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30131B - 一种风筒、除尘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筒、除尘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30131B
CN109130131B CN201810944673.0A CN201810944673A CN109130131B CN 109130131 B CN109130131 B CN 109130131B CN 201810944673 A CN201810944673 A CN 201810944673A CN 109130131 B CN109130131 B CN 1091301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air duct
conductor
annular
mounting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4467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30131A (zh
Inventor
吴毅
郭德富
胡裕明
陈楸伟
单娟
程明亮
朱俊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Taishan Cab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Taishan Cab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Taishan Cab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Taishan Cab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94467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30131B/zh
Publication of CN1091301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301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301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301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0036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06Insulat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14Insulat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by extrus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22Sheathing; Armouring; Screening; Applying other protective layers
    • H01B13/24Sheathing; Armouring; Screening; Applying other protective layers by extru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00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34Electrical apparatus, e.g. sparking plugs or parts thereof
    • B29L2031/3462Cab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xtru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筒,包括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与所述第一套筒上下相互连接,在所述第二套筒的外表面设置一进风孔。其中,所述第一套筒包括第一安装组件和第二安装组件,所述第一安装组件和所述第二安装组件是通过沿所述第一套筒的中心轴线方向对剖形成;所述第二套筒包括第三安装组件和第四安装组件,所述第三安装组件和所述第四安装组件是通过沿所述第二套筒的中心轴线方向对剖形成。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除尘装置及方法。运用本发明的风筒、除尘装置及方法可用于清理导体表面污染物,提高电缆的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风筒、除尘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缆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风筒、除尘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高压电缆由内到外的结构:导体、内屏蔽层、绝缘层、外屏蔽层、阻水包带、皱纹铝护套、外护套。
交联电缆的绝缘线芯由导体、内屏蔽层、绝缘层和外屏蔽层组成。是绞制好的导体经过VCV立式交联生产线,内屏、绝缘、外屏三层共挤生产而来。绝缘线芯的质量问题可以直接导致电缆的耐压试验通不过、局放指标不合格等不良后果。特别是导体表面的杂质,会导致局放耐压试验时电缆击穿,造成极其严重的质量事故,以及人力财力物力的极大损失。即使通过了质量检测也会影响电缆的使用寿命。
使用VCV立式交联生产线在生产绝缘线芯时,导体进入挤塑机机头前,会将导体表面的无纺布层剥离,无纺布可以有效的保证导体不被灰尘等杂质附着。但是剥离无纺布层之后,导体需要穿过立塔两层楼进入上牵引装置再返回进入机头,在这期间导体表面没有防护,极易附着上灰尘、机械磨损的粉尘、牵引皮带的残渣等各种污染物。如被带入机头将会埋下极大的质量安全隐患。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用于清理导体表面污染物的风筒、除尘装置及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清理导体表面污染物的风筒、除尘装置及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筒,包括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与所述第一套筒上下相互连接,在所述第二套筒的外表面设置一进风孔。其中,所述第一套筒包括第一安装组件和第二安装组件,所述第一安装组件和所述第二安装组件是通过沿所述第一套筒的中心轴线方向对剖形成;所述第二套筒包括第三安装组件和第四安装组件,所述第三安装组件和所述第四安装组件是通过沿所述第二套筒的中心轴线方向对剖形成;
所述第一套筒的外表面具有呈阶梯状排列的三种不同外径的弧面,且从上到下弧面的外径依次增大;
所述第二套筒正对所述第一套筒的侧壁内具有一环形凹槽,且环形凹槽周围的内壁高度高于外壁的高度;
所述环形凹槽周围的内壁位于所述第一套筒外表面最小外径弧面的圆环面上,所述环形凹槽周围的外壁连接所述第一套筒外表面最大外径弧面的圆环面上,所述第二套筒的所述环形凹槽可与所述第一套筒的弧面连接形成一环形空腔及与所述环形空腔连通的一环形缺口;
所述环形空腔、所述环形缺口与所述进风孔连通。
较佳的,所述第一套筒的底端外侧壁设置有两个定位卡槽。
较佳的,将所述第一套筒底端外侧壁所对应内侧壁设置成环形定位台阶。
较佳的,第一套筒的内径大于120mm,定位卡槽的宽度大于34mm且高度大于7mm,定位台阶高度大于7mm且宽度大于15mm。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除尘装置,用于设置在导体前置预热器上,包括:
漩涡气泵和连接软管;
风筒,包括上述的风筒;
其中,所述连接软管的一端连接漩涡气泵,另一端连接所述风筒的进风孔;
导体前置预热器上具有凸起的圆柱孔和两个卡接部,两个卡接部9b设置在圆柱孔的周围,圆柱孔的周围设置有一凸起的“Ω型”结构,“Ω型”结构的圆弧状结构的位置套设在圆柱孔周围,两个卡接部分别对应“Ω型”结构的拐弯处,“Ω型”结构高度低于圆柱孔的高度,第一套筒套设在圆柱孔上,“Ω型”结构的圆弧状结构与定位台阶嵌合,两个定位卡槽分别套设在两个卡接部上。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除尘方法,步骤包括:
1)将上述的风筒安装在导体前置预热器上;
2)导体通过上牵引装置进入所述风筒,再通过所述导体前置预热器后,进入挤塑机机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使用本发明的风筒、除尘装置及方法,实现导体穿过风筒,将气体通入风筒内,在风筒内对导体表面进行清理,通过设置环形缺口和/或环形凹槽和/或环形斜向槽,使得气体可以进入风筒,均匀的作用在导体的表面,对导体的表面的污染物进行清理,且通过将除尘装置固定在导体前置预热器上,不需额外增加固定元件,仅在风筒的底端设置定位卡槽和/或定位台阶,直接安装放置在导体前置预热器上,不仅不影响导体前置预热器对导体的预热效果,还实现对导体的表面的污染物进行清理,提高了电缆的产品质量,减少企业因质量问题造成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损失,保证电网的稳定运行寿命,进一步,还可以设置通用的风筒,减少更换和节省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一风筒各安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一风筒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一第一套筒其中之一的安装组件与之相配合对应第二套筒安装组件的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一风筒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一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导体前置预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一风筒各安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一风筒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中主要意为描述组装后的形状,部分结构未在图2中进行呈现。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风筒,包括第一套筒和第一套筒,第一套筒1与第二套筒2上下相互连接,在所述第二套筒2的外表面设置一进风孔3。其中,第一套筒1包括第一安装组件1a和第二安装组件2a,第一安装组件1a和第二安装组件2a是通过沿第一套筒的中心轴线方向对剖形成;第二套筒2包括第三安装组件和第四安装组件,第三安装组件和第四安装组件是通过沿第二套筒2的中心轴线方向对剖形成。上下互相连接即第二套筒相对位于第一套筒的正上方,对剖即沿物体的中心轴线方向进行切开。
如图2所示,沿第一套筒1和第二套筒2的中心轴线方向切开,较佳的,沿第一套筒1和第二套筒2的中心轴线且在第一套筒1和第二套筒2的侧壁呈互补阶梯状进行切开,通过对剖设置,在生产过程中,安装起来更方便。进一步,第一套筒1和第二套筒2通过对剖设置后,组装起来用抱箍12锁紧固定,使第一套筒1和第二套筒2组装起来后更稳固。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套筒1和第二套筒2为一体制成。电缆中的导体A需穿过本发明的风筒,往进风口输入气体进入风筒内以清理导体A表面的污染物。第一套筒1和第二套筒2组装后除了环形缺口外其余位置的内径相等。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套筒1和第二套筒2由金属材料制成,例如铝、铁、合金等,在此不作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进风孔3设置为圆形,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为其他图形,在此不作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套筒1的顶端侧壁内表面具有一环形防挂拉倒角,可防止导体A接头穿过第一套筒的顶端时由于偏心造成导体A接头挂拉风筒,影响生产的平稳性。
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套筒1的外表面具有呈阶梯状排列的三种不同外径的弧面,且从上到下弧面的外径依次增大。这样设置便于与第二套筒进行连接,且与第二套筒连接形成环形空腔及环形缺口。第一套筒1的外表面具有呈阶梯状有利于与第二套筒的环形凹槽周围内外壁进行对位安装,方便快捷。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套筒2正对第一套筒1的侧壁内具有一环形凹槽4,且环形凹槽4周围的内壁高度高于外壁的高度。这样设置便于与第一套筒进行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环形凹槽4周围的内壁位于第一套筒外表面最小外径弧面的圆环面上,环形凹槽4周围的外壁连接第一套筒外表面最大外径弧面的圆环面上,第二套筒2的所述环形凹槽4可与第一套筒的弧面连接形成一环形空腔5及与环形空腔连通的一环形缺口6。进一步,环形空腔5、环形缺口6与进风孔3连通。进入的气体通过环形空腔5、环形缺口6传输气体作用到导体A上,便于气体能无死角360度均匀的清理导体A表面的污染物。通过设置环形凹槽来实现气体的流通且对进入气体进行缓冲,可以使气体更均匀作用在导体A表面,减小空气直接作用在导体A上的作用力,使导体A能平稳向前传输。
在本实施例中,环形凹槽4周围的内壁对应第一套筒1外表面最小外径弧面的圆环面处与第一套筒1外表面最小外径弧面的圆环面为相互倾斜设置,以形成一环形斜槽,环形斜槽位于环形空腔与所述环形缺口之间且相互连通。进一步设置环形斜向槽10,进一步对进入的气体进行缓冲和减小空气直接作用在导体A上的作用力,使气体均匀的作用在导体A表面且增加导体A传输的平稳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套筒1的底端外侧壁设置有两个定位卡槽7,用于固定在前置预热器的“Ω型”结构中的两卡接部9b上。
在本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一套筒1底端外侧壁所对应内侧壁设置成环形定位台阶8。可以固定到导体前置预热器的“Ω型”结构中的圆弧状结构上。定位台阶8的尺寸大于圆弧状结构的截面宽度及高度以使得与圆弧状结构相互嵌合。
由于电缆的规格不同,所用的导体前置预热器也有不同的型号,每次开机之前需根据电缆规格进行更换导体前置预热器。第一套筒的内径大于前置预热器的圆柱孔9a的外径,定位卡槽的长度大于卡接部9b的截面宽度。除尘装置需要满足所有型号导体前置预热器的通用,减少更换时间及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为此按照最大规格设计,较佳的,第一套筒1的内径大于120mm,定位卡槽6的宽度大于34mm且高度大于7mm,定位台阶高度大于7mm且宽度大于15mm,可以满足所有型号导体前置预热器的通用。
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除尘装置,用于设置在导体前置预热器9上,包括:漩涡气泵10和连接软管11;风筒,包括如上述所述的风筒;其中,所述连接软管11的一端连接漩涡气泵10,另一端连接所述风筒的进风孔3。本发明的除尘装置通过使用上述的风筒,以实现将漩涡气泵10产生的气体通过连接软管11通过进气孔3传输到风筒内,对导体A的表面的污染物进行清理。
在本实施中,漩涡气泵10包括由电气控制的启动按钮和停止按钮,还包括风力调节单元,可以控制风力的大小。
在本实施例中,除尘装置设置在导体前置预热器9上。如图6所示,电缆前置预热器上具有凸起的圆柱孔9a和两个卡接部9b,两个卡接部9b设置在圆柱孔9a的周围。进一步,圆柱孔9a的周围设置有一凸起的“Ω型”结构,“Ω型”结构的圆弧状结构的位置套设在圆柱孔9a周围,两个卡接部9b分别对应“Ω型”结构的拐弯处,因为拐弯的原因,卡接部9a的截面面积大于圆弧状结构的截面宽度。“Ω型”结构高度低于圆柱孔9a的高度。将第一套筒1套设在圆柱孔9a上,“Ω型”结构的圆弧状结构与定位台阶8进行嵌合,上述的两个定位卡槽7分别套设在两个卡接部9b上,完成风筒在导体前置预热器9上的固定。风筒的安装位置位于导体前置预热器之上,放在导体前置预热器之后会影响导体前置预热器的预热效果,导体前置预热器之前是上牵引装置,上牵引装置为污染物主要来源,所以直接放在导体前置预热器上是最优选择。导体前置预热器表面有两个卡接部9b,特在风筒底端设置两个定位卡槽,定位卡槽与卡接部9b固定,保证风筒放置的稳定。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除尘方法,步骤包括:
1)将上述的风筒安装在导体前置预热器9上;
2)导体通过上牵引装置进入所述风筒,再通过所述导体前置预热器9后,进入挤塑机机头。
在本实施例中,风筒包括前述的风筒,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使用本发明的风筒、除尘装置及方法,实现导体穿过风筒,将气体通入风筒内,在风筒内对导体表面进行清理,通过设置环形缺口和/或环形凹槽和/或环形斜向槽,使得气体可以进入风筒,均匀的作用在导体的表面,对导体的表面的污染物进行清理,且通过将除尘装置固定在导体前置预热器上,不需额外增加固定元件,仅在风筒的底端设置定位卡槽和/或定位台阶,直接安装放置在导体前置预热器上,不仅不影响导体前置预热器对导体的预热效果,还实现对导体的表面的污染物进行清理,提高了电缆的产品质量,减少企业因质量问题造成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损失,保证电网的稳定运行寿命,进一步,还可以设置通用的风筒,减少更换和节省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风筒,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2)与所述第一套筒(1)上下相互连接,在所述第二套筒(2)的外表面设置一进风孔(3);
其中,所述第一套筒(1)包括第一安装组件(1a)和第二安装组件(2a),所述第一安装组件(1a)和所述第二安装组件(2a)是通过沿所述第一套筒的中心轴线方向对剖形成;所述第二套筒(2)包括第三安装组件和第四安装组件,所述第三安装组件和所述第四安装组件是通过沿所述第二套筒(2)的中心轴线方向对剖形成;
所述第一套筒(1)的外表面具有呈阶梯状排列的三种不同外径的弧面,且从上到下弧面的外径依次增大;
所述第二套筒(2)正对所述第一套筒(1)的侧壁内具有一环形凹槽(4),且环形凹槽(4)周围的内壁高度高于外壁的高度;
所述环形凹槽(4)周围的内壁位于所述第一套筒(1)外表面最小外径弧面的圆环面上,所述环形凹槽(4)周围的外壁连接所述第一套筒外表面最大外径弧面的圆环面上,所述第二套筒(2)的所述环形凹槽(4)可与所述第一套筒的弧面连接形成一环形空腔(5)及与所述环形空腔连通的一环形缺口(6);
所述环形空腔(5)、所述环形缺口(6)与所述进风孔(3)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1)的底端外侧壁设置有两个定位卡槽(7)。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筒,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套筒(1)底端外侧壁所对应内侧壁设置成环形定位台阶(8)。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筒,其特征在于,第一套筒(1)的内径大于120mm,定位卡槽(7)的宽度大于34mm且高度大于7mm,定位台阶(8)高度大于7mm且宽度大于15mm。
5.一种除尘装置,用于设置在导体前置预热器(9)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漩涡气泵(10)和连接软管(11);
风筒,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风筒;
其中,所述连接软管(11)的一端连接漩涡气泵(10),另一端连接所述风筒的进风孔(3);
导体前置预热器(9)上具有凸起的圆柱孔(9a)和两个卡接部(9b),两个卡接部(9b)设置在圆柱孔(9a)的周围,圆柱孔(9a)的周围设置有一凸起的“Ω型”结构,“Ω型”结构的圆弧状结构的位置套设在圆柱孔(9a)周围,两个卡接部(9b)分别对应“Ω型”结构的拐弯处,“Ω型”结构高度低于圆柱孔(9a)的高度,第一套筒(1)套设在圆柱孔(9a)上,“Ω型”结构的圆弧状结构与定位台阶(8)嵌合,两个定位卡槽(7)分别套设在两个卡接部(9b)上。
6.一种除尘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
1)将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风筒安装在导体前置预热器(9)上;
2)导体通过上牵引装置进入所述风筒,再通过所述导体前置预热器(9)后,进入挤塑机机头。
CN201810944673.0A 2018-08-19 2018-08-19 一种风筒、除尘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091301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44673.0A CN109130131B (zh) 2018-08-19 2018-08-19 一种风筒、除尘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44673.0A CN109130131B (zh) 2018-08-19 2018-08-19 一种风筒、除尘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30131A CN109130131A (zh) 2019-01-04
CN109130131B true CN109130131B (zh) 2021-02-05

Family

ID=64790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44673.0A Active CN109130131B (zh) 2018-08-19 2018-08-19 一种风筒、除尘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30131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00454A (zh) * 2012-10-31 2013-01-30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风筒连接装置
CN104438217A (zh) * 2014-11-18 2015-03-25 玮锋电子材料(昆山)有限公司 除尘系统
CN207204768U (zh) * 2017-08-01 2018-04-10 东莞市和合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清尘装置
CN108144370A (zh) * 2018-02-27 2018-06-12 南京工程学院 一种多阶高效旋风除尘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00454A (zh) * 2012-10-31 2013-01-30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风筒连接装置
CN104438217A (zh) * 2014-11-18 2015-03-25 玮锋电子材料(昆山)有限公司 除尘系统
CN207204768U (zh) * 2017-08-01 2018-04-10 东莞市和合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清尘装置
CN108144370A (zh) * 2018-02-27 2018-06-12 南京工程学院 一种多阶高效旋风除尘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30131A (zh) 2019-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52456B (zh) 电缆的安全连接装置
CN110429555B (zh) 一种电缆搭接器具
CN109130131B (zh) 一种风筒、除尘装置及方法
CN102969581B (zh) 一种高压同轴电缆连接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16960657B (zh) 一种电缆对接增强装置
CN112039294B (zh) 一种电机和电机组件
KR101174358B1 (ko) 설치가 용이한 송전용 가공전선 절연애자
CN205753243U (zh) 一种多功能组合式工形电缆卡
CN110429402A (zh) 一种线路修复设备
CN105990809A (zh) 一种楔形线夹
CN211115818U (zh) 一种有线导向注气排渣装置
CN109742601B (zh) 一种便于连接的通信用弱电线缆
CN108710055A (zh) 一种线缆在线断线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5301297B (zh) 一种具有双屏蔽功能的末屏分线盒
CN204517349U (zh) 电力电缆铺设分支连接装置
CN116169602B (zh) 一种高压电缆自走式检测小车
CN207517909U (zh) 一种接地线夹
CN206820450U (zh) 电缆接头补强装置
CN212182578U (zh) 一种多接头高性能绝缘防火电缆
CN219458408U (zh) 预制梁场集成化配电装置
CN113708333B (zh) 一种智能防护高压电力电缆管接头
CN212695657U (zh) 一种电力工程用线缆管道密封设备
CN216817454U (zh) 一种高压送电线缆智能巡检装置
CN212032689U (zh) 一种用于地铁动力及信号传输的合成电缆
CN218300493U (zh) 一种绝缘管母线的接头绝缘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