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32862B - 一种用于正倒混合吊装移动分段钢桅杆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正倒混合吊装移动分段钢桅杆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32862B
CN109132862B CN201811252482.4A CN201811252482A CN109132862B CN 109132862 B CN109132862 B CN 109132862B CN 201811252482 A CN201811252482 A CN 201811252482A CN 109132862 B CN109132862 B CN 1091328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er device
hoisting
steel mast
steel
ma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5248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32862A (zh
Inventor
梁飞
李高阳
肖靖
郑名超
宋雄杰
高卓宇
林剑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Baoye Group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Baoye Group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Baoye Group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Baoye Group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25248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32862B/zh
Publication of CN1091328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328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328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328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13/00Othe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 B66C13/04Auxiliary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movements of suspended loads, or preventing cable slack
    • B66C13/08Auxiliary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movements of suspended loads, or preventing cable slack for depositing loads in desired attitudes or posi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37/00Auxiliary devices or process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to a procedure covered by only one of the preceding main groups
    • B23K37/04Auxiliary devices or process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to a procedure covered by only one of the preceding main groups for holding or positioning work
    • B23K37/053Auxiliary devices or process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to a procedure covered by only one of the preceding main groups for holding or positioning work aligning cylindrical work; Clamping devices therefor
    • B23K37/0533Auxiliary devices or process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to a procedure covered by only one of the preceding main groups for holding or positioning work aligning cylindrical work; Clamping devices therefor external pipe alignment clam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7/00Devices for assisting manual moving or tilting heavy loads
    • B65G7/12Load carriers, e.g. hooks, slings, harness, gloves, modified for load carry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19/00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logy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正倒混合吊装移动分段钢桅杆的方法,属于建筑用钢结构安装技术领域。所述正倒混合吊装移动分段钢桅杆的小车装置包括导向装置、转运装置、限位装置和定位套筒。定位套筒为顶部开口结构,可拆卸地设置于转运装置上,用于放置并定位分段钢桅杆;转运装置设置于导向装置上,且能够沿导向装置移动,当转运装置与限位装置抵接时,转运装置移动至指定位置。在预埋及搭设支撑钢架的同时,预埋导向装置和限位装置,转运装置沿导轨滑动,以实现转运装置在支撑钢架中的进出以及对分段钢桅杆的输运,进而解决倒装法下部各段钢桅杆无法利用吊装设备吊至支撑钢架内部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正倒混合吊装移动分段钢桅杆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用钢结构安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正倒混合吊装移动分段钢桅杆的方法。
背景技术
钢桅杆结构经常设置在高层结构的屋顶,使得整个建筑显得气势磅礴,同样也承担起避雷针、发射塔等任务。
一般钢桅杆由多段组成,有时因钢桅杆整体过长、现场塔吊的起重性能、场地条件及安装成本等因素,无法将分段钢桅杆由下向上依次吊装以完成对整个钢桅杆的吊装。此时,常采用正倒混合吊装整体提升的方法,来完成对钢桅杆的焊装与提升。正倒混合吊装方法是指将整根钢桅杆整体分为上部和下部两大部分,且上部和下部各分成多段;上部各段从下往上依次吊装并焊接,此为正装;下部各段从上到下依次焊接,此为倒装。
实际施工时,首先在选定的场地预先搭设好支撑钢架,用来作为钢桅杆吊装时的支撑提升系统;再将上部各分段钢桅杆从下到上依次吊装至支撑钢架内,上部各分段钢桅杆全部就位后,对各段进行焊接;由于上部钢桅杆的存在,无法利用塔吊或其他吊装设备将下部各段钢桅杆一次运至支撑钢架内,也无法保证下部最上段钢桅杆与上部钢桅杆之间、以及下部各分段钢桅杆之间的对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正倒混合吊装移动分段钢桅杆的小车装置,以将采用倒装法装配的下部各段钢桅杆运至指定位置,并保证下部最上段钢桅杆与上部钢桅杆之间、以及下部各分段钢桅杆之间的对中。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正倒混合吊装移动分段钢桅杆的方法,解决倒装法下部各段钢桅杆无法利用吊装设备吊至支撑钢架内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正倒混合吊装移动分段钢桅杆的小车装置,包括:
导向装置;
转运装置,设置于所述导向装置上,能够沿所述导向装置移动;
限位装置,所述转运装置与所述限位装置抵接时,所述转运装置移动至指定位置;
定位套筒,为顶部开口结构,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转运装置上,用于放置并定位分段钢桅杆。
进一步地,所述转运装置上开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定位套筒的底部开设有阶梯状的第二定位孔,螺栓穿过所述第二定位孔与所述第一定位孔连接,所述螺栓的上端端面低于所述第二定位孔的上端端面。
进一步地,所述转运装置还包括卡止部,所述定位套筒的外侧设置有凸起,所述卡止部压紧所述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和所述卡止部之间设置有垫片。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装置包括两个平行且间隔设置的导轨。
进一步地,所述转运装置包括支撑部和移动部,所述移动部与所述支撑部转动连接,且所述移动部架设于两个所述导轨上,所述支撑部能通过所述移动部在所述导轨上移动,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卡止部均设置于所述支撑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装置设置于所述导向装置的一端。
一种用于正倒混合吊装移动分段钢桅杆的方法,采用如上所述的用于正倒混合吊装移动分段钢桅杆的小车装置,包括如下步骤:
S1、在预埋及搭设支撑钢架时,在所述支撑钢架的底部预埋所述导向装置和所述限位装置;
S2、将所述定位套筒安装于所述转运装置上,将所述转运装置放置于所述导向装置上;
S3、使所述转运装置移动至所述支撑钢架的外侧;
S4、将分段钢桅杆放置于所述定位套筒内;
S5、使所述转运装置沿所述导向装置向所述支撑钢架内部移动,直至与所述限位装置抵接。
进一步地,在步骤S4之后,步骤S5之前,进行如下步骤:
S4.1、在所述定位套筒和所述分段钢桅杆之间设置夹紧部。
进一步地,在步骤S1之后,步骤S2之前,进行如下步骤:
S1.1、对所述定位套筒的圆柱度进行矫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正倒混合吊装移动分段钢桅杆的小车装置,在预埋及搭设支撑钢架的同时,预埋导向装置和限位装置,导向装置和限位装置的预埋位置根据预先选定的钢桅杆的固定位置确定;转运装置上的定位套筒用于放置分段钢桅杆,转运装置沿导向装置移动,以实现转运装置在支撑钢架中的进出以及对分段钢桅杆的输运;当转运装置与限位装置抵接停止运动时,分段钢桅杆被移动至指定位置,此时分段钢桅杆与上部钢桅杆对中,进而可对钢桅杆进行焊接;焊接完成后,将已经焊接好的钢桅杆整体提升,重复上述步骤,以完成下部钢桅杆的倒装。采用上述用于正倒混合吊装移动分段钢桅杆的小车装置进行倒装,能够解决倒装法下部各段钢桅杆无法利用吊装设备吊至支撑钢架内部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正倒混合吊装移动分段钢桅杆的小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1-导向装置;2-转运装置;21-移动部;22-支撑部;221-第一定位孔;23-卡止部;3-限位装置;4-定位套筒;41-第二定位孔;42-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采用正倒混合吊装的方法对钢桅杆进行施工时,首先要在选定的场地预先搭设支撑钢架,用来作为钢桅杆吊装时的支撑提升系统。之后,采用吊装设备将上部各分段钢桅杆依次吊入支撑钢架内,同时对各段钢桅杆进行固定及对中,并对上部各段钢桅杆进行焊接。焊接完成后,利用吊装设备,将焊接好的上部钢桅杆整体提升至一定高度,以在其下方留出放置下部分段钢桅杆的空间。将下部的最上段钢桅杆运至支撑钢架内,并使其与上部钢桅杆对正后进行焊接,之后再次利用吊装设备将焊接好的钢桅杆进一步提升,再将下部的上方第二段钢桅杆运至支撑钢架内,对中焊接后整体提升,再运输下部的上方第三段钢桅杆,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完成对下部钢桅杆的倒装。
由上述施工过程可知,在对下部钢桅杆进行倒装时,无法利用吊装设备将下部各分段钢桅杆运送至位于支撑钢架内的上部钢桅杆的下方。因此,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正倒混合吊装移动分段钢桅杆的小车装置,用以解决倒装法下部各段钢桅杆无法利用吊装设备吊至支撑钢架内部的问题。
如图1所示,其为本实施例用于正倒混合吊装移动分段钢桅杆的小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用于正倒混合吊装移动分段钢桅杆的小车装置包括导向装置1、限位装置3、转运装置2和定位套筒4。导向装置1为平行且间隔设置的工字型导轨,限位装置3为两块工字型钢,且设置在导向装置1的一端。转运装置2具体包括移动部21和支撑部22,移动部21和支撑部22转动连接,移动部21架设在两个导轨上,支撑部22可通过移动部21实现在导轨上的移动。定位套筒4设置在转运装置2的支撑部22的上表面,用于放置分段钢桅杆。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22为中空结构,具体包括两个侧板和两个顶板。加工支撑部22时,可采用施工现场的边角废料,如采用四块薄板或两个工字钢与两个钢板焊接即可,节省材料且加工方便。支撑部22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定位孔221,第一定位孔221的内壁加工有内螺纹。需要说明的是,支撑部22不限于本实施例中的中空结构,只要能够保证定位套筒4在支撑部22上的安装定位即可。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可以看出,支撑部22的上表面还螺纹连接有卡止部23。移动部21包括支撑轴、滚轮和轴承,支撑轴与支撑部22固定连接,滚轮通过轴承与支撑轴转动连接,且滚轮位于导轨上。人工推动或在支撑部22上安装驱动装置,人工推动或驱动装置驱动支撑部22时,滚轮能在导向装置1上滚动,进而实现支撑部22在导向装置1上的移动。
定位套筒4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定位孔41,定位套筒4的外壁设置有凸起42。安装定位套筒4前,首先将支撑部22上表面的卡止部23拆卸下来,之后将定位套筒4的第二定位孔41与支撑部22上的第一定位孔221对中,旋转定位套筒4,使定位套筒4上的凸起42位于支撑部22上卡止部23安装位置的上方,之后将螺栓穿过第二定位孔41并与第一定位孔221连接,保证定位套筒4在支撑部22上的安装定位,之后使卡止部23压合凸起42,并将卡止部23固定于支撑部22的上表面,以实现定位套筒4在支撑部22上的进一步固定。本实施例中,第二定位孔41设置为阶梯状,从而可使螺栓的顶部端面不会高于定位套筒4的内底面,从而不会影响钢桅杆在定位套筒4中的放置。另外,定位套筒4和支撑部22可拆卸连接,从而可根据需要移动的钢桅杆的粗细,更换具有不同内径尺寸的定位套筒4,使得该用于正倒混合吊装移动分段钢桅杆的小车装置的适用性更强。进一步地,卡止部23和凸起42之间可设置垫片,一方面使得卡止部23能够对凸起42进行有效压合,另一方面也使得凸起42在定位套筒4上的加工位置更加灵活。
本实施例中,除滚轮和轴承需定制外,其余装置均可利用施工现场的边角废料进行加工成型,节省材料、加工方便。
还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定位套筒4的竖直轴线与支撑部22的竖直轴线重合,且支撑部22竖直轴线的移动轨迹与导向装置1的水平轴线重合。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于正倒混合吊装移动分段钢桅杆的方法,具体为,基于如上所述的用于正倒混合吊装移动分段钢桅杆的小车装置,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事先拟定的吊装方案以及预先确定的钢桅杆的固定位置,在预埋及搭设支撑钢架的同时,对导向装置1和限位装置3进行预埋,保证当转运装置2与限位装置3抵接时,支撑部22的竖直轴线与预先确定的钢桅杆的固定位置重合,本实施例中的导向装置1和限位装置3均采用工字钢,使用前,需对工字钢进行矫正;
将定位套筒4安装于转运装置2上,再将转运装置2放置于导向装置1上,使移动部21架设于两个导轨上;
人工推动支撑部22或在支撑部22上设置相关驱动装置,使转运装置2移动至支撑钢架的外侧;
对定位套筒4的圆柱度进行矫正,之后利用塔吊装置或其他设备将分段钢桅杆放置于定位套筒4内,本实施例中,可根据分段钢桅杆的粗细,选择安装合适内径的定位套筒4,且定位套筒4的内径可比分段钢桅杆的外径稍大,以方便钢桅杆的放置;
对钢桅杆在定位套筒4中的位置进行微调,使钢桅杆的中心轴线与定位套筒4的竖直轴线重合,之后在钢桅杆和定位套筒4之间放入夹紧部,以将钢桅杆固定于定位套筒4中,本实施例中,夹紧部为建筑施工现场常用的小铁楔子;
人工推动或采用驱动装置使转运装置2移动至支撑钢架的内侧,当转运装置2与限位装置3抵接时,转运装置2停止运动,且此时位于转运装置2上的钢桅杆正好位于上部钢桅杆的下方;
对钢桅杆的位置进行微调,使其与上部钢桅杆对中,进行焊接后再整体提升,重复上述步骤,以完成下部钢桅杆的倒装。
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正倒混合吊装移动分段钢桅杆的小车装置及方法,能够协调吊装设备的性能、场地条件及安装成本等因素,保证下部钢桅杆的顺利倒装及成型质量,提升超长钢桅杆的安装速度,进而提升整个施工进度,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施工成本。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9)

1.一种用于正倒混合吊装移动分段钢桅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正倒混合吊装移动分段钢桅杆的小车装置,所述小车装置包括:
导向装置(1);
转运装置(2),设置于所述导向装置(1)上,能够沿所述导向装置(1)移动;
限位装置(3),所述转运装置(2)与所述限位装置(3)抵接时,所述转运装置(2)移动至指定位置;
定位套筒(4),为顶部开口结构,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转运装置(2)上,用于放置并定位分段钢桅杆;
所述用于正倒混合吊装移动分段钢桅杆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预埋及搭设支撑钢架时,在所述支撑钢架的底部预埋所述导向装置(1)和所述限位装置(3);
S2、将所述定位套筒(4)安装于所述转运装置(2)上,将所述转运装置(2)放置于所述导向装置(1)上;
S3、使所述转运装置(2)移动至所述支撑钢架的外侧;
S4、将分段钢桅杆放置于所述定位套筒(4)内;
S5、使所述转运装置(2)沿所述导向装置(1)向所述支撑钢架内部移动,直至与所述限位装置(3)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正倒混合吊装移动分段钢桅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装置(2)上开设有第一定位孔(221),所述定位套筒(4)的底部开设有阶梯状的第二定位孔(41),螺栓穿过所述第二定位孔(41)与所述第一定位孔(221)连接,所述螺栓的上端端面低于所述第二定位孔(41)的上端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正倒混合吊装移动分段钢桅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装置(2)还包括卡止部(23),所述定位套筒(4)的外侧设置有凸起(42),所述卡止部(23)压紧所述凸起(4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正倒混合吊装移动分段钢桅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42)和所述卡止部(23)之间设置有垫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正倒混合吊装移动分段钢桅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装置(1)包括两个平行且间隔设置的导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正倒混合吊装移动分段钢桅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装置(2)包括支撑部(22)和移动部(21),所述移动部(21)与所述支撑部(22)转动连接,且所述移动部(21)架设于两个所述导轨上,所述支撑部(22)能通过所述移动部(21)在所述导轨上移动,所述第一定位孔(221)和所述卡止部(23)均设置于所述支撑部(22)上。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正倒混合吊装移动分段钢桅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3)设置于所述导向装置(1)的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正倒混合吊装移动分段钢桅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之后,步骤S5之前,进行如下步骤:
S4.1、在所述定位套筒(4)和所述分段钢桅杆之间设置夹紧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正倒混合吊装移动分段钢桅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之后,步骤S2之前,进行如下步骤:
S1.1、对所述定位套筒(4)的圆柱度进行矫正。
CN201811252482.4A 2018-10-25 2018-10-25 一种用于正倒混合吊装移动分段钢桅杆的方法 Active CN1091328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52482.4A CN109132862B (zh) 2018-10-25 2018-10-25 一种用于正倒混合吊装移动分段钢桅杆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52482.4A CN109132862B (zh) 2018-10-25 2018-10-25 一种用于正倒混合吊装移动分段钢桅杆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32862A CN109132862A (zh) 2019-01-04
CN109132862B true CN109132862B (zh) 2020-07-07

Family

ID=648097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52482.4A Active CN109132862B (zh) 2018-10-25 2018-10-25 一种用于正倒混合吊装移动分段钢桅杆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3286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27543A (zh) * 2020-08-25 2020-12-04 陕西鼎盛装饰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移动滑车装置
CN112329132B (zh) * 2020-10-19 2023-12-26 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有限元计算的自卸船桅屋及防变形设计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49684A (zh) * 2009-09-14 2010-02-17 常州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屋顶桅杆的安装方法
CN202317474U (zh) * 2011-11-04 2012-07-11 东风襄樊旅行车有限公司 工艺小车限位装置
CN107542273A (zh) * 2016-06-24 2018-01-05 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芯柱式高耸桅杆施工方法
CN207464568U (zh) * 2017-11-27 2018-06-08 无锡市振华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焊接夹具快换装置
CN108247262A (zh) * 2016-12-28 2018-07-06 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型钢托架焊接支撑架及其焊接方法
CN207960131U (zh) * 2018-03-01 2018-10-12 春涛国际建筑有限公司 一种圆柱形立柱快速安装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38923B2 (en) * 2011-06-29 2015-01-27 Oldcastle Precast, Inc. Prefabricated concrete pole base and adjustable connector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49684A (zh) * 2009-09-14 2010-02-17 常州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屋顶桅杆的安装方法
CN202317474U (zh) * 2011-11-04 2012-07-11 东风襄樊旅行车有限公司 工艺小车限位装置
CN107542273A (zh) * 2016-06-24 2018-01-05 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芯柱式高耸桅杆施工方法
CN108247262A (zh) * 2016-12-28 2018-07-06 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型钢托架焊接支撑架及其焊接方法
CN207464568U (zh) * 2017-11-27 2018-06-08 无锡市振华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焊接夹具快换装置
CN207960131U (zh) * 2018-03-01 2018-10-12 春涛国际建筑有限公司 一种圆柱形立柱快速安装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32862A (zh) 2019-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U102302B1 (en) Steel reinforcement cage for use in ventilation shaft diaphragm wall, and usage method
US3984007A (en) Pipe handling apparatus for pipe laying barges
CN109132862B (zh) 一种用于正倒混合吊装移动分段钢桅杆的方法
EA020265B1 (ru) Способ установки фасадных элементов на многоэтажном здании
US11898447B2 (en) Full-circle secondary lining inverted arch construction formwork system for long-distance tunnel and formwork transporting method
JP5865156B2 (ja) 橋桁の架設・撤去装置とこれを用いた橋桁の新設・撤去方法
CN110017024A (zh) 逆作法地下室的水平钢梁的施工方法
CN107288352A (zh) 超大面积封闭式三角形天窗屋面板的运输及安装方法
US3429288A (en) Ship assembly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09538218B (zh) 盾构隧道轨下结构隧底填充与联络通道同时施工的方法
JP2007205130A (ja) 橋梁側方からのエレクションガータによる桁架設工法
CN110316662B (zh) 一种大跨度门式起重机安装施工方法
CN110550544B (zh) 起重机及使用该起重机的重物的起重搬运方法
CN110127520B (zh) 大型烧结机小格漏斗和降尘管安装方法
CN109109871B (zh) 钢结构屋面彩板运输方法
CN207862785U (zh) 一种用于栈桥施工的移动平台
JP2017166034A (ja) 加熱炉の構築方法
CN210509222U (zh) 圆形带钢内衬隧道的装置
CN109519179B (zh) 异型井盾构始发施工方法
JP2009209625A (ja) ケーブル搬送装置
CN106284078B (zh) 一种铁路槽梁提架一体化设备
JP2003328322A (ja) 床版の架設工法および架設装置
CN205116211U (zh) 应用于地下室顶板沉降后浇带处的施工电梯基础装置
CN204606915U (zh) 一种砂石承接输送升降装置
CN214062384U (zh) 用于超高层单元体幕墙的全轨式吊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