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74057A - 作业人员管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作业人员管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74057A
CN109074057A CN201780024544.3A CN201780024544A CN109074057A CN 109074057 A CN109074057 A CN 109074057A CN 201780024544 A CN201780024544 A CN 201780024544A CN 109074057 A CN109074057 A CN 1090740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operating personnel
action
scene
working lo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2454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74057B (zh
Inventor
高见爱
古志亘
竹长裕惠
海江田广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0740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740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740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740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18Numerical control [NC], i.e. automatically operating machines, in particular machine tools, e.g. in a 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 so as to execute positioning, movement or co-ordinated operations by means of programme data in numerical form
    • G05B19/406Numerical control [NC], i.e. automatically operating machines, in particular machine tools, e.g. in a 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 so as to execute positioning, movement or co-ordinated operations by means of programme data in numerical form characterised by monitoring or safety
    • G05B19/4065Monitoring tool breakage, life or cond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1Scheduling, planning or task assignment for a person or group
    • G06Q10/063114Status monitoring or status determination for a person or group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03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devices for testing the shape, pattern, colour, size or movement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 A61B5/11Measuring movement of the entire body or parts thereof, e.g. head or hand tremor, mobility of a limb
    • A61B5/1118Determining activity level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18Numerical control [NC], i.e. automatically operating machines, in particular machine tools, e.g. in a 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 so as to execute positioning, movement or co-ordinated operations by means of programme data in numerical form
    • G05B19/409Numerical control [NC], i.e. automatically operating machines, in particular machine tools, e.g. in a 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 so as to execute positioning, movement or co-ordinated operations by means of programme data in numerical form characterised by using manual data input [MDI] or by using control panel, e.g. controlling functions with the panel; characterised by control panel details or by setting parameter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G05B19/4183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characterised by data acquisition, e.g. workpiece identif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02Alarms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persons
    • G08B21/04Alarms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persons responsive to non-activity, e.g. of elderly persons
    • G08B21/0438Sensor means for detecting
    • G08B21/0453Sensor means for detecting worn on the body to detect health condition by 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e.g. electrocardiogram, temperature, breathing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5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 G16H50/3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for calculating health indices; for individual health risk assess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2503/00Evaluating a particular growth phase or type of persons or animals
    • A61B2503/20Work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rket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ology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Cardiology (AREA)
  • Gerontology & Geriatric Medicine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Abstract

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具备各场景负荷计算部(14),该各场景负荷计算部(14)根据抽出的行动场景中的作业人员的行动的开始时刻至结束时刻的时间序列生物体征信息,计算作为行动场景中的作业人员的作业负荷的推测值的作业负荷值。另外,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具备:各场景负荷积蓄部(15),将作业人员信息、用于识别行动场景的场景信息以及行动场景的作业负荷值以相对应的形式积蓄;以及多人负荷比较部(16),将1个行动场景的作业负荷值与多人的作业负荷值进行比较来判定是否高于既定的条件,该多人的作业负荷值积蓄于各场景负荷积蓄部(15)且对应于与1个行动场景的场景信息相同的场景信息。

Description

作业人员管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理作业人员的安全健康的作业人员管理装置。
背景技术
2015年12月,劳动安全健康法被修改,规定了工作人员的压力检查的义务,近年来,比以前更加要求雇主掌握工作人员的心理负荷以及身体负荷。其中,在成套设备、工厂、修建现场等工作场所进行室外作业或者低温下作业的作业人员与仅实施文书工作的作业人员相比往往在心理负荷以及身体负荷高的环境下从事作业。因此,在成套设备、工厂、修建现场等工作场所进行作业的作业人员的健康管理被认为重要性更高。但是,雇主客观地判断作业人员的作业负荷来管理作业人员的健康并非易事。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根据从穿戴于用户的身体的传感器群得到的生物体征信息和行动信息来识别用户的状况并将其识别结果提示给用户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技术中,能够使用身体穿戴型的装置将用户的行动历史与生物体征信息相关联地获取,能够提示针对用户的以健康管理为目的的建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20735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将健康状态的被观测者设想为一人,未考虑到有多名被观测者的情况。因此,存在如下问题:无法区分地检测多人的作业人员的大多数为高负荷的状态与虽然是大多数不感到负荷而能够完成的作业但仅特定的作业人员为高负荷的异常状态。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得到能够检测作业人员的作业负荷相对于进行相同作业的多人的作业负荷是否相对高的作业人员管理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实现目的,本发明的作业人员管理装置具备由作业人员穿戴的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该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具备:生物体征信息测量部,收集作业中的作业人员的时间序列生物体征信息;以及行动信息收集部,收集作业信息,该作业信息包含作业人员实施的作业的作业内容、作业人员实施作业的作业开始日期时间以及作业结束日期时间。另外,作业人员管理装置具备能够与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进行通信的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具备:生物体征信息积蓄部,积蓄时间序列生物体征信息;行动历史积蓄部,积蓄将表示实施作业的作业人员的作业人员信息与作业信息相对应的行动信息;行动划分抽出部,根据作业人员实施的作业的一系列行动中的行动的内容的变化,将记录于作业信息的作业的一系列行动分割为多个行动场景(scene)并抽出;以及各场景负荷计算部,根据由行动划分抽出部抽出的行动场景中的作业人员的行动的开始时刻至结束时刻的时间序列生物体征信息,计算作为行动场景中的作业人员的作业负荷的推测值的作业负荷值。另外,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具备:各场景负荷积蓄部,将作业人员信息、用于识别行动场景的场景信息以及行动场景的作业负荷值以相对应的形式积蓄;以及多人负荷比较部,将1个行动场景的作业负荷值与多人的作业负荷值进行比较来判定是否高于既定的条件,该多人的作业负荷值积蓄于各场景负荷积蓄部且对应于与1个行动场景的场景信息相同的场景信息。
根据本发明,起到能够得到能够检测作业人员的作业负荷相对于进行相同作业的多人的作业负荷是否相对高的作业人员管理装置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作业人员管理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的行动历史积蓄部中积蓄的行动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的生物体征信息积蓄部中积蓄的生物体征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的各场景负荷积蓄部中积蓄的作业负荷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5是示出用于将实施方式1的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和作业负荷信息阅览装置分别实现的计算机的硬件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框图。
图6是示出用于实现实施方式1的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的可穿戴终端的硬件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框图。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从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接收到行动信息时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从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接收到生物体征信息时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图7所示的流程图中的行动划分抽出部从行动信息抽出场景的步骤S30的流程的详细内容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图7所示的流程中的各场景负荷计算部计算各场景的作业负荷值的步骤S40的流程的详细内容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图7所示的流程中的作为多人负荷比较部中的判断工序的步骤S60的流程的详细内容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的行动信息收集部将行动信息发送到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时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的生物体征信息测量部将生物体征信息发送到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时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4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作业负荷信息阅览装置的负荷信息显示控制部从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获取作业负荷的判断结果并向管理者警告存在负荷显著高的作业人员时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5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的画面的显示例的示意图。
图16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的画面的显示例的示意图。
图17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的画面的显示例的示意图。
图18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的画面的显示例的示意图。
图19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的画面的显示例的示意图。
图20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作业人员管理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21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的终端信息积蓄部中积蓄的终端信息的例子的图。
图22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的指示内容分发部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23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作业负荷信息阅览装置的负荷信息显示控制部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24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的指示内容显示控制部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25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作业负荷信息阅览装置的画面的显示例的示意图。
图26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作业负荷信息阅览装置的画面的显示例的示意图。
图27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的画面的显示例的示意图。
图28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作业人员管理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29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的行动历史积蓄部中积蓄的作业人员位置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30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的外部信息积蓄部中积蓄的外部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3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3的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从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接收到作业人员位置信息时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3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3的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从外部信息收集装置接收到外部信息时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3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3的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的行动划分抽出部根据行动历史积蓄部和外部信息积蓄部中积蓄的信息抽出场景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3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3的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的行动划分抽出部根据行动历史积蓄部中积蓄的行动信息和作业人员位置信息抽出场景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3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3的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收集作业人员位置信息并发送到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3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3的外部信息收集装置的外部信息测量部收集外部信息并发送到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a、1b: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2:广域网络;3、3a、3b: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4、4a:作业负荷信息阅览装置;8:外部信息收集装置;11:行动历史积蓄部;12、53:行动划分抽出部;13:生物体征信息积蓄部;14:各场景负荷计算部;15:各场景负荷积蓄部;16:多人负荷比较部;17、36、45、83:通信部;18、37、46、84:控制部;31:生物体征信息测量部;32:行动信息收集部;33、43、82:输入部;34、41:显示部;35、44:存储部;42、71:负荷信息显示控制部;51:终端信息积蓄部;52:指示内容分发部;54:行动历史积蓄部;55:外部信息积蓄部;61:指示内容显示控制部;62:行动信息收集部;81:外部信息测量部;101:键盘;102:鼠标;103:微处理器;104:硬盘装置;105:RAM;106:ROM;107:图形芯片;108:帧缓冲器;109:显示器;201:触摸面板;202:传感器;203:微处理器;204:主存储器;205:内置存储器;206:图形芯片;207:帧缓冲器;208:显示器;301:作业人员ID输入区域;302:登记按钮;303:作业选择按钮;304:开始按钮;305:结束按钮;401:指示选择按钮;402:指示内容选择按钮;403:发送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作业人员管理装置。此外,本发明并不被该实施方式限定。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作业人员管理装置的结构的图。本实施方式1的作业人员管理装置具备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包括手表型的可穿戴终端的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以及作业负荷信息阅览装置4。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积蓄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收集的行动信息和时间序列生物体征信息,根据来自作业负荷信息阅览装置4的请求,计算各场景中的作业负荷值。
首先,说明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的结构。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具备行动历史积蓄部11、行动划分抽出部12、生物体征信息积蓄部13、各场景负荷计算部14、各场景负荷积蓄部15、多人负荷比较部16、通信部17以及控制部18。
行动历史积蓄部11存储并积蓄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收集的行动信息。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1的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的行动历史积蓄部11中积蓄的行动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图。
行动信息是与作业人员的行动有关的信息,是以将穿戴有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的作业人员的作业人员信息与穿戴有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的作业人员实施的作业的作业信息相对应的形式构成的。
作业人员信息是能够唯一地确定由作业人员管理装置管理的作业人员的作业人员识别信息,包括作业人员身份证明(identification:ID)。在本实施方式1中,作业人员信息如“H0001”那样以英文字母与数字的组合记载。
作业信息包含能够将由作业人员管理装置管理的作业人员从事的作业唯一地确定的作业ID、作业开始日期时间以及作业结束日期时间。在本实施方式1中,作业ID如“W0001”那样以英文字母与数字的组合记载。
作业开始日期时间是能够唯一地确定作业人员开始作业的日期和时刻的信息。在本实施方式1中,如“2016/1/25 17:49:10”那样记载年、月、日、时、分和秒。另一方面,作业结束日期时间是能够唯一地确定作业人员结束作业的日期和时刻的信息。在本实施方式1中,如“2016/1/25 18:02:34”那样记载年、月、日、时、分、秒。此外,在确定同一天仅实施一件作业的情况下,作业开始日期时间和作业结束日期时间也可以省略时、分和秒。
行动划分抽出部12根据作业人员实施的作业的一系列行动中的行动内容的变化,将记录于作业信息的作业的一系列行动分割为多个行动场景并抽出。即,行动划分抽出部12根据既定的行动划分的规则,将以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收集的行动信息的形式得到的作业人员的行动分割为一个以上的行动场景并抽出。
场景是根据预先确定的行动划分的规则对以行动信息的形式得到的作业人员的一系列行动分割而成的。在此,行动划分是指作业人员的一系列行动中的可视为行动内容前后变化的点。在本实施方式1中,行动划分是指作业的阶段变化的定时。例如,作业人员实施检查的一系列行动设为包含从事务所向检查场所的移动、实际的检查作业、检查结果的记录以及从检查场所向事务所的移动的多个行动。在该情况下,行动划分是指从移动向检查作业转移的定时、结束检查作业而向检查结果的记录转移的定时、以及结束检查结果的记录而开始从检查场所向事务所移动的定时。因此,行动划分是作业人员实施的作业的一系列行动中的行动内容变化的点。
生物体征信息积蓄部13存储并积蓄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收集的时间序列生物体征信息。以下,有时将时间序列生物体征信息简称为生物体征信息。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1的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的生物体征信息积蓄部13中积蓄的生物体征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图。
生物体征信息是由搭载于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并穿戴于作业人员的身体的各种传感器得到的一定时间的心率、脉搏、出汗量、脑电波的时间序列生物体征数据。生物体征信息是以将测量值、测量时刻以及生物体征信号类别相对应的形式构成的。
测量值以实数值以及整数值那样的数值记载。测量时刻是确定各测量值的测量时刻的时刻信息。关于测量时刻,只要能够确定各测量值的测量时刻即可。因此,在穿戴于作业人员的身体的传感器测量值的周期被固定为一秒的情况下,只要仅记载测量开始时刻,就能够对所有测量值确定测量时刻,所以也可以省略与各测量值对应的测量时刻的记载。
生物体征信号类别是表示心率、脉搏、出汗量、脑电波的生物体征信号的类别的字符串信息。只要按照如心率为0、脉搏为1、出汗量为2那样预先确定的规则以数值确定生物体征信号的类别,则也可以以数值表现生物体征信号类别。
各场景负荷计算部14从生物体征信息积蓄部13获取与行动划分抽出部12抽出的行动场景对应的生物体征信息,根据获取到的生物体征信息,计算各作业人员以及各场景的作业负荷值,存储于各场景负荷积蓄部15。
作业负荷值表示对于一个场景一个作业人员感受到的身体的负荷以及心理的负荷的推测值。在本实施方式1中,作业负荷值以与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收集的生物体征信息对应的生物体征信号类别的各作业人员的安静时的测量值为基准,以百分率形式表示作业中的测量值的平均值的比。与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收集的生物体征信息对应的生物体征信号类别的各作业人员的安静时的测量值预先存储于各场景负荷计算部14或者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具有的其它存储部。
在作业中的作业人员的生物体征信息的测量值的平均值比安静时的作业人员的测量值大的情况下,作业负荷值为比100大的值。另一方面,在作业中的生物体征信息的测量值的平均值比安静时的测量值小的情况下,作业负荷值为比100小的值。作业负荷值只要是如能够比较两名以上不同作业人员的作业负荷值或者同一作业人员的不同时刻下的作业负荷值的大小的值即可,例如也可以直接使用作业中的测量值的平均值。
各场景负荷积蓄部15针对各场景积蓄各场景负荷计算部14计算出的各作业人员以及各场景的作业负荷信息。
作业负荷信息是以将作业人员信息、场景信息以及作业负荷值相对应的形式构成的。场景信息是用于识别各场景的识别信息,包括能够唯一地确定由行动划分抽出部12得到的场景的场景ID。在本实施方式1中,场景ID与作业ID等同。图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1的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的各场景负荷积蓄部15中积蓄的作业负荷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图。
多人负荷比较部16比较积蓄于各场景负荷积蓄部15的与相同场景中的两人以上的作业人员对应的作业负荷值,抽出负荷值显著(prominently)高的作业人员来制作负荷信息。本实施方式1中的负荷信息是指至少包含所指定的场景中的作业负荷值显著高的、即负荷显著高的作业人员的作业人员信息的信息。即,多人负荷比较部16将作业人员的1个行动场景的作业负荷值与多人的作业负荷值进行比较来判定是否高于既定的条件,该多人的作业负荷值是对应于与该1个行动场景的场景信息相同的场景信息并且积蓄于各场景负荷积蓄部15的作业负荷值。
通信部17经由广域网络2与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进行无线通信。通信部17从后述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的通信部36接收生物体征信息以及行动信息。另外,通信部17经由广域网络2与作业负荷信息阅览装置4进行通信。控制部18进行包括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内的各结构部的控制在内的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整体的控制。
接下来,说明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的结构。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被穿戴于实施作业的作业人员的身体,收集作业人员的行动信息以及生物体征信息,将收集的行动信息以及生物体征信息发送到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
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具备生物体征信息测量部31、行动信息收集部32、输入部33、显示部34、存储部35、通信部36以及控制部37。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内的各结构部能够相互通信。
生物体征信息测量部31具有收集作业人员的生物体征信息的各种生物体征传感器,在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被穿戴于作业人员的身体的状态下收集作业人员的生物体征信息。作为生物体征信息测量部31具备的传感器,例示心电图机、血压计、血液饱和度计、体温计、出汗状态测量计等传感器。生物体征信息测量部31通过使用这些传感器能够收集心脏的状态、血压、血液饱和度、体温、出汗状态等生物体征信息。生物体征信息测量部31经由通信部36将生物体征信息发送到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
行动信息收集部32根据作业人员的输入来收集作业人员的行动信息。行动信息收集部32经由通信部36将行动信息发送到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
输入部33接受来自作业人员的各种信息的输入并发送到控制部37或者各结构部。显示部34显示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内的各种信息。存储部35存储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内的各种信息。通信部36经由广域网络2与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进行无线通信。控制部37接受各种信息,进行包括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内的各结构部的控制在内的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整体的控制。另外,控制部37进行显示部34的显示的控制。
接下来,说明作业负荷信息阅览装置4的结构。作业负荷信息阅览装置4由管理作业人员的负荷状况的管理者操作,根据管理者的输入,经由广域网络2向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请求作为管理对象的作业人员的作业负荷的计算,将从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经由广域网络2返回的负荷信息提示给管理者。
作业负荷信息阅览装置4具备显示部41、负荷信息显示控制部42、输入部43、存储部44、通信部45以及控制部46。作业负荷信息阅览装置4内的各结构部能够进行通信。
显示部41显示从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获取到的负荷信息并提示给管理者。另外,显示部41显示针对作业人员的警告。
负荷信息显示控制部42进行使从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获取到的负荷信息显示于显示部41的控制。另外,负荷信息显示控制部42进行显示针对作业人员的警告的控制。
输入部43接受来自管理者的各种信息的输入。存储部44存储作业负荷信息阅览装置4内的各种信息。通信部45经由广域网络2与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进行通信。控制部46进行包括作业负荷信息阅览装置4内的各结构部的控制在内的作业负荷信息阅览装置4整体的控制。
图5是示出用于将本实施方式1的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和作业负荷信息阅览装置4分别实现的计算机的硬件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框图。图5所示的计算机具备键盘101、鼠标102、微处理器103、硬盘装置(Hard Disk Drive:HDD)104、随机存取存储器(RAM)105、只读存储器(ROM)106、图形芯片107、帧缓冲器108、显示器109。
在由图5所示的硬件结构实现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的行动历史积蓄部11、行动划分抽出部12、生物体征信息积蓄部13、各场景负荷计算部14、各场景负荷积蓄部15、多人负荷比较部16、通信部17以及控制部18各构成要素的情况下,各构成要素通过由微处理器103执行存储于ROM106的程序而实现。另外,也可以由多个微处理器103以及多个ROM106协作地实现上述功能。另外,也可以将各构成要素的功能中的一部分安装为电路,使用微处理器103以及ROM106实现其它部分。另外,通过使用图形芯片107以及帧缓冲器108,能够更加顺畅且高速地进行处理。
在由图5所示的硬件结构实现作业负荷信息阅览装置4的负荷信息显示控制部42、通信部45以及控制部46各构成要素的情况下,各构成要素通过由微处理器103执行存储于ROM106的程序而实现。另外,也可以由多个微处理器103以及多个ROM106协作地实现上述功能。另外,也可以将各构成要素的功能中的一部分安装为电路,使用微处理器103以及ROM106实现其它部分。显示部41由显示器109实现。输入部43由键盘101、鼠标102或者具备触摸面板功能的显示器109实现。存储部44由硬盘装置104或者RAM105实现。
另一方面,图6是示出用于实现本实施方式1的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的可穿戴终端的硬件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由手表型的可穿戴终端实现,但只要由能够穿戴于身体的终端实现即可,例如也可以由内衣型(underwear-type)的可穿戴终端实现。图示的终端具备触摸面板201、传感器202、微处理器203、主存储器204、内置存储器205、图形芯片206、帧缓冲器207、显示器208。
在由图6所示的硬件结构实现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的行动信息收集部32、通信部36以及控制部37各构成要素的情况下,各构成要素通过由微处理器203执行存储于内置存储器205的程序而实现。另外,也可以由多个微处理器203以及多个内置存储器205协作地实现上述功能。另外,也可以将各构成要素的功能中的一部分安装为电路,使用微处理器203以及内置存储器205实现其它部分。生物体征信息测量部31具备传感器202,通过由微处理器203执行存储于内置存储器205的程序而实现。输入部33由触摸面板201实现。显示部34由显示器208实现。存储部35由内置存储器205实现。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经由广域网络2将行动信息和生物体征信息发送到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但也可以未必经由广域网络2。也可以将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收集的行动信息和生物体征信息积蓄于内置存储器205,之后使用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存储器那样的外部存储装置将行动信息和生物体征信息移动或复制到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与作业负荷信息阅览装置4经由广域网络2连接,但也可以在相同计算机上实现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和作业负荷信息阅览装置4。当在相同计算机上实现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和作业负荷信息阅览装置4的情况下,为了实现作业负荷信息阅览装置4的显示功能,只要将显示部设置于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即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的生物体征信息测量部31和行动信息收集部32由相同可穿戴终端实现,但不限定于此。生物体征信息测量部31的整体或一部分也可以由如指环型的脉搏传感器那样的其它终端实现。在生物体征信息测量部31的整体或一部分由其它终端实现的情况下,生物体征信息测量部31只要使用蓝牙(Bluetooth(日本注册商标))那样的无线通信或如USB存储器那样的外部存储装置来获取生物体征信息即可。
接下来,说明作业人员管理装置的各装置实施的处理的流程。
首先,使用图7至图11的流程图说明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的动作。
图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1的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从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接收到行动信息时的动作的流程图。
在步骤S10中,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的通信部17从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的通信部36接收行动信息。通信部17将接收到的行动信息发送到行动历史积蓄部11。在步骤S20中,行动历史积蓄部11存储并积蓄接收到的行动信息。
在步骤S30中,行动划分抽出部12从新存储于行动历史积蓄部11的行动信息抽出行动场景。接下来,在步骤S40中,各场景负荷计算部14计算各场景的作业负荷值。然后,在步骤S50中,各场景负荷积蓄部15存储并积蓄各场景的作业负荷值。
接下来,在步骤S60中,多人负荷比较部16比较在步骤S40中计算出的作业负荷值和实施相同场景的其他作业人员的作业负荷值,判断在步骤S40中计算出的作业负荷值是否显著高。即,将在步骤S40中计算出的作业负荷值与实施相同场景的其他作业人员的作业负荷值进行比较,判定是否高于既定的条件。例如,当在步骤S40中计算出的作业负荷值与实施相同场景的其他作业人员的作业负荷值的平均值之差为既定的基准值以上的情况下,判断为在步骤S40中计算出的作业负荷值显著高。多人负荷比较部16从积蓄于各场景负荷积蓄部15的作业负荷信息中的场景信息相同的、即场景ID相同的其他作业人员的作业负荷信息的作业负荷值抽出实施相同场景的其他作业人员的作业负荷值。
然后,在步骤S70中,多人负荷比较部16经由通信部17将步骤S60中的判断结果发送到作业负荷信息阅览装置4。
图8是示出本实施方式1的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从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接收到生物体征信息时的动作的流程图。
在步骤S110中,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的通信部17从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的通信部36接收生物体征信息。通信部17将接收到的生物体征信息发送到生物体征信息积蓄部13。在步骤S120中,生物体征信息积蓄部13存储并积蓄接收到的生物体征信息。
图9是示出图7所示的流程图中的行动划分抽出部12从行动信息抽出场景的步骤S30的流程的详细内容的流程图。
在步骤S210中,行动划分抽出部12获取新存储于行动历史积蓄部11的行动信息。接下来,在步骤S220中,行动划分抽出部12从获取到的行动信息中记载的作业信息抽出与作业人员实施的作业ID之一相对应的作业信息。
在本实施方式1中,场景ID与作业ID等同。行动划分抽出部12使场景ID对应于通过能够唯一地确定作业人员从事的作业的作业ID分类的各作业。即,在本实施方式1中,将行动信息中记载的作业人员的行动分割为通过作业ID分类的各作业的场景。行动划分抽出部12抽出通过作业ID分类的各作业的行动场景。
接下来,在步骤S230中,行动划分抽出部12将抽出的与作业ID之一相对应的作业信息与场景ID的组合保存于新的场景一览。另外,在场景一览中,也和与作业ID之一相对应的作业信息与场景ID的组合相对应地保存行动信息中记载的作业人员的作业人员信息。接下来,在步骤S240中,行动划分抽出部12判断在获取到的行动信息中是否有尚未分割为场景的其它作业信息。
在有其它作业信息的情况下、即在步骤S240中为“是”的情况下,行动划分抽出部12返回到步骤S220并抽出其它与作业ID之一相对应的作业信息。在没有其它作业信息的情况下、即在步骤S240中为“否”的情况下,行动划分抽出部12将场景一览发送到各场景负荷计算部14,结束从行动信息抽出场景的处理。
图10是示出图7所示的流程中的各场景负荷计算部14计算各场景的作业负荷值的步骤S40的流程的详细内容的流程图。
在步骤S310中,各场景负荷计算部14获取从行动划分抽出部12发送的场景一览。接下来,在步骤S320中,各场景负荷计算部14从场景一览抽出场景ID与作业信息的组合之一。
接下来,在步骤S330中,各场景负荷计算部14从生物体征信息积蓄部13获取与抽出的作业信息的时刻对应的生物体征信息。
接下来,在步骤S340中,各场景负荷计算部14根据获取到的生物体征信息来计算作业负荷值。在此,在本实施方式1中,在根据获取到的生物体征信息来计算作业负荷值的步骤S340的流程中,在将与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收集的生物体征信息对应的生物体征信号类别的各作业人员的安静时的测量值设为Vrest的情况下,作业负荷值L能够用下面的式(1)表现。
【式1】
其中,在将时刻Ts至时刻Te之间的某时刻Tt下的测量值设为Vt的情况下,测量值的平均值A能够用下面的式(2)表现。时刻Ts以及时刻Te的单位设为秒。
【式2】
接下来,在步骤S350中,各场景负荷计算部14将抽出的场景ID、作业信息、作业人员信息以及计算出的作业负荷值保存于新的各场景负荷一览。接下来,在步骤S360中,各场景负荷计算部14判断在获取到的场景一览中是否有尚未计算作业负荷值的其它场景ID与作业信息的组合。
在有其它组合的情况下、即在步骤S360中为“是”的情况下,各场景负荷计算部14返回到步骤S320,抽出尚未计算作业负荷值的其它场景ID与作业信息的组合。在没有其它组合的情况下、即在步骤S360中为“否”的情况下,各场景负荷计算部14将各场景负荷一览发送到多人负荷比较部16,结束计算各场景的作业负荷值的处理。
图11是示出图7所示的流程中的作为多人负荷比较部16中的判断工序的步骤S60的流程的详细内容的流程图。
在步骤S410中,多人负荷比较部16从各场景负荷计算部14获取各场景负荷一览。接下来,在步骤S420中,多人负荷比较部16从各场景负荷一览抽出场景ID、作业信息、作业人员信息以及作业负荷值的组合中的一个。
接下来,在步骤S430中,多人负荷比较部16从各场景负荷积蓄部15获取所有积蓄于各场景负荷积蓄部15的相同场景ID的所有各场景负荷、即积蓄于各场景负荷积蓄部15的相同场景ID所对应的所有作业负荷值。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1中,在从各场景负荷积蓄部15获取相同场景ID的所有各场景负荷的步骤S430的流程中,获取进行了相同场景ID的作业的所有作业人员的各场景负荷。
接下来,在步骤S440中,多人负荷比较部16判断在步骤S420中抽出的作业负荷值是否与进行了相同场景ID的作业的多人的作业负荷值相比显著高。在步骤S440中,根据在步骤S420中抽出的作业负荷值在进行了相同场景ID的作业的多人的作业负荷值中是否相当于偏离值来判断在步骤S420中抽出的作业负荷值是否显著高。
具体而言,使用如下算法来判断抽出的作业负荷值是否相当于偏离值。从在步骤S430中获取到的多人的作业负荷值中以呈现与在步骤S420中抽出的作业负荷值L由近到远的值的顺序抽出N个作业负荷值。将抽出的N个的作业负荷值中的离L最远的值设为作业负荷值Lf。
根据作业负荷值L与作业负荷值Lf的差分是否为既定的基准值D以上来判断作业负荷值L与多人的作业负荷值相比是否相当于偏离值。在作业负荷值L与作业负荷值Lf的差分为既定的基准值D以上的情况下,判断为作业负荷值L与多人的作业负荷值相比相当于偏离值。
在本实施方式1中,N设为5,基准值D设为20。其中,与作业负荷值L近的值只要在过去的多人的作业负荷值中如果少则可判断为显著、如果不少则可判断为未显著即可,所以也可以是除此以外的值。
另外,判断抽出的作业负荷值是否相当于偏离值的算法也可以是上述方法以外的方法,例如,也可以从多人的作业负荷值抽出与作业负荷值L的差分为既定的基准值Dd以内的作业负荷值,在抽出得到的作业负荷值的个数为既定的基准数Nd以下的情况下判断为是偏离值。
在此,既定的基准值Dd设为25,既定的基准数Nd设为10。其中,与作业负荷值L近的值只要在过去的多人的作业负荷值中如果少则可判断为显著、如果不少则可判断为未显著即可,所以也可以是除此以外的值。
接下来,在步骤S450中,多人负荷比较部16将步骤S440中的判断结果保存于新的判断结果一览。多人负荷比较部16在判断为在步骤S420中抽出的作业负荷值显著高的情况下,将作业负荷值显著高的意思的判断结果保存于判断结果一览。另外,多人负荷比较部16在未判断为在步骤S420中抽出的作业负荷值显著高的情况下,将作业负荷值为通常的意思的判断结果保存于判断结果一览。接下来,在步骤S460中,多人负荷比较部16判断是否有未实施步骤S440中的判断的场景ID、作业信息、作业人员信息和作业负荷值的其它组合。
在有其它组合的情况下、即在步骤S460中为“是”的情况下,多人负荷比较部16返回到步骤S420,抽出尚未实施步骤S440中的判断的场景ID、作业信息、作业人员信息和作业负荷值的其它组合。在没有其它组合的情况下、即在步骤S460中为“否”的情况下,多人负荷比较部16结束判断保存于各场景负荷一览的作业负荷值与进行了相同场景ID的作业的多人的作业负荷值相比是否显著高的处理。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在步骤S440的流程中,未考虑在步骤S430中获取到作业负荷值的多人中是否包括与在步骤S420中被抽出的作业人员信息相当的作业人员、即被进行作业负荷值的判断的作业人员本人,但也可以仅抽出被进行作业负荷值的判断的作业人员本人的作业负荷值而应用于是否相当于上述偏离值的算法。在该情况下,能够排除他人的过去的作业负荷值,所以具有能够检测与过去实施同样作业时的本人的身体状态相比身体状态显著不良的状态的效果。
接下来,使用图12和图13的流程图说明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的动作。
图1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1的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的行动信息收集部32将行动信息发送到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时的动作的流程图。
在步骤S510中,行动信息收集部32经由输入部33从作业人员接受作业ID和作业开始的指示。作业开始的指示包括实施什么作业的指示信息。行动信息收集部32当接受作业ID和作业开始的指示时,将作业ID和作业开始时刻存储于行动信息收集部32内的存储器。此外,行动信息收集部32也可以使作业ID和作业开始时刻存储于存储部35。
接下来,在步骤S520中,行动信息收集部32经由输入部33从作业人员接受作业结束的指示。行动信息收集部32当接受作业结束的指示时,将作业结束时刻存储于行动信息收集部32内的存储器。此外,行动信息收集部32也可以使作业ID和作业结束时刻存储于存储部35。
接下来,在步骤S530中,行动信息收集部32经由通信部36将作业ID、作业开始时刻以及作业结束时刻发送到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
在图12所示的流程中,在一个作业结束的定时向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发送行动信息,但发送行动信息的定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多个作业结束的定时集中地发送多个行动信息。在该情况下,具有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在处于无法与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频繁地进行通信的环境下的情况下也能够收集行动信息而提供给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的效果。
图1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1的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的生物体征信息测量部31将生物体征信息发送到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时的动作的流程图。
在步骤S610中,生物体征信息测量部31当经由输入部33接受作业开始的指示时,使传感器启动而开始作业人员的生物体征信息的测量。生物体征信息测量部31以既定的周期测量作业人员的生物体征信息。
接下来,在步骤S620中,生物体征信息测量部31经由通信部36将测量出的作业人员的生物体征信息发送到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生物体征信息测量部31每当以既定的周期测量作业人员的生物体征信息时,将生物体征信息发送到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生物体征信息测量部31在使用多个传感器来测量多种生物体征信息的情况下,将多种生物体征信息发送到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
之后,生物体征信息测量部31当接受作业结束的指示时,使传感器停止,结束作业人员的生物体征信息的测量。
在图13所示的流程中,生物体征信息测量部31将测量出的生物体征信息立即发送到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但生物体征信息的发送定时不限定于此。例如,生物体征信息测量部31也可以使生物体征信息存储并积蓄于生物体征信息测量部31或者存储部35直至一天的作业结束,在一天的作业结束的定时将一天量的生物体征信息集中地发送到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在该情况下,具有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在处于无法与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频繁地进行通信的环境下的情况下也能够收集生物体征信息而提供给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的效果。
图1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1的作业负荷信息阅览装置4的负荷信息显示控制部42从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获取作业负荷的判断结果并向管理者警告存在负荷显著高的作业人员时的动作的流程图。
在步骤S710中,负荷信息显示控制部42经由通信部45从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获取作业负荷的判断结果。接下来,在步骤S720中,负荷信息显示控制部42根据获取到的作业负荷的判断结果,判断是否有负荷显著高的作业人员。
在有负荷显著高的作业人员的情况下、即在步骤S720中为“是”的情况下,在步骤S730中,负荷信息显示控制部42进行使针对负荷显著高的作业人员的警告显示于显示部41的控制。显示部41根据负荷信息显示控制部42的控制,显示针对负荷显著高的作业人员的警告。
在没有负荷显著高的作业人员的情况下、即在步骤S720中为“否”的情况下,负荷信息显示控制部42返回到步骤S710。
接下来,说明具备实施上述处理的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以及作业负荷信息阅览装置4的本实施方式1的作业人员管理装置的动作例。首先,说明在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收集生物体征信息并将生物体征信息发送到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之后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积蓄生物体征信息的动作例。
首先,在作业人员刚要实施作业之前执行以下流程。
(流程1-1)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的启动
将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穿戴于身体的作业人员接通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的电源,从而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的控制部37接受启动开始请求,控制部37启动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
(流程1-2)生物体征信息的收集的开始
当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启动时,生物体征信息测量部31使传感器启动而开始作业人员的生物体征信息的测量。
(流程1-3)生物体征信息的发送
生物体征信息测量部31经由通信部36将测量出的作业人员的生物体征信息发送到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
接下来,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执行以下流程。
(流程2-1)生物体征信息的接收
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的通信部17接收从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的通信部36发送的生物体征信息。通信部17将接收到的生物体征信息发送到生物体征信息积蓄部13。
(流程2-2)生物体征信息的积蓄
生物体征信息积蓄部13存储并积蓄接收到的生物体征信息。
接下来,示出在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收集行动信息并发送到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之后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计算作业负荷值并且在与多人的作业负荷值相比作业负荷显著高的情况下作业负荷信息阅览装置4显示警告之前的动作例。另外,此时设为从上述(流程1-1)起并行地进行(流程1-3)、(流程2-1)以及(流程2-2)的处理。
在作业人员刚要实施作业之前执行以下所示的流程。
(流程3-1)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的启动
(流程3-1)是与上述(流程1-1)相同的流程,控制部37启动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控制部37当启动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时,转移到接受作业人员的作业人员ID的输入的模式,使接受作业人员ID的输入的画面显示于显示部34。
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能够接受作业人员的作业人员信息的输入和作业信息的输入。这些信息的输入通过作为输入部33而显示于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具备的触摸面板201或者与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连接的触摸面板201的输入用GUI部件接受用户的输入操作而实现。
(流程3-2)作业人员信息的输入
当作业人员从触摸面板201输入作为作业人员信息的作业人员ID时,输入用GUI部件接受作业人员ID,发送到控制部37。图15示出此时的显示部34的画面的显示例。图1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1的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的画面的显示例的示意图。在图15所示的画面例中,作业人员将作业人员ID输入到作业人员ID输入区域301,触摸登记按钮302,从而作业人员ID的输入被接受,被发送到控制部37。控制部37当接受作业人员ID时,使作业信息的输入画面显示于显示部34。
(流程3-3)作业信息的输入
当作业人员从触摸面板201输入此后实施的作业的信息时,输入用GUI部件接受作业的信息。图16示出此时的显示部34的画面的显示例。图1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1的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的画面的显示例的示意图。在图16所示的画面例中,选择多个作业的种类的多个作业选择按钮303显示于显示器208,作业人员选择任意1个作业选择按钮303。
(流程3-4)作业开始的待机
当作业人员触摸任意1个作业选择按钮303、例如检查作业A的选择的作业选择按钮303时,控制部37切换显示部34的画面而使接受作业开始的画面显示于显示部34。图17示出此时的显示部34的画面的显示例。图1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1的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的画面的显示例的示意图。在图17所示的画面例中,选择作业开始的开始按钮304显示于显示器208。
(流程3-5)作业开始
当作业人员触摸图17所示的画面中配置的开始按钮304时,作业开始的信息和作业ID被发送到行动信息收集部32。行动信息收集部32当接受作业开始的信息和作业ID时存储作业开始时刻。
另外,当作业人员触摸图17所示的画面中配置的开始按钮304时,作业开始的信息被发送到控制部37。控制部37当接受作业开始的信息时,转移到接受作业结束的模式,切换显示部34的画面而使接受作业结束的画面显示于显示部34。图18示出此时的显示部34的画面的显示例。图18是示出本实施方式1的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的画面的显示例的示意图。在图18所示的画面例中,选择作业开始的结束按钮305显示于显示器208。
之后,在紧接着作业人员完成作业之后执行以下流程。
(流程4-1)作业结束的通知
当作业人员触摸图18所示的画面中配置的结束按钮305时,作业结束的信息被发送到行动信息收集部32,被通知给行动信息收集部32。行动信息收集部32当接受作业结束的信息时存储作业结束时刻。
(流程4-2)行动信息的发送
之后,行动信息收集部32将作为行动信息的作业ID、作业开始时刻和作业结束时刻发送到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
接下来,由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执行以下流程。
(流程5-1)行动信息的接收
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接收作为行动信息的作业ID、作业开始时刻和作业结束时刻。接收到的行动信息被存储并积蓄于行动历史积蓄部11。
(流程5-2)作业负荷的判断
在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中,行动划分抽出部12从接收到的行动信息抽出行动场景。各场景负荷计算部14计算抽出的各场景的作业负荷值。多人负荷比较部16判断计算出的作业负荷相对于多人的作业负荷是否显著高。
(流程5-3)判断结果的发送
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将作业负荷的判断结果、即计算出的作业负荷值相对于多人的作业负荷是否显著高的判断结果发送到作业负荷信息阅览装置4。
接下来,由作业负荷信息阅览装置4执行以下流程。
(流程6-1)判断结果的接收
作业负荷信息阅览装置4从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接收作业负荷的判断结果。
(流程6-2)警告的显示
作业负荷信息阅览装置4根据判断结果,在有负荷显著高的作业人员的情况下将警告显示于显示部41。图19示出此时的显示部34的画面的显示例。图19是示出本实施方式1的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的画面的显示例的示意图。在图19所示的画面例中,显示出作业人员名、针对作业人员的消息以及实施的作业。
上述本实施方式1的作业人员管理装置利用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收集作业人员的作业中的行动信息和生物体征信息,根据收集的生物体征信息计算作业人员的作业负荷值。然后,本实施方式1的作业人员管理装置能够将计算出的作业人员的作业负荷值与过去进行相同作业的多人的作业人员的作业负荷值进行比较,检测作业负荷显著高的作业人员并通知给管理者。由此,管理者能够客观地获知虽然是进行相同作业的其他大多数作业人员未感到大的负荷的作业但由于身体状态不良的原因等而感到显著高的负荷的异常状态。由此,管理者能够获知需要注意健康管理的作业人员。
另外,本实施方式1的作业人员管理装置能够根据预先确定的行动划分的规则将作业人员的行动信息分割为场景,针对各场景根据生物体征信息来计算作业人员的作业负荷值。因此,本实施方式1的作业人员管理装置能够从多个作业人员分别实施的一系列作业中抽出与预先确定的规则匹配的作业作为相同场景。由此,本实施方式1的作业人员管理装置能够在各场景中检测虽然是与对应于相同场景的多人的作业负荷值相比其他大多数作业人员未感到大的负荷的作业但由于身体状态不良的原因等而感到显著高的负荷的异常状态,并通知给管理者。
进而,即使不是相同的作业内容,只要与预先确定的规则匹配,本实施方式1的行动划分抽出部12就能够将作业人员的行动中的类似的作业分类为相同场景。由此,本实施方式1的作业人员管理装置不仅能够与实施了相同作业的作业人员的作业负荷值进行比较,还能够与实施了类似作业的作业人员的作业负荷值进行比较。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1的作业人员管理装置,能够根据在作业中测量出的作业人员的生物体征信息来计算作业负荷值,将计算出的作业负荷值与过去积蓄的进行了相同作业或者类似作业时的多人的作业负荷值进行比较,所以能够检测虽然多人的作业人员中的大多数的作业人员未感到负荷但仅特定作业人员为高负荷那样的异常状态,能够客观地判断作业人员的作业负荷。
本实施方式1的作业人员管理装置适合于成套设备(plant)所代表的大规模设施的保养维护人员、工厂以及修建现场的作业人员的安全健康的管理。
此外,除了能够将由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得到的判断结果迅速地发送到作业负荷信息阅览装置4以外,例如还能够将由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得到的判断结果在1天结束时提供给作业人员本人,有助于作业人员本人的健康管理以及健康管理的意识提高。在该情况下,作业人员只要利用自己的个人计算机或者终端等能够显示判断结果的设备来观察所提供的由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得到的判断结果即可。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2中,说明管理者发送减轻作业负荷的指示的情况。图20是示出本实施方式2的作业人员管理装置的结构的图。本实施方式2的作业人员管理装置具备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a、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a以及作业负荷信息阅览装置4a。广域网络2与实施方式1相同。
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a除了还具备终端信息积蓄部51和指示内容分发部52以外,还具有与实施方式1的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相同的结构以及功能。
终端信息积蓄部51存储并积蓄终端信息。终端信息是以穿戴有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a的作业人员的作业人员信息与实现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a的终端的终端识别信息相对应的形式构成的。终端识别信息是能够唯一地确定由本实施方式2的作业人员管理装置管理的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a的终端的识别信息,具有终端ID。在本实施方式2中,终端识别信息如“D0001”那样以英文字母与数字的组合记载。图2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2的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a的终端信息积蓄部51中积蓄的终端信息的例子的图。
指示内容分发部52将从作业负荷信息阅览装置4a发送的指示信息中的指示内容分发到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a。具体而言,经由通信部17接受从作业负荷信息阅览装置4a发送的负荷减轻指示信息。在此,负荷减轻指示信息是对作业人员指示减轻负荷的指示信息,是包含作业人员ID和负荷减轻指示内容的信息。负荷减轻指示内容是针对作业人员的负荷减轻的指示内容,在本实施方式2中为从作业负荷信息阅览装置4a发送的字符串。指示内容分发部52经由通信部17将负荷减轻指示信息中包含的负荷减轻指示内容分发到负荷减轻指示信息所指定的作业人员穿戴的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a。指示内容分发部52根据负荷减轻指示信息中包含的作业人员ID和积蓄于终端信息积蓄部51的与该作业人员ID对应的终端信息,将负荷减轻指示内容分发到作业人员穿戴的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a。
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a除了还具备指示内容显示控制部61以外,还具有与实施方式1的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相同的结构以及功能。指示内容显示控制部61进行如下控制:经由通信部36接收经由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a从作业负荷信息阅览装置4a发送的负荷减轻指示信息,使负荷减轻指示信息中包含的负荷减轻指示内容显示于显示部34。
作业负荷信息阅览装置4a除了具备负荷信息显示控制部71以代替负荷信息显示控制部42以外,还具有与实施方式1的作业负荷信息阅览装置4相同的结构以及功能。负荷信息显示控制部71除了具有负荷信息显示控制部42的功能之外,还具有以下功能。负荷信息显示控制部71经由输入部43从管理者接受对在显示部41显示出警告的负荷高的作业人员指示减轻负荷的负荷减轻指示信息的发送指示。另外,负荷信息显示控制部71将接受的负荷减轻指示信息经由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a发送到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a。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2的作业人员管理装置中的各装置实施的处理的流程。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2的作业人员管理装置中的各装置的特征性动作。
首先,使用图22的流程图说明本实施方式2的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a的指示内容分发部52的动作。图2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2的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a的指示内容分发部52的动作的流程图。
在步骤S810中,指示内容分发部52接受负荷减轻指示信息。接下来,在步骤S820中,指示内容分发部52从终端信息积蓄部51抽出与负荷减轻指示信息中包含的作业人员ID对应的终端信息。接下来,在步骤S830中,指示内容分发部52对与抽出的终端信息中记载的终端识别信息相当的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a发送负荷减轻指示信息中包含的负荷减轻指示内容。
接下来,使用图23的流程图说明作业负荷信息阅览装置4a的负荷信息显示控制部71的动作。图2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2的作业负荷信息阅览装置4a的负荷信息显示控制部71的动作的流程图。
在作业负荷信息阅览装置4a中,负荷信息显示控制部71如在实施方式1中使用图14的流程图说明的那样,从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a接收作业负荷的判断结果。根据判断结果,在有负荷显著高的作业人员的情况下,显示部41显示警告。
然后,在步骤S910中,负荷信息显示控制部71经由输入部43从管理者接受针对在显示部41显示出警告的作业人员的负荷减轻指示的指示内容。接下来,在步骤S920中,负荷信息显示控制部71经由通信部45将包含有接受的负荷减轻指示的指示内容和作业人员的作业人员ID的负荷减轻指示信息发送到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a。
接下来,使用图24的流程图说明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a的指示内容显示控制部61的动作。图2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2的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a的指示内容显示控制部61的动作的流程图。
在步骤S1010中,指示内容显示控制部61接受从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a发送的负荷减轻指示内容。接下来,在步骤S1020中,通过指示内容显示控制部61的控制,显示部34显示负荷减轻指示内容。
接下来,说明具备实施上述处理的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a、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a以及作业负荷信息阅览装置4a的本实施方式2的作业人员管理装置的动作例。在此,说明本实施方式2的作业负荷信息阅览装置4a从管理者接受负荷减轻指示并由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a显示负荷减轻指示内容的一系列的动作例。此外,在实施方式1中的动作例中说明的有负荷显著高的作业人员的情况下将警告显示于显示部41(流程6-2)之后进行以下说明的动作。
(流程7-1)负荷减轻指示信息的发送
负荷信息显示控制部71在使针对负荷显著高的作业人员的警告显示于显示部41之后,进而接受负荷减轻指示内容的输入。图25示出此时的显示部41的画面的显示例。图2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2的作业负荷信息阅览装置4a的画面的显示例的示意图。在图25所示的画面例中,对在实施方式1中图19所示的画面例追加有选择发出负荷减轻指示的处理的指示选择按钮401。当指示选择按钮401被选择时,负荷信息显示控制部71使接受负荷减轻指示的选择的画面显示于显示部41。
图26示出此时的显示部41的画面的显示例。图2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2的作业负荷信息阅览装置4a的画面的显示例的示意图。在图26所示的画面例中,选择用于选择负荷减轻指示的内容的多个指示内容选择按钮402中的期望的指示内容的指示内容选择按钮402,触摸发送按钮403。由此,负荷信息显示控制部71接受负荷减轻指示的内容和发送指示,将与接受的指示内容选择按钮402的指示内容对应的既定的字符串作为负荷减轻指示内容,经由通信部45将包含选择出的作业人员的作业人员ID和负荷减轻指示内容的负荷减轻指示信息发送到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a。
之后,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a执行以下流程。
(流程8-1)负荷减轻指示信息的接收
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a从作业负荷信息阅览装置4a接收负荷减轻指示信息。
(流程8-2)终端信息的抽出
指示内容分发部52从终端信息积蓄部51抽出与负荷减轻指示信息相当的终端的终端信息。
(流程8-3)
指示内容分发部52对由与在(流程8-2)中抽出的终端信息相当的终端实现的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a发送负荷减轻指示信息中包含的负荷减轻指示内容。
之后,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a执行以下流程。
(流程9-1)负荷减轻指示信息的接收
指示内容显示控制部61接收从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a发送的负荷减轻指示内容。
(流程9-2)指示内容的显示
通过指示内容显示控制部61的控制,显示部34显示负荷减轻指示内容。图27示出此时的显示部34的画面的显示例。图2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2的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a的画面的显示例的示意图。
上述本实施方式2的作业人员管理装置除了具有实施方式1的作业人员管理装置所具有的效果之外,管理者还能够对作业负荷高的作业人员发出指示以减轻作业负荷,所以能够仅对与其他作业人员相比负荷显著高的作业人员单独地发出减轻作业负荷的特别的指示。另外,从管理者发出的指示内容能够通过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a提示给作业人员。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2的作业人员管理装置,作业人员的管理者能够确定被判定为负荷显著高的作业人员,将指示传递给作业人员以减轻作业负荷。
实施方式3.
图28是示出本实施方式3的作业人员管理装置的结构的图。本实施方式3的作业人员管理装置具备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b、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b、作业负荷信息阅览装置4以及外部信息收集装置8。广域网络2与实施方式1相同。
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b除了具备行动划分抽出部53以代替行动划分抽出部12、具备行动历史积蓄部54以代替行动历史积蓄部11、还具备外部信息积蓄部55以外,还具有与实施方式1的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相同的结构以及功能。
行动划分抽出部53根据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b收集的行动信息、作业人员位置信息和外部信息收集装置8收集的外部信息,将以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b收集的行动信息的形式得到的作业人员的行动根据既定的行动划分的规则分割为一个以上的场景并抽出。
行动历史积蓄部54经由通信部17接收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b收集的行动信息和作业人员位置信息而存储并积蓄。作业人员位置信息是确定作业中的作业人员的位置的信息,是以将穿戴有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b的作业人员的作业人员信息、收集信息以及表示作业中的作业人员的位置的位置信息相对应的形式构成的。作业人员信息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相同。
收集信息是能够唯一地确定开始收集位置信息的日期和时刻以及结束收集位置信息的日期和时刻的信息,包含开始收集位置信息的日期时间和结束收集位置信息的日期时间。
位置信息是以将测量时刻与测量出的位置数据相对应的形式构成的。关于测量时刻,只要能够确定各测量值的测量时刻即可,所以在测量作业中的作业人员的位置的传感器测量值的周期被固定为一秒的情况下等,只要仅记载测量开始时刻,就能够对所有测量值确定测量时刻,所以也可以省略与各测量值对应的测量时刻的记载。
位置数据是唯一地确定作业人员的位置的信息。在本实施方式3中,位置数据以组合纬度与经度的形式构成。此外,在作业场所能够分割成被分配名称的几个区域的情况下,位置数据也可以是区域的名称。
图29是示出积蓄于本实施方式3的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b的行动历史积蓄部54的作业人员位置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图。图29所示的位置信息中的N35.677489表示北纬35.677489度、E139.714309表示东经139.714309度。
外部信息积蓄部55经由通信部17接收外部信息收集装置8收集的外部信息而存储并积蓄。在此,外部信息是表示作业人员进行作业的外部的环境条件的信息,将表示测量时的条件的测量信息与测量数据以相对应的形式记载。测量信息包括开始测量的时刻、结束测量的时刻以及表示测量出的数据的类别的数据类别。数据类别是气温、湿度、高度、降水量等表示测量出的数据的类别的字符串信息。图30是示出本实施方式3的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b的外部信息积蓄部55中积蓄的外部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图。
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b除了具备行动信息收集部62以代替行动信息收集部32以外,还具有与实施方式1的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相同的结构以及功能。行动信息收集部62具备位置传感器,在实施方式1的行动信息收集部32收集的行动信息的基础上,还利用位置传感器收集作业人员位置信息。行动信息收集部62经由通信部36将收集的作业人员位置信息发送到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b。
外部信息收集装置8具备外部信息测量部81、输入部82、通信部83以及控制部84。外部信息测量部81使用配置于作业现场的传感器来测量外部信息。即,外部信息测量部81经由通信部83收集由配置于作业现场的传感器测量出的测量数据。外部信息测量部81经由通信部83将收集的外部信息发送到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b。外部信息是表示包含气温、湿度、高度以及降水量中的至少一个的环境条件的信息。
输入部82接受来自作业人员的各种信息的输入,发送到控制部84或者各结构部。通信部83经由广域网络2与配置于作业现场的传感器以及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b进行无线通信。控制部84进行包括外部信息收集装置8内的各结构部的控制在内的外部信息收集装置8整体的控制。
外部信息收集装置8能够由具有图5所示的硬件结构的计算机实现。在由图5所示的硬件结构实现外部信息收集装置8的外部信息测量部81、通信部83以及控制部84各构成要素的情况下,各构成要素通过由微处理器103执行存储于ROM106的程序而实现。另外,也可以由多个微处理器103以及多个ROM106协作地实现上述功能。另外,也可以将各构成要素的功能中的一部分安装为电路,使用微处理器103以及ROM106实现其它部分。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3的作业人员管理装置中的各装置实施的处理的流程。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3的作业人员管理装置中的各装置的特征性动作。
首先,使用图31的流程图说明本实施方式3的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b的行动历史积蓄部54的动作。图3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3的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b从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b接收到作业人员位置信息时的动作的流程图。
在步骤S1110中,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b的通信部17从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b的通信部36接收作业人员位置信息。通信部17将接收到的作业人员位置信息发送到行动历史积蓄部54。在步骤S1120中,行动历史积蓄部54存储并积蓄接收到的作业人员位置信息。
接下来,使用图32的流程图说明本实施方式3的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b的外部信息积蓄部55的动作。图3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3的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b从外部信息收集装置8接收到外部信息时的动作的流程图。
在步骤S1210中,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b的通信部17从外部信息收集装置8的通信部83接收外部信息。通信部17将接收到的外部信息发送到外部信息积蓄部55。在步骤S1220中,外部信息积蓄部55存储并积蓄接收到的外部信息。
接下来,使用图33的流程图说明本实施方式3的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b的行动划分抽出部53的动作。图3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3的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b的行动划分抽出部53根据积蓄于行动历史积蓄部54和外部信息积蓄部55的信息抽出场景的流程的流程图。
首先,在步骤S1310之前,实施在实施方式1中使用图7的流程图说明的步骤S10以及步骤S20。
在步骤S20之后,在步骤S1310中,行动划分抽出部53获取新存储于行动历史积蓄部54的行动信息。接下来,在步骤S1320中,行动划分抽出部53从获取到的行动信息中记载的作业信息抽出与作业人员实施的作业ID之一相对应的作业信息。
接下来,在步骤S1330中,行动划分抽出部53从外部信息积蓄部55获取与抽出的作业信息的时刻对应的外部信息。接下来,在步骤S1340中,行动划分抽出部53根据抽出的作业信息和获取到的外部信息,将以行动信息的形式得到的作业人员的一系列行动分割为场景,更具体而言,将抽出的作业信息中包含的作业时段的作业人员的一系列行动分割为场景,对分割出的各场景分配不同的场景ID。在此,使用外部信息作为预先确定的行动划分。
作为一个例子,在将外部信息用作行动划分的情况下,例如能够根据作为外部信息的气温属于预先设定的多个温度范围的哪个温度范围把抽出的作业信息分割为场景、即把抽出的作业信息中包含的作业时段的作业人员的一系列行动分割为场景。当在抽出的作业信息中记载的作业开始的时刻至作业结束的时刻气温属于不同的两个温度范围的情况下,抽出的作业信息被分割为两个场景。即,抽出的作业信息中包含的作业时段的作业人员的一系列行动被分割为两个场景。然后,对各场景分配不同的场景ID。当在抽出的作业信息中记载的作业开始的时刻至作业结束的时刻气温属于1个温度范围的情况下,抽出的作业信息不被分割为场景而被分配1个场景ID。即,抽出的作业信息中包含的作业时段的作业人员的一系列行动不被分割为场景而被分配1个场景ID。
另外,在抽出的作业信息被分割为多个场景的情况下,抽出的作业信息中包含的作业时段也针对各场景而被分割。即,分割出的各场景中的作业开始时刻和作业结束时刻的信息与分割出的各场景相对应。另外,关于分割出的各场景,作业信息、场景ID以及作业人员信息的组合保存于新的场景一览。作为作业信息,抽出的作业信息中的作业ID和各场景中的作业开始时刻以及作业结束时刻的信息保存于新的场景一览。
另外,行动划分抽出部53例如预先存储有25度、30度、35度等用于将作业信息分割为多个场景的温度阈值。行动划分抽出部53根据抽出的作业信息、获取到的作为外部信息的气温的信息以及温度阈值,能够在气温的信息超过各温度阈值的时刻将作业人员的一系列行动分割为多个场景。因此,作为该例中的预先设定的多个温度范围,存在25度以下的温度范围、比25度高且30度以下的温度范围、比30度高且35度以下的范围、比35度高的温度范围这4个温度范围。此外,上述温度阈值的值是一个例子,只要适当地设定即可。另外,行动划分抽出部53通过关于其它种类的外部信息也同样地预先存储有阈值,能够根据该阈值将作业人员的一系列行动分割为多个场景。
以下,更具体地说明将外部信息用作行动划分的情况的例子。外部信息积蓄部55存储有作业现场的气温作为外部信息。另外,根据抽出的作业信息中记载的作业开始的时刻至作业结束的时刻的平均气温将作业信息分割为场景。在本实施方式3中,将气温比0度低的情况下场景ID设定为0,在气温为0度以上且比10度低的情况下将场景ID设定为1,在气温为11度以上且比20度低的情况下将场景ID设定为2,在气温为20度以上且比30度低的情况下将场景ID设定为3,在气温为30度以上的情况下将场景ID设定为4。只要根据作业现场的外部环境条件的差异以取不同值的方式分配场景ID即可,用于分配场景ID的阈值也可以被设定成比上述方法更细化或者更宽松。
在本实施方式3中,如上所述,根据外部信息中记载的气温的数据分配场景ID,但外部信息也可以为湿度、高度或者降水量等其它类别。在外部信息为其它类别的情况下,也与上述同样地,只要在类似的外部环境条件的情况下分配相同场景ID即可。此外,在分割出的场景的作业信息中,作业ID、各场景中的作业开始时间以及作业结束时间相对应。
接下来,在步骤S1350中,行动划分抽出部53关于分割出的各场景将作业信息与场景ID的组合保存于新的场景一览。行动划分抽出部53将抽出的作业信息中的作业ID和各场景中的作业开始时刻以及作业结束时刻的信息保存于新的场景一览以作为作业信息。另外,在场景一览中,行动信息中记载的作业人员的作业人员信息也与被分割为场景的各作业信息与场景ID的组合相对应地保存。接下来,在步骤S1360中,行动划分抽出部53判断在获取到的行动信息中是否有与作业人员实施的作业ID相对应的其它作业信息。
在有其它作业信息的情况下、即在步骤S1360中为“是”的情况下,行动划分抽出部53返回到步骤S1320,从获取到的行动信息中记载的作业信息抽出与作业人员实施的作业ID之一相对应的其它作业信息。在没有其它作业信息的情况下、即在步骤S1360中为“否”的情况下,行动划分抽出部53将场景一览发送到各场景负荷计算部14,结束从行动信息抽出场景的处理。
接下来,使用图34的流程图说明本实施方式3的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b的行动划分抽出部53的其它动作。图3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3的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b的行动划分抽出部53根据积蓄于行动历史积蓄部54的行动信息和作业人员位置信息抽出场景的流程的流程图。
首先,在步骤S1410之前,实施在实施方式1中使用图7的流程图说明的步骤S10以及步骤S20。
在步骤S20之后,在步骤S1410中,行动划分抽出部53获取新存储于行动历史积蓄部54的行动信息。接下来,在步骤S1420中,行动划分抽出部53从获取到的行动信息中记载的作业信息抽出与作业人员实施的作业ID之一相对应的作业信息。
接下来,在步骤S1430中,行动划分抽出部53从行动历史积蓄部54获取与抽出的作业信息的时刻对应的作业人员位置信息。接下来,在步骤S1440中,行动划分抽出部53根据抽出的作业信息和获取到的作业人员位置信息,将以行动信息的形式得到的作业人员的一系列行动分割为场景,更具体而言,将抽出的作业信息中包含的作业时段的作业人员的一系列行动分割为场景,对分割出的各场景分配不同的场景ID。在此,使用作业人员位置信息作为预先确定的行动划分。
作为一个例子,在将作业人员位置信息用作行动划分的情况下,例如根据利用作业人员位置信息确定的作业人员的位置属于预先设定的多个区域中的哪个区域,能够把抽出的作业信息分割为场景、即把抽出的作业信息中包含的作业时段的作业人员的一系列行动分割为场景。当在抽出的作业信息中记载的作业开始的时刻至作业结束的时刻利用作业人员位置信息确定的作业人员的位置属于不同的两个区域的情况下,抽出的作业信息被分割为两个场景。即,抽出的作业信息中包含的作业时段的作业人员的一系列行动被分割为两个场景。另外,对各场景分配不同的场景ID。当在抽出的作业信息中记载的作业开始的时刻至作业结束的时刻利用作业人员位置信息确定的作业人员的位置属于1个区域的情况下,抽出的作业信息不被分割为场景而被分配1个场景ID。即,抽出的作业信息中包含的作业时段的作业人员的一系列行动不被分割为场景而被分配1个场景ID。
在本实施方式3中,如上所述,根据作业人员位置信息中记载的作业人员的位置属于哪个区域而分配场景ID,但也可以按照与作业人员的位置有关的其它规则将作业信息分割为场景。在基于作业人员位置信息的场景分割的规则为其它规则的情况下,也与上述同样地,只要在作业人员的位置接近的条件的情况下分配相同场景ID即可。此外,在分割出的场景的作业信息中,作业ID、各场景中的作业开始时间以及作业结束时间相对应。
接下来,在步骤S1450中,行动划分抽出部53将被分割为场景的各作业信息与场景ID的组合保存于新的场景一览。另外,在场景一览中,行动信息中记载的作业人员的作业人员信息也与被分割为场景的各作业信息与场景ID的组合相对应地保存。接下来,在步骤S1460中,行动划分抽出部53判断在获取到的行动信息中是否有与作业人员实施的作业ID相对应的其它作业信息。
在有其它作业信息的情况下、即在步骤S1460中为“是”的情况下,行动划分抽出部53返回到步骤S1420,从获取到的行动信息中记载的作业信息抽出与作业人员实施的作业ID之一相对应的其它作业信息。在没有其它作业信息的情况下、即在步骤S1460中为“否”的情况下,行动划分抽出部53将场景一览发送到各场景负荷计算部14,结束从行动信息抽出场景的处理。
接下来,使用图35的流程图说明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b的动作。图3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3的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b收集作业人员位置信息并发送到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b的动作的流程图。
在步骤S1510中,行动信息收集部62经由输入部33从作业人员接受作业ID和作业开始的指示。作业开始的指示包括实施什么作业的指示信息。行动信息收集部62当接受作业ID和作业开始的指示时,将作业ID和作业开始时刻存储于行动信息收集部62内的存储器。另外,行动信息收集部62收集作业人员位置信息。行动信息收集部62经由通信部36将收集的作业人员位置信息发送到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b。此外,行动信息收集部62也可以使作业ID和作业开始时刻存储于存储部35。
接下来,在步骤S1520中,行动信息收集部62经由输入部33从作业人员接受作业结束的指示。行动信息收集部62当接受作业结束的指示时,将作业结束时刻存储于行动信息收集部62内的存储器。另外,行动信息收集部62结束作业人员位置信息的收集。此外,行动信息收集部62也可以使作业ID和作业结束时刻存储于存储部35。
接下来,在步骤S1530中,行动信息收集部62经由通信部36将作业ID、作业开始时刻以及作业结束时刻发送到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b。
在图35所示的流程中,在一个作业结束的定时将行动信息发送到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b,但行动信息的发送定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多个作业结束的定时集中地发送多个行动信息。在该情况下,具有在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b处于无法与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b频繁地进行通信的环境下的情况下也能够收集行动信息而提供给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b的效果。
图3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3的外部信息收集装置8的外部信息测量部81收集外部信息并发送到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b的动作的流程图。
在步骤S1610中,外部信息测量部81当经由输入部82接受测量开始的指示时,经由通信部83使用配置于作业现场的传感器开始作业现场的外部信息的测量。传感器可以单独启动,也可以由外部信息测量部81经由通信部83控制启动。外部信息测量部81以既定的周期测量外部信息。
接下来,在步骤S1620中,外部信息测量部81经由通信部83将测量出的外部信息发送到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b。外部信息测量部81每当以既定的周期测量作业人员的外部信息时,将外部信息发送到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b。外部信息测量部81在使用多个传感器测量多种外部信息的情况下,将多种外部信息发送到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b。
之后,外部信息测量部81当接受测量的结束的指示时结束外部信息的测量。
在图36所示的流程中,外部信息测量部81将测量出的外部信息立即发送到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b,但外部信息的发送定时不限定于此。例如,外部信息测量部81也可以使外部信息存储并积蓄于外部信息测量部81或者外部信息收集装置8具备的存储部直至一天的作业结束,在一天的作业结束的定时将一天量的外部信息集中地发送到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b。在该情况下,具有在外部信息收集装置8处于无法与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b频繁地进行通信的环境下的情况下也能够收集外部信息而提供给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b的效果。
接下来,说明具备实施上述处理的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b、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b以及作业负荷信息阅览装置4的本实施方式3的作业人员管理装置的动作例。首先,说明在本实施方式3的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b收集作业人员位置信息并将作业人员位置信息发送到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b之后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b积蓄作业人员位置信息的动作例。
首先,在作业人员刚要实施作业之前执行以下流程。
(流程10-1)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b的启动
将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b穿戴于身体的作业人员接通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b的电源,从而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b的控制部37接受启动开始请求,控制部37启动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b。
(流程10-2)作业人员位置信息的收集的开始
当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b启动时,行动信息收集部62收集行动信息并且使位置传感器启动而开始作业人员的位置信息的测量。
(流程10-3)位置信息的发送
行动信息收集部62将测量出的作业人员的位置信息与作业人员信息以及收集信息一起作为作业人员位置信息经由通信部36发送到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b。
接下来,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b执行以下流程。
(流程11-1)作业人员位置信息的接收
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b的通信部17接收从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b的通信部36发送的位置信息。通信部17将接收到的作业人员位置信息发送到行动历史积蓄部54。
(流程11-2)作业人员位置信息的积蓄
行动历史积蓄部54存储并积蓄接收到的作业人员位置信息。
接下来,说明在本实施方式3的外部信息收集装置8收集外部信息并将外部信息发送到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b之后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b积蓄外部信息的动作例。
首先,在作业人员刚要实施作业之前执行以下流程。
(流程12-1)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b的启动
作业人员接通外部信息收集装置8的电源,从而外部信息收集装置8的控制部84接受启动开始请求,控制部84启动外部信息收集装置8。
(流程12-2)外部信息的收集的开始
当外部信息收集装置8启动时,外部信息测量部81经由与外部信息收集装置8连接的传感器开始作业现场的外部信息的测量。
(流程12-3)外部信息的发送
外部信息测量部81经由通信部83将测量出的外部信息发送到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b。
接下来,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b执行以下流程。
(流程13-1)作业人员位置信息的接收
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b的通信部17接收从外部信息收集装置8的通信部83发送的外部信息。通信部17将接收到的外部信息发送到外部信息积蓄部55。
(流程13-2)外部信息的积蓄
外部信息积蓄部55存储并积蓄接收到的外部信息。
此外,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b收集生物体征信息并将生物体征信息发送到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b之后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b积蓄生物体征信息的动作、和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b收集行动信息并将行动信息发送到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b之后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b计算作业负荷值并在与多人的作业负荷值相比作业负荷显著高的情况下将警告显示于作业负荷信息阅览装置4以前的动作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相同。
其中,本实施方式3的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3b收集作业人员位置信息并将作业人员位置信息发送到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b之后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b积蓄作业人员位置信息的动作、和本实施方式3的外部信息收集装置8收集外部信息并将外部信息发送到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b之后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1b积蓄外部信息的动作与这些动作并行地动作。
上述本实施方式3的作业人员管理装置除了具有实施方式1的作业人员管理装置具有的效果之外,还能够根据作业人员的位置分割行动,针对分割出的行动计算作业负荷值。由此,如作业人员停留于特定区域的情况下的作业负荷、或者移动了一定距离的情况下的作业负荷所例示的那样,能够针对各个位置状况多人地比较作业负荷。
另外,上述本实施方式3的作业人员管理装置能够根据作业人员实施作业的现场的环境条件分割行动,针对分割出的行动计算作业负荷值。由此,如超过一定温度的高温下的作业负荷所例示的那样,能够针对各个现场的环境条件多人地比较作业负荷。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3的作业人员管理装置,能够根据作业中的作业人员的位置信息或者作业现场的气温等外部环境的信息抽出场景,所以即使实施同种作业,也能够考虑高温多湿或者高处作业等作业环境的差异而获知作业人员的作业负荷。
以上的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示出本发明的内容的一个例子,能够与其它公知的技术进行组合,也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对结构的一部分进行省略、变更。

Claims (5)

1.一种作业人员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作业人员管理装置具备由作业人员穿戴的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和能够与所述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进行通信的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
所述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具备:
生物体征信息测量部,收集作业中的所述作业人员的时间序列生物体征信息;以及
行动信息收集部,收集作业信息,该作业信息包含所述作业人员实施的作业的作业内容和所述作业人员实施所述作业的作业开始日期时间以及作业结束日期时间;
所述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具备:
生物体征信息积蓄部,积蓄所述时间序列生物体征信息;
行动历史积蓄部,积蓄将表示实施所述作业的作业人员的作业人员信息与所述作业信息相对应的行动信息;
行动划分抽出部,根据所述作业人员实施的所述作业的一系列行动中的所述行动的内容的变化,将记录于所述作业信息的所述作业的一系列行动分割为多个行动场景并抽出;
各场景负荷计算部,根据由所述行动划分抽出部抽出的所述行动场景中的所述作业人员的行动的开始时刻至结束时刻的所述时间序列生物体征信息,计算作为所述行动场景中的所述作业人员的作业负荷的推测值的作业负荷值;
各场景负荷积蓄部,将所述作业人员信息、用于识别所述行动场景的场景信息以及所述行动场景的所述作业负荷值以相对应的形式积蓄;以及
多人负荷比较部,将1个所述行动场景的所述作业负荷值与多人的所述作业负荷值进行比较来判定是否高于既定的条件,该多人的所述作业负荷值积蓄于所述各场景负荷积蓄部且对应于与1个所述行动场景的所述场景信息相同的场景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人员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作业人员管理装置具备显示部,该显示部根据所述多人负荷比较部判定出的结果,显示所述行动场景的所述作业负荷值比所述既定的条件高的作业人员的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作业人员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作业人员管理装置具备作业人员负荷信息阅览装置,该作业人员负荷信息阅览装置具有所述显示部,且接受对所述行动场景的所述作业负荷值比所述既定的条件高的作业人员指示减轻负荷的指示信息,将所述指示信息发送到所述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
所述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接收所述指示信息,发送到所述行动场景的所述作业负荷值比所述既定的条件高的作业人员的所述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
所述作业人员信息收集装置接收所述指示信息并显示于显示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作业人员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动信息收集部还收集确定作业人员的位置的位置信息,
所述行动历史积蓄部还积蓄所述位置信息,
所述行动划分抽出部根据所述行动信息,基于所述作业人员实施的所述作业的一系列行动中的所述行动的内容的变化和积蓄于所述行动历史积蓄部的所述位置信息,将所述作业的一系列行动分割为多个所述行动场景并抽出。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作业人员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作业人员管理装置具备外部信息收集装置,该外部信息收集装置测量外部信息,该外部信息表示所述作业人员实施作业的现场的环境条件,
所述作业负荷信息管理装置具备积蓄所述外部信息的外部信息积蓄部,
所述行动划分抽出部根据所述行动信息,基于所述作业人员实施的所述作业的一系列行动中的所述行动的内容的变化和积蓄于所述外部信息积蓄部的所述外部信息,将所述作业的一系列行动分割为多个所述行动场景并抽出。
CN201780024544.3A 2016-04-26 2017-01-06 作业人员管理装置 Active CN1090740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88285 2016-04-26
JP2016088285 2016-04-26
PCT/JP2017/000290 WO2017187666A1 (ja) 2016-04-26 2017-01-06 作業員管理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74057A true CN109074057A (zh) 2018-12-21
CN109074057B CN109074057B (zh) 2021-07-13

Family

ID=601602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24544.3A Active CN109074057B (zh) 2016-04-26 2017-01-06 作业人员管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130340A1 (zh)
KR (1) KR102206712B1 (zh)
CN (1) CN109074057B (zh)
DE (1) DE112017002200T5 (zh)
WO (1) WO201718766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31981B2 (ja) * 2018-06-22 2022-09-06 倉敷紡績株式会社 生体情報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体調評価システム
WO2020148876A1 (ja) * 2019-01-17 2020-07-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作業計画装置、作業計画方法および作業計画プログラム
JP2021125183A (ja) * 2020-02-10 2021-08-30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作業負荷分析装置、作業負荷分析方法、プログラム
JP2022102456A (ja) * 2020-12-25 2022-07-0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作業行動認識システムおよび作業行動認識方法
KR102501959B1 (ko) * 2022-06-21 2023-02-21 주식회사 테크타카 배송원의 작업 상태를 분석하는 배송원 작업 상태 분석 서버 및 그 동작 방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90475A (ja) * 1996-01-10 1997-07-22 Hitachi Ltd 業務負荷検証方法
JP2001034765A (ja) * 2000-01-01 2001-02-0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物体認識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
JP3484078B2 (ja) * 1998-07-27 2004-01-06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地図データベース更新装置及び地図データベース更新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CN1550943A (zh) * 2003-05-15 2004-12-01 ������������ʽ���� 管理应当进行气体压缩机多机系统维护的时间的方法
JP2007060392A (ja) * 2005-08-25 2007-03-08 Toshiba Corp 画像記憶装置及び方法
US20110208558A1 (en) * 2008-11-05 2011-08-25 Honda Motor Co., Ltd. Method for smoothing workload and support system for smoothing workload
CN103384495A (zh) * 2010-12-22 2013-11-06 霍夫曼-拉罗奇有限公司 生理测量数据中已知模式的自动识别
CN103453706A (zh) * 2006-02-23 2013-12-18 刘民柱 工业过程效率方法和系统
EP2755166A2 (en) * 2013-01-15 2014-07-16 Kabushiki Kaisha Yaskawa Denki Recognition program evalu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evaluating recognition program
CN105917355A (zh) * 2013-12-14 2016-08-31 维亚凯姆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判定物理、生理和/或生物计量数据和/或用于风险评估的基于相机的跟踪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27825B2 (ja) 2000-03-14 2009-09-09 株式会社東芝 身体装着型生活支援装置および方法
JP5107206B2 (ja) * 2008-11-05 2012-12-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作業負荷平準化方法および作業負荷平準化支援装置
US20160132046A1 (en) * 2013-03-15 2016-05-12 Fisher-Rosemount System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 process plant with wearable mobile control devices
JP2014199595A (ja) * 2013-03-29 2014-10-23 富士通株式会社 作業負荷推定プログラム、作業負荷推定方法、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US20180032944A1 (en) * 2016-07-26 2018-02-01 Accenture Global Solutions Limited Biometric-based resource allocation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90475A (ja) * 1996-01-10 1997-07-22 Hitachi Ltd 業務負荷検証方法
JP3484078B2 (ja) * 1998-07-27 2004-01-06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地図データベース更新装置及び地図データベース更新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JP2001034765A (ja) * 2000-01-01 2001-02-0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物体認識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
CN1550943A (zh) * 2003-05-15 2004-12-01 ������������ʽ���� 管理应当进行气体压缩机多机系统维护的时间的方法
JP2007060392A (ja) * 2005-08-25 2007-03-08 Toshiba Corp 画像記憶装置及び方法
CN103453706A (zh) * 2006-02-23 2013-12-18 刘民柱 工业过程效率方法和系统
US20110208558A1 (en) * 2008-11-05 2011-08-25 Honda Motor Co., Ltd. Method for smoothing workload and support system for smoothing workload
CN103384495A (zh) * 2010-12-22 2013-11-06 霍夫曼-拉罗奇有限公司 生理测量数据中已知模式的自动识别
EP2755166A2 (en) * 2013-01-15 2014-07-16 Kabushiki Kaisha Yaskawa Denki Recognition program evalu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evaluating recognition program
CN105917355A (zh) * 2013-12-14 2016-08-31 维亚凯姆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判定物理、生理和/或生物计量数据和/或用于风险评估的基于相机的跟踪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206712B1 (ko) 2021-01-22
WO2017187666A1 (ja) 2017-11-02
DE112017002200T5 (de) 2019-01-24
CN109074057B (zh) 2021-07-13
US20190130340A1 (en) 2019-05-02
KR20180125159A (ko) 2018-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74057A (zh) 作业人员管理装置
CN104095621B (zh) 生理测量平台装置
CN103561652B (zh) 用于辅助患者的方法和系统
CN107405120A (zh) 信息处理装置、控制方法和程序
US20160142478A1 (en)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KR102053604B1 (ko) 수면 분석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수면 분석 디바이스
CN110085319A (zh) 用于提供对个体健康的指示的系统和方法
JP6518105B2 (ja) 情報管理装置、情報管理方法及び情報管理プログラム
CA3193444A1 (en) Meal and activity logging with a glucose monitoring interface
EP3372155B1 (en) Meal time estimation method, meal time estimation program, and meal time estimation device
CN106383585A (zh) 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用户情绪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07970027A (zh) 一种桡动脉检测与人体体质识别系统和方法
CN110710962A (zh) 睡眠状态检测方法及装置
WO2019104779A1 (zh) 一种压力检测的方法及终端
Ghazal et al. An integrated caregiver-focused mHealth framework for elderly care
CN109328029B (zh) 生命体征数据统计系统和监护仪
KR20190080598A (ko) 생체신호를 이용한 감성 검출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JP6192885B1 (ja) 作業員管理装置
CN108182974B (zh) 病症评估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KR20200072112A (ko) 개인의 상황을 파악한 개인 맞춤형 비정상 생체 신호 감지를 위한 사물 인터넷 디바이스 연동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15120236A (zh) 情绪识别方法、装置、可穿戴设备及存储介质
KR101809149B1 (ko) 순환계질환 발생잠재도를 판단하는 장치 및 그 방법
JP6737174B2 (ja) 健康管理プログラム、健康管理装置及び健康管理方法
KR101873811B1 (ko) 생체 정보를 이용한 원격 상담 방법 및 장치
CN112997136B (zh) 一种应用于监护设备的界面操作方法及监护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