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14147A - 减振装置及行驶设备 - Google Patents

减振装置及行驶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14147A
CN109114147A CN201811148297.0A CN201811148297A CN109114147A CN 109114147 A CN109114147 A CN 109114147A CN 201811148297 A CN201811148297 A CN 201811148297A CN 109114147 A CN109114147 A CN 1091141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
conductor
mobile
coil
cont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4829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14147B (zh
Inventor
邓自刚
余金波
张帅
金利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114829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14147B/zh
Publication of CN1091141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141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141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141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6/00Magnetic springs; Fluid magnetic springs, i.e. magnetic spring combined with a flui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0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 F16F15/03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means
    • F16F15/035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means by use of eddy or induced-current damping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减振装置及行驶设备,减振装置包括:壳体,第一磁体,第二磁体,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壳体设置有容置腔,第一导体固定设置在形成容置腔的第一内壁上,第二导体固定设置在形成容置腔的第二内壁上;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间隔设置于容置腔内;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之间具有相互作用力;在外力作用下,第一磁体相对于第一导体能够移动,第一导体内能够产生回路而形成第一涡流磁场,阻碍第一磁体移动;第二磁体在第一磁体的作用力下相对第二导体能够移动,第二导体内能够产生回路而形成所述第二涡流磁场,能够阻碍第二磁体移动;第二磁体能够阻碍第一磁体移动。本申请实施例的减振装置不需要压缩液体,从而避免了出现漏液的问题。

Description

减振装置及行驶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减振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减振装置及行驶设备。
背景技术
减振装置是行驶设备的重要部件,行驶设备通过减振装置来降低行驶设备行驶过程产生的振动。现有技术中的减振装置多设置有缸体,通过压缩缸体内的液体来实现减振,这种减振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漏液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减振装置及行驶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减振装置,所述减振装置包括:壳体,第一磁体,第二磁体,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
所述壳体设置有容置腔,所述第一导体固定设置在形成所述容置腔的第一内壁上,所述第二导体固定设置在形成所述容置腔的第二内壁上;所述第一内壁与所述第二内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间隔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且均位于所述第一导体和所述第二导体之间;所述第一磁体位于所述第一导体侧,且与所述第一导体之间的距离在第一预设距离范围内;所述第二导体位于所述第二导体侧,且与所述第二导体之间的距离在第二预设距离范围内;其中,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之间具有相互作用力;
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磁体相对于所述第一导体能够移动,所述第一导体内能够产生回路而形成第一涡流磁场,所述第一涡流磁场能够阻碍所述第一磁体移动;所述第二磁体在所述第一磁体的作用力下相对所述第二导体能够移动,所述第二导体内能够产生回路而形成第二涡流磁场,所述第二涡流磁场能够阻碍所述第二磁体移动;所述第二磁体能够阻碍所述第一磁体移动。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之间具有排斥力;
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磁体能够向远离所述第一导体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导体内能够产生回路而形成所述第一涡流磁场,所述第一涡流磁场能够阻碍所述第一磁体向远离所述第一导体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磁体在所述第一磁体的排斥力的作用下能够向靠近所述第二导体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导体内能够产生回路而形成所述第二涡流磁场,所述第二涡流磁场能够阻碍所述第二磁体向靠近所述第二导体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磁体通过对所述第一磁体的排斥力能够阻碍所述第一磁体向远离所述第一导体的方向移动。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均为永磁铁。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之间能够具有排斥力或者吸引力;
当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之间具有排斥力时,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磁体能够向远离所述第一导体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导体内能够产生回路而形成所述第一涡流磁场,所述第一涡流磁场能够阻碍所述第一磁体向远离所述第一导体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磁体在所述第一磁体的排斥力的作用下能够向靠近所述第二导体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导体内能够产生回路而形成所述第二涡流磁场,所述第二涡流磁场能够阻碍所述第二磁体向靠近所述第二导体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磁体通过对所述第一磁体的排斥力能够阻碍所述第一磁体向远离所述第一导体的方向移动;
当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之间具有吸引力时,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磁体能够向靠近所述第一导体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导体内能够产生回路而形成所述第一涡流磁场,所述第一涡流磁场能够阻碍所述第一磁体向靠近所述第一导体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磁体在所述第一磁体的吸引力的作用下能够向远离所述第二导体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导体内能够产生回路而形成所述第二涡流磁场,所述第二涡流磁场能够阻碍所述第二磁体向远离所述第二导体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磁体通过对所述第一磁体的吸引力能够阻碍所述第一磁体向靠近所述第一导体的方向移动。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均为永磁铁;所述第二磁体的外侧绕设有线圈;
所述第二磁体基于所述线圈的电流和所述第一磁体之间能够具有排斥力或者吸引力。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减振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线圈电连接;
当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线圈断电时,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之间具有排斥力;当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线圈的电流以第一方向流动时,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之间具有吸引力;
或,
当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线圈的电流以第二方向流动时,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之间具有排斥力;当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线圈的电流以第一方向流动时,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之间具有吸引力;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减振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线圈电连接;
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磁体相对于所述第二磁体的位移确定所述线圈的电流值。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磁体为工字形,所述第二磁体包括两一字部和连接所述两一字部的连接部;
所述两一字部分别与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导体相对设置,所述线圈绕设于所述连接部的外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减振装置还包括:导杆,所述第一导体设置有与所述导杆的形状匹配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内壁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位置设置有与所述导杆的形状匹配的第二通孔;
所述导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磁体固定连接,所述导杆的第二端穿设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一通孔并伸出所述壳体外。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行驶设备,所述行驶设备包括:底盘,车身,检测装置,控制器和如前文所述的减振装置;所述壳体与所述底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车身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检测装置和所述线圈电连接;
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车身相对于所述底盘的位移;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车身相对于所述底盘的位移控制所述线圈的电流。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车身向远离所述底盘的方向移动时,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线圈的电流以第一方向流动;当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车身向靠近所述底盘的方向移动时,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线圈断电;或,
当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车身向远离所述底盘的方向移动时,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线圈的电流以第一方向流动;当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车身向靠近所述底盘的方向移动时,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线圈的电流以第二方向流动;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车身相对于所述底盘的位移确定所述线圈的电流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磁体相对于所述第一导体能够移动,所述第一导体内能够产生回路而形成第一涡流磁场,所述第一涡流磁场能够阻碍所述第一磁体移动;所述第二磁体在所述第一磁体的作用力下相对所述第二导体能够移动,所述第二导体内能够产生回路而形成所述第二涡流磁场,所述第二涡流磁场能够阻碍所述第二磁体移动;所述第二磁体能够阻碍所述第一磁体移动;本申请实施例的减振装置通过所述第一导体和所述第二磁体共同阻碍所述第一磁体移动而实现所述第一磁体减振,不需要压缩液体,从而避免了出现漏液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减振装置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行驶设备的一个控制原理图。
附图标记:1、导杆;2、壳体;3、第一导体;4、第一磁体;5、第二磁体;6、线圈;7、第二导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本申请实施例记载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仅是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第三”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第一\第二\第三”区分的对象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下结合图1对本申请实施例记载的减振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所述减振装置包括:壳体2,第一磁体4,第二磁体5,第一导体3和第二导体7;所述壳体2设置有容置腔,所述第一导体3固定设置在形成所述容置腔的第一内壁上,所述第二导体7固定设置在形成所述容置腔的第二内壁上;所述第一内壁与所述第二内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磁体4和所述第二磁体5间隔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且均位于所述第一导体3和所述第二导体7之间;所述第一磁体4位于所述第一导体3侧,且与所述第一导体3之间的距离在第一预设距离范围内;所述第二磁体5位于所述第二导体7侧,且与所述第二导体7之间的距离在第二预设距离范围内;其中,所述第一磁体4和所述第二磁体5之间具有相互作用力;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磁体4相对于所述第一导体3能够移动,所述第一导体3内能够产生回路而形成第一涡流磁场,所述第一涡流磁场能够阻碍所述第一磁体4移动;所述第二磁体5在所述第一磁体4的作用力下相对所述第二导体7能够移动,所述第二导体7内能够产生回路而形成第二涡流磁场,所述第二涡流磁场能够阻碍所述第二磁体5移动;所述第二磁体5能够阻碍所述第一磁体4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将需要减振的结构与所述第一磁体4连接,通过所述第一磁体4来实现减振。需要减振的结构可以直接与所述第一磁体4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结构与所述第一磁体4连接。图1示例性地示出了所述减振装置还可以包括:导杆1,所述第一导体3设置有与所述导杆1的形状匹配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内壁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位置设置有与所述导杆1的形状匹配的第二通孔;所述导杆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磁体4固定连接,所述导杆1的第二端穿设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一通孔并伸出所述壳体2外以连接需要减振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2的形状不作限定。例如,壳体2的形状可以为圆柱形,也可以为长方体形。
在本实施例中,容置腔可以设置在所述壳体2的中部,也可以设置在所述壳体2的一侧。图1示例性地示出了容置腔设置在所述壳体2的中部,第一磁体4和第二磁体5能够沿形成所述容置腔的侧壁移动,所述壳体2既保护了设置在容置腔内的第一磁体4和第二磁体5,也为第一磁体4和第二磁体5移动提供了导向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体4和第二磁体5的形状不作限定。图1示例性地示出了第一磁体4和第二磁体5均为板状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体3和第二导体7的形状不作限定。图1示例性地示出了第一导体3和第二导体7均为板状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当第一磁体4相对于所述第一导体3移动时,所述第一导体3的内部产生感应回路,形成感应涡流,形成涡流磁场,所述第一导体3通过涡流磁场阻碍第一磁体4移动。所述第二导体7阻碍第二磁体5移动的原理一样,在此不再赘述。
这里,第一导体3和第二导体7可以均由导电性能较好的材料制成,以便增大产生的电磁场的磁场强度,进而提高减振装置的减振能力。例如,第一导体3的材料和第二导体7的材料可以均为铝,也可以均为铜。
在本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第一预设距离范围和第二预设距离范围。应当理解的是,第一预设距离范围越大所述第一磁体4相对于所述第一导体3能够移动的范围越大;第二预设距离范围越大所述第二磁体5相对于所述第二导体7能够移动的范围越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体4和所述第二磁体5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以为吸引力(极性相同),也可以为排斥力(极性相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所述第一磁体4和所述第二磁体5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只要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磁体4相对于所述第一导体3能够移动,所述第一导体3内能够产生回路而形成第一涡流磁场,所述第一涡流磁场能够阻碍所述第一磁体4移动;所述第二磁体5在所述第一磁体4的作用力下相对所述第二导体7能够移动,所述第二导体7内能够产生回路而形成第二涡流磁场,所述第二涡流磁场能够阻碍所述第二磁体5移动;所述第二磁体5也能够阻碍所述第一磁体4移动即可。以下示例性地示出了所述第一磁体4和所述第二磁体5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两种设置方式。
例如,在第一磁体4和所述第二磁体5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第一种设置方式中,所述第一磁体4和所述第二磁体5之间具有排斥力;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磁体4能够向远离所述第一导体3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导体3内能够产生回路而形成第一涡流磁场,所述第一涡流磁场能够阻碍所述第一磁体4向远离所述第一导体3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磁体5在所述第一磁体4的排斥力的作用下能够向靠近所述第二导体7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导体7内能够产生回路而形成第二涡流磁场,所述第二涡流磁场能够阻碍所述第二磁体5向靠近所述第二导体7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磁体5通过对所述第一磁体4的排斥力能够阻碍所述第一磁体4向远离所述第一导体3的方向移动。
这里,所述第一磁体4和所述第二磁体5可以均为永磁铁。当然,所述第一磁体4和所述第二磁体5也可以均为电磁铁。
这里,当所述第一磁体4向远离所述第一导体3的方向移动时,第一导体3和所述第二磁体5都会阻碍所述第一磁体4向远离所述第一导体3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磁体4实现向远离所述第一导体3的方向减振。
又例如,在第一磁体4和所述第二磁体5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第二种设置方式中,所述第一磁体4和所述第二磁体5之间能够具有排斥力或者吸引力;当所述第一磁体4和所述第二磁体5之间具有排斥力时,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磁体4能够向远离所述第一导体3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导体3内能够产生回路而形成第一涡流磁场,所述第一涡流磁场能够阻碍所述第一磁体4向远离所述第一导体3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磁体5在所述第一磁体4的排斥力的作用下能够向靠近所述第二导体7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导体7内能够产生回路而形成第二涡流磁场,所述第二涡流磁场能够阻碍所述第二磁体5向靠近所述第二导体7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磁体5通过对所述第一磁体4的排斥力能够阻碍所述第一磁体4向远离所述第一导体3的方向移动;当所述第一磁体4和所述第二磁体5之间具有吸引力时,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磁体4能够向靠近所述第一导体3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导体3内能够产生回路而形成第一涡流磁场,所述第一涡流磁场能够阻碍所述第一磁体4向靠近所述第一导体3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磁体5在所述第一磁体4的吸引力的作用下能够向远离所述第二导体7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导体7内能够产生回路而形成第二涡流磁场,所述第二涡流磁场能够阻碍所述第二磁体5向远离所述第二导体7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磁体5通过对所述第一磁体4的吸引力能够阻碍所述第一磁体4向靠近所述第一导体3的方向移动。
这里,所述第一磁体4和所述第二磁体5可以均为永磁铁;所述第二磁体5的外侧可以绕设有线圈6。这里,通过使线圈6通电或断电可以改变所述第二磁体5的极性。当然,也可以通过使通过线圈6的电流的方向相反来改变所述第二磁体5的极性。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所述第一磁体4和所述第二磁体5也可以均为电磁铁。
这里,所述减振装置还可以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线圈6电连接。控制器可以控制所述线圈6的电流的大小;也可以控制所述线圈6的电流的方向;还可以既控制所述线圈6的电流的大小,又控制所述线圈6的电流的方向。
作为一示例,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磁体4相对于所述第二磁体5的位移确定所述线圈6的电流值。例如,当所述第一磁体4相对于所述第二磁体5的位移越大时,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线圈6的电流值增大;当所述第一磁体4相对于所述第二磁体5的位移减小时,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线圈6的电流值减小。
作为又一示例,当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线圈6断电时,所述第一磁体4和所述第二磁体5之间具有排斥力;当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线圈6的电流以第一方向流动时,所述第一磁体4和所述第二磁体5之间具有吸引力。
这里,当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线圈6的电流以第一方向流动时,控制器还可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磁体4相对于所述第二磁体5的位移确定所述线圈6的电流值;以使第一磁体4和第二磁体5具有不同的吸引力。例如,当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线圈6的电流以第一方向流动时,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磁体4向远离所述第二磁体5的方向移动的距离确定所述线圈6的电流值。作为一示例,当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线圈6的电流以第一方向流动时,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控制所述线圈6的电流值随着所述第一磁体4向远离所述第二磁体5的方向移动的距离增大而增大,以便使所述第一磁体4在设定距离范围内移动。
作为另一示例,当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线圈6的电流以第二方向流动时,所述第一磁体4和所述第二磁体5之间具有排斥力;当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线圈6的电流以第一方向流动时,所述第一磁体4和所述第二磁体5之间具有吸引力;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这里,控制器还可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磁体4相对于所述第二磁体5的位移确定所述线圈6的电流值;以使第一磁体4和第二磁体5具有不同的作用力。例如,当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线圈6的电流以第一方向流动时,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磁体4向远离所述第二磁体5的方向移动的距离确定所述线圈6的电流值。作为一示例,当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线圈6的电流以第一方向流动时,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控制所述线圈6的电流值随着所述第一磁体4向远离所述第二磁体5的方向移动的距离增大而增大,以便使所述第一磁体4在设定距离范围内移动。又例如,当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线圈6的电流以第二方向流动时,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磁体4向靠近所述第二磁体5的方向移动的距离确定所述线圈6的电流值。作为一示例,当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线圈6的电流以第二方向流动时,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控制所述线圈6的电流值随着所述第一磁体4向靠近所述第二磁体5的方向移动的距离增大而增大,以便使所述第一磁体4在设定距离范围内移动。
这里,线圈6绕设在所述第二磁体5上的方式不作限定。图1示例性地示出了所述第二磁体5为工字形,所述第二磁体5包括两一字部和连接所述两一字部的连接部;所述两一字部分别与所述第一磁体4和所述第二导体7相对设置,所述线圈6绕设于所述连接部的外侧;以防所述第二磁体5移动过程中线圈6受损。
这里,当所述第一磁体4向远离所述第一导体3的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磁体4和所述第二磁体5之间具有排斥力,第一导体3和所述第二磁体5都会阻碍所述第一磁体4向远离所述第一导体3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磁体4实现向远离所述第一导体3的方向减振。当所述第一磁体4向靠近所述第一导体3的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磁体4和所述第二磁体5之间具有吸引力,第一导体3和所述第二磁体5都会阻碍所述第一磁体4向靠近所述第一导体3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磁体4实现向靠近所述第一导体3的方向减振。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磁体4相对于所述第一导体3能够移动,所述第一导体3内能够产生回路而形成第一涡流磁场,所述第一涡流磁场能够阻碍所述第一磁体4移动;所述第二磁体5在所述第一磁体4的作用力下相对所述第二导体7能够移动,所述第二导体7内能够产生回路而形成第二涡流磁场,所述第二涡流磁场能够阻碍所述第二磁体5移动;所述第二磁体5能够阻碍所述第一磁体4移动;本申请实施例的减振装置通过所述第一导体3和所述第二磁体5共同阻碍所述第一磁体4移动而实现所述第一磁体4减振,不需要压缩液体,从而避免了出现漏液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行驶设备,所述行驶设备包括底盘,车身,检测装置,控制器和上述实施例的减振装置;所述壳体2与所述底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磁体4与所述车身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检测装置和所述线圈6电连接;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车身相对于所述底盘的位移;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车身相对于所述底盘的位移控制所述线圈6的电流。
在本实施例中,行驶设备是指具有行驶功能的设备。例如,行驶设备可以是汽车,也可以为火车,还可以为自行车。
在本实施例中,检测装置可以是位移传感器,也可以为距离传感器。图2示例性地示出了检测装置为分别与车身和底盘连接的距离传感器,控制器根据两个距离传感器测量的车身的距离和底盘的距离确定所述车身相对于所述底盘的位移。图2还示例性地示出了所述行驶设备还可以包括放大器,以便于控制器控制线圈6中的电流。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行驶设备行驶路面状况和行驶工况信息来确定所述车身相对于所述底盘的位移。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车身相对于所述底盘的位移控制所述线圈6的电流以便所述车身达到减振的目的。所述控制器可以控制所述线圈6的电流的大小;也可以控制所述线圈6的电流的方向;还可以既控制所述线圈6的电流的大小,又控制所述线圈6的电流的方向。
作为一示例,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车身相对于所述底盘的位移确定所述线圈的电流值。例如,当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车身相对于所述底盘的位移越大时,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线圈的电流值增大;当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车身相对于所述底盘的位移减小时,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线圈的电流值减小。
作为又一示例,当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车身向远离所述底盘的方向移动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线圈6的电流以第一方向流动,此时,第一磁体4和第二磁体5具有吸引力,通过第二磁体5和第一导体3共同阻碍与第一磁体4连接的所述车身向远离所述底盘的方向移动。当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车身向靠近所述底盘的方向移动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线圈6断电,此时,第一磁体4和第二磁体5具有排斥力,通过第二磁体5和第一导体3共同阻碍与第一磁体4连接的所述车身向靠近所述底盘的方向移动。从而实现所述车身减振。
这里,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线圈6的电流以第一方向流动时,控制器还可以用于根据所述车身相对于所述底盘的位移确定所述线圈6的电流值;以使第一磁体4和第二磁体5具有不同的吸引力。例如,当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车身向远离所述底盘的方向移动时,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线圈6的电流以第一方向流动,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车身向远离所述底盘的方向移动的距离确定所述线圈6的电流值。作为一示例,当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车身向远离所述底盘的方向移动时,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线圈6的电流以第一方向流动,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控制所述线圈6的电流值随着所述车身向远离所述底盘的方向移动的距离增大而增大,以便使所述车身在设定距离范围内移动。
作为另一示例,当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车身向远离所述底盘的方向移动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线圈6的电流以第一方向流动,此时,第一磁体4和第二磁体5具有吸引力,通过第二磁体5和第一导体3共同阻碍与第一磁体4连接的所述车身向远离所述底盘的方向移动。当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车身向靠近所述底盘的方向移动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线圈6的电流以第二方向流动,此时,第一磁体4和第二磁体5具有排斥力,通过第二磁体5和第一导体3共同阻碍与第一磁体4连接的所述车身向靠近所述底盘的方向移动。从而实现所述车身减振。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这里,控制器还可以用于根据所述车身相对于所述底盘的位移确定所述线圈6的电流值;以使第一磁体4和第二磁体5具有不同的作用力。例如,当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车身向远离所述底盘的方向移动时,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线圈6的电流以第一方向流动,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车身向远离所述底盘的方向移动的距离确定所述线圈6的电流值。作为一示例,当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车身向远离所述底盘的方向移动时,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线圈6的电流以第一方向流动,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控制所述线圈6的电流值随着所述车身向远离所述底盘的方向移动的距离增大而增大,以便使所述车身在设定距离范围内移动。又例如,当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车身向靠近所述底盘的方向移动时,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线圈6的电流以第二方向流动,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车身向靠近所述底盘的方向移动的距离确定所述线圈6的电流值。作为一示例,当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车身向靠近所述底盘的方向移动时,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线圈6的电流以第二方向流动,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控制所述线圈6的电流值随着所述车身向靠近所述底盘的方向移动的距离增大而增大,以便使所述车身在设定距离范围内移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车身相对于所述底盘的位移;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车身相对于所述底盘的位移控制所述线圈6的电流;实现了行驶设备自动控制车身减振,达到电磁阻尼自适应调节。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装置包括:壳体,第一磁体,第二磁体,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
所述壳体设置有容置腔,所述第一导体固定设置在形成所述容置腔的第一内壁上,所述第二导体固定设置在形成所述容置腔的第二内壁上;所述第一内壁与所述第二内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间隔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且均位于所述第一导体和所述第二导体之间;所述第一磁体位于所述第一导体侧,且与所述第一导体之间的距离在第一预设距离范围内;所述第二导体位于所述第二导体侧,且与所述第二导体之间的距离在第二预设距离范围内;其中,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之间具有相互作用力;
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磁体相对于所述第一导体能够移动,所述第一导体内能够产生回路而形成第一涡流磁场,所述第一涡流磁场能够阻碍所述第一磁体移动;所述第二磁体在所述第一磁体的作用力下相对所述第二导体能够移动,所述第二导体内能够产生回路而形成第二涡流磁场,所述第二涡流磁场能够阻碍所述第二磁体移动;所述第二磁体能够阻碍所述第一磁体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之间具有排斥力;
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磁体能够向远离所述第一导体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导体内能够产生回路而形成所述第一涡流磁场,所述第一涡流磁场能够阻碍所述第一磁体向远离所述第一导体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磁体在所述第一磁体的排斥力的作用下能够向靠近所述第二导体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导体内能够产生回路而形成所述第二涡流磁场,所述第二涡流磁场能够阻碍所述第二磁体向靠近所述第二导体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磁体通过对所述第一磁体的排斥力能够阻碍所述第一磁体向远离所述第一导体的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均为永磁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之间能够具有排斥力或者吸引力;
当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之间具有排斥力时,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磁体能够向远离所述第一导体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导体内能够产生回路而形成所述第一涡流磁场,所述第一涡流磁场能够阻碍所述第一磁体向远离所述第一导体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磁体在所述第一磁体的排斥力的作用下能够向靠近所述第二导体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导体内能够产生回路而形成所述第二涡流磁场,所述第二涡流磁场能够阻碍所述第二磁体向靠近所述第二导体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磁体通过对所述第一磁体的排斥力能够阻碍所述第一磁体向远离所述第一导体的方向移动;
当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之间具有吸引力时,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磁体能够向靠近所述第一导体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导体内能够产生回路而形成所述第一涡流磁场,所述第一涡流磁场能够阻碍所述第一磁体向靠近所述第一导体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磁体在所述第一磁体的吸引力的作用下能够向远离所述第二导体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导体内能够产生回路而形成所述第二涡流磁场,所述第二涡流磁场能够阻碍所述第二磁体向远离所述第二导体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磁体通过对所述第一磁体的吸引力能够阻碍所述第一磁体向靠近所述第一导体的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均为永磁铁;所述第二磁体的外侧绕设有线圈;
所述第二磁体基于所述线圈的电流和所述第一磁体之间能够具有排斥力或者吸引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线圈电连接;
当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线圈断电时,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之间具有排斥力;当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线圈的电流以第一方向流动时,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之间具有吸引力;
或,
当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线圈的电流以第二方向流动时,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之间具有排斥力;当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线圈的电流以第一方向流动时,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之间具有吸引力;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线圈电连接;
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磁体相对于所述第二磁体的位移确定所述线圈的电流值。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体为工字形,所述第二磁体包括两一字部和连接所述两一字部的连接部;
所述两一字部分别与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导体相对设置,所述线圈绕设于所述连接部的外侧。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装置还包括:导杆,所述第一导体设置有与所述导杆的形状匹配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内壁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位置设置有与所述导杆的形状匹配的第二通孔;
所述导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磁体固定连接,所述导杆的第二端穿设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一通孔并伸出所述壳体外。
10.一种行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行驶设备包括底盘,车身,检测装置,控制器和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振装置;所述壳体与所述底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车身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检测装置和所述线圈电连接;
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车身相对于所述底盘的位移;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车身相对于所述底盘的位移控制所述线圈的电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行驶设备,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车身向远离所述底盘的方向移动时,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线圈的电流以第一方向流动;当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车身向靠近所述底盘的方向移动时,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线圈断电;或,
当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车身向远离所述底盘的方向移动时,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线圈的电流以第一方向流动;当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车身向靠近所述底盘的方向移动时,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线圈的电流以第二方向流动;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行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用于:
根据所述车身相对于所述底盘的位移确定所述线圈的电流值。
CN201811148297.0A 2018-09-29 2018-09-29 减振装置及行驶设备 Active CN1091141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48297.0A CN109114147B (zh) 2018-09-29 2018-09-29 减振装置及行驶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48297.0A CN109114147B (zh) 2018-09-29 2018-09-29 减振装置及行驶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14147A true CN109114147A (zh) 2019-01-01
CN109114147B CN109114147B (zh) 2023-11-24

Family

ID=64857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48297.0A Active CN109114147B (zh) 2018-09-29 2018-09-29 减振装置及行驶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14147B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71082A (zh) * 2005-11-25 2007-05-3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减振器以及具有该减振器的车辆悬架系统
CN102352904A (zh) * 2011-10-12 2012-02-15 黄强 有悬浮磁体并自动调节阻尼的减震器
CN102459947A (zh) * 2009-05-26 2012-05-16 Skf私人有限公司 具有集成被动阻尼器的电磁致动器
CN103775550A (zh) * 2014-02-14 2014-05-07 华中科技大学 单自由度磁力隔振装置
CN205298386U (zh) * 2015-10-16 2016-06-08 吴炳臣 一种减震装置
CN106286685A (zh) * 2016-09-10 2017-01-04 西安科技大学 压电与电磁感应双重馈能式磁流变减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WO2017068601A1 (en) * 2015-10-20 2017-04-27 Goduguchinta Vijaykumar Vaideeshwar Magnetic suspension system for automobiles
CN206145051U (zh) * 2016-10-27 2017-05-03 山东科技大学 一种汽车新型主动磁力减振器
KR101778447B1 (ko) * 2016-06-07 2017-09-13 한국산업기술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진동 감쇠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시스템
CN107795631A (zh) * 2016-09-07 2018-03-13 香港理工大学 用于产生负刚度的电磁设备和振动控制的方法
CN207352143U (zh) * 2017-11-08 2018-05-11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高温超导磁悬浮的磁-力测试装置
CN108591351A (zh) * 2018-05-09 2018-09-28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适用于移栽机的液压电磁减振系统及其减振方法
CN209164449U (zh) * 2018-09-29 2019-07-26 西南交通大学 减振装置及行驶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71082A (zh) * 2005-11-25 2007-05-3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减振器以及具有该减振器的车辆悬架系统
CN102459947A (zh) * 2009-05-26 2012-05-16 Skf私人有限公司 具有集成被动阻尼器的电磁致动器
CN102352904A (zh) * 2011-10-12 2012-02-15 黄强 有悬浮磁体并自动调节阻尼的减震器
CN103775550A (zh) * 2014-02-14 2014-05-07 华中科技大学 单自由度磁力隔振装置
CN205298386U (zh) * 2015-10-16 2016-06-08 吴炳臣 一种减震装置
WO2017068601A1 (en) * 2015-10-20 2017-04-27 Goduguchinta Vijaykumar Vaideeshwar Magnetic suspension system for automobiles
KR101778447B1 (ko) * 2016-06-07 2017-09-13 한국산업기술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진동 감쇠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시스템
CN107795631A (zh) * 2016-09-07 2018-03-13 香港理工大学 用于产生负刚度的电磁设备和振动控制的方法
CN106286685A (zh) * 2016-09-10 2017-01-04 西安科技大学 压电与电磁感应双重馈能式磁流变减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6145051U (zh) * 2016-10-27 2017-05-03 山东科技大学 一种汽车新型主动磁力减振器
CN207352143U (zh) * 2017-11-08 2018-05-11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高温超导磁悬浮的磁-力测试装置
CN108591351A (zh) * 2018-05-09 2018-09-28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适用于移栽机的液压电磁减振系统及其减振方法
CN209164449U (zh) * 2018-09-29 2019-07-26 西南交通大学 减振装置及行驶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胡坤鹏等: "研制阻尼振动演示仪", 《物理教学》 *
邓自刚等: "超导块材磁体在高温超导磁悬浮车系统中的两种潜在应用",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vol. 37, no. 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14147B (zh) 2023-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033558B2 (ja) 電気接続システム
US9829059B2 (en) Single degree-of-freedom magnetic vibration isolation device
US9613738B2 (en) Magnet
KR101823228B1 (ko) 자기흐름 제어장치
EP1172581A2 (en) Vibration damping apparatus using magnetic circuit
JP6683616B2 (ja) 磁石及び作動装置
CN106402227A (zh) 一种智能电涡流传感阻尼装置
JP2017511677A (ja) 接続可能なデバイスの磁気的な接続及び整列
BR112012015557B1 (pt) Válvula para um fluido magnetorreológico e absorvedor de choque
KR20170003954U (ko) 무선 전력 공급 기능을 구비한 자기 부상 장치
JP2015045369A (ja) 粘弾性可変装置
CN209164449U (zh) 减振装置及行驶设备
KR20120129580A (ko) Mr댐퍼
JP2019522453A (ja) 車両用磁気懸架
CN109114147A (zh) 减振装置及行驶设备
TWI629855B (zh) 具作用於平移器加速單元之磁性裝置
EA034418B1 (ru) Магнитный привод
US20190319524A1 (en) Power generation element and smart key
WO1992020133A1 (en) Self-adjusting magnetic guidance system for levitated vehicle guideway
CN108361311A (zh) 一种挤压式磁流变弹性体阻尼器
EP3100289A1 (en) Magnet and method for handling metal sheets
CN110417228B (zh) 直线电机
WO2011040284A1 (ja) 電磁誘導型発電装置
KR20080004730A (ko) 선형 진동기
WO2016113457A1 (en) Magne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