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83390A - 摄像镜头 - Google Patents

摄像镜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83390A
CN108983390A CN201810558426.7A CN201810558426A CN108983390A CN 108983390 A CN108983390 A CN 108983390A CN 201810558426 A CN201810558426 A CN 201810558426A CN 108983390 A CN108983390 A CN 1089833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pick
face
image side
optical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5842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983390B (zh
Inventor
山崎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kyo Visionary Op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antats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ntatsu Co Ltd filed Critical Kantats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8559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34411B/zh
Publication of CN1089833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833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9833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833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6Panoramic objectives; So-called "sky lenses" including panoramic objectives having reflecting surfa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five components onl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均衡地满足广角化、低背化和低F值化并且各像差得到良好校正的高分辨率的摄像镜头。本发明的摄像镜头,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孔径光阑;第二透镜;双面形成为非球面的第三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双面形成为非球面的第五透镜;满足以下的条件式:‑0.07<(N1‑1)/(r1×f)×1000<0.07其中,N1:第一透镜的d线上的折射率,r1:第一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f: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

Description

摄像镜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摄像装置所使用的CCD传感器或C-MOS传感器的固体摄像元件上成像被摄体的像的摄像镜头。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家电产品、信息终端设备、汽车或公共交通工具中都普遍搭载有相机功能。另外,今后对于融合了相机功能的商品的需求不断增高,从而各式各样的商品的开发正在开展。
作为在这样的设备中搭载的摄像镜头,例如,已知以下的专利文献1至3中的摄像镜头。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摄像镜头,该摄像镜头从物体侧向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整体具有正的光焦度;第二透镜,整体具有负的光焦度,对于物体侧面以及像侧的面,最大有效直径处的面位置都位于比面顶点更靠近物体侧的位置;第三透镜,整体具有正的光焦度;第四透镜,整体具有负的光焦度,并具有非球面形状的面,该非球面形状的面在包括光轴的透镜截面的轮廓线上,在从所述光轴的交点朝向有效区域端时具有拐点。该摄像镜头的目的在于即能够实现小型化又能够良好地校正各像差。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摄像镜头,该摄像镜头从物体侧依次包括: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五透镜。该摄像镜头以广角化、高性能化以及低背化为目标。
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摄像镜头,该摄像镜头包括沿着光轴从物体侧向像侧依次配置的第一透镜元件、第二透镜元件、第三透镜元件、第四透镜元件、第五透镜元件和第六透镜元件,所述第一透镜元件、第二透镜元件、第三透镜元件、第四透镜元件、第五透镜元件和第六透镜元件分别具有朝向物体侧的物体侧的面和朝向像侧的像侧面,并且具有光焦度,该摄像镜头的目的在于维持良好的光学性能并且缩短全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370619号公报
专利文献2:中国专利公开第10491455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6-3153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上述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摄像镜头,虽然相对地低背化,但对低F值化以及广角化的应对不充分。
上述专利文献2中所记载的摄像镜头,对广角化的应对依然存在问题。
上述专利文献3中所记载的摄像镜头,对低背化的应对依然存在问题。
在想要通过上述专利文献1至3中所记载的透镜结构来实现近年来所要求的广角化、低F值化以及低背化的全部要求时,非常难以进行周边部的像差校正,不能够获得良好的光学性能。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均衡地满足广角化、低背化和低F值化且良好地校正各像差的分辨率性能高的摄像镜头。
此外,这里所说的广角是指半视场角在50°以上(即全视场角在100°以上)的范围的能够摄像的等级,低背是指光学总长不足5.5mm且总长对角比不足1.0的等级,低F值是指2.5以下的等级。
关于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术语,透镜的面的凸面、凹面、平面是指光轴附近(近轴)的形状,光焦度是指光轴附近(近轴)的光焦度。另外,极点是指切平面与光轴垂直相交的在光轴上以外的非球面上的点。另外,光学总长被定义为,从位于最靠物体侧的光学元件的物体侧的面至摄像面为止的在光轴上的距离,其中对配置于摄像镜头与摄像面之间的红外截止滤光片或保护玻璃等的厚度进行空气换算。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摄像镜头从物体侧向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孔径光阑;第二透镜;双面形成为非球面的第三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双面形成为非球面的第五透镜。
在上述结构中,第一透镜通过具有负的光焦度,使从大范围入射的光线以相对光轴接近平行的角度出射,并入射第二透镜。
第二透镜以及第三透镜承担对在第一透镜产生的球面像差以及色像差进行校正的作用。另外,第三透镜通过在双面形成非球面来有效地校正像散和彗差。
第四透镜通过具有正的光焦度来实现低背化并校正像散以及场曲。
第五透镜通过双面形成为非球面来校正畸变、场曲以及像散,并控制光线向摄像元件的入射角度。
孔径光阑通过配置于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使各像差的校正更容易,并控制高像高的光线入射摄像元件时的角度。
此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在将第一透镜的d线上的折射率设定为N1,将第一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设定为r1,将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设定为f时,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
(1)-0.07<(N1-1)/(r1×f)×1000<0.07
条件式(1)将第一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光焦度规定在适当的范围内。通过小于条件式(1)的上限值,来抑制第一透镜的负的光焦度变得过弱。另外,因为使入射光线以相对光轴接近平行的角度出射,所以易于广角化。另一方面,通过大于条件式(1)的下限值,来抑制第一透镜的负的光焦度变得过强。另外,易于通过第二透镜至第五透镜对各像差进行良好地校正。而且,通过满足条件式(1)的范围,能够得到抑制在第一透镜产生的球面像差的效果以及降低制造误差灵敏度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第二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进一步优选形成为在光轴附近凸面朝向像侧的形状。
第二透镜通过具有正的光焦度,从而更易于使低背化。另外,通过形成为在光轴附近凸面朝向像侧的形状,有助于共同实现广角化和低背化。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第五透镜具有负的光焦度。进一步优选像侧面在光轴上以外的位置具有极点。
第五透镜通过具有负的光焦度来适当地确保后焦距。另外,通过在光轴以外的位置形成极点,能够更有效地校正场曲以及畸变。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第三透镜在物体侧的面或像侧面上且在光轴上以外的位置具有极点。
第三透镜通过在物体侧的面或像侧的面上且在光轴上以外的位置形成极点,能够更有效地校正像散以及彗差。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在将第五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设定为r9,将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设定为f时,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2)。
(2)0.8<|r9|/f<7.0
条件式(2)规定第五透镜的物体侧的面在光轴附近的形状。通过小于条件式(2)的上限值,能够抑制球面像差的产生。另一方面,通过大于条件式(2)的下限值来抑制彗差,并抑制球面像差被过多校正,且降低制造误差灵敏度。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在将第二透镜的d线上的折射率设定为N2,将第二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设定为r3,将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设定为f时,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3)。
(3)-0.07<(N2-1)/(r3×f)×1000<90.0
条件式(3)将第二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光焦度规定在适当的范围内。通过满足条件式(3)的范围来抑制球面像差的产生,并且降低制造误差灵敏度。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在将第二透镜的焦距设定为f2,将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设定为f时,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4)。
(4)0.6<f2/f<1.5
条件式(4)将第二透镜的光焦度规定在适当的范围内。通过小于条件式(4)的上限值来抑制第二透镜的正的光焦度变得过弱。其结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以及第四透镜的合成主点位置进一步向物体侧移动。因此,能够使光学总长变短。另一方面,通过大于条件式(4)的下限值来抑制第二透镜的正的光焦度变得过强。其结果,能够抑制球面像差和彗差的产生。另外,也能得到抑制制造误差灵敏度上升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在将第三透镜的焦距设定为f3,将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设定为f时,更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5)。
(5)2.5<|f3|/f
条件式(5)将第三透镜的光焦度规定在适当的范围内。通过满足条件式(5)的范围来抑制制造误差灵敏度的上升并且良好地校正在第二透镜产生的色像差。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在将第四透镜的焦距设定为f4,将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设定为f时,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6)。
(6)0.5<f4/f<1.1
条件式(6)将第四透镜的光焦度规定在适当的范围内。通过小于条件式(6)的上限值来抑制第四透镜的正的光焦度变得过弱。其结果,能够使光学总长变短。另一方面,通过大于条件式(6)的下限值来抑制第四透镜的正的光焦度变得过强。其结果,能够抑制各像差的产生和制造误差灵敏度的上升。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在将第五透镜的焦距设定为f5,将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设定为f时,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7)。
(7)-1.2<f5/f<-0.5
条件式(7)将第五透镜的光焦度规定在适当的范围内。通过小于条件式(7)的上限值来抑制第五透镜的负的光焦度变得过强。其结果,能够维持低背化。另一方面,通过大于条件式(7)的下限值来抑制第五透镜的负的光焦度变得过弱。其结果,能够适当地确保后焦距。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在将第一透镜的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设定为νd1,将第二透镜的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设定为νd2,将第三透镜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设定为νd3时,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8)。
(8)20<(νd1+νd2)/2-νd3<50
条件式(8)规定第一透镜、第二透镜以及第三透镜的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的关系。通过小于条件式(8)的上限值来相对于d线良好地校正长波长侧的光线的轴上色像差。另一方面,通过大于条件式(8)的下限值来相对于d线良好地校正短波长侧的光线的轴上色像差。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在将第四透镜的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设定为νd4,将第五透镜的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设定为νd5时,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9)。
(9)20<|νd4-νd5|<50
条件式(9)规定第四透镜以及第五透镜的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的关系。通过小于条件式(9)的上限值来相对于d线良好地校正长波长侧的光线的轴上色像差。另一方面,通过大于条件式(9)的下限值来相对于d线良好地校正短波长侧的光线的轴上色像差。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使第四透镜的像侧的面在光轴附近形成为凸状。进一步,在将第四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设定为r7,将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设定为r8时,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0)。
(10)2.3<r7/r8<14.0
条件式(10)规定第四透镜在光轴附近的形状。条件式(10)的范围意味着成为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充分大于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的弯月形状。通过满足条件式(10)来适当地设定第四透镜的光焦度。其结果,能够实现低背化,并且良好地校正球面像差以及色像差。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使第五透镜的像侧的面在光轴附近形成为凹状。进一步,在将第五透镜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设定为r10,将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设定为f时,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1)。
(11)0.2<r10/f<0.7
条件式(11)规定第五透镜的像侧的面在光轴附近的形状。通过满足条件式(11)的范围,能够维持低背化并且确保适当的后焦距。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第一透镜的物体侧的面以及像侧的面形成为非球面。进一步,在将从第一透镜的像侧的面至第二透镜的物体侧的面为止的在光轴上的距离设定为t1,将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设定为f时,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2)。
(12)20<(t1/f)×100<35
条件式(12)将从第一透镜的像侧的面至第二透镜的物体侧的面在光轴上的距离规定在适当的范围内。条件式(12)的范围是用于使入射第一透镜的光线以相对光轴接近平行的角度出射并入射第二透镜的适当的透镜间隔。通过使第一透镜的双面形成为适当的非球面形状并满足条件式(12),能够使光学总长变短,实现广角化并抑制产生过多的各像差。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使第一透镜的像侧的面在光轴附近形成为凹状。进一步,在将第一透镜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设定为r2,将第一透镜的焦距设定为f1时,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3)。
(13)-1.3<(r2×2)/f1<-0.8
条件式(13)规定第一透镜的焦距与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的关系。通过满足条件式(13)的范围,能够抑制第一透镜的像侧的面的表面轮廓量变得过大,并且设定适当的光焦度。其结果,能够维持低背化并且实现广角化。另外,易于通过第二透镜至第五透镜对各像差进行良好地校正。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在将第二透镜的光轴上的厚度设定为d2,将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设定为f时,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4)。
(14)0.2<d2/f<0.5
条件式(14)将第二透镜的光轴上的厚度规定在适当的范围内。通过满足条件式(14)的范围来适当地设定第二透镜的光焦度。其结果,易于使摄像镜头低背化。另外,能够良好地保持第二透镜的成型性。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在将第四透镜的光轴上的厚度为设定d4,将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设定为f时,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5)。
(15)0.3<d4/f<0.65
条件式(15)将第四透镜的光轴上的厚度规定在适当的范围内。通过满足条件式(15)的范围来适当地设定第四透镜的光焦度。其结果,易于使摄像镜头低背化。另外,能够良好地保持第四透镜的成型性。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在将第一透镜以及第二透镜的合成焦距设定为f12,将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设定为f时,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6)。
(16)1.0<f12/f<2.0
条件式(16)将第一透镜以及第二透镜的合成焦距规定在适当的范围内。通过满足条件式(16)的范围来适当地设定第一透镜以及第二透镜的光焦度。其结果,能够实现广角化并且良好地校正球面像差和彗差。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在将光学总长设定为TTL,将最大像高设定为ih时,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7)。
(17)0.6<TTL/(2×ih)<1.0
条件式(17)将总长对角比规定在适当的范围内。通过满足条件式(17)的范围,能够得到充分低背化的摄像镜头。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第四透镜的像侧的面形成为非球面。进一步,优选该非球面形成为越远离光轴正的光焦度变得越弱的形状。
通过使第四透镜的像侧的面形成为越远离光轴正的光焦度变得越弱的形状,能够使从该透镜出射的光线入射第五透镜的入射角变小。因此,易于校正场曲和畸变。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在将从第四透镜的像侧的面至第五透镜的物体侧的面为止的在光轴上的距离设定为t4,将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设定为f时,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8)。
(18)3.5<(t4/f)×100<18.0
条件式(18)将从第四透镜的像侧的面至第五透镜的物体侧的面为止的在光轴上的距离规定在适当的范围内。通过满足条件式(18)的范围,能够使光学总长变短,并使从第四透镜出射的光线以适当的角度入射第五透镜。其结果,抑制产生过多的球面像差、彗差、畸变。另外,易于通过第五透镜校正各像差。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在将第一透镜的像侧的面的有效直径端的表面轮廓量设定为L1R-Sag,将第一透镜的像侧的面的有效直径设定为ED2时,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9)。
(19)0.05<L1R-Sag/ED2<0.40
条件式(19)规定一更提高广角化和易于制造性的条件。通过满足条件式(19)的范围,能够使从第一透镜出射的光线以适当的角度入射第二透镜。因此,更易于广角化。另外,能够抑制第一透镜的厚度不均,易于成形。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得到均衡地满足广角化、低背化和低F值化且良好地校正各像差的分辨率性能高的摄像镜头。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的球面像差、像散、畸变的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的球面像差、像散、畸变的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的球面像差、像散、畸变的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的球面像差、像散、畸变的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的球面像差、像散、畸变的图。
图11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摄像镜头中,第一透镜的像侧的面的有效直径端的表面轮廓量L1R-Sag以及有效直径ED2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图3、图5、图7以及图9分别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实施例1至5的摄像镜头的概略结构图。因为基本的透镜结构都相同,所以在此主要参照实施例1的概略结构图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镜头结构。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镜头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一透镜L1;孔径光阑ST;第二透镜L2;双面形成为非球面的第三透镜L3;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四透镜L4;双面形成为非球面的第五透镜L5。
另外,在第五透镜L5与摄像面IMG之间配置有红外截止滤光片或保护玻璃等的滤光片IR。此外,可以省略该滤光片IR。
第一透镜L1是具有负的光焦度的透镜,通过形成于双面的非球面来抑制各像差的产生,并实现摄像镜头的广角化。另外,对于第一透镜L1的形状,物体侧的面在光轴X附近形成为平面,像侧的面形成为凹面。通过这样的形状,使从大范围入射的光线以相对光轴接近平行的角度出射,并使其入射第二透镜L2。此外,第一透镜L1的物体侧的面的形状并不限定为在光轴X附近的平面,在保持使入射光线以适当的角度入射第二透镜L2的效果的范围内可以有多种选择。实施例4是在光轴X附近为凸面的例子,实施例5是在光轴X附近为凹面的例子。
另外,在将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设定为r1,将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设定为r2时,第一透镜L1成为满足以下的条件式(a)的关系。
(a)|r1|>|r2|
第二透镜L2是具有正的光焦度的透镜,通过形成于双面的非球面来抑制球面像差、彗差的产生,并且实现摄像镜头的低背化。另外,对于第二透镜L2,物体侧的面在光轴X附近形成为平面,像侧的面形成为凸面。通过这样的形状来抑制球面像差的产生并且共同实现摄像镜头的广角化和低背化。此外,物体侧的面的形状并不限定为在光轴X附近的平面,例如,也可以如实施例2那样,在光轴X附近为凸面或凹面。
另外,在将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设定为r3,将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设定为r4时,第二透镜L2成为满足以下的条件式(b)的关系。
(b)|r3|>|r4|
第三透镜L3是在光轴X附近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形状并具有负的光焦度的透镜。通过形成于双面的非球面来良好地校正在第二透镜产生的色像差、像散以及彗差。另外,物体侧的面以及像侧的面是具有极点的非球面,使周边部的像差校正变得更加良好。
此外,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第三透镜L3,仅记载有因在光轴X附近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形状而设定有负的光焦度的实施例,但对于光焦度和在光轴附近的形状可以有多种选择。若设定正的光焦度,则更易于低背化,若采用物体侧以及像侧都是平面的在近轴实质上不具有光焦度的透镜,则能够在不使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等产生变化的情况下,通过非球面的效果来有效地改善周边部的像差。
另外,在将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设定为r5,将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设定为r6时,第三透镜L3成为满足以下的条件式(c)的关系。
(c)|r5|>|r6|
第四透镜L4是因在光轴X附近凸面朝向像侧的弯月形状而具有正的光焦度的透镜。通过使正的光焦度与第二透镜L2适当地平衡来实现低背化。另外,通过形成于双面的非球面来校正像散以及场曲。而且,第四透镜L4的像侧的凸面形成为越远离光轴X正的光焦度变得越弱的非球面形状。其结果,将从第四透镜出射的光线入射第五透镜L5的入射角抑制得小,从而校正场曲和畸变。此外,第四透镜L4形成为在物体侧的面以及像侧的面的周边部具有极点的非球面。因此,能够良好地校正彗差、像散以及场曲。
另外,在将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设定为r7,将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设定为r8时,第四透镜L4成为满足以下的条件式(d)的关系。
(d)|r7|>|r8|
第五透镜L5是因在光轴X附近凸面朝向物体侧且凹面朝向像侧的弯月形状而具有负的光焦度的透镜,能够维持摄像镜头的低背化并且确保后焦距。另外,通过形成于双面的非球面来校正场曲以及畸变,并且控制光线向摄像元件的入射角度。此外,第五透镜L5形成为在像侧的面的周边部具有极点的非球面。即,形成为在远离光轴X的位置变为凸面然后凸面维持到有效直径端的形状。通过这样的非球面形状,使场曲的校正和光线向摄像元件的入射角度的控制变得更加良好。
而且,在将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设定为r9,将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设定为r10时,第五透镜L5成为满足以下的条件式(e)的关系。
(e)|r9|>|r10|
孔径光阑ST配置于第一透镜L1与第二透镜L2之间。因此,容易校正各像差,从而共同实现摄像镜头的小型化和良好的像差校正。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镜头,全部的透镜由单个透镜构成,并在双面形成有适当的非球面。因此,与采用接合透镜的情况相比,更容易增加非球面数。因此,能够更良好地校正像差。
此外,关于使透镜面形成为球面还是非球面,可以考虑所要求的性能和易于制造性等进行选择。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镜头,因为全部的透镜都采用塑料材料,所以易于制造,能够以低成本进行量产。
此外,采用的透镜的材料并不限定于塑料材料,也可以是玻璃材料。通过采用玻璃材料,能够进一步谋求高性能化。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镜头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19)以及(a)~(e)。
(1)-0.07<(N1-1)/(r1×f)×1000<0.07
(2)0.8<|r9|/f<7.0
(3)-0.07<(N2-1)/(r3×f)×1000<90.00
(4)0.6<f2/f<1.5
(5)2.5<|f3|/f
(6)0.5<f4/f<1.1
(7)-1.2<f5/f<-0.5
(8)20<(νd1+νd2)/2-νd3<50
(9)20<|νd4-νd5|<50
(10)2.3<r7/r8<14.0
(11)0.2<r10/f<0.7
(12)20<(t1/f)×100<35
(13)-1.3<(r2×2)/f1<-0.8
(14)0.2<d2/f<0.5
(15)0.3<d4/f<0.65
(16)1.0<f12/f<2.0
(17)0.6<TTL/(2×ih)<1.0
(18)3.5<(t4/f)×100<18.0
(19)0.05<L1R-Sag/ED2<0.40
(a)|r1|>|r2|
(b)|r3|>|r4|
(c)|r5|>|r6|
(d)|r7|>|r8|
(e)|r9|>|r10|
其中,
N1:第一透镜L1的d线上的折射率
N2:第二透镜L2的d线上的折射率
f: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
f1:第一透镜L1的焦距
f2:第二透镜L2的焦距
f3:第三透镜L3的焦距
f4:第四透镜L4的焦距
f5:第五透镜L5的焦距
f12:第一透镜L1以及第二透镜L2的合成焦距
r1:第一透镜L1的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r2:第一透镜L1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r3:第二透镜L2的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r4:第二透镜L2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r5:第三透镜L3的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r6:第三透镜L3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r7:第四透镜L4的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r8:第四透镜L4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r9:第五透镜L5的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r10:第五透镜L5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νd1:第一透镜L1的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
νd2:第二透镜L2的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
νd3:第三透镜L3的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
νd4:第四透镜L4的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
νd5:第五透镜L5的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
t1:从第一透镜L1的像侧的面至第二透镜L2的物体侧的面为止的在光轴X上的距离
t4:从第四透镜L4的像侧的面至第五透镜L5的物体侧的面为止的在光轴X上的距离
d2:第二透镜L2在光轴X上的厚度
d4:第四透镜L4在光轴X上的厚度
TTL:光学总长
ih:最大像高
L1R-Sag:第一透镜L1的像侧的面的有效直径端的表面轮廓量
ED2:第一透镜L1的像侧的面的有效直径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上述的条件式都,但通过单独满足各条件式,能够分别得到与各条件式对应的作用效果。
并且,本实施方式中摄像镜头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a)至(19a),从而发挥更佳的效果。
(1a)-0.03<(N1-1)/(r1×f)×1000<0.03
(2a)0.95<|r9|/f<5.00
(3a)-0.07<(N2-1)/(r3×f)×1000<0.07
(4a)0.85<f2/f<1.30
(5a)3.0<|f3|/f
(6a)0.60<f4/f<0.85
(7a)-1.0<f5/f<-0.7
(8a)25<(νd1+νd2)/2-νd3<40
(9a)25<|νd4-νd5|<40
(10a)3.5<r7/r8<12.0
(11a)0.30<r10/f<0.55
(12a)24<(t1/f)×100<32
(13a)-1.1<(r2×2)/f1<-0.9
(14a)0.25<d2/f<0.40
(15a)0.40<d4/f<0.52
(16a)1.2<f12/f<1.5
(17a)0.85<TTL/(2×ih)<1.00
(18a)4.0<(t4/f)×100<16.0
(19a)0.10<L1R-Sag/ED2<0.25
其中,各条件式的符号与前一段中的说明相同。
本实施方式中,在透镜面的非球面上采用的非球面形状在将光轴方向的轴设为Z,将与光轴正交的方向的高度设为H,将曲率半径设为R,将圆锥系数设为k,将非球面系数设为A4、A6、A8、A10、A12、A14、A16时,通过数学式1来表示。
[数1]
接着,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镜头的实施例。各实施例中,f表示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Fno表示F值,ω表示半视场角,ih表示最大像高,TTL表示光学总长,L1R-Sag表示第一透镜L1的像侧的面的有效直径端的表面轮廓量,ED2表示第一透镜L1的像侧的面的有效直径。并且,i表示从物体侧数起的面编号,r表示曲率半径,d表示光轴上的透镜面之间的距离(面间隔),Nd表示d线(基准波长)的折射率,νd表示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另外,关于非球面,在面编号i的后面附加*(星号)符号来表示。
[实施例1]
将基本的透镜数据示于以下的表1。
[表1]
实施例1
单位mm
f=1.88
Fno=2.3
ω(°)=55.3
ih=2.30
TTL=4.31
面数据
组成透镜数据
非球面数据
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如表6所示,满足条件式(1)~(19)以及(a)~(e)。
图2针对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示出球面像差(mm)、像散(mm)、畸变(%)。球面像差图表示相对于F线(486nm)、d线(588nm)、C线(656nm)的各波长的像差量。并且,像散图中分别示出弧矢像面S上的d线的像差量(实线)、及子午像面T上的d线的像差量(虚线)(图4、图6、图8以及图10中均相同)。如图2所示,可知各像差得到了良好的校正。
[实施例2]
将基本的透镜数据示于以下的表2。
[表2]
实施例2
单位mm
f=1.76
Fno=2.3
ω(°)=60.1
ih=2.30
TTL=4.34
面数据
组成透镜数据
非球面数据
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如表6所示,满足条件式(1)~(19)以及(a)~(e)。
图4针对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示出球面像差(mm)、像散(mm)、畸变(%)。如图4所示,可知各像差得到了良好的校正。
[实施例3]
将基本的透镜数据示于以下的表3。
[表3]
实施例3
单位mm
f=1.88
Fno=2.3
ω(°)=55.6
ih=2.30
TTL=4.31
面数据
组成透镜数据
非球面数据
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如表6所示,满足条件式(1)~(19)以及(a)~(e)。
图6针对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示出球面像差(mm)、像散(mm)、畸变(%)。如图6所示,可知各像差得到了良好的校正。
[实施例4]
将基本的透镜数据示于以下的表4。
[表4]
实施例4
单位mm
f=1.88
Fno=2.3
ω(°)=55.4
ih-2.30
TTL=4.31
面数据
组成透镜数据
非球面数据
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如表6所示,满足条件式(1)~(19)以及(a)~(e)。
图8针对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示出球面像差(mm)、像散(mm)、畸变(%)。如图8所示,可知各像差得到了良好的校正。
[实施例5]
将基本的透镜数据示于以下的表5。
[表5]
实施例5
单位mm
f=1.88
Fno=2.3
ω(°)=55.5
ih=2.30
TTL=4.31
面数据
组成透镜数据
非球面数据
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如表6所示,满足条件式(1)~(19)以及(a)~(e)。
图10针对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示出球面像差(mm)、像散(mm)、畸变(%)。如图10所示,可知各像差得到了良好的校正。
表6示出实施例1至实施例5所涉及的条件式(1)~(19)以及(a)~(e)的值。
[表6]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将本发明所涉及的摄像镜头应用附设有相机功能的产品的情况下,有助于该相机的广角化、低背化和低F值化,并且能够谋求实现相机的高性能化。

Claims (19)

1.一种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孔径光阑;第二透镜;双面形成为非球面的第三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双面形成为非球面的第五透镜,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
(1)-0.07<(N1-1)/(r1×f)×1000<0.07
其中,
N1:第一透镜的d线上的折射率,
r1:第一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f: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且形成为在光轴附近凸面朝向像侧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具有负的光焦度且像侧面在光轴上以外的位置具有极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在物体侧的面或像侧面上且在光轴上以外的位置具有至少一个极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的条件式(2):
(2)0.8<|r9|/f<7.0
其中,
r9:第五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的条件式(3):
(3)-0.07<(N2-1)/(r3×f)×1000<90.00
其中,
N2:第二透镜的d线上的折射率,
r3:第二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的条件式(4):
(4)0.6<f2/f<1.5
其中,
f2:第二透镜的焦距。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的条件式(5):
(5)2.5<|f3|/f
其中,
f3:第三透镜的焦距。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的条件式(6):
(6)0.5<f4/f<1.1
其中,
f4:第四透镜的焦距。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的条件式(7):
(7)-1.2<f5/f<-0.5
其中,
f5:第五透镜的焦距。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的条件式(8):
(8)20<(νd1+νd2)/2-νd3<50
其中,
νd1:第一透镜的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
νd2:第二透镜的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
νd3:第三透镜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的条件式(9):
(9)20<|νd4-νd5|<50
其中,
νd4:第四透镜的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
νd5:第五透镜的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的面在光轴附近形成为凸状且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0):
(10)2.3<r7/r8<14.0
其中,
r7:第四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r8:第四透镜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的面在光轴附近形成为凹状且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1):
(11)0.2<r10/f<0.7
其中,
r10:第五透镜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2):
(12)20<(t1/f)×100<35
其中,
t1:从第一透镜的像侧的面至第二透镜的物体侧的面为止的在光轴上的距离。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的面在光轴附近形成为凹状且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3):
(13)-1.3<(r2×2)/f1<-0.8
其中,
r2:第一透镜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f1:第一透镜的焦距。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4):
(14)0.2<d2/f<0.5
其中,
d2:第二透镜的光轴上的厚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5):
(15)0.3<d4/f<0.65
其中,
d4:第四透镜的光轴上的厚度。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6):
(16)1.0<f12/f<2.0
其中,
f12:第一透镜以及第二透镜的合成焦距。
CN201810558426.7A 2017-06-02 2018-06-01 摄像镜头 Active CN1089833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85595.6A CN113534411B (zh) 2017-06-02 2018-06-01 摄像镜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10501 2017-06-02
JP2017110501A JP6587292B2 (ja) 2017-06-02 2017-06-02 撮像レンズ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85595.6A Division CN113534411B (zh) 2017-06-02 2018-06-01 摄像镜头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83390A true CN108983390A (zh) 2018-12-11
CN108983390B CN108983390B (zh) 2021-07-30

Family

ID=64540522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849947.3U Active CN208488590U (zh) 2017-06-02 2018-06-01 摄像镜头
CN202110785595.6A Active CN113534411B (zh) 2017-06-02 2018-06-01 摄像镜头
CN201810558426.7A Active CN108983390B (zh) 2017-06-02 2018-06-01 摄像镜头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849947.3U Active CN208488590U (zh) 2017-06-02 2018-06-01 摄像镜头
CN202110785595.6A Active CN113534411B (zh) 2017-06-02 2018-06-01 摄像镜头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942338B2 (zh)
JP (1) JP6587292B2 (zh)
CN (3) CN208488590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31954A (zh) * 2019-05-30 2019-07-19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双摄透镜组及包括该双摄透镜组的电子设备
CN111158126A (zh) * 2020-04-02 2020-05-15 瑞声通讯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367041A (zh) * 2018-12-25 2020-07-03 佳能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
WO2020237457A1 (zh) * 2019-05-27 2020-12-03 南昌欧菲精密光学制品有限公司 取像模组、电子装置及汽车
WO2021127852A1 (zh) * 2019-12-23 2021-07-01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5145006A (zh) * 2022-06-27 2022-10-04 嘉兴中润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镜头和成像装置
WO2022227016A1 (zh) * 2021-04-30 2022-11-03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31000B (zh) * 2013-07-10 2016-12-28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JP6719840B2 (ja) * 2017-12-26 2020-07-08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TWI662315B (zh) * 2018-12-17 2019-06-11 Zhong Yang Technology Co., Ltd 光學成像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11830669A (zh) * 2019-04-17 2020-10-27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电子成像装置
CN110361853B (zh) * 2019-08-16 2021-08-20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0908072A (zh) * 2019-10-30 2020-03-24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KR102340488B1 (ko) * 2019-12-27 2021-12-17 주식회사 세코닉스 광각 렌즈 시스템
CN111198434B (zh) * 2020-02-24 2021-07-30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US20220326481A1 (en) * 2020-03-03 2022-10-13 Jiangxi Jingchao Optical Co., Ltd. Wide-angle lens, image captur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1505808B (zh) * 2020-07-01 2020-09-25 瑞声通讯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TWI768683B (zh) * 2021-01-27 2022-06-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影像擷取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WO2023121398A1 (ko) * 2021-12-23 2023-06-29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렌즈 어셈블리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114236776B (zh) * 2022-01-26 2023-11-28 福建福光天瞳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玻塑混合星光级8mm日夜监控镜头及其成像方法
CN114355582B (zh) * 2022-03-18 2022-08-12 江西联益光学有限公司 广角镜头
CN114415348B (zh) * 2022-03-30 2022-09-13 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
CN114779449B (zh) * 2022-04-26 2023-09-08 东莞晶彩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近距离拍摄用广视角镜头
CN114755809B (zh) * 2022-06-14 2022-11-01 江西联益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16090A (zh) * 2013-10-03 2015-04-15 光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角成像镜头组
CN105589179A (zh) * 2014-09-29 2016-05-18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取像透镜系统、取像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CN105807398A (zh) * 2016-01-20 2016-07-27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50706A1 (ja) 2012-04-06 2013-10-10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撮像光学系、撮像装置およびデジタル機器
CN104914558B (zh) 2014-03-14 2017-09-01 光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镜头组
CN104330868B (zh) 2014-07-29 2017-05-10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
TWI601994B (zh) * 2015-12-15 2017-10-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取像用光學鏡頭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JP6440173B2 (ja) * 2016-11-02 2018-12-19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16090A (zh) * 2013-10-03 2015-04-15 光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角成像镜头组
CN105589179A (zh) * 2014-09-29 2016-05-18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取像透镜系统、取像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CN105807398A (zh) * 2016-01-20 2016-07-27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67041A (zh) * 2018-12-25 2020-07-03 佳能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
WO2020237457A1 (zh) * 2019-05-27 2020-12-03 南昌欧菲精密光学制品有限公司 取像模组、电子装置及汽车
CN110031954A (zh) * 2019-05-30 2019-07-19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双摄透镜组及包括该双摄透镜组的电子设备
CN110031954B (zh) * 2019-05-30 2024-03-01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双摄透镜组及包括该双摄透镜组的电子设备
WO2021127852A1 (zh) * 2019-12-23 2021-07-01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158126A (zh) * 2020-04-02 2020-05-15 瑞声通讯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WO2021196312A1 (zh) * 2020-04-02 2021-10-07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WO2022227016A1 (zh) * 2021-04-30 2022-11-03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5145006A (zh) * 2022-06-27 2022-10-04 嘉兴中润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镜头和成像装置
CN115145006B (zh) * 2022-06-27 2024-05-14 嘉兴中润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镜头和成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34411B (zh) 2023-02-28
JP6587292B2 (ja) 2019-10-09
US10942338B2 (en) 2021-03-09
JP2018205521A (ja) 2018-12-27
CN208488590U (zh) 2019-02-12
CN113534411A (zh) 2021-10-22
US20190391366A1 (en) 2019-12-26
CN108983390B (zh) 2021-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488590U (zh) 摄像镜头
CN208752293U (zh) 摄像镜头
CN209102994U (zh) 摄像镜头
CN209606696U (zh) 摄像镜头
CN208654428U (zh) 摄像镜头
CN209388011U (zh) 摄像镜头
CN207965337U (zh) 摄像镜头
CN110456476A (zh) 摄像镜头
CN104011577B (zh) 摄像透镜和摄像装置
CN106154498B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208207342U (zh) 5片光学元件构成的摄像镜头
CN208459667U (zh) 摄像镜头
CN109581625A (zh) 摄像镜头
CN111090165B (zh) 摄像镜头
CN106896473A (zh) 摄像镜头
CN208921957U (zh) 摄像镜头
CN209514188U (zh) 摄像镜头
CN208255517U (zh) 摄像镜头
CN104238086A (zh) 摄像透镜和摄像装置
CN206440879U (zh) 摄像镜头
CN207992543U (zh) 摄像镜头
CN209215727U (zh) 摄像镜头
CN208521054U (zh) 摄像镜头
CN208334754U (zh) 摄像镜头
CN110531487A (zh) 摄像镜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816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Tokyo chenmei Optical 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Japan Tochigi

Patentee before: Kangdazhi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