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77376A - 一种秸秆腐熟剂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秸秆腐熟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77376A
CN108977376A CN201810785460.8A CN201810785460A CN108977376A CN 108977376 A CN108977376 A CN 108977376A CN 201810785460 A CN201810785460 A CN 201810785460A CN 108977376 A CN108977376 A CN 1089773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lture medium
compost
straw decomposing
decomposing inoculant
weight rati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8546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向东
曹金姹
廖健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Cao Ye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Cao Ye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Cao Ye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Cao Ye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78546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77376A/zh
Publication of CN1089773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773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20Bacteria;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F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e.g. FERTILISERS FROM WASTE OR REFUSE
    • C05F11/00Other organic fertilis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F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e.g. FERTILISERS FROM WASTE OR REFUSE
    • C05F17/00Preparation of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biological or biochemical treatment steps, e.g. composting or ferment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14Fungi;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16Yeasts;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18Baker's yeast; Brewer's yeas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40Bio-organic fraction processing; Production of fertilisers from the organic fraction of waste or refuse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秸秆腐熟剂,秸秆腐熟剂为乳酸菌、酵母菌、厌氧型放线菌、及光合作用细菌、纤维素分解菌、木质素分解菌、及枯草杆菌发酵得到的。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以秸秆腐熟剂作为堆肥引子的堆肥处理方法,包括向堆肥用混合原料中加入重量百分含量0.5%~2%的秸秆腐熟剂,进行堆肥处理。本发明的秸秆腐熟剂及其作为堆肥引子的堆肥处理方法,菌种间协同降解效果好,缩短了堆肥时间、提高了堆肥效率,提高了堆肥中有益菌含量,有利于提高堆肥品质,适用范围广,制备操作简单,成本低易于广泛推广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秸秆腐熟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秸秆腐熟剂。
背景技术
农业领域中,堆肥是对废弃物进行环保降解处理的方法之一,传统自然堆肥为四部份。第一部份为原料收集及前处理,原料可分植物性及动物性废弃物,植物性废弃物如水稻玉米秸秆、叶菜类的黄叶烂叶。秸秆类粗纤维素含量高的废弃物通常先行粉碎后,再作为堆肥原料使用;叶菜类因水份含量高易腐烂,因此可直接使用。动物性废弃物主要为禽畜粪便,因水份含量高,通常先经过固液分离或曝晒后,取干料作为堆肥原料。第二部份为原料混合,传统堆肥主要控制碳氮比及水份含量。理想堆肥发酵条件的碳氮比建议在30~35之间。水份含量则在40%~50%之间,视堆肥原料的保水性而定。第三部份为堆肥发酵。当堆肥混合好后,于遮雨棚内静置,待堆体内部微生物活动,直到堆体温度达60℃~70℃或以上,连续三天即可翻堆,重覆此步骤3~5次,待堆肥温度不再上升,即进入第四部份。第四部份为堆肥的后熟,将第三部份的堆肥静置,堆肥温度在25℃~35℃,可使堆肥产品稳定。
在传统自然堆肥过程中,秸秆废弃物(水稻、棉花、果树等作物残体)由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所组成,其产生的秸秆数量多、体积大、质量轻、堆肥时降解缓慢、运输及处理不易,使堆肥制作耗时过长,发酵条件不佳,堆肥效率低;传统自然堆肥内微生物来源为自然环境,分解能力低,降解缓慢导致堆肥效率低;传统自然堆肥过程存在病原菌及虫卵,不能去除,导致堆肥品质低,影响后续农业生产。因此,对优化传统自然堆肥方法,提高堆肥效率和堆肥品质存在需求。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秸秆腐熟剂,以改善上述传统自然堆肥过程中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堆肥耗时长,发酵条件不佳,堆肥效率低,堆肥品质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秸秆腐熟剂,所述秸秆腐熟剂为乳酸菌、酵母菌、厌氧型放线菌(Streptococcus spp.)、及光合作用细菌(photosynthetic bacteria)、纤维素分解菌、木质素分解菌、及枯草杆菌发酵得到的。
进一步地,所述秸秆腐熟剂,所述乳酸菌、酵母菌、厌氧型放线菌(Streptococcusspp.)、及光合作用细菌(photosynthetic bacteria)为厌氧发酵;
进一步地,所述秸秆腐熟剂,所述纤维素分解菌、木质素分解菌、及枯草杆菌为耗氧发酵;
进一步地,所述秸秆腐熟剂,所述发酵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乳酸菌、酵母菌、厌氧型放线菌、及光合作用细菌接于第一培养基上,与起酵剂、水进行厌氧发酵形成第一发酵产物;
步骤2、将纤维素分解菌、木质素分解菌、及枯草杆菌接于第二培养基上,调节水量进行耗氧发酵形成第二发酵产物;
步骤3、将步骤1的第一发酵产物及步骤2的第二发酵产物以一定比例混合,调节水量进行耗氧发酵,干燥发酵后混合物,得到秸秆腐熟剂产物。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所述乳酸菌包括胚芽乳酸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酪蛋白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中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所述酵母菌包括啤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cerevisiae);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所述光合作用细菌包括沼泽红假单细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乳酸菌、酵母菌、厌氧型放线菌、光合作用细菌的重量(克)比为800~1750:6000~11500:0.1~5:0.05~2.5;优选为1000~1500:7000~10500:0.5~4:0.25~2;更优选为:1100~1350:8000~9500:1~3:0.5~1.5;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所述起酵剂包括酵素、谷氨酸、粗食盐中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粗食盐中包含氯化镁、氯化钙、氯化钠成分中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所述第一培养基包括大豆粕、米糠、鱼粉中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培养基中,大豆粕、米糠、鱼粉的重量(克)比为20~40:30~50:5~15;优选为25~35:35~40:8~12;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第一培养基,第一培养基接入乳酸菌、酵母菌、厌氧型放线菌、及光合作用细菌总量,起酵剂,水之间的重量(克)比为70~85:0.5~1.5:0.05~0.15:15~30;优选为75~82:0.8~1.2:0.08~0.12:18~25;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所述第一培养基中,包含糖蜜的重量百分含量为0.5%~2%;优选为0.8%~1.5%;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所述纤维素分解菌高热放线菌(Thermoactinomycesvulgaris);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所述木质素分解菌包括担子菌(Basidiomycete spp.);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纤维素分解菌、木质素分解菌、枯草杆菌的重量(克)比为15~45:20~50:20~50;优选为20~40:25~45:25~45;更优选为25~35:30~40:30~40;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所述第二培养基包括小麦、玉米中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培养基中,小麦、玉米的重量(克)比为20~40:60~80;优选为25~35:65~75;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第二培养基与第二培养基接入纤维素分解菌、木质素分解菌、枯草杆菌总量之间的重量(克)比为95~105:1~5;优选为97~100:1~3;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第二培养基的水百分含量为15%~35%;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第一发酵产物与第二发酵产物混合的重量(克)比为1~3:0.5~1.5;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耗氧发酵时水百分含量为25%~40%;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所述干燥发酵后混合物的水百分含量为10%~20%。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1中,乳酸菌、酵母菌、厌氧型放线菌、光合作用细菌的重量(克)比为1250:8750:2:1;
在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1中,乳酸菌、酵母菌、厌氧型放线菌、光合作用细菌的重量(克)比为1100:8000:1:0.5;
在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1中,乳酸菌、酵母菌、厌氧型放线菌、光合作用细菌的重量(克)比为1350:9500:3:1.5;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1第一培养基中,大豆粕、米糠、鱼粉的重量(克)比为30:37:10;
在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1第一培养基中,大豆粕、米糠、鱼粉的重量(克)比为25:35:8;
在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1第一培养基中,大豆粕、米糠、鱼粉的重量(克)比为35:40:12;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1中,第一培养基,第一培养基接入乳酸菌、酵母菌、厌氧型放线菌、及光合作用细菌总量,起酵剂,水之间的重量(克)比为77:1:0.1:21;
在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1中,第一培养基,第一培养基接入乳酸菌、酵母菌、厌氧型放线菌、及光合作用细菌总量,起酵剂,水之间的重量(克)比为75:0.8:0.08:18;
在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1中,第一培养基,第一培养基接入乳酸菌、酵母菌、厌氧型放线菌、及光合作用细菌总量,起酵剂,水之间的重量(克)比为82:1.2:0.12:25;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培养基包括糖蜜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3%;
在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培养基包括糖蜜的重量百分含量为0.8%;
在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培养基包括糖蜜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5%;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2中,纤维素分解菌、木质素分解菌、枯草杆菌的重量(克)比为30:35:35;
在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2中,纤维素分解菌、木质素分解菌、枯草杆菌的重量(克)比为25:30:30;
在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2中,纤维素分解菌、木质素分解菌、枯草杆菌的重量(克)比为35:40:40;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培养基中,小麦、玉米的重量(克)比为30:70;
在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培养基中,小麦、玉米的重量(克)比为25:65;
在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培养基中,小麦、玉米的重量(克)比为35:75;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2中,第二培养基与第二培养基接入纤维素分解菌、木质素分解菌、枯草杆菌总量之间的重量(克)比为98.7:1.3;
在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2中,第二培养基与第二培养基接入纤维素分解菌、木质素分解菌、枯草杆菌总量之间的重量(克)比为97:1;
在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2中,第二培养基与第二培养基接入纤维素分解菌、木质素分解菌、枯草杆菌总量之间的重量(克)比为100:3;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2中,第二培养基的水百分含量为25%;
在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2中,第二培养基的水百分含量为15%;
在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2中,第二培养基的水百分含量为35%;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3中,第一发酵产物与第二发酵产物混合的重量(克)比为2:1;
在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3中,第一发酵产物与第二发酵产物混合的重量(克)比为1:0.8;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3中,耗氧发酵时水百分含量为30%;
在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3中,耗氧发酵时水百分含量为35%;
在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3中,耗氧发酵时水百分含量为40%;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3中,所述干燥发酵后混合物的水百分含量为16%;
在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3中,所述干燥发酵后混合物的水百分含量为10%;
在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3中,所述干燥发酵后混合物的水百分含量为20%。
本发明还提供基于上述秸秆腐熟剂作为堆肥引子的堆肥处理方法,包括向堆肥用混合原料中加入重量百分含量0.5%~2%的秸秆腐熟剂,进行堆肥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堆肥处理方法,向堆肥用混合原料中加入秸秆腐熟剂的重量百分含量为0.8%~1.5%;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堆肥处理方法,向堆肥用混合原料中加入秸秆腐熟剂的重量百分含量为0.8%;
在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堆肥处理方法,向堆肥用混合原料中加入秸秆腐熟剂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
在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堆肥处理方法,向堆肥用混合原料中加入秸秆腐熟剂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5%;
采用以上方案,本发明公开的秸秆腐熟剂以及以秸秆腐熟剂为堆肥引子的堆肥处理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使用本发明秸秆腐熟剂作为堆肥引子进行堆肥,采用特定比例多种菌发酵得到的秸秆腐熟剂,加速了堆肥中有机物质的分解转化,促进堆肥原料降解,缩短了堆肥时间、提高了堆肥效率;
(2)使用本发明秸秆腐熟剂作为堆肥引子进行堆肥,在堆肥过程中能杀死堆肥原材料中的病原菌,大肠杆菌数低于侦测极限,有益菌(乳酸菌及酵母菌)明显高于传统堆肥,提高了堆肥中有益菌含量,有利于提高堆肥品质;
(3)本发明的秸秆腐熟剂,菌种组合优化,菌种间协同降解效果好,能快速降解分子量大、结构紧密有序、抗分解力强的秸秆,适用范围广,制备操作简单,成本低易于广泛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秸秆腐熟剂及其作为堆肥引子的堆肥处理方法,菌种间协同降解效果好,缩短了堆肥时间、提高了堆肥效率,提高了堆肥中有益菌含量,有利于提高堆肥品质,适用范围广,制备操作简单,成本低易于广泛推广应用。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技术方案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5中秸秆腐熟剂发酵过程中的有益菌的动态变化检测图;
图中,1、试验组堆肥样品中乳酸菌含量动态变化曲线;
2、对照组堆肥样品中乳酸菌含量动态变化曲线;
3、试验组堆肥样品中酵母菌含量动态变化曲线;
4、对照组堆肥样品中酵母菌含量动态变化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介绍本发明的多个优选实施例,使其技术内容更加清楚和便于理解。本发明可以通过许多不同形式的实施例来得以体现,这些实施例为示例性描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文中提到的实施例。
如若有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如相关说明书或者手册进行实施。
实施例1、秸秆腐熟剂制备
步骤1、原料配方:大豆粕300公斤(含水30公斤)、米糠370公斤(含水37公斤)、鱼粉100公斤(含水10公斤)、菌种约10公斤(含水10)、糖蜜10公斤(含水3公斤)、起酵剂1公斤、水209公斤;总材料1000公斤,总干物质700公斤,水以外的材料总含水90公斤。接入菌种为:胚芽乳酸菌0.6公斤、酪蛋白乳酸杆菌0.65公斤、啤酒酵母菌8.75公斤、厌氧型放线菌0.002公斤、沼泽红假单细胞菌0.001公斤。充分搅拌上述材料,装入密闭容器,于25~35℃下在静置的发酵罐或者密闭容器里进行厌氧发酵约7天,得到第一发酵产物;
步骤2、以小麦225公斤和玉米525公斤为原料,烘烤后分水,调节水量至25%,接入耗氧发酵菌种:高热放线菌3公斤、担子菌3.5公斤、枯草杆菌3.5公斤,在室温下,于横卧滚动式发酵罐内,通气搅拌使其进行耗氧发酵约5天时间,菌丝大量出现,得到第二发酵产物;
步骤3、以上述第一发酵产物与第二发酵产物的重量比为2:1的比例混合两种产物,调节含水量至重量比为30%,在罐外温度为20~35℃下,放入横卧滚动式发酵设备,每隔5小时滚动搅拌一次,每次15分钟,同时通风加氧进行耗氧发酵,耗氧发酵的过程同时是缓慢的烘干过程,约7天,待原料含水量降至16%,得到秸秆腐熟剂产品。
实施例2、秸秆腐熟剂制备
采用与实施例1相似的操作,调整以下制备参数数据,进行发酵得到秸秆腐熟剂产品;
步骤1中:
胚芽乳酸菌和酪蛋白乳酸杆菌、啤酒酵母菌、厌氧型放线菌、光合作用细菌的重量(克)比为1100:8000:1:0.5;
大豆粕、米糠、鱼粉的重量(克)比为25:35:8;
大豆粕、米糠、鱼粉的重量与接入胚芽乳酸菌和酪蛋白乳酸杆菌、啤酒酵母菌、厌氧型放线菌、光合作用细菌总量与起酵剂与水之间的重量(克)比为75:0.8:0.08:18;
糖蜜的重量百分含量为0.8%;
步骤2中:
高热放线菌、担子菌、枯草杆菌的重量(克)比为25:30:30;
小麦、玉米的重量(克)比为25:65;
小麦、玉米的总量与接入高热放线菌、担子菌、枯草杆菌的总量之间的重量(克)比为97:1;
小麦、玉米中的水百分含量为15%;
步骤3中:
第一发酵产物与第二发酵产物混合的重量(克)比为1:0.8;
耗氧发酵时水百分含量为35%;
干燥发酵后混合物的水百分含量为10%;
实施例3、秸秆腐熟剂制备
采用与实施例1相似的操作,调整以下制备参数数据,进行发酵得到秸秆腐熟剂产品;
步骤1中:
胚芽乳酸菌和酪蛋白乳酸杆菌、啤酒酵母菌、厌氧型放线菌、光合作用细菌的重量(克)比为1350:9500:3:1.5;
大豆粕、米糠、鱼粉的重量(克)比为35:40:12;
大豆粕、米糠、鱼粉的重量与接入胚芽乳酸菌和酪蛋白乳酸杆菌、啤酒酵母菌、厌氧型放线菌、光合作用细菌总量与起酵剂与水之间的重量(克)比为82:1.2:0.12:25;
糖蜜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5%;
步骤2中:
高热放线菌、担子菌、枯草杆菌的重量(克)比为35:40:40;
小麦、玉米的重量(克)比为35:75;
小麦、玉米的总量与接入高热放线菌、担子菌、枯草杆菌的总量之间的重量(克)比为100:3;
小麦、玉米中的水百分含量为35%;
步骤3中:
耗氧发酵时水百分含量为40%;
干燥发酵后混合物的水百分含量为20%。
实施例4、秸秆腐熟剂腐熟效果试验
将秸秆以长度约3厘米切碎,加入少量土壤和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秸秆腐熟剂,秸秆:土壤:秸秆腐熟剂的重量比约为100:10:1,均匀混合后在底部安装有充气加氧泵的容器内进行耗氧发酵。经3天后,可自动产生60~80℃的高温,耗氧发酵约7天完成。经观察,秸秆发酵物上布满灰白色菌丝,经测定,每克秸秆发酵物含菌量大于100万个细胞CFU/g。
继续进行后熟30天,取样测定秸秆腐熟程度,以每200克秸秆腐熟物为一样本,将样本装入约1mm网眼的塑料网袋中,将网袋放入洗衣机洗涤后烘干,相对于未发酵前原秸秆的重量,秸秆腐熟后的重量降低30%;
表明实施例1得到的秸秆腐熟剂对秸秆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
实施例5、秸秆腐熟剂的堆肥处理对比试验
于上海艾妮维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废弃物处理场进行秸秆腐熟剂堆肥处理试验,试验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
对照组为粉碎后的水稻秸秆:猪粪=450:350kg(干重),加入530kg水,将水份含量调整至约40%,总重1330kg,以滚桶式混合搅拌机混合均匀后,于堆肥场内独立堆置;
试验组原料与对照组相同,另加1%秸秆腐熟剂(80kg),同样调整水份含量至40%,混合均匀后独立堆置;
对照组和试验组堆置后每3天测定一次堆体温度,当堆体温度两次测温时段皆达60℃以上,或温度明显下降时进行翻堆,翻堆三次后静置后熟60天;
分别采集对照组和试验组的堆肥样品,观察对比对照组和试验组的堆肥样品,试验组堆肥样品外观为深褐色,有明显泥土香味,质地松软,为良好堆肥的表现;对照组堆肥样品外观颜色较淡,具些微氨气,品质较差;
分别对采集的对照组和试验组的堆肥样品测定堆肥降解率、木质素过氧化酶(lignin peroxidase,LiP)及锰过氧化酶活性(manganese peroxidase,MnP)、大肠杆菌数,见表1;
表1
如表1所示,试验组堆体最高温达67.8℃,比对照组高约10℃;
试验组堆肥降解率达3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4.5%;
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的堆肥样品中,木质素降解酶活性及锰过氧化酶活性(LiP及MnP)高于对照组较高的LiP及MnP活性,表明秸秆腐熟剂的添加提高了木质素降解速率;
堆肥中大肠杆菌测定结果显示,经两个月堆肥后,试验组已测不出大肠杆菌;对照组仍可侦测到3.21log CFU/g的大肠杆菌数,显示试验组在堆肥过程中能杀死堆肥原材料中的病原菌,大肠杆菌数,提升堆肥品质;
测定对照组,试验组的堆肥样品中的有益菌(乳酸菌及酵母菌)含量,绘制动态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的堆肥样品中的乳酸菌及酵母菌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相对于对照组,添加了秸秆腐熟剂的试验组堆肥处理,明显缩短堆肥时间、促进堆肥原料降解,提高了堆肥处理效率,得到的堆肥样品物大肠杆菌数,有益菌含量高,堆肥品质高。
将实施例5中试验组的秆腐熟剂的添加量替换为0.8%或1.5%,得到堆肥具有与实施例5相似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技术方案也具有与上述相似的有益效果。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试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秸秆腐熟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秸秆腐熟剂为乳酸菌、酵母菌、厌氧型放线菌、及光合作用细菌、纤维素分解菌、木质素分解菌、及枯草杆菌发酵得到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秸秆腐熟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乳酸菌、酵母菌、厌氧型放线菌、及光合作用细菌为厌氧发酵;
所述纤维素分解菌、木质素分解菌、及枯草杆菌为耗氧发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秸秆腐熟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乳酸菌、酵母菌、厌氧型放线菌、及光合作用细菌接于第一培养基上,与起酵剂、水进行厌氧发酵形成第一发酵产物;
步骤2、将纤维素分解菌、木质素分解菌、及枯草杆菌接于第二培养基上,调节水量进行耗氧发酵形成第二发酵产物;
步骤3、将步骤1的第一发酵产物及步骤2的第二发酵产物以一定比例混合,调节水量进行耗氧发酵,干燥发酵后混合物,得到秸秆腐熟剂产物;
其中,所述步骤1中,乳酸菌、酵母菌、厌氧型放线菌、光合作用细菌的重量比为800~1750:6000~11500:0.1~5:0.05~2.5;
所述步骤2中,纤维素分解菌、木质素分解菌、枯草杆菌的重量比为15~45:20~50:20~5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秸秆腐熟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
所述乳酸菌包括胚芽乳酸菌、酪蛋白乳酸杆菌中一种或多种;
所述酵母菌包括啤酒酵母菌;
所述光合作用细菌包括沼泽红假单细胞菌;
所述乳酸菌、酵母菌、厌氧型放线菌、光合作用细菌的重量比为1000~1500:7000~10500:0.5~4:0.25~2;
所述起酵剂包括酵素、谷氨酸、粗食盐中一种或多种;其中,所述粗食盐中包含氯化镁、氯化钙、氯化钠成分中一种或多种;
所述第一培养基包括大豆粕、米糠、鱼粉中一种或多种;
所述第一培养基中,大豆粕、米糠、鱼粉的重量比为20~40:30~50:5~15;
所述第一培养基,第一培养基接入乳酸菌、酵母菌、厌氧型放线菌、及光合作用细菌总量,起酵剂,水之间的重量比为70~85:0.5~1.5:0.05~0.15:15~30。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秸秆腐熟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
所述纤维素分解菌高热放线菌;
所述木质素分解菌包括担子菌;
所述纤维素分解菌、木质素分解菌、枯草杆菌的重量比为优选为20~40:25~45:25~45;
所述第二培养基包括小麦、玉米中一种或多种;
所述第二培养基中,小麦、玉米的重量比为20~40:60~80;
所述第二培养基与第二培养基接入纤维素分解菌、木质素分解菌、枯草杆菌总量之间的重量比为95~105:1~5。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秸秆腐熟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
所述第一发酵产物与第二发酵产物混合的重量比为1~3:0.5~1.5;
所述耗氧发酵时水百分含量为25%~40%;
所述干燥发酵后混合物的水百分含量为10%~20%。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秸秆腐熟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
所述乳酸菌、酵母菌、厌氧型放线菌、光合作用细菌的重量比为1100~1350:8000~9500:1~3:0.5~1.5;
所述第一培养基中,大豆粕、米糠、鱼粉的重量比为25~35:35~40:8~12;
所述第一培养基,第一培养基接入乳酸菌、酵母菌、厌氧型放线菌、及光合作用细菌总量,起酵剂,水之间的重量比为75~82:0.8~1.2:0.08~0.12:18~25;
所述第一培养基中,包含糖蜜的重量百分含量为0.5%~2%。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秸秆腐熟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
所述纤维素分解菌、木质素分解菌、枯草杆菌的重量比为优选为25~35:30~40:30~40;
所述第二培养基中,小麦、玉米的重量比为25~35:65~75;
所述第二培养基与第二培养基接入纤维素分解菌、木质素分解菌、枯草杆菌总量之间的重量比为97~100:1~3;
第二培养基的水百分含量为15%~35%。
9.一种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秸秆腐熟剂作为堆肥引子的堆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向堆肥用混合原料中加入重量百分含量0.5%~2%的秸秆腐熟剂,进行堆肥处理。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堆肥处理方法,向堆肥用混合原料中加入秸秆腐熟剂的重量百分含量为0.8%~1.5%。
CN201810785460.8A 2018-07-17 2018-07-17 一种秸秆腐熟剂 Pending CN10897737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85460.8A CN108977376A (zh) 2018-07-17 2018-07-17 一种秸秆腐熟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85460.8A CN108977376A (zh) 2018-07-17 2018-07-17 一种秸秆腐熟剂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77376A true CN108977376A (zh) 2018-12-11

Family

ID=645492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85460.8A Pending CN108977376A (zh) 2018-07-17 2018-07-17 一种秸秆腐熟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77376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40693A (zh) * 2013-12-03 2014-04-23 中农绿康(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秸秆腐熟剂及其制作方法
CN104761309A (zh) * 2015-04-09 2015-07-08 青岛即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活性益生菌有机肥及其用途
CN104788144A (zh) * 2015-04-09 2015-07-22 青岛即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活性益生菌有机肥制备方法
CN105296394A (zh) * 2015-11-04 2016-02-03 广西多得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动物粪便和秸秆的微生物腐熟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73725A (zh) * 2015-11-05 2017-05-17 尤世元 一种有机肥的制备方法
CN107176891A (zh) * 2017-06-28 2017-09-19 山东博华高效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能促进秸秆快速降解的生物制剂及其生产工艺
CN107475156A (zh) * 2017-09-15 2017-12-15 北京百丰天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堆肥处理的生物发酵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40693A (zh) * 2013-12-03 2014-04-23 中农绿康(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秸秆腐熟剂及其制作方法
CN104761309A (zh) * 2015-04-09 2015-07-08 青岛即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活性益生菌有机肥及其用途
CN104788144A (zh) * 2015-04-09 2015-07-22 青岛即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活性益生菌有机肥制备方法
CN105296394A (zh) * 2015-11-04 2016-02-03 广西多得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动物粪便和秸秆的微生物腐熟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73725A (zh) * 2015-11-05 2017-05-17 尤世元 一种有机肥的制备方法
CN107176891A (zh) * 2017-06-28 2017-09-19 山东博华高效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能促进秸秆快速降解的生物制剂及其生产工艺
CN107475156A (zh) * 2017-09-15 2017-12-15 北京百丰天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堆肥处理的生物发酵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32944B (zh) 一种秸秆与粪便混合堆肥微生物菌剂
CN105462878B (zh) 一种畜禽粪便高效腐熟剂及其发酵方法
CN106518284A (zh) 火龙果种植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7828699A (zh) 一种农用复合菌剂及制备方法
CN107857689A (zh) 一种生物法利用鸡粪制备生物有机肥料的工艺
CN104212746B (zh) 一种耐盐的餐厨垃圾处理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218177B (zh) 利用蚕沙发酵制备复合微生物菌肥的方法
CN105347869A (zh) 一种畜禽粪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96394A (zh) 一种用于动物粪便和秸秆的微生物腐熟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97836A (zh) 一种发酵秸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0408673C (zh) 有机微生物组合物和用途
CN109402015A (zh) 一株热噬淀粉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CN106497853B (zh) 甘蔗滤泥发酵菌剂及甘蔗滤泥发酵方法
CN103283955A (zh) 水稻秸秆制备生物饲料的方法
CN107801837A (zh) 一种饲料化利用鸡粪的生物发酵工艺
CN107176891A (zh) 一种能促进秸秆快速降解的生物制剂及其生产工艺
CN109180236A (zh) 一种好氧发酵处理鸡粪的新工艺
CN106635902A (zh) 一种凝结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CN106542926A (zh) 一种带腐植酸包膜的富硒复合微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14124A (zh) 一种鸡腿菇发酵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46017A (zh) 一种绿色高效生物有机肥及制备方法
CN1121500A (zh) 快速发酵禽畜粪粪水制造生物有机肥的方法
CN111849828A (zh) 一种禽畜粪便腐熟堆肥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762232B (zh) 一种用于鸡粪发酵的微生物菌剂
CN109810929A (zh) 一种利用蓝藻泥制备活性菌剂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