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73260A - 空调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73260A
CN109073260A CN201680085139.8A CN201680085139A CN109073260A CN 109073260 A CN109073260 A CN 109073260A CN 201680085139 A CN201680085139 A CN 201680085139A CN 109073260 A CN109073260 A CN 1090732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nt
sensor
base board
refrigerant sensor
indoo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8513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野村健太
铃木洋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0732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732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0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of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12Inflammable refrigera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22Preventing, detecting or repairing leaks of refrigeration fluids
    • F25B2500/222Detecting refrigerant lea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具备:落地式室内机;控制基板(9),设置于落地式室内机,对落地式室内机进行控制;制冷剂传感器(7),设置于落地式室内机,输出根据检测出的制冷剂的浓度而使占空比变化的检测信号(71);以及电流限制部(10a),设置于落地式室内机,在制冷剂传感器(7)产生了短路故障时对向制冷剂传感器(7)供给的电流进行限制,该空调机能够检测泄漏的制冷剂,并且能够减少用于防止延烧的费用。

Description

空调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落地式室内机与对在落地式室内机侧泄漏的制冷剂进行检测的制冷剂传感器的空调机。
背景技术
氟利昂系制冷剂的物性稳定,操作容易,另一方面,由于地球温暖化系数高、给地球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所以作为温暖化系数低的自然制冷剂的丙烷或丙烯之类的烃类制冷剂成为氟利昂系制冷剂的替代而被关注。但是,由于烃类制冷剂具有可燃性,所以在应用于空调机的情况下,存在从空调机泄漏的制冷剂会达到可燃浓度的可能性。因此,在空调机中,希望早期检测出制冷剂的泄漏,并采取一些对策以使泄漏的制冷剂不成为可燃浓度。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落地式室内机具备:控制基板,统一控制送风风扇、风扇马达以及压缩机之类的设备;以及遥控器,供用户监视空调机的运转操作、运转状态以及异常内容。制冷剂传感器经由包括信号线的配线与控制基板连接。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落地式室内机中,在机械室下部设置有制冷剂传感器。这样设置制冷剂传感器的理由如下所述。
(1)由于烃类制冷剂的比重比空气的比重大,所以通过在机械室下部设置制冷剂传感器,能够有效地测定泄漏出的制冷剂的浓度。
(2)为了防止延烧,控制基板被设置于金属壳体的内部或被阻燃性树脂覆盖。在将制冷剂传感器与控制基板设置于同一空间的情况下、即在将制冷剂传感器设置于该金属壳体的内部或利用该阻燃性树脂覆盖了制冷剂传感器的情况下,泄漏出的制冷剂难以侵入该金属壳体或阻燃性树脂的内部。因此,制冷剂传感器不与控制基板设置于同一空间,而设置于远离控制基板的位置。
在这样设置的制冷剂传感器中,对从构成制冷循环的热交换器以及联合接头之类的部件泄漏出的制冷剂进行检测,在其浓度达到一定值以上时,落地式室内机通过运转送风风扇来使制冷剂扩散,由此防止制冷剂的浓度上升至可燃浓度。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94566号公报
在像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落地式室内机那样将制冷剂传感器设置于远离控制基板的位置的情况下,需要利用与控制基板同样的金属壳体或阻燃性树脂覆盖制冷剂传感器以便即便在制冷剂传感器发生短路故障而异常发热的情况下也不会影响到周围的设备。这样,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落地式室内机中,对于制冷剂传感器需要用于防止延烧的对策,存在产生用于防止延烧的费用这一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能够检测泄漏出的制冷剂并且能够减少用于防止延烧的费用的空调机。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实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空调机的特征在于,具备:落地式室内机;控制基板,设置于落地式室内机,控制落地式室内机;制冷剂传感器,设置于落地式室内机,输出根据检测出的制冷剂的浓度而使占空比变化的检测信号;以及电流限制部,设置于落地式室内机,在制冷剂传感器产生了短路故障时对向制冷剂传感器供给的电流进行限制。
本发明所涉及的空调机起到能够检测泄漏出的制冷剂并且能够减少用于防止延烧的费用这一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外观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落地式室内机的内观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机所具备的遥控器、控制基板、中继基板以及制冷剂传感器的连接状态的图。
图4是图3所示的电流限制部的结构图。
图5是表示从图3所示的制冷剂传感器内的控制部输出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6是表示图3所示的控制基板以及中继基板的变形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机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本发明并不被该实施方式限定。
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外观图。空调机100具备:室外机1;落地式室内机2,与室外机1连接;以及配管3,将室外机1与落地式室内机2相互连接并供制冷剂流动。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机100中,使用可燃性的烃类制冷剂。
落地式室内机2具备壳体20、设置于壳体20的正面的正面面板21、以及遥控器22。以下,存在将遥控器22简称为“遥控器22”的情况。壳体20为中空的箱体,在壳体20的前表面形成有前表面开口部。在壳体20的前表面开口部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有正面面板21。在正面面板21设置有:空气吸入口21a,形成于正面面板21的下侧;和空气排出口21b,形成于正面面板21的上侧。另外,在正面面板21,在空气吸入口21a与空气排出口21b之间设置有遥控器22。
遥控器22是用于供用户进行空调机100的运转操作并且供用户监视空调机100的运转状态以及异常内容的用户界面。作为运转操作,能够例示开始空调机100的运转的操作、停止空调机100的运转的操作、以及切换运转模式的操作。作为异常内容,能够例示表示制冷剂从构成空调机100的制冷循环的部件泄漏出的制冷剂泄漏信息、表示落地式室内机2与室外机1之间的通信产生了异常的通信异常信息、以及表示与制冷剂传感器连接的信号线产生了断线的断线异常信息。遥控器22具备显示这些运转状态以及异常内容的显示部22a。在空调机100中,优先级比通信异常信息以及断线异常信息之类的信息高的制冷剂泄漏信息被显示在遥控器22的显示部22a。这是为了通过在制冷剂的浓度上升至可燃浓度之前将制冷剂泄漏了这一情况通知给用户,由此催促对设置有空调机100的房间进行换气,或者通过用户的操作使空调机100动作而强制地使制冷剂扩散。
图2是图1所示的落地式室内机的内观图。在图2所示的落地式室内机2的壳体20中形成有:下部空间200,构成吸气部;和上部空间201,位于下部空间200的上方,并成为热交换部。下部空间200与上部空间201之间被分隔部4分隔。分隔部4呈平板形状,设置于壳体20的上下方向的中央。在分隔部4形成有成为下部空间200与上部空间201之间的风路的风路开口部4a。
下部空间200设置于图1所示的空气吸入口21a的背面侧,通过将空气吸入口21a从正面面板21取下而在前表面侧露出。上部空间201设置于图1所示的空气排出口21b的背面侧,通过将空气排出口21b从正面面板21取下而在前表面侧露出。
在下部空间200设置有室内送风风扇5,该室内送风风扇5产生从图1所示的空气吸入口21a朝向空气排出口21b的空气流。室内送风风扇5与马达5a的输出轴5b连接,是具备多个叶片沿周向等间隔配置的叶轮5c的西洛克风扇。室内送风风扇5被漩涡状的风扇外壳6覆盖。风扇外壳6设置在与图1所示的空气吸入口21a对置的位置。由于风扇外壳6设置于比分隔部4靠下方的位置,所以风扇外壳6的内部是下部空间200的一部。
另外,在下部空间200设置有检测制冷剂的泄漏的制冷剂传感器7和直六面体形状的电气部件箱8。电气部件箱8设置于比室内送风风扇5靠上方的位置,在电气部件箱8的内部设置有控制落地式室内机2的控制基板9与中继基板10。控制基板9具有:驱动控制功能,统一控制构成空调机100的被控制设备;和异常显示功能,将在空调机100产生的异常内容显示于图1所示的遥控器22的显示部22a。被控制设备是搭载于落地式室内机2以及室外机1的风扇马达、风向板、压缩机以及螺旋桨式风扇之类的未图示的各种设备。作为异常显示功能涉及的异常内容,能够例示表示制冷剂泄漏了的制冷剂泄漏信息、表示落地式室内机2与室外机1之间的通信产生了异常的通信异常信息、表示配线7a产生了断线的断线异常信息、以及表示制冷剂传感器7产生短路故障的短路故障信息。
制冷剂传感器7具备用于将从制冷剂传感器7输出的检测信号71向控制基板9发送的配线7a,配线7a与中继基板10连接。制冷剂传感器7设置于比室内送风风扇5靠下方的位置,对制冷剂传感器7的周围的空气中的制冷剂的浓度进行检测。制冷剂传感器7输出根据检测出的制冷剂的浓度而改变占空比(On duty)的检测信号71。制冷剂传感器7的详细结构将后述。
上部空间201在由室内送风风扇5产生的空气流中位于比下部空间200靠下游侧的位置。在上部空间201配置有室内热交换器11。在室内热交换器11连接供制冷剂流动的室内配管11a的一端,在室内配管11a的另一端设置有接头部12a。室内配管11a贯通分隔部4,接头部12a位于下部空间200。在作为延长配管的配管3的一端设置有接头部12b。通过在接头部12a连接接头部12b来将配管3与室内配管11a连接。
在这样构成的落地式室内机2中,有可能产生制冷剂的泄漏的是室内热交换器11与室内配管11a的钎焊部13和接头部12a与接头部12b的连接部14。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机100中使用的制冷剂是比重大于空气的比重的可燃性制冷剂。因此,在制冷剂从钎焊部13以及连接部14的至少一方泄漏了的情况下,下部空间200的制冷剂的浓度上升。通过将制冷剂传感器7设置于下部空间200的下部,能够准确地测定在下部空间200的底面存积的制冷剂的浓度。
从制冷剂传感器7输出的检测信号71经由配线7a以及中继基板10被控制基板9接收。在控制基板9中,当基于从制冷剂传感器7输出的检测信号71而泄漏了的制冷剂的浓度达到一定值以上时,通过运转室内送风风扇5来使制冷剂扩散,由此防止制冷剂的浓度上升至可燃浓度。
这里,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落地式室内机中,作为用于针对制冷剂传感器防止延烧的对策,需要利用与控制基板同样的金属壳体覆盖制冷剂传感器、或利用阻燃性树脂覆盖制冷剂传感器。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机100中,不对制冷剂传感器7进行这样的对策,而设置有用于在制冷剂传感器7产生了短路故障时对向制冷剂传感器7供给的电流进行限制来防止延烧的电流限制部。以下,对这样的实现防止延烧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空调机所具备的遥控器、控制基板、中继基板以及制冷剂传感器的连接状态的图。在遥控器22连接有配线22b,在配线22b设置有连接器22c。
控制基板9具备控制部9a、连接端子9b、连接端子9c以及用于向中继基板10和制冷剂传感器7供电的电源9d。另外,控制基板9具备:通信线9e,用于将从设置于中继基板10的电流限制部10a输出的反馈信号向控制部9a传递;和信号线9f,用于将从制冷剂传感器7输出的检测信号71向控制部9a传递。
控制部9a具备上述的驱动控制功能以及异常显示功能。通过连接端子9c与遥控器22的连接器22c连接,由此遥控器22与控制部9a连接。电源9d与连接端子9b连接。通信线9e的一端与控制部9a连接,通信线9e的另一端与连接端子9b连接。信号线9f的一端与控制部9a连接,信号线9f的另一端与连接端子9b连接。
中继基板10具备电流限制部10a,该电流限制部10a在制冷剂传感器7产生短路故障时为了抑制过度的电流向制冷剂传感器7流动而对向制冷剂传感器7供给的电流进行限制。另外,中继基板10具备:连接端子10b;连接端子10c;电源线10d1,与连接端子10c连接;电源线10d2,与连接端子10b连接;通信线10e,与连接端子10c连接;以及信号线10f,用于将从制冷剂传感器7输出的检测信号71向控制部9a传递。
控制基板9与中继基板10通过配线16连接。配线16包括电源线、通信线以及信号线,设置于配线16的一端侧的连接器16a与控制基板9的连接端子9b连接。设置于配线16的另一端侧的连接器16b与中继基板10的连接端子10c连接。通过配线16的连接器16a与连接端子9b连接,由此控制基板9的电源9d经由电源线10d1供给至电流限制部10a。
制冷剂传感器7具备:配线7a;连接器7b,与配线7a的一端连接;连接器7c,与配线7a的另一端连接;制冷剂检测电路7d;与电源9d的电位同电位的电源7e;以及信号线7f。配线7a包括电源线、通信线以及信号线。通过连接器7b与中继基板10的连接端子10b连接,连接器7b与连接端子10b连接,由此控制基板9的电源9d经由电流限制部10a对制冷剂传感器7供给。另外,从制冷剂检测电路7d输出的检测信号71经由信号线7f、中继基板10的信号线10f以及控制基板9的信号线9f传输至控制部9a。
制冷剂检测电路7d具备:晶体管402,用于使信号线7f、信号线10f以及信号线9f的电位变动;传感器元件403,用于检测制冷剂;以及控制部404,根据由传感器元件403检测出的制冷剂的浓度来对晶体管402的通断时机进行控制。晶体管402以及制冷剂检测电路7d的动作所需的电源7e由控制基板9供给。此外,在制冷剂检测电路7d中使用了晶体管402,但也可以代替晶体管402而使用运算放大器或继电器之类的开关元件。
图4是图3所示的电流限制部的结构图。图4所示的电流限制部10a具备:电阻302,一端与电源301连接;和晶体管303,漏极与电阻302的另一端连接。另外,电流限制部10a具备比较器304,该比较器304对电阻302与晶体管303的连接端的电位和电源301的电位进行比较,并将比较结果以1或0的数字值输出。另外,电流限制部10a具备:电源端子305,与电阻302和晶体管303的漏极的连接端连接,并且与电源线10d2连接;和通信端子306,与比较器304的输出端连接并且与通信线10e连接。
以下对控制基板9、中继基板10以及制冷剂传感器7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制冷剂传感器7正常动作的情况下,由于电流限制部10a以电流的损失非常小的方式动作,所以电源9d的电压不变动地向制冷剂传感器7供给电源9d的电流。另外,在制冷剂传感器7正常动作的情况下,从电流限制部10a输出的反馈信号被发送至控制基板9的控制部9a。此时,从电流限制部10a输出的反馈信号是比较器304的输出为L电平的信号。
接下来,对制冷剂传感器7发生短路故障而流动过电流的情况进行说明。在构成制冷剂传感器7的传感器元件403或控制部404产生短路故障、制冷剂传感器7的电源与GND之间的阻抗小于正常时的情况下,控制基板9欲使电流继续持续流动至电源9d的供给能力。然而,通过电流限制部10a向制冷剂传感器7供给比一定值低的值的电流。该比一定值低的值的电流是比制冷剂传感器7因产生了短路故障发热而有可能延烧的电流低的值的电流,也可以是制冷剂传感器7无法继续动作的值的电流。
若使用图4所示的(1)~(4)的符号对短路故障时的电流限制部10a的动作具体地进行说明,则(1)在电流限制部10a中产生短路故障而向电阻302流动了过电流时,(2)在比较器304中对两个输入端的电位进行比较。(3)在电阻302与晶体管303的连接端处的电位比电源301的电位低一定以上时,比较器304的输出从H电平变化成L电平。L电平的信号被传输至晶体管303以及通信端子306。传输至通信端子306的L电平的信号在与通信端子306连接的通信线10e中传输,作为反馈信号被传输至控制部9a。此时,传输至控制部9a的L电平的反馈信号是表示制冷剂传感器7产生了短路故障的信号。(4)晶体管303由于比较器304的输出从H电平变化成L电平,所以栅极从导通变化成断开。由此,供给至电源端子305的电流被限制为比一定值低的值。此外,电流限制部10a也可以使用运算放大器来代替比较器304。通过使用运算放大器来代替比较器304,能够使在电源线10d2流动的电流线性变化。
由此,能够防止制冷剂检测电路7d的传感器元件403或控制部404因过度的电流而发热。另外,控制基板9的控制部9a在根据从电流限制部10a输出的反馈信号而检测出制冷剂传感器7的短路故障时,使上述的短路故障信息显示于遥控器22。作为短路故障信息向遥控器22显示的显示方法,能够例示使表示产生了短路故障的消息信息显示于遥控器22的显示部22a的方法、以及使设置于遥控器22的未图示的作为发光部的LED(Light 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在制冷剂传感器7正常时点亮、在制冷剂传感器7产生了短路故障时闪烁的方法。
图5是表示从图3所示的制冷剂传感器内的控制部输出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一个例子的图。图5中的(1)表示在由传感器元件403检测的制冷剂的浓度小于一定值时从控制部404输出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404a。在图5中的(1)中,脉冲宽度调制信号404a的导通时间Ton相对于1个周期T的比率亦即占空比为30%。图5中的(2)表示在由传感器元件403检测的制冷剂的浓度为一定值以上时从控制部404输出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404a。在图5中的(2)中占空比为70%。这样,控制部404生成由传感器元件403检测的制冷剂的浓度越高则使占空比越高那样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404a。
此外,作为传感器元件403,能够例示利用基于制冷剂的冷却作用而使得电阻值变化的热敏电阻。具体而言,制冷剂的浓度越高,则热敏电阻的电阻值越降低,从电源7e输入至控制部404的电流值越增加。控制部404基于该电流的值的大小,如图5所示那样使脉冲宽度调制信号404a的占空比变化。
这样,在制冷剂传感器7中,晶体管402以及制冷剂检测电路7d的动作所需的电源7e由控制基板9供给,与由传感器元件403检测的制冷剂的浓度对应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404a的占空比发生变化。由此,晶体管402被控制,对与晶体管402的集电极连接的信号线7f施加的电位变化。即,检测信号71的占空比根据制冷剂的浓度发生变化。
控制基板9的控制部9a通过对检测信号71的占空比进行计测,能够判别制冷剂的浓度为一定值以上还是小于一定值。即,控制部9a在接收到图5的(1)所示那样的占空比短的检测信号71时判断为制冷剂未泄漏,不使遥控器22显示制冷剂泄漏信息,在接收到图5的(2)所示的占空比长的检测信号71时判断为制冷剂泄漏,使优先级比通信异常以及断线异常之类的信息高的制冷剂泄漏信息显示于遥控器22。
图6是表示图3所示的控制基板以及中继基板的变形例的图。图3所示的控制基板9以及中继基板10与图6所示的控制基板9A以及中继基板10A的不同点如下所示。
(1)控制基板9A具有用于使信号线的电位稳定的下拉电阻亦即电阻9g。
(2)中继基板10A具有电流限制部10a-1来代替图3所示的电流限制部10a,电流限制部10a-1具有:熔断器307,在制冷剂传感器7流动了过电流时溶断;和作为下拉电阻的电阻308,用于使信号线的电位稳定。
通过使用电流限制部10a-1,不需要接收表示制冷剂传感器7产生了短路故障的反馈信号。因此,不需要图3所示的通信线9e以及通信线10e,控制基板9A以及中继基板10A的构造被简化,成品率提高,并且可靠性提高。以下,对控制基板9A、中继基板10A以及制冷剂传感器7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制冷剂传感器7正常动作的情况下,控制基板9A的控制部9a通过对检测信号71的占空比进行计测来判别制冷剂的浓度为一定值以上还是小于一定值。在晶体管402导通时,利用电阻9g、电阻308以及晶体管402的导通电阻来分压从电源9d输出的电压。对控制基板9A的控制部9a施加该分压后的电压。此时,在电阻9g的电阻值充分大于电阻308的情况下,控制部9a能够明确地区别晶体管402导通时的信号线的电位与晶体管402断开时的信号线的电位。由此,控制部9a通过计测检测信号71的占空比,能够判别制冷剂的浓度为一定值以上还是小于一定值。
接下来,对制冷剂传感器7发生了短路故障而流动过电流的情况进行说明。在构成制冷剂传感器7的传感器元件403或控制部404中产生短路故障而制冷剂传感器7的电源与GND之间的阻抗变得小于正常时的情况下,控制基板9A欲使电流继续持续流动至电源9d的供给能力。然而,若流动比一定值高的值的电流,则电流限制部10a-1内的熔断器307溶断,电流不再流动。由此,制冷剂传感器7失去电源,电源电压降低至GND电平。因此,控制部404以及晶体管402无法进行驱动,信号线7f、10f、9f的电位成为被电阻308与电阻9g分压后的值。无论制冷剂量过多与否,制冷剂传感器7均输出与上述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404a相似形的检测信号71。但是,若控制部404以及晶体管402无法进行驱动,则由于不再输出该检测信号71,所以信号线7f、10f、9f的电位降低。由此,控制基板9A的控制部9a能够检测为制冷剂传感器7产生了短路故障,使短路故障信息显示于遥控器22。向遥控器22显示的方法与上述的显示方法相同。
这样,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机100通过使用电流限制部10a、10a-1,能够防止制冷剂传感器7的异常发热,不需要利用阻燃性树脂或金属壳体覆盖制冷剂传感器7的周围。由此,在制造制冷剂传感器7时不需要利用阻燃性树脂或金属壳体覆盖制冷剂传感器7的工序。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机100,能够检测出泄漏的制冷剂,并且能够减少用于针对制冷剂传感器7防止延烧的对策费用。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机100,制冷剂传感器7的构造被简化,成品率提高,并且可靠性提高。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基板9、9A能够将制冷剂传感器7产生了短路故障这一情况经由遥控器22通知给用户或技术服务人员。由此,能够立即更换发生了短路故障的制冷剂传感器7,减少制冷剂泄漏带来的风险。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使用了设置有电流限制部10a、10a-1的中继基板10、10A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电流限制部10a、10a-1也可以设置于控制基板9、9A。在电流限制部10a、10a-1设置于控制基板9、9A的情况下,在控制基板9、9A的连接端子9b连接制冷剂传感器7的连接器7b。通过电流限制部10a、10a-1设置于控制基板9、9A,即便在电气部件箱8内的设备设置空间受到制约而无法设置中继基板10、10A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制冷剂传感器7的异常发热。
另一方面,在使用了中继基板10、10A的情况下,在控制基板9、9A连接配线16,在中继基板10、10A连接制冷剂传感器7的配线7a。通过使用中继基板10、10A,能够不对控制基板9、9A实施改进就防止制冷剂传感器7的异常发热。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通过连接器与连接端子连接来将控制基板9、9A以及中继基板10、10A电连接,进而将中继基板10、10A以及制冷剂传感器7电连接的构成例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机100也可以构成为不使用连接器而将配线7a、16、22b直接与连接端子连接,还可以构成为将配线7a、16、22b与控制基板9、9A以及中继基板10、10A上的未图示的配线图案通过钎焊进行连接。
以上的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表示本发明的内容的一个例子,还能够与其他公知技术进行组合,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还能够省略、变更结构的一部分。
附图标记说明:
1…室外机;2…落地式室内机;3…配管;4…分隔部;4a…风路开口部;5…室内送风风扇;5a…马达;5b…输出轴;5c…叶轮;6…风扇外壳;7…制冷剂传感器;7a、16、22b…配线;7b、7c、16a、16b、22c…连接器;7d…制冷剂检测电路;7e、9d、301…电源;7f、9f、10f…信号线;8…电气部件箱;9、9A…控制基板;9a、404…控制部;9b、9c、10b;10c…连接端子;9e、10e…通信线;9g、302、308…电阻;10、10A…中继基板;10a、10a-1…电流限制部;10d1、10d2…电源线;11…室内热交换器;11a…室内配管;12a、12b…接头部;13…钎焊部;14…连接部;20…壳体;21…正面面板;21a…空气吸入口;21b…空气排出口;22…遥控器;22a…显示部;71…检测信号;100…空调机;200…下部空间;201…上部空间;303、402…晶体管;304…比较器;305…电源端子;306…通信端子;307…熔断器;403…传感器元件;404a…脉冲宽度调制信号。

Claims (3)

1.一种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落地式室内机;
控制基板,设置于所述落地式室内机,对所述落地式室内机进行控制;
制冷剂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落地式室内机,输出根据检测出的制冷剂的浓度而使占空比变化的检测信号;以及
电流限制部,设置于所述落地式室内机,在所述制冷剂传感器产生了短路故障时对向所述制冷剂传感器供给的电流进行限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机具备中继基板,该中继基板配置于所述控制基板与所述制冷剂传感器之间,并被设置所述电流限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机具备遥控器,
所述控制基板在根据从所述电流限制部输出的信号而检测为所述制冷剂传感器产生了短路故障时,使表示所述制冷剂传感器产生了短路故障的信息显示于所述遥控器。
CN201680085139.8A 2016-05-17 2016-05-17 空调机 Pending CN10907326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6/064623 WO2017199340A1 (ja) 2016-05-17 2016-05-17 空気調和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73260A true CN109073260A (zh) 2018-12-21

Family

ID=60325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5139.8A Pending CN109073260A (zh) 2016-05-17 2016-05-17 空调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460346A4 (zh)
JP (1) JP6611928B2 (zh)
CN (1) CN109073260A (zh)
WO (1) WO201719934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44539A1 (ja) * 2018-08-31 2020-03-0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WO2020217380A1 (ja) * 2019-04-25 2020-10-29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JP6746253B1 (ja) * 2019-06-04 2020-08-26 日立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空調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03866A (ja) * 1990-11-30 1992-07-24 Sanden Corp 冷却装置の冷媒不足検出装置
CN1161570C (zh) * 2000-09-26 2004-08-11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机
CN1764812A (zh) * 2003-09-19 2006-04-26 株式会社东芝 制冷剂泄漏检测装置及使用其的冰箱
CN1318810C (zh) * 2002-08-19 2007-05-30 株式会社东芝 压缩机的制冷剂洩漏检测装置
CN201438056U (zh) * 2009-06-01 2010-04-14 海尔集团公司 一种采用丙烷作为冷媒的制冷循环系统
CN102136181A (zh) * 2010-01-25 2011-07-27 能美防灾株式会社 短路隔离器
CN102971596A (zh) * 2010-07-02 2013-03-1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
JP2015094515A (ja) * 2013-11-12 2015-05-1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室内機
WO2015125763A1 (ja) * 2014-02-21 2015-08-2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29251B2 (ja) * 2004-07-09 2008-08-06 エフアイエス株式会社 ガス検出装置
JP2014224612A (ja) * 2011-09-16 2014-12-0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5804027B2 (ja) 2013-11-14 2015-11-0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WO2015194596A1 (ja) * 2014-06-19 2015-12-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及びその室内機を備えた空気調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03866A (ja) * 1990-11-30 1992-07-24 Sanden Corp 冷却装置の冷媒不足検出装置
CN1161570C (zh) * 2000-09-26 2004-08-11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机
CN1318810C (zh) * 2002-08-19 2007-05-30 株式会社东芝 压缩机的制冷剂洩漏检测装置
CN1764812A (zh) * 2003-09-19 2006-04-26 株式会社东芝 制冷剂泄漏检测装置及使用其的冰箱
CN201438056U (zh) * 2009-06-01 2010-04-14 海尔集团公司 一种采用丙烷作为冷媒的制冷循环系统
CN102136181A (zh) * 2010-01-25 2011-07-27 能美防灾株式会社 短路隔离器
CN102971596A (zh) * 2010-07-02 2013-03-1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
JP2015094515A (ja) * 2013-11-12 2015-05-1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室内機
WO2015125763A1 (ja) * 2014-02-21 2015-08-2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460346A1 (en) 2019-03-27
JP6611928B2 (ja) 2019-11-27
JPWO2017199340A1 (ja) 2018-08-30
WO2017199340A1 (ja) 2017-11-23
EP3460346A4 (en) 2019-05-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73260A (zh) 空调机
CN107407704A (zh) 监测电源连接器及电缆健康的系统
US7750621B1 (en) Clamp meter for measuring consumption of current and power of electrical product
US7652888B2 (en) Controller housing with connector retention assembly and method
CN102207528A (zh) 漏电预警装置及插排
CN101373684A (zh) 具有温度传感器的空气断路器
CN110068657A (zh) 一种高压柜有毒气体监测系统
JP6587743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05352110A (zh) 一种空调器电辅热的控制方法、控制器及空调器
CN108646090B (zh) 电表和电表控制系统
ES2383576T3 (es) Enchufe normalizado con indicador
CN205014550U (zh) 一种空调器
CN204241603U (zh) 一种空调器电辅热保护件检测装置
US20050035842A1 (en) Light emitting fuse having quick indication function
CN112234368B (zh) 一种测温控温型t型绝缘护套
CN207291903U (zh) 一种驾驶室中央电器装置板
CN208818376U (zh) 一种温感探头测试装置
CN106797677A (zh) 用于检测加热器故障和防止干烧的系统和方法
CN109521360A (zh) 继电器触点信号检测设备及系统
US11772830B2 (en) Aeronautical equipment
CN218032641U (zh) 一种一体式l型储气罐连接器
JP3191808U (ja) 温度検出警報装置
CN212134924U (zh) 一种电机热保护器测试装置
CN220818017U (zh) 电路断开装置及空调
CN218996119U (zh) 缆式可恢复可定位的感温电缆及火灾报警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2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