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品收发结构、收发系统及收发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物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物品收发结构、收发系统及收发方法。
背景技术
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或相关信息进行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
近年来,随着网上购物的兴起和物流的便捷,物流行业发展得越来越成熟。为了能够一次性投递包裹成功,快递员需要事先与客户电话沟通以约定收发包裹的时间,从而避免用户不在家中或其他原因无法收取快递包裹时,快递员需要反复约定时间或者多次重复投递,既浪费了快递员的工作时间,也可能耽误用户的使用。
针对上述缺陷,现有技术中已经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案。
如公开号为CN107361539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入墙式智能快递柜,该入墙式智能快递柜的柜体用于存放快递物品,柜体集成安装在墙壁中,柜体具有前门和后门,柜体的前门和后门可选择性地打开一扇;由于将柜体集成在墙壁中,当用户需要寄件或取件时,用户可以在家中,将后门开启,将快递件放置在柜体中或从柜体中将快递件取出,而快递员取件或派件时,可以将前门打开,将快递件从柜体中取走或将快递件放置在柜体中。该入墙式智能快递柜投入使用后,可以节约用户时间,且由于柜体的前门和后门可选择性地打开一扇,可以保证快递寄送时的安全性;但是,柜体集成安装在墙壁中导致柜体容纳物品的空间受限。
再如公开号为CN206417325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可伸缩安全快递箱,包括外箱体和内箱体,内箱体的外侧内嵌有四组滑槽,四组滑槽设在内箱体外侧的上下两端,外箱体的内侧设有四组与滑槽对应的滑轨,外箱体的内侧滑轨与内箱体的外侧的滑槽滑动配合使得内外箱体形成大小可变的容腔;快递箱背面有四个固定在墙壁及平面的螺丝孔位。该快递箱中容纳物品的空间尺寸可变,但是快递箱中已有的快递完全暴露在快递员眼中,而且没有额外的措施可以限制快递员偷拿其它快递,故而快递的安全性不高。
另外,现有技术也没有实现快递物品的收发分离,快递员无法快速辨别哪些快递是需要收取邮寄的,除非在墙体中嵌入两个分离的快递柜,但导致嵌入面积过大。而且,现有的智能快递柜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功能单一,只能用于快递物品的收发,而不能向邻里亲朋收发物品;
(2)柜体的数量有限,不能满足网络购物高峰期的需求,时常需要用户排队存取件;
(3)安全性差,快递柜大多暴露在烈日雨雪中,不能抵御高温严寒,缺少对特殊物品(如冷冻食品)的保护;
(4)远离用户,没有真正使快递物品上门入户,需要用户外出搬运,存取不便。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物品收发结构、收发系统及收发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物品收发结构,包括:
收发通道,贯穿墙体以连通室内与室外;
收件部,于收件状态下与收发通道连通;
发件部,于发件状态下与收发通道连通;
安全门,用于打开或关闭收发通道,并于收发通道关闭状态下,所述收件部、发件部与室外隔离。该物品收发结构将收件和发件分离,提高了收件和发件的安全性;无需用户外出搬运,用户体验佳。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收件状态下,所述收件部置于室内;所述发件状态下,所述发件部置于室内。真正实现物品入户,且扩大了收件部和发件部的存储容量。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收件部为收件袋,所述收件袋具有收件口,通过收件口的打开以使收件袋与收发通道连通;和/或,所述发件部为发件袋,所述发件袋具有发件口,通过发件口的打开以使发件袋与收发通道连通。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物品收发结构还包括滑动机构,通过滑动机构联动收件袋的收件口打开并使发件袋的发件口闭合;以及,通过滑动机构联动发件袋的发件口打开并使收件袋的收件口闭合。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滑杆和两条滑轨,两条滑轨对称设于收发通道相对的内壁,滑杆的两端分别滑动连接于两条滑轨;所述收件口和发件口的一侧均与所述滑杆连接,收件口和发件口的另一侧分别与滑杆两侧的收发通道的内壁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收件袋内具有收缩口;和/或,所述收件袋具有第一开合部,通过第一开合部的打开以取出存于收件袋中物品。便于用户取出存于收件袋中的物品。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发件袋内设有提拉件,提拉件的一端用于固定待发物品,另一端延伸至收发通道;和/或,所述发件袋具有第二开合部,通过第二开合部的打开以放入待发物品。便于取出待发件。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安全门包括室外门和室内门,分别开合于所述收发通道的室外端口和室内端口。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室内端口的下边沿设有压力传感器,用于获取收件袋或发件袋的重量。便于获知收件和发件是否成功。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物品收发结构还包括冷藏部,所述冷藏部嵌入墙体内;所述冷藏部具有收发口,所述收发口设有冷藏门,通过冷藏门的打开以使冷藏部与收发通道连通。便于收取冷藏物品。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物品收发结构还包括:
输入模块,用于输入存取请求信息;
控制模块,与输入模块连接,用于根据存取请求信息控制室外门、室内门、冷藏门的打开或关闭,以及控制滑杆的移动以打开收件口或发件口;还与压力传感器连接,用于获取一次物品收发前后的压力传感器的读数。实现存取的智能化操作,提高存取物品的安全性。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物品收发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物品收发结构,所述系统还包括:
用户端,用于设置收发验证信息;
网络设备,与控制模块、用户端无线连接,用于根据收发验证信息对所述存取请求信息进行校验;若校验通过,则由控制模块执行相应的存取操作。实现物品收发的智能化控制,进一步提高物品收发的安全性。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网络设备还用于接收控制模块发送的一次物品收发前后的压力传感器的读数,并计算一次物品收发前后的压力传感器读数的差值;还用于将所述差值和当前时间发送至用户端,所述用户端根据所述差值及当前时间判断物品是否完成收件或发件。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物品收发方法,应用于如上所述的物品收发系统中,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通过用户端设置收发验证信息,并将收发验证信息发送至网络设备;网络设备接收收发验证信息并存储;
S2,通过输入模块输入存取请求信息,控制模块将存取请求信息发送至网络设备;
S3,网络设备接收存取请求信息,并根据收发验证信息对所述存取请求信息进行校验;
S4,若校验通过,则执行相应的存取操作。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方法包括收件操作和发件操作;
所述收件操作包括:
所述收件操作包括:
S11,通过用户端预先设置收件验证信息,并将收件验证信息告知存件端以及发送至网络设备;
S12,存件端通过输入模块输入存件请求信息,控制模块将存件请求信息发送至网络设备;
S13,网络设备根据收件验证信息对存件请求信息进行校验,若校验通过,则下发指令至控制模块;
S14,打开室外门、室内门,移动滑杆以打开收件口;
S15,存件端将物品通过收发通道置于收件袋,关闭室外门;
S16,完成收件操作;
所述发件操作包括:
S21,通过用户端预先设置发件验证信息,并将发件验证信息告知取件端以及发送至网络设备;
S22,取件端通过输入模块输入取件请求信息,控制模块将取件请求信息发送至网络设备;
S23,网络设备根据发件验证信息对取件请求信息进行校验,若校验通过,则下发指令至控制模块;
S24,打开室外门、室内门,移动滑杆以打开发件口;
S25,取件端通过收发通道将收件袋中的待发物品取出,关闭室外门;
S26,完成发件操作。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收件操作还包括冷藏物品的收件操作,包括如下步骤:
S31,通过用户端预先设置收冷藏件验证信息,并将收冷藏件验证信息告知存件端以及发送至网络设备;
S32,存件端通过输入模块输入存冷藏件请求信息,控制模块将存冷藏件请求信息发送至网络设备;
S33,网络设备根据收冷藏件验证信息对存冷藏件请求信息进行校验,若校验通过,则下发指令至控制模块;
S34,打开室外门、冷藏门;
S35,存件端将冷藏物品置于冷藏部,关闭冷藏门和室外门;
S36,完成冷藏物品的收件操作。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完成收件操作或发件操作后,控制模块获取一次物品收发前后的压力传感器读数并发送至网络设备;网络设备接收控制模块发送的一次物品收发前后的压力传感器的读数,计算一次物品收发前后的压力传感器读数的差值,并将所述差值和当前时间发送至用户端;所述用户端根据所述差值及当前时间判断物品是否完成收件或发件。
本发明的物品收发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
(1)将收件和发件分离,提高了收件和发件的安全性;无需用户外出搬运,用户体验佳;
(2)利用分离的收件袋和发件袋存放物品,能够确保物品存放的容量,确保收发物品相互之间不混淆,能够确保在非使用状态时不占用可用空间;面对室外人员,能够保证物品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3)设置的冷藏部,以低成本方式来实现存储冷藏物品的需求,和收发袋隔开设置,保证了物品收发的安全性;
(4)利用压力传感器,能够测量一次物品收发前后的时间以及收发袋的压力差值,使用户能够远程确认物品收发的完成情况;
本发明的物品收发系统和方法以网络设备作为信息处理和指令下发的中心,对收发验证信息和存取请求信息进行校验,校验通过后控制收发操作,可以实现对邻里亲朋间的物品收发,而不再仅限于快递物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物品收发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物品收发结构中收件袋、发件袋与滑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物品收发系统的连接关系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物品收发系统的收发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另外,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物品收发结构,包括收发通道11、安全门、收件部、发件部、滑动机构、冷藏部12、输入模块和控制模块。
收发通道11,贯穿墙体1以连通室内与室外;收发通道11的截面为方形,即收发通道11为长方体结构;相应地,收发通道11两端的端口分别为室内端口和室外端口。
安全门,用于打开或关闭收发通道11;具体地,安全门包括室外门111和室内门112,室外门111活动连接在室外的墙壁上,用于打开或关闭收发通道11的室外端口;室内门112活动连接在室内的墙壁上,用于打开或关闭收发通道11的室内端口。
收件部,与收发通道11连接,并于收件状态下与收发通道11连通,用于存放室外人员给用户的物品;具体地,收件部为可挤压可折叠的收件袋14,未使用时可折叠放入收发通道11内,使用时可展开存放大量物品,既保证物品的存放容量又避免占用可用空间。收件袋14具有收件口141,便于室外人员将物品存入收件袋14中。另外,收件袋14的中腰位置具有收缩口,防止物品坠落入袋时速度过快损坏物品和收件袋14,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限制室外人员从收件袋14中盗取物品。为了便于用户取出室外人员存于收件袋14中的物品,收件袋14还具有第一开合部142,通过第一开合部142的打开以取出存于收件袋14中物品;具体地,第一开合部142为拉链结构,便于打开操作。在收件状态下,收件袋14可推出至室内,扩大物品的存放空间。
发件部,与收发通道11连接,并于发件状态下与收发通道11连通;具体地,发件部为可挤压可折叠的发件袋13,未使用时可折叠放入收发通道11内,使用时可展开存放大量物品,既保证物品的存放容量又避免占用可用空间。发件袋13具有发件口131,便于室外人员取出待发物品。另外,为了便于用户向发件袋13中放入待发物品,发件袋13还具有第二开合部132,通过第二开合部132的打开,将待发物品放入发件袋13中;具体地,第二开合部132也为拉链结构,便于打开操作。为了便于室外人员取出发件袋13中的待发物品,发件袋13内设有提拉件133,提拉件的一端用于固定待发物品,另一端延伸至收发通道11以供室外人员进行提拉,便于室外人员取件,提高取件效率。提拉件可以为提拉绳、提拉棒等。在发件状态下,发件袋13可置于室内,扩大物品的存放空间。
滑动机构,通过滑动机构联动收件袋14的收件口141打开并使发件袋13的发件口131闭合;以及,通过滑动机构联动发件袋13的发件口131打开并使收件袋14的收件口141闭合。具体地,滑动机构包括滑杆3和两条滑轨2,两条滑轨2对称设于收发通道11相对的上侧壁和下侧壁,滑杆3的两端分别滑动连接于两条滑轨2;收件袋14的收件口141的一侧与滑杆3连接,另一侧与收发通道11的右侧壁连接;发件袋13的发件口131的一侧与滑杆3连接,另一侧与收发通道11的左侧壁连接。当滑杆3向左移动至收发通道11的左侧壁位置时,发件袋13的发件口131闭合,收件袋14的收件口141打开并与收发通道11连通;当滑杆3向右移动至收发通道11的右侧壁位置时,收件袋14的收件口141闭合,发件袋13的发件口131打开并与收发通道11连通。
另外,为了便于获知收件和发件是否成功,在室内端口的下边沿设有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收件袋或发件袋的重量;当处于收件状态下,压力传感器用于感应收件袋14的重量,可以根据收件袋14的重量变化判断收件是否成功;当处于发件状态下,压力传感器用于感应发件袋13的重量,可以根据发件袋13的重量变化判断发件是否成功。
冷藏部12,嵌入墙体1内,且位于收发通道11下侧壁的下方;冷藏部12为长方体结构,内部四周布设隔热层122;冷藏部12具有收发口,收发口设有冷藏门121,通过冷藏门121的打开以使冷藏部12与收发通道11连通。其中,冷藏门121可以为收发通道11下侧壁的部分结构,简化整体结构。冷藏部12的设置,便于存取需要冷藏的物品,实现冷热分离。如果需要提高冷藏效果,用户可以事先在冷藏部12内放置冰袋。
输入模块,用于室外人员输入存取请求信息;具体地,输入模块可以为扫码器、键盘或二者的集成,存取请求信息可以为快递单号或者验证码,例如通过扫码器扫描二维码获取快递单号或者验证码,也可以直接通过键盘输入快递单号或者验证码。
控制模块,与输入模块连接,接收输入模块发送的存取请求信息,用于根据存取请求信息控制室外门111、室内门112、冷藏门121的打开或关闭,以及控制滑杆3的移动以打开收件口141或发件口131;还与压力传感器连接,用于获取一次物品收发前后的压力传感器的读数;具体地,当室外门111开启和关闭时,控制模块获取压力传感器相应时刻的读数,从而获知室外人员存取件完成前后的收发袋重量状态,以便用户确认收发件是否完成。控制模块即为中央控制器,采用嵌入式微处理器,微控制器芯片内部集成有ROM/EPROM、RAM、总线、总线逻辑、定时/计数器、看门狗、I/O、串行口、脉宽调制输出(PWM)、A/D、D/A、Flash、EEPROM等各种必要功能和外设;微控制器的最大特点是单片化,功耗成本低,可靠性高;常用的有8051、MCS系列、C540、MSP430系列等。其中,控制模块控制室外门111、室内门112、冷藏门121的打开或关闭,以及控制滑杆3的移动具体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中的电控技术,例如可以利用控制模块控制响应的驱动机构驱动室外门111、室内门112、冷藏门121的打开或关闭,滑杆3的移动可以通过控制滑轮滚动从而联动滑杆3移动,在此不详细述。
如图3和4所示,本实施例基于上述物品收发结构,还提供物品收发系统,包括上述物品收发结构、网络设备和用户端。
上述控制模块还具有无线通信功能,以便与网络设备建立无线连接,接收网络设备的控制指令以及反馈物品收发状态。
用户端,用于设置收发验证信息;例如,用户端可以为手机APP,收发验证信息可以为快递单号或者验证码。
网络设备,与控制模块、用户端建立无线通信连接,接收用户端预设的收发验证信息和控制模块发送的存取请求信息,用于根据收发验证信息对存取请求信息进行校验;校验的过程包括:根据用户端预设的收发验证信息来确认存取请求信息的类型和正确性;若校验通过,则下发控制指令至控制模块,由控制模块执行相应的存取操作。另外,网络设备还用于接收控制模块发送的一次物品收发前后的压力传感器的读数,并计算一次物品收发前后的压力传感器读数的差值;网络设备还将一次物品收发前后的压力传感器读数的差值和当前时间发送至用户端;
用户端接收一次物品收发前后的压力传感器读数的差值及当前时间,用户可以根据一次物品收发前后的压力传感器读数的差值及当前时间判断物品是否完成收件或发件,实时关注物品收发的状态并记录更新,从而了解物品的收发情况。本实施例的网络设备为路由器,还可以为家庭网关、宽带猫等具有无线通信模块和数据处理能力的网络设备。
具体地,手机APP设置收发验证信息及相应收发状态的表格如下:
目标操作 |
验证信息 |
状态 |
压力 |
一般收件 |
12332166 |
10:20 |
+450g |
冷藏收件 |
12345678 |
待收 |
待记 |
发件 |
987654 |
待发 |
待记 |
发件 |
666666 |
13:30 |
-600g |
当收发结构未进行任何收件或发件时,滑杆移动打开收件袋的收件口,收件袋和发件袋通过收件口折叠放入收发通道,室内门、室外门关闭。当室外有物品存入时,打开室外门、室内门,室外人员将收发袋从收发通道中推出至室内即可完成存件操作,后续室内门无需关闭。
如图4所示,对应于如上所述的物品收发系统,本实施例还提供相应的物品收发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用户通过手机App设置收发验证信息,并将收发验证信息发送至路由器;路由器接收收发验证信息并存储;
S2,室外人员通过输入模块输入存取请求信息,并传输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接收存取请求信息,并将存取请求信息发送至路由器;
S3,路由器接收由控制模块发送的存取请求信息,并根据收发验证信息对存取请求信息进行校验;
S4,若校验通过,则执行相应的存取操作;若校验不通过,则提示错误信息。
本实施例物品的收发包括收件操作和发件操作。
其中,本实施例的收件操作包括一般物品的收件操作和冷藏物品的收件操作;具体地,一般物品的收件操作包括:
S11,用户通过管理路由器的手机App,预先设置收件验证信息(快递单号或者验证码),用户可以将收件验证信息告知相应的室外存件人员(不限于快递员,也可以是亲朋好友);另外,还将收件验证信息发送至路由器,路由器存储收件验证信息,以便后续与存件请求信息进行校验;
S12,当存件人员开始存件时,存件人员通过输入模块输入存件请求信息(物品的快递单号或者用户告知的验证码),控制模块将存件请求信息发送至路由器;
S13,路由器接收存件请求信息,并根据收件验证信息对存件请求信息进行校验,若校验通过,则下发指令至控制模块,转至步骤S14;若校验不通过,提示存件人员输入错误;
S14,控制模块控制室外门、室内门的打开,控制滑杆移动以打开收件袋的收件口(此时,发件袋的发件口关闭);
S15,存件人员将物品通过收发通道推入收件袋中,控制模块控制室外门关闭;具体地,控制外门关闭的时间点可以采用倒计时的方式,也可以根据压力传感器感应的压力变化以使控制模块控制室外门关闭;
S16,完成一般物品的收件操作。
另外,冷藏物品的收件操作包括:
S31,用户通过管理路由器的手机App,预先设置收冷藏件验证信息(快递单号或者验证码),用户可以将收冷藏件验证信息告知相应的室外存件人员(不限于快递员,也可以是亲朋好友);另外,还将收冷藏件验证信息发送至路由器,路由器存储收冷藏件验证信息,以便后续与存冷藏件请求信息进行校验;
S32,当存件人员开始存件时,存件人员通过输入模块输入存冷藏件请求信息(物品的快递单号或者用户告知的验证码),控制模块将存冷藏件请求信息发送至路由器;
S33,路由器接收存冷藏件请求信息,并根据收冷藏件验证信息对存冷藏件请求信息进行校验,若校验通过,则下发指令至控制模块,转至步骤S34;若校验不通过,提示存件人员输入错误;
S34,控制模块控制室外门、冷藏门121的打开;
S35,存件人员将冷藏物品放入冷藏部中,控制模块控制冷藏门121和室外门的关闭;具体地,控制室外门关闭的时间点可以采用倒计时的方式,也可以根据压力传感器感应的压力变化以使控制模块控制室外门关闭;
S36,完成冷藏物品的收件操作。
本实施例的发件操作包括:
S21,用户通过管理路由器的手机App,预先设置发件验证信息(例如验证码),用户可以将发件验证信息告知相应的室外存件人员(不限于快递员,也可以是亲朋好友);另外,还将发件验证信息发送至路由器,路由器存储收件验证信息,以便后续与存件请求信息进行校验;
S22,当取件人员开始存件时,取件人员通过输入模块输入取件请求信息(即用户告知的验证码),控制模块将取件请求信息发送至路由器;
S23,路由器接收取件请求信息,并根据发件验证信息对取件请求信息进行校验,若校验通过,则下发指令至控制模块,转至步骤S24;若校验不通过,提示取件人员输入错误;
S24,控制模块控制室外门、室内门打开,控制滑杆移动以打开发件袋的发件口(此时,收件袋的收件口闭合);
S25,取件人员通过收发通道中的提拉件将收件袋中的物品拉出并取走,控制模块控制室外门关闭;具体地,控制室外门关闭的时间点可以采用倒计时的方式,也可以根据压力传感器感应的压力变化以使控制模块控制室外门关闭;
S26,完成发件操作。
另外,每次室外门开启或者关闭时(即一次物品收发前后),控制模块都会获取压力传感器的数值并发送给路由器,路由器会计算并保存两者的差值和当前时间,还将两者的差值和当前时间发送至手机App,以便手机App获取显示给用户,以便用户实时了解物品收发状态。
本实施例的物品收发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将收件和发件分离,提高了收件和发件的安全性;无需用户外出搬运,用户体验佳;
(2)利用分离的收件袋和发件袋存放物品,能够确保物品存放的容量,确保收发物品相互之间不混淆,能够确保在非使用状态时不占用可用空间;面对室外人员,能够保证物品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3)设置的冷藏部,以低成本方式来实现存储冷藏物品的需求,和收发袋隔开设置,保证了物品收发的安全性;
(4)利用压力传感器,能够测量一次物品收发前后的时间以及收发袋的压力差值,使用户能够远程确认物品收发的完成情况;
本实施例的物品收发系统和方法以网络设备作为信息处理和指令下发的中心,对收发验证信息和存取请求信息进行校验,校验通过后控制收发操作,可以实现对邻里亲朋间的物品收发,而不再仅限于快递物流。
作为优选实施例,上述存件人员和取件人员的操作还可以由智能化设备替代。
作为优选实施例,收件部还可以为收件箱,收件部也可以为发件箱,例如:收件部为收发袋,而发件部为发件箱,发件箱内嵌于墙体;或者,收件部为收发箱,而发件部为发件袋,收件箱内嵌于墙体;具体的形状和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自由选择和组合。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物品收发结构的基础上,可以省略冷藏部,可以省略发件袋的提拉件,可以省略收件袋内的收缩口,可以省略收件袋的第一开合部,可以省略发件袋的第二开合部;也就是说,上述冷藏部、发件袋的提拉件、收件袋内的收缩口、收件袋的第一开合部、发件袋的第二开合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并组合,实现物品收发结构的多样化,可以满足不同应用场合的需求。
其它结构可以参考实施例一。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的物品收发结构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收件部、发件部与收发通道连通的方式不同。
具体地,在室内墙壁上安装两条滑道,两条滑道位于收发通道室内端口的两侧,将收件部和发件部分别安装在滑道上,并使收件部位于室内端口的左侧,发件部位于室内端口的右侧,当收件部向右沿滑道移动时,收件部与收发通道连通,从而进行收件操作;当发件部向左沿滑道移动时,发件部与收发通道连通,从而进行发件操作,也实现了收发分离,使收发分离的结构多样化。
其它结构可以参考实施例一。
作为优选实施例,本实施例的安全门仅室外门,省略室内门,也能保证物品收发的安全性。
作为优选实施例,可以通过室内的智能移动设备驱动收件部在收件状态下与收发通道连通;可以通过室内的智能移动设备驱动发件部在发件状态下与收发通道连通。使收件部和发件部与收发通道的连通方式多种多样,只要实现在一种状态下,只有收件部与发件部中的一个与收发通道连通即可保证收发分离。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及原理进行了详细说明,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依据本发明提供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上会有改变之处,而这些改变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