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81539A - 一种磨损量检验方法及工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磨损量检验方法及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81539A
CN108981539A CN201811155658.4A CN201811155658A CN108981539A CN 108981539 A CN108981539 A CN 108981539A CN 201811155658 A CN201811155658 A CN 201811155658A CN 108981539 A CN108981539 A CN 1089815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brasion loss
inspection
bushing
instruments
abra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5565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葛兴伟
许旭光
谢海平
孔庆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pyard Internation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pyard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pyard Internation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pyard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15565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81539A/zh
Publication of CN1089815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815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5/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 G01B5/02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磨损量检验方法及工具,在安装过程中,在衬套上设置磨损量检验工具,磨损量检验工具靠近轴件的一侧与衬套的内表面平齐;在检验衬套的磨损量时,将磨损量检验工具取出,通过测量磨损量检验工具的磨损情况确定衬套的磨损量。在衬套上设置磨损量检验工具,由于磨损量检验工具靠近轴件的一端与衬套的内表面平齐,在衬套受到轴件的摩擦出现磨损时,磨损量检验工具将一并被磨损,使得磨损量检验工具靠近轴件的一端始终与衬套的内表面平齐,此时磨损量检验工具的磨损量与衬套的磨损量一致,可通过测量磨损量检验工具的磨损量快速直观的获知衬套的磨损量。

Description

一种磨损量检验方法及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磨损量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磨损量检验方法及工具。
背景技术
在运动部件中,因为长期的磨擦而造成零件的磨损,当轴和孔的间隙磨损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必须要更换零件,因此设计者在设计的时候选用硬度较低、耐磨性较好的材料为轴套或衬套,这样可以减少轴和座的磨损,当轴套或衬套磨损到一定程度进行更换,这样可以节约因更换轴或座的成本。在现有技术中,对于轴套或衬套的磨损量的检验通常是通过在静止状态下,人工利用塞尺检查轴套或衬套与轴之间的间隙大小,以此确定轴套或衬套的磨损量,进而判断是否需要更换。使得磨损量的检验时间长,检验结果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检验精度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磨损量检验方法及工具,其能够快速精准的检验轴组件的磨损量。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种磨损量检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安装过程中,在衬套上设置磨损量检验工具,所述磨损量检验工具靠近轴件的一侧与所述衬套的内表面平齐;在检验所述衬套的磨损量时,将所述磨损量检验工具取出,通过测量所述磨损量检验工具的磨损情况确定所述衬套的磨损量。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0、在所述衬套安装所述磨损量检验工具,并使所述磨损量检验工具靠近轴件的一侧与所述衬套的内表面平齐;
步骤S200、将所述衬套安装至所述轴件上,并正常使用;
步骤S300、在检验所述衬套的磨损量时,将所述磨损量检验工具取出;
步骤S400、测量所述磨损量检验工具的磨损量,即所述衬套的磨损量。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100包括:
步骤S110、制作所述磨损量检验工具;
步骤S120、在所述衬套上对应所述磨损量检验工具设置安装位;
步骤S130、将所述磨损量检验工具安装至所述安装位内,并固定。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200中,所述衬套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安装,保证所述衬套与所述轴件之间的间隙符合所述设计要求。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400包括:
步骤S410、在将所述磨损量检验工具安装至所述衬套前,记录所述磨损量检验工具的第一长度;
步骤S420、在检验时,测量所述磨损量检验工具的磨损后的第二长度;
步骤S430、计算所述第一长度与所述第二长度的差值,即所述衬套的磨损量。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步骤S410和所述步骤S420之间,还包括在所述磨损量检验工具上凹刻刻度及数值。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安装位为贯穿所述衬套设置的通孔,所述磨损量检验工具设置于所述通孔内。
一方面,提供一种磨损量检验工具,用于上述的磨损量检验方法,包括棒体,衬套上对应所述棒体设置有通孔,所述棒体设置于所述通孔内,所述棒体上远离衬套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卡环,用于限制所述棒体深入深度。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棒体的磨损系数小于或等于所述衬套的磨损系数。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棒体采用橡胶材料制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在衬套上设置磨损量检验工具,由于磨损量检验工具靠近轴件的一端与衬套的内表面平齐,在衬套受到轴件的摩擦出现磨损时,磨损量检验工具将一并被磨损,使得磨损量检验工具靠近轴件的一端始终与衬套的内表面平齐,此时磨损量检验工具的磨损量与衬套的磨损量一致,可通过测量磨损量检验工具的磨损量快速直观的获知衬套的磨损量。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磨损量检验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磨损量检验工具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磨损量检验工具;11、棒体;12、限位卡环;13、拔钩;14、刻度;2、轴件;3、衬套;4、轴承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至2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磨损量检验方法。具体的,在安装过程中,在衬套3上设置磨损量检验工具1,磨损量检验工具1靠近轴件2的一侧与衬套3的内表面平齐;在检验衬套3的磨损量时,将磨损量检验工具1取出,通过测量磨损量检验工具1的磨损情况确定衬套3的磨损量。
在衬套3上设置磨损量检验工具1,由于磨损量检验工具1靠近轴件2的一端与衬套3的内表面平齐,在衬套3受到轴件2的摩擦出现磨损时,磨损量检验工具1将一并被磨损,使得磨损量检验工具1靠近轴件2的一端始终与衬套3的内表面平齐,此时磨损量检验工具1的磨损量与衬套3的磨损量一致,可通过测量磨损量检验工具1的磨损量快速直观的获知衬套3的磨损量。
通过测量磨损量检验工具1的长度变化,从而可直观的获知衬套3的磨损量,避免了人工利用塞尺测量时带来的人为性误差,保证衬套3磨损量测量的精度。此外,在衬套3上设置磨损量检验工具1,可实现对衬套3的磨损量的实时监控,通过多次取出磨损量检验工具1进行测量,即可获知在不同时间点下衬套3的磨损情况,以便于维护人员及时对衬套3组件进行更换,增强轴件2的使用寿命。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0、在衬套3安装磨损量检验工具1,并使磨损量检验工具1靠近轴件2的一侧与衬套3的内表面平齐;
步骤S200、将衬套3安装至轴件2上,并正常使用;
步骤S300、在检验衬套3的磨损量时,将磨损量检验工具1取出;
步骤S400、测量磨损量检验工具1的磨损量,即衬套3的磨损量。
通过在安装时使磨损量检验工具1靠近轴件2的一端设置与衬套3的内表面平齐,可保证在衬套3磨损过程中磨损量检验工具1被磨损的磨损量与衬套3的磨损量一致,便于通过对磨损量检验工具1的长度测量确定磨损量检验工具1的磨损量,从而直接获知衬套3的内表面的磨损量。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磨损量检验工具1的设置为圆柱形,并且将其横截面积设置相对较小,使得磨损量检验工具1相当于衬套3的内表面的一个点,保证磨损量检验工具1的磨损量与衬套3的磨损量一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100包括:
步骤S110、制作磨损量检验工具1;
步骤S120、在衬套3上对应磨损量检验工具1设置安装位;
步骤S130、将磨损量检验工具1安装至安装位内,并固定。
通过在衬套3上设置安装孔,并将磨损量检验工具1安装于安装孔内,可保证磨损量检验工具1的安装位置固定,并保证在轴件2运行过程中磨损量检验工具1的位置不变。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安装位为贯穿衬套3设置的通孔,磨损量检验工具1设置于通孔内。
通过直接在衬套3上设置通孔,并将磨损量检验工具1安装在通孔内,可便于完成磨损量检验工具1的安装,同时便于在检验磨损量检验工具1的磨损量使将磨损量检验工具1取出。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磨损量检验工具1的磨损系数小于或等于衬套3的磨损系数。
通过将磨损量检验工具1采用磨损系数小于或等于衬套3的磨损系数的材料制成,可避免磨损量检验工具1的设置对衬套3性能的影响。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步骤S200中,衬套3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安装,保证衬套3与轴件2之间的间隙符合设计要求。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400包括:
步骤S410、在将磨损量检验工具1安装至衬套3前,记录磨损量检验工具1的第一长度;
步骤S420、在检验时,测量磨损量检验工具1的磨损后的第二长度;
步骤S430、计算第一长度与第二长度的差值,即衬套3的磨损量。
通过记录磨损量检验工具1的初始第一长度,并在检验衬套3的磨损量时测量磨损量检验工具1的第二长度,通过计算第一长度与第二长度的差值,即可直接获知衬套3的磨损量。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步骤S410和步骤S420之间,还包括在磨损量检验工具上凹刻刻度14及数值。
通过在磨损量检验工具1的表面凹刻刻度14值及数值,可便于检验者直接通过磨损量检验工具1上的刻度14读取出衬套3的磨损量,减少测量过程,使得衬套3的磨损量检验过程更为简便快捷。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磨损量检验工具1,其适用于上述的磨损量检验方法的,包括棒体11,衬套3上对应棒体11设置有通孔,棒体11设置于通孔内,棒体11上远离衬套3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卡环12,用于限制棒体11深入深度。
通过在衬套3上设置通孔,并将磨损量检验工具1的棒体11插入至通孔内,使得棒体11靠近轴件2的一端与衬套3的内表面平齐,可使得磨损量检验工具1可随同衬套3一起被磨损,通过测量磨损量检验工具1的磨损量即可直观的得出衬套3的磨损量。通过在磨损量检验工具1远离衬套3的一端设置限位卡环12,可用于限制棒体11插入通孔内的深度,保证棒体11靠近轴件2的一端始终与衬套3的内表面平齐。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用于安装衬套3及轴件2的轴承座4上对应上述通孔开设过孔,磨损量检验工具1由轴承座4外贯穿轴承座4与衬套3,并与衬套3的内表面平齐。
通过将磨损量检验工具1设置贯穿轴承座4及衬套3,可在不将衬套3及轴件2拆卸下来的情况下即可直接拔出磨损量检验工具1,实现对衬套3的磨损量的检验。
在本实施例中,棒体11采用橡胶材料制成,并且棒体11与通孔之间采用过盈配合,使得棒体11由于与通孔的孔壁之间的摩擦力及弹性变形被稳定的固定在通孔内。并且由于轴件2对磨损量检验工具1的磨损作用力的方向为轴件2旋转方向的切向,使得棒体11在通孔的孔壁对其的反作用力下减少位移。
优选的,在棒体11远离轴件2的一端上还设置有拔钩13,以便于检验者将磨损量检验工具1取下。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衬套的多个位置上设置有本发明所述的磨损量检验工具1,以进一步的提高对衬套磨损量的测量精度。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磨损量检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安装过程中,在衬套上设置磨损量检验工具,所述磨损量检验工具靠近轴件的一侧与所述衬套的内表面平齐;在检验所述衬套的磨损量时,将所述磨损量检验工具取出,通过测量所述磨损量检验工具的磨损情况确定所述衬套的磨损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损量检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0、在所述衬套安装所述磨损量检验工具,并使所述磨损量检验工具靠近轴件的一侧与所述衬套的内表面平齐;
步骤S200、将所述衬套安装至所述轴件上,并正常使用;
步骤S300、在检验所述衬套的磨损量时,将所述磨损量检验工具取出;
步骤S400、测量所述磨损量检验工具的磨损量,即所述衬套的磨损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磨损量检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00包括:
步骤S110、制作所述磨损量检验工具;
步骤S120、在所述衬套上对应所述磨损量检验工具设置安装位;
步骤S130、将所述磨损量检验工具安装至所述安装位内,并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磨损量检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00中,所述衬套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安装,保证所述衬套与所述轴件之间的间隙符合所述设计要求。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磨损量检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00包括:
步骤S410、在将所述磨损量检验工具安装至所述衬套前,记录所述磨损量检验工具的第一长度;
步骤S420、在检验时,测量所述磨损量检验工具的磨损后的第二长度;
步骤S430、计算所述第一长度与所述第二长度的差值,即所述衬套的磨损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磨损量检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410和所述步骤S420之间,还包括在所述磨损量检验工具上凹刻刻度及数值。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磨损量检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位为贯穿所述衬套及轴承座设置的通孔,所述磨损量检验工具设置于所述通孔内。
8.一种磨损量检验工具,用于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磨损量检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棒体,衬套上对应所述棒体设置有通孔,所述棒体设置于所述通孔内,所述棒体上远离衬套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卡环,用于限制所述棒体深入深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磨损量检验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棒体的磨损系数小于或等于所述衬套的磨损系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磨损量检验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棒体采用橡胶材料制成。
CN201811155658.4A 2018-09-30 2018-09-30 一种磨损量检验方法及工具 Pending CN10898153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55658.4A CN108981539A (zh) 2018-09-30 2018-09-30 一种磨损量检验方法及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55658.4A CN108981539A (zh) 2018-09-30 2018-09-30 一种磨损量检验方法及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81539A true CN108981539A (zh) 2018-12-11

Family

ID=645441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55658.4A Pending CN108981539A (zh) 2018-09-30 2018-09-30 一种磨损量检验方法及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81539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26994A (zh) * 2019-12-25 2020-03-27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轴套涂层摩擦磨损试验方法
CN114196792A (zh) * 2021-12-08 2022-03-18 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高炉壁体残厚在线测量装置及其监测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6676A (zh) * 2003-09-25 2006-11-01 特诺有限公司 衬里磨损检测
CN201093982Y (zh) * 2007-11-09 2008-07-30 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船舶密封用碳精环的磨损测量机构
CN201269730Y (zh) * 2008-10-23 2009-07-08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传动滚筒滚面磨损量检测器
CN202734805U (zh) * 2012-08-27 2013-02-13 长沙学院 磨损形貌及失重量的检测装置
CN103591870A (zh) * 2013-11-13 2014-02-19 鞍钢集团矿业公司 行程传动轴衬套内孔磨损测量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03998892A (zh) * 2013-09-27 2014-08-20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磨损界限判断量规
CN203879843U (zh) * 2014-05-20 2014-10-15 三一集团有限公司 带密封圈磨损量检测装置的油缸及工程机械
CN206160984U (zh) * 2016-08-29 2017-05-10 希弗特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衬板磨损厚度检测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6676A (zh) * 2003-09-25 2006-11-01 特诺有限公司 衬里磨损检测
CN201093982Y (zh) * 2007-11-09 2008-07-30 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船舶密封用碳精环的磨损测量机构
CN201269730Y (zh) * 2008-10-23 2009-07-08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传动滚筒滚面磨损量检测器
CN202734805U (zh) * 2012-08-27 2013-02-13 长沙学院 磨损形貌及失重量的检测装置
CN103998892A (zh) * 2013-09-27 2014-08-20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磨损界限判断量规
CN103591870A (zh) * 2013-11-13 2014-02-19 鞍钢集团矿业公司 行程传动轴衬套内孔磨损测量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03879843U (zh) * 2014-05-20 2014-10-15 三一集团有限公司 带密封圈磨损量检测装置的油缸及工程机械
CN206160984U (zh) * 2016-08-29 2017-05-10 希弗特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衬板磨损厚度检测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26994A (zh) * 2019-12-25 2020-03-27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轴套涂层摩擦磨损试验方法
CN114196792A (zh) * 2021-12-08 2022-03-18 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高炉壁体残厚在线测量装置及其监测方法
CN114196792B (zh) * 2021-12-08 2023-03-14 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高炉壁体残厚在线测量装置及其监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81539A (zh) 一种磨损量检验方法及工具
CN103842791B (zh) 轮胎试验装置
US2012022640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fatigue for mechanical components of an aircraft and aircraft maintenance method
US10697854B2 (en) Rolling bearing fatigue state prediction device and rolling bearing fatigue state predicting method
JP5972223B2 (ja) エレベータシーブのシーブ溝測定装置及びシーブ溝の摩耗判定方法
US11268874B2 (en) Defect judging unit of measuring probe and defect judging method thereof
CN106152991A (zh) 轴套零件内外径检测设备
CN210293504U (zh) 一种高速轴承摩擦力矩检测装置
CN207214983U (zh) 汽车轮毂轴承小内圈轴向特征量测量装置
CN112343855B (zh) 航空发动机及对航空发动机的叶尖间隙进行在翼评估的方法
EP1227222A3 (en) Utilization of pyrometer data to detect oxidation
US4574494A (en) Device for determining the profile of the charging surface of a shaft furnace
CN105784368A (zh) 一种滚动轴承旋转灵活性测量仪及其测量方法
JP2018159623A (ja) 状態監視装置
CN207066396U (zh) 汽车轮毂轴承法兰盘轴向特征量测量装置
JPH11294596A (ja) メカニカルシ−ル用モニタリング装置及び方法
CN211648906U (zh) 一种可便捷检测辅助弹簧形变的空气弹簧系统
CN111336976B (zh) 轴承内部径向工作游隙检测方法
EP3636949B1 (en) Carbon brake wear status monitoring system
CN110631533A (zh) 轴承径向游隙的获取方法、调整方法及系统
CN205748910U (zh) 一种多功能轴承检测装置
CN214844483U (zh) 一种机械密封件检测工具
CN210022442U (zh) 砂磨机机封测温结构
CN213021374U (zh) 四点接触球轴承轴向游隙检测工装
KR20200080522A (ko) 툴링핀의 마모도 측정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