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03539A - 一种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03539A
CN109003539A CN201810893282.0A CN201810893282A CN109003539A CN 109003539 A CN109003539 A CN 109003539A CN 201810893282 A CN201810893282 A CN 201810893282A CN 109003539 A CN109003539 A CN 1090035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nter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backboard
protru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9328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89328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03539A/zh
Publication of CN1090035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035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通过在第一中框与显示面板之间设置第二中框,在第一中框上设置凸起,与光学膜片组的膜片挂耳相配合实现第一中框与光学膜片组之间的定位连接,第一中框固定在背板上,第二中框分别与第一中框以及显示面板固定连接,从而将膜片挂耳与凸起之间的配合连接,以及第二中框与显示面板之间的配合连接由传统的水平方向上的装配关系转换为垂直方向的装配关系,且又不会过大增加显示装置的厚度,从而实现了极致超窄BM显示面板的装配,达到超窄BM显示面板的无边框设计,提升显示装置的外观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用户对显示装置外观与显示效果的极致追求,超窄BM(通常是指显示面板的黑边小于等于7mm)显示面板在显示技术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现有技术中的无边框显示装置通常采用附图1所示的结构,这种结构被称为膜片上置结构,即光学膜片上方直接为显示面板,如附图1所示,显示面板10直接设置在光学膜片组20的上方,显示面板10与中框50直接通过胶带固定连接,该显示装置按照显示面板10,光学膜片组20,导光板30与背板40的顺序依次叠放,在导光板30与背板40的缘部设置中框50,中框50上设置凸起51,光学膜片组20设置有膜片挂耳21,凸起51与膜片挂耳21相配合,实现光学膜片组20与中框50之间的定位连接。
上述无边框显示装置对各部分的极限尺寸控制如下:显示面板10胶带的最小剪裁d1宽度为1.5mm,膜片挂耳21的宽度d3极限大小为1.4mm,凸起51的宽度d4介于0.5~0.7mm之间;膜片挂耳21开口到显示面板10的显示区域通常距离d6为1.00mm,这是因为防止光学膜片20边缘透出的光直接进入显示区域通常需要显示面板10黑色BM区的遮蔽,因此设置1.0mm左右作为混光距离;外加膜片挂耳21与凸起51之间的装配间隙d5为0.2mm,以及膜片挂耳21与中框50之间预留的膨胀间隙d2为0.2mm,累积上述所有装配距离d=d1+d2+d3+d4+d5+d6在4.8mm~5.0mm之间。现有的显示面板BM最小值也在5.0mm作用,上述结构能满足现有非超窄BM显示面板的需求。
然而,当进一步追求极致超窄BM显示面板的显示方案时,例如显示面板BM区距离减小到3.5mm时,上述结构便无法满足极致超窄BM显示面板的需求,可能会造成胶带最小粘贴尺寸不满足或者光学膜片组直接裸露于显示面板之外的情形。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有效解决极致超窄BM显示面板的装配需求,满足用户对显示装置的外观与显示效果的追求。
本发明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背板,导光板与光学膜片组,所述光学膜片组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侧,所述显示面板位于所述光学膜片组的出光侧,所述背板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侧相对的一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中框,所述第一中框固定在所述背板上方且位于所述导光板以及所述光学膜片组的缘部,所述第一中框在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内设置有凸起;
第二中框,所述第二中框包括承载部,所述承载部介于所述第一中框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且所述承载部与所述第一中框以及所述显示面板固定连接;
所述光学膜片组的缘部设置有膜片挂耳,所述膜片挂耳容纳于所述缺口内,所述膜片挂耳与所述凸起相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中框还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承载部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部覆盖所述第一中框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所述限位部覆盖所述第一中框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中框的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中框与所述第二中框之间以及所述第二中框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采用胶粘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中框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上未开设缺口的位置贴附胶带以实现所述第一中框与所述第二中框的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缺口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膜片挂耳的厚度和所述凸起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膜片挂耳的厚度。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申请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通过在第一中框与显示面板之间设置第二中框,在第一中框上设置凸起,与光学膜片组的膜片挂耳相配合实现第一中框与光学膜片组之间的定位连接,第一中框固定在背板上,第二中框分别与第一中框以及显示面板固定连接,从而将膜片挂耳与凸起之间的配合连接,以及第二中框与显示面板之间的配合连接由传统的水平方向上的装配关系转换为垂直方向的装配关系,且又不会过大增加显示装置的厚度,从而实现了极致超窄BM显示面板的装配,达到超窄BM显示面板的无边框设计,提升显示装置的外观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来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的装配尺寸示意图;
图3本发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第一中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光学膜片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显示装置在凸起处的局部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B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显示装置在非凸起处的局部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C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显示装置装配的尺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组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组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坚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组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组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由于极致超窄BM显示面板的BM区的尺寸远小于现有无边框显示装置中显示面板的BM区尺寸,当极致超窄BM显示面板应用于传统的无边框显示装置时,可能会导致胶带裁切尺寸不满足最小裁切尺寸导致面板固定不牢,或者为了达到极致超窄BM显示面板的固定安装,光学膜片组可能直接暴露于显示面板侧,严重影响显示装置的外观效果。
针对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通过在第一中框与显示面板之间设置第二中框,在第一中框上设置凸起,与光学膜片组的膜片挂耳相配合实现第一中框与光学膜片组之间的定位连接,第一中框固定在背板上,第二中框分别与第一中框以及显示面板固定连接,从而将膜片挂耳与凸起之间的配合连接,以及第二中框与显示面板之间的配合连接由传统的水平方向上的装配关系转换为垂直方向的装配关系,且又不会过大增加显示装置的厚度,从而实现了极致超窄BM显示面板的装配,达到超窄BM显示面板的无边框设计,提升显示装置的外观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如上技术问题。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请参照附图3-图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00、背板400、导光板300以及光学膜片组200,后壳(图中未示出)等,其中,显示面板100位于显示装置的正前方,用于呈现图像;背板400上装配有电路板、驱动板及其他电子元件,为显示装置的影像显示提供电气信号和控制信号,背板400设置在显示面板100的背面,起到支撑显示面板100的作用;后壳(图中未示出)设置于背板400上,后壳为背板400及设置在背板400上的电路板、驱动板等其他部件提供保护和遮蔽;导光板300用于当光源产生的光线射到各个导光点时,反射光会往各个角度扩散,然后破坏反射条件由导光板正面射出,通过各种疏密、大小不一的导光点,可使导光板均匀发光;光学膜片组200用于在光源数量一定的的情况下,改善光线的角分布,将光线集中到正视角度上,并且减少损耗,提高总的出光光通量。
参照附图6A,6B,附图6A、6B分别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示装置在凸起处的局部装配结构示意图以及在非凸起处的局部装配结构示意图;其中,光学膜片组200位于导光板300的出光侧,显示面板100位于光学膜片组200的出光侧,背板400位于导光板300的出光侧相对的一侧,因此显示装置按照显示面板100,光学膜片组200,导光板300与背板400依次叠放。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中框500与第二中框600。其中,第一中框500固定连接在背板400的上方,具体地,第一中框500固定连接在背板400的缘部上方且相对于导光板300与光学膜片组200的缘部所设置,第一中框500呈细长条状,可沿着背板400的四周固定,也可以仅在背板400的天侧和/或地侧位置,左侧和/或右侧位置布设,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当第一中框500与背板400之间固定连接以后,即形成一个半封闭的矩形容纳腔,该矩形容纳腔可用放置导光板300、光学膜片组200或光源(图中未示出)等其他背光模组中的常见组件。
可选地,第一中框500的底侧与背板400之间可采用胶水粘接的方式固定连接,第一中框500的底侧在与背板400的胶粘处可开设条状避让槽,该避让槽可以用于容纳胶粘过程中多余的溢出胶水,或者放置胶粘胶带,第一中框500与背板400的之间也可以采用其他固定方式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第一中框500在远离背板400的一侧间隔开设有多个缺口510,缺口510可连通第一中框500的左右两个侧面,或者该缺口510仅开设在第一中框500靠近导光板300的一侧,该缺口510的形状可以为矩形、圆弧形、梯形或其他不规则的形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在缺口510内设置有突出于缺口510底部的凸起520,具体地,凸起520的具体形状可与缺口的具体形状相适宜或者一致。
进一步地,第二中框600沿着背板400的边缘所设置,第二中框600包括承载部610与限位部620,承载部610与限位部620的一端相连接且垂直于限位部620所设置,具体地,承载部610平行于背板400的表面,且承载部610介于第一中框500与显示面板100之间,承载部610包括与显示面板100固定连接的一侧以及与该侧相对的且与第一中框500固定连接的另一侧,承载部610覆盖第一中框500远离背板400的一侧,如图6C所示,在承载部610向内延伸的方向上,承载部610的宽度C1大于第一中框500的宽度C2,可起到阻止背光源的光线从导光板300的侧面漏光,从而入射到显示面板100的作用。
具体地,限位部620用于当承载部610与第一中框500固定连接时与第一中框的外边缘或者背板的边缘相抵接,起到与第一中框500或背板400之间定位的作用,且限位部620覆盖第一中框500远离导光板300的一侧,防止外界其他结构可能对光学膜片组200等结构造成的伤害。
进一步地,在光学膜片组200的边缘设置有向外延伸的膜片挂耳210,膜片挂耳210与第一中框500上的凸起510的位置相对应,且膜片挂耳210容纳于缺口510内,膜片挂耳210的形状与缺口510的形状一致或者相适宜,且缺口510的体积略大于膜片挂耳210的体积,在膜片挂耳210内开设有挂耳槽211,挂耳槽211的形状与凸起510的形状相一致或者相适宜,挂耳槽211的体积略大于凸起510,以使得凸起510能插入至挂耳槽211并且能限制光学膜片组200在平行于背板400的表面的方向所移动,凸起510与膜片挂耳210相配合以实现第一中框500与光学膜片组200之间的定位连接。
可选地,第一中框500与第二中框600之间采用胶粘固定连接,具体地,在第一中框500远离背板400的一侧上未设置缺口510的地方贴附胶带,第二中框600的限位部620与第一中框500远离导光板300的一侧相抵接后向下移动承载部610,以使得承载部610粘接在胶带上,实现第二中框600与第一中框500之间的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在承载部610的另一侧贴附显示面板胶带,将显示面板100放置在第二中框600的承载部610的上方,以实现显示面板100与第二中框600之间的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仅提供了一种第一中框500、第二中框600以及显示面板100之间的固定连接方式,上述三个结构件之间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固定连接,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为进一步保证第一中框500与光学膜片组200之间的连接效果,缺口510的深度略大于或等于凸起520的高度与膜片挂耳210的厚度,凸起520的高度略大于或等于膜片挂耳210的厚度,具体地,若缺口510的深度大于凸起520的高度太多,则凸起520与中框500在开设该缺口510的一侧之间存在较大的缝隙,可能会导致光学膜片组200在与凸起520相配合后出现脱落的现象;若缺口510的深度小于凸起520的高度或膜片挂耳210的厚度,则凸起520或膜片挂耳210会突出于第一中框500的侧面,不利于与第二中框600之间的固定连接;进一步地,若凸起520的高度大于膜片挂耳210的厚度太多,则会导致凸起520插入膜片挂耳210时,光学膜片组200可能会沿着凸起520产生上下方向的位移,不利于光学膜片组200与第一中框500之间的定位连接;若凸起520的高度小于膜片挂耳210的厚度,可能会导致光学膜片组200与凸起520之间卡接不上或者卡接不牢的问题,造成光学膜片组200从第一中框500上脱落。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
通过在第一中框与显示面板之间设置第二中框,在第一中框上设置凸起,与光学膜片组的膜片挂耳相配合实现第一中框与光学膜片组之间的定位连接,第一中框固定在背板上,第二中框包覆第一中框,且第二中框分别与第一中框以及显示面板固定连接,从而将膜片挂耳与凸起之间的配合连接,以及第二中框与显示面板之间的配合连接由传统的水平方向上的装配结构转换为垂直方向的装配结构,且又不会过大增加显示装置的厚度,从而实现了极致超窄BM显示面板的装配,达到超窄BM显示面板的无边框设计,提升显示装置的外观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背板,导光板与光学膜片组,所述光学膜片组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侧,所述显示面板位于所述光学膜片组的出光侧,所述背板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侧相对的一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中框,所述第一中框固定在所述背板上方且位于所述导光板以及所述光学膜片组的缘部,所述第一中框在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内设置有凸起;
第二中框,所述第二中框包括承载部,所述承载部介于所述第一中框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且所述承载部与所述第一中框以及所述显示面板固定连接;
所述光学膜片组的缘部设置有膜片挂耳,所述膜片挂耳容纳于所述缺口内,所述膜片挂耳与所述凸起相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中框还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承载部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覆盖所述第一中框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所述限位部覆盖所述第一中框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中框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框与所述第二中框之间以及所述第二中框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采用胶粘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中框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上未开设缺口的位置贴附胶带以实现所述第一中框与所述第二中框的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膜片挂耳的厚度和所述凸起的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膜片挂耳的厚度。
CN201810893282.0A 2018-08-07 2018-08-07 一种显示装置 Pending CN10900353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93282.0A CN109003539A (zh) 2018-08-07 2018-08-07 一种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93282.0A CN109003539A (zh) 2018-08-07 2018-08-07 一种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03539A true CN109003539A (zh) 2018-12-14

Family

ID=645951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93282.0A Pending CN109003539A (zh) 2018-08-07 2018-08-07 一种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03539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10654A (zh) * 2019-02-26 2020-09-01 夏普株式会社 框架结构体及应用其的显示装置
WO2021120161A1 (zh) * 2019-12-20 2021-06-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曲面显示装置以及交通工具
US11300819B2 (en) 2019-12-20 2022-04-12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Curved surface display device having backlight assembly with frame members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76412A (zh) * 2009-12-16 2010-11-03 友达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WO2013143095A1 (zh) * 2012-03-28 2013-10-03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采用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4315466A (zh) * 2014-10-22 2015-01-2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其卡合配件、采用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
CN105044977A (zh) * 2015-09-09 2015-11-1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与显示装置
CN105158953A (zh) * 2015-09-30 2015-12-16 合一智能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的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CN105807488A (zh) * 2016-04-29 2016-07-27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6209231U (zh) * 2016-10-31 2017-05-31 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液晶屏的框架结构和显示装置
CN107219661A (zh) * 2017-07-20 2017-09-29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6908726U (zh) * 2017-06-13 2018-01-19 深圳暴风统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薄背光模组及超薄电视
CN207114954U (zh) * 2017-06-28 2018-03-16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器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76412A (zh) * 2009-12-16 2010-11-03 友达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WO2013143095A1 (zh) * 2012-03-28 2013-10-03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采用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4315466A (zh) * 2014-10-22 2015-01-2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其卡合配件、采用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
CN105044977A (zh) * 2015-09-09 2015-11-1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与显示装置
CN105158953A (zh) * 2015-09-30 2015-12-16 合一智能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的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CN105807488A (zh) * 2016-04-29 2016-07-27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6209231U (zh) * 2016-10-31 2017-05-31 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液晶屏的框架结构和显示装置
CN206908726U (zh) * 2017-06-13 2018-01-19 深圳暴风统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薄背光模组及超薄电视
CN207114954U (zh) * 2017-06-28 2018-03-16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器
CN107219661A (zh) * 2017-07-20 2017-09-29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10654A (zh) * 2019-02-26 2020-09-01 夏普株式会社 框架结构体及应用其的显示装置
WO2021120161A1 (zh) * 2019-12-20 2021-06-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曲面显示装置以及交通工具
US11300819B2 (en) 2019-12-20 2022-04-12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Curved surface display device having backlight assembly with frame members
US11573441B2 (en) 2019-12-20 2023-02-07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Backlight assembly with frame having plurality of positioning grooves on rim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03539A (zh) 一种显示装置
USRE48779E1 (en)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including the same
US8553170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light emitting diode backlight assembly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hereof
US20170192148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US11747664B2 (en) Display device
CN209496220U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11454429U (zh) 电子设备
US8441596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backlight with reflective member
CN210075395U (zh) 移动终端
CN103854566B (zh) 显示装置和薄型电视装置
CN215181290U (zh) 一种背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7752274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6652794A (zh) 显示装置及其后壳
CN212749474U (zh) 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102149963B (zh) 背光灯单元
CN104081122A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02620155B (zh) 光源单元及使用光源单元的装置
CN209765215U (zh) 背光组件、显示屏组件和电子设备
JP3624577B2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US11579354B2 (en) Backlight module including clamp,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208795971U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USRE46781E1 (en)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including the same
CN208107848U (zh) 一种背光模组
CN112466220A (zh) 一种led显示屏
CN103930710A (zh) 照明装置、照明灯、背光源、液晶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