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31074A - 车内生命体防遗留的告警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车内生命体防遗留的告警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31074A
CN109131074A CN201811045543.XA CN201811045543A CN109131074A CN 109131074 A CN109131074 A CN 109131074A CN 201811045543 A CN201811045543 A CN 201811045543A CN 109131074 A CN109131074 A CN 1091310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driver
vehicle
life entity
car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4554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31074B (zh
Inventor
徐晓航
徐晓音
彭渊
沈毅
张峻
柏兵
陆江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104554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31074B/zh
Publication of CN1091310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310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310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310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9/00Arrangement or adaptation of signal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ne of main groups B60Q1/00 - B60Q7/00, e.g. haptic signalling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车内生命体防遗留的告警方法及系统,涉及汽车安全防护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根据来自传感器的第一测量信息,判断是否激活告警系统;当激活告警系统后,根据获取到的用于判断车内生命体如婴幼儿是否完成离车操作的信息和第二测量信息,判断是否发送告警指令。本申请通过用于判断非驾驶座位上是否存在生命体的测量信息和用于判断车内生命体是否完成离车操作的信息,多维度判断驾驶者将生命体滞留的情况,实现了生命体被滞留的精确判断,同时避免了误判断状况的发生对司机造成的困扰,提升了生命体防遗留的告警系统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车内生命体防遗留的告警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安全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车内生命体防遗留的告警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儿童、老人、宠物等生命体被遗忘在车内的情形时有发生,当被遗忘后,生命体开始出现呼吸困难、中暑等各种危险状况,进而导致生命体死亡的惨案频繁出现。
针对上述问题,现有的解决方案为,由驾驶位薄膜垫片开关检测司机去留车内状态,儿童位薄膜垫片开关和红外探头检测儿童去留车内状态,采集的信息经单片机分析是司机离开车且儿童滞留车内的情况时,采取语音报警和电话求救。
现有的解决方案存在的问题为,仅将司机离开作为确定儿童被滞留的判断因素导致判断儿童被滞留的准确性较差,以及导致很多误判断状况的发生,容易造成司机的困扰,实用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车内生命体防遗留的告警方法及系统,以解决现有判断儿童被滞留的准确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在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车内生命体防遗留的告警方法,包括:
根据来自传感器的第一测量信息,判断是否激活告警系统;
当激活告警系统后,根据获取到的用于判断车内生命体是否完成离车操作的信息和第二测量信息,判断是否发送告警指令;
其中,所述测量信息为,用于判断当前非驾驶座位上是否存在生命体的测量信息;所述用于判断车内生命体是否完成离车操作的信息包括,发动机的工作状态信息、驾驶者是否在驾驶位的信息、非驾驶座侧车门是否开启角度超过预设角度的状态信息和控制车辆门锁关闭的指令信息。
优选地,所述根据来自传感器的第一测量信息,判断当前非驾驶座位上是否存在生命体的步骤包括:
将获取到的来自多个传感器的信号值分别与对应的传感器的预设阈值相比较;
当至少一个传感器的信号值大于对应的传感器的预设阈值时,确定当前非驾驶座位上存在生命体。
优选地,所述根据获取到的用于判断车内生命体是否完成离车操作的信息和第二测量信息,判断是否发送告警指令的步骤包括:
当获取到发动机停机的工作状态信息、驾驶者离开驾驶位的信息、非驾驶座侧车门开启角度超过预设角度的状态信息时,确定车内生命体完成离车操作;
当确定车内生命体完成离车操作时,告警系统继续处于激活状态,并不发送告警指令。
优选地,所述根据获取到的用于判断车内生命体是否完成离车操作的信息和第二测量信息,判断是否发送告警指令的步骤包括:
当获取到发动机停机的工作状态信息、驾驶者离开驾驶位的信息、非驾驶座侧车门开启角度未超过预设角度的状态信息、控制车辆门锁关闭的指令信息,以及第二测量信息为当前非驾驶座位上存在生命体时,告警系统发送告警指令。
优选地,所述根据获取到的用于判断车内生命体是否完成离车操作的信息和第二测量信息,判断是否发送告警指令的步骤包括:
当获取到发动机停机的工作状态信息、驾驶者离开驾驶位的信息、非驾驶座侧车门开启角度未超过预设角度的状态信息、控制车辆门锁关闭的指令信息,以及第二测量信息为当前非驾驶座位上不存在生命体时,告警系统调整为休眠状态,并不发送告警指令。
优选地,在非驾驶座侧车门内侧设置硬性连接杆,利用所述硬性连接杆获取非驾驶座侧车门是否开启角度超过预设角度的状态信息。
优选地,所述硬性连接杆一端为固定端,固定在所述车门内侧靠近车门旋转轴的位置,其另一端为可移动端,所述可移动端经车门旋转轴上的开孔插入车门旋转轴内。
优选地,所述非驾驶座侧车门是否开启角度超过预设角度的判断步骤为,当所述硬性连接杆的移动端处于车门旋转轴内预设范围内时,确定非驾驶座侧车门开启角度超过预设角度。
在另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车内生命体防遗留的告警系统,包括:
激活模块,用于根据来自传感器的第一测量信息,判断是否激活告警系统;
告警模块,用于当激活告警系统后,根据获取到的用于判断车内生命体是否完成离车操作的信息和第二测量信息,判断是否发送告警指令;
其中,所述测量信息为,用于判断当前非驾驶座位上是否存在生命体的测量信息;所述用于判断车内生命体是否完成离车操作的信息包括,发动机的工作状态信息、驾驶者是否在驾驶位的信息、非驾驶座侧车门是否开启角度超过预设角度的状态信息和控制车辆门锁关闭的指令信息。
优选地,所述根据来自传感器的第一测量信息,判断当前非驾驶座位上是否存在生命体的步骤包括:
将获取到的来自多个传感器的信号值分别与对应的传感器的预设阈值相比较;
当至少一个传感器的信号值大于对应的传感器的预设阈值时,确定当前非驾驶座位上存在生命体。
优选地,所述根据获取到的用于判断车内生命体是否完成离车操作的信息和第二测量信息,判断是否发送告警指令的步骤包括:
当获取到发动机停机的工作状态信息、驾驶者离开驾驶位的信息、非驾驶座侧车门开启角度超过预设角度的状态信息时,确定车内生命体完成离车操作;
当确定车内生命体完成离车操作时,告警系统继续处于激活状态,并不发送告警指令。
优选地,所述根据获取到的用于判断车内生命体是否完成离车操作的信息和第二测量信息,判断是否发送告警指令的步骤包括:
当获取到发动机停机的工作状态信息、驾驶者离开驾驶位的信息、非驾驶座侧车门开启角度未超过预设角度的状态信息、控制车辆门锁关闭的指令信息,以及第二测量信息为当前非驾驶座位上存在生命体时,告警系统发送告警指令。
优选地,所述根据获取到的用于判断车内生命体是否完成离车操作的信息和第二测量信息,判断是否发送告警指令的步骤包括:
当获取到发动机停机的工作状态信息、驾驶者离开驾驶位的信息、非驾驶座侧车门开启角度未超过预设角度的状态信息、控制车辆门锁关闭的指令信息,以及第二测量信息为当前非驾驶座位上不存在生命体时,告警系统调整为休眠状态,并不发送告警指令。
优选地,在非驾驶座侧车门内侧设置硬性连接杆,利用所述硬性连接杆获取非驾驶座侧车门是否开启角度超过预设角度的状态信息。
优选地,所述硬性连接杆一端为固定端,固定在所述车门内侧靠近车门旋转轴的位置,其另一端为可移动端,所述可移动端经车门旋转轴上的开孔插入车门旋转轴内。
优选地,所述非驾驶座侧车门是否开启角度超过预设角度的判断步骤为,当所述硬性连接杆的移动端处于车门旋转轴内预设范围内时,确定非驾驶座侧车门开启角度超过预设角度。
有益效果如下: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车内生命体防遗留的告警方法及系统,根据来自传感器的第一测量信息,判断是否激活告警系统;当激活告警系统后,根据获取到的用于判断车内生命体是否完成离车操作的信息和第二测量信息,判断是否发送告警指令;其中,所述测量信息为,用于判断非驾驶座位上是否存在生命体的测量信息;所述用于判断车内生命体是否完成离车操作的信息包括,发动机的工作状态信息、驾驶者是否在驾驶位的信息、非驾驶座侧车门是否开启角度超过预设角度的状态信息和控制车辆门锁关闭的指令信息。即通过用于判断非驾驶座位上是否存在生命体的测量信息和用于判断车内生命体是否完成离车操作的信息,多维度判断驾驶者将生命体滞留的情况,实现了生命体被滞留的精确判断,同时避免了误判断状况的发生对司机造成的困扰,提升了生命体防遗留的告警系统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其中: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中车内生命体防遗留的告警方法原理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硬件连接杆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二中车内生命体防遗留的告警方法流程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三中车内生命体防遗留的告警系统架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说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互相结合。
发明人在研究本申请的过程中注意到:通过用于判断非驾驶座位上是否存在生命体的测量信息和用于判断车内生命体是否完成离车操作的信息,多维度判断驾驶者将生命体滞留的情况,能够实现生命体被滞留的精确判断,同时避免了误判断状况的发生对司机造成的困扰,提升了生命体防遗留的告警系统的实用性。
本申请能够将婴幼儿等生命体是否遗留在车内与驾驶者的习惯性动作即锁门动作相结合,当婴幼儿被遗忘在车内时,本申请能够防止车门被锁住,从而打破驾驶者的习惯性动作,起到提醒驾驶者检查车辆内是否有婴幼儿被遗留的技术效果;当没有婴幼儿被遗忘在车内时,本申请不增加驾驶者的任何负担,不需要驾驶者进行额外的操作。此外,本申请不需要驾驶者添置或携带额外的硬件设备,也不需要驾驶者携带手机来接收告警指令,具有良好的用户体验。
为了便于本申请的实施,下面以实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中车内生命体防遗留的告警方法原理图,如图1所示,包括:
步骤101:根据来自传感器的第一测量信息,判断是否激活告警系统。
步骤102:当激活告警系统后,根据获取到的用于判断车内生命体是否完成离车操作的信息和第二测量信息,判断是否发送告警指令。
其中,所述测量信息为,用于判断当前非驾驶座位上是否存在生命体的测量信息;所述用于判断车内生命体是否完成离车操作的信息包括,发动机的工作状态信息、驾驶者是否在驾驶位的信息、非驾驶座侧车门是否开启角度超过预设角度的状态信息和控制车辆门锁关闭的指令信息。
实施中,非驾驶座位上可以设置一种或几种传感器,例如压力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等,具体为:
将压力传感器置于车辆非驾驶座位的椅座和椅背中,以感应非驾驶座位上是否存在生命体,例如,感应到的重量为婴幼儿的重量。压力传感器将感应到的质量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后,通过信号传输线输出至告警系统的数字信号处理器,其中,传感器的电信号可以通过信号传输线经车辆的地板或天花板连接至置于车辆前端的数字信号处理器,或者通过短距离无线传输至数字信号处理器。
压力传感器的数量取决于非驾驶座位的设计和大小,具体为:
i.对于非驾驶座位是连成一体的车辆后座,如果可以坐下三个婴幼儿或放下三个婴幼儿座椅,则应在后座椅座中相应于三个座位的位置设置三个压力传感器;同样地,在后座椅背中相应于三个座位的位置设置三个压力传感器。此外,还可以安装多于三个的压力传感器,以保证不论婴幼儿处于任何位置,都能够感应到婴幼儿的重量。
ii.对于非驾驶座位是单独分开座椅的车辆后座,例如,常见的七人座车辆的第二排座位,则在每个单独的座位的椅座和椅背中各设置一个压力传感器。
如果为红外传感器,则将红外传感器置于非驾驶座位,以感应非驾驶座位上是否存在生命体,例如,感应到的人体温度为婴幼儿的人体温度,具体可参考压力传感器的设置方式,但不局限于压力传感器的设置方式。
实施中,还可以通过摄像装置中的传感器来判断当前非驾驶座位是否存在生命体。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来自传感器的第一测量信息,判断当前非驾驶座位上是否存在生命体的步骤包括:
将获取到的来自多个传感器的信号值分别与对应的传感器的预设阈值相比较;
当至少一个传感器的信号值大于对应的传感器的预设阈值时,确定当前非驾驶座位上存在生命体。
在步骤101中,根据来自传感器的第一测量信息,判断是否激活告警系统,即告警系统的数字信号处理器对传感器输入的电信号进行处理,以判断是否激活告警系统,具体为:
第一步,数字信号处理器对接收到的电信号进行二值化处理。数字信号处理器判断接收到的每个信号值是否大于针对特定类的传感器的预设阈值,即压力传感器有一个特定的预设阈值,红外传感器有一个特定的预设阈值,摄像头有一个特定的预设阈值。当信号值大于对应的传感器的预设阈值时,数字信号处理器设置该信号值为“1”,否则设置该信号值为“0”。
第二步,数字信号处理器对所有二值化的信号值进行逻辑上的“或”运算。当传感器的多个信号值中至少一个信号值为“1”时,设置信号值S1为“1”,数字信号处理器确定当前非驾驶座位有生命体,若此时告警系统处于休眠状态,则激活告警系统进入监测状态;若此时告警系统处于监测状态,则告警系统继续保持监测状态。
当传感器的多个信号值中没有信号值为“1”时,设置信号值S1为“0”,数字信号处理器确定当前非驾驶座位没有生命体,若此时告警系统处于休眠状态,则告警系统继续保持休眠状态;若此时告警系统处于监测状态,则调整告警系统为休眠状态。
实施中,针对特定类的传感器的预设阈值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为多个,例如针对压力传感器,可以针对椅座和椅背分别设置不同阈值,当获取到的信号值均大于压力传感器对应的预设阈值时,数字信号处理器设置该信号值S1为“1”,否则设置该信号值S1为“0”,以提高非驾驶座位是否存在生命体的判断精度。
实施中,数字信号处理器除接收测量信息外,还同时接收发动机的工作状态信息、驾驶者是否在驾驶位的信息、非驾驶座侧车门是否开启角度超过预设角度的状态信息和控制车辆门锁关闭的指令信息。具体为:
数字信号处理器可以直接从车辆现有的控制系统中获取发动机运转或停机的电信号。当获取到发动机运转的电信号时,设置信号值S2为“0”;当获取到发动机停机的电信号时,设置信号值S2为“1”。
数字信号处理器可以直接从车辆现有的控制系统中获取驾驶者是否在驾驶位的电信号。当获取到驾驶者在驾驶位的电信号时,设置信号值S3为“0”;当获取到驾驶者不在驾驶位的电信号时,设置信号值S3为“1”。如果数字信号处理器无法直接从车辆现有的控制系统中获取驾驶者在驾驶位的电信号,则可以通过在驾驶位内设置压力传感器来感应驾驶者是否坐在驾驶座位上,即当获取到的压力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值超过预设阈值时,则确定驾驶者在驾驶位上;当获取到的压力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值未超过预设阈值时,则确定驾驶者不在驾驶位上。
数字信号处理器同时获取车辆门锁要从车外被锁住的电信号。当未获取到控制车辆门锁关闭的电信号时,设置信号值S4为“0”;当获取到控制车辆门锁关闭的电信号时,设置信号值S4为“1”。其中,控制车辆门锁关闭的电信号为,利用车辆现有的控制系统对来自于传统车钥匙在车辆门锁内转动的机械信号进行转换,得到的电信号;或者,根据监测到的来自车门外侧按键的按下状态,转换得到的电信号;或者,根据监测到的来自手持电子遥控器锁车按键的按下状态,转换得到的电信号。
数字信号处理器同时获取非驾驶座侧车门开启角度超过预设角度的电信号。当未获取非驾驶座侧车门开启角度超过预设角度的电信号时,设置信号值S5为“0”;当获取非驾驶座侧车门开启角度超过预设角度的电信号时,设置信号值S5为“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根据获取到的用于判断车内生命体是否完成离车操作的信息和第二测量信息,判断是否发送告警指令的步骤包括:
当获取到发动机停机的工作状态信息、驾驶者离开驾驶位的信息、非驾驶座侧车门开启角度超过预设角度的状态信息时,确定车内生命体完成离车操作;
当确定车内生命体完成离车操作时,告警系统继续处于激活状态,并不发送告警指令。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根据获取到的用于判断车内生命体是否完成离车操作的信息和第二测量信息,判断是否发送告警指令的步骤包括:
当获取到发动机停机的工作状态信息、驾驶者离开驾驶位的信息、非驾驶座侧车门开启角度未超过预设角度的状态信息、控制车辆门锁关闭的指令信息,以及第二测量信息为当前非驾驶座位上存在生命体时,告警系统发送告警指令。
实施中,将获取到的发动机的工作状态信息S2、驾驶者是否在驾驶位的信息S3、控制车辆门锁关闭的指令信息S4,以及当前非驾驶座位上是否存在生命体的第二测量信息S1进行逻辑上的“与”运算,即当S1∩S2∩S3∩S4=1,同时非驾驶座侧车门开启角度未超过预设角度的状态信息S5=0时,告警系统发送告警指令。
实施中,当S1∩S2∩S3∩S4=1时,告警系统生成告警指令,若此时S5=0,则发送告警指令。
实施中,告警系统发送告警指令的具体实现方法包括:
数字信号处理器通过直接与车辆的门锁、车灯、声音发生器相连接,或者通过车辆现有的控制系统,控制门锁、车灯、声音发生器发出告警指令。其中,告警指令的形式具体为:
1)来自于车辆本身,告警指令可以为禁止车门被锁住、车灯特定频率的闪烁、声音发生器特定的声响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此外,还可以在车辆非驾驶座侧车门把手上设置用于提醒驾驶者的具有闪烁功能的灯源。
实施中,当告警系统判断生命体被遗忘在车辆非驾驶座时,除了利用门锁、车灯、声音发生器发出告警指令外,还可以通过控制非驾驶座侧车门把手上的灯源闪烁,以提醒驾驶者检查非驾驶座位。
2)来自于车辆的电子遥控器或电子钥匙,告警指令可以为电子遥控器或电子钥匙的特定闪烁、震动中的一种或组合,或者电子遥控器或电子钥匙特定按键的特定闪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根据获取到的用于判断车内生命体是否完成离车操作的信息和第二测量信息,判断是否发送告警指令的步骤包括:
当获取到发动机停机的工作状态信息、驾驶者离开驾驶位的信息、非驾驶座侧车门开启角度未超过预设角度的状态信息、控制车辆门锁关闭的指令信息,以及第二测量信息为非驾驶座位上不存在生命体时,告警系统调整为休眠状态,并不发送告警指令。
在本实施例中,在非驾驶座侧车门内侧设置硬性连接杆,利用所述硬性连接杆获取非驾驶座侧车门是否开启角度超过预设角度的状态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硬性连接杆一端为固定端,固定在所述车门内侧靠近车门旋转轴的位置,其另一端为可移动端,所述可移动端经车门旋转轴上的开孔插入车门旋转轴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非驾驶座侧车门是否开启角度超过预设角度的判断步骤为,当所述硬性连接杆的移动端处于车门旋转轴内预设范围内时,确定非驾驶座侧车门开启角度超过预设角度。
实施中,当非驾驶座侧车门开启不同角度时,硬件连接杆的可移动端处于车门旋转轴内的不同位置,当可移动端处于车门旋转轴内的位置达到所设定的位置区间时,触发电信号。
实施中,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硬件连接杆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数字信号处理器接收来自车辆非驾驶座侧车门的电信号,以判断任一非驾驶座侧车门是否开启超过特定角度,该角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为45度。其中,所述电信号由非驾驶座侧车门靠近车门旋转轴一端的一个硬性连接杆触发得到,该硬性连接杆一端为固定端,固定在非驾驶座侧车门内侧靠近旋转轴的位置,另一端为可移动端,经车门旋转轴上设置的开孔插在车门旋转轴内的轨道上。
实施中,如图2(a)所示,当非驾驶座侧车门开启超过特定角度时,硬件连接杆的可移动端处于位置a,此时触发电信号,如图2(b)所示,当非驾驶座侧车门开启未超过特定角度时,硬件连接杆的可移动端处于位置b,此时不触发电信号。
实施中,当开启非驾驶座侧车门时,硬性连接杆可移动端在车门旋转轴内的位置产生相应的改变,当非驾驶座侧车门打开超过特定角度时,硬性连接杆可移动端触发电信号,该电信号通过信号传输线输入至数字信号处理器,以便数字信号处理器进行相应的逻辑运算。
本申请将告警系统与驾驶者的习惯性或本能动作相结合,即当告警系统判断生命体如婴幼儿将要被遗留在车内时,会阻止驾驶者将车门锁住,以此来迫使驾驶者检查车辆内部,尤其是后座以避免婴幼儿被遗留。此外,本申请不需要驾驶者添置或购买额外的设备,也不需要驾驶者使用如手机等设备来接收告警指令,具有良好的用户体验。
实施例二、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二中车内生命体防遗留的告警方法流程图,如图3所示,假设该生命体为婴幼儿,告警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硬件部分包括传感器、信号传输线、数字信号处理器;软件部分为存储在数字信号处理器上的软件程序。其中,传感器、数字信号处理器的供电由车辆现有的电池提供,不需要连接额外的供电电源。
车内生命体防遗留的告警方法的具体实现过程为:
步骤201:告警系统处于休眠状态。
步骤202:当数字信号处理器接收到来自车辆后座压力传感器的第一测量值时,将该第一测量值与预设阈值相比较,若后座压力传感器的第一测量值大于预设阈值,则进入步骤203;若后座压力传感器的第一测量值不大于预设阈值,则返回步骤201。
步骤203:当后座压力传感器的第一测量值大于预设阈值时,设置信号值S1为“1”,告警系统进入监测状态。
步骤204:数字信号处理器同时接收发动机运转或停机的电信号,以及驾驶者是否在驾驶位的电信号。当数字信号处理器同时接收到发动机停机的电信号,以及驾驶者离开驾驶位的电信号时,分别设置信号值S2为“1”,S3为“1”,并进入步骤205;当数字信号处理器同时接收到发动机停机的电信号和/或驾驶者离开驾驶位的电信号时,分别设置信号值S2,S3,并返回步骤203,即告警系统继续处于监测状态,但不生成告警指令。
步骤205:当数字信号处理器未接收到车辆后门打开超过一定角度的电信号时,合理推断车辆后门没有打开超过一定角度,后座生命体没有完成离车操作,设置信号值S5为“0”,并进入步骤206;当数字信号处理器同时接收到车辆后门打开超过一定角度的电信号时,合理推断车辆后门在打开超过一定角度后完成了关闭后门的操作,设置信号值S5为“1”,并返回步骤203,即告警系统继续处于监测状态,但不生成告警指令。
步骤206:数字信号处理器继续接收来自车辆后座压力传感器的第二测量值,若后座压力传感器的第二测量值大于预设阈值,则进入步骤207;若后座压力传感器的第二测量值不大于预设阈值,则返回步骤201。
步骤207:当数字信号处理器接收到车辆门锁要从车外被锁住的电信号时,设置信号值S4为“1”,并进入步骤208;当数字信号处理器未接收到车辆门锁要从车外被锁住的电信号时,设置信号值S4为“0”,并返回步骤203,即告警系统继续处于监测状态,但不生成告警指令。
步骤208:告警系统生成告警指令,并发送告警指令。
实施中,本申请数字信号处理器设置有一个总的电源开关,用于开启或关闭告警系统,作为一个用于保护生命体安全的告警系统的电源开关,该电源开关的通常状态为开启状态,以保证告警系统持续性地处于工作状态,该电源开关的设置是为了在少数特殊情况下能够关闭该告警系统,建议将该电源开关设置在一个不容易被随手触及的位置,例如车辆的前盖下,尽量避免设置在控制面板上。
实施中,当告警系统的电源开关处于关闭状态、且发动机处于运转状态时,用于表示告警系统的警示符号显示在车辆的显示面板上,用于提醒驾驶者该车辆的告警系统处于关闭状态。
实施中,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功能可以由一个单独的数字信号处理器实现;也可以在车辆现有的数字信号处理器或者中央处理器上作为一个新增的功能来实现,而不需要单独设置一个新的数字信号处理器。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车内生命体防遗留的告警系统,由于这些设备解决问题的原理与一种车内生命体防遗留的告警方法相似,因此这些设备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本申请的车内生命体防遗留的告警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硬件部分包括传感器401、数字信号处理器402,其中,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三中车内生命体防遗留的告警系统架构图,如图4所示,系统中的数字信号处理器进一步包括激活模块4021和告警模块4022。其中:
激活模块4021,用于根据来自传感器的第一测量信息,判断是否激活告警系统;
告警模块4022,用于当激活告警系统后,根据获取到的用于判断车内生命体是否完成离车操作的信息和第二测量信息,判断是否发送告警指令;
其中,所述测量信息为,用于判断当前非驾驶座位上是否存在生命体的测量信息;所述用于判断车内生命体是否完成离车操作的信息包括,发动机的工作状态信息、驾驶者是否在驾驶位的信息、非驾驶座侧车门是否开启角度超过预设角度的状态信息和控制车辆门锁关闭的指令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来自传感器的第一测量信息,判断当前非驾驶座位上是否存在生命体的步骤包括:
将获取到的来自多个传感器的信号值分别与对应的传感器的预设阈值相比较;
当至少一个传感器的信号值大于对应的传感器的预设阈值时,确定当前非驾驶座位上存在生命体。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根据获取到的用于判断车内生命体是否完成离车操作的信息和第二测量信息,判断是否发送告警指令的步骤包括:
当获取到发动机停机的工作状态信息、驾驶者离开驾驶位的信息、非驾驶座侧车门开启角度超过预设角度的状态信息时,确定车内生命体完成离车操作;
当确定车内生命体完成离车操作时,告警系统继续处于激活状态,并不发送告警指令。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根据获取到的用于判断车内生命体是否完成离车操作的信息和第二测量信息,判断是否发送告警指令的步骤包括:
当获取到发动机停机的工作状态信息、驾驶者离开驾驶位的信息、非驾驶座侧车门开启角度未超过预设角度的状态信息、控制车辆门锁关闭的指令信息,以及第二测量信息为当前非驾驶座位上存在生命体时,告警系统发送告警指令。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根据获取到的用于判断车内生命体是否完成离车操作的信息和第二测量信息,判断是否发送告警指令的步骤包括:
当获取到发动机停机的工作状态信息、驾驶者离开驾驶位的信息、非驾驶座侧车门开启角度未超过预设角度的状态信息、控制车辆门锁关闭的指令信息,以及第二测量信息为当前非驾驶座位上不存在生命体时,告警系统调整为休眠状态,并不发送告警指令。
在本实施例中,在非驾驶座侧车门内侧设置硬性连接杆,利用所述硬性连接杆获取非驾驶座侧车门是否开启角度超过预设角度的状态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硬性连接杆一端为固定端,固定在所述车门内侧靠近车门旋转轴的位置,其另一端为可移动端,所述可移动端经车门旋转轴上的开孔插入车门旋转轴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非驾驶座侧车门是否开启角度超过预设角度的判断步骤为,当所述硬性连接杆的移动端处于车门旋转轴内预设范围内时,确定非驾驶座侧车门开启角度超过预设角度。
上述实施例中,均可以采用现有的功能元器件模块来实施。例如,处理模块可以采用现有的数据处理元器件,至少,现有定位技术中采用的定位服务器上便具备实现该功能元器件;至于接收模块,则是任意一个具备信号传输功能的设备都具备的元器件;同时,处理模块进行的A、n参数计算、强度调整等采用的都是现有的技术手段,本领域技术人员经过相应的设计开发即可实现。
为了描述的方便,以上所述装置的各部分以功能分为各种模块或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模块或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硬件中实现。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Claims (16)

1.车内生命体防遗留的告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来自传感器的第一测量信息,判断是否激活告警系统;
当激活告警系统后,根据获取到的用于判断车内生命体是否完成离车操作的信息和第二测量信息,判断是否发送告警指令;
其中,所述测量信息为,用于判断当前非驾驶座位上是否存在生命体的测量信息;所述用于判断车内生命体是否完成离车操作的信息包括,发动机的工作状态信息、驾驶者是否在驾驶位的信息、非驾驶座侧车门是否开启角度超过预设角度的状态信息和控制车辆门锁关闭的指令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来自传感器的第一测量信息,判断当前非驾驶座位上是否存在生命体的步骤包括:
将获取到的来自多个传感器的信号值分别与对应的传感器的预设阈值相比较;
当至少一个传感器的信号值大于对应的传感器的预设阈值时,确定当前非驾驶座位上存在生命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获取到的用于判断车内生命体是否完成离车操作的信息和第二测量信息,判断是否发送告警指令的步骤包括:
当获取到发动机停机的工作状态信息、驾驶者离开驾驶位的信息、非驾驶座侧车门开启角度超过预设角度的状态信息时,确定车内生命体完成离车操作;
当确定车内生命体完成离车操作时,告警系统继续处于激活状态,并不发送告警指令。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获取到的用于判断车内生命体是否完成离车操作的信息和第二测量信息,判断是否发送告警指令的步骤包括:
当获取到发动机停机的工作状态信息、驾驶者离开驾驶位的信息、非驾驶座侧车门开启角度未超过预设角度的状态信息、控制车辆门锁关闭的指令信息,以及第二测量信息为当前非驾驶座位上存在生命体时,告警系统发送告警指令。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获取到的用于判断车内生命体是否完成离车操作的信息和第二测量信息,判断是否发送告警指令的步骤包括:
当获取到发动机停机的工作状态信息、驾驶者离开驾驶位的信息、非驾驶座侧车门开启角度未超过预设角度的状态信息、控制车辆门锁关闭的指令信息,以及第二测量信息为当前非驾驶座位上不存在生命体时,告警系统调整为休眠状态,并不发送告警指令。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非驾驶座侧车门内侧设置硬性连接杆,利用所述硬性连接杆获取非驾驶座侧车门是否开启角度超过预设角度的状态信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硬性连接杆一端为固定端,固定在所述车门内侧靠近车门旋转轴的位置,其另一端为可移动端,所述可移动端经车门旋转轴上的开孔插入车门旋转轴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驾驶座侧车门是否开启角度超过预设角度的判断步骤为,当所述硬性连接杆的移动端处于车门旋转轴内预设范围内时,确定非驾驶座侧车门开启角度超过预设角度。
9.车内生命体防遗留的告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激活模块,用于根据来自传感器的第一测量信息,判断是否激活告警系统;
告警模块,用于当激活告警系统后,根据获取到的用于判断车内生命体是否完成离车操作的信息和第二测量信息,判断是否发送告警指令;
其中,所述测量信息为,用于判断当前非驾驶座位上是否存在生命体的测量信息;所述用于判断车内生命体是否完成离车操作的信息包括,发动机的工作状态信息、驾驶者是否在驾驶位的信息、非驾驶座侧车门是否开启角度超过预设角度的状态信息和控制车辆门锁关闭的指令信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来自传感器的第一测量信息,判断当前非驾驶座位上是否存在生命体的步骤包括:
将获取到的来自多个传感器的信号值分别与对应的传感器的预设阈值相比较;
当至少一个传感器的信号值大于对应的传感器的预设阈值时,确定当前非驾驶座位上存在生命体。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获取到的用于判断车内生命体是否完成离车操作的信息和第二测量信息,判断是否发送告警指令的步骤包括:
当获取到发动机停机的工作状态信息、驾驶者离开驾驶位的信息、非驾驶座侧车门开启角度超过预设角度的状态信息时,确定车内生命体完成离车操作;
当确定车内生命体完成离车操作时,告警系统继续处于激活状态,并不发送告警指令。
12.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获取到的用于判断车内生命体是否完成离车操作的信息和第二测量信息,判断是否发送告警指令的步骤包括:
当获取到发动机停机的工作状态信息、驾驶者离开驾驶位的信息、非驾驶座侧车门开启角度未超过预设角度的状态信息、控制车辆门锁关闭的指令信息,以及第二测量信息为当前非驾驶座位上存在生命体时,告警系统发送告警指令。
13.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获取到的用于判断车内生命体是否完成离车操作的信息和第二测量信息,判断是否发送告警指令的步骤包括:
当获取到发动机停机的工作状态信息、驾驶者离开驾驶位的信息、非驾驶座侧车门开启角度未超过预设角度的状态信息、控制车辆门锁关闭的指令信息,以及第二测量信息为当前非驾驶座位上不存在生命体时,告警系统调整为休眠状态,并不发送告警指令。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非驾驶座侧车门内侧设置硬性连接杆,利用所述硬性连接杆获取非驾驶座侧车门是否开启角度超过预设角度的状态信息。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硬性连接杆一端为固定端,固定在所述车门内侧靠近车门旋转轴的位置,其另一端为可移动端,所述可移动端经车门旋转轴上的开孔插入车门旋转轴内。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驾驶座侧车门是否开启角度超过预设角度的判断步骤为,当所述硬性连接杆的移动端处于车门旋转轴内预设范围内时,确定非驾驶座侧车门开启角度超过预设角度。
CN201811045543.XA 2018-09-07 2018-09-07 车内生命体防遗留的告警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91310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45543.XA CN109131074B (zh) 2018-09-07 2018-09-07 车内生命体防遗留的告警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45543.XA CN109131074B (zh) 2018-09-07 2018-09-07 车内生命体防遗留的告警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31074A true CN109131074A (zh) 2019-01-04
CN109131074B CN109131074B (zh) 2022-01-28

Family

ID=648238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45543.XA Active CN109131074B (zh) 2018-09-07 2018-09-07 车内生命体防遗留的告警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31074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35584A (zh) * 2019-07-19 2019-11-12 铁将军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安全提示系统及方法
CN110562182A (zh) * 2019-09-10 2019-12-13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车内儿童遗漏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2509279A (zh) * 2020-11-23 2021-03-16 启明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车内生命体和物品遗留的检测和保护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85524A1 (en) * 2009-07-29 2011-11-24 Davy Zide Qian Method for Preventing Children being Left in Car and Device Thereof
CN102745080A (zh) * 2012-03-16 2012-10-24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酒驾控制系统及酒驾控制方法
CN107139831A (zh) * 2017-05-04 2017-09-08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车内生命体防遗忘的方法和系统
CN107839596A (zh) * 2017-11-01 2018-03-27 大陆汽车投资(上海)有限公司 车内遗留婴儿的提醒方法
CN107839644A (zh) * 2017-11-01 2018-03-27 大陆汽车投资(上海)有限公司 车内遗留婴儿的提醒方法
CN108091099A (zh) * 2016-11-22 2018-05-2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车内体征监测系统的报警方法、装置和汽车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85524A1 (en) * 2009-07-29 2011-11-24 Davy Zide Qian Method for Preventing Children being Left in Car and Device Thereof
CN102745080A (zh) * 2012-03-16 2012-10-24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酒驾控制系统及酒驾控制方法
CN108091099A (zh) * 2016-11-22 2018-05-2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车内体征监测系统的报警方法、装置和汽车
CN107139831A (zh) * 2017-05-04 2017-09-08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车内生命体防遗忘的方法和系统
CN107839596A (zh) * 2017-11-01 2018-03-27 大陆汽车投资(上海)有限公司 车内遗留婴儿的提醒方法
CN107839644A (zh) * 2017-11-01 2018-03-27 大陆汽车投资(上海)有限公司 车内遗留婴儿的提醒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35584A (zh) * 2019-07-19 2019-11-12 铁将军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安全提示系统及方法
CN110562182A (zh) * 2019-09-10 2019-12-13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车内儿童遗漏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2509279A (zh) * 2020-11-23 2021-03-16 启明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车内生命体和物品遗留的检测和保护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31074B (zh) 2022-0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99718B2 (en) Vehicle function control device and vehicle function control system
CN109131074A (zh) 车内生命体防遗留的告警方法及系统
KR101509596B1 (ko) 차량 원격 시동 및 관리용 이동 단말 시스템
CN113175285A (zh) 一种车门自动开启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JP5881596B2 (ja) 車載情報装置、通信端末、警告音出力制御装置、および警告音出力制御方法
EP3909838A1 (en) Electric vehicle control method and electric vehicle
US1044601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rear seat monitoring within a vehicle
US20110246026A1 (en) Vehicle console control system
US1121054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rear seat monitoring within a vehicle
CN108119003A (zh) 用于增强车库门开启器远程控制的系统和方法
WO2021147636A1 (zh) 电动车及其控制方法、存储介质
CN111688611A (zh) 用于基于便携式装置的位置识别车辆乘员类型的系统和方法
WO2020235306A1 (ja) 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提示システム
EP3699076B1 (en) Electric vehicle
US9815371B2 (en) Information provid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
JP2020201108A (ja) 車両用警報装置
US8284252B2 (en) Action estimating apparatus, method for estimating occupant's action, and program
CN207955544U (zh) 车况提醒系统
KR20120057444A (ko) 차량용 제스처 사용자 인터페이스
KR20210009705A (ko) 세탁기
CN205750959U (zh) 一种车钥匙
KR20190000267A (ko) 반려동물용 장난감 관리장치 및 그와 연동하는 반려동물 장난감
US11138863B2 (en) Vehicle condition reminding system and method
CN218970975U (zh) 一种电动车门开启控制系统
CN208827761U (zh) 车辆预警装置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