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处于包装态的立体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处于包装态的爆炸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处于运输态的立方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处于运输态的爆炸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的另一替代方式的立体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的另一替代方式的立体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的另一替代方式的立体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的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的另一替代方式的立体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的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的另一替代方式的示意图。
图10~图13B为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的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的止回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14A~图14B为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的所述空气缓冲装置的各种替代方式。
图14C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空气缓冲装置的运输态的立体图。
图14D为根据本发明上述图14C所示的另一实施例的所述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态的立体图。
图14E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态的立体图。
图14F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态的立体图。
图14G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态的立体图。
图14H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空气缓冲装置的运输态的立体图。
图14I为根据本发明上述图14H所示的另一实施例的所述空气缓冲装置的运输态的立体图。
图14J为根据本发明上述图14H所示的另一实施例的所述空气缓冲装置的局保护示意图。
图14K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空气缓冲装置的运输态的立体图。
图14L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的一空气缓冲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14M为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图14L所示的另一实施的所述空气缓冲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文所述。
图1所示的是本发明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的一优选实施例。本发明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包括一空气缓冲装置10和一保护壳30,所述空气缓冲装置10被安装于所述保护壳30,以提供缓冲作用,从而有效防止待包装物品遭到碰撞而损坏变形。
如图1至图9所示,所述空气缓冲装置1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可充气主体11以及至少一充气阀20,所述充气阀20用于向所述可充气主体11内充气。所述可充气主体11用于给所述待包装物品提供空气缓冲作用。所述可充气主体11包括至少一充气单元111,其中所述充气单元111包括一第一气室层1111和一第二气室层1112,其相互重叠以形成一充气腔112并形成至少一充气口113,所述充气口113与所述充气腔112相连通以用于向所述充气腔112充气,如图中所示,两个或多个充气单元11并排排列以形成所述可充气主体11,其中所述充气阀20设置于每个充气单元111。换句话说,各个所述充气单元111可独立地充气,在相邻两所述充气单元11之间形成一延长连接缝103,从而藉由这些连接缝103可以将所述充气腔112分成多个单独的充气腔112,这些连接缝103可以由热封工艺形成。这样在一个所述充气单元111被损坏而漏气时,其他的所述充气单元111可不受影响。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充气单元111也可以互相连通,这样只需要一个充气阀20,就可以支所有所述充气单元111充气。也就是说,所述空气缓冲装置10可通过所述第一气室层101和所述第二气室层102的热封形成多个所述充气单元111。
此外,因为每所述充气单元111的形状在充气后可以变化,从而所述可充气主体11可以制成各种形状和尺寸。如图2所示,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可充气主体10还可以形成一充气通路114,所述充气通路114与所述充气口113相连通,并且通过一个或多个所述充气阀20与每个充气单元11相连通,这样当从所述充气口113充气时,空气会进入所述充气通路114,然后所述充气通路114将空气导引进入对应的各个所述充气阀20,从而空气再进入到各个所述充气单元111中。也就是说,所述充气通路114是一空气分配通路,其将从充气口113中充入的空气分配到各个所述充气单元111。充气口13处可以设置有充气嘴,以连接到一充气设备如充气泵,从而为所述空气缓冲装置10填充空气。
如图2所示,所述可充气主体11的第个所述充气单元111分别具有多个分隔缝104,这样使每个所述充气单元111进一步形成多个对应的子充气单元1111。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所述充气单元111的所述分隔缝104的位置对应,也就是说,所述可充气主体11具有多列互相间隔地设置的分隔缝104,设置在多个所述充气单元11的所述分隔缝104沿着直线排列,但是并不是连接的,从而相邻两列所述分隔缝104之间形成一侧壁,从而使所述空气缓冲装置袋形成了多个侧壁,这些侧壁包围出一个容纳腔,以用于容纳所述待包装物品。
各个所述充气单元111的所述分隔缝104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也就是说,所述可充气主体11的多列所述分隔缝104的列数变化,从而对应的所述可充气主体11可以具有3、4或多个侧壁。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空气缓冲装置可以形成有底壁、四周的周壁,以及顶壁。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分隔缝可以由热封工艺形成。根据形成的侧壁的数目情况,其可以使所述容纳腔形成各种各样的容纳空间。
另外,这些分隔缝104没有将相邻的所述子充分单元1111隔开,也就是说,相邻的所述子充气单元1111之间形成有至少一连通通道112,从而在充气时空气通过这些连通通道112进入每个所述子充气单元1111。在图中所示的实例中,相邻的所述子充气单元1111之间的中心部位设置有热封形成的所述分隔缝104,所述分隔缝104两侧形成有所述连通通道112。
此外,各个所述充气单元11中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充气阀20,从而可以形成大直径气室和小直径气室。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大直径气室和小直径气室可以交替分布,从而在表面形成波浪状结构,以增强缓冲效果。
如图2至图6所示,所述保护壳30进一步包括一侧壳壁31。所述空气缓冲装置10被安装于所述侧壳壁31内侧。如图3所示,值得一提的是所述侧壳壁31可折叠,从而使得所述保护壳30可折叠。当所述空气缓冲装置10的所述充气主体11充气时,空气从所述充气口113进入所述充气通路114。然后所述充气通路114将空气导引进入对应各下所述充气阀20,从而空气再进入到各个所述充气单元111中。也就是说,通过所述充气口113进入所述充气通路114的空气,被所述充气通路114分配到各个所述充气单元11。在空气进入各个所述充气单元111后,各个所述充气单元11开始展开。更具体地,所述充气单元111的所述子充气单元1111首先展开。当所有子充气单元1111完成展开后,整个所述充气单元111完成展开。当所有所述充气单元111完成展开后,所述充气主体11的这些所述充气单元111包围出一容纳腔,以用于容纳所述待包装物品。在所述空气缓冲装置充气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气室层101与所述第二气室层102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加。同时,所述第一气室层101与所述102所受到的压力也逐渐增加。所述充气主体的所述充气单元111逐渐展开,从而所述空气缓冲装置10的所述充气主体11也逐渐展开。当所述充气主体11展开所产生的压力大所述保护壳30的所述侧壳壁31维持其折叠状态所受到的力时,所述侧壳壁31开始展开。当所述空气缓冲装置10的所述充气主体11完成展开时,所述侧壳壁31也完成展开,且所述侧壳壁31包围出一容纳通道,以供容纳所述空气缓冲装置10。同时所述空气缓冲装置10的所述充气主体11展开后对所述保护壳30的所述侧壳壁31施加的压力大于所述侧壳壁31维持其折叠状态的力,以维持所述侧壳壁31处于展开状态。值得一提的是,所述保护壳30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空气缓冲装置10也处于折叠状态,从而使得本发明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在未使用之前的体积减少,以利于存储和运输,从而降低存储和运输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侧壳壁31进一步包括一组子侧壳壁311,各子侧壳壁311分别对应所述充气单元111的所述子充气单元1111,从而根据所述充气单元111所形成的子充气单元1111的数目情况,其可以使所述容纳腔形成各种各样的容纳空间,也可以使所述侧壳壁31通过所述子侧壳壁311的不同位置形成不同的形状。也就是说,所述可充气主体11具有的侧壁分别与所述子侧壳壁311对应,根据可充气主体11具有的侧壁数目,其可以使所述侧壳壁31通过所述子侧壳壁311形成不同的形状。
所述保护壳30进一步包括一底壳壁32,所述底壳壁32的边缘与所述侧壳壁31连接,以供在所述侧壳壁31展开时形成所述容纳通道的一限位端,从而限定所述空气缓冲装置10的位置。所述底壳壁32也提供支撑所述空气缓冲装置10。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底壳壁32进一步包括一凸壳壁321和一凹壳壁322,所述凸壳壁321和所述凹壳壁322分别与面对面的两子侧壳壁311连接,并且可相向转动。所述凸壳壁321进一步包括一凸部3211和一连接部3212,所述连接部3212分别与所述子侧壳壁311和所述凸部3211连接。所述一凹壳壁322具有一缺口3221和两卡位部3222,所述卡位部3222分别位于所述缺口3221两侧。所述缺口3221对应所述凸部3211,以供凸部3211嵌入所述缺口3221,从而使得所述卡位部3222卡扣所述连接部3212。以这样一方式形成一卡扣结构,以限位及支撑所述空气缓冲装置10。优选地,所述缺口3211的底部与所述凸部3211的底部结合于相邻接的子侧壳壁311的中轴线处,以增强限位和支撑效果。所述底壳壁32进一步包括一两翼壳壁323,两所述翼壳壁323分别设于与所述凸部3211相邻接的面对面的两子侧壳壁311。所述翼壳壁323进一步包括一限位部3231,以供限定所述凸壳壁3211的位置,以增加所形成卡扣结构的稳定性。形成所述卡扣结构时,首先转动所述凹壳壁322至与所述侧壳壁的底边缘平行的位置,然后分别转动两所述翼壳壁323,以使两所述翼壳壁323接触所述凹壳壁322。接着所述凹壳壁322的方向转动所述凸壳壁321,直至所述凸壳壁321的所述凸部3211嵌入所述凹壳壁322的所述缺口3221,以使所述凸壳壁321被限位,从而形成所述底壳壁32供限位及支撑所述空气缓冲装置10。
所述保护壳30进一步包括一顶壳壁33,所述顶壳壁33被设于所述侧壳壁31的顶部边缘,以供覆盖所述侧壳壁所包围形成的所述容纳通道。所述顶壳壁33可向所述底壳壁32方向转动。所述顶壳壁33进一步包括一顶部331,所述顶部可转动,以供当所顶壳壁覆盖所述容纳通道时,嵌入所述容纳通道,且与所述侧壳壁31接触以产生一压力阻止所述顶壳壁向上转动。所述保护壳30进一步包括两限位壳壁34,分别设置所述顶壳壁33相邻的两侧,分别与相对应的两子侧壳壁311连接。两所述限位壳壁34可向所述容纳通道转动。当所述顶壳壁33覆盖所述容纳通道时,首先向所述容纳通道转动两所述限位壳壁34至与所述侧壳壁31顶部边缘平行的位置,然后向所述容纳通道转动所述顶壳壁33,并且使所述顶部331嵌入所述容纳通道与所述侧壳壁31接触。两所述限位壳壁34限制所述顶壳壁向所述容纳通道继续转动,从而保护所述空气缓冲装置10。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底壳壁32也可采用可折叠的自封底结构。采用自封底结构的底壳壁,在所述侧壳壁31展开时,随着所述侧壳壁展开时而展开。当所述侧壳壁31完成展开时,所述自封底结构的所述底壳壁也完成展开,可供限位所述空气缓冲装置10以及支撑所述空气缓冲装置10。
在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未被充气的所述空气缓冲装置10被固定于所述侧壳壁31的其中一子侧壳壁311。具体地说,未被充气的所述空气缓冲装置10的所述可充气主体11所具有的其中一侧壁被固定于所述侧壳壁31的其中一子侧壳壁311。也就是说,并列的充气单元111的其中一并列的子充气单元1111被固定于所述侧壳壁31的若一子侧壳壁311。优选地,所述子侧壳壁的宽度与所述子充气单元的宽度一致。所述固定所述空气缓冲装置10的所述子侧壳壁311优选为与所述顶壳壁33连接的所述子侧壳壁311。可将与所述子侧壳壁311接触的一列并列的所述子充气单元1111的其中一个子充气单元1111的外表面固定于所述子侧壳壁311。也可以将该并列的所述子充气单元1111的其中几个子充气单元1111固定于所述子侧壳壁311。也可以将整列子充气单元1111固定于所述子侧壳壁111。优选地为,将所述子充气单元1111粘接至所述子侧壳壁311。
当所述空气缓冲装置10进行充气时,若只有一列子充气单元1111与所述子侧壳壁311连接,则以与所述子充气单元1111连接的所述子侧壳壁311为中心进行展开。当所述空气缓冲装置10的所述充气主体11充气时,空气从所述充气口113进入所述充气通路114。然后所述充气通路114将空气导引进入对应各下所述充气阀20,从而空气再进入到各个所述充气单元111中。也就是说,通过所述充气口113进入所述充气通路114的空气,被所述充气通路114分配到各个所述充气单元11。在空气进入各个所述充气单元111后,各个所述充气单元11开始展开。更具体地,所述充气单元111的所述子充气单元1111首先展开。值得注意的是,展开时以与所述子侧壳壁311连接的所述子充气单元1111为中心进行展开。所述充气主体11在展开的过程中,向所述分别向子侧壳壁311施加压力,以推动所述子侧壳壁311展开,从而使得所述侧壳壁31向外展开,以形成所述容纳通道供容纳所述空气缓冲装置10。在所述侧壳壁31向外展开时,也带动具有自封底结构的所述底壳壁32进行展开。当所述侧壳壁31展开完毕时,所述底壳壁32也展开完毕,以供限位和支撑所述空气缓冲装置10。当所有子充气单元1111完成展开后,整个所述充气单元111完成展开。当所有所述充气单元111完成展开后,所述充气主体11的这些所述充气单元111包围出一容纳腔,以用于容纳所述待包装物品。在所述空气缓冲装置充气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气室层101与所述第二气室层102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加。同时,所述第一气室层101与所述102所受到的压力也逐渐增加。所述充气主体的所述充气单元111逐渐展开,从而带动所述空气缓冲装置10的所述充气主体11也逐渐展开。当所述充气主体11展开所产生的压力大所述保护壳30的所述侧壳壁31维持其折叠状态所受到的力时,所述充气主体推动所述侧壳壁31开始展开,且支撑所述侧壳壁31。当所述空气缓冲装置10的所述充气主体11完成展开时,所述侧壳壁31也完成展开。
在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侧壳壁31被推动时,所述侧壳壁31的所述子侧壳壁311相邻的两子侧壳壁311向同一方向转动,以撑开所述侧壳壁31,从而使得所述侧壳壁31围绕形成所述容纳腔。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充气主体11的各侧壁可被固定在相应的所述侧壳壁31的所述子侧壳壁311。所述保护壳30内可供设置一个或多个空气缓冲装置10。所述空气缓冲装置10可供设置一个或多个充气主体11。
值得一提的是,可将多个所述充气主体11可分别设置在所述保护壳30的所述侧壁31内侧,所述带有自封底结构的所述底壁32和所述顶壁33,以供在所述保护壳被撑开后,由多个所述充气主体11形成所述容纳腔。
如图10所示,所述充气阀20是单向阀,其包括两密封膜21和22,其互相重叠的固定在所述两气室层101和102之间,从而形成四层结构,所述两密封膜21和22之间形成一个充气通道24。相应地,当所述气袋10充气后,所述两密封膜21,22粘合在一起以将所述气袋所述充气通道密封,从而将空气密封于所述气袋10的所述充气腔112内,在所述气袋10包括多个充气单元111时,多个充气阀20对应地设置在各个所述充气单元111中以分别将空气密封在各个充气单元111内。特别地,所述第一密封膜21重叠地粘合于所述第一气室层101,所述第二密封膜22重叠地粘合于所述第二气室层102。在向所述空气缓冲装置10充气时,空气被导引进入所述第一密封膜21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之间形成的所述充气通道24。当所述气袋充满气后,所述第一密封膜21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互相粘合从而密封所述气袋的所述充气通道24。另外,所述气袋内的气压作用于所述两密封膜21和22,从而保证所述两密封膜21和22紧密粘合在一起,以防止空气从所述气阀20泄露出去。也就是说,所述气阀为一单向阀,其只允许气体进入所述空气缓冲装置10而防止气体反渗出去。
所述充气阀20的所述充气通道24的形成可以在所述两密封膜21和22之间设置阻隔装置来实现,当将所述两密封膜21和22与所述两气室层101和102热封时,因为所述阻隔装置的设置,所述两密封膜21和22不会完全热封在一起,从而形成所述充气通道24。在一个具体的例子中,所述阻隔装置可以是耐高温的油墨。
如图11至图13B所示,是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种实施方式的空气缓冲装置,其主要示意了另外一种充气阀20A的结构,所述充气阀20A为双止回阀,以给所述气袋提供双重密封效果。其中所述充气阀20A包括一第一密封膜21A,一第二密封膜22A和一止回密封膜23A。
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重叠在所述充气单元111A的所述第一气室层101A和所述第二气室层102A之间。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为相互重叠的由塑料制成的两薄层柔性膜。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为相同的两层膜。
每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具有一近边缘,其延伸于所述充气单元111A的所述充气阀20A的入口,和一远边缘,其延伸至所述充气单元内部。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近边缘和远边缘的边界各自毗连。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膜21A的近边缘与所述第一气室层101A相粘合。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近边缘与所述第二气室层102A相粘合。
所述止回密封膜23A重叠于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近端,以在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止回密封膜23A之间形成一充气通道24A,并在所述止回密封膜23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之间形成一止回通道25A。
所述充气通道24A被排列成用于向所述充气腔112A充入空气以填充所述充气单元111A,直至通过所述充气腔112A内的气压,使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远端重叠并密封以关闭所述充气通道24A。根据本优选实施例,当有气体从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远端之间有空气泄露时,如图13A和13B所示,所述充气腔内12的空气被导引进入所述止回通道25A,以产生补充气压,从而进一步密封所述充气通道24A,以补偿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密封效果的不足。
所述充气通道24A具有两开放端,其中之一近开放端形成于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止回密封膜23A的近边缘。另外之一远开放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远边缘,以与所述充气腔112A相连通。压缩空气可以通过所述充气通道24A导引进入所述充气腔112A。
值得一提的是,当所述充气单元111A充满空气后,所述充气腔112A内的气压向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施加压力,从而密封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远边缘,并且密封所述充气通道24A的远开放端。另外,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远端因为表面张力而密封在一起。
所述止回密封膜23A为由塑料制成的薄层柔性膜。优选地,所述止回密封膜23A,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为聚乙烯(PE)膜。另外,每所述第一气室层101A和所述第二气室层102A的厚度大于每所述第一密封膜21A,所述第二密封膜22A和所述止回密封膜23A的厚度。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止回密封膜23A的长度小于每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长度,从而当所述止回密封膜23A重叠于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近端时,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远端重叠在一起。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止回密封膜23A的长度定义为所述止回密封膜23A的近边缘和远边缘之间的距离。每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长度定义为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近边缘与远边缘之间的距离。
相应地,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近边缘和所述止回密封膜23A的近边缘处毗连。另外,所述止回密封膜23A的近边缘与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近边缘相粘合。
所述止回通道25A形成于所述止回密封膜23A与所述第二密封膜22A之间,其中所述止回通道25A具有一开放端面向所述充气腔112A和一封闭端面向气阀开口。换句话说,所述止回通道25A的近端为所述封闭端而所述止回通道25A的远端为所述开放端。
相应地,当空气在所述开放端充入所述止回通道25A时,所述止回通道25A充入空气以产生补充气压,从而进一步密封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之间的所述充气通道24A。
值得一提的是,当通过所述充气通道24A向所述充气腔112A充气时,所述充气通道24A内的空气流向与所述止回通道25A的空气流向相反。因此,空气不会充入所述止回通道25A。当空气从所述充气腔112A泄露回所述止回通道25A时,空气进入所述止回通道25A以产生补充气压进一步密封所述充气通道24A,从而防止漏气。值得一提的是,泄露的空气在从所述充气通道24A的近开放端泄露前,会从所述充气通道24A的远开放端流向所述止回通道25A的远开放端,从而避免空气泄露。另外,所述止回密封膜23A与所述第一密封膜21A由于表面张力密封在一起以密封所述充气通道24A。
为了在所述充气单元111A形成所述充气阀20A,所述充气阀20A还包括一第一密封接合处201以在所述充气单元111A的气阀开口处将所述第一气室层101A与所述第一密封膜21A粘合在一起,和一第二密封接合处202以在所述充气单元111A的气阀开口处将所述第二气室层102A,所述止回密封膜23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粘合在一起。
相应地,所述第一密封膜21A的近边缘通过所述第一密封接合处201与所述第一气室层101A粘合。所述第二气室层102A与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近边缘,所述止回密封膜23A的近边缘通过所述第二密封接合处202A粘合在一起。优选地,两互相间隔的密封接合处201A用来将所述第一气室层101A和所述第一密封膜21A粘合,两互相间隔的第二密封接合处202A用来将所述第二气室层102A,所述止回密封膜23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一密封接合处201A和所述第二密封接合处202A可以为热封线,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如月牙形状的热封。换句话说,所述第一密封膜21A的近边缘与所述第一气室层101A通过所述密封接合处201A热封在一起。所述第二气室层102A与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近边缘,和所述止回密封膜22的近边缘通过所述第二密封接合处202A热封在一起。
为了保持在所述热封过程后,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止回密封膜23A之间存有空间,所述充气阀20A还包括一第一耐热物26A,其形成于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止回密封膜23A之间以保证所述充气通道24A的形成。所述第一耐热物26A用于防止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止回密封膜23A在所述热封过程后完全粘贴在一起。
具体地,所述第一耐热物26A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止回密封膜23A的近边缘部并位于所述充气单元111A的气阀开口处,从而保证所述充气通道24A的所述近端处于打开状态。
同样的,为了保持在所述热封过程后,所述第二密封膜22A和所述止回密封膜23A之间存有空间,所述充气阀20A还包括一第二耐热物27A,其形成于所述第二密封膜22A和所述止回密封膜23A之间以保证所述止回通道25A的形成。
具体地,所述第二耐热物27A设置在所述第二密封膜22A和所述止回密封膜23A的远边缘部,从而保证所述止回通道25A的所述远端处于打开状态。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止回通道25A的近端被所述第二密封接合处202封闭。
根据本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耐热物26A和所述第二耐热物27A为两耐热层,其涂覆在各自对应的膜上的预定位置,以防止在所述垫封过程中膜粘贴在一起。所述第一耐热物26A延伸于所述止回密封膜23A近端一侧,并朝向所述第一密封膜21A。所述第二耐热物27A延伸于所述止回密封膜23A的远端位于相反一侧,并朝向所述第二密封膜22A,其中所述第二耐热物27A没有设置在所述止回密封膜23A的近端的相反一侧,这样所述止回通道25A的所述近端可以被所述第二密封接合处202A封闭。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二耐热物27A不仅避免所述止回密封膜23A与与述第二密封膜22A粘合在一起,以保证所述止回通道25A的所述远端处于打开状态,而且加强所述止回密封膜23A与所述第一密封膜21A之间的作用,从而由于表面张力以封闭所述充气通道24A。
所述充气阀20A还包括两侧向密封接合处203A,其为两第三密封接合处以将粘合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止回密封膜23A,从而形成所述充气通道24A的侧壁。所述充气通道24A的宽度由所述两侧向密封接合处203A界定。具体地,所述两侧向密封接合处203A为两倾斜热封线,从而所述充气通道24A的宽度从所述气阀开口各所述充气腔递减。换句话说,所述充气通道24A的近开放端为一较大的开放端其与所述气阀开口相连通,而所述充气通道24A的远开放端为一锥形开放端并与所述充气腔112A连通。所述锥形的充气通道24A进一步避免空气从所述充气腔112A泄露到所述气阀开口。
优选地,所述侧向密封接合处203A从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近边缘延伸至其远边缘。因此,所述侧向密封接合处203A位于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近端部分与所述止回密封膜23A粘合在一起。所述侧向密封接合处203A位于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远端部分与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粘合在一起。
相应地,为了向所述充气单元111A充气,泵的插脚插入到所述充气口13A以将压缩空气充入所述充气通道24A,其中空气的充气方向为从所述充气通道24A的近开放端到达远开放端。这样所述充气单元111A开始充气。所述充气腔112A的气压增大从而撑开所述第一气室层101A和所述第二气室层102A。同时,气压作用于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特别是作用于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远端。当所述充气单元111A完全填充空气后,即到达最大填充量后,所述充气腔112A内的气压达到足够以密封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远端,以自动密封所述充气通道24A的所述远开放端。这时泵的插脚抽离所述充气口13A。
当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远端没有完全封合在一起时,所述充气腔112A的空气可能会泄露到所述充气通道24A。为了避免空气泄露到所述充气通道24A,所述止回密封膜23A与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封合以将所述充气通道24A的远开放端密封。具体地,所述止回通道25A的进气方向与所述充气通道24A的充气方向相反。另外,当所述止回通道25A的所述开放端打开时,所述充气通道24A的所述远开放端关闭。因此,空气从所述止回通道25A的所述开放端进入并保留在所述止回通道25A内。
所述止回通道25A由空气填充,这样所述止回通道25A内产生补充气压以进一步密封所述充气通道24A。特别地,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止回密封膜23A之间的所述充气通道24A的所述远开放端被密封。更具体地,所述止回通道25A内的补充气压越高,所述止回密封膜23A的密封效果越好。换句话说,当空气从所述充气腔112A泄露以降低所述充气腔112A的气压时,空气进入所述止回通道25A以提高所述止回通道25A的气压。因此,所述充气压的总气压,即所述充气腔112A和所述止回通道25A的气压之和保持不变。这样,从所述充气腔112A进入所述止回通道25A的空气会进入加强所述充气通道24A的密封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用包装箱包装待包装物的方法,所述包装箱包括有一保护壳和一空气缓冲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A)对所述空气缓冲装置进行充气,以使所述空气缓冲装置膨胀,形成至少一容纳腔以供容纳待包装物;和
B)所述空气缓冲装置膨胀产生施加在所述保护壳的推力,以引导所述保护壳向所述空气缓冲装置膨胀的方向展开,从而使得所述包装箱展开以容纳所述待包装物品,其中所述空气缓冲装置安装于所述体的内表面。
步骤A之后还包括一步骤,将所述待包装物放入所述包装箱中。
所述步骤A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A.1)对所述可充气主体进行充气,以使所述可充气主体膨胀;
A.2)引导所述空气缓冲装置向所述可充气主体膨胀的方向展开;和
A.3)形成至少一容纳腔,以供容纳待包装物。
所述步骤A.1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A.1.1)通过一充气阀将空气充入所述充气通路;和
A.1.2)分配空气至各充气单元,通过所述充气通路引导空气进入各充气单元以实现将空气分配至各充气单元;
A.1.3)展开各充气单元,空气进入所述充气单元后,导致各充气单元膨胀,从而展开所述充气单元;和
所述步骤B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B.1)展开侧壳壁,沿所述空气缓冲装置膨胀方向展开所述侧壳壁;和
B.2)展开底壳壁,沿所述空气缓冲装置膨胀方向展开所述底壳壁。
所述步骤B.2之后进一步包括一步骤B.3)展示顶壳壁,沿所述空气缓冲装置膨胀方向展开顶壳壁。
所述步骤B.1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B.1.1)向所述空气缓冲装置膨胀方向转动所述子侧壳壁;和
B.1.2)展开侧壳壁。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保护壳的材料选自布质材料,皮质材料和纸质材料。优选地,所述保护壳为纸质保护壳。所述保护壳的纸质结构包括单层纸或多层复活纸。所述保护壳是纸质保护壳。所述多层复合纸是两层、三层、四层、五层或更多层复合纸。优选地,所述多层复合纸是三层结构,其包括外侧的里纸和面纸,以及内侧的瓦棱纸。所述多层复合纸也可以为里纸、面纸和位于所述里纸和所述面纸之间的夹层。所述里纸和面纸是牛皮纸,所述夹层包括互相垂直地延伸的多条加强筋。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空气缓冲装置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保护壳的内表面。其通过互相匹配的搭扣元件连接。
上述内容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例举,对于其中未详尽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当理解为采取本领域已有的通用设备及通用方法来予以实施。
同时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发明技术方案之用,仅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列举,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保护范围。采用等同技术手段、等同设备等对本发明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方案的改进应当认为是没有超出本发明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所公开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