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68217B - 一种入耳式耳机的侧音增强方法、装置及入耳式耳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入耳式耳机的侧音增强方法、装置及入耳式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68217B
CN109068217B CN201810941192.4A CN201810941192A CN109068217B CN 109068217 B CN109068217 B CN 109068217B CN 201810941192 A CN201810941192 A CN 201810941192A CN 109068217 B CN109068217 B CN 1090682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ice signal
earphone
signal
user
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4119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68217A (zh
Inventor
于锴
华洋
矫珊珊
王若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94119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68217B/zh
Publication of CN1090682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682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682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682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41Mechanical or electronic switches, or contro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3/00Circuits for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20/00Details of connection covered by H04R,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groups
    • H04R2420/03Connection circuits to selectively connect loudspeakers or headphones to amplifi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oundproofing, Sound Blocking, And Sound Damping (AREA)
  • Circuit For Audible Band Transducer (AREA)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入耳式耳机的侧音增强方法、装置、入耳式耳机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涉及便携式收听设备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侧音信号的信噪比低,影响通话质量的问题。该方法包括:利用设置在第一耳机的入耳端的麦克风采集原始语音信号;根据原始语音信号中经咽鼓管传播的用户语音信号,获取侧音信号;将侧音信号发送至第一耳机和/或第二耳机的扬声器,以播放侧音信号;本发明利用设置在第一耳机的入耳端的麦克风,采集由用户的咽鼓管传入的不夹杂外界环境噪声的用户语音信号,从而获取用户语音信号对应的侧音信号,提高了侧音信号的信噪比,使得增强的侧音可以提高通话的真实度且避免了对通话质量的影响,提升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入耳式耳机的侧音增强方法、装置及入耳式耳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便携式收听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入耳式耳机的侧音增强方法、装置、入耳式耳机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通话质量要求的提高,应用主动降噪技术的降噪耳机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其中,主动噪声控制技术主要是利用了声波的干涉原理,通过控制电路产生一个与噪声信号等值反相的次级噪声来抵消原有噪声信号。一般的反馈降噪耳机降噪量达10dB以上,混合降噪耳机降噪量可达20dB以上,降噪频段主要在2KHz之前,人们说话的声音很大一部分集中在这一频段,在佩戴降噪耳机时,佩戴者说话的声音低频部分透过耳机传入的低频部分被主动降噪降掉一部分,同时,高频部分被耳机的被动隔声降噪大部分。因此,佩戴降噪耳机时佩戴者(用户)会听到自己的说话声音变小,从而不由自主的提高音量。尤其在拨打电话时,用户容易出现大声喊的情况,给通话的对方造成不适,同时也会影响到周围的人。
在通讯领域,将通话时自己的声音被自己听到称为侧音,适当增强侧音是有必要的,可使通话时更真实。
现有技术中,增强侧音的常规方法是通话时将通话麦克风拾到的信号直接经扬声器发出。而在高噪声环境下,通过上述常规的增强侧音的方法引入的侧音信号的信噪比低,不但起不到提高通话真实度的作用,反而会引入大量的噪声影响通话质量,并且会对降噪耳机的降噪效果产生影响,不利于用户体验。
因此,如何能够提高侧音信号的信噪比,使得增强的侧音可以提高通话的真实度,提升用户体验,避免用户通话时大幅度提高自身音量引起对方不适和打扰周围人的情况,是现今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入耳式耳机的侧音增强方法、装置、入耳式耳机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减少侧音信号中夹杂的噪声信号,提高侧音信号的信噪比,使得增强的侧音可以提高通话的真实度,提升用户体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入耳式耳机的侧音增强方法,所述入耳式耳机包括第一耳机或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包括:
利用设置在所述第一耳机的入耳端的麦克风采集原始语音信号;
根据所述原始语音信号中经咽鼓管传播的用户语音信号,获取侧音信号;
将所述侧音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一耳机和/或所述第二耳机的扬声器,以播放所述侧音信号。
可选的,所述第一耳机中的扬声器在播放输出语音信号时,所述根据所述原始语音信号中经咽鼓管传播的用户语音信号,获取侧音信号,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耳机中的扬声器播放的输出语音信号;
去除所述原始语音信号中的所述输出语音信号对应的语音信号,获取所述用户语音信号;
对所述用户语音信号进行增益调节,获取所述侧音信号。
可选的,所述对所述用户语音信号进行增益调节,获取所述侧音信号,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语音信号的强度,按对应的放大比例对用户语音信号进行放大,获取增益语音信号;
将所述增益语音信号的动态范围控制到预设动态范围内,获取所述侧音信号。
可选的,所述麦克风为反馈降噪麦克风时,所述根据所述原始语音信号中经咽鼓管传播的用户语音信号,获取侧音信号,包括:
获取所述用户语音信号;
根据降噪时所述用户语音信号的降噪量,对所述用户语音信号进行补偿,获取补偿后的用户语音信号;
对补偿后的用户语音信号进行增益调节,获取所述侧音信号。
可选的,所述利用设置在第一耳机的入耳端的麦克风采集原始语音信号之前,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耳机的当前佩戴情况是否为佩戴状态;
若是,则执行所述利用设置在所述第一耳机的入耳端的麦克风采集原始语音信号的步骤。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入耳式耳机的侧音增强装置,所述入耳式耳机包括第一耳机或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利用设置在所述第一耳机的入耳端的麦克风采集原始语音信号;
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原始语音信号中经咽鼓管传播的用户语音信号,获取侧音信号;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侧音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一耳机和/或所述第二耳机的扬声器,以播放所述侧音信号。
可选的,所述第一耳机中的扬声器在播放输出语音信号时,所述获取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子模块,用于所述第一耳机中的扬声器在播放输出语音信号时,获取所述第一耳机中的扬声器播放的输出语音信号;
回声消除子模块,用于去除所述原始语音信号中的所述输出语音信号对应的语音信号,获取所述用户语音信号;
第一增益调节子模块,用于对所述用户语音信号进行增益调节,获取所述侧音信号。
可选的,所述麦克风为反馈降噪麦克风时,所述获取模块,包括:
第二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用户语音信号;
补偿模块,用于根据降噪时所述用户语音信号的降噪量,对所述用户语音信号进行补偿,获取补偿后的用户语音信号;
第二增益调节子模块,用于对补偿后的用户语音信号进行增益调节,获取所述侧音信号。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入耳式耳机,包括:扬声器、麦克风、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入耳式耳机的侧音增强方法的步骤。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入耳式耳机的侧音增强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入耳式耳机的侧音增强方法,入耳式耳机包括第一耳机或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包括:利用设置在第一耳机的入耳端的麦克风采集原始语音信号;根据原始语音信号中经咽鼓管传播的用户语音信号,获取侧音信号;将侧音信号发送至第一耳机和/或第二耳机的扬声器,以播放侧音信号;
可见,本发明利用设置在第一耳机的入耳端的麦克风,采集由用户的咽鼓管传入的不夹杂外界环境噪声的用户语音信号,从而获取用户语音信号对应的侧音信号,提高了侧音信号的信噪比,使得增强的侧音可以提高通话的真实度,提升了用户体验,同时可以避免用户通话时需要大幅度提高自身音量引起对方不适和打扰周围人的情况。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入耳式耳机的侧音增强装置、入耳式耳机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同样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入耳式耳机的侧音增强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入耳式耳机的侧音增强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入耳式耳机的侧音增强方法的信号处理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入耳式耳机的侧音增强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入耳式耳机的侧音增强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101:利用设置在第一耳机的入耳端的麦克风采集原始语音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入耳式耳机的侧音增强方法,可以为入耳式的第一耳机自身利用设置在入耳端的麦克风采集的原始语音信号进行侧音增强的方法,也就是说第一耳机中如单片机或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处理器执行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时可以实现本实施所提供的方法,即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第一耳机中的处理器;也可以为如手机的终端利用设置在与之配对连接的第一耳机的入耳端的麦克风采集的原始语音信号进行侧音增强的方法,也就是说与第一耳机配对连接的终端中的处理器执行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时可以实现本实施所提供的方法,即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与第一耳机配对连接的终端中的处理器。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所提供的第一耳机可以为包含有两个耳机的入耳式耳机中的任意一个耳机,如现有运动蓝牙耳机可以包括有线连接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真正无线互连立体声蓝牙耳机(TWS耳机)可以包括无线连接的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也可以为如单耳蓝牙耳机的入耳式耳机。对于第一耳机的具体选择,可以由设计人员根据实用场景和用户需自行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其中,本步骤的目的可以为利用设置在第一耳机的入耳端的麦克风采集包含用户讲话时经咽鼓管传播的用户语音信号的原始语音信号。对于本步骤中的麦克风的具体设置位置和具体设备选择,可以由设计人员根据实用场景和用户需求自行设置,如第一耳机为含有反馈降噪的降噪耳机时,本步骤中的麦克风可以为第一耳机中原本的用户佩戴时位于用户耳道内的反馈麦克风;第一耳机为无反馈降噪的耳机时,本步骤中的麦克风可以第一耳机中额外增加的用户佩戴时位于用户耳道内的麦克风。只要本步骤中的麦克风可以在用户佩戴第一耳机时位于用户耳道内,实现对包含用户语音信号的原始语音信号的采集,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具体的,对于本步骤中处理器利用设置在第一耳机的入耳端的麦克风采集原始语音信号的具体时间设置,即通过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对侧音进行增强的时间选择,可以由设计人员根据实用场景和用户需求自行设置,如可以在用户佩戴第一耳机时,利用设置在第一耳机的入耳端的麦克风采集原始语音信号;也可以在第一耳机播放输出语音信号时,利用设置在第一耳机的入耳端的麦克风采集原始语音信号;还可以在用户利用第一耳机进行通话时,利用设置在第一耳机的入耳端的麦克风采集原始语音信号。只要处理器可以利用设置在第一耳机的入耳端的麦克风采集原始语音信号,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对应的,本步骤中处理器利用设置在第一耳机的入耳端的麦克风采集原始语音信号时,需要保证采集原始语音信号的麦克风处于在用户的耳道中,以保证采集原始语音信号包含用户讲话时经咽鼓管传播的用户语音信号,即采集原始语音信号的麦克风所在的第一耳机需要处于佩戴状态。因此,本步骤之前还可以包括确定第一耳机的佩戴情况的步骤,如第一耳机中设置有如红外传感器的用于获取用户佩戴情况的传感器,可以直接获取第一耳机的佩戴情况;若第一耳机中未设置有可以获取用户佩戴情况的传感器,可以通过第一耳机是否播放输出语音信号确定用户是否佩戴第一耳机。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步骤102:根据原始语音信号中经咽鼓管传播的用户语音信号,获取侧音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本步骤的目的可以为利用原始语音信号中经咽鼓管传播的用户语音信号,获取第一耳机和/或第二耳机的扬声器可以播放的增强侧音的侧音信号。对于本步骤中根据用户语音信号获取侧音信号的具体方式,可以由设计人员根据实用场景和用户需求自行设置,如可以根据麦克风采集原始语音信号时,第一耳机的扬声器的状态,即麦克风采集的原始语音信号中是否包含第一耳机中的扬声器播放的输出语音信号对应的语音信号,以及播放侧音信号的第一耳机和/或第二耳机是否为降噪耳机,即是否会对侧音数据进行降噪处理,对应进行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具体的,仅通过第一耳机的扬声器播放本步骤中的侧音信号时,若第一耳机不为降噪耳机且麦克风采集原始语音信号时,第一耳机的扬声器未播放输出语音信号,则麦克风采集的原始语音信号可以为用户语音信号,本步骤可以直接对原始语音信号进行增益调节,获取侧音信号,即原始语音信号中不包含的输出语音信号对应的语音信号;若第一耳机不为降噪耳机且麦克风采集原始语音信号时,第一耳机的扬声器在播放输出语音信号(如音乐、通话信号和前一时刻的侧音信号),则麦克风采集的原始语音信号中可以包含第一耳机中的扬声器播放的输出语音信号对应的语音信号和用户语音信号,本步骤可以先去除原始语音信号中的输出语音信号对应的语音信号,再对仅包含用户语音信号的原始语音信号进行增益调节,获取侧音信号;若第一耳机为降噪耳机且麦克风采集原始语音信号时,第一耳机的扬声器未播放输出语音信号,则麦克风采集的原始语音信号可以为用户语音信号,为避免降噪处理对侧音信号的影响,本步骤可以提前补偿侧音信号中会被降噪去除的部分,如先根据降噪时原始语音信号的降噪量,对原始语音信号进行补偿,获取补偿后的原始语音信号,再对补偿后的原始语音信号进行增益调节,获取侧音信号;若第一耳机为降噪耳机且麦克风采集原始语音信号时,第一耳机的扬声器在播放输出语音信号,则麦克风采集的原始语音信号中可以包含第一耳机中的扬声器播放的输出语音信号对应的语音信号和用户语音信号,本步骤可以先去除原始语音信号中的输出语音信号对应的语音信号,再根据降噪时用户语音信号的降噪量,对用户语音信号进行补偿,获取补偿后的用户语音信号,最后对补偿后的原始语音信号进行增益调节,获取侧音信号。只要可以保证第一耳机和/或第二耳机中的扬声器播放侧音信号时,可以播放增益调节后的完整的用户语音信号,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步骤103:将侧音信号发送至第一耳机和/或第二耳机的扬声器,以播放侧音信号。
其中,本步骤的目的可以为通过将侧音信号发送至播放侧音的第一耳机和/或第二耳机的扬声器,以使第一耳机和/或第二耳机的扬声器可以播放侧音信号,增强侧音。
需要说明的是,本步骤中第一耳机与第二耳机的具体连接关系,可以由设计人员根据实用场景和用户需求自行设置,如运动蓝牙耳机可以包含有线连接的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真正无线互连立体声蓝牙耳机(TWS耳机)可以包括无线连接的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对应的,第一耳机未连接第二耳机时,本步骤可以为将侧音信号发送至第一耳机的扬声器,以利用第一耳机的扬声器播放侧音信号。
具体的,对于本实施例中侧音信号发送到的扬声器所在的耳机的具体设置,即本步骤中第一耳机和/或第二耳机的扬声器的具体选择,可以由设计人员根据实用场景和用户需求自行设置,如第一耳机为单耳蓝牙耳机或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分别通过自身设置在入耳端的麦克风采集的原始语音信号进行侧音增强时,本步骤可以将侧音信号发送至第一耳机的扬声器,以利用第一耳机的扬声器播放侧音信号;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均通过设置在第一耳机的入耳端的麦克风采集的原始语音信号进行侧音增强时,本步骤可以为将侧音信号发送至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的扬声器,以利用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的扬声器播放侧音信号;仅第二耳机通过设置在第一耳机的入耳端的麦克风采集的原始语音信号进行侧音增强时,本步骤可以为将侧音信号发送至第二耳机的扬声器,以利用第二耳机的扬声器播放侧音信号。只要可以播放侧音信号,增强侧音,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步骤中将侧音信号发送至第一耳机和/或第二耳机的扬声器后,第一耳机和/或第二耳机的扬声器播放侧音信号的具体方式,可以由设计人员根据实用场景和用户需求自行设置,如本步骤中仅将侧音信号发送至第一耳机的扬声器时,若第一耳机不为降噪耳机,则第一耳机的扬声器可以直接播放包含未补偿的侧音信号的输出语音信号;若为降噪耳机,则第一耳机的扬声器播放包含补偿的侧音信号的输出语音信号,使得降噪过程中仅降掉侧音信号中补偿的部分或补偿的部分和完整的用户语音信号之外的如噪声信号其他信号对应的语音信号。只要可以保证第一耳机和/或第二耳机中的扬声器播放侧音信号时,可以播放增益调节后的完整的用户语音信号,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本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利用设置在第一耳机的入耳端的麦克风,采集由用户的咽鼓管传入的不夹杂外界环境噪声的用户语音信号,从而获取用户语音信号对应的侧音信号,提高了侧音信号的信噪比,使得增强的侧音可以提高通话的真实度,提升了用户体验,同时可以避免用户通话时需要大幅度提高自身音量引起对方不适和打扰周围人的情况。
请参考图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入耳式耳机的侧音增强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201:判断第一耳机的当前佩戴情况是否为佩戴状态;若是,则进入步骤202。
可以理解的是,本步骤的目的可以为通过判断第一耳机的当前佩戴情况是否为佩戴状态,确定是否可以利用设置在第一耳机的入耳端的麦克风对用户的侧音进行增强。具体的,对于判断第一耳机的当前佩戴情况是否为佩戴状态的具体方式,可以根据第一耳机中设置的如距离传感器和电容传感器的佩戴检测传感器发送的检测信号,判断第一耳机的当前佩戴情况是否为佩戴状态,如本步骤可以利用设置在第一无线耳机上的如红外传感器的距离传感器,通过当前时刻的距离数据检测获取第一无线耳机的佩戴情况,从而判断当前时刻的第一耳机的佩戴情况是否为佩戴状态;也可以根据与第一耳机连接的终端发送的指令,判断第一耳机的当前佩戴情况是否为佩戴状态,如终端向第一耳机发送如播放音乐指令和采集语音信号指令等使用控制指令后,可以确定第一耳机的当前佩戴情况为佩戴状态。只要可以确定第一耳机的当前佩戴情况是否为佩戴状态,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是以作为降噪耳机的第一耳机中的处理器,在第一耳机中的当前佩戴情况为佩戴状态时,增强用户的侧音为例进行的展示。对于本步骤中第一耳机中的当前佩戴情况为未佩戴状态的情况,可以不增强用户的侧音,即直接结束本次流程,等待下次进入本步骤。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步骤202:利用设置在第一耳机的入耳端的麦克风采集原始语音信号。
其中,由于本步骤中的第一耳机为降噪耳机,本步骤中的麦克风可以为第一耳机中的反馈降噪麦克风。
步骤203:获取第一耳机中的扬声器播放的输出语音信号,并去除原始语音信号中的输出语音信号对应的语音信号,获取用户语音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耳机中的扬声器播放输出语音信号时,麦克风采集原始语音信号中不仅包含经咽鼓管传播的用户语音信号,还包含扬声器播放的输出语音信号对应的麦克风采集的语音信号。因此,本步骤需将原始语音信号中扬声器播放的输出语音信号对应的语音信号去除掉,避免扬声器再次播放这一部分语音信号出现回声的情况。
具体的,对于本步骤的实现方式,可以采用与现有技术相同或相似的方式实现,如图3所示,可以采用如现有的回声消除(Acoustic Echo Canceller,AEC)技术,以第一耳机中的扬声器播放的输出语音信号作为参考信号(Referrence),去除麦克风采集的原始语音信号中的输出语音信号对应的语音信号,获取用户语音信号。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步骤204:根据降噪时用户语音信号的降噪量,对用户语音信号进行补偿,获取补偿后的用户语音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实施例中播放侧音信号的第一耳机为降噪耳机,而经咽鼓管传播的低频的用户语音信号集中在降噪频段内,并且反馈降噪曲线的形状是一个类似金字塔的形状,降噪深度不均,这样直接播放降噪后的不完整的用户语音信号,会使用户听起来不舒服。因此,为了使增强的侧音听起来更真实自然,提高用户体验,本步骤可以对用户语音信号在降噪过程中被降掉的部分进行补偿,以保证第一耳机中的扬声器播放侧音信号时,可以播放增益调节后的完整的用户语音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本步骤中的根据降噪时用户语音信号的降噪量,对用户语音信号进行补偿的具体方式,可以由设计人员根据实用场景和用户需求自行设置,如作为降噪耳机的第一耳机若开启了降噪,则本步骤可以对降噪过程中用户语音信号会降掉的降噪量进行补偿;若未开启降噪,则可以不对用户语音信号进行补偿,即补偿量为0。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具体的,对于本步骤中的根据降噪时用户语音信号的降噪量,对用户语音信号进行补偿的具体过程,可以由设计人员根据实用场景和用户需求自行设置,如作为降噪耳机的第一耳机开启了降噪时,图3中补偿(Compensation)模块可以直接补偿用户语音信号在进行降噪时的降噪量,即补偿的曲线与降噪量曲线完全相同;也可以根据用户语音信号在进行降噪时的降噪量,补偿对应的数值,如可以补偿降噪过程中用户语音信号会降掉的不包含噪音信号的部分降噪量。只要本步骤可以根据降噪时用户语音信号的降噪量,对用户语音信号进行补偿,获取补偿后的用户语音信号,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步骤205:对补偿后的用户语音信号进行增益调节,获取侧音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本步骤对补偿后的用户语音信号进行增益调节的具体方式,可以由设计人员根据实用场景和用户需求自行设置,如图3所示先根据补偿后的用户语音信号的强度,按对应的放大比例对补偿后的用户语音信号进行放大,获取增益语音信号,即自动增益控制(Automatic Gain Control,AGC)模块在声音小时会提高增益,在声音大时会降低增益,使增强的侧音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再将增益语音信号的动态范围控制到预设动态范围内,获取侧音信号,即动态范围控制(Dynamic Range Control,DRC)模块在增益语音信号达到一定程度时对其进行压缩,避免产生削波,造成大的失真。只要可以处理器通过对补偿后的用户语音信号进行增益调节,获取发送到第一耳机的扬声器的侧音信号,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具体的,如图3中的DRC模块与AGC模块的差异在于不是对全频段的控制,而是避免当AGC模块调大增益时某频段幅度太大造成削波,即DRC模块可以为对AGC模块的补充。对于本步骤中对补偿后的用户语音信号进行增益调节的具体过程,可以采用与现有技术相同或相似的方式实现,如可以采用图3所示,自动增益控制技术和动态范围控制技术实现。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步骤206:将侧音信号发送至第一耳机的扬声器,以利用第一耳机的扬声器播放侧音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本步骤中作为降噪耳机的第一耳机若开启了降噪,则可以将补偿后的侧音信号作为输出语音信号,与原本的输出语音信号叠加,使第一耳机的扬声器播放叠加后的输出语音信号。对应的,第一耳机的降噪过程会降掉输出语音信号中补偿后的侧音信号的补偿的部分或补偿的部分和完整的用户语音信号之外的如噪声信号其他信号对应的语音信号。
本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获取第一耳机中的扬声器播放的输出语音信号,并去除原始语音信号中的输出语音信号对应的语音信号,获取用户语音信号,可以利用回声消除技术去除扬声器发出的远端传来的语音,避免了该语音被扬声器由再次发出出现回声的情况;通过根据降噪时用户语音信号的降噪量,对用户语音信号进行补偿,可以使降噪耳机增强的侧音听起来更加真实自然,提高了用户体验。
请参考图4,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入耳式耳机的侧音增强装置的结构图。该装置可以包括:
采集模块100,用于利用设置在第一耳机的入耳端的麦克风采集原始语音信号;
获取模块200,用于根据原始语音信号中经咽鼓管传播的用户语音信号,获取侧音信号;
发送模块300,用于将侧音信号发送至第一耳机和/或第二耳机的扬声器,以播放侧音信号。
可选的,第一耳机中的扬声器在播放输出语音信号时,获取模块200,可以包括:
第一获取子模块,用于第一耳机中的扬声器在播放输出语音信号时,获取第一耳机中的扬声器播放的输出语音信号;
回声消除子模块,用于去除原始语音信号中的输出语音信号对应的语音信号,获取用户语音信号;
第一增益调节子模块,用于对用户语音信号进行增益调节,获取侧音信号。
可选的,第一增益调节子模块,可以包括:
自动增益控制单元,用于根据用户语音信号的强度,按对应的放大比例对用户语音信号进行放大,获取增益语音信号;
动态范围控制单元,用于将增益语音信号的动态范围控制到预设动态范围内,获取侧音信号。
可选的,麦克风为反馈降噪麦克风时,获取模块,可以包括:
第二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用户语音信号;
补偿模块,用于根据降噪时用户语音信号的降噪量,对用户语音信号进行补偿,获取补偿后的用户语音信号;
第二增益调节子模块,用于对补偿后的用户语音信号进行增益调节,获取侧音信号。
可选的,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第一耳机的当前佩戴情况是否为佩戴状态;若是,则向采集模块100发送启动信号。
本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利用设置在第一耳机的入耳端的麦克风,采集由用户的咽鼓管传入的不夹杂外界环境噪声的用户语音信号,从而获取用户语音信号对应的侧音信号,提高了侧音信号的信噪比,使得增强的侧音可以提高通话的真实度,提升了用户体验,同时可以避免用户通话时需要大幅度提高自身音量引起对方不适和打扰周围人的情况。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入耳式耳机,包括:扬声器、麦克风、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入耳式耳机的侧音增强方法的步骤。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入耳式耳机的侧音增强方法的步骤。
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入耳式耳机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入耳式耳机的侧音增强方法、装置、入耳式耳机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入耳式耳机的侧音增强方法,所述入耳式耳机包括第一耳机或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利用设置在所述第一耳机的入耳端的麦克风采集原始语音信号;
根据所述原始语音信号中经咽鼓管传播的用户语音信号,获取侧音信号;
将所述侧音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一耳机和/或所述第二耳机的扬声器,以播放所述侧音信号;
所述利用设置在第一耳机的入耳端的麦克风采集原始语音信号之前,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耳机的当前佩戴情况是否为佩戴状态;
若是,则执行所述利用设置在所述第一耳机的入耳端的麦克风采集原始语音信号的步骤;
其中,当所述麦克风为反馈降噪麦克风时,所述根据所述原始语音信号中经咽鼓管传播的用户语音信号,获取侧音信号,包括:
获取所述用户语音信号;
根据降噪时所述用户语音信号的降噪量,对所述用户语音信号进行补偿,获取补偿后的用户语音信号;
对补偿后的用户语音信号进行增益调节,获取所述侧音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耳式耳机的侧音增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耳机中的扬声器在播放输出语音信号时,所述根据所述原始语音信号中经咽鼓管传播的用户语音信号,获取侧音信号,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耳机中的扬声器播放的输出语音信号;
去除所述原始语音信号中的所述输出语音信号对应的语音信号,获取所述用户语音信号;
对所述用户语音信号进行增益调节,获取所述侧音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入耳式耳机的侧音增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用户语音信号进行增益调节,获取所述侧音信号,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语音信号的强度,按对应的放大比例对用户语音信号进行放大,获取增益语音信号;
将所述增益语音信号的动态范围控制到预设动态范围内,获取所述侧音信号。
4.一种入耳式耳机的侧音增强装置,所述入耳式耳机包括第一耳机或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利用设置在所述第一耳机的入耳端的麦克风采集原始语音信号;
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原始语音信号中经咽鼓管传播的用户语音信号,获取侧音信号;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侧音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一耳机和/或所述第二耳机的扬声器,以播放所述侧音信号;
还包括: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耳机的当前佩戴情况是否为佩戴状态;若是,则向所述采集模块发送启动信号;
所述麦克风为反馈降噪麦克风时,所述获取模块,包括:
第二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用户语音信号;
补偿模块,用于根据降噪时所述用户语音信号的降噪量,对所述用户语音信号进行补偿,获取补偿后的用户语音信号;
第二增益调节子模块,用于对补偿后的用户语音信号进行增益调节,获取所述侧音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入耳式耳机的侧音增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耳机中的扬声器在播放输出语音信号时,所述获取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子模块,用于所述第一耳机中的扬声器在播放输出语音信号时,获取所述第一耳机中的扬声器播放的输出语音信号;
回声消除子模块,用于去除所述原始语音信号中的所述输出语音信号对应的语音信号,获取所述用户语音信号;
第一增益调节子模块,用于对所述用户语音信号进行增益调节,获取所述侧音信号。
6.一种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扬声器、麦克风、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入耳式耳机的侧音增强方法的步骤。
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入耳式耳机的侧音增强方法的步骤。
CN201810941192.4A 2018-08-17 2018-08-17 一种入耳式耳机的侧音增强方法、装置及入耳式耳机 Active CN1090682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41192.4A CN109068217B (zh) 2018-08-17 2018-08-17 一种入耳式耳机的侧音增强方法、装置及入耳式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41192.4A CN109068217B (zh) 2018-08-17 2018-08-17 一种入耳式耳机的侧音增强方法、装置及入耳式耳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68217A CN109068217A (zh) 2018-12-21
CN109068217B true CN109068217B (zh) 2020-08-07

Family

ID=646872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41192.4A Active CN109068217B (zh) 2018-08-17 2018-08-17 一种入耳式耳机的侧音增强方法、装置及入耳式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682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75178B (zh) 2019-09-11 2020-11-24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耳机降噪方法、装置及无线耳机和存储介质
CN110992924B (zh) * 2019-12-26 2023-10-03 无锡吉兴汽车声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反馈机制的汽车主动降噪方法
CN112116918B (zh) * 2020-09-27 2023-09-22 北京声加科技有限公司 语音信号增强处理方法和耳机
CN113542961A (zh) * 2021-07-15 2021-10-22 成都纤声科技有限公司 耳机、电子设备和入耳检测方法
CN115884032B (zh) * 2023-02-20 2023-07-04 深圳市九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后馈式耳机的智慧通话降噪方法及系统
CN117198313A (zh) * 2023-08-17 2023-12-08 珠海全视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侧音消除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81467A (zh) * 2013-10-11 2015-04-29 孙文宗 耳机麦克风、应用其的语音撷取方法与通讯方法
CN106717018A (zh) * 2014-08-18 2017-05-24 海宝拉株式会社 有线无线耳麦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11560B2 (en) * 2007-04-13 2013-12-17 Navisense Method and device for voice operated control
CN101437190B (zh) * 2007-11-13 2015-05-27 美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助听功能的耳机
TW201127093A (en) * 2010-01-28 2011-08-01 Merry Electronics Co Ltd Insert earphone with capacitance-sensing function
EP2378788A3 (en) * 2010-04-13 2012-01-25 Sony Corpo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in-ear sound generation
US9037458B2 (en) * 2011-02-23 2015-05-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methods, apparatus,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a for spatially selective audio augmentation
CN106537889B (zh) * 2014-05-20 2019-12-03 布佳通有限公司 从耳机输出扬声器的听觉测量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81467A (zh) * 2013-10-11 2015-04-29 孙文宗 耳机麦克风、应用其的语音撷取方法与通讯方法
CN106717018A (zh) * 2014-08-18 2017-05-24 海宝拉株式会社 有线无线耳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68217A (zh) 2018-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68217B (zh) 一种入耳式耳机的侧音增强方法、装置及入耳式耳机
KR102266080B1 (ko) 주파수 의존 측음 교정
US9071900B2 (en) Multi-channel recording
US8855343B2 (en) Method and device to maintain audio content level reproduction
JP5400166B2 (ja) 受話器およびステレオとモノラル信号を再生する方法
CN109068215B (zh) 一种入耳式耳机的降噪方法、装置及入耳式耳机
US10277750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roving echo in hands-free call of mobile terminal
JP4282317B2 (ja) 音声通信装置
JP2017163531A (ja) 頭部装着聴覚装置
CN112954530B (zh) 一种耳机降噪方法、装置、系统及无线耳机
CN111683319A (zh) 一种通话拾音降噪方法及耳机、存储介质
JP6301508B2 (ja) 通信ヘッドセットにおける自己音声フィードバック
CN111541966B (zh) 一种无线耳机的上行降噪方法、装置及无线耳机
EP3213527A1 (en) Self-voice occlusion mitigation in headsets
US20200275217A1 (en) Hearing device comprising a loop gain limiter
CN114071306B (zh) 降噪耳机音频处理方法、降噪耳机、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063363B (zh) 一种语音获取方法、音频设备和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
CN112969115B (zh) 一种无线耳机的音质优化方法和相关设备
CN113596661A (zh) 耳机、反馈降噪方法及装置
CN113038318B (zh) 一种语音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511040B (zh) 一种耳语放大方法、装置及耳机
KR100945840B1 (ko) 무선 헤드셋
CN116744169B (zh) 耳机设备、声音信号的处理方法及佩戴贴合度测试方法
CN115515041A (zh) 音频播放方法、装置、耳机和存储介质
JP2017175332A (ja) 耳装着音響再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