为HB1-HB6,所有茶叶的等级和生产年份均一致。
(2)样品制备:将PDMS/DVB/CAR萃取纤维头在GC进样口250℃老化60min。准确称取各茶样的茶粉2g,放入20mL顶空瓶中,加入5mL烧沸的蒸馏水冲泡,立即密闭瓶口,冲泡时间2min。然后放置顶空的孵化器中,转速250r/min,在80℃平衡10min后,自动进样器将萃取头插入顶空瓶顶空部位萃取60min,取出后立即插入气相色谱进样口,解吸附3.5min,同时启动仪器收集数据。
(3)成分鉴定:GC-MS图谱见图7。将GC-MS(7890A-5975C GC-MS联用仪,生产厂家为美国AGILENT公司)分析得到的质谱数据在NIST 08.L标准谱库进行检索,结合质谱匹配度和各组分的RI值进行定性,同时采用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得到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在8种红茶中共鉴定出92种香气成分,主要有醇类、碳氢化合物、酮类、酯类、醛类和含氮化合物等。其中香叶醇、芳樟醇、苯乙醇、水杨酸甲酯、芳樟醇氧化物等在各红茶样品中含量较高。
(4)数据分析:福建产的红茶和湖北产的红茶的香气组分含量较类似,仅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对比的话,无法看出它们之间的明显差异。因此,将GC-MS分析所得的茶叶样品的香气成分含量矩阵表(8样品×92组分)输入多元统计学软件SIMCA-P15中进行PCA和CA的分析。我们的结果发现福建的红茶和湖北红茶之间实现了较好的区分,在PCA的主成分得分图上,福建的红茶聚在了左边,湖北的红茶聚在了右边(见图8)。在CA聚类图上,福建的红茶和湖北的红茶分属于两大分支,它们分别聚在了不同的类别(见图9)。我们的结果表明,尽管两种不同产地的红茶在香气组成及含量上较相似,但是PCA和CA还是能对实现它们之间较好的区分和各自的聚类。由此可见,利用化学计量学方法结合不同产地的红茶的挥发性组成及含量能把它们区分开来。

Claims (10)

1.一种区分不同产地红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各红茶样品粉碎为茶粉并进一步制备为用于顶空固相微萃取的样品;
(2)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使用PDMS/DVB/CAR萃取纤维头萃取茶粉中的香气成分;
(3)将萃取头中的香气成分解吸附,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进行分离和鉴定,得到质谱数据;
(4)将所述质谱数据在标准谱库中进行检索,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到香气成分各组分的相对含量;
(5)利用所述香气成分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并结合香气成分各组分的CA和PCA化学计量学方法,将不同产地的红茶区分开。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2)中萃取30-90分钟,优选60分钟。
3.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PDMS/DVB/CAR萃取纤维头是65μm的聚二甲硅氧烷/二乙烯基苯/碳烯萃取纤维头。
4.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3)中解吸附2-4分钟,优选3.5分钟。
5.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标准谱库是NIST 08.L标准谱库,通过质谱匹配度和各组分的RI值进行所述定性分析,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进行所述定量分析。
6.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茶粉是采用高速多功能粉碎机粉碎的,以40目过筛。
7.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1)中的用于顶空固相微萃取的样品如下制备:称取各茶样的茶粉,放入顶空瓶中,加入烧沸的蒸馏水冲泡,立即密闭瓶口,冲泡时间1-3min,优选2分钟,然后放置顶空的孵化器中,转速250r/min,在80℃平衡5-15min,优选10min。
8.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3)中GC条件为:HP-5MS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进样口温度250℃;载气为高纯氦气,纯度≥99.999%,柱流量1.0mL/min;升温程序:初始温度50℃,保持5min,以3℃/min升至210℃,保持3min,再以15℃/min升至230℃,不分流进样;MS条件为:离子源EI,电子能量70eV,离子源温度230℃,转接口温度280℃,质量扫描范围m/z 35~500,溶剂延迟时间为2.8min。
9.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CA和PCA化学计量学方法中,采用小波光谱滤波法对所述香气成分各组分的相对含量进行预处理,以清除无效数据,得到一系列变量,并对所述变量进行降维处理,以产生新的变量用于进一步的分析。
10.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CA化学计量学方法中涉及距离的计算,该计算采用欧式距离算法进行。
CN201811214137.1A 2018-10-16 2018-10-16 一种区分不同产地红茶的方法 Pending CN1091641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14137.1A CN109164190A (zh) 2018-10-16 2018-10-16 一种区分不同产地红茶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14137.1A CN109164190A (zh) 2018-10-16 2018-10-16 一种区分不同产地红茶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64190A true CN109164190A (zh) 2019-01-08

Family

ID=648785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14137.1A Pending CN109164190A (zh) 2018-10-16 2018-10-16 一种区分不同产地红茶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64190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84257A (zh) * 2019-03-28 2019-06-14 南京林业大学 青钱柳茶的鉴别方法
CN110057953A (zh) * 2019-04-28 2019-07-26 贵州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烟用商标纸质量控制方法
CN111272931A (zh) * 2020-02-17 2020-06-12 江苏一片叶高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茶叶的原产地溯源方法
CN114137096A (zh) * 2021-10-20 2022-03-04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统计学的连翘优劣药分类方法
CN115236215A (zh) * 2022-06-02 2022-10-25 遵义医科大学珠海校区 陈皮产地的鉴别方法及鉴别装置
CN115326944A (zh) * 2022-06-09 2022-11-11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不同产地乌叶单丛的区分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96169A1 (en) * 2003-04-29 2004-11-11 Provincia Italiana Della Congregazione Dei Figli Dell'immacolata Concezione - Istituto Dermopatico Dell'immacolata Dermatological formulation
CN103076411A (zh) * 2013-01-07 2013-05-01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测定茶叶中香气组分的分析方法
CN104569310A (zh) * 2014-12-31 2015-04-29 安徽农业大学 一种基于化学成分的黑茶产地的鉴别方法
CN106053628A (zh) * 2016-05-16 2016-10-26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一种快速定性定量茶叶中香气成分的方法
CN106885851A (zh) * 2017-01-22 2017-06-23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基于手性定量分析技术的红茶产地判别方法
CN106932463A (zh) * 2017-03-20 2017-07-07 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一种快速、无损的茶叶产地鉴定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96169A1 (en) * 2003-04-29 2004-11-11 Provincia Italiana Della Congregazione Dei Figli Dell'immacolata Concezione - Istituto Dermopatico Dell'immacolata Dermatological formulation
CN103076411A (zh) * 2013-01-07 2013-05-01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测定茶叶中香气组分的分析方法
CN104569310A (zh) * 2014-12-31 2015-04-29 安徽农业大学 一种基于化学成分的黑茶产地的鉴别方法
CN106053628A (zh) * 2016-05-16 2016-10-26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一种快速定性定量茶叶中香气成分的方法
CN106885851A (zh) * 2017-01-22 2017-06-23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基于手性定量分析技术的红茶产地判别方法
CN106932463A (zh) * 2017-03-20 2017-07-07 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一种快速、无损的茶叶产地鉴定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NENGSHENG YE ET AL.: "Discrimination of Green Teas from Different Geographical Origins by Using HS-SPME/GC–MS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Methods", 《FOOD ANALYTICAL METHODS》 *
YUANSHUANG WU ET 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volatiles difference of Yunnan sun-dried Pu-erh green tea from different tea mountains: Jingmai and Wuliang mountain by chemical fingerprint similarity combined with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 《CHEMISTRY CENTRAL JOURNAL》 *
刘志刚 等: "SPME-GC/MS法分析开阳富硒茶香气成分", 《食品研究与开发》 *
曾茜 等: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无锡毫茶"中的香气成分", 《分析测试学报》 *
王倩 等: "基于HS-SPME/GC-MS与模式识别技术判别红茶产地",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王晨 等: "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GC/MS分析普洱大叶种乔木茶花香气成分", 《茶叶科学》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84257A (zh) * 2019-03-28 2019-06-14 南京林业大学 青钱柳茶的鉴别方法
CN110057953A (zh) * 2019-04-28 2019-07-26 贵州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烟用商标纸质量控制方法
CN111272931A (zh) * 2020-02-17 2020-06-12 江苏一片叶高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茶叶的原产地溯源方法
CN114137096A (zh) * 2021-10-20 2022-03-04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统计学的连翘优劣药分类方法
CN114137096B (zh) * 2021-10-20 2024-04-26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统计学的连翘优劣药分类方法
CN115236215A (zh) * 2022-06-02 2022-10-25 遵义医科大学珠海校区 陈皮产地的鉴别方法及鉴别装置
CN115326944A (zh) * 2022-06-09 2022-11-11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不同产地乌叶单丛的区分方法
CN115326944B (zh) * 2022-06-09 2023-09-26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不同产地乌叶单丛的区分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64190A (zh) 一种区分不同产地红茶的方法
CN109164187A (zh) 一种区分同一类型不同产地茶叶的方法
CN109164188A (zh) 一种区分不同产区和发酵类型乌龙茶的方法
Lv et al. Multivariate analysis based on GC-MS fingerprint and volatile composition for the quality evaluation of Pu-erh green tea
Wu et al. Verification of imported red wine origin into China using multi isotope and elemental analyses
CN108133313B (zh) 一种人工智能感官评价食品风味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Russo et al. The potential of e-nose aroma profiling for identifying the geographical origin of licorice (Glycyrrhiza glabra L.) roots
Yu et al. Headspace GC/MS and fast GC e-nose combined with chemometric analysis to identify the varieties and geographical origins of ginger (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
Araghipour et al. Geographical origin classification of olive oils by PTR-MS
CN111272931A (zh) 一种茶叶的原产地溯源方法
CN106885851B (zh) 一种基于手性定量分析技术的红茶产地判别方法
CN109781918B (zh) 一种不同企业生产的黄酒的气相离子迁移谱鉴别方法
Gao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the geographical origin of Ecolly (Vitis vinifera L.) grapes and wines from different Chinese regions by ICP-MS coupled with chemometrics
CN107478736A (zh) 一种基于挥发性成分组成判断啤酒花新鲜度的方法
CN104678019A (zh) 一种基于稳定同位素指纹的三七块根产地鉴别方法
Peng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different grades of Jiuqu hongmei tea based on flavor profiles using HS-SPME-GC-MS combined with E-nose and E-tongue
An et al. Analysis of flavor-related compounds in fermented persimmon beverages stor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Sichilongo et al. AMDIS-Metab R data manipulation for the geographical and floral differentiation of selected honeys from Zambia and Botswana based on volatile chemical compositions using SPME–GC–MS
CN111948321A (zh) 基于气相离子迁移谱对不同品种小米香气成分的评价方法
CN108195964A (zh) 一种基于挥发性成分结合pca和hca模型判别啤酒花品种的方法
Soni et al. A review of conventional and rapid analytical techniques coupled with multivariate analysis for origin traceability of soybean
Zhang et al. Machine learning applications for multi-source data of edible crops: A review of current trends and future prospects
CN103399092B (zh) 一种快速评定人参品质的方法
Jiménez-Carvelo et al. Multivariate approach for the authentication of vanilla using infrared and Raman spectroscopy
Jin et al. Tracing the origin of Taiping Houkui green tea using 1H NMR and HS-SPME-GC–MS chemical fingerprints, data fusion and chemometric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10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