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66662B - 纳米纤维制造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纳米纤维制造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966662B CN108966662B CN201780002931.7A CN201780002931A CN108966662B CN 108966662 B CN108966662 B CN 108966662B CN 201780002931 A CN201780002931 A CN 201780002931A CN 108966662 B CN108966662 B CN 10896666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ating
- substrate
- fibers
- raw material
- reg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woven Fabrics (AREA)
- Spinning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anufacturing Artificial Fibers (AREA)
- Application Of Or Painting With Fluid Materials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纳米纤维制造装置具有:涂敷头,排出纤维的原料液而在基板上涂敷纤维;辊,配置在由上述涂敷头排出的上述原料液在纤维化的同时飞翔的涂敷区域,将上述基板向上述涂敷区域搬送;以及夹插部件,夹插在上述涂敷头与配置在上述涂敷区域的上述辊之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纳米纤维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纳米纤维制造装置,使用静电纺丝法在被搬送的基板上涂敷纳米纤维的膜。该装置为了搬送基板而具有配置在装置内的多个搬送辊(以下称为辊)。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5323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纳米纤维制造装置,能够防止在装置内飞翔的纤维附着在辊上导致的基板上纤维膜的剥离、基板的断裂、基板的搬送轴的歪曲等问题,能够进行基板的高速搬送以及纤维的高速成膜。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实施方式的纳米纤维制造装置具有:涂敷头,排出纤维的原料液而在基板上涂敷纤维;辊,配置于由上述涂敷头排出的上述原料液在纤维化的同时飞翔的涂敷区域,将上述基板向上述涂敷区域进行搬送;以及夹插部件,夹插在上述涂敷头与配置于上述涂敷区域的上述辊之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纳米纤维制造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搬送辊的罩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搬送辊的罩的剖视图。
图4是用于对实施方式的搬送辊的罩主体与涂敷头之间的距离进行说明的图。
图5是用于对实施方式的搬送辊的罩主体为截面圆弧状的情况下的罩主体与涂敷头之间的距离进行说明的图。
图6是用于对实施方式的搬送辊的罩主体的长边方向的长度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的图。
图7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纳米纤维制造装置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罩主体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1对实施方式的纳米纤维制造装置1的整体概要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装置1的剖视图。装置1是通过公知的静电纺丝法在基板4上涂敷纳米纤维(以下称为纤维)的膜的装置的一个例子。
装置1在装置内的有限空间中确保纤维的涂敷区域32,并且为了对基板4进行高速搬送,而具有供基板4架设并搬送基板4的多个搬送辊5。
在此,所谓涂敷区域32,包含在基板4上涂敷纤维膜的区域,且是由涂敷头3排出的原料液纤维化而飞翔的区域。涂敷区域32例如根据涂敷头3的后述的排出条件、涂敷头3的排出部31与基板4之间的距离等来决定。
搬送辊5(以下称为辊5)为,特别是在涂敷区域32内,为了抑制基板5的变形、抖动等,而维持基板5与涂敷头3之间的规定距离地搬送基板4。为了进行该搬送,辊5也配置在涂敷区域32内。
因此,为了防止纤维附着到配置在涂敷区域32内的辊5(5c)上,而设置有罩6(夹插部件)。通过设置罩6,由此能够防止纤维直接附着到辊5(5c)上,能够防止由于纤维附着到辊5(5c)上而引起的基板4上的纤维膜的剥离、基板4的断裂、基板4的搬送轴的歪曲等。
此外,由于设置有罩6,因此作为防止纤维附着到罩6本身的对策,罩6具有排斥纤维的特性。因此,能够防止纤维附着到罩6上,例如能够抑制由于纤维附着到罩6的开口部6b的端部6d而引起的基板4上的纤维膜的起毛,进而能够防止由于该起毛而引起的基板上的纤维膜的剥离。
此外,罩6具有耐有机溶剂性较高的特性。因此,还能够防止罩被装置1内的环境气中含有的有机溶剂侵蚀。
以下,对装置1的具体构成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那样,装置1具有电源2、涂敷头3、基板4、辊5以及罩6。
电源2与涂敷头3连接。电源2为了使向涂敷头3供给的原料液带电,而对涂敷头3施加例如十几kv的高电压。
涂敷头3例如具有第一头3a以及第二头3b。第一头3a以及第二头3b例如具有相同构造。即,涂敷头3(3a、3b)经由未图示的送液管与未图示的原料液储藏箱连接。原料液例如是纤维的原材料即单体以规定的浓度溶解于有机溶剂而得到的溶液。
此外,涂敷头3(3a、3b)为了排出原料液,而具备排出部31,该排出部31具有未图示的多个喷嘴。
第一头3a例如被固定设置,以便其排出部31与在涂敷区域32内搬送的基板4的表面(在图1中为上侧的面)对置。第一头3a的排出部31与基板4的表面之间的距离,根据电源2的施加电压、原料液中的单体的种类、原料液中的单体的浓度等排出条件来决定。
第二头3b被例如固定设置,以便其排出部31与在涂敷区域32内搬送的基板4的与表面相反侧的背面(在图1中为下侧的面)对置。第二头3b的排出部31与基板4的背面之间的距离,也根据电源2的施加电压、原料液中的单体的种类、原料液中的单体的浓度等排出条件来决定。
通过上述的构成,涂敷头3从排出部31排出带电的原料液,而向在涂敷区域32内搬送的基板4的两面同时涂敷纤维的膜。
即,首先,从未图示的箱向涂敷头3(3a、3b)供给原料液。并且,涂敷头3(3a、3b)被电源2施加高电压。
涂敷头3(3a、3b)从排出部31朝向在涂敷区域32内搬送的基板4的两面排出带电的原料液。
从排出部31排出的原料液中的有机溶剂在装置1内的环境气中挥发。
从排出部31排出的原料液中的单体,到达在涂敷区域32内搬送的基板4的两面,并作为纤维而涂敷到基板4的两面。
此外,从排出部31排出的原料液中的单体(纤维)的一部分,还到达对设置在涂敷区域32内的辊5进行覆盖的罩6。但是,如后述那样,到达罩6的纤维被罩6排斥,而不会堆积于罩6。
基板4例如是片状的铝箔。基板4例如具有150mm的宽度。基板4从装置1外的未图示的供给部供给。此外,涂敷了纤维膜的基板4被向装置1外排出,而回收到未图示的回收部。
辊5包括设置于装置1的规定位置的多个辊5a、5b、5c、5d、5e。
多个辊5a-5e中的至少一部分的辊5c设置在涂敷区域32内。
基板4架设于多个辊5a-5e,以便经由涂敷区域32地搬送。
辊5的合计个数以及设置在涂敷区域32内的辊5的个数不限定。此外,关于辊5的配置位置、辊5之间的距离、以及基板4的架设方式等,也不限于图1所示的方式。
关于辊5对基板4的搬送方法,例如考虑装置1内的空间、涂敷区域32的位置、对基板4赋予的张力等来决定。
此外,辊5与未图示的驱动源连接而旋转。辊5通过进行旋转,将基板4在涂敷区域32中例如以数10m/分的高速进行搬送。
在上述的辊5的构成中,从装置1外供给的基板4首先通过辊5a向装置1内搬送。
通过辊5a向装置1内搬送的基板4,在架设于辊5b、5c而被赋予规定的张力的同时,向涂敷区域32搬送。
通过辊5b、5c向涂敷区域32搬送的基板4,架设于辊5d,并从辊5c朝向5d而沿着水平方向(在图1中为横方向的箭头)搬送,由此在涂敷区域32中通过。
基板4在涂敷区域32中被搬送的同时,通过涂敷头3如上述那样被涂敷纤维的膜。
由于在涂敷区域32中通过而涂敷了纤维膜的基板4,进一步架设于辊5e而被赋予规定的张力,并且,向装置1外排出。
接着,对罩6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那样,罩6被设置为对辊5进行覆盖。但是,在图1中,以对全部辊5a-5e进行覆盖的方式设置有三个罩6,但是罩6的个数不限定于此。此外,罩6只要被设置为至少设置在涂敷区域32内、且对在朝向涂敷头3的一侧具有露出面的辊5c进行覆盖即可。在此,所谓露出面,是与基板4的宽度对应的辊5的面,且是不与基板接触的辊5的面。
以下,详细说明对设置在涂敷区域32内且在朝向第一头3a的一侧具有露出面的辊5c以及设置在涂敷区域32外的辊5b进行覆盖的罩6、以及对设置在涂敷区域32外的辊5a进行覆盖的罩6。
图2是表示以覆盖辊5a的方式设置的罩6、以及以覆盖辊5b、5c的方式设置的罩6的立体图。另外,在图2中,为了进行说明,还包含地图示被罩6隐藏而本来看不到的部分。
此外,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罩6的剖视图。在图2以及图3中,为了容易地区分基板4、辊5、罩主体6a、以及罩片6c,而分开使用虚线以及实线。
覆盖辊5a的罩6以及覆盖辊5b、5c的罩6,除了覆盖对象的辊不同、以及覆盖对象的辊的个数不同以外,基本的构造相同。
即,罩6具有罩主体6a、基板入口用以及基板出口用的开口部6b、以及罩片6c。
罩主体6a是为了防止纤维直接附着到辊5上而覆盖辊5的罩6的主体。图2以及图3所示的罩主体6a具有四棱柱的形状,但是罩主体6a的形状不限定于四棱柱的形状。例如,罩主体6a的形状也可以是截面圆弧状(参照图5)。并且,在罩主体6a上也可以如图8所示那样例如设置有开口。图8是表示罩主体6a的变形例的俯视图。具体地说,如图8(a)所示那样,在罩主体6a例如也可以设置有多个狭缝6e。并且,如图8(b)所示那样,在罩主体6a例如也可以设置有多个孔6f。
此外,图2以及图3所示的罩主体6a覆盖辊5的整面。然而,罩主体6a覆盖的辊5的面的范围不限定于辊5的整面。
罩主体6a覆盖的辊5的面的范围,能够根据罩主体6a与涂敷头3之间的距离来适当地选择。
例如,图4是用于对设置在涂敷区域32内的辊5c的罩主体6a与第一头3a之间的距离进行说明的图。
在将图4所示的罩主体6a与第一头3a之间的距离、即罩主体6a的角部与第一头3a的排出部31之间的距离设为d2,将第一头3a与基板4之间的距离(基准距离)设为d0时,在0.6≤d2/d0≤2.4的情况下,罩主体6a覆盖的辊5的面的范围也可以不是辊5的整面。
即,在0.6≤d2/d0≤2.4情况下,罩主体6a覆盖的辊5的面的范围为,在设置在涂敷区域32内的辊5c中,可以为朝向涂敷头3一侧的露出面的一部分。露出面的一部分,例如在视为辊5c的外周的一部分的情况下,为图4所示的部分X。部分X是将排出部31的前端作为顶点的辊5c的外周圆的2根切线Y1、Y2所夹的露出面的范围。此外,覆盖部分X时的罩主体6a的配置位置,为排出部31与辊5c的露出面之间、且为切线Y1、Y2所夹的范围的位置Z。
即,在0.6≤d2/d0≤2.4且罩主体6a的配置位置为位置Z的情况下,罩主体6a覆盖的辊5的面的范围,即使是辊5c的朝向涂敷头3的一侧的露出面的一部分,也能够充分防止纤维向辊5c直接附着。
图5是用于对罩主体6a例如为与辊5c同心的截面圆弧状的情况下的距离d2进行说明的图。罩主体6a为截面圆弧状的情况下的距离d2,是从将排出部31的前端和辊5c的中心O连结的线与罩主体6a的外周交叉的点到排出部31的前端为止的距离。
即使在罩主体6a为截面圆弧状的情况下,在0.6≤d2/d0≤2.4的情况下,罩主体6a覆盖的辊5的面的范围,在设置在涂敷区域32内的辊5c中,也可以为朝向涂敷头3一侧的露出面的一部分(图5所示的部分X)。而且,覆盖部分X时的罩主体6a的配置位置,为排出部31与辊5c的露出面之间,且是切线Y1、Y2所夹的范围的位置Z。
此外,罩主体6a覆盖的辊5的面的范围,不仅是根据视为上述辊5的外周方向的一部分的情况下的长度,而且还根据辊5的旋转轴向的长度来决定的范围。
即,罩主体6a覆盖的辊5的面的范围为辊5的朝向涂敷头3的一侧的露出面的一部分,例如包括罩主体6a覆盖的辊5的面的旋转轴向的长度短于辊5的旋转轴向的全长的情况。
图6是用于对罩主体6a覆盖的辊5的面的旋转轴向的长度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的图。
罩主体6a对涂敷头侧的露出面的一部分进行覆盖的情况下的罩主体6a的长边方向的长度L2,短于辊5的旋转轴向的长度L1。
此外,罩主体6a的长边方向的长度L2必须为基板4的长度(与辊5的旋转轴向为相同方向的长度)L3以上。
通过以上说明的罩主体6a,能够防止从涂敷头3排出的纤维的一部分直接附着到辊5上。然而,在罩主体6a为了防止纤维向辊5附着而覆盖辊5的情况下,纤维会附着并堆积到罩主体6a本身上。
因此,为了防止纤维堆积在罩主体6a本身上,罩主体6a具有排斥纤维的特性。
具体地说,罩主体6a作为排斥纤维的特性,而由容易带电的低介电常数的绝缘材料形成。低介电常数的绝缘材料,例如是具有1~10的范围的相对介电常数(日语:比誘電率)的绝缘材料。
并且,罩主体6a暴露在装置1内的环境气中,因此作为难以被环境气中的有机溶剂侵蚀的特性,由耐有机溶剂性较高的材料形成。
作为低介电常数的绝缘材料、且耐有机溶剂性较高的材料,例如能够列举氟类树脂、酰亚胺系树脂以及酰胺系树脂等。
特别是,作为排斥纤维的特性优良的绝缘材料,能够列举电阻值为1010[Ω·cm]以上的氟类树脂、酰亚胺系树脂以及酰胺系树脂。
作为适合于罩主体6a的材料的氟类树脂,例如,能够列举聚四氟乙烯(PTFE)、可溶性聚四氟乙烯(PFA)、聚全氟乙丙烯(FEP)、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
此外,作为适合于罩主体6a的材料的酰亚胺系树脂,例如能够列举芳香族聚酰亚胺、脂肪族聚酰胺、以及聚酰胺酰亚胺。
此外,作为适合于罩主体6a的材料的酰胺系树脂,例如,能够列举脂肪族聚酰胺(66尼龙、6尼龙、11尼龙、12尼龙)、以及芳香族聚酰胺(芳纶)。
通过以上说明的排斥纤维的特性以及难以被有机溶剂侵蚀的特性,能够防止纤维附着而堆积于罩主体6a,并且能够防止罩主体6a被环境气中的有机溶剂侵蚀。
此外,作为排斥纤维的罩主体6a的特性,例如当然包括对由导电性材料形成的罩主体6a施加与纤维同极性的电压的构造。并且,此处所述的罩主体6a,还包括配置在排出部31与辊5之间的棒、板状的金属。由此,与不施加同极性的电压的情况相比较,排出部31与罩主体6a的电位差变小。但是,在采用了这样的施加同极性的电压而排斥纤维的构造的情况下,另外需要对罩主体6a施加与在使纤维带电时施加的电压为同极性的电压的构成。
此外,作为排斥纤维的构造、即防止纤维堆积于罩主体6a的构造,例如也可以采用对附着于罩主体6a的纤维进行电吸引、而收集到与罩主体6a不同的场所的构造。
但是,即使在采用了该防止纤维堆积于罩主体6a的构造的情况下,也另外需要对纤维进行电吸引而收集的构成。
接着,对开口部6b进行说明。开口部6b形成于罩主体6a的一部分。开口部6b包括基板入口用的开口部6b1、6b2以及出口用的开口部6b3、6b4。开口部6b1、6b2是用于将从罩主体6a外搬送来的基板4向被罩主体6a覆盖的辊5a、5b引导的开口部。
开口部6b3是用于将由被罩主体6a覆盖的辊5a搬送的基板4向罩主体6a外引导的开口部。开口部6b4是用于将由被罩主体6a覆盖的辊5b、5c搬送的基板4向罩主体6a外引导的开口部。
此外,开口部6b在基板的厚度方向上具有宽度d1(参照图3)。考虑所搬送的基板4的抖动来决定宽度d1。
接着,对罩片6c进行说明。罩片6c是设置在上述开口部6b的端部6d的周围的片状的部件(例如参照图2、图3)。但是,罩片6c不需要是与以上说明的罩主体6a分开的部件,也可以是罩主体6a的一部分。
当纤维附着到开口部6b的端部6d时,该附着的纤维沿着基板4的方向延伸。该延伸的纤维也附着在基板4上,在开口部6b的端部6d与基板4之间产生部分地通过纤维以架桥的方式相连的现象。
该纤维的相连现象,在对涂敷区域32内的辊5c的朝向第一头3a的一侧的露出面进行覆盖的罩主体6a上所设置的开口部6b4的端部6d与基板4之间容易产生。
当产生纤维的相连现象时,在涂敷区域32内,成为使基板4上所涂敷的纤维膜产生起毛的原因。此外,起毛还成为在由涂敷区域32外的下游的辊5d、5e搬送基板4时、纤维膜从基板4剥离的原因。
另一方面,如上述那样,罩主体6a具有排斥纤维的特性,能够防止纤维附着于罩主体6a。因此,通过罩主体6a的排斥纤维的特性,还能够防止纤维附着于开口部6b的端部6d。
因此,通过罩主体6a的排斥纤维的特性,还能够抑制纤维的相连现象,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更可靠地且更有效地防止纤维的相连现象而设置有罩片6c。
即,罩片6c至少设置在对涂敷区域32内的辊5c的朝向第一头3a的一侧的露出面进行覆盖的罩主体6a上所设置的开口部6b4的端部6d周围。
与罩主体6a同样,罩片6c具有排斥纤维的特性以及难以被有机溶剂侵蚀的特性(耐有机溶剂性较高的特性)。
具体地说,与罩主体6a同样的氟类树脂、酰亚胺系树脂以及酰胺系树脂,被使用为罩片6c的材料。
罩主体6a的材料与罩片6c的材料也可以为相同材料。然而,在使用由与罩主体6a的材料不同的材料、即与罩主体6a的材料相比更容易排斥纤维的材料形成的罩片6c的情况下,在防止纤维的相连现象的防止的方面能够得到更大的效果。
另外,罩片6c例如通过螺钉等安装部件安装在罩主体6a的开口部6b的端部6d的周边。该安装部件也由排斥纤维、且耐有机溶剂性较高的绝缘材料形成。作为安装部件的绝缘材料,例如使用聚醚醚酮(PEEK)树脂。
接着,参照图7对其他实施方式的纳米纤维制造装置进行说明。在图7中,对于与图1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而省略详细说明。
图1与图7所示的装置1的不同在于:辊5的配置位置、辊5之间的距离、基板4的架设方式等辊5对基板4的搬送方法;以及与基板4的搬送方法的不同相伴随的涂敷头3的配置位置。
在图7所示的装置1中,通过辊5在涂敷区域32中沿着垂直方向(在图7中为从上向下的方向)搬送基板4。
涂敷头3(3a、3b)夹着在垂直方向上搬送的基板4而对置设置,对基板4的两面同时涂敷纤维的膜。
如参照图2至图6说明的那样,多个辊5被罩6覆盖。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实施方式的纳米纤维制造装置具有:涂敷头,排出纤维的原料液而在基板上涂敷纤维;辊,配置于由涂敷头排出的原料液在纤维化的同时飞翔的涂敷区域,将基板向涂敷区域搬送;以及夹插部件(罩),夹插在涂敷头与配置于涂敷区域的辊之间。
因此,根据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纳米纤维制造装置,能够防止由纤维附着到辊上导致的基板上的纤维膜的剥离、基板的断裂、基板的搬送轴的歪曲等问题,并能够进行基板的高速搬送以及纤维的高速成膜。
此外,实施方式的纳米纤维制造装置的罩具有排斥纤维的特性。并且,罩具有难以被原料液中含有的有机溶剂侵蚀的特性。
因此,根据实施方式,不仅能够防止纤维附着到辊上,而且能够防止纤维附着到罩本身上。
例如,由于能够防止纤维附着到罩的开口部的端部,因此还能够防止基板上的纤维膜产生起毛,还能够防止与涂敷区域相比位于下游的辊引起的纤维膜的剥离。
并且,根据实施方式,纳米纤维制造装置内的清扫频度降低,能够进行长时间的纤维膜的涂敷。
以上,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提示的,不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来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其应变包含于发明的范围、主旨,并且包含于专利请求的范围记载的发明和其等同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纳米纤维制造装置,具有:
涂敷头,排出纤维的原料液而在基板上涂敷纤维;
辊,配置在供由上述涂敷头排出的上述原料液在纤维化的同时飞翔的涂敷区域,将上述基板向上述涂敷区域搬送;以及
夹插部件,夹插在上述涂敷头与配置在上述涂敷区域的上述辊之间;
在将上述夹插部件与上述涂敷头之间的距离设为d2,将上述涂敷头与上述基板之间的距离设为d0的情况下,0.6≤d2/d0≤2.4。
2.一种纳米纤维制造装置,具有:
涂敷头,排出纤维的原料液而在基板上涂敷纤维;
辊,配置在供由上述涂敷头排出的上述原料液在纤维化的同时飞翔的涂敷区域,将上述基板向上述涂敷区域搬送;以及
夹插部件,夹插在上述涂敷头与配置在上述涂敷区域的上述辊之间;
上述夹插部件具有排斥上述纤维的特性。
3.一种纳米纤维制造装置,具有:
涂敷头,排出纤维的原料液而在基板上涂敷纤维;
辊,配置在供由上述涂敷头排出的上述原料液在纤维化的同时飞翔的涂敷区域,将上述基板向上述涂敷区域搬送;以及
夹插部件,夹插在上述涂敷头与配置在上述涂敷区域的上述辊之间;
上述夹插部件具有难以被上述原料液中含有的有机溶剂侵蚀的特性。
4.一种纳米纤维制造装置,具有:
涂敷头,排出纤维的原料液而在基板上涂敷纤维;
辊,配置在供由上述涂敷头排出的上述原料液在纤维化的同时飞翔的涂敷区域,将上述基板向上述涂敷区域搬送;以及
夹插部件,夹插在上述涂敷头与配置在上述涂敷区域的上述辊之间;
上述夹插部件由容易带电、并且耐有机溶剂性高的材料形成。
5.一种纳米纤维制造装置,具有:
涂敷头,排出纤维的原料液而在基板上涂敷纤维;
辊,配置在供由上述涂敷头排出的上述原料液在纤维化的同时飞翔的涂敷区域,将上述基板向上述涂敷区域搬送;以及
夹插部件,夹插在上述涂敷头与配置在上述涂敷区域的上述辊之间;
上述夹插部件的材料具有1~10的范围的相对介电常数。
6.一种纳米纤维制造装置,具有:
涂敷头,排出纤维的原料液而在基板上涂敷纤维;
辊,配置在供由上述涂敷头排出的上述原料液在纤维化的同时飞翔的涂敷区域,将上述基板向上述涂敷区域搬送;以及
夹插部件,夹插在上述涂敷头与配置在上述涂敷区域的上述辊之间;
上述夹插部件的材料,是从氟类树脂、酰亚胺系树脂、酰胺系树脂任一种中选择的材料,且是电阻值为1010[Ω·cm]以上的材料。
7.一种纳米纤维制造装置,具有:
涂敷头,排出纤维的原料液而在基板上涂敷纤维;
辊,配置在供由上述涂敷头排出的上述原料液在纤维化的同时飞翔的涂敷区域,将上述基板向上述涂敷区域搬送;以及
夹插部件,夹插在上述涂敷头与配置在上述涂敷区域的上述辊之间;
上述夹插部件具有:
主体,对配置在上述涂敷区域的上述辊进行覆盖;以及
开口部,设置于上述主体,将上述基板向上述主体内或者上述主体外引导。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纳米纤维制造装置,其中,
上述夹插部件具有设置在上述开口部的端部周边的片。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纳米纤维制造装置,其中,
上述片由与上述主体相比更容易排斥上述纤维的材料形成。
10.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纳米纤维制造装置,其中,
上述夹插部件是对配置在上述涂敷区域的辊的朝向上述涂敷头的面的一部分进行覆盖的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056445A JP6454747B2 (ja) | 2017-03-22 | 2017-03-22 | ナノファイバ製造装置 |
JP2017-056445 | 2017-03-22 | ||
PCT/JP2017/032904 WO2018173325A1 (ja) | 2017-03-22 | 2017-09-12 | ナノファイバ製造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966662A CN108966662A (zh) | 2018-12-07 |
CN108966662B true CN108966662B (zh) | 2022-02-25 |
Family
ID=635842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02931.7A Active CN108966662B (zh) | 2017-03-22 | 2017-09-12 | 纳米纤维制造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454747B2 (zh) |
CN (1) | CN108966662B (zh) |
WO (1) | WO201817332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90254476A1 (en) | 2019-02-25 | 2019-08-22 |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 Cooking device and components thereof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0133039A (ja) * | 2008-12-02 | 2010-06-17 | Panasonic Corp | ナノファイバ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
WO2012042802A1 (ja) * | 2010-09-29 | 2012-04-05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ナノファイバー製造システムおよびナノファイバー製造方法 |
JP2013022570A (ja) * | 2011-07-25 | 2013-02-04 | Shinshu Univ | バグフィルター用濾材 |
CN104514092A (zh) * | 2014-12-31 | 2015-04-15 | 睿金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静电纺织纳米纤维膜制备装置及其方法 |
JP2015214161A (ja) * | 2015-07-31 | 2015-12-03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一体型積層シート製造システムおよび一体型積層シート製造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838348B2 (ja) * | 2012-02-22 | 2016-01-06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ナノファイバ製造装置、ナノファイバ製造方法 |
-
2017
- 2017-03-22 JP JP2017056445A patent/JP6454747B2/ja active Active
- 2017-09-12 WO PCT/JP2017/032904 patent/WO2018173325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7-09-12 CN CN201780002931.7A patent/CN10896666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0133039A (ja) * | 2008-12-02 | 2010-06-17 | Panasonic Corp | ナノファイバ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
WO2012042802A1 (ja) * | 2010-09-29 | 2012-04-05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ナノファイバー製造システムおよびナノファイバー製造方法 |
JP2013022570A (ja) * | 2011-07-25 | 2013-02-04 | Shinshu Univ | バグフィルター用濾材 |
CN104514092A (zh) * | 2014-12-31 | 2015-04-15 | 睿金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静电纺织纳米纤维膜制备装置及其方法 |
JP2015214161A (ja) * | 2015-07-31 | 2015-12-03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一体型積層シート製造システムおよび一体型積層シート製造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454747B2 (ja) | 2019-01-16 |
CN108966662A (zh) | 2018-12-07 |
WO2018173325A1 (ja) | 2018-09-27 |
JP2018159146A (ja) | 2018-10-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883385B2 (ja) | 静電気低減ローラー、及びウェブ上の静電気を低減させるための方法 | |
US10612162B2 (en) | Nanofiber production apparatus, nanofiber production method, and nanofiber molded body | |
CN108966662B (zh) | 纳米纤维制造装置 | |
US8399066B2 (en) | Nanofiber manufacturing system and nanofiber manufacturing method | |
US20070017088A1 (en) | Board cleaning apparatus and board transporting apparatus | |
CN1834813A (zh) | 成像设备 | |
US10232293B2 (en) | Fiber lamin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US9597716B2 (en) | Dry-type cleaning chassis, dry-type cleaning device, and dry-type cleaning system | |
US7699434B2 (en) | Liquid droplet discharging device | |
US10328665B2 (en) | Nonwoven fabric, and dust collecting filter, medium of microorganism or biological tissue, and cosmetic article, each having the same | |
US10058901B2 (en) | Device for removal of particles from a web of material | |
JP4952115B2 (ja) | 液体除去装置およびウェブ処理装置 | |
CN111148862B (zh) | 电场纺丝装置 | |
CN105830539B (zh) | 静电消除制品及其使用方法 | |
JP2006169644A (ja) | 静電紡糸用捕集装置 | |
CN111212936A (zh) | 电场纺丝装置 | |
WO2024004473A1 (ja) | 被膜剥離機構および被膜剥離装置 | |
JP2010280473A (ja) | 振動式部品供給装置 | |
JP2023132071A (ja) |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 |
KR101857770B1 (ko) | 기판 코팅장치 | |
US20210292932A1 (en) | Electrospinn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spinning method | |
WO2014203915A1 (ja) | エレクトロスプレー装置 | |
JP4449914B2 (ja) | 液滴吐出装置 | |
KR20230025469A (ko) | 성막 장치, 미스트 성막 장치, 및 도전막의 제조 방법 | |
CN117822134A (zh) | 电场纺丝装置以及电场纺丝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