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80588A - 稳定器用机架组件的双轴枢转装置、机架组件及稳定器 - Google Patents

稳定器用机架组件的双轴枢转装置、机架组件及稳定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80588A
CN108980588A CN201811129429.5A CN201811129429A CN108980588A CN 108980588 A CN108980588 A CN 108980588A CN 201811129429 A CN201811129429 A CN 201811129429A CN 108980588 A CN108980588 A CN 1089805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component
rotation
pivoting device
faste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2942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980588B (zh
Inventor
董辉
潘文伟
唐昌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lin Zhish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ilin Zhish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lin Zhish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ilin Zhish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12942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80588B/zh
Publication of CN1089805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805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9805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805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3/00Other supports for positioning apparatus or articles; Means for steadying hand-held apparatus or articles
    • F16M13/04Other supports for positioning apparatus or articles; Means for steadying hand-held apparatus or articles for supporting on, or holding steady relative to, a person, e.g. by chains, e.g. rifle butt or pistol grip supports, supports attached to the chest or hea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1/00Stands or trestles as supports for apparatus or articles placed thereon ; Stands for scientific apparatus such as gravitational force meters
    • F16M11/02Heads
    • F16M11/04Means for attachment of apparatus; Means allowing adjustment of the apparatus relatively to the stand
    • F16M11/06Means for attachment of apparatus; Means allowing adjustment of the apparatus relatively to the stand allowing pivoting
    • F16M11/12Means for attachment of apparatus; Means allowing adjustment of the apparatus relatively to the stand allowing pivoting in more than one dir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稳定器用机架组件的双轴枢转装置,其用于可枢转地连接所述机架组件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其包括:固定连接至第一部件的第一转轴;枢转座,枢转座的一端可旋转地支承在所述第一转轴上以围绕所述第一转轴相对于第一部件绕第一旋转轴线枢转;止转连接至第二部件的第二转轴,其中第二转轴绕第二旋转轴线不可枢转地支承在枢转座的另一端,其中第二旋转轴线正交于第一旋转轴线。由此,提供一种符合人机工程学、操作姿态多变的稳定器用机架组件。进一步,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带有上述机架组件的稳定器。

Description

稳定器用机架组件的双轴枢转装置、机架组件及稳定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稳定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稳定器用机架组件的双轴枢转装置。进一步,本发明还涉及应用该双轴枢转装置的机架组件以及带有该机架组件的稳定器。
背景技术
已知的是,现有的手持稳定器一般由一个可固定拍摄装置的云台和一端与云台连接的、用于支承云台的机架组成,其中,该机架一般呈直立的杆状结构,可供拍摄者握持,在拍摄时用以托举拍摄部。对于这种具有细长杆状结构的机架存在以下问题:在实际使用中,在拍摄特殊位置的对象时,例如拍摄的目标较低时,需要向下倾斜稳定器,而拍摄的目标较高时,需要向上倾斜稳定器,这两种拍摄情况下,对于直杆式手持稳定器而言,带有拍摄装置的稳定器的倾斜角度较大,容易造成手腕的不适,在持续一端时间的拍摄过程中,手腕会很快感到肌肉疲劳,容易发生抖动从而影响拍摄效果,而且长期以俯仰倾斜角度较大的姿势进行拍摄活动的人,还容易对手腕关节和肌肉造成损伤。
因此,行业内仍存在提供一种符合人机工程学、操作姿态多变的、使用过程中倾斜角度可调的稳定器及其机架组件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能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种种不足的稳定器用机架组件的双轴枢转装置、机架组件及稳定器。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稳定器用机架组件的双轴枢转装置,所述双轴枢转装置用于可枢转地连接所述机架组件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轴枢转装置包括: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一部件的第一转轴;枢转座,所述枢转座的一端可旋转地支承在所述第一转轴上以相对于所述第一部件绕第一旋转轴线枢转,该枢转座还包括位于其一端的供第二转轴穿设的连接臂;以绕第二旋转轴线不可枢转的方式支承在所述枢转座的连接臂内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部件被构造成能绕所述第二转轴旋转,其中所述第二旋转轴线正交于所述第一旋转轴线;设置在所述第二部件与所述第二转轴间的接合机构,其被构造成当所述第二转轴处于其沿第二旋转轴线的锁紧位置时处于接合状态以阻止所述第二部件绕第二转轴的旋转,当所述第二转轴处于其沿第二旋转轴线的松开位置时处于解除接合状态以允许第二部件绕第二转轴的旋转。
由此,与现有技术相比,经由提供根据本发明的双轴枢转装置,以可靠、操作简单的方式实现了双轴枢转及枢转锁止。用户可以在自由调整带有该双轴枢转装置的机架组件的姿态的同时,从而在将机架组件调整到期望姿态时操作简单地进行锁止。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部件为带有联接部的把持杆,其中所述联接部固定连接至容置在所述内部空间内的、由所述第二转轴旋转支承的枢转件,以使得所述把持杆相对于所述枢转座绕所述第二旋转轴线是可枢转的。由此,以简单可靠的方式实现了把持杆与第二转轴之间的止转连接。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合机构包括:止转地联接至所述第二转轴的至少一个第一接合件;固定联接至所述联接部的至少一个第二接合件;其中当所述第二转轴位于锁紧位置时,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接合件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接合件之间产生摩擦和/或形状接合以阻止所述联接部绕第二转轴的旋转,当所述第二转轴位于松开位置时,解除所述摩擦和/或形状接合以允许所述联接部绕第二转轴的旋转。由此,以简单可靠的方式实现了将第二部件锁止在期望的位置。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转轴沿轴向设置有具有非圆横截面的止转外轮廓,其中所述第一接合件为适形地穿设在所述第二转轴的止转外轮廓上的摩擦片,所述第二接合件为套设在所述第二转轴上的、可绕第二转轴枢转的摩擦片,其中所述第一接合件与所述第二接合件交叉排列布置。由此,经由分别固定连接至第二转轴和第二部件的对应设置的一对接合件间的摩擦接合,以成本低廉的方式可靠地实现了将第二部件锁止在期望的位置。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合机构包括:自所述枢转件朝向一侧伸出的凸出部;设置在所述连接臂上的、面向所述凸出部的锁止块;其中当所述第二转轴位于锁紧位置时,在所述凸出部与所述锁止块之间产生摩擦和/或形状接合以阻止所述联接部绕第二转轴的旋转,当所述第二转轴位于松开位置时,解除所述凸出部与所述锁止块之间的摩擦和/或形状接合以允许所述联接部绕第二转轴的旋转。由此,经由分别固定连接至枢转座的连接臂和第二部件的对应设置的锁止块和凸出部间的摩擦和/或形状接合,以成本低廉的方式可靠地实现了将第二部件锁止在期望的位置。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枢转座一侧的调节件,其中所述调节件带有与所述第二转轴的端部的螺纹相配合的调节螺母,从而经由所述调节件自身的旋转驱动所述第二转轴在其松开位置和锁紧位置之间移位。由此,以简单可靠的方式实现了使第二转轴沿第二旋转轴向方向移位。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调节螺母和所述接合机构之间的压紧块,其中所述调节螺母沿第二旋转轴线方向驱动所述压紧块移位,以经由所述压紧块施加至所述接合机构的压紧作用将所述接合机构保持在其接合状态。由此,更好地将双轴枢转装置的接合机构保持在接合状态。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枢转件带有在周向上径向地伸出的、固定连接至所述联接部的多个延伸臂,其中彼此相邻的两个延伸臂与所述枢转件的外周围出限位槽,在所述两个延伸臂之间设置有插入所述限位槽内的、作为止挡件的支撑销,其中所述支撑销被构造成阻止所述第二部件超出枢转角度范围的转动。由此,防止第二部件相对于第一部件出现超出期望角度范围的枢转。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部件为固定连接有联接部的把持杆,其中所述联接部被构造成带有供所述第二转轴穿设的通孔的、且与所述连接臂在第二旋转轴线方向上相互抵靠的枢转部,以允许所述第二部件相对于所述枢转座绕所述第二旋转轴线是可枢转的。由此,以简单可靠的方式实现了把持杆与第二转轴之间的止转连接。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转轴的横截面是可变的,其沿第二旋转轴线方向依次设置有横截面积递增的带螺纹的第一轴段、适形地穿设在所述连接臂的支承孔中的第二轴段、穿设入所述通孔中的第三轴段以及与所述第三轴段形成轴肩部的第四轴段,其中所述接合机构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联接部的第一接合件;固定设置于所述轴肩部的、面向所述第一接合件布置的第二接合件;以套设在第二转轴上的方式夹设在所述连接臂和所述第二转轴之间的偏压件,所述偏压件被构造成将所述接合机构偏压成所述解除接合状态。由此,通过分别固定连接至第二转轴和第二部件的一对相互接合的接合件,以成本低廉的方式可靠地实现了将第二部件锁止在期望的位置。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枢转座一侧的调节件,其中所述调节件带有与所述第一轴段的螺纹相配合的螺纹,从而经由所述调节件自身的旋转驱动所述第二转轴在其松开位置和锁紧位置之间移位。由此,允许用户可以手动地在锁止位置将第二部件相对于枢转座进行锁止。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联接部带有沿其周向延伸的限位槽,还设置有插入所述限位槽内的、作为止挡件的支撑销,其中所述支撑销被构造成阻止所述第二部件超出枢转角度范围的转动。由此,以简单可靠的方式实现了把持杆与第二转轴之间的止转连接。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稳定器用机架组件,其包括可经由双轴枢转装置可枢转的连接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其中所述双轴枢转装置是根据本发明的双轴枢转装置。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稳定器,其包括用于固定拍摄装置的并调整所述拍摄装置的姿态的云台以及用于支承所述云台的机架组件,其中所述机架组件是根据本发明的稳定器用机架组件。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的一部分将会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本公开后显见的,另一部分将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结合附图描述。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示出了带有本发明的机架组件的稳定器的立体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双轴枢转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双轴枢转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机架组件 101.稳定器 103.云台 1.第一机架部
2、2’.第一部件 3、3’.第二部件 31、31’.联接部 32.枢转件
32A.凸出部 33.延伸臂 34、34’.限位槽 4、4’.双轴枢转装置
A1.第一旋转轴线 A2.第二旋转轴线 41、41’.连接板
42、42’.第一转轴 43、43’.枢转座 431、431’.沉孔
432、432’.连接臂 433、433’.基部 434、434’.内部空间
435、435’.内周壁 436’.支承孔 44、44’.第二转轴 441.支承端
442.止转外轮廓 443.止转件 44A.第一轴段 44B.第二轴段
44C.第三轴段 44D.第四轴段 44B1.外轮廓 44D1.安装孔
511.第一接合件 512.第二接合件 511A.通孔 512A.通孔
522.锁止块 523.安装孔 531.安装螺钉 532、533.紧固件
534.紧固件 54A、54B.齿盘 55.偏压件 61、61’.旋钮
62.调节螺母 63.止推件 64.压紧块 65、65’.支撑销
71、71’.止挡件 72、72’.止挡突起 81、81’.夹紧块
82、82’.螺纹件 83、83’.锁紧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所公开的机架组件的示意性方案。尽管提供附图是为了呈现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但附图不必按具体实施方案的尺寸绘制,并且某些特征可被放大、移除或局剖以更好地示出和解释本发明的公开内容。附图中的部分构件可在不影响技术效果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位置调整。在说明书中出现的短语“在附图中”或类似用语不必参考所有附图或示例。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至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在下文中被用于描述附图的某些方向性术语,例如“横”、“竖”、“前”、“后”、“内”、“外”、“上方”、“下方”和其它方向性术语,将被理解为具有其正常含义并且指正常看附图时所涉及的那些方向。除另有指明,本说明书所述方向性术语基本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常规方向。
本发明中使用的术语“正交”是指在立体空间中存在垂直关系,A正交于B是指A和B存在垂直关系,而无论A和B是否是共面的,术语“止转地连接”是指被连接的对象彼此间不存在相对转动。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及其类似术语,在本发明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重要性,而是用于将一个部件与其它部件进行区分。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结合附图1,其中示出了带有本发明的机架组件100的实施例的稳定器101。其中该稳定器101包括用于固定诸如单反相机或者摄像机或者手机或者VR相机等的拍摄装置的云台103。如图1所示,其中示出的云台103为三轴云台,包括三个转轴结构,即俯仰轴结构、横滚轴结构和航向轴结构。其中,所述俯仰轴结构可用于安装该拍摄装置,作为一种示例,可以通过俯仰轴结构内的电机带动拍摄装置做绕俯仰轴的俯仰运动;俯仰轴结构安装于横滚轴结构上,通过横滚轴结构内的电机带动拍摄装置做绕横滚轴的横滚运动;横滚轴结构安装于航向轴结构上,通过航向轴结构内的电机控制拍摄装置相机绕航向轴的转动。需说明的是,图示中虽然示出的是三轴云台,但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方案同样适应于二轴云台。
进一步,如图1所示,该稳定器还包括用于支承该云台103的机架组件100。其中该机架组件100包括:沿该云台103航向轴的方向延伸的第一机架部1,该第一机架部1作为示例地大体呈圆筒状,其中第一机架部以其一端支承该云台103。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一机架部1是由具有一定强度的工程塑料或者金属。为了便于用户把持,可以例如对第一机架部1的外周面进行磨砂处理,从而防止第一机架部1从用户手中的意外滑脱。
如图1所示,该机架组件100还包括自第一机架部1横向延伸出的第二机架部,优选地,该第二机架部可以构造成用作机架组件中的电池仓。在本申请中,可将该第二机架部称为或者视为双轴枢转装置4所连接的第一部件2。其中该第一部件2具有连接至该第一机架部的一端和远离该第一机架部1的另一端。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示例,该第一机架部1和第二机架部可以被构造为一体件,这例如在第一机架部1和第二机架部由塑料制成时,通过模制的方式制出。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第一机架部1和第二机架部采用一体件的方式形成时,可以减少制造稳定器或者机架组件时的零部件数量并相应地降低组装成本。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该第一机架部1和第二机架部也可以为彼此连接的独立部件。
作为一种示例,该第二机架部截面大体呈两端被倒圆的长方形的带轴线A1的筒状结构,优选地,该第二机架部是关于其自身轴线A1成轴对称的筒状结构。其中该第二机架部的宽度大致与第一机架部1的直径相同以允许其大致平滑过渡的方式连接至第一机架部1,这避免该机架组件100的外表面存在突变部或者台阶部,从而使机架组件100具有良好的把持手感或产品质感。优选地,该第二机架部在其筒状结构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设置有用于在用户把持时增大与用户的手面间的摩擦力的软胶。作为一种替代,也可以经由在第二机架部的外周面上形成增大摩擦的纹理。
作为一种非限定性的示例,该第二机架部被构造成稳定器101的、用于容置电池的电池仓。其中该电池仓可以设计为允许用户自外部打开以对电池进行替换操作,也可以设计为禁止用户打开并仅以充电接口对所容置的电池进行充电操作的结构。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该第二机架部也可以构造成用于布置功能按键等其他用途。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二机架部可以是由与第一机架部1相同的材料制成,例如但不限于为塑料或者金属。
如图1所示,该机架组件100还包括可与该第二机架部成角度地设置的把持杆3。在本申请中,可将该把持杆3称为或者视为双轴枢转装置所连接的第二部件3。其中该把持杆3具有连接至该第二机架部2的连接端和远离该第二机架部2的、在图1中示出为位于连接端上方的把持端。具体来说,如图1所示,该把持杆3可以被构造为自连接端向上延伸的、大体具有圆形截面的筒状结构。在该把持杆3的把持端处优选地设置有与用户的手面形状贴合的弧面以增大把持杆3和用户手面之间的接触面。进一步优选地,在该把持端处沿其外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稳定器101的操作件,该操作件例如可以是按键、拔轮或者指压开关等。经由这样的布置,允许用户在把持端处把持稳定器时,仍能用空闲的手指操作稳定器101的操作件,从而提高了用户使用时的用户体验。
进一步,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把持杆3可以经由设置在把持杆3和第二机架部2之间的双轴枢转装置4以绕第二机架部2的第一旋转轴线A1可枢转的方式连接至第二机架部2的端部,从而允许用户调节该把持杆3相对于第一机架部1所成的角度,进而允许用户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环境对机架组件的形态进行灵活调整,以确保以符合人机工程学的方式操作该稳定器。进一步,如图2所示,该双轴枢转装置4还允许把持杆3可以绕正交于该第一旋转轴线A1的第二旋转轴线A2的方式相对于第二机架部2枢转,以调整把持杆3和第二机架部2之间所成的角度。
在图2中示出了该双轴枢转装置4的实施例。其中该双轴枢转装置4用于可双轴枢转地连接该机架组件100的作为第一部件2的第二机架部和作为第二部件的把持杆3。如图2所示,该双轴枢转装置4包括:固定连接至该第一部件的连接板41;其中,该连接板41上开设有多个供紧固件穿设的通孔,从而经由设置在孔中的紧固件将连接板固定连接至机架组件100的第二机架部。固定连接至该连接板41上的第一转轴42,其中该第一转轴42例如以一体成型的方式支承在连接板41上,当然该第一转轴42也可以通过例如粘结或者焊接的方式支承在连接板41上并随之一同旋转。同样可以理解的是,该连接板41是可以省略的,即可以将第一转轴42直接固定连接至第一部件。该双轴枢转装置4还包括有枢转座43,其中该枢转座43的一端可旋转地支承在该第一转轴42上以便以第一转轴为旋转中心轴线A1相对于第一部件进行枢转。
进一步,如图2所示,该枢转座43包括:位于其一端的用于容置第一转轴42的沉孔431,其中该沉孔431内设置有用于旋转支承该第一转轴42的轴承部(未图示出);以及位于其另一端的用于容置该第二转轴44的一对连接臂432;以及基部433,其中该一对连接臂432自基部433突伸出并在其间限定出内部空间434。经由上述沉孔431和限定出内部空间434的一对连接臂432,使得枢转座43经由第一转轴42绕第一旋转轴线A1的枢转和第二部件3经由第二转轴44的绕第二旋转轴线A2的枢转成为可能。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知晓,也可以仅设置单个连接臂432,而在该双轴枢转装置4所连接的第二部件3的对应地设置用于夹持该连接臂432的联接部,只要能够实现第二部件3相对于双轴枢转装置4不可轴向移位即可。
为了限定枢转座43相对于作为第一部件2的机架部的枢转角度范围,优选地,该双轴枢转装置4还包括用于限定枢转座43相对于所述第一部件的枢转角度范围的第一部件限位机构,其中该第一部件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该枢转座43的沉孔431内的沿该第一转轴42的周向延伸的限位槽;以及固定套设在该第一转轴42的端部处的止挡件71,其中该止挡件71例如为与该第一转轴42形状配合并随第一转轴42同步转动的套环,其中该止挡件71带有延伸入该限位槽内的止挡突起72。由此,经由止挡突起72与该限位槽两端壁间的限位作用,从而限定出枢转座43相对于该第一部件2的枢转角度范围。作为一种非限定性的角度范围,在本实施例中,该枢转座43相对于该第一部件2在180度的角度范围内枢转。更进一步,该枢转座43相对于该第一部件2在120度的角度范围内枢转。
在更有利的方面中,为了使枢转座43可以保持在用户调整好的相对于第一部件2的角度位置处,还包括用于设定所述第一部件2和所述枢转座43所成的角度的第一部件锁止机构,其中该第一部件锁止机构包括:绕所述第一转轴42设置的、能在夹紧位置和松开位置之间动作的夹紧块81,如图2所示,该夹紧块81例如成一端开口的燕尾状结构,其部分地包绕该第一转轴42设置,从而能在外力作用下在松开位置和夹紧位置之间动作。具体来说,当该夹紧块81处于松开位置时,夹紧块81在其自身张紧力的作用下外张从而并不与第一转轴42发生摩擦接合,这允许枢转座43相对于第一部件2的自由转动;而当夹紧块81在外力作用下克服自身张紧力处于夹紧位置时,该夹紧块81经由其与第一转轴42间的摩擦接合阻止该枢转座43绕所述第一转轴相对于第一部件2的转动,由此可以设定所述第一部件2和所述枢转座43所成的角度位置。进一步,用于施加外力的机构例如可以为螺纹件82,其中该螺纹件82可以与设置在该枢转座43上的螺纹孔相配合,其中该螺纹件8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设置在枢转座43外侧的供用户操作的锁紧旋钮83,同时该螺纹件82的另一端抵接至夹紧块81。由此,经由用户操作旋钮,可以选择性地对夹紧块81施加外力,从而使其在夹紧位置和松开位置之间动作,这最终实现了将枢转座43保持在用户调整好的相对于第一部件2的角度位置处。
进一步,如图2所示,该双轴枢转装置4还包括以绕正交于所述第一旋转轴线A1的第二旋转轴线A2不可枢转的方式支承在该枢转座43上的第二转轴44。在如图2所示出的实施例中,该第二转轴44在其一个端部处设置有阻止该第二转轴相对于枢转座43枢转的止转件443且该第二转轴44至少部分地经由该止转件443支承在一个连接臂432处,同时该第二转轴44以其另一端的支承端441被支承在另一个连接臂处。在本实施例中,该止转件43是固定地设置在第二转轴44的端部处的、在其自身两端处被倒圆的矩形板。与之对应地,在连接臂432的一侧设置有与该矩形板形状配合的沉槽(图2未示出)。由此,在该第二转轴44已经安装就位于双轴枢转装置4中时,该矩形板被置于与之形状配合的沉槽中从而使得该第二转轴44不可绕第二旋转轴线A2枢转。经由这样的布置,该第二转轴44可以沿第二旋转轴线A2方向在锁紧位置和松开位置之间可移位的方式穿设在该枢转座43的内部空间43中。
如图2所示,其中该第二部件(即把持杆3)的一端设置有固定连接的联接部31,在此处,该联接部31被优选地构造为连接环的形式。该联接部31可以是与把持杆一体制成,也可以是利用焊接、粘接或者紧固件连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在本实施例中,沿该联接部31的内圆周设置有多个安装孔,经由这些安装孔,可以经由多个紧固件532将枢转件32以容置在联接部31的内部的方式固定地连接至该联接部31,随后将固定连接至联接部31的枢转件32以套设在第二转轴44的方式容置在一对连接臂432之间的内部空间434中。由此,经由一对连接臂432对联接部31的夹持作用可以阻止联接部31和第二转轴44在第二旋转轴线A2方向上的不期望的运动,从而允许把持杆3相对于该枢转座43仅可绕第二旋转轴线A2枢转。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枢转座43是例如经由注塑成型一体成型制成,之后将第一转轴42和固定连接有联接部31的枢转件32分别插入到枢转座43中以实现双轴枢转功能。由此,以简单可靠的方式实现了对机架组件操作姿态的调整。
在图2所示出的实施例中,为了使作为第二部件的把持杆3可以保持在用户调整好的相对于枢转座43的角度位置处,本申请的双轴枢转装置4还包括用于将该把持杆3(即第二部件)相对于枢转座43锁止在预定角度位置的、设置在第二部件与该第二转轴44间的接合机构,该接合结构被构造成当第二转轴44处于其锁紧位置时处于接合状态以阻止该第二部件3绕第二转轴44的旋转,当第二转轴44处于其松开位置时处于解除接合状态以允许第二部件绕第二转轴的旋转。
具体地,如图2所示,该接合机构可以包括有:止转地联接至第二转轴44的至少一个第一接合件511以及固定联接至该第二部件3的联接部31的至少一个第二接合件512。在本实施例中,该至少一个第一接合件511为3个优选为尼龙或铝合金制成的摩擦片,而该至少一个第二接合件512为2个由粉末冶金制成的摩擦片。如图所示,多个第一接合件511和第二接合件512以交叉排列布置的方式组成一组摩擦片组。需要指出的是,在图2中示出的摩擦片的数量和排列布置方式仅仅只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知晓,以上关于构成第一接合件511和第二接合件512的摩擦片的材料、数量以及排布方式可以根据接合机构的性能需要进行合理的设置。进一步,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知晓,除了此处优选的摩擦接合外,采用形状接合或者两种接合兼有的方式同样能够实现相同的功能。
对于第一接合件511而言,其以如下方式止转地联接至第二转轴44:在第二转轴44的支承端441和止转件443之间设置有一段非圆形的止转外轮廓442,优选地将该止转外轮廓442设计为正方形或者矩形。相应地,多个第一接合件511均设有与该止转外轮廓442的形状相适配的通孔511A,例如优选该通孔511A的横截面亦为正方形或矩形。这样,允许将多个第一接合件511经由各自的通孔511A适形地穿设在第二转轴44的止转外轮廓442上,从而防止这些第一接合件511相对于第二转轴44发生枢转。
对于第二接合件512而言,其以如下方式固定联接至第二部件3的联接部31:将一对构造为摩擦片的第二接合件512布置在第二部件3的联接部31的一侧,其中将一对第二接合件512布置成彼此空间上对齐,由此经由穿设过这一对第二接合件512的一端处的安装孔的安装螺钉将这一对第二接合件512固定地连接至第二部件3的联接部31。与此同时,这对第二接合件512均带有其内径大于该第二转轴44的止转外轮廓442的优选为圆形的通孔512A,从而使得经由该通孔512A将第二接合件512套设在第二转轴44上并允许第二接合件512随着第二部件3的转动而绕第二旋转轴线A2自由枢转。
如上介绍的接合机构可以以如下示例性的方式实现在其接合状态和解除接合状态之间的转换。在一个示例中,多个第一接合件511经由与第二转轴44的止转外轮廓442之间的形状接合而允许其随着第二转轴44沿轴向一起移位。具体来说,当第二转轴44沿第二旋转轴线方向处于其松开位置时,此时第一接合件511处于其初始的、与第二接合件512间隔开一段距离而不发生接合的脱接位置,此时由于第二接合件512不与第一接合件511存在任何摩擦和/或形状接合,使得第二接合件512及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二部件3均可以绕第二转轴44自由地枢转。当期望相对于第二转轴44将第二部件3锁定在特定角度位置时,使第二转轴44从其松开位置移位至锁紧位置(例如但不限于,沿第二旋转轴线A2方向推动该第二转轴44),第一接合件511由于与第二转轴44间形状接合会随着第二转轴44一起沿第二旋转轴线A2方向移位,从而消除其与第二接合件512之间初始设定的间隔距离并发生接合。由于第一接合件511和第二接合件512之间的摩擦和/或形状接合作用,使得第二部件3无法再继续绕第二转轴44自由地旋转,从而实现将第二部件3锁定在用户期望的特定角度位置处。
作为优选,还可以在第二部件3与第二转轴44之间设置如下的接合机构:自枢转件32朝向一侧伸出的凸出部32A;设置在连接臂432上的、朝向凸出部32A的锁止块522。在该接合机构的这个实施例中,该凸出部32A例如是与枢转件32一体形成的、呈截头圆锥形的凸台;相应地,该锁止块522在其面向凸出部32A的一侧带有与该凸出部32A摩擦和/或形状配合的内凹面,且其在背离凸出部32A的一侧具有与连接臂432上的安装孔523的内轮廓相适形的外形,由此该锁止块522可以不可旋转地安装在枢转座43的连接臂432内。
如上介绍的接合机构可以以如下示例性的方式实现在其接合状态和解除接合状态之间的转换。在一个示例中,当第二转轴44沿第二旋转轴线方向处于其松开位置时,此时锁止块522处于其初始的、与枢转件32上的凸出部32A间隔开一段距离而不发生接合的脱接位置,此时由于凸出部32A不与该锁止块522存在任何摩擦和/或形状接合,使得枢转件32及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二部件3均可以绕第二转轴44自由地枢转。当期望相对于第二转轴44将第二部件3锁定在特定角度位置时,使第二转轴44从其松开位置移位至锁紧位置(例如但不限于,沿第二旋转轴线A2方向推动该第二转轴44),在第二转轴44的止转件443的轴向推力作用下,枢转座43的连接臂432由于自身的弹性会沿第二旋转轴线A2方向发生一定的移位变形,这进而使得固定安装在连接臂432中的锁紧块522也相应地发生轴向移位,从而消除其与枢转件32的凸出部32A之间初始设定的间隔距离并发生接合。由于锁紧块522和枢转件32的凸出部32A之间的摩擦和/或形状接合作用,使得第二部件3无法再继续绕第二转轴44自由地旋转,从而实现将第二部件3锁定在用户期望的特定角度位置处。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设想到,上述介绍的两种接合机构是可以共同设置且相互作用的,当然两者也可以独立地设置或者起作用。具体来说,如图2所示,优选地将由第一接合件511和第二接合件512组成的接合机构布置成其中的一个第一接合件511抵靠枢转件32。在这种布置中,可将多个第一接合件511中的至少一个构造成允许其在第二转轴44上沿轴向自由移位,这例如可以通过改变该第一接合件511的通孔511A的尺寸来实现。经由这样的布置,当第二转轴44处于其锁紧位置时,由于连接臂432在轴向上移位变形,使得锁止块522沿轴向抵靠住并且按压该枢转件32上的凸出部32A,此时将枢转件32设计为允许其沿轴向上些微的移位进而使与其抵靠的第一接合件511也在轴向上移位。这样的轴向移位已经足以使第一接合件511和第二接合件512之间发生摩擦和/或形状,即该接合机构会处于其接合状态。由此可见,以上两个接合机构以相互作用的方式实现了更好的锁紧效果。
在另一方面,图2中示出了一种作为示例的、用于使第二转轴44沿第二旋转轴线A2方向在锁紧位置和松开位置之间移位的调节机构,该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枢转座43一侧的被构造为旋钮61的调节件,其中该旋钮61带有随之一起枢转的调节螺母62,该调节螺母62带有与第二转轴44的支承端441的端部的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由此,归因于调节螺母62与第二转轴的支承端441上的螺纹配合,可以经由调节螺母62自身的旋转来驱动第二转轴44在其松开位置和锁紧位置之间沿第二旋转轴线A2方向移位。
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在枢转座43的连接臂432上设置有可供旋钮61在其中自由枢转的内周槽435,该内周槽435内带有用于沿第二旋转轴线A2方向限位的限位部。同时,沿连接臂432的内周面设置有多个用于安装止推件63的安装孔。在本实施例中,该限位部例如是沿内周槽435的环周在连接臂432的通孔的径向方向上向内突出的凸起,同时该止推件63为带有多个伸出臂的大体呈圆板状的部件,其中在其多个伸出臂的端部处带有供紧固件穿设的安装孔。由此经由多个紧固件533可以将该止推件63固定安装至连接臂432,从而使得该止推件63不可轴向移位地固定连接至连接臂432。
在操作时,该旋钮61可以在容置在该内周槽435中并可以在内周槽435中自由地枢转,但由于设置在内周槽435上的限位部的限位作用,该旋钮61仅可绕第二旋转轴线A2自由地枢转但不可沿第二旋转轴线A2方向移位。进一步,固定连接至旋钮63的调节螺母62的侧面也可以抵靠至该止推件63从而进一步防止旋钮63沿第二旋转轴线A2方向移位。经由这样的布置,在期望将第二转轴44从其松开位置驱动至其锁紧位置时,通过旋转旋钮61带动调节螺母62旋转,使得调节螺母62的内螺纹关于第二转轴44的支承端441上的螺纹旋转。由于第二转轴44是以不可枢转的方式支承在枢转座43上,经由调节螺母62的内螺纹与第二转轴44的支承端441上的螺纹间的螺纹啮合的作用,可以将调节螺母62的枢转转化为朝向旋钮61轴向拉动第二转轴44的作用力,由此实现了驱动第二转轴44在其松开位置和锁紧位置之间沿第二旋转轴线A2方向移位。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上述采用带有限位部的内周槽435和止推件63实现对旋钮61的轴向限位的具体结构仅仅只是作为示例给出的,而并不意图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各种变型来实现对旋钮61的轴向限位,这些变型均应视为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进一步优选地,还可以在调节螺母62和接合机构之间设置用于向接合机构施加压紧作用的压紧块64以将接合机构保持在其接合状态。如图2所示,该压紧块64为带有彼此间隔开的、自底面外突的多个(例如为四个)抵接部的压块,该压块优选由具有一定弹性变形能力的材料制成,例如塑料件。为了便于压紧块64的轴向导向,如图2所示,在止推件63上设置有多个与这些抵接部对应设置的开口。在安装好的状态下,多个抵接部分别穿过对应的开口并由其在轴向上被导向,这确保了压紧块64始终以正确的姿势保持在调节螺母62和接合机构之间以向接合机构施加必要的压紧作用。
在使用时,该压紧块64的抵接部例如抵靠在调节螺母62的侧面上,而其与处于解除接合状态的接合机构的第一接合件、例如构造为摩擦片511的第一接合件保持微小的间距,此时该压紧块64并不对接合机构施加压紧作用。当旋转旋钮61时,第二转轴44被朝向旋钮61轴向拉动,进而带动接合机构也沿轴向方向朝向旋钮运动,这使得压紧块64和接合机构的第一接合件之间的间距消失且两者发生抵接。可以这样设计压紧块64和第一接合件之间的间距,使得当第二转轴44处于其锁紧位置时,压紧块64沿轴向上受压且些微弹性变形,这使得当第二转轴44保持在其锁紧位置且接合机构处于其接合状态时,该压紧块64在自身回弹力的作用下压紧该接合机构以消除接合机构之间任何可能存在的间隙,从而保证了接合机构的接合件之间良好的摩擦和/或形状接合。
作为又一方面,为了限定把持杆3相对于枢转座43绕第二旋转轴线A2的枢转角度范围,优选地,该双轴枢转装置4还包括用于限定该第二部件(即把持杆3)相对于该枢转座43的枢转角度范围的枢转角度限位机构,其中如图2所示,该枢转角度限位机构包括:自枢转件32外周径向地伸出的、固定连接至被构造为连接环的联接部31的多个延伸臂33(如图2所示,为3个延伸臂,但并不限于为均匀间隔开的3个延伸臂、),在该延伸臂33的外端设置有供紧固件532穿设的开孔。如图2所示,其中彼此相邻的两个延伸臂33与枢转件的外周围出限位槽。如图2所示,该限位槽为圆心角为120度的槽。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知晓,通过调节两个延伸臂33的相对位置,可以调节限位槽所对应的枢转角度范围。进一步,还包括任意一对延伸臂33之间设置有插入该限位槽内的、作为止挡件的支撑销64,其中将该支撑销64相对于枢转座43固定不动地设置在该限位槽内,从而使得该支撑销64被构造成阻止该把持杆3绕第二转轴44超出枢转角度范围的转动。需要指出的是,将把持杆3相对于该枢转座43在约120度的角度范围内枢转只是示例性给出的角度范围,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想到的是,该把持杆3相对于该枢转座43在约90度的角度范围内枢转。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包括接合机构、调节机构、枢转角度限位机构等在内的各种机构并不必须是同时存在于本申请的双轴枢转装置内的。应当知晓的是,上述多个机构可以彼此独立地设置、动作或起作用。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布置其中的一个或者多个,而这些变型均应视为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进一步,在图3中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双轴枢转装置4’的第二实施例。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申请的说明书和附图中利用数字相同但带撇号的附图标记来标示不同实施例中相同或者相似的特征或元件。在没有特别指明的情况下,这些相同或者相似的特征或元件就结构和/或功能而言大体相同。
在图3中示出了该双轴枢转装置4’的实施例。其中该双轴枢转装置4’同样用于可双轴枢转地连接该机架组件100的作为第一部件2’的第二机架部和作为第二部件3’的把持杆。如图2所示,该双轴枢转装置4包括:固定连接至该第一部件的连接板41’;以及固定连接至该连接板41’上并随之一同旋转的第一转轴42’。同样可以理解的是,该连接板41’是可以省略的。该双轴枢转装置4’还包括有枢转座43’,其中该枢转座43’的一端可旋转地支承在该第一转轴42’上以便以第一转轴为旋转中心轴线A1相对于第一部件进行枢转。以上部件的结构和作用关系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如图3所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枢转座43’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其同样包括位于枢转座43’一端的沉孔431’、位于其另一端的用于容置该第二转轴44’的一对连接臂432’;以及基部433’。其中该一对连接臂432’自基部433’突伸出并在其间限定出内部空间434’。经由上述沉孔431’和限定出内部空间434’的一对连接臂432’,使得枢转座43’经由第一转轴42’绕第一旋转轴线A1的枢转和第二部件3’经由第二转轴44’的绕第二旋转轴线A2的枢转成为可能。
需要指出的是,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为了限定枢转座43’相对于作为第一部件2’的机架部的枢转角度范围,该双轴枢转装置4’还包括用于限定枢转座43’相对于所述第一部件的枢转角度范围的第一部件限位机构。在本申请,用于第二实施例中的第一部件限位机构的特征或元件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这些相同的特征或元件利用带撇号的附图标记加以区分,故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3所示,其中该第二部件(即把持杆3’)的一端设置有固定连接的联接部31’。与第一实施例不同,该联接部31’可以是带有供所述第二转轴穿设的通孔的、且与所述连接臂在第二旋转轴线方向上相互抵靠的枢转部。其中如图3所示,该联接部31’被置于一对连接臂432’之间的内部空间434’内以与该一对连接臂432’在轴向上相互抵靠。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能想到的是,在单个连接臂的情况下,经由联接部31’夹持该单个联接臂实现轴向限位。该联接部31’还带有供第二转轴44’穿设的通孔以允许第二部件3’相对于枢转座43’绕第二旋转轴线A2是可枢转的。在操作时,经由一对连接臂432’对联接部31’夹持作用可以阻止其在第二旋转轴线A2方向上的不期望的运动,从而允许把持杆3’相对于该枢转座43’仅可绕第二旋转轴线A2枢转。由此,以简单可靠的方式实现了对机架组件操作姿态的调整。
为了使在本实施例中作为第二部件3’的把持杆可以保持在用户调整好的相对于枢转座43’的角度位置处,双轴枢转装置4’还包括用于将该把持杆3’(即第二部件)相对于枢转座43’锁止在预定角度位置的、设置在第二部件与该第二转轴44’间的接合机构,该接合结构被构造成当第二转轴44’处于其锁紧位置时处于接合状态以阻止该第二部件3’绕第二转轴44’的旋转,当第二转轴44’处于其松开位置时处于解除接合状态以允许第二部件绕第二转轴的旋转。
具体地,如图3所示,根据第二实施例中的第二转轴44’横截面是可变的,其沿第二旋转轴线A2方向依次设置有横截面积递增的带螺纹的第一轴段44A、适形地穿设在连接臂432’的支承孔436’中的第二轴段44B、穿设入联接部31’的通孔中的第三轴段44C以及与第三轴段形成轴肩部的第四轴段44D。其中该第四轴段44D被构造为外径大于第三轴段的圆盘且沿该圆盘的周向上均布多个安装孔44D1(在此处优选为4个)。进一步,该第二轴段44B在沿第二旋转轴线A2方向上的长度方向上至少局部地设置有横截面为非圆形的止转外轮廓44B1,该止转外轮廓44B1适形于连接臂432’的支承孔436’从而以使第二转轴44’不可绕第二旋转轴线A2枢转的方式支承该转轴。进一步,在组装时,首先将在此优选为齿盘54B的第二接合件经由多个紧固件固定安装至第四轴段44D处的安装孔44D1处以使该齿盘54B的一侧抵靠至第四轴段44D处的轴肩部从而随该第二转轴44’在轴向上移位。进一步,将在此处优选为弹簧的偏压件55从一侧以套设在第二转轴44’的方式夹设在连接臂432’和在此优选为第二转轴44’的第二轴段与第三轴段所形成的轴肩部之间,从而在没有外力作用时经由该偏压件55将第二转轴44’偏压在其松开位置,进而将接合机构偏压保持在解除接合状态。
进一步,如图3所示,在该联接部31’的外侧经由多个紧固件固定安装有在此优选为齿盘的第一接合件54A,该齿盘54A在面向齿盘54B的一面设置有与该齿盘54B形成形状啮合的齿面。这样的设计该形状啮合,即在齿盘54A和54B被接合上时,其足以阻止两者间发生不期望的相对枢转。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知晓,将第一和第二接合件设计为齿盘仅仅只是一种示例,除了该齿盘外还可以采用摩擦片等其它能够实现摩擦和/或形状接合的机构,这些变型均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上介绍的接合机构可以以如下示例性的方式实现在其接合状态和解除接合状态之间的转换。具体来说,在未受外力作用时,第二转轴44’由于偏压件55的偏压作用沿第二旋转轴线A2方向处于其松开位置时,此时作为第一接合件的齿盘54A处于其初始的、与作为第二接合件的齿盘54B间隔开一段距离而不发生接合的脱接位置,此时由于在联接部31’和第二转轴44’之间不存在任何摩擦和/或形状接合,使得联接部31’及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二部件3’均可以绕第二转轴44’自由地枢转。当期望相对于第二转轴44’将第二部件3’锁定在特定角度位置时,使第二转轴44’从其松开位置移位至锁紧位置(例如但不限于,沿第二旋转轴线A2方向推动该第二转轴44’),此时作为第二接合件的齿盘54B会随着第二转轴44’一起沿第二旋转轴线A2方向移位,从而克服偏压件55的作用并消除其与第一接合件54A之间初始设定的间隔距离并发生接合。由于齿盘54A和齿盘54B之间的啮合,使得第二部件3’无法再继续绕第二转轴44’自由地旋转,从而实现将第二部件3’锁定在用户期望的特定角度位置处。
在另一方面,图3中示出了一种作为示例的用于使第二转轴44’沿第二旋转轴线A2方向在锁紧位置和松开位置之间移位的调节机构,该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枢转座43’一侧的被构造为旋钮61’的调节件,其中该旋钮61’带有与第二转轴44’的第一轴段44A处的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由此,归因于该旋钮61’的内螺纹与第一轴段44A处的螺纹间的配合,可以经由旋钮61’自身的旋转来驱动第二转轴44’在其松开位置和锁紧位置之间沿第二旋转轴线A2方向移位。
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在枢转座43’的连接臂432’上供该旋钮61’自由枢转的内周槽435’,该内周槽435’设置有用于沿第二旋转轴线A2方向限位的限位部,该限位部例如是沿内周槽435’的环周在连接臂432’的通孔的径向方向上向内突出的凸起,从而使得该旋钮61’不可轴向移位地在该内周槽435’自由地枢转。经由这样的布置,在期望将第二转轴44’从其松开位置驱动至其锁紧位置时,通过旋转旋钮61’使其内螺纹关于第一轴段44A处的外螺纹旋转。由于第二转轴44’是以不可枢转的方式支承在枢转座43’上,经由旋钮61’的内螺纹与第一轴段44A处的螺纹间的螺纹啮合的作用,可以将旋钮61’的枢转转化为朝向旋钮61’轴向拉动第二转轴44’的作用力,由此实现了克服偏压件55的作用驱动第二转轴44’在其松开位置和锁紧位置之间沿第二旋转轴线A2方向移位。
作为又一方面,为了限定把持杆3’相对于枢转座43’绕第二旋转轴线A2的枢转角度范围,该双轴枢转装置4’也包括用于限定该第二部件(即把持杆3、)相对于该枢转座43的枢转角度范围的枢转角度限位机构,其中如图3所示,其包括:设置在联接部31上的限位槽34’,其中该限位槽34’在联接部31’的部分外周上延伸以限定出限位槽34’,其中该限位槽是不沿联接部31’的全部外周延伸所形成的,其中限位槽34’所对应的圆心角的角度范围对应于第二部件相对于该枢转座43’的枢转角度范围。进一步,还包括在一对连接臂432’之间设置有插入限位槽34’内的、作为止挡件的支撑销65’,从而经由支撑销65’与限位槽34’的两端的止挡端壁的配合阻止把持杆3’超出其枢转角度范围的转动,从而实现了对第二部件相对于该枢转座43’的枢转角度范围的限定。
以下将结合附图1来说明带有根据本发明的双轴枢转装置的机架组件以及带有该机架组件的稳定的操作。
正如前述,在现有技术中,在实际使用中,在拍摄特殊位置的对象时,例如拍摄的目标较低时,需要向下倾斜稳定器,而拍摄的目标较高时,需要向上倾斜稳定器,这两种拍摄情况下,对于直杆式手持稳定器而言,带有拍摄装置的稳定器的倾斜角度较大,这带来了人机工程学上的不适。
如图1所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的稳定器通过上述多个实施例的描述,将现有的直杆状机架改型为带有根据本发明的双轴枢转装置的多段式机架组件,这从而允许经由把持杆相对于第二机架部以绕第二旋转轴线A2可枢转的方式调整把持的角度并且允许改变把持杆3相对于第一机架部1以绕第一旋转轴线A1可枢转的方式改变把持杆3与第一机架部1所成的角度,从而实现了稳定器操作姿态的变化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的把持角度可调,这大大提高了稳定器的人机工程学友好性,提升了用户体验。
具体来说,在采用带有根据本发明的双轴枢转装置的多段式机架组件的稳定器进行低位拍摄时,可以首先将稳定器平放成使第一机架部1大致平行地距地面一定高度的位置,此时第二机架部大致竖向的取向且把持杆3大致横向地取向。此时可由用户在把持杆3上的手握部手提该稳定器(即以大致竖向对准稳定器及拍摄装置的整体重心的方式把持稳定器)。在确定好用户在把持杆3上的手握部的合适位置后,用户可以将手臂伸直,使得手臂、手腕以及稳定器及拍摄装置的整体重心线三者对齐。在此情况下,由于稳定器及拍摄装置的整体重心和手臂、手腕之间基本不存在距离,使得用户能够以省力的方式把持该稳定器101进行拍摄,这大大提高了稳定器的人机工程学友好度,提升了用户的用户体验。此时,可以使把持杆3相对于第二机架部以绕第二旋转轴线A2可枢转的方式调整把持的角度,从而在用户最舒适、最省力的位置把持带有拍摄装置的稳定器,这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
进一步,在采用带有根据本发明的双轴枢转装置的多段式机架组件的稳定器进行高位拍摄时,可以首先经由该双轴枢转装置使枢转座以及把持杆相对于第二机架部枢转成这样的角度:使把持杆枢转至与第一机架部1大体垂直的位置。在这样的姿态下,允许用户通过手持第一机架部1并将第二机架部和把持杆置于用户肩膀上来利用用户肩部对稳定器进行支承。因此,可以确保在长时间进行高位拍摄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用户的肩部来分担带拍摄装置的稳定器的整体重量,从而大大提高了稳定器的人机工程学友好性,提升了用户体验。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在上文中均是以用户手动支承的方式来阐述本文中的稳定器的操作姿态,但可以理解得到,上述稳定器也可以搭载在诸如无人机等机器上进行支承,这同样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一部分。
进一步,尽管在上文中介绍了带有根据本发明的双轴枢转装置的多段式机架组件的稳定器在低位拍摄和高位拍摄中的两种姿态下的操作,但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上述两种姿态的操作仅仅只是作为示例给出,根据本发明的稳定器还可以在经由双轴枢转装置能实现的其它姿态下进行操作,而并不仅限于实施例中所示例给出的两种。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是按照各个实施例描述的,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它实施方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作的等同变化、修改与结合,均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稳定器用机架组件的双轴枢转装置,所述双轴枢转装置用于可枢转地连接所述机架组件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轴枢转装置包括:
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一部件的第一转轴;
枢转座,所述枢转座的一端可旋转地支承在所述第一转轴上以相对于所述第一部件绕第一旋转轴线枢转,该枢转座还包括位于其一端供第二转轴穿设的的连接臂;
以绕第二旋转轴线不可枢转的方式支承在所述枢转座的连接臂内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部件被构造成能绕所述第二转轴旋转,其中所述第二旋转轴线正交于所述第一旋转轴线;
设置在所述第二部件与所述第二转轴间的接合机构,其被构造成当所述第二转轴处于其沿第二旋转轴线的锁紧位置时处于接合状态以阻止所述第二部件绕第二转轴的旋转,当所述第二转轴处于其沿第二旋转轴线的松开位置时处于解除接合状态以允许第二部件绕第二转轴的旋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枢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件为带有联接部的把持杆,其中所述联接部固定连接至在第二旋转轴线方向上不可移位的、由所述第二转轴旋转支承的枢转件,以使得所述把持杆相对于所述枢转座绕所述第二旋转轴线是可枢转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轴枢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机构包括:
止转地联接至所述第二转轴的至少一个第一接合件;
固定联接至所述联接部的至少一个第二接合件;
其中当所述第二转轴位于锁紧位置时,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接合件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接合件之间产生摩擦和/或形状接合以阻止所述联接部绕第二转轴的旋转,当所述第二转轴位于松开位置时,解除所述摩擦和/或形状接合以允许所述联接部绕第二转轴的旋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轴枢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轴沿轴向设置有具有非圆横截面的止转外轮廓,其中所述第一接合件为适形地穿设在所述第二转轴的止转外轮廓上的摩擦片,所述第二接合件为套设在所述第二转轴上的、可绕第二转轴枢转的摩擦片,其中所述第一接合件与所述第二接合件交叉排列布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轴枢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机构包括:
自所述枢转件朝向一侧伸出的凸出部;
设置在所述连接臂上的、面向所述凸出部的锁止块;
其中当所述第二转轴位于锁紧位置时,在所述凸出部与所述锁止块之间产生摩擦和/或形状接合以阻止所述联接部绕第二转轴的旋转,当所述第二转轴位于松开位置时,解除所述凸出部与所述锁止块之间的摩擦和/或形状接合以允许所述联接部绕第二转轴的旋转。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轴枢转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枢转座一侧的调节件,其中所述调节件带有与所述第二转轴的端部的螺纹相配合的调节螺母,从而经由所述调节件自身的旋转驱动所述第二转轴在其松开位置和锁紧位置之间移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轴枢转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调节螺母和所述接合机构之间的压紧块,其中所述调节螺母沿第二旋转轴线方向驱动所述压紧块移位,以经由所述压紧块施加至所述接合机构的压紧作用将所述接合机构保持在其接合状态。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轴枢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件带有沿其外周径向伸出的、固定连接至所述联接部的多个延伸臂,其中彼此相邻的两个延伸臂与所述枢转件的外周围出限位槽,在所述两个延伸臂之间设置有插入所述限位槽内的、作为止挡件的支撑销,其中所述支撑销被构造成阻止所述第二部件超出枢转角度范围的转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枢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件为固定连接有联接部的把持杆,其中所述联接部被构造成带有供所述第二转轴穿设的通孔的、且与所述连接臂在第二旋转轴线方向上相互抵靠的枢转部,以允许所述第二部件相对于所述枢转座绕所述第二旋转轴线是可枢转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轴枢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轴的横截面是可变的,其沿第二旋转轴线方向依次设置有横截面积递增的带螺纹的第一轴段、适形地穿设在所述连接臂的支承孔中的第二轴段、穿设入所述通孔中的第三轴段以及与所述第三轴段形成轴肩部的第四轴段,其中所述接合机构包括:
固定设置于所述联接部的第一接合件;
固定设置于所述轴肩部的、面向所述第一接合件布置的第二接合件;
以套设在第二转轴上的方式夹设在所述连接臂和所述第二转轴之间的偏压件,所述偏压件被构造成将所述接合机构偏压成所述解除接合状态。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双轴枢转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枢转座一侧的调节件,其中所述调节件带有与所述第一轴段的螺纹相配合的螺纹,从而经由所述调节件自身的旋转驱动所述第二转轴在其松开位置和锁紧位置之间移位。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轴枢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部带有沿其周向延伸的限位槽,还设置有插入所述限位槽内的、作为止挡件的支撑销,其中所述支撑销被构造成阻止所述第二部件超出枢转角度范围的转动。
13.一种稳定器用机架组件,其包括可经由双轴枢转装置可枢转的连接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其中所述双轴枢转装置是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双轴枢转装置。
14.一种稳定器,其包括用于固定拍摄装置的并调整所述拍摄装置的姿态的云台以及用于支承所述云台的机架组件,其中所述机架组件是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稳定器用机架组件。
CN201811129429.5A 2018-09-27 2018-09-27 稳定器用机架组件的双轴枢转装置、机架组件及稳定器 Active CN1089805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29429.5A CN108980588B (zh) 2018-09-27 2018-09-27 稳定器用机架组件的双轴枢转装置、机架组件及稳定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29429.5A CN108980588B (zh) 2018-09-27 2018-09-27 稳定器用机架组件的双轴枢转装置、机架组件及稳定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80588A true CN108980588A (zh) 2018-12-11
CN108980588B CN108980588B (zh) 2021-03-09

Family

ID=645430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29429.5A Active CN108980588B (zh) 2018-09-27 2018-09-27 稳定器用机架组件的双轴枢转装置、机架组件及稳定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80588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11280A1 (zh) * 2018-07-13 2020-01-16 桂林智神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稳定器用机架组件的双轴枢转装置、机架组件及稳定器
CN112236364A (zh) * 2019-07-18 2021-01-15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云台的锁定机构、云台及无人机
CN113853497A (zh) * 2019-03-01 2021-12-28 Gcx公司 用于耦接式支撑臂的接头旋转止动结构
WO2022052347A1 (zh) * 2020-09-09 2022-03-17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竖拍转接件及手持云台
US11947391B2 (en) 2018-03-06 2024-04-02 GCX Corporation Tablet support arm structures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91781A1 (fr) * 2003-06-27 2004-12-29 Snecma Moteurs Biellette de liaison entre deux organes mécaniques
CN101201078A (zh) * 2006-12-15 2008-06-1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铰链结构
CN201170421Y (zh) * 2008-03-21 2008-12-24 李心滋 双向云台
CN205896616U (zh) * 2016-07-28 2017-01-18 佛山市南海祥旺光学电子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三脚架的中管横置180°锁紧装置
CN107466350A (zh) * 2016-08-03 2017-12-12 深圳市大疆灵眸科技有限公司 手持云台
EP3348716A1 (en) * 2017-01-13 2018-07-18 Nikles Tec Italia S.r.l. Support device for a shower head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91781A1 (fr) * 2003-06-27 2004-12-29 Snecma Moteurs Biellette de liaison entre deux organes mécaniques
CN101201078A (zh) * 2006-12-15 2008-06-1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铰链结构
CN201170421Y (zh) * 2008-03-21 2008-12-24 李心滋 双向云台
CN205896616U (zh) * 2016-07-28 2017-01-18 佛山市南海祥旺光学电子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三脚架的中管横置180°锁紧装置
CN107466350A (zh) * 2016-08-03 2017-12-12 深圳市大疆灵眸科技有限公司 手持云台
EP3348716A1 (en) * 2017-01-13 2018-07-18 Nikles Tec Italia S.r.l. Support device for a shower head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47391B2 (en) 2018-03-06 2024-04-02 GCX Corporation Tablet support arm structures
WO2020011280A1 (zh) * 2018-07-13 2020-01-16 桂林智神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稳定器用机架组件的双轴枢转装置、机架组件及稳定器
CN113853497A (zh) * 2019-03-01 2021-12-28 Gcx公司 用于耦接式支撑臂的接头旋转止动结构
CN113853497B (zh) * 2019-03-01 2023-08-15 Gcx公司 用于耦接式支撑臂的接头旋转止动结构
CN112236364A (zh) * 2019-07-18 2021-01-15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云台的锁定机构、云台及无人机
WO2021007860A1 (zh) * 2019-07-18 2021-01-21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云台的锁定机构、云台及无人机
WO2022052347A1 (zh) * 2020-09-09 2022-03-17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竖拍转接件及手持云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80588B (zh) 2021-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80588A (zh) 稳定器用机架组件的双轴枢转装置、机架组件及稳定器
CN108591793B (zh) 稳定器用机架组件及稳定器
CN108591791B (zh) 稳定器用机架组件及稳定器
JP6962963B2 (ja) ディスプレイ支持装置
US9279536B2 (en) Self-balancing adjustable flat panel mounting system
CN108591790A (zh) 稳定器用机架组件及稳定器
US7685831B2 (en) Communication pad mounting structure of refrigerator
CN108591792A (zh) 稳定器用机架组件的双轴枢转装置、机架组件及稳定器
CN102197254A (zh) 支承装置
US20100095483A1 (en) Biased hinge for equipoising support equipment
CN107218489B (zh) 多用途可调支架
CN208595410U (zh) 稳定器用机架组件及稳定器
CN208703522U (zh) 稳定器用机架组件的双轴枢转装置、机架组件及稳定器
US20160084432A1 (en) Self-positionable lifting device
TWM618398U (zh) 帶有副手柄的拍攝設備支架
CN109707981A (zh) 手持式三轴稳定器
CN206973184U (zh) 云台结构及具有该云台结构的云台、拍摄组件
CN208566131U (zh) 稳定器用机架组件及稳定器
US20160219734A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product
CN209068138U (zh) 稳定器用机架组件的双轴枢转装置、机架组件及稳定器
US20090250584A1 (en) Adjustable holding device for drums
CN209089747U (zh) 渔轮结构
CN218819554U (zh) 手持稳定器的提握组件和手持稳定器
KR200489321Y1 (ko) 볼링용 손목보호대
CN211667436U (zh) 稳定器用拓展套件、稳定器机架及稳定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13, -6 building, 541004 Creative Industrial Park, Guilin, Qixing Road, Qixing District, Guilin, th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Applicant after: Guilin Zhish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3, -6 building, 541004 Creative Industrial Park, Guilin, Qixing Road, Qixing District, Guilin, th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Applicant before: Guilin wisdom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