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88143B - 一种无缝无痕三合一收腹暖宫裤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缝无痕三合一收腹暖宫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88143B
CN109288143B CN201811245351.3A CN201811245351A CN109288143B CN 109288143 B CN109288143 B CN 109288143B CN 201811245351 A CN201811245351 A CN 201811245351A CN 109288143 B CN109288143 B CN 1092881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far infrared
warming
uterus
pow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4535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88143A (zh
Inventor
杨恬
黄福开
林壮丰
翁创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gji Underwea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gji Underwea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gji Underwea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gji Underwea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24535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88143B/zh
Publication of CN1092881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881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881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881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CCORSETS; BRASSIERES
    • A41C1/00Corsets or girdles
    • A41C1/003Panty-gir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44Applying ionised flui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06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 A61N5/0613Apparatus adapted for a specific 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1/00Features of adhesiv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J9/00, e.g. additives
    • C09J11/08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23/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23/02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9J12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thene
    • C09J123/08Copolymers of ethene
    • C09J123/0846Copolymers of ethene with unsaturated hydrocarbons containing other atoms than carbon or hydrogen atoms
    • C09J123/0853Vinylacet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75/00Adhesives based on polyureas or polyurethanes;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75/04Polyurethan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1/00General method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 D01F1/02Addition of substances to the spinning solution or to the melt
    • D01F1/09Addition of substances to the spinning solution or to the melt for making electroconductive or anti-static fila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1/00General method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 D01F1/02Addition of substances to the spinning solution or to the melt
    • D01F1/10Other agents for modifying properti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8/00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8/04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synthetic polymers
    • D01F8/08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synthetic polymers with at least one polyacrylonitrile as constituent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8/00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8/04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synthetic polymers
    • D01F8/12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synthetic polymers with at least one polyamide as constituent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8/00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8/04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synthetic polymers
    • D01F8/14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synthetic polymers with at least one polyester as constitu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06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 A61N2005/0658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characterised by the wavelength of light used
    • A61N2005/0659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characterised by the wavelength of light used infrared
    • A61N2005/066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characterised by the wavelength of light used infrared far infrar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3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 C08L2205/035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containing four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athology (AREA)
  • Treatments For Attaching Organic Compounds To Fibrous Go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保健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缝无痕三合一收腹暖宫裤,包括暖宫裤本体,所述暖宫裤本体为无缝圆筒形的暖宫裤本体,所述暖宫裤本体的内表面对应人体小腹设有功能层,所述功能层包括面料层、以及设置于所述远红外面料上的若干个暖宫功能区和若干个感温变色区,所述暖宫功能区的表面印刷有三合一涂料,所述三合一涂料包括纳米负离子粉、甲壳素、纳米远红外粉。本发明的的暖宫裤通过采用圆筒无缝编织成无缝圆筒形,使整件暖宫裤的各部位无缝连接,不产生缝合骨,穿着舒适性、亲肤性高、透气性好;并通过设置暖宫功能区,能提高暖宫裤的抗菌、暖宫、提高新陈代谢、促进排毒等作用,而通过设置感温变色区,能通过变色情况实时了解暖宫裤的升温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无缝无痕三合一收腹暖宫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健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缝无痕三合一收腹暖宫裤。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现代女性对自身健康的的重视度增加,且目前的现代女性90%都存在宫寒的症状,长期以来容易引发经期痛经、浮肿,孕期先兆流产、宫外孕,妇科阴道炎、慢性盆腔痛、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等问题,对女性健康影响极大。
而目前的暖宫产品大多是采用暖宝宝、暖水袋、暖宫带、发热片等方式对小腹进行热敷,改善经痛和宫寒情况,但上述的热敷方式既携带不方便,使用不便利,而且还存在一定的安全性,容易发生漏电、漏水、烫伤等情况,实用性较低。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缝无痕三合一收腹暖宫裤,该暖宫裤通过采用圆筒无缝编织而成,形成无缝圆筒形的暖宫裤本体,使整件暖宫裤的各部位无缝连接,不产生缝合骨,穿着舒适性、亲肤性高、透气性好;并通过设置暖宫功能区,能提高暖宫裤的抗菌、暖宫、提高新陈代谢、促进排毒等作用,而通过设置远红外感温变色区,能通过变色情况反映远红外升温暖宫裤的温度变化情况,能实时了解暖宫裤的升温情况,使用便利,美观大方,实用性高。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无缝无痕三合一收腹暖宫裤,包括暖宫裤本体,所述暖宫裤本体为无缝圆筒形的暖宫裤本体,所述暖宫裤本体的内表面对应人体小腹设有功能层,所述功能层包括远红外面料层、以及设置于所述远红外面料层上的若干个暖宫功能区和若干个远红外感温变色区,所述暖宫功能区的表面印刷有三合一涂料,所述三合一涂料包括纳米负离子粉、甲壳素、纳米远红外粉。
本发明的暖宫裤通过采用圆筒无缝编织而成,形成无缝圆筒形的暖宫裤本体,使整件暖宫裤的各部位无缝连接,不需将各部分车缝缝合,不产生缝合骨,避免缝合骨对皮肤造成的摩擦损伤,提高了暖宫裤的穿着舒适性和亲肤性,透气性好;并通过设置暖宫功能区,能提高暖宫裤的抗菌、暖宫、提高新陈代谢、促进排毒等作用,保健效果佳;而通过设置远红外感温变色区,能通过变色情况反映远红外升温暖宫裤的温度变化情况,能实时了解暖宫裤的升温情况,使用便利,美观大方,实用性高。所述远红外面料层为远红外纤维编织而成的面料层,或是将远红外粉涂布于面料上制成的。
而通过采用甲壳素、负离子粉、远红外粉三者结合作为三合一涂料,利用带正电的甲壳素将带负电的细菌、病菌的细胞膜破坏,使细菌失活,起到杀菌的作用,使暖宫裤具有较佳的杀菌功能,并利用负离子粉释放氧负离子,促进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起到驱寒、提高免疫力、消除疲劳等作用,并利用远红外粉所发射的远红外射线促进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三者的结合提高了暖宫裤的促进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驱寒暖宫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暖宫裤本体由远红外纤维经无缝编织制成,所述远红外纤维是由远红外母粒制得,所述远红外母粒是由远红外混合粉料、复合聚合物和助剂以重量比为6-10:100:0.5-1组成的混合物。
本发明的暖宫裤通过采用远红外纤维编织制备,能释放远红外射线,在常温下远红外线发射波长为3-18μm,与人体的波长范围相配,使得人体对其的吸收功能佳,发射率达81.87-88.13%;根据光谱匹配原则,红外辐射源的辐射波长与被辐射物体的吸收波长相一致时,产生分子共振,加剧分子的运动,达到发热升温的效果,因此随着暖宫裤吸收人体发射的远红外后,远红外纤维温度升高,提高了远红外纤维发射远红外的能力、并再向人体发射远红外,使远红外纤维达到抗菌、保温、保健的作用,达到消除疲劳、促进血液循环、驱寒、提高免疫力、美容护肤的功效。
而通过严格控制远红外混合粉料与复合聚合物的混合比例为6-10:100,两者结合较佳,能使制得的远红外纤维的远红外发射率达到最佳点,可达81.87-88.13%,随着远红外混合粉料的加入量增多,制得的远红外纤维的远红外发射率随之增加,而若远红外矿物粉的加入量过多,则远红外纤维的远红外发射率下降,降低了暖宫裤的远红外保健功效;若混合比例高于6-10:100,则降低了远红外纤维的可纺性,若混合比例低于6-10:100,则制得的纤维的远红外性能较低。
优选的,所述远红外混合粉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所述矿物粉是由云母粉、电气石粉和堇青石粉以重量比为2-3:1.2-1.8:1组成的混合物。
本发明通过采用上述种类的原料作为远红外混合粉料,能在室温环境下辐射出3-15μm波长的远红外线,与人体红外吸收光谱匹配;且通过采用过渡金属与矿物粉相混合,能使制得的远红外纤维含有铁、铝、钛、锰、铬等元素,使远红外纤维发射的远红外射线的波段更长,更容易被人体吸收,能够显著提高制得的远红外纤维的远红外发射率,如其中的三氧化二铬的远红外发射率为82%;而通过采用上述种类的矿物粉,与过渡金属相复合,制备常温状态下能释放远红外的复合粉体,有效提高远红外混合粉料的远红外发射率,另一方面能利用矿物粉的粉体结构,提高金属过渡金属在复合聚合物中的分散性,提高远红外混合粉料与复合聚合物的结合性,提高远红外纤维的成型均匀性;其中,采用的云母粉表面具有活性基团,容易与分子链相结合、缠连,能提高红外混合粉料与复合聚合物的聚合性,与复合聚合物聚合形成致密的层网状结构,提高远红外混合粉料的稳定性、综合机械性能和远红发射率;采用的电气石粉能在常温下释放波长在4-14μm的远红外,与人体红外吸收光谱匹配,能使人体易于吸收该波段的远红外,促进新陈代谢,达到消除疲劳、促进血液循环、驱寒、提高免疫力、美容护肤的功效;采用的堇青石粉,构成其结构的六元环沿C轴方向排列形成沿C轴的通道,通道内具有较大的空间,利用该空间能与大量的过渡金属相混合,提高了释放远红外的过渡金属与复合聚合物的相容性和分散性,同时混合了过渡金属后的堇青石粉提高了自身的远红外发射率,能有效提高远红外混合粉料的远红外发射率,而且堇青石粉还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抗热冲击性和加工成型性,在后续与复合聚合物挤出成型时不会因高温而损伤其远红外发射率等特性。
上述不同的原料具有不同的远红外吸收和发射特性,且多种材料的混合物组成不仅影响远红外发射率,还影响人体对远红外的吸收,因此通过严格控制上述材料的复配种类及复配用量,能使多种化合物起到复配互补的作用,能使制得的远红外纤维具有优异的远红外发射率,常温下远红外发射率可达81.87-88.13%,且上述材料组成的混合物所发射的远红外波长与人体吸收远红外的最佳波长相匹配,使得人体对本发明远红外纤维发出的远红外的吸收率达88-92%。
优选的,所述复合聚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本发明通过采用上述种类的原料制备复合聚合物,能与远红外混合粉料相聚合制备性能稳定且能释放远红外的远红外纤维,人体对吸收远红外的最佳波长为3-18μm,此波段中,人体对3-4μm、7-8μm、11-16μm的波长吸收较理想,而采用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在此波段中的远红外透射率达72-80%,在3-4μm、7-8μm、11-16μm的波长范围内的远红外透射率更达到80%,而采用的聚丙烯腈在3-18μm波段中的远红外透射率达74-80%,在3-4μm、7-8μm、11-16μm的波长范围内的远红外透射率更达到80%,而采用的聚酰胺在3-18μm波段中的远红外透射率达60-78%。本发明通过采用上述三种聚合物,能使制得的复合聚合物具有优异的远红外透射率,对远红外混合粉料所发射的远红外影响较少,使制得的远红外纤维能发射稳定、透过率高的远红外,作用于人体皮肤,促进新陈代谢,并通过远红外纤维发射的远红外射线对人体皮肤进行升温发热,使得穿着暖宫裤后的小腹部位升温,促进血液循环,达到驱寒、暖宫的作用。
而通过采用抗静电剂B,能提高复合聚合物的抗静电作用,使制得的远红外纤维具有优异抗静电性能,能避免纤维产生的静电作用对发射的远红外造成影响,同时也能避免静电对后续纺丝制备纤维过程中造成纺丝干扰及影响;通过采用表面活性剂,能有效提高复合聚合物制备过程中的原料分散性和混合均匀性,使制得的复合聚合物性能稳定,与远红外混合粉料混合均匀,制得稳定、远红外均匀的远红外纤维。
而通过采用相容剂,能有效增加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腈和聚酰胺三种聚合物的分子间键合力,有效促进三者结合在一体,进而得到稳定的共混物体系,使分散相和连续相均匀,提高复合聚合物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抗静电剂为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烷基酰胺、烷基二羧甲基铵乙内酯、烷基双(α-羟乙基胺磷酸酯)、聚苯乙烯苯磺酸和硬脂酸单甘油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脂肪酸聚氧乙烯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酯盐、脂肪酸三乙醇胺盐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通过采用上述种类的抗静电剂B,对皮肤无作用,温和安全,能使制得的远红外纤维不会对皮肤造成刺激,且抗静电效果佳,热稳定性好,能提高复合聚合物在后续工艺中不会因熔融挤出的高温而引起聚合物的老化,其中,通过采用烷基二羧甲基铵乙内酯作为两性抗静电剂,与阴离子抗静电剂(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烷基酰胺、聚苯乙烯苯磺酸)、以及非离子型抗静电剂(硬脂酸单甘油酯)相配合使用,具有较高的附着力,能与聚合物相作用,提高远红外纤维的抗静电作用,能避免纤维产生的静电作用对发射的远红外造成影响,同时也能避免静电对后续纺丝制备纤维过程中造成纺丝干扰及影响。
而本发明通过采用上述种类的表面活性剂,能提高复合聚合物制备过程中的原料分散性和混合均匀性,使制得的复合聚合物性能稳定,与远红外混合粉料混合均匀,制得稳定、远红外均匀的远红外纤维;其中,采用的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兼备优异的分散性和抗静电性,能有效提高复合聚合物的原料分散性和远红外纤维的抗静电性能。
优选的,所述相容剂为聚氨酯预聚物改性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甲酯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苯乙烯一丙烯腈共聚物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溶剂是由N,N-二甲基甲酰胺、丙酮、乙醇和水以重量比为2-2.5:1:1.6-2.4:2-3组成的混合物。
本发明通过采用上述种类的相容剂,能与其他原料相配合作用、协同反应,有效降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腈和聚酰胺三种聚合物与其他原料反应时分子间的界面张力,进而提高界面粘接力,使分散相和连续相均匀,形成稳定的结构,并增加三者的分子间键合力,有效促进三者结合在一体,促进复合聚合物各原料的相互配合反应,提高复合聚合物的加工流变性和稳定性。
本发明通过采用上述种类作为溶剂C,能提高其他原料在溶剂中溶解度和分散性,其中,N,N-二甲基甲酰胺对于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腈和聚酰胺这三种聚合物具有优良的溶解性,能提高复合聚合物与远红外混合粉料的混纺性能,且与丙酮、乙醇、水均有优异的混合度,利用丙酮、乙醇、水促进抗静电剂、表面活性剂、相容剂的溶解,利用N,N-二甲基甲酰胺促进三种聚合物的相容剂,并利用N,N-二甲基甲酰胺、丙酮、乙醇、水四者的相溶性,提高了整个复合聚合物体系的原料混合均匀度和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助剂包括1-3份偶联剂、2-3份阻聚剂和0.5-2.5份聚醚;所述偶联剂为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苯胺甲基三乙氧基硅烷、焦磷酸酯钛酸酯和乙烯基三(β-甲氧基乙氧基)硅烷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阻聚剂为2,5-二叔丁基对苯二酚、对羟基苯甲醚、对苯二酚和2-叔丁基对苯二酚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通过加入偶联剂,能对远红外混合粉料进行表面改性,并采用上述种类的偶联剂,利用上述偶联剂的无机相与远红外混合粉料进行表面基团的反应,形成分子膜包裹在粉料颗粒周围,防止粉料颗粒的相互凝聚,同时利用上述偶联剂的有机相与三种聚合物混合体进行反应,降低粉料颗粒与聚合物之间的界面张力,提高远红外混合粉料在复合聚合物中的分散性和相容性。
本发明通过加入阻聚剂,能防止远红外混合粉料分散至复合聚合物的过程中发生粉料颗粒的聚结,并采用上述种类的阻聚剂,能保证混合粉料的分散均匀性,与复合聚合物相混相容,使制得的远红外纤维发射的远红外均匀一致、发射率高。
由于远红外混合粉料加入至复合聚合物,会一定程度地增加了复合聚合物的粘度,降低了纺丝的流动性,而若要保持较佳的纺丝流动性则需提高纺丝温度,但纺丝温度的过高则容易引起聚合物等原料的降解和结构损伤,降低远红外纤维的综合稳定性和质量;因而本发明通过加入聚醚,能显著提高纤维的柔顺性,降低远红外母粒的熔点,有效改善并提高可纺性,同时聚醚分子链中的醚键,能有效提高制得的远红外纤维的吸湿性和抗静电性,有利于后续纤维的后加工。
优选的,所述远红外母粒由如下步骤制得:
A、远红外混合粉料的制备:按照重量份将各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并经过孔径为2-6μm的筛网进行过筛,得到远红外混合粉料;
B、预聚物的制备:按照重量份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腈和聚酰胺加入至溶剂C中,边搅拌边加入相容剂,相容剂加入完毕后进行第一次超声搅拌,得到预聚物;
C、复合聚合物的制备:按照重量份将抗静电剂B和表面活性剂加入至步骤B制得的预聚物中,混合均匀后进行第二次超声搅拌,得到复合聚合物;
D、远红外母粒的制备:按照重量份将助剂、步骤A制得的远红外混合粉料和步骤C制得的复合聚合物以重量比为0.5-1:6-10:100混合均匀,在温度为80-160℃下熔融混合,挤出造粒,得到远红外母粒。
本发明远红外母粒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控制方便,稳定性高,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可用于大规模生产;其中,通过先将三种聚合物与相容剂进行预聚合,能有效降低三种聚合物与其他原料反应时分子间的界面张力,提高界面粘接力,使分散相和连续相均匀,形成稳定的结构,并增加三者的分子间键合力,促进三种聚合物的相结合,然后再与抗静电剂、表面活性剂进行相混合,提高了复合聚合物的原料混合均匀度、加工流变性和稳定性。;而对复合聚合物的制备采用两次超声搅拌,能提高聚合物及其他原料的分散性和均匀度,促进各原料的反应和复合聚合物的生成;而通过将助剂、远红外混合粉料、复合聚合物三者共同混合、挤出造粒,能利用提高偶联剂对远红外混合粉料进行表面改性,促进远红外混合粉料与三种聚合物进行反应,降低粉料颗粒与聚合物之间的界面张力,提高远红外混合粉料在复合聚合物中的分散性和相容性,并利用阻聚剂防止远红外混合粉料分散至复合聚合物的过程中发生粉料颗粒的聚结,利用聚醚提高纤维的柔顺性,降低远红外母粒的熔点,有效改善并提高远红外纤维的吸湿性、抗静电性和可纺性。
优选的,所述步骤B中,边搅拌边加入相容剂时的搅拌温度为80-95℃,搅拌时间为15-20min,第一次超声搅拌的超声频率为15000-18000Hz,超声搅拌时间为25-30min;所述步骤C中,第二次超声搅拌的超声频率为12000-16000Hz,超声搅拌时间为18-23min;所述步骤D中,挤出造粒的各区温度为:一区250-270℃,二区270-280℃,三区275-285℃,四区260-270℃,五区255-265℃。
本发明通过边搅拌边向三种聚合物中加入相容剂,并严格控制搅拌的温度和时间,能提高三种聚合物的互溶度和相容性,提高复合聚合物体系的稳定性;通过严格控制第一次超声搅拌的超声频率和超声时间,能有效提高三种聚合物与相容剂的混合度,提高复合聚合物的原料相容性;而通过严格控制第二次超声搅拌的超声频率和超声时间,能有效提高复合聚合物各原料的混合度及相容性,提高复合聚合物的稳定性;通过严格控制挤出造粒的各区温度,能提高各原料的混合均匀度和可纺性,能使制得的远红外母粒具有优异的加工成型性,质量稳定,提高远红外纤维的强度,若温度过低,则熔体的黏度过大,远红外混合粉料的混合分散不均匀,并会使挤出物胀大现象严重,加工成型性较低,若温度过高,则使得原料容易分解,并产生凝聚,降低了可纺性。
优选的,所述三合一涂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本发明通过采用上述甲壳素、负离子粉、远红外粉结合作为三合一涂料,利用带正电的甲壳素将带负电的细菌、病菌的细胞膜破坏,使细菌失活,起到杀菌的作用,并利用负离子粉释放氧负离子,促进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起到驱寒、提高免疫力、消除疲劳等作用,并利用远红外粉所发射的远红外射线促进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三者的结合提高了暖宫裤的促进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驱寒暖宫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三合一涂料由如下步骤制得:
步骤(1):按照重量份,将纳米负离子粉、甲壳素、纳米远红外粉和交联剂A加入至2/3用量的溶剂A中,在频率为22000-25000Hz的条件下超声搅拌28-32min,制得混合料A;
步骤(2):按照重量份,将粘合剂、增稠剂、抗静电剂A和颜料加入至剩余的溶剂A中,在转速为1800-2200rpm的条件下均质搅拌,制得混合料B;
步骤(3):将步骤(2)制得的混合料B在转速为1600-2000rpm下继续均质搅拌,边均质边加入步骤(1)制得的混合料A,加入完全后,在转速为2300-2800rpm下均质搅拌均匀,静置,得到三合一涂料。
本发明通过上述步骤制备三合一涂料,分别独立制成两份混合料,能使各原料分散均匀,提高各原料在涂料体系中的分散度,尤其是纳米负离子粉、甲壳素、纳米远红外粉,因而先将纳米负离子粉、甲壳素、纳米远红外粉和交联剂A分散溶解于大部分溶剂A中,促进其溶解性和分散度,使其在后续混合搅拌过程中充分分散于涂料体系中;而将粘合剂、增稠剂、抗静电剂A和颜料加入剩余溶剂A中,形成稳定的涂料体系,而后在搅拌的过程中逐渐加入混合料A,能使得混合料A均匀分散于体系中,提高整体的分散性和稳定性,使三合一涂料涂布于面料上,核心成分纳米负离子粉、甲壳素、纳米远红外粉能均匀而有效地起作用。
优选的,所述远红外感温变色区的表面印刷有感温变色涂料,所述感温变色涂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本发明通过采用上述纳米感温变色粉,能使暖宫裤在升温过程中由于电子的转移而使得纳米感温变色粉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实现颜色的转变,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颜色变浅,通过变色情况实时了解暖宫裤的升温情况,使用便利,美观大方。
优选的,所述纳米感温变色粉为粒径在0.8-7μm的微胶囊化可逆感温变色粉,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抗氧化性能,随温度的上升和下降而变色,如暖宫裤的暖宫功能区温度在超过33℃以上,则远红外感温变色区会有相应颜料颜色由深至浅变色,温度越高,颜色越浅,渐趋于透明,而温度降低后,颜色恢复原有颜色。其中,所述微胶囊化可逆感温变色粉由聚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和硅胶以重量比为1:2-3:2.5-3.5混合复配而成,经注塑、挤出成型制得。
优选的,所述感温变色涂料由如下步骤制得:
步骤①:按照重量份,将纳米感温变色粉和交联剂A加入至2/3用量的溶剂A中,在频率为20000-23000的条件下超声搅拌25-30min,制得组分A;
步骤②:按照重量份,将粘合剂、增稠剂、抗静电剂A和颜料加入至剩余的溶剂A中,在转速为1800-2200rpm的条件下均质搅拌,制得组分B;
步骤③:将步骤②制得的组分B在转速为2100-2500rpm下继续均质搅拌,边均质边加入步骤①制得的组分A,加入完全后,在转速为2500-2800rpm下均质搅拌均匀,静置,得到感温变色涂料。
本发明通过上述步骤制备感温变色涂料,分别独立制成两份组分,能使各原料分散均匀,提高各原料在涂料体系中的分散度,尤其是纳米感温变色粉在体系中的分散性,因而先将纳米感温变色粉和交联剂A分散溶解于大部分溶剂A中,促进其溶剂性和分散度,使其在后续混合搅拌过程中充分分散于涂料体系中;而将粘合剂、增稠剂、抗静电剂A和颜料加入剩余溶剂A中,形成稳定的涂料体系,而后在搅拌的过程中逐渐加入组分A,能使得组分A均匀分散于体系中,提高整体的分散性和稳定性,使感温变色涂料涂布于面料的远红外感温变色区上,核心成分纳米感温变色粉能均匀而有效地起作用。
优选的,上述三合一涂料和感温变色涂料中,所述粘合剂包括3-7份羧甲基纤维素、0.8-1.5份聚乙烯醇和1-2份聚醋酸乙烯。
本发明采用的羧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和聚醋酸乙烯均为无毒无害物料,水溶性佳,能在溶剂中溶解均匀,三者复配作为粘合剂,能有效提高三合一涂料和感温变色涂料的粘稠度性和粘合度,使其易于涂覆粘合于面料层上,且固化成型后不产生硬化感,涂层柔软,不会对皮肤造成较硬的异物感,提高了暖宫功能区的柔软亲肤性;其中,采用的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性高,极易溶于本发明的溶剂中,能有效提高涂料的粘稠度、粘结性、成膜性,并易于形成胶体保护,提高涂料涂覆于面料层后的稳定性;采用的聚乙烯醇易溶于水,无毒,对人体皮肤无刺激性,稳定性高,能有效提高涂料的粘合度和柔软性;采用的聚醋酸乙烯使用方便、无腐蚀无毒无害,能有效提高涂料的粘稠度和粘合性,使其稳定涂覆于面料层上,不易脱离或分层。
优选的,所述交联A剂为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季戊四醇、三羟甲基丙烷和甲基丙烯酸乙酰乙酸氧基乙酯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通过采用上述种类的交联剂A,能促进三合一涂料和感温变色涂料中各物料分子链的交联聚合作用,提高涂料的稳定性、耐热性、抗化学腐蚀性、耐候性;其中,采用的季戊四醇对人体无毒无害无刺激,不对人体产生代谢变化,稳定性高;采用的三羟甲基丙烷易溶于水,交联效率高,能较快促进物料的交联作用,稳定性高;采用的甲基丙烯酸乙酰乙酸氧基乙酯具有优异的弹性、耐水性和耐腐蚀性,低温固化交联,环保无甲醛释放,能提高涂料的附着力,提高物料与面料层的粘合稳定性。更为优选的,所述交联剂A是由季戊四醇、三羟甲基丙烷和甲基丙烯酸乙酰乙酸氧基乙酯以重量比为2-3:1:3.5-4.5组成的混合物。
优选的,所述增稠剂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聚丙烯酸钠、疏水改性聚丙烯酰胺、卡波树脂、聚丙烯酸酯共聚乳液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通过采用上述种类的增稠剂,能提高三合一涂料和感温变色涂料的粘稠度,使其易于涂覆及粘附于面料层上,提高涂料与面料层之间的粘合稳定性,不易脱落或层间脱离,且成型后的涂料层柔软有弹性,成型后不产生硬物感,在人体穿着暖宫裤时产生的裤体舒张弹性,涂料层也不会因裤体的舒张弹性而出现紧皱现象;其中,所述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稳定性高,粘弹性佳,能在提高涂料的粘稠度和弹性的同时,提高涂料层成型后的柔软性和弹性,不会因固化成型后造成较硬的异物感而降低涂涂料层柔软性;采用的聚丙烯酸钠易溶于水,无毒无腐蚀,对人体物刺激,能提高涂料体系的分散性和粘稠度,使涂料中各物料分散均匀,易于涂覆并附着于面料层,使其粘合稳定;采用的疏水改性聚丙烯酰胺溶于溶剂后,在其疏水基团的作用下产生分子间缔合作用,使得涂料具有较佳的流动性和粘稠度,不会因流动性过强而降低其附着力,也不因粘稠度过大而难以涂覆,使用少量能达到调节粘稠度的作用,且稳定性高;采用的卡波树脂易于溶解于水中,能有效调节涂料的流变性,形成稳定的凝胶基质,使成型后的涂料层柔软有弹性;采用的聚丙烯酸酯共聚乳液无毒无害,粘结性高,能有效提高涂料与面料层之间的粘合稳定性。更为优选的,所述增稠剂是由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聚丙烯酸钠和卡波树脂以重量比为1.2-1.8:2-3:1组成的混合物。
优选的,所述抗静电剂A包括1.5-2.5份聚醚酯酰胺、1-2份烷基氨基酸和3-4份聚乙烯乙二醇甲基丙烯酸共聚体。
本发明通过采用上述种类的以比例1.5-2.5:1-2:3-4复配作为抗静电剂A,亲水性高,能与其他物料、粉体有较佳的相容性,抗静电效果稳定、持久,通过在涂料中呈细微的层状或筋状分布,构成导电性表层,而中心部分呈球状分布,形成芯壳结构,以此降低涂料的体积电阻,达到永久性抗静电效果,且制得的涂料层不因裤体擦拭、水洗等湿度环境而影响,对湿度的依赖性极小。
优选的,所述颜料为钛白粉、芳甲烷系燃料、偶氮染料、酞菁染料和还原染料中的任意一种;所述溶剂为乙酸乙酯和水以重量比1:1.5-2组成的混合物。
本发明通过采用乙酸乙酯和水复配作为溶剂A,能充分溶解上述涂料中的各物料,提高物料的分散性,固化成型快,能使制得的涂料层具有较佳的柔软性和弹性,成型后不产生硬物感,不会对皮肤造成较硬的异物感,柔软舒适。
优选的,所述面料层的边缘与暖宫裤本体之间设有热熔胶层,所述热熔胶层的外表面与所述暖宫裤本体相粘合,所述热熔胶层的内表面与所述远红外面料层相粘合;所述热熔胶层的厚度为250-600μm,所述热熔胶层从边缘向内延伸,向内延伸的深度为0.8-1.2cm。
本发明通过设置热熔胶层,能将面料层的暖宫裤本体稳定粘合连接,且设置于远红外面料层的边缘,也即是环绕远红外面料层的四周,从边缘向内延伸,形成边框状,在保证粘合牢固的基础上,能使暖宫裤在拉伸或回弹的情况下不被热熔胶所阻挡其拉伸及回弹,使得热熔胶层在裤体和远红外面料层拉伸舒张时随之拉伸舒张,同步动态拉伸,若热熔胶层铺设于整个面料层,则增加了面料层与暖宫裤本体的硬度,降低了舒适性(热熔胶层覆盖于面料层或暖宫裤本体的表面面积过大,则由于热熔胶而增加了面料层的硬度,降低了暖宫裤的穿着舒适性)。
而通过严格控制热熔胶层的厚度和向内延伸的深度,能将面料层与暖宫裤本体粘合稳定,并能使面料层及暖宫裤本体具有正常的拉伸和回弹性,若热熔胶层的厚度较厚或延伸深度过大,则热熔胶层覆盖于面料层或暖宫裤本体的表面面积过大,容易由于热熔胶而增加了面料层的硬度,降低了暖宫裤的穿着舒适性;若热熔胶层的厚度较薄或延伸深度过小,则降低了面料层与暖宫裤本体的粘合稳定性。具体地,所述热熔胶层的厚度为250μm、330μm、400μm、480μm、550μm或600μm。具体地,所述热熔胶层向内延伸的深度为0.8cm、0.9cm、1.0cm、1.1cm或1.2cm。
优选的,所述热熔胶层是由复合热熔胶制得,所述复合热熔胶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本发明通过采用上述种类的原料作为热熔胶,粘结性强,柔软性佳,弹性高,硬度佳加热后的流动性佳,易于涂覆于暖宫裤本体或远红外面料层上,能将面料层与暖宫裤本体稳定粘合连接,且成型后具有较佳的柔软性、拉伸性和弹性,在保证粘合牢固的基础上,能使暖宫裤穿着时在拉伸或回弹的情况下不因固定弹性所阻挡其拉伸及回弹,且成型后不形成硬度较高的黏胶层,不因硬度感而造成暖宫裤的穿着硬物感、并降低舒适性,提高了暖宫裤的穿着舒适性和亲肤性。
优选的,所述增粘树脂由3-5份松香甘油脂、1-2份二甲苯树脂和1-2份β-萜烯树脂混合而成。
本发明通过采用上述种类的增粘树脂,与聚氨酯树脂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相复配作用,能有效增加聚氨酯树脂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的粘合力,提高初粘性,有效地提高复合热熔胶的黏性;其中,采用的松香甘油脂无毒无害,对人体无刺激,柔软性佳,与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有优异的相容性,能有效提高热熔胶的物料相混性和成型后的柔软性及弹性,且初粘性佳,有效提高复合热熔胶的粘度和耐候性,并与二甲苯树脂和β-萜烯树脂相复配,能使制得的热熔胶具有优异的粘合力,将能将面料层与暖宫裤本体相粘合稳定,避免出现层间脱离;采用的β-萜烯树脂无毒无害,具有较佳的粘接性和抗氧化性,能有效提高复合热熔胶的粘合性,能使面料层与暖宫裤本体相粘合稳定。
优选的,所述粘度调节剂是由氧化聚乙烯蜡和亚乙基双硬脂酸酰胺以重量比为2-3:1组合的混合物.通过采用上述种类的粘度调节剂,能有效调节复合热熔胶的粘度,使其易于涂覆于面料层上,提高面料层和暖宫裤本体之间的粘合力。
优选的,所述抗氧化剂是由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和硫代二丙酸双十二醇酯丙酮以重量比为3-4:1.5-2:1组成的混合物。
本发明通过采用上述种类的抗氧剂,能有效防止或抑制高聚物的氧化,避免高聚物的氧化导致大分子链断裂、交联,进而影响或破坏热熔胶的性能,能使制得的复合热熔胶具有优异的抗氧化作用,稳定性高,不易受影响;其中,采用的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对人体无害无刺激,且属于受阻酚型抗氧剂,与聚氨酯树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增粘树脂均具有优异的相容性,能有效提高复合热熔胶的抗氧化性,稳定性高,且与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硫代二丙酸双十二醇酯丙酮能发挥协同作用,更进一步地提高复合热熔胶的光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能避免复合热熔胶在后续加工过程中受热受光影响;采用的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属亚磷酸酯类抗氧剂,不会产生对皮肤的伤害,在单独使用时抗氧化性能不稳定,不能起到长期稳定的作用,而与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以一定比例相复配使用后,能起到复合协同的作用,能提高复合热熔胶的光热稳定性,有效防止聚氨酯树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增粘树脂在加热加工过长中受热受光影响而降解;而采用的硫代二丙酸双十二醇酯丙酮对人体无害,与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并用具有优异的协同效应,能显著提高复合热熔胶的抗氧化性和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交联剂B为过氧化二异丙苯、过氧化苯甲酰、叔丁基过氧化-2-乙基己基碳酸酯、二亚乙基三胺和二氨基二苯基甲烷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通过采用上述种类的交联剂B,能有效促进聚氨酯树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增粘树脂的交联聚合,形成稳定的热熔胶体系,且上述种类的交联剂均无污染,耐热性佳,不因热熔胶在后期加工加热过程中受热影响性能,稳定性高;其中,采用的过氧化二异丙苯能使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生成细微均匀的泡孔,使得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易于与聚氨酯树脂、增粘树脂相混合相触反应,促进交联聚合作用,提高复合热熔胶的耐热性和耐候性。更为优选的,所述交联剂B为过氧化二异丙苯、二亚乙基三胺和二氨基二苯基甲烷以重量份为2-3:1:0.8-1.2组成的混合物。
优选的,所述固化剂由2-4份十二烯基琥珀酸酐、0.8-1.2份二氨基二苯基甲烷、0.2-0.5份间苯二胺和1-2份氰乙基化二乙撑三胺混合组成。
本发明通过采用上述种类的固化剂,能提高热熔胶涂覆于暖宫裤后的固化效率,提噶热熔胶层的稳定性、弹性、柔软性,使暖宫裤穿着时产生的拉伸不易因热熔胶层的低弹性、低柔软度而受限,提高了暖宫裤的穿着舒适性;其中,采用的十二烯基琥珀酸酐与聚氨酯树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增粘树脂等易于混合反应,固化后的热熔胶层具有较佳的韧性、弹性、耐热性和耐冲击性;采用的氰乙基化二乙撑三胺对人体无害,稳定性高,能提高复合热熔胶的韧性和耐冲击性,使制得的热熔胶层具有较佳的柔软度和弹性,使暖宫裤穿着时产生的拉伸不易因热熔胶层的低弹性、低柔软度而受限,提高了暖宫裤整体的伸缩回弹性和穿着舒适性。
优选的,所述溶剂B为丙烯酸甲酯、乙酸甲酯和水以重量比为2-3:1:1.5-2.5组成的混合物。
本发明通过采用丙烯酸甲酯、乙酸甲酯和水复配作为溶剂B,能充分溶解热熔胶各物料,提高物料的分散性,固化成型快,能使制得的热熔胶层具有较佳的柔软性和弹性,成型后不产生硬物感,不会对皮肤造成较硬的异物感,使得暖宫裤穿着柔软舒适。
优选的,所述复合热熔胶由如下步骤制得:
步骤1:按照重量份,将聚氨酯树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增粘树脂和交联剂B加入至溶剂B中,在转速为2200-2800rpm的条件下均质搅拌20-25min,制得混合组分A;
步骤2:按照重量份,将粘度调节剂和抗氧化剂加入步骤1制得的混合组分A中,在转速为18000-2200rpm的条件下均质搅拌25-30min,制得混合组分B;
步骤3:在使用前,按照重量份将固化剂加入至步骤2制得的混合组分B中,搅拌均匀,制得复合热熔胶。
本发明通过上述步骤制备复合热熔胶,操作步骤简单,控制方便,生产效率高,在交联剂B的作用下促进聚氨酯树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增粘树脂的交联聚合反应,形成稳定的树脂体系,然后加入粘度调节剂和抗氧化剂,调整体系的粘度并提高复合热熔胶的光热稳定性,期间严格控制各步骤的搅拌转速和搅拌时间,能有效促进各原料的分散性和混合度,提高体系的稳定性,最后在涂覆复合热熔胶前再加入固化剂,促进复合热熔胶的固化成型,使制得的复合热熔胶且具有较佳的柔软性、弹性和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暖宫裤本体包括前片、后片、无缝连接于所述前片和后片底部的裤筒、以及用于连接所述前片和后片的侧围区,所述侧围区的面料结构为1*1罗纹组织,所述裤筒的面料结构为平纹组织;所述前片设有收腹区,所述收腹区的面料结构为1*3罗纹组织。
本发明的侧围区通过采用1*1罗纹组织的面料结构,能利用侧围区对腰腹两侧的赘肉进行有效的收揽,提高暖宫裤的收腹作用;而通过设置收腹区并采用1*3罗纹组织的面料结构,能对小腹的最柔进行有效的收揽,提高暖宫裤的收腹作用。
优选的,所述后片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连接的外臀区、臀部区和臀股沟区,所述外臀区的面料结构为1*1假罗纹组织,所述臀部区的面料结构为平纹组织,所述臀股沟区的面料结构为2*2二横列假罗纹组织。
而由于臀部的凹凸结构特性,以及肌肉柔软度的不同,本发明通过设置外臀区、臀部区和臀股沟区,能使暖宫裤对应臀部的不同部位采用特定的面料结构,能适应臀部不同部位的柔软度和所能承受的压力,与臀部紧密贴合,不会因贴合不紧密而产生松垮感或因贴合过紧而产生压迫感,提高了暖宫裤的塑性效果,实用性高。其中,所述外臀区对应人体的臀部的上方及外侧,通过采用1*1假罗纹组织的面料结构,使编织得到的外臀区柔软亲肤,伸缩回弹性高,不会对人体的外臀位置造成摩擦和压迫感,保证下体的血液循环畅通,且透气性高,不会造成闷热感而容易滋生细菌,实用性高;所述臀部区对应人体臀部凸起的部位,通过采用平纹组织的面料结构,能使制得的臀部区柔软亲肤,不会对皮肤造成摩擦损伤,且伸缩回弹性高,不会对臀部造成过大的压迫感而造成臀部扁平等现象,塑形效果佳;所述臀股沟区对应人体臀部中线的内凹部位,通过采用2*2二横列假罗纹组织的面料结构,伸缩回弹性较1*1假罗纹组织和平纹组织的小,对内凹的臀股沟部位内收压力相对较大,能使穿着暖宫裤后的臀部位置线条明显,对下塌或扁平的臀部进行有效的塑形;其中,2*2二横列假罗纹组织是在纵行方向上,每两针进行两次成圈和集圈循环交错编织而成。
优选的,所述暖宫裤由如下步骤制得:
步骤一:取一面料层,在面料层的内表面涂覆三合一涂料和感温变色涂料,分别形成暖宫功能区和远红外感温变色区,制得功能层;
步骤二:取一暖宫裤本体,在暖宫裤本体的内表面对应人体小腹的位置,对应着面料层的边缘涂覆复合热熔胶,然后将步骤一制得的功能层(面料层的外表面)覆盖于复合热熔胶的表面,热压合55-65s,然后在温度为95-115℃下固化12-18s,制得暖宫裤。
本发明通过上述步骤制备暖宫裤,操作步骤简单,控制方便,生产效率高,并严格控制热压合时间及固化温度时间,能使复合热熔胶充分将暖宫裤本体和面料层热贴合稳定,固化成型充分,使制得的暖宫裤具有较佳的柔软性和弹性,成型后不产生硬物感,不会对皮肤造成较硬的异物感,使得暖宫裤穿着柔软舒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暖宫裤通过采用圆筒无缝编织而成,形成无缝圆筒形的暖宫裤本体,使整件暖宫裤的各部位无缝连接,不需将各部分车缝缝合,不产生缝合骨,避免缝合骨对皮肤造成的摩擦损伤,提高了暖宫裤的穿着舒适性和亲肤性,透气性好;并通过设置暖宫功能区,能提高暖宫裤的抗菌、暖宫、提高新陈代谢、促进排毒等作用,保健效果佳;而通过设置感温变色区,能通过变色情况实时了解暖宫裤的升温情况,使用便利,美观大方,实用性高。
而通过采用甲壳素、负离子粉、远红外粉三者结合作为三合一涂料,利用带正电的甲壳素将带负电的细菌、病菌的细胞膜破坏,使细菌失活,起到杀菌的作用,并利用负离子粉释放氧负离子,促进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起到驱寒、提高免疫力、消除疲劳等作用,并利用远红外粉所发射的远红外射线促进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三者的结合提高了暖宫裤的促进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驱寒暖宫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前片的内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前片的内表面层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前片的外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后片的外表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暖宫裤本体、11—功能层、111—远红外面料层、112—暖宫功能区、113—远红外感温变色区、12—热熔胶层、13—前片、131—收腹区、14—后片、141—外臀区、142—臀部区、143—臀股沟区、15—裤筒、16—侧围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1~4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见图1-4,一种无缝无痕三合一收腹暖宫裤,包括暖宫裤本体1,所述暖宫裤本体1为无缝圆筒形的暖宫裤本体1,所述暖宫裤本体1的内表面对应人体小腹设有功能层11,所述功能层11包括远红外面料层111、以及设置于所述远红外面料层111上的若干个暖宫功能区112和若干个远红外感温变色区113,所述暖宫功能区112的表面印刷有三合一涂料,所述三合一涂料包括纳米负离子粉、甲壳素、纳米远红外粉。
所述暖宫裤本体1由远红外纤维经无缝编织制成,所述远红外纤维是由远红外母粒制得。
所述远红外面料层111的边缘与暖宫裤本体1之间设有热熔胶层12,所述热熔胶层12的外表面与所述暖宫裤本体1相粘合,所述热熔胶层12的内表面与所述远红外面料层111相粘合;所述热熔胶层12的厚度为250-600μm,所述热熔胶层12边缘向内延伸,向内延伸的深度为0.8-1.2cm。
所述暖宫裤本体1包括前片13、后片14、无缝连接于所述前片13和后片14底部的裤筒15、以及用于连接所述前片13和后片14的侧围区16,所述侧围区16的面料结构为1*1罗纹组织,所述裤筒15的面料结构为平纹组织;所述前片13设有收腹区131,所述收腹区131的面料结构为1*3罗纹组织。
所述后片14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连接的外臀区141、臀部区142和臀股沟区143,所述外臀区141的面料结构为1*1假罗纹组织,所述臀部区142的面料结构为平纹组织,所述臀股沟区143的面料结构为2*2二横列假罗纹组织。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所述三合一涂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纳米负离子粉4份、甲壳素3份、纳米远红外粉2份、粘合剂16份、交联剂A1.5份、增稠剂2份、抗静电剂A2份、颜料0份、溶剂A30份。
所述远红外感温变色区的表面印刷有感温变色涂料制得,所述感温变色涂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纳米远红外感温变色粉4份、粘合剂8份、交联剂A1份、增稠剂3份、抗静电剂A1.5份、颜料0份、溶剂A32份。
所述粘合剂包括3份羧甲基纤维素、0.8份聚乙烯醇和1份聚醋酸乙烯;所述交联剂A为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和/或三羟甲基丙烷;所述增稠剂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或疏水改性聚丙烯酰胺;所述抗静电剂A包括1.5份聚醚酯酰胺、1份烷基氨基酸和3份聚乙烯乙二醇甲基丙烯酸共聚体;所述颜料为钛白粉;所述溶剂A为乙酸乙酯和水以重量比1:1.5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热熔胶层是由复合热熔胶制得,所述复合热熔胶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聚氨酯树脂25份、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20份、增粘树脂10份、粘度调节剂2份、抗氧化剂1份、交联剂B2份、固化剂3份、溶剂B40份。
所述增粘树脂由3份松香甘油脂、1份二甲苯树脂和1份β-萜烯树脂混合而成;所述粘度调节剂是由氧化聚乙烯蜡和亚乙基双硬脂酸酰胺以重量比为2:1组合的混合物;所述抗氧化剂是由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和硫代二丙酸双十二醇酯丙酮以重量比为3:1.5:1组成的混合物;所述交联剂B为过氧化二异丙苯和/或过氧化苯甲酰;所述固化剂由2份十二烯基琥珀酸酐、0.8份二氨基二苯基甲烷、0.2份间苯二胺和1份氰乙基化二乙撑三胺混合组成;所述溶剂B为丙烯酸甲酯、乙酸甲酯和水以重量比为2:1.5:0.8组成的混合物所述远红外母粒是由远红外混合粉料、复合聚合物和助剂以重量比为6:100:0.5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远红外混合粉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矿物粉20份、三氧化二铁12份、三氧化二铝8份、三氧化二铬4份、二氧化锆3份、二氧化锰6份、二氧化钛3份、碳化铬1份;
所述矿物粉是由云母粉、电气石粉和堇青石粉以重量比为2:1.2:1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复合聚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2份、聚丙烯腈12份、聚酰胺5份、抗静电剂B2份、表面活性剂3份、相容剂2份、溶剂C40份。
所述抗静电剂B为聚苯乙烯苯磺酸或硬脂酸单甘油酯;所述表面活性剂为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所述相容剂为乙烯-丙烯酸-甲酯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所述溶C剂是由N,N-二甲基甲酰胺、丙酮、乙醇和水以重量比为2:1:2.4:3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助剂包括1份偶联剂、2份阻聚剂和2.5份聚醚;所述偶联剂为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所述阻聚剂为2,5-二叔丁基对苯二酚。
所述远红外母粒由如下步骤制得:
A、远红外混合粉料的制备:按照重量份将各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并经过孔径为2-6μm的筛网进行过筛,得到远红外混合粉料;
B、预聚物的制备:按照重量份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腈和聚酰胺加入至溶剂C中,边搅拌边加入相容剂,相容剂加入完毕后进行第一次超声搅拌,得到预聚物;
C、复合聚合物的制备:按照重量份将抗静电剂B和表面活性剂加入至步骤B制得的预聚物中,混合均匀后进行第二次超声搅拌,得到复合聚合物;
D、远红外母粒的制备:按照重量份将助剂、步骤A制得的远红外混合粉料和步骤C制得的复合聚合物以重量比为0.5:4:100混合均匀,在温度为160℃下熔融混合,挤出造粒,得到远红外母粒。
所述步骤B中,边搅拌边加入相容剂时的搅拌温度为80℃,搅拌时间为20min,第一次超声搅拌的超声频率为15000Hz,超声搅拌时间为30min;所述步骤C中,第二次超声搅拌的超声频率为12000Hz,超声搅拌时间为23min;所述步骤D中,挤出造粒的各区温度为:一区250℃,二区270℃,三区275℃,四区260℃,五区255℃。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
所述三合一涂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纳米负离子粉6份、甲壳素4份、纳米远红外粉2.5份、粘合剂18份、交联剂A1.8份、增稠剂2.5份、抗静电剂A2.3份、颜料1份、溶剂A31份。
所述远红外感温变色区的表面印刷有感温变色涂料制得,所述感温变色涂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纳米远红外感温变色粉5份、粘合剂9份、交联剂A1.2份、增稠剂3.2份、抗静电剂A1.8份、颜料1份、溶剂A34份。
所述粘合剂包括4份羧甲基纤维素、0.9份聚乙烯醇和1.2份聚醋酸乙烯;所述交联剂A为季戊四醇和/或甲基丙烯酸乙酰乙酸氧基乙酯;所述增稠剂为聚丙烯酸钠和/或卡波树脂;所述抗静电剂A包括1.8份聚醚酯酰胺、1.2份烷基氨基酸和3.2份聚乙烯乙二醇甲基丙烯酸共聚体;所述颜料为芳甲烷系燃料;所述溶剂A为乙酸乙酯和水以重量比1:1.6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热熔胶层是由复合热熔胶制得,所述复合热熔胶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聚氨酯树脂28份、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21份、增粘树脂11份、粘度调节剂2.5份、抗氧化剂1.5份、交联剂B2.2份、固化剂4份、溶剂B42份。
所述增粘树脂由3.5份松香甘油脂、1.2份二甲苯树脂和1.2份β-萜烯树脂混合而成;所述粘度调节剂是由氧化聚乙烯蜡和亚乙基双硬脂酸酰胺以重量比为2.2:1组合的混合物;所述抗氧化剂是由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和硫代二丙酸双十二醇酯丙酮以重量比为3.2:1.6:1组成的混合物;所述交联剂B为叔丁基过氧化-2-乙基己基碳酸酯和/或二亚乙基三胺;所述固化剂由2.5份十二烯基琥珀酸酐、0.9份二氨基二苯基甲烷、0.3份间苯二胺和1.2份氰乙基化二乙撑三胺混合组成;所述溶剂B为丙烯酸甲酯、乙酸甲酯和水以重量比为2.2:1.6:0.9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远红外母粒是由远红外混合粉料、复合聚合物和助剂以重量比为7:100:1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远红外混合粉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矿物粉22份、三氧化二铁13份、三氧化二铝9份、三氧化二铬4.5份、二氧化锆4份、二氧化锰6.5份、二氧化钛3.5份、碳化铬1.2份;
所述矿物粉是由云母粉、电气石粉和堇青石粉以重量比为2.2:1.4:1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复合聚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份、聚丙烯腈14份、聚酰胺6份、抗静电剂B2.5份、表面活性剂3.5份、相容剂2.5份、溶剂C46份。
所述抗静电剂B为烷基双(α-羟乙基胺磷酸酯);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脂肪酸三乙醇胺盐。
所述相容剂为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酯共聚物;所述溶剂C是由N,N-二甲基甲酰胺、丙酮、乙醇和水以重量比为2.2:1:2.2:2.8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助剂包括1.5份偶联剂、2.0份阻聚剂和2份聚醚;所述偶联剂为苯胺甲基三乙氧基硅烷;所述阻聚剂为对苯二酚。
所述远红外母粒制备步骤的步骤B中,边搅拌边加入相容剂时的搅拌温度为83℃,搅拌时间为18min,第一次超声搅拌的超声频率为16000Hz,超声搅拌时间为28min;所述步骤C中,第二次超声搅拌的超声频率为13000Hz,超声搅拌时间为21min;所述步骤D中,熔融混合的温度为140℃,挤出造粒的各区温度为:一区255℃,二区272℃,三区278℃,四区262℃,五区258℃。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
所述三合一涂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纳米负离子粉7份、甲壳素5份、纳米远红外粉3份、粘合剂20份、交联剂A2份、增稠剂3份、抗静电剂A2.5份、颜料3份、溶剂A32份。
所述远红外感温变色区的表面印刷有感温变色涂料制得,所述感温变色涂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纳米远红外感温变色粉7份、粘合剂10份、交联剂A1.5份、增稠剂3.5份、抗静电剂A2份、颜料2份、溶剂A36份。
所述粘合剂包括5份羧甲基纤维素、1.1份聚乙烯醇和1.5份聚醋酸乙烯;所述交联剂A为三羟甲基丙烷和/或甲基丙烯酸乙酰乙酸氧基乙酯;所述增稠剂为卡波树脂和/或聚丙烯酸酯共聚乳液;所述抗静电剂A包括2份聚醚酯酰胺、1.5份烷基氨基酸和3.5份聚乙烯乙二醇甲基丙烯酸共聚体;所述颜料为偶氮染料;所述溶剂A为乙酸乙酯和水以重量比1:1.8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热熔胶层是由复合热熔胶制得,所述复合热熔胶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聚氨酯树脂30份、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22份、增粘树脂13份、粘度调节剂3份、抗氧化剂2份、交联剂B2.5份、固化剂2份、溶剂B45份。
所述增粘树脂由4份松香甘油脂、1.5份二甲苯树脂和1.5份β-萜烯树脂混合而成;所述粘度调节剂是由氧化聚乙烯蜡和亚乙基双硬脂酸酰胺以重量比为2.5:1组合的混合物;所述抗氧化剂是由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和硫代二丙酸双十二醇酯丙酮以重量比为3.5:1.8:1组成的混合物;所述交联剂B为二亚乙基三胺和/或二氨基二苯基甲烷;所述固化剂由3份十二烯基琥珀酸酐、1份二氨基二苯基甲烷、0.3份间苯二胺和1.5份氰乙基化二乙撑三胺混合组成;所述溶剂B为丙烯酸甲酯、乙酸甲酯和水以重量比为2.5:1.8:1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远红外母粒是由远红外混合粉料、复合聚合物和助剂以重量比为8:100:1.5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远红外混合粉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矿物粉23份、三氧化二铁15份、三氧化二铝10份、三氧化二铬5份、二氧化锆5份、二氧化锰7份、二氧化钛4份、碳化铬1.5份;
所述矿物粉是由云母粉、电气石粉和堇青石粉以重量比为2.5:1.5:1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复合聚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5份、聚丙烯腈15份、聚酰胺7份、抗静电剂B3份、表面活性剂4份、相容剂3份、溶剂C52份。
所述抗静电剂B为烷烷基二羧甲基铵乙内酯;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脂肪酸聚氧乙烯酯。
所述相容剂为聚氨酯预聚物改性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所述溶剂C是由N,N-二甲基甲酰胺、丙酮、乙醇和水以重量比为2.3:1:2:25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助剂包括2份偶联剂、2.5份阻聚剂和1.5份聚醚;所述偶联剂为焦磷酸酯钛酸酯;所述阻聚剂为2-叔丁基对苯二酚。
所述远红外母粒制备步骤的步骤B中,边搅拌边加入相容剂时的搅拌温度为87℃,搅拌时间为17min,第一次超声搅拌的超声频率为16500Hz,超声搅拌时间为27min;所述步骤C中,第二次超声搅拌的超声频率为14000Hz,超声搅拌时间为20min;所述步骤D中,熔融混合的温度为120℃挤出造粒的各区温度为:一区260℃,二区275℃,三区280℃,四区265℃,五区260℃。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
所述三合一涂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纳米负离子粉8份、甲壳素6份、纳米远红外粉3.5份、粘合剂22份、交联剂A2.3份、增稠剂3.5份、抗静电剂A2.8份、颜料3份、溶剂A33份。
所述远红外感温变色区的表面印刷有感温变色涂料,所述感温变色涂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纳米远红外感温变色粉8份、粘合剂11份、交联剂A1.8份、增稠剂3.8份、抗静电剂A2.3份、颜料2.5份、溶剂A38份。
所述粘合剂包括6份羧甲基纤维素、1.3份聚乙烯醇和1.8份聚醋酸乙烯;所述交联剂A是由季戊四醇、三羟甲基丙烷和甲基丙烯酸乙酰乙酸氧基乙酯以重量比为2:1:3.5组成的混合物;所述增稠剂是由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聚丙烯酸钠和卡波树脂以重量比为1.2:2:1组成的混合物;所述抗静电剂A包括2.3份聚醚酯酰胺、1.8份烷基氨基酸和3.8份聚乙烯乙二醇甲基丙烯酸共聚体;所述颜料为酞菁染料;所述溶剂A为乙酸乙酯和水以重量比1:1.8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热熔胶层是由复合热熔胶制得,所述复合热熔胶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聚氨酯树脂32份、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23份、增粘树脂14份、粘度调节剂3.5份、抗氧化剂2.5份、交联剂B2.8份、固化剂6份、溶剂B48份。
所述增粘树脂由4.5份松香甘油脂、1.8份二甲苯树脂和1.8份β-萜烯树脂混合而成;所述粘度调节剂是由氧化聚乙烯蜡和亚乙基双硬脂酸酰胺以重量比为2.8:1组合的混合物;所述抗氧化剂是由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和硫代二丙酸双十二醇酯丙酮以重量比为3.8:1.9:1组成的混合物;所述交联剂B为过氧化二异丙苯、二亚乙基三胺和二氨基二苯基甲烷以重量份为2:1:0.8组成的混合物;所述固化剂由3.5份十二烯基琥珀酸酐、1.1份二氨基二苯基甲烷、0.4份间苯二胺和1.8份氰乙基化二乙撑三胺混合组成;所述溶剂B为丙烯酸甲酯、乙酸甲酯和水以重量比为2.8:1.9:1.1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远红外母粒是由远红外混合粉料、复合聚合物和助剂以重量比为9:100:2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远红外混合粉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矿物粉24份、三氧化二铁15份、三氧化二铝11份、三氧化二铬5.5份、二氧化锆7份、二氧化锰7.5份、二氧化钛4.5份、碳化铬1.8份;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6份、聚丙烯腈16份、聚酰胺7份、抗静电剂B3.5份、表面活性剂4.5份、相容剂3.5份、溶剂C58份。
所述矿物粉是由云母粉、电气石粉和堇青石粉以重量比为2.8:1.6:1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复合聚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所述抗静电剂B为聚氧乙烯烷基酰胺;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酯盐。
所述相容剂为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所述溶剂C是由N,N-二甲基甲酰胺、丙酮、乙醇和水以重量比为2.4:1:1.8:2.2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助剂包括2.5份偶联剂、2.8份阻聚剂和1份聚醚;所述偶联剂为乙烯基三(β-甲氧基乙氧基)硅烷;所述阻聚剂为对羟基苯甲醚。
所述远红外母粒制备步骤的步骤B中,边搅拌边加入相容剂时的搅拌温度为92℃,搅拌时间为16min,第一次超声搅拌的超声频率为17000Hz,超声搅拌时间为26min;所述步骤C中,第二次超声搅拌的超声频率为15000Hz,超声搅拌时间为19min;所述步骤D中,熔融混合的温度为100℃,挤出造粒的各区温度为:一区265℃,二区278℃,三区283℃,四区268℃,五区263℃。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
所述三合一涂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纳米负离子粉10份、甲壳素7份、纳米远红外粉4份、粘合剂24份、交联剂A2.5份、增稠剂4份、抗静电剂A3份、颜料5份、溶剂A35份。
所述远红外感温变色区的表面印刷有感温变色涂料,所述感温变色涂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纳米远红外感温变色粉10份、粘合剂12份、交联剂A2份、增稠剂4份、抗静电剂A2.5份、颜料3份、溶剂A40份。
所述粘合剂包括7份羧甲基纤维素、1.5份聚乙烯醇和2份聚醋酸乙烯;所述交联剂A是由季戊四醇、三羟甲基丙烷和甲基丙烯酸乙酰乙酸氧基乙酯以重量比为3:1:4.5组成的混合物;所述增稠剂是由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聚丙烯酸钠和卡波树脂以重量比为1.8:3:1组成的混合物;所述抗静电剂A包括2.5份聚醚酯酰胺、2份烷基氨基酸和4份聚乙烯乙二醇甲基丙烯酸共聚体;所述颜料为还原染料;所述溶剂A为乙酸乙酯和水以重量比1:2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热熔胶层是由复合热熔胶制得,所述复合热熔胶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聚氨酯树脂35份、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25份、增粘树脂15份、粘度调节剂4份、抗氧化剂3份、交联剂B3份、固化剂7份、溶剂B50份。
所述增粘树脂由5份松香甘油脂、2份二甲苯树脂和2份β-萜烯树脂混合而成;所述粘度调节剂是由氧化聚乙烯蜡和亚乙基双硬脂酸酰胺以重量比为3:1组合的混合物;所述抗氧化剂是由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和硫代二丙酸双十二醇酯丙酮以重量比为4:2:1组成的混合物;所述交联剂B为过氧化二异丙苯、二亚乙基三胺和二氨基二苯基甲烷以重量份为3:1:1.2组成的混合物;所述固化剂由4份十二烯基琥珀酸酐、1.2份二氨基二苯基甲烷、0.5份间苯二胺和1-2份氰乙基化二乙撑三胺混合组成;所述溶剂B为丙烯酸甲酯、乙酸甲酯和水以重量比为3:2:1.2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远红外母粒是由远红外混合粉料、复合聚合物和助剂以重量比为10:100:2组成的混合物。
优选的,所述远红外混合粉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矿物粉25份、三氧化二铁16份、三氧化二铝12份、三氧化二铬6份、二氧化锆8份、二氧化锰8份、二氧化钛5份、碳化铬2份;
所述矿物粉是由云母粉、电气石粉和堇青石粉以重量比为3:1.8:1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复合聚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8份、聚丙烯腈18份、聚酰胺8份、抗静电剂B4份、表面活性剂5份、相容剂4份、溶剂C65份。
所述抗静电剂B为聚氧乙烯烷基醚;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脂肪酸聚氧乙烯酯。
所述相容剂为苯乙烯一丙烯腈共聚物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所述溶剂C是由N,N-二甲基甲酰胺、丙酮、乙醇和水以重量比为2.5:1:1.6:2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助剂包括3份偶联剂、3份阻聚剂和0.5份聚醚;所述偶联剂为焦磷酸酯钛酸酯;所述阻聚剂为2,5-二叔丁基对苯二酚。
所述远红外母粒制备步骤的步骤B中,边搅拌边加入相容剂时的搅拌温度为95℃,搅拌时间为15min,第一次超声搅拌的超声频率为18000Hz,超声搅拌时间为25min;所述步骤C中,第二次超声搅拌的超声频率为16000Hz,超声搅拌时间为18min;所述步骤D中,熔融混合的温度为80℃挤出造粒的各区温度为:一区270℃,二区280℃,三区285℃,四区270℃,五区265℃。
对比例1
本对比例与上述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
一种无缝无痕三合一收腹暖宫裤,包括暖宫裤本体,所述暖宫裤本体为无缝圆筒形的暖宫裤本体,所述暖宫裤本体的内表面对应人体小腹设有功能层,所述功能层包括远红外面料层、以及印刷于所述远红外面料层上的若干个暖宫功能区和若干个远红外感温变色区,所述暖宫功能区是由三合一涂料制得,所述三合一涂料包括纳米负离子粉、甲壳素、纳米远红外粉。
所述暖宫裤本体由普通的纤维经无缝编织制成。
对比例2
本对比例与上述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
一种无缝无痕三合一收腹暖宫裤,包括暖宫裤本体,所述暖宫裤本体为无缝圆筒形的暖宫裤本体,所述暖宫裤本体的内表面对应人体小腹设有功能层,所述功能层包括面料层、以及印刷于所述面料层上的若干个暖宫功能区和若干个远红外感温变色区,所述暖宫功能区是由三合一涂料制得,所述三合一涂料包括纳米负离子粉、甲壳素、纳米远红外粉。
对比例3
本对比例与上述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
一种无缝无痕收腹暖宫裤,包括暖宫裤本体,所述暖宫裤本体为无缝圆筒形的暖宫裤本体,所述暖宫裤本体的内表面对应人体小腹设有功能层,所述功能层为远红外面料层。
对比例4
本对比例与上述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
一种无缝无痕三合一收腹暖宫裤,包括暖宫裤本体,所述暖宫裤本体为无缝圆筒形的暖宫裤本体,所述暖宫裤本体的内表面对应人体小腹设有功能层,所述功能层包括远红外面料层、以及印刷于所述远红外面料层上的若干个暖宫功能区和若干个远红外感温变色区,所述暖宫功能区是由三合一涂料制得,所述三合一涂料包括纳米负离子粉、甲壳素、纳米远红外粉。
所述暖宫裤本体由远红外纤维经无缝编织制成,所述远红外纤维是由远红外母粒制得。
所述远红外面料层的边缘与暖宫裤本体之间设有热熔胶层,所述热熔胶层的外表面与所述暖宫裤本体相粘合,所述热熔胶层的内表面与所述远红外面料层相粘合;所述热熔胶层的宽度为0.8-1.2cm,所述热熔胶层的厚度为250-600μm。
所述热熔胶层是由聚氨酯热熔胶制得,所述聚氨酯热熔胶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聚氨酯树脂25-35份、增粘树脂10-15份、粘度调节剂2-4份、抗氧化剂1-3份、交联剂2-3份、固化剂3-7份和溶剂40-50份。
对比例5
本对比例与上述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
一种无缝无痕三合一收腹暖宫裤,包括暖宫裤本体,所述暖宫裤本体为无缝圆筒形的暖宫裤本体,所述暖宫裤本体的内表面对应人体小腹设有功能层,所述功能层包括远红外面料层、以及印刷于所述远红外面料层上的若干个暖宫功能区和若干个远红外感温变色区,所述暖宫功能区是由三合一涂料制得,所述三合一涂料包括纳米负离子粉、甲壳素、纳米远红外粉。
所述暖宫裤本体由远红外纤维经无缝编织制成,所述远红外纤维是由远红外母粒制得。
所述远红外面料层的边缘与暖宫裤本体之间设有热熔胶层,所述热熔胶层的外表面与所述暖宫裤本体相粘合,所述热熔胶层的内表面与所述远红外面料层相粘合;所述热熔胶层的宽度为0.8-1.2cm,所述热熔胶层的厚度为250-600μm。
所述热熔胶层是由聚氨酯热熔胶制得,所述聚氨酯热熔胶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20-25份、增粘树脂10-15份、粘度调节剂2-4份、抗氧化剂1-3份、交联剂2-3份、固化剂3-7份和溶剂40-50份。
将上述实施例2-6和对比例1-3制得的暖宫裤分别置于常温环境下、以及35-38℃的烘箱10h,测试上述暖宫裤对应人体小腹位置的裤体温度,并测试上述暖宫裤的远红外发射率和远红外透射强度IT,同时测试实施例2-6和对比例4-5的热熔胶拉伸强度,测试结果如下:
由上表数据可知,本发明制得的暖宫裤经过常温和烘箱处理(模拟人体体温及穿着时长)后,裤体对应人体小腹的位置,温差较为明显,对于人体体表温感而言,略高于40℃为人体合适的体感,且常温的裤体升温至40℃左右,十几度的温差对于处于生理期或产后妇女而言,尤为明显,说明本申请制得的暖宫裤在常温下发射出的远红外线波长为3-18μm,与人体的波长范围相配,使得人体对其的吸收功能佳,并与人体吸收波长相一致,产生分子共振,加剧分子的运动,达到发热升温的效果,温度提高14-16℃,对人体而言能有效提高新陈代谢、促进排毒,达到暖宫、抗菌等保健作用;且远红外发射率达82.88-86.26%,远红外透射强度达到368.25-380.23W/m2,远红外被织物阻挡率小,能穿透织物渗透至人体皮肤中起作用,透气性好,保健效果佳;且复合热熔胶的粘接强度高,达1.87-2.13MPa,能将远红外面料层与暖宫裤本体稳定粘合连接,成型后具有较佳的柔软性、拉伸性和弹性。
与对比例1相比,对比例1没有采用远红外纤维面制而成的暖宫裤本体,而采用普通的纤维制备,其远红外发射率和远红外透射强度显著偏低,且经常温和烘箱处理后的温差较小,发射的远红外射线的升温加热效果较低,说明本发明通过采用远红外纤维编织而成的无缝暖宫裤,随着暖宫裤吸收人体发射的远红外后,远红外纤维温度升高,提高了远红外纤维发射远红外的能力、并再向人体发射远红外,使暖宫裤达到抗菌、保温、保健的作用。
与对比例2相比,对比例2的面料层没有采用远红外面料,为普通的面料层,其远红外发射率和远红外透射强度显著偏低,且经常温和烘箱处理后的温差较小,发射的远红外射线的升温加热效果较低,说明本发明通过采用远红外面料层,能提高暖宫裤的远红外升温、保温、抗菌和保健作用。
与对比例3相比,对比例3没有涂覆三合一涂料,仅是远红外纤维编织的暖宫裤本体和远红外面料层,其远红外发射率和远红外透射强度偏低,且经常温和烘箱处理后的温差较小,发射的远红外射线的升温加热效果较低,说明本发明通过采用三合一涂料涂覆制备暖宫功能区,与人体表皮接触,能有效提高小腹位置的温度,提高暖宫裤的升温保健作用。
分别与对比例4和对比例5相比,对比例4的热熔胶中不含有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对比例5的热熔胶中不含有聚氨酯树脂,两者单一组分树脂制成的复合胶的拉伸强度均较低,说明本发明通过采用复合树脂制备复合热熔胶,能有效提高热熔胶的粘结强度,能将面料层与暖宫裤本体稳定粘合连接,并具有较佳的拉伸强度,使得热熔胶涂布成型后具有较佳的柔软性、拉伸性和弹性,能使暖宫裤在拉伸或回弹的情况下不因热熔胶的低拉伸强度而阻挡暖宫裤的拉伸及回弹,使得热熔胶层在裤体和远红外面料层拉伸舒张时随之拉伸舒张,同步舒张,提高暖宫裤的穿着舒适性。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发明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无缝无痕三合一收腹暖宫裤,包括暖宫裤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暖宫裤本体为无缝圆筒形的暖宫裤本体,所述暖宫裤本体的内表面对应人体小腹设有功能层,所述功能层包括远红外面料层、以及设置于所述远红外面料层上的若干个暖宫功能区和若干个远红外感温变色区,所述暖宫功能区的表面印刷有三合一涂料,所述三合一涂料包括纳米负离子粉、甲壳素、纳米远红外粉;
所述暖宫裤本体由远红外纤维经无缝编织制成,所述远红外纤维是由远红外母粒制得,所述远红外母粒是由远红外混合粉料、复合聚合物和助剂以重量比为6-10:100:0.5-1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远红外混合粉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矿物粉20-25份
三氧化二铁12-16份
三氧化二铝8-12份
三氧化二铬4-6份
二氧化锆3-8份
二氧化锰6-8份
二氧化钛3-5份
碳化铬1-2份;
所述矿物粉是由云母粉、电气石粉和堇青石粉以重量比为2-3:1.2-1.8:1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复合聚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2-18份、聚丙烯腈12-18份、聚酰胺5-8份、抗静电剂B 2-4份、表面活性剂3-5份、相容剂2-4份、溶剂C 40-6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缝无痕三合一收腹暖宫裤,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合一涂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纳米负离子粉4-10份
甲壳素3-7份
纳米远红外粉2-4份
粘合剂16-24份
交联剂A1.5-2.5份
增稠剂2-4份
抗静电剂A2-3份
颜料0-5份
溶剂A30-3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缝无痕三合一收腹暖宫裤,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红外感温变色区的表面印刷有感温变色涂料,所述感温变色涂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纳米感温变色粉4-10份
粘合剂8-12份
交联剂A1-2份
增稠剂3-4份
抗静电剂A1.5-2.5份
颜料0-3份
溶剂A32-40份。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无缝无痕三合一收腹暖宫裤,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包括3-7份羧甲基纤维素、0.8-1.5份聚乙烯醇和1-2份聚醋酸乙烯;所述交联剂A为2,5-二甲基-2,5 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季戊四醇、三羟甲基丙烷和甲基丙烯酸乙酰乙酸氧基乙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增稠剂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聚丙烯酸钠、疏水改性聚丙烯酰胺、卡波树脂、聚丙烯酸酯共聚乳液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抗静电剂A包括1.5-2.5份聚醚酯酰胺、1-2份烷基氨基酸和3-4份聚乙烯乙二醇甲基丙烯酸共聚体;所述颜料为钛白粉、芳甲烷系燃料、偶氮染料、酞菁染料和还原染料中的任意一种;所述溶剂A为乙酸乙酯和水以重量比1:1.5-2组成的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缝无痕三合一收腹暖宫裤,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红外面料层的边缘与暖宫裤本体之间设有热熔胶层,所述热熔胶层的外表面与所述暖宫裤本体相粘合,所述热熔胶层的内表面与所述远红外面料层相粘合;所述热熔胶层的厚度为250-600μm,所述热熔胶层从边缘向内延伸,向内延伸的深度为0.8-1.2c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无缝无痕三合一收腹暖宫裤,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熔胶层是由复合热熔胶制得,所述复合热熔胶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聚氨酯树脂25-35份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20-25份
增粘树脂10-15份
粘度调节剂2-4份
抗氧化剂1-3份
交联剂B2-3份
固化剂3-7份
溶剂B40-50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无缝无痕三合一收腹暖宫裤,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粘树脂由3-5份松香甘油脂、1-2份二甲苯树脂和1-2份β-萜烯树脂混合而成;所述粘度调节剂是由氧化聚乙烯蜡和亚乙基双硬脂酸酰胺以重量比为2-3:1组合的混合物;所述抗氧化剂是由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和硫代二丙酸双十二醇酯丙酮以重量比为3-4:1.5-2:1组成的混合物;所述交联剂B为过氧化二异丙苯、过氧化苯甲酰、叔丁基过氧化-2-乙基己基碳酸酯、二亚乙基三胺和二氨基二苯基甲烷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固化剂由2-4份十二烯基琥珀酸酐、0.8-1.2份二氨基二苯基甲烷、0.2-0.5份间苯二胺和1-2份氰乙基化二乙撑三胺混合组成;所述溶剂B为丙烯酸甲酯、乙酸甲酯和水以重量比为2-3:1.5-2:0.8-1.2组成的混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缝无痕三合一收腹暖宫裤,其特征在于:所述暖宫裤本体包括前片、后片、无缝连接于所述前片和后片底部的裤筒、以及用于连接所述前片和后片的侧围区,所述侧围区的面料结构为1*1罗纹组织,所述裤筒的面料结构为平纹组织;所述前片设有收腹区,所述收腹区的面料结构为1*3罗纹组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无缝无痕三合一收腹暖宫裤,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片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连接的外臀区、臀部区和臀股沟区,所述外臀区的面料结构为1*1假罗纹组织,所述臀部区的面料结构为平纹组织,所述臀股沟区的面料结构为2*2二横列假罗纹组织。
CN201811245351.3A 2018-10-24 2018-10-24 一种无缝无痕三合一收腹暖宫裤 Active CN1092881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45351.3A CN109288143B (zh) 2018-10-24 2018-10-24 一种无缝无痕三合一收腹暖宫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45351.3A CN109288143B (zh) 2018-10-24 2018-10-24 一种无缝无痕三合一收腹暖宫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88143A CN109288143A (zh) 2019-02-01
CN109288143B true CN109288143B (zh) 2023-09-15

Family

ID=651585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45351.3A Active CN109288143B (zh) 2018-10-24 2018-10-24 一种无缝无痕三合一收腹暖宫裤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8814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10449B (zh) * 2019-05-07 2023-03-31 东莞世丽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保暖面料及其制备工艺
CN112709072B (zh) * 2020-12-21 2022-04-05 杭州奥华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发热保暖针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97808A (zh) * 2003-09-17 2005-03-23 北新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红外辐射效应的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38817A (zh) * 2008-03-06 2008-08-13 刘燕平 抑菌剂、远红外线发射剂、母粒和纤维及其制造方法
CN101787250A (zh) * 2010-01-22 2010-07-28 山东久隆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含有线性端羟基聚氨酯树脂的eva热熔胶组合物
CN201630241U (zh) * 2009-09-16 2010-11-17 潘文雄 具远红外线的内裤
CN102845844A (zh) * 2012-09-20 2013-01-02 昆山市周市斐煌服饰厂 远红外保健内衣面料的制备方法
CN204070593U (zh) * 2014-07-25 2015-01-07 浙江浪莎内衣有限公司 暖宫高腰收腹裤
CN205052892U (zh) * 2015-09-18 2016-03-02 白龙 一种内裤
CN105523714A (zh) * 2016-01-21 2016-04-27 上海韬鸿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负离子远红外琉璃、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5645938A (zh) * 2014-11-10 2016-06-08 厦门美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远红外负离子陶瓷及其制品的制作方法
CN105962468A (zh) * 2016-05-31 2016-09-28 爱谱诗(苏州)服装有限公司 一种体温指示儿童内衣
CN106543909A (zh) * 2015-09-23 2017-03-29 深圳市五洲行户外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布料搭接结构及其工艺
CN206197047U (zh) * 2016-11-28 2017-05-31 许新慰 砭石能量内裤
CN108301237A (zh) * 2018-01-15 2018-07-20 宏杰内衣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远红外和负离子多功能面料
CN108312648A (zh) * 2017-12-15 2018-07-24 合肥普尔德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用于制造弹性手术包的复合材料及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97808A (zh) * 2003-09-17 2005-03-23 北新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红外辐射效应的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38817A (zh) * 2008-03-06 2008-08-13 刘燕平 抑菌剂、远红外线发射剂、母粒和纤维及其制造方法
CN201630241U (zh) * 2009-09-16 2010-11-17 潘文雄 具远红外线的内裤
CN101787250A (zh) * 2010-01-22 2010-07-28 山东久隆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含有线性端羟基聚氨酯树脂的eva热熔胶组合物
CN102845844A (zh) * 2012-09-20 2013-01-02 昆山市周市斐煌服饰厂 远红外保健内衣面料的制备方法
CN204070593U (zh) * 2014-07-25 2015-01-07 浙江浪莎内衣有限公司 暖宫高腰收腹裤
CN105645938A (zh) * 2014-11-10 2016-06-08 厦门美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远红外负离子陶瓷及其制品的制作方法
CN205052892U (zh) * 2015-09-18 2016-03-02 白龙 一种内裤
CN106543909A (zh) * 2015-09-23 2017-03-29 深圳市五洲行户外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布料搭接结构及其工艺
CN105523714A (zh) * 2016-01-21 2016-04-27 上海韬鸿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负离子远红外琉璃、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5962468A (zh) * 2016-05-31 2016-09-28 爱谱诗(苏州)服装有限公司 一种体温指示儿童内衣
CN206197047U (zh) * 2016-11-28 2017-05-31 许新慰 砭石能量内裤
CN108312648A (zh) * 2017-12-15 2018-07-24 合肥普尔德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用于制造弹性手术包的复合材料及其方法
CN108301237A (zh) * 2018-01-15 2018-07-20 宏杰内衣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远红外和负离子多功能面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88143A (zh) 2019-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88143B (zh) 一种无缝无痕三合一收腹暖宫裤
CN104195665B (zh) 一种废旧羽绒纤维/腈纶短纤维复合的羽绒复合纤维及其制作方法
US20060177490A1 (en) Chitosan-base antimicrobial thermoplastic polymer blends
CN102492335A (zh) 一次性吸汗抗菌手套及其制备方法
CN108837179A (zh) 一种抗菌吸液型海藻酸钠复合纳米纤维医用敷料
CN108623875A (zh) 一种高强度透气膜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22058A (zh) 释放负离子的艾草纤维及其制造方法
CN105504430A (zh) 具有远红外辐射作用的复合材料
CN107141584B (zh) 一种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在制备亲水柔韧无纺布中的应用
CN1552757A (zh) 微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WO2019072026A1 (zh) 可调节外固定支具
CN109137496A (zh) 一种柔软抗菌无纺布的制备方法
CN111041606A (zh) 一种耐久性抗菌纺织纤维及制备方法
CN109090720B (zh) 一种远红外无缝塑身衣
CN111572136A (zh) 一种高吸湿抗菌复合面料的制备方法
CN116556060B (zh) 一种高弹冰感面料及其在防晒上的应用
CN104947222A (zh) 一种质轻蓬松型生态抑菌羽绒纤维及其制作方法
CN206495013U (zh) 一种汉麻面料
CN108219220A (zh) 抗菌混纺复合纤维座垫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31362A (zh) 释放负离子的艾草纤维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CN112160155A (zh) 一种阻燃抗菌面料
CN111635564A (zh) 一种可在湿热杀菌后溶解的防护服新型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7674277A (zh) 耐辐照抗菌塑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
CN102860650B (zh) 一种吸水抗菌干发帽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30852A (zh) 一种具有远红外辐射功能的低温热塑材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