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03342A - 基于金属纳米粒子的全溶液有机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金属纳米粒子的全溶液有机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03342A
CN109103342A CN201811112647.8A CN201811112647A CN109103342A CN 109103342 A CN109103342 A CN 109103342A CN 201811112647 A CN201811112647 A CN 201811112647A CN 109103342 A CN109103342 A CN 1091033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nanoparticle
layer
light emitting
solution
emitting di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1264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玲玲
詹楠
鱼天燕
陈淑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111264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03342A/zh
Publication of CN1091033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033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4Carrier transporting layers
    • H10K50/16Electron transporting layers
    • H10K50/165Electron transporting layers comprising dopa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10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 H10K71/12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liquid deposition, e.g. spin coating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金属纳米粒子的全溶液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顺序层叠的阳极、由可溶于水且不溶于有机溶剂的空穴传输材料制成空穴传输层、由溶于芳香烃或者卤化烃类有机溶剂的主体材料和发光客体材料制备而成的发光层、掺有金属纳米粒子的溶液电子传输层、以及阴极。本发明还公开了全溶液加工型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先将ITO玻璃基底彻底清洗,再旋涂制备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然后在真空中蒸镀制备金属电极,结束后进行冷却即可。本发明的优点是:将金属纳米粒子掺杂到电子传输层中,利用金属纳米粒子等离子体共振效应,有效提高了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效率,本发明简单易行,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Description

基于金属纳米粒子的全溶液有机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电致发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金属纳米粒子的全溶液加工型有机发光二极管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由于在显示和照明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以及简单的制备工艺,丰富的材料体系,吸引了科学界以及工业界的广泛关注。但是,目前商业化的产品都是基于小分子材料,以真空蒸镀工艺实现的,这种工艺存在前期设备投资大、材料浪费严重、成品率低、难以实现大面积等缺点。溶液处理法具有简单且低成本的优势,更适用于OLED的批量生产,但是目前所使用的溶液处理法效率较低,性能不够好。现阶段,溶液加工工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溶液加工的有机发光层,例如,文献OPTICS EXPRESS,2016,(4),1250—1256中提到对溶液加工的发光层主体材料进行改进,使用混合主体材料制备绿光器件,器件性能提高1.5倍,但是电子传输层仍采用蒸镀方法制备,并不能实现真正的全溶液化,想要真正摆脱真空蒸镀设备的束缚制备全溶液器件,就必须考虑溶液电子传输层制备工艺。目前为止,使用溶液法制备电子传输层的一大困难,在于制备过程对下一层发光层破坏严重,使发光效率降低,从而减弱器件性能,因此在全溶液器件中,改善发光层发光效率仍是提升器件性能的关键。
金属纳米粒子的表面在一定的激发条件下形成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LSPR),可使纳米粒子附近的电场得到增强,将金属纳米粒子引入OLED器件后,可以改善发光层效率从而提升器件性能。金属纳米粒子可由溶液法或者蒸镀法制备而来,其中溶液法制备的纳米粒子可以有较为尖锐的形状,使共振强度更大,增强器件性能,同时与全溶液制膜工艺方法相结合,所以是提高溶液加工型OLED性能的重要途径。至今为止,使用金属纳米粒子提高OLED器件性能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将纳米粒子掺杂至空穴传输层或者是掺杂至发光层中,都可以利用增强的电场,提高与之临近的发光分子的自发辐射效率从而有效提高内量子效率。例如,在应用物理学报,2012,100,0003-6951的文献中提到将金纳米粒子和空穴传输层混合,利用金属纳米粒子共振波长与绿光发光波长匹配,提高绿光强度,从而提升器件性能。在光学快报,2017,17,0145-9592的文献中提到将银金属纳米粒子与发光层混合,发光材料的电致发光光谱(EL)与纳米粒子共振峰重叠,增强了共振,同时金属纳米粒子利用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减少激子衰减从而减少发光激子淬灭,提高了器件性能。但是,这两种方法也有其局限之处。一般使用的发光层材料空穴导电性强,激子的复合区域靠近电子传输层,将金属纳米粒子掺杂在空穴传输层时,金属纳米粒子与激子的复合区域距离较远,耦合作用弱;而如果将金属纳米粒子加入发光层,则易引入不必要的杂质,对发光层产生破坏。因而亟需发明一种由全溶液方法制备而成且器件亮度和发光效率高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及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全溶液方法制备且器件亮度和发光效率高的有机发光二极管。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基于金属纳米粒子的全溶液有机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顺序层叠的阳极、空穴传输层、发光层、掺有金属纳米粒子的溶液电子传输层、以及阴极。
进一步地,前述的基于金属纳米粒子的全溶液有机发光二极管,其中:阳极采用铟锡氧化物玻璃基底,空穴传输层由可溶于水且不溶于有机溶剂的空穴传输材料制备而成,发光层由溶于芳香烃或者卤化烃类有机溶剂的主体材料和发光客体材料制备而成,阴极由功函数较低的金属材料制备而成。
进一步地,前述的基于金属纳米粒子的全溶液有机发光二极管,其中:空穴传输材料为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
进一步地,前述的基于金属纳米粒子的全溶液有机发光二极管,其中:在发光层中,有机溶剂为甲苯或氯苯或氯仿。
进一步地,前述的基于金属纳米粒子的全溶液有机发光二极管,其中:在发光层中,主体材料为聚9-乙烯基咔唑或1,3-双[5-(4-叔丁基苯基)-2-[1,3,4]恶二唑基]苯;绿光客体材料为三[2-(对甲苯基)吡啶]合铱,蓝光客体材料为双(4,6-二氟苯基吡啶-N,C2)吡啶甲酰合铱,黄光客体材料为乙酰丙酮酸二(4-苯基-噻吩[3,2-c]吡啶-C2,N)合铱。
进一步地,前述的基于金属纳米粒子的全溶液有机发光二极管,其中:掺有金属纳米粒子的溶液电子传输层由电子传输材料溶溶液与金属纳米粒子溶液混合后旋涂制备而成。
进一步地,前述的基于金属纳米粒子的全溶液有机发光二极管,其中:电子传输材料溶液采用能溶于醇类有机溶剂的电子传输材料。
进一步地,前述的基于金属纳米粒子的全溶液有机发光二极管,其中:电子传输材料溶液中的有机溶剂为甲酸或甲醇或乙醇,电子传输材料溶液中的电子传输材料为1,3,5-三(1-苯基-1H-苯并咪唑-2-基)苯(TPBi)、1,3,5-三[(3-吡啶基)-3-苯基]苯(TmPyPb)、4,7-二苯基-1,10-菲罗啉(Bphen)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前述的基于金属纳米粒子的全溶液有机发光二极管,其中:金属纳米粒子能够溶于乙醇,可以产生较强等离子体共振电场,金属纳米粒子的尺寸不超过60纳米,金属纳米粒子需要有10-20纳米的绝缘包裹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了溶液法制备的金属纳米粒子,可以形成棱角,实现更高的共振强度,提高了有机发光二级管的亮度和发光效率;(2)对金属纳米粒子进行了包裹,减弱了金属纳米粒子的陷阱效应对器件的不利影响,同时金属纳米粒子的包裹层作为激子和纳米粒子间的阻隔层,避免激子淬灭,进一步提高了有机发光二级管的亮度和发光效率;(3)在电子传输层掺杂金属纳米粒子后,降低电流密度,改善了器件的电子空穴平衡,缩小了金属纳米粒子与激子复合区域的距离,提高耦合效率,利用金属纳米粒子的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引起激子辐射速率增强,促进激子发光,提高激子的发光效率,从而提高了有机发光二级管的亮度和发光效率提高激子的发光效率。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能够采用全溶液方法制备基于金属纳米粒子的全溶液加工型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基于金属纳米粒子的全溶液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铟锡氧化物玻璃基底依次放入丙酮、乙醇和去离子水中分别超声清洗,经氮气吹干后置于烘箱中烘干,然后将清洗干净的铟锡氧化物玻璃基底进行紫外处理;
步骤二:然后将空穴传输材料旋涂于经过紫外处理后的铟锡氧化物玻璃基底的表面形成空穴传输层,然后将旋涂有空穴传输层的铟锡氧化物玻璃基底进行热退火处理;
步骤三:然后称取主体材料和发光客体材料等发光层材料并溶解于有机溶剂中配制得到发光层溶液,然后将发光层溶液旋涂于空穴传输层的表面形成发光层,然后将依次旋涂有空穴传输层及发光层的铟锡氧化物玻璃基底进行热退火处理;
步骤四:然后称取电子传输层材料并溶解于醇类有机溶剂中配置得到电子传输材料溶液,接着将金属纳米粒子溶液与电子传输材料溶液混合配置得到掺有金属纳米粒子的电子传输层溶液,然后将掺有金属纳米粒子的电子传输层溶液旋涂在发光层表面形成掺有金属纳米粒子的溶液电子传输层;
步骤五:然后将旋涂完空穴传输层、发光层和掺有金属纳米粒子的溶液电子传输层的铟锡氧化物玻璃基底放入真空蒸镀室,蒸镀金属阴极。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溶液法制备空穴传输层、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旋涂制备各个膜层的方法,处理简单且成本低,更易与全溶液法结合,有利于提高溶液法OLED的性能,更适用于OLED的批量生产;(2)器件制备过程比较容易,重复性好,器件的稳定性较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作进一步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所述的基于金属纳米粒子的全溶液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一中利用金属纳米粒子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的全溶液绿光器件和参考器件的电流效率-亮度曲线。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一中利用金属纳米粒子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的全溶液绿光器件和参考器件的电流-电压曲线。
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二中利用金属纳米粒子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的全溶液蓝光器件和参考器件的电流效率-亮度曲线。
图5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二中利用金属纳米粒子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的全溶液蓝光器件和参考器件的电流-电压曲线。
图6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三中利用金属纳米粒子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的全溶液白光器件和参考器件的电流效率-亮度曲线。
图7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三中利用金属纳米粒子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的全溶液白光器件和参考器件的电流-电压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的基于金属纳米粒子的全溶液有机发光二极管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所述的基于金属纳米粒子的全溶液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顺序层叠的阳极1、由可溶于水且不溶于有机溶剂的空穴传输材料制成空穴传输层2、由溶于芳香烃或者卤化烃类有机溶剂的主体材料和发光客体材料制备而成的发光层3、掺有金属纳米粒子4的溶液电子传输层5、以及阴极6;
其中,阳极1采用铟锡氧化物(ITO)玻璃基底,阴极6为采用功函数较低的金属材料制备而成的金属阴极;
其中,空穴传输材料为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
其中:在发光层3中,有机溶剂为甲苯或氯苯或氯仿;主体材料为聚9-乙烯基咔唑(PVK)和1,3-双[5-(4-叔丁基苯基)-2-[1,3,4]恶二唑基]苯(OXD-7),绿光客体材料为三[2-(对甲苯基)吡啶]合铱(Ir(mppy)3),蓝光客体材料为双(4,6-二氟苯基吡啶-N,C2)吡啶甲酰合铱(FIrpic),黄光客体材料为乙酰丙酮酸二(4-苯基-噻吩[3,2-c]吡啶-C2,N)合铱(PO-01);
其中,掺有金属纳米粒子4的溶液电子传输层5由电子传输材料溶溶液与金属纳米粒子溶液混合后旋涂制备而成;所述电子传输材料溶液采用能溶于醇类有机溶剂的电子传输材料;所述电子传输材料溶液中的有机溶剂为甲酸或甲醇或乙醇,电子传输材料溶液中的电子传输材料为1,3,5-三(1-苯基-1H-苯并咪唑-2-基)苯(TPBi)、1,3,5-三[(3-吡啶基)-3-苯基]苯(TmPyPb)、4,7-二苯基-1,10-菲罗啉(Bphen)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所述金属纳米粒子能够溶于乙醇,可以产生较强等离子体共振电场,金属纳米粒子的尺寸不超过60纳米,金属纳米粒子需要有10-20纳米的绝缘包裹层;
本发明所述的基于金属纳米粒子的全溶液有机发光二极管的优点是:(1)采用了溶液法制备的金属纳米粒子,可以形成棱角,实现更高的共振强度,提高了有机发光二级管的亮度和发光效率;(2)对金属纳米粒子进行了包裹,减弱了金属纳米粒子的陷阱效应对器件的不利影响,同时金属纳米粒子的包裹层作为激子和纳米粒子间的阻隔层,避免激子淬灭,进一步提高了有机发光二级管的亮度和发光效率;(3)在电子传输层掺杂金属纳米粒子后,降低电流密度,改善了器件的电子空穴平衡,缩小了金属纳米粒子与激子复合区域的距离,提高耦合效率,利用金属纳米粒子的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引起激子辐射速率增强,促进激子发光,提高激子的发光效率,从而提高了有机发光二级管的亮度和发光效率提高激子的发光效率。
本发明还包括基于金属纳米粒子的全溶液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制备方法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例一
基于金属纳米粒子的全溶液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铟锡氧化物(ITO)玻璃基底依次放入丙酮、乙醇和去离子水中分别超声清洗10min,经氮气吹干后置于烘箱中烘干,然后将清洗干净的铟锡氧化物(ITO)玻璃基底进行紫外处理;
步骤二:然后将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作为空穴传输材料旋涂于经过紫外处理后的铟锡氧化物(ITO)玻璃基底的表面形成空穴传输层,其中,旋涂转速为2500rpm,时间40s,空穴传输层对应厚度为45nm;然后将旋涂有空穴传输层的铟锡氧化物玻璃基底进行热退火处理;
步骤三:然后称取主体材料和发光客体材料等发光层材料,其中主体材料聚9-乙烯基咔唑(PVK)和1,3-双[5-(4-叔丁基苯基)-2-[1,3,4]恶二唑基]苯(OXD-7)比例为5:2,绿光客体材料三[2-(对甲苯基)吡啶]合铱(Ir(mppy)3)占主体材料的重量百分比为3%,然后将发光层材料溶解在氯苯中配制得到浓度为15mg/mL的发光层溶液,然后将发光层溶液旋涂于空穴传输层的表面形成发光层,其中,旋涂转速为1000rpm,时间60s,对应厚度70nm,然后将依次旋涂有空穴传输层及发光层的铟锡氧化物(ITO)玻璃基底进行热退火处理;
步骤四:然后称取电子传输层材料1,3,5-三(1-苯基-1H-苯并咪唑-2-基)苯(TPBi)5mg,溶解于980微升(乙醇:水=9:1)的乙醇和水的混合溶剂中配置得到电子传输材料溶液,然后取20微升包裹后的金属纳米粒子溶液,并将金属纳米粒子溶液与电子传输材料溶液混合配置得到掺有金属纳米粒子的电子传输层溶液,然后将掺有金属纳米粒子的电子传输层溶液旋涂在发光层表面形成掺有金属纳米粒子的溶液电子传输层,其中,旋涂转速为2000rpm,时间60s,对应厚度为45nm;
步骤五:然后将旋涂完空穴传输层、发光层和掺有金属纳米粒子的溶液电子传输层的铟锡氧化物玻璃基底放入真空蒸镀室,蒸镀复合金属阴极,采用LiF和Al组成复合金属阴极,LiF的蒸镀速率为0.05nm/s,Al的蒸镀速率为0.1nm/s,其厚度分别为0.5nm和130nm。
本制备方法的优点是:(1)采用溶液法制备空穴传输层、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旋涂制备各个膜层的方法,处理简单且成本低,更易与全溶液法结合,有利于提高溶液法OLED的性能,更适用于OLED的批量生产;(2)器件制备过程比较容易,重复性好,器件的稳定性较好。
在实际应用中,需通过Keithley2400电流源结合PR-655光谱仪测量所生产的基于金属纳米粒子的全溶液加工型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电流-电压-亮度特性;如图2与图3所示,图2表示实施例一中利用金属纳米粒子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的全溶液绿光器件和参考器件的电流效率-亮度曲线,由图2可见,加入金属纳米粒子之后,器件的最高电流效率从12cd/A提高至23cd/A;图3表示实施例一中利用金属纳米粒子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的全溶液绿光器件和参考器件的电流-电压曲线,由图3可见,加入二氧化硅包裹的金属纳米粒子之后,器件的电流降低。
具体实施例二
基于金属纳米粒子的全溶液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铟锡氧化物(ITO)玻璃基底依次放入丙酮、乙醇和去离子水中分别超声清洗10min,经氮气吹干后置于烘箱中烘干,然后将清洗干净的铟锡氧化物(ITO)玻璃基底进行紫外处理;
步骤二:然后将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作为空穴传输材料旋涂于经过紫外处理后的铟锡氧化物(ITO)玻璃基底的表面形成空穴传输层,其中,旋涂转速为2500rpm,时间40s,空穴传输层对应厚度为45nm;然后将旋涂有空穴传输层的铟锡氧化物玻璃基底进行热退火处理;
步骤三:然后称取主体材料和发光客体材料等发光层材料,其中主体材料聚9-乙烯基咔唑(PVK)和1,3-双[5-(4-叔丁基苯基)-2-[1,3,4]恶二唑基]苯(OXD-7)比例为5:2,蓝光客体材料双(4,6-二氟苯基吡啶-N,C2)吡啶甲酰合铱(FIrpic)占主体材料的重量百分比为10%,然后将发光层材料溶解在氯苯中配制得到浓度为15mg/mL的发光层溶液,然后将发光层溶液旋涂于空穴传输层的表面形成发光层,其中,旋涂转速为1000rpm,时间60s,对应厚度70nm,然后将依次旋涂有空穴传输层及发光层的铟锡氧化物(ITO)玻璃基底进行热退火处理;
步骤四:然后称取电子传输层材料1,3,5-三(1-苯基-1H-苯并咪唑-2-基)苯(TPBi)5mg,溶解于980微升(乙醇:水=9:1)的乙醇和水的混合溶剂中配置得到电子传输材料溶液,然后取20微升包裹后的金属纳米粒子溶液,并将金属纳米粒子溶液与电子传输材料溶液混合配置得到掺有金属纳米粒子的电子传输层溶液,然后将掺有金属纳米粒子的电子传输层溶液旋涂在发光层表面形成掺有金属纳米粒子的溶液电子传输层,其中,旋涂转速为2000rpm,时间60s,对应厚度为45nm;
步骤五:然后将旋涂完空穴传输层、发光层和掺有金属纳米粒子的溶液电子传输层的铟锡氧化物玻璃基底放入真空蒸镀室,蒸镀复合金属阴极,采用LiF和Al组成复合金属阴极,LiF的蒸镀速率为0.05nm/s,Al的蒸镀速率为0.1nm/s,其厚度分别为0.5nm和130nm。
本制备方法的优点是:(1)采用溶液法制备空穴传输层、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旋涂制备各个膜层的方法,处理简单且成本低,更易与全溶液法结合,有利于提高溶液法OLED的性能,更适用于OLED的批量生产;(2)器件制备过程比较容易,重复性好,器件的稳定性较好。
在实际应用中,需通过Keithley2400电流源结合PR-655光谱仪测量所生产的基于金属纳米粒子的全溶液加工型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电流-电压-亮度特性;如图4与图5所示,图4表示实施例二中利用金属纳米粒子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的全溶液蓝光器件和参考器件的电流效率-亮度曲线,由图4可见,加入金属纳米粒子之后,器件的最高电流效率从6cd/A提高至11cd/A;图3表示实施例一中利用金属纳米粒子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的全溶液蓝光器件和参考器件的电流-电压曲线,由图5可见,加入二氧化硅包裹的金属纳米粒子之后,器件的电流稍有降低。
具体实施例三
基于金属纳米粒子的全溶液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铟锡氧化物(ITO)玻璃基底依次放入丙酮、乙醇和去离子水中分别超声清洗10min,经氮气吹干后置于烘箱中烘干,然后将清洗干净的铟锡氧化物(ITO)玻璃基底进行紫外处理;
步骤二:然后将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作为空穴传输材料旋涂于经过紫外处理后的铟锡氧化物(ITO)玻璃基底的表面形成空穴传输层,其中,旋涂转速为2500rpm,时间40s,空穴传输层对应厚度为45nm;然后将旋涂有空穴传输层的铟锡氧化物玻璃基底进行热退火处理;
步骤三:然后称取主体材料和发光客体材料等发光层材料,其中主体材料聚9-乙烯基咔唑(PVK)和1,3-双[5-(4-叔丁基苯基)-2-[1,3,4]恶二唑基]苯(OXD-7)比例为5:2,蓝光客体材料双(4,6-二氟苯基吡啶-N,C2)吡啶甲酰合铱(FIrpic)占主体材料的重量百分比为10%,黄光客体材料乙酰丙酮酸二(4-苯基-噻吩[3,2-c]吡啶-C2,N)合铱(PO-01)占主体材料的重量百分比为0.5%,然后将发光层材料溶解在氯苯中配制得到浓度为15mg/mL的发光层溶液,然后将发光层溶液旋涂于空穴传输层的表面形成发光层,其中,旋涂转速为1000rpm,时间60s,对应厚度70nm,然后将依次旋涂有空穴传输层及发光层的铟锡氧化物(ITO)玻璃基底进行热退火处理;
步骤四:然后称取电子传输层材料1,3,5-三(1-苯基-1H-苯并咪唑-2-基)苯(TPBi)3.5mg,1,3,5-三[(3-吡啶基)-3-苯基]苯(TmPyPb)1.5mg,两种电子传输层材料混合后溶解于980微升(乙醇:水=9:1)的乙醇和水的混合溶剂中配置得到电子传输材料溶液,然后取20微升包裹后的金属纳米粒子溶液,并将金属纳米粒子溶液与电子传输材料溶液混合配置得到掺有金属纳米粒子的电子传输层溶液,然后将掺有金属纳米粒子的电子传输层溶液旋涂在发光层表面形成掺有金属纳米粒子的溶液电子传输层,其中,旋涂转速为2000rpm,时间60s,对应厚度为45nm;
步骤五:然后将旋涂完空穴传输层、发光层和掺有金属纳米粒子的溶液电子传输层的铟锡氧化物玻璃基底放入真空蒸镀室,蒸镀复合金属阴极,采用LiF和Al组成复合金属阴极,LiF的蒸镀速率为0.05nm/s,Al的蒸镀速率为0.1nm/s,其厚度分别为0.5nm和130nm。
本制备方法的优点是:(1)采用溶液法制备空穴传输层、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旋涂制备各个膜层的方法,处理简单且成本低,更易与全溶液法结合,有利于提高溶液法OLED的性能,更适用于OLED的批量生产;(2)器件制备过程比较容易,重复性好,器件的稳定性较好。
在实际应用中,需通过Keithley2400电流源结合PR-655光谱仪测量所生产的基于金属纳米粒子的全溶液加工型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电流-电压-亮度特性;如图6与图7所示,图6表示实施例三中利用金属纳米粒子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的全溶液白光器件和参考器件的电流效率-亮度曲线,由图6可见,加入金属纳米粒子之后,器件的最高电流效率从14cd/A提高至18cd/A;图7表示实施例三中利用金属纳米粒子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的全溶液白光器件和参考器件的电流-电压,由图7可见,加入二氧化硅包裹的金属纳米粒子之后,器件的电流降低。
本发明的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具体技术方案,凡采用等同替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为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基于金属纳米粒子的全溶液有机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顺序层叠的阳极、空穴传输层、发光层、掺有金属纳米粒子的溶液电子传输层、以及阴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金属纳米粒子的全溶液有机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阳极采用铟锡氧化物玻璃基底,空穴传输层由可溶于水且不溶于有机溶剂的空穴传输材料制备而成,发光层由溶于芳香烃或者卤化烃类有机溶剂的主体材料和发光客体材料制备而成,阴极由功函数较低的金属材料制备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金属纳米粒子的全溶液有机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空穴传输材料为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金属纳米粒子的全溶液有机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在发光层中,有机溶剂为甲苯或氯苯或氯仿。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金属纳米粒子的全溶液有机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在发光层中,主体材料为聚9-乙烯基咔唑或1,3-双[5-(4-叔丁基苯基)-2-[1,3,4]恶二唑基]苯;绿光客体材料为三[2-(对甲苯基)吡啶]合铱,蓝光客体材料为双(4,6-二氟苯基吡啶-N,C2)吡啶甲酰合铱,黄光客体材料为乙酰丙酮酸二(4-苯基-噻吩[3,2-c]吡啶-C2,N)合铱。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金属纳米粒子的全溶液有机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掺有金属纳米粒子的溶液电子传输层由电子传输材料溶溶液与金属纳米粒子溶液混合后旋涂制备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金属纳米粒子的全溶液有机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电子传输材料溶液采用能溶于醇类有机溶剂的电子传输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金属纳米粒子的全溶液有机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电子传输材料溶液中的有机溶剂为甲酸或甲醇或乙醇,电子传输材料溶液中的电子传输材料为1,3,5-三(1-苯基-1H-苯并咪唑-2-基)苯、1,3,5-三[(3-吡啶基)-3-苯基]苯、4,7-二苯基-1,10-菲罗啉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基于金属纳米粒子的全溶液加工型有机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金属纳米粒子能够溶于乙醇,可以产生较强等离子体共振电场,金属纳米粒子的尺寸不超过60纳米,金属纳米粒子需要有10-20纳米的绝缘包裹层。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金属纳米粒子的全溶液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铟锡氧化物玻璃基底依次放入丙酮、乙醇和去离子水中分别超声清洗,经氮气吹干后置于烘箱中烘干,然后将清洗干净的铟锡氧化物玻璃基底进行紫外处理;
步骤二:然后将空穴传输材料旋涂于经过紫外处理后的铟锡氧化物玻璃基底的表面形成空穴传输层,然后将旋涂有空穴传输层的铟锡氧化物玻璃基底进行热退火处理;
步骤三:然后称取主体材料和发光客体材料等发光层材料并溶解于有机溶剂中配制得到发光层溶液,然后将发光层溶液旋涂于空穴传输层的表面形成发光层,然后将依次旋涂有空穴传输层及发光层的铟锡氧化物玻璃基底进行热退火处理;
步骤四:然后称取电子传输层材料并溶解于醇类有机溶剂中配置得到电子传输材料溶液,接着将金属纳米粒子溶液与电子传输材料溶液混合配置得到掺有金属纳米粒子的电子传输层溶液,然后将掺有金属纳米粒子的电子传输层溶液旋涂在发光层表面形成掺有金属纳米粒子的溶液电子传输层;
步骤五:然后将旋涂完空穴传输层、发光层和掺有金属纳米粒子的溶液电子传输层的铟锡氧化物玻璃基底放入真空蒸镀室,蒸镀金属阴极。
CN201811112647.8A 2018-09-21 2018-09-21 基于金属纳米粒子的全溶液有机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910334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12647.8A CN109103342A (zh) 2018-09-21 2018-09-21 基于金属纳米粒子的全溶液有机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12647.8A CN109103342A (zh) 2018-09-21 2018-09-21 基于金属纳米粒子的全溶液有机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03342A true CN109103342A (zh) 2018-12-28

Family

ID=648673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12647.8A Pending CN109103342A (zh) 2018-09-21 2018-09-21 基于金属纳米粒子的全溶液有机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0334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17669A (zh) * 2019-01-23 2019-05-28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CN110350108A (zh) * 2019-07-25 2019-10-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金-银核壳纳米锥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00360A1 (en) * 2010-10-22 2013-08-08 Konica Minolta , Inc.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CN104218155A (zh) * 2013-05-30 2014-12-17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38554A (zh) * 2015-01-13 2015-04-22 北京科技大学 具有双组分混合电子传输/空穴阻挡层有机发光二极管
CN105742522A (zh) * 2014-10-30 2016-07-06 纳米及先进材料研发院有限公司 聚合物发光二极管的溶液工艺电子传输层
CN105938876A (zh) * 2016-05-11 2016-09-14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绿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72115A (zh) * 2017-05-27 2017-07-2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oled显示面板
CN107046101A (zh) * 2016-11-15 2017-08-15 南京邮电大学 等离子体共振增强的蓝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75497A (zh) * 2017-05-15 2017-10-20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银纳米立方等离子体共振增强的蓝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07623076A (zh) * 2017-09-29 2018-01-23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全溶液oled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00360A1 (en) * 2010-10-22 2013-08-08 Konica Minolta , Inc.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CN104218155A (zh) * 2013-05-30 2014-12-17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42522A (zh) * 2014-10-30 2016-07-06 纳米及先进材料研发院有限公司 聚合物发光二极管的溶液工艺电子传输层
CN104538554A (zh) * 2015-01-13 2015-04-22 北京科技大学 具有双组分混合电子传输/空穴阻挡层有机发光二极管
CN105938876A (zh) * 2016-05-11 2016-09-14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绿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46101A (zh) * 2016-11-15 2017-08-15 南京邮电大学 等离子体共振增强的蓝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75497A (zh) * 2017-05-15 2017-10-20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银纳米立方等离子体共振增强的蓝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72115A (zh) * 2017-05-27 2017-07-2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oled显示面板
CN107623076A (zh) * 2017-09-29 2018-01-23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全溶液oled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17669A (zh) * 2019-01-23 2019-05-28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CN109817669B (zh) * 2019-01-23 2021-07-23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CN110350108A (zh) * 2019-07-25 2019-10-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金-银核壳纳米锥的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stelli et al. High-efficiency all-solution-processed light-emitting diodes based on anisotropic colloidal heterostructures with polar polymer injecting layers
CN106229423B (zh) 量子点电致发光器件、其制备方法及显示器件
CN105552245B (zh) 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US9166184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having three successive light emitting sub-layers with mixture matrix material for the second light emitting sub-layer and method of preparing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thereof
WO2019080246A1 (zh) Qled器件的制作方法及qled器件
Zhang et al. All-solution processed composite hole transport layer for 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
CN104538554B (zh) 具有双组分混合电子传输/空穴阻挡层有机发光二极管
CN107452884A (zh) 全溶液加工的磷光分子敏化多层结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46101B (zh) 等离子体共振增强的蓝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CN206293474U (zh) 等离子体共振增强的蓝光有机发光二极管
CN100470877C (zh) 一种有机电致磷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18921B (zh) 一种高外量子效率和宽光谱响应的有机光电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
Qasim et al. Large-area quantum-dot light emitting diode arrays with ZnO nanoparticles as electron transport/injection layer
CN109256473B (zh) 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及制备方法
CN109103342A (zh) 基于金属纳米粒子的全溶液有机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Zhu et al. All-solution-processed high-performance 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evices employing an inorganic thiocyanate as hole injection layer
Samaeifar et al. Role of guest materials in the lower stability of solution-coated versus vacuum-deposited phosphorescent OLEDs
CN102163696A (zh) 一种以量子阱结构作发光层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6531897B (zh) 一种基于激基复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60404B (zh) 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Xu et al. Effect of gold nanoparticles on the performances of the phosphorescent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Du et al. Highly efficient solution-processed small-molecule whit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Lian et al. Recent advances in the optimization of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with metal‐containing nanomaterials
Yook et al. Solution processed white phosphorescent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with a double layer emitting structure
CN106207014B (zh) 一种有机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