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50361A - 一种传输网络系统、数据交换和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传输网络系统、数据交换和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50361A
CN109150361A CN201710458028.3A CN201710458028A CN109150361A CN 109150361 A CN109150361 A CN 109150361A CN 201710458028 A CN201710458028 A CN 201710458028A CN 109150361 A CN109150361 A CN 1091503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exible ethernet
block
business datum
bearing group
str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5802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50361B (zh
Inventor
李晗
程伟强
王磊
王敏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45802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50361B/zh
Priority to EP18817881.8A priority patent/EP3641237A4/en
Priority to PCT/CN2018/091022 priority patent/WO2018228420A1/zh
Priority to US16/622,998 priority patent/US11477549B2/en
Publication of CN1091503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503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503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503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16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in which the time allocation to individual channels within a transmission cycle is variable, e.g. to accommodate varying complexity of signals, to vary number of channels transmitted
    • H04J3/1605Fixed allocated frame structures
    • H04J3/1652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OTN]
    • H04J3/1664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OTN] carrying hybrid payloads, e.g. different types of packets or carrying frames and packets in the paylao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16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in which the time allocation to individual channels within a transmission cycle is variable, e.g. to accommodate varying complexity of signals, to vary number of channels transmitted
    • H04J3/1605Fixed allocated frame structures
    • H04J3/1652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OTN]
    • H04J3/1658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OTN] carrying packets or ATM cel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7Arrangements for networ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 H04L1/0007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by modifying the frame l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7Bus networks with decentralised control
    • H04L12/413Bus networks with decentralised control with random access, e.g. carrier-sense multiple-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CSMA-C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5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label swapping, e.g.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 [MP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66Layer 2 routing, e.g. in Ethernet based M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34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ensuring sequence integrity, e.g. using sequence numb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05Switch and router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2203/00Aspects of 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by H04J14/05 and H04J14/07
    • H04J2203/0001Provisions for broadband connections in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using frames of the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OTN] or using 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STM], e.g. SONET, SDH
    • H04J2203/0003Switching fabrics, e.g. transport network, control network
    • H04J2203/0005Switching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2203/00Aspects of 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by H04J14/05 and H04J14/07
    • H04J2203/0001Provisions for broadband connections in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using frames of the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OTN] or using 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STM], e.g. SONET, SDH
    • H04J2203/0003Switching fabrics, e.g. transport network, control network
    • H04J2203/0005Switching elements
    • H04J2203/0008Time switch 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2203/00Aspects of 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by H04J14/05 and H04J14/07
    • H04J2203/0001Provisions for broadband connections in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using frames of the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OTN] or using 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STM], e.g. SONET, SDH
    • H04J2203/0073Services, e.g. multimedia, GOS, QOS
    • H04J2203/0082Interaction of SDH with non-ATM protocols
    • H04J2203/0085Support of Etherne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35Switch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4L49/351Switch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local area network [LAN], e.g. Ethernet switch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网络系统、数据交换和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传输网络系统包括:位于物理层的灵活以太网承载组;承载在所述灵活以太网承载组上的至少一个灵活以太网客户端;灵活以太网时隙控制模块,用于将来自上层的业务数据,按照块流,映射到所述灵活以太网承载组上;并将所述灵活以太网承载组接收到的块流,恢复出相应业务数据;灵活以太网交换模块,用于按照所述块流进行业务数据的物理层交换和传输。本发明的方案实现了业务数据能够通过细粒度的块流直接进行L1层的交换,提高交换效率,减少报文恢复带来的时延。

Description

一种传输网络系统、数据交换和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传输网络系统、数据交换和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背景技术
5G网络提出了网络分片的需求,希望同一张传输网能够被切片为不同的逻辑网络切片,每个切片的用户之间保证各分片能够实现真正的物理隔离,同时,对于分片的需求包括:
分片需要能够为运营商不同的子公司,虚拟运营商等切片,以方便快捷的运维和业务维护。子公司和虚拟运营商将专注于针对不同类型客户特定服务。
对于某个子公司的传输切片还应该能够切片成多个面向业务的分片。比如:面向移动回传的网络还可以分成承载urllc业务(如无人驾驶,低时延高可靠性连接业务)、EMBB(如3D超高清视频等大流量移动宽带业务)、mMTC(如大规模物联网业务)等不同业务要求的分片。
这些要求,在技术上来说需要L1层(物理层)的区分,以便使得各分片能够实现真正的物理隔离,同时,在不同的分片之上进一步分片时,需要能够支持L2层(数据链路层)甚至以上层次的资源隔离。所以,对于这个网络系统来说,既需要L1层的隔离和交换,又需要L2层及以上层的隔离和交换。
OTN(光传送网)作为一种管道技术广泛的应用于运营商网络,能够支持L1层的交换,通过在其上叠加分组网络,能够面向5G组网支持相关功能。
图1显示了使用OTN的低阶ODUj(光网络单元)和ODUflex交叉连接(XC)作为未来5G传输网络基础核心的架构。这种基于OTN的5G移动传输网架构通过底层的ODUk隔离能够支持硬隔离,网络切片功能,多业务等功能。
但是,这种方式需要多层映射效率低,而且很难将L1层的交叉与Packet(业务)层的交叉关联起来。
5G网络是一个端到端IP化的网络,并且需要能够支持多业务隔离,及网络分片。原有OTN网络中要实现这些功能,有如下几个问题:
1)OTN基于ODUk,ODUk的映射复杂,承载Packet时需要专门的封装,需要L1层与其上的Packet进行联动时,管理复杂,调度困难。
2)OTN传输节点处理的单元是以ODUk为单元的引入的时延较长。
3)OTN之上承载以太网业务,特别是FlexE时,封装效率低。
4)OTN的产业链相对小,芯片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传输网络系统、数据交换和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引入灵活以太网,可实现L1层的切片,满足未来网络业务的需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如下方案:
一种传输网络系统,包括:
位于物理层的灵活以太网承载组;
承载在所述灵活以太网承载组上的至少一个灵活以太网客户端;
灵活以太网时隙控制模块,用于将来自上层的业务数据,按照块流,映射到所述灵活以太网承载组上;并将所述灵活以太网承载组接收到的块流,恢复出相应业务数据;
灵活以太网交换模块,用于按照所述块流进行业务数据的物理层交换和传输。
其中,所述块流包括:多个预设大小的块。
其中,所述预设大小的块为:66bit的块。
其中,所述上层的业务数据包括:非分组交换的业务数据。
其中,所述灵活以太网承载组包括:至少一个以太网物理子层光口PHY形成的一组PHY。
其中,所述灵活以太网承载组的日历模块将灵活以太网承载组划分为多个时隙,并将灵活以太网客户端绑定在其中至少一个时隙进行业务数据的传输。
其中,所述灵活以太网承载组的PHY的数据的对齐是通过将灵活以太网开销插入到所述灵活以太网承载组中携带的所述块流中实现。
其中,所述灵活以太网开销包括:灵活以太网日历模块配置、灵活以太网承载组的组号、灵活以太网客户端号和/或管理通道数据。
其中,所述灵活以太网承载组中的每个PHY上具有承载灵活以太网开销的预设数量个开销块。
其中,所述开销块和业务数据的块按照预设周期间隔分布。
其中,所述灵活以太网交换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块流中的块,按照输入所述块的灵活以太网承载组的组号和客户端号以及输出所述块的灵活以太网承载组的组号和客户端号,进行业务数据的物理层交换和传输。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交换和传输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上层的业务数据;
将来自上层的业务数据,按照块流映射到位于物理层的灵活以太网承载组上;
按照所述块流进行业务数据的物理层交换和传输。
其中,数据交换和传输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灵活以太网承载组接收到的块流,恢复出相应业务数据。
其中,将来自上层的业务数据,按照块流映射到位于物理层的灵活以太网承载组上的步骤包括:
将来自上层的非分组交换的业务数据,按照块流映射到位于物理层的灵活以太网承载组上。
其中,所述非分组交换的业务包括:66bit块的业务数据时,将来自上层的非分组交换的业务数据,按照块流映射到位于物理层的灵活以太网承载组上的步骤包括:
将来自上层的66bit块的业务数据,按照66bit块流映射到位于物理层的灵活以太网承载组上。
其中,所述非分组交换的业务包括:非66bit块的业务数据时,将来自上层的非分组交换的业务数据,按照块流映射到位于物理层的灵活以太网承载组上的步骤包括:
将来自上层的非66bit块的业务数据进行分解,得到业务数据的净荷部分,再将净荷部分封装成66bit块,按照66bit块流映射到位于物理层的灵活以太网承载组上。
其中,所述按照所述块流进行业务数据的物理层交换和传输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块流中的块,按照输入所述块的灵活以太网承载组的组号和客户端号以及输出所述块的灵活以太网承载组的组号和客户端号,进行业务数据的物理层交换和传输。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交换和传输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上层的业务数据;
灵活以太网时隙控制模块,用于将来自上层的业务数据,按照块流映射到位于物理层的灵活以太网承载组上;
灵活以太网交换模块,用于按照所述块流进行业务数据的物理层交换和传输。
其中,所述灵活以太网时隙控制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灵活以太网承载组接收到的块流,恢复出相应业务数据。
其中,数据交换和传输装置,还包括:
业务识别模块,用于对来自上层的业务数据进行识别,将识别出的来自上层的非分组交换的业务数据,按照块流映射到位于物理层的灵活以太网承载组上。
其中,数据交换和传输装置,还包括:承载在所述灵活以太网承载组上的灵活以太网客户端;
所述灵活以太网客户端用于,在所述业务识别模块识别出所述非分组交换的业务包括:66bit块的业务数据时,将来自上层的66bit块的业务数据,按照66bit块流映射到位于物理层的灵活以太网承载组上;或者
在所述业务识别模块识别出所述非分组交换的业务包括:非66bit块的业务数据时,将来自上层的非66bit块的业务数据进行分解,得到业务数据的净荷部分,再将净荷部分封装成66bit块,按照66bit块流映射到位于物理层的灵活以太网承载组上。
其中,所述灵活以太网交换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块流中的块,按照输入所述块的灵活以太网承载组的组号和客户端号以及输出所述块的灵活以太网承载组的组号和客户端号,进行业务数据的物理层交换和传输。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交换和传输设备,包括:
位于物理层的灵活以太网承载组;
承载在所述灵活以太网承载组上的至少一个灵活以太网客户端;
灵活以太网时隙控制模块,用于将来自上层的业务数据,按照块流映射到所述灵活以太网承载组上;并将所述灵活以太网承载组接收到的块流,恢复出相应业务数据;
灵活以太网交换模块,用于按照所述块流进行业务数据的物理层交换和传输。
其中,所述灵活以太网交换模块位于所述数据交换和传输设备的转发平面模块中,所述转发平面模块具有至少一个灵活以太网接口。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传输网络系统,包括:
以太网传输子系统和光网络传输子系统,所述以太网传输子系统和光网络传输子系统通过统一交叉交换矩阵连接;
所述以太网传输子系统包括:
位于物理层的灵活以太网承载组;
承载在所述灵活以太网承载组上的至少一个灵活以太网客户端;
灵活以太网时隙控制模块,用于将来自上层的业务数据,按照块流映射到所述灵活以太网承载组上;并将所述灵活以太网承载组接收到的块流,恢复出相应业务数据;
灵活以太网交换模块,用于按照所述块流进行业务数据的物理层交换和传输;
所述光网络传输子系统包括:
至少一个光网络单元;
灵活以太网承载组;
承载在所述灵活以太网承载组上的至少一个灵活以太网客户端;
灵活以太网时隙控制模块,用于将上层的业务数据,通过所述灵活以太网承载组映射到至少一个光网络单元中;并将所述光网络单元接收到的数据,恢复出相应的业务数据;
光网络交换模块,用于按照所述光网络单元划分的所述块流的预设倍数大小的块流进行业务数据的交换和传输;
其中,所述光网络交换模块和所述灵活以太网交换模块分别与所述统一交叉交换矩阵连接。
其中,所述统一交叉交换矩阵为一交换设备,所述交换设备具有插接光网络交换模块的插槽和插接灵活以太网交换模块的插槽。
其中,所述光网络交换模块为可编程的光传输网络OTN卡,所述灵活以太网交换模块为可编程的灵活以太网卡。
本发明的上述方案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方案,通过FlexE(灵活以太网交换)作为交换核心引入L1层(物理层)网络,能够简单有效的提供5G传送网的这些基本功能,另外能够沿用以太网的产业链系统,支持灵活的3层功能,能够很好的将L1层网络与其上层网络关联起来。并进一步的,能够直接对66bit块进行交换,从而减少报文恢复带来的时延,以及L2层交换带来的抖动。本发明的上述方案引入灵活以太网,可实现L1层的切片,满足未来网络业务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光传输网的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传输网络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业务数据的识别及交换传输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数据交换和传输装置模块图;
图5为本发明的数据交换和传输设备模块框图;
图6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传输网络系统架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的第一种传输网络系统,基于FlexE(灵活以太网交换)作为交换核心引入L1层网络,能够简单有效的提供5G传送网的这些基本功能,另外能够沿用以太网的产业链系统,支持灵活的3层功能,能够很好的将L1层网络与其上层网络关联起来。并能够直接对66bitblock进行交换,从而减少报文恢复带来的时延,以及L2层交换带来的抖动。
该实施例提供的传输网络系统,包括:位于物理层(L1层)的灵活以太网承载组(FlexEGroup);
承载在所述FlexEGroup上的至少一个灵活以太网客户端(FlexEClient);
灵活以太网时隙控制模块(FlexE Shim)(图中未示出,但该模块位于FlexEClient和FlexEGroup之间),用于将上层业务数据,按照块流(Block流),映射到所述FlexEGroup上;并将所述FlexEGroup接收到的块流,恢复出相应的业务数据;
灵活以太网交换模块,用于按照所述块流进行业务数据的物理层交换和传输。
具体的,所述灵活以太网交换模块,用于将所述块流中的块,按照输入所述块的灵活以太网承载组的组号和客户端号以及输出所述块的灵活以太网承载组的组号和客户端号,进行业务数据的物理层交换和传输。
比如,灵活以太网交换模块进行业务数据交换时,采用的转发表如下:
其中,所述块流包括:多个预设大小的块,预设大小的块包括66bit的块。即该灵活以太网交换模块实现以/66bit Block的物理层(L1层)交换。该66bit块中,64位比特用于表示数据,2比特用于表示块信息,通常以64b/66b表示。
同时该图中,ETC为传统以太网,PTK是Packet的简称,PKT Switch是ETH/MPLS/IP层的数据交换。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上层的业务数据包括:非分组交换的业务数据。
非分组交换的业务数据例如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灵活以太网客户端的业务数据,该业务数据以66bit块形成的块流进行传输;灵活以太网时隙控制模块(FlexE Shim),用于将上层业务数据(FlexEClient的业务数据),按照块流(Block)流,映射到所述FlexEGroup上;并将所述FlexEGroup接收到的块流,恢复出相应的FlexEClient的业务数据。
非分组交换的业务数据例如可以包括:来自传统以太网ETC的以太网业务数据,灵活以太网时隙控制模块(FlexE Shim),用于将上层业务数据(以太网的业务数据),按照块流(Block)流,映射到所述FlexEGroup上;并将所述FlexEGroup接收到的块流,恢复出相应的以太网的业务数据。
非分组交换的业务数据例如可以包括:时分复用TDM业务的业务数据或者不变比特速率CBR业务的业务数据(这些数据是10bit块的数据,净荷部分占8bit,其余部分占2bit,常常被命名为:8b/10b),也可以将这些业务数据转换为66bit大小的块形成的块流适应这一架构。
当然上层业务还可以其它非分组交换的业务数据。
上层的业务数据如果是分组交换的业务数据,例如,如果是ETH/MPLS/IP层Packet数据,则PKT Switch直接进行分组交换,不需要映射到所述FlexEGroup上传输。
本发明该实施例中,FlexE(即灵活的以太网接口)在光纤互联论坛(OIF)的Flex以太网实现协议中定义。作为物理接口技术的FlexE允许以太网MAC速率进行传输(即以太网流或FlexE客户端的传输速率)。FlexE支持的以太网MAC速率为10Gb/s、40Gb/s和m×25Gb/s。比如,该FlexE Group是绑定了至少一个以太网物理子层光口PHY形成的一组PHY,其传输速率可以达到100Gb/s
所述FlexEGroup的日历模块将灵活以太网承载组划分为多个时隙,并将灵活以太网客户端绑定在其中至少一个时隙进行业务数据的传输。
具体的,FlexE运行calendar机制(日历模块),FlexE group的Calendar具有5G的粒度,将100G PHY划分为20个时隙的长度,可以将灵活以太网客户端绑定在其中至少一个时隙上,进行业务数据的传输。
具体的,FlexE接口上的FlexE shim(灵活以太网时隙控制模块)执行以下功能:
1)在发送时,FlexE Shim将FlexE Client的业务数据映射到FlexE group,按照66bit比特流进行编码,可以根据IEEE 802.3的规则进行发送,此功能也称为FlexE多路复用器。
2)在接收时,FlexE Shim将FlexE group中的FlexE Client分解。此功能也称为FlexE解复用。
该实施例中,所述灵活以太网承载组FlexE group的PHY的数据的对齐是通过将灵活以太网开销插入到所述灵活以太网承载组FlexE group中携带的所述块流中实现。
灵活以太网开销包括:灵活以太网日历配置、灵活以太网承载组的组号、灵活以太网客户端号和/或管理通道数据。
所述灵活以太网承载组中的每个PHY上具有承载灵活以太网开销的预设数量个开销块。
所述开销块和业务数据的块按照预设周期间隔分布。
比如,FlexE开销由一个66bit块组成,可独立于FlexE Client数据进行识别。
FlexE的功能包括绑定以太网PHY,以太网PHY的子接口化和信道化(即,允许多个客户端数据流通过单个以太网PHY或一组绑定PHY承载)。
传统的FlexE仅为一个接口,如果要进行数据交换必须将报文恢复出来到L2层或以上层进行交换。
本发明的该实施能直接对66bit block进行L1层的交换,从而减少报文恢复带来的时延,以及L2层交换带来的抖动。L1层相关的OAM(运营管理和维护)、保护可以通过扩展相应的开销来实现。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交换和传输方法,包括:
步骤11,接收来自上层的业务数据;
步骤12,将来自上层的业务数据,按照块流映射到位于物理层的灵活以太网承载组上;
步骤13,按照所述块流进行业务数据的物理层交换和传输。
该方法的实施例中,同样将块流映射到位于物理层的灵活以太网承载组上,并按照块流进行业务数据的物理层交换和传输,从而减少报文恢复带来的时延,以及L2层交换带来的抖动。本发明的上述方案引入灵活以太网,可实现L1层的切片,满足未来网络业务的需求。
该数据交换和传输方法的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
步骤14,将所述灵活以太网承载组接收到的块流,恢复出相应业务数据。
其中,步骤12可以具体包括:
步骤121,将来自上层的非分组交换的业务数据,按照块流映射到位于物理层的灵活以太网承载组上。
其中,所述非分组交换的业务包括:66bit块的业务数据时,步骤121包括:将来自上层的66bit块的业务数据,按照66bit块流映射到位于物理层的灵活以太网承载组上。
其中,所述非分组交换的业务包括:非66bit块的业务数据时,步骤121包括:将来自上层的非66bit块的业务数据进行分解,得到业务数据的净荷部分,再将净荷部分封装成66bit块,按照66bit块流映射到位于物理层的灵活以太网承载组上。
该方法的实施例中,步骤13具体可以包括:将所述块流中的块,按照输入所述块的灵活以太网承载组的组号和客户端号以及输出所述块的灵活以太网承载组的组号和客户端号,进行业务数据的物理层交换和传输。
灵活以太网交换模块进行业务数据交换时,采用的转发表如下:
如图3所示,下面结合具体流程说明上述业务的识别及交换方法:
接收上层的业务数据;
识别业务类型;
如果是ETH/MPLS/IP层Packet数据,则PKT Switch(分组交换模块)直接进行分组交换,不需要映射到所述FlexEGroup上传输;
如果上层的业务数据是来自传统以太网ETC的以太网业务数据或者灵活以太网FlexEClient的业务数据,灵活以太网交换模块中的灵活以太网时隙控制模块(FlexEShim),用于将上层业务数据(以太网的业务数据),按照块流(Block)流,映射到所述FlexEGroup上,并进行灵活以太网交换。
如果上层业务数据是时分复用TDM业务的业务数据或者不变比特速率CBR业务的业务数据(即10bit编码业务的业务数据,其中,8bit为数据,常常用8b/10b表示),可以将这些业务数据解码,恢复成8bit块,多个8bit块编码组成66bit块,将多个66bit块组成的块流作为统一交换的块流,进行时隙分配和灵活以太网交换。
如图4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交换和传输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上层的业务数据;
灵活以太网时隙控制模块,用于将来自上层的业务数据,按照块流映射到位于物理层的灵活以太网承载组上;
灵活以太网交换模块,用于按照所述块流进行业务数据的物理层交换和传输。
其中,所述灵活以太网时隙控制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灵活以太网承载组接收到的块流,恢复出相应业务数据。
其中,数据交换和传输装置,还包括:
业务识别模块,用于对来自上层的业务数据进行识别,将识别出的来自上层的非分组交换的业务数据,按照块流映射到位于物理层的灵活以太网承载组上。
其中,数据交换和传输装置,还包括:承载在所述灵活以太网承载组上的灵活以太网客户端;
所述灵活以太网客户端用于,在所述业务识别模块识别出所述非分组交换的业务包括:66bit块的业务数据时,将来自上层的66bit块的业务数据,按照66bit块流映射到位于物理层的灵活以太网承载组上;或者
在所述业务识别模块识别出所述非分组交换的业务包括:非66bit块的业务数据时,将来自上层的非66bit块的业务数据进行分解,得到业务数据的净荷部分,再将净荷部分封装成66bit块,按照66bit块流映射到位于物理层的灵活以太网承载组上。
其中,所述灵活以太网交换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块流中的块,按照输入所述块的灵活以太网承载组的组号和客户端号以及输出所述块的灵活以太网承载组的组号和客户端号,进行业务数据的物理层交换和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该装置是与上述方法对应的装置,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有实现方式均适用于该装置的实施例中,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交换和传输设备,包括了如图2所示的传输网络系统,具体的,该设备包括:
位于物理层的灵活以太网承载组;
承载在所述灵活以太网承载组上的至少一个灵活以太网客户端;
灵活以太网时隙控制模块,用于将来自上层的业务数据,按照块流映射到所述灵活以太网承载组上;并将所述灵活以太网承载组接收到的块流,恢复出相应业务数据;
灵活以太网交换模块,用于按照所述块流进行业务数据的物理层交换和传输。
其中,所述灵活以太网交换模块位于所述数据交换和传输设备的转发平面模块中,所述转发平面模块具有至少一个灵活以太网接口。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图2中所示的系统的所有内容均适用于该设备的实施例中,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如图5所示,为一上述的设备的功能模块图,其中上述设备中各功能模块在该图5中所示的转发平面的灵活以太网交换部分实现,该转发平面还可以进一步包括:OAM、保护、QOS、同步等方面的功能以及相对应的模块。
该设备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控制平面,以及管理平面,其中,控制平面与以太网接口连接,且其中实现路由、信令、资源管理等功能。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传输网络系统,包括:
以太网传输子系统和光网络传输子系统,所述以太网传输子系统和光网络传输子系统通过统一交叉交换矩阵连接;
所述以太网传输子系统包括:
位于物理层的灵活以太网承载组(FlexEGroup);
承载在所述灵活以太网承载组上的至少一个灵活以太网客户端(FlexEclient);
灵活以太网时隙控制模块(FlexEshim),用于将来自上层的业务数据,按照块流映射到所述灵活以太网承载组上;并将所述灵活以太网承载组接收到的块流,恢复出相应业务数据;
灵活以太网交换模块,用于按照所述块流进行业务数据的物理层交换和传输;
所述光网络传输子系统包括:
至少一个光网络单元(ODU);灵活以太网承载组(FlexEGroup);
承载在所述灵活以太网承载组上的至少一个灵活以太网客户端(FlexEclient);
灵活以太网时隙控制模块(FlexEshim),用于将上层的业务数据,通过所述灵活以太网承载组映射到至少一个光网络单元中;并将所述光网络单元接收到的数据,恢复出相应的业务数据;
光网络交换模块,用于按照所述光网络单元划分的所述块流的预设倍数大小的块流进行业务数据的交换和传输;
其中,所述光网络交换模块和所述灵活以太网交换模块分别与所述统一交叉交换矩阵连接。光网络交换模块实现以66bit块的交换,灵活以太网交换模块实现以66bit块的交换。
如图6所示,光网络交换模块所在系统为光网络传输子系统,灵活以太网交换模块所在的系统为以太网传输子系统;所述统一交叉交换矩阵为一交换设备,所述交换设备具有插接光网络交换模块的插槽和插接灵活以太网交换模块的插槽。其中,所述光网络交换模块为可编程的光传输网络OTN卡,所述灵活以太网交换模块为可编程的FlexE卡。
该实施例中,基于统一交叉交换矩阵,通过自适应的封装,能够灵活的封装出ODUK的单元和灵活以太网的交换单元。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以统一交叉交换矩阵为核心,采用插槽系统,部分插为OTN客户卡和OTN线路侧卡,可以逻辑地作为OTN子系统,其余插槽可用于以太网/FlexE线路侧或客户端卡,作为以太网/FlexE子系统。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两个子系统由统一的交换矩阵相互连接可以形成整个设备。
该系统基于插槽的统一交换结构,OTN子系统和以太网/FlexE子系统可以根据现网需求进行灵活配置。这种基于OTN和以太网的架构将更灵活地用于未来5G移动定向的单一集成传输网络的不同场景中。如果这种系统中的卡是可编程的卡,可以编程为OTN卡或以太网/FlexE卡,这将更加灵活。
在OTN子系统中,ODUk通过OTN光网络交模块能够将交换模块转换成统一交叉矩阵可识别的结构。在以太网子系统中灵活以太网交换模块(64/66bit block cross connect单元)将66bit的块转换成相关统一交叉交换矩阵可识别结构。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能直接对66bit block实现L1层交换,从而减少报文恢复带来的时延,以及L2层交换带来的抖动;同时通过自适应映射实现对ODUk和FlexE group、FlexE client同一种平台对两种接口的支持,通过统一交叉矩阵,实现ODUk与FlexEclient以任意比例的混合交叉。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7)

1.一种传输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位于物理层的灵活以太网承载组;
承载在所述灵活以太网承载组上的至少一个灵活以太网客户端;
灵活以太网时隙控制模块,用于将来自上层的业务数据,按照块流映射到所述灵活以太网承载组上;并将所述灵活以太网承载组接收到的块流,恢复出相应业务数据;
灵活以太网交换模块,用于按照所述块流进行业务数据的物理层交换和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块流包括:多个预设大小的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输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大小的块为:66bit的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的业务数据包括:非分组交换的业务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灵活以太网承载组包括:至少一个以太网物理子层光口PHY形成的一组PHY。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输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灵活以太网承载组的日历模块将灵活以太网承载组划分为多个时隙,并将灵活以太网客户端绑定在其中至少一个时隙进行业务数据的传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输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灵活以太网承载组的PHY的数据的对齐是通过将灵活以太网开销插入到所述灵活以太网承载组中携带的所述块流中实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输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灵活以太网开销包括:灵活以太网日历模块配置、灵活以太网承载组的组号、灵活以太网客户端号和/或管理通道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输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灵活以太网承载组中的每个PHY上具有承载灵活以太网开销的预设数量个开销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传输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销块和业务数据的块按照预设周期间隔分布。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传输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灵活以太网交换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块流中的块,按照输入所述块的灵活以太网承载组的组号和客户端号以及输出所述块的灵活以太网承载组的组号和客户端号,进行业务数据的物理层交换和传输。
12.一种数据交换和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来自上层的业务数据;
将来自上层的业务数据,按照块流映射到位于物理层的灵活以太网承载组上;
按照所述块流进行业务数据的物理层交换和传输。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数据交换和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所述灵活以太网承载组接收到的块流,恢复出相应业务数据。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数据交换和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来自上层的业务数据,按照块流映射到位于物理层的灵活以太网承载组上的步骤包括:
将来自上层的非分组交换的业务数据,按照块流映射到位于物理层的灵活以太网承载组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数据交换和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分组交换的业务包括66bit块的业务数据时,将来自上层的非分组交换的业务数据,按照块流映射到位于物理层的灵活以太网承载组上的步骤包括:
将来自上层的66bit块的业务数据,按照66bit块流映射到位于物理层的灵活以太网承载组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数据交换和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分组交换的业务包括非66bit块的业务数据时,将来自上层的非分组交换的业务数据,按照块流映射到位于物理层的灵活以太网承载组上的步骤包括:
将来自上层的非66bit块的业务数据进行分解,得到业务数据的净荷部分,再将净荷部分封装成66bit块,按照66bit块流映射到位于物理层的灵活以太网承载组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数据交换和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所述块流进行业务数据的物理层交换和传输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块流中的块,按照输入所述块的灵活以太网承载组的组号和客户端号以及输出所述块的灵活以太网承载组的组号和客户端号,进行业务数据的物理层交换和传输。
18.一种数据交换和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上层的业务数据;
灵活以太网时隙控制模块,用于将来自上层的业务数据,按照块流映射到位于物理层的灵活以太网承载组上;
灵活以太网交换模块,用于按照所述块流进行业务数据的物理层交换和传输。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数据交换和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灵活以太网时隙控制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灵活以太网承载组接收到的块流,恢复出相应业务数据。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数据交换和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业务识别模块,用于对来自上层的业务数据进行识别,将识别出的来自上层的非分组交换的业务数据,按照块流映射到位于物理层的灵活以太网承载组上。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数据交换和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承载在所述灵活以太网承载组上的灵活以太网客户端;
所述灵活以太网客户端用于,在所述业务识别模块识别出所述非分组交换的业务包括66bit块的业务数据时,将来自上层的66bit块的业务数据,按照66bit块流映射到位于物理层的灵活以太网承载组上;或者
在所述业务识别模块识别出所述非分组交换的业务包括非66bit块的业务数据时,将来自上层的非66bit块的业务数据进行分解,得到业务数据的净荷部分,再将净荷部分封装成66bit块,按照66bit块流映射到位于物理层的灵活以太网承载组上。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数据交换和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灵活以太网交换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块流中的块,按照输入所述块的灵活以太网承载组的组号和客户端号以及输出所述块的灵活以太网承载组的组号和客户端号,进行业务数据的物理层交换和传输。
23.一种数据交换和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位于物理层的灵活以太网承载组;
承载在所述灵活以太网承载组上的至少一个灵活以太网客户端;
灵活以太网时隙控制模块,用于将来自上层的业务数据,按照块流映射到所述灵活以太网承载组上;并将所述灵活以太网承载组接收到的块流,恢复出相应业务数据;
灵活以太网交换模块,用于按照所述块流进行业务数据的物理层交换和传输。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数据交换和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灵活以太网交换模块位于所述数据交换和传输设备的转发平面模块中,所述转发平面模块具有至少一个灵活以太网接口。
25.一种传输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以太网传输子系统和光网络传输子系统,所述以太网传输子系统和光网络传输子系统通过统一交叉交换矩阵连接;
所述以太网传输子系统包括:
位于物理层的灵活以太网承载组;
承载在所述灵活以太网承载组上的至少一个灵活以太网客户端;
灵活以太网时隙控制模块,用于将来自上层的业务数据,按照块流映射到所述灵活以太网承载组上;并将所述灵活以太网承载组接收到的块流,恢复出相应业务数据;
灵活以太网交换模块,用于按照所述块流进行业务数据的物理层交换和传输;
所述光网络传输子系统包括:
至少一个光网络单元;
灵活以太网承载组;
承载在所述灵活以太网承载组上的至少一个灵活以太网客户端;
灵活以太网时隙控制模块,用于将上层的业务数据,通过所述灵活以太网承载组映射到至少一个光网络单元中;并将所述光网络单元接收到的数据,恢复出相应的业务数据;
光网络交换模块,用于按照所述光网络单元划分的所述块流的预设倍数大小的块流进行业务数据的交换和传输;
其中,所述光网络交换模块和所述灵活以太网交换模块分别与所述统一交叉交换矩阵连接。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传输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统一交叉交换矩阵为一交换设备,所述交换设备具有插接光网络交换模块的插槽和插接灵活以太网交换模块的插槽。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传输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网络交换模块为可编程的光传输网络OTN卡,所述灵活以太网交换模块为可编程的灵活以太网卡。
CN201710458028.3A 2017-06-16 2017-06-16 一种传输网络系统、数据交换和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Active CN1091503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58028.3A CN109150361B (zh) 2017-06-16 2017-06-16 一种传输网络系统、数据交换和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EP18817881.8A EP3641237A4 (en) 2017-06-16 2018-06-13 NETWORK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METHOD, DEVICE AND APPARATUS FOR EXCHANGE AND TRANSMISSION OF DATA
PCT/CN2018/091022 WO2018228420A1 (zh) 2017-06-16 2018-06-13 一种传输网络系统、数据交换和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US16/622,998 US11477549B2 (en) 2017-06-16 2018-06-13 Transmission network system, data switching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equipment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58028.3A CN109150361B (zh) 2017-06-16 2017-06-16 一种传输网络系统、数据交换和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50361A true CN109150361A (zh) 2019-01-04
CN109150361B CN109150361B (zh) 2021-01-15

Family

ID=646597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58028.3A Active CN109150361B (zh) 2017-06-16 2017-06-16 一种传输网络系统、数据交换和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477549B2 (zh)
EP (1) EP3641237A4 (zh)
CN (1) CN109150361B (zh)
WO (1) WO2018228420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66382A (zh) * 2019-05-31 2019-08-23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11083580A (zh) * 2019-12-09 2020-04-28 北京格林威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在光传输网络中对以太网链路的保护方法及装置
WO2020169009A1 (zh) * 2019-02-18 2020-08-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时隙容器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WO2021052364A1 (zh) * 2019-09-19 2021-03-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业务路径的建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95455B (zh) * 2017-12-29 2020-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557217B (zh) * 2018-06-01 2021-08-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1585779B (zh) * 2019-02-19 2021-10-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灵活以太网通信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17938738A (zh) * 2022-10-26 2024-04-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5733780B (zh) * 2022-11-28 2023-05-12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柔性以太网的动态自适应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6743A (zh) * 2009-08-25 2010-02-24 南京普天网络有限公司 Stm-1中63路网桥业务与千兆以太网口间转换设备
CN106411454A (zh) * 2015-07-30 2017-0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发送机和接收机
CN106612203A (zh) * 2015-10-27 2017-05-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灵活以太网客户端数据流的方法及装置
CN106612220A (zh) * 2015-10-27 2017-05-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灵活以太网的通道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06803814A (zh) * 2015-11-26 2017-06-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灵活以太网路径的建立方法、装置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19546B2 (en) * 2011-07-07 2017-11-14 Ciena Corporation Data connectivity systems and methods through packet-optical switches
CN105429840B (zh) 2014-09-15 2020-11-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US9800361B2 (en) * 2015-06-30 2017-10-24 Ciena Corporation Flexible ethernet switching systems and methods
US10218823B2 (en) * 2015-06-30 2019-02-26 Ciena Corporation Flexible ethernet client multi-service and timing transparency systems and methods
US20170349311A1 (en) * 2016-06-06 2017-12-07 Fords Packaging Systems Limited Sealing Head
CN108075903B (zh) * 2016-11-15 2020-04-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建立灵活以太网群组的方法和设备
CN106850465B (zh) 2016-12-27 2019-10-25 深圳市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Flex E数据交换方法及交换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6743A (zh) * 2009-08-25 2010-02-24 南京普天网络有限公司 Stm-1中63路网桥业务与千兆以太网口间转换设备
CN106411454A (zh) * 2015-07-30 2017-0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发送机和接收机
CN106612203A (zh) * 2015-10-27 2017-05-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灵活以太网客户端数据流的方法及装置
CN106612220A (zh) * 2015-10-27 2017-05-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灵活以太网的通道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06803814A (zh) * 2015-11-26 2017-06-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灵活以太网路径的建立方法、装置及系统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69009A1 (zh) * 2019-02-18 2020-08-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时隙容器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10166382A (zh) * 2019-05-31 2019-08-23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10166382B (zh) * 2019-05-31 2021-04-27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WO2021052364A1 (zh) * 2019-09-19 2021-03-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业务路径的建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083580A (zh) * 2019-12-09 2020-04-28 北京格林威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在光传输网络中对以太网链路的保护方法及装置
CN111083580B (zh) * 2019-12-09 2021-12-14 北京格林威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在光传输网络中对以太网链路的保护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50361B (zh) 2021-01-15
WO2018228420A1 (zh) 2018-12-20
US20210152898A1 (en) 2021-05-20
US11477549B2 (en) 2022-10-18
EP3641237A4 (en) 2021-03-10
EP3641237A1 (en) 2020-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50361A (zh) 一种传输网络系统、数据交换和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1788794B (zh) 用于配置灵活以太网节点的方法和设备
US10637604B2 (en) Flexible ethernet and multi link gearbox mapping procedure to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US10225037B2 (en) Channelized ODUflex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5122763B (zh) 以太网信号传送方法、调度方法及其装置和系统
WO2017156987A1 (zh) 一种灵活以太网路径建立的方法和装置
CN107438028B (zh) 一种客户业务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CN109600188A (zh) 数据传输方法、传输设备和传输系统
WO2018090856A1 (zh) 用于建立灵活以太网群组的方法和设备
CN106506110A (zh) 统计复用光传送网方法及装置
CN1909558B (zh) 一种综合接入系统、方法及窄带业务接口模块
CN102316036B (zh) 一种在otn平台上实现ptn功能的方法及装置
JP2007074178A (ja) インターワーキング方法及び装置
CN105323137B (zh) 业务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3557696B (zh) 在网络中路由FlexE数据
CN102695103A (zh) 业务转发方法及系统
WO2020231877A1 (en) Ethernet signal format using 256b/257b block encoding
CN109417533A (zh) 发送数据的方法和转发设备
CN109936781A (zh) 一种数据传送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9039892B (zh) 一种业务的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及网络系统
CN106211801B (zh)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818704A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JP5521782B2 (ja) インターワーキング方法及び装置
CN106713149A (zh) 路由器的子卡和线卡板
CN102833084A (zh) 一种在无源光网络中实现电路仿真的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