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06330A - 一种视疲劳刺激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视疲劳刺激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06330A
CN109106330A CN201811101208.7A CN201811101208A CN109106330A CN 109106330 A CN109106330 A CN 109106330A CN 201811101208 A CN201811101208 A CN 201811101208A CN 109106330 A CN109106330 A CN 1091063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visual fatigue
subject
time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0120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06330B (zh
Inventor
陈霏
冯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er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er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er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Souther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81110120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06330B/zh
Publication of CN1091063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063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063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063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00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 A61B3/0016Operational features thereof
    • A61B3/0041Operational feature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display arrangements
    • A61B3/0058Operational feature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display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 imag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视疲劳刺激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该方法包括:在确定的显示区域显示第一图像,并在所述第一图像上,闪现显示第二图像,闪现显示时所述第二图像覆盖所述第一图像;获取被试者针对所述第二图像进行出现次数记录的操作信息;当所述操作信息符合预设标准时,则确定被试者的视疲劳得到刺激。通过采用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是被试者的视疲劳得到快速的刺激,从而提高视疲劳测试的效率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视疲劳刺激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视力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视疲劳刺激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背景技术
现代生活中,手机、平板电脑和电视等视频显示终端日益普及,使得人们的视觉系统一直处于紧张状态。持续时间长很容易出现眼干、眼涩、眼痛、甚至头疼和注意力不集中等视疲劳症状。这种亚健康状态会影响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严重时会引发近视和眼疾等眼部器质性病变。
现有技术中,由于视疲劳测试必需要使被测试被试者处于一定的视觉疲劳状态,因此,在进行视疲劳测量前需要经过漫长的视觉自然疲劳过程,如让被试者在电脑或平板手机等设备上观看视频或阅读电子书2到3个小时,然而这个过程耗时较长,不利于视疲劳测试工作的广泛开展,也极大的影响了视疲劳测试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视疲劳刺激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可以实现是被试者的视疲劳得到快速的刺激,从而提高视疲劳测试的效率的效果。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视疲劳刺激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确定的显示区域显示第一图像,并在所述第一图像上,闪现显示第二图像,闪现显示时所述第二图像覆盖所述第一图像;
获取被试者针对所述第二图像进行出现次数记录的操作信息;
当所述操作信息符合预设标准时,则确定被试者的视疲劳得到刺激。
进一步的,当所述操作信息符合预设标准时,则确定被试者的视疲劳得到刺激,包括:
根据所述操作信息,确定反应时间以及操作正确率;其中,所述反应时间为记录操作时间与所述第二图像的闪现显示开始时间的差值;
当所述反应时间符合第一标准,且所述操作正确率符合第二标准时,则确定被试者的视疲劳得到刺激。
进一步的,当所述反应时间符合第一标准,且所述操作正确率符合第二标准时,则确定被试者的视疲劳得到刺激,包括:
当统计总测量时间内的结束固定时间段内的平均反应时间相对于开始固定时间段内的平均反应时间的增幅不大于第一预设阈值,且统计总测量时间内的操作正确率不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则确定被试者的视疲劳得到刺激。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采用在所述确定的显示区域以外的区域显示干扰图像,定时切换背景,以及在确定的显示区域内动态显示第一图像中的一种或者多种设置方式,进行增强测试;
相应的,当所述反应时间符合第一标准,且所述操作正确率符合第二标准时,则确定被试者的视疲劳得到刺激,包括:
当统计总测量时间内的每个当前固定时间段内的平均反应时间相对于开始固定时间段内的平均反应时间的增幅在10%-20%之间,且统计操作正确率在94%-98%之间,则确定被试者的视疲劳得到刺激,并停止视疲劳刺激测试。
进一步的,在确定被试者的视疲劳得到刺激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统计总测量时间内的结束固定时间段内的平均反应时间相对于开始固定时间段内的平均反应时间的增幅,以及统计总测量时间内的操作正确率;
根据统计结果,确定被试者的视疲劳测试结果。
进一步的:
所述第二图像每次闪现显示的显示时间为0.1秒-0.4秒;
所述第二图像每次闪现显示的显示间隔为0.5秒-20秒。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图像每次闪现显示的显示方式包括单闪、双闪和多闪,所述多闪包括闪现次数在三次或者三次以上;
其中,所述双闪为在闪现显示的显示时间内,第二图像出现两次;所述多闪为在闪现显示的显示时间内,第二图像出现多次;其中,所述多次为三次或者三次以上。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视疲劳刺激装置,该装置包括:
图像显示模块,用于在确定的显示区域显示第一图像,并在所述第一图像上,闪现显示第二图像,闪现显示时所述第二图像覆盖所述第一图像;
操作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被试者针对所述第二图像进行出现次数记录的操作信息;
状态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操作信息符合预设标准时,则确定被试者的视疲劳得到刺激。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视疲劳刺激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视疲劳刺激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确定的显示区域显示第一图像,并在所述第一图像上,闪现显示第二图像,闪现显示时所述第二图像覆盖所述第一图像;获取被试者针对所述第二图像进行出现次数记录的操作信息;当所述操作信息符合预设标准时,则确定被试者的视疲劳得到刺激。通过采用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是被试者的视疲劳得到快速的刺激,从而提高视疲劳测试的效率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视疲劳刺激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视疲劳刺激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视疲劳刺激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视疲劳刺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6a是本申请优选实施例所提供的移动终端刺激界面示意图;
图6b是本申请优选实施例所提供的移动终端刺激界面示意图;
图6c是本申请优选实施例所提供的移动终端刺激界面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优选实施例所提供的电脑终端刺激界面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优选实施例所提供的视疲劳刺激前后主观评分差异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代生活中,手机、平板电脑和电视等电子屏视频显示终端日益普及,使得人们的视觉系统一直处于紧张状态。长时间持续观看很容易出现眼干、眼涩、眼痛、甚至头疼和注意力不集中等视疲劳症状。这种亚健康状态会影响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严重时会引发近视和其他眼疾等眼部器质性病变。有调查显示,近年来,视疲劳现象在各个群体,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儿童学生中日益普遍,导致视觉抗疲劳能力持续下降,威胁其健康成长和学习生活。学生群体视疲劳的检测和防治已经引起了相关教育和医疗健康专家、学者和学生家长的重视。就视疲劳检测而言,目前主流方法有三种:主观评分、客观测量和主任务测量。其中主观评分因其历史悠久、操作简单,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结果易受主观偏好影响;客观测量需要动用相关医学仪器,测量脑电、心电和眼动以及其他眼科学参数等多种视疲劳相关生理指标,结果客观性好但成本高、操作耗时且难度大;主任务法则通过完成特定任务的表现来评价视疲劳程度,依赖于具体任务设计,可以不使用特殊仪器,简单方便的同时还可保证结果相对准确。
虽然视疲劳测量方法有很多且各有优势,但这些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缺点,那就是在进行视疲劳测量前必须经过漫长的视觉自然疲劳过程,该过程通常需要耗时2到3个小时,在电脑或平板手机等视觉显示设备上观看视频或阅读电子书。如此长的准备时间会极大增加测量单个被试视疲劳状况的时间,致使大规模定期测量各类人群,尤其是青少年儿童学生的视疲劳状况变得难以推行。所以,有必要开发出快速视疲劳刺激与测量方法,降低单人次视疲劳测量时间,促进批量视疲劳“体检”有效进行。此外,现有视疲劳测量前的“自然视疲劳”方式没有针对不同个体进行差别对待,而即使同龄同性的不同被试者也会由于生理、心理和环境等因素不同导致其视疲劳的状态各不相同,从而视觉抗疲劳能力也各不相同。由此可见,现有视疲劳测试前刺激过程,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容易因忽略个体差异影响后续测试结果。
本申请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的视疲劳刺激与检测方案。通过计算屏幕上随机时间间隔闪现目标物体的出现次数并及时按键反应,迫使被试在精神紧张的压力下快速达到视觉疲劳的状态,并利用任务评分评估视疲劳刺激的程度。本方案融合注意力控制于计算目标呈现次数的视觉任务中,主要用于刺激被试者快速视疲劳,均衡不同人次被试视疲劳程度,以便用于后续的视疲劳测量对比研究中。其中,可以将一个被试者的多次测试和多个被试者之间的测试情况进行横向对比,从而确定每个被测者或者一个被测者的多次视疲劳测试时视疲劳状态是基本一致的同时也可利用刺激任务结果得分,直接评估被试的视觉抗疲劳能力。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步骤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步骤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步骤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所述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所述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
实施例一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视疲劳刺激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适用视疲劳测试的情况,该方法可以由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视疲劳刺激装置来执行,该装置可以由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并可集成于视疲劳刺激终端中。
如图1所示,所述视疲劳刺激方法包括:
S110、在确定的显示区域显示第一图像,并在所述第一图像上,闪现显示第二图像,闪现显示时所述第二图像覆盖所述第一图像。
其中,确定的显示区域可以是测试界面下的中间位置。例如测试终端如果是手机的话,则可以在手机测试界面下的屏幕中间位置。第一图像可以理解为是一种作为参考的图像,其可以与第二图像大体相同,但是又有明显的区别。例如第一图形可以是聊天表情中的笑脸,而第二图像可以是聊天表情中的眨眼。本实施例不限定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的形态,只要能够让被试者在视疲劳刺激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明显区分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图像可以是一直显示,也可以是和第二图像穿插进行闪现。其中第二图像作为被测者记录的图像,所以可以一直显示第一图像,并在第二图像闪现时,与第一图像的位置相同,这样就可以覆盖第一图像。本实施例这样设置的好处是既能够体现出明显的不同有利于被测者记录,又不是完全不显示图像,被测者必须集中注意力才能够观察并记录第二图像。这样可以快速的让被测者进入一种视疲劳状态,以利于后续对视疲劳的测试。
S120、获取被试者针对所述第二图像进行出现次数记录的操作信息。
其中,被试者操作记录可以是记录被试者对于第二图像的出现次数的记录,并同时记录获取到被试者每次记录的时间。这样,可以在显示第二图像的时间和被试者记录第二操作的时间来确定被试者针对每次第二图像出现的反应速度,从而从侧面反映出被试者的注意力以及可以根据被试者的反应速度对被试者的视疲劳程度进行初步评估。
其中,具体的记录方式可以是在测试界面中设置有“+”和“-”。被试者每点击一次“+”,则计数加1,每点击一次“-”则计数减1。如果测试终端为电脑等,可以通过设置鼠标按键或者键盘按键的方式来实现计数。另外,还可以采用获取被试者的声音的方式来进行计数。这样设置的好处是计数方式简便,没有冗长的操作环节,使得操作信息的记录时间更加有真实性。
S130、当所述操作信息符合预设标准时,则确定被试者的视疲劳得到刺激。
其中,确定被试者的视疲劳得到刺激之后,才能够进行更加精准的视疲劳测试,所以本技术方案旨在完成对于被试者的视疲劳的快速刺激。而用以确定被试者是否已经得到了快速刺激。采用的方式是确定操作信息符合预设标准。其中预设标准可以是操作信息的准确程度,例如,如果在一次测试过程中被试者操作信息所有记录的第二图像的出现次数为100次,而实际第二图像出现了150次,则说明操作信息与实际第二图像的出现次数相差过大,说明被试者完全没有集中注意力来完成本次测试,则被试者可能还没有呈现为视觉疲劳状态,并没有达到视疲劳的快速刺激效果。除此之外,还可以从操作信息中所包含的反应时间来判断被试者是否视觉疲劳,另外还可以根据操作信息中正确率和反应时间来分段判断,比如在15分钟的测试过程中,被试者有12分钟处于集中注意力状态,而中间有3分钟操作准确率和反应时间都明显下降,则可以根据12分钟的数据来确定被试者是否已经视觉疲劳,或者是集中注意力测试12分钟的时间长度就已经达到了刺激被试者视觉疲劳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二图像每次闪现显示的显示时间为0.1秒-0.4秒;所述第二图像每次闪现显示的显示间隔为0.5秒-20秒。其中,第二图像每次闪现的时间可以是固定值,比如在一次测试中,每次第二图像闪现的时间均为0.2秒,还可以是不定值,如每次闪现的时间长度都不同,也可以根据比例来划分,比如在10分钟的测试过程中,闪现第二图像120次,则可以30次闪现时间为0.1秒,30次闪现时间为0.2秒,30次闪现时间为0.3秒和30次闪现时间为0.4秒,可以随机排序,也可以随着测试时间的进行,每次闪现显示时间越来越短。同时,第二图像每次闪现显示的显示间隔为0.5秒-20秒。这样设置的好处是避免规律性,使被试者降低注意力,这样可以保证被试者一直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进行测试,加快视觉疲劳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二图像每次闪现显示的显示方式包括单闪、双闪和多闪,所述多闪包括闪现次数在三次或者三次以上;其中,所述双闪为在闪现显示的显示时间内,第二图像出现两次;所述多闪为在闪现显示的显示时间内,第二图像出现多次;其中,所述多次为三次或者三次以上。每次闪现次数为单闪、双闪和多闪都是在一个闪现时间中进行的,也就是说可以在一个闪现时间为0.1-0.4秒或者更长的显示时间内完成单闪、双闪和多闪。这就要求被测者不仅对显现事件进行记录,还需要对每次闪现的闪现次数进行记录。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可以调动被试者的注意力和紧张情绪,提高视疲劳刺激的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二图像的双闪和多闪的时间间隔较短,被试者很可能针对双闪和多闪的第一次闪现以后的闪现反应较快,因此,也可以在存在双闪和多闪的情况下,在记录操作信息后,仅以双闪和多闪的首次闪现的操作时间确定本次双闪和多闪的反应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当所述操作信息符合预设标准时,则确定被试者的视疲劳得到刺激,包括:根据所述操作信息,确定反应时间以及操作正确率;其中,所述反应时间为记录操作时间与所述第二图像的闪现显示开始时间的差值;当所述反应时间符合第一标准,且所述操作正确率符合第二标准时,则确定被试者的视疲劳得到刺激。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当所述反应时间符合第一标准,且所述操作正确率符合第二标准时,则确定被试者的视疲劳得到刺激,包括:当统计总测量时间内的结束固定时间段内的平均反应时间相对于开始固定时间段内的平均反应时间的增幅不大于第一预设阈值,且统计总测量时间内的操作正确率不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则确定被试者的视疲劳得到刺激。
其中,第一预设值可以是50%,第二预设值可以是90%。如刚开始测试的1分钟内的平均反应时间为0.5秒,而后来任一时段,如3到4分钟,或者半分钟到1份半钟,的平均反应时间为0.6秒,则两个时间段的平均反应时间的增幅为20%。其中也可以是刚开始2分钟内,与后来任一2分钟的时间段的平均反应时间进行比较。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确定的显示区域显示第一图像,并在所述第一图像上,闪现显示第二图像,闪现显示时所述第二图像覆盖所述第一图像;获取被试者针对所述第二图像进行出现次数记录的操作信息;当所述操作信息符合预设标准时,则确定被试者的视疲劳得到刺激。通过采用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是被试者的视疲劳得到快速的刺激,从而提高视疲劳测试的效率的效果。
实施例二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视疲劳刺激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具体优化为,所述方法还包括:采用在所述确定的显示区域以外的区域显示干扰图像,定时切换背景,以及在确定的显示区域内动态显示第一图像中的一种或者多种设置方式,进行增强测试;相应的,当所述反应时间符合第一标准,且所述操作正确率符合第二标准时,则确定被试者的视疲劳得到刺激,包括:当统计总测量时间内的每个当前固定时间段内的平均反应时间相对于开始固定时间段内的平均反应时间的增幅在10%-20%之间,且统计操作正确率在94%-98%之间,则确定被试者的视疲劳得到刺激,并停止视疲劳刺激测试。
如图2所示,所述视疲劳刺激方法包括:
S210、在确定的显示区域显示第一图像,并在所述第一图像上,闪现显示第二图像,闪现显示时所述第二图像覆盖所述第一图像;并采用在所述确定的显示区域以外的区域显示干扰图像,定时切换背景,以及在确定的显示区域内动态显示第一图像中的一种或者多种设置方式,进行增强测试。
其中,确定的显示区域以外的区域可以定义为背景区域,背景区域显示干扰图像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如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与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颜色或者形状接近的图案,在背景区域闪现、滑动或者缩放等。同时还可以定时,如1分钟,2分钟以及更长或者更短的时间,切换背景,其中包括背景颜色、背景图案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在确定的显示区域动态显示第一图像,如、抖动、滑动、瞬移以及其他动态显示方式。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增加被试者的记录难度,在视觉上给被试者一定的干扰,对与被试者来说,需要更加专注和认真的完成对第二图像的记录。另外,还可以根据被试者的年龄性别等因素对其进行设置,可以通过被试者的测试要求,针对不同的被试者采用上述实施例或者本实施例的方案进行。
S220、获取被试者针对所述第二图像进行出现次数记录的操作信息。
S230、根据所述操作信息,确定反应时间以及操作正确率;其中,所述反应时间为记录操作时间与所述第二图像的闪现显示开始时间的差值。
S240、当统计总测量时间内的每个当前固定时间段内的平均反应时间相对于开始固定时间段内的平均反应时间的增幅在10%-20%之间,且统计操作正确率在94%-98%之间,则确定被试者的视疲劳得到刺激,并停止视疲劳刺激测试。
其中,如设定的测量时间为10分钟,当前进行时间为5分26秒,则当前总测量时间是指5分26秒。固定时间段可以是1分钟或者2分钟。当统计总测量时间内的每个当前固定时间段内的平均反应时间相对于开始固定时间段内的平均反应时间的增幅在10%-20%之间。以固定时间段为1分钟为例,从开始测试开始的1分钟以内的平均反应时间,与当前所处的测试时间向前推1分钟时间以内的平均反应时间相比较,后者增幅保持在10%-20%之间。也可以分析为当前总测量时间内,每个当前固定时间段内的平均反应时间相对于开始固定时间段内的平均反应时间的增幅在10%-20%之间。并且当前总测量时间操作正确率在94%-98%之间。则可以确定被试者的视疲劳得到刺激,并停止视疲劳刺激测试。
可见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增强测试方案,不仅可以与原始测试方案用来测试不同的人群,还可以用来增进视觉疲劳的刺激速度,并且在确定被试者已经符合预先设定的标准的情况下,提前结束视觉疲劳刺激测试。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可以提高效率,并且还可以确定不同的被试者都在相互接近的疲劳程度停止测试,这样可以保证每个被试者实际进行视疲劳测试的初始疲劳状态基本一致,有利于提高后续对视疲劳测试的准确性的掌控。
实施例三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视疲劳刺激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具体优化为,在确定被试者的视疲劳得到刺激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统计总测量时间内的结束固定时间段内的平均反应时间相对于开始固定时间段内的平均反应时间的增幅,以及统计总测量时间内的操作正确率;根据统计结果,确定被试者的视疲劳测试结果。
如图3所示,所述视疲劳刺激方法包括:
S310、在确定的显示区域显示第一图像,并在所述第一图像上,闪现显示第二图像,闪现显示时所述第二图像覆盖所述第一图像。
S320、获取被试者针对所述第二图像进行出现次数记录的操作信息。
S330、根据所述操作信息,确定反应时间以及操作正确率;其中,所述反应时间为记录操作时间与所述第二图像的闪现显示开始时间的差值。
S340、当所述反应时间符合第一标准,且所述操作正确率符合第二标准时,则确定被试者的视疲劳得到刺激。
S350、统计总测量时间内的结束固定时间段内的平均反应时间相对于开始固定时间段内的平均反应时间的增幅,以及统计总测量时间内的操作正确率。
其中,固定时间段可以是1分钟或者2分钟,或者其他时间长度。总测量时间可以是预先设置的,也可以是在预先设置的时间内提前结束了的总测量时间。比如固定时间段为2分钟,预先设置的总测试时间为10分钟,如果被试者完成整个测试,则可以是0-2分钟与8-10分钟之间的反应时间的对比,如果被试者采用增强测试并在6分钟时符合预设标准提前结束了测试,那么可以是0-2分钟与4-6分钟之间的反应时间的对比,来确定平均反应时间增幅。
S360、根据统计结果,确定被试者的视疲劳测试结果。
在被试者测试完成后,可以以测试结果报表的形式为被试者呈现,这样设置有利于被试者能够知晓自己的操作记录所表现出来的视觉疲劳状态。
本实施例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直接将视疲劳快速刺激测试的结果显示给被试者的方法,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可以让被试者可以在自己的手机等终端上进行视疲劳初步测试,使得视疲劳的快速刺激测试能够让被试者所接受。并且此快速刺激测试的结果可以用来作为辅助视疲劳测试或者抗疲劳测试的结果数据计算中。
实施例四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视疲劳刺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视疲劳刺激装置,包括:
图像显示模块410,用于在确定的显示区域显示第一图像,并在所述第一图像上,闪现显示第二图像,闪现显示时所述第二图像覆盖所述第一图像;
操作信息获取模块420,用于获取被试者针对所述第二图像进行出现次数记录的操作信息;
状态确定模块430,用于当所述操作信息符合预设标准时,则确定被试者的视疲劳得到刺激。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确定的显示区域显示第一图像,并在所述第一图像上,闪现显示第二图像,闪现显示时所述第二图像覆盖所述第一图像;获取被试者针对所述第二图像进行出现次数记录的操作信息;当所述操作信息符合预设标准时,则确定被试者的视疲劳得到刺激。通过采用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是被试者的视疲劳得到快速的刺激,从而提高视疲劳测试的效率的效果。
上述产品可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
实施例五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一种视疲劳刺激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确定的显示区域显示第一图像,并在所述第一图像上,闪现显示第二图像,闪现显示时所述第二图像覆盖所述第一图像;
获取被试者针对所述第二图像进行出现次数记录的操作信息;
当所述操作信息符合预设标准时,则确定被试者的视疲劳得到刺激。
存储介质——任何的各种类型的存储器设备或存储设备。术语“存储介质”旨在包括:安装介质,例如CD-ROM、软盘或磁带装置;计算机系统存储器或随机存取存储器,诸如DRAM、DDR RAM、SRAM、EDO RAM,兰巴斯(Rambus)RA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诸如闪存、磁介质(例如硬盘或光存储);寄存器或其它相似类型的存储器元件等。存储介质可以还包括其它类型的存储器或其组合。另外,存储介质可以位于程序在其中被执行的计算机系统中,或者可以位于不同的第二计算机系统中,第二计算机系统通过网络(诸如因特网)连接到计算机系统。第二计算机系统可以提供程序指令给计算机用于执行。术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可以驻留在不同位置中(例如在通过网络连接的不同计算机系统中)的两个或更多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可以存储可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例如具体实现为计算机程序)。
当然,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不限于如上所述的视疲劳测试操作,还可以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视疲劳刺激方法中的相关操作。
实施例六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中可集成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视疲劳刺激装置。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终端可以包括:存储器501、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502(又称处理器,以下简称CPU)、电路板(图中未示出)和电源电路(图中未示出)。所述电路板安置在所述壳体围成的空间内部;所述CPU502和所述存储器501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电源电路,用于为所述终端的各个电路或器件供电;所述存储器501,用于存储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CPU502通过读取所述存储器501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来运行与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对应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以下步骤:
在确定的显示区域显示第一图像,并在所述第一图像上,闪现显示第二图像,闪现显示时所述第二图像覆盖所述第一图像;
获取被试者针对所述第二图像进行出现次数记录的操作信息;
当所述操作信息符合预设标准时,则确定被试者的视疲劳得到刺激。
所述终端还包括:外设接口503、RF(Radio Frequency,射频)电路505、音频电路506、扬声器511、电源管理芯片508、输入/输出(I/O)子系统509、触摸屏512、其他输入/控制设备510以及外部端口504,这些部件通过一个或多个通信总线或信号线507来通信。
应该理解的是,图示终端500仅仅是终端的一个范例,并且终端500可以具有比图中所示出的更多的或者更少的部件,可以组合两个或更多的部件,或者可以具有不同的部件配置。图中所示出的各种部件可以在包括一个或多个信号处理和/或专用集成电路在内的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中实现。
下面就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视疲劳刺激终端进行详细的描述,该终端以手机为例。
存储器501,所述存储器501可以被CPU502、外设接口503等访问,所述存储器50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一个或多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外设接口503,所述外设接口503可以将设备的输入和输出外设连接到CPU502和存储器501。
I/O子系统509,所述I/O子系统509可以将设备上的输入输出外设,例如触摸屏512和其他输入/控制设备510,连接到外设接口503。I/O子系统509可以包括显示控制器5091和用于控制其他输入/控制设备510的一个或多个输入控制器5092。其中,一个或多个输入控制器5092从其他输入/控制设备510接收电信号或者向其他输入/控制设备510发送电信号,其他输入/控制设备510可以包括物理按钮(按压按钮、摇臂按钮等)、拨号盘、滑动开关、操纵杆、点击滚轮。值得说明的是,输入控制器5092可以与以下任一个连接:键盘、红外端口、USB接口以及诸如鼠标的指示设备。
触摸屏512,所述触摸屏512是被试者终端与被试者之间的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将可视输出显示给被试者,可视输出可以包括图形、文本、图标、视频等。
I/O子系统509中的显示控制器5091从触摸屏512接收电信号或者向触摸屏512发送电信号。触摸屏512检测触摸屏上的接触,显示控制器5091将检测到的接触转换为与显示在触摸屏512上的被试者界面对象的交互,即实现人机交互,显示在触摸屏512上的被试者界面对象可以是运行游戏的图标、联网到相应网络的图标等。值得说明的是,设备还可以包括光鼠,光鼠是不显示可视输出的触摸敏感表面,或者是由触摸屏形成的触摸敏感表面的延伸。
RF电路505,主要用于建立手机与无线网络(即网络侧)的通信,实现手机与无线网络的数据接收和发送。例如收发短信息、电子邮件等。具体地,RF电路505接收并发送RF信号,RF信号也称为电磁信号,RF电路505将电信号转换为电磁信号或将电磁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且通过该电磁信号与通信网络以及其他设备进行通信。RF电路505可以包括用于执行这些功能的已知电路,其包括但不限于天线系统、RF收发机、一个或多个放大器、调谐器、一个或多个振荡器、数字信号处理器、CODEC(COder-DECoder,编译码器)芯片组、被试者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等等。
音频电路506,主要用于从外设接口503接收音频数据,将该音频数据转换为电信号,并且将该电信号发送给扬声器511。
扬声器511,用于将手机通过RF电路505从无线网络接收的语音信号,还原为声音并向被试者播放该声音。
电源管理芯片508,用于为CPU502、I/O子系统及外设接口所连接的硬件进行供电及电源管理。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可以实现是被试者的视疲劳得到快速的刺激,从而提高视疲劳测试的效率的效果。
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视疲劳刺激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可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视疲劳刺激方法,具备执行该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未在上述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视疲劳刺激方法。
优选实施例
为了能够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清晰的了解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现本申请提供了一优选实施例。
图6a、图6b和图6c是本申请优选实施例所提供的移动终端刺激界面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优选实施例所提供的电脑终端刺激界面示意图。图8是本申请优选实施例所提供的视疲劳刺激前后主观评分差异对比图。
本申请的方案共包括下列步骤:
在安静环境下,要求被试观看屏幕上的一幅图片,比如图6a所示“睁眼”的笑脸,图案建议与背景色反差强烈、大小刚好能被识别、最好放置在屏幕中心(或视线正前方)且位置固定在某点或某一区域内,静态图或动态图均可。静态图也可以设置整体运动。为提高程序刺激视疲劳效果,建议测试安排在暗室中进行。
接下来测试正式开始,根据需求设置倒计时10-15分钟,期间要求被试一直注视屏幕上的笑脸图,密切关注其变化情况。
在整个测试的几乎所有时间内,“睁眼”笑脸图保持显示不变(也可设置小范围慢速运动),“闭眼”笑脸图不定时闪现,覆盖前图如图6b,闪现时间每次0.1s-0.4s随机不等,闪现间隔0.5s-20s随机不等,允许连续闪现1-3次,定义为“单闪”、“双闪”或“三闪”。
每遇到一次“闭眼”笑脸闪现,即出现“单闪”、“双闪”或“三闪”,要求被试分别计数1、2或3次。在手机应用中,手指点触“+”标志一次会增加计数一次(如图6a),PC软件则可用鼠标点击“计数+”按钮(如图6b)。
倒计时结束,测试结果自动弹出如图6c或者图7(电脑终端),结果会根据计数准确率和反应时间变化,评估被试视疲劳程度高低。反应时间变化计算如下:取最后2分钟内平均反应时间(系统记录到的“闭眼”笑脸闪现到被试按键或触摸计数的时间间隔,单位毫秒,连续闪现多次时仅记录第一次反应时间),减去最初2分钟的平均反应时间,具体方法见图6a、图6b和图6c说明。对于后续实验要求两人次视疲劳程度接近的情况,视疲劳刺激结果计数准确率相差1%以内、反应时间增幅10%以内可认为符合要求。
在PC增强测试(或手机应用增强版本)中,程序设计在后台实时计算当前准确率和反应时间,稳定达到设定值(如96%和+15%)附近时程序自动终止测试,以便使得参加本测试的两人次视疲劳程度接近,方便后续实验要求。此外,增强测试还可以定时变换界面背景(如设置每10s背景黑/白大反差变化)和添加类似目标笑脸的干扰图案,设置笑脸图案快慢速移动等,有助于增强疲劳刺激的效果。
本申请的关键点在于利用注意力机制,迫使被试在精神紧张的条件下,执行视觉闪现计数任务,从而加速视疲劳,同时利用计数准确率和反应时间评估被试视疲劳刺激程度以及视觉抗疲劳能力。
多次视疲劳测试实验数据证明,本申请方案能够较好地模仿部分自然视疲劳的过程,在10-15分钟内快速刺激被试进入不同程度的视疲劳状态(如图8所示),输出结果可直接用于评估被试视觉抗疲劳能力和“主动”视疲劳水平,后者可为后续视疲劳研究和实验做准备。
图6a、图6b和图6c的详细介绍:
其中,图6a为一般界面,“睁眼”笑脸多数时间固定不变,计数和进度不断增加;图6b为随机时间间隔的瞬间闪现画面,区别仅在于笑脸的变化;图6c为结果展示界面,分别计算计数准确率、反应时间增减幅度和视疲劳综合评价。视疲劳程度极低、低、中等、高和极高,对应正确率由高到低(比如可以分别对应正确率102%~98%、98%~96%、96%~94%、94%~92%和92%~90%)和反应时间增幅由低到高(比如可以分别对应-20%~15%,15%~20%,20%~25%,25%~30%,30%~50%)。最后取两种指标评估视疲劳程度的均值作为最终结果,若任何一指标超出范围,则展示结果时提醒操作失误并建议重新开始。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数值范围举例仅作概念性描述,具体对应数据与被试群体和个体特征、测试程序设置和测试环境等多因素有关,不可一概而论。但总体思想相同。
图6a、图6b和图6c展示的是标准测试界面(Std),如前所述,增强测试(Pro)中拥有更多功能,而在配置(Conf)页中,可以对标准和增强测试中的测试时间、图案大小位置运动情况、背景颜色及其变化频率和预定准确率反应时间增幅等方案步骤中大多数参数进行设置,而上述步骤中提到的数据仅为推荐配置。
图7基于注意力的视疲劳刺激测量程序结果界面(PC软件全屏截图)。类似手机应用,测试结束后,计数按钮不可用(变灰色),结果自动呈现。
图8是本申请优选实施例所提供的视疲劳刺激前后主观评分差异对比图。图8表示不同被试在不同原始视疲劳状态下进行10分钟的注意力视疲劳刺激。横坐标表示被试编号,纵坐标为视疲劳主观评分,分数越高越疲劳。
注意,上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申请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申请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视疲劳刺激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确定的显示区域显示第一图像,并在所述第一图像上,闪现显示第二图像,闪现显示时所述第二图像覆盖所述第一图像;
获取被试者针对所述第二图像进行出现次数记录的操作信息;
当所述操作信息符合预设标准时,则确定被试者的视疲劳得到刺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操作信息符合预设标准时,则确定被试者的视疲劳得到刺激,包括:
根据所述操作信息,确定反应时间以及操作正确率;其中,所述反应时间为记录操作时间与所述第二图像的闪现显示开始时间的差值;
当所述反应时间符合第一标准,且所述操作正确率符合第二标准时,则确定被试者的视疲劳得到刺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反应时间符合第一标准,且所述操作正确率符合第二标准时,则确定被试者的视疲劳得到刺激,包括:
当统计总测量时间内的结束固定时间段内的平均反应时间相对于开始固定时间段内的平均反应时间的增幅不大于第一预设阈值,且统计总测量时间内的操作正确率不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则确定被试者的视疲劳得到刺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采用在所述确定的显示区域以外的区域显示干扰图像,定时切换背景,以及在确定的显示区域内动态显示第一图像中的一种或者多种设置方式,进行增强测试;
相应的,当所述反应时间符合第一标准,且所述操作正确率符合第二标准时,则确定被试者的视疲劳得到刺激,包括:
当统计总测量时间内的每个当前固定时间段内的平均反应时间相对于开始固定时间段内的平均反应时间的增幅在10%-20%之间,且统计操作正确率在94%-98%之间,则确定被试者的视疲劳得到刺激,并停止视疲劳刺激测试。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被试者的视疲劳得到刺激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统计总测量时间内的结束固定时间段内的平均反应时间相对于开始固定时间段内的平均反应时间的增幅,以及统计总测量时间内的操作正确率;
根据统计结果,确定被试者的视疲劳测试结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图像每次闪现显示的显示时间为0.1秒-0.4秒;
所述第二图像每次闪现显示的显示间隔为0.5秒-20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图像每次闪现显示的显示方式包括单闪、双闪和多闪,所述多闪包括闪现次数在三次或者三次以上;
其中,所述双闪为在闪现显示的显示时间内,第二图像出现两次;所述多闪为在闪现显示的显示时间内,第二图像出现多次;其中,所述多次为三次或者三次以上。
8.一种视疲劳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显示模块,用于在确定的显示区域显示第一图像,并在所述第一图像上,闪现显示第二图像,闪现显示时所述第二图像覆盖所述第一图像;
操作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被试者针对所述第二图像进行出现次数记录的操作信息;
状态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操作信息符合预设标准时,则确定被试者的视疲劳得到刺激。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视疲劳刺激方法。
10.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视疲劳刺激方法。
CN201811101208.7A 2018-09-20 2018-09-20 一种视疲劳刺激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Active CN1091063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01208.7A CN109106330B (zh) 2018-09-20 2018-09-20 一种视疲劳刺激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01208.7A CN109106330B (zh) 2018-09-20 2018-09-20 一种视疲劳刺激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06330A true CN109106330A (zh) 2019-01-01
CN109106330B CN109106330B (zh) 2021-03-09

Family

ID=648599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01208.7A Active CN109106330B (zh) 2018-09-20 2018-09-20 一种视疲劳刺激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0633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74261A (zh) * 2019-12-18 2020-04-10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人才评测系统、人才评测方法及相关产品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92263A (ja) * 1997-01-14 1998-07-28 Sharp Corp 対話型処理装置
JP2005348936A (ja) * 2004-06-10 2005-12-22 Konica Minolta Medical & Graphic Inc 医用画像表示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及び医用画像表示方法
JP2006263248A (ja) * 2005-03-25 2006-10-05 Shinshu Univ 感覚疲労検査方法及び検査装置
JP2011161137A (ja) * 2010-02-15 2011-08-25 Hitachi Ltd 疲労度評価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企業内疲労度評価システム並びに疲労度評価方法
CN102247149A (zh) * 2011-04-01 2011-11-23 韩辉 一种频闪定量或定性测试人的精神疲劳程度的方法及装置
CN106037765A (zh) * 2016-06-30 2016-10-26 长春奥普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便捷检测作业疲劳度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92263A (ja) * 1997-01-14 1998-07-28 Sharp Corp 対話型処理装置
JP2005348936A (ja) * 2004-06-10 2005-12-22 Konica Minolta Medical & Graphic Inc 医用画像表示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及び医用画像表示方法
JP2006263248A (ja) * 2005-03-25 2006-10-05 Shinshu Univ 感覚疲労検査方法及び検査装置
JP2011161137A (ja) * 2010-02-15 2011-08-25 Hitachi Ltd 疲労度評価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企業内疲労度評価システム並びに疲労度評価方法
CN102247149A (zh) * 2011-04-01 2011-11-23 韩辉 一种频闪定量或定性测试人的精神疲劳程度的方法及装置
CN106037765A (zh) * 2016-06-30 2016-10-26 长春奥普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便捷检测作业疲劳度的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74261A (zh) * 2019-12-18 2020-04-10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人才评测系统、人才评测方法及相关产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06330B (zh) 2021-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Vaizman et al. Extrasensory app: Data collection in-the-wild with rich user interface to self-report behavior
Anton-Erxleben et al. Evaluating comparative and equality judgments in contrast perception: Attention alters appearance
WO2020037332A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ersonalized learning and attention evaluation through neuro-feedback training
CN107563325B (zh) 一种测试疲劳度的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Vandormael et al. Robust sampling of decision information during perceptual choice
WO2020159784A1 (en) Biofeedback method of modulating digital content to invoke greater pupil radius response
US20200214630A1 (en) Psychological Pressure Evaluation Method and Device
EP3856012B1 (en) Visualized virtual agent
CN109620266B (zh) 个体焦虑水平的检测方法和系统
US20150179079A1 (en) Mobile devices as neural sensors for improved health outcomes and efficacy of care
CN109106329B (zh) 一种视疲劳刺激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DE102014019600A1 (de) Schaltverfahren und elektronische Vorrichtung
WO2020125078A1 (zh) 心律监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535479A (zh) 一种情绪加工倾向的确定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9348206A (zh) 图像白平衡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US20180098724A1 (en) Method of generating an adaptive partial report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the same
CN117275673A (zh) 一种用于提升分配注意的认知训练设备和方法
US20240164672A1 (en) Stress detection
WO2022161067A1 (zh) 一种睡前状态检测方法及设备
CN108492855A (zh) 一种用于训练老年人注意力的装置与方法
CN111341416B (zh) 一种心理压力评估模型处理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US10043411B2 (en) Filters and related methods of use in measuring reaction times
CN109106330A (zh) 一种视疲劳刺激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04966423B (zh) 一种基于生物反馈的远程学习者分类方法
Cosmann et al. The value of mood measurement for regulating negative influences of social media usage: A case study of TikTo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