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52647A - 假肢叶状件附接系统 - Google Patents

假肢叶状件附接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52647A
CN109152647A CN201780021438.XA CN201780021438A CN109152647A CN 109152647 A CN109152647 A CN 109152647A CN 201780021438 A CN201780021438 A CN 201780021438A CN 109152647 A CN109152647 A CN 1091526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latch
attachment system
channel
protrud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2143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52647B (zh
Inventor
杰西卡·格林
米歇尔·海恩斯
莫尼卡·朱奇
格里·普拉斯克
理查德·S·拉姆齐
尼科拉·J·雷诺兹
帕特里克·D·博伊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ke Innovate CV USA
Nike Innovation LP
Original Assignee
Nike Innovation L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ke Innovation LP filed Critical Nike Innovation LP
Priority to CN20211122030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81691A/zh
Publication of CN1091526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526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526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526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50Prostheses not implantable in the body
    • A61F2/60Artificial legs or feet or parts thereof
    • A61F2/66Feet; Ankle joi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50Prostheses not implantable in the body
    • A61F2/60Artificial legs or feet or part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50Prostheses not implantable in the body
    • A61F2/76Means for assembling, fitting or testing prostheses, e.g. for measuring or balancing, e.g. alignment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50Prostheses not implantable in the body
    • A61F2002/5003Prostheses not implantable in the body having damping means, e.g. shock absorb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50Prostheses not implantable in the body
    • A61F2002/5003Prostheses not implantable in the body having damping means, e.g. shock absorbers
    • A61F2002/5006Dampers, e.g. hydraulic damp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50Prostheses not implantable in the body
    • A61F2002/5007Prostheses not implantable in the body having elastic means different from springs, e.g. including an elastomeric inser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50Prostheses not implantable in the body
    • A61F2002/5016Prostheses not implantable in the body adjustab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50Prostheses not implantable in the body
    • A61F2002/5072Prostheses not implantable in the body having spring el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50Prostheses not implantable in the body
    • A61F2002/5081Additional features
    • A61F2002/5083Additional features modula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50Prostheses not implantable in the body
    • A61F2/60Artificial legs or feet or parts thereof
    • A61F2/66Feet; Ankle joints
    • A61F2002/6614Fee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50Prostheses not implantable in the body
    • A61F2/60Artificial legs or feet or parts thereof
    • A61F2/66Feet; Ankle joints
    • A61F2002/6614Feet
    • A61F2002/665So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50Prostheses not implantable in the body
    • A61F2/60Artificial legs or feet or parts thereof
    • A61F2/66Feet; Ankle joints
    • A61F2002/6614Feet
    • A61F2002/6657Feet having a plate-like or strip-like spring element, e.g. an energy-storing cantilever spring kee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50Prostheses not implantable in the body
    • A61F2/60Artificial legs or feet or parts thereof
    • A61F2/66Feet; Ankle joints
    • A61F2002/6614Feet
    • A61F2002/6657Feet having a plate-like or strip-like spring element, e.g. an energy-storing cantilever spring keel
    • A61F2002/6671C-shaped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ransplantation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Cardiolog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与假肢装置一起使用的附接系统,该附接系统包括第一部件(26),第一部件(26)包括第一表面并且还包括布置在第一部件的与第一表面相反侧上的通道和突出部(32)中的一者。第二部件(28)包括第二表面,并且第二部件(28)包括布置在第二部件的与第二表面相反侧上的通道(46)和突出部中的另一者,所述另一者以可滑动的方式接合所述通道或所述突出部以选择性地将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联接在一起。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中的一者能够操作成被附接至假肢装置(12),并且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中的另一者能够操作成被附接至具有地面接触表面的鞋底结构(30)。

Description

假肢叶状件附接系统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6年3月31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序列No.62/316,497的优先权并且要求于2017年3月30日提交的美国申请No.15/474,536的优先权,上述申请的公开内容以其全部内容通过参引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附接系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将具有地面接触表面的部件紧固至假肢装置的附接系统。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与本公开内容有关的背景信息,并不一定是现有技术。
截肢者使用假肢装置来代替肢体的全部或部分。例如,假肢腿可以被用于代替人的腿部的在膝盖处或膝盖上方手术切除的部分。这种假肢装置通过支承人的重量并且在一些情况下通过在人的膝盖处提供弯曲且以其他方式模仿人体膝盖的操作的假体关节而允许人以传统的方式行走。假肢腿可以取决于人的状况而被结合在人的腿中的一条腿或两条腿处。
假肢腿可以与被设计成代替截肢者的脚的假肢脚结合使用。如假肢腿一样,假肢脚被设计成在使用期间通过支承人的重量而允许截肢者以传统的方式行走。假肢脚有时也被设计成挠曲且弯曲,以为了以与人体踝关节和脚类似的方式起作用。
一种传统的假肢脚是所谓的假肢叶状件(blade),该假肢叶状件包括从假肢腿的远端端部延伸的大致平的构件。假肢叶状件通常由弹性材料形成,以允许该叶状件在使用期间弯曲和挠曲而一旦施加的力被释放则自动地返回至松弛状态。通过假肢叶状件的在使用期间当叶状件与地面接触时有助于弯曲和挠曲的大致弯曲的形状来增强该假肢叶状件的这种弯曲和挠曲。假肢叶状件的前述特性允许叶状件吸收与地面接触力相关联的能量,并且因此,在使用期间为截肢者提供一定程度的舒适度。此外,在行走和跑步运动期间这种弯曲和挠曲为截肢者提供能量返回,以增强截肢者在这些运动期间的表现。
尽管假肢叶状件为截肢者提供了行走和跑步的能力,但是这种叶状件通常不包括适用于所有可能活动的地面接触表面。因此,假肢叶状件可以配装有外底,该外底利用粘合剂附着至叶状件以限制叶状件的材料与外底的材料之间的相对运动。尽管这种外底在使用期间对叶状件提供保护而且此外在一些用途期间增强叶状件与地面的牵引,但是这种外底难以附接并且此外还更难以移除。因此,目前很少与假肢叶状件结合使用的外底能够容易地彼此互换以使用在特定活动中或与特定地面一起使用。
附图说明
本文中所描述的附图仅是出于对选定的构型而非所有可能实施方案的说明性的目的,并非意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图1是假肢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假肢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其示出了与附接系统的第二部件分开的附接系统的第一部件;
图3A是图1的假肢装置的侧视图;
图3B是图1的假肢装置沿图3A的线3B-3B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4A是用于与图1的假肢装置一起使用的鞋底结构的立体图;
图4B是用于与图1的假肢装置一起使用的鞋底结构的立体图;
图4C是用于与图1的假肢装置一起使用的鞋底结构的立体图;
图5A是用于与图1的假肢装置一起使用的闩锁机构的俯视图,其中,该闩锁机构被示出处于未闩锁状态;
图5B是图5A中的闩锁机构被示出处于闩锁状态的俯视图;
图5C是图5A中的闩锁机构被示出处于闩锁状态的侧视图;
图6A是用于与图1的假肢装置一起使用的闩锁机构的局部分解立体图,其中,该闩锁机构被示出处于未闩锁状态;
图6B是图6A的闩锁机构被示出处于闩锁状态的俯视图;
图6C是图6A的闩锁机构的沿图6B的线6C-6C所截取的局部横截面图,且该闩锁机构被示出处于闩锁状态;
图7A是用于与图1的假肢装置一起使用的闩锁机构的局部分解立体图,其中,该闩锁机构被示出处于未闩锁状态;
图7B是图7A的闩锁机构被示出处于闩锁状态的俯视图;
图7C是图7A的闩锁机构的沿图7B的线7C-7C所截取的局部横截面图,且该闩锁机构被示出处于闩锁状态;
图8A是用于与图1的假肢装置一起使用的闩锁机构的局部横截面图,其中,该闩锁机构被示出处于未闩锁状态;
图8B是图8A的闩锁机构的局部横截面图,其中,该闩锁机构从未闩锁状态朝向闩锁状态移动;
图8C是图8A的闩锁机构被示出处于闩锁状态的局部横截面图;
图9A是用于与图1的假肢装置一起使用的闩锁机构的局部横截面图,其中,该闩锁机构被示出处于未闩锁状态;
图9B是图9A的闩锁机构的局部横截面图,其中,该闩锁机构从未闩锁状态朝向闩锁状态移动;
图9C是图9A的闩锁机构被示出处于闩锁状态的局部横截面图;
图10A是用于与图1的假肢装置一起使用的闩锁机构的俯视图;
图10B是图10A的闩锁机构的局部横截面图,其中,该闩锁机构从未闩锁状态朝向闩锁状态移动;
图10C是图10A的闩锁机构处于闩锁状态的局部横截面图;
图11A是用于与图1的假肢装置一起使用的闩锁机构的俯视图,其中,该闩锁机构被示出处于未闩锁状态;
图11B是图11A的闩锁机构被示出处于闩锁状态的俯视图;
图11C是图11A的闩锁机构的沿图11B的线11C-11C所截取的局部横截面图,且该闩锁机构被示出处于闩锁状态;
图12A是用于与图1的假肢装置一起使用的闩锁机构的俯视图,其中,该闩锁机构被示出处于未闩锁状态;
图12B是图12A的闩锁机构被示出处于闩锁状态的俯视图;
图13A是用于与图1的假肢装置一起使用的闩锁机构的俯视图,其中,该闩锁机构被示出处于未闩锁状态;
图13B是图13A的闩锁机构的俯视图,其中,该闩锁机构被示出处于闩锁状态;
图14A是用于与图1的假肢装置一起使用的闩锁机构的局部横截面图,其中,该闩锁机构被示出处于未闩锁状态;
图14B是图14A的闩锁机构的局部横截面图,其中,该闩锁机构从未闩锁状态朝向闩锁状态移动;
图14C是图14A的闩锁机构的局部横截面图,其中,该闩锁机构被示出处于闩锁状态;
图15A是用于与图1的假肢装置一起使用的闩锁机构的局部横截面图,其中,该闩锁机构被示出处于未闩锁状态;
图15B是图15A的闩锁机构的局部横截面图,其中,该闩锁机构从未闩锁状态朝向闩锁状态移动;
图15C是图15A的闩锁机构被示出处于闩锁状态的局部横截面图;
图16A是用于与图1的假肢装置一起使用的闩锁机构的局部横截面图,其中,该闩锁机构被示出处于未闩锁状态;
图16B是图16A的闩锁机构被示出处于闩锁状态的局部横截面图;
图17A是用于与图1的假肢装置一起使用的闩锁机构的俯视图,其中,该闩锁机构被示出处于未闩锁状态;
图17B是图17A的闩锁机构的俯视图,其中,该闩锁机构被示出处于闩锁状态;
图18A是用于与图1的假肢装置一起使用的闩锁机构的俯视图,其中,该闩锁机构被示出处于未闩锁状态;
图18B是图18A的闩锁机构被示出处于闩锁状态的俯视图;
图19A是用于与图1的假肢装置一起使用的闩锁机构的局部横截面图,其中,该闩锁机构被示出处于未闩锁状态;以及
图19B是图19A的闩锁机构被示出处于闩锁状态的局部横截面图。
相应的附图标记贯穿各附图指示相应的零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对示例构型进行更全面地描述。提供示例构型,使得本公开将是透彻的,并且示例性构型将本公开的范围充分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阐述具体细节比如具体部件、装置和方法的示例,以提供对本公开的构型的透彻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明显的是,不需要采用具体细节,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示例构型,并且具体细节和示例构型都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具体示例性构型,并非意在进行限制。如本文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也可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说明。术语“包括”、“包括有”、“包含”以及“具有”是包括性的,并且因此说明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不排除所述术语的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其组的存在或附加。本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和操作不应被解释为必须需要以所讨论或说明的特定次序来执行,除非具体指明为执行的次序。可以采用另外的或替代性的步骤。
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另一元件或层“在……上”、“接合至”、“连接至”、“附接至”、或“联接至”另一元件或层时,该元件或层可以是直接地在其他元件或层上、直接地接合至、直接地连接至、直接地附接至、或直接地联接至其他元件或层,或者可能存在有中间元件或层。相反,当元件被称为“直接地在……上”、“直接地接合至”、“直接地连接至”、“直接地附接至”、或“直接地联接至”另一元件或层时,可能不存在中间元件或层。用于描述元件之间的关系的其他措辞(例如,“位于……之间”与“直接地位于……之间”、“相邻”与“直接地相邻”等)应以相似的方式进行解释。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所关联的列出的项目中的一者或更多者的任何组合或所有组合。
在本文中可能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可能仅用于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进行区分。除非由上下文清楚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和其他数字术语之类的术语并不暗示顺序或次序。因此,可以将以下所讨论的第一元件、第一部件、第一区域、第一层或第一部段称作第二元件、第二部件、第二区域、第二层或第二部段,而不背离示例构型的教示。
提供了一种用于与假肢装置一起使用的附接系统。该附接系统包括第一部件,该第一部件包括第一表面并且还包括布置在第一部件的与第一表面相反侧上的通道和突出部中的一者。该系统还包括第二部件,该第二部件包括第二表面并且还包括布置在第二部件的与第二表面相反侧上的通道和突出部中的另一者,通道和突出部中的所述另一者以可滑动的方式与通道和突出部中的所述一者接合以将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选择性地联接在一起。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中的一者能够操作成被附接至假肢装置,并且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中的另一者能够操作成被附接至具有地面接触表面的鞋底结构。
本公开的实施方案可以包括以下可选特征中的一个或更多个可选特征。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通道以配合的方式将突出部接纳在该通道中。突出部可以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布置在假肢装置与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中的一者的接合处,该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间隔开并且被通道接纳,由此,突出部在第二部分处的横截面宽于在第一部分处的横截面,以限制将突出部从通道移除。通道和突出部可以配合以选择性地提供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的燕尾榫连接。
鞋底结构可以包括缓冲层,该缓冲层布置在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中的另一者与地面接触表面之间。在一些示例中,地面接触表面由缓冲层形成。地面接触表面可以由附接至缓冲层的外底层形成。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附接系统包括闩锁机构,该闩锁机构能够操作成对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当突出部移动到通道中预定的距离时,闩锁机构可以自动地移动成处于闩锁状态以对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闩锁机构可以包括阳部件和阴部件,该阳部件被固定成用于与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中的一者一起运动,该阴部件被固定成用于与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中的另一者一起运动,当突出部移动到通道中预定的距离时,阴部件接纳阳部件并且阴部件将阳部件紧固至阴部件。闩锁机构还可以包括闩锁元件,该闩锁元件被固定成用于与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中的一者一起运动,并且闩锁机构还包括闩锁特征,该闩锁特征被固定成用于与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中的另一者一起运动,闩锁元件能够操作成响应于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的滑动接合而由闩锁特征致动并且与闩锁特征接合。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中的另一者可以包括倾斜表面,该倾斜表面能够操作成使闩锁元件偏转并且能够操作成响应于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中的一者以可滑动的方式与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中的另一者接合而将闩锁元件定位成与闩锁特征接合。
在一些示例中,假肢装置是脚部假肢装置,或者假肢装置是叶状件式假肢装置。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可以是长形部件。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与假肢装置一起使用的附接系统。该附接系统包括:第一长形部件,该第一长形部件附接至假肢装置;以及第二长形部件,该第二长形部件附接至具有地面接触表面的鞋底结构。第二长形部件以可滑动的方式接合第一长形部件以将鞋底结构附接至假肢装置。
该方面可以包括以下可选特征中的一个或更多个可选特征。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二长形部件以配合的方式将第一长形部件接纳在该第二长形部件中。第一长形部件可以包括突出部,该突出部从假肢装置的表面延伸。该突出部可以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布置在突出部与假肢装置的表面的接合处,该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间隔开并且该第二部分被通道接纳。突出部在第二部分处的横截面可以宽于在第一部分处的横截面。通道和突出部可以配合以选择性地提供第一长形部件与第二长形部件之间的燕尾榫连接。在一些示例中,鞋底结构包括缓冲层,该缓冲层布置在第二长形部件与地面接触表面之间。地面接触表面可以由缓冲层形成。地面接触表面可以由附接至缓冲层的外底层形成。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附接系统包括闩锁机构,该闩锁机构能够操作成选择性地对第一长形部件与第二长形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当第一长形部件移动到第二长形部件中预定的距离时,闩锁机构可以自动地移动成处于闩锁状态以固定第一长形部件与第二长形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闩锁机构可以包括阳部件,该阳部件被固定成用于与第一长形部件和第二长形部件中的一者一起运动,而且闩锁机构还包括阴部件,该阴部件被固定成用于与第一长形部件和第二长形部件中的另一者一起运动。当第一长形部件移动到第二长形部件中预定的距离时,阴部件可以接纳阳部件并且将阳部件紧固至阴部件。在一些示例中,闩锁机构包括闩锁元件和闩锁特征,该闩锁元件被固定成用于与第一长形部件和第二长形部件中的一者一起运动,该闩锁特征被固定成用于与第一长形部件和第二长形部件中的另一者一起运动。闩锁元件可以可操作成相对于第一长形部件和第二长形部件中的一者运动以与闩锁特征接合。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长形部件和第二长形部件中的另一者包括倾斜表面,该倾斜表面能够操作成使闩锁元件偏转并且能够操作成将闩锁元件定位成与闩锁特征接合。假肢装置可以是脚部假肢装置。在一些示例中,假肢装置可以是叶状件式假肢装置。第一长形部件可以与假肢装置一体形成。
本公开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假肢装置的附接系统。该附接系统包括:第一部件,该第一部件附接至假肢装置并且包括第一闩锁机构;以及第二部件,该第二部件能够选择性地附接至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包括第二闩锁机构和地面接触表面。第二闩锁机构构造且布置成当第一部件相对于第二部件沿第一方向移动预定的距离时以闩锁的方式与第一闩锁机构接合。
该方面可以包括以下可选特征中的一个或更多个可选特征。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二闩锁机构布置在第二部件的与地面接触表面相反侧上。第二部件可以以可滑动的方式附接至第一部件。第一部件可以包括突出部和通道中的一者并且第二部件可以包括突出部和通道中的另一者。通道可以接纳突出部以对第一部件相对于第二部件的运动进行导引。
在一些示例中,突出部以配合的方式被通道接纳,并且突出部被允许相对于通道滑动且在通道内滑动,以允许第一部件相对于第二部件沿第一方向运动。突出部可以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该第一端部附接至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中的一者,该第二端部与第一端部间隔开并且该第二端部被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中的另一者的通道接纳。突出部的横截面的宽度可以从第一端部向第二端部增大以限制突出部从通道移除。第二部分可以包括缓冲层,该缓冲层布置在假肢装置与地面接触表面之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地面接触表面由缓冲层形成。地面接触表面可以由附接至缓冲层的外底层形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闩锁机构包括阳部件和阴部件中的一者,阳部件和阴部件中的所述一者被固定成用于与第一部件一起运动。第二闩锁机构可以包括阳部件和阴部件中的另一者,阴部件被固定成用于与第二部件一起运动并且在第一部件沿第一方向移动预定的距离时可以接纳阳部件以将阳部件紧固至阴部件。
本公开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假肢装置的附接系统。该附接系统包括:第一部件,该第一部件被固定成用于与假肢装置一起运动;以及第二部件,该第二部件以配合的方式接纳第一部件并且包括地面接触表面。当第一部件相对于第二部件沿第一方向移动预定的距离时第二部件自动地被紧固至第一部件。
该方面可以包括以下可选特征中的一个或更多个可选特征。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部件包括第一闩锁机构并且第二部件包括第二闩锁机构。当第一部件相对于第二部件沿第一方向移动预定的距离时,第二闩锁机构可以与第一闩锁机构接合。第一闩锁机构可以包括阳部件和阴部件中的一者,所述阳部件和所述阴部件中的所述一者被固定成用于与第一部件一起运动,并且第二闩锁机构包括阳部件和阴部件中的另一者。阴部件可以被固定成用于与第二部件一起运动并且在第一部件沿第一方向移动预定的距离时可以接纳阳部件以将阳部件紧固至阴部件。第二闩锁机构可以布置在第二部件的与地面接触表面相反侧上。第二部件可以以可滑动的方式附接至第一部件。在一些示例中,第一部件包括突出部和通道中的一者并且第二部件包括突出部和通道中的另一者。通道可以接纳突出部以对第一部件相对于第二部件的运动进行导引。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突出部以配合的方式被通道接纳并且突出部被允许相对于通道滑动且在通道内滑动,以允许第一部件相对于第二部件沿第一方向运动。突出部可以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该第一端部附接至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中的一者,该第二端部与第一端部间隔开并且该第二端部被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中的另一者的通道接纳。突出部的横截面的宽度可以从第一端部向第二端部增大以限制突出部从通道移除。在一些示例中,第二部件包括缓冲层,该缓冲层布置在假肢装置与地面接触表面之间。地面接触表面可以由缓冲层形成。地面接触表面还可以由附接至缓冲层的外底层形成。
参照附图,提供了用于与假肢装置12一起使用的附接系统10。假肢装置12可以是脚部假肢装置,并且假肢装置12还可以是所谓的假肢“叶状件”,该假肢“叶状件”可以附接至人的腿部的下部部分。例如,假肢装置12可以附接至假肢腿的远端端部并且定位成在行走和跑步运动期间为人提供支承。尽管假肢装置12可以是任何假肢装置,但是假肢装置12在下文中将被描述为假肢叶状件。
假肢叶状件12包括近端端部14和远端端部16,该远端端部16布置在假肢叶状件12的与近端端部14相反的端部上。本体部分18在近端端部14与远端端部16之间延伸并且与近端端部14和远端端部16相接触。本体部分18包括大致弯曲形状,并且本体部分18包括大致凹形表面20和布置在本体部分18的与凹形表面20相反侧的大致凸形表面22。本体部分18可以由金属和/或碳纤维形成。本体部分18的材料连同其大致弯曲形状允许假肢叶状件12在使用期间充当弹簧的作用,进而在行走和跑步运动期间为使用者提供振动吸收和能量返回。
近端端部14可以包括附接特征24,该附接特征24用于将假肢叶状件12附接至人的腿部。例如,附接特征24可以是孔口,该孔口接纳紧固件(未示出)以用于将假肢叶状件12附接至假肢腿的远端端部。
附接系统包括第一部件26和第二部件28,第一部件26和第二部件28配合以选择性地将鞋底结构30附接至假肢叶状件12。第一部件26被示出为附接至假肢叶状件12,而第二部件28被示出为附接至鞋底结构30。尽管第一部件26被示出为附接至假肢叶状件12且第二部件28被示出为附接至鞋底结构30,但是替代性地,第一部件26可以附接至鞋底结构30且第二部件可以附接至假肢叶状件12。
第一部件26包括轨条32,该轨条32从本体部分18的凸形表面22突出。轨条32可以与假肢叶状件12的本体部分18一体地形成,或者替代性地,轨条32可以在凸形表面22处牢固地附接至本体部分18。如果轨条32与本体部分18一体形成,则轨条可以被加工成图2和图3B中所示出的形状。如果轨条32与本体部分18单独地形成,则轨条32可以经由机械紧固件比如螺栓、和/或粘合剂附接至本体部分18。
轨条32包括从第一端部34延伸至第二端部36的突出部。第一端部34布置成与本体部分18的凸形表面22相邻并且第一端部34包括第一宽度(W1)。第二端部36布置在轨条32的与第一端部34相反的端部处并且第二端部36包括第二宽度(W2)。如图3B中所示出的,第二宽度(W2)大于第一宽度(W1)。
在一个构型中,轨条32是渐缩的突出部并且具有从第一端部34延伸到第二端部36的恒定锥度。此外,轨条32包括大致平的表面38,该大致平的表面38布置在第二端部36处并且该大致平的表面38限定轨条32在第二端部处的宽度。轨条32的长度从本体部分18的远端端部16沿朝向本体部分18的近端端部14的方向延伸。该长度大于宽度,并且因此,轨条32是沿本体部分18的纵向轴线(L)延伸的长形部件。
第二部件28包括主体40,该主体40具有突出部42和从突出部42延伸的凸缘44。主体40布置在第一部件26与鞋底结构30之间并且与第一部件26和鞋底结构30相接触。由于第一部件26附接至假肢叶状件12,因此将第一部件26经由主体40连接至鞋底结构30也将鞋底结构30连接至假肢叶状件12。
突出部42沿远离鞋底结构30的方向朝向第一部件26延伸并且包括形成于突出部4中的通道46。通道46沿第二部件28的长度且在沿本体部分18的纵向轴线(L)上延伸至与第一部件26类似的长度。因此,第二部件28类似地是长形部件。通道46包括以配合的方式接纳轨条32的轮廓的形状。具体地,通道46包括具有第一宽度(W1)的第一端部48和具有第二宽度(W2)的第二端部50,其中,第一宽度(W1)小于第二宽度(W2)。如果第一部件26包括渐缩的突出部,则通道46可以同样地包括与第一部件26的锥度相匹配的锥度,以允许通道46以配合的方式接纳第一部件32的轨条32。尽管第一部件26和第二部件28都被描述为长形部件,但是第一部件26和第二部件28可以具有相同的长度或不同的长度。例如,第一部件26可以包括比第二部件28的长度更短或更长的长度。更进一步,具有不同长度的第二部件28在不同的时间可以与同一第一部件26一起使用,以允许第一部件26为通用部件。
如在图3B中所示出的,凸缘44从突出部42向外延伸并且在鞋底结构30上方延伸。凸缘44限定外边缘52,该外边缘52大致对应于鞋底结构30的外边缘54。因此,凸缘44的外边缘52大致上与鞋底结构30的外边缘54齐平。尽管外边缘52被描述且示出为与外边缘54大致齐平,但是替代性地外边缘52可以从外边缘54凹入或者在外边缘54上延伸。
在操作中,通道46以可滑动的方式接纳轨条32,以将第一部件26附接至第二部件28并且因此将鞋底结构30附接至假肢叶状件12。即,假肢叶状件12的远端端部16首先在通道46(图2)的开口56处被插入到通道46中。因此,第二部件28和鞋底结构30沿轨条32且相对于轨条32移动,直到假肢叶状件12的远端端部16接触第二部件28的止挡表面58为止。远端端部16与止挡表面58之间的接触防止第二部件28和鞋底结构30沿图3A中所示出的方向(D)进一步移动。在该状态下,鞋底结构30经由附接系统10附接至假肢叶状件12并且相对于假肢叶状件12适当地定位。
由于轨条32和相配合的通道46的形状,因此限制鞋底结构30与假肢叶状件12断开接合。即,因为宽度(W2)大于宽度(W1),因此轨条32和假肢叶状件12相对于鞋底结构30且远离鞋底结构30的方向(Z,图3B中示出)的运动被限制。具体地,如果将力沿方向(Z)施加在第一部件26上,则该力经由轨条32被传递至第二部件28的主体40。由于轨条32和通道46的形状,第二部件28与轨条32一起沿方向(Z)移动。在一个构型中,轨条32和通道46配合以形成燕尾榫接头,从而将轨条32和通道46连接在一起。该连接将第一部件26固定至第二部件28,使得这些部件26、28被固定以用于沿Z方向运动。
尽管轨条32和相配合的通道46被描述且示出为包括燕尾榫接头,但是轨条32和相配合的通道46可以具有另一种形状。即,轨条32实际上可以具有下述任何形状:所述任何形状包括在靠近假肢叶状件12的横截面比在第二端部36处的横截面更窄。例如,轨条32可以包括茎状部和球状部的构型,其中,茎状部在第一端部34处附接至假肢叶状件12,并且球状部从茎状部延伸且球状部限定第二端部36。类似地,轨条32可以包括具有“T”形形状的横截面,其中,“T”形形状的茎状部连接至假肢叶状件12且限定第一端部34,并且“T”形形状的横向构件从茎状部延伸且限定第二端部36。最后,轨条可以包括圆形或椭圆形横截面,其中,外周附接至假肢叶状件12。前述构型中的每一种构型可以以配合的方式被对应的通道46接纳,以提供用于第一部件26与第二部件28之间的可滑动接合同时限制部件26与部件28之间的沿方向(Z)的断开接合。
将轨条32从通道46中移除可以通过将力沿与方向(D)相反的方向施加在第二部件上来实现。该力使轨条32随着第二部件28沿与方向(D)相反的方向移动而相对于通道46滑动且在通道46内滑动。这样做,假肢叶状件12的远端端部16与止挡表面58断开接合并且移动远离止挡表面58。第二部件28相对于第一部件26的运动继续,直到轨条32在开口56处离开通道46为止。此时,第二部件28和鞋底结构30与第一部件26和假肢叶状件12断开连接。
附接系统10可以被用于将不同的鞋底结构30附接至假肢叶状件12。例如,附接系统10可以被用于附接特定鞋底结构30以在特定活动中使用,从而为使用者提供被设计成用于特定活动的鞋底结构。
图2中所示出的鞋底结构30包括中底60和外底62。中底60布置在第二部件28与外底62之间,并且中底60可以经由适当的粘合剂附接至第二部件28和外底二者。具体地,粘合剂可以被施加至第二部件28的位于第二部件28的与突出部42相反侧的凸缘44。类似地,粘合剂可以在布置在外底62的与地面接触表面66相反侧的表面64处被施加至外底62。粘合剂在凸缘44处将中底60附接至第二部件28并且在表面64处将中底60附接至外底62。
中底60为鞋底结构30提供一定程度的缓冲,并且中底60可以由泡沫聚合物材料形成和/或可以是流体填充室。如果中底60是流体填充室,则中底60可以通过将两片聚合物材料接合在一起以限定位于所述两片聚合物材料之间的室而形成。该室可以填充有流体、比如空气,并且可以被加压。无论中底60的特定构造如何,中底60都布置在凸缘44与外底62之间,并且中底60在中底60的一侧上附接至凸缘44且在中底60的另一侧上附接至外底62。中底60的材料和构造不限于所描述的示例性构型。因此,其他材料和构造的中底缓冲结构也旨在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图2中所示出的外底62包括一系列花纹68。花纹68形成到外底62的材料中并且为外底62提供适于在大致光滑表面(即,混凝土表面或沥青表面)上行走和/或跑步的花纹样式。外底62可以由耐磨材料比如橡胶形成以在使用期间提供外底62与地面之间或与其他下方基材表面之间一定程度的摩擦。替代性地,外底62可以在外底与下方表面之间提供一定程度的相对低的摩擦接合,比如冰刀、冰壶鞋外底、保龄球鞋外底、或允许使用者的脚部相对于下方表面滑动的其他材料或构造,这在多种运动期间可能是典型的且有益的,如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考虑到本描述和附图将认识到的。此外,外底62可以包括下述绑带或防滑钉,该绑带或防滑钉以配合的方式被接纳在钩扣件(绑带、防滑钉、钩扣件均未示出)中以允许外底62以及因此鞋底结构30和假肢叶状件12被附接至外部结构比如自行车踏板或滑雪靴固定装置。
中底60和外底62还可以被用作下述“间隔件”,该“间隔件”允许假肢叶状件12为使用者提供几乎与使用者的另一条腿的长度相同的有效腿长度。例如,可以提供多个不同的第二部件28,所述多个不同的第二部件28各自包括沿从外底62向中底60延伸的方向测量的不同的厚度。不同厚度的各种第二部件28允许使用者选定下述特定的第二部件28,该特定的第二部件28导致具有假肢叶状件12和鞋底结构30的腿的有效长度与使用者的另一条腿的长度相同。因此,使用者可以基于在使用者的另一条腿上使用的鞋制品来选定适当的第二部件28。例如,当使用者在另一条腿的脚上穿着高跟鞋时,可以使用具有更大厚度的第二部件28来适应于高跟鞋的高度,并且当使用者在另一条腿的脚上穿着平底鞋时,可以使用具有较小厚度的第二部件28。
特别参照图4A,提供了鞋底结构30a,并且鞋底结构30a包括具有一系列防滑钉70的外底62a。考虑到与鞋底结构30相关联的部件的结构和功能相对于鞋底结构30a而言大致类似,因此在下文和附图中使用相似的附图标记来标识相似的部件,而使用包含字母扩展名的相似的附图标记来标识已修改的部件。
防滑钉70从外底62a延伸并且防滑钉70在使用期间为鞋底结构30a提供抓持诸如自然的或合成的草皮表面之类的地面的能力。因此,当使用者参与诸如美式足球、英式足球或曲棍球之类的体育运动时,鞋底结构30a可以经由附接系统10附接至假肢叶状件12。
特别参照图4B,提供了鞋底结构30b,并且鞋底结构30b包括具有一系列鞋钉72的外底62b。考虑到与鞋底结构30b相关联的部件的结构和功能相对于鞋底结构30而言大致类似,因此在下文和附图中使用相似的附图标记来标识相似的部件,而使用包含字母扩展名的相似的附图标记来标识已修改的部件。
鞋钉72从外底62b延伸并且鞋钉72在使用期间为鞋底结构30b提供抓持诸如自然的或合成的跑道表面之类的地面的能力。因此,当使用者参与诸如田径比赛之类的体育运动时,鞋底结构30b可以经由附接系统10附接至假肢叶状件12。
特别参照图4C,提供了鞋底结构30c,并且鞋底结构30c包括具有一系列花纹68c的外底62c。考虑到与鞋底结构30c相关联的部件的结构和功能相对于鞋底结构30而言大致类似,因此在下文和附图中使用相似的附图标记来标识相似的部件,而使用包含字母扩展名的相似的附图标记来标识已修改的部件。
花纹68c从外底62延伸并且花纹68c在使用期间为鞋底结构30c提供抓持诸如松散泥土、岩石和/或雪之类的地面的能力。因此,当使用者参与诸如远足之类的活动时,鞋底结构30c可以经由附接系统10附接至假肢叶状件12。
各种鞋底结构30、30a、30b、30c可以经由附接系统10选择性地附接至假肢叶状件12。即,鞋底结构30、30a、30b、30c中的每一种鞋底结构可以包括允许在不同时间将相应的鞋底结构30、30a、30b、30c附接至同一轨条32的专用的第二部件28。因此,假肢叶状件12可以包括单个轨条32,但是假肢叶状件12可以与各种的鞋底结构30、30a、30b、30c一起使用。此外,所述鞋底结构30、30a、30b、30c可以通过将轨条32从鞋底结构30、30a、30b、30c中的一个鞋底结构移除并且将该轨条32附接至鞋底结构30、30a、30b、30c中的另一者而容易地彼此互换。假如轨条32与各种鞋底结构30、30a、30b、30c的第二部件28之间的前述关系允许使用者快速地且容易地改变附接至假肢叶状件12的鞋底结构30、30a、30b、30c。由此,使用者可以快速地且容易地裁剪(tailor)假肢叶状件12以用于使用在不同的活动(即,跑步、远足等)中。
如上面所描述的,附接系统10利用第二部件28的止挡表面58来将第二部件28和鞋底结构30相对于第一部件26和假肢叶状件12恰当地定位。止挡表面58确保了第二部件28和因此鞋底结构30沿轨条32移动预定距离以将鞋底结构30相对于假肢叶状件12适当地定位。轨条32与通道46之间的连接限制第一部件26与第二部件28沿方向(Z;图3B)的分离。然而,尽管第一部件26和第二部件28经由轨条32与通道46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彼此附接,但是第二部件沿轨条32(即,沿假肢叶状件12的纵向轴线(L))的运动仅受轨条32与通道46之间的摩擦的限制。
闩锁机构74可以被用于固定第二部件28相对于第一部件26的位置。固定第二部件28相对于第一部件26的位置也固定了鞋底结构30相对于假肢叶状件12的位置。
参照图1、图2以及图5A至图5C,闩锁机构74包括附接至假肢叶状件12的第一闩锁部件76以及附接至第二部件28的第二闩锁部件78。尽管第一闩锁部件76被示出且被描述为附接至假肢叶状件12并且第二闩锁部件78被示出且被描述为附接至第二部件28,但是第一闩锁部件76可以替代性地附接至第二部件28并且第二闩锁部件78可以替代性地附接至假肢叶状件12。
第一闩锁部件76包括开口80和一对孔口82,所述一对孔口82布置在闩锁部件76的两侧表面上且定位成相对于开口80大致呈九十度(90°)。第二闩锁机构78包括定位突片84和从基部88延伸的一对闩锁元件86。第二闩锁机构78可以由弹性材料比如塑料形成,并且第二闩锁机构78可以从松弛状态可移动至压缩状态。
第一闩锁部件76可以相对于轨条32定位成使得当第二部件28相对于第一部件26移动预定距离且假肢叶状件12的远端端部16接合止挡表面58时,第二闩锁部件78被第一闩锁部件76接纳。具体地,定位突片84可以进入第一闩锁部件74并且定位突片84可以将第二闩锁部件78引导进入第一闩锁部件74中。
一旦第二闩锁部件78被第一闩锁部件76足够地接纳,则通过第一闩锁部件76的壁90(图5C)将力施加至闩锁元件86以使闩锁元件86从松弛状态移动至压缩状态。当假肢叶状件12的远端端部16接触止挡表面58时,闩锁元件86与孔口82中的相应的孔口相对。此时,第二闩锁部件78的材料的弹性性质使闩锁元件86自动地返回到松弛状态并从孔口82中伸出(图5B)。此时,第一部件76和第二部件78彼此附接并且第一部件76与第二部件78之间的相对运动由于闩锁元件86与相应的孔口82之间的接合而被限制。因此,第一部件26与第二部件28之间的沿假肢叶状件12的纵向轴线(L)的相对运动被限制,并且鞋底结构30相对于假肢叶状件12的位置被保持。
通过沿方向(X;图5B)对闩锁元件86施加力,第二闩锁部件78可以被从第一闩锁部件76移除。沿方向(X)对闩锁元件86施加力使闩锁元件86从松弛状态移动至压缩状态并且使闩锁元件86从孔口82中移除。一旦闩锁元件86被从孔口82中移除,则可以通过将第二闩锁部件78——连同第二部件28和鞋底结构30一起——沿远离第一闩锁部件76的方向移动而使第二闩锁部件78从第一闩锁部件76中移除。将第二闩锁部件78从第一闩锁部件76中移除允许通道46相对于轨条32且沿轨条32移动。通道46相对于轨条32且沿轨条32的足够的运动允许通道46与轨条32断开接合。一旦轨条32与通道46断开接合,则轨条32可以附接至鞋底结构30、30a、30b、30c中的另一者。
参照图6A至图6C,提供了用于与附接系统10一起使用的另一闩锁机构74a。考虑到与闩锁机构74相关联的部件的结构和功能相对于闩锁机构74a而言大致类似,因此在下文和附图中使用相似的附图标记来标识相似的部件,而使用包含字母扩展名的相似的附图标记来标识已修改的部件。
闩锁机构74a包括附接至假肢叶状件12的第一闩锁部件76a以及附接至第二部件28的第二闩锁部件78a。尽管第一闩锁部件76a被示出且被描述为附接至假肢叶状件12并且第二闩锁部件78a被示出且被描述为附接至第二部件28,但是第一闩锁部件76a可以替代性地附接至第二部件28并且第二闩锁部件78a可以替代性地附接至假肢叶状件12。
第一闩锁部件76a包括凹口92,该凹口92具有接合表面94。第二闩锁机构78a包括从基部88a延伸的闩锁元件86a。第二闩锁机构78a可以由弹性材料比如塑料形成并且能够从松弛状态移动至挠曲状态。
第一闩锁部件76a可以相对于轨条32定位成使得当第二部件28相对于第一部件26移动预定距离且假肢叶状件12的远端端部16接合止挡表面58时,第二闩锁部件78a被第一闩锁部件76a接纳。具体地,闩锁元件86a被凹口92接纳以对第二闩锁部件78a相对于第一闩锁部件76a的位置进行固定。
一旦第二闩锁部件78a被第一闩锁部件76a足够地接纳,则闩锁元件86a从挠曲状态移动至松弛状态并且落入到凹口92中。即,闩锁元件86a的倾斜表面96沿第一闩锁部件76a行进(ride)并且将闩锁元件86a定位处于挠曲状态。当闩锁元件86a碰到凹口92时,由于闩锁元件86a的材料的弹性性质闩锁元件86a自动地移动至松弛状态并且落入到凹口92中。这样做,闩锁元件86a的闩锁表面98接合第一闩锁部件76a的接合表面94,从而对第一部件26相对于第二部件28的位置进行固定。此时,第一部件76a和第二部件78a彼此附接并且第一部件76a与第二部件78a之间的相对运动由于闩锁元件86a与接合表面94之间的接合而被限制。因此,第一部件26与第二部件28之间的沿假肢叶状件12的纵向轴线(L)的相对运动被限制,并且鞋底结构30相对于假肢叶状件12的位置被保持。
通过沿方向(Y;图6C)对闩锁元件86a施加力,第二闩锁部件78a可以被从第一闩锁部件76a移除。沿方向(Y)对闩锁元件86a施加力使闩锁元件86a从松弛状态移动至挠曲状态并且使闩锁元件86a从凹口92移除。一旦闩锁元件86a被从凹口92移除,则可以通过将第二闩锁部件78a——连同第二部件28和鞋底结构30——沿远离第一闩锁部件76a的方向运动而使第二闩锁部件78a从第一闩锁部件76a移除。将第二闩锁部件78a从第一闩锁部件76a移除允许通道46相对于轨条32并且沿轨条32移动。通道46相对于轨条32且沿轨条32的足够的运动允许通道46与轨条32断开接合。一旦轨条32与通道46断开接合,则轨条32可以附接至鞋底结构30、30a、30b、30c中的另一者。
参照图7A至图7C,提供了用于与附接系统10一起使用的另一闩锁机构74b。考虑到与闩锁机构74相关联的部件的结构和功能相对于闩锁机构74b而言大致类似,因此在下文和附图中使用相似的附图标记来标识相似的部件,而使用包含字母扩展名的相似的附图标记来标识已修改的部件。
闩锁机构74b包括附接至假肢叶状件12的第一闩锁部件76b和附接至第二部件28的第二闩锁部件78b。尽管第一闩锁部件76b被示出且被描述为附接至假肢叶状件12并且第二闩锁部件78b被示出且被描述为附接至第二部件28,但是第一闩锁部件76b可以替代性地附接至第二部件28并且第二闩锁部件78b可以替代性地附接至假肢叶状件12。
第一闩锁部件76b包括凹口92,该凹口92具有接合表面94。第二闩锁机构78b包括从基部88b延伸的闩锁元件86b。第二闩锁机构78b可以由弹性材料比如塑料形成,并且第二闩锁机构78b能够从松弛状态移动至挠曲状态。
第一闩锁部件76b可以相对于轨条32定位成使得当第二部件28相对于第一部件26移动预定的距离且假肢叶状件12的远端端部16与止挡表面58接合时,第二闩锁部件78b被第一闩锁部件76b接纳。具体地,闩锁元件86b被凹口92接纳以对第二闩锁部件78b相对于第一闩锁部件76b的位置进行固定。闩锁元件86b与凹口92的对准可以通过使第二闩锁部件78b的突出部100与第一闩锁部件76b的止动部102接合来进一步实现。
一旦第二闩锁部件78b被第一闩锁部件76b足够地接纳,则闩锁元件86b从挠曲状态移动至松弛状态并且落入到凹口92中。即,闩锁元件86b的倾斜表面96沿第一闩锁部件76b行进并且将闩锁元件86b定位处于挠曲状态。当闩锁元件86b碰到凹口92时,由于闩锁元件86b的材料的弹性性质闩锁元件86b自动地移动至松弛状态并且落入到凹口92中。这样做,闩锁元件86b的闩锁表面98与第一闩锁部件76b的接合表面94接合,从而对第一部件26相对于第二部件28的位置进行固定。此时,第一部件76b和第二部件78b彼此附接并且由于闩锁元件86b与接合表面94之间的接合第一部件76b与第二部件78b之间的相对运动而被限制。因此,第一部件26与第二部件28之间的沿假肢叶状件12的纵向轴线(L)的相对运动被限制,并且鞋底结构30相对于假肢叶状件12的位置被保持。
通过沿方向(W;图7D)对闩锁元件86b施加力,第二闩锁部件78b可以被从第一闩锁部件76b移除。沿方向(W)对闩锁元件86b施加力使闩锁元件86b从松弛状态移动至挠曲状态并且使闩锁元件86b从凹口92移除。一旦闩锁元件86b被从凹口92移除,则可以通过将第二闩锁部件78b——连同第二部件28和鞋底结构30——沿远离第一闩锁部件76b的方向移动而使第二闩锁部件78b从第一闩锁部件76b移除。将第二闩锁部件78b从第一闩锁部件76b移除允许通道46相对于轨条32且沿轨条32移动。通道46相对于轨条32并沿轨条32的足够的运动允许通道46与轨条32断开接合。一旦轨条32与通道46断开接合,则轨条32可以附接至鞋底结构30、30a、30b、30c中的另一者。
参照图8A至图8C,提供了用于与附接系统10一起使用的另一闩锁机构74c。考虑到与闩锁机构74相关联的部件的结构和功能相对于闩锁机构74c而言大致类似,因此在下文和附图中使用相似的附图标记来标识相似的部件,而使用包含字母扩展名名的相似的附图标记以标识已修改的部件。
闩锁机构74c包括附接至假肢叶状件12的第一闩锁部件76c以及附接至第二部件28的第二闩锁部件78c。尽管第一闩锁部件76c被示出且被描述为附接至假肢叶状件12并且第二闩锁部件78c被示出且被描述为附接至第二部件28,但是第一闩锁部件76c可以替代性地附接至第二部件28并且第二闩锁部件78c可以替代性地附接至假肢叶状件12。
第一闩锁部件76c包括通道104,该通道104具有接合表面94c和倾斜表面106。第二闩锁机构78c包括从基部88c延伸的闩锁元件86c。第二闩锁机构78c可以由弹性材料比如塑料形成并且能够从松弛状态移动至挠曲状态。
第一闩锁部件76c可以相对于轨条32定位成使得当第二部件28相对于第一部件26移动预定的距离且假肢叶状件12的远端端部16与止挡表面58接合时,第二闩锁部件78c被第一闩锁部件76c接纳。具体地,闩锁元件86c被通道104接纳以对第二闩锁部件78c相对于第一闩锁部件76c的位置进行固定。
一旦第二闩锁部件78c被第一闩锁部件76c足够地接纳,则当倾斜表面96与倾斜表面106接合时,闩锁元件86c从松弛状态移动至挠曲状态。闩锁元件86c保持处于挠曲状态直到闩锁元件86c穿过通道104并且闩锁表面98与接合表面94c接合为止。即,闩锁元件86c的倾斜表面96沿倾斜表面106行进并且将闩锁元件86c定位处于挠曲状态。当闩锁元件86c穿过整个通道104时,闩锁元件86c由于闩锁元件86c的材料的弹性性质而自动地移动至松弛状态并且定位处于图8C中所示的构型中。这样做,闩锁元件86c的闩锁表面98与第一闩锁部件76c的接合表面94接合,从而对第一部件26相对于第二部件28的位置进行固定。此时,第一部件76c和第二部件78c彼此附接并且第一部件76c与第二部件78c之间的相对运动由于闩锁元件86c与接合表面94c之间的接合而被限制。因此,第一部件26与第二部件28之间的沿假肢叶状件12的纵向轴线(L)的相对运动被限制,并且鞋底结构30相对于假肢叶状件12的位置被保持。
通过沿方向(Q;图8C)对闩锁元件86c施加力,第二闩锁部件78c可以被从第一闩锁部件76c移除。沿方向(Q)对闩锁元件86c施加力使闩锁元件86c从松弛状态移动至挠曲状态并且使闩锁元件86c从与接合表面94c的接合中移除。一旦闩锁元件86c被从与接合表面94c的接合中移除,则可以通过使第二闩锁部件78c——连同第二部件28和鞋底结构30——沿远离第一闩锁部件76c的方向移动而使第二闩锁部件78c从第一闩锁部件76c移除。将第二闩锁部件78c从第一闩锁部件76c移除允许通道46相对于轨条32且沿轨条32移动。通道46相对于轨条32且沿轨条32的足够的运动允许通道46与轨条32断开接合。一旦轨条32与通道46断开接合,则轨条32可以附接至鞋底结构30、30a、30b、30c中的另一者。
参照图9A至图9C,提供了用于与附接系统10一起使用的另一闩锁机构74d。考虑到与闩锁机构74相关联的部件的结构和功能相对于闩锁机构74d而言大致类似,因此在下文和附图中使用相似的附图标记来标识相似的部件,而使用包含字母扩展名名的相似的附图标记以标识已修改的部件。
闩锁机构74d包括附接至假肢叶状件12的第一闩锁部件76d和附接至第二部件28的第二闩锁部件78d。尽管第一闩锁部件76d被示出且被描述为附接至假肢叶状件12并且第二闩锁部件78d被示出且被描述为附接至第二部件28,但是第一闩锁部件76d可以替代性地附接至第二部件28并且第二闩锁部件78d可以替代性地附接至假肢叶状件12。
第二闩锁部件78d包括从基部88d延伸的闩锁元件86d。第二闩锁机构78d可以由弹性材料比如塑料和/或橡胶形成并且能够从松弛状态移动至挠曲状态。
第一闩锁部件76d可以相对于轨条32定位成使得当第二部件28相对于第一部件26移动预定的距离且假肢叶状件12的远端端部16与止挡表面58接合时,第二闩锁部件78d定位成邻近于第一闩锁部件76d。具体地,闩锁元件86d与第一闩锁部件76d的突出部108相对并且闩锁元件86d可以附接至突出部108以对第二闩锁部件78d相对于第一闩锁部件76d的位置进行固定。
一旦第二闩锁部件78d足够地附接至第一闩锁部件76d,则闩锁元件86d从松弛状态移动至挠曲状态。具体地,力可以被施加至闩锁元件86d以使闩锁元件86d从松弛状态(图9C)移动至挠曲状态(图9A和图9B)并且移动成与第一闩锁部件76d的突出部108接合。
闩锁元件86d可以包括钩状部110,钩状部110在闩锁元件86d返回至松弛状态时被第一闩锁部件76d的凹部112接纳。此时,第一部件76d和第二部件78d彼此附接并且第一部件76d与第二部件78d之间的相对运动由于闩锁元件86d的钩状部110与第一闩锁部件76d的凹部110之间的接合而被限制。因此,第一部件26与第二部件28沿假肢叶状件12的纵向轴线(L)的相对运动被限制,并且鞋底结构30相对于假肢叶状件12的位置被保持。
通过沿方向(R;图9C)对闩锁元件86d施加力,第二闩锁部件78d可以被从第一闩锁部件76d移除。沿方向(R)对闩锁元件86d施加力使闩锁元件86d从松弛状态移动至挠曲状态并且将闩锁元件86d从与凹部112的接合移除。一旦闩锁元件86d被从与凹部112的接合移除,则可以通过使第二闩锁部件78d——连同第二部件28和鞋底结构30——沿远离第一闩锁部件76d的方向运动而使第二闩锁部件78d从第一闩锁部件76d移除。将第二闩锁部件78d从第一闩锁部件76d移除允许通道46相对于轨条32且沿轨条32运动。通道46相对于轨条32且沿轨条32的足够的运动允许通道46与轨条32断开接合。一旦轨条32与通道46断开接合,则轨条32可以附接至鞋底结构30、30a、30b、30c中的另一者。
参照图10A至图10C,提供了用于与附接系统10一起使用的另一闩锁机构74e。考虑到与闩锁机构74相关联的部件的结构和功能相对于闩锁机构74e而言大致类似,因此在下文和附图中使用相似的附图标记来标识相似的部件,而使用包含字母扩展名名的相似的附图标记以标识已修改的部件。
闩锁机构74e包括附接至假肢叶状件12的第一闩锁部件76e和附接至第二部件28的第二闩锁部件78e。尽管第一闩锁部件76e被示出且被描述为附接至假肢叶状件12并且第二闩锁部件78e被示出且被描述为附接至第二部件28,但是第一闩锁部件76e可以替代性地附接至第二部件28并且第二闩锁部件78e可以替代性地附接至假肢叶状件12。
第一闩锁部件76e包括具有接合表面94e(图10B)的凹口92e和位于第一闩锁部件76e的与凹口92e相反侧上的磁体114。如图10B和图10C中所示,凹口92e和磁体114可以定位处于假肢叶状件12的本体部分18的相对两侧使得凹口92e形成到本体部分18的材料中并且磁体114凹入到本体部分18中。第二闩锁机构78e包括从基部88e延伸的并且包括由金属形成的至少一部分的突出部116。基部88e和第二闩锁机构78e的突出部116的至少一部分可以由弹性材料比如塑料形成并且能够从松弛状态移动至挠曲状态。
第一闩锁部件76e可以相对于轨条32定位成使得当第二部件28相对于第一部件26移动预定的距离并且假肢叶状件12的远端端部16与止挡表面58接合时,第二闩锁部件78e被第一闩锁部件76e接纳。具体地,闩锁元件86e被凹口92e接纳以对第二闩锁部件78e相对于第一闩锁部件76e的位置进行固定。
一旦第二闩锁部件78e被第一闩锁部件76e足够地接纳,则闩锁元件86e从挠曲状态移动至松弛状态并且落入到凹口92中。即,闩锁元件86e的突出部116沿第一闩锁部件76e行进并且将闩锁元件86e定位处于挠曲状态。当闩锁元件86e碰到凹口92e时,由于闩锁元件86e的材料的弹性性质并且由于磁体对突出部116施加力,因此闩锁元件86e自动地移动至松弛状态并且落入到凹口92e中。这样做,闩锁元件86e的闩锁表面98e与第一闩锁部件76e的接合表面94e接合,从而对第一部件26相对于第二部件28的位置进行固定。此时,第一部件76e和第二部件78e彼此附接并且第一部件76e与第二部件78e之间的相对运动由于闩锁元件86e与接合表面94e之间的接合而被限制。因此,第一部件26与第二部件28之间的沿假肢叶状件12的纵向轴线(L)的相对运动被限制,并且鞋底结构30相对于假肢叶状件12的位置被保持。
通过沿方向(S;图10C)对闩锁元件86e施加力,第二闩锁部件78e可以被从第一闩锁部件76e移除。沿方向(S)对闩锁元件86e施加力使闩锁元件86e从松弛状态移动至挠曲状态并且使闩锁元件86e从凹口92e移除。一旦闩锁元件86e被从凹口92e移除,则可以通过将第二闩锁部件78e——连同第二部件28和鞋底结构30——沿远离第一闩锁部件76e的方向运动而使第二闩锁部件78e从第一闩锁部件76e移除。将第二闩锁部件78e从第一闩锁部件76e移除允许通道46相对于轨条32并且沿轨条32移动。通道46相对于轨条32且沿轨条32的足够的运动允许通道46与轨条32断开接合。一旦轨条32与通道46断开接合,则轨条32可以附接至鞋底结构30、30a、30b、30c中的另一者。
参照图11A至图11C,提供了用于与附接系统10一起使用的另一闩锁机构74f。考虑到与闩锁机构74相关联的部件的结构和功能相对于闩锁机构74f而言大致类似,因此在下文和附图中使用相似的附图标记来标识相似的部件,而使用包含字母扩展名名的相似的附图标记以标识已修改的部件。
闩锁机构74f包括附接至假肢叶状件12的第一闩锁部件76f和附接至第二部件28的第二闩锁部件78f。尽管第一闩锁部件76f被示出且被描述为附接至假肢叶状件12并且第二闩锁部件78f被示出且被描述为附接至第二部件28,但是第一闩锁部件76f可以替代性地附接至第二部件28并且第二闩锁部件78f可以替代性地附接至假肢叶状件12。
第一闩锁部件76f包括通道104f和突出部118,该突出部118包括形成于其延伸到通道104f中的远端端部处的接合表面94f。第二闩锁机构78f包括闩锁元件86f,该闩锁元件86f从基部88f延伸并且包括一系列峰状部120和形成于相邻峰状部120之间的谷状部122。
第一闩锁部件76f可以相对于轨条32定位成使得当第二部件28相对于第一部件26移动预定的距离并且假肢叶状件12的远端端部16与止挡表面58接合时,第二闩锁部件78f被第一闩锁部件76f接纳。具体地,闩锁元件86f被通道104f接纳以对第二闩锁部件78f相对于第一闩锁部件76f的位置进行固定。
一旦第二闩锁部件78f被第一闩锁部件76f足够地接纳,则闩锁元件86f移动至与突出部118的接合表面94f接合。即,突出部118沿闩锁元件86f运动并且被接纳在形成于相邻的峰状部120之间的谷状部122内。根据闩锁元件86f延伸到通道104f中的程度,闩锁元件86f可以被接纳在谷状部122中的任何一个谷状部内。一旦闩锁元件86f进入通道104f的运动停止并且突出部118被接纳在谷状部122内,则第一部件76f和第二部件78f彼此附接并且第一部件76f与第二部件78f之间的相对运动由于闩锁元件86f与突出部118的接合表面94f之间的接合而被限制。因此,第一部件26与第二部件28之间的沿假肢叶状件12的纵向轴线(L)的相对运动被限制,并且鞋底结构30相对于假肢叶状件12的位置被保持。
通过对释放片状部124施加力以按下释放片状部124并且将突出部118从与谷状部120的接合中移除,第二闩锁部件78f可以被从第一闩锁部件76f移除。具体地,施加的力引起突出部118沿方向(T)运动并且远离闩锁元件86f。一旦突出部118的接合表面94f被从与闩锁元件86f的接合中移除,则可以通过将第二闩锁部件78f——连同第二部件28和鞋底结构30——沿远离第一闩锁部件76f的方向运动而使第二闩锁部件78f被从第一闩锁部件76f移除。将第二闩锁部件78f从第一闩锁部件76f移除允许通道46相对于轨条32并且沿轨条32移动。通道46相对于轨条32且沿轨条32的足够的运动允许通道46与轨条32断开接合。一旦轨条32与通道46断开接合,则轨条32可以附接至鞋底结构30、30a、30b、30c中的另一者。
参照图12A至图12B,提供了用于与附接系统10一起使用的另一闩锁机构74g。考虑到与闩锁机构74相关联的部件是结构和功能相对于闩锁机构74g而言大致类似,因此在下文和附图中使用相似的附图标记来标识相似的部件,而使用包含字母扩展名名的相似的附图标记以标识已修改的部件。
闩锁机构74g包括附接至假肢叶状件12的第一闩锁部件76g和附接至第二部件28的第二闩锁部件78g。尽管第一闩锁部件76g被示出且被描述为附接至假肢叶状件12并且第二闩锁部件78g被示出且被描述为附接至第二部件28,但是第一闩锁部件76g可以替代性地附接至第二部件28并且第二闩锁部件78g可以替代性地附接至假肢叶状件12。
第一闩锁部件76g包括带扣126。第一闩锁部件76g可以相对于轨条32定位成使得当第二部件28相对于第一部件26移动预定的距离并且假肢叶状件12的远端端部16与止挡表面58接合时,第二闩锁部件78g定位成邻近于第一闩锁部件76g。具体地,带扣126接纳第二闩锁部件78g的带状部分128并且可以附接至带状部分128以对第二闩锁部件78g相对于第一闩锁部件76g的位置进行固定。
带扣124可以包括柱130,柱130被与带状部分128相关联的一系列孔口132中的一个孔口接纳。当柱130被接纳在孔口132中的一个孔口中时,带状部分128相对于带扣126的位置被大致固定。此时,第一闩锁部件76g和第二闩锁部件78g彼此附接并且第一闩锁部件76g与第二闩锁部件78之间的相对运动由于带扣126与带状部分128之间的接合而被限制。因此,第一部件26与第二部件28之间的沿假肢叶状件12的纵向轴线(L)的相对运动被限制,并且鞋底结构30相对于假肢叶状件12的位置被保持。
通过对柱130施加力以将柱120从带状部分128移除,第二闩锁部件78g可以被从第一闩锁部件76g移除。一旦柱130被从与带状部分128的接合中移除,则可以通过将第二闩锁部件78g——连同第二部件28和鞋底结构30——沿远离第一闩锁部件76g的方向移动而使第二闩锁部件78g从第一闩锁部件76g移除。将第二闩锁部件78g从第一闩锁部件76g移除允许通道46相对于轨条32并且沿轨条32移动。通道46相对于轨条32且沿轨条32的足够的运动允许通道46与轨条32断开接合。一旦轨条32与通道46断开接合,则轨条32可以附接至鞋底结构30、30a、30b、30c中的另一者。
参照图13A至图13B,提供了用于与附接系统10一起使用的另一闩锁机构74h。考虑到与闩锁机构74相关联的部件的结构和功能相对于闩锁机构74g而言大致类似,因此在下文和附图中使用相似的附图标记来标识相似的部件,而使用包含字母扩展名名的相似的附图标记以标识已修改的部件。
闩锁机构74h包括附接至假肢叶状件12的第一闩锁部件76h和附接至第二部件28的第二闩锁部件78h。尽管第一闩锁部件76h被示出且被描述为附接至假肢叶状件12并且第二闩锁部件78h被示出且被描述为附接至第二部件28,但是第一闩锁部件76h可以替代性地附接至第二部件28并且第二闩锁部件78h可以替代性地附接至假肢叶状件12。
第一闩锁部件76h包括闩锁柱134。第一闩锁部件76h可以相对于轨条32定位成使得当第二部件28相对于第一部件26移动预定的距离并且假肢叶状件12的远端端部16与止挡表面58接合时,第二闩锁部件78h定位成邻近于第一闩锁部件76h。具体地,闩锁柱134可以被插入到带状部分128的一系列孔口132中的一个孔口中以对第二闩锁部件78h相对于第一闩锁部件76h的位置进行固定。
当闩锁柱134被接纳在孔口132中的一个孔口中时,带状部分128相对于第一闩锁部件76h的位置被大致固定。此时,第一闩锁部件76h和第二闩锁部件78h彼此附接并且第一闩锁部件76h与第二闩锁部件78h之间的相对运动由于闩锁柱134与带状部分128之间的接合而被限制。因此,第一部件26与第二部件28之间的沿假肢叶状件12的纵向轴线(L)的相对运动被限制,并且鞋底结构30相对于假肢叶状件12的位置被保持。
通过将闩锁柱134从带状部分128移除,第二闩锁部件78h可以被从第一闩锁部件76h移除。一旦柱134被从与带状部分128的接合中移除,则可以通过将第二闩锁部件78h——连同第二部件28和鞋底结构30——沿远离第一闩锁部件76h的方向移动而使第二闩锁部件78h从第一闩锁部件76h移除。将第二闩锁部件78h从第一闩锁部件76h移除允许通道46相对于轨条32且沿轨条32运动。通道46相对于轨条32并沿轨条32的足够的运动允许通道46与轨条32断开接合。一旦轨条32与通道46断开接合,则轨条32可以附接至鞋底结构30、30a、30b、30c中的另一者。
参照图14A至图14C,提供了用于与附接系统10一起使用的另一闩锁机构74i。考虑到与闩锁机构74相关联的部件的结构和功能相对于闩锁机构74i而言大致类似,因此在下文和附图中使用相似的附图标记来标识相似的部件,而使用包含字母扩展名名的相似的附图标记以标识已修改的部件。
闩锁机构74i包括附接至假肢叶状件12的第一闩锁部件76i和附接至第二部件28的第二闩锁部件78i。尽管第一闩锁部件76i被示出且被描述为附接至假肢叶状件12并且第二闩锁部件78i被示出且被描述为附接至第二部件28,但是第一闩锁部件76i可以替代性地附接至第二部件28并且第二闩锁部件78i可以替代性地附接至假肢叶状件12。
第一闩锁部件76i包括通道104i和与通道104i连通的凹部136。第二闩锁机构78i包括与插棒140选择性接合的闩锁元件86i。插棒140布置在凹部136内并且延伸到通道104i中。插棒140通过偏置构件142被沿图14B中所示的方向(M)偏置。偏置构件142可以是螺旋弹簧,该螺旋弹簧对插棒142作用以使插棒140偏置到通道104i中。
第一闩锁部件76i可以相对于轨条32定位成使得当第二部件28相对于第一部件26移动预定的距离并且假肢叶状件12的远端端部16与止挡表面58接合时,第二闩锁部件78i被第一闩锁部件76i接纳。具体地,闩锁元件86i被通道104i接纳以对第二闩锁部件78i相对于第一闩锁部件76i的位置进行固定。
一旦第二闩锁部件78i被第一闩锁部件76i足够地接纳,则闩锁元件86i移动到通道104i中并且与插棒140接合。即,在闩锁元件86i最初进入通道104i时,闩锁元件86i使插棒140沿与方向(M)相反的方向运动。一旦由于假肢叶状件12的远端端部16与止挡表面58接合,闩锁元件86i进入通道104i的运动停止,则插棒140被形成于闩锁元件86i中的一系列卡止部138中的一个卡止部接纳。一旦闩锁元件86i进入通道104i的运动停止并且插棒140被接纳在卡止部138内,则第一部件76i和第二部件78i彼此附接并且第一部件76i与第二部件78i之间的相对运动被限制。因此,第一部件26与第二部件28之间的沿假肢叶状件12的纵向轴线(L)的相对运动被限制并且鞋底结构30相对于假肢叶状件12的位置被保持。
通过沿与方向(M)相反的方向对插棒140施加力并且抵抗由偏置构件142施加在插棒140上的力,第二闩锁部件78i可以被从第一闩锁部件76i移除。一旦插棒140被从卡止部138移除,则可以通过将第二闩锁部件78i——连同第二部件28和鞋底结构30——沿远离第一闩锁部件76i的方向移动而使第二闩锁部件78i从第一闩锁部件76i移除。将第二闩锁部件78i从第一闩锁部件76i移除允许通道46相对于轨条32且沿轨条32移动。通道46相对于轨条32且沿轨条32的足够的运动允许通道46与轨条32断开接合。一旦轨条32与通道46断开接合,则轨条32可以附接至鞋底结构30、30a、30b、30c中的另一者。
参照图15A至图15C,提供了用于与附接系统10一起使用的另一闩锁机构74j。考虑到与闩锁机构74相关联的部件的结构和功能相对于闩锁机构74j而言大致类似,因此在下文和附图中使用相似的附图标记来标识相似的部件,而使用包含字母扩展名名的相似的附图标记以标识已修改的部件。
闩锁机构74j包括附接至假肢叶状件12的第一闩锁部件76j和附接至第二部件28的第二闩锁部件78j。尽管第一闩锁部件76j被示出且被描述为附接至假肢叶状件12并且第二闩锁部件78j被示出且被描述为附接至第二部件28,但是第一闩锁部件76j可以替代性地附接至第二部件28并且第二闩锁部件78j可以替代性地附接至假肢叶状件12。
第一闩锁部件76j包括凹部144,凹部144将球146和偏置构件148接纳在其中。偏置构件148使球146在方向(N)上沿远离凹部144的方向偏置。第二闩锁部件78j包括延伸到第二闩锁部件78j中的窝状部150。
第一闩锁部件76j可以相对于轨条32定位成使得当第二部件28相对于第一部件26移动预定的距离且假肢叶状件12的远端端部16与止挡表面58接合时,由于由偏置构件148施加在球146上的偏置力,使得球146自动地被窝状部150接纳。
一旦球146被窝状部150充分地接纳,则第一部件26相对于第二部件28的位置被固定。此时,第一部件76j和第二部件78j彼此附接并且第一部件76j与第二部件78j之间的相对运动被限制。因此,第一部件26与第二部件28之间的沿假肢叶状件12的纵向轴线(L)的相对运动被限制并且鞋底结构30相对于假肢叶状件12的位置被保持。
可以通过将第二闩锁部件78j——连同第二部件28和鞋底结构30——沿远离第一闩锁部件76j的方向移动而使第二闩锁部件78j与球146断开接合。将窝状部150从球146移除允许通道46相对于轨条32并且沿轨条32移动。通道46相对于轨条32且沿轨条32的足够的运动允许通道46与轨条32断开接合。一旦轨条32与通道46断开接合,则轨条32可以附接至鞋底结构30、30a、30b、30c中的另一者。
参照图16A至图16C,提供了用于与附接系统10一起使用的另一闩锁机构74k。考虑到与闩锁机构74相关联的部件的结构和功能相对于闩锁机构74k而言大致类似,因此在下文和附图中使用相似的附图标记来标识相似的部件,而使用包含字母扩展名名的相似的附图标记以标识已修改的部件。
闩锁机构74k包括附接至假肢叶状件12的第一闩锁部件76k和附接至第二部件28的第二闩锁部件78k。尽管第一闩锁部件76k被示出且被描述为附接至假肢叶状件12并且第二闩锁部件78k被示出且被描述为附接至第二部件28,但是第一闩锁部件76k可以替代性地附接至第二部件28并且第二闩锁部件78k可以替代性地附接至假肢叶状件12。
第一闩锁部件76k包括通道104k和与通道104k连通的凹部136k。第二闩锁机构78k包括与插棒140k选择性接合的闩锁元件86k。插棒140k布置在凹部136k内并且延伸到通道104k中。插棒140k通过偏置构件142k沿图16A中所示的方向(O)偏置。偏置构件142k可以是螺旋弹簧,该螺旋弹簧对插棒142k作用以使插棒140k偏置到通道104k中。
第一闩锁部件76k可以相对于轨条32定位成使得当第二部件28相对于第一部件26移动预定的距离并且假肢叶状件12的远端端部16与止挡表面58接合时,第二闩锁部件78k被第一闩锁部件76k接纳。具体地,闩锁元件86k被通道104k接纳以对第二闩锁部件78k相对于第一闩锁部件76k的位置进行固定。
一旦第二闩锁部件78k被第一闩锁部件76k充分接纳,则闩锁元件86k移动到通道104k中并且与插棒140k接合。即,在闩锁元件86k的倒圆的远端端部152最初进入通道104k时,闩锁元件86k使插棒140k沿与方向(O)相反的方向运动。一旦由于假肢叶状件12的远端端部16与止挡表面58接合,则闩锁元件86k进入通道104k的运动停止,插棒140k被形成于闩锁元件86k中的孔口154接纳。一旦闩锁元件86k进入通道104k中的运动停止并且插棒140k被接纳在孔口154内,则第一部件76k和第二部件78k彼此附接并且第一部件76k与第二部件78k之间的相对运动被限制。因此,第一部件26与第二部件28之间的沿假肢叶状件12的纵向轴线(L)的相对运动被限制,并且鞋底结构30相对于假肢叶状件12的位置被保持。
可以通过沿与方向(O)相反的方向对插棒140k施加力并且抵抗由偏置构件142k施加在插棒140k上的力而使第二闩锁部件78k从第一闩锁部件76k移除。一旦插棒140k被从孔口154移除,则可以通过使第二闩锁部件78k——连同第二部件28和鞋底结构30——沿远离第一闩锁部件76k的方向运动而使第二闩锁部件78k从第一闩锁部件76k移除。将第二闩锁部件78k从第一闩锁部件76k移除允许通道46相对于轨条32并且沿轨条32移动。通道46相对于轨条32并且沿轨条32的足够的运动允许通道46与轨条32断开接合。一旦轨条32与通道46断开接合,则轨条32可以附接至鞋底结构30、30a、30b、30c中的另一者。
参照图17A至图17C,提供了用于与附接系统10一起使用的另一闩锁机构74l。考虑到与闩锁机构74相关联的部件的结构和功能相对于闩锁机构74l而言大致类似,因此在下文和附图中使用相似的附图标记来标识相似的部件,而使用包含字母扩展名名的相似的附图标记以标识已修改的部件。
闩锁机构74l包括附接至假肢叶状件12的第一闩锁部件76l和附接至第二部件28的第二闩锁部件78l。尽管第一闩锁部件76l被示出且被描述为附接至假肢叶状件12并且第二闩锁部件78l被示出且被描述为附接至第二部件28,但是第一闩锁部件76l可以替代性地附接至第二部件28并且第二闩锁部件78l可以替代性地附接至假肢叶状件12。
第一闩锁部件76l包括具有一对突出部158的柱156,一对突出部158限定一对卡止部160。第二闩锁部件76l包括一对延伸部162,一对延伸部162由挠性材料形成并且延伸到通道164中。
第一闩锁部件76l可以相对于轨条32定位成使得当第二部件28相对于第一部件26移动预定的距离并且假肢叶状件12的远端端部16与止挡表面58接合时,第二闩锁部件78l接纳第一闩锁部件76l。具体地,柱156被通道164接纳,其中延伸部162沿柱156的相应外表面168滑动。因为延伸部162由挠性材料形成,所以延伸部162弯曲成图17A中所示的形状。延伸部162在碰到突出部158时进一步弯曲,直到被接纳在相应的卡止部160内为止。此时,第二闩锁部件78l相对于第一闩锁部件76l的位置被固定。
可以通过使第二闩锁部件78l——连同第二部件28和鞋底结构30——沿远离第一闩锁部件76l的方向移动以允许延伸部162与卡止部160断开接合并且再次沿柱156的表面168滑动,第二闩锁部件78l可以被从第一闩锁部件76l移除。将第二闩锁部件78l从第一闩锁部件76l移除允许通道46相对于轨条32并且沿轨条32运动。通道46相对于轨条32并且沿轨条32的足够的运动允许通道46与轨条32断开接合。一旦轨条32与通道46断开接合,则轨条32可以附接至鞋底结构30、30a、30b、30c中的另一者。
参照图18A至图18C,提供了用于与附接系统10一起使用的另一闩锁机构74m。考虑到与闩锁机构74相关联的部件的结构和功能相对于闩锁机构74m而言大致类似,因此在下文和附图中使用相似的附图标记来标识相似的部件,而使用包含字母扩展名名的相似的附图标记以标识已修改的部件。
闩锁机构74m包括附接至假肢叶状件12的第一闩锁部件76m和附接至第二部件28的第二闩锁部件78m。尽管第一闩锁部件76m被示出且被描述为附接至假肢叶状件12并且第二闩锁部件78m被示出且被描述为附接至第二部件28,但是第一闩锁部件76m可以替代性地附接至第二部件28并且第二闩锁部件78m可以替代性地附接至假肢叶状件12。
第一闩锁部件76m包括保持架170,保持架170包括开口172和布置在保持架170中的一对弹簧构件174。第二闩锁部件76m包括闩锁元件86m,闩锁元件86m的形状呈近似于开口172的形状。
第一闩锁部件76m可以相对于轨条32定位成使得当第二部件28相对于第一部件26移动预定的距离并且假肢叶状件12的远端端部16与止挡表面58接合时,第二闩锁部件78m被保持架170接纳。具体地,闩锁元件78m定位在开口172上方并且对弹簧构件174施加力,从而引起弹簧构件174远离彼此移动。一旦闩锁元件86m完全就位,则通过弹簧构件174沿朝向彼此的方向对闩锁元件78m作用,闩锁元件78m被保持在开口172内。此时,第二闩锁部件78m相对于第一闩锁部件76m的位置被固定。
可以通过将第二闩锁部件78m——连同第二部件28和鞋底结构30——沿远离第一闩锁部件76m的方向移动以允许闩锁元件78m与弹簧构件174断开接合且被从开口172移除而使第二闩锁部件78m从第一闩锁部件76m移除。将第二闩锁部件78m从第一闩锁部件76m移除允许通道46相对于轨条32并且沿轨条32移动。通道46相对于轨条32并且沿轨条32的足够的运动允许通道46与轨条32断开接合。一旦轨条32与通道46断开接合,则轨条32可以附接至鞋底结构30、30a、30b、30c中的另一者。
参照图19A至图19C,提供了用于与附接系统10一起使用的另一闩锁机构74n。考虑到与闩锁机构74相关联的部件的结构和功能相对于闩锁机构74n大致类似,因此在下文和附图中使用相似的附图标记来标识相似的部件,而使用包含字母扩展名名的相似的附图标记以标识已修改的部件。
闩锁机构74n包括附接至假肢叶状件12的第一闩锁部件76n和附接至第二部件28的第二闩锁部件78n。尽管第一闩锁部件76n被示出且被描述为附接至假肢叶状件12并且第二闩锁部件78n被示出且被描述为附接至第二部件28,但是第一闩锁部件76n可以替代性地附接至第二部件28并且第二闩锁部件78n可以替代性地附接至假肢叶状件12。
第一闩锁部件76n包括凹部176,凹部176具有布置在其中的柱178。在一个构型中,柱178包括布置在其远端端部处的球180。第二闩锁部件78n包括一对接合块182,一对接合块182通过一对偏置构件184朝向彼此偏置。在一个构型中,偏置构件184为螺旋弹簧。
第一闩锁部件76n可以相对于轨条32定位成使得当第二部件28相对于第一部件26移动预定的距离并且假肢叶状件12的远端端部16与止挡表面58接合时,第二闩锁部件78n被凹部176接纳。具体地,球180与接合块182接合,从而引起接合块182远离彼此运动抵抗偏置构件184的偏置。接合块182可以各自包括尺寸设定成与球180的外周缘相匹配的卡止部186。这样,接合块182与球180之间的接合保持第二闩锁部件78n与第一闩锁部件76n相接触。此时,第二闩锁部件78n相对于第一闩锁部件76n的位置被固定。
可以通过将第二闩锁部件78n——连同第二部件28和鞋底结构30——沿远离第一闩锁部件76n的方向移动以允许接合块182与球180断开接合并且被从敞开的凹部176移除而使第二闩锁部件78n从第一闩锁部件76n移除。将第二闩锁部件78n从第一闩锁部件76n移除允许通道46相对于轨条32并且沿轨条32移动。通道46相对于轨条32并且沿轨条32的足够的运动允许通道46与轨条32断开接合。一旦轨条32从通道46断开接合,则轨条32可以附接至鞋底结构30、30a、30b、30c中的另一者。
以下条款提供了如以上描述的用于紧固至假肢装置的附接系统的示例性构型。
条款1:一种用于与假肢装置一起使用的附接系统,所述附接系统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包括第一表面,并且还包括布置在所述第一部件的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反侧上的通道和突出部中的一者,所述第二部件包括第二表面,并且还包括布置在所述第二部件的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反侧上的所述通道和所述突出部中的另一者,所述通道和所述突出部中的另一者以可滑动的方式与所述通道和所述突出部中的所述一者接合以将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选择性地联接在一起。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能够操作成被附接至所述假肢装置并且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中的另一者能够操作成附接至具有地面接触表面的鞋底结构。
条款2:根据条款1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可滑动的接合方式包括所述通道以配合的方式将所述突出部接纳在所述通道中。
条款3:根据前述条款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突出部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布置在所述假肢装置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中的所述一者的接合处,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间隔开并且被所述通道接纳,所述突出部在所述第二部分处的横截面宽于在所述第一部分处的横截面。
条款4:根据条款3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通道与所述突出部配合以选择性地提供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之间的燕尾榫连接。
条款5:根据前述条款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鞋底结构包括缓冲层,所述缓冲层布置在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中的另一者与所述地面接触表面之间。
条款6:根据条款5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地面接触表面由所述缓冲层形成。
条款7:根据条款5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地面接触表面由附接至所述缓冲层的外底层形成。
条款8:根据前述条款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附接系统,还包括闩锁机构,所述闩锁机构能够操作成对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
条款9:根据条款8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当所述突出部被移动到所述通道中预定的距离时,所述闩锁机构自动地移动成处于闩锁状态以对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之间的所述相对位置进行固定。
条款10:根据条款9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闩锁机构包括阳部件和阴部件,所述阳部件被固定成用于与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中的一者一起运动,所述阴部件被固定成用于与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中的另一者一起运动,当所述突出部被移动到所述通道中所述预定的距离时,所述阴部件接纳所述阳部件并且将所述阳部件紧固至所述阴部件。
条款11:根据条款8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闩锁机构包括闩锁元件,所述闩锁元件固定成用于与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中的一者一起运动,并且所述闩锁机构还包括闩锁特征,所述闩锁特征被固定成用于与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中的另一者一起运动,所述闩锁元件能够操作成响应于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之间的滑动接合而由所述闩锁特征致动并且与所述闩锁特征接合。
条款12:根据条款11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中的另一者包括倾斜表面,所述倾斜表面能够操作成使所述闩锁元件偏转以将所述闩锁元件定位成与所述闩锁特征接合。
条款13:根据前述条款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假肢装置为脚部假肢装置。
条款14:根据条款13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假肢装置为叶状件式假肢装置。
条款15:根据前述条款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为长形部件。
条款16:一种用于与假肢装置一起使用的附接系统,所述附接系统包括:附接至所述假肢装置的第一长形部件和附接至具有地面接触表面的鞋底结构的第二长形部件,所述第二长形部件以可滑动的方式接纳所述第一长形部件以将所述鞋底结构附接至所述假肢装置。
条款17:根据条款16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第二长形部件以配合的方式将所述第一长形部件接纳在所述第二长形部件中。
条款18:根据前述条款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长形部件包括从所述假肢装置的表面延伸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布置在所述突出部与所述假肢装置的所述表面的接合处,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间隔开并且被所述第二部件接纳。
条款19:根据条款18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突出部在所述第二部分处的横截面宽于在所述第一部分处的横截面。
条款20:根据条款19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第二部件包括通道,所述通道与所述突出部配合以选择性地提供所述第一长形部件与所述第二长形部件之间的燕尾榫连接。
条款21:根据前述条款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鞋底结构包括缓冲层,所述缓冲层布置在所述第二长形部件与所述地面接触表面之间。
条款22:根据条款21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地面接触表面由所述缓冲层形成。
条款23:根据条款21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地面接触表面由附接至所述缓冲层的外底层形成。
条款24:根据前述条款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附接系统,还包括闩锁机构,所述闩锁机构能够操作成选择性地对所述第一长形部件与所述第二长形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
条款25:根据条款24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当所述第一长形部件以可滑动的方式移动到所述第二长形部件中预定的距离时,所述闩锁机构自动地移动至闩锁状态以对所述第一长形部件与所述第二长形部件之间的所述相对位置进行固定。
条款26:根据条款25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闩锁机构包括阳部件,所述阳部件被固定成用于与所述第一长形部件和所述第二长形部件中的一者一起运动,所述闩锁机构还包括阴部件,所述阴部件被固定成用于与所述第一长形部件和所述第二长形部件中的另一者一起运动,当所述第一长形部件移动到所述第二长形部件中所述预定的距离时,所述阴部件接纳所述阳部件并且将所述阳部件紧固至所述阴部件。
条款27:根据条款24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闩锁机构包括闩锁元件和闩锁特征,所述闩锁元件固定成用于与所述第一长形部件和所述第二长形部件中的一者一起运动,所述闩锁特征固定成用于与所述第一长形部件和所述第二长形部件中的另一者一起运动,所述闩锁元件能够操作成相对于所述第一长形部件和所述第二长形部件中的一者运动以与所述闩锁特征接合。
条款28:根据条款27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长形部件和所述第二长形部件中的另一者包括倾斜表面,所述倾斜表面能够操作成使所述闩锁元件偏转并且能够操作成将所述闩锁元件定位成与所述闩锁特征接合。
条款29:根据前述条款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假肢装置为脚部假肢装置。
条款30:根据条款29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脚部假肢装置为叶状件式假肢装置。
条款31:根据前述条款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长形部件与所述假肢装置一体形成。
条款32:一种用于假肢装置的附接系统,所述附接系统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附接至所述假肢装置并且包括第一闩锁机构,所述第二部件选择性地附接至所述第一部件并且包括第二闩锁机构和地面接触表面,所述第二闩锁机构构造且布置成当所述第一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二部件沿第一方向运动预定的距离时以闩锁的方式与所述第一闩锁机构接合。
条款33:根据条款32中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第二闩锁机构布置在所述第二部件的与所述地面接触表面相反侧上。
条款34:根据前述条款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第二部件以可滑动的方式附接至所述第一部件。
条款35:根据前述条款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部件包括突出部和通道中的一者并且所述第二部件包括所述突出部和所述通道中的另一者,所述通道接纳所述突出部以对所述第一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二部件的运动进行导引。
条款36:根据条款35中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突出部以配合的方式被所述通道接纳,并且所述突出部被允许相对于所述通道滑动并且在所述通道内滑动以允许所述第一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二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
条款37:根据条款36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突出部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附接至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中的一者,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一端部间隔开并且所述第二端部被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中的另一者的通道接纳,所述突出部的横截面的宽度从所述第一端部向所述第二端部增大以限制所述突出部从所述通道移除。
条款38:根据前述条款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缓冲层,所述缓冲层布置在所述假肢装置与所述地面接触表面之间的。
条款39:根据条款38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地面接触表面由所述缓冲层形成。
条款40:根据条款38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地面接触表面由附接至所述缓冲层的外底层形成。
条款41:根据前述条款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闩锁机构包括阳部件和阴部件中的一者,所述阳部件和所述阴部件中的所述一者被固定成用于与所述第一部件一起运动,并且所述第二闩锁机构包括所述阳部件和所述阴部件中的另一者,所述阴部件被固定成用于与所述第二部件一起运动并且在所述第一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预定的距离时接纳所述阳部件以将所述阳部件紧固至所述阴部件。
条款42:一种用于假肢装置的附接系统,所述附接系统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固定成用于与所述假肢装置一起运动,所述第二部件以配合的方式接纳所述第一部件并且包括地面接触表面,当所述第一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二部件沿第一方向运动预定的距离时,所述第二部件自动地被紧固至所述第一部件。
条款43:根据条款42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部件包括第一闩锁机构并且所述第二部件包括第二闩锁机构。
条款44:根据条款43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当所述第一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二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所述预定的距离时,所述第二闩锁机构与所述第一闩锁机构接合。
条款45:根据条款44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闩锁机构包括阳部件和阴部件中的一者,所述阳部件和所述阴部件中的所述一者被固定成用于与所述第一部件一起运动,并且所述第二闩锁机构包括所述阳部件和所述阴部件中的另一者,所述阴部件被固定成用于与所述第二部件一起运动并且在所述第一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所述预定的距离时接纳所述阳部件以将所述阳部件紧固至所述阴部件。
条款46:根据条款43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第二闩锁机构布置在所述第二部件的与所述地面接触表面相反侧上。
条款47:根据前述条款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第二部件以可滑动的方式附接至所述第一部件。
条款48:根据前述条款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部件包括突出部和通道中的一者并且所述第二部件包括所述突出部和所述通道中的另一者,所述通道接纳所述突出部以对所述第一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二部件的运动进行导引。
条款49:根据条款48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突出部以配合的方式被所述通道接纳,并且所述突出部被允许相对于所述通道滑动且在所述通道内滑动以允许所述第一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二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
条款51:根据条款49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突出部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附接至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中的一者,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一端部间隔开并且被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中的另一者的所述通道接纳,所述突出部的横截面的宽度从所述第一端部向所述第二端部增大以限制所述突出部从所述通道移除。
条款52: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缓冲层,所述缓冲层布置在所述假肢装置与所述地面接触表面之间。
条款53:根据条款52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地面接触表面由所述缓冲层形成。
条款54:根据条款52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地面接触表面由附接至所述缓冲层的外底层形成。
出于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已经提供了前述描述。前述描述不意在穷举或限制本公开。特定构型的单独的元件或特征通常不限于该特定构型,而是在可应用的情况下,也能够互换并且可以用在已选构型中,即使没有具体示出或描述。同样地,也可以以许多方式改变。这些变型不应被认为背离了本公开,并且所有这些修改旨在包括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Claims (53)

1.一种用于与假肢装置一起使用的附接系统,所述附接系统包括:
第一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包括第一表面,并且还包括布置在所述第一部件的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反侧上的通道和突出部中的一者;
第二部件,所述第二部件包括第二表面,并且还包括布置在所述第二部件的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反侧上的所述通道和所述突出部中的另一者,所述通道和所述突出部中的所述另一者以可滑动的方式与所述通道和所述突出部中的所述一者接合以将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选择性地联接在一起,
其中,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中的一者能够操作成被附接至所述假肢装置,并且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中的另一者能够操作成被附接至具有地面接触表面的鞋底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以可滑动的方式接合包括所述通道以配合的方式将所述突出部接纳在所述通道中。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突出部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布置在所述假肢装置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中的所述一者的接合处,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间隔开并且被所述通道接纳,所述突出部在所述第二部分处的横截面宽于在所述第一部分处的横截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通道和所述突出部配合以选择性地提供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之间的燕尾榫连接。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鞋底结构包括缓冲层,所述缓冲层布置在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中的所述另一者与所述地面接触表面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地面接触表面由所述缓冲层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地面接触表面由附接至所述缓冲层的外底层形成。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附接系统,还包括闩锁机构,所述闩锁机构能够操作成对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当所述突出部移动到所述通道中预定的距离时,所述闩锁机构自动地移动成处于闩锁状态以对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之间的所述相对位置进行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闩锁机构包括阳部件和阴部件,所述阳部件被固定成用于与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中的一者一起运动,所述阴部件被固定成用于与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中的另一者一起运动,当所述突出部移动到所述通道中所述预定的距离时,所述阴部件接纳所述阳部件并且将所述阳部件紧固至所述阴部件。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闩锁机构包括闩锁元件,所述闩锁元件被固定成用于与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中的一者一起运动,并且所述闩锁机构还包括闩锁特征,所述闩锁特征被固定成用于与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中的另一者一起运动,所述闩锁元件能够操作成响应于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之间的滑动接合而由所述闩锁特征致动并且与所述闩锁特征接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中的所述另一者包括倾斜表面,所述倾斜表面能够操作成使所述闩锁元件偏转以将所述闩锁元件定位成与所述闩锁特征接合。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假肢装置是脚部假肢装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假肢装置是叶状件式假肢装置。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是长形部件。
16.一种用于与假肢装置一起使用的附接系统,所述附接系统包括:
第一长形部件,所述第一长形部件附接至所述假肢装置;以及
第二长形部件,所述第二长形部件附接至具有地面接触表面的鞋底结构,所述第二长形部件以可滑动的方式接纳所述第一长形部件以将所述鞋底结构附接至所述假肢装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第二长形部件以配合的方式将所述第一长形部件接纳在所述第二长形部件中。
1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长形部件包括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从所述假肢装置的表面延伸,所述突出部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布置在所述突出部和所述假肢装置的所述表面的接合处,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间隔开并且所述第二部分被所述第二部件接纳。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突出部在所述第二部分处的横截面宽于在所述第一部分处的横截面。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第二部件包括通道,所述通道和所述突出部配合以选择性地提供所述第一长形部件与所述第二长形部件之间的燕尾榫连接。
2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鞋底结构包括缓冲层,所述缓冲层布置在所述第二长形部件与所述地面接触表面之间。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地面接触表面由所述缓冲层形成。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地面接触表面由附接至所述缓冲层的外底层形成。
2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附接系统,还包括闩锁机构,所述闩锁机构能够操作成选择性地对所述第一长形部件与所述第二长形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当所述第一长形部件以可滑动的方式移动到所述第二长形部件中预定的距离时,所述闩锁机构自动地移动成处于闩锁状态以固定所述第一长形部件与所述第二长形部件之间的所述相对位置。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闩锁机构包括阳部件,所述阳部件被固定成用于与所述第一长形部件和所述第二长形部件中的一者一起运动,并且所述闩锁机构还包括阴部件,所述阴部件被固定成用于与所述第一长形部件和所述第二长形部件中的另一者一起运动,当所述第一长形部件移动到所述第二长形部件中所述预定的距离时,所述阴部件接纳阳部件并且将所述阳部件紧固至所述阴部件。
27.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闩锁机构包括闩锁元件和闩锁特征,所述闩锁元件被固定成用于与所述第一长形部件和所述第二长形部件中的一者一起运动,所述闩锁特征被固定成用于与所述第一长形部件和所述第二长形部件中的另一者一起运动,所述闩锁元件能够操作成相对于所述第一长形部件和所述第二长形部件中的所述一者运动以与所述闩锁特征接合。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长形部件和所述第二长形部件中的所述另一者包括倾斜表面,所述倾斜表面能够操作成使所述闩锁元件偏转并且能够操作成将所述闩锁元件定位成与所述闩锁特征接合。
2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假肢装置是脚部假肢装置。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假肢装置是叶状件式假肢装置。
3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长形部件与所述假肢装置一体形成。
32.一种用于假肢装置的附接系统,所述附接系统包括:
第一部件,所述第一部件附接至所述假肢装置并且包括第一闩锁机构;以及
第二部件,所述第二部件能够选择性地附接至所述第一部件,所述第二部件包括第二闩锁机构和地面接触表面,所述第二闩锁机构构造且布置成当所述第一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二部件沿第一方向移动预定的距离时以闩锁的方式与所述第一闩锁机构接合。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第二闩锁机构布置在所述第二部件的与所述地面接触表面相反侧上。
3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第二部件以可滑动的方式附接至所述第一部件。
3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部件包括突出部和通道中的一者并且所述第二部件包括所述突出部和所述通道中的另一者,所述通道接纳所述突出部以对所述第一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二部件的运动进行导引。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突出部以配合的方式被所述通道接纳,并且所述突出部被允许相对于所述通道滑动且在所述通道内滑动以允许所述第一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二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突出部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附接至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中的一者,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一端部间隔开并且所述第二端部被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中的另一者的所述通道接纳,所述突出部的横截面的宽度从所述第一端部向所述第二端部增大以限制所述突出部从所述通道移除。
3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缓冲层,所述缓冲层布置在所述假肢装置与所述地面接触表面之间。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地面接触表面由所述缓冲层形成。
40.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地面接触表面由附接至所述缓冲层的外底层形成。
4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闩锁机构包括阳部件和阴部件中的一者,所述阳部件和所述阴部件中的所述一者被固定成用于与所述第一部件一起运动,并且所述第二闩锁机构包括所述阳部件和所述阴部件中的另一者,所述阴部件被固定成用于与所述第二部件一起运动并且在所述第一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所述预定的距离时接纳所述阳部件以将所述阳部件紧固至所述阴部件。
42.一种用于假肢装置的附接系统,所述附接系统包括:
第一部件,所述第一部件被固定成用于与所述假肢装置一起运动;以及
第二部件,所述第二部件以配合的方式接纳所述第一部件并且包括地面接触表面,当所述第一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二部件沿第一方向移动预定的距离时,所述第二部件自动地被紧固至所述第一部件。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部件包括第一闩锁机构并且所述第二部件包括第二闩锁机构。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当所述第一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二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所述预定的距离时,所述第二闩锁机构与所述第一闩锁机构接合。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闩锁机构包括阳部件和阴部件中的一者,所述阳部件和所述阴部件中的所述一者被固定成用于与所述第一部件一起运动,并且所述第二闩锁机构包括所述阳部件和所述阴部件中的另一者,所述阴部件被固定成用于与所述第二部件一起运动并且在所述第一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所述预定的距离时接纳所述阳部件以将所述阳部件紧固至所述阴部件。
46.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第二闩锁机构布置在所述第二部件的与所述地面接触表面相反侧上。
4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第二部件以可滑动的方式附接至所述第一部件。
4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部件包括突出部和通道中的一者并且所述第二部件包括所述突出部和所述通道中的另一者,所述通道接纳所述突出部以对所述第一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二部件的运动进行导引。
49.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突出部以配合的方式被所述通道接纳,并且所述突出部被允许相对于所述通道滑动且在所述通道内滑动以允许所述第一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二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
50.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突出部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附接至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中的一者,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一端部间隔开并且所述第二端部被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中的另一者的所述通道接纳,所述突出部的横截面的宽度从所述第一端部向所述第二端部增大以限制所述突出部从所述通道移除。
5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第二部件包括缓冲层,所述缓冲层布置在所述假肢装置与所述地面接触表面之间。
52.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地面接触表面由所述缓冲层形成。
53.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地面接触表面由附接至所述缓冲层的外底层形成。
CN201780021438.XA 2016-03-31 2017-03-31 假肢叶状件附接系统 Active CN1091526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20309.8A CN114081691A (zh) 2016-03-31 2017-03-31 假肢叶状件附接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662316497P 2016-03-31 2016-03-31
US62/316,497 2016-03-31
US15/474,536 US10485680B2 (en) 2016-03-31 2017-03-30 Prosthetic blade attachment system
US15/474,536 2017-03-30
PCT/US2017/025238 WO2017173200A1 (en) 2016-03-31 2017-03-31 Prosthetic blade attachment system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20309.8A Division CN114081691A (zh) 2016-03-31 2017-03-31 假肢叶状件附接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52647A true CN109152647A (zh) 2019-01-04
CN109152647B CN109152647B (zh) 2021-10-26

Family

ID=5996056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21438.XA Active CN109152647B (zh) 2016-03-31 2017-03-31 假肢叶状件附接系统
CN202111220309.8A Pending CN114081691A (zh) 2016-03-31 2017-03-31 假肢叶状件附接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20309.8A Pending CN114081691A (zh) 2016-03-31 2017-03-31 假肢叶状件附接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0485680B2 (zh)
EP (1) EP3435927A1 (zh)
CN (2) CN109152647B (zh)
WO (1) WO201717320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01671B2 (ja) * 2018-04-17 2023-01-10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競技用義足のソール
JPWO2019203288A1 (ja) * 2018-04-17 2021-05-13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競技用義足のソール
JPWO2019203290A1 (ja) * 2018-04-17 2021-04-22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競技用義足のソール
WO2019203283A1 (ja) * 2018-04-17 2019-10-24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競技用義足のソール
WO2019203282A1 (ja) * 2018-04-17 2019-10-24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競技用義足のソール
JP7288897B2 (ja) * 2018-04-17 2023-06-0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競技用義足のソール
WO2019203285A1 (ja) * 2018-04-17 2019-10-24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競技用義足のソール
JP7268008B2 (ja) * 2018-04-17 2023-05-02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競技用義足のソール
JP2020010998A (ja) * 2018-07-20 2020-01-23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義足用ソール
WO2020022292A1 (ja) * 2018-07-24 2020-01-30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競技義足用ソール
EP3827789A4 (en) * 2018-07-24 2022-04-20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SOLE FOR A SPORT LEG PROSTHESIS
JPWO2020022275A1 (ja) * 2018-07-24 2021-08-02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競技義足用ソール
JP7364566B2 (ja) * 2018-07-24 2023-10-1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義足用ソール
EP4125735A1 (en) * 2020-04-03 2023-02-08 NIKE Innovate C.V. Traction system for an ambulatory support
FR3125216B1 (fr) 2021-07-16 2023-06-16 Salomon Sas Semelle pour lame flexible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78586A (en) * 1962-09-21 1964-12-23 Vessa Ltd Improvements in artificial legs
WO1998040038A1 (en) * 1997-03-13 1998-09-17 Prosthetic Design, Inc. Adjustable pyramidal link plate assembly for a prosthetic limb
CN2299502Y (zh) * 1997-10-17 1998-12-09 泉州市区梅峰塑料五金制品厂 一种插扣
WO1999018895A1 (en) * 1997-09-08 1999-04-22 Prosthetic Design, Inc. Prosthetic foot with lateral and angular adjustability
WO2005041819A2 (en) * 2003-10-21 2005-05-12 Applied Composite Technology, Inc Prosthetic foot with an adjustable ankle and method
CN201782848U (zh) * 2010-09-14 2011-04-06 唐志红 叉形仿生储能运动假脚
CN102972929A (zh) * 2012-10-24 2013-03-20 上海柏拉斯运动用品配件有限公司 新型插扣
CN103356313A (zh) * 2012-03-27 2013-10-23 麦迪有限及两合公司 脚假肢
CN204393539U (zh) * 2015-01-26 2015-06-17 颜英全 一种强力插扣装置
CN104997580A (zh) * 2009-11-25 2015-10-28 奥托·博克保健有限公司 假肢脚
CN105188615A (zh) * 2013-02-13 2015-12-23 奥苏尔公司 用于假足的包覆成型附接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92322A (en) * 1996-10-03 1997-12-02 Lombardino; Thomas D. Combination athletic shoes and plometric training device
US7520904B2 (en) * 2003-10-21 2009-04-21 Freedom Innovations, Llc Prosthetic foot with an adjustable ankle and method
US8535390B1 (en) * 2011-09-16 2013-09-17 össur hf Traction device and associated attachment device for a prosthetic running foot
US10070987B2 (en) * 2013-03-12 2018-09-11 James Gordon Scott Medical device, method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DE102014000647B4 (de) * 2014-01-17 2015-09-24 Otto Bock Healthcare Products Gmbh Knöchelmanschette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78586A (en) * 1962-09-21 1964-12-23 Vessa Ltd Improvements in artificial legs
WO1998040038A1 (en) * 1997-03-13 1998-09-17 Prosthetic Design, Inc. Adjustable pyramidal link plate assembly for a prosthetic limb
WO1999018895A1 (en) * 1997-09-08 1999-04-22 Prosthetic Design, Inc. Prosthetic foot with lateral and angular adjustability
CN2299502Y (zh) * 1997-10-17 1998-12-09 泉州市区梅峰塑料五金制品厂 一种插扣
WO2005041819A2 (en) * 2003-10-21 2005-05-12 Applied Composite Technology, Inc Prosthetic foot with an adjustable ankle and method
CN104997580A (zh) * 2009-11-25 2015-10-28 奥托·博克保健有限公司 假肢脚
CN201782848U (zh) * 2010-09-14 2011-04-06 唐志红 叉形仿生储能运动假脚
CN103356313A (zh) * 2012-03-27 2013-10-23 麦迪有限及两合公司 脚假肢
CN102972929A (zh) * 2012-10-24 2013-03-20 上海柏拉斯运动用品配件有限公司 新型插扣
CN105188615A (zh) * 2013-02-13 2015-12-23 奥苏尔公司 用于假足的包覆成型附接件
CN204393539U (zh) * 2015-01-26 2015-06-17 颜英全 一种强力插扣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173200A1 (en) 2017-10-05
US10485680B2 (en) 2019-11-26
CN114081691A (zh) 2022-02-25
US20170281371A1 (en) 2017-10-05
EP3435927A1 (en) 2019-02-06
US20200085597A1 (en) 2020-03-19
CN109152647B (zh) 2021-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52647A (zh) 假肢叶状件附接系统
US7200957B2 (en) Footwear and other foot-receiving devices including a wrapped closure system
CN108024598B (zh) 一种可以变换成不同鞋跟高度的组合鞋
CN103002763B (zh) 自调节鞋钉
EP3817614A1 (en) Closure mechanisms for articles of footwear and apparel
ATE315343T1 (de) Gleitelement und schuhsohle
US20060288615A1 (en) Cleat Guard
US20110113653A1 (en) Device for transforming on demand a city shoe into a sports shoe and shoes adapted to said device
US20180272226A1 (en) Skin cleat
CN102740935A (zh) 滚轮式旱冰鞋
KR20170002540U (ko) 미끄럼 방지 가능한 신발
CN215075841U (zh) 一种耐磨型儿童运动鞋
US9656151B2 (en) Skin cleat
WO2012019608A1 (en) A shoe sole cleaning device
KR100576352B1 (ko) 미끄럼방지용 아이젠을 구비한 신발
KR200433780Y1 (ko) 착용이 용이한 신발 조임구
CN211510716U (zh) 一种防鞋带松脱的运动鞋
KR200191531Y1 (ko) 등산용 아이젠
CZ306338B6 (cs) Protiskluzový návlek na botu
KR101229120B1 (ko) 신발용 미끄럼 방지 장치
CN114568788A (zh) 雪地穿戴装置
KR200335415Y1 (ko) 등산용 아이젠
US898118A (en) Heel-plate.
UA57521U (uk) Протиковзний пристрій для взуття
JP2016036546A (ja) 履物、足袋ユニット、下駄ユニット、足袋、下駄、及び履物用の係合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