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25294A - 一种后浇带充气式弧角矩形软管侧模支设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后浇带充气式弧角矩形软管侧模支设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25294A
CN109025294A CN201810850489.XA CN201810850489A CN109025294A CN 109025294 A CN109025294 A CN 109025294A CN 201810850489 A CN201810850489 A CN 201810850489A CN 109025294 A CN109025294 A CN 1090252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se
arc angle
rectangular section
wall
angle rectangu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5048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25294B (zh
Inventor
蒋国平
张镔锋
肖三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Jiangxi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Jiangxi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Jiangxi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Fujian Jiangxi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085048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25294B/zh
Publication of CN1090252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252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252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252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62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Elements or use of specified material therefor
    • E04B1/66Seal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On-Site Construction Work That Accompanies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ncret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后浇带侧模支设施工方法,在后浇带位置上下两层钢筋间隙之间安装充气式弧角矩形软管,充气时弧角矩形软管受上下两层钢筋的挤压填充钢筋引起的缝隙,利用软管充气后形成的气柱对混凝土进行阻隔;其中,弧角矩形软管的横截面外轮廓为弧角矩形,弧角矩形是四个角为圆弧状的矩形,弧角矩形为轴对称且中心对称的几何图形;弧角矩形软管包括软管外壁、软管内壁,软管外壁的横截面为弧角矩形软管的横截面轮廓即呈弧角矩形,软管内壁包括上管内壁、下管内壁和公共内壁,上管内壁和下管内壁所围的区域为充气泵加压区,软管外壁、上管内壁下部、下管内壁上部所围的区域为与空气相通区,公共内壁上设置恒压孔。本发明采用充气式弧角矩形软管支设,成型效果好,施工质量高、效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后浇带充气式弧角矩形软管侧模支设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后浇带充气式弧角矩形软管侧模支设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新时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也呈现出突飞猛进的趋势。为了满足现阶段社会发展需求,特别是建筑功能和外观造型的需要,常有高层主楼和低层裙楼连接在一起,工程建筑规模也逐步趋向超长化、超大化。使用后浇带施工技术不仅能提高施工效率,提高建筑物质量,还能改善外观。目前,后浇带施工技术中通常采用充气式聚酯纤维加强网+PVC涂层软管(圆形)作为侧模支设,但随着现代社会对工程建筑物的整体结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目前的施工技术明显力不从心,故为保障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需要对后浇带侧模支设进行技术创新。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后浇带充气式弧角矩形软管侧模支设施工方法,本发明采用充气式弧角矩形软管支设,成型效果好,施工质量高、效率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后浇带侧模支设施工方法如下,在后浇带位置上下两层钢筋间隙之间安装充气式弧角矩形软管,充气时弧角矩形软管受上下两层钢筋的挤压填充钢筋引起的缝隙,利用软管充气后形成的气柱对混凝土进行阻隔;其中,弧角矩形软管的横截面外轮廓为弧角矩形,弧角矩形是四个角为圆弧状的矩形,弧角矩形为轴对称且中心对称的几何图形;弧角矩形软管包括软管外壁、软管内壁,软管外壁的横截面为弧角矩形软管的横截面轮廓即呈弧角矩形,软管内壁包括上管内壁、下管内壁和公共内壁,上管内壁和下管内壁所围的区域为充气泵加压区,软管外壁、上管内壁下部、下管内壁上部所围的区域为与空气相通区,公共内壁上设置恒压孔。
进一步地,充气泵加压区为相交的两圆形所组成的区域。
进一步地,无止水钢板时,包括以下步骤:模板设计,施工准备,钢筋绑扎,充气式弧角矩形软管安装,充气式弧角矩形软管固定、充气,混凝土浇筑,充气式弧角矩形软管放气、抽出,清洗、回收。
进一步地,有止水钢板时,包括以下步骤:模板设计,施工准备,底部钢筋绑扎,止水钢板安装,下部充气式弧角矩形软管安装,上部钢筋绑扎,上部充气式弧角矩形软管安装,充气式弧角矩形软管固定、充气,混凝土浇筑,充气式弧角矩形软管放气、抽出,清洗、回收。
进一步地,基础底板板厚 100~300mm时,自上而下设置一根弧角矩形软管;在混凝土浇筑背面设置钢筋支架对气柱进行加固。
进一步地,基础底板板厚 300~600mm且无止水钢板时,自上而下叠加设置两根弧角矩形软管,在混凝土浇筑背面设置钢筋支架对气柱进行加固,在混凝土迎面设置限位钢筋。
进一步地,基础底板板厚 300~600mm且板中有止水钢板,自上而下叠加设置两根弧角矩形软管,止水钢板上方设置U型钢筋抱箍,U型钢筋抱箍与止水钢板接触面固接,止水钢板下方在后浇带侧采用钢筋支架加固,止水钢板以下部位高度超过300mm时,在混凝土迎面设置钢筋支架。
进一步地,基础底板板厚 600~900mm时,自上而下叠加设置四根或四根以上弧角矩形软管;采用止水钢板将自上而下叠加设置的弧角矩形软管实现错位,使相邻两列叠加后的弧角矩形软管成凹形或多边凹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充气式弧角矩形软管支设,成型效果更好,混凝土断面更加平整,截面曲率有所降低,有利于施工质量的提高;同等条件下,板厚越大,采用充气式弧角矩形软管支设,可减少软管支设数量,从而降低支设趟数,进而减少支设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于此同时,也可减少充气泵的使用台数;由于采用弧角矩形软管可减少支设数量,使得在混凝土浇筑完成达到初凝强度后,完成拆模、拆除更加容易、迅速;本施工方法适用于板厚在100mm到 900mm 之间的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等设计有后浇带的工程施工中;本方法解决了普通的充气软管后浇带侧模不能用于超厚板的缺陷,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弧角矩形软管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a)为弧角矩形软管的横截面示意图,图(b)为弧角矩形软管的公共内壁所在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础底板板厚为100-300mm的侧模支设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础底板板厚为300-600mm无止水钢板的侧模支设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础底板板厚为300-600mm有止水钢板的侧模支设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础底板板厚为600-900mm的侧模支设示意图。
图中:1-下模板,2-底筋,3-木条,4-第一钢筋支架,5-限位钢筋,6-弧角矩形软管,7-面筋,8-木方,9-软管外壁,10-止水钢板,11-垫层,12-垫层凹部,13-防水卷材,14-砼条,15-U型钢筋抱箍,16-第二钢筋支架,17-公共内壁,18-上管内壁,19-下管内壁,20-后浇带,21-充气泵加压区,22-与空气相通区,23-恒压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后浇带侧模支设施工方法如下,在后浇带位置上下两层钢筋间隙之间安装充气式弧角矩形软管,充气时弧角矩形软管受上下两层钢筋的挤压填充钢筋引起的缝隙,利用软管充气后形成的气柱对混凝土进行阻隔;其中,弧角矩形软管的横截面外轮廓为弧角矩形,弧角矩形是四个角为圆弧状的矩形,弧角矩形为轴对称且中心对称的几何图形;弧角矩形软管包括软管外壁、软管内壁,软管外壁的横截面为弧角矩形软管的横截面轮廓即呈弧角矩形,软管内壁包括上管内壁、下管内壁和公共内壁,上管内壁和下管内壁所围的区域为充气泵加压区,软管外壁、上管内壁下部、下管内壁上部所围的区域为与空气相通区,公共内壁上设置恒压孔。
进一步地,充气泵加压区为相交的两圆形所组成的区域。
如图所示,弧角矩形软管的横截面外轮廓为弧角矩形。弧角矩形是四个角为圆弧状的矩形,弧角矩形为轴对称且中心对称的几何图形。优选地,弧角矩形的上部和下部为半圆形、中部为矩形。横截面外轮廓呈弧角矩形的软管,称为弧角矩形软管。
软管外壁主要承担稳定软管结构,保护软管,维持软管内部气压的作用。软管内壁在软管工作状态(充气时)起到维持软管内部气压的作用,非工作状态,起到稳定软管结构的作用。与空气相通区的设置使得软管充气时,软管膨胀方向主要在长边方向,避免出现软管从弧角矩形往圆形发展。充气泵加压区由上管和下管组成,上、下管的气压稳定通过上管和下管的公共内壁即孔洞设置截面的恒压孔来维持。
弧角矩形软管工作原理:通过在软管内设置充气泵加压区、与空气相通区,保证了软管在加压工作状态下还能保持弧角矩形状;充气泵加压区又由上管和下管组成,上下两管通过公共内壁组合成一个整体,通过在公共内壁设置恒压孔,保证了上下两管在工作时内部气压相等;通过以上措施,保证了弧角矩形软管在工作时恒压,且变形仍然保持弧角矩形状。
本方法的原理为:在后浇带位置上下两层钢筋间隙之间安装充气式弧角矩形软管,在弧角矩形软管中两个圆形管重合位置设置孔洞,保证充气时软管内气压均衡;充气时弧角矩形软管受上下钢筋的挤压填充钢筋引起的缝隙,利用软管充气后形成的矩形气柱对混凝土进行阻隔,从而达到侧模的作用。
无止水钢板的施工工艺流程:
模板设计→施工准备→钢筋绑扎→软管安装→软管固定、充气→混凝土浇筑→软管放气、抽出→清洗、回收。
有止水钢板的施工工艺流程:
模板设计→施工准备→底部钢筋绑扎→止水钢板安装→下部软管安装→上部钢筋绑扎→上部软管安装→软管固定、充气→混凝土浇筑→软管放气、抽出→清洗、回收。
其中,操作要点如下所述。
(1)模板设计
a.基础底板板厚 a为100~300mm时,弧角矩形软管需要一根;混凝土浇筑时,对弧角矩形软管产生的侧向压力大于钢筋对其的阻力,此时需在浇筑背面对隔气柱进行支架加固,阻止其侧向位移导致隔气柱系统失稳造成爆模、漏浆,支架采用Φ14@500;
b.基础底板板厚 a为300~600mm且板中无止水钢板,弧角矩形软管需要两根,为防止气柱在混凝土浇筑前掉落,除在支架背面加固还需在混凝土迎面增加限位钢筋;
c.基础底板板厚a为 300~600mm且板中有止水钢板,弧角矩形软管需要两根,止水板上部采用 U 型钢筋抱箍,U 型钢筋与止水板接触面焊接,止水板以下在后浇侧采用钢筋支架加固,止水板以下部位高度超过300mm时其混凝土迎面需增设钢筋支架;
d.基础底板板厚a为 600~900mm时,弧角矩形软管四根或四根以上;采用止水钢板将自上而下叠加设置的弧角矩形软管实现错位,使相邻两列叠加后的弧角矩形软管成凹形或多边凹形。此类结构形式所需弧角矩形软管数量达到四根及以上。
(2)施工准备
弧角矩形软管软管根据板厚及设计要求,采用壁厚1.0mm、爆破压力为 0.6Mpa的,尺寸规格为100mm*55mm、180mm*95mm、250mm*130mm;木方规格为45×90mm;多层板厚度为15mm;充气泵、充气嘴、软管卡箍。
(3)钢筋绑扎
根据施工图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进行钢筋绑扎。
(4)弧角矩形软管安装
a.无止水钢板后浇带施工,采用一根及多根弧角矩形软管支设,根据施工图后浇带位置在模板表面设置底部木条,软管从后浇带钢筋内穿过;
b.板厚500mm以上基础底板,板中设置一道止水钢板,采用2根250mm*130mm 的弧角矩形软管支设,止水钢板上下各一根;当板厚较大时,软管的安装需穿插在钢筋安装过程中完成,止水钢板安装之前不可下放气柱,钢板焊接的电渣和火花易将其烫坏;底部钢筋及止水钢板安装完成后需将弧角矩形软管安放到位,暂不充气,待上部钢筋绑扎完成后再进行充气和固定。
(5)固定、充气
a.当板厚 100~300mm,采用弧角矩形软管一根,为减少混凝土浇筑时对软管产生的侧向压力,须在浇筑背面对软管进行支架加固,阻止其侧向位移导致软管失稳造成跑模、漏浆,支架采用Φ14@500;
b.当板厚300mm~600mm ,采用弧角矩形软管两根,为防止弧角矩形软管在混凝土浇筑前掉落,除在支架背面加固还需在混凝土迎面增加Φ10@1000 限位钢筋;
c.当板中设有止水钢板的后浇带止水板上部采用 U 型钢筋抱箍,U 型钢筋与止水板接触面焊接,止水板以下在后浇侧采用钢筋支架加固,止水板以下部位高度超过300mm 时其混凝土迎面需增设钢筋支架,U 型箍的尺寸应适当大于软管的直径,因为弧角矩形软管充气之后受到挤压,实际尺寸会大于原设计尺寸,如安装同直径大小的 U 型箍,在弧角矩形软管完全充足后会将其挤歪,影响固定效果;
d.加固完成后两头用专用接头封堵,充气泵进行充气,充气压力不得大于0.6Mpa,防止软管爆裂。
(6)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时后浇带位置的弧角矩形软管充满气体后形成气柱起到了侧模的效果,确保混凝土浇筑时无漏浆和跑模现象。
(7)软管放气、抽出
弧角矩形软管拆模时不可蛮力拉出,放气之后现将其移至后浇带中间位置可轻松取出。
(8)清洗、回收
拆除取出后的弧角矩形软管用清水进行清洗干净,晾干后重复使用。
实施例一,基础底板板厚为100-300mm。
先铺设下模板1,在下模板上侧绑扎底筋2,并在底筋下侧且位于用于形成后浇带的区域下侧设置有一对塞缝的木条3;在底筋上且位于一对木条的上侧绑扎钢筋支架4,并在钢筋之间的两侧部分别安装1根弧角矩形软管6;绑扎面筋7,并在面筋的上侧且位于软管的上方分别设置拦截木方8,以便后期混凝土浇筑时用于拦截混凝土。两软管的两侧壁之间的区域即形成后浇带,后浇带内钢筋贯通。
本实施例中,所述钢筋支架由直径14mm的钢筋按500mm间距布置而成,从而对气柱(软管)进行加固,减小混凝土浇筑时对软管产生的侧向压力,阻止软管侧向位移导致软管失稳造成跑模、漏浆。
实施例二,基础底板板厚为300-600mm无止水钢板。
先铺设下模板1,并在下模板上侧绑扎底筋2,在底筋和下模板之间且位于用于形成后浇带20的区域下侧设置有一对木条3,以便用于塞缝;在底筋上且位于一对木条的上侧安装钢筋支架4,并在钢筋支架的外侧设置与钢筋支架之间形成气柱安装腔的限位钢筋5;将2根软管6自下而上安装在气柱安装腔内;绑扎面筋7,并在面筋的上侧且位于气柱安装腔的上方分别设置木方8,以便后期混凝土浇筑时用于拦截混凝土。两限位钢筋之间形成后浇带,后浇带板内钢筋贯通。
本实施例中,所述钢筋支架由直径14mm的钢筋按500mm间距布置而成,从而对气柱进行加固;所述限位钢筋由直径为10mm的钢筋按1000mm间距布置而成,防止气柱在混凝土浇筑前掉落。
本实施例中,待混凝土达到初凝强度后进行拆模,拆模时软管不可蛮力拉出,需将软管放气之后,先将软管移至后浇带中间位置再抽出,厚板内位于两限位钢筋之间的区域即为后浇带。
实施例三,基础底板板厚为300-600mm有止水钢板。
在预设的垫层凹部12铺设防水卷材13,在垫层的上侧绑扎底筋2,并在防水卷材与底筋之间且位于用于形成后浇带的区域下侧设置有一对砼条14;在底筋上且位于一对砼条的上侧绑扎第一钢筋支架4,并在第一钢筋支架的两侧部分别绑扎第二钢筋支架16,位于第一钢筋支架和第二钢筋支架之间形成软管安装腔;在软管安装腔上设置两侧部分别与第一钢筋支架和第二钢筋支架上端相抵接的止水钢板10,并将止水钢板与一U型钢筋抱箍15的下端相焊接;在软管安装腔及U型钢筋抱箍内分别安装两根相叠加的软管6;绑扎面筋7,并在面筋上且位于U型钢筋抱箍的上方分别设置有拦截木方8。以便后期混凝土浇筑时用于拦截混凝土。后浇带区域内钢筋贯通。
本实施例中,软管的安装需穿插在钢筋安装过程中完成,止水钢板安装之前不可下放气柱,钢板焊接的电渣和火花易将其烫坏。
本实施例中,U型钢筋抱箍的尺寸应适当大于软管的直径,因为软管充气之后受到挤压,实际尺寸会大于原设计尺寸,如安装同直径大小的U型钢筋抱箍,在软管完全充足后会将其挤歪,影响固定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钢筋支架由直径14mm的钢筋按500mm间距布置而成,所述U型钢筋抱箍由直径10mm的U型钢筋按500mm间距布置而成。
本实施例中,所述当止水板以下部位的高度超过300mm时,在止水钢板的混凝土迎面侧需增设混凝土侧钢筋支架16,所述混凝土侧钢筋支架由直径10mm的钢筋按500mm间距布置而成。
本实施例中,待混凝土达到初凝强度后进行拆模,拆模时软管不可蛮力拉出,需将软管放气之后,先将软管移至后浇带中间位置再抽出,板内位于两混凝土侧钢筋支架及U型钢筋抱箍之间形成的区域即为后浇带。
实施例四,基础底板板厚为600-900mm。
在预设的垫层11凹部12铺设防水卷材13,在垫层的上侧绑扎底筋2,并在防水卷材与底筋之间且位于用于形成后浇带的区域下侧设置有一对砼条14;在底筋上且位于一对砼条的上侧设置一钢筋支架4,并在钢筋支架两侧部的上端分别设置有一悬臂状态的止水钢板,并在钢筋支架的外侧设置与钢筋支架之间形成气柱安装腔的限位钢筋;将止水钢板与一U型钢筋抱箍15的下端相焊接,并在止水钢板的下侧及U型钢筋抱箍内分别错位安装两根相叠加的软管6;绑扎面筋7,并在面筋上且位于U型钢筋抱箍的上方分别设置有木方8,以便后期混凝土浇筑时用于拦截混凝土。从而形成后浇带,后浇带板内钢筋贯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Claims (8)

1.一种后浇带侧模支设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后浇带位置上下两层钢筋间隙之间安装充气式弧角矩形软管,充气时弧角矩形软管受上下两层钢筋的挤压填充钢筋引起的缝隙,利用软管充气后形成的气柱对混凝土进行阻隔;其中,弧角矩形软管的横截面外轮廓为弧角矩形,弧角矩形是四个角为圆弧状的矩形,弧角矩形为轴对称且中心对称的几何图形;弧角矩形软管包括软管外壁、软管内壁,软管外壁的横截面为弧角矩形软管的横截面轮廓即呈弧角矩形,软管内壁包括上管内壁、下管内壁和公共内壁,上管内壁和下管内壁所围的区域为充气泵加压区,软管外壁、上管内壁下部、下管内壁上部所围的区域为与空气相通区,公共内壁上设置恒压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浇带侧模支设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充气泵加压区为相交的两圆形所组成的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浇带侧模支设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无止水钢板时,包括以下步骤:模板设计,施工准备,钢筋绑扎,充气式弧角矩形软管安装,充气式弧角矩形软管固定、充气,混凝土浇筑,充气式弧角矩形软管放气、抽出,清洗、回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浇带侧模支设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有止水钢板时,包括以下步骤:模板设计,施工准备,底部钢筋绑扎,止水钢板安装,下部充气式弧角矩形软管安装,上部钢筋绑扎,上部充气式弧角矩形软管安装,充气式弧角矩形软管固定、充气,混凝土浇筑,充气式弧角矩形软管放气、抽出,清洗、回收。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浇带侧模支设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基础底板板厚100~300mm时,自上而下设置一根弧角矩形软管;在混凝土浇筑背面设置钢筋支架对气柱进行加固。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浇带侧模支设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基础底板板厚300~600mm且无止水钢板时,自上而下叠加设置两根弧角矩形软管,在混凝土浇筑背面设置钢筋支架对气柱进行加固,在混凝土迎面设置限位钢筋。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浇带侧模支设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基础底板板厚300~600mm且板中有止水钢板,自上而下叠加设置两根弧角矩形软管,止水钢板上方设置U型钢筋抱箍,U型钢筋抱箍与止水钢板接触面固接,止水钢板下方在后浇带侧采用钢筋支架加固,止水钢板以下部位高度超过300mm时,在混凝土迎面设置钢筋支架。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浇带侧模支设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基础底板板厚600~900mm时,自上而下叠加设置四根或四根以上弧角矩形软管;采用止水钢板将自上而下叠加设置的弧角矩形软管实现错位,使相邻两列叠加的弧角矩形软管成凹形或多边凹形。
CN201810850489.XA 2018-07-28 2018-07-28 一种后浇带充气式弧角矩形软管侧模支设施工方法 Active CN1090252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50489.XA CN109025294B (zh) 2018-07-28 2018-07-28 一种后浇带充气式弧角矩形软管侧模支设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50489.XA CN109025294B (zh) 2018-07-28 2018-07-28 一种后浇带充气式弧角矩形软管侧模支设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25294A true CN109025294A (zh) 2018-12-18
CN109025294B CN109025294B (zh) 2020-10-23

Family

ID=646466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50489.XA Active CN109025294B (zh) 2018-07-28 2018-07-28 一种后浇带充气式弧角矩形软管侧模支设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25294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74234A (zh) * 2019-07-19 2019-10-25 杭州三丰装配式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墙体与建筑框架的空腔节点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1851594A (zh) * 2020-07-17 2020-10-30 山西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筏板后浇带下层钢筋网片防漏浆施工方法
CN113863390A (zh) * 2021-09-24 2021-12-31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与地下室顶板一体成型的诱导缝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7205722U (zh) * 1987-04-02 1988-05-04 威海市水利勘测设计室 曲线型组合充气内模
CN2723599Y (zh) * 2004-08-28 2005-09-07 青岛吉尔工程橡胶有限公司 异形橡胶充气芯模
CN103541480A (zh) * 2013-10-25 2014-01-29 王本淼 一种抗裂性现浇空心楼盖筑成方法
JP2017193168A (ja) * 2016-04-18 2017-10-26 大成建設株式会社 中空pc用型枠装置、pc棒状材、コンクリート製柱用建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7484964U (zh) * 2017-11-03 2018-06-12 重庆建工第四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后浇带处侧模结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7205722U (zh) * 1987-04-02 1988-05-04 威海市水利勘测设计室 曲线型组合充气内模
CN2723599Y (zh) * 2004-08-28 2005-09-07 青岛吉尔工程橡胶有限公司 异形橡胶充气芯模
CN103541480A (zh) * 2013-10-25 2014-01-29 王本淼 一种抗裂性现浇空心楼盖筑成方法
JP2017193168A (ja) * 2016-04-18 2017-10-26 大成建設株式会社 中空pc用型枠装置、pc棒状材、コンクリート製柱用建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7484964U (zh) * 2017-11-03 2018-06-12 重庆建工第四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后浇带处侧模结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74234A (zh) * 2019-07-19 2019-10-25 杭州三丰装配式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墙体与建筑框架的空腔节点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0374234B (zh) * 2019-07-19 2024-04-09 杭州三丰装配式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墙体与建筑框架的空腔节点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1851594A (zh) * 2020-07-17 2020-10-30 山西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筏板后浇带下层钢筋网片防漏浆施工方法
CN113863390A (zh) * 2021-09-24 2021-12-31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与地下室顶板一体成型的诱导缝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25294B (zh) 2020-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25294A (zh) 一种后浇带充气式弧角矩形软管侧模支设施工方法
CN105507476B (zh) 一种连拱形屋面的施工方法
CN205936654U (zh) 用于隧道二次衬砌的气囊模板
CN204059419U (zh) 一种后浇带
CN110409804A (zh) 一种用于建筑结构楼板施工缝的气囊式混凝土拦截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2900102A (zh) 超前止水后浇带结构的地下室底板
CN109577377A (zh) 地下室后浇带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6638999A (zh) 气囊止水结构及其止水方法
CN110630284A (zh) 密贴下穿既有地铁车站施工的沉降主动控制结构及方法
CN106351401A (zh) 半装配式超高强钢管注浆叠合柱结构及制作方法
CN114150875A (zh) 一种梁柱节点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防混浇装置及施工方法
CN105064398A (zh) 一种核电单孔gd廊道一次性整体浇筑施工方法
CN114482375A (zh) 整体接缝式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及施工方法
CN207063997U (zh) 一种隧道二次衬砌施工用气囊封端装置
CN112593978B (zh) 一种二次衬砌拱顶防脱空装置及施工方法
CN210660115U (zh) 密贴下穿既有地铁车站施工的沉降主动控制结构
CN109025293B (zh) 一种厚板侧模后浇带支设方法
CN208121827U (zh) 底板超前止水后浇带结构
CN213898998U (zh) 一种水工隧洞二次衬砌拱顶防脱空注浆装置
CN109025265B (zh) 一种薄板侧模后浇带支设方法
KR200170139Y1 (ko) 터널 라이닝 콘크리트 타설용 이동식 거푸집의 마구리차단장치
CN110761815B (zh) 一种隧道负压铺设防水板及其施工方法
CN114718312A (zh) 一种防水混凝土施工缝临时封堵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6592754A (zh) 一种能够保证深基坑地下室防水施工质量的方法
CN208815691U (zh) 一种单承台分离墩柱伸缩缝施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