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44075B - 用于喷墨打印的打印台、打印设备及打印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喷墨打印的打印台、打印设备及打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44075B
CN108944075B CN201810826273.XA CN201810826273A CN108944075B CN 108944075 B CN108944075 B CN 108944075B CN 201810826273 A CN201810826273 A CN 201810826273A CN 108944075 B CN108944075 B CN 1089440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printed
substrate
conduction
conduction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2627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944075A (zh
Inventor
蒋志亮
赵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82627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44075B/zh
Publication of CN1089440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440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9440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440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喷墨打印的打印台、打印设备及打印方法。该打印台,包括:机台,配置有多个热传导元件,多个所述热传导元件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形成用于放置待打印基板的支撑面;温控结构,与每一所述热传导元件连接,用于控制每一所述热传导元件的温度。该打印台通过设置热传导元件,并通过温控结构控制热传导元件的温度,能够改善待打印基板上打印材料的流动性,实现对待打印基板上打印材料流动性的分区域控制。

Description

用于喷墨打印的打印台、打印设备及打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面板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用于喷墨打印的打印台、打印设备及打印方法。
背景技术
采用喷墨打印技术制造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被认为是未来显示器制造最具有前景的技术,因此各显示器的制造厂商在喷墨打印技术上投入了大量的开发和研究。
目前,在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diode,AMOLED)制造的封装工序中,为了保证所封装薄膜满足低水氧透过率的要求,显示屏采用无机+有机+无机的三层薄膜的封装结构。其中,中间的有机层通常为采用喷墨打印的方式完成。
如图1为现有技术用于喷墨打印的打印台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打印台包括进入区域1、打印区域2和退出区域3。由于打印设备的打印头通常只能够沿一个方向移动,为了对设置于打印台上整个基板所在平面进行材料打印,且保证基板的显示区域所打印材料的流平性,需要使基板能够在进入区域1、打印区域2和退出区域3之间移动。而为了避免基板在打印台上的进入区域1、打印区域2和退出区域3之间移动时,打印台的表面对基板产生摩擦,损坏基板表面的电路或器件,通常打印台上的进入区域1、打印区域2和退出区域3分别设置有吹气出孔,通过吹气出孔内吹出气体,能够使基板悬浮于打印台上方,以避免与打印台产生摩擦。较佳地,打印区域2上还设置有吸气孔,通过吹气出孔吹出气体的同时,吸气孔进行气体吸附,保证打印区域2上的基板在气体吹出力和气体吸附力的同时作用下,在进行喷墨打印时稳定地悬浮于打印台上方。
采用上述方式进行喷墨打印时,结合图2所示,打印头5相对于基板4从边缘区域41移动至显示区域42,在移动的过程中,打印材料从打印头5上排出,从而在基板4上形成打印材料层43。在实际工艺中,考虑到打印材料的流平性,需要使其具有优良的流动性;然而当打印材料的流动性优良时,所形成打印材料层43的打印厚度又受限制,造成所形成打印材料层43在显示区域42的边缘爬坡距离很长的现象,严重者甚至达到显示区域42时也仍未流平,造成所制成显示面板的边缘出光受到影响,使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不佳。
因此,现有技术的喷墨打印方式中,通过打印材料本身控制打印过程中的流动性,无法实现对待打印基板上打印材料流动性的分区域控制,使制成显示面板存在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喷墨打印的打印台、打印设备及打印方法,用于解决采用现有技术的打印台进行喷墨打印,通过打印材料本身控制打印过程中的流动性,无法实现对待打印基板上打印材料流动性的分区域控制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喷墨打印的打印台,其中,包括:
机台,配置有多个热传导元件,多个所述热传导元件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形成用于放置待打印基板的支撑面;
温控结构,与每一所述热传导元件连接,用于控制每一所述热传导元件的温度。
可选地,所述的打印台,其中,所述机台包括一水平的台面,其中多个所述热传导元件均设置于所述台面上,且所述支撑面与所述台面位于同一平面。
可选地,所述的打印台,其中,多个所述热传导元件呈阵列形式分布,且沿多个所述热传导元件的每一排列方向,相邻两个所述热传导元件之间的间隔距离为固定值。
可选地,所述的打印台,其中,多个所述热传导元件分别为加热电阻;其中,所述温控结构包括:
至少两个加热源,每一所述热传导元件分别与其中一所述加热源连接,所述加热源用于为所连接的所述热传导元件加热;
控制器,与每一所述加热源连接,用于控制每一所述加热源为所连接的所述热传导元件加热时的加热温度。
可选地,所述的打印台,其中,每一所述加热源分别连接一个所述热传导元件。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打印设备,包括用于输出打印材料的打印头,其特中,所述打印设备还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打印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采用如上所述打印设备的喷墨打印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将待打印基板设置于多个所述热传导元件形成的所述支撑面上;
启动所述温控结构,使每一所述热传导元件分别具有预设温度,所述热传导元件与待打印基板之间进行热传导;
启动所述打印头,使所述打印头在待打印基板上方相对于所述待打印基板移动,在移动过程中输出打印材料,在所述待打印基板上形成打印材料层。
可选地,所述的喷墨打印方法,其中,所述启动所述温控结构,使每一所述热传导元件分别具有预设温度的步骤包括:
启动所述温控结构,使多个所述热传导元件中的至少两个第一热传导元件均具有第一预设温度,多个所述热传导元件中的至少两个第二热传导元件均具有第二预设温度,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
其中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热传导元件用于支撑所述待打印基板的显示区域,至少两个所述第二热传导元件用于支撑所述待打印基板的边缘区域。
可选地,所述的喷墨打印方法,其中,至少两个所述第二热传导元件分布在所述第一热传导元件的四周外围,围绕全部的所述第一热传导元件设置。
可选地,所述的喷墨打印方法,其中,所述启动所述打印头,使所述打印头在待打印基板上方相对于所述待打印基板移动,在移动过程中输出打印材料的步骤包括:
启动所述打印头,使所述打印头在待打印基板上方相对于所述待打印基板沿第一方向移动,并输出打印材料,完成第一打印工序;
启动所述打印头,使所述打印头在待打印基板上方相对于所述待打印基板沿第二方向移动,并输出打印材料,完成第二打印工序;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至少一个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用于喷墨打印的打印台,通过在用于喷墨打印的打印台上设置热传导元件,用于支撑放置待打印基板,并通过温控结构控制热传导元件的温度,能够改善待打印基板上打印材料的流动性,实现对待打印基板上打印材料流动性的分区域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打印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采用现有技术打印台所形成打印材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打印台的第一实施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打印台与待打印基板之间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打印台的第二实施结构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打印台的第三实施结构的示意图;
图7为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打印台所形成打印材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打印设备的喷墨打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打印台进行喷墨打印,打印材料在显示区域的边缘爬坡距离过长,造成所制成显示面板的边缘出光受到影响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喷墨打印的打印台,改变现有技术通过打印材料本身控制打印过程中的流动性的方式,通过在用于喷墨打印的打印台上设置热传导元件,用于支撑放置待打印基板,实现对待打印基板上打印材料流动性的分区域控制。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用于喷墨打印的打印台的其中一实施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打印台使用时的状态示意图。参阅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打印台100包括:
机台110,配置有多个热传导元件200,多个热传导元件200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形成用于放置待打印基板300的支撑面;
温控结构(图中未显示),与每一热传导元件200连接,用于控制每一热传导元件的温度。
具体地,在进行喷墨打印时,待打印基板300设置于多个热传导元件200所形成的支撑面上,与每一热传导元件200贴合连接,通过温控结构控制每一热传导元件200的温度,使得与待打印基板300的不同部分相贴合的热传导元件200可以具有不同温度,并通过热传导元件200支撑待打印基板,热传导元件200的温度能够传导至待打印基板300,使待打印基板300的不同区域具有不同温度,以控制待打印基板上不同区域的打印材料的流动性。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机台110包括一水平的台面111,多个热传导元件200均设置于台面111上,且多个热传导元件200所形成的支撑面与该台面111位于同一平面,也即每一热传导元件200的上表面均与台面111处于同一平面。采用该设置结构,当进行喷墨打印,将待打印基板300设置于机台110上时,待打印基板300放置于机台110的整个台面111上,以实现待打印基板300的稳定放置,且待打印基板300能够与每一热传导元件200贴合连接。
当然,若每一热传导元件200的上表面的面积足够大,如图5所示,可选地,多个热传导元件200可以形成为相对于台面111突出的结构,也即多个热传导元件200的上表面所形成支撑面突出于台面111,仅利用多个热传导元件200的上表面所形成支撑面即能够实现对待打印基板的稳定支撑。采用该设置结构,当进行喷墨打印时,待打印基板300放置于多个热传导元件200的上表面所形成支撑面上,与每一热传导元件200贴合连接。
另外,台面111上所设置热传导元件200的形状可以为如图3所示的长条型,也可以为如图6所示的椭圆形,具体并不以此为限,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形成为多种结构形式。
如图3至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在机台110的台面111上,多个热传导元件200呈阵列形式分布,且沿多个热传导元件200的每一排列方向,相邻两个热传导元件200之间的间隔距离为固定值。采用该设置结构,结合图4所示,当待打印基板300设置于多个热传导元件200所形成的支撑面上,与每一热传导元件200贴合连接时,多个热传导元件200相对于待打印基板300的表面均匀分布,以方便热传导元件200对待打印基板300进行温度传导的控制,并保证待打印基板300各部分温度的均匀性。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中,多个热传导元件分别为加热电阻,所述温控结构包括:
至少两个加热源,每一热传导元件分别与其中一加热源连接,加热源用于为所连接的热传导元件加热;
控制器,与每一加热源连接,用于控制每一加热源为所连接的热传导元件加热时的加热温度。
采用上述设置方式,利用加热电阻实现对待打印基板的加热,以使得在进行喷墨打印时,打印在待打印基板上的打印材料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可以理解的是,当待打印基板的温度较高时,打印材料的流动性较好;当待打印基板的温度较低时,打印材料的流动性较差。可选地,通过控制器控制每一加热源所连接的热传导元件的温度,使待打印基板的不同区域具有不同温度,从而使得待打印基板的不同区域上的打印材料具有不同的流动性。
可选地,上述实施方式的温控结构中,每一加热源分别连接一个热传导元件,也即加热源的数量与热传导元件的数量相一致,加热源与热传导元件一一对应连接,控制器与每一加热源连接,通过控制每一加热源的加热温度,实现对每个热传导元件温度的单独控制。
可选地,上述实施方式的温控结构中,每一加热源可以分别连接多个热传导元件,也即加热源的数量少于热传导元件的数量,控制器与每一加热源连接,通过控制每一加热源的加热温度,实现对多个热传导元件的温度控制,使得与同一加热源相连接的多个热传导元件的温度相同。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结合图3、图5和图6所示,机台110上所设置的多个热传导元件200中,包括第一热传导元件和第二热传导元件,其中参阅图4所示,当待打印基板300设置于多个热传导元件200所形成的支撑面上时,多个热传导元件200中的第一热传导元件与待打印基板300上的显示区域310贴合连接,多个热传导元件200中的第二热传导元件与待打印基板300上的边缘区域320贴合连接。其中该边缘区域320也即为围绕待打印基板300的显示区域的区域,通常该边缘区域320可以设置驱动电路。
可选地,通过温控结构与每一热传导元件200相连接,使第一热传导元件均具有第一预设温度,第二热传导元件均具有第二预设温度,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
基于上述控制方式,待打印基板300的显示区域310所对应的第一热传导元件的温度相同,这样整个显示区域上的温度相同,以保证进行喷墨打印时在显示区域上打印材料的流平性;另外,由于待打印基板300的显示区域310所对应的第一热传导元件的温度大于边缘区域320所对应的第二热传导元件的温度,因此在进行喷墨打印时,相较于显示区域的打印材料的流动性,边缘区域的打印材料的流动性较低,从而能够缩短从边缘区域至显示区域时打印材料的爬坡距离,如图7所示,能够得到较理想的边缘形貌。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用于喷墨打印的打印台,通过与温控结构相连接的热传导元件实现对待打印基板上不同区域的温度控制,从而改善进行喷墨打印时不同区域的打印材料的流动性,实现对待打印基板上打印材料流动性的分区域控制;较佳地,基于上述控制方式,通过使待打印基板上显示区域和边缘区域具有不同的温度,待打印基板上显示区域的打印材料的流动性优于边缘区域的流动性,能够解决采用现有技术的打印台进行喷墨打印,打印材料在显示区域的边缘爬坡距离过长,造成所制成显示面板的边缘出光受到影响的问题。
基于上述设置结构,与现有技术中待打印基板需要悬浮于打印台上不同,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打印台中,待打印基板需要放置于多个热传导元件所形成的支撑面上,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打印台不需设置用于使待打印基板能够悬浮的吹气孔和吸气孔。
本发明实施例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打印设备,包括用于输出打印材料的打印头,其中,所述打印设备还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打印台。
结合图3至图7,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能够了解采用上述打印台的打印设备的具体实施结构,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打印设备中,所述打印头能够相对于打印台上的待打印基板沿第一方向和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移动,这样待打印基板固定于打印台上,无需移动待打印基板,只要打印头相对于待打印基板沿第一方向移动或第二方向移动,即能够实现打印过程,避免待打印基板相对于打印台移动,造成打印台与待打印基板之间产生摩擦,损坏待打印基板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采用如上所述打印设备的喷墨打印方法,如图8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S810,将待打印基板设置于多个所述热传导元件形成的所述支撑面上;
S820,启动所述温控结构,使每一所述热传导元件分别具有预设温度,所述热传导元件与待打印基板之间进行热传导;
S830,启动所述打印头,使所述打印头在待打印基板上方相对于所述待打印基板移动,在移动过程中输出打印材料,在所述待打印基板上形成打印材料层。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喷墨打印方法,改变现有技术通过吹气使待打印基板悬浮于打印台上方,打印过程中使待打印基板相对于打印台移动,并利用打印材料本身控制打印过程中的流动性的方式,本发明所述喷墨打印方法通过在用于喷墨打印的打印台上设置热传导元件,用于支撑放置待打印基板,并通过温控结构控制热传导元件的温度,用于改善待打印基板上打印材料的流动性,实现待打印基板上打印材料流动性的分区域控制。在此基础上使打印头相对于待打印基板移动,完成打印过程,无需使待打印基板相对于打印台移动。
可选地,步骤S820,所述启动所述温控结构,使每一所述热传导元件分别具有预设温度包括:
启动所述温控结构,使多个所述热传导元件中的至少两个第一热传导元件均具有第一预设温度,多个所述热传导元件中的至少两个第二热传导元件均具有第二预设温度,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
其中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热传导元件用于支撑所述待打印基板的显示区域,至少两个所述第二热传导元件用于支撑所述待打印基板的边缘区域。
可选地,至少两个所述第二热传导元件分布在所述第一热传导元件的四周外围,围绕全部的所述第一热传导元件设置。
上述步骤中,通过使待打印基板的显示区域的温度大于边缘区域的温度,从而边缘区域的打印材料的流动性低于显示区域的打印材料的流动性,达到缩短从边缘区域至显示区域时打印材料的爬坡距离的效果,如图7所示,能够得到较理想的边缘形貌。
可选地,步骤S830,所述启动所述打印头,使所述打印头在待打印基板上方相对于所述待打印基板移动,在移动过程中输出打印材料的步骤包括:
启动所述打印头,使所述打印头在待打印基板上方相对于所述待打印基板沿第一方向移动,并输出打印材料,完成第一打印工序;
启动所述打印头,使所述打印头在待打印基板上方相对于所述待打印基板沿第二方向移动,并输出打印材料,完成第二打印工序;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
采用上述的打印方法,通过使打印头相对于打印台上的待打印基板分别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移动,待打印基板固定于打印台上,无需移动待打印基板,即能够完成打印过程,避免待打印基板相对于打印台移动,造成打印台与待打印基板之间产生摩擦,损坏待打印基板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打印台、打印设备和喷墨打印方法,能够改善喷墨打印材料的边缘形貌,使打印材料从待打印基板的边缘区域至显示区域的爬坡距离缩短,以提升所制造产品的显示性能,并利于实现窄边框的显示面板制作。
以上所述的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喷墨打印的打印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台,配置有多个热传导元件,多个所述热传导元件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形成用于放置待打印基板的支撑面;
温控结构,与每一所述热传导元件连接,用于控制每一所述热传导元件的温度;
多个所述热传导元件的上表面形成的支撑面突出于台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台包括一水平的台面,其中多个所述热传导元件均设置于所述台面上,且所述支撑面与所述台面位于同一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台,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热传导元件呈阵列形式分布,且沿多个所述热传导元件的每一排列方向,相邻两个所述热传导元件之间的间隔距离为固定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台,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热传导元件分别为加热电阻;其中,所述温控结构包括:
至少两个加热源,每一所述热传导元件分别与其中一所述加热源连接,所述加热源用于为所连接的所述热传导元件加热;
控制器,与每一所述加热源连接,用于控制每一所述加热源为所连接的所述热传导元件加热时的加热温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印台,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加热源分别连接一个所述热传导元件。
6.一种打印设备,包括用于输出打印材料的打印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印设备还包括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打印台。
7.一种采用权利要求6所述打印设备的喷墨打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将待打印基板设置于多个所述热传导元件形成的所述支撑面上;
启动所述温控结构,使每一所述热传导元件分别具有预设温度,所述热传导元件与待打印基板之间进行热传导;
启动所述打印头,使所述打印头在待打印基板上方相对于所述待打印基板移动,在移动过程中输出打印材料,在所述待打印基板上形成打印材料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喷墨打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启动所述温控结构,使每一所述热传导元件分别具有预设温度的步骤包括:
启动所述温控结构,使多个所述热传导元件中的至少两个第一热传导元件均具有第一预设温度,多个所述热传导元件中的至少两个第二热传导元件均具有第二预设温度,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
其中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热传导元件用于支撑所述待打印基板的显示区域,至少两个所述第二热传导元件用于支撑所述待打印基板的边缘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喷墨打印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热传导元件分布在所述第一热传导元件的四周外围,围绕全部的所述第一热传导元件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喷墨打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启动所述打印头,使所述打印头在待打印基板上方相对于所述待打印基板移动,在移动过程中输出打印材料的步骤包括:
启动所述打印头,使所述打印头在待打印基板上方相对于所述待打印基板沿第一方向移动,并输出打印材料,完成第一打印工序;
启动所述打印头,使所述打印头在待打印基板上方相对于所述待打印基板沿第二方向移动,并输出打印材料,完成第二打印工序;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
CN201810826273.XA 2018-07-25 2018-07-25 用于喷墨打印的打印台、打印设备及打印方法 Active CN1089440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26273.XA CN108944075B (zh) 2018-07-25 2018-07-25 用于喷墨打印的打印台、打印设备及打印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26273.XA CN108944075B (zh) 2018-07-25 2018-07-25 用于喷墨打印的打印台、打印设备及打印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44075A CN108944075A (zh) 2018-12-07
CN108944075B true CN108944075B (zh) 2019-10-15

Family

ID=644647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26273.XA Active CN108944075B (zh) 2018-07-25 2018-07-25 用于喷墨打印的打印台、打印设备及打印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4407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61289B (zh) * 2018-12-26 2021-09-03 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喷墨打印基台及喷墨打印方法
CN110911335B (zh) * 2019-11-13 2022-05-31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气浮支撑平台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22793A2 (en) * 2000-02-01 2001-08-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duction of organic luminescence device
JP2004337726A (ja) * 2003-05-14 2004-12-02 Seiko Epson Corp 液滴吐出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電気光学装置、電子機器および基板
CN1290701C (zh) * 2003-05-14 2006-12-2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滴喷出装置及方法、电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4167512A (zh) * 2013-05-15 2014-11-26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Oled显示器的制造装置及使用该装置制造oled显示器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93826B1 (ko) * 2003-11-19 2010-11-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22793A2 (en) * 2000-02-01 2001-08-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duction of organic luminescence device
JP2004337726A (ja) * 2003-05-14 2004-12-02 Seiko Epson Corp 液滴吐出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電気光学装置、電子機器および基板
CN1290701C (zh) * 2003-05-14 2006-12-2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滴喷出装置及方法、电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4167512A (zh) * 2013-05-15 2014-11-26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Oled显示器的制造装置及使用该装置制造oled显示器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44075A (zh) 2018-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945C (zh) 集成电路元件组装方法及其装置
CN108944075B (zh) 用于喷墨打印的打印台、打印设备及打印方法
US8307778B2 (en) Coating method and coating unit
JP2011092855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塗布装置及び方法
KR101182226B1 (ko) 도포 장치, 이의 도포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막 형성 방법
JP2012230808A (ja) 塗布装置
JP2006116454A (ja) スリットコート式塗布装置及びスリットコート式塗布方法
JP2010026507A (ja) 局所加熱装置
WO2017076081A1 (zh) 真空干燥系统和真空干燥方法
RU2011153678A (ru)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жидкокристаллической панели, жидкокристаллическая панель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коррекции
CN206839498U (zh) 一种在交互焊接工艺中使用的辅助治具和焊接固定设备
JP2017176988A (ja) 塗布装置および塗布方法
WO2012114850A1 (ja) 塗布膜乾燥方法及び塗布膜乾燥装置
US10591823B2 (en) Substrat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substrate processing method
JP5321770B2 (ja) 塗工装置
CN111730988A (zh) 喷墨打印装置及方法
CN110172683A (zh) 加热机构、等离子体腔室及在基片上成膜的方法
CN207044951U (zh) 一种恒温打印平台
CN105904835A (zh) 一种大平板毛衣印花机
JP2014192434A (ja) 基板反り矯正装置、基板反り矯正方法、マーキング装置、及び、マーキング方法
JP2003188078A5 (zh)
WO2012008218A1 (ja) 塗布膜製造用加熱乾燥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塗布膜製造装置ならびに塗布膜製造方法
JP2006223988A (ja) 乾燥方法及び乾燥装置
JP2017112304A (ja) 基板温調装置
JP2002064090A (ja) 成膜処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