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90720B - 一种远红外无缝塑身衣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远红外无缝塑身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90720B
CN109090720B CN201810663661.0A CN201810663661A CN109090720B CN 109090720 B CN109090720 B CN 109090720B CN 201810663661 A CN201810663661 A CN 201810663661A CN 109090720 B CN109090720 B CN 1090907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r infrared
prepared
shaping clothes
length
body sha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6366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90720A (zh
Inventor
林壮丰
黄福开
杨恬
翁创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gjie Underwea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gjie Underwea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gjie Underwea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gjie Underwea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66366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90720B/zh
Publication of CN1090907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907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907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907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CCORSETS; BRASSIERES
    • A41C1/00Corsets or girdl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1/00General method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 D01F1/02Addition of substances to the spinning solution or to the melt
    • D01F1/09Addition of substances to the spinning solution or to the melt for making electroconductive or anti-static fila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1/00General method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 D01F1/02Addition of substances to the spinning solution or to the melt
    • D01F1/10Other agents for modifying properti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8/00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8/04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synthetic polymers
    • D01F8/08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synthetic polymers with at least one polyacrylonitrile as constituent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8/00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8/04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synthetic polymers
    • D01F8/12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synthetic polymers with at least one polyamide as constituent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8/00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8/04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synthetic polymers
    • D01F8/14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synthetic polymers with at least one polyester as constitu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Artificial Fila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塑身衣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远红外无缝塑身衣,所述远红外无缝塑身衣由远红外纤维经无缝编织制成,所述远红外纤维是由远红外母粒制得,所述远红外母粒是由远红外混合粉料、复合聚合物和助剂以重量比为4‑8:100:0.5‑2组成的混合物。本发明的远红外塑身衣通过采用远红外纤维编织制备,释放远红外射线,并严格控制制备远红外纤维的远红外混合粉料、复合聚合物、阻聚剂的混合比例,能使其释放的远红外波长与人体的波长范围相配,使得人体对其的吸收功能佳,使远红外纤维达到抗菌、保温、保健的作用,达到消除疲劳、促进血液循环、驱寒、提高免疫力、美容护肤的功效。

Description

一种远红外无缝塑身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身衣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远红外无缝塑身衣。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现代女性越来越注重自身的体型,拥有玲珑有致的身材曲线是女性追求的目标,而对于肥肚腩、水桶腰的局部肥胖者,以及产后小腹突起的女性、久坐办公室的白领女性等人群,塑身衣成为日常生活中能便捷地进行体型管理的功能服装。
而目前的塑身服装基本仅是具有塑身的作用,对赘肉进行收揽,功能单一,缺少对提高人体健康的保健作用,且目前的塑身服装面料弹性伸缩性能低,对人体过于压迫,容易造成血液循环不流畅。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远红外无缝塑身衣,该远红外塑身衣通过采用远红外纤维编织制备,释放远红外射线,并严格控制制备远红外纤维的远红外混合粉料、复合聚合物、阻聚剂的混合比例,能使其释放的远红外波长与人体的波长范围相配,使得人体对其的吸收功能佳,使远红外纤维达到抗菌、保温、保健的作用,达到消除疲劳、促进血液循环、驱寒、提高免疫力、美容护肤的功效。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远红外无缝塑身衣,所述远红外无缝塑身衣由远红外纤维经无缝编织制成,所述远红外纤维是由远红外母粒,所述远红外母粒是由远红外混合粉料、复合聚合物和助剂以重量比为4-8:100:0.5-2组成的混合物。
本发明的远红外塑身衣通过采用远红外纤维编织制备,能释放远红外射线,在常温下远红外线发射波长为3-18μm,与人体的波长范围相配,使得人体对其的吸收功能佳,发射率达83.25-87.68%;根据光谱匹配原则,红外辐射源的辐射波长与被辐射物体的吸收波长相一致时,产生分子共振,加剧分子的运动,达到发热升温的效果,因此随着远红外无缝塑身衣吸收人体发射的远红外后,远红外纤维温度升高,提高了远红外纤维发射远红外的能力、并再向人体发射远红外,使远红外纤维达到抗菌、保温、保健的作用,达到消除疲劳、促进血液循环、驱寒、提高免疫力、美容护肤的功效。
而通过严格控制远红外混合粉料与复合聚合物的混合比例为4-8:100,两者结合较佳,能使制得的远红外纤维的远红外发射率达到最佳点,可达83.25-87.68%,随着远红外矿物粉的加入量增多,制得的远红外纤维的远红外发射率随之增加,而若远红外矿物粉的加入量过多,则远红外纤维的远红外发射率下降,降低了塑身衣的远红外保健功效;若混合比例高于4-8:100,则降低了远红外纤维的可纺性,若混合比例低于4-8:100,则制得的纤维的远红外性能较低。
优选的,所述远红外无缝塑身衣为一体式塑身衣,所述远红外无缝塑身衣对应人体后腰部分开设有梭形开口。
本发明通过在后背设置梭形开口,梭形开口随身体弯曲发生形变,从而提高了后腰的活动自由度,避免封闭式的后腰设计对肢体产生阻力并造成压迫,提高塑身服装的穿着舒适性。
优选的,所述梭形开口的顶部至底部之间的最短距离为长度a,梭形开口的顶部至无缝塑身衣的领口底端之间的最短距离为长度b,梭形开口的底部至无缝塑身衣的裆部位置之间的最短距离为长度c,梭形开口的一侧至无缝塑身衣同侧边缘之间的最短距离为长度e,所述长度a与长度b之间的关系为a=(b/7.5)-2.73,所述长度a与长度c之间的关系为a=(c/7.5)-1.2,所述长度d与长度e之间的关系为e=2.5d-10.9。
本发明通过严格控制梭形开口的长度a与长度b的关系、长度a与长度c的关系、长度d与长度e的关系,能避免封闭式的后腰设计对后背产生阻力或压迫,能避免人体在弯腰的时候塑身裤和塑身衣背面一片式的设计相互拉扯、造成塑身衣和塑身裤对人体的压迫,能有效地提高后腰的活动自由度,使上身塑身衣不被一体的下身塑身裤所拉扯、造成压迫或过于束缚,使穿着塑身服后不影响血液的正常循环。
对于上述的长度a、长度b、长度c、长度d、长度e的关系,分别针对腰围为70cm、76cm和82cm的塑身服进行各参数的测量,(各参数的测量误差为±0.2-0.4)数据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1707257000000021
优选的,所述远红外混合粉料的颗粒粒径为0.02-0.18μm;所述远红外纤维的细度为2-9μm。
本发明通过严格控制远红外混合粉料的颗粒粒径,能使得远红外混合粉料均匀地分散于复合聚合物中,充分混合,使制得的远红外纤维具有优异的远红外发射率,且能使远红外纤维的远红外保健功能持久;而通过严格控制远红外纤维的细度,能使远红外纤维易于编织,且远红外发射范围均匀。
优选的,所述远红外混合粉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Figure BDA0001707257000000031
所述矿物粉是由云母粉、电气石粉、方解石粉和堇青石粉以重量比为1.5-3:2.4-3.2:1.2-1.8:1组成的混合物。
本发明通过采用上述种类的原料作为远红外混合粉料,能在室温环境下辐射出3-15μm波长的远红外线,与人体红外吸收光谱匹配;且通过采用过渡金属与矿物粉相混合,能使制得的远红外纤维含有铁、铝、镁、钛、铬等元素,使远红外纤维发射的远红外射线的波段更长,更容易被人体吸收,能够显著提高制得的远红外纤维的远红外发射率,如其中的三氧化二铬的远红外发射率为82%;而通过采用上述种类的矿物粉,与过渡金属相复合,制备常温状态下能释放远红外的复合粉体,有效提高远红外混合粉料的远红外发射率,另一方面能利用矿物粉的粉体结构,提高金属过渡金属在复合聚合物中的分散性,提高远红外混合粉料与复合聚合物的结合性,提高远红外纤维的成型均匀性;其中,采用的云母粉表面具有活性基团,容易与分子链相结合、缠连,能提高红外混合粉料与复合聚合物的聚合性,与复合聚合物聚合形成致密的层网状结构,提高远红外混合粉料的稳定性、综合机械性能和远红发射率;采用的电气石粉能在常温下释放波长在4-14μm的远红外,与人体红外吸收光谱匹配,能使人体易于吸收该波段的远红外,促进新陈代谢,达到消除疲劳、促进血液循环、驱寒、提高免疫力、美容护肤的功效;采用的堇青石粉,构成其结构的六元环沿C轴方向排列形成沿C轴的通道,通道内具有较大的空间,利用该空间能与大量的过渡金属相混合,提高了释放远红外的过渡金属与复合聚合物的相容性和分散性,同时混合了过渡金属后的堇青石粉提高了自身的远红外发射率,能有效提高远红外混合粉料的远红外发射率,而且堇青石粉还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抗热冲击性和加工成型性,在后续与复合聚合物挤出成型时不会因高温而损伤其远红外发射率等特性。
上述不同的原料具有不同的远红外吸收和发射特性,且多种材料的混合物组成不仅影响远红外发射率,还影响人体对远红外的吸收,因此通过严格控制上述材料的复配种类及复配用量,能使多种化合物起到复配互补的作用,能使制得的远红外纤维具有优异的远红外发射率,常温下远红外发射率可达83.25-87.68%,且上述材料组成的混合物所发射的远红外波长与人体吸收远红外的最佳波长相匹配,使得人体对本发明远红外纤维发出的远红外的吸收率达88-92%。
优选的,所述复合聚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Figure BDA0001707257000000041
本发明通过采用上述种类的原料制备复合聚合物,能与远红外混合粉料相聚合制备性能稳定且能释放远红外的远红外纤维,人体对吸收远红外的最佳波长为3-18μm,此波段中,人体对3-4μm、7-8μm、11-16μm的波长吸收较理想,而采用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在此波段中的远红外透射率达72-80%,在3-4μm、7-8μm、11-16μm的波长范围内的远红外透射率更达到80%,而采用的聚丙烯腈在3-18μm波段中的远红外透射率达74-80%,在3-4μm、7-8μm、11-16μm的波长范围内的远红外透射率更达到80%,而采用的聚酰胺在3-18μm波段中的远红外透射率达60-78%。本发明通过采用上述三种聚合物,能使制得的复合聚合物具有优异的远红外透射率,对远红外混合粉料所发射的远红外影响较少,使制得的远红外纤维能发射稳定、透过率高的远红外,作用于人体皮肤,促进新陈代谢,达到消除疲劳、促进血液循环、驱寒、提高免疫力、美容护肤的功效。
而通过采用抗静电剂,能提高复合聚合物的抗静电作用,使制得的远红外纤维具有优异抗静电性能,能避免纤维产生的静电作用对发射的远红外造成影响,同时也能避免静电对后续纺丝制备纤维过程中造成纺丝干扰及影响;通过采用表面活性剂,能有效提高复合聚合物制备过程中的原料分散性和混合均匀性,使制得的复合聚合物性能稳定,与远红外混合粉料混合均匀,制得稳定、远红外均匀的远红外纤维。
而通过采用相容剂,能有效增加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腈和聚酰胺三种聚合物的分子间键合力,有效促进三者结合在一体,进而得到稳定的共混物体系,使分散相和连续相均匀,提高复合聚合物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抗静电剂为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烷基酰胺、烷基磷酸酯盐、脂肪酸胺盐、烷基二羧甲基铵乙内酯、烷基双(α-羟乙基胺磷酸酯)、聚苯乙烯苯磺酸和硬脂酸单甘油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脂肪酸聚氧乙烯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酯盐、脂肪酸三乙醇胺盐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通过采用上述种类的抗静电剂,对皮肤无作用,温和安全,能使制得的远红外纤维不会对皮肤造成刺激,且抗静电效果佳,热稳定性好,能提高复合聚合物在后续工艺中不会因熔融挤出的高温而引起聚合物的老化,其中,通过采用烷基二羧甲基铵乙内酯作为两性抗静电剂,与阴离子抗静电剂(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烷基酰胺、烷基磷酸酯盐、脂肪酸胺盐、聚苯乙烯苯磺酸)、以及非离子型抗静电剂(硬脂酸单甘油酯)相配合使用,具有较高的附着力,能与聚合物相作用,提高远红外纤维的抗静电作用,能避免纤维产生的静电作用对发射的远红外造成影响,同时也能避免静电对后续纺丝制备纤维过程中造成纺丝干扰及影响。
而本发明通过采用上述种类的表面活性剂,能提高复合聚合物制备过程中的原料分散性和混合均匀性,使制得的复合聚合物性能稳定,与远红外混合粉料混合均匀,制得稳定、远红外均匀的远红外纤维;其中,采用的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兼备优异的分散性和抗静电性,能有效提高复合聚合物的原料分散性和远红外纤维的抗静电性能。
优选的,所述相容剂为聚氨酯预聚物改性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马来酸酐接枝苯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聚合物、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甲酯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苯乙烯一丙烯腈共聚物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溶剂是由N,N-二甲基甲酰胺、丙酮、乙醇和水以重量比为1.6-2.4:1:1.0-1.5:2-3组成的混合物。
本发明通过采用上述种类的相容剂,能与其他原料相配合作用、协同反应,有效降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腈和聚酰胺三种聚合物与其他原料反应时分子间的界面张力,进而提高界面粘接力,使分散相和连续相均匀,形成稳定的结构,并增加三者的分子间键合力,有效促进三者结合在一体,促进复合聚合物各原料的相互配合反应,提高复合聚合物的加工流变性和稳定性。
本发明通过采用上述种类作为溶剂,能提高其他原料在溶剂中溶解度和分散性,其中,N,N-二甲基甲酰胺对于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腈和聚酰胺这三种聚合物具有优良的溶解性,能提高复合聚合物与远红外混合粉料的混纺性能,且与丙酮、乙醇、水均有优异的混合度,利用丙酮、乙醇、水促进抗静电剂、表面活性剂、相容剂的溶解,利用N,N-二甲基甲酰胺促进三种聚合物的相容剂,并利用N,N-二甲基甲酰胺、丙酮、乙醇、水四者的相溶性,提高了整个复合聚合物体系的原料混合均匀度和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助剂包括1-3份偶联剂、3-5份阻聚剂和0.5-2.5份聚醚;所述偶联剂为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苯胺甲基三乙氧基硅烷、焦磷酸酯钛酸酯和乙烯基三(β-甲氧基乙氧基)硅烷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阻聚剂为2,5-二叔丁基对苯二酚、对羟基苯甲醚、对苯二酚和2-叔丁基对苯二酚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通过加入偶联剂,能对远红外混合粉料进行表面改性,并采用上述种类的偶联剂,利用上述偶联剂的无机相与远红外混合粉料进行表面基团的反应,形成分子膜包裹在粉料颗粒周围,防止粉料颗粒的相互凝聚,同时利用上述偶联剂的有机相与三种聚合物混合体进行反应,降低粉料颗粒与聚合物之间的界面张力,提高远红外混合粉料在复合聚合物中的分散性和相容性。
本发明通过加入阻聚剂,能防止远红外混合粉料分散至复合聚合物的过程中发生粉料颗粒的聚结,并采用上述种类的阻聚剂,能保证混合粉料的分散均匀性,与复合聚合物相混相容,使制得的远红外纤维发射的远红外均匀一致、发射率高。
由于远红外混合粉料加入至复合聚合物,会一定程度地增加了复合聚合物的粘度,降低了纺丝的流动性,而若要保持较佳的纺丝流动性则需提高纺丝温度,但纺丝温度的过高则容易引起聚合物等原料的降解和结构损伤,降低远红外纤维的综合稳定性和质量;因而本发明通过加入聚醚,能显著提高纤维的柔顺性,降低远红外母粒的熔点,有效改善并提高可纺性,同时聚醚分子链中的醚键,能有效提高制得的远红外纤维的吸湿性和抗静电性,有利于后续纤维的后加工。
优选的,所述远红外母粒由如下步骤制得:
A、远红外混合粉料的制备:按照重量份将各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并经过孔径为2-6μm的筛网进行过筛,得到远红外混合粉料;
B、预聚物的制备:按照重量份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腈和聚酰胺加入至溶剂中,边搅拌边加入相容剂,相容剂加入完毕后进行第一次超声搅拌,得到预聚物;
C、复合聚合物的制备:按照重量份将抗静电剂和表面活性剂加入至步骤B制得的预聚物中,混合均匀后进行第二次超声搅拌,得到复合聚合物;
D、远红外母粒的制备:按照重量份将助剂、步骤A制得的远红外混合粉料和步骤C制得的复合聚合物以重量比为0.5-2:4-8:100混合均匀,在温度为80-160℃下熔融混合,挤出造粒,得到远红外母粒。
本发明远红外母粒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控制方便,稳定性高,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可用于大规模生产;其中,通过先将三种聚合物与相容剂进行预聚合,能有效降低三种聚合物与其他原料反应时分子间的界面张力,提高界面粘接力,使分散相和连续相均匀,形成稳定的结构,并增加三者的分子间键合力,促进三种聚合物的相结合,然后再与抗静电剂、表面活性剂进行相混合,提高了复合聚合物的原料混合均匀度、加工流变性和稳定性。;而对复合聚合物的制备采用两次超声搅拌,能提高聚合物及其他原料的分散性和均匀度,促进各原料的反应和复合聚合物的生成;而通过将助剂、远红外混合粉料、复合聚合物三者共同混合、挤出造粒,能利用提高偶联剂对远红外混合粉料进行表面改性,促进远红外混合粉料与三种聚合物进行反应,降低粉料颗粒与聚合物之间的界面张力,提高远红外混合粉料在复合聚合物中的分散性和相容性,并利用阻聚剂防止远红外混合粉料分散至复合聚合物的过程中发生粉料颗粒的聚结,利用聚醚提高纤维的柔顺性,降低远红外母粒的熔点,有效改善并提高远红外纤维的吸湿性、抗静电性和可纺性。
优选的,所述步骤B中,边搅拌边加入相容剂时的搅拌温度为80-95℃,搅拌时间为15-20min,第一次超声搅拌的超声频率为15000-18000Hz,超声搅拌时间为25-30min;所述步骤C中,第二次超声搅拌的超声频率为12000-16000Hz,超声搅拌时间为18-23min;所述步骤D中,挤出造粒的各区温度为:一区250-270℃,二区270-280℃,三区275-285℃,四区260-270℃,五区255-265℃。
本发明通过边搅拌边向三种聚合物中加入相容剂,并严格控制搅拌的温度和时间,能提高三种聚合物的互溶度和相容性,提高复合聚合物体系的稳定性;通过严格控制第一次超声搅拌的超声频率和超声时间,能有效提高三种聚合物与相容剂的混合度,提高复合聚合物的原料相容性;而通过严格控制第二次超声搅拌的超声频率和超声时间,能有效提高复合聚合物各原料的混合度及相容性,提高复合聚合物的稳定性;通过严格控制挤出造粒的各区温度,能提高各原料的混合均匀度和可纺性,能使制得的远红外母粒具有优异的加工成型性,质量稳定,提高远红外纤维的强度,若温度过低,则熔体的黏度过大,远红外混合粉料的混合分散不均匀,并会使挤出物胀大现象严重,加工成型性较低,若温度过高,则使得原料容易分解,并产生凝聚,降低了可纺性。
优选的,所述远红外纤维由如下步骤制得:
步骤(1):将远红外母粒进行加热熔融后挤出喷丝,制得丝线;
步骤(2):将步骤(1)制得的丝线进行纺丝,制成长丝状纺织丝;
步骤(3):将步骤(2)制得的纺织丝进行卷绕、拉伸、冷却固化,得到远红外纤维。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远红外母粒的加热熔融温度为265-275℃,所述喷丝的压力为2.2-3.2MPa;所述步骤(2)中,丝线的纺丝速度为650-850m/min,所述步骤(3)中,所述卷绕的速度为500-700m/min,所述拉伸的速度为650-850m/min,拉伸倍数为3.2-4.0。
本发明制备远红外纤维的方法操作简单,控制方便,稳定性高,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可用于大规模生产;其中,通过严格控制加热熔融温度和喷丝压力,能使制得的丝线均匀一致,细度达2-9μm,易于加工,可纺性高;通过严格控制纺丝的速度、卷绕的速度、拉伸的速度和拉伸倍数,能使制得的远红外纤维具有较高的强力,且可纺性高、纺织加工性佳,若纺丝速度过高,则卷绕过程中纺织丝需要从空气中吸收水分,发生纵向膨胀而产生纤维伸长较长,容易导致卷绕丝松圈甚至塌筒,降低了远红外纤维的强力,可纺性低;若卷绕速度过高,则卷绕丝落筒后吸水发泡现象严重,使得后续工艺中难以进行拉伸;因此,本发明的喷丝、纺丝、卷绕、拉伸等工艺相互配合,通过严格控制各步骤的工艺参数,能使制得的远红外纤维具有较佳的强力、可纺性、加工性能和稳定性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远红外塑身衣通过采用远红外纤维编织制备,释放远红外射线,远红外发射率达83.25-87.68%,并严格控制制备远红外纤维的远红外混合粉料、复合聚合物、阻聚剂的混合比例,能使其释放的远红外波长与人体的波长范围相配,使得人体对其的吸收功能佳,并产生分子共振,加剧分子的运动,达到发热升温的效果,且远红外纤维温度升高,提高了远红外纤维发射远红外的能力、并再向人体发射远红外,使远红外纤维达到抗菌、保温、保健的作用,达到消除疲劳、促进血液循环、驱寒、提高免疫力、美容护肤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塑身衣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梭形开口、11—领口、12—裆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1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见图1,一种远红外无缝塑身衣,所述远红外无缝塑身衣由远红外纤维经无缝编织制成,所述远红外纤维是由远红外母粒制得,所述远红外母粒是由远红外混合粉料、复合聚合物和助剂以重量比为4:100:0.5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远红外无缝塑身衣为一体式塑身衣,所述远红外无缝塑身衣对应人体后腰部分开设有梭形开口1。
所述梭形开口1的顶部至底部之间的最短距离为长度a,梭形开口1的顶部至无缝塑身衣的领口11底端之间的最短距离为长度b,梭形开口1的底部至无缝塑身衣的裆部12位置之间的最短距离为长度c,梭形开口1的一侧至无缝塑身衣同侧边缘之间的最短距离为长度e,所述长度a与长度b之间的关系为a=(b/7.5)-2.73,所述长度a与长度c之间的关系为a=(c/7.5)-1.2,所述长度d与长度e之间的关系为e=2.5d-10.9。
所述远红外混合粉料的颗粒粒径为0.02μm;所述远红外纤维的细度为2μm。
所述远红外混合粉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Figure BDA0001707257000000091
所述矿物粉是由云母粉、电气石粉、方解石粉和堇青石粉以重量比为1.5:2.4:1.8:1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复合聚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Figure BDA0001707257000000101
所述抗静电剂为聚氧乙烯烷基醚;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脂肪酸聚氧乙烯酯。
所述相容剂为聚氨酯预聚物改性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所述溶剂是由N,N-二甲基甲酰胺、丙酮、乙醇和水以重量比为1.6:1:1.0:3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助剂包括1份偶联剂、3份阻聚剂和0.5份聚醚;所述偶联剂为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所述阻聚剂为2,5-二叔丁基对苯二酚。
所述远红外母粒由如下步骤制得:
A、远红外混合粉料的制备:按照重量份将各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并经过孔径为2μm的筛网进行过筛,得到远红外混合粉料;
B、预聚物的制备:按照重量份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腈和聚酰胺加入至溶剂中,边搅拌边加入相容剂,相容剂加入完毕后进行第一次超声搅拌,得到预聚物;
C、复合聚合物的制备:按照重量份将抗静电剂和表面活性剂加入至步骤B制得的预聚物中,混合均匀后进行第二次超声搅拌,得到复合聚合物;
D、远红外母粒的制备:按照重量份将助剂、步骤A制得的远红外混合粉料和步骤C制得的复合聚合物以重量比为0.5:4:100混合均匀,在温度为80℃下熔融混合,挤出造粒,得到远红外母粒。
所述步骤B中,边搅拌边加入相容剂时的搅拌温度为80℃,搅拌时间为20min,第一次超声搅拌的超声频率为15000Hz,超声搅拌时间为30min;所述步骤C中,第二次超声搅拌的超声频率为12000Hz,超声搅拌时间为23min;所述步骤D中,挤出造粒的各区温度为:一区250℃,二区270℃,三区275℃,四区260℃,五区255℃。
所述远红外纤维由如下步骤制得:
步骤(1):将远红外母粒进行加热熔融后挤出喷丝,制得丝线;
步骤(2):将步骤(1)制得的丝线进行纺丝,制成长丝状纺织丝;
步骤(3):将步骤(2)制得的纺织丝进行卷绕、拉伸、冷却固化,得到远红外纤维。
所述步骤(1)中,远红外母粒的加热熔融温度为265℃,所述喷丝的压力为2.2MPa;所述步骤(2)中,丝线的纺丝速度为650m/min,所述步骤(3)中,所述卷绕的速度为500m/min,所述拉伸的速度为650m/min,拉伸倍数为3.2。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所述远红外母粒是由远红外混合粉料、复合聚合物和助剂以重量比为5:100:0.8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远红外混合粉料的颗粒粒径为0.06μm;所述远红外纤维的细度为4μm。
所述远红外混合粉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Figure BDA0001707257000000111
所述矿物粉是由云母粉、电气石粉、方解石粉和堇青石粉以重量比为1.8:2.6:1.6:1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复合聚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Figure BDA0001707257000000112
Figure BDA0001707257000000121
所述抗静电剂为脂肪酸胺盐或聚苯乙烯苯磺酸;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酯盐。
所述相容剂为马来酸酐接枝苯乙烯或苯乙烯一丙烯腈共聚物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所述溶剂是由N,N-二甲基甲酰胺、丙酮、乙醇和水以重量比为1.8:1:1.1:2.8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助剂包括1.5份偶联剂、3.5份阻聚剂和1份聚醚;所述偶联剂为焦磷酸酯钛酸酯;所述阻聚剂为对羟基苯甲醚。
所述远红外母粒由如下步骤制得:
A、远红外混合粉料的制备:按照重量份将各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并经过孔径为2-6μm的筛网进行过筛,得到远红外混合粉料;
B、预聚物的制备:按照重量份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腈和聚酰胺加入至溶剂中,边搅拌边加入相容剂,相容剂加入完毕后进行第一次超声搅拌,得到预聚物;
C、复合聚合物的制备:按照重量份将抗静电剂和表面活性剂加入至步骤B制得的预聚物中,混合均匀后进行第二次超声搅拌,得到复合聚合物;
D、远红外母粒的制备:按照重量份将助剂、步骤A制得的远红外混合粉料和步骤C制得的复合聚合物以重量比为0.8:5:100混合均匀,在温度为100℃下熔融混合,挤出造粒,得到远红外母粒。
所述步骤B中,边搅拌边加入相容剂时的搅拌温度为83℃,搅拌时间为18min,第一次超声搅拌的超声频率为16000Hz,超声搅拌时间为28min;所述步骤C中,第二次超声搅拌的超声频率为13000Hz,超声搅拌时间为21min;所述步骤D中,挤出造粒的各区温度为:一区255℃,二区272℃,三区278℃,四区262℃,五区258℃。
所述远红外纤维制备步骤中:
所述步骤(1)中,远红外母粒的加热熔融温度为268℃,所述喷丝的压力为2.5MPa;所述步骤(2)中,丝线的纺丝速度为700m/min,所述步骤(3)中,所述卷绕的速度为550m/min,所述拉伸的速度为700m/min,拉伸倍数为3.4。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所述远红外母粒是由远红外混合粉料、复合聚合物和助剂以重量比为6:100:1.3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远红外混合粉料的颗粒粒径为0.10μm;所述远红外纤维的细度为6μm。
所述远红外混合粉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Figure BDA0001707257000000131
所述矿物粉是由云母粉、电气石粉、方解石粉和堇青石粉以重量比为2.2:2.8:1.5:1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复合聚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Figure BDA0001707257000000132
所述抗静电剂为烷基双(α-羟乙基胺磷酸酯)和/或聚氧乙烯烷基酰胺;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酯盐。
所述相容剂为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聚合物或乙烯-丙烯酸-甲酯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所述溶剂是由N,N-二甲基甲酰胺、丙酮、乙醇和水以重量比为2:1:1.2:2.5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助剂包括2份偶联剂、4份阻聚剂和1.5份聚醚;所述偶联剂为苯胺甲基三乙氧基硅烷;所述阻聚剂为对羟基苯甲醚。
所述远红外母粒由如下步骤制得:
A、远红外混合粉料的制备:按照重量份将各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并经过孔径为2-6μm的筛网进行过筛,得到远红外混合粉料;
B、预聚物的制备:按照重量份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腈和聚酰胺加入至溶剂中,边搅拌边加入相容剂,相容剂加入完毕后进行第一次超声搅拌,得到预聚物;
C、复合聚合物的制备:按照重量份将抗静电剂和表面活性剂加入至步骤B制得的预聚物中,混合均匀后进行第二次超声搅拌,得到复合聚合物;
D、远红外母粒的制备:按照重量份将助剂、步骤A制得的远红外混合粉料和步骤C制得的复合聚合物以重量比为1.3:6:100混合均匀,在温度为120℃下熔融混合,挤出造粒,得到远红外母粒。
所述步骤B中,边搅拌边加入相容剂时的搅拌温度为87℃,搅拌时间为17min,第一次超声搅拌的超声频率为16500Hz,超声搅拌时间为27min;所述步骤C中,第二次超声搅拌的超声频率为14000Hz,超声搅拌时间为20min;所述步骤D中,挤出造粒的各区温度为:一区260℃,二区275℃,三区280℃,四区265℃,五区260℃。
所述远红外纤维制备步骤中:
所述步骤(1)中,远红外母粒的加热熔融温度为270℃,所述喷丝的压力为2.8MPa;所述步骤(2)中,丝线的纺丝速度为750m/min,所述步骤(3)中,所述卷绕的速度为600m/min,所述拉伸的速度为750m/min,拉伸倍数为3.6。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所述远红外母粒是由远红外混合粉料、复合聚合物和助剂以重量比为7:100:1.8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远红外混合粉料的颗粒粒径为0.14μm;所述远红外纤维的细度为8μm。
所述远红外混合粉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Figure BDA0001707257000000141
Figure BDA0001707257000000151
所述矿物粉是由云母粉、电气石粉、方解石粉和堇青石粉以重量比为2.6:3:1.4:1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复合聚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Figure BDA0001707257000000152
所述抗静电剂为烷基磷酸酯盐或硬脂酸单甘油酯;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脂肪酸三乙醇胺盐。
所述相容剂为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所述溶剂是由N,N-二甲基甲酰胺、丙酮、乙醇和水以重量比为2.2:1:1.3:2.2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助剂包括2.5份偶联剂、4.5份阻聚剂和2份聚醚;所述偶联剂为乙烯基三(β-甲氧基乙氧基)硅烷;所述阻聚剂为2-叔丁基对苯二酚。
所述远红外母粒由如下步骤制得:
A、远红外混合粉料的制备:按照重量份将各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并经过孔径为2-6μm的筛网进行过筛,得到远红外混合粉料;
B、预聚物的制备:按照重量份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腈和聚酰胺加入至溶剂中,边搅拌边加入相容剂,相容剂加入完毕后进行第一次超声搅拌,得到预聚物;
C、复合聚合物的制备:按照重量份将抗静电剂和表面活性剂加入至步骤B制得的预聚物中,混合均匀后进行第二次超声搅拌,得到复合聚合物;
D、远红外母粒的制备:按照重量份将助剂、步骤A制得的远红外混合粉料和步骤C制得的复合聚合物以重量比为1.8:7:100混合均匀,在温度为140℃下熔融混合,挤出造粒,得到远红外母粒。
所述步骤B中,边搅拌边加入相容剂时的搅拌温度为92℃,搅拌时间为16min,第一次超声搅拌的超声频率为17000Hz,超声搅拌时间为26min;所述步骤C中,第二次超声搅拌的超声频率为15000Hz,超声搅拌时间为19min;所述步骤D中,挤出造粒的各区温度为:一区265℃,二区278℃,三区283℃,四区268℃,五区263℃。
所述远红外纤维制备步骤中:
所述步骤(1)中,远红外母粒的加热熔融温度为273℃,所述喷丝的压力为3MPa;所述步骤(2)中,丝线的纺丝速度为800m/min,所述步骤(3)中,所述卷绕的速度为650m/min,所述拉伸的速度为800m/min,拉伸倍数为3.8。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所述远红外母粒是由远红外混合粉料、复合聚合物和助剂以重量比为8:100:2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远红外混合粉料的颗粒粒径为0.18μm;所述远红外纤维的细度为9μm。
所述远红外混合粉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Figure BDA0001707257000000161
所述矿物粉是由云母粉、电气石粉、方解石粉和堇青石粉以重量比为3:3.2:1.2:1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复合聚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Figure BDA0001707257000000171
所述抗静电剂为烷基二羧甲基铵乙内酯;所述表面活性剂为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所述相容剂为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酯共聚物;所述溶剂是由N,N-二甲基甲酰胺、丙酮、乙醇和水以重量比为2.4:1:1.5:2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助剂包括3份偶联剂、5份阻聚剂和2.5份聚醚;所述偶联剂为乙烯基三(β-甲氧基乙氧基)硅烷;所述阻聚剂为对苯二酚。
所述远红外母粒由如下步骤制得:
A、远红外混合粉料的制备:按照重量份将各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并经过孔径为2-6μm的筛网进行过筛,得到远红外混合粉料;
B、预聚物的制备:按照重量份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腈和聚酰胺加入至溶剂中,边搅拌边加入相容剂,相容剂加入完毕后进行第一次超声搅拌,得到预聚物;
C、复合聚合物的制备:按照重量份将抗静电剂和表面活性剂加入至步骤B制得的预聚物中,混合均匀后进行第二次超声搅拌,得到复合聚合物;
D、远红外母粒的制备:按照重量份将助剂、步骤A制得的远红外混合粉料和步骤C制得的复合聚合物以重量比为2:8:100混合均匀,在温度为160℃下熔融混合,挤出造粒,得到远红外母粒。
所述步骤B中,边搅拌边加入相容剂时的搅拌温度为95℃,搅拌时间为15min,第一次超声搅拌的超声频率为18000Hz,超声搅拌时间为25min;所述步骤C中,第二次超声搅拌的超声频率为16000Hz,超声搅拌时间为18min;所述步骤D中,挤出造粒的各区温度为:一区270℃,二区280℃,三区285℃,四区270℃,五区265℃。
所述远红外纤维制备步骤中:
所述步骤(1)中,远红外母粒的加热熔融温度为275℃,所述喷丝的压力为3.2MPa;所述步骤(2)中,丝线的纺丝速度为850m/min,所述步骤(3)中,所述卷绕的速度为700m/min,所述拉伸的速度为850m/min,拉伸倍数为4.0。
对比例1
一种远红外无缝塑身衣,所述远红外无缝塑身衣由远红外纤维经无缝编织制成,所述远红外纤维是由成品纤维经过涂布或浸泡远红外混合料制得。
对比例2
一种远红外无缝塑身衣,所述远红外无缝塑身衣由远红外纤维经无缝编织所述远红外纤维是由制成,远红外母粒制得,所述远红外母粒是由远红外混合粉料和复合聚合物以重量比为6:100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远红外无缝塑身衣为一体式塑身衣,所述远红外无缝塑身衣对应人体后腰部分开设有梭形开口1。
所述梭形开口1的顶部至底部之间的最短距离为长度a,梭形开口1的顶部至无缝塑身衣的领口11底端之间的最短距离为长度b,梭形开口1的底部至无缝塑身衣的裆部12位置之间的最短距离为长度c,梭形开口1的一侧至无缝塑身衣同侧边缘之间的最短距离为长度e,所述长度a与长度b之间的关系为a=(b/7.5)-2.73,所述长度a与长度c之间的关系为a=(c/7.5)-1.2,所述长度d与长度e之间的关系为e=2.5d-10.9。
所述远红外混合粉料的颗粒粒径为0.10μm;所述远红外纤维的细度为6μm。
所述远红外混合粉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Figure BDA0001707257000000181
所述矿物粉是由云母粉、电气石粉、方解石粉和堇青石粉以重量比为2.2:2.8:1.5:1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复合聚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Figure BDA0001707257000000191
所述抗静电剂为烷基双(α-羟乙基胺磷酸酯)和/或聚氧乙烯烷基酰胺;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酯盐。
所述相容剂为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聚合物或乙烯-丙烯酸-甲酯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所述溶剂是由N,N-二甲基甲酰胺、丙酮、乙醇和水以重量比为2:1:1.2:2.5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远红外母粒由如下步骤制得:
A、远红外混合粉料的制备:按照重量份将各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并经过孔径为2-6μm的筛网进行过筛,得到远红外混合粉料;
B、预聚物的制备:按照重量份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腈和聚酰胺加入至溶剂中,边搅拌边加入相容剂,相容剂加入完毕后进行第一次超声搅拌,得到预聚物;
C、复合聚合物的制备:按照重量份将抗静电剂和表面活性剂加入至步骤B制得的预聚物中,混合均匀后进行第二次超声搅拌,得到复合聚合物;
D、远红外母粒的制备:按照重量份将步骤A制得的远红外混合粉料和步骤C制得的复合聚合物以重量比为6:100混合均匀,在温度为120℃下熔融混合,挤出造粒,得到远红外母粒。
所述步骤B中,边搅拌边加入相容剂时的搅拌温度为87℃,搅拌时间为17min,第一次超声搅拌的超声频率为16500Hz,超声搅拌时间为27min;所述步骤C中,第二次超声搅拌的超声频率为14000Hz,超声搅拌时间为20min;所述步骤D中,挤出造粒的各区温度为:一区260℃,二区275℃,三区280℃,四区265℃,五区260℃。
所述远红外纤维由如下步骤制得:
步骤(1):将远红外母粒进行加热熔融后挤出喷丝,制得丝线;
步骤(2):将步骤(1)制得的丝线进行纺丝,制成长丝状纺织丝;
步骤(3):将步骤(2)制得的纺织丝进行卷绕、拉伸、冷却固化,得到远红外纤维。
所述步骤(1)中,远红外母粒的加热熔融温度为270℃,所述喷丝的压力为2.8MPa;所述步骤(2)中,丝线的纺丝速度为750m/min,所述步骤(3)中,所述卷绕的速度为600m/min,所述拉伸的速度为750m/min,拉伸倍数为3.6。
对比例3
一种远红外无缝塑身衣,所述远红外无缝塑身衣由远红外纤维经无缝编织制成,所述远红外纤维是由远红外母粒制得,所述远红外母粒是由远红外混合粉料、复合聚合物和助剂以重量比为6:100:1.3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远红外无缝塑身衣为一体式塑身衣,所述远红外无缝塑身衣对应人体后腰部分开设有梭形开口1。
所述梭形开口1的顶部至底部之间的最短距离为长度a,梭形开口1的顶部至无缝塑身衣的领口11底端之间的最短距离为长度b,梭形开口1的底部至无缝塑身衣的裆部12位置之间的最短距离为长度c,梭形开口1的一侧至无缝塑身衣同侧边缘之间的最短距离为长度e,所述长度a与长度b之间的关系为a=(b/7.5)-2.73,所述长度a与长度c之间的关系为a=(c/7.5)-1.2,所述长度d与长度e之间的关系为e=2.5d-10.9。
所述远红外混合粉料的颗粒粒径为0.10μm;所述远红外纤维的细度为6μm。
所述远红外混合粉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Figure BDA0001707257000000201
所述矿物粉是由云母粉、电气石粉、方解石粉和堇青石粉以重量比为2.2:2.8:1.5:1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复合聚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Figure BDA0001707257000000211
所述抗静电剂为烷基双(α-羟乙基胺磷酸酯)和/或聚氧乙烯烷基酰胺;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酯盐。
所述溶剂是由N,N-二甲基甲酰胺、丙酮、乙醇和水以重量比为2:1:1.2:2.5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助剂包括2份偶联剂、4份阻聚剂和1.5份聚醚;所述偶联剂为苯胺甲基三乙氧基硅烷;所述阻聚剂为对羟基苯甲醚。
所述远红外母粒由如下步骤制得:
A、远红外混合粉料的制备:按照重量份将各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并经过孔径为2-6μm的筛网进行过筛,得到远红外混合粉料;
B、复合聚合物的制备:按照重量份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加入至溶剂中,边搅拌边加入抗静电剂和表面活性剂,混合均匀后进行超声搅拌,得到复合聚合物;
C、远红外母粒的制备:按照重量份将助剂、步骤A制得的远红外混合粉料和步骤B制得的复合聚合物以重量比为1.3:6:100混合均匀,在温度为120℃下熔融混合,挤出造粒,得到远红外母粒。
所述步骤B中,边搅拌边加入抗静电剂和表面活性剂时的搅拌温度为87℃,搅拌时间为17min,第一次超声搅拌的超声频率为14000Hz,超声搅拌时间为20min;所述步骤C中,挤出造粒的各区温度为:一区260℃,二区275℃,三区280℃,四区265℃,五区260℃。
所述远红外纤维制备步骤中:
所述步骤(1)中,远红外母粒的加热熔融温度为270℃,所述喷丝的压力为2.8MPa;所述步骤(2)中,丝线的纺丝速度为750m/min,所述步骤(3)中,所述卷绕的速度为600m/min,所述拉伸的速度为750m/min,拉伸倍数为3.6。
将上述实施例1-5和对比例1-3制得的远红外无缝塑身衣分别进行织物透气量、远红外透射强度、远红外发射率、负氧离子含量、纤维拉伸强度等性能测试,测试结果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1707257000000212
Figure BDA0001707257000000221
由上表数据可知,本发明制得的远红外无缝塑身衣透气量佳,且具有较佳的远红外发射率、远红外透射强度和纤维强度,远红外发射率达83.25-87.68%,常温下发射出的远红外线波长为3-18μm,与人体的波长范围相配,使得人体对其的吸收功能佳,并与人体吸收波长相一致,产生分子共振,加剧分子的运动,达到发热升温的效果,因此随着远红外无缝塑身衣吸收人体发射的远红外后,远红外纤维温度升高,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并同时提高了远红外纤维发射远红外的能力、并再向人体发射远红外,使远红外纤维达到抗菌、保温、保健的作用,达到消除疲劳、促进血液循环、驱寒、提高免疫力、美容护肤的功效,且远红外透射强度达到376.23W/m2,远红外被织物阻挡率小,能穿透织物渗透至人体皮肤中起作用。
而制得的塑身衣织物的织物透气量达到168.3-187.2m2·s,穿着舒适透气,无闷热感,纤维强度可达9.87-13.18g,拉伸性佳,使得塑身衣不会对人体造成紧绷感或压迫感,且可纺性高。
本发明制得的远红外无缝塑身衣与对比例1(采用常规的涂布或浸泡方法使纤维附着远红外粉料)相比,通过将远红外混合粉料与复合聚合物相混合挤出造粒,能使制得的远红外塑身衣具有优异的远红外透射强度、远红外发射率,能渗透至人体皮肤起作用,促进新陈代谢;而本发明制得的远红外无缝塑身衣与对比例2(远红外母粒中无添加助剂)相比,通过利用偶联剂、阻聚剂和聚醚对远红外混合粉料与复合聚合物相混合过程进行改性作用,能提高远红外混合粉料与复合聚合物的混合均匀度,使制得的远红外无缝塑身衣明显具有更佳的织物透气量和纤维强度,可纺性佳,且具有优异的远红外透射强度、远红外发射率;而本发明制得的远红外无缝塑身衣与对比例3(单一聚合物)相比,通过采用三种聚合物相聚合形成复合聚合物,能使制得的远红外无缝塑身衣具有优异的织物透气量和纤维强度,且具有优异的远红外透射强度、远红外发射率。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发明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远红外无缝塑身衣,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红外无缝塑身衣由远红外纤维经无缝编织制成,所述远红外纤维是由远红外母粒制得,所述远红外母粒是由远红外混合粉料、复合聚合物和助剂以重量比为4-8:100:0.5-2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复合聚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Figure FDA0002448792070000011
所述抗静电剂为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烷基酰胺、烷基磷酸酯盐、脂肪酸胺盐、烷基二羧甲基铵乙内酯、烷基双(α-羟乙基胺磷酸酯)、聚苯乙烯苯磺酸和硬脂酸单甘油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脂肪酸聚氧乙烯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酯盐、脂肪酸三乙醇胺盐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相容剂为聚氨酯预聚物改性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马来酸酐接枝苯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聚合物、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甲酯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苯乙烯一丙烯腈共聚物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溶剂是由N,N-二甲基甲酰胺、丙酮、乙醇和水以重量比为1.6-2.4:1:1.0-1.5:2-3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助剂包括1-3份偶联剂、3-5份阻聚剂和0.5-2.5份聚醚;所述偶联剂为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苯胺甲基三乙氧基硅烷、焦磷酸酯钛酸酯和乙烯基三(β-甲氧基乙氧基)硅烷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阻聚剂为2,5-二叔丁基对苯二酚、对羟基苯甲醚、对苯二酚和2-叔丁基对苯二酚中的至少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红外无缝塑身衣,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红外无缝塑身衣为一体式塑身衣,所述远红外无缝塑身衣对应人体后腰部分开设有梭形开口;所述梭形开口的顶部至底部之间的最短距离为长度a,梭形开口的顶部至无缝塑身衣的领口底端之间的最短距离为长度b,梭形开口的底部至无缝塑身衣的裆部位置之间的最短距离为长度c,梭形开口的一侧至无缝塑身衣同侧边缘之间的最短距离为长度e,所述长度a与长度b之间的关系为a=(b/7.5)-2.73,所述长度a与长度c之间的关系为a=(c/7.5)-1.2,所述长度d与长度e之间的关系为e=2.5d-10.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红外无缝塑身衣,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红外混合粉料的颗粒粒径为0.02-0.18μm;所述远红外纤维的细度为2-9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红外无缝塑身衣,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红外混合粉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Figure FDA0002448792070000021
所述矿物粉是由云母粉、电气石粉、方解石粉和堇青石粉以重量比为1.5-3:2.4-3.2:1.2-1.8:1组成的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红外无缝塑身衣,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红外纤维由如下步骤制得:
步骤(1):将远红外母粒进行加热熔融后挤出喷丝,制得丝线;
步骤(2):将步骤(1)制得的丝线进行纺丝,制成长丝状纺织丝;
步骤(3):将步骤(2)制得的纺织丝进行卷绕、拉伸、冷却固化,得到远红外纤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远红外无缝塑身衣,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远红外母粒的加热熔融温度为265-275℃,所述喷丝的压力为2.2-3.2MPa;所述步骤(2)中,丝线的纺丝速度为650-850m/min,所述步骤(3)中,所述卷绕的速度为500-700m/min,所述拉伸的速度为650-850m/min,拉伸倍数为3.2-4.0。
CN201810663661.0A 2018-06-25 2018-06-25 一种远红外无缝塑身衣 Active CN1090907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63661.0A CN109090720B (zh) 2018-06-25 2018-06-25 一种远红外无缝塑身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63661.0A CN109090720B (zh) 2018-06-25 2018-06-25 一种远红外无缝塑身衣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90720A CN109090720A (zh) 2018-12-28
CN109090720B true CN109090720B (zh) 2020-11-13

Family

ID=648449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63661.0A Active CN109090720B (zh) 2018-06-25 2018-06-25 一种远红外无缝塑身衣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9072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10328A (zh) * 2019-05-07 2020-11-10 东莞世丽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吸湿排汗面料及其制备工艺
WO2021145845A1 (en) * 2020-01-14 2021-07-22 Tutak Betuel Functional textile product application that improves blood circulation
CN113480825B (zh) * 2021-06-30 2023-12-29 平湖展鹏热熔胶膜有限公司 一种吸塑法制备热熔胶弹力网格的工艺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93926C (zh) * 2006-07-24 2008-06-11 刘燕平 多功能纳米安全高效抑菌纤维
CN101255329B (zh) * 2006-07-24 2013-04-17 刘燕平 母粒和纤维及其制造方法
CN201156982Y (zh) * 2007-09-26 2008-12-03 林君玲 纳米天能素健康塑身衣
CN204104854U (zh) * 2014-08-27 2015-01-21 吴泽文 一种连体塑身内衣
CN107502973B (zh) * 2017-08-21 2019-01-25 广东富琳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保健护肩的远红外线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90720A (zh) 2018-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90720B (zh) 一种远红外无缝塑身衣
JP6743296B2 (ja) グラフェン/ナイロン6繊維、織物および製造方法
CN109355729B (zh) 一种太极石与聚酯纤维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
CN106317863B (zh) 一种尼龙/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33093A (zh) 一种高流动性聚丙烯纤维专用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45844A (zh) 远红外保健内衣面料的制备方法
CN113136636A (zh) 一种超吸水es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27253B (zh) 一种纺丝用pvdc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7513779A (zh) 一种高强度石墨烯涤纶复合丝
CN107201578A (zh) 一种热湿舒适性纺织品加工用复合纤维
CN107141584B (zh) 一种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在制备亲水柔韧无纺布中的应用
CN106757511B (zh) 一种含高分散性石墨烯片晶及液相表面导电膜的改性锦纶纤维及其制备工艺
CN105624821A (zh) 一种硫酸钡/聚乙烯醇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非织造布
CN106400197A (zh) 一种舒适性涤纶长丝的制造方法
CN106566056A (zh) 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导电薄膜复合材料及生产工艺、导电薄膜
JP2010538183A (ja) 高強度ポリエチレン繊維の製造方法及び高強度ポリエチレン繊維
CN116556060B (zh) 一种高弹冰感面料及其在防晒上的应用
CN109288143B (zh) 一种无缝无痕三合一收腹暖宫裤
CN109537162B (zh) 包装用强韧无纺布的制备方法
CN111733477A (zh) 一种高性能纳米陶瓷抗紫外高隔冷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7475884A (zh) 一种用于摩托车运动防护服的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JP2004124315A (ja) 吸湿発熱する高伸縮性編地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5522273B (zh) 一种基于石墨烯散热的电焊防护服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87434A (zh) 一种基于碳纤维的吸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842215A (zh) 一种用于皮肤衣面料的复合锦纶纤维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