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24609A - 血压计臂带 - Google Patents

血压计臂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24609A
CN109124609A CN201810659032.0A CN201810659032A CN109124609A CN 109124609 A CN109124609 A CN 109124609A CN 201810659032 A CN201810659032 A CN 201810659032A CN 109124609 A CN109124609 A CN 1091246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g body
side bag
inner circumferential
armband
airb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5903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24609B (zh
Inventor
饭岛庸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itizen Holdings Co Ltd
Citizen Wat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itizen Holdings Co Ltd
Citizen Wat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itizen Holdings Co Ltd, Citizen Wat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Citizen Holding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1246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246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246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246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2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Combined pulse/heart-rate/blood pressure determination; Evaluating a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using combinations of techniques provided for in this group with electrocardiography or electroauscultation; Heart catheters for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 A61B5/021Measuring pressure in heart or blood vessels
    • A61B5/022Measuring pressure in heart or blood vessels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close blood vessels, e.g. against the skin; Ophthalmodynamome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2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Combined pulse/heart-rate/blood pressure determination; Evaluating a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using combinations of techniques provided for in this group with electrocardiography or electroauscultation; Heart catheters for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 A61B5/021Measuring pressure in heart or blood vessels
    • A61B5/02141Details of apparatus construction, e.g. pump units or housings therefor, cuff pressurising systems, arrangements of fluid conduits or circui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ardiolog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Physi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Measur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血压计臂带,其对上臂等适当地加压的同时减低在沿上臂等的卷绕方向的侧缘部上产生的荷重。臂带(200)具备带状的臂带罩(250)和容纳在臂带罩内部的能够膨胀和收缩的给气袋(100),给气袋(100)由内周侧袋体(120)和外周侧袋体(110)叠加而形成,并且外周侧袋体(110)及内周侧袋体(120)以片状构件形成,外周侧袋体(110)在收缩的状态下沿卷绕方向(P)的两侧缘为折叠片状构件的折叠线(116)、(116),内周侧袋体(120)为在收缩的状态下的沿卷绕方向(P)的两侧缘由片状构件的焊接而硬化的部分(焊接部126、126)。

Description

血压计臂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血压计臂带。
背景技术
使用血压计测量血压的情况时,通过在上臂、手腕、手指等(以下称为上臂等)上卷绕的臂带压迫上臂等来检测血流的脉搏波。臂带形成为带状,并且在主要由布制成的罩的内部内置有能够膨胀的给气袋。给气袋的内部没有空气的状态时成为沿罩的表面平坦的板状,给气袋的内部充入空气时膨胀为立体。臂带以没有充入空气的状态下卷带于上臂等,在此状态下向给气袋充入空气而给气袋在罩的外侧部分和上臂之间膨胀并压迫上臂等。
在此,作为给气袋,已经提出了一种以卷带于上臂等时的靠近上臂的卷绕部的内周侧和远离卷绕部的外周侧的叠加的2层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在这样的叠加成为2层的给气袋中,由于外周侧的给气袋通过压迫内周侧的给气袋而使内周侧的给气袋在宽度方向上膨胀(变宽)而由内周侧的给气袋闭塞动脉的范围变宽,所以与单层结构相比,能够使袖口(臂带)的宽度变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第2006-15887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第2010-28422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此,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结构中的2层的给气袋中的外周侧的给气袋在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上被接合,并且,由于内周侧的给气袋在宽度方向的两端部或者两端部的附近与外周侧的给气袋接合,所以向给气袋供给空气时,其宽度方向的两端部附近成为朝向两端拉紧(限制)的形状并未在径向上充分地膨胀。因此,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臂带朝向两端部被拉紧的形状的部分不能适当地对卷绕的上臂等的部分加压。
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结构是,将2层的各给气袋将片材卷绕成筒状后,由焊接等接合其卷圆的连接部分,并将在压扁管状体而成为平板状的状态下紧密接合的2张片状构件在卷绕方向(周方向)的两端部上焊接而形成。而且,2层的给气袋由预先将2张片材重合并焊接两个给气袋的内部的接通开口的周围部分之后,将各自的片材卷圆而形成筒状体。
2层的给气袋以没有进入空气的压扁的平板状态重合并容纳在臂带的箱内。虽然臂带成为卷绕在上臂等的状态,但是,即使径向内周侧的周向长度比径向外周侧的周向长度短,也由于配置在内周侧的给气袋和配置在外周侧的给气袋相接合而在卷圆状态下内周侧的给气袋被松动(瘪),从而容易产生向径向内侧突出的谷折叠状的皱。此时,其谷折叠状的皱邻接的两邻成为山折状的折叠线,但是由于宽度方向的两端缘(与卷圆方向平行的两侧缘)成为压扁的筒状体的折叠线,所以,被压扁的折叠线上进一步构成山折状折叠线形成的角部。由于该角部上产生较强的荷重,所以在长时间的使用中存在着容易在角部的部分上形成孔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压计臂带,其能够对上臂等适当地加压,并且能够减低在卷绕上臂等的卷绕方向的侧缘部上产生的皱而引起的孔的产生。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是血压计臂带,具备:臂带罩,其为在被检测体上卷绕的卷绕方向上比宽度方向上长的带状;流体袋,其容纳于所述臂带罩的内部,其随着流体的供给而膨胀,随着流体的排出而沿所示臂带罩的表面收缩,其中,所述流体袋由内周侧袋体和外周侧袋体叠加而形成,所述内周侧袋体配置在所述臂带罩卷绕在所述被检测体的状态下的靠近所述被检测体的内周侧,所述外周侧袋体配置在离所述被检测体远的外周侧,所述外周侧袋体及所述内周侧袋体由片状构件形成,所述外周侧袋体在所述收缩的状态下的沿所述卷绕方向的两侧缘中的至少一方的侧缘为折叠所述片状构件的折叠线,所述内周侧袋体在所述收缩的状态下的沿所述卷绕方向的两侧缘中的至少一方的侧缘的至少一部分是因所述片状构件的接合而硬化的部分,或者,所述内周侧袋体的比所述侧缘,更靠宽度方向的内侧的沿所述卷绕方向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是因所述片状构件的接合而硬化的部分。
(发明的效果)
依据本发明的血压计臂带,能够对上臂等适当地加压,并且能够减低在沿卷绕上臂等的卷绕方向的侧缘部上产生的皱而引起的孔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血压计臂带卷绕在被检测者的上臂(被检测体)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臂带在卷绕方向P上被卷成圆型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臂带的以与卷绕方向P平行的面切割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配置在图2所示的臂带的圆形部分中的芯材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以抵抗芯材的弹性力的方向敞开圆形的臂带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处于折叠状态的给气袋的立体图。
图7是仅表示图6所示的给气袋的内周侧袋体的立体图。
图8是图6所示的给气袋处于收缩状态的剖视图,其表示以与卷绕方向P正交且包含宽度方向D的表面被切割的截面。
图9A是表示按照给气袋的制造过程的顺序而变化的示意图(其1)。
图9B是表示按照给气袋的制造过程的顺序而变化的示意图(其2)。
图9C是表示按照给气袋的制造过程的顺序而变化的示意图(其3)。
图9D是表示按照给气袋的制造过程的顺序而变化的示意图(其4)。
图9E是表示按照给气袋的制造过程的顺序而变化的示意图(其5)。
图9F是表示按照给气袋的制造过程的顺序而变化的示意图(其6)。
图9G是表示按照给气袋的制造过程的顺序而变化的示意图(其7)。
图9H是表示按照给气袋的制造过程的顺序而变化的示意图(其8)。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给气袋,并示意性地表示容纳在臂带罩内部的收缩状态的给气袋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示意图。
图11是表示没有适用本发明的比较例的给气袋,并示意性地表示容纳在臂带罩内部的收缩状态的给气袋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示意图。
图12是膨胀状态的截面图,其表示图6所示的给气袋的与卷绕方向正交并以包含宽度方向的表面切割的截面。
图13是表示比较例的给气袋的相当于图12的截面图,该给气袋的内周侧袋体与本实施方式的臂带的给气袋中的内周侧袋体相同,但外周侧袋体与本实施方式的给气袋中的外周侧袋体不同。
图14A是表示具有长度大致2倍于内周侧袋体的沿卷绕方向P的长度的1张片状构件折叠形成的内周侧袋体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14B是表示具有长度大致2倍于内周侧袋体的沿宽度方向D的长度的1张片状构件折叠形成的内周侧袋体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15是表示包含沿卷绕方向的两侧缘中的仅一方的侧缘作为折叠线形成的外周侧袋体的给气袋的例子,相当于图8的截面图。
图16是表示包含沿卷绕方向的两侧缘中的仅一方的侧缘作为焊接部形成的内周侧袋体的给气袋,相当于图8的截面图。
图17是表示包含沿卷绕方向的侧缘的整个长度中的仅一部分作为焊接部形成的内周侧袋体的给气袋的图。
图18是表示包含焊接部相比沿卷绕方向的侧缘形成在宽度方向的内侧的内周侧袋体的给气袋的例子,相当于图8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血压计臂带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臂带的构成>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血压计臂带200卷绕在被检测者的上上臂300(被检测体)的状态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臂带200在卷绕方向P上被卷成圆型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臂带200的以与卷绕方向P平行的面切割的截面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配置在图2所示的臂带200的圆形部分中的芯材220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以抵抗芯材220的弹性力的方向敞开圆形的臂带200的状态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臂带200卷绕在被检测者的上上臂300上。如图2所示,臂带200具备:臂带罩250,其以卷绕方向P比宽度方向D长的带状形成;芯材220及给气袋100(流体袋的一例),其容纳在该臂带罩250内部。
臂带罩250由柔性织物或树脂制成。如图3所示,臂带罩250具备:以围绕上上臂300的状态配置于外周面侧的表层布210;配置于内周面侧且与上上臂300接触的里层布240;以及,配置在表层布210与里层布240之间的分隔布230(分隔片的一例)。如后所述,分隔布230的卷绕方向P的长度比表层布210和里层布240的长度短,主要设置在仅图2的左端侧的卷圆区域。表层布210、分隔布230及里层布240以周缘的整个周边接合。
芯材220和给气袋100配置在臂带罩250的图2的左端侧的卷圆区域。芯材220容纳在表层布210和分隔布230之间(参照图3),给气袋100容纳于里层布240和分隔布230之间。如图4所示,芯材220是由大致圆筒状的树脂(例如,由PP(聚丙烯)制成)制成的板。芯材220可以是由厚度较薄的板状板以略圆筒形状卷压并塑性变形而形成,或者也可以是由厚度较薄的圆柱形树脂圆筒的圆周壁以沿其圆筒的轴向的整个长度切割而形成。
芯材220无需由树脂制成,例如,由金属等制,并且即使对略圆筒状以平板状展开的方式施加荷重,但是解除其荷重,芯材220具有恢复原始略圆筒状的弹性即可。芯材220配置在例如图5中的虚线所示的臂带罩250的左端侧的范围内,并且,该范围以芯材220的略圆筒状的形状卷圆。
图2所示的卷成略圆筒状的左端侧的范围的壁带罩250(里层布240)的内径形成为比一般成年人的上壁300的粗细尺寸细。据此,以展开由芯材220卷圆的臂带200并将臂带200安装在(佩戴在)上臂300的状态下,臂带200由芯材220的弹力在径向向内施压上臂300的方式作用荷重(垂直荷重)。并且由于该荷重,在表层布240与上臂300的表面之间产生摩擦力。
因此,当被检测者在各自的一个上臂300上戴上臂带200的卷圆部分,并用另一只手卷带臂带200的剩余部分时,由于已佩戴的部分(臂带200的卷圆部分)与上臂300之间在沿圆周方向上的摩擦力而即使不用一只手按压臂带200也能够防止佩戴部分的空转,并且易于由受检者自己安装。
分隔布230以芯材220的周向(卷绕方向P)的端缘在内周侧突出,并为了该突出的端缘不会使里层布240变形的方式被设置。即,由于里层布240是与上臂300接触的部分,所以由相对较柔软的材料形成。当臂带200围绕上臂300卷绕时,芯材220的卷圆形状由抵抗芯材220的弹性力而展开,但由于芯材220由弹性力的作用试图返回至卷圆状态(圆形状态),所以芯材220的端缘向径向内的膨胀。此时,在没有设置分隔布230的结构中,由于芯材220的端缘向径向内侧推压里层布240,所以软材料的里层布240容易被朝向径向内侧推压伸长而变形。但是,具备分隔布230的臂带罩250由于分隔布230受止芯材220的端缘,因此防止里层布240的变形。
如上所述,由于分隔布230仅受止芯材220的端缘即可,所以无需在沿臂带罩250的卷绕方向P的整个长度上设置,仅在包括上述的芯材220配置的范围及罩住芯材220的卷绕方向P的端缘的长度的范围内被设置。因此,分隔布230比表层布210及里层布240短。另外,分隔布230由比里层布240硬的材料形成,以便受止由芯材220的弹力引起的端缘的位移并防止或抑制里层布240的伸长。
此外,如图2所示,里层布240的左端侧的卷圆的范围以外的整个表面上形成有钩环紧固件270的环状的起毛272,表层布210的左端侧的卷圆的范围的一部分上形成有钩环紧固件270的钩状的起毛271,在臂带200卷绕在上臂300的状态下由于里层布240的环状的起毛272和表层布210的钩状起毛271彼此粘合,所以臂带200卷绕在上臂300时的外径被维持。
图6是示出处于折叠状态的给气袋100的立体图,图7是仅表示图6所示的给气袋100的内周侧袋体120的立体图,图8是图6所示的给气袋100处于收缩状态的剖视图,其表示以与卷绕方向P正交且包含宽度方向D的表面被切割的截面。
给气袋100由例如PVC(聚氯乙烯)制成,如图5所示,并且,例如,给气袋100以臂带罩250中作为卷绕方向P的范围的与配置芯材220的范围相同的范围设置。给气袋100由于供给空气而膨胀,并且由空气的排出而沿臂带罩250的表面以平面形状收缩。给气袋100以臂带200卷绕在上臂300的状态(参照图1)下,如图6所示,由配置在上臂300近处的内周侧的内周侧袋体120和配置在远离上臂300的外周侧的外周侧袋体110等层叠的2层结构形成。
如图6所示,外周侧袋体110和内周侧袋体120的以未进入空气的收缩状态下的平面图与进入空气的区域的大小大致相同,并且在收缩状态下外周侧袋体110的空气进入的区域和内周侧袋体120的空气进入的区域在俯视图中大致为叠加状态。但是,由于除了空气进入的区域之外还形成有与臂带罩250接合的部分123,因此在俯视观察时内周侧袋体120仅具有接合的部分123的尺寸比外周侧袋体110大,并且接合的部分123在平视的状态下从外周侧袋体110突出。
由于接合的部分123接合在臂带罩250,所以防止给气袋100相对臂带罩250的位置偏移。此外,如果另外形成有给气袋100相对于臂带罩250不错位的结构的情况下,就无需具备接合的部分123。
另外,如图7所示,由于接合的部分123与空气进入的区域通过焊接部127分隔,所以,从空气进入的区域不会有空气进出于接合的部分123。另外,由于接合的部分123的整个周边在没有进入空气的状态下焊接,因此不存在空气的供给而产生膨胀。
在外周侧袋体110和内周侧袋体120彼此接触的表面上形成有彼此相对的孔112、122。并且,这些孔112、122在叠加的状态下,外周侧袋体110的孔112的周围的部分和内周侧袋体120的孔122的周围的部分被焊接。据此,如图8所示,外周侧袋体110的内部110a和内周侧袋体120的内部120a仅通过两个孔112、122连通。
沿外周侧袋体110的孔112的周围的部分和内周侧袋体120的孔122的周围的部分的整个圆周焊接的环状焊接部122a是唯一接合外周侧袋体110和内周侧袋体120的部分。也就是说,外周侧袋体110和内周侧袋体120仅通过焊接部122a接合,其他的部分没有被接合。焊接部122a例如以3[mm]左右的宽度形成。后述的其他焊接部的宽度也相同。
此外,如图6所示,外周侧袋体110中形成有连通外周侧袋体110的内部110a的供排空气喷头118(供给和排气喷嘴)。如图2所示,供排空气喷头118从形成在臂带罩250的表层布210上的孔211突起,并且该供排空气喷头118以臂带罩250的外侧连接空气管260(参照图1)。
而且,通过空气管260供给空气,并向外周侧袋体110的内部110a供给空气而外周侧袋体110膨胀的同时通过两个孔112、122向内周侧袋体120的内部120a供给空气而内周侧袋体120也膨胀。另一方面,由于通过空气管260排出空气,所以外周侧袋体110的内部110a的空气被排出而外周侧袋体110收缩的同时通过两个孔112、122在内周侧袋体120的内部120a的空气被排出而内周侧袋体120也收缩。
接下来,对该给气袋100的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图9A、9B、···、9H是表示按照给气袋100的制造过程的顺序而变化的示意图。首先如图9A所示,该给气袋100是由作为外周侧袋体110的单片状构件110A与作为内周侧袋体120的一部分的片状构件120A叠加而构成。片状构件110A通过将该单片状构件110A卷成管状而形成外周侧袋体110。另一片状构件120A是相当于内周侧袋体120的相对于外周侧袋体110的表面,并且与后述的另一个片状构件120B一并形成内周侧袋体120。
如图9B所示,在叠置的片状构件110A和片状构件120A中形成有穿透片状构件110A和120A的孔112、122。随后,如图9C所示,片状构件110A的孔112周围的部分和片状构件120A的孔122周围的部分被焊接,并且通过该焊接部分(焊接部分122a)使片状构件110A与片状构件120A处于接合状态。
接下来,如图9D所示,通过与片状构件120A的相反方向卷绕片状构件110A,沿着片状构件110A的卷绕方向P叠加两个侧边缘114a、114b,并将该叠加的两个侧边缘114a、114b之间通过焊接而连接。据此,片状构件110A构成沿着卷绕方向P延伸的管状形状。在此,焊接两个侧边缘114a、114b之间的焊接部114(接合部)与卷绕方向P平行延伸。
此外,在此“沿卷绕方向P”不限于紧密沿卷绕方向P的结构,另外,“与卷绕方向P平行”也不限于紧密与卷绕方向P平行的结构,在作为给气袋100不影响对上壁300的加压的范围内,包含大致沿卷绕方向P的结构或者大致与卷绕方向P平行的结构。上述事项在与后述的“宽度方向D”的“沿”或“平行”等表示中也相同,即包含大致沿宽度方向D的结构或者大致与宽度方向D平行的结构。
接下来,将如图9E所示的与片状构件120A相同尺寸的片状构件120B叠加成如图9F所示的片状构件120A,并且如图9G所示,将这两个片状构件120A、120B的整个周缘通过焊接而接合。另外,内周侧袋体120的分隔臂带罩250的接合的部分123的边界(焊接部127)也通过焊接片状构件120A、120B而接合。
据此,两个片状构件120A、120B通过形成以下的空气供给内部空间构成内周侧袋体120,所述的空气供给内部空间是由:沿着卷绕方向P的两侧边缘处126、126;卷绕方向P的一端处的焊接部125;成为分隔接合的部123的焊接部127,以围绕整个周缘而形成。在此状态下,内周侧袋体120成为未容纳空气的压缩状态,在该收缩状态下,沿着卷绕方向P的两侧缘部的焊接部126、126通过片状构件120A、120B的接合而成为比未接合的折叠的折叠线的部分更硬化的部分。
接下来,如图9H所示,将如图9G所示的圆筒形状的片状构件110A以叠加在收缩状态的内周侧袋体120的方式挤压。此时,焊接两个侧边缘114a、114b彼此的焊接部114与沿卷绕方向P的两侧边缘形成不同的位置。据此,外周袋体110的沿着卷绕方向P的两侧边缘能够成为片状构件110A的折叠的折叠线116、116。
接下来,在卷绕方向P的一侧的端缘上将叠加的片状构件110A的两个部分互相焊接而接合,并且,同样在另一侧的端缘上同样将叠加的片状构件110A的两个部分相互焊接而接合。据此,通过1张片状构件110A沿卷绕方向P的两侧端缘折叠的折叠线116、116,以及卷绕方向P的两端缘的焊接部115、115围绕整个周缘而形成供给空气的内部空间并构成外周侧袋体110。
如上所述构成的给气袋100中,如图8所示,当外周侧袋体110和内周侧袋体120未进入空气而收缩的状态下,收缩的外周侧袋体110和收缩的内周侧袋体120在俯视时在宽度方向D的两端缘的位置一致的状态下,在铅锤方向(臂带200卷绕在上臂300上的状态下的径向)上成为层叠的状态。图10、11是示意性地表示容纳在臂带罩250内部的收缩状态的给气袋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示意图,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给气袋100,
图11是表示没有适用本发明的比较例的给气袋800。
在此,比较例的给气袋800的外周侧袋体810与本实施方式的给气袋100的外周侧袋体110相同,但是,内周侧袋体820与本实施方式的给气袋100的内周侧袋体120不同,与外周侧袋体810(外周侧袋体110)形成相同的构造。也就是说,内周侧袋体820与外周侧袋体810相同,由1张片状构件形成,并且内周侧袋体820的沿卷绕方向P的两侧缘没有焊接而形成折叠的折叠线826。
如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臂带200以不使用的卷圆状态下的给气袋100松动并容易产生径向内侧突出的谷折叠状的皱128。如图11所示,具有比较例的给气袋800的臂带也相同,不使用的卷圆状态下的给气袋800松动并容易产生径向内侧突出的谷折叠状的皱828。
此时,与其谷折叠状的皱828毗邻的两邻成为山折状折叠线829、829,但是,由于宽度方向D的两端缘(沿卷绕方向P的两侧缘)形成折叠线826,因此在该折叠线826上形成有与山折状折叠线829重合的角部830,并在角部830上产生强的荷重。而且,山折状的折叠线829上,由于内周侧袋体820位于外周侧袋体810的内侧,所以,内周侧袋体820的折叠线829的角度小于外周侧袋体810的折叠线829的角度而相对荷重较强。虽然在臂带的使用时该折叠线829被伸长,但是,在使用后的绕卷状态下如常产生而成为折叠的习惯。因此,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而产生疲劳,并且容易降低耐久性。
与此相比,虽然本实施方式的臂带200中谷折叠状的皱128邻接的两邻成为山折状折叠线129、129,但是,宽度方向D的两端缘(沿卷绕方向P的两侧缘)不是折叠线826而是焊接部126并硬化,所以比折叠线826的强度强。所以,通过在焊接部126上叠加山折状折叠线129而形成的角部130与两个折叠线叠加的角部830不同,不产生与角部830相等的强荷重。而且,由于角部130比角部830的强度强,所以在山折状折叠线129处的折叠角度大于折叠线829处的折叠角度,因此也降低疲劳程度。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臂带200与由折叠线形成的两侧缘的内周侧袋体相比降低了在宽度方向D的两端缘(沿着卷绕方向P的两侧缘)产生的荷重,并且能够提高内周侧袋体120的耐久性。另外,虽然在图10和图11中,在角部130和830处示出了沿外周侧袋体110、810的宽度方向D延伸的折叠线,但是,这是因为便宜理解内周侧袋体120与外周侧袋体110叠加的状态而记载,实际上,在角部130、830上沿外周侧袋体110、810的宽度方向D延伸的折叠线隐藏在内周侧袋体120、820后面而看不见。
在本实施方式的臂带200中,外周侧袋体110的宽度方向D(沿着卷绕方向P的两侧缘)的两端缘由折叠线116形成,但是外周侧袋体110在山折状的折叠线129处位于内周侧袋体120的外侧。因此,外周侧袋体110呈现比内周侧袋体120大的圆弧,并且在其山折状的折叠线129上的折叠角度本身比内周侧袋体120的折叠角度大,并且比内周侧袋体120的疲劳的程度低。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臂带200,由于内周侧袋体120的角部130比在山折状的折叠线829(比较例)处的角部830的折叠曲线角度大,因此配置在内周侧袋体120的外侧的外周侧袋体110的山折状的折叠线129的折叠角度更加变大而进一步降低疲劳程度。因此,外周侧袋体110的沿卷绕方向P两侧缘无需形成焊接部。
另外,由于容纳在臂带罩250的内部的给气袋100伴随其卷圆时的半径的变小而容易松动(瘪),所以容易形成上述的皱128。特别是在不使用的状态下,臂带罩250(里层布240)的内径比一般成人的上臂300的厚度小的状态的本实施方式的臂带200具有在不使用的状态下在平时都容易产生由皱128引起的山折状的折叠线129的结构。在这样的臂带200中,对提高本实施方式的臂带200所使用的给气袋100的耐久性的效果发挥的更加显著。
此外,在该实施方式的臂带200中,芯材220设置在臂带罩250的内部,并且为了保护里层布240免于芯材220,在所容纳的芯材220和里层布240之间设置有分隔布230(分隔片)。因此,虽然分隔布230由比里层布240更硬的材料形成,但是,分隔布230也在卷圆的状态下容易松动,并且容易在卷圆的状态下形成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皱。而且,由于分隔布230比较硬而皱也比较硬,给气袋100通过其硬的皱朝向径向内侧推压并在给气袋100上更加容易产生上述的皱128。
但是,本实施方式的臂带200通过上述的焊接部126、126提高角部130上的耐久性,因此,即使本实施方式的臂带200由如上述的分隔布230形成有皱128,也能够提高耐久性。此外,本发明的臂带也可以不具有分隔片。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臂带200在臂带罩250的内部通过设置有卷圆状态的芯材220而使被检测者自身容易佩戴臂带200。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臂带也可以不具有芯材。
图12是膨胀状态的截面图,其表示图6所示的给气袋100的与卷绕方向P正交并以包含宽度方向D的表面切割的截面。向本实施方式的臂带200的给气袋100内通过供排管嘴118和空气管260供给空气时,如图12所示给气袋100膨胀并从上臂300的外侧进行压迫。
在此,给气袋100由外周侧袋体110和内周侧袋体120形成2层构造,而且,外周侧袋体110和内周侧袋体120以比外周缘靠内侧的部分接合,具体而言在孔112、122的周围的焊接部122a上接合,并且外周缘没有被接合。据此,给气袋100在膨胀的状态下外周侧袋体110和内周侧袋体120分别以大致独立的厚度(在图12中的铅锤方向的厚度)膨胀。因此,给气袋100能够膨胀至将外周侧袋体110的单独厚度和内周侧袋体120的单独厚度叠加在一起的厚度。
另一方面,假设给气袋100是以外周侧袋体110和内周侧袋体120的外周缘相接合的结构的情况时,在给气袋100膨胀时,外周侧袋体110和内周侧袋体120都以接合的外周缘被另一方的袋体拉紧并限制膨胀。其结果是,给气袋100不膨胀至将外周侧袋体110的单独厚度和内周侧袋体120的单独厚度叠加在一起的厚度。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中的给气袋100由于2层叠加的外周侧袋体110和内周侧袋体120的结构是不以外周缘接合,因此能够有效地确保膨胀时的厚度。
而且,由于本实施方式的给气袋100的外周侧袋体110的在宽度方向D的两端缘(与卷绕方向P平行的两侧缘)在片状构件110A的折叠线116上形成,所以在膨胀时,如图12所示,折叠线116形成较大的开口。即,膨胀状态的外周侧袋体110的宽度方向D的两端的表面不由折叠线116被拉紧(限制开口),并且折叠并重复的上表面的部分与下表面的部分在约180[度]的角度敞开并形成一个表面。
另一方面,由于宽度方向D的两端缘(与卷绕方向P平行的两侧缘)为焊接部126,所以内周侧袋体120在膨胀时,如图12所示,宽度方向D的两端的表面通过焊接部126形成拉紧的状态,并形成以未满180[度]的角度(在图12中为90[度])拉紧的两个倾斜面。因此,图12中的铅锤方向的尺寸中内周侧袋体120比外周侧袋体110小。在此,外周侧袋体110由于宽度方向D的两端缘的折叠线116开口较大,所以每个宽度方向D的位置上的铅锤方向的尺寸没有大的差异,并且尺寸基本一致。
由于外周侧袋体110所图示的上表面侧(卷绕在上臂300的状态下的外周侧袋体110的半径方向的外侧)被臂带罩250的分隔布230和表层布210抑制,所以外周侧袋体110的膨胀成为将内周侧袋体120朝向图示的下方(卷绕在上臂300的状态下的臂带200的径向的内侧)推压的压力。此时,由于外周侧袋体110膨胀至如上所述的宽度方向D的两端,所以,相对地能够确保外周侧袋体110的图示的下表面和内周侧袋体120的图示的上表面接合的宽度方向D上的尺寸D1大。
据此,由外周侧袋体110经由内周侧袋体120传递至上臂300的加压的范围成为如尺寸D1那样的较广的范围。另外,据此,内周侧袋体120也朝向外周侧袋体110的加压朝向宽度方向D扩展,并容易以较广的范围对上臂300加压。
图13是表示比较例的给气袋900的相当于图12的截面图,该给气袋900的内周侧袋体920与本实施方式的臂带200的给气袋100中的内周侧袋体120相同,但外周侧袋体910与本实施方式的给气袋100中的外周侧袋体110不同。
如图13所示,比较例的臂带的给气袋900的内周侧袋体920与本实施方式的臂带200的给气袋100中的内周侧袋体120相同,并焊接部926与焊接部126相同。另外,比较例的给气袋900的外周侧袋体910与给气袋100中的外周侧袋体110不同,其焊接部916与内周侧袋体920的宽度方向D的两端缘(与卷绕方向P平行的两侧缘)焊接的焊接部926相同。
由于比较例的给气袋900的外周侧袋体910的宽度方向D的两端缘(与卷绕方向P平行的两端缘)为焊接部916,所以在膨胀状态下,与内周侧袋体920相同,宽度方向D的两端的表面通过焊接部916成为被拉紧的状态,并形成以未满180[度]的角度(在图13中为大约90[度])拉紧的两个倾斜面。因此,图13的外周侧袋体910中的宽度方向D的尺寸成为外周侧袋体910和内周侧袋体920的尺寸大致相同。因此,为了确保外周侧袋体910的加压范围的尺寸与本实施方式100的宽度方向D的尺寸大致相同,需要增大外周侧袋体910的宽度方向D的尺寸。
并且,比较例的给气袋900的铅锤方向的尺寸与给气袋100膨胀至相同程度的状态下,外周侧袋体910和内周侧袋体920的宽度方向D的两端都被拉紧,所以外周侧袋体910的图示的下表面与内周侧袋体920的图示的上表面所接触的宽度方向D的尺寸D2比本实施方式的给气袋100中的尺寸D1小。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给气袋100与外周侧袋体910及内周侧袋体920的宽度方向D的两端缘同被焊接的比较例的给气袋900相比,能够增大在膨胀状态中的外周侧袋体910和内周侧袋体920的宽度方向D中的接触的尺寸,并在宽度方向D中能够提高外周侧袋体110推压内周侧袋体120的荷重的均衡性。其结果是,相比比较例的给气袋900能够以较宽的范围提高内周侧袋体120对上臂300加压时的宽度方向D中的荷重的均衡性,并且能够对上臂300进行适当地加压。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的臂带200能够同时实现提高耐用性和对上臂300的适当的加压。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臂带200在给气袋100收缩的状态下,由于外周侧袋体110和内周侧袋体120的宽度方向D的两端缘的位置成为一致的状态,所以与外周侧袋体110和内周侧袋体120的宽度方向D的两端缘的位置不一致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小容纳给气袋100的臂带罩250的宽度。
图14A是表示具有长度大致2倍于内周侧袋体120的沿卷绕方向P的长度的1张片状构件120C折叠形成的内周侧袋体120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图14B是表示具有长度大致2倍于内周侧袋体120的沿宽度方向D的长度的1张片状构件120D折叠形成的内周侧袋体120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本实施方式的臂带200的内周侧袋体120由2张片状构件120A、120B形成,但是也可以由3张以上的片状构件形成,或者,也可以与外周侧袋体110相同由1张片状构件形成。
即,例如图14A所示,将具有长度大致2倍于内周侧袋体120的沿卷绕方向P的长度的1张片状构件120C在其卷绕方向P的长度的中央部上以与宽度方向D平行的线折叠分半(半折),并焊接该折叠得到的2张叠加的构件的包含折叠的折叠线的全周缘并形成内周侧袋体120也可。此外,关于平行于宽度方向D的折叠线,不实施焊接而保留原状也可。
另外,例如图14B所示,将具有长度2倍于内周侧袋体120的沿宽度方向D的长度的1张片状构件120D在其宽度方向D的长度的中央部上以与卷绕方向P平行的线折叠分半(半折),并焊接该折叠得到的2张叠加的构件的包含折叠的折叠线的全周缘并形成内周侧袋体120也可。
本实施方式的臂带200,只有给气袋100的内周侧袋体120在沿卷绕方向P的两侧缘处作为焊接部126、126而比未焊接的部分硬化的结构,但是,内周侧袋体120的沿卷绕方向P的两侧缘通过接合而具有硬化的部分即可,并且作为接合的种类,除了上述焊接以外还能够适用其他的粘接或压接等的其他接合。
另外,外周侧袋体110也可以由两个片状构件形成。例如,图9(A)的片状构件110A从宽度方向D的规定的位置沿卷绕方向P分离为右侧部分和左侧部分,并将这2张片状构件沿卷绕方向P叠加其一部分,并且通过焊接等将叠加部分接合而形成1张片状构件110A。据此,使用构成外周侧袋体110的2张片状构件通过图9所示的制造步骤能够制造给气袋100。此时,宽度方向D的规定的位置避开外周侧袋体110的孔112和折叠线116即可。
尽管本实施方式的臂带200卷绕在被检查者的上臂300上,但是不限于本发明的臂带卷绕上臂的结构。即,本发明的臂带也可以是卷绕在手臂的结构,或者,也可以是卷绕在手指上的结构。
本实施方式的血压计臂带200是适用作为流体袋的一例的通过供给空气而膨胀,并通过排出空气而收缩的给气袋100的结构,但是涉及本发明的流体袋不限于给气袋的结构。即,本发明的流体袋可以是通过供给空气以外的气体而膨胀并通过排出其气体而收缩的气体袋,或者,也可以是供给水或其他液体(包括类似凝胶状的液体)而膨胀并通过排出液体而收缩的液体袋。
图15是表示包含沿卷绕方向P的两侧缘中的仅一方的侧缘作为折叠线116形成的外周侧袋体110的给气袋100的例子,相当于图8的截面图。
如图8、9H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臂带200的给气袋100在收缩状态下的沿卷绕方向P的两个侧缘(宽度方向D的两端缘)的双方为折叠片状构件110A的折叠线116、116,但是,本发明的臂带的外周侧袋体在收缩的状态下无需将沿卷绕方向的两个侧缘的双方都折叠。
也就是说,本发明的臂带中,在外周侧袋体的收缩状态下沿卷绕方向的两侧缘中的至少一方的侧缘是片状构件的被折叠的折叠线即可。具体而言,在给气袋100中,如图15所示,外周侧袋体110在收缩的状态下的沿卷绕方向P的两侧缘的仅一方的侧缘是片状构件110A被折叠的折叠线116也可。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由不是两侧缘中的没有折叠线116的另一方的侧缘成为接合片状构件110A的部分(例如,焊接部)117。
图15所示的外周侧袋体110沿卷绕方向P的两侧缘中的成为折叠线116的侧缘能够发挥相同于图12所示的结构的效果。即,图15所示的外周侧袋体110与图13所示的给气袋900相比较,成为折叠线116的侧缘容易构成对上臂300进行较广的范围的加压。
即使通过图15所示的外周侧袋体110也能够在测量血压时对上臂300进行充分范围的加压。因此,能够将图15所示的外周侧袋体110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来采用。
图16是表示包含沿卷绕方向P的两侧缘中的仅一方的侧缘作为焊接部126形成的内周侧袋体120的给气袋100,相当于图8的截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臂带200的给气袋100中,如图8、9G所示,在沿收缩状态下的卷绕方向P的两个侧缘(宽度方向D的两端缘)的双方为由片状构件120A、120B的接合而硬化的部分(焊接部126),但是,本发明的臂带的内周侧袋体在收缩的状态下的沿卷绕方向的两个侧缘无需双方都是接合部。
即,本发明的臂带中,内周侧袋体在收缩的状态下的沿卷绕方向的两侧缘中的至少一方的侧缘是由片状构件的接合而硬化的部分即可。具体而言,在给气袋100中,如图16所示,内周侧袋体120在收缩的状态下的沿卷绕方向P的两侧缘的仅一方的侧缘是由片状构件的接合而硬化的部分(焊接部126)也可。
在此情况下,不是两侧缘中的焊接部126的其他一方的侧缘可以是折叠片状构件120A或者片状构件120B的折叠线137。即,片状构件120A和片状构件120B在内周侧袋体120的收缩的状态下的沿卷绕方向P的两个侧缘中的一方的侧缘上被接合,并且在与另一方的侧缘不同的宽度方向D的位置上可以具有沿卷绕方向P的被接合的焊接部136,在此情况时,另一方的侧缘成为片状构件120B的折叠线137。
例如,沿内周侧袋体120的卷绕方向P的两个侧缘中,假设,仅一方的侧缘发生漏气的倾向的情况时,仅将其产生漏气的侧缘作为如图16所示的焊接部126而形成,就能够防止由于折叠而出现裂缝的漏气的原因。
图17是表示包含沿卷绕方向P的侧缘的整个长度中的仅一部分作为焊接部126形成的内周侧袋体120的给气袋100的图。
本实施方式的臂带200的给气袋100中,如图9G所示,由于内周侧袋体120通过接合2张片状构件120A、120B的全周缘而形成,所以内周侧袋体120在收缩的状态下的沿卷绕方向P的两个侧缘的任何一方都成为沿其侧缘的整个长度被接合而硬化的部分(焊接部126)。但是,本发明的臂带的内周侧袋体在收缩的状态下的沿卷绕方向的侧缘的整个长度无需具有接合并硬化的部分。
也就是说,本发明的臂带中,内周侧袋体在收缩的状态下的沿卷绕方向的侧缘的整个长度中的至少一部分的长度范围是由接合而硬化的部分即可。具体而言,在给气袋100中,内周侧袋体120与外周侧袋体110相同将1张片状构件卷成筒状并将端缘相互接合而形成的结构,如图17所示的收缩状态下的沿卷绕方向P的两个侧缘以整个长度形成有折叠线137、137的结构,但是,此时,也可以将沿两个侧缘的整个长度的折叠线137、137中的仅一部分以其折叠线137、137的部分接合叠加的片状构件而作为焊接部126并被硬化。
在此,根据实验或者经验,由接合而硬化的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作为包含上述皱128所形成的部分而预先设定的部分。例如,内周侧袋体120即使当一个纵向端部(被接合的部分123)缝合到臂带罩250并且成为卷圆状态也相对臂带罩250不能够在卷圆方向P上移动。另外,如图2所示,在给气袋100上从缝合部分(被接合的部分123)至预定长度的部分处设置有供排喷嘴118,并且由于供排喷嘴118从形成于臂带罩250的孔211向外侧突出,所以供给喷嘴118的一部分也相对于臂带罩250不能够移动。
如上所述,给气袋100以设定接合的部分123和供排喷嘴118的部分相对于臂带罩250被定位的情况下,臂带罩250被卷圆时给气袋100也被卷圆,但是,由于如上所述空气袋100相对于臂带罩250被限制而不能够移动,所以,内周侧袋体120相比外周侧袋体110在此范围上能够容易形成剩余部分,从而容易形成皱128。因此,形成焊接部126的上述的“一部分”,作为一例,在卷绕方向P的整个长度中至少能够包含在臂带罩250上接合的部分123和供排喷嘴118之间的部分。
另外,虽然给气袋100的卷绕方向P的另一方的端部侧未被臂带罩250限制,但是,其另一方的端部与供排喷嘴118之间的部分根据经验来判断也容易形成皱128。因此,上述的“一部分”作为一例,至少能够包含没有缝合在臂带罩250上的另一端部和供排喷嘴118之间的部分。
图18是表示包含焊接部126相比沿卷绕方向P的侧缘形成在宽度方向D的内侧的内周侧袋体120的给气袋100的例子,相当于图8的截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臂带200的给气袋100中,如图8、9G所示,在沿收缩状态下的卷绕方向P的两个侧缘(宽度方向D的端缘)是由于片状构件120A、120B的接合而硬化的部分(焊接部126),但是,本发明的臂带的内周侧袋体在收缩的状态下的沿卷绕方向的两个侧缘自身无需为接合部。
也就是说,在本发明的臂带中,内周侧袋体相比在收缩的状态下的沿卷绕方向的侧缘,内周侧袋体的宽度方向的内侧的沿卷绕方向的部分的整体部分或者一部分是由片状构件的接合而硬化的部分即可。具体而言,在给气袋100中,如图18所示,相比在收缩的状态下的沿卷绕方向P的两侧缘,内周侧袋体120的宽度方向D的内侧在沿卷绕方向P的部分是由片状构件120A、120B的接合而硬化的部分(焊接部126)也可。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宽度方向D的外侧的部分比作为焊接部126接合的部分不存在空气的出入,所以成为不会参与膨胀和收缩的部分。
例如,内周侧袋体120的在宽度方向D上的侧缘的焊接位置可能比侧缘偏向外侧的情况时,也能够确切地在图18所示的焊接部126的位置上焊接。即使由图18所示的内周侧袋体120也能够在测量血压时对上臂300以充分的范围实施加压。因此,能够将图18所示的内周侧袋体120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来采用。
100:给气袋;110:外周侧袋体;116:折叠线;120:内周侧袋体;
126:焊接部200:臂带;250:臂带罩;300:上臂;D:宽度方向;P:卷绕方向。

Claims (6)

1.一种血压计臂带,其特征在于,包括:
臂带罩,其为在被检测体上卷绕的卷绕方向上比宽度方向上长的带状;以及
流体袋,其容纳于所述臂带罩的内部,其随着流体的供给而膨胀,随着流体的排出而沿所示臂带罩的表面收缩,
其中,所述流体袋由内周侧袋体和外周侧袋体叠加而形成,所述内周侧袋体配置在所述臂带罩卷绕在所述被检测体的状态下的靠近所述被检测体的内周侧,所述外周侧袋体配置在离所述被检测体远的外周侧,
所述外周侧袋体及所述内周侧袋体由片状构件形成,
所述外周侧袋体在所述收缩的状态下的沿所述卷绕方向的两侧缘中的至少一方的侧缘为折叠所述片状构件的折叠线,
所述内周侧袋体在所述收缩的状态下的沿所述卷绕方向的两侧缘中的至少一方的侧缘的至少一部分是因所述片状构件的接合而硬化的部分,或者,所述内周侧袋体的比所述侧缘更靠宽度方向的内侧的沿所述卷绕方向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是因所述片状构件的接合而硬化的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压计臂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周侧袋体具有接合1张片状构件的沿所述卷绕方向的两端缘且沿所述卷绕方向延伸的接合部,并且,所述接合部位于与沿在所述收缩状态下的所述卷绕方向的两侧缘不同的位置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压计臂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周侧袋体和所述内周侧袋体形成为在所述收缩状态下所述宽度方向的两端缘的位置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压计臂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周侧袋体和所述内周侧袋体形成为在所述收缩状态下所述宽度方向的两端缘的位置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血压计臂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臂带罩形成为内径比所述被检测体更小的大致筒状,并容纳有弹性的芯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血压计臂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臂带罩具备分隔片,所述分隔片形成在所述芯材与所述流体袋之间,并分隔所述芯材与所述流体袋。
CN201810659032.0A 2017-06-28 2018-06-25 血压计臂带 Active CN1091246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25714 2017-06-28
JP2017-125714 2017-06-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24609A true CN109124609A (zh) 2019-01-04
CN109124609B CN109124609B (zh) 2022-07-05

Family

ID=648022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59032.0A Active CN109124609B (zh) 2017-06-28 2018-06-25 血压计臂带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033007B2 (zh)
CN (1) CN10912460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113384A (ja) 2021-01-25 2022-08-04 オムロンヘルスケア株式会社 カフ及び血圧測定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49192A1 (en) * 2008-08-20 2010-02-25 Ionix Medical, Inc. Catheter for Treating Tissue with Non-Thermal Ablation
US20100234743A1 (en) * 2006-03-29 2010-09-16 Citizen Holdings Co., Ltd. Cuff for Blood Pressure Meter
CN101919691A (zh) * 2009-06-09 2010-12-22 西铁城精电科技株式会社 血压计用袖带的制造方法
CN102688026A (zh) * 2011-03-24 2012-09-26 欧姆龙健康医疗事业株式会社 血压信息测定装置用袖带的制造方法及血压计的制造方法
JP2017023547A (ja) * 2015-07-24 2017-02-02 オムロンヘルスケア株式会社 流体袋、流体袋製造方法、血圧測定用カフ、および血圧計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17604U (ja) * 1991-04-01 1992-10-21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血圧計用腕帯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34743A1 (en) * 2006-03-29 2010-09-16 Citizen Holdings Co., Ltd. Cuff for Blood Pressure Meter
US20100049192A1 (en) * 2008-08-20 2010-02-25 Ionix Medical, Inc. Catheter for Treating Tissue with Non-Thermal Ablation
CN101919691A (zh) * 2009-06-09 2010-12-22 西铁城精电科技株式会社 血压计用袖带的制造方法
CN102688026A (zh) * 2011-03-24 2012-09-26 欧姆龙健康医疗事业株式会社 血压信息测定装置用袖带的制造方法及血压计的制造方法
JP2017023547A (ja) * 2015-07-24 2017-02-02 オムロンヘルスケア株式会社 流体袋、流体袋製造方法、血圧測定用カフ、および血圧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005561A (ja) 2019-01-17
JP7033007B2 (ja) 2022-03-09
CN109124609B (zh) 2022-07-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314746C2 (ru) Манжета для измерителя артериального давления и измеритель артериального давления с такой манжетой
RU2384293C1 (ru) Манжета для монитора артериального давления и монитор артериального давления с упомянутой манжетой
TWI321466B (en) Cuff for blood pressure moni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blood pressure monitor
JP4654641B2 (ja) 血圧計用カフ
RU2317770C2 (ru) Манжета монитора кровяного давления и монитор кровяного давления
TWI286069B (en) Cuff for blood pressure monitor and blood pressure monitor having the same
JP4595449B2 (ja) 血圧計用カフ
JP6558119B2 (ja) 流体袋、流体袋製造方法、血圧測定用カフ、および血圧計
KR101034390B1 (ko) 혈압계용 커프
KR20060051284A (ko) 혈압계용 커프
JP4899163B2 (ja) 血圧測定用カフ
WO2014050325A1 (ja) 血圧情報測定装置用カフ及び血圧情報測定装置
JPH09117419A (ja) 血圧計のカフ帯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9124609A (zh) 血压计臂带
JPH021221A (ja) 血圧測定用カフ並びに該カフを有する血圧測定装置
CN105025780B (zh) 血压测量用袖带及其穿戴方法
CN106659405B (zh) 血压测量用袖带及其装戴方法
JP5749600B2 (ja) 血圧計用カフ
JP6751462B1 (ja) 血圧計用カフ
JP4961062B2 (ja) 血圧測定用圧迫帯
JP2008206840A (ja) 携帯バッグ
JPH036322Y2 (zh)
JPH0467837A (ja) 血圧測定用腕帯用空気袋
CN217548026U (zh) 一种测血压用袖带
JP2010200893A (ja) 血圧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