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05476A - 一种降低火龙果果腐病处理方法及保鲜剂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降低火龙果果腐病处理方法及保鲜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05476A
CN109105476A CN201810916246.1A CN201810916246A CN109105476A CN 109105476 A CN109105476 A CN 109105476A CN 201810916246 A CN201810916246 A CN 201810916246A CN 109105476 A CN109105476 A CN 1091054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uit
dragon fruit
processing
solution
red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1624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国林
孟繁博
陈曦
黄道梅
郑秀艳
林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 Guizhou Province
Original Assignee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 Guizhou Provinc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 Guizhou Province filed Critical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 Guizhou Province
Priority to CN20181091624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05476A/zh
Publication of CN1091054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054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BPRESERVING, e.g. BY CANNING, MEAT, FISH, EGGS, FRUIT, VEGETABLES, EDIBLE SEEDS; CHEMICAL RIPENING OF FRUIT OR VEGETABLES; THE PRESERVED, RIPENED, OR CANNED PRODUCTS
    • A23B7/00Preservation or chemical ripening of fruit or vegetables
    • A23B7/14Preserving or ripening with chemic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A23B7/08 or A23B7/10
    • A23B7/153Preserving or ripening with chemic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A23B7/08 or A23B7/10 in the form of liquids or solids
    • A23B7/154Organic compounds; Microorganisms; Enzym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火龙果果腐病处理方法及保鲜剂,涉及防腐剂技术领域。该降低火龙果果腐病处理方法包括:将采摘下的火龙果在处理溶液中浸泡15‑20min,其中,处理溶液中的试剂包括β‑氨基丁酸,且β‑氨基丁酸在处理溶液中的浓度为0.03‑0.2g/L。该降低火龙果果腐病的保鲜剂包括上述处理溶液,能够显著减少果实的自然发病率,并保证果实的贮藏品质。

Description

一种降低火龙果果腐病处理方法及保鲜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腐剂技术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降低火龙果果腐病处理方法及保鲜剂。
背景技术
火龙果属典型的热带植物,原产于中美洲热带沙漠地区,贵州地区在2002年开始引种栽培火龙果。火龙果营养丰富,特别是红肉火龙果富含天然色素和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氧化等多种功效,因此享有“水果之王”的美誉。火龙果成熟期从每年5月到11月,季节性较强,采后受产地高温高湿气候的影响极易受到多种病原菌的侵染产生腐烂,影响果实品质和市场价值。火龙果采后生理衰老和品质劣化是限制果实贮藏效果的重要因素,果实品质主要包括硬度,可溶性固形物,糖度,水分等。
截至目前,由于火龙果采后缺乏相应的保鲜技术,导致丰产不丰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寻找一种安全,高效的火龙果采后贮藏保鲜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火龙果果腐病处理方法,旨在提升火龙果的抗病性和贮藏品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火龙果果腐病的保鲜剂,其能够应用于采摘后的火龙果,显著提升火龙果的抗病性和贮藏品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降低火龙果果腐病处理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将采摘下的火龙果在处理溶液中浸泡15-20min,其中,处理溶液中的试剂包括β-氨基丁酸,且β-氨基丁酸在处理溶液中的浓度为0.03-0.2g/L。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降低火龙果果腐病的保鲜剂,其包括上述处理溶液。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降低火龙果果腐病处理方法的有益效果是:其通过将采摘后的火龙果在0.03-0.2g/L的β-氨基丁酸中浸泡15分钟以上,在后续的贮藏过程中能够显著减少果实的自然发病率,并且在硬度、可溶性固体含量、细胞膜完整性等方面均能够保证,显著提升了果实的贮藏品质。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降低火龙果果腐病的保鲜剂,其包括上述处理溶液,适合于应用在采摘后的火龙果的防腐保鲜过程中,能够显著降低火龙果的发病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和对比例处理后果实的硬度的变化趋势;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和对比例处理后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趋势;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和对比例处理后果实的细胞膜完整性的变化趋势;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和对比例处理后果实的花青素含量的变化趋势;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和对比例处理后果实的PAL活性的变化趋势;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和对比例处理后果实的POD活性的变化趋势;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和对比例处理后果实的PPO活性的变化趋势;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和对比例处理后果实的总酚含量的变化趋势;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和对比例处理后果实的类黄酮含量的变化趋势;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和对比例处理后果实的木质素含量的变化趋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降低火龙果果腐病处理方法及保鲜剂进行具体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降低火龙果果腐病处理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将采摘下的火龙果在处理溶液中浸泡15-20min,其中,处理溶液中的试剂包括β-氨基丁酸,且β-氨基丁酸在处理溶液中的浓度为0.03-0.2g/L。优选地,在处理溶液中,β-氨基丁酸的浓度为0.05-0.1g/L。
发明人发现,采用β-氨基丁酸溶液对火龙果浸泡后,火龙果在后续的贮藏过程中自然发病率显著降低,可能是由于β-氨基丁酸诱导了火龙果果实自身产生诱导抗病性。
一般而言,果实被诱导产生抗病性反应时,需要消耗体内的糖、酸类等营养物质以提供充足的能量使体内迅速合成一些重要的抗性物质等以抵抗病原菌的入侵,因此抗病性得到提高的同时可能也会造成果实品质的下降。但是采用0.03-0.2g/L的β-氨基丁酸浸泡后,果实的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没有明显下降,能够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延缓花青素的降解、提高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诱导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提高并能够增加果实中黄酮含量。因此,采用β-氨基丁酸溶液对火龙果浸泡后,能够在降低自然发病率的前提下保证贮藏的品质,具有很好的市场应用价值。
进一步地,在将火龙果在处理溶液中浸泡之前,将火龙果洗净。并且在将火龙果在处理溶液中浸泡之后,将火龙果取出自然晾干。洗净的过程增加了处理溶液的处理效果,避免将泥土等带入处理溶液中,影响处理溶液的循环利用。
优选地,处理溶液中的试剂还包括壳聚糖和辛甘醇。发明人发现,在处理溶液中加入壳聚糖和辛甘醇后对降低自然发病率有很大作用,在使用β-氨基丁酸浸泡起到降低自然发病率并保证果实的贮藏品质的前提下,壳聚糖和辛甘醇的加入能够进一步降低果实的自然发病率。
壳聚糖和辛甘醇的浓度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壳聚糖在处理溶液中的浓度为0.05-0.3g/L,辛甘醇在处理溶液中的浓度为0.1-0.4g/L。优选地,壳聚糖在处理溶液中的浓度为0.08-0.12g/L,辛甘醇在处理溶液中的浓度为0.1-0.2g/L。壳聚糖和辛甘醇的浓度控制在上述范围内,能够进一步降低果实发病率,用量过多增大成本的同时反而不利于果实贮藏品质的保证;用量过少会出现果实发病率降低不明显的现象。
壳聚糖的分析量不宜过大,发明人发现壳聚糖的分子量为1.8-2.3万,优选为1.9-2.1万时,能够和β-氨基丁酸配合起到显著降低自然发病率的效果,分子量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降低自然发病率。
具体地,在处理溶液的制备过程中包括以下步骤:称取β-氨基丁酸、壳聚糖和辛甘醇,按照β-氨基丁酸在处理溶液中的浓度量取纯净水;将β-氨基丁酸溶于水中混合均匀得到第一混合溶液,然后将壳聚糖在第一混合溶液中混合均匀得到第二混合溶液,再将辛甘醇在第二混合溶液中混合均匀。需要指出的是,在处理溶液的制备过程中是将三种试剂分别加入混合均匀,得到混合均一的处理溶液。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降低火龙果果腐病的保鲜剂,包括上述处理溶液。该处理溶液的试剂包括β-氨基丁酸,且β-氨基丁酸在处理溶液中的浓度为0.03-0.2g/L,优选为0.05-0.1g/L。该处理溶液的试剂还可以包括壳聚糖和辛甘醇,壳聚糖在处理溶液中的浓度为0.05-0.3g/L,辛甘醇在处理溶液中的浓度为0.1-0.4g/L。
需要补充的是,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处理溶液对采摘后的火龙果浸泡后,在后续的贮藏过程中的自然发病率显著降低,还能够同时保证果实贮藏的品质,具有很好的市场应用价值。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降低火龙果果腐病处理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称取β-氨基丁酸并量取适量体积的纯净水,并将β-氨基丁酸在纯净水中混合均匀得到处理溶液,其中,β-氨基丁酸的浓度为0.03g/L。
将采摘下的火龙果洗净,并在处理溶液中浸泡15min,然后将火龙果取出自然晾干,在室温下储存。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降低火龙果果腐病处理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称取β-氨基丁酸并量取适量体积的纯净水,并将β-氨基丁酸在纯净水中混合均匀得到处理溶液,其中,β-氨基丁酸的浓度为0.2g/L。
将采摘下的火龙果洗净,并在处理溶液中浸泡20min,然后将火龙果取出自然晾干,在室温下储存。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降低火龙果果腐病处理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称取β-氨基丁酸并量取适量体积的纯净水,并将β-氨基丁酸在纯净水中混合均匀得到处理溶液,其中,β-氨基丁酸的浓度为0.05g/L。
将采摘下的火龙果洗净,并在处理溶液中浸泡20min,然后将火龙果取出自然晾干,在室温下储存。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降低火龙果果腐病处理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称取β-氨基丁酸并量取适量体积的纯净水,并将β-氨基丁酸在纯净水中混合均匀得到处理溶液,其中,β-氨基丁酸的浓度为0.1g/L。
将采摘下的火龙果洗净,并在处理溶液中浸泡20min,然后将火龙果取出自然晾干,在室温下储存。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降低火龙果果腐病处理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称取β-氨基丁酸、壳聚糖和辛甘醇,并量取适量体积的纯净水。将β-氨基丁酸加入纯净水中混合均匀后得到第一混合溶液,将壳聚糖加入第一混合溶液中混合均匀后得到第二混合溶液,再将辛甘醇加入第二混合溶液中混合均匀得到处理溶液。其中,在处理溶液中,β-氨基丁酸的浓度为0.05g/L,壳聚糖的浓度为0.05g/L,辛甘醇的浓度为0.1g/L,壳聚糖的分子量为1.8万左右。
将采摘下的火龙果洗净,并在处理溶液中浸泡20min,然后将火龙果取出自然晾干,在室温下储存。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降低火龙果果腐病处理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称取β-氨基丁酸、壳聚糖和辛甘醇,并量取适量体积的纯净水。将β-氨基丁酸加入纯净水中混合均匀后得到第一混合溶液,将壳聚糖加入第一混合溶液中混合均匀后得到第二混合溶液,再将辛甘醇加入第二混合溶液中混合均匀得到处理溶液。其中,在处理溶液中,β-氨基丁酸的浓度为0.05g/L,壳聚糖的浓度为0.3g/L,辛甘醇的浓度为0.4g/L,壳聚糖的分子量为2.3万左右。
将采摘下的火龙果洗净,并在处理溶液中浸泡20min,然后将火龙果取出自然晾干,在室温下储存。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降低火龙果果腐病处理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称取β-氨基丁酸、壳聚糖和辛甘醇,并量取适量体积的纯净水。将β-氨基丁酸加入纯净水中混合均匀后得到第一混合溶液,将壳聚糖加入第一混合溶液中混合均匀后得到第二混合溶液,再将辛甘醇加入第二混合溶液中混合均匀得到处理溶液。其中,在处理溶液中,β-氨基丁酸的浓度为0.05g/L,壳聚糖的浓度为0.08g/L,辛甘醇的浓度为0.1g/L,壳聚糖的分子量为1.9万左右。
将采摘下的火龙果洗净,并在处理溶液中浸泡20min,然后将火龙果取出自然晾干,在室温下储存。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降低火龙果果腐病处理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称取β-氨基丁酸、壳聚糖和辛甘醇,并量取适量体积的纯净水。将β-氨基丁酸加入纯净水中混合均匀后得到第一混合溶液,将壳聚糖加入第一混合溶液中混合均匀后得到第二混合溶液,再将辛甘醇加入第二混合溶液中混合均匀得到处理溶液。其中,在处理溶液中,β-氨基丁酸的浓度为0.05g/L,壳聚糖的浓度为0.12g/L,辛甘醇的浓度为0.2g/L,壳聚糖的分子量为2.1万左右。
将采摘下的火龙果洗净,并在处理溶液中浸泡20min,然后将火龙果取出自然晾干,在室温下储存。
对比例1
将采摘下的火龙果洗净,并在清水中浸泡20min,然后将火龙果取出自然晾干,在室温下储存。
对比例2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降低火龙果果腐病处理方法,其具体步骤与实施例4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β-氨基丁酸的浓度为0.5g/L。
对比例3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降低火龙果果腐病处理方法,其具体步骤与实施例4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β-氨基丁酸的浓度为0.005g/L。
试验例1
实施例1-8和对比例1-3中的处理方法后,在后续贮藏过程中的自然发病率,结果见表1。测试方法:处理后果实于23±2℃、相对湿度85%~90%条件下贮藏5d后,每隔3d测定一次果实自然发病情况并计算发病率。以果实外表皮出现菌斑且菌斑直径大于1cm为标准进行测定。单个实施例或对比例处理用果实为10个,重复3次(即每组测量用果实30个)。自然发病率计算方法如下:
果实自然发病率(%)=(发病果实个数/总果实个数)×100%。
表1在不同贮藏天数下的发病率
由表1可知,采用β-氨基丁酸溶液对火龙果果实浸泡后能够显著提升后期贮藏过程的抗病性能,自然发病率显著降低。β-氨基丁酸的浓度需要进行控制,浓度过高或过低也不利于抗病能力的提升。
此外,壳聚糖和辛甘醇的加入也能够进一步降低果实的自然发病率。
试验例2
实施例3和对比例1-3中的处理方法处理后,在后续贮藏过程中的贮藏品质,包括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细胞膜完整性、花青素含量。结果见图1-图4。
测试方法均为现有的方法:(1)果实硬度测定。用FHM-5型果实硬度计测定。将火龙果果实沿赤道部位切开,硬度计探头垂直于距果皮1cm处的剖面,均匀用力压入,记录数据。每个处理6个果实,重复测定3次。(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测定。利用手持式折光仪测定,将火龙果果实沿赤道部位切开,剥去果皮,取赤道部位果肉,挤压果肉汁液进行测定,每次测定取3个果实,重复3次。(3)细胞膜完整性测定。将火龙果果实沿赤道部位切开,取赤道部位的皮下1~5mm处果肉组织10g,切成厚约2mm左右薄片状后用去离子水冲洗3次,然后用滤纸吸干多余水分,放入40mL去离子水中,在25℃下浸泡3h后用电导率仪测定电导率,计为CI,再在沸水浴中煮沸30min,待冷却至室温后再次测定电导率为其最终电导率,记为CF,最后按照下面的公式计算细胞膜完整性。(4)花青素测定。取3.0g冷冻果肉组织与5mL预冷的1%盐酸-甲醇溶液,在冰浴条件下充分研磨,在4℃、12000rpm离心10min。取上清液在波长530nm和600nm处分别测定A值。两处A值之差表示花青素的含量,表示为U=(OD530-OD600)/mgprotein。样品重复测定3次。
由图1可知,在贮藏第10天时,采用浓度为0.05g/L的β-氨基丁酸溶液处理后,硬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由图2可知,在整个贮藏期间,实施例3和对比例1-3果实SSC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在贮藏结束第10天时,各浓度β-氨基丁酸(BABA)处理均明显减缓了果实SSC含量的下降。其中,0.05g/L的β-氨基丁酸溶液处理组SSC含量显著高于对比例。
由图3可知,实施例3和对比例1-3中果实细胞膜完整性随贮藏时间延长呈现整体下降的趋势,但BABA处理能有效保持果实细胞膜的完整性,整个贮藏期间0.5g/L和0.05g/L处理果实的细胞膜完整性始终高于对比例1。在贮藏第10天,0.05g/L BABA处理组果实细胞膜完整性最高,达到33.62%。由此可见,0.05g/L BABA处理能够较好的保持火龙果果实的细胞膜完整性。
由图4可知,在整个贮藏期间,对比例1果实花青素含量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在第6天达到最大值,而后逐渐下降,但实施例3和对比例2和3中果实的花青素含量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在贮藏第10天,三组果实的花青素含量均高于对照组果实,其中以0.05g/LBABA组果实含量最高,比对比例1高出14.5%。可知,BABA处理有效延缓了果实贮藏期间花青素含量的降解,其中,0.05g/L效果最为显著。
试验例3
实施例3和对比例1中的处理方法处理后,在后续贮藏过程中的果实主要抗性酶活性的影响,包括PAL活性、POD活性和PPO活性,结果见图5-7。
测试方法均为现有的方法:(1)PAL活性测定。取冷冻果肉组织3g,加入5ml预冷的100mmol/L硼酸缓冲液(pH 8.8,内含1%聚乙烯吡络烷酮、1mmol/L EDTA、50mmol/β-巯基乙醇),在冰浴条件下充分研磨成匀浆,在4℃12000rpm离心20min,上清液立即用于酶活性测定。取两支试管,一支记为反应管,一支记为对照管。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入3.4ml,50mmol/L pH 8.8的硼酸-硼砂缓冲液和0.25ml上清液,于37℃下水浴平衡10min后向反应管中加入0.5mL20mmol/L L-苯丙氨酸溶液,在对照管中加入0.5mL 50mmol/L pH 8.8的硼酸-硼砂缓冲液,将两支试管继续置于37℃水浴下保温1h。待保温结束后,分别向两只试管中加入0.1mL 6mol/L的盐酸溶液终止反应。然后在290nm处测定两支试管的吸光度值,以每分钟OD值变化0.01为1个酶活性单位,活性表示为U/mg protein。
(2)POD和PPO活性测定。粗酶液的提取:称取3g冷冻果肉组织与5mL 0.05M磷酸缓冲液(pH7.5,内含0.001M聚乙二醇、0.01%Triton X-100、2%聚乙烯吡络烷酮和0.001M苯甲基磺酰氟),在冰浴下充分研磨后,于4℃、12000rpm离心20min,上清液立即用与酶活性测定。
POD反应体系包括0.2mL 0.25M H2O2、2.5mL 0.025M愈创木酚和0.2mL粗酶液,加入酶液后立即记录其在470nm处的OD值,连续测定2min,以每分钟吸光度值变化0.01为1个酶活性单位,活性表示为U/mg protein。
PPO反应体系包含2mL 0.05M pH 7.0磷酸缓冲液、0.5mL 0.05M邻苯二酚和0.2mL粗酶液,加酶液后立即记录420nm处OD值的变化,连续测定3min,以每分钟吸光度值变化0.01为1个酶活性单位,活性表示为U/mg protein。
由图5可知,火龙果果实在贮藏期间,实施例3果实的PAL活性一直高于对比例1中,且果实PAL活性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第2d时均达到最大值,随后又缓慢下降的趋势,在第6d实施例3与对比例1差异达到最大,高于对比例126.50%,BABA处理可显著提高果实PAL活性。
由图6-图7可知,实施例3和对比例1果实在整个贮藏期间POD活性变化趋势与PAL相类似,对比例1在第2d达到最大值,实施例3在第3d达到最大,BABA诱导了PPO活性的显著提高。同样BABA处理增强了PPO活性,实施例3在第6d有下降趋势后又有升高的趋势,在贮藏期间均高于对比例1的果实。
试验例4
实施例3和对比例1中的处理方法处理后,在后续贮藏过程中的果实主要抗性物质含量的影响,包括总酚含量、类黄酮含量和木质素含量,测试结果见图8-10。
测试方法均为现有方法:(1)总酚和类黄酮含量测定。取3.0g冷冻果肉组织与预冷的5mL 1%HCl-甲醇,在冰浴下充分研磨成匀浆,于4℃、10000rpm离心10min,上清液分别在波长280nm和325nm处测其OD值。总酚和类黄酮的含量分别表示为OD280/g FW和OD325/gFW。(2)木质素含量的测定。称取3.0g果肉组织,加入5mL经预冷的95%乙醇,在冰浴条件下充分研磨成匀浆后,于4℃、9000rpm离心10min,收集沉淀分别用95%乙醇冲洗3次,乙醇:正己烷[1:2(V/V)]冲洗3次,再次收集沉淀并干燥,而后用1mL 25%溴化乙酰冰醋酸溶液溶解干燥物,溶解后在70℃水浴30min后滴加1mL 2mol/L NaOH中止反应。然后依次加入冰醋酸2mL和7.5mol/L羟胺盐酸0.1mL,离心后取上清液0.02mL,以冰醋酸定容至5mL,在280nm下测定其OD值,木质素含量用OD280/g FW-1表示。
由图8可知,BABA处理可显著提高果实中总酚含量的积累,在贮藏期间,总酚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实施例3果实除在第6d时低于对比例1,其余时间均高于对照组果实,其中在处理组第4d总酚含量达到最大值,高出对比例1果实24.07%。
由图9可知,与对比例1相比,BABA处理也增强了果实中类黄酮的含量,在贮藏10d后,两者差异最为明显,处理组高于对照组47.25%。
由图10可知,在贮藏期间,木质素含量变化趋势类似于总酚含量的变化,在第4d后实施例3果实木质素含量开始下降,但实施例3果实中木质素的含量均高于对比例1,可见,BABA处理可促进果实中木质素含量的积累。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降低火龙果果腐病处理方法,其通过将采摘后的火龙果在0.03-0.2g/L的β-氨基丁酸中浸泡15分钟以上,在后续的贮藏过程中能够显著减少果实的自然发病率,并且在硬度、可溶性固体含量、细胞膜完整性等方面均能够保证,显著提升了果实的贮藏品质。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降低火龙果果腐病的保鲜剂,其包括上述处理溶液,适合于应用在采摘后的火龙果的防腐保鲜过程中,能够显著降低火龙果的贮藏品质。
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降低火龙果果腐病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采摘下的火龙果在处理溶液中浸泡15-20min,其中,所述处理溶液中的试剂包括β-氨基丁酸,且所述β-氨基丁酸在所述处理溶液中的浓度为0.03-0.2g/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火龙果果腐病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处理溶液中,所述β-氨基丁酸的浓度为0.05-0.1g/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火龙果果腐病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火龙果在处理溶液中浸泡之前,将火龙果洗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火龙果果腐病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火龙果在处理溶液中浸泡之后,将火龙果取出自然晾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火龙果果腐病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溶液中的试剂还包括壳聚糖和辛甘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降低火龙果果腐病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壳聚糖在所述处理溶液中的浓度为0.05-0.3g/L,所述辛甘醇在所述处理溶液中的浓度为0.1-0.4g/L。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降低火龙果果腐病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壳聚糖在所述处理溶液中的浓度为0.08-0.12g/L,所述辛甘醇在所述处理溶液中的浓度为0.1-0.2g/L。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降低火龙果果腐病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壳聚糖的分子量为1.8-2.3万,优选为1.9-2.1万。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降低火龙果果腐病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处理溶液的制备过程中包括以下步骤:
称取β-氨基丁酸、壳聚糖和辛甘醇,按照所述β-氨基丁酸在所述处理溶液中的浓度量取纯净水;
将所述β-氨基丁酸溶于水中混合均匀得到第一混合溶液,然后将所述壳聚糖在所述第一混合溶液中混合均匀得到第二混合溶液,再将所述辛甘醇在所述第二混合溶液中混合均匀。
10.一种降低火龙果果腐病的保鲜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处理溶液。
CN201810916246.1A 2018-08-13 2018-08-13 一种降低火龙果果腐病处理方法及保鲜剂 Pending CN10910547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16246.1A CN109105476A (zh) 2018-08-13 2018-08-13 一种降低火龙果果腐病处理方法及保鲜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16246.1A CN109105476A (zh) 2018-08-13 2018-08-13 一种降低火龙果果腐病处理方法及保鲜剂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05476A true CN109105476A (zh) 2019-01-01

Family

ID=648531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16246.1A Pending CN109105476A (zh) 2018-08-13 2018-08-13 一种降低火龙果果腐病处理方法及保鲜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05476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83196A (zh) * 2011-11-04 2013-05-08 西姆莱斯有限公司 协同作用三元抗微生物混合物
CN103828912A (zh) * 2014-03-25 2014-06-04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一种松香基果蔬保鲜被膜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12649A (zh) * 2014-06-02 2014-09-03 镇江绿健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含菌株sb177的草莓防腐保鲜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05994A (zh) * 2016-08-19 2017-01-11 滁州嘉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梨子保鲜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61798A (zh) * 2015-10-13 2017-04-19 重庆蹇家坪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草莓保鲜剂
CN106720259A (zh) * 2016-12-16 2017-05-3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防治番茄果实采后早疫病的保鲜剂及其使用方法
CN107318972A (zh) * 2017-08-11 2017-11-07 贵州省果树科学研究所 一种火龙果常温保鲜剂及其制备方法及保鲜方法
CN107371689A (zh) * 2017-07-18 2017-11-24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一种减少火龙果采后腐烂损失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83196A (zh) * 2011-11-04 2013-05-08 西姆莱斯有限公司 协同作用三元抗微生物混合物
CN103828912A (zh) * 2014-03-25 2014-06-04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一种松香基果蔬保鲜被膜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12649A (zh) * 2014-06-02 2014-09-03 镇江绿健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含菌株sb177的草莓防腐保鲜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61798A (zh) * 2015-10-13 2017-04-19 重庆蹇家坪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草莓保鲜剂
CN106305994A (zh) * 2016-08-19 2017-01-11 滁州嘉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梨子保鲜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20259A (zh) * 2016-12-16 2017-05-3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防治番茄果实采后早疫病的保鲜剂及其使用方法
CN107371689A (zh) * 2017-07-18 2017-11-24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一种减少火龙果采后腐烂损失的方法
CN107318972A (zh) * 2017-08-11 2017-11-07 贵州省果树科学研究所 一种火龙果常温保鲜剂及其制备方法及保鲜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维等: "β-氨基丁酸结合壳聚糖处理对苹果采后青霉病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食品科学》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ingston Maturity indices for apple and pear
Marsh et al. Early-and mid-season temperature effects on the growth and composition of satsuma mandarins
CN101715806B (zh) 一种牛肝菌的保鲜方法
CN1883282A (zh) 1-甲基环丙烯与壳聚糖联合处理的特色热带水果保鲜方法
Wongmetha et al. The quality maintenance and extending storage life of mango fruit after postharvest treatments
Rosnah et al. Chemical composition changes of two water apple (Syzygium samaragense).
CN105661404A (zh) 一种涩柿果干的加工方法
CN115226768B (zh) 肝素在制备香蕉或荔枝保鲜剂中的应用
Jacob et al. Infusion of fruits with nutraceuticals and health regulatory components for enhanced functionality
CN107242292A (zh) 一种鲜切莲藕的保鲜方法
Burdon et al. Postharvest conditioning of Satsuma mandarins for reduction of acidity and skin puffiness
CN114097874A (zh) 一种冬笋的保鲜存储方法
CN104522158B (zh) 一种白灵菇的保鲜方法
CN109105476A (zh) 一种降低火龙果果腐病处理方法及保鲜剂
Guldas Peeling and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kiwi fruit
CN108835256B (zh) 一种鲜莲蓬的单果保鲜方法及其应用
Waskar Studies on extension of postharvest life of pomegranate fruits' Bhagawa'
Hulbert et al. Quality of fungicide treated and individually shrink‐wrapped tomatoes
Sidhu et al. Effect of waxing and packaging on storage of pear cv. Punjab Beauty
Cerqueira et al. Quality of yellow passion fruit stored under refrigeration and controlled atmosphere
Lodh et al. Biochemical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Dwarf Cavendish banana
CN114946937A (zh) 一种延长鲜切猕猴桃保鲜期的激素处理及其应用
Tavallali et al. Maintenance of physicochemical qualities of lime during cold storage using vacuum infiltration with salicylic acid
Chen et al. Effect of bagging and time of harvest on fruit quality of'Red Fuji'apple in high altitude area in China
Lutz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quality of American grapes in storag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