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97939A - 一种消除烘房中经纱粘连的方法及可消除经纱粘连的烘房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消除烘房中经纱粘连的方法及可消除经纱粘连的烘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97939A
CN109097939A CN201811147783.0A CN201811147783A CN109097939A CN 109097939 A CN109097939 A CN 109097939A CN 201811147783 A CN201811147783 A CN 201811147783A CN 109097939 A CN109097939 A CN 1090979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ying
preliminary
preliminary drying
warp thread
drying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4778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卫东
刘建立
黄豪宇
王鸿博
朱博
傅佳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n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angn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n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angn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114778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97939A/zh
Publication of CN1090979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979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BTREATING TEXTILE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GASES OR VAPOURS
    • D06B15/00Removing liquids, gases or vapours from textile materials in association with 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s by liquids, gases or vapour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BTREATING TEXTILE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GASES OR VAPOURS
    • D06B23/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pparatus or machin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eating of textile materials, not restricted to a particular kind of apparatu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D06B1/00 - D06B21/00
    • D06B23/06Guiding means for preventing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from sticking togeth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消除烘房中经纱粘连的方法及可消除经纱粘连的烘房,所述方法为:经纱出浆槽后将经纱等分成多组进入烘房的预烘区,预烘区内设置有与各组经纱一一对应的预烘烘筒组,每组经纱通过对应预烘烘筒组进行预烘,各组经纱完成预烘后合并进入主烘干区进行烘干。所述烘房包括若干个预烘区和主烘干区,预烘区内设置有多个预烘烘筒组,每个预烘烘筒组包括若干个预烘烘筒,每个预烘烘筒组对应一个导入辊和一个导出辊,主烘干区内设置有多个主烘筒,预烘区和主烘干区之间设置有一个合并导纱辊。本发明通过对经纱分片预烘降低预烘烘筒上经纱数量,扩大相邻经纱间距,避免经纱粘连。

Description

一种消除烘房中经纱粘连的方法及可消除经纱粘连的烘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浆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除烘房中经纱粘连的方法及可消除经纱粘连的烘房。
背景技术:
为提高经纱承受反复多次拉伸和摩擦作用的能力,提高其可织性,需要对经纱进行上浆处理。上浆工序使用的浆液为含固率在1%-15%的固-液相均匀混合体系,其中浆料和助剂所占质量百分比在1%-15%之间,其余为水。在浆槽中,浆液经过浸透、挤压会进入经纱内部,与经纱内纤维之间形成良好的粘附,增加纱线的抗拉、抗弯等服役性能。在上浆过程中,当经纱根数较多,覆盖系数大于0.5时,相邻经纱间距小于0.01mm。这样将使得纱线排列不利于浆液的渗透,无法在经纱表面形成完整连续的被覆。为此,浆纱工序中往往会将纱线分到两个浆槽中,以增加纱线之间的间隙至0.05mm,使得纱线侧面能够充分吸附浆液。经纱在浆槽中经过浸压,出浆槽时含水率在35%-120%之间。出浆槽经纱含水率较高,在形成可以上机织造的织轴前,需要对浸浆后的经纱进行烘燥,以调控纱线含水率到合理范围,保证纱线的干燥。但是经纱出浆槽后,由于浆液的粘附、纱线表面毛羽的纠缠和经纱受压变形使经纱间隙变小等原因,会使得部分相邻经纱被粘附在一起。如图1所示的传统烘房结构,从图中可见,经纱纱片进入预烘区后,依次从各预烘烘筒上卷绕而过,当经纱根数较多,相邻经纱之间间隙过小,则相邻的经纱很容易产生粘连现象,而且,如图1所示,经过预烘区预烘之后的经纱纱片直接进入主烘干区进行烘干,那在预烘区粘连的经纱就会在主烘干区内进行固化,导致两根经纱粘连而无法轻易分开,如果粘附在一起的经纱不能较好的分离开,减少纱线之间的粘连,将使得经纱在织造时无法通过停经片、综丝、钢筘上的狭小缝隙和孔洞,在受到拉伸、摩擦等作用时造成经纱断头,降低生产效率,造成布面疵点和织物品质恶化。为此,需要在烘燥过程中将相邻粘附在一起的经纱分离开,保证单根经纱烘燥后表面浆膜完整,消除经纱之间的粘连。
发明内容:
本发明首先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消除烘房中经纱粘连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消除烘房中经纱粘连的方法,该方法为:经纱出浆槽后将经纱等分成多组进入烘房的预烘区,预烘区内设置有与各组经纱一一对应的预烘烘筒组,每组经纱依次绕经对应预烘烘筒组内的各个预烘烘筒进行预烘,各组经纱完成预烘后合并进入主烘干区,并依次绕经主烘干区内各烘筒进行烘干。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经纱分组的方式为:首先以相邻两根经线之间的间隙大于0.05mm为目标确定分组组数n,然后在分组时,任意n根依次排列的经纱不同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根据经纱直径d、浆槽宽度L、经纱数量n计算经纱在烘筒上的覆盖率P:
P=d*n/L;
其中,烘筒的有效长度等于浆槽宽度,当P>0.5,则将经纱分多个浆槽上浆,每个浆槽内的经纱对应一个预烘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经纱等分成多组进入烘房的预烘区,每组经纱依次绕经对应预烘烘筒组内的各个预烘烘筒进行预烘,降低每个预烘烘筒上经纱的覆盖率,增加每个预烘烘筒上相邻经纱之间的间距,从而有效避免经纱预烘过程中相互粘连的现象,保证单根经纱烘燥后表面浆膜完整。
本发明进一步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消除经纱粘连的烘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消除经纱粘连的烘房,包括若干个预烘区和主烘干区,预烘区内设置有多个预烘烘筒组,每个预烘烘筒组包括若干个预烘烘筒,每个预烘烘筒组对应一个导入辊和一个导出辊,主烘干区内设置有多个主烘筒,预烘区和主烘干区之间设置有一个合并导纱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多个预烘烘筒组等分设置在浆槽的经纱出口上方两侧,任一预烘烘筒组的导入辊均设置在该预烘烘筒组靠近浆槽经纱出口的一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任一预烘烘筒组内各预烘烘筒横向排列,位于浆槽经纱出口上方同一侧的各预烘烘筒组纵向排列,每两个纵向相邻的预烘烘筒组共用一个导入辊,两预烘烘筒组共用的导入辊的纵坐标位于两预烘烘筒组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任一预烘烘筒组的导出辊与导入辊相对于该预烘烘筒组成对角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各所述预烘烘筒分别由一一对应的伺服电机带动转动,位于下游的若干个主烘烘筒也分别由一一对应的私服电机带动转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预烘区内设置多个预烘烘筒组,每个预烘烘筒组包括若干个预烘烘筒,每个预烘烘筒组对应一个导入辊和一个导出辊,这样就能够将进入预烘区的经纱纱片分散成多片,每片对应一个预烘烘筒组,从而降低每个预烘烘筒组预烘经纱的根数,增大任一预烘烘筒上相邻经纱的间距,避免经纱预烘过程中相互粘接,确保单根经纱烘燥后表面浆膜完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传统烘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消除烘房中经纱粘连的方法的原理图及本发明所述可消除经纱粘连的烘房的结构示意图。
图1和图2中:1、预烘区,2、主烘干区,3、浆槽,4、预烘烘筒组,5、预烘烘筒,6、导入辊,7、导出辊,8、主烘筒,9、合并导纱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以总经根数为4000根21英支纯棉纱上浆为例,详细讲述利用本发明所述消除烘房中经纱粘连的方法进行烘燥的具体过程,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经纱即指纯棉纱。
首先计算由4000根21英支纯棉纱组成的纱片,在预烘烘筒上的覆盖率P:
P=d*4000/L,式中d为21英支纯棉纱的直径0.048cm,L为浆槽宽度240cm,浆槽宽度与预烘烘筒、主烘筒的有效长度相等,P=0.8,大于0.5,因此将4000根21英支纯棉纱分成A、B两组,每组2000根,用两个浆槽来上浆。
如图2所示,两组经纱分别从浆槽出来之后,被向上牵引进入烘房的预烘区,两组经纱的预烘过程相同,以图2中左侧的A组经纱为例,A组经纱从浆槽引出之后,随即对各根经纱进行编号,从纱片一侧的经纱开始向另一侧的经纱依次编号1~2000,然后按经纱的奇偶编号将该纱片等分成奇数号纱片和偶数号纱片,此时,奇数号纱片和偶数号纱片各包含1000根经纱,奇数号纱片绕经导入辊1并在导入辊1上按上述等分方法再次等分成两片纱片,每片纱片包含500根经纱,然后分别牵引进入不同的预烘烘筒组进行预烘,偶数号纱片绕经导入辊2后参照奇数号纱片的处理方式处理,等分成两片纱片后分别引入不同的预烘烘筒组进行预烘,预烘完成后,各纱片通过与烘燥的预烘烘筒组对应的导出辊导出,最后,两组预烘后的经纱合并在一起,进入主烘干区,并依次从主烘干区内的各主烘筒上卷绕而过,进行烘干。
本实施例中,每个预烘烘筒组由两个预烘烘筒构成,由于采用了分片预烘的方法,极大的降低了预烘烘筒上经纱的数量,增大了相邻经纱之间的间距,使经纱表面的浆液迅速成膜,在纱线表面形成被覆性能良好的浆膜,且相邻经纱之间粘连现象大大降低。
采用本发明所述消除烘房中经纱粘连的方法进行烘燥后,在预烘区纱线发生粘连的根数为12根,因粘连而造成的纱线断头率为而采用如图1所示传统的方法进行烘燥的,在预烘区域纱线发生粘连根数为386根,因粘连而造成的纱线断头率为相比较而言,采用本发明提出的方法进行烘燥,粘连纱线根数为传统烘燥方式的粘连断头为传统烘燥方式的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以总经根数为6000根40英支涤棉混纺纱上浆为例,详细讲述利用本发明所述消除烘房中经纱粘连的方法进行烘燥的具体过程,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经纱即指涤棉混纺纱。
首先计算由6000根40英支涤棉混纺纱组成的纱片,在预烘烘筒上的覆盖率P:
P=d*6000/L,式中d为40英支涤棉混纺纱的直径0.04cm,L为浆槽宽度240cm,浆槽宽度与预烘烘筒、主烘筒的有效长度相等,P=1.0,大于0.5,因此将6000根40英支涤棉混纺纱分成两组,每组3000根,用两个浆槽来上浆。
具体烘燥过程与实施例1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每个预烘烘筒组由两个预烘烘筒构成,由于采用了分片预烘的方法,极大的降低了预烘烘筒上经纱的数量,增大了相邻经纱之间的间距,使经纱表面的浆液迅速成膜,在纱线表面形成被覆性能良好的浆膜,且相邻经纱之间粘连现象大大降低。
采用本发明所述消除烘房中经纱粘连的方法进行烘燥后,在预烘区纱线发生粘连的根数为45根,因粘连而造成的纱线断头率为而采用如图1所示传统的方法进行烘燥的,在预烘区域纱线发生粘连根数为850根,因粘连而造成的纱线断头率为相比较而言,采用本发明提出的方法进行烘燥,粘连纱线根数为传统烘燥方式的粘连断头为传统烘燥方式的
实施例3: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可消除经纱粘连的烘房,该烘房包括两个预烘区1和一个主烘干区2,两个预烘区1与两个浆槽3一一对应,两个预烘区1内分别设置有四个预烘烘筒组4,每个预烘烘筒组4包括两个预烘烘筒5,每个预烘烘筒5均由与其一一对应的伺服电机驱动转动(伺服电机图中未示出,伺服电机的安装形式为常规技术),每个预烘烘筒组4对应一个导入辊6和一个导出辊7,主烘干区2内设置有六个主烘筒8,位于下游的四个主烘筒8分别由一一对应的伺服电机驱动转动,预烘区1和主烘干区2之间设置有一个合并导纱辊9。
所有预烘烘筒5和部分主烘筒8由伺服电机带动,成为主动转动,相比于原来的预烘烘筒5和主烘筒8都是被动转动(通过纱线前进过程中的拖动)可以减少纱线伸长率20%左右。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由于左侧预烘区右上角的导出辊7与右侧预烘区左上角的导出辊7转向相同,因此,将这两个导出辊合并为一个,以简化结构,而本实施例中的导出辊9所在位置刚好位于右侧预烘区右上角,因此可用于替代该位置的导出辊7,进一步简化结构。
由于每个预烘区1内设置有四个预烘烘筒组4,因此,可将对应浆槽3内引出的纱片分成4片,分别引入一个预烘烘筒组4进行预烘,极大地降低了每个预烘烘筒上经纱数量及密度,避免经纱预烘时相互粘连,也提高经纱预烘速度,经纱预烘路径的缩短提高了整个烘燥效率,降低经纱烘燥过程中的伸长率。
任一预烘区1内的四个预烘烘筒组4等分设置在对应浆槽3的经纱出口上方两侧,任一预烘烘筒组4对应的导入辊6均设置在该预烘烘筒组4靠近浆槽3经纱出口的一侧,经纱从对应浆槽3竖直向上引出并分片,分片后直接通过导入辊6导入到不同的预烘烘筒组4内进行预烘,可有效缩短经纱行程,提高预烘效率。
任一预烘烘筒组4内两预烘烘筒5横向排列,位于浆槽3经纱出口上方同一侧的两预烘烘筒组4纵向排列,两个纵向相邻的预烘烘筒组4共用一个导入辊6,两预烘烘筒组4共用的导入辊6的纵坐标位于两预烘烘筒组4之间,使共用一个导入辊6的两预烘烘筒组4的经纱引入角度基本一致,使经纱采用不同的预烘烘筒组4进行预烘,但经纱的预烘行程保持一致,同一批次经纱的预烘效果相同,同时,简化了烘房结构。
任一预烘烘筒组4的导出辊7与导入辊6相对于该预烘烘筒组4成对角设置,以增大经纱在预热烘筒5上的接触面积,提高烘燥效果。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可参见实施例1和2,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创造的原理及其功效,以及部分运用的实施例,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消除烘房中经纱粘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为:经纱出浆槽后将经纱等分成多组进入烘房的预烘区,预烘区内设置有与各组经纱一一对应的预烘烘筒组,每组经纱依次绕经对应预烘烘筒组内的各个预烘烘筒进行预烘,各组经纱完成预烘后合并进入主烘干区,并依次绕经主烘干区内各主烘筒进行烘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除烘房中经纱粘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经纱分组的方式为:首先以相邻两根经线之间的间隙大于0.05mm为目标确定分组组数n,然后在分组时,任意n根依次排列的经纱不同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除烘房中经纱粘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经纱直径d、浆槽宽度L、经纱数量n计算经纱在烘筒上的覆盖率P:
P=d*n/L;
其中,烘筒的有效长度等于浆槽宽度,当P>0.5,则将经纱分多个浆槽上浆,每个浆槽内的经纱对应一个预烘区。
4.一种可消除经纱粘连的烘房,包括若干个预烘区和主烘干区,其特征在于,预烘区内设置有多个预烘烘筒组,每个预烘烘筒组包括若干个预烘烘筒,每个预烘烘筒组对应一个导入辊和一个导出辊,主烘干区内设置有多个主烘筒,预烘区和主烘干区之间设置有一个合并导纱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可消除经纱粘连的烘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预烘烘筒组等分设置在浆槽的经纱出口上方两侧,任一预烘烘筒组的导入辊均设置在该预烘烘筒组靠近浆槽经纱出口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可消除经纱粘连的烘房,其特征在于,任一预烘烘筒组内各预烘烘筒横向排列,位于浆槽经纱出口上方同一侧的各预烘烘筒组纵向排列,每两个纵向相邻的预烘烘筒组共用一个导入辊,两预烘烘筒组共用的导入辊的纵坐标位于两预烘烘筒组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可消除经纱粘连的烘房,其特征在于,任一预烘烘筒组的导出辊与导入辊相对于该预烘烘筒组成对角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可消除经纱粘连的烘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预烘烘筒分别由一一对应的伺服电机带动转动,位于下游的若干个主烘烘筒也分别由一一对应的私服电机带动转动。
CN201811147783.0A 2018-09-29 2018-09-29 一种消除烘房中经纱粘连的方法及可消除经纱粘连的烘房 Pending CN10909793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47783.0A CN109097939A (zh) 2018-09-29 2018-09-29 一种消除烘房中经纱粘连的方法及可消除经纱粘连的烘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47783.0A CN109097939A (zh) 2018-09-29 2018-09-29 一种消除烘房中经纱粘连的方法及可消除经纱粘连的烘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97939A true CN109097939A (zh) 2018-12-28

Family

ID=648679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47783.0A Pending CN109097939A (zh) 2018-09-29 2018-09-29 一种消除烘房中经纱粘连的方法及可消除经纱粘连的烘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97939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24904A1 (en) * 2000-08-30 2002-09-12 Howland Charles A. Woven fabric constructions having high cover factors and fill yarns with a weight per unit length less than the weight per unit length of warp yarns of the fabric
CN102330300A (zh) * 2011-08-24 2012-01-25 卡尔迈耶(中国)有限公司 智能型高速浆纱机
CN202470664U (zh) * 2012-03-05 2012-10-03 恒天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浆纱机高架烘燥装置
CN205223626U (zh) * 2015-11-02 2016-05-11 北京麻世纪流行面料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染色上浆装置
CN206666829U (zh) * 2017-03-08 2017-11-24 江阴祥盛纺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多层预烘干浆纱烘房结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24904A1 (en) * 2000-08-30 2002-09-12 Howland Charles A. Woven fabric constructions having high cover factors and fill yarns with a weight per unit length less than the weight per unit length of warp yarns of the fabric
CN102330300A (zh) * 2011-08-24 2012-01-25 卡尔迈耶(中国)有限公司 智能型高速浆纱机
CN202470664U (zh) * 2012-03-05 2012-10-03 恒天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浆纱机高架烘燥装置
CN205223626U (zh) * 2015-11-02 2016-05-11 北京麻世纪流行面料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染色上浆装置
CN206666829U (zh) * 2017-03-08 2017-11-24 江阴祥盛纺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多层预烘干浆纱烘房结构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梁平主编: "机织技术", 东华大学出版社, pages: 120 - 1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76659B (zh) 仿真丝牛仔布及其制造方法
CN103361919B (zh) 一种防水面料的制备方法
JPS6327460B2 (zh)
CN109097939A (zh) 一种消除烘房中经纱粘连的方法及可消除经纱粘连的烘房
CN101768844A (zh) 涤纶低弹长丝在整浆联合机上的上浆工艺
ITTO960407A1 (it) Apparecchio per l'imbozzimatura di fili di ordito.
CN101117751B (zh) 聚酯复合长丝间纬型纬向弹性毛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05255A (zh) 一种多元经纱仿色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83092A (zh) 玻璃纤维布二次上浆烘干设备
CN109093797B (zh) 一种竹纤维绳的制备方法及系统
CN207419039U (zh) 一种经编上浆机
US4794679A (en)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sizing and drying warps of filament yarns
CN206887434U (zh) 一种浆纱系统
CN109457418A (zh) 一种纯棉高支高密紧密纺浆纱的生产方法
CN109056155B (zh) 一种纤维布斜纹织造工艺
JPH10102349A (ja) 耐弾織物、その製織方法および装置
CN206666829U (zh) 多层预烘干浆纱烘房结构
JPH0333813B2 (zh)
CN203928645U (zh) 玻璃纤维布二次上浆烘干设备
CN108866873B (zh) 一种浆纱工序生产小批量品种的方法
CN109537133A (zh) 一种可分解的环保纺织品及其加工工艺
CN108754958A (zh) 一种纯棉经纱圆筒烧毛上浆工艺
CN109853239A (zh) 一种涤棉短纤纱线单轴上浆的生产工艺
CN104404686B (zh) 一种交织遮阳材料
CN207582170U (zh) 一种纺织布料涂层烘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