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11801B -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11801B
CN106211801B CN201580001126.3A CN201580001126A CN106211801B CN 106211801 B CN106211801 B CN 106211801B CN 201580001126 A CN201580001126 A CN 201580001126A CN 106211801 B CN106211801 B CN 1062118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data block
pmd sublayer
physical layer
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0112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11801A (zh
Inventor
司鹏昊
李志军
陈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9626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80957B/zh
Publication of CN1062118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118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118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118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04L69/322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 H04L69/324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in the data link layer [OSI layer 2], e.g. HDL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64Hybri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6418Hybrid transpo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14Channel dividing arrangements, i.e. in which a single bit stream is divided between several baseband channels and reassembled at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04L69/322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 H04L69/323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in the physical layer [OSI layer 1]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涉及通信领域,有助于提高灵活性,扩展应用场景。接收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和第二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根据所述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和所述第二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获得第一数据流,生成多个子帧头,根据所述第一数据流以及所述多个子帧头获得第二数据流,通过将所述第二数据流中的数据块向第一物理媒介依赖PMD子层电路以及第二PMD子层电路分发,得到第一PMD子层数据流以及第二PMD子层数据流。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用于处理数据。

Description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电信骨干网的流量每年正以50%~80%的速度飞速增长。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英文: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简称:IEEE)的802.3工作组从事100千兆比特以太网(英文:gigabit ethernet,简称:GE)接口的标准化工作。未来的以太网接口可能会存在400GE以太网接口和1太比特以太网(英文:terabit ethernet,简称:TE)接口。
以太网接口可以通过媒体访问控制器(英文:media access controller,简称:MAC)以及物理层电路(英文:PHY)实现。在以太网接口的一种实现方式中,一个MAC只连接一个PHY。在以太网接口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一个MAC连接多个PHY。图1为一种以太网接口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MAC接收到报文流后,可以根据所述报文流生成数据块流,并向PHY1、PHY2以及PHY3分发所述多个数据块流。另外,所述MAC接收到一个报文后,可以根据所述报文生成多个数据块,并向PHY1、PHY2以及PHY3中的一个PHY(例如PHY1)发送所述多个数据块。上述技术方案不够灵活,应用场景比较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有助于提高灵活性,扩展应用场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和第二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
根据所述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和所述第二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获得第一数据流,所述第一数据流包括来自所述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中的数据块以及来自所述第二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中的数据块,所述第一数据流中来自所述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数据块的速率与所述第一数据流中来自所述第二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数据块的速率的比值等于所述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速率与所述第二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速率的比值;
生成多个子帧头,所述多个子帧头是根据帧头得到的,所述帧头包括多个载荷字段,所述多个子帧头包括所述多个载荷字段,其中,每个子帧头包括只有一个载荷字段以及用于标识所述只有一个载荷字段是否是所述多个子帧头中的首个子帧头的子帧头标志字段,每个子帧头是一个或者多个数据块,所述多个子帧头还包括多个开始标志字段,每个子帧头包括只有一个开始标志字段,所述只有一个开始标志字段用于指示所述只有一个开始标志字段所在的子帧头的开始,所述只有一个开始标志字段是一个数据块;
根据所述第一数据流以及所述多个子帧头获得第二数据流,所述第二数据流包括所述第一数据流以及所述多个子帧头;
将所述第二数据流中的数据块向第一物理媒介依赖PMD子层电路以及第二PMD子层电路分发,从而得到第一PMD子层数据流以及第二PMD子层数据流,所述第一PMD子层电路对应所述第一PMD子层数据流,所述第二PMD子层电路对应所述第二PMD子层数据流。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PMD子层数据流还包括第一PMD子层对齐标志,所述第二PMD子层数据流还包括第二PMD子层对齐标志,所述第一PMD子层对齐标志以及所述第二PMD子层对齐标志用于将所述第一PMD子层数据流与所述第二PMD子层数据流对齐,所述第二数据流中被分发到所述第一PMD子层电路的数据块的速率是R1,所述第二数据流中被分发到所述第二PMD子层电路的数据块的速率是R2,所述第一PMD子层数据流中的所述第一PMD子层对齐标志的速率是R3,所述第二PMD子层数据流中的所述第二PMD子层对齐标志的速率是R4,所述第一PMD子层电路的带宽是R5,所述第二PMD子层电路的带宽是R6,(R1+R3)/(R2+R4)=R5/R6,R1+R3小于R5,R2+R4小于R6,R1大于0,R2大于0,R3大于0,R4大于0,R5大于0,R6大于0。
结合第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PMD子层数据流还包括空闲数据块以及第一物理层开销,所述第二PMD子层数据流还包括空闲数据块以及第二物理层开销,所述第一PMD子层数据流中的空闲数据块的速率是R7,所述第二PMD子层数据流中的空闲数据块的速率是R8,所述第一PMD子层数据流中所述第一物理层开销的速率是R9,所述第二PMD子层数据流中所述第二物理层开销的速率是R10,R1+R3+R7+R9等于R5,R2+R4+R8+R10等于R6。
结合第一种可实现方式或第二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数据流包括多个子数据流,每个子数据流中包含的数据块的数量等于C,每个子数据流中来自所述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数据块的速率与来自所述第二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数据块的速率的比值等于所述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速率与所述第二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速率的比值,C大于等于2,C为整数;
所述帧头具体包括长度字段,流数量字段,第一数据块数量字段以及第二数据块数量字段,所述长度字段用于标识所述帧头的长度,所述流数量字段用于标识所述第一数据流中包含的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数量,第一数据块数量字段用于标识每个子数据流中包含的来自所述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数据块的数量,所述第二数据块数量字段用于标识每个子数据流中包含的来自所述第二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数据块的数量。
结合第三种可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二数据流中所述多个子帧头中每个子帧头位于所述多个子数据流中相邻的两个子数据流之间。
结合第二至第四种可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以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PMD子层数据流中的空闲数据块以及所述第二PMD子层数据流中的空闲数据块用于被接收物理层电路在根据所述多个子帧头生成所述帧头之前删除。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和第二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
第一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和所述第二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获得第一数据流,所述第一数据流包括来自所述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中的数据块以及来自所述第二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中的数据块,所述第一数据流中来自所述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数据块的速率与所述第一数据流中来自所述第二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数据块的速率的比值等于所述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速率与所述第二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速率的比值;
生成单元,用于生成多个子帧头,所述多个子帧头是根据帧头得到的,所述帧头包括多个载荷字段,所述多个子帧头包括所述多个载荷字段,其中,每个子帧头包括只有一个载荷字段以及用于标识所述只有一个载荷字段是否是所述多个子帧头中的首个子帧头的子帧头标志字段,每个子帧头是一个或者多个数据块,所述多个子帧头还包括多个开始标志字段,每个子帧头包括只有一个开始标志字段,所述只有一个开始标志字段用于指示所述只有一个开始标志字段所在的子帧头的开始,所述只有一个开始标志字段是一个数据块;
第二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获得单元获得的所述第一数据流以及所述生成单元生成的所述多个子帧头获得第二数据流,所述第二数据流包括所述第一数据流以及所述多个子帧头;
分发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获得单元获得的所述第二数据流中的数据块向第一物理媒介依赖PMD子层电路以及第二PMD子层电路分发,从而得到第一PMD子层数据流以及第二PMD子层数据流,所述第一PMD子层电路对应所述第一PMD子层数据流,所述第二PMD子层电路对应所述第二PMD子层数据流。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PMD子层数据流还包括第一PMD子层对齐标志,所述第二PMD子层数据流还包括第二PMD子层对齐标志,所述第一PMD子层对齐标志以及所述第二PMD子层对齐标志用于将所述第一PMD子层数据流与所述第二PMD子层数据流对齐,所述第二数据流中被分发到所述第一PMD子层电路的数据块的速率是R1,所述第二数据流中被分发到所述第二PMD子层电路的数据块的速率是R2,所述第一PMD子层数据流中的所述第一PMD子层对齐标志的速率是R3,所述第二PMD子层数据流中的所述第二PMD子层对齐标志的速率是R4,所述第一PMD子层电路的带宽是R5,所述第二PMD子层电路的带宽是R6,(R1+R3)/(R2+R4)=R5/R6,R1+R3小于R5,R2+R4小于R6,R1大于0,R2大于0,R3大于0,R4大于0,R5大于0,R6大于0。
结合第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PMD子层数据流还包括空闲数据块以及第一物理层开销,所述第二PMD子层数据流还包括空闲数据块以及第二物理层开销,所述第一PMD子层数据流中的空闲数据块的速率是R7,所述第二PMD子层数据流中的空闲数据块的速率是R8,所述第一PMD子层数据流中所述第一物理层开销的速率是R9,所述第二PMD子层数据流中所述第二物理层开销的速率是R10,R1+R3+R7+R9等于R5,R2+R4+R8+R10等于R6。
结合第一种可实现方式或第二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数据流包括多个子数据流,每个子数据流中包含的数据块的数量等于C,每个子数据流中来自所述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数据块的速率与来自所述第二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数据块的速率的比值等于所述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速率与所述第二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速率的比值,C大于等于2,C为整数;
所述帧头具体包括长度字段,流数量字段,第一数据块数量字段以及第二数据块数量字段,所述长度字段用于标识所述帧头的长度,所述流数量字段用于标识所述第一数据流中包含的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数量,第一数据块数量字段用于标识每个子数据流中包含的来自所述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数据块的数量,所述第二数据块数量字段用于标识每个子数据流中包含的来自所述第二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数据块的数量。
结合第三种可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二数据流中所述多个子帧头中每个子帧头位于所述多个子数据流中相邻的两个子数据流之间。
结合第二至第四种可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PMD子层数据流中的空闲数据块以及所述第二PMD子层数据流中的空闲数据块用于被接收物理层电路在根据所述多个子帧头生成所述帧头之前删除。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数据流中的数据块被分发至所述第一PMD子层电路以及所述第二PMD子层电路。所述第二数据流包括所述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中的数据块、所述第二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中的数据块以及所述多个子帧头。被分发的数据块包括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中的数据块。现有技术中,PHY包括物理编码子层(physical codingsublayer,PCS)电路。所述PCS电路包括物理层编码电路。物理层编码电路可以生成并输出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因此,上述技术方案中,分发操作可以由PHY执行。具体来说,PHY可以在物理层编码电路执行物理层编码之后执行分发操作。现有技术中,分发操作由MAC执行。因此,上述技术方案比较灵活,有助于扩展应用场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一种以太网接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处理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数据处理方法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数据处理方法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再一种数据处理方法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帧头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消息通道字段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子帧头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再一种数据处理方法流程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又一种数据处理方法流程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另一种数据处理方法流程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灵活中间接口层级联数据处理方法流程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灵活中间接口层级联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再一种数据处理方法流程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帧头初始化状态机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又一种数据处理方法流程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另一种数据处理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所述通信系统可以用于执行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通信系统包括发送装置以及接收装置。发送装置包括以太网接口。接收装置包括以太网接口。发送装置中的以太网接口包括发送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层(Tx MAC)、协调子层(Reconciliation Sublayer),编码层(64B/66B),灵活中间接口层(Flex inter layer),扰码层(Scramble),分发层(Distribution),对齐层(alignmentmarker,AM),前向纠错层(forward error correction,FEC),物理媒介适配层(physicalmedium attachment,PMA)和物理媒介依赖层(physical medium dependent,PMD)。接收装置中的以太网接口包括接收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层(Rx MAC)、协调子层(ReconciliationSublayer),解码层(66B/64B),灵活中间接口层(Flex inter layer),解扰层(descramble),分发层(convergence),对齐层(AM),前向纠错层(FEC),物理媒介适配层(PMA)和物理媒介依赖层(PMD)。灵活中间接口层可以用于实现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功能。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方案中提及的层以及子层是根据需要执行的功能定义的。以太网接口具体实现时,可以通过上述层以及子层分别对应的电路实现。例如,编码层对应编码层电路、分发层对应分发层电路、灵活中间接口层对应灵活中间接口层电路。灵活中间接口层电路可以用于执行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所述发送装置以及所述接收装置具体实现时,可以是芯片或者多端口以太网设备(multi-port Ethernet device)。所述芯片可以通过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实现。所述芯片可以包括MAC以及PHY。所述MAC与PHY可以通过媒体无关接口(Media-Independent Interface,MII)耦合。另外,所述芯片可以是网络接口卡(Network Interface Card,NIC)中的部件。所述NIC可以是线卡(Line Card)或者PIC(Physical Interface Card,物理接口卡)。所述多端口以太网设备可以包括所述芯片。举例来说,所述多端口以太网设备可以是路由器、网络交换机、分组传送网(packet transport network,PTN)设备、防火墙、负载均衡器、数据中心或者波分复用(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ing,WDM)设备。例如,所述网络交换机可以是开放流交换机(OpenFlow Switch)。
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灵活中间接口层电路、芯片或者多端口以太网设备。关于灵活中间接口层电路、芯片和多端口以太网设备,请参见上文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另外,所述方法的执行主体也可以是PHY。具体可以是PHY中PCS电路。所述PCS电路可以包括物理层编码电路、灵活中间接口层电路、加扰电路。所述灵活中间接口层电路可以与所述物理层编码电路以及所述加扰电路耦合。所述灵活中间接口层电路可以接收所述物理层编码电输出的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所述灵活中间接口层电路可以根据所述物理层编码电路输出的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生成数据流。所述处理电路可以通过所述加扰电路向PMD电路发送所述生成的数据流。图3所示的方法对应的实施例涉及到的所有的数据块的长度都相等。另外,如果没有相反的说明,申请文件中的其他实施例涉及到的数据块的长度都相等。如图3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01、接收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和第二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
举例来说,所述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以及所述第二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可以是物理层编码电路生成的。所述物理层编码电路可以执行物理层编码。所述物理层编码可以是4b/5b编码,8b/10b编码或者64b/66b编码或其它类型的物理层编码。关于物理层编码,具体可以参见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Engineers,IEEE)802.3。
举例来说,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或者流量管理(trafficmanagement,TM)芯片可以向所述物理层编码电路发送第一报文流以及第二报文流。所述物理层编码电路可以根据所述第一报文流对应的第一数据块流生成所述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所述物理层编码电路可以根据所述第二报文流对应的第一数据块流生成所述第二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
所述第一报文流包括多个报文。所述第二报文流包括多个报文。所述第一报文流中的多个报文可以是2层协议的报文、2.5层协议的报文、3层协议的报文或者4层协议的报文。例如,所述2层协议可以是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协议。所述2.5层协议可以是多协议标记交换(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MPLS)协议。所述3层协议可以网际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所述4层协议可以是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control protocol,TCP)。关于2层、2.5层、3层或者4层,参见开放式通信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所述第二报文流中的多个报文也可以上述报文,此处不再赘述。
所述第一报文流以及所述第二报文流中的“第一”和“第二”用于区分具有不同特征的报文流。所述第一报文流的特征不同于所述第二报文流的特征。具体来说,所述第一报文流中的报文头不同于所述第二报文流中的报文头。
举例来说,步骤101还包括接收其他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例如,接收第三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关于所述第三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请参见对所述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需要指出的是,所述第三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对应第三报文流。所述第三报文流的特征不同于所述第一报文流的特征。所述第三报文流的特征不同于所述第二报文流的特征。
步骤102、根据所述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和所述第二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获得第一数据流。
所述第一数据流包括来自所述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中的数据块以及来自所述第二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中的数据块,所述第一数据流中来自所述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数据块的速率与所述第一数据流中来自所述第二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数据块的速率的比值等于所述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速率与所述第二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速率的比值。
举例来说,所述第一数据流可以包括来自其他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中的数据块。例如,所述第一数据流可以包括来自所述第三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中的数据块。
步骤103、生成多个子帧头。
所述多个子帧头是根据帧头得到的,所述帧头包括多个载荷字段,所述多个子帧头包括所述多个载荷字段,其中,每个子帧头包括只有一个载荷字段以及用于标识所述只有一个载荷字段是否是所述多个子帧头中的首个子帧头的子帧头标志字段,每个子帧头是一个或者多个数据块,所述多个子帧头还包括多个开始标志字段,每个子帧头包括只有一个开始标志字段,所述只有一个开始标志字段用于指示所述只有一个开始标志字段所在的子帧头的开始,所述只有一个开始标志字段是一个数据块。
举例来说,帧头用于描述所述第一数据流。
举例来说,所述首个子帧头位于所述帧头的开始。所述首个子帧头在所述帧头中的位置前于所述多个子帧头中其他帧头在所述帧头中的位置。
举例来说,所述子帧头标志字段的长度可以是1个比特。例如,所述子帧头标志字段的值等于1表示所述只有一个子载荷消息字段是所述首个子帧头。所述子帧头标志字段的值等于0表示所述只有一个子载荷消息字段不是所述首个子帧头。
举例来说,所述只有一个开始标志字段位于所述只有一个开始标志字段所在的子帧头的最前。所述只有一个开始标志字段在所述只有一个开始标志所在的子帧头的位置前于其他字段在所述只有一个开始标志所在的子帧头的位置。
步骤104、根据所述第一数据流以及所述多个子帧头获得第二数据流。
所述第二数据流包括所述第一数据流以及所述多个子帧头。
步骤105、将所述第二数据流中的数据块向第一PMD子层电路以及第二PMD子层电路分发,从而得到第一PMD子层数据流以及第二PMD子层数据流。
所述第一PMD子层电路对应所述第一PMD子层数据流,所述第二PMD子层电路对应所述第二PMD子层数据流。
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105具体实现时,也可以将所述第二数据流中的数据块向其他PMD子层电路分发。可以得到其他PMD子层数据流。
举例来说,可以按照加权轮询(Weighted Round-Robin,WRR)的方式分发所述第二数据流中的数据块。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数据流中的数据块被分发至所述第一PMD子层电路以及所述第二PMD子层电路。所述第二数据流包括所述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中的数据块、所述第二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中的数据块以及所述多个子帧头。被分发的数据块包括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中的数据块。现有技术中,PHY包括PCS电路。所述PCS电路包括物理层编码电路。物理层编码电路可以生成并输出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因此,上述技术方案中,分发操作可以由PHY执行。具体来说,PHY可以在物理层编码电路执行物理层编码之后执行分发操作。现有技术中,分发操作由MAC执行。因此,上述技术方案比较灵活,有助于扩展应用场景。
可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PMD子层数据流还包括第一PMD子层对齐标志,所述第二PMD子层数据流还包括第二PMD子层对齐标志,所述第一PMD子层对齐标志以及所述第二PMD子层对齐标志用于将所述第一PMD子层数据流与所述第二PMD子层数据流对齐,所述第二数据流中被分发到所述第一PMD子层电路的数据块的速率是R1,所述第二数据流中被分发到所述第二PMD子层电路的数据块的速率是R2,所述第一PMD子层数据流中的所述第一PMD子层对齐标志的速率是R3,所述第二PMD子层数据流中的所述第二PMD子层对齐标志的速率是R4,所述第一PMD子层电路的带宽是R5,所述第二PMD子层电路的带宽是R6,(R1+R3)/(R2+R4)=R5/R6,R1+R3小于R5,R2+R4小于R6,R1大于0,R2大于0,R3大于0,R4大于0,R5大于0,R6大于0。
举例来说,所述第一PMD子层对齐标志可以是一个数据块。所述第二PMD子层对齐标志可以是一个数据块。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数据流中的数据块被分发至所述第一PMD子层电路以及所述第二PMD子层电路。因此,所述第一PMD子层电路以及所述第二PMD子层电路都可以接收到数据块。另外,根据(R1+R3)/(R2+R4)=R5/R6可以确定PMD子层电路接收到的数据的速率与PMD子层电路的带宽成正比。因此,上述方案可以充分利用PMD子层电路的资源。
可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PMD子层数据流还包括空闲数据块以及第一物理层开销,所述第二PMD子层数据流还包括空闲数据块以及第二物理层开销,所述第一PMD子层数据流中的空闲数据块的速率是R7,所述第二PMD子层数据流中的空闲数据块的速率是R8,所述第一PMD子层数据流中所述第一物理层开销的速率是R9,所述第二PMD子层数据流中所述第二物理层开销的速率是R10,R1+R3+R7+R9等于R5,R2+R4+R8+R10等于R6。
举例来说,所述空闲数据块可以是一个空闲数据块或者多个空闲数据块。所有空闲数据块的长度都相等。一个空闲数据块的长度等于本实施例中涉及到的一个数据块的长度。
举例来说,所述空闲数据块可以是图2对应的实施例涉及的灵活中间接口层电路生成的。
可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数据流包括多个子数据流,每个子数据流中包含的数据块的数量等于C,每个子数据流中来自所述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数据块的速率与来自所述第二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数据块的速率的比值等于所述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速率与所述第二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速率的比值,C大于等于2,C为整数;
所述帧头具体包括长度字段,流数量字段,第一数据块数量字段以及第二数据块数量字段,所述长度字段用于标识所述帧头的长度,所述流数量字段用于标识所述第一数据流中包含的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数量,第一数据块数量字段用于标识每个子数据流中包含的来自所述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数据块的数量,所述第二数据块数量字段用于标识每个子数据流中包含的来自所述第二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数据块的数量。
举例来说,所述帧头还可以包括扩展字段。所述扩展字段可以用于携带其他信息。例如,所述扩展字段可以用于携带消息通道字段。关于携带消息通道字段,请参见图8对应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数据流中所述多个子帧头中每个子帧头位于所述多个子数据流中相邻的两个子数据流之间。
例如,所述第二数据流中所述多个子帧头中相邻的两个子帧头之间间隔P个子数据流,所述P个子数据流是所述多个子数据流中的数据流,P为整数。
可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PMD子层数据流中的空闲数据块以及所述第二PMD子层数据流中的空闲数据块用于被接收物理层电路(receive PHY)在根据所述多个子帧头生成所述帧头之前删除。
举例来说,图3所述的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发送物理层电路(transmit PHY)。所述发送物理层电路可以通过所述第一PMD子层电路向所述接收物理层电路发送所述第一PMD子层数据流。所述发送物理层电路可以通过所述第二PMD子层电路向所述接收物理层电路发送所述第二PMD子层数据流。所述接收物理层电路接收到所述第一PMD子层数据流以后,可以删除第一PMD子层数据流中的空闲数据块。所述接收物理层电路接收到所述第二PMD子层数据流以后,可以删除所述第二PMD子层数据流中的空闲数据块。然后,所述接收物理层电路可以根据所述多个子帧头生成所述帧头,并根据所述帧头对所述第一数据流进行解析。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4所示的方法可以用于具体实现图3所示的方法。如图4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201、获取四个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
每个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包括数据块,所述数据块包括有效数据块和空闲数据块,所述有效数据块为携带需要传输数据的数据块,所述空闲数据块为没有携带传输数据的数据块。所述有效数据块和空闲数据块为64B/66B的数据块。
示例的,如图5所示,假设四个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分别为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MAC0)、第二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MAC1)、第三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MAC2)和第四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MAC3)。每个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中包括有效数据块和空闲数据块,有效数据块和空闲数据块可以为编码为64B/66B的数据块。其中,图5中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中的数据块“0”表示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中的有效数据块,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中的数据块“IDL0”表示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中的空闲数据块。图5中第二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中的数据块“1”表示第二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中的有效数据块,第二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中的数据块“IDL1”表示第二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中的空闲数据块。图5中第三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中的数据块“2”表示第三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中的有效数据块,第三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中的数据块“IDL2”表示第三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中的空闲数据块。图5中第四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中的数据块“3”表示第四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中的有效数据块,第四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中的数据块“IDL3”表示第四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中的空闲数据块。
步骤202、删除每个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中的部分空闲数据块。
举例来说,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中可以包括多个空闲数据块。所述多个空闲数据块可以根据以太网帧间隙(inter-packet gap,IPG)得到。
删除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中的部分空闲数据块后,被删除的部分空闲数据块对应的空间可以用于承载数据块流在后续传输过程中被增加的开销。所述开销可以是灵活中间接口层增加的,也可以是物理媒介依赖子层增加的。
示例的,基于图5如图6所示,第二行为删除空闲数据块后的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删除了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中的两个空闲数据块。删除了第二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中的一个空闲数据块。删除了第三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中的三个空闲数据块。删除了第四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中的一个空闲数据块。
步骤203、根据四个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获得第一数据流。
每个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中的数据块进行时分复用(Time DivisionMultiplexing,TDM),组成多个子数据流,多个子数据流组成第一数据流。所述第一数据流包括多个子数据流,每个子数据流中包含的数据块的数量等于C,C大于等于2,C为整数。每个子数据流中来自每个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数据块的速率间的比值等于每个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速率间的比值。
例如,每个子数据流中来自所述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数据块的速率与来自所述第二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数据块的速率的比值等于所述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速率与所述第二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速率的比值。每个子数据流中来自所述第二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数据块的速率与来自所述第三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数据块的速率的比值等于所述第二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速率与所述第三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速率的比值。每个子数据流中来自所述第三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数据块的速率与来自所述第四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数据块的速率的比值等于所述第三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速率与所述第四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速率的比值。
示例的,基于图6如图7所示,假设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MAC0)、第二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MAC1)、第三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MAC2)和第四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MAC3)之间的速率比值为1∶1∶2∶3。第三行的右边的第一位数据块为第二行中MAC0数据流的右边的第一位数据块“0”,第三行的右边的第二位数据块为MAC1数据流的右边的第一位数据块“1”,第三行的右边的第三位数据块为MAC2数据流的右边的第一位数据块“2”,第三行的右边的第四位数据块为MAC2数据流的右边的第二位数据块“2”,第三行的右边的第五位数据块为MAC3数据流的右边的第一位数据块“3”,第三行的右边的第六位数据块为MAC3数据流的右边的第二位数据块“3”,第三行的右边的第七位数据块为MAC3数据流的右边的第三位数据块“3”。将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右边的第一位数据块“0”、第二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右边的第一位数据块“1”、第三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右边的第一位数据块“2”、第三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右边的第二位数据块“2”、第四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右边的第一位数据块“3”、第四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右边的第二位数据块“3”和第四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右边的第三位数据块“3”组成一个子数据流。
同理,以此类推,将MAC0、MAC1、MAC2和MAC3中的数据块根据每个子数据流中来自每个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数据块的速率间的比值等于每个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速率间的比值进行时分复用,组成多个子数据流,得到第一数据流。
步骤204、生成多个子帧头。
具体的,所述多个子帧头是根据帧头得到的。该帧头具体包括长度字段,流数量字段,第一数据块数量字段以及第二数据块数量字段,所述长度字段用于标识所述帧头的长度,所述流数量字段用于标识所述第一数据流中包含的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数量,第一数据块数量字段用于标识每个子数据流中包含的来自所述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数据块的数量,所述第二数据块数量字段用于标识每个子数据流中包含的来自所述第二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数据块的数量。
示例的,如图8所示,帧头结构示意图,帧头包括长度(Hdr size)字段、流数量(#Mac)字段、#0 Mac size字段、#1 Mac size、#n Mac size和消息通道(Message channel)字段。其中,长度(Hdr size)字段用于标识第一数据流的帧头的长度,单位可以为字节(byte),可以为15bit。流数量字段用于标识所述第一数据流中包含的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数量,可以为8bit。#0 Mac size字段用于标识每个子数据流中包含的来自所述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数据块的数量,可以为8bit,#1 Mac size字段用于标识每个子数据流中包含的来自所述第二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数据块的数量,可以为8bit,同理,#n Macsize字段用于标识每个子数据流中包含的来自所述第n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数据块的数量,可以为8bit。
可选的,消息通道(Message channel)字段用于标识每个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消息通道。具体的,如图9所示,消息通道字段结构示意图,消息通道字段具体包括#Mac Msg字段、Mac Num字段和Mac message字段。其中,#Mac Msg字段用于标识该Message channel字段中共有多少个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消息,可以为8bit,Mac Num字段用于标识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编号,可以为8bit,Mac message字段用于标识Mac Num字段的编号对应的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消息,可以为120bit。
划分帧头生成多个子帧头,所述帧头包括多个载荷字段,所述多个子帧头包括所述多个载荷字段,其中,每个子帧头包括只有一个载荷字段以及用于标识所述只有一个载荷字段是否是所述多个子帧头中的首个子帧头的子帧头标志字段,每个子帧头是一个或者多个数据块,所述多个子帧头还包括多个开始标志字段,每个子帧头包括只有一个开始标志字段,所述只有一个开始标志字段用于指示所述只有一个开始标志字段所在的子帧头的开始,所述只有一个开始标志字段是一个数据块。
如图10所示,子帧头结构示意图。划分帧头生成多个子帧头。其中,开始标志字段可以用“B”表示。载荷字段可以用“C0、C1、C2到Cn”表示。子帧头标志字段可以用“EP”表示。假设将第一个子帧头中的EP字段的值设置为1,表示第一个子帧头。其他的子帧头中的EP字段的值设置为0,表示非第一个子帧头。假设帧头需要在第0帧一次传输完,改成分别在第0帧,第1帧,第2帧等不同帧分开传输。
步骤205、根据所述第一数据流以及所述多个子帧头获得第二数据流。
所述第二数据流包括所述第一数据流以及所述多个子帧头。其中,所述第二数据流中所述多个子帧头中每个子帧头位于所述多个子数据流中相邻的两个子数据流之间,即所述第二数据流中所述多个子帧头中相邻的两个子帧头之间间隔P个子数据流,所述P个子数据流是所述多个子数据流中的数据流,P为整数。具体的,可以从所述第一数据流的第一个数据块前开始每间隔P个子数据流向所述第一数据流插入所述子帧头。
结合图7,如图11所示,第四行为第二数据流。所述第二数据流通过如下途径得到:从所述第一数据流的第一个数据块前开始每间隔P个子数据流向所述第一数据流插入子帧头。每个子帧头和该子帧头后的P个子数据流可以通过不同的时隙传输。
步骤206、将所述第二数据流中的数据块向第一PMD子层电路以及第二PMD子层电路分发,从而得到第一PMD子层数据流以及第二PMD子层数据流。
假设第二数据流中的数据块为64B/66B的数据块时,以所述第二数据流中数据块的整数倍为单位,即可以以64B/66B的数据块的4倍256B/256B数据块或者7倍512B/512B的数据块,根据第一物理媒介依赖的带宽与第二物理媒介依赖的带宽比例分发所述第二数据流中的数据块。
当根据两个以上物理媒介依赖的带宽比例分发所述第二数据流中的数据块时,以所述两个以上物理媒介依赖的带宽比例的数据块的个数为间隔,向分发到每个物理媒介依赖的数据块之间同时插入对齐标志,所述对齐标志用于多个PMD子层数据流对齐,所述每个对齐标志的编号不同。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数据流中的子帧头和数据块不必区别对待,都认为是数据块。
所述第一PMD子层数据流还包括第一PMD子层对齐标志,所述第二PMD子层数据流还包括第二PMD子层对齐标志,所述第一PMD子层对齐标志以及所述第二PMD子层对齐标志用于将所述第一PMD子层数据流与所述第二PMD子层数据流对齐,所述第二数据流中被分发到所述第一PMD子层电路的数据块的速率是R1,所述第二数据流中被分发到所述第二PMD子层电路的数据块的速率是R2,所述第一PMD子层数据流中的所述第一PMD子层对齐标志的速率是R3,所述第二PMD子层数据流中的所述第二PMD子层对齐标志的速率是R4,所述第一PMD子层电路的带宽是R5,所述第二PMD子层电路的带宽是R6,(R1+R3)/(R2+R4)=R5/R6,R1+R3小于R5,R2+R4小于R6,R1大于0,R2大于0,R3大于0,R4大于0,R5大于0,R6大于0。
示例的,基于图11如图12所示,假设PMD0与PMD1的带宽比例为3∶2。向PMD0分发三个第二数据流中的数据块时,向PMD1分发两个第二数据流中的数据块。具体的,第五行中PMD1的第一个数据块为对齐标志“H”,PMD1的第二个数据块为第二数据流中开始标志“B”的数据块,PMD0的第一个数据块为对齐标志“H”,PMD0的第二个数据块为第二数据流中C0的数据块,以此类推,得到第一PMD子层数据流以及第二PMD子层数据流。所述第一PMD子层电路对应所述第一PMD子层数据流,所述第二PMD子层电路对应所述第二PMD子层数据流。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PMD子层数据流还包括空闲数据块以及第一物理层开销,所述第二PMD子层数据流还包括空闲数据块以及第二物理层开销,所述第一PMD子层数据流中的空闲数据块的速率是R7,所述第二PMD子层数据流中的空闲数据块的速率是R8,所述第一PMD子层数据流中所述第一物理层开销的速率是R9,所述第二PMD子层数据流中所述第二物理层开销的速率是R10,R1+R3+R7+R9等于R5,R2+R4+R8+R10等于R6。
示例的,基于图12如图13所示,第六行中的FI数据块为根据PMD0的带宽和PMD1的带宽在第一PMD子层数据流中的任意数据块之间插入空闲数据块。以及第二PMD子层数据流中的任意数据块之间插入空闲数据块。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开始标志、对齐标志和空闲数据块是在发送端的灵活中间接口层编码64B/66B数据块之后插入,接收端的灵活中间接口层解码64B/66B之前删除的。因此,可以在灵活中间接口层单独定义开始标志、对齐标志和空闲数据块等特殊的数据块,只需与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中的数据块、第一数据流或第二数据流中的64B/66B数据块区分即可。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64B/66B的场景中如何对特殊数据块进行编码进行了说明。对于其他类型的物理层编码,也可以采用类似方式对特殊数据块进行编码。当然,特殊数据块的编码方式需要与已定义的数据块的编码方式不同,从而对特殊数据块进行区别。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Engineers,IEEE)规定了64B/66B的控制编码类型。如表1所示,IEEE 802.3-2012款项(Clause)8.2。
表1 IEEE 802.3-2012款项8.2
假如利用order_set的类型编码,在表1中块类型位域为0x4B,该0x4B后面的D1,D2,D3等位域都可以用于开始标志、对齐标志和空闲数据块等特殊字符编码。如表2所示,order_set类型编码。order_set的块类型位域通道1(Lane1)对应D1,通道2(Lane1)对应D2和通道3(Lane1)对应D3。编码开始标志、对齐标志和空闲数据块等特殊字符是避开表2中已有的编码即可。
表2 IEEE 802.3-2012 order_set类型编码
通道0 通道1 通道2 通道3 描述
序列 0x00 0x00 0x00 保留
序列 0x00 0x00 0x01 本地故障
序列 0x00 0x00 0x02 远程故障
序列 0x00 0x00 0x03 链路中断
序列 ≥0x00 ≥0x00 ≥0x04 保留
如表3所示,灵活中间接口层的特殊字符编码实例。接收端的灵活中间接口层接收到开始标志、对齐标志和空闲数据块等特殊字符,进行相应处理及删除,而不影响解码。
表3 灵活中间接口层的特殊字符64B/66B编码
进一步的,在第一级物理媒介依赖与第二级物理媒介依赖级联的应用场景中,第一级灵活中间接口层与第二级灵活中间接口层也相互级联。第二级灵活中间接口层将接收到第一级物理媒介依赖传输的第一级PMD子层数据流看做第二级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第二级灵活中间接口层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数据处理方法处理第二级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以便于适应第二级物理媒介依赖传输第二级PMD子层数据流。在步骤206,将所述第二数据流中的数据块向第一物理媒介依赖PMD子层电路以及第二PMD子层电路分发,从而得到第一PMD子层数据流以及第二PMD子层数据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207至步骤2011。具体的,如图14所示。
步骤207、删除第一物理媒介依赖的任意数据块之间插入的空闲数据块,得到第三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
所述第一PMD子层数据流中的空闲数据块以及所述第二PMD子层数据流中的空闲数据块用于被接收物理层电路在根据所述多个子帧头生成所述帧头之前删除。只要接收到的是空闲数据块,将删除该空闲数据块。
步骤208、根据第三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获得第三数据流。
第三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中的数据块进行时分复用(TDM),组成多个子数据流,多个子数据流组成第三数据流。所述第三数据流包括多个子数据流,每个子数据流中包含的数据块的数量等于C,C大于等于2,C为整数。
步骤209、生成多个子帧头。
所述多个子帧头是根据帧头得到的。该帧头具体包括长度字段,流数量字段,第三数据块数量字段,所述长度字段用于标识所述帧头的长度,所述流数量字段用于标识所述第三数据流中包含的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数量,第三数据块数量字段用于标识每个子数据流中包含的来自所述第三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数据块的数量。
步骤2010、根据所述第三数据流以及所述多个子帧头获得第四数据流。
所述第四数据流包括所述第三数据流以及所述多个子帧头。其中,所述第四数据流中所述多个子帧头中每个子帧头位于所述多个子数据流中相邻的两个子数据流之间,即所述第四数据流中所述多个子帧头中相邻的两个子帧头之间间隔P个子数据流,所述P个子数据流是所述多个子数据流中的数据流,P为整数。具体的,可以从所述第三数据流的第一个数据块前开始每间隔P个子数据流向所述第三数据流插入所述子帧头。
步骤2011、通过将所述第四数据流中的数据块向第三PMD子层电路以及第四PMD子层电路分发,得到第三PMD子层数据流以及第四PMD子层数据流。
本发明提供一种灵活中间接口层级联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发送端包括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层(MAC layer)电路21、第一级灵活中间接口层(Flex layer)电路22、第一级物理媒介依赖层(PMD layer)电路23a、第一级物理媒介依赖层(PMD layer)电路23b、第二级灵活中间接口层电路24a、第二级灵活中间接口层电路24b、第二级灵活中间接口层电路24c、第二级灵活中间接口层电路24d、第二级物理媒介依赖层电路25a、第二级物理媒介依赖层电路25b、第二级物理媒介依赖层电路25c和第二级物理媒介依赖层电路25d。接收端包括第二级灵活中间接口层电路26a、第二级灵活中间接口层电路26b、物理媒介依赖层电路27、第一级灵活中间接口层电路28和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层电路29。
假设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层电路21的带宽为150G,第一级物理媒介依赖层电路23a的带宽为100G,第一级物理媒介依赖层电路23b的带宽为100G,第二级物理媒介依赖层电路25a的带宽为40G,第二级物理媒介依赖层电路25b的带宽为40G,第二级物理媒介依赖层电路25c的带宽为40G,第二级物理媒介依赖层电路25d的带宽为40G。
第二级灵活中间接口层电路24a用于删除第一PMD子层数据流中的空闲数据块。第二级灵活中间接口层电路24b用于将第一PMD子层数据流视为新的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进行上述编码分发到第二级物理媒介依赖层电路25a和第二级物理媒介依赖层电路25b,即将100G的第一PMD子层数据流分发到40G的第二级物理媒介依赖层电路25a和40G的第二级物理媒介依赖层电路25b,得到第三PMD子层数据流和第四PMD子层数据流,第二级物理媒介依赖层电路25a传输第三PMD子层数据流,第二级物理媒介依赖层电路25b传输第四PMD子层数据流。
同理,第二级灵活中间接口层电路24c用于删除第二PMD子层数据流中的空闲数据块。第二级灵活中间接口层电路24d用于将第二PMD子层数据流视为新的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进行上述编码分发到第二级物理媒介依赖层电路25c和第二级物理媒介依赖层电路25d,即将100G的第二PMD子层数据流分发到40G的第二级物理媒介依赖层电路25c和40G的第二级物理媒介依赖层电路25d,得到第五PMD子层数据流和第六PMD子层数据流,第二级物理媒介依赖层电路25c传输第五PMD子层数据流,第二级物理媒介依赖层电路25d传输第六PMD子层数据流。
接收端,第二级灵活中间接口层电路26a用于根据帧头信息对第三PMD子层数据流和第四PMD子层数据流解码,得到100G的第一PMD子层数据流,第二级灵活中间接口层电路26b用于根据帧头信息对第五PMD子层数据流和第六PMD子层数据流解码,得到100G的第二PMD子层数据流,最后将第一PMD子层数据流和第二PMD子层数据流汇总起来解码,恢复原始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具体的方法步骤为发送端的编码的逆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中,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层电路21用于编码150G的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将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传输至第一级灵活中间接口层电路22。第一级灵活中间接口层电路22用于接收到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后,首先删除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中的部分空闲数据块,部分空闲数据块的空间用于后续灵活中间接口层电路和物理媒介依赖层电路的开销,然后,按照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层电路21的带宽对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进行时分复用(TDM),组成子数据流(TDM group),所述一个TDMgroup包括按照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层电路21的带宽分配的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中的数据块,多个TDM group组成第一数据流(TDM group stream)。
第一级灵活中间接口层电路22还用于生成多个子帧头,所述多个子帧头是根据帧头得到的,所述帧头包括多个载荷字段,所述多个子帧头包括所述多个载荷字段,其中,每个子帧头包括只有一个载荷字段以及用于标识所述只有一个载荷字段是否是所述多个子帧头中的首个子帧头的子帧头标志字段,每个子帧头是一个或者多个数据块,所述多个子帧头还包括多个开始标志字段,每个子帧头包括只有一个开始标志字段,所述只有一个开始标志字段用于指示所述只有一个开始标志字段所在的子帧头的开始,所述只有一个开始标志字段是一个数据块。
所述帧头具体包括长度字段,流数量字段,第一数据块数量字段以及第二数据块数量字段,所述长度字段用于标识所述帧头的长度,所述流数量字段用于标识所述第一数据流中包含的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数量,第一数据块数量字段用于标识每个子数据流中包含的来自所述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数据块的数量。
第一级灵活中间接口层电路22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数据流以及所述多个子帧头获得第二数据流,所述第二数据流包括所述第一数据流以及所述多个子帧头。所述第二数据流中所述多个子帧头中每个子帧头位于所述多个子数据流中相邻的两个子数据流之间。
第一级灵活中间接口层电路22还用于以所述第一数据流中数据块的整数倍为单位,根据第一级物理媒介依赖层电路23a的100G带宽和第一级物理媒介依赖层电路23b的100G带宽,通过将所述第二数据流中的数据块向第一级物理媒介依赖层电路23a以及第一级物理媒介依赖层电路23b分发,得到第一PMD子层数据流以及第二PMD子层数据流,所述第一级物理媒介依赖层电路23a对应所述第一PMD子层数据流,所述第一级物理媒介依赖层电路23b对应所述第二PMD子层数据流。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PMD子层数据流还包括第一PMD子层对齐标志,所述第二PMD子层数据流还包括第二PMD子层对齐标志,所述第一PMD子层对齐标志以及所述第二PMD子层对齐标志用于将所述第一PMD子层数据流与所述第二PMD子层数据流对齐,所述第二数据流中被分发到所述第一级物理媒介依赖层电路23a的数据块的速率是R1,所述第二数据流中被分发到所述第一级物理媒介依赖层电路23b的数据块的速率是R2,所述第一PMD子层数据流中的所述第一PMD子层对齐标志的速率是R3,所述第二PMD子层数据流中的所述第二PMD子层对齐标志的速率是R4,所述第一级物理媒介依赖层电路23a的带宽是R5,所述第一级物理媒介依赖层电路23b的带宽是R6,(R1+R3)/(R2+R4)=R5/R6,R1+R3小于R5,R2+R4小于R6,R1大于0,R2大于0,R3大于0,R4大于0,R5大于0,R6大于0。
所述第一PMD子层数据流还包括空闲数据块以及第一物理层开销,所述第二PMD子层数据流还包括空闲数据块以及第二物理层开销,所述第一PMD子层数据流中的空闲数据块的速率是R7,所述第二PMD子层数据流中的空闲数据块的速率是R8,所述第一PMD子层数据流中所述第一物理层开销的速率是R9,所述第二PMD子层数据流中所述第二物理层开销的速率是R10,R1+R3+R7+R9等于R5,R2+R4+R8+R10等于R6。
第二级灵活中间接口层电路24a用于删除第一PMD子层数据流中的空闲数据块。第二级灵活中间接口层电路24b用于将第一PMD子层数据流视为新的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进行上述编码分发到第二级物理媒介依赖层电路25a和第二级物理媒介依赖层电路25b,即将100G的第一PMD子层数据流分发到40G的第二级物理媒介依赖层电路25a和40G的第二级物理媒介依赖层电路25b,得到第三PMD子层数据流和第四PMD子层数据流,第二级物理媒介依赖层电路25a传输第三PMD子层数据流,第二级物理媒介依赖层电路25b传输第四PMD子层数据流。
同理,第二级灵活中间接口层电路24c用于删除第二PMD子层数据流中的空闲数据块。第二级灵活中间接口层电路24d用于将第二PMD子层数据流视为新的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进行上述编码分发到第二级物理媒介依赖层电路25c和第二级物理媒介依赖层电路25d,即将100G的第二PMD子层数据流分发到40G的第二级物理媒介依赖层电路25c和40G的第二级物理媒介依赖层电路25d,得到第五PMD子层数据流和第六PMD子层数据流,第二级物理媒介依赖层电路25c传输第五PMD子层数据流,第二级物理媒介依赖层电路25d传输第六PMD子层数据流。
接收端,第二级灵活中间接口层电路26a用于删除第三PMD子层数据流和第四PMD子层数据流中的空闲数据块,根据帧头信息对第三PMD子层数据流和第四PMD子层数据流解码,得到100G的第一PMD子层数据流。
第二级灵活中间接口层电路26b用于删除第五PMD子层数据流和第六PMD子层数据流中的空闲数据块,根据帧头信息对第五PMD子层数据流和第六PMD子层数据流解码,得到100G的第二PMD子层数据流。
第一级灵活中间接口层电路28用于将第一PMD子层数据流和第二PMD子层数据流汇总起来解码,恢复原始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具体的方法步骤为发送端的编码的逆操作。
示例的,如图16所示,先删除第一PMD子层数据流以及第二PMD子层数据流中的空闲数据块“FI”,然后,将PMD0子层对齐标示“H”和PMD1子层对齐标示“H”对齐,PMD1子层数据流包括开始标志“B”,初始化帧头,恢复各个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进行64B/66B解码。
如图17所示,帧头初始化状态机。在接收端收到第一PMD子层数据流以及第二PMD子层数据流通过物理媒介依赖传输后,接收端的灵活中间接口层删除空闲数据块,利用对齐标志将同时插入到分发到每个物理媒介依赖的数据块之间的对齐标志相互对齐,每个PMD自身的数据已经对齐,对齐完成之后,启动帧头初始化过程。
在初始状态(Initial)301,检测每个64B/66B数据块,若检测到开始标志“B”数据块,且该开始标志“B”数据块后的EP 0位域为1,则为灵活以太网数据流的第一个数据块,从而从初始状态跳转到接收帧头状态(REC Hdr)。若未检测到开始标志“B”数据块,继续检测。
在接收帧头状态(REC Hdr)302,每间隔P个子数据流检测一次,继续检测到其他的“EP”直至再次遇到EP0,认为初始化完成,则从接收帧头状态跳转到灵活中间接口层状态(Flex Lock)。如果每间隔P个子数据流检测一次后检测到的数据块非开始标志“B”,则从接收帧头状态跳转到初始状态。
在灵活中间接口层状态(Flex Lock)303,每间隔P个子数据流检测一次,若检测到的数据块非开始标志“B”,则灵活中间接口层状态失锁,从灵活中间接口层状态跳转到初始状态。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处理装置40的示意图。数据处理装置40可以通过图2中的灵活中间接口层电路实现。另外,数据处理装置40可以用于执行图3所示的方法。数据处理装置40可以用于执行图4所示的方法。参见图18,数据处理装置40包括:
接收单元401,用于接收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和第二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
第一获得单元402,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和所述第二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获得第一数据流,所述第一数据流包括来自所述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中的数据块以及来自所述第二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中的数据块,所述第一数据流中来自所述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数据块的速率与所述第一数据流中来自所述第二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数据块的速率的比值等于所述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速率与所述第二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速率的比值;
生成单元403,用于生成多个子帧头,所述多个子帧头是根据帧头得到的,所述帧头包括多个载荷字段,所述多个子帧头包括所述多个载荷字段,其中,每个子帧头包括只有一个载荷字段以及用于标识所述只有一个载荷字段是否是所述多个子帧头中的首个子帧头的子帧头标志字段,每个子帧头是一个或者多个数据块,所述多个子帧头还包括多个开始标志字段,每个子帧头包括只有一个开始标志字段,所述只有一个开始标志字段用于指示所述只有一个开始标志字段所在的子帧头的开始,所述只有一个开始标志字段是一个数据块;
第二获得单元404,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获得单元获得的所述第一数据流以及所述生成单元生成的所述多个子帧头获得第二数据流,所述第二数据流包括所述第一数据流以及所述多个子帧头;
分发单元405,用于将所述第二获得单元获得的所述第二数据流中的数据块向第一物理媒介依赖PMD子层电路以及第二PMD子层电路分发,从而得到第一PMD子层数据流以及第二PMD子层数据流,所述第一PMD子层电路对应所述第一PMD子层数据流,所述第二PMD子层电路对应所述第二PMD子层数据流。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数据流中的数据块被分发至所述第一PMD子层电路以及所述第二PMD子层电路。所述第二数据流包括所述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中的数据块、所述第二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中的数据块以及所述多个子帧头。被分发的数据块包括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中的数据块。现有技术中,PHY包括PCS电路。所述PCS电路包括物理层编码电路。物理层编码电路可以生成并输出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因此,上述技术方案中,分发操作可以由PHY执行。具体来说,PHY可以在物理层编码电路执行物理层编码之后执行分发操作。现有技术中,分发操作由MAC执行。因此,上述技术方案比较灵活,有助于扩展应用场景。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PMD子层数据流还包括第一PMD子层对齐标志,所述第二PMD子层数据流还包括第二PMD子层对齐标志,所述第一PMD子层对齐标志以及所述第二PMD子层对齐标志用于将所述第一PMD子层数据流与所述第二PMD子层数据流对齐,所述第二数据流中被分发到所述第一PMD子层电路的数据块的速率是R1,所述第二数据流中被分发到所述第二PMD子层电路的数据块的速率是R2,所述第一PMD子层数据流中的所述第一PMD子层对齐标志的速率是R3,所述第二PMD子层数据流中的所述第二PMD子层对齐标志的速率是R4,所述第一PMD子层电路的带宽是R5,所述第二PMD子层电路的带宽是R6,(R1+R3)/(R2+R4)=R5/R6,R1+R3小于R5,R2+R4小于R6,R1大于0,R2大于0,R3大于0,R4大于0,R5大于0,R6大于0。
所述第一PMD子层数据流还包括空闲数据块以及第一物理层开销,所述第二PMD子层数据流还包括空闲数据块以及第二物理层开销,所述第一PMD子层数据流中的空闲数据块的速率是R7,所述第二PMD子层数据流中的空闲数据块的速率是R8,所述第一PMD子层数据流中所述第一物理层开销的速率是R9,所述第二PMD子层数据流中所述第二物理层开销的速率是R10,R1+R3+R7+R9等于R5,R2+R4+R8+R10等于R6。
所述第一数据流包括多个子数据流,每个子数据流中包含的数据块的数量等于C,每个子数据流中来自所述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数据块的速率与来自所述第二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数据块的速率的比值等于所述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速率与所述第二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速率的比值,C大于等于2,C为整数;
所述帧头具体包括长度字段,流数量字段,第一数据块数量字段以及第二数据块数量字段,所述长度字段用于标识所述帧头的长度,所述流数量字段用于标识所述第一数据流中包含的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数量,第一数据块数量字段用于标识每个子数据流中包含的来自所述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数据块的数量,所述第二数据块数量字段用于标识每个子数据流中包含的来自所述第二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数据块的数量。
所述第二数据流中所述多个子帧头中每个子帧头位于所述多个子数据流中相邻的两个子数据流之间。
所述第一PMD子层数据流中的空闲数据块以及所述第二PMD子层数据流中的空闲数据块用于被接收物理层电路在根据所述多个子帧头生成所述帧头之前删除。
本实施例中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中的数据块可以都是64B/66B的数据块。
图3提供的方法中,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包括多个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可以对图3提供的方法进行修改,从而得到图19所示的方法。图19所示的方法中,只涉及一个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图19为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见图19,包括:
S1901、接收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
S1902、将所述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中的数据块向第一物理媒介依赖PMD子层电路以及第二PMD子层电路分发,从而得到第一PMD数据流以及第二PMD数据流。
所述第一PMD子层电路对应所述第一PMD数据流,所述第二PMD子层电路对应所述第二PMD数据流。
图19提供的方法具体实现时,可以参见图3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
所述第一PMD数据流还包括第一PMD对齐标志,所述第二PMD数据流还包括第二PMD对齐标志,所述第一PMD对齐标志以及所述第二PMD对齐标志用于将所述第一PMD数据流与所述第二PMD数据流对齐,所述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中被分发到所述第一PMD电路的数据块的速率是R1,所述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中被分发到所述第二PMD电路的数据块的速率是R2,所述第一PMD数据流中的所述第一PMD对齐标志的速率是R3,所述第二PMD数据流中的所述第二PMD对齐标志的速率是R4,所述第一PMD子层电路的带宽是R5,所述第二PMD子层电路的带宽是R6,(R1+R3)/(R2+R4)=R5/R6,R1+R3小于R5,R2+R4小于R6,R1大于0,R2大于0,R3大于0,R4大于0,R5大于0,R6大于0。
可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
所述第一PMD数据流还包括空闲数据块IDLE以及第一物理层开销,所述第二PMD数据流还包括IDLE以及第二物理层开销,所述第一PMD数据流中的IDLE的速率是R7,所述第二PMD数据流中的IDLE的速率是R8,所述第一PMD数据流中所述第一物理层开销的速率是R9,所述第二PMD数据流中所述第二物理层开销的速率是R10,R1+R3+R7+R9等于R5,R2+R4+R8+R10等于R6。
图3提供的方法中,涉及到多个PMD子层电路。可以对图3提供的方法进行修改,从而得到图20所示的方法。图20所示的方法中,只涉及一个PMD子层电路。图20为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见图20,包括:
S2001、接收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和第二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
S2002、根据所述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和所述第二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获得第一数据流。
所述第一数据流包括来自所述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中的数据块以及来自所述第二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中的数据块,所述第一数据流中来自所述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数据块的速率与所述第一数据流中来自所述第二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数据块的速率的比值等于所述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速率与所述第二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速率的比值;
S2003、生成多个子帧头。
所述多个子帧头是根据帧头得到的,所述帧头包括多个载荷字段,所述多个子帧头包括所述多个载荷字段,其中,每个子帧头包括只有一个载荷字段以及用于标识所述只有一个载荷字段是否是所述多个子帧头中的首个子帧头的子帧头标志字段,每个子帧头是一个或者多个数据块,所述多个子帧头还包括多个开始标志字段,每个子帧头包括只有一个开始标志字段,所述只有一个开始标志字段用于指示所述只有一个开始标志字段所在的子帧头的开始,所述只有一个开始标志字段是一个数据块;
S2004、根据所述第一数据流以及所述多个子帧头获得第二数据流,所述第二数据流包括所述第一数据流以及所述多个子帧头。
S2005、将所述第二数据流中的数据块向物理媒介依赖PMD子层电路发送,从而得到PMD数据流。
所述PMD子层电路对应所述PMD数据流。
图20提供的方法具体实现时,可以参见图3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
所述第二数据流中被分发到所述PMD电路的数据块的速率是R1,所述PMD子层电路的带宽是R2,R1小于R2,R1大于0,R2大于0。
可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
所述PMD数据流还包括空闲数据块IDLE以及物理层开销,所述PMD数据流中的IDLE的速率是R3,所述PMD数据流中所述物理层开销的速率是R4,R1+R3+R4等于R2。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还可以用于光网络中的光网络设备。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包括,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和第二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
根据所述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和所述第二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获得第一数据流,所述第一数据流包括来自所述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中的数据块以及来自所述第二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中的数据块,所述第一数据流中来自所述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数据块的速率与所述第一数据流中来自所述第二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数据块的速率的比值等于所述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速率与所述第二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速率的比值;
生成多个子帧头,所述多个子帧头是根据描述所述第一数据流的帧头得到的,所述帧头包括多个载荷字段,所述多个子帧头包括所述多个载荷字段,其中,每个子帧头包括只有一个载荷字段以及用于标识所述只有一个载荷字段是否是所述多个子帧头中的首个子帧头的子帧头标志字段,每个子帧头是一个或者多个数据块,所述多个子帧头还包括多个开始标志字段,每个子帧头包括只有一个开始标志字段,所述只有一个开始标志字段用于指示所述只有一个开始标志字段所在的子帧头的开始,所述只有一个开始标志字段是一个数据块;
根据所述第一数据流以及所述多个子帧头获得第二数据流,所述第二数据流包括所述第一数据流以及所述多个子帧头;
将所述第二数据流中的数据块向第一物理媒介依赖PMD子层电路以及第二PMD子层电路分发,从而得到第一PMD子层数据流以及第二PMD子层数据流,所述第一PMD子层电路对应所述第一PMD子层数据流,所述第二PMD子层电路对应所述第二PMD子层数据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PMD子层数据流还包括第一PMD子层对齐标志,所述第二PMD子层数据流还包括第二PMD子层对齐标志,所述第一PMD子层对齐标志以及所述第二PMD子层对齐标志用于将所述第一PMD子层数据流与所述第二PMD子层数据流对齐,所述第二数据流中被分发到所述第一PMD子层电路的数据块的速率是R1,所述第二数据流中被分发到所述第二PMD子层电路的数据块的速率是R2,所述第一PMD子层数据流中的所述第一PMD子层对齐标志的速率是R3,所述第二PMD子层数据流中的所述第二PMD子层对齐标志的速率是R4,所述第一PMD子层电路的带宽是R5,所述第二PMD子层电路的带宽是R6,(R1+R3)/(R2+R4)=R5/R6,R1+R3小于R5,R2+R4小于R6,R1大于0,R2大于0,R3大于0,R4大于0,R5大于0,R6大于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PMD子层数据流还包括空闲数据块以及第一物理层开销,所述第二PMD子层数据流还包括空闲数据块以及第二物理层开销,所述第一PMD子层数据流中的空闲数据块的速率是R7,所述第二PMD子层数据流中的空闲数据块的速率是R8,所述第一PMD子层数据流中所述第一物理层开销的速率是R9,所述第二PMD子层数据流中所述第二物理层开销的速率是R10,R1+R3+R7+R9等于R5,R2+R4+R8+R10等于R6。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数据流包括多个子数据流,每个子数据流中包含的数据块的数量等于C,每个子数据流中来自所述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数据块的速率与来自所述第二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数据块的速率的比值等于所述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速率与所述第二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速率的比值,C大于等于2,C为整数;
所述帧头具体包括长度字段,流数量字段,第一数据块数量字段以及第二数据块数量字段,所述长度字段用于标识所述帧头的长度,所述流数量字段用于标识所述第一数据流中包含的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数量,第一数据块数量字段用于标识每个子数据流中包含的来自所述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数据块的数量,所述第二数据块数量字段用于标识每个子数据流中包含的来自所述第二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数据块的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数据流中所述多个子帧头中每个子帧头位于所述多个子数据流中相邻的两个子数据流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PMD子层数据流中的空闲数据块以及所述第二PMD子层数据流中的空闲数据块用于被接收物理层电路在根据所述多个子帧头生成所述帧头之前删除。
7.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和第二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
第一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和所述第二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获得第一数据流,所述第一数据流包括来自所述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中的数据块以及来自所述第二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中的数据块,所述第一数据流中来自所述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数据块的速率与所述第一数据流中来自所述第二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数据块的速率的比值等于所述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速率与所述第二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速率的比值;
生成单元,用于生成多个子帧头,所述多个子帧头是根据描述所述第一数据流的帧头得到的,所述帧头包括多个载荷字段,所述多个子帧头包括所述多个载荷字段,其中,每个子帧头包括只有一个载荷字段以及用于标识所述只有一个载荷字段是否是所述多个子帧头中的首个子帧头的子帧头标志字段,每个子帧头是一个或者多个数据块,所述多个子帧头还包括多个开始标志字段,每个子帧头包括只有一个开始标志字段,所述只有一个开始标志字段用于指示所述只有一个开始标志字段所在的子帧头的开始,所述只有一个开始标志字段是一个数据块;
第二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获得单元获得的所述第一数据流以及所述生成单元生成的所述多个子帧头获得第二数据流,所述第二数据流包括所述第一数据流以及所述多个子帧头;
分发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获得单元获得的所述第二数据流中的数据块向第一物理媒介依赖PMD子层电路以及第二PMD子层电路分发,从而得到第一PMD子层数据流以及第二PMD子层数据流,所述第一PMD子层电路对应所述第一PMD子层数据流,所述第二PMD子层电路对应所述第二PMD子层数据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PMD子层数据流还包括第一PMD子层对齐标志,所述第二PMD子层数据流还包括第二PMD子层对齐标志,所述第一PMD子层对齐标志以及所述第二PMD子层对齐标志用于将所述第一PMD子层数据流与所述第二PMD子层数据流对齐,所述第二数据流中被分发到所述第一PMD子层电路的数据块的速率是R1,所述第二数据流中被分发到所述第二PMD子层电路的数据块的速率是R2,所述第一PMD子层数据流中的所述第一PMD子层对齐标志的速率是R3,所述第二PMD子层数据流中的所述第二PMD子层对齐标志的速率是R4,所述第一PMD子层电路的带宽是R5,所述第二PMD子层电路的带宽是R6,(R1+R3)/(R2+R4)=R5/R6,R1+R3小于R5,R2+R4小于R6,R1大于0,R2大于0,R3大于0,R4大于0,R5大于0,R6大于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PMD子层数据流还包括空闲数据块以及第一物理层开销,所述第二PMD子层数据流还包括空闲数据块以及第二物理层开销,所述第一PMD子层数据流中的空闲数据块的速率是R7,所述第二PMD子层数据流中的空闲数据块的速率是R8,所述第一PMD子层数据流中所述第一物理层开销的速率是R9,所述第二PMD子层数据流中所述第二物理层开销的速率是R10,R1+R3+R7+R9等于R5,R2+R4+R8+R10等于R6。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数据流包括多个子数据流,每个子数据流中包含的数据块的数量等于C,每个子数据流中来自所述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数据块的速率与来自所述第二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数据块的速率的比值等于所述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速率与所述第二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速率的比值,C大于等于2,C为整数;
所述帧头具体包括长度字段,流数量字段,第一数据块数量字段以及第二数据块数量字段,所述长度字段用于标识所述帧头的长度,所述流数量字段用于标识所述第一数据流中包含的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数量,第一数据块数量字段用于标识每个子数据流中包含的来自所述第一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数据块的数量,所述第二数据块数量字段用于标识每个子数据流中包含的来自所述第二物理层编码数据块流的数据块的数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数据流中所述多个子帧头中每个子帧头位于所述多个子数据流中相邻的两个子数据流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9或11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PMD子层数据流中的空闲数据块以及所述第二PMD子层数据流中的空闲数据块用于被接收物理层电路在根据所述多个子帧头生成所述帧头之前删除。
CN201580001126.3A 2015-03-30 2015-03-30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62118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96262.1A CN110380957B (zh) 2015-03-30 2015-03-30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5/075426 WO2016154861A1 (zh) 2015-03-30 2015-03-30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96262.1A Division CN110380957B (zh) 2015-03-30 2015-03-30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11801A CN106211801A (zh) 2016-12-07
CN106211801B true CN106211801B (zh) 2019-07-19

Family

ID=5700389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01126.3A Active CN106211801B (zh) 2015-03-30 2015-03-30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201910596262.1A Active CN110380957B (zh) 2015-03-30 2015-03-30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96262.1A Active CN110380957B (zh) 2015-03-30 2015-03-30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3) US10306028B2 (zh)
EP (2) EP3605963B1 (zh)
CN (2) CN106211801B (zh)
ES (1) ES2954462T3 (zh)
FI (1) FI3605963T3 (zh)
WO (1) WO201615486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77217B2 (en) * 2015-06-30 2022-03-15 Ciena Corporation Flexible Ethernet switching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8449166B (zh) * 2017-02-16 2021-02-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FlexE中的数据转发方法及网络设备
WO2022108482A1 (ru) * 2020-11-20 2022-05-27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СПЕЦВЕНТРЕШЕНИЕ" Станок лазерной резки с жестким закреплением защитного кожуха
CN114499762A (zh) * 2022-02-11 2022-05-13 深圳震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系统、5g网络下的多路转发方法及通信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09258A (zh) * 2007-05-18 2008-1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高速以太网介质无关接口码块的分发和接收方法及装置
US8165162B2 (en) * 2006-10-24 2012-04-24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optimizing fragment size for aggregation at the physical layer
CN103502985A (zh) * 2013-04-12 2014-0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797742A (zh) * 2013-01-04 2014-05-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以太网中处理数据的方法、物理层芯片和以太网设备
CN104426631A (zh) * 2013-09-06 2015-03-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对数据进行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12870B1 (en) * 2003-09-11 2004-11-02 Xilinx, Inc. Enhanced 8b/10b encoding/decoding and applications thereof
US7639687B1 (en) * 2004-12-30 2009-12-29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Encoding scheme with arbitrary control symbol placement
US7986622B2 (en) * 2006-10-24 2011-07-26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hysical layer aggregation
CN101174915B (zh) * 2006-10-31 2011-04-27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以太网传输装置及一种以太网信号的传输方法
US20080219251A1 (en) * 2007-03-08 2008-09-11 Feng Xue Combining packets in physical layer for two-way relaying
US7957391B1 (en) * 2007-09-25 2011-06-07 Force 10 Networks, Inc Low overhead aggregation at the physical layer
US8370701B2 (en) * 2009-07-21 2013-02-05 Broadcom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chieving greater than 10 Gbit/s transmission rates for twisted pair physical layer devices
US8903574B2 (en) * 2009-10-22 2014-12-0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vehicle communication, vehicle control, and/or route inspection
CN102740170B (zh) * 2011-04-07 2015-06-10 北京邮电大学 宽带光接入数据的下行及上行传输方法
KR20140059188A (ko) * 2011-09-02 2014-05-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프레임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4185976B (zh) 2013-03-29 2018-11-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以太网中传输数据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426629B (zh) * 2013-08-30 2017-08-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物理层编解码方法及其装置
CN105306165B (zh) * 2014-06-23 2019-10-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65162B2 (en) * 2006-10-24 2012-04-24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optimizing fragment size for aggregation at the physical layer
CN101309258A (zh) * 2007-05-18 2008-1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高速以太网介质无关接口码块的分发和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3797742A (zh) * 2013-01-04 2014-05-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以太网中处理数据的方法、物理层芯片和以太网设备
CN103502985A (zh) * 2013-04-12 2014-0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426631A (zh) * 2013-09-06 2015-03-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对数据进行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64707A4 (en) 2018-03-14
US20190238666A1 (en) 2019-08-01
US20180020083A1 (en) 2018-01-18
US20200287999A1 (en) 2020-09-10
FI3605963T3 (fi) 2023-08-23
CN110380957A (zh) 2019-10-25
WO2016154861A1 (zh) 2016-10-06
EP3605963A1 (en) 2020-02-05
CN106211801A (zh) 2016-12-07
US11601534B2 (en) 2023-03-07
US10306028B2 (en) 2019-05-28
EP3264707B1 (en) 2019-05-22
EP3605963B1 (en) 2023-06-07
EP3264707A1 (en) 2018-01-03
ES2954462T3 (es) 2023-11-22
CN110380957B (zh) 2022-05-24
US10673995B2 (en) 2020-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75205B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US10673995B2 (en)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0382517C (zh) 网络服务质量测试方法及系统
WO2018090856A1 (zh) 用于建立灵活以太网群组的方法和设备
CN109150361B (zh) 一种传输网络系统、数据交换和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7438028A (zh) 一种客户业务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US9509810B2 (en) Modified ethernet preamble for inter line card communications in a modular communication chassis
CN105701053B (zh) 串行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1699799A (zh) 防止网络环路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生成树协议网络系统
CN105100020B (zh) 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CN105262740B (zh) 一种大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02630384A (zh) 一种在光传送网中实现业务传送的方法及实现该方法的设备和系统
WO2009011740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tributing synchronization status messages over a resilient packet ring (rpr)
US8619590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OAM message and processing error in PON system
US11870687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nding data packets over an IP/MPLS network
US8351432B2 (en) Encapsulation of data
CN105027491B (zh) 明确地重排列分组的系统和方法
CN114422445B (zh) 一种负载均衡和乱序重组的实现方法
US950338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arrying control data in a preamble
CN101803298A (zh) 用于更新伪链路的参数的机制
CN101350693B (zh) 一种传送协议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7979442A (zh) 一种发送报文和接收报文的方法、网络设备及报文发送系统
Hisadome et al. 100 Gb/s Ethernet inverse multiplexing based on aggregation at the physical layer
TW200511867A (en) Procedure for establishment of links between stations connected to a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2546104B (zh) 一种采用通用成帧规程来传送网管信息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