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68957A - 内窥镜控制设备和内窥镜 - Google Patents

内窥镜控制设备和内窥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68957A
CN109068957A CN201780020231.0A CN201780020231A CN109068957A CN 109068957 A CN109068957 A CN 109068957A CN 201780020231 A CN201780020231 A CN 201780020231A CN 109068957 A CN109068957 A CN 1090689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ng wire
control element
tensioning boby
endoscope
bob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2023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68957B (zh
Inventor
安赫·明·多
约阿希姆·阿克塞尔·费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igital Endoscopy GmbH
Original Assignee
Digital Endoscopy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igital Endoscopy GmbH filed Critical Digital Endoscopy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90689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689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689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689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5Flexible endoscopes
    • A61B1/0051Flexible endoscopes with controlled bending of insertion part
    • A61B1/005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ontrol elements, e.g. han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5Flexible endoscopes
    • A61B1/0051Flexible endoscopes with controlled bending of insertion part
    • A61B1/0057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force transmission elements, e.g. control wi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47Holding or positioning arrangements
    • A61B1/00154Holding or positioning arrangements using guiding arrangements for inser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5Flexible endoscopes
    • A61B1/01Guid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Bio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AREA)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非刚性内窥镜的内窥镜控制设备,其包括:可倾斜的控制元件(1、11),用于通过传递线影响转向运动,该控制元件(1、11)包括用于引导导线(2)的导线引导装置(111、122);导线(2),该导线布置在导线引导装置(111、122)上的控制元件(1、11)处,用于实现转向运动;以及导线张紧体(3),导线(2)的近端锚定在该导线张紧体中,并且该导线张紧体能相对于控制元件(1、11)移动,以用于改变导线引导装置(111、122)和导线张紧体(3)之间的导线(2)的张力。

Description

内窥镜控制设备和内窥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非刚性内窥镜的内窥镜控制设备,并且涉及包括此种内窥镜控制设备的内窥镜。
背景技术
在用非刚性内窥镜进行医疗检查时,控制元件的倾斜运动依靠转向运动传递装置转化为转向构件或转向部分的转向运动(弯曲运动)。为供用户操作,控制元件通常布置在内窥镜的近侧上,以便由用户进行操作。转向构件(转向部分)通常布置在内窥镜的远侧上并且由用户以期望方式进行弯曲(即转向)。转向运动的传递经由控制线(牵引缆索)从控制元件向转向构件(转向部分)发生。
转向运动的传递在内窥镜的整个长度上发生。为此,牵引缆索用巨大的力进行牵引,并且牵引缆索因此必须恰当地附接到控制元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改进的内窥镜控制设备和改进的内窥镜,其中转向运动传递装置的控制线(牵引缆索)有利地为固定的。
问题解决方案
该问题通过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征件的内窥镜控制设备来解决。权利要求12中示出内窥镜。有利的进一步开发在从属权利要求中描述。
因此,已提供用于非刚性内窥镜的内窥镜控制设备,该内窥镜控制设备包括用于依靠传递线影响转向运动的可倾斜控制元件,该控制元件包括用于引导导线的导线引导装置;布置在用于实现转向运动的导线引导装置上的控制元件处的导线;以及导线张紧体,导线的近端锚定在该导线张紧体中,并且该导线张紧体可相对于控制元件移动,用于改变导线引导装置和导线张紧体之间的导线的张力。
在根据本发明的内窥镜控制设备中,可以依靠导线张紧体来改变导线引导装置和导线张紧体之间的传递线的张力。因此,将可倾斜控制元件的用户的控制运动传递到内窥镜的远侧转向构件或转向部分的传递线可以适当地和特别地张紧。因此,已提供一种用于内窥镜控制设备的传递线的改进的、易于操纵的固定构造。
使导线的近端所锚定的导线张紧体相对于控制元件移动,以便张紧传递线。
传递线的该张紧可以是已经张紧的传递线的重新张紧。替代地,传递线的该张紧可以为传递线的第一张紧。在后一种情况中,在此种内窥镜控制设备中附接到转向运动传递装置的牵引缆索仅由终端用户进行激活和张紧是可能的。
导线仅由终端用户进行张紧的优点是,可以在长时间段内储存该系统而不损失功能。如果该系统从开始就完全处于张力下,则该张力将由于材料疲劳而对系统的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内窥镜控制设备具有比常规系统更长的使用寿命。此外,使用寿命的实际起点为导线首次进行张紧的时间点。因此,使用寿命的起点可以由终端用户本身来确定。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内窥镜控制设备使在未张紧条件下装配和储存包括该内窥镜控制设备的内窥镜成为可能。
导线张紧体可以为可相对于控制元件移动的,使得可以将预定的张力施加到导线。导线张紧体可通过预定的运动路径或角度相对于控制元件移动,使得实现传递线的期望的最佳张力。
导线张紧体可以为相对于控制元件能旋转,使得可以将预定的张力施加到导线。
导线的该预定张力由转向运动传递装置的旋转运动来实现,转向运动传递装置的该旋转运动直接导致距离的延长,从而导致附接的导线的张紧。
内窥镜控制设备可以包括接合构件,该接合构件接合在导线的预定运动长度处,受到导线张紧体的运动影响。替代地,内窥镜控制设备可以包括多个接合构件,该多个接合构件接合在导线的预定运动长度处,受到导线张紧体的运动影响。此种内窥镜控制设备使在已张紧导线之后保持导线张紧体的期望的预定张力成为可能。
接合构件可以被设计为可接合的,使得接合为不可逆的。这具体地有利于导线张紧体的第一张紧。待实现的导线张紧体的导线张力为结构上预定的,并且可以在用户本身施加内窥镜之前不久通过操作导线张紧体来引起。因此,包括该内窥镜控制设备的内窥镜可以以未张紧的导线的状态相对长时间地储存,并且可以通过可容易地执行的行动而处于准备被立即使用的状态。然后,一旦导线张紧,用户就无法独立地改变导线的张力。这具有用户无法以制造商不期望的方式张紧导线的效果。这样,可以避免用户不正确地张紧导线(过强或过弱)。此种内窥镜控制设备尤其适于导线张力的可能减小不显著的单次使用。
另一方面,接合构件可以被设计为可接合的,使得接合可以释放。替代地,接合构件可以被设计为可接合的,使得接合可以释放。
用户本身可以通过将导线张紧体移回来,而再次释放张紧导线的张力状态并以未张紧状态重置导线。例如,此种内窥镜控制设备具体地适于导线的张力的可能减小应当被防止的应用。这里,用户可以在使用内窥镜之前立即张紧最初未张紧的导线。在使用内窥镜之后,用户可以再次释放导线。因此,内窥镜可以以未张紧导线的状态进行清洁、消毒和储存直到其被再次使用为止。
导线张紧体可以布置在控制元件的近侧。因此,导线张紧体易于为用户所接近并且操纵简单。例如,导线可以通过拇指和食指在导线张紧体上的简单运动来进行张紧。
导线张紧体可以为具有放置导线的导线锚定开口的环形体,其中,为为了使导线张紧,环形体可相对于控制元件旋转。这样,导线的张紧可以由导线张紧体的可容易地执行的旋转运动来实现。
环形体可以相对于控制元件布置,使得环形体的近侧表面背离控制元件,并且环形体的远侧表面面朝控制元件。导线锚定开口可以为环形体的近侧表面和远侧表面之间的贯通孔。用于锚定的导线的近端可以沿第一导线锚定开口、环形体的近侧表面的一部分、第二导线锚定开口和环形体的远侧表面的一部分缠绕。
在导线张紧体中,至少两条导线可以锚定在导线锚定开口中,使得至少两条导线在导线张紧体上其相应的锚定点和控制元件的其相应的导线引导装置之间具有到彼此长度不同的可张紧长度,其中,在导线张紧体相对于控制元件的引导装置进行运动期间,至少两条锚定的导线可在彼此不同的长度变化下张紧。
因此,通过将牵引缆索附接到相对于转向运动传递装置的旋转运动的不同位置,每条配合的导线可以发生不同于另一条导线的长度变化,并且因此张力可以发生变化。这使内窥镜的用户能够根据需要单独地和分开地调整导线的张力。
进一步地,内窥镜控制设备可以包括独立于导线张紧体的用于暂时固定导线的固定构件。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内窥镜控制设备使张紧导线的构件不受用于导线的与治疗有关的暂时固定的那些构件的影响成为可能,通过这些构件来固定转向构件(转向部分)的特定实现转向位置,并且反之亦然。
上面讨论的特征件可以以任何方式进行组合。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内窥镜控制设备的控制元件1的透视分解图。
图2示出第一实施例的内窥镜控制设备的侧视图。
图3示出导线的固定;图3A示出接合构件4,图3B示出具有导线2的导线张紧体3,并且图3C示出如何装配导线张紧体3和接合构件4。
图4示出当导线未张紧时内窥镜控制设备的分解侧视图。
图5示出当导线张紧时内窥镜控制设备的分解侧视图。
图6示出第一实施例的罩构件的透视图。
图7示出具有插入的斗状构件7的控制元件1的近端的透视图。图7A示出斗状构件7的示意性侧视图。图7B示出从下方向上观察斗状构件7得到的视图。图7C示出沿图7A中的线A-A从上方观察得到的截面。图7D示出从侧面观察得到的斗状构件7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8示出具有反球部分(counter ball portion)K、倾斜体11和罩构件6的控制元件1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9示出具有安装的倾斜体11的基本内窥镜的侧视图。
图10更详细地示出图9的倾斜体11。
图11示出具有安装的倾斜体11和固定件F的基本内窥镜的侧视图,图11A示出固定件F。
图12示出具有安装的倾斜体11和装配销D的基本内窥镜的侧视图。
图13示出安装销D的侧视图
图14示出具有安装的倾斜体11和装配销D和导线张紧体3的基本内窥镜的侧视图。
图15示出装配销D和导线张紧体3及接合构件4的透视图。
图16示出具有安装的倾斜体11和装配销D和导线张紧体3的基本内窥镜的侧视图,图16A示出插入到导线张紧体3中的导线2。
图17示出具有安装的倾斜体11和具有导线张紧体3和接合构件4的装配销D的基本内窥镜的侧视图。
图18示出具有安装的倾斜体11和具有滑动件S的装配销D的基本内窥镜的侧视图。
图19示出滑动件S的透视图。
图20示出具有安装的倾斜体11和具有滑动件S的装配销D的基本内窥镜的侧视图。
图21示出具有安装的倾斜体11和具有滑动件S的装配销D的基本内窥镜的侧视图。
图22示出具有安装的倾斜体11和装配销D和装配好的罩构件6的基本内窥镜的侧视图。
图23示出具有安装的倾斜体11和装配好的罩构件6的基本内窥镜的侧视图,斗状构件7为装配好的。
图24示出具有安装的外壳部件G的基本内窥镜的侧视图。
图25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控制元件的透视分解图。
图26示出第二实施例的导线张紧体1003和接合构件1004。
图27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控制元件的分解侧视图;这里示出了具有未张紧的导线的位置。
图28示出第三实施例的控制元件的分解侧视图;这里示出了具有张紧的导线的位置。
图29示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控制元件的分解侧视图;图29A示出第四实施例的导线张紧体3003。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
图1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内窥镜控制设备的控制元件1,其包括倾斜体11、环形延伸件12、导线张紧体3和接合构件4。倾斜体11和环形延伸件12被设计成一体,倾斜体11布置在远侧上,并且环形延伸件12布置在近侧上。因此,环形延伸件12形成倾斜体11的近侧延伸件。在图1中,向上的方向为面朝用户的近侧方向,而向下的方向为背离用户的远侧方向。
用于实现导线张紧的结构
下面描述用于实现导线的张紧的结构。
由具有环形延伸件12的倾斜体11构成的基部构件
倾斜体11和环形延伸件12由塑料材料制成。例如,可以应用注塑方法,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倾斜体11为如图1所示的球形操纵杆元件。倾斜体11位于图1中未示出的头部上。具体地,倾斜体11形成根据本发明的内窥镜控制设备1的中空球部分,其中该中空球部分位于反球部分(反球段)上,该反球部分形成上面提及的头部,但是未在图1中示出。反球部分以这样的方式形成,即其具有此种大小的球形:放置在其上的倾斜体11可平滑地移动。反球部分和倾斜体11之间的尺寸关系使得倾斜体11可以相对于反球部分进行运动,而无需用户的任何较大努力,同时,另一方面,倾斜体11并未松弛地放置在反球部分上。因此,控制元件1可以和操纵杆一样相对于反球部分倾斜,用于依靠图1中未示出的传递线影响转向运动。倾斜体11在极点区域处具有开口。环形延伸件12位于倾斜体11的极点处。
图1以示意性透视分解物状呈现出导线连接到控制元件1的细节。为提高清晰度,图1中已省略随后讨论的导线。
如图1所示,倾斜体11的外圆周表面设置有作为导线引导装置的三个平底凹槽111,其中仅一个凹槽111在图1中示出。三个凹槽111在倾斜体11的外圆周表面处对称并且等间距地布置。每个凹槽111从到环形延伸件12下的过渡部向下延伸至超过在倾斜体11处的赤道线(即在远侧方向上)。具体地,每个凹槽111在倾斜体11的外表面上从顶部开口112向底部开口113延伸。顶部开口112形成近侧开口,并且底部开口113形成远侧开口。
近侧开口112被形成为穿过倾斜体11的中空球形的贯通开口。远侧开口113被设计为倾斜体11的外表面上的盲孔。因此,凹槽111进入近侧开口112处的贯通镗孔。凹槽111用作导线引导装置,导线布置在凹槽111中,使得来自远侧并且经过远侧开口113的导线放置在倾斜体11的外侧处的平底凹槽111中,并且通过近侧开口112从外面向倾斜体11的内圆周侧进行引导。因此,当其拉紧时,导线在近侧开口112和远侧开口113之间与凹槽111的底部邻接。
除凹槽111之外,三个切口115设置在倾斜体11的外圆周表面处,其中仅两个切口115在图1中示出。三个切口115中的每个在两个凹槽111之间、在倾斜体11的外圆周表面上对称并且等间距地布置。每个切口115从倾斜体11的底部端向上延伸至环形延伸件12的过渡部下方(即在近侧方向上)。每个切口115形成具有恒定宽度的间隙。弹性倾斜体11由于开口115而可以弯曲张开,并且可以放置在反球部分上。
端部116设置在切口115的近端处。在纬度方向上端部116的宽度比切口115的宽度大。
因此,凹槽111和切口115在倾斜体11的子午线方向上设置在外圆周表面处。凹槽111和切口115的数量不受限制。凹槽111的数量取决于所使用的导线的数量。凹槽111的数量可以不同于切口115的数量。
环形延伸件12被形成为中空环体。环形延伸件12具有内圆周表面、外圆周表面、面朝倾斜体11的远侧表面和背离倾斜体11的近侧表面。环形延伸件12整体布置在倾斜体11的极点处。环形延伸件12围绕倾斜体11的近侧开口,该近侧开口形成于倾斜体11的极点处。
在近侧表面处,环形延伸件12具有在圆周方向上延伸的通道121,如图1所示该通道121可以在圆周方向上发生中断。通道121在外圆周表面和内圆周表面二者上被壁围绕。
此外,在环形延伸件12的近侧上,在轴向上延伸的相应的导线入口狭缝122设置在对应于相应的凹槽111的延伸的位置处。因此,三个导线入口狭缝122在环形延伸件12的近侧上间隔120°形成。此种导线入口狭缝122允许沿环形延伸件12的内圆周表面经过近侧开口112上方的导线向外面径向倾斜地插入到导线入口狭缝122中、以及(随后解释的)导线张紧体3的对应的贯通开口31中。
此外,在环形延伸件12的近侧上,在轴向上延伸的相应的出口狭缝123设置在圆周方向上与导线入口狭缝122间隔开的位置处。因此,三个间隔120°的导线出口狭缝123在环形延伸件12的近侧上形成。此种导线出口狭缝123使离开随后所述的导线张紧体3的导线端能够通过导线出口狭缝123到达外面,如图2所示。
用于随后所述的覆盖体的径向向内延伸的第一闩锁鼻部124设置在环形延伸件12的内圆周表面处,其中覆盖体从近侧覆盖控制元件1。进一步径向向内延伸的闩锁鼻部(未示出)也在与第一闩锁鼻部124相同的水平上布置在环形延伸件12的内圆周表面上,并且相对于第一闩锁鼻部124偏置约120°。
导线张紧体3
导线张紧体3形成环形体,并且由塑料材料制成,但是也可替代地由金属制成。因此,导线张紧体3具有内圆周表面、外圆周表面、面朝倾斜体11的远侧表面和背离倾斜体11的近侧表面。在导线张紧体3中,成对形成的贯通开口31设置在轴向上,作为远侧表面和近侧表面之间的导线锚定开口。在所述实施例中,设置了三对贯通开口31,每对贯通开口31分配到一条导线,并且因此分配到倾斜体11的一个凹槽111。因此,相应对的贯通开口31在导线张紧体3上对称并且等间距地布置。另外,贯通开口31从导线张紧体3的内圆周表面和外圆周表面径向偏置地布置。属于一对贯通开口31的贯通开口31在导线张紧体3的圆周方向上间隔开。属于一对贯通开口31的贯通开口31的距离对应于环形延伸件12的圆周方向上的导线入口狭缝122和导线出口狭缝123之间的距离。
在形成对的两个贯通开口31之间存在中心,在该中心处凹口32设置在近侧表面上。这样存在三个凹口32,在所述实施例中该三个凹口32彼此间隔120°。
在外圆周表面上,导线张紧体3具有长方体状的轴向延伸的突出部33,如图1所示。该突出部33也在导线张紧体3上对称并且等间距地布置。在所述实施例中,在导线张紧体3的圆周方向上观察得到,突出部33设置在凹口32之间。导线张紧体3在内圆周表面上具有轴向延伸的鼻部34。在所述实施例中设置了三个突出部33,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一定数量的突出部。
接合构件4
接合构件4以环形形状形成。接合构件4由塑料材料制成,但是也可以替代地由金属制成。接合构件4具有内圆周表面、外圆周表面、面朝导线张紧体3的远侧表面和背离导线张紧体3的近侧表面。在轴向上突出并且形成对的锁销41设置在远侧表面上。每个锁销41都布置在接合构件4的远侧表面上,并且尺寸被设计为使得其可以插入到一个贯通开口31中。因此,在所述实施例中设置了三对锁销41,所述对中的每个分配到一条导线。因此,相应对的锁销41在接合构件4上对称并且间隔120°布置。
在轴向上突出的凸起42设置在接合构件4的远侧表面上,该凸起具有比锁销41更短的轴向长度。在所述实施例中设置了三个凸起42,其中仅一个凸起42在图1中示出。凸起42对称并且等间距120°布置,并且在接合构件4上发生偏置。在所述实施例中,一个凸起42设置在锁定销41的对中的每个之间。当接合构件4放置在导线张紧体3上时,每个凸起42接合到一个对应的凹口32中。
接合构件4在外圆周表面上具有长方体状形状的轴向延伸的突出部43。突出部43也在接合构件4上对称并且等间距地布置。在所述实施例中,关于形状、布置和对齐,突出部43以对应于导线张紧体3的突出部33的方式布置在接合构件4上,参见图2。
接合构件4在内圆周表面上具有轴向延伸的鼻部44。
导线2的固定
为使导线张紧体3能够张紧导线2,必须固定地锚定导线2,即固定在导线张紧体中。
在下文中,通过参考图3更详细地解释导线张紧体3中导线2的固定。这里必须注意,存在将导线2固定到由导线张紧体3和接合构件4构成的组件的多种可能性。
图3示出导线的固定,图3A示出接合构件4,图3B示出具有导线2的导线张紧体3,图3C示出导线张紧体3和接合构件4如何装配以固定导线2。
在本实施例中,导线2从导线张紧体3的远侧插入第一对贯通开口31中,在近侧方向上经过第一贯通开口31,并且在导线张紧体3的近侧上插入到第二贯通开口31中,并且在远侧方向上经过第二贯通开口31,如图3B所示。
在该状态下,接合构件4从近侧布置在设置有导线2的导线张紧体3上,使得相应的锁销41插入到其对应的贯通开口31中,参见图3C。因此,锁销41夹持定位在其对应的贯通开口31中的导线2。当在图3C所示状态下进一步在远侧方向上推动接合构件4时,鼻部42进入凹口32,并且在导线张紧体3的近侧上拉紧导线的部分。这样,在三个位置处同时实现导线2的充分的静态摩擦:第一锁销41和其对应的贯通开口31之间;鼻部42和凹口32之间;以及第二锁销41和其对应的贯通开口31之间。
在图3C中,导线2因此依靠环路锚定到导线张紧体3和接合构件4。导线2在导线张紧体3和接合构件4中的此种夹持已经确保导线2的充分固定。当然,导线2也可以被固定为使得其以两个或多个环路锚定到导线张紧体3和接合构件4。这意味着在导线2已离开第二贯通开口31之后,其再次在近侧方向上插入到第一对贯通开口31中,经过第一对贯通开口31等等。
导线2的张紧
如图4和图5所示,导线2锚定在每对贯通开口31中,其中在图4和图5中已省略接合构件4。这里,导线2从导线张紧体3的远侧插入第一对贯通开口31中,经过第一贯通开口31,并且在导线张紧体3的近侧上插入到第二贯通开口31中,并且经过第二贯通开口31。因此,导线2的近端沿第一贯通开口31、导线张紧体3的近侧表面的一部分、第二贯通开口31和导线张紧体3的远侧表面的一部分缠绕。
在引导导线2通过贯通开口31的状态下,接合构件4放置在导线张紧体3上。具体地,相应的锁销41插入到其对应的贯通开口31中。因此,锁销41夹持定位在其对应的贯通开口31中的导线2。
图4示出导线张紧体3相对于倾斜体11的位置,其中锚定的导线2未张紧。在该位置中,导线张紧体3的远侧表面上的导线插入位置和环形延伸件12的近侧表面上的导线离开位置之间的距离最小。
如果导线张紧体3相对于倾斜体11旋转,导线张紧体3的远侧表面上的导线插入位置和环形延伸件12的近侧表面上的导线离开位置之间的距离增加。因此,导线2如图5所示张紧。
必须注意,为提高清晰度,图4和图5中示出分解视图。实际上,导线张紧体3的远侧表面与环形延伸件12的近侧表面邻接。
制动环5
如图2所示,制动环5放置在远侧倾斜体11的外圆周上。更精确地说,制动环5布置在远侧倾斜体11的赤道区域中。
制动环5由环形构件51和整体形成于环形构件51上的曲柄连杆(toggle lever,肘接杆)元件52形成。曲柄连杆元件52从环形构件51向内延伸。优选地,曲柄连杆元件52不在环形构件51的正中面上从环形构件51垂直地或竖直地向内延伸,但是曲柄连杆元件52从环形构件51的延伸方向与环形构件51的正中面成预定角度。
曲柄连杆元件52背离环形构件51的端部位于球形体11的外表面的开口113中。盲孔状开口113的底部形成用于曲柄连杆元件52的内支撑表面。在曲柄连杆元件52的区域内,环形构件51发生中断以便让导线2得以经过。环形构件51处曲柄连杆元件52的数量对应于开口113的数量。
制动环5由于其曲柄连杆元件52而可以在两个端位置之间切换。第一端位置为其倚靠反球部分(反球段)向内按压球体11的位置。这是通过制动摩擦阻止控制元件1相对于反球部分的运动的制动位置。该制动位置具有的目的为:在应用内窥镜期间实现锁定控制元件1相对于反球部分和可倾斜转向构件或转向部分的转向位置的倾斜位置。第二端位置为制动环5未倚靠反球部分向内按压球体11的位置。这是未制动位置,其中控制元件1可以相对于反球部分运动。
罩构件6
罩构件6布置在控制元件1的外侧上。图6示出从下方(即从远侧)观察得到的罩构件。
罩构件6围绕控制元件1的外表面,并且在其近侧上具有颈部61且在其远侧上具有球形部分63。过渡部分62整体布置在颈部61和球形部分63之间。
颈部61被构造为中空圆柱体,该中空圆柱体的内径略大于导线张紧环3和接合构件4的外径。在颈部61的内圆周侧上,三个引导凹槽67在颈部61的纵向上延伸。引导凹槽67在颈部61的内圆周上对称并且等间距地布置。引导凹槽67中的每个分别容纳导线张紧环3的突出部33中的一个和接合构件4的突出部43中的一个。因此,引导凹槽67的内部形状适于导线张紧环3和接合构件4的突出部43中的一个的外部形状。因此,由引导凹槽67所引导的导线张紧环3和接合构件4能够在颈部61的纵向上移动。
球形部分63具有钟形的形状,该球形部分位于远侧倾斜体11的外侧上。球形部分63和远侧倾斜体11可相对于反球部分倾斜。换言之,球形部分63形成外壳,该外壳形成钟形并且围绕远侧倾斜体11。
类似于远侧倾斜体11,球形部分63为具有恒定壁厚的部分球形表面体,如图8所示。因此,球形部分63具有内圆周表面和外圆周表面。在图8的装配状态下,球形部分63的内圆周表面面朝远侧倾斜体11,并且球形部分63的外圆周表面背离远侧倾斜体11。球形部分63的内圆周表面与远侧倾斜体11的外圆周表面间隔预定距离。
在球形部分63的内圆周表面上,罩构件6在赤道上具有环形凹槽64。制动环5的环形体51插入到环形凹槽64中。换言之,制动环5的环形体51的外圆周与环形凹槽64的内圆周邻接。
环形构件51以可倾斜方式放置在球形部分63的内表面的环形凹槽64中,所述环形凹槽适于环形构件51的环形形状,参见图8。环形凹槽64形成曲柄连杆元件52的外支撑表面。
因此,球形部分63可以通过颈部61沿近侧环形延伸件的外圆周滑动而相对于远侧可倾斜体11位移。当球形部分63相对于远侧倾斜体11沿控制元件1的轴线位移时,形成两个固有稳定的端位置。当球形部分63在远侧方向上朝向远侧倾斜体11位移时,制动位置被创建为第一端位置,参见图8。当球形部分63在近侧方向上远离远侧倾斜体11位移时,未制动位置被创建为第二端位置。
在控制元件1的完全装配状态下,导线张紧环3和接合构件4形成组件。该组件具有突出部33和43,并且放置在罩构件6的颈部61中。因此,在控制元件1的完全装配状态下,放置在颈部61的引导凹槽67中的突出部33和43以及由导线张紧体3和接合构件4构成的组件通过罩构件6的(顺时针)旋转(更明确地说通过颈部61的旋转)来进行旋转,以便张紧导线2。因此,颈部61形成用于张紧导线2的旋转构件。
斗状构件7
为在罩构件6的颈部61中支撑导线张紧环3和接合构件4,斗状构件7从颈部61的近侧接合地设定到罩构件6的颈部61中,参见图7。因此,斗状7防止导线张紧环3和接合构件4滑出。
斗状构件7具有锥形斗状进入开口71,导管(进入管)可以通过该锥形斗状进入开口71从近侧插入。斗状进入开口71进入贯通开口,该贯通开口适于传递插入的导管上。
斗状构件7包括具有恒定大直径的近侧部分72、具有恒定变小直径的远侧部分74以及具有逐渐减小的直径的将近侧部分72整体连接到远侧部分74的中间部分73。远侧部分74包括用于导管的贯通开口。
斗状构件7充当覆盖体,并且在远侧部分74的插入的外圆周上包括凹口75,环形延伸件12的闩锁鼻部124可以与该凹口75接合。更确切地说,偏置大约120°的两个凹口75形成于远侧部分74的外圆周上。这两个凹口75被定向为使得它们可以与环形延伸件12的两个闩锁鼻部124锁定,环形延伸件12的该两个闩锁鼻部124偏置大约120°。通过将斗状构件7支撑在偏置大约120°的两点处,实现控制元件1的极其高的稳定性,同时避免将斗状7错误地安装在环形延伸件12上。
在其外圆周的远侧部分74上,斗状7具有处于相同水平的数个接合凹槽76、77和78。更精确地说,接合凹槽76、77和78在图7A中线A-A的区段的区域中。图7B示出从底部观察得到的视图中的远侧部分74,接合凹槽76、77和78的区域为可见的。图7C示出从顶部观察得到的视图中的图7A的线A-A的截面。
接合凹槽76、77和78被构造为使得导线张紧体3的内圆周表面上的鼻部34适于分别接合在接合凹槽76、77和78中。更确切地说,选择所述构造使得,在接合凹槽76、77和78中,由导线张紧体3和接合构件4组成的组件的鼻部34、44中的至少一个(或二者)可以接合。
接合凹槽76、77和78具有特定形状。在处于图7C的顶视图中的逆时针方向上的边缘上,第一接合凹槽76具有到远侧部分74的外圆周的台阶。相比之下,顺时针方向上第一接合凹槽76朝向边缘的过渡变平。第一接合凹槽76形成起始凹槽。鼻部34和/或44在导线2还未张紧时接合在第一接合凹槽76中。由于第一接合凹槽76的边缘的特别设计,所以导线张紧体3和接合构件4的组件可以在顺时针方向上稍微移出第一接合凹槽76,但是无法在逆时针方向上进行移动。
第二接合凹槽77也在处于逆时针方向的边缘上具有到远侧部分74的外圆周的台阶,并且在顺时针方向上具有到远侧部分74的扁平边缘。第二接合凹槽77形成中间凹槽。
导线2可以通过将导线张紧体3和接合构件4的组件从第一接合凹槽76转向第二接合凹槽77并且接合在第二接合凹槽77来(预)张紧至中间位置。导线2无法再次从第二接合凹槽77放松(释放),因为由于到远侧部分74的外圆周的台阶,所以导线张紧体3和接合构件4的组件无法在逆时针方向上转动(即不能向后)。即,导线张紧体3和接合构件4的组件无法从第二接合凹槽77转回到第一接合凹槽76。
第三接合凹槽78在位于逆时针方向上的边缘和位于顺时针方向上的边缘上具有到远侧部分74的外圆周的台阶。第三接合凹槽78形成端部凹槽。
导线2可以通过将导线张紧体3和接合构件4的组件从第二接合凹槽77转向第三接合凹槽78并且接合在第三接合凹槽78来从中间位置张紧到端位置。导线2无法从第三接合凹槽78再次释放,因为由于到远侧部分74的外圆周的台阶,所以导线张紧体3和接合构件4的组件无法在逆时针方向上转动(即无法向后)。因此,导线张紧体3和接合构件4的组件无法从第三接合凹槽78转回到第二接合凹槽77。
接合凹槽76、77和78布置在凹口75上方的远侧部分74的外圆周上。换句话说,接合凹槽76、77和78靠近凹口75。
优选地,在其近侧上,斗状构件7设置有方向标记79,该方向标记向用户指示控制元件1的倾斜方向,参见图7。斗状构件7的远侧部分上的凹口75和环形延伸件12的闩锁鼻部124之间的预定位置关系用来确保方向标记79的正确定向。
装配方法
在下文中将描述用于第一实施例的控制元件1的装配方法。
首先,设置包括其环形延伸件12的控制元件1的倾斜体11。倾斜体11为柔性的,并且由于其切口115,所以其可以弯曲张开并且放置在内窥镜E的准备的反球部分(反球段)上,参见图9。在图9中示出了反球部分;其中,所示反球部分在倾斜体11的远侧上稍微突出。以合适的方式形成该反球部分,使得倾斜体11可以根据需要在其上旋转/枢转。反球部分的确切构造不应受到任何限制。
现在,将制动环设定在倾斜体11的赤道上。图10示出如图9所示的倾斜体11的放大表示。必须注意,图10示出了制动位置。制动环5可以在箭头所示方向上从该位置移动到未制动位置。
随后,将导线2插入到内窥镜的远端上的转向元件(转向部分)中并且引导其通过内窥镜。然后,在倾斜体11的外侧处从远侧开口113上方的远侧通过曲柄连杆元件52将导线2引导到平底凹槽中;进一步地,沿凹槽111从外面通过近侧开口112将导线2引导到倾斜体11的内圆周侧。最后,导线2从环形延伸件12突出,参见图10。图10中可以看见三条准备好的导线2从环形延伸件12突出。
内窥镜依靠固定件F进行固定,参见图11。图11A更详细地示出固定件F。固定件F为用于支撑内窥镜(即用于装配目的的基本内窥镜E)的设备。固定件F包括两个夹持爪,该夹持爪可彼此旋转,并且基本内窥镜E支撑在两个夹持爪之间。出于固定基本内窥镜E的目的,适于保持基本内窥镜固定的每个支撑设备是合适的。
通过手支撑导线2,并且将装配销D从近侧轴向插入到环形延伸件12中,参见图12。装配销D在图13中示出。装配销D被构造为实心圆柱销,并且设置有较小直径部分和较大直径部分。止动件形成于较小直径部分和较大直径部分之间。装配销D包括在轴向上延伸的狭槽,所述狭槽在较小直径部分和较大直径部分上延伸,如图13所示。更确切地说,装配销D的较小直径部分插入到环形延伸件12中直至止动件。
现在,将导线张紧体3安装到装配销D上,使得导线张紧体3的内圆周可以在导线张紧体3的外圆周上滑动,并且将鼻部34引导到装配销D的狭槽中。
随即将接合构件4安装到装配销D上,使得接合构件4的内圆周表面可以在装配销D的外圆周表面上滑动,并且将鼻部44引导到装配销D的狭槽中,参见图15。鼻部43和44已经确定导线张紧体3和接合构件4的正确的相对位置。
然后,将导线2以“导线2的固定”下所述的方式缠绕在导线张紧体3上。也就是说,将导线2从导线张紧体3的远侧插入到第一贯通开口31中,在近侧方向上经过第一贯通开口31,并且在导线张紧体3的近侧上插入到第二贯通开口31中,并且在远侧方向上经过第二贯通开口31,如图16所示。
导线2充分张紧,其中导线张紧体3放置在环形延伸件12的近侧表面上,参见图17。
现在,将粘合剂施加到导线张紧体3的近侧表面上,并且通过将相应的锁销41插入到对应的贯通开口31中,并且使鼻部42穿过凹口32依靠滑动件S将接合构件4推到导线张紧体3的近侧表面,参见图18。
图19中更清楚地示出了滑动件S。滑动件S为中空的圆柱体,该中空圆柱体设置有锥形并且适于在装配销D上滑动,并且在锥形上具有一表面,滑动件S通过该表面将接合构件4推到导线张紧体3,参见图20。
切除导线2在导线张紧体3处突出的其余部分,参见图21。
移除滑动件S,并且取而代之,将罩构件6放置在控制元件1的近侧上,其中其球形部分63在最前面,使得接合构件4和导线张紧体3的突出部33、43布置在引导凹槽67中,并且环形构件51位于环形凹槽64中,参见图22。
将装配销D拉出,并且取而代之,将斗状构件7插入到控制元件1的近侧处直到其与闩锁鼻部124接合为止,参见图23。在该位置中,鼻部34和/或44接合在斗状构件7的第一接合凹槽76中。
将固定件F移除,并且将外壳部件放置在控制元件1上,如图24所示。
因此,完成了控制元件1的装配。控制元件1准备好张紧导线2。
控制元件1的优点
第一实施例的控制元件1易于操作。旨在张紧导线的用户通过旋转的预定路径(该预定路径由接合凹槽76、77、78确定)来在预定方向(这里:顺时针)上旋转罩构件6的颈部61,直到导线张紧环3和接合构件4的组件接合在中间凹槽77或端部凹槽78为止。导线张紧环3和接合构件4的组件接合在端部凹槽78中为不可逆的。一旦导线已张紧,这就无法逆转。因此,用户无法非故意地将已通过张紧导线带到应用状态中的内窥镜改变为未张紧导线状态。因此,包括该控制元件1的内窥镜在应用中是十分安全的。
因为导线张紧环3和接合构件4的组件适于接合在中间凹槽77或端部凹槽78中,所以导线2的张力可以为不同强度的。即,通过将导线张紧环3和接合构件4的组件接合在中间凹槽77中,导线不太强地张紧;这导致导线的不太刚性的张紧。通过将导线张紧环3和接合构件4的组件接合在端部凹槽78中,导线2更强地张紧;这导致非常刚性的导线张紧。
中间凹槽77可以用于实现导线2的短暂的工作张力。要是在一定时间段之后,尽管将导线张紧环3和接合构件4的组件接合在中间凹槽77中,但是导线的张力已放松并且不再充足,可以从中间凹槽77向端部凹槽78打开导线张紧环3和接合构件4的组件,并且在端部凹槽78进行接合,以便再次实现合适的导线张力。
通过接合在接合凹槽76、77、78中的导线张紧环3和接合构件4的组件,可以使导线2达到精确预定的张力。
导线的张紧通过绕罩构件6的纵轴发生的旋转运动实现。由制动环5暂时锁定导线通过在罩构件6的轴向方向(平移运动)上发生的滑动运动而实现。因此,对于张紧导线和暂时锁定导线需要完全不同的过程。因此,导线的张紧和导线的暂时锁定彼此完全独立地发生。
控制元件1可以被设计为一次性部件。例如,其单独部件由塑料制成。其制作和装配容易并且便宜。
第二实施例
下面参考附图25和附图26来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第二实施例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使得导线张紧体1003不具有任何凹口,并且接合构件1004不具有任何鼻部,参见图25和图26。
为仍然实现导线2的充分张紧和固定,将导线2从导线张紧体1003的远侧插入到一对贯通开口31中的第一个中,在近侧方向上经过第一贯通开口31,在导线张紧体1003的近侧处插入到第二贯通开口31中,并且在远侧方向上经过第二贯通开口31。随后,再次在近侧方向上将导线2插入到所述对贯通开口31中的第一个中,在近侧方向上经过第一贯通开口31,并且在导线张紧体1003的近侧处重新插入到第二贯通开口31中,并且在远侧方向上再次经过第二贯通开口31,参见图26。因此,导线2在导线张紧体1003中以两个环路行进。
因此,对于组件而言,粘合剂施加到导线张紧体1003的近侧表面上,并且通过将相应的锁销41插入到对应的贯通开口31中,来由滑动件S将接合构件4置于导线张紧体1003的近侧表面。
至于其余部分,第二实施例等同于第一实施例。
第三实施例
下面参考附图27和附图28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单独导线2、2A适于进行不同张紧,而第一实施例的全部导线2均匀地张紧。至于其余部分,第三实施例等同于第一实施例。
如图27所示,具有其近侧环形延伸件2012的远侧倾斜体2011与导线张紧体2003组合,使得第一导线2从导线张紧体2003垂直地布置到环形延伸件2012,而第二导线2A从导线张紧体2003倾斜地布置到环形延伸件2012。具体地,第二导线2A从环形延伸件2012向贯通开口31倾斜地行进,其布置得更靠近用于第一导线的贯通开口31。因此,第一导线2的可张紧路径距离比第二导线2A的可张紧路径距离更短。
导线2、导线2A通过将导线张紧体2003从图27所示位置(向左)转动来张紧,使得第一导线2通过导线张紧体2003张紧至左边,而第二导线2A首先释放至左边并且然后在进一步转动导线张紧体2003时也张紧至左边;然而,其张紧得没有第一导线2那么强,参见图28。
由于几何结构已知,所以可以精确地计算出在第三实施例的原理中第一导线2比第二导线2A张紧得更强的量。
不同张紧的导线带来以下优点。当内窥镜的导入管(导管)处于其静止状态时或者当所施加的通常绕其自身轴线缠绕两次或若干次时,内窥镜中的导线暴露至不同的张力。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一条导线比另一条导线张紧得更强。这样,控制元件(操纵杆)在其由更强地张紧的导线牵引的方向上已经在其起始位置发生倾斜。为补偿这个,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解决方案,根据该解决方案,尽管绕其自身轴线缠绕,但是内窥镜为可应用的,使得不起作用状态下的控制元件(操纵杆)处于竖直中立位置。这使得使用内窥镜变得更加容易。用户不再必须考虑由绕其自身轴线缠绕导致的导线的预张紧,或者至少他可以较少地考虑这些。
因为内窥镜的导入管(导管)绕其自身轴线缠绕的确切类型通常是已知的,所以也可以规定暴露至较强张力的导线。
第四实施例
下面将参考附图29描述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
在第三实施例中,导线由于在环形延伸件和导线张紧体之间具有不同长度的可张紧距离而发生不同的张紧。在第四实施例中,导线通过在导线张紧体3003上使用内贯通开口3031和外贯通开口3032来发生不同的张紧。内贯通开口3031到导线张紧体3003的中心的距离小于外贯通开口3032到导线张紧体3003的中心的距离。
一条导线2分别插入到内贯通开口3031和外贯通开口3032中,引导至导线张紧体3003的内圆周,在远侧方向上进行引导,并且在远侧方向上再次插入到相应的内贯通开口3031或外贯通开口3032;因此,每条导线形成整个环路。替代地,一条导线2分别插入到内贯通开口3031和外贯通开口3032中,并且分别通过接合构件的一个锁销夹持在其中而不形成环路。
为张紧导线,导线张紧体3003从图29所示位置顺时针转动,夹持在内贯通开口3031中的导线不如夹持在外贯通开口3032中的导线张紧得强。
由于在第四实施例的原理的情况下几何结构也已知,所以可以计算出一条导线比另一条导线张紧得更强的量。这带来类似于第三实施例的优点的优点。
替代例
在本实施例中,三条导线2被设置为牵引缆索。导线2的数量不限于此。可以设置一条导线2、3、4或更多条导线。如果设置了两条或更多条导线2,则相应的凹槽111垂直于倾斜体11的赤道彼此等距离地布置。
在所述实施例中,导线2通过将导线2引导通过贯通开口31并且将相应的锁销41插入到其相关的贯通开口31中来仅夹持在导线张紧体3上。因此,锁销41夹持导线2,该锁销41位于其相关贯通开口31中。
当将导线2锚定在导线张紧体3上时,导线2可以替代地或附加地从导线张紧体3的远侧插入到所述对贯通开口31中的第一个中,经过第一贯通开口31,并且在导线张紧构件3的近侧上插入到第二贯通开口31中,经过第二贯通开口31,并且然后在导线张紧构件3的远侧上链接到导线2的部分。作为进一步的替代例,导线2可以包括卷曲部分,例如该卷曲部分布置在第二贯通开口31下方,并且被变形为使得变形的卷曲部分无法通过由锁销41所阻挡的贯通开口31。
在所述实施例中,导线2可以通过手进行牵引以用于装配。为增加安装精度,导线牵引装置可以用于以可调整力牵引和张紧导线2。在第一实施例中,导线2可以以2牛顿进行牵引。在第二实施例中,导线2可以以3牛顿进行牵引。当然,这些仅为示例。可以施加其他力。
可以省略在装配接合构件4和导线张紧体3时施加到导线张紧体3的近侧表面上的粘合剂。
在所述实施例中,环形延伸件12设置有两个闩锁鼻部124,该两个闩锁鼻部124位移120°并且适于接合在位移120°且形成于斗状构件7的远侧部分上的相应的凹口75中。作为替代例,环形延伸件12可以仅设置有一个闩锁鼻部124,该闩锁鼻部124适于接合在形成于斗状构件7的远侧部分上的一个单个凹口75中。作为替代例,环形延伸件12可以设置有三个或多个闩锁鼻部,该三个或多个闩锁鼻部适于与形成于斗状构件7的远侧部分上的相应的三个或多个凹口75接合。当设置两个闩锁鼻部124时,这些也可以布置为彼此斜对。类似地,然后两个凹口在斗状构件7的远侧部分上对角地形成。
第二接合凹槽77作为中间凹槽可以在逆时针方向和顺时针方向上具有到远侧部分74的外圆周的扁平边缘。因此,第二接合凹槽77可以允许导线张紧体3和接合构件4的组件的可逆接合。在该替代例中,导线2可以通过将导线张紧体3和接合构件4的组件从第一接合凹槽76转到第二接合凹槽77并且接合在第二接合凹槽77来张紧。导线2可以通过将导线张紧体3和接合构件4的组件从第二接合凹槽77转到第一接合凹槽76并且在第一接合凹槽76进行接合来再次放松(释放)。
第二接合凹槽77可以省略。在该替代例中,导线2仅可以通过接合在第三接合凹槽78中来张紧。
在进一步的替代例中,第二接合凹槽77和/或第三接合凹槽78还可以也在逆时针方向上具有到远侧部分74的外圆周的扁平边缘。这样构造的控制元件允许导线张紧体3和接合构件4组件可逆地接合在第二接合凹槽77和/或第三接合凹槽78中。因此,导线可以张紧,并且如果需要的话可用于由用户再次放松。
在所述实施例中,导线引导凹槽111被指定为导线引导装置。在本发明的术语内,导线引导装置不限于凹槽111,并且可以包括控制元件1上用来引导导线2的任何构件。因此,另一可能性可以为这样一种修改,根据该修改凹槽111省略并且仅将导线2引导入近侧环形延伸件12中。
附图标记列表
1:控制元件
2:导线
2A:导线
3:导线张紧体
4:接合构件
5:制动环
6:罩构件
7:斗状构件
11:远侧倾斜体
12:近侧环形延伸件
31:导线锚定开口
32:凹口
33:突出部
34:鼻部
41:锁销
42:凸起
43:突出部
44:鼻部
51:环形构件
52:曲柄连杆元件
61:颈部
62:过渡部分
63:球形部分
64:环形凹槽
67:引导凹槽
71:斗状进入开口
72:近侧部分
73:中间部分
74:远侧部分
75:凹口
76:接合凹槽
77:接合凹槽
78:接合凹槽
79:方向标记
111:导线引导装置、凹槽
112:顶部开口、近侧开口
113:底部开口、近侧开口
115:切口
116:端部
121:通道
122:导线入口狭缝
123:导线出口狭缝
124:用于覆盖体的闩锁鼻部
1003:导线张紧体
1004:接合构件
2003:导线张紧体
2011:远侧倾斜体
2012:近侧环形延伸件
3003:导线张紧体
3031:内贯通开口
3032:外贯通开口
D:装配销
E:内窥镜
F:固定件
G:外壳
K:反球部分
S:滑动件

Claims (13)

1.一种用于非刚性内窥镜的内窥镜控制设备,包括
可倾斜的控制元件(1、11),所述控制元件用于通过传递导线来影响转向运动,所述控制元件(1、11)包括用于引导导线(2)的导线引导装置(111、122);
所述导线(2),所述导线在所述导线引导装置(111、122)上布置在所述控制元件(1、11)处,以用于实现所述转向运动;以及
导线张紧体(3),所述导线(2)的近端锚定在所述导线张紧体中,并且所述导线张紧体能相对于所述控制元件(1、11)移动,以改变所述导线引导装置(111、122)和所述导线张紧体(3)之间的所述导线(2)的张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控制设备,其中
所述导线张紧体(3)能相对于所述控制元件(1、11)移动,使得能将预定张力施加到所述导线(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控制设备,其中
所述导线张紧体(3)能相对于所述控制元件(1、11)旋转,使得能将所述预定张力施加到所述导线(2)。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控制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接合构件(76、77、78),接合在由所述导线张紧体(3)的运动所影响的所述导线(2)的预定运动长度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窥镜控制设备,其中
所述接合构件(76、77、78)被设计为能接合的,使得该接合为不可逆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窥镜控制设备,其中
所述接合构件(76、77、78)被设计为能接合的,使得所述接合能被释放。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控制设备,其中
所述导线张紧体(3)布置在所述控制元件(1、11)的近侧处。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控制设备,其中
所述导线张紧体(3)为具有导线锚定开口(31)的环形体,所述导线(2)位于所述导线锚定开口中,所述环形体能相对于所述控制元件(1、11)旋转,以张紧所述导线(2)。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窥镜控制设备,其中
所述环形体相对于所述控制元件(1、11)进行布置,使得所述环形体的近侧表面背离所述控制元件(1、11),并且所述环形体的远侧表面面向所述控制元件(1、11),
所述导线锚定开口(31)为所述环形体的所述近侧表面和所述远侧表面之间的贯通孔,以及,
为进行锚定,所述导线(2)的近端沿第一导线锚定开口(31)、所述环形体的所述近侧表面的一部分、第二导线锚定开口(31)和所述环形体的所述远侧表面的一部分缠绕。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控制设备,其中,
在所述导线张紧体(3)中,至少两条导线(2)锚定在导线锚定开口(31)中,使得该至少两条导线(2)在所述导线张紧体(3)处的它们的相应的锚定点和所述控制元件(1、11)的它们的相应的导线引导装置(111、122)之间具有不同长度的可张紧长度,其中在所述导线张紧体(3)相对于所述控制元件(1、11)的所述导线引导装置(111、122)的运动期间,锚定的该至少两条导线(2)能以彼此不同的长度变化而张紧。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控制设备,进一步包括用于独立于所述导线张紧体(3)而暂时固定所述导线(2)的固定构件(5)。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控制设备,其中,可倾斜的所述控制元件(1、11)是操纵杆型的控制元件(1、11)。
13.一种内窥镜,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控制设备。
CN201780020231.0A 2016-03-30 2017-03-28 内窥镜控制设备和内窥镜 Active CN1090689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6105767.3A DE102016105767B4 (de) 2016-03-30 2016-03-30 Endoskopsteuervorrichtung und Endoskop
DE102016105767.3 2016-03-30
PCT/EP2017/057249 WO2017167713A1 (en) 2016-03-30 2017-03-28 Endoscope control device and endoscop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68957A true CN109068957A (zh) 2018-12-21
CN109068957B CN109068957B (zh) 2021-05-07

Family

ID=584282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20231.0A Active CN109068957B (zh) 2016-03-30 2017-03-28 内窥镜控制设备和内窥镜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083363B2 (zh)
EP (1) EP3435835A1 (zh)
JP (1) JP6661788B2 (zh)
CN (1) CN109068957B (zh)
DE (1) DE102016105767B4 (zh)
WO (1) WO201716771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11953A (zh) * 2022-04-29 2022-07-08 江苏唯德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内窥镜下手术器械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6121056A1 (de) 2016-11-04 2018-05-09 Digital Endoscopy Gmbh Arbeitskanalelement, endoskop mit einem arbeitskanalelement, und verfahren zur anwendung eines arbeitskanals in einem endoskop
CN110325098A (zh) 2016-11-28 2019-10-11 适内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可分离一次性轴的内窥镜
WO2018162559A1 (en) 2017-03-08 2018-09-13 Ambu A/S A handle for an endoscope
WO2018162556A1 (en) 2017-03-08 2018-09-13 Ambu A/S A handle for an endoscope
CN111200962A (zh) * 2017-10-11 2020-05-26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用操作线牵拉装置
EP3513706A1 (en) 2018-01-19 2019-07-24 Ambu A/S A method for fixation of a wire portion of an endoscope, and an endoscope
EP3517017B1 (en) * 2018-01-26 2023-01-18 Ambu A/S A method for fixation of a wire portion of an endoscope, and an endoscope
USD1018844S1 (en) 2020-01-09 2024-03-19 Adaptivendo Llc Endoscope handle
DE102020122281A1 (de) 2020-08-26 2022-03-03 Hoya Corporation Endoskopsteuervorrichtung mit Steuerelement und Zugseil
JP2024507702A (ja) * 2021-03-05 2024-02-21 エンドビスタ、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操作可能な医療装置のための制御装置及び回転ノブ・アセンブリ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89955A (ja) * 2007-10-10 2009-04-30 Rf:Kk 内視鏡
US20090299344A1 (en) * 2005-07-20 2009-12-03 Woojin Lee Surgical instrument guide device
CN102858228A (zh) * 2009-12-18 2013-01-02 库克医学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推进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3717120A (zh) * 2011-08-03 2014-04-09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线牵引机构及内窥镜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92228A (en) 1972-10-06 1975-07-01 Olympus Optical Co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the flexing of the bending section of an endoscope
US4941454A (en) * 1989-10-05 1990-07-17 Welch Allyn, Inc. Servo actuated steering mechanism for borescope or endoscope
US5960145A (en) * 1997-01-21 1999-09-28 Sanchez; Jorge O. Optical fiber image conduit and method using same
US6440062B1 (en) 1999-11-10 2002-08-27 Asahi Ko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ontrol wire driving mechanism for use in endoscope
JP4690399B2 (ja) 2005-05-26 2011-06-01 株式会社アルス 内視鏡装置
US20070225562A1 (en) * 2006-03-23 2007-09-27 Ethicon Endo-Surgery, Inc. Articulating endoscopic accessory channel
US7862554B2 (en) * 2007-04-16 2011-01-04 Intuitive Surgical Operations, Inc. Articulating tool with improved tension member system
US8641604B2 (en) * 2008-05-13 2014-02-04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Steering system with locking mechanism
US8801752B2 (en) * 2008-08-04 2014-08-12 Covidien Lp Articulating surgical device
JP5851118B2 (ja) * 2011-05-25 2016-02-03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装置
DE102013222041A1 (de) 2013-10-30 2015-04-30 Digital Endoscopy Gmbh Auslenkbewegungs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Endoskopdeflectingsteuerung und Endoskop
WO2015118705A1 (ja) * 2014-02-07 2015-08-13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
JP6328800B2 (ja) * 2014-06-20 2018-05-23 クック・メディカル・テクノロジーズ・リミテッド・ライアビリティ・カンパニーCook Medical Technologies Llc 小径駆動ワイヤをスプールに保持する機構
DE102015109170B4 (de) 2015-06-10 2019-08-22 Digital Endoscopy Gmbh Auslenkbewegungs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Endoskopbiegesteuereinrichtung und Endoskop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99344A1 (en) * 2005-07-20 2009-12-03 Woojin Lee Surgical instrument guide device
JP2009089955A (ja) * 2007-10-10 2009-04-30 Rf:Kk 内視鏡
CN102711629A (zh) * 2009-05-06 2012-10-03 坎布里奇内窥镜设备有限公司 外科器械的导引设备
CN102858228A (zh) * 2009-12-18 2013-01-02 库克医学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推进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3717120A (zh) * 2011-08-03 2014-04-09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线牵引机构及内窥镜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11953A (zh) * 2022-04-29 2022-07-08 江苏唯德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内窥镜下手术器械
CN114711953B (zh) * 2022-04-29 2023-03-10 江苏唯德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内窥镜下手术器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6105767B4 (de) 2020-10-01
CN109068957B (zh) 2021-05-07
WO2017167713A1 (en) 2017-10-05
EP3435835A1 (en) 2019-02-06
JP6661788B2 (ja) 2020-03-11
DE102016105767A1 (de) 2017-10-05
US20190110661A1 (en) 2019-04-18
JP2019511302A (ja) 2019-04-25
US11083363B2 (en) 2021-08-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68957A (zh) 内窥镜控制设备和内窥镜
US10660414B2 (en) Folding pole, in particular for Nordic walking
CN104586343B (zh) 插入部硬度可变的带气球的导管
CN106137364A (zh) 联接装置以及骨锚固装置
JP2021516585A (ja) 縫合糸アンカードライバー
CN107106179B (zh) 内窥镜用处置器具
CN102755206B (zh) 用于两个脊柱椎体间的融合的椎间植入物及相应定位器械
CN107684453B (zh) 骨锚固装置以及由仪器和骨锚固装置组成的系统
US20110054447A1 (en) Lockable drainage catheter
KR101760920B1 (ko) 깊이조절이 용이한 멀티 주사 바늘 조립체
US20140223701A1 (en) Attachment devices
CN107072662A (zh) 内窥镜用处置器具
CN112971870B (zh) 可调弯鞘管
US20090198256A1 (en) Organopexy tool and organopexy kit
CN101292899A (zh) 内窥镜用处理器具
US20190329004A1 (en) Flexible catheter using wires
CN109847173A (zh) 可调弯导丝装置
KR100484610B1 (ko) 치아교정용 앵커식립장치
KR102019392B1 (ko) 척추 신경성형술을 위한 약물주입용 카테터
CN214286246U (zh) 可调弯鞘
KR200484499Y1 (ko) 버티컬 루퍼의 루퍼 하우징에 끼워넣기 위한 쓰레드 와인딩 하우징 어셈블리
KR100511883B1 (ko) 한방용 침
CN110613491A (zh) 一种带线穿刺针
JP7299336B2 (ja) 骨固定アセンブリ
US9895152B2 (en) Kit for maneuvering an element present in the body of a patient, comprising an implantable chamb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