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75293A - 一种高纯五氯化磷的合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纯五氯化磷的合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75293A
CN108975293A CN201811058680.7A CN201811058680A CN108975293A CN 108975293 A CN108975293 A CN 108975293A CN 201811058680 A CN201811058680 A CN 201811058680A CN 108975293 A CN108975293 A CN 1089752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sphorus
program
synthetic method
chlorine
circulation thermost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5868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永贵
黄中桂
蔡小林
袁晓林
杨镭
王先武
罗立忠
袁树林
章子虎
张俊
丁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Dongzhi Guangxin Agro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Dongzhi Guangxin Agro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Dongzhi Guangxin Agro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Dongzhi Guangxin Agro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05868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75293A/zh
Publication of CN1089752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75293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25/00Phosphorus; Compounds thereof
    • C01B25/10Halides or oxyhalides of phosphoru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80Compositional purity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纯五氯化磷的合成方法,将黄磷送入到熔磷器中,将黄磷加热为熔融状态,将三氯化磷加入到熔融器内部,将熔磷器内部物料混合均匀后送至喷雾器;先将氯气预热,再通入到反应釜内赶气,往反应釜内加三氯化磷,将喷雾器内物料通过喷雾管喷雾到反应釜内,启动搅拌器和回流系统,边搅拌边进行喷雾、回流,每30~60min取回流液进行检测三氯化磷含量,待三氯化磷含量不再变化时结束反应;先往反应釜内部通入氮气将氯气全部赶出后,再将液体进行结晶,离心分离后得到三氯化磷液体与氯气反应制得五氯化磷固体;本发明有效降低五氯化磷产品杂质含量,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保证反应的安全可靠的进行;反应条件温和,产品纯度高。

Description

一种高纯五氯化磷的合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精细化工品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纯五氯化磷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五氯化磷,中文别名过氯化磷,分子式为PCl5,相对分子质量为208.24,酸性腐蚀品,外观为淡黄色粉末或晶体,有盐酸气味,极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发生潮解,在167℃时升华,遇水水解,生成磷酸和氯化氢,遇醇类生成相应氯化物,在液氨中可发生氨解,易溶于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有腐蚀性,分子结构为P原子以sp3d杂化轨道成键,分子为三角双锥形分子。五氯化磷主要用作氯化剂,以氯置换化合物中的羟基,特别是由酸转化为酰氯;用作催化剂、脱水剂及六氟磷酸锂的生产。
五氯化磷作为氯化剂使用时,可用作对有机化合物的氯化,亦可用于对无机化合物的氯化;在有机合成中有两类比较重要的反应:一类是将C-H键转化为C-Cl键的反应,另一类是将C-OH键转化为C-Cl键的反应,一些常见的反应如下:
(1)将羧酸转化为酰氯、将醇转化为相应的氯代烷;
(2)五氯化磷在实验室中可以用作氯气的来源;
(3)五氯化磷与叔胺反应,生成Vilsmeier试剂,此类试剂可用于甲酰化反应合成苯甲醛的衍生物,或转化醇为相应的氯代烃;
(4)五氯化磷比较特殊的反应是,它可以氯化烯丙基位和苄基位的C-H键,将其转化为C-Cl,而且也可将C=O转化为偕二氯代物;
(5)与苯乙烯反应水解后可得亚磷酸的衍生物,该反应体现了五氯化磷的亲电特征对。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产品转化率高的、产品纯度高的、经济效益好的以及环境友好的高纯五氯化磷的合成方法。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纯五氯化磷的合成方法,所述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黄磷熔融:将一定量的黄磷送入到熔磷器中,通过程控循环恒温槽A对熔磷器进行加热至黄磷为熔融状态,将三氯化磷加入到熔融器内部,启动搅拌,将熔磷器内部物料混合均匀,再将混合物料泵送至喷雾器内待用;
所述熔融黄磷与三氯化磷的体积添加比为1:1~3.5;
2).通氯赶气:先使用将氯气进行预加热,再将加热氯气通入到氯化反应釜内部进行赶气,赶气完毕后,往反应釜下半部内部加入三氯化磷,再将喷雾器内部混合物料通过喷雾管喷雾到反应釜内部,使用程控循环恒温槽B和程控循环恒温槽C分别控制反应釜内部的温度;
所述氯气与黄磷的摩尔比设置为1:2~5;
所述反应釜下半部的三氯化磷的体积为反应釜体积的1/6~2/5;
所述氯气进行预加热后的温度设置为60~80℃;
3).合成氯化磷:启动反应釜上搅拌器进行搅拌,启动回流系统,边搅拌边进行喷雾和回流,反应每进行30~60min后取回流液进行检测三氯化磷含量,待三氯化磷含量不再变化时结束反应;
所述回流系统包括氯化反应釜、回流泵和回流喷雾管,回流体积与总液体体积的比例为0.2~0.4:1;
4).结晶分离:启动搅拌,控制程控循环恒温槽B和程控循环恒温槽C的温度,先往反应釜内部通入氮气,将反应釜内部的氯气全部赶出后,再将液体进行结晶,离心分离后过滤得到三氯化磷液体;
5).合成五氯化磷:将干燥除杂后的氮气从顶部通入到合成釜内部进行赶气30~60min,再从底部通入干燥除杂后的氯气进行二次赶气10~30min,再将步骤4合成的三氯化磷输送至雾化器内进行雾化;
先从合成釜顶部加入一定量的三氯化磷液体,启动搅拌,控制搅拌速率为50~150r/min,通入水蒸汽控制合成釜内部温度为102~108℃,将雾化好的三氯化磷气体从顶部通入到合成釜内,启动合成釜上的回流系统,将合成釜底部的三氯化磷液体再次从顶部喷雾管进入到合成釜内,反应2~3h,反应每进行30~60min检测氯气的含量,待氯气的含量不在变化时停止反应;
反应完成后,停止加热,停止搅拌,停止回流,通入低温下的氮气进行赶气10~30min,再将生成的五氯化磷固体和三氯化磷液体进行离心分离和过滤,再将固体升温至140~150℃,烘制1~1.5h,再将温度升高至160~180℃,将五氯化磷进行升华1~1.5h,再将温度降至50~60℃,五氯化磷蒸汽凝结为固体。
优选的,所述合成方法步骤1中熔磷器的下游连接喷雾罐,其中,程控循环恒温槽A、熔磷器和喷雾罐以首尾相连的形式进行串联。
优选的,所述合成方法步骤1中程控循环恒温槽A通过保温循环管连接熔磷器和喷雾罐,程控循环恒温槽A内部的温度设置为50~80℃;
所述熔磷器内部温度、喷雾罐内部温度与程控恒温槽A内部温度相同。
优选的,所述合成方法步骤2中程控循环恒温槽B通过保温循环管连接反应釜的上半部,程控循环恒温槽C通过保温循环管连接反应釜的下半部;
所述程控循环恒温槽B与反应釜上半部的温度设置为60~80℃,程控循环恒温槽C与反应釜下半部的温度设置为50~70℃;
所述氯气进行预加热的热源为程控循环恒温槽B。
优选的,所述合成方法步骤4中程控循环恒温槽B和程控循环恒温槽C设置的温度相同;
所述氯化反应釜内部温度与循环恒温槽B和程控循环恒温槽C相同。
优选的,所述合成方法步骤4中赶气前的循环恒温槽B和程控循环恒温槽C内部的温度设置为60~90℃;
赶气后的循环恒温槽B和程控循环恒温槽C内部的温度设置为0~30℃。
优选的,所述合成方法步骤5中氯气与三氯化磷气体的摩尔比为1~3:1;
所述液体三氯化磷体积为合成釜体积1/6~2/5。
优选的,所述合成方法步骤5中回流系统包括氯化合成釜、回流泵和回流喷雾管,回流体积与总液体体积的比例为0.2~0.4:1。
优选的,所述合成方法步骤5中反应完成后通入的氮气的温度控制为20~50℃;
所述赶气的气体均通过除杂干燥装置,其中,除杂干燥装置内部填装有活性炭和活性分子筛;
所述活性炭设置在活性分子筛的两端。
本发明的原理为:氯气与黄磷反应生成三氯化磷,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优化了传统工艺,经过精密的配比可有效降低产品杂质含量,最大化的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节约了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并且保证了反应的安全可靠的进行;反应条件温和,产品纯度高,无有毒有害气体和液体排放,将高纯度的三氯化磷和氯气反应生成高纯度的五氯化磷,采用高温烘制和升华在凝结的方法提纯五氯化磷,使得得到的产品的纯度在99%以上,反应与合成过程均采用液体回流,加快了反应速率,提高了产物的纯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高纯五氯化磷的合成方法的流程结构示意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纯五氯化磷的合成方法,所述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黄磷熔融:将一定量的黄磷送入到熔磷器中,通过程控循环恒温槽A对熔磷器进行加热至黄磷为熔融状态,将三氯化磷加入到熔融器内部,启动搅拌,将熔磷器内部物料混合均匀,再将混合物料泵送至喷雾器内待用;
所述熔融黄磷与三氯化磷的体积添加比为1:3.5;
2).通氯赶气:先使用将氯气进行预加热,再将加热氯气通入到氯化反应釜内部进行赶气,赶气完毕后,往反应釜下半部内部加入三氯化磷,再将喷雾器内部混合物料通过喷雾管喷雾到反应釜内部,使用程控循环恒温槽B和程控循环恒温槽C分别控制反应釜内部的温度;
所述氯气与黄磷的摩尔比设置为1:2;
所述反应釜下半部的三氯化磷的体积为反应釜体积的2/5;
所述氯气进行预加热后的温度设置为80℃;
3).合成氯化磷:启动反应釜上搅拌器进行搅拌,启动回流系统,边搅拌边进行喷雾和回流,反应每进行30min后取回流液进行检测三氯化磷含量,待三氯化磷含量不再变化时结束反应;
所述回流系统包括氯化反应釜、回流泵和回流喷雾管,回流体积与总液体体积的比例为0.3:1;
4).结晶分离:启动搅拌,控制程控循环恒温槽B和程控循环恒温槽C的温度,先往反应釜内部通入氮气,将反应釜内部的氯气全部赶出后,再将液体进行结晶,离心分离后过滤得到三氯化磷液体;
5).合成五氯化磷:将干燥除杂后的氮气从顶部通入到合成釜内部进行赶气60min,再从底部通入干燥除杂后的氯气进行二次赶气15min,再将步骤4合成的三氯化磷输送至雾化器内进行雾化;
先从合成釜顶部加入一定量的三氯化磷液体,启动搅拌,控制搅拌速率为50~100r/min,通入水蒸汽控制合成釜内部温度为102~108℃,将雾化好的三氯化磷气体从顶部通入到合成釜内,启动合成釜上的回流系统,将合成釜底部的三氯化磷液体再次从顶部喷雾管进入到合成釜内,反应2~3h,反应每进行30min检测氯气的含量,待氯气的含量不在变化时停止反应;
反应完成后,停止加热,停止搅拌,停止回流,通入低温下的氮气进行赶气30min,再将生成的五氯化磷固体和三氯化磷液体进行离心分离和过滤,再将固体升温至145~150℃,烘制1~1.5h,再将温度升高至170~180℃,将五氯化磷进行升华1~1.5h,再将温度降至50~60℃,五氯化磷蒸汽凝结为固体。
进一步地,所述合成方法步骤1中熔磷器的下游连接喷雾罐,其中,程控循环恒温槽A、熔磷器和喷雾罐以首尾相连的形式进行串联。
进一步地,所述合成方法步骤1中程控循环恒温槽A通过保温循环管连接熔磷器和喷雾罐,程控循环恒温槽A内部的温度设置为70~80℃;
所述熔磷器内部温度、喷雾罐内部温度与程控恒温槽A内部温度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合成方法步骤2中程控循环恒温槽B通过保温循环管连接反应釜的上半部,程控循环恒温槽C通过保温循环管连接反应釜的下半部;
所述程控循环恒温槽B与反应釜上半部的温度设置为70~80℃,程控循环恒温槽C与反应釜下半部的温度设置为50~60℃;
所述氯气进行预加热的热源为程控循环恒温槽B。
进一步地,所述合成方法步骤4中程控循环恒温槽B和程控循环恒温槽C设置的温度相同;
所述氯化反应釜内部温度与循环恒温槽B和程控循环恒温槽C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合成方法步骤4中赶气前的循环恒温槽B和程控循环恒温槽C内部的温度设置为70~90℃;
赶气后的循环恒温槽B和程控循环恒温槽C内部的温度设置为0~20℃。
进一步地,所述合成方法步骤5中氯气与三氯化磷气体的摩尔比为1~2:1;
所述液体三氯化磷体积为合成釜体积1/4~2/5。
进一步地,所述合成方法步骤5中回流系统包括氯化合成釜、回流泵和回流喷雾管,回流体积与总液体体积的比例为0.2~0.3:1。
进一步地,所述合成方法步骤5中反应完成后通入的氮气的温度控制为20~30℃;
所述赶气的气体均通过除杂干燥装置,其中,除杂干燥装置内部填装有活性炭和活性分子筛;
所述活性炭设置在活性分子筛的两端。
其中,五氯化磷产品的纯度不低于99%;
其中,三氯化磷残留低于2ppm以下;
其中,氯气的数量不超过0.0002%。
在本发明中,本发明优化了传统工艺,经过精密的配比可有效降低产品杂质含量,最大化的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节约了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并且保证了反应的安全可靠的进行;反应条件温和,产品纯度高,无有毒有害气体和液体排放,将高纯度的三氯化磷和氯气反应生成高纯度的五氯化磷,采用高温烘制和升华在凝结的方法提纯五氯化磷,使得得到的产品的纯度在99%以上,反应与合成过程均采用液体回流,加快了反应速率,提高了产物的纯度。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高纯五氯化磷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黄磷熔融:将一定量的黄磷送入到熔磷器中,通过程控循环恒温槽A对熔磷器进行加热至黄磷为熔融状态,将三氯化磷加入到熔融器内部,启动搅拌,将熔磷器内部物料混合均匀,再将混合物料泵送至喷雾器内待用;
所述熔融黄磷与三氯化磷的体积添加比为1:1~3.5;
2).通氯赶气:先使用将氯气进行预加热,再将加热氯气通入到氯化反应釜内部进行赶气,赶气完毕后,往反应釜下半部内部加入三氯化磷,再将喷雾器内部混合物料通过喷雾管喷雾到反应釜内部,使用程控循环恒温槽B和程控循环恒温槽C分别控制反应釜内部的温度;
所述氯气与黄磷的摩尔比设置为1:2~5;
所述反应釜下半部的三氯化磷的体积为反应釜体积的1/6~2/5;
所述氯气进行预加热后的温度设置为60~80℃;
3).合成氯化磷:启动反应釜上搅拌器进行搅拌,启动回流系统,边搅拌边进行喷雾和回流,反应每进行30~60min后取回流液进行检测三氯化磷含量,待三氯化磷含量不再变化时结束反应;
所述回流系统包括氯化反应釜、回流泵和回流喷雾管,回流体积与总液体体积的比例为0.2~0.4:1;
4).结晶分离:启动搅拌,控制程控循环恒温槽B和程控循环恒温槽C的温度,先往反应釜内部通入氮气,将反应釜内部的氯气全部赶出后,再将液体进行结晶,离心分离后过滤得到三氯化磷液体;
5).合成五氯化磷:将干燥除杂后的氮气从顶部通入到合成釜内部进行赶气30~60min,再从底部通入干燥除杂后的氯气进行二次赶气10~30min,再将步骤4合成的三氯化磷输送至雾化器内进行雾化;
先从合成釜顶部加入一定量的三氯化磷液体,启动搅拌,控制搅拌速率为50~150r/min,通入水蒸汽控制合成釜内部温度为102~108℃,将雾化好的三氯化磷气体从顶部通入到合成釜内,启动合成釜上的回流系统,将合成釜底部的三氯化磷液体再次从顶部喷雾管进入到合成釜内,反应2~3h,反应每进行30~60min检测氯气的含量,待氯气的含量不在变化时停止反应;
反应完成后,停止加热,停止搅拌,停止回流,通入低温下的氮气进行赶气10~30min,再将生成的五氯化磷固体和三氯化磷液体进行离心分离和过滤,再将固体升温至140~150℃,烘制1~1.5h,再将温度升高至160~180℃,将五氯化磷进行升华1~1.5h,再将温度降至50~60℃,五氯化磷蒸汽凝结为固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纯五氯化磷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方法步骤1中熔磷器的下游连接喷雾罐,其中,程控循环恒温槽A、熔磷器和喷雾罐以首尾相连的形式进行串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纯五氯化磷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方法步骤1中程控循环恒温槽A通过保温循环管连接熔磷器和喷雾罐,程控循环恒温槽A内部的温度设置为50~80℃;
所述熔磷器内部温度、喷雾罐内部温度与程控恒温槽A内部温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纯五氯化磷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方法步骤2中程控循环恒温槽B通过保温循环管连接反应釜的上半部,程控循环恒温槽C通过保温循环管连接反应釜的下半部;
所述程控循环恒温槽B与反应釜上半部的温度设置为60~80℃,程控循环恒温槽C与反应釜下半部的温度设置为50~70℃;
所述氯气进行预加热的热源为程控循环恒温槽B。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纯五氯化磷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方法步骤4中程控循环恒温槽B和程控循环恒温槽C设置的温度相同;
所述氯化反应釜内部温度与循环恒温槽B和程控循环恒温槽C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纯五氯化磷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方法步骤4中赶气前的循环恒温槽B和程控循环恒温槽C内部的温度设置为60~90℃;
赶气后的循环恒温槽B和程控循环恒温槽C内部的温度设置为0~3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纯五氯化磷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方法步骤5中氯气与三氯化磷气体的摩尔比为1~3:1;
所述液体三氯化磷体积为合成釜体积1/6~2/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纯五氯化磷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方法步骤5中回流系统包括氯化合成釜、回流泵和回流喷雾管,回流体积与总液体体积的比例为0.2~0.4: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纯五氯化磷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方法步骤5中反应完成后通入的氮气的温度控制为20~50℃;
所述赶气的气体均通过除杂干燥装置,其中,除杂干燥装置内部填装有活性炭和活性分子筛;
所述活性炭设置在活性分子筛的两端。
CN201811058680.7A 2018-09-11 2018-09-11 一种高纯五氯化磷的合成方法 Withdrawn CN1089752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58680.7A CN108975293A (zh) 2018-09-11 2018-09-11 一种高纯五氯化磷的合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58680.7A CN108975293A (zh) 2018-09-11 2018-09-11 一种高纯五氯化磷的合成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75293A true CN108975293A (zh) 2018-12-11

Family

ID=645454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58680.7A Withdrawn CN108975293A (zh) 2018-09-11 2018-09-11 一种高纯五氯化磷的合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75293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19439A (zh) * 2021-03-10 2021-06-08 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续制备高纯五氯化磷的方法和装置
CN113353958A (zh) * 2021-07-29 2021-09-07 上海绿麟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六氟磷酸盐的清洁生产工艺
CN114849598A (zh) * 2022-06-06 2022-08-05 宿州汉泰化工有限公司 五氯化磷生产反应器
CN116237006A (zh) * 2023-03-30 2023-06-09 徐州宏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纯度五氯化磷的节能生产装置及生产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19439A (zh) * 2021-03-10 2021-06-08 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续制备高纯五氯化磷的方法和装置
CN113353958A (zh) * 2021-07-29 2021-09-07 上海绿麟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六氟磷酸盐的清洁生产工艺
CN114849598A (zh) * 2022-06-06 2022-08-05 宿州汉泰化工有限公司 五氯化磷生产反应器
CN116237006A (zh) * 2023-03-30 2023-06-09 徐州宏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纯度五氯化磷的节能生产装置及生产方法
CN116237006B (zh) * 2023-03-30 2024-05-24 徐州宏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纯度五氯化磷的节能生产装置及生产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75293A (zh) 一种高纯五氯化磷的合成方法
US10689321B2 (en) Method for synthesizing paraphthaloyl chloride through continuous flow in microchannel reactor
RU2216552C2 (ru) Способ непрерывного полиамидирования
CN101284652A (zh) 一种氯化亚砜合成中液相循环的方法
CN103864099B (zh) 一种氰尿酸工业废气和废水的综合利用方法
US20100065416A1 (en) 6-chloro-2-trichloromethyl pyridine preparation method
CN109897058A (zh) 一种有机硅浆渣处理系统和处理工艺
CN101284653A (zh) 一种氯化亚砜合成中的气相循环方法
CN107473949A (zh) 一种3,5‑二氯‑2‑戊酮的合成工艺
CN101412503B (zh) 一种以粗品氯化亚砜为原料合成氯化亚砜的方法
US5527515A (en) Production of concentrated aqueous solutions of ferric chloride
SU489312A3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 тетрахлорфталонитрила
CN113861233A (zh) 一种甲基三甲氧基硅烷的制备工艺及装置
CN107540572A (zh) 一种用于间/对苯二甲腈精制的设备
CN111017971A (zh) 一种氧化铝溶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01520B (zh) 一种硝基甲烷合成及产物分离装置
CN108862222A (zh) 一种三氯化磷的合成方法
CN106957238A (zh) 一种肉碱的制备工艺
CN207169670U (zh) 一种连续生产乳酸酯的装置
CN105646324A (zh) 一种高纯度吲哚的制备方法
CN105198913B (zh) 一种制备一氯甲基三氯硅烷的方法
CN107089647A (zh) 一种三氯化磷制备方法
CN113666805A (zh) 一种连续化生产4-氯-3,5-二甲基苯酚的方法及生产系统
CN107382715A (zh) 一种对氯苯甲酰氯制备方法
CN106748794A (zh) 一种二(三氯甲基)碳酸酯的合成装置与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