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79529B - 一种两臂凿岩台车隧道钻孔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两臂凿岩台车隧道钻孔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79529B
CN108979529B CN201810866621.6A CN201810866621A CN108979529B CN 108979529 B CN108979529 B CN 108979529B CN 201810866621 A CN201810866621 A CN 201810866621A CN 108979529 B CN108979529 B CN 1089795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lling
tunnel
center
hole
ho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6662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979529A (zh
Inventor
刘国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x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19th Bureau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x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19th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x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19th Bureau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x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19th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86662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79529B/zh
Publication of CN1089795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795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9795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795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7/00Special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drilling
    • E21B7/02Drilling rig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land transport with their own drive, e.g. skid mounting or wheel mounting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logy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Earth Dril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两臂凿岩台车隧道钻孔方法,包括提供一种两臂凿岩台车,两臂凿岩台车包括左钻臂及右钻臂,两臂凿岩台车隧道钻孔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S1钻底眼;S2钻抬炮;S3钻周边眼;S4钻辅助眼;S5钻拱部扩大孔;S6钻掏槽眼;S7钻中心扩大孔:左钻臂及右钻臂上下交替地自隧道中心往两侧边墙底脚逐列钻孔。本发明可确保凿岩台车的左钻臂及右钻臂在施工过程中互不干扰,促进隧道凿岩台车的高效使用,实现节能减排,保证隧道安全高效施工,进而提高凿岩台车钻爆的最大收益。

Description

一种两臂凿岩台车隧道钻孔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钻孔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两臂凿岩台车隧道钻孔方法。
背景技术
在我国的隧道施工中,隧道的开挖掘进一直是众多工程技术人员科研实践的重点方向。目前,隧道的开挖掘进主要采用人工风钻掘进模式,随着近年来,我国大型隧道工程项目的相继开工建设,如何能快速、高效、节能的组织施工生产已成为新的技术领域,尤其是在机械化作业和光面爆破技术有效结合与应用方面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探索,是摆在各大施工单位眼前的问题。
出于解决上述问题的考虑,我国施工单位正逐渐转向采用两臂凿岩台车作为隧道钻孔、开挖的主要设备。为此,针对两臂凿岩台车的开挖钻孔过程中的操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能充分利用可灵活变换角度的钻臂进行规范、高效、快速的进行钻孔施工,钻孔的操作顺序就是关键技术。鉴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各个施工建设单位仍未能摸索和统一形成操作方法,操作仅仅凭借台车操作手的个人经验,无法体现凿岩台车的技术优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两臂凿岩台车隧道钻孔方法。
为实现上述的主要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两臂凿岩台车隧道钻孔方法,包括提供一种两臂凿岩台车,两臂凿岩台车包括左钻臂及右钻臂,两臂凿岩台车隧道钻孔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S1钻底眼:左钻臂及右钻臂分别自隧道外侧底脚往隧道中心相对地逐孔靠拢钻进;S2钻抬炮:左钻臂及右钻臂分别自隧道的中心逐孔地往两侧相互远离地钻孔,抬炮沿垂直方向位于底眼上方;S3钻周边眼:左钻臂及右钻臂分别自隧道的两侧边墙底脚沿隧道的开挖轮廓线由下而上并往拱顶中心相对地逐孔靠拢钻进;S4钻辅助眼:左钻臂及右钻臂分别自隧道的拱部中心沿隧道的辅助眼布孔线逐孔地由上而下地往边墙底脚相互远离地钻孔;S5钻拱部扩大孔:左钻臂及右钻臂均抬起至拱部,左钻臂及右钻臂分别先自拱部由上而下往两侧相互远离地钻孔后,左钻臂及右钻臂再分别自两侧往拱部中心相互靠拢钻进;S6钻掏槽眼:左钻臂及右钻臂均逐孔地自拱部垂直并自上而下地钻孔;S7钻中心扩大孔:左钻臂及右钻臂上下交替地自隧道中心往两侧边墙底脚逐列钻孔。
由上述方案可见,确保凿岩台车的左钻臂及右钻臂在施工过程中互不干扰,各司其位。左钻臂及右钻臂依照线型逐孔钻进,通过设置不同区域的钻孔顺序以充分发挥钻臂的灵活性,彻底消除目前完全依靠操作手的个人经验的“杂乱”钻孔的现象,保证钻孔的高效、规范、安全,从而促进隧道凿岩台车的高效使用,节约施工时间,实现节能减排,保证隧道安全高效施工,进而提高凿岩台车钻爆的最大收益。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隧道中心每侧的拱部扩大孔均分别钻取7个。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自隧道的中心向隧道的两侧呈拱形分散地布置隧道中心每侧的拱部扩大孔中的4个,水平地布置拱部扩大孔中的3个。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距隧道的中心线的150cm处左右对称地布置掏槽眼。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中心线每侧的掏槽眼的数量设置为3个,每侧的相邻的掏槽眼之间的布孔间距设置为40cm。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中心线每侧的中心扩大孔自隧道中心往边墙底脚依次布置为第一列、第二列和第三列,第一列的中心扩大孔与掏槽眼的中心距为45cm,第一列的中心扩大孔与第二列的中心扩大孔的中心距为50cm,第二列的中心扩大孔与第三列的中心扩大孔的中心距为50cm。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相邻的位于第一列的中心扩大孔的布孔间距为50cm,相邻的位于第二列的中心扩大孔的布孔间距为67cm,相邻的位于第三列的中心扩大孔的布孔间距为100cm。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每列中心扩大孔的数量设置为3个。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两臂凿岩台车的钻孔孔径为45mm。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两臂凿岩台车隧道钻孔方法实施例的钻孔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两臂凿岩台车隧道钻孔方法提供一种两臂凿岩台车,两臂凿岩台车包括左钻臂及右钻臂,两臂凿岩台车隧道钻孔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S1钻底眼11:左钻臂及右钻臂分别自隧道外侧底脚往隧道中心相对地逐孔靠拢钻进,左钻臂及右钻臂的钻进方向为图1中箭头1的方向;
S2钻抬炮12:左钻臂及右钻臂分别自隧道的中心逐孔地往两侧相互远离地钻孔,所钻的孔即为抬炮12,抬炮12沿垂直方向位于底眼11上方,左钻臂及右钻臂的钻进方向为图1中箭头2的方向;
S3钻周边眼13:左钻臂及右钻臂分别自隧道的两侧边墙底脚沿隧道的开挖轮廓线由下而上并往拱顶中心相对地逐孔靠拢钻进,所钻的孔即为周边眼13,左钻臂及右钻臂的钻进方向为图1中箭头3的方向;
S4钻辅助眼14:左钻臂及右钻臂分别自隧道的拱部中心沿隧道的辅助眼布孔线逐孔地由上而下地往两侧边墙底脚相互远离地钻孔,所钻的孔即为辅助眼14,左钻臂及右钻臂的钻进方向为图1中箭头4的方向;
S5钻拱部扩大孔15:左钻臂及右钻臂均抬起至拱部,左钻臂及右钻臂分别先自拱部由上而下往两侧相互远离地钻孔后,左钻臂及右钻臂再分别自两侧往拱部中心相互靠拢钻进,左钻臂自拱部沿逆时针钻进,右钻臂自拱部沿顺时针钻进,所钻的孔即为拱部扩大孔15,左钻臂的钻进方向为先沿图1中箭头5的方向后再沿图1中箭头6的方向,右钻臂的钻进方向为先沿图1中箭头51的方向后再沿图1中箭头61的方向;
S6钻掏槽眼16:左钻臂及右钻臂均逐孔地自拱部垂直并自上而下地钻孔,所钻的孔即为掏槽眼16,左钻臂及右钻臂的钻进方向为图1中箭头7的方向;
S7钻中心扩大孔17:左钻臂及右钻臂上下交替地自隧道中心往两侧边墙底脚逐列钻孔。所钻的孔即为中心扩大孔17,左钻臂及右钻臂的钻进方向分别依次为自下而上的图1中箭头8的方向、自上而下的图1中箭头9的方向、自下而上的图1中箭头10的方向。
隧道中心每侧的拱部扩大孔15均分别钻取7个。自隧道的中心向隧道的两侧呈拱形分散地布置隧道中心每侧的拱部扩大孔15中的4个,水平地布置拱部扩大孔15中的3个。距隧道的中心线的150cm处左右对称地布置掏槽眼16。中心线每侧的掏槽眼16的数量设置为6个,每侧的相邻的掏槽眼16之间的布孔间距设置为40cm。
中心线每侧的中心扩大孔自隧道中心往边墙底脚依次布置为第一列、第二列和第三列,第一列的中心扩大孔171与掏槽眼16的中心距为45cm,第一列的中心扩大孔171与第二列的中心扩大孔172的中心距为50cm,第二列的中心扩大孔172与第三列的中心扩大孔173的中心距为50cm。中心距是指两孔的圆心之间沿水平方向的距离。
相邻的位于第一列的中心扩大孔171的布孔间距为50cm,相邻的位于第二列的中心扩大孔172的布孔间距为67cm,相邻的位于第三列的中心扩大孔173的布孔间距为100cm。每列中心扩大孔17的数量设置为3个。两臂凿岩台车的钻孔孔径为45mm。布孔间距是指两孔的圆心之间的距离,孔径是指孔的直径。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两臂凿岩台车隧道钻孔方法确保凿岩台车的左钻臂及右钻臂在施工过程中互不干扰,各司其位。左钻臂及右钻臂依照线型逐孔钻进,通过设置不同区域的钻孔顺序以充分发挥钻臂的灵活性,彻底消除目前完全依靠操作手的个人经验的“杂乱”钻孔的现象,保证钻孔的高效、规范、安全,从而促进隧道凿岩台车的高效使用,节约施工时间,实现节能减排,保证隧道安全高效施工,进而提高凿岩台车钻爆的最大收益。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两臂凿岩台车隧道钻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一种两臂凿岩台车,所述两臂凿岩台车包括左钻臂及右钻臂,所述两臂凿岩台车隧道钻孔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S1钻底眼:所述左钻臂及所述右钻臂分别对称的自隧道外侧底脚往所述隧道中心相对地逐孔靠拢钻进;
S2钻抬炮:所述左钻臂及所述右钻臂分别对称的自所述隧道的中心逐孔地往两侧相互远离地钻孔,所述抬炮位于所述底眼上方;
S3钻周边眼:所述左钻臂及所述右钻臂分别对称的自所述隧道的两侧边墙底脚沿所述隧道的开挖轮廓线由下而上并往拱顶中心相对地逐孔靠拢钻进;
S4钻辅助眼:所述左钻臂及所述右钻臂分别对称的自所述隧道的拱部中心沿所述隧道的辅助眼布孔线逐孔地由上而下地往所述两侧边墙底脚相互远离地钻孔;
S5钻拱部扩大孔:所述左钻臂及所述右钻臂均抬起至所述拱部,所述左钻臂及所述右钻臂分别对称的先自所述拱部由上而下往两侧相互远离地钻孔后,所述左钻臂及所述右钻臂再分别自两侧往所述拱部中心相互靠拢钻进;
S6钻掏槽眼:所述左钻臂及所述右钻臂均逐孔地自所述拱部垂直并自上而下地钻孔;
S7钻中心扩大孔:所述左钻臂及所述右钻臂上下交替地自所述隧道中心往所述两侧边墙底脚逐列钻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臂凿岩台车隧道钻孔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隧道中心每侧的所述拱部扩大孔均分别钻取7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臂凿岩台车隧道钻孔方法,其特征在于:
自所述隧道的中心向隧道的两侧呈拱形分散地布置所述隧道中心每侧的所述拱部扩大孔中的4个,水平地布置所述拱部扩大孔中的3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两臂凿岩台车隧道钻孔方法,其特征在于:
距所述隧道的中心线的150cm处左右对称地布置所述掏槽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两臂凿岩台车隧道钻孔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心线每侧的所述掏槽眼的数量设置为3个,每侧的相邻的所述掏槽眼之间的布孔间距设置为40c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两臂凿岩台车隧道钻孔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心线每侧的所述中心扩大孔自所述隧道中心往所述边墙底脚依次布置为第一列、第二列和第三列,所述第一列的所述中心扩大孔与所述掏槽眼的中心距为45cm,所述第一列的所述中心扩大孔与所述第二列的所述中心扩大孔的中心距为50cm,所述第二列的所述中心扩大孔与所述第三列的所述中心扩大孔的中心距为50c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两臂凿岩台车隧道钻孔方法,其特征在于:
相邻的位于所述第一列的所述中心扩大孔的布孔间距为50cm,相邻的位于所述第二列的所述中心扩大孔的布孔间距为67cm,相邻的位于所述第三列的所述中心扩大孔的布孔间距为100c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两臂凿岩台车隧道钻孔方法,其特征在于:
每列所述中心扩大孔的数量设置为3个。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两臂凿岩台车隧道钻孔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臂凿岩台车的钻孔孔径为45mm。
CN201810866621.6A 2018-08-01 2018-08-01 一种两臂凿岩台车隧道钻孔方法 Active CN1089795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66621.6A CN108979529B (zh) 2018-08-01 2018-08-01 一种两臂凿岩台车隧道钻孔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66621.6A CN108979529B (zh) 2018-08-01 2018-08-01 一种两臂凿岩台车隧道钻孔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79529A CN108979529A (zh) 2018-12-11
CN108979529B true CN108979529B (zh) 2019-12-24

Family

ID=645548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66621.6A Active CN108979529B (zh) 2018-08-01 2018-08-01 一种两臂凿岩台车隧道钻孔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7952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54265A (zh) * 2019-02-26 2019-06-07 重庆交通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三臂凿岩台车稳定施工方法及稳定台架
CN111706253A (zh) * 2020-05-27 2020-09-25 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 隧道锚杆钻孔施工方法
CN114102604B (zh) * 2021-12-17 2024-04-05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应用于三臂凿岩台车的孔序自动规划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970007384B1 (en) * 1994-07-13 1997-05-08 Sunkyong Const Co Method for excavating a working face
FI123153B (fi) * 2006-12-22 2012-11-30 Sandvik Mining & Construction Oy Porauskaavion laatiminen kalliotilan louhimista varten
CN102042786B (zh) * 2010-11-12 2013-03-13 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浅埋大断面隧道控制爆破施工方法
CN102966333B (zh) * 2012-11-09 2015-04-08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矿山采场和巷道掘进工作面底眼防堵塞方法
CN103615941B (zh) * 2013-12-11 2015-08-26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现代化铁路隧道浅埋段爆破方法
CN104482815B (zh) * 2014-11-28 2016-08-24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隧道光面爆破方法
CN107764144B (zh) * 2017-10-17 2019-08-30 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隧道微差控制爆破方法
CN108301766B (zh) * 2018-02-08 2019-04-02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钻孔自动定位凿岩台车的双钻臂车体定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79529A (zh) 2018-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79529B (zh) 一种两臂凿岩台车隧道钻孔方法
CN103670420B (zh) 全断面竖井钻机
CN105649012B (zh) 上软下硬地层地铁车站围护结构钻孔桩施工方法
CN106223956B (zh) 中深孔天井采矿嗣后充填法
CN107355226A (zh) Tbm施工隧洞断层破碎带洞段处理结构
CN105134269A (zh) 一种锚索穿棚协同承载的巷道围岩控制技术
CN108505935A (zh) 矩形桩基成孔施工设备及施工方法
CN104613831A (zh) 一种在竖井周边眼外围增设周边辅助眼的施工方法
CN204716247U (zh) 悬吊式岩巷掘进机械手装置
CN103726858A (zh) 地下大型洞库工程球柱组合体开挖方法
CN110374091A (zh) 一种矩形抗滑桩机械成孔施工方法
CN206091914U (zh) 一种隧道炮眼清理装置
CN1982651A (zh) 井下大面积长时间顶板暴露采场超长锚杆注浆方法
CN106908047A (zh) 一种上向扇形状布孔精确放样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6592127U (zh) 大埋深tbm施工隧洞岩爆处理结构
CN103670423B (zh) 一种在层状千枚岩岩体上开挖隧道的方法
CN206129155U (zh) 一种煤矿用全方位双臂液压掘进钻车装置
CN104612725A (zh) 一种地下洞库中层换装施工方法
CN210919066U (zh) 综放工作面煤顶下一体化掘进装置
CN208396651U (zh) 矩形桩基成孔施工设备
CN104989409A (zh) 一种竖井小断面成孔后全断面开挖方法
CN210195658U (zh) 隧道工作面掘进施工孔组结构
CN211058732U (zh) 一种取锚杆钻杆
CN112031738A (zh) 一种直径为4米至6米的竖井溜渣井反井钻机施工方法
CN208934599U (zh) 一种大截面矩形锚固桩旋挖钻机矩形冲切钻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