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855C - 建立会议呼叫的方法以及发起一个三方会议呼叫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建立会议呼叫的方法以及发起一个三方会议呼叫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855C
CN1090855C CN96105487.5A CN96105487A CN1090855C CN 1090855 C CN1090855 C CN 1090855C CN 96105487 A CN96105487 A CN 96105487A CN 1090855 C CN1090855 C CN 109085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ssage
communication
nod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610548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720A (zh
Inventor
史蒂芬·马克思·泰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T&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T&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T&T Corp filed Critical AT&T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27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7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85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85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40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5/403Arrangements for multi-party communication, e.g. for confer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13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for computer conferences, e.g. chat rooms
    • H04L12/1822Conducting the conference, e.g. admission, detection, selection or grouping of participants, correlating users to one or more conference sessions, prioritising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5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with management of multicast group membershi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40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5/403Arrangements for multi-party communication, e.g. for conferences
    • H04L65/4046Arrangements for multi-party communication, e.g. for conferences with distributed flo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40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5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several subscribers to a common circuit, i.e. affording conference facilities
    • H04M3/567Multimedia conference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101Session protoc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在不是所有参加者均可参加会议呼叫的情况下由电信终端建立一个具有缩减带宽的多媒体电信会议呼叫。当一个电信终端起始会议呼叫时,起始电信终端首先建立起到达作为会议一部分的其它各个电信终端的低速数据链路。当其它电信终端的所有用户准备加入会议时,其它电信终端向起始电信终端发送信号,起始终端接着给会议呼叫增加必要的带宽以建立多媒体的电信会议呼叫。因为会议呼叫已经建立,则起始电信终端仅需给会议呼叫增加必要的带宽。另外,每个参加者可以选择不加入到会议呼叫中。

Description

建立会议呼叫的方法以及发起一个三方会议呼叫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信会议呼叫,尤其是涉及建立一个多媒体电信会议呼叫。
随着新型的诸如综合高速数据传输和视频图象之类的电信呼叫的出现,电信会议呼叫的费用不断增加。因为使用各种媒体表示方式所获得的好处,使用这些不同类型媒体的电信会议呼叫的用户希望仅在会议举行时才付出额外的费用。但是,当一个人试图建立会议呼叫时大量的时间被浪费掉了。当电信会议呼叫仅包含音频时,花费在建立会议呼叫的时间与进行呼叫的时间不同,并不太重要。但是现在由于较高的传输费用,用户希望最大限度地利用电信会议呼叫。
在当前领域的商用通信交换系统中(已称为PBX),会议呼叫有一个主要的问题。这个问题是试图在所有电话机都为空闲时建立会议呼叫。如果两个人正在电话中交谈而想让第三个人加入进来,其中一个人让其它人等待并按下他们话机上的一个会议按键。当接收到拨号音后,这个人拨叫第三个人。如果第三方空闲,则应答;接着拨叫方第二次按下会议键使所有三方参加会议呼叫。当第三个人正忙时问题产生了,必须要定期地尝试建立起与第三个人的会议呼叫,这不仅使参加电话呼叫的双方感到扫兴,当最初两个人之间的呼叫类型为视频呼叫时费用也是很昂费的。由于直到第三方加入时有用的通话才开始,这也使费用变得昂贵了。同样的问题也产生于在多个话机间建立一个会议呼叫的情况中。在会议呼叫建立时如果一个或多个要参加会议的人的电话遇忙的情况下,许多人的大量时间就浪费掉了。并且,如果是一个视频会议呼叫的话,费用就是很重要的了。
在现有的商用通信交换系统中,汇接会议呼叫可以克服在上段描述的一些困难。通过各个会议参加方拨打例如AT&T的Al-liance专用电话会议业务所提供的会议桥接器号码则可建立一个汇接会议呼叫。但当没有事先安排而建立会议时汇接会议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即使是在一个预先安排的会议中,当会议的参加者要等待一个或多个别的会议参加者拨叫会议桥接器时,也会浪费时间和金钱。
通过电信终端可以解决以上问题并取得技术上的进步,当不是所有参加者可加入会议呼叫时电信终端以减少的带宽建立起多媒体电信会议呼叫。当一个电信终端发起一个会议呼叫,起始的电信终端首先建立起到达作为会议一部分的其它各个电信终端的低速数据链路。当其它电信终端的所有用户都准备好开会时,其它电信终端向起始电信终端发信号,起始电信终端接着就给会议呼叫增加必要的带宽以建立多媒体电信会议呼叫。因为会议呼叫已经建立起来,起始的电信终端仅需要向呼叫增加必要的带宽。电信会议呼叫的每个参加者指定其何时准备启动会议呼叫。另外,每个参加者可以选择不加入到会议呼叫中。
当第一个和第二个电信终端介入第一个呼叫时,第一电信终端的用户可以通过挂起第一呼叫来建立起包括第三电信终端的会议呼叫。第二电信终端在用户控制下建立起针对第三通信终端的第二呼叫。如果在第三通信终端处没有应答第二呼叫,第二电信终端把第二呼叫变成数据呼叫并把第一和第二呼叫合并成一个会议呼叫。当第三电信终端已准备好完全加入到会议呼叫中时,第三电信终端在会议呼叫的呼叫通路上向第二电信终端发送一个消息。针对这个消息,第二电信终端增加会议呼叫的呼叫通路上的通信带宽以便第三电信终端可以完全地加入到会议呼叫中。
图1给出了实现本发明概念的系统的第一个实施例;
图2给出了体现本发明概念的消息流;
图3给出了用来实现本发明概念的消息;
图4给出了按照本发明概念使用的软件体系结构;
图5从逻辑说明了在一个交换节点中建立的信令和传输路径;
图6给出了通过网络,传输,会话和应用软件层的呼叫的逻辑结构;
图7、8、9以流图形式说明了网络层对传输消息的响应;
图10、11以流图形式说明了起始通信终端完成的操作;
图12给出了一张会议表;
图13以流图形式说明了一个通信终端完成的操作;
图14说明了通过网络,传输,会话和应用软件层的两个呼叫的逻辑结构;
图15说明了在执行合并操作后通过网络,传输,会话和应用软件层的会议呼叫的逻辑结构;
图16给出了实现本发明概念的系统的第二个实施例;
图17、18以流图形式说明了与起始通信终端相连的交换节点执行的操作;
图19以流图形式说明了与通信终端相连的交换节点执行的操作;而
图20说明了基于本发明概念的通信终端。
图1给出了通过包括交换节点102和103的交换网相互连接的终端101,104和106。这些通信终端通过初级速率接口链路(PRI)被互连至交换节点。因为假设通信终端会参与视频或高速数据呼叫,PRI链路被说明成连接通信终端至交换节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很容易地看出在PRI链路是基本速率接口(BRI)链路并采用视频和数据压缩的情况下也可完成类似功能。通过多个PRI链路112到116连接交换节点102和103。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会发现可配合交换结点102和103使用附加的交换结点。交换节点102和103能够给视频和数据会议提供会议电路。交换节点102和103与在题目为“Video View Selection by a Chairperson”,1993年6月30日申请,并授予给与本申请相同的受让者的美国专利申请08/085997中所描述的交换节点相类似。美国专利5,386,466进一步公开了交换节点的操作,在这里参考引用了美国专利申请08/085997和美国专利5,386,466。
为了理解图1系统如何进行操作,考虑以下两个例子。在第一个例子中,通信终端101和通信终端104参与一个通信呼叫。在这个呼叫过程中,通信终端101的用户想要创建一个包括通信终端106的通信会议。通信终端101通过经PRI链路111向交换节点102发送合适的控制信号使通信终端104处在等待状态。通信终端101接着起始到通信终端106的第二个通信呼叫。如果通信终端106的用户决定参加从通信终端101来的呼叫,则在通信终端101和106之间建立一个呼叫。通信终端101的用户接着向交换节点102发送控制信号从而在通信终端101,104和106间构成一个通信会议。另一方面,如果通信终端106遇忙或通信终端106的用户决定此时不接受该呼叫,则通信终端101接着使用图3中所示的TRANS消息把通信终端101和通信终端106间的通信呼叫上的带宽降低至低速数据呼叫带宽。建立了一个会议呼叫,但通信终端106在从通信终端101来的数据链路上只传输和接收数据。
当通信终端106的用户表明他们希望完全加入通信会议呼叫时,用户通过按下通信终端106的“Join”键发送信号以表明意向。响应这个按键,通信终端106向通信终端101发送一个消息(称作加入消息)表明通信终端106希望完全加入会议。一旦接收到加入消息,通信终端101使用TRANS消息增加到通信终端106的带宽以便通信终端106可以完全地加入到通信会议呼叫中。
在第二个例子中,当通信终端106和104的用户准备完全加入通信会议呼叫时,通信终端101的用户希望起动通信会议呼叫。通信终端101的用户按下通信终端101上的起始会议按键并继续输入针对通信终端104的拨号信息。通信终端101接着建立起通信终端104和101间的低速数据链路。接着,通信终端101的用户拨打通信终端106的电话号码并建立低速数据链路。通信终端101响应对通信终端106的拨号把通信终端106包含到通信终端101和通信终端104的会议呼叫中。注意,即使会议呼叫已建立起来,通信终端101,104和106仍然只是交换数据。当通信终端106或104的用户希望加入会议时,他们按下加入按键。他们也可以通过按下起始会议按键选择不加入通信会议呼叫。当通信终端106和104的用户都表明他们希望加入通信会议呼叫时,通信终端101使用TRANS消息增加通信会议呼叫的带宽以便所有三个终端可以完全参加通信会议呼叫。
考虑以下两个例子以帮助理解图1所示的交换节点和通信终端针对新传输消息所进行的操作。这些例子根据两个终端间的呼叫来说明在最简单的情况下针对新的传输消息所进行的操作。这里结合图10到15详细地讨论了这些用于会议通话的消息的操作。假设通信终端101启动一个到通信终端104的逻辑呼叫。正如在ISDN信令协议中熟知的,一个建立消息首先通过交换节点102和103被从通信终端101发送到通信终端104。各交换节点根据建立消息建立起必要的呼叫信息。一旦接收到建立消息,通信终端104提示它的用户并向通信终端101回送一个提醒消息。当用户应答这个呼叫时,通信终端104向交换节点104发送一个连接消息。一旦接收到连接消息,交换节点103建立起逻辑路径并向也建立起逻辑路径的交换节点102发送连接消息。当通信终端101接收到连接消息,则通过已经在交换节点102和103间建立的逻辑路径传输该消息。
随后,通信终端101和104的用户要求视频图象能力以便交换视频图象。为了给呼叫增加视频能力,通信终端101如图2所示的那样向交换节点102发送TRANS201(传输)消息。TRANS201消息请求给呼叫增加视频能力。(消息的实际内容将在以后详细讨论。)如果交换节点102可以提供视频能力,如图2所示定回送TRANS-ACK204消息。另外,交换节点102向交换节点103发送图2的TRANS202消息。这个消息也要求在交换节点102和交换节点103间设置视频能力。假设交换节点103可以提供视频能力,它向交换节点102回送TRANS-ACK206消息并向通信终端104发送TRANS203。如果通信终端104可以提供视频带宽,通信终端104向交换节点103发送TRANS-COM207消息。这个消息通过交换节点103和102被重复回送到通信终端101。如果随后通信终端101要求取消视频能力,图2所示的消息通过交换节点又一次被发送出去。但是,此时的TRANS消息要求取消视频带宽。
在视频和音频呼叫中,可由以下两种方式提供视频和音频能力:第一种,一个信道可被用于视频而第二信道可被用于音频。第二种,音频信息可以包含在视频信道中的视频信息中。传输消息可以使交换节点去除音频信道并增加附有音频信息的视频信道。
当处理传输消息时,交换节点具有使用传输确认(TRANS-ACK消息)相互协商的能力。为了说明这种能力考虑以下例子。通信终端101希望把音频、视频和高速数据能力增加到具有通信终端104的逻辑呼叫中。通信终端101向交换节点102发送传输消息请求把这三类带宽增加到呼叫中。交换节点102具有提供这些功能的资源并通过向通信终端101发送确认消息对此加以确认。交换节点102接着向交换节点103发送传输消息。交换节点103仅有足够支持音频带宽和视频带宽的资源并通过一个传输确认消息把这个事实通知给交换节点102。交换节点102接受这些状态信息。交换节点103接着给通信终端104发送传输消息请求把音频和视频能力加入到呼叫中。通信终端104仅有只提供音频带宽的资源。因为通信终端104是个端点,它向交换节点103回送一个传输完成消息。传输完成消息指明只给呼叫提供音频带宽。当接收到传输完成消息时,各交换节点把呼叫的带宽能力变为只用于音频。
图3根据CCITT ISDN Q.931消息和过程标准说明了四个用于实现本发明概念的新消息的详细情况。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看出本发明概念可应用于其它标准。传输消息是TRANS 300。传输消息包括信息单元(IE)301-309和341。协议标识301IE定义了使用的协议。在本实施例中协议为ISDN Q.931。呼叫索引IE302提出了定义由传输消息修改带宽的呼叫的呼叫索引号。因为这是个传输消息的消息类型IE303被置成与TRANS相同。重复指示器IE304定义传输消息是否被用于增加去除或修改呼叫索引IE302所指定呼叫的带宽。
承载能力IE305,信道标识IE306,数据链路标识IE307,低层兼容IE308和高层兼容IE309定义由传输消息定义的总传输能力。低层兼容IE308和高层兼容IE309仅由端点使用。而承载能力IE305,信道标识IE306和数据链路标识IE307由提供呼叫传输的网络中的交换节点使用。注意端点也使用IE305,306和307。承载能力IE305定义在高层定义中所请求的。诸如声音、数据和视频图象的能力。信道标识IE306定义物理接口中的逻辑接口和物理信道。在两个交换节点间,交换节点为它们之间的各接口均协商一个逻辑接口号。网络层根据逻辑接口号把它转换成系统接口号(Sintf),而低层把这个系统接口号转换为物理接口号。为了清楚起见,在高层描述中用信道标识IE指定物理接口。例如,如果请求视频能力,针对该请求的一个信道标识IE306定义了物理接口和诸如信道1的信道,其中信道1为PRI链路中的一个384kb信道。如果请求语音能力,则一个信道标识IE定义了一个诸如信道23的特定B信道。请求视频的承载能力IE305中的一个IE在承载能力IE305中与在信道标识IE306中指定物理接口和信道的对应IE具有相同的位置。如果请求分组数据链路,则这些链路由在信道标识IE306中的物理信道和在数据链路标识IE307中指定的附加信息来确定。用于数据链路标识的IE被排列成支持信道标识IE306所需的顺序。承载能力IE305中的信息指定何时需要数据标识IE307中的IE。例如,如果承载IE305指定了视频、声音和数据,则信道标识指定使用物理接口和一个数据链路标识IE307。这个IE指定在物理信道中使用的逻辑链路。
低层能力IE308和高层能力IE309通常仅由端点使用,这些IE用来为目的端点定义正在建立的呼叫的类型和所使用的协议。如图4所示物理层,链路管理层和网络层使用低层兼容IE308;高层兼容IE309由图4中网络层404之上的软件层使用。为理解层次能力IE和承载能力IE间的关系,考虑以下例子。如果用户希望建立使用LAPF协议,从通信终端101到通信终端104的数据分组连接,该用户可以使用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在承载能力中指明将建立LAPF分组连接。在这种情况下,没必要在低层能力IE308中包括任何信息,也没必要在高层能力309中包括任何信息。交换节点根据承载能力以最方便的方式建立分组交换连接。通常,交换节点将以分组连接而不是电路连接形式来建立这个分组连接。在第二个例子中,用户希望建立通过交换节点102和103的并仅在端点,通信终端101和104,实现LAPF协议的64kb的电路连接。在这种情况下,通信终端101将在传输消息的承载能力305中请求一个64kbs每秒的电路交换连接。传输消息接着在低层能力IE308中包含连接将是一个使用LAPF协议的分组数据连接的信息。在这种方式下,可以保证分组连接在通过交换节点102和103时有确定的传输时间。另外,目标可以是在通过交换节点102和103的电路交换64kbs数据连接上运行专用的分组协议。高层能力IE309向图4的表示层407定义与网络层接收到的信息一起使用的高层协议。表示层407控制由图4中应用层409的应用使用的消息。表示层可以运行的协议类型的例子有:X400电子邮件标准,g4传真标准,文件传输,或屏共享标准。显而易见,这些较高层协议不关心相互分立的交换节点102和103。\;图3中说明了传输确认消息,TRANS-ACK310。IE311,312,314与所描述的IE301,302,304具有相同的功能。消息类型IE313被设置成TRANS-ACK。一旦接收传输消息,网络中的一个交换节点用一个传输确认消息作出响应。如果接收交换节点可以提供在IE305,306和307中请求的所有传输能力,则传输确认消息仅包括IE311-314。如果接收交换节点不能提供一种具体的传输能力,则在IE315和316或IE317和316中定义这个传输能力。例如,如果传输消息请求了接收交换节点不能提供的视频传输能力,则在传输确认消息的IE315和316中指示视频能力。显示IE319可以定义不能提供这个能力的原因。如果发送交换节点不希望接受对传输能力的缩减,则发送交换节点的唯一选择是取消传输消息请求。呼叫索引IE312定义与传输确认消息相关的呼叫。
图3中还描述了传输完成消息TRANS-COM320。传输完成消息用来向各个正在与传输呼叫的交换节点定义针对该呼叫通过添加、取消或改变所得到的传输能力。如果呼叫路径上的所有交换网络接受所请求的传输能力,则传输完成消息仅包括IE321-324。如果不能提供一个或多个所请求的传输能力,则在IE325,326和327中定义这些能力。呼叫路径上的各个交换节点保留任何从接收的传输消息中取消的传输能力的记录并在传输完成消息中包括这个取消的传输能力。结果当发起端点接收到传输完成消息时,这个消息向发起端点指出通话所具有的传输能力。当中间交换网络节点接收到传输完成消息时,如果在传输完成消息中不存在某种传输能力,则去除这种已经同意提供给通话的传输能力。
传输拒绝消息TRANS-REJ330被用来拒绝一个传输消息。IE331-333和339与传输消息IE301-303和341在功能上相同。IE334定义拒绝传输消息的原因。
图4显示了图1的交换节点的软件体系结构。这个结构基于被加以修改以实现ISDN协议的传统OSI模型。根据这里描述的发明对标准模式做进一步的修改以包括ISDN功能
物理层401的主要功能是连接物理链路。具体地讲,物理层401负责维护物理信道和控制其中的物理子信道。物理层401包括软件部分和物理接口。物理层401的软件部分负责直接控制传输PRI和BRI信息的物理链路接的物理接口。物理层401向链路层412提供作为可由链路层412控制的实体的物理子信道和物理信道。
链路层412的主要功能是保证在物理信道上传输的信息能完整地按顺序地恢复。可以使用另一个协议层来实现这点,该协议层允许在给定的传输分组数据的物理信道或物理子信道上建立多个通信路径,这些路径通称为逻辑链路。这些逻辑链路被用来标识和处理在链路层412和物理层401间通信的数据。(这类协议的一个例子是在ISDN Q.921中使用的LAPD分组协议。在ISDN标准中,链路层412连接LAPD协议。)链路层412可以支持多种协议以便上层不受使用的不同协议的影响。另外,链路层412允许高层软件层以抽象方式控制物理层401。
如图4所示,链路层412分成链路接口402和链路管理403。下面给出进行这种划分的原因。在这里讨论一下在D信道的ISDN信号的通信对那些仅对D信道ISDN信号通信有基本了解的读者是有帮助的。在链路层412,在D信道上建立了多个逻辑链路。这些逻辑链路中只有一条用来传送ISDN控制信号,该逻辑链路在这里被称做逻辑D信道(LDC)。LDC由一个逻辑D信道号(LDCN)来标识。
链路接口402完成链路层412执行的大部分功能,其中包括建立逻辑链路。链路管理403为高层软件层标识各种链路接口。链路管理在逻辑链路和高层软件层之间交换信息。
网络层404处理LDC上传递的信息,并连接ISDN Q.931协议。因此,该层负责为交换节点外的呼叫终止和发起协商使用系统资源。网络层控制在接收和建立呼叫的接口上的信道的分配。例如,如果通信终端101通过PRI链路150从交换节点102接收呼叫,则通信终端101的网络层404与它的对等层(交换节点102中的相应网络层404)协商以便获得从PRI链路150中分配的一个B信道,如果以后需要第二个B信道则重复此过程。协商是通过使用建立在PRI链路150的D信道上的LDC的标准ISDN Q.931消息,如呼叫建立和连接消息来实现的。网络层404用针对给定接口的LDC标识该接口的所有B信道。网络层404仅关心点到点的呼叫的建立(例如,交换节点到交换节点)。网络层并不关心呼叫在内部如何被路由到特定交换节点,但把信息传送到上面一层以确定如何在交换节点中转发呼叫。但是,网络层需请求一个应用加入或移去针对一交换结点内的交换连接的物理接口上的设备,该应用此后被称作连接管理应用。
特定地,网络层通过首先确定建立通话请求是合法的和两个交换系统间的资源可用来处理这个呼叫来完成呼叫建立。在完成确定之后,与呼叫有关的信息被传送到高层软件层。相反当网络层从高层软件层接收请求建立与另外交换节点的连接时也是这样。
网络层404通过LDC从涉及呼叫的另一个节点接收信息。当在LDC上接收到信息时,呼叫索引号被用来标识与这个消息相关的呼叫。按照ISDN标准,在呼叫建立过程中,始发呼叫的网络层选择呼叫索引号。这个识别过程的细节结合图14给出。
传输层405是允许路由呼叫通过如图1所示的具有多个交换节点的复杂系统的关键模块。它的主要功能是管理外部的,即在交换节点间的呼叫的路由。传输层405从节点的角度看待图1的系统并关心从它自己的节点到其它节点或端点呼叫路由。(正如在对会话层406的详细讨论中说明的,会话层,而不是传输层405,翻译诸如电话号码的逻辑目的地信息,以确定呼叫的目的节点并使用连接管理应用建立一条节点内的路径。)在包括多个交换节点,如通信终端101的总体系统中,各个传输层相互通信以建立通过各个交换节点的呼叫。因为必须通过中间节点接通呼叫达到目的节点,所以传输层间的通信是必要的。传输层使用建立在交换节点间的信令路径(LDC)彼此进行通信。
对于节点间的接续,传输层是开始对图1的系统总体有一个全面认识的第一个层次。传输层405使用会话层提供的信息来选择节点间路径。传输层使用定义可用路径的表格和在这些路径上的选项来完成多个节点间的接续任务。这些表并没定义所有路径,而只是节点已经使用的那些路径。
网络层404使用已建立的LDC进行网络层间的通信。传输层405把送给它对等层的信息传送给网络层404,而网络层404把这些信息打包在标准ISDN Q.931消息的信息单元IE中。网络层404使用已经针对特定节点建立的LDC把信息传递给它对等网络层。类似地,当另一个网络层接收到这种类型信息时,其它网络层对信息解包并把信息送到传输层。
会话层406的主要功能是在均被认为是应用的端点间建立起通信,例如,BRI站可认为是一个应用。有意义的是,这些端点可以是诸如TMA应用的应用。不管怎样,这些端点间的连接被认为是一个呼叫。每当两个应用需要相互通信时,会话层406即建立一个会话(呼叫)。正如以前指出的,会话层406仅按交换节点和在这些交换节点上的应用处理并依赖传输层405建立起到其它交换节点的路径。会话层406用一个地址识别被叫应用,这个地址以前在电信领域中仅被认为是电话号码而在Q.931协议中则有了更广泛的涵义。会话层根据这个地址确定出目的交换节点。会话层406通过与目的交换节点的会话层通信从而建立起到目的交换节点的呼叫。与其它会议层的通信是这样实现的,即让会话层请求它的传输层发出一个到其它交换节点的呼叫以便建立到一个特定地址的连接。传输层根据由会话层确定的节点号码产生呼叫。使用网络层产生标准ISDN Q.931呼叫建立消息来发出这些请求。如果其它交换节点不能解释这个地址,则这个交换节点的会话层发送信息给定的传输层请求取消这个呼叫。如果会话层可以解释这个地址,它向其传输层发送一个消息请求其的网络层向请求方交换节点回送呼叫继续消息。
图4的表示层407使用一个复杂协议传播在应用之间通信的信息以便应用完全地与用来传输信息的协议相互分离。表示层协议允许应用通过传输路径与对等应用通信。
最后,应用层408管理在软件层409运行的应用所需的资源。当软件层409的应用与其它的对等应用通信时,应用并不知道有多少其它应用存在或这些其它应用位于何处。应用层408的功能是确定和使用这些具体内容,从而允许以非常抽象的方式来书写应用。
有关层次409的操作和软件结构的进一步信息在题为“分布电信系统的自动初始化”的美国专利5,386,466中给出。这里参考引用了美国专利5,386,466。
图5从逻辑上说明了数据链路连接标识(DLCI),服务存取点标识(SAPI),终端标识(TEI),系统接口号(sihtf),交换寄生接口号(aintf),逻辑D信道号(LDCN),呼叫索引号(CRN)和不同软件层之间的总体关系。正如图5所示,一对链路接口层和物理层在寄生体上实现。(寄生体的概念在美国专利5,386,466中阐述。)链路接口层402和物理层401由一个本地寄生体实现。交换节点102中的节点处理器实现(链路管理403,网络404和高层功能。节点处理器提供了对交换节点102的全面控制。sihtf交换机和aintf号与物理接口相关。sintf由网络软件层404和高层软件层用来标识物理接口。另外,在链路初始化期间,由在物理接口两端结的链路所连接的两个交换节点协商出用于链路的逻辑接口号。
当接收到传输消息时,网络层404把信道标识IE中的逻辑接口号转换成sintf。网络层404用sintf1 501和502标识物理接口。链路管理403负责在共同表示物理接口的sintf号,交换机和aintf号之间的进行转换。例如,链路管理403把sintf1 501转换为本地寄生体和aintf 511。链路接口层402使用aintf1 511标识物理接口551。在sintf1 501和sintf2 502间及间及aintf1 511和aintf2 512间存在一个一一对应关系。
sintf和aintf号标识特定接口,每个接口有一定数目的信道。例如,PRI接口551和552都有24个信道。网络层404使用真正的物理信道号来标识与特定sintf相关的信道,类似地链路接口层402使用与aintf号相关的物理信道号。因为ISDN标准的规范说明书规定物理信道24用来传递信令,这就成为可能。网络层404和高层使用sintf号控制链路接口层和物理层连接物理信道并在这些信道上创建特定的协议。通过如网络515的物理网络连接B信道的方式没在图5中显示,除了以逻辑方式,如路径507。
图5还从逻辑说明了对不同信道的使用和这些信道终结点及在这些终点使用的信息。接口551的B信道532通过路径507连至接口552的B信道533。路径507通过网络内部地连到交换节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明显看出在接口551和552之间可连接类似的路径。B信道的电路交换在物理层执行;而分组交换或帧中继在链路接口层执行。有关图5和图6的层次在建立通话时的操作的详细情况在美国专利5,386,466中给出。
本章节从通过交换节点102的应用软件层409,会话软件层406,传输软件层405和网络软件层404的角度描述了传输信息。为了解释清楚,先给出有关通过交换节点102初始地建立呼叫的简单描述。
图6显示了在网络软件层404,传输软件层405,会话软件层406和应用软件层409间标识和处理呼叫的方式。在网络软件层404,正如以前在图5中描述的,呼叫的每半由诸如CRN520的CRN号和诸如呼叫记录521的呼叫记录来标识。正如从图6中可看出的,软件层中的呼叫记录对各软件层是共同的,每一层使用呼叫记录及附加信息。呼叫记录被从每个交换节点的公共表中取出,在特定交换节点中呼叫记录号是唯一的。
传输软件层用LDCN和呼叫记录号标识呼叫的每一半。使用LDCN是因为在层次4路由表中给出的信息由标记交换节点到另一交换节点的链路(或链路集)的LDCN号所标识。注意,对一个特定呼叫在图6所示的所有三个软件层中呼叫记录标识相同。会话软件层406是软件体系结构中的一点,其中呼叫的两半连接在一起以便由为其建立的具有唯一会话记录的每个呼叫,如会话607,交换信令信息。会话记录与两个呼叫记录相关,例如,呼叫记录521和呼叫记录544,每个呼叫记录代表呼叫的一半。(呼叫的每一半记作“半呼叫”。)这个规则的一个例外是如果呼是针对一个应用。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呼叫的另一半终结在应用软件层,所以仅使用一个呼叫记录。
为了理解图6所示的三个软件层是如何处理呼叫的,首先考虑通过交换节点102建立呼叫的例子。对于本例,必须参考说明与呼叫记录521和544相关的接口的图5。在下面例子中呼叫记录521与PRI链路111相关,而呼叫记录544与PRI链路116相关。
假设呼叫通过交换节点102从通信终端101到达通信终端104。如图1所示,LDCN541与PRI116相关,PRI116把交换节点102连至交换节点103。进一步假设建立消息中的节点号指定了通信终端104。(在交换节点102中对从通信终端101到通信终端104的呼叫的路由判决方式在美国专利5,386,466中给出。)当通过PRI链路111从通信终端101接收到建立消息时,网络软件层404生成一个建立指示,它被传送给传输软件层405并建立了开始第一半呼叫建立的呼叫记录521。传输软件层405检查节点号并确定交换节点102不是目的交换节点,因此层次406并不设置节点标志。如果设置了节点标志,它表明呼叫在交换节点102处终结。拨叫号码和节点标志被传给会话软件层406,由于节点标志没有设置,会话软件层并不试图根据拨叫号码接通呼叫。因为在本例中没有设置节点标志,会话软件层406建立了会话记录607并选择起动第二半呼叫建立的呼叫记录544。节点和呼叫记录号接着被传给传输软件层405作为建立请求。传输软件层405查询层次4路由表并确定LDCN541是到通信终端104的路径。传输软件层405接着把呼叫记录544与LDCN541相连,并向网络软件层404发送建立请求,网络软件层404接着通过PRI链路116建立与交换节点103的通信。
当交换节点102通过PRI链路116向交换节点103发送建立消息时,交换节点103的网络软件层以呼叫处理作响应。网络软件层404响应呼叫处理消息以通知连接管理应用,它应该通过交换节点102的交换网络建立连接来连接B信道532和B信道533,以建立路径507。会话记录607指向连接记录608。连接记录608是由在应用层409上运行的连接管理应用来维护。连接管理应用响应来自网络软件层的消息以建立连接并向连接记录607中输入内部连接的参数。
为了进一步理解如何使用传输消息增加或减少通过交换节点102的带宽,考虑如下例子。假设上段描述的建立消息通过交换节点102建立起话音连接,这导致建立了图5通过交换节点102的交换网络的路径507。接着,通信终端101请求在D信道530上建立分组交换连接并使用传输消息在信道538上建立64kb数据信道。
为了建立数据链路执行LAPF协议和具有64kbs数据信道所需要的额外带宽,通信终端101向交换节点102传送含有如下信息的传输消息。呼叫索引IE302置成与图5和图6的CRN520相同,消息类型IE303置成与TRANS相同。重复指示符IE304置成增加带宽。承载能力IE305如下所示。第一个承载能力IE指定使用LAPD协议的分组数据链路,第二个IE置成与具有64kbs带宽电路数据链路相同。信道标识IE306如下所示。第一个IE指定使用逻辑接口号的接口551,并指定使用D信道530。信道标识IE306的第二个IE指定接口551和B信道538。一个单独的数据链路标识IE307跟随其后并指定一个逻辑链路517用于分组数据。低层兼容IE308指定通信终端104将用来实现64kb数据信道的专有协议。高层兼容IE309指定实现X400电子邮件协议。图6的网络软件层404接收并拆开传输消息。如果网络软件层404可以提供所要求的传输能力,网络传输层404响应以仅包括IE311,312,313和319的传输确认消息。如果网络404不能提供其中所要求的一个传输能力,它在IE315,316和317中标识出不能提供的特定传输能力,并在重复指示符314中指明这个特定传输能力必须被删除。另外,传输确认消息也表明使用另一个承载能力,信道标识,和数据链路标识IE作为所要求的一个另外的选择。
在本例中,网络软件层可以提供请求的传输能力。网络软件层404接着通过传输软件层405的LDCN519向会话软件层发送要求以增加传输能力。会话软件层406使用针对呼叫记录544的会话记录607来确定呼叫使用LDCN541并使用LDCN541通知网络软件层404需针对呼叫记录544做出额外的工作。
回到图6的呼叫记录521和LDCN519所示的左一半呼叫。网络软件层404向连接管理应用传送已经加入到呼叫记录521标识的连接中的新参数。连接管理应用响应这个信息在连接记录608中存储附加的连接信息。
在由呼叫记录544和LDCN541标识的呼叫的右一半,网络软件层404响应消息的承载能力IE以确定应该使用哪个传输设备来满足这些承载能力IE的需求,这个消息从通信终端101接收。如图5中所示,网络软件层404使用逻辑链路518的一个逻辑链路提供使用LAPD协议的数据链路和B信道536以提供64kb数据信道的能力。注意,如果网络软件层404有一条已被划分到逻辑链路中的B信道,网络软件层404可以使用这些逻辑链路中的一条用于数据链路执行LAPF协议。网络软件层404组成一条新的传输消息,这个消息包括与那些从通信终端101接收的承载能力IE相同的IE,信道标识IE306,和特定于与接口552一起使用的传输能力的数据链路标识IE307。低层兼容IE308和高层兼容IE309简单地沿呼叫左半部分向上传送到会话软件层406,会话软件层把它们接着沿呼叫的右半部分向下传送,在那里网络软件层404把它们组装到新的传输消息中。网络软件层404接着把传输消息传送到交换节点103中的对等网络软件层。
在我们当前例子中,交换节点103中的网络软件层接受在传输消息中要求的所有传输能力。交换节点103中的网络软件层响应以不包含IE315,316或317的传输确认消息。交换节点102中的网络软件层404响应这个传输确认消息向图6的应用层409中的连接管理应用传送针对呼叫左半部分的参数以便这些多数可存储在连接记录608中。连接管理应用也响应这个信息以控制交换节点102的交换网络来建立路径535。另外,连接管理应用向链路接口层402传送一个消息以建立路径539。
在这里,通过交换节点102建立路径507,535和539。在本例中,当交换节点103试图建立起始传输功能时,通信终端104不能提供使用LAPD协议的数据链路。结果是与在图6显示的类似的呼叫左半部分的交换节点103在它的连接记录中记录了话音带宽,使用LAPD协议的数据链路和64kb数据信道。但是,在呼叫右半部分的连接记录中,仅记录话音呼叫和64kb数据链路。一旦从通信终端104通过网络软件层接收到传输完成消息,交换节点103中的连接管理应用仅连接64kb数据链路。注意,在建立处理期间完成话音呼叫连接。通信终端104接着传送标识使用中的承载能力,信道标识IE和数据链路标识IE的传输完成消息。交换节点103接收这个消息并通过软件层站呼叫右半部分向上传送给交换节点103的会话软件层,它再沿呼叫的左半部分向下把消息送给交换节点103的网络软件层404。网络软件层404取消数据链路能力并通知直接管理应用不再使用数据链路。交换节点103的连接管理应用相应地取消从交换节点103的连接记录来的数据链路信息。交换节点103中的网络软件层404接着组装传输完成消息,此消息包括仅建立了64kb数据链路的事实,网络软件层接着把这个传输完成消息发送给交换节点102。
当交换节点102的网络软件层404从交换节点103接收到传输完成消息时,它通知连接管理应用路径539将被取消。连接管理应用接着从连接记录608中取消对执行LAPD协议的数据链路的引用。然后网络层404通过会话软件层406向下把传输完成消息传送到呼叫的左半部分。网络软件层404响应这个传输完成消息,通知连接管理应用从连接记录608中取消对执行LAPD协议的数据链路的引用。连接管理应用也向链路接口层402传送一个消息以删除路径539。在呼叫的左半部分,网络软件层404接着组装另一个传输完成消息用来送给通信终端101。
此后,通信终端101确定不再需要64kb数据链路,通信终端101传送一个传输消息,其中重复指示符304设置为删除,而承载能力IE305,信道标识IE306和数据链路标识IE307指明将要删除64kb数据链路。然后交换节点102重复这条消息并把它发送给交换节点103。一旦接收到从交换节点103发回的传送确认消息,网络软件层404要求连接管理应用去除路径535。另外,连接管理应用按网络软件层404的要求修改连接记录608。当通信终端104接收到要求去除数据链路的传输消息时,它响应以一个指定删除已经发生的传输完成消息。
现在回过来,当通信终端104接收到建立64kb数据信道的传输消息时,通信终端104类似地象其它交换节点所做的那样以IE305到307作出响应。呼叫的终点是在图4的应用层409中运行的终端管理应用。有关终端管理应用的功能的更详细内容在美国专利5,182,751和美国专利5,386,466中给出。简而言之,终端管理应用提供了终接呼叫和允许终端使用通信数据所需要的所有控制功能。终端管理应用可在一个交换节点中执行,其中绝大多数终端控制功能在交换节点中完成而不在通信终端中完成。另一方面,一个通信终端,例如通信终端101,有它自己的计算机并执行图4所示的软件结构。这种情况下,可在终端上执行终端管理应用。正如图1所示,通信终端101是呼叫的终点。但是,由于对于通信终端101可使用不同类型的通信终端,终端管理应用可以在作为呼叫终点的交换节点102中执行。
当接收到传输消息以建立64kb的数据信道时,这个消息传送给在应用层409上的终端管理应用。终端管理应用接着要求连接管理程序让链路接口层402实现定义在低层兼容IE308中的专用协议以便链路接口层可以顺利地使用低层专用协议。另外,连接管理应用指示通信终端104的表示层407实现由高较层兼容IE309定义的X400电子件标准。
图7、8和9以流程图的形式显示了在实现图3所示的传输消息时网络软件层404执行的操作。网络软件层404执行绝大部分实现传输消息的工作。图7和图8显示了当从另一个交换节点接收传输消息时网络层404的响应。在这些图例中使用的约定是接收的或发送给另一交换节点传输消息仅由它们的消息代码标识,如TRANS。另一方面,由会话软件层406从呼叫的另半部分传递过来的传输消息由消息代码和单词“消息”指定,如TRANS消息。
图7中的判定模块701确定是否从另一交换节点接收到TRANS消息。在前一个例子中,交换节点102从通信终端101通过接口551接收TRANS消息。如果判定模块701的回答是yes,判定模块702确定是否能够提供由负载能力IE305,信道标识IE306和数据链路标识IE307定义的所需要的传输能力。如果可以提供传输能力,执行模块707,送回不包含IE315,316和317的TRANS-ACK消息。如果判定模块702的回答是no,模块703试着确定另外的传输能力。如果不能提供任何传输能力,则送出TRANS-REJ消息并且所有进一步的处理都结束。如果至少可以提供初始的或另外的传输能力,则连同传输能力的修改过的列表一起返回TRANS-ACJ消息。下一步,模块709给应用层409上的连接管理应用发送一个消息,要求在连接表608中输入由新的传输能力定义的传输参数。输入的传输参数可以是初始要求的传输能力或另一传输能力之一或两者结果的组合。最后,模块711通过传输层405向会话层406发送TRANS消息,它是初始的TRANS消息和/或除去IE306和307的另外传输能力。IE306和307对于在图6中所示的呼叫左半部分是唯一的。会话软件层406响应这个消息,标识出呼叫记录,与呼叫右半部分相关的LDCN,并沿着呼叫右半部分向下给网络软件层404发送带有适当标识的消息。
回到判定模块701,如果回答是No,控制传到判定块712,它确定是否从另一交换节点接收到TRANS-ACK消息。在前一个例子中,交换节点102在接口552从交换节点103接收到TRANS-ACK消息。呼叫的右半部分接收到这个TRANS-ACK消息。如果判定模块712的回答是Yes,控制传到判定模块713。后一个判定模块确定在传输确认消息中是否有另外的传输能力。如果回答是Yes,控制传到判定模块714,它确定是否可接受另外传输能力,即交换节点是否可提供另外的传输能力。如果判定模块714中的回答是No,则执行模块716,向其它交换节点发送TRANS消息请求删除任何不被接受的传输能力。接着,模块717通过传输层405向会话软件层406发送包含同样删除请求的TRANS消息。会话层406响应这条消息,把这条消息向下沿呼叫左半部分向网络软件层404传送。注意到当接收到一个可接受TRANS-ACK消息后,仅在连接记录和在建立在交换节点中的路径中插入传输参数。
回到判定模块713和714。如果在判定模块713的回答是No,或判定模块714回答是Yes,控制传到模块721,它向连接管理应用发送一个消息以向连接表中输入传输参数并通过交换节点的内部交换网络建立连接。
回到判定模块712,如果消息不是TRANS-ACK消息,控制传到图8的判定模块801,它确定消息是否为TRANS-REJ消息。如果判定模块801中的回答是Yes,模块802向连接管理应用发送消息以便从连接表中删除传输参数并通过交换节点的交换网络移去已为这些传输参数建立的所有路径。注意如果在TRANS-ACK处接收到TRANS-REJ消息,就无须为连接管理应用做任何工作。执行完模块802后,模块803通过传输层405向会话层设置包含TRANS-REJ消息的消息。会话软件层向下沿呼叫左半部分发送这条消息,适当的呼叫记录和LDCN标识信息至网络软件层404。
如果判定模块801中的回答是No,控制传到判定模块804,它确定消息是否为TRANS-COM消息。如果回答是No,控制传到模块808,它提供了一般的处理。模块808处理标准的ISDN消息。如果判定模块804中的回答是Yes,模块806确定连接表608中的哪些传输参数没被承载能力IE325,信道标识IE326和数据链路IE327所标识。在标识了这些传输参数后,模块806向连接管理应用传送一个消息以删除这些传输参数和任何相关的路径。最后,模块807通过传输软件层405向会话软件层406发送消息,这个消息包括了除去信道标识IE326和数据链路标识IE327的初始TRANS-COM。会话软件层406以呼叫记录和LDCN标识信息响应这条沿呼叫左半部分向下传向网络软件层404的消息。
图9说明了网络软件层404响应从会话软件层406接收到的传输消息执行的操作。判定模块901确定消息是否为TRANS消息。在前面的例子中,在呼叫的左半部分通过接口551从通信终端101接收到TRANS消息后,图6所示的呼叫的右半部分从会话软件层406接收到这条消息。如果判定模块901中的回答是Yes,控制传到模块902。模块902响应承载能力IE305,确定哪些新的信道标识IE306和数据链路标识IE307应该用于将被传给下一个交换节点的TRANS消息。做出这个判定后,模块903生成并传送新的TRANS消息至下一个交换节点。注意单元301,302,303,304,305和308,309和341只简单地在新的TRANS消息中重复。
如果判定模块901中的回答是No,制定模块904确定从会话软件层406接收的消息是否为TRANS-COM消息。如果判定模块904中的回答是Yes,判定模块906确定连接表608中的传输参数,这些参数没在承载能力IE325,信道标识IE3216和数据链路标识IE327中标识。在确定了这些传输参数后,模块906向连接管理应用传送消息,要求从连接表608中删除这些传输参数及删除相关路径。接着,模块907生成具有新的信道标识IE306和数据链路标识IE327的TRANS-COM消息,它定义了在呼叫左半部分的传输能力。模块907接着把生成的TRANS-COM消息发送给其它交换节点。
如果判定模块904中的回答是No,控制传到判定模块908,它判定是否从会话软件层406接收到TRANS-REJ消息。如果回答是No,控制传给对标准ISDN消息做一般处理的模块909。如果判定模块908中的回答是Yes,模块911向连接管理应用发送消息以删除由相关TRANS消息输入到连接表608中的所有参数。最后,模块912向下一个交换节点发送TRANS-REJ消息。在前例中,模块912从交换节点102向通信终端101发送TRANS-REJ消息。
图10和11说明了在初始化一个会议时通信终端所执行的操作。图12说明了起始通信终端所维护的会议表。判定模块1001确定是否按下通信终端上的起动会议键路。如果回答是Yes,判定模块1002确定这是否为会议呼叫的第一个呼叫。如果判定模块1002中的回答是Yes,控制传到模块1101-1129,它们按照第二个例子中所描述的那样控制会议呼叫启始。如果判定模块1002中的回答是No,通信终端加入到与另一个通信终端的呼叫并希望加入第三个通信终端到与第二个通信终端的会议呼叫中。这种情况在第一个例子中描述过。如果判定模块1002中的回答是Yes,模块1003让第一个呼叫等待,模块1004从通信终端的用户接收拨号信息。判定模块1007以指明拨叫通信终端的用户希望此时加入到会议呼叫中的方式确定第二个呼叫是否应答。如果判定模块1007中的回答是Yes,控制传到模块1008,它把第一个和第二个呼叫合并到会议呼叫中。在第一个例子中,在执行模块1008中的通信终端101向交换节点102发送合并消息。合并消息要求第一个呼叫与第二个呼叫在交换节点102中汇合。参照图14和15给出了合并操作的更详细的描述。从这点起,模块1009提供正常呼叫处理。
回到判定模块1007,如果回答是No,这意味被拨叫的通信终端的用户不希望此时完全加入会议呼叫。模块1011发送TRANS消息,改变第二个呼叫为低速逻辑数据链路,然后控制传到判定模块1012。后一个制定模块等待从被拨叫通信终端接收TRANS-COM(传输完成消息)。如果没有接收到TRANS-COM消息,控制传到模块1017,它取消第二个呼叫,而模块1018返回到第一个呼叫。模块1019提供正常呼叫处理。回到判定模块1012。如果回答是Yes,控制传到模块1013,它向被拨叫终端发送起动初始会议消息。模块1014检查是否接收到对模块1013中发送消息的确认消息。如果在判定模块1014中的回答是No,控制传到模块1017至1019。如果在判定模块1014中的回答是Yes,控制传到模块1015,它点亮通信终端上的初始会议指示灯。控制接着传到模块1016,它返回通信终端至第一个呼叫。
模块1021至1031确定何时建立三个通信终端间的会议呼叫或何时放弃起始特性。判定模块1021确定何时起始会议的通信终端处于空闲。如果起始会议的通信终端变成空闲,所有呼叫被取消。模块1022向被拨叫的通信终端发送取消起始会议消息。模块1024取消第二个呼叫,模块1026关掉起始会议指示灯。模块1027返回到第一呼叫,但由于起始的通信终端已变成空闲,第一个呼叫也被取消。
回到判定模块1021,如果回答是No,控制传到判定模块1023,它确定是否从被拨叫的通信终端接收到取消起始会议消息。如果回答是Yes,控制传到模块1022至1027,它们的功能在以前描述过。注意模块1027把初始通信终端返回到仍在进行中的第一个呼叫。如果判定模块1023中的回答是No,判定模块1025确定是否从被拨叫的通信终端接收到连接会议消息。如果回答是No,控制返回判定模块1021。如果判定模块1025中的回答是Yes,模块1028发送TRANS消息以增加第二个呼叫的带宽并在这个消息中指明会议正在启动。模块1029合并第一个和第二个呼叫组成会议呼叫。模块1031执行正常呼叫处理。
回到判定模块1002,如果判定模块1002中的回答是Yes,这意谓着起始通信终端的用户希望在所有各方准备全面参加时建立通信会议呼叫。模块1101点亮起始通信终端上的起始会议指示灯并建立图12所示的会议表。模块1102依次接收会议一部分的通信终端的拨号信息。模块1103建立一个对被呼叫终端的数据呼叫。如果按照判定模块1104的确定来建立呼叫,模块1105合并这个通信终端到会议呼叫中。如果没有建立呼叫,判定模块1104把控制传给等待对下一个通信终端的新的拨号信息的模块1109。如果判定模块1104中的回答是Yes,模块1105把通信终端合并到正在生成的会议中并把控制传到模块1106。后一个模块向刚加入到会议呼叫的通信终端发送起始会议消息。判定模块1107接着确定是否接收一个确认消息。如果回答是No,模块1110从通信会议呼叫中删去被呼叫的通信终端并把控制传到判定模块1109。如果判定模块1107中的回答是Yes,被拨叫的终端加到图12所示的会议表中。注意模块1110不删除会议呼叫而是从会议呼叫中删去拨叫的通信终端。
回到判定模块1109,如果从起始通信终端没有接收到新的拨叫信息,控制传给判定模块1111,它确定是否从图12的会议表中的一个通信终端接收到取消起始会议消息。如果回答是Yes,模块1127从会议表和会议呼叫中删去这个通信终端。判定模块1128接着确定在图12的会议表中是否还剩下多于两个的通信终端。如果回答是No,控制传给模块1114,它给会议表中的每个拨叫通信终端发送取消起始会议消息。模块1116清除会议表,模块1117删除所有剩余的数据呼叫,模块1118关掉起始通信终端上的起始会议指示灯。回到判定模块1128,如果回答是Yes,控制传到判定模块1112。如果判定1111中的回答是No,控制也传到判定模块1112。
判定模块1112确定是否第二次按下起始通信终端上的起始会议键以表明起始会议性能将被结束。如果回答是Yes,控制传给模块1114,模块1114至1118的操作在以上段落中描述。如果制定模块1112中的回答是No,控制传给判定模块1113以确定是否从任一拨叫通信终端接收到加入消息。如果回答是Yes,模块1121修改会议表以显示这个终端处于加入状态,控制再传回给判定模块1111。如果判定模块1113中的回答是No,判定模块1119确定是否从一个拨叫通信终端接收到非加入消息。如果回答是Yes,模块1126修改会议表以标识这个通信终端的状态为非加入。如果制定模块1119中的回答是No,控制传送给判定模块1122,它确定会议表是否显示了所有终端都处于加入状态。如果回答是No,控制传回制定模块1111。如果判定模块1122的回答是Yes,模块1123向所有会议表中的被拨叫通信终端发送TRANS消息以增加会议呼叫的带宽直至所有通信终端可以全面地加入。TRANS消息也可指明会议正在起动。执行模块1123后,模块1124提供正常通信会议呼叫处理。
图13说明了由起始通信终端带入到通信会议中的一个通信终端所执行的操作。模块1301确定是否接收到一个对话音和/或视频的建立消息,此消息指明起始会议特性正在进行中。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看出除了话音或视频外可以在判定模块1301中使用其它介质。如果判定模块1301中的回答是No,判定模块1326确定建立消息是否仅对数据并指明起始会议特性正在进行中。这个消息由图11的模块1103发出。如果判定模块1326中的回答是Yes,判定模块1328接受呼叫,并把控制传给模块1305。如果判定模块1326中的回答是No,控制传给模块1327用以正常处理。
回到判定模块1301,如果回答是Yes,判定模块1302确定通信终端是否为忙,如果回答是No,会议呼叫按照模块1301所做的正常处理的正常方式建立。如果判定模块1302中的回答是Yes,模块1300接受呼叫但指有通信终端遇忙。判定模块1304接着确定是否接收到TRANS消息,该消息把呼叫变为数据呼叫。这种TRANS消息由图10的模块1011发送。如果回答是No,模块1329取消呼叫。如果判定模块1304中的问题是Yes,控制传给模块1305,在把控制传给判定模块1306前,模块1305回送TRANS-COM消息以接受这种改变。后一个判定模块确定是否接收到要求起始会议特征的消息。如果回答是No,控制传给模块1329并取消呼叫。如果判定模块1306中的回答是Yes,控制传给制定模块1307,它确定在这个通信终端上是否提供起始会议特征。如果回答是No,模块1308发送拒绝起始会议消息并取消呼叫。回到判定模块1307,如果回答是Yes,模块1309发送确认起始会议会议特征,再把控制传给判定模块3121。
模块1321确定执行图13所示操作的通信终端是否生成取消起始会议信号。通过生成这个消息来响应通信终端用户按下起始会议按键。如果判定模块1321中的回答是Yes,模块1322向起始会议终端发送取消起始会议消息并把控制传给模块1324。后一个模块复位起始会议指示灯并取消这个呼叫。如果判定模块1321中的回答是No,判定模块1310确定通信终端是否已经生成或加入信号。按下加入键可生成加入信号。如果与加入键相关的加入指示灯是灭的,这意味着通信终端处在非加入状态;并且如果加入指示灯是亮的,这意味着通信终端处在加入状态。如果判定模块1310中的回答是No,控制传给模块1314。在一个模块向起始通信终端发送非加入消息并把控制传给模块1315,它关掉加入指示灯。模块1315把控制传给判定模块1323。如果判定模块1311中的回答是No,模块1320打开加入指示灯。模块1316接着置状态为加入,模块1317向起始通信终端发送加入消息,该消息在此由其它TMA引用。
不管是否执行模块1315或1317,控制传给判定模块1323。后一种判定模块确定是否从起始通信终端接收到取消起始会议消息。如果回答是Yes,控制传到模块1324,它复位起始会议指示灯并取消呼叫。如果判定模块1323中的回答是No,判定模块1318确定是否接收TRANS消息以增加带宽并指示会议正在开始。如果回答是No,控制传回给判定模块1321。如果判定模块1318中的回答是Yes,模块1319发回TRANS-COM消息以接受带宽的增加。正如以前描述的,起始通信终端现在建立通信会议呼叫。
图14说明了针对终结在终端101的两个通话的各种记录和逻辑控制链路。软件层401至409在交换节点102执行,交换节点102把终端101连结到交换节点103。接口1428连接PRI链路111,而接口1429和1431分别终接PRI链路112和116。如图14所示,终端101加入到两个呼叫中。一个呼叫由会议记录1403处理,第二个呼叫由会话记录1404处理。第一个呼叫的左半部分使用CRN1424和呼叫记录1419,第二个呼叫的左半部分使用CRN1426和呼叫记录1421。第一个呼叫的右半部分终接接口1429并使用CRN1427和呼叫记录1422。第二个呼叫的右半部分连接接口1431并使用CRN1430和呼叫记录1423。LDCN1411由二个呼叫的左半部分共享。第一个呼叫使用连接记录1401,第二个呼叫使用连接记录1402。
图15显示了从终端101的终端管理应用传到交换节点102的合并消息的结果。为了示例的目的,假设合并消息作为一个控制消息在第一个呼叫上传送,因此它使用CRN1424。当网络软件层404接收到合并消息时,它把合并消息转发给会话软件层406中的合并软件模块。后一个软件层的合并模块响应合并消息从而确定CRN1426标识了被合并的呼叫。另外,合并消息指示与CRN1426的呼叫合并的呼叫由CRN1424所标识。会话软件层406中的合并模块分别使用CRN1424和1426标识会话记录1403和1404。在标识了会话记录1403和1404后,会话软件层406中的合并模块创建合并记录1502。合并记录1502标识会话记录1404和1403使用的所有信号传输,它们将被物理地合并到一个会议呼叫中。
在创建合并记录1502后,会话软件层406的合并软件模块请求应用层409上的连接管理应用把由图14的连接记录1401标识的所有访问点(通话目的地点)组合成单一的呼叫记录。连接管理软件响应这个请求,把连接记录1401和1402合并到指定为连接记录1501的一个新的连接记录中。连接管理应用控制物理网络建立会议桥接器,它把通过第一和第二呼叫的两个右半部分接收到的话音信息与在对呼叫左半部分的单个B信道接收到的话音信息组合在一起。虽然单个B信道上的话音信息已经组合到终端101,两个呼叫的控制仍被传给使用CRN1426和CRN1424中的终端101。如果呼叫也使用视频,则连接管理程序控制视频网络为这个会议呼叫建立视频桥接器。
如果终端101的终端管理应用请求传送针对第二个呼叫(由CRN1426标识)的TRANS消息把带宽从话音减至低速数据,则网络软件层404响应这个TRANS消息执行以前在图6所描述的功能。但是,当接收到TRANS-COM,向连接管理应用传送一个请求要删除话音传输时,连接管理应用从连接记录1501中确定第一个呼叫仍需要话音传输。连接管理应用建立低速数据链路,此链路是由网络软件层404在TRANS消息中所要求的并由TRANS-COM消息所确认。TRANS消息向上传送给会议软件层4Q6并由会议记录1404标识。会议软件层使用呼叫记录1403和CRN1430沿第二呼叫的右半部分向下传输。网络软件层404响应从会议软件层406接收的TRANS消息以按照以前在图6所描述的处理过个消息。
如果终端101的终端管理应用请求为第二个呼叫(由CRN1426标识)传输TRANS消息要把第二个呼叫的带宽从低速数据变为话音,网络软件层404响应这个TRANS消息以执行以前图6所描述的功能。一旦接收TRANS-COM消息,终端管理应用要求连接管理应用给呼叫加上话音传输并删去低速数据。连接管理应用根据连接记录1501确定话音传输必须被组合到目前正在进行的会议呼叫中并控制物理网络和会议桥接器具体完成。另外,连接管理应用控制低层软件删除低速数据链路。与以前一样,如果视频传输加入到会议呼叫中,则连接管理应用也控制视频网络和视频会议桥接器向会议加入第二个呼叫。
图16给出了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在图16中,会议的发起由交换节点执行的终端管理应用控制,起始的通信终端通过PRI链路连接到这个交换节点上。前二个例子中在图1和16中所示的执行起动会议功能的方式是类似的,主要差别只不过是通信终端1606,1607和1608分别执行对终端101,104和106描述的操作。另外,主要控制功能在通信终端1606,1607和1608连至的交换节点中执行。
图17,18和19揭示了在交换节点1601,1603和1604中执行的终端管理应用进行的操作。图17和18显示了针对起始会议的通信终端所执行的操作。图12显示了由起始通信终端维护的会议表。判定模块1701确定在通信终端上接收到起动会议按键触发消息。如果回答是Yes,判定模块1702确定这是否为会议呼叫的第一个呼叫。如果判定模块1702的回答是Yes,控制传给模块1801-1829,它们按照在第二个例子中所描述的方式控制会议呼叫的起动。如果判定模块1702中的回答是No,通信终端与另一个通信终端加入到呼叫中并希望第三个通信终端加入到包括第二个通信终端的会议呼叫中。这种情形在第一个例子中描述过。如果判定模块1702中的回答是Yes,模块1703让针对通信终端的第一个呼叫等待,而模块1704从通信终端接收用户输入的拨号信息。判定模块1706接着请求建立针对被拨叫终端的第二个呼叫。判定模块1707确定第二个呼叫是否以指示此时被拨叫通信终端的用户希望加入会议呼叫的方式应答。如果判定模块1707中的回答是Yes,控制传给模块1708,它把第一和第二呼叫合成为一个会议呼叫。在第一个例子中,在执行模块1708中的通信终端101向交换节点102传送合并消息。合并消息请求把第一和第二呼叫在交换节点102处汇接。参照图17,通信终端101请求交换节点102把两个呼叫汇接在一起。从这点起,模块1709提供正常的呼叫处理。
回到判定模块1707,如果回答是No,这意味着被拨叫通信终端的用户不希望此时全面加入会议呼叫。模块1711发送TRANS消息把第二呼叫改为低速逻辑数据链路并把控制传给判定模块1712。后一个判定模块等待从被拨叫通信终端连接的交换节点接收TRANS-COM(传输完成消息)。如果没有接收到TRAN-COM消息,控制传给模块1717,它删除第二个呼叫,模块1718把通信终端返回到第一个呼叫。模块1719接着提供了正常呼叫处理。回到判定模块1712,如果回答是Yes,控制传送给模块1713,它向被拨叫终端连接的交换节点发送起动初始会议消息。模块1714检查是否接收到针对模块1713中发送的消息的确认消息。如果判定模块1714中的回答是No,控制传给模块1719至1719。如果判定模块1714中的回答是Yes,控制传给模块1715,它发送消息以点亮通信终端上的初始会议指示灯。接着,控制传给模块1716,它把通信终端返回到第一个呼叫。
模块1721至1731确定何时建立起三个通信终端间的会议呼叫或何时取消初始特征。判定模块1721确定起动会议的通信终端何时处在空闲状态。如果起始呼叫的通信终端变为空闲,所有的呼叫被删除。模块1722给被拨叫的通信终端发送取消起始会议消息。模块1724删除第二个呼叫,模块1726关掉起始会议指示灯。模块1727返回第一个呼叫,但是由于起始通信终端已变为空闲,则第一个呼叫也被删除。
回到判定模块1721,如果回答是No,则控制传给判定模块1723,它确定是否从被拨叫的通信终端接收到取消初始会议消息。如果回答是Yes,控制传给模块1722至1727,它们的功能在以前已经描述了。注意模块1727把起始通信终端返回到可能正在进行的第一个呼叫。如果判定模块1723中的回答是No,则判定模块1725判定是否从被拨叫的通信终端连至的交换节点接收到加入会议消息。如果回答是No,控制返回到判定模块1721。如果判定模块1725中的回答是Yes,则模块1728发送TRANS消息以增加第二个呼叫的带宽并在这个消息中指明呼叫正在起动。模块把第一个和第二个呼叫汇接在一起组成会议呼叫。模块1731执行正常的呼叫处理。
回到判定模块1702,如果判定模块1702中的回答是No,这意味着起始通信终端的用户希望当所有各方准备全面参加时建立通信会议呼叫。模块1801给起始通信终端发送一个点亮起始会议指示灯消息并建立起图12所示的会议表。模块1802依次接收针对作为会议一部分的每个通信终端的拨号信息。模块1803建立与被拨叫终端连接的交换节点的数据呼叫。如果根据判定模块1804的确定建立呼叫,则模块1805把通信终端汇合到会议呼叫中。如果呼叫没被被建立,则判定模块1804把控制传给模块1809,它等待针对下一个通信终端的新的拨号信息。如果判定模块1804中的回答是Yes,模块1805把通信终端汇合到正在形成的会议中并把控制传给模块1806。后一个模块发送一个起动初始会议消息给交换节点,而刚加入到会议呼叫中的通信终端连接到这个节点上。判定模块1807接着确定是否接收到一个确认消息。如果回答是No,模块1810从通信会议呼叫中删除被拨叫通信终端并把控制传给判定模块1809。如果判定模块1807中的回答是Yes,被拨叫终端被加入到图12所示的会议表中。注意模块1810并不删除会议呼叫,而是从会议呼叫中删去被拨叫通信终端。
回到判定模块1809,如果从起始通信终端没有接收到新的拨号信息,则控制传给判定模块1811,它确定是否从图12会议表中列出的一个通信终端接收到取消起始会议消息。如果回答是Yes,模块1827从会议表和会议呼叫中删除通信终端。判定模块1828接着确定在图12的会议表中是否剩下多于二个的通信终端。如果回答是No,控制传给模块1814,它向会议表中列出的各个被拨叫通信终端发送取消起始会议消息。模块1816清除会议表,模块1817删除所有剩余数据呼叫,模块1818向起始通信终端发送关掉起始会议指示灯消息。回到判定模块1828,如果回答是Yes,控制传给判定模块1812。如果判定模块1811中的回答是No,控制也传给判定模块1812。
判定模块1812确定起始通信终端的起始会议键是否第二次被按下,这次按键指明结束起始会议特征。如果回答是Yes,控制传给模块1814,模块1814至1818的操作在以前段落中描述过。如果判定模块1812中的回答是No,控制传送给模块1813以确定是否从任何被拨叫的通信终端接收到加入消息。如果回答是Yes,模块1821修改会议表以指示这个终端处在加入状态并把控制传回给判定模块1811。如果判定模块1813中的回答是No,则判定模块1819确定是否从一个被拨叫通信终端接收到非加入消息。如果回答是Yes,模块1826修改会议表以标识这个通信终端状态为非加入。如果判定模块1819中的回答是No,控制传给判定模块1822,它确定会议表是否显示出所有终端处在加入状态。如果回答是No,控制传回给判定模块1811。如果判定模块1822中的回答是Yes,模块1823向会议表中列出的所有拨叫通信终端所连接到的交换节点发送TRANS消息以增加会议呼叫的带宽直至所有通信终端可以全面加入。TRANS消息也指明会议正在起动。在执行完模块1823后,模块1824提供正常的通信会议呼叫处理。
图19说明了交换节点执行的操作,其中一个通信终端连至这个交换节点上,这个通信终端正在被起始通信终端带入到通信会议中。模块1901确定是否接收到一个针对话音和/或视频的建立消息,此消息指明了一个起始会议特征正在进行中。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可以很容易地看出除了话音或视频外的其它媒体也可在判定模块1901中被使用。如果判定模块1901中的回答是No,判定模块1926确定建立消息是否仅针对数据并指明初始会议特征正在进行中。这种消息由图18中的模块1803送出。如果判定模块1926中的回答是Yes,判定模块1928接受呼叫并把控制传给模块1905。如果判定模块1926中的回答是No,控制传给模块1927以进行正常处理。
回到判定模块1901,如果回答是Yes,判定模块1902确定通信终端是否为忙,如果回答是No,会议呼叫将以正常方式建立并由模块1901对其进行正常处理。如果判定模块1902中的回答是Yes,模块1900接受呼叫但指明通信终端为忙。判定模块1904接着确定是否接收到可以修改呼叫为数据呼叫的TRANS消息。这个TRANS消息由图17中模块1711发送。如果回答是No,模块1929删除呼叫。如果判定模块1904中的回答是Yes,控制传回模块1905,它发回TRANS-COM消息从而在把控制传给判定模块1906前接受这个变化。后一个判定模块确定是否接收到要求起始会议特征的消息。如果回答是No,控制传给判定模块1907,它确定是否给这个通信终端提供起始会议特性。如果回答是No,模块1908发送拒绝起始会议消息并删除呼叫。回到判定模块1907,如果回答是Yes,模块1909发送对起动会议特性的确认消息,然后传送控制给判定模块1921。
模块1921确定是否从通信终端接收取消初始会议消息,此终端连至执行图19所示的操作的交换节点。这个消息由通信终端产生以响应通信终端按下的起始会议键。如果判定模块1921中的回答是Yes,则模块1922向起始会议通信终端连至的交换节点发送取消起始会议消息,然后传送控制给模块1924。后一个模块向终端发送复位起始会议指示灯消息并删除呼叫。如果判定模块1921中的回答是No,则判定模块1910确定是否从通信终端接收到加入消息。加入消息由通信终端生成以响应触发加入键。如果与加入键相连的加入指示灯为关闭的,这意味着通信终端处在非加入状态;而如果加入指示灯为开启的,这意味着通信终端处在加入状态。如果判定模块1910中的回答是No,控制传给判定模块1923。如果判定模块1910的回答是Yes,控制传给模块1914。后一个模块向初始通信终端发送非加入消息,并把控制传给模块1915,它向通信终端发送关闭加入指示灯消息。模块1915再把控制传给判定模块1923。如果判定模块1911中的回答是No,模块1920向通信终端发送开启加入指示灯消息。模块1916设置状态加入,模块1917向起始通信终端连接到的交换节点发送加入消息,起始终端在这里称作“其它的TMA”。
不管是否执行了模块1915或1917,控制都传给判定模块1923。后一个判定模块确定是否从起始通信终端接收到取消起始会议消息。如果回答是Yes,控制传给模块1924,它向终端发送复位初始会议指示灯消息,然后删除呼叫。如果判定模块1923中的回答是No,判定模块1918确定是否接收到TRANS消息以增加带宽并指明会议正在起动。如果回答是No,控制传回判定模块1921。如果判定模块1918中的回答是Yes,模块1919发回TRANS-COM消息以接受增加的带宽。正如以前描述的,初始通信终端连至的交换节点建立了通信会议呼叫。
图20给出了适合用于通信终端1606,1607和1608的通信终端。视频屏幕2007和2008用来指示对显示屏2010的划分从而允许多媒体会议的各个成员可分别地被显示出来。正如本领域所熟知的,可以有比图20所示的两个屏幕更多的视频屏幕。呼叫状态2009用来显示多媒体会议呼叫的各种状态和各种信息。

Claims (24)

1.一种用于建立一个会议呼叫以便当会议呼叫的所有各方准备全面参考会议呼叫时全面建立该会议呼叫方法,方法包括的有:
由一个初始通信终端建立起针对所有指定通信终端的有限通信带宽的会议呼叫;
当每个指定的电信终端准备全面加入会议呼叫时由起始电信终端从每个指定电信终端接收第一个消息;
其特征在于:
在所有指定通信终端已发送第一消息后,通过起始电信终端向每个指定电信终端发送第二个消息以改变电信带宽来调整会议呼叫的电信带宽从而允许所有电信终端全面参加会议呼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包括用第一个消息来定义发送电信终端是空闲的步骤。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包括用第一个消息来定义发送电信终端的用户准备加入会议呼叫的步骤。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还包括下述步骤:响应会议呼叫的建立向一个指定电信终端的用户指示已经建立了具有有限电信带宽的会议呼叫;
检测一个表明电信终端的用户准备加入会议呼叫的指示;并
向初始电信终端发送第一个消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调整步骤包括在电信终端间提供话音通信的步骤。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调整步骤包括在电信终端间提供视频和话音通信的步骤。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调整步骤包括在电信终端间提供数据、视频和话音通信的步骤。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交换系统在通信路径上建立会议呼叫,而各个通信路径把一个指定电信终端连接到起始电信终端上,并且交换系统有多个交换节点,这里,调整步骤包括的步骤有:针对每个通信路径,多个交换节点的第一个节点通过作为通信路径一部分的信令信道接收第二个消息;
多个交换节点中的第一个节点从第二个消息中确定所请求的电信带宽的变化;
通过交换节点修改通信带宽以提供所请求的通信带宽;并
由多个交换节点的第一个节点通过信令信道向通信路径中的多个交换节点中的下一个顺序节点发送第二个消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修改步骤包括判定多个交换节点中的第一个节点提供所要求通信带宽的能力的步骤。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修改步骤还包括由多个交换节点的第一个节点仅提供所确定的针对通信路径的通信带宽的能力的步骤。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传输步骤包括在多个交换节点中的头一个节点通过信令信道进行发送前把第二个消息所要求的变化置成与所确定的能力相同的步骤。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多个交换节点中的下一个顺序节点是通信路径的目的交换节点,而各个指定通信终端均连至目的交换节点,目的交换节点执行从多个交换节点中选出第一个节点的步骤并通过信号信道向每个指定通信终端而不是多个交换节点中的下一个顺序节点发送第二个消息,该方法还包括的步骤有:确定一个指定通信终端的能力以提供所要求的通信带宽;
仅提供由一个指定通信终端确定的通信带宽;
生成第三个消息以响应由一个指定通信终端接收到的第二个消息;
向第三个消息中插入分配信息,此信息等于所确定的一个指定通信终端的所能提供的所请求的通信带宽的能力;并
在信令信道上向目的交换节点回送一个指定通信终端所构成的第三个消息。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还包括响应由多个交换节点中的每个节点接收到的第三个消息,由通信路径上的多个交换节点的各个节点新调整通信带宽使之等于分配信息所指定的带宽的步骤。
14.起始三方会议呼叫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由第二个电信终端发出第一个呼叫,使第一个电信终端处于等待状态;
由第二个电信终端建立起对第三个电信终端的第二个呼叫;其特征在于:
当第三个电信终端无法全面加入到会议呼叫中时,减少第二个呼叫的通信带宽并由第二个电信终端根据第一和第二个呼叫建立起会议呼叫;
当从请求全面加入的第三个电信终端接收到第一个消息时,增加对第三个电信终端的通信带宽从而允许其全面加入。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减少和建立步骤包括响应第三个电信终端处于忙状态的步骤。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减少和建立步骤包括响应第三个电信终端用户表明第三个电信终端不加入的步骤。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建立步骤在第二个电信终端和第三个电信终端之间建立一个呼叫路径;而
减少和建立步骤包括由第二个电信终端在呼叫路径上传送第二个消息以减少呼叫路径上的通信带宽的步骤。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增加步骤包括由第二个电信终端在呼叫路径上发送第三个消息以增加呼叫路径上的通信带宽的步骤。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电信终端通过具有多个交换节点的交换系统相互连接起来,该呼叫路径通过这个交换系统,并且增加步骤还包括下述步骤:由多个交换节点中的第一个节点通过作为通信路径一部分的信令信道接收第三个消息;
由多个交换节点中的头一个节点从第三个消息中确定所要求的电信带宽的变化;
通过多个交换节点中的头一个节点修改通信带宽以提供所要求的通信带宽;并
由多个交换节点的头一个节点通过信令信道向通信路径上的多个交换节点中的下一个顺序点发送第三个消息。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修改步骤包括判定多个交换节点中的第一个节点提供所要求的通信带宽的能力的步骤。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中修改步骤还包括由多个交换节点第一个节点只提供所确定的通信带宽的能力的步骤。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传输步骤包括在由多个交换节点中的头一个节点通过信令信道进行发送之前把第三个消息所要求的变化置成与所确定的能力相同的步骤。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中多个交换节点中的下一个顺序节点是通信路径的目的交换节点,即第三个通信终端被连至目的交换节点,而目的交换节点执行从多个交换节点中选出第一个节点的步骤并通过信号信道向第三个通信终端而不是多个交换节点的下一个顺序节点发送第三个消息,该方法还包括下述步骤:确定第三个通信终端的能力以提供所要求的通信带宽;
由第三个通信终端仅提供所确定的通信带宽;
构成第四个消息以响应第三个通信终端接收到的第三个消息;
向第四个消息中插入分配信息,此信息等于所确定的由第三个通信终端提供的所要求的通信带宽的能力;并
在信令信道上向目的交换节点回送由第三个通信终端构成的第四个消息。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还包括下述步骤:响应多个交换节点的各个节点接收到的第四个消息,由通信路径上的多个交换节点的各个重新调整通信带宽使之等于分配信息所指定的带宽。
CN96105487.5A 1995-05-26 1996-05-22 建立会议呼叫的方法以及发起一个三方会议呼叫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085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08/452,458 US5675583A (en) 1995-05-26 1995-05-26 Variable communication bandwidth for conference call initiation
US452458 1995-05-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720A CN1142720A (zh) 1997-02-12
CN1090855C true CN1090855C (zh) 2002-09-11

Family

ID=237965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6105487.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0855C (zh) 1995-05-26 1996-05-22 建立会议呼叫的方法以及发起一个三方会议呼叫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5675583A (zh)
EP (1) EP0744858B1 (zh)
JP (1) JP3325774B2 (zh)
CN (1) CN1090855C (zh)
AU (1) AU5239296A (zh)
CA (1) CA2172648C (zh)
DE (1) DE69633811T2 (zh)
SG (1) SG6858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37318A1 (zh) * 2008-09-26 2010-04-0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系统及数据传输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76733A (en) 1993-11-24 2000-06-20 Metrologic Instruments, Inc. Web-bas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abling a viewer to access and display HTML-encoded documents located on the world wide web (WWW) by reading URL-encoded bar code symbols printed on a web-based information resource guide
JPH09102831A (ja) * 1995-07-31 1997-04-15 Canon Inc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US5978379A (en) 1997-01-23 1999-11-02 Gadzoox Networks, Inc. Fiber channel learning bridge, learning half bridge, and protocol
US6081513A (en) * 1997-02-10 2000-06-27 At&T Corp. Providing multimedia conferencing services over a wide area network interconnecting nonguaranteed quality of services LANs
US7430171B2 (en) 1998-11-19 2008-09-30 Broadcom Corporation Fibre channel arbitrated loop bufferless switch circuitry to increase bandwidth without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cost
DE19937710A1 (de) * 1999-08-10 2001-02-15 Siemens Ag Verfahren zur Übergabe einer bestehenden logischen Datenverbindung
US7031268B1 (en) * 2000-05-17 2006-04-18 Cisco Technology, Inc. Call optimization in ad-hoc conference calls
US6694351B1 (en) * 2000-06-30 2004-02-17 Cisco Technology, Inc. Call optimization in meet-me conference calls
US7239636B2 (en) * 2001-07-23 2007-07-03 Broadcom Corporation Multiple virtual channels for use in network devices
US7184415B2 (en) * 2001-12-07 2007-02-2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ervice access system and method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DE60219882T2 (de) * 2002-01-29 2008-01-17 Agere Systems Guardian Corp., Orlando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Aufstellung von Kommunikationssitzung
US20040228291A1 (en) * 2003-05-15 2004-11-18 Huslak Nicolas Steven Videoconferencing using managed quality of service and/or bandwidth allocation in a regional/access network (RAN)
CN100388780C (zh) * 2003-08-13 2008-05-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码流的带宽均衡方法
US20050286699A1 (en) * 2004-06-22 2005-12-29 Gagle Michael 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 conferencing
US7881287B2 (en) * 2004-07-30 2011-02-0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ssion control in hybrid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JP4056068B2 (ja) 2004-09-24 2008-03-05 株式会社東芝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US7639633B2 (en) * 2004-12-13 2009-12-29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tting up a conference call
DE102005042141A1 (de) 2005-09-05 2007-03-15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Konferenz-Kommunikationssystem,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Konferenz-Kommunikationssystems, Notifizierungsein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Notifizieren eines Kommunikationsendgeräts
EP2020813B1 (en) * 2006-05-24 2013-04-1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the session service
DE102006032088A1 (de) * 2006-07-11 2008-01-17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Kommunikationsendgerät, Verfahren zum Versenden von Kommunikationsdaten, Konferenzserverein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Weiterleiten von Kommunikationsdaten
CN1997069B (zh) * 2006-11-23 2011-04-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特殊业务的方法及终端
US8089952B2 (en) * 2007-08-31 2012-01-03 Intelepeer, Inc. Intelligent call routing
US9420515B2 (en) * 2011-10-18 2016-08-16 Itron, Inc. Endpoint repeater functionality selection
US9973402B2 (en) * 2013-06-26 2018-05-15 Nec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device, receiving device, and relay device
CN109076128B (zh) * 2016-02-29 2020-11-27 铁三角有限公司 会议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96293A (en) * 1987-12-18 1989-01-03 Communications Network Enhancement Inc. Enhanced dedicated teleconferencing system
US5195086A (en) * 1990-04-12 1993-03-16 At&T Bell Laboratories Multiple call control method in a multimedia conferencing system
FR2662879B1 (fr) * 1990-05-30 1994-03-25 Alcatel Cit Procede de maintenance centralisee, pour un reseau de telephone sans fil.
US5195087A (en) * 1990-08-31 1993-03-16 At&T Bell Laboratories Telephone system with monitor on hold feature
US5182750A (en) * 1990-12-31 1993-01-26 At&T Bell Laboratories Transparent remoting of switching network control over a standard interface link
US5182751A (en) * 1990-12-31 1993-01-26 At&T Bell Laboratories Switching system using identical switching nodes
US5305312A (en) * 1992-02-07 1994-04-19 At&T Bell Laboratories Apparatus for interfacing analog telephones and digital data terminals to an ISDN line
US5463629A (en) * 1992-07-13 1995-10-31 Ko; Cheng-Hsu Dynamic channel allo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US5371534A (en) * 1992-07-23 1994-12-06 At&T Corp. ISDN-based system for making a video call
US5422883A (en) * 1992-10-16 1995-06-0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all setup and channel allocation for a multi-media network bus
US5408526A (en) * 1992-10-29 1995-04-18 At&T Corp. Conference calling system
US5377186A (en) * 1993-07-21 1994-12-2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System for providing enhanced subscriber services using ISUP call-setup protocol
US5384771A (en) * 1993-08-27 1995-01-24 At&T Corp. Multimedia call configuration system
US5544237A (en) * 1994-12-22 1996-08-06 At&T Corp. Automatic conference initiation upon all telephones for the conference being idl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37318A1 (zh) * 2008-09-26 2010-04-0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系统及数据传输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0744858A3 (en) 1998-07-08
CA2172648C (en) 1999-09-28
US5675583A (en) 1997-10-07
EP0744858A2 (en) 1996-11-27
SG68584A1 (en) 1999-11-16
CA2172648A1 (en) 1996-11-27
EP0744858B1 (en) 2004-11-10
DE69633811D1 (de) 2004-12-16
CN1142720A (zh) 1997-02-12
DE69633811T2 (de) 2005-11-10
AU5239296A (en) 1996-12-05
JP3325774B2 (ja) 2002-09-17
JPH08331124A (ja) 1996-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855C (zh) 建立会议呼叫的方法以及发起一个三方会议呼叫的方法
CN1086880C (zh) 为各通信终端提供可调速宽的多媒体会议呼叫
CN1097370C (zh) 用于选择性参与多媒体通信会议呼叫的设备和方法
CN1097375C (zh) 改变通信带宽以提供自动回呼和呼叫保持的方法
EP0691778B1 (en) Multimedia conferencing system
CA2172650C (en) Adjustment of call bandwidth during a communication call
JP3556674B2 (ja) 2点間マルチメディア・コールをブリッジ・マルチメディア・コールに変換するためのプロセス
EP0691779A2 (en) Multimedia conferencing system
JPH10243428A (ja) 分散型電気通信ネットワーク及び分散型電気通信ネットワーク内における呼出し処理方法
JPH09233129A (ja) ゲートウェイ及びその実行方法
US20070297429A1 (en) Media flow bridging device and media service system
US20020191769A1 (en) Connection-selection method and telecommunication endpoint device
JPH04124957A (ja) マルチメディア通信処理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AT & T. CORP.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AT + T IPM CORP.

Effective date: 2001080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10804

Address after: American New York

Applicant after: AT & T Corp.

Address before: American Florida

Applicant before: AT & T IPM Corp.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20911

Termination date: 2014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